中药鉴定学讲座

2024-05-05

中药鉴定学讲座(通用9篇)

篇1:中药鉴定学讲座

完整药材的显微鉴定适用于完整药材组织构造的观察。首先选择药材的适当部位,制成显微标本片,然后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制片时,大多数药材可做成横切片,有的还要做成纵切片。切片的方法有徒手切片法、滑走切片法、石蜡切片法等。其中以徒手切片法最为简便、快速,较为常用。手切的薄片为了能够清楚地观察组织构造和细胞及其内含物的形状,必须把切片用适当的溶液进行处理和封藏。有时为了观察某些细胞组织,如纤维、导管等,亦需要制组织解离片和粉末片。观察药材组织切片或粉末中的后含物时,一般用甘油醋酸试液或蒸馏水装片观察淀粉粒,可同时利用偏光显微镜观察未糊化淀粉粒的偏光现象;用稀甘油装片观察糊粉粒、淀粉粒、油滴、树脂等;用水合氯醛液装片,不加热可立即观察菊糖,若加热透化可溶解淀粉粒、蛋白质、叶绿体、树脂、挥发油等,并使已收缩的细胞膨胀,细胞组织清楚,草酸钙晶体特征显著。

破碎药材的显微鉴定对大块片药材亦可切制组织片,方法大体上和完整药材的显微鉴定方法相同;块片较小难于制成切片时,可用化学试剂把植物组织解剖开,制成解离组织片进行观察,或刮取 粉末药材的显微鉴定粉末进行制片观察。对切碎的草类和叶类药材,则表面片的观察仍是最常用的方法。

粉末材料的处理和封藏方法与完整药材的显微鉴定相似。制成的粉末片,可作显微化学反应。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组织碎片和后含物特征,进行真伪和纯度的鉴定。中成药中的丸、散、冲等剂型的显微鉴定方法基本上同粉末药材。测量细胞和后含物的大小,也是显微鉴定中的重要依据之一。特别是中成药中同类细胞或后含物的大小,往往可作为品种间的鉴别特征。

矿物药的显微鉴定除直接粉碎成细粉观察外,还可进行磨片观察。如对透明矿物可磨成薄片在偏光显微镜下,根据光透射到矿物晶体内部所发生的折射、反射、干涉等现象进行鉴定;对不透明矿物可磨成光片,在矿相显微镜下,根据光在磨光面上反射时所产生的现象,观察测定其反射力、反射色,偏光图等进行鉴定。另外,还可利用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χ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光谱分析等现代分析方法。

扫描电子显微镜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中药材的显微鉴定手段和方法发展也是很快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扫描电镜十χ射线能谱分析等也都用在药材的微观鉴别上。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扫描电子显微镜。它能使物质的图象呈现显著的表面立体结构的特征,放大倍数变化范围大,样品制备简单,不需超薄切片,有的粉末和某些新鲜材料可直接送入观察,现已应用在动物学、植物学、医药学等多种学科中,在中药材鉴别方面,对难区别的同属多种药材的表面细微特征,如种皮和果皮的纹饰,花粉粒,茎、叶表皮组织的结构,个别组织和细胞以及后含物晶体等。有的动物药材的体壁、鳞片及毛等都有重点鉴别价值。扫描电镜χ射线能谱分析技术最近几年也已应用到药材分析上。

中成药的显微鉴定中成药的剂型是很多的,能进行显微鉴定的成方制剂主要有散剂、丸剂、片(锭)剂、丹剂,其次是投入有药材细粉的浸膏剂、浓缩丸剂、颗粒剂和冲剂等,因为它们含有药材的细胞、组织碎片及后含物和其他微细特征。中成药的显微鉴定,一般根据处方品种,选取各药在该成药中较具专属性的显微特征,作为鉴别依据。

篇2:中药鉴定学讲座

膨胀度的测定药材中含有粘液、果胶、树脂等成分,有吸水膨胀的性质,如车前子等果实、种子类药材,种皮含有丰富的粘液质,其吸水膨胀的程度和其所含的粘液成正比关系。按药典检查北葶苈子膨胀度不得低于12,远远大于南葶苈子膨胀度(不得低于3)。天竺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检查其吸水量,也是鉴定天竺黄纯度和品质优劣的质量指标之一。

色度检查含挥发油类成分的中药,常易在贮藏过程中氧化、聚合而致变质,经验鉴别称为“走油”。药典规定检查白术的色度,就是利用比色鉴定法,检查有色杂质的限量,也是了解和控制其药材走油变质的程度。

泡沫指数和溶血指数的测定利用皂素的水溶液振摇后能产生持久性的泡沫和溶解红细胞的性质,可测定含皂素类成分药材的泡沫指数或溶血指数作为质量指标。通常如有标准皂素同时进行比较,则更有意义。溶血指数测定时,应说明温度和应用何种动物的血,以能产生溶血的最低浓度表示之。因所得数据重复性差,所以较少有实用意义。

微 量 升 华是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形状、颜色及化学反应。如大黄粉末升华物有黄色针状(低温时)、片状和羽状(高温时)结晶。

荧 光 分 析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紫外光或常光下能产生一定颜色荧光的性质进行鉴别。通常可直接取中药片块、粉末或浸出物在紫外光下进行荧光分析。如黄连在紫外光灯下,显金黄色荧光,木质部尤为显著。秦皮的水浸出液在常光下显淡蓝色荧光。有的药材如附有地衣或有某些霉菌或霉菌毒素时,也会有荧光现象,应注意区别。一般观察荧光的紫外光波长为 365 nm,如用短波 254~265 nm时,应加说明,因两者荧光现象不同。

显微化学反应是将中药的干粉、手切片或浸出液少量,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某些化学试剂使产生沉淀或结晶,或产生特殊的颜色,在显微镜下观察。亦用于细胞壁和细胞内含物性质的鉴别(见药典附录项)。

蛋白电泳法中药材中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的种类很多,特别是动物药类和果实种子药类。以往多用氨基酸测定仪测其种类和含量,但价格贵,难于作定性分析广泛使用。近年来用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电泳法,成功地定性鉴别了大量中药材。

化学定性分析利用药材的化学成分能与某些试剂产生特殊的颜色反应或沉淀反应来鉴识。一般在试管中进行,亦有直接在药材切片或粉末上观察以了解该成分所存在的部位。如柴胡横切片,加无水乙醇-浓硫酸等量混合液后则凡是含有皂苷的组织开始呈黄绿色,渐至绿色,最终呈蓝色。

化学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可初步提示有无某种成分,如需要了解其含量多少和是否符合药用标准,则必需作含量测定。药典对有些药材规定要作含量测定,如马钱子中士的宁碱的含量不得少于1.2%等。

篇3:中药鉴定学讲座

1 我国当前中药商品状况分析

目前, 我国中药商品的品质评价仍是以传统鉴别为主, 主要包括识别药材的真伪优劣、药材的产地、药材的规格等级、药材的质量及药材的贮藏保管质量等。分析我国当前中药商品状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中药的真伪问题

当前中药的真伪问题十分严重, 不少常用中药出现了伪品, 除历史根源外, 现引起中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有: (1) 由缺乏专业知识的人员而导致的误种、误收、误售、误用; (2) 有意掺伪作假, 以假充真; (3) 正品短缺, 用其他类似品取而代之[2], 尤其是贵重药材或紧缺品种, 市售以假充真, 以次充好现象屡见不鲜。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深入实际调查, 多实践, 丰富鉴别经验, 同时要及时掌握市场信息。

1.2 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

同一种中药各地使用品种不同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使用不同, 造成品种混乱。解决这一问题, 要求鉴定工作者要熟知各商品药材的流通及使用等情况, 要做到这一点, 关键就是多实践, 丰富鉴别经验, 同时也要掌握市场信息。

1.3 中药材一药多基源情况较普遍

有的中药来源于不同科或不同属的数种动、植物, 造成中药质量控制困难。要确保鉴定的准确性, 这就要求鉴定工作者不仅需要有丰富的鉴定经验, 还要熟知各区域其药材主流商品规格, 同时也要注重深入市场调查、掌握市场信息。

1.4 药材的质量与药材的产地密切相关

商品药材中有道地药材之分, “道地药材”系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中药, 讲究道地药材是我国历代医家保证中药质量的成功经验[3]。由此可知产地与药材质量密切相关。要确保鉴定的准确性, 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或鉴别其是否为道地药材, 这就要求鉴定工作者要熟知商品药材的主产地, 尤其要注重实际调查、丰富的鉴定经验, 掌握市场信息, 并要了解其移植药材, 野生变家种、家养等品种商品药材的市场流通情况。

1.5 规格等级是药材商品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

同一药材由于生长的环境、年限等因素不同, 质量差异很大, 形成不同的规格等级。这就要求中药鉴定工作者不仅需要有丰富的鉴定经验, 还必须熟知各种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要求, 特别是对于进口药材品种的规格等级更要清楚。要做到这一点, 同样要深入市场, 实际调查, 以掌握目前各种商品药材的规格等级。

近年来, 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药材生产中出现南药北移、野生变家种、家养, 国内引种国外品种等情况。尤其在市场经济的今天, 药材市场的日渐扩增, 新药源、类似品种日益增多, 都给中药鉴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也向中药鉴定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 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 由于经费及其他原因, 中药鉴定学的课外实践开展得很不理想。根据调查, 只有75%的中医院校有课外实践, 并且其中65%是在本校的标本室进行药材性状鉴别和中药饮片性状鉴别的实习, 另外35%除在本校标本室外, 或到药材公司 (6%) , 或到药材市场 (18%) , 或到医院药房 (11%) 实习。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中药专业本科学生应认别中药400~500种。由于许多客观原因, 现大多数中医院校仅有药材标本200~300种, 而且大多是中药饮片, 严重缺少原药材标本及药材的商品等级标本, 混伪品标本更是少之又少, 并且, 中药属于特殊商品, 其颜色、气味、会随贮藏时间而变化, 标本经一段时间的掰尝与市场流通的药材商品差异很大等。以上问题在各大中医药院校普遍存在, 这些不仅不能满足教学观察需要, 而且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 中药鉴定学课外实践教学亟待加强, 以使学生在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 加强在实践中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中药鉴定学课外实践内容有:野外采集植物标本、药材性状鉴别、中药饮片性状鉴别, 中药材产地加工等;课外实践的场所有:药材市场、药材公司、医院药房、学校标本室和药材产地等。课外实践的方法多以参观、调查为主。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实践教学, 有一些中医院校在中药鉴定学的授课过程中安排课外实习, 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学院、天津中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均每年安排学生到安国、樟树、荷花池等大型药市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课外实习, 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为今后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 中药鉴定学教学要注重加强课外实践教学, 教学中要注重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教学相结合, 使学生在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 加强实践中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如开放标本室, 带领学生走出去, 深入到药材市场等。教学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开阔学生的视野, 尽快缩短中药专业毕业生适应市场的需要。

3 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探讨

在加强实践教学的同时, 必须考虑到中药鉴定学的课外实践成本较高。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可以减少投资, 降低成本。一是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的图、文、声并茂的信息处理技术[4], 扩大收载每味药材的信息量, 模拟药材的市场状况;二是利用电脑网络。电脑网络可以把高等院校及研究院所的标本室、药材市场、药材公司、医院药房、制药厂甚至药材产地等联系起来[5], 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电脑网络了解药材市场应用情况, 这将大大降低办学成本, 并提高教学质量。

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面对中药市场错综复杂的情况, 中药鉴定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 应注重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教学相结合, 使学生在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 加强实践中实际工作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6]。

参考文献

[1]王红霞.中药鉴定学培养目标的分析与研究[J].药学教育, 2002, 18 (2) :30-31.

[2]康廷国.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1-3.

[3]蔡少青.生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

[4]王红霞, 陈随清.中药鉴定学教学应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得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7, 22 (3) :75-76.

[5]王红霞, 陈随清.中药鉴定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实验室科学, 2008, (3) :22-24.

篇4:技校《中药鉴定学》教学改革初探

【关键词】技校 中药鉴定学 教学改革

1 引言

中药鉴定学是技校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中心学科,技校学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药厂、药店、医药公司等,这些单位的大部分岗位都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中药鉴定学知识。而技校毕业生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的需求有较大的差距,技校现有的中药鉴定学教学模式应根据社会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革,教师在中药鉴定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上要多下工夫。

2 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着眼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目前技校学生大多数入学分数较低,自我约束能力差;另外,加上家长的压力、社会的偏见和自己认识上的偏差,使得他们内心产生一种自卑感和厌学情绪。因此,教育者要用高度的责任心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把工作落到实处。 “要给人以阳光,你心中必须拥有太阳。”老师是教育者、领路人,只要老师心中拥有太阳,洞悉学生的心理,对学生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风细雨,定然润物无声,教学工作才会做得更好,实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生才会自尊、自立、自律、自强。

3 两阶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中药鉴定学课程可分为两阶段教学:第一阶段理论教学,主要由教师讲授,穿插提问式,让学生掌握中药鉴定学理论知识体系。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印制内部讲义,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交流互动,而不是忙于抄笔记。第二阶段实践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首先进行综合实验设计,自拟题目,最后以小论文形式提交实验报告。另外,适当组织同学到校外参观药材市场。这样,学生在本门课程结束后就具备了一定实际工作经验和创新基础。

3.1 教学手段多元化,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3.1.1 启发式教学法

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向学生提出带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尽量利用训练的可操作性,让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例如,在制作粉末制片时,为什么常加水合氯醛液透化?为什么透化后滴加稀甘油少许,再加盖玻片观察?

3.1.2 讨论式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解决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定势和思维障碍,充分发挥群体优势,从而取得更大的收获。比如在学习基本操作时,提出问题:①你会使用显微镜吗?②怎样能规范、准确地量制片呢?③有哪位同学能演示操作吗?

3.1.3 案例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组织课堂为主,首先向学生布置题目,学生在辩论和教师指导中学到知识。上课时由教师随机点名,让学生陈述案件事实并回答问题,被点到名的学生若没有准备好,可以“PASS”,但学习成绩就要降一个档次。同时教师要不拘一格,随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讨论,最后进行总结。案例教学中,也要讲授必要的理论知识,为了使学生对问题的讨论更加深入,故意出些难题,让学生辩论,使课堂气氛活跃,只要学生讲得有道理,能将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就能得高分。单一的传统的系统讲授模式,已与现代的教育观念发生冲突,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教育和培养人才的需要,应予以调整和改变。因而,引入案例教学法模式来弥补传统讲授模式的不足就显得越来越迫切了。

3.2 实践教学多样化,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3.2.1 合理调整实验内容

中药鉴定学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要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理论知识和技校學生的特点,认真设计好每一次实践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变难,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实践课内容。

3.2.2改革实践教学形式

对于技校学生中药材的鉴定技术的培养,仍然以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为主,充分利用中药标本和饮品,全天开放中药标本室以供学生识别训练;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体图像与局部放大图像有机结合的方式帮助显微结构的观察和鉴定。另外,学校应根据现有实验条件开设一些比较前沿的中药鉴定技术和方法,如气相色谱(GC)、红外色谱(IR)、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这也是未来中药鉴定专业人才的必备素质。

4 结语

篇5:中药鉴定学辅导:皮类中药的鉴定

皮(cortex)类中药通常是指来源于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其中主要是双子叶植物)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的部分。它的含义不同于植物学中所指的皮层。皮类中药由外向内包括周皮和皮层、初生和次生韧皮部等部分。其中大多为木本植物茎干的皮,少数为根皮或枝皮。

性状鉴别

形 状

由粗大老树上剥的干皮,大多粗大而厚、呈长条状或板片状,枝皮则呈细条状或卷筒状;根皮多呈短片状或短小筒状。皮类药材又因其采皮剥离和皮在干燥时收缩程度而呈各种不同弯曲状态。一般描述术语有:

①平坦:皮片呈板片状,较平整。如杜仲、黄柏等。

②弯曲:皮片多数横向向内弯曲,通常取自枝干或较小的茎干的皮,易收缩而成弯曲状,由于弯曲程度不同,又有种种形状的名称。

③反曲:皮片向外表面略弯曲,皮的外层呈凹陷状,如石榴树皮。

④槽状或半管状:皮片向内弯曲呈半圆形。

⑤管状或筒状:皮片向内弯曲至两侧相接近成管状,这类形状常见于加工时用抽心法抽去木质部的皮类中药,如牡丹皮。

⑥单卷筒状:皮片一侧向内表面卷曲,以至两侧重叠,如肉桂。

⑦双卷筒状:皮片两侧各自向内卷成筒状,如厚朴。

⑧复卷筒状:几个单卷或双卷的皮重叠在一起呈筒状。

外表面内表面

外表面指皮的外侧,通常为木栓层。

①外表颜色多为灰黑色、灰褐色、棕褐色或棕黄色等,有的树干皮片外表面常有斑片状的地衣、苔藓等物附生,呈现不同颜色等。

②有的外表面常有片状剥离的落皮层和纵横深浅不同的裂纹,有时亦有各种形状的突起物而使树皮表面显示不同程度的粗糙。

③多数树皮尚可见皮孔,通常是横向的,也有纵向延长的,皮孔的边缘略突起,中央略向下凹,皮孔的颜色和皮孔分布的密度常是鉴别皮类药材的特征之一。

④少数枝干皮上有刺,如红毛五加皮,或有钉状物,如海桐皮,亦是皮类中药具有鉴别意义的重要特征。除去木栓层或部分刮去木栓层的皮片表面常较光滑,如桑白皮、川黄柏、刮丹皮等。

内表面一般较外表面色浅而平滑,常有粗细不等的纵向皱纹,纹理粗细程度常因树种而异;也有内表面显网状皱纹或平滑坚硬,如秦皮。少数树皮尚留有少量的木质部。

折断面气味

折断面皮类中药横断面的特征和皮的各组织的组成和排列方式有密切关系,因此是皮类中药的重要鉴别特征。折断面的性状主要有:

①平坦:组织中富有薄壁组织而无纤维束的皮,折断面较平坦,无显著突起物,如牡丹皮。

②颗粒状:组织中富有石细胞群的皮,折断面常呈颗粒状突起,如肉桂。

③纤维状:组织中富含纤维的皮,折断面多显细的纤维状物或刺状物突出,如桑白皮、合欢皮。

④层状:有的皮组织构造中的纤维束和薄壁组织成环带状间隔排列,折断时裂面形成明显的层片状,如苦楝皮等。

有些皮的断面外层较平坦或颗粒状,内层显纤维状,说明纤维主要存在于韧皮部,如厚朴。有的皮类中药在折断时有胶质丝状物相连,如杜仲。亦有些皮在折断时有粉尘出现,这些皮的组织均较疏松,含有较多的淀粉,如白鲜皮。

气 味气味也是鉴别中药的重要方法,它和皮中所含成分有密切关系,各种皮的外形有时很相似,但其气味却完全不同。如香加皮和地骨皮,前者有特殊香气,味苦而有刺激感,后者气味均较微弱。肉桂与桂皮外形亦较相似,但肉桂味甜而微辛,桂皮则味辛辣而凉。

显微鉴别

周皮皮层

周 皮包括木栓层、木栓形成层与栓内层三部分。

①木栓层细胞多整齐地径向排列成行,细胞呈扁平形,切向延长,壁薄,栓化或木化,黄棕色或含红棕色物质。有的木栓细胞壁均匀地或不均匀地增厚并木化,如杜仲皮,内壁特厚,肉桂的最内一列木栓细胞的外壁特别增厚,海桐皮木栓细胞壁呈石细胞状,有明显的壁孔或层纹,并强木化。

②木栓形成层细胞常为一层扁平而薄壁的细胞,在一般的皮类药材中不易区别。

③栓内层存在于木栓形成层的内侧,也和木栓细胞相似,径向排列成行,细胞壁不木栓化,亦不含红棕色物质,有的含叶绿素而显绿色,则又称绿皮层。

皮 层细胞大多是薄壁性的,略切向延长,常可见细胞间隙,靠近周皮部分常分化成厚角组织。皮层中常可见到纤维、石细胞和各种分泌组织,如油细胞、乳管、粘液细胞等;常见的细胞内含物如淀粉粒或草酸钙结晶,以上均为重要的鉴别特征。

中柱鞘韧皮部

中柱鞘部位中柱鞘部位常有厚壁组织(如纤维束)、石细胞群或纤维和石细胞群形成的环带。观察该部位有无纤维、石细胞等的存在,以及它们的形态、细胞排列情况和多少,都是具有鉴定意义的。

韧 皮 部包括射线和韧皮部束两部分。

①射线可分为髓射线和韧皮射线两种。髓射线较长,常弯曲状,外侧渐宽成喇叭口状;韧皮射线较短,两者都由薄壁细胞构成,不木化,细胞中常含有淀粉粒和草酸钙结晶。射线的宽度和形状在鉴别时较为重要。

②韧皮部束主要由筛管和韧皮薄壁细胞组成,有时可见厚壁细胞和分泌组织。筛管群在皮类中药中常压缩,不易清楚区分完整的筛管形态,故常称之为颓废筛管组织。

③注意观察韧皮部中的纤维、石细胞有无存在,注意其形状、壁的厚度、纹孔、木化程度、存在形式和排列情况。

④此外,尚须注意有无分泌组织、淀粉粒及草酸钙结晶等,明确其种类、形状。

篇6:中药鉴定学辅导:动物类中药鉴定

鉴定动物类中药,要具有动物学的分类和解剖的基础知识。其方法与植物药一样,对于药材是完整的动物体,可根据其形态特征,进行动物分类学鉴定,确定其品种,如蜈蚣、土鳖虫、金钱白花蛇等;对于药材是动物体的某一部分,如羚羊角、龟甲、骨类(豹骨、猴骨等)和贝壳类(石决明、牡蛎等)药材等,鉴定时主要靠性状鉴定以辨别真伪优劣,必要时可进行显微磨片观察;对去皮蛇类药材可进行脊椎骨或鳞片的形态和组织切片观察;对海狗肾类药材,除一般形状鉴定外,还可采用x光拍片,观察阴茎骨的形状和大小加以鉴别;对有些采自动物体的分泌物和生理、病理产物的药材,如麝香、牛黄、蟾酥等,除一般性状鉴定外,主要靠显微和理化分析,以防伪充或掺假。鉴定牛黄除用传统经验鉴别方法外,还要用显微观察或红外光谱等来考察纯度防止掺伪,同时要做主要成分胆酸、胆红素的定性定量分析;对有的动物产物,如蜂蜡、虫白蜡等,还应测定其熔点、溶解度或酸值、皂化值等以控制药材的质量。

值得指出,动物类药材的主要成分不同于植物类药材,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主要包括氨基酸、动物肽毒、酶及糖蛋白等,许多都是动物药的主要有效成分。现已有大量报道,利用它们含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和性质的不同,用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电泳法可成功的把动物药材与类似品、伪品区别开来。如阿胶的鉴别,不但可用上法进行,采用蛋白质等电点检测法或蛋白质运动粘度法进行鉴别也均获得成功。

篇7:中药鉴定学讲座

茎(caulis)木(lignum)类中药包括药用木本植物的茎或仅用其木材部分,以及少数是草本植物的茎藤,实际上分为两类,即:

茎类中药

药用部位包括茎藤(caulis),如关木通;药用茎枝(ramulus),如桑枝;药用茎刺(spina),如皂角刺或其翅状附属物,如鬼箭羽;或仅用茎的髓部(medulla),如灯心草、通草等。药用草本植物的茎,则列入全草类中药,如麻黄、石斛等。

木类中药

药用部位主要采用木本植物茎的形成层以内的各部分,通称为木材。一般木材可分为边材和心材两部分。边材含水分较多,颜色较浅,又称液材;心材由于蓄积了较多的挥发油和树脂类物质,颜色较深,质地亦较致密而重。木类中药大多采用心材部分。

性状鉴别

形 状

茎类中药的形状以圆柱形较多,也有扁圆柱形、方形的。有些茎的木质部较发达,商品常切成斜向横切片,或不规则段片。木质藤本多扭曲不直,大小粗细不一。

草质茎表面多沟纹,具有粗细不等的棱线,如天仙藤;表面大多为棕黄色,少数显特出的颜色,如鸡血藤为红紫色。未除去木栓层的茎藤尚可见深浅不一的纵横裂纹或栓皮剥落后的痕迹,皮孔大多可见。木类中药的表面颜色各异,多数有棕褐色树脂状条纹和斑块。

表 面

草质茎表面多沟纹,具有粗细不等的棱线,如天仙藤;表面大多为棕黄色,少数显特出的颜色,如鸡血藤为红紫色。未除去木栓层的茎藤尚可见深浅不一的纵横裂纹或栓皮剥落后的痕迹,皮孔大多可见。木类中药的表面颜色各异,多数有棕褐色树脂状条纹和斑块。

断 面

茎的断面有放射状的木质部与射线相间排列,习称“车轮纹”、“菊花心”等。中央有时尚可见有髓部,有时常成空洞状。

气 味

气味常可帮助鉴别,如海风藤味苦,有辛辣感,青风藤味苦而无辛辣味可以区别。木类药如降香、沉香等则气香。

茎类显微

周 皮(或表皮):应注意木栓细胞的形状、层数、增厚情况等(详见皮类中药),幼嫩茎的周皮尚不发达,常可见表皮组织。

皮 层:注意其存在与否及在横切面所占比例。初生构造的皮层有时具有厚角组织或厚壁组织,茎次生构造木栓形成层如发生在皮层以内,则皮层就不存在而由栓内层(次生皮层)所代替。注意观察细胞的形态及内含物等。

韧皮部:应注意韧皮薄壁组织、筛管和韧皮射线以及有无厚壁组织等,以及各种细胞的形态及排列情况。

韧皮部外方常有初生韧皮纤维束或周纤维(环管纤维),过去曾称中柱鞘纤维。

形成层:一般都成环状,注意是否明显。

木质部:注意导管、木薄壁细胞、木纤维及木射线细胞的形状和排列情况。木质藤本导管孔径较大。

髓 部:大多由薄壁细胞构成,多具明显的细胞间隙,细胞有时可见圆形单纹孔,有的髓周具厚壁细胞,散在或形成环髓纤维或环髓石细胞。草质茎髓部较发达,木质茎髓部较小。

注意点:茎类中药鉴别除应注意以上各类组织的排列、各种细胞的分布、特别是除石细胞和纤维外,还应注意细胞内含物如草酸钙结晶、碳酸钙结晶和淀粉粒的有无以及它们的形状等。对于存在于不同部位的厚壁组织如周纤维、韧皮纤维和木纤维等,应分别通过解离组织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细胞壁的厚度、有无壁孔和分隔以及木化程度等加以区别。

双子叶植物木质藤茎,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组织构造上和一般的茎藤有时有较大的差别:如木栓层较厚;有的有明显的落皮层;维管束常被射线分隔成明显的放射状;导管孔较大;维管束有的具异常构造,有的有内函韧皮部(included phloem)或内生韧皮部(internal phloem)。在纵向切面尚可见到射线的宽度与高度。这些在鉴定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木类显微

木类中药的组织构造在观察时,应分别作三个方向的切面(横切面、径向纵切面与切向纵切面)及解离组织进行观察组织细胞特征。

木射线木射线细胞形状与木薄壁细胞相似,但切面上的位置和排列形式则不同,射线细胞的长轴通常是半径向的,和导管及纤维的长轴相垂直。射线在三切面上的特点是:横切面可见射线的宽度和长度,径向切面可见射线的高度和长度,切向切面上所见到整个射线的高度和宽度,还须注意如果全部射线细胞都是一样的称为同型射线,倘若细胞形状不同的,则为异型射线。射线细胞中亦常含有淀粉粒或草酸钙结晶,细胞壁亦常增厚或有纹孔。

导管注意导管分子的形状、宽度及长度、导管壁上纹孔的类型。通常木类中药的导管大多为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导管分子末梢壁上的穿孔通常呈大的圆形或斜梯形,在解离组织及纵切面上易察见。此外还应注意导管中有无侵填体及侵填体的形状和颜色。

松柏科植物的木材没有导管,而为管胞。管胞不象导管由许多细胞形成长管状,而是两端较狭细无明显末梢壁(纤维状管胞),即使有斜形末梢壁,但无穿孔而只有纹孔(导管状管胞),且纹孔的膜是完整的。管胞侧壁上的纹孔通常是具缘纹孔。

木纤维占木材的大部分。通常为单个狭长的厚壁细胞,长度为宽度的30~50倍,细胞腔狭小,壁厚有斜裂隙状的单纹孔;少数细胞腔较宽。有些纤维胞腔中具有中隔,称为分隔纤维。

篇8:中药鉴定学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1 传统中药鉴定方法

传统对中药的鉴定以查询中药来源、鉴定中药性状、理化鉴定和显微鉴定为主, 具体为[1]:

(1) 在中药品种整理和鉴定来源方面, 其作为中药鉴定学的重要组成和基础, 对中药研究、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加大了对中药药材整理和来源鉴定工作的投入力度, 经过中药鉴定专家的探索和研究, 一系列对中药药理分析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书籍出版, 诸如《新编中药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等, 奠定了中药鉴定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2) 在中药性状鉴定方面, 主要以中药鉴定者长期鉴定经验为基础, 对中药颜色、大小、气味、水试、火试等特性的研究, 其中以水试、火试为主。水试通常将中药与水以浸泡、湿润等方式处理, 观察中药受影响变化, 诸如是否变色、变黏、出现泡沫以及有无异味产生等;火试主要对中药材进行加热、燃烧等方式处理, 观察中药受影响变化, 诸如膨胀、冒烟以及异味等。

(3) 在显微鉴定方面, 通过对中药粉末、结构、组织特征在显微镜下观察, 分析其特性。根据显微镜形式不同, 可将显微鉴定方法分为荧光显微镜分析法、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法、偏光显微镜分析法等。

(4) 在中药理化鉴定方面, 通过对中药采用物理化学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以色谱、光谱鉴定方法为主。色谱分析以分析中药药材结构组织、成分构成等为主, 常见的色谱分析技术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以及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等;光谱分析通过研究药材的红外光线、紫外线以及荧光等的穿透性, 对其理化性进行分析, 常见的光谱分析技术包括中红外光谱鉴定法、近红外和拉曼光谱鉴定法、X射线衍射图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等。此外, 色谱和光谱联用技术也广泛应用于中药鉴定之中, 典型的方法包括红外光谱-质谱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法、气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法等。

2 中药鉴定新技术

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 为中药鉴定技术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 以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电脑图像分析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以及聚类分析技术等为标志的中药鉴定新技术应运而生, 具体表现为[2]:

(1) 在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方面, 由于生物品种、特性的多样性是由于生物分子遗传基因决定, 中药药材也不例外。因此, 通过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对中药进行鉴定研究, 对中药品质、药理分析以及临床应用具有更加精确、科学的评价判定。在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中, 具有代表性有多聚酶链反应测序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DNA序列标记技术、随机引物PCR技术以及生物芯片技术等。

多聚酶链反应测序技术具有操作灵活简便、检测快速等特点, 在中药鉴定应用中主要针对微量或高度降解的中药样品;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通过对中药进行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 进行中药机遇种属特异性确定;DNA序列标记技术在多酶链反应研究基础上, 对中药材料基因进行测序;随机引物PCR技术主要通过对待测中药DNA加入寡核苷酸引物, 再经凝胶电泳处理后, 得出电泳谱图, 以提供待测中药材料DNA多态性信息;生物芯片技术主要通过检测杂交信号方式, 对待测中药药材进行快速高效检测, 以实现对中药药材分子信息的了解。

(2) 在电脑图像分析技术方面, 通过将CCD摄像机与显微镜技术联用, 并运用Apollo DN3500图像分析技术, 对待测中药药品试样的直径、周长、面积、体积等相关参数进行测定分析, 以实现对中药药材图像采集和检测的目的。该技术方法具有检测快速便捷、精确度高、数据信息重复性好等特点。

(3) 在细胞生物学技术方面, 中药药材生物中不同形态、组型的染色体表现出的生物遗传特性不同。根据中药药材生物不同遗传特性, 可对其进行相应种属的确定。受染色体分裂特性影响, 细胞生物学技术鉴定主要针对种子类或果实类药材。

(4) 在聚类分析技术方面, 主要通过对中药药材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将分析结果归类统计, 对数据信息进行公式化处理, 实现中药药材动态聚类分析。将中药药材动态聚类图作为参考指标, 结合图示信息对待测中药药材的品种、质量等进行比对鉴定。聚类分析技术方法操作简便, 中药材动态聚类图的制定有利于中药材规范化体系的建立。

此外, 随着计算机技术、显微技术以及仿生学技术的不断进步[3], 在中药材鉴定中引入了三维图像鉴定方法、电子显微镜鉴定方法以及仿生识别方法等, 有力地拓展了中药材性状鉴定, 诸如味觉仿生技术、视觉仿生技术、嗅觉仿生技术等。

3 中药鉴定技术发展趋势展望

中药鉴定学作为中药研究、生产制造、临床应用等的前提保障, 其对中药材行业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中药鉴定方法技术起先由以人为经验为主对药材大小、形状、颜色、味道等鉴定判断, 伴随着各方面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至理化测试, 直至当前较为先进的以DNA识别技术为代表的生物鉴定技术。相信随着系统生物基因组科学、代谢组科学以及蛋白质组科学为基础的学科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并且充分运用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仿生技术以及显微技术等为辅助, 中药鉴定技术发展将向着更为快速、科学、精确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玉玲.中药鉴定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11) :11-13.

[2]陈月娥, 姚小华.中药鉴定新技术的发展概况[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24 (4) :346-351.

[3]陈士林, 郭宝林.中药鉴定学新技术新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 2012, 37 (8) :1043-1055.

篇9:中药鉴定学讲座

【摘 要】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针对目前授课群体的特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以人为本”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备受关注。笔者通过在《中药鉴定学》传统教学模式中,通过引入问题设置引导自主学习、建立网络课程平台提供自主学习资源、开展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激发自主学习动力的方式探索适应于《中药鉴定学》课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中药鉴定学;自主学习;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4-0171-02

《中药鉴定学》是我校中药专业大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学生在系统的学习了《药用植物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学》、《方剂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后而开设的专业课程。在整个中药专业本科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该课程是以中医临床常用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为研究对象,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解决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品种混乱、质量低劣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等相关问题的应用性学科[1]。课程内容之繁杂,涉及的知识领域之广泛,需要学习对象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和较好的实践学习能力才能真正学好此门课程,在生产实践中更好的应用中药鉴定技术。

然而,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发现,对于这样一门实践与理论密切结合的课程,单纯以“教师”为授课主体,“学生”为授课对象的教学模式,往往会使课堂教学进入被动的状态。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富有激情的授课过程并未收到与之相应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并未有所提高。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获取知识、学习知识的途径日趋多元化。加之90后的学生群体追求独立的个性特征,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下,难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如何引入新的教学模式以更好的提高《中药鉴定学》课程的学习效果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难题。

近年来,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洛斯为代表的教育思想家,提出了“以人为本”强调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模式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实践者的广泛认可。所谓自主学习是以尊重学生个体特征为前提,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营造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独立创造的教学环境,以达到开发学生潜能,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模式[2]。这与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老子所提出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在这一教育理念指导下,在《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中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可以一定程度激发学生潜能,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亲身体验、亲自实践的主动学习过程。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得到个性的发展、思维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尊重,学习效果得到相应的提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在传统教学中引入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并将教学中的经验进行如下的总结。

1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和引导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在每堂课程结束前,教师根据下一堂课内容中涉及的有关中药鉴定学研究热点、社会关注焦点、与实际密切相关联的有趣内容以及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设置学习任务,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查阅资料、课前预习等形式在课下完成学习任务。在下一堂课程伊始,学生将分组讨论结果进行汇报总结,回答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学生通过相互合作对问题进行讨论、解答、汇报,能够基本上掌握本堂课程需要学习的重点、难点。同时带着小组未能很好解答和理解的问题进入新课程的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设置问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学习效果。

2 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平台

互联网技术带来了划时代的信息技术变革。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自主学习平台,是促进自主学习教育模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方法。通过建立《中药鉴定学》网络课程平台,教师可以将查阅的最新资料、科学研究成果、授课视频、教学资料等上传至网络课程与学生分享,使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对于上课未能很好掌握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课件、教案等资料进行再学习和再掌握。同时构建网络题库,设置章节及单元小测试,学生在网络课程自主学习后,通过小测试以检测自学的效果。随着网络课程不断的完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学课程的内容,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很好的体现。

3 灵活多样的开展创新性实践活动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发展的需求,结合中药鉴定学主要研究内容,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具有指导作用。同时也为适应社会对中药专业人才需求,提高生存技能打下基础。目前在我校中药专业学生中主要开展如下几种实践活动。

3.1 收集中药材标本 《中药鉴定学》实验课程中,提供常用的中药材饮片约260种,而市场中流通中药材约3000种,常用中药材约1200种。可见,仅仅掌握课本中常用中药材的鉴别是远不能满足市场对中药鉴定技术的需求。因此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收集实验室未能提供的而在临床中常用的其他中药饮片、原药材,或伪品药材。将其放置在固定容器内,作为标本供全体学生及下一届学生参考学习。

3.2 制作中药鉴别树状图 通过中药鉴定学理论课程及实验课程的系统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如何鉴别一味中药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将课本中的重点药材平均分配给班级中每一位同学。学生对所分配的药材制作中药鉴别树状图,图中包含与药材鉴别相关的所有内容,并辅以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一味药材鉴别的所有信息。学生将制作好的树状图发给教师,教师针对每位同学制作的情况加以点评、赋分并反馈给学生进行修改和完善,达到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境界。

3.3 组织各种形式的中药鉴别竞赛 为激发学生学习中药鉴定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院每年开展以促进和提高中药鉴定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为目的的不同形式的中药鉴别竞赛,如中药性状鉴别口诀编写大赛、中药饮片鉴别大赛、中药粉末鉴别大赛、中药伪品鉴别大赛等。在竞赛过程中,学生自发的努力准备,反复操作练习,团队互帮互助,进一步夯实了理论知识的掌握、极大的提高了实践操作技能、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的使命感。

4 自主学习效果评价模式的研究

自主学习教学模的顺利开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模式,才能更好的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对每一位同学建立自主学习过程评价档案,评价中包含:课前准备、课堂汇报、小组互评、小组自评、教师评价、竞赛得分、随堂测试、阶段性考试、期末考试,综合以上得分后给予总评成绩。以总评成绩综合评定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教师通过学习效果的评价,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更新自主学习模式的内涵。

综上,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目前仍处于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阶段,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习对象,不断创新、敢于破旧立新,敢于尝试新方法、新技术。在实践中常思考、善总结,寻找适应《中药鉴定学》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康廷国.中药鉴定学[M].9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14.

[2]武金凤,张敬华.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4:259-261.

上一篇:观察小区环境日记下一篇:高中生教师节的优秀读后感:《我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