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选课学风问题

2024-05-21

大学公选课学风问题(精选九篇)

大学公选课学风问题 篇1

一、学生上课

1.选课目的不明确, 到课率低

我校选修课设置较少, 师资配备不足, 上课以大班学习为主, 使得很多学生学习选修课态度不够端正, 仅将其当作“赚”学分的专用课程。选课不以自己的兴趣爱好选课为依据, 而是根据课程是否容易通过, 授课教师是否好说话, 上课地点是否在自己喜欢教室以及是否和自己熟悉的人一起等原因选课, 存在很大盲目性。上课态度消极, 不认真听讲、私下聊天、玩手机, 严重扰乱课堂纪律, 影响他人, 更有甚者无故旷课, 作业浑水摸鱼、蒙混过关。

解决此问题要从多方面入手:配备师资队伍, 尽量以小班授课;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度;设立严格考核制度, 避免学生投机取巧;多元化授课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开展配套课外实践活动, 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培养其创新意识。

2.大一、大二学生选不到自己喜欢的课, 大三、大四学生选而不学

我校选修课安排很不合理。大一、大二学生时间很充裕, 但可选公选课比较少, 资源有限, 导致学生选课紧张, 每年有很多学生为选不到公选课而发愁, 从而使学生在选课时没有机会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 只是为了机械的“赚”学分。大三、大四学生可以优先选课, 但却存在课程设计、实习、专业课学习等压力, 无暇顾及选修课。

鉴于此, 一方面, 学校应着力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适当丰富选修课数量和种类, 完善选课机制, 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机会选到自己喜欢上的课。另一方面, 学校应调整选修课课程设置使其尽量面对大一、大二学生开设, 因为他们时间充裕, 能够保证选修课的顺利进行;而对大三、大四学生应尽可能降低上选修课时间, 使其不至于选而不上, 或草草应付学分。

二、教师授课

1.态度不够端正

授课教师上公选课态度不够端正, 仅为赚工作量, 不认真备份, 教案准备不充分, 上课敷衍, 更有甚者出现迟到、早退、无故不上课现象。究其原因为对公选课重要性认识不够, 完全将其当作赚钱或娱乐的工具。因此, 学校应建立健全公选课监督机制, 一方面要求教务处和学院加强督查力度, 增加随即听课力度。另一方面建立公选课课程及教师评价体系, 督促教师教学工作, 以此促进公选课建设。

2.授课内容把握不准, 授课形式单一

公选课面向全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教育背景的学生而开设的, 因此授课内容应以拓展学生知识面为主, 不能专业性太强, 造成选修课“偏”、“深”、“杂”的现象。然而, 有的老师讲的过于深刻, 授课过于呆板, 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与此同时, 授课内形式以板书、PPT等课堂教学为主, 缺乏实验、实践、设计等操作性环节, 形式过于单一。

建议授课根据学生知识背景特征, 适当调整课程难以程度, 授课时注意与学生互动,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环节, 真正将能力创新作为授课目的之一, 并结合当今先进的科技产物及时代主题选题, 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应注意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方法灵活、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3.考核制度不够严格

授课教师只是讲课, 很少布置作业, 督促学习。考试内容较为轻松, 很多学生不去上课也可以以较高的成绩通过考试, 从而变相纵容同学不去上课。公选课人数多、专业背景复杂, 要做到严格考核不太现实。但授课教师应适当布置课堂作业, 辅以课堂提问方式, 将课堂作业与考勤结合, 当堂做, 当堂交, 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并加强对学生课上学习的督促。同时采用多元化考试制度, 将课堂作业、实践成绩及考试成绩相结合, 多角度、全方位督促学生。

三、教务管理

1.管理和监控制度不完善

在课程管理及质量监管上, 公选课与必修课大相径庭。目前, 公选课往往疏于管理, 教务处和学院基本没有检查。某些教师由于业务繁忙, 还会出现经常调课停课现象。此外, 公选课上课人数多, 专业范围广, 使教学秩序一度紊乱。更有甚者, 缺课后也不进行相应的补课, 由于监控措施的不力, 也都不了了之。

解决此问题, 最好将公选课的监控与必修课等同, 教务处、学院教务办不定期地去检查, 以此进行有力地监督, 此外最好设立公选课视导组, 对课程的质量、授课教师的水平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以此提高公选课的教学质量。

2.选课设施不完善

开设的公选课学科及类别分布不均衡, 理工课开设较多, 文史类相对较少, 学生很难选到自己喜欢的课程。课程设置不当, 优秀课题数量严重不足。还有一个很严重的现象, 每当在学期选课的时候, 全校1万多学生一起点击教务处的网站, 导致网络堵塞, 使选课的学生很难选到自己感兴趣的、自己需要的课程。尽管学校的硬件设施较先进, 可是优化现代化设备方面存在很多管理上的缺陷。因此, 选修课内容多联系实际、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授课是能与实践相结合或与最新信息或新闻相结合。选课时需要采取措施弥补现代化设备管理缺陷, 譬如合理调整、分配选课时间、调整选修课的设置等。

综上所述, 课程质量是保证公选课正常开设的基础, 课程有了质量保证, 在辅以严格的管理, 完善的监控措施, 科学的考核形式以及相应的课程建设资金和课外活动等, 高校公选课必能实现质的提高。

摘要:高校公选课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目前高校的公选课普遍存在较多问题, 本文从学生上课、教师授课及教学管理三方面分析高效公选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希望对完善高效公选课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公选课,主要问题,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吴慧华, 徐燕.高校公选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教育探索, 2011, (1) .

[2]张香萍.高校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民办教育研究, 2010, (3) .

[3]刘佩芝, 董榴英.当前高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上饶师院公选课为例.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9, 29 (2) .

[4]伍晓蔷, 姜磊, 尹丽红.我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科技创新导报, 2008, (15) .

[5]张海龙, 肖月, 周子明.对如何提高高校公共选修课质量的思考.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06, 27 (4) .

大学公选课学风问题 篇2

——集锦+选课指南

【精品课程】

1.日本茶道与文化:脱鞋,白袜,跪姿,比较受罪,但蛮有意思,能学到不少日本文化与禅宗思想,选课手册上写的主讲坂井宗晴先生,是咱们南开毕业去日本留学的一个男老师,老师为人很严谨,很注重细节、要求很多。日本助教(今年没怎么来)每节课后必点名,在东艺里的茶室上课,每节课都有点心吃有茶喝,需要买一套茶道具(100大洋,可以找老师购买,也可以找学长学姐借用)期末写一个从茶道中对对中日文化的认识,只要认真分数很高,普遍95左右。“方寸之地,不乱方寸”,可以说是我大学期间最喜欢的一门课程。不太好选,要抢。2.急救灾难应变:点名较勤,上课地点在学活、二主、思源堂轮换,学习内容以心肺复苏、包扎等各种急救小知识为主,教师要求较严,期末考试分笔试和操作,操作主要考心肺复苏和包扎,考分看实力,期末成绩七十以上能领到天津市颁发的的一个急救证,个人十分推荐^^ 3.中国共产党基础知识(党课):党课是周日上午在迎水道校区大礼堂上,每节课交条点名,有些老师讲的很有用。入党必备。最后写学习小结,考前一定要交入党申请书才能发结业证,考试闭卷(有小本背),每年按比例挂。入党必修,交入党申请书,小组讨论认识,期末闭卷,背背背(火)PS:夏半年通常是党课最火的时候,一方面小区的孩子得抓紧地理上的优势,另一方面天气暖和,早期不是那么要命,所以....大家刷吧。。。【热门课程】

1.健康教育:大课,一个学分,每节课以不同形式点名不需要书,只上半学期(8周),考试开卷,三道填空四道选择五道判断一道论述,很简单很好过,成绩普遍90+,满分不是神话,认为普及一下健康方面的知识还是蛮有用的。2.欧美文学:不点名,期末不考试,只交读后感,课程比较轻松,材料以各种寓言类小故事为主,老师思想比较诡异,极力推荐

3.经济谍报与工商竞争情报中国造神史话:同一个老师,周五晚两节课相继,地点都不用挪,非常不错,建议搭配选择,每次课点五十个人,每三节课点到自己一次,周期比大姨妈还准,点名时期末只写论文,论文格式很重要,分数看出勤与论文,给分很好,基本90+,老师人也好,是南开难抢的神课!4.大学生活导航、大学男生、大学女生:袁辛老师的课历年都比较火,课堂以签到为主,课堂气氛轻松,各种心理学小知识,期末论文,有时候分数是可以自己给的,老师人很好

5.旅游景区景点管理:老师人很好,课堂上能欣赏到各地风景名胜的介绍,偶尔点名,且点名老师一般都会提前通知,期中有三道问答题作业,巨、很简单,老师的资料上有现成答案,点名或作业没交的同学可以用课堂展示的形式弥补,展示加分,期末论文,给分不错

6现代农业生物技术概论,不点名,没有作业,.隔 周放农业影片,期末开卷考,老师很有爱,这课不用去上,最后肯定能过,分数80以上吧,很不错.7.环境与健康 绿色行动小组指导老师开的课,内容以环保有关,不定期点名老师思想跳跃,课堂随机分组,会有一个展示,结课形式随机,今年以论文为主 8.电影精品解读:每节必点,上课形式以看电影为主,开卷考试,考试内容与上课内容有关 【兴趣类】

1.国学经典导读,签到一次,不点名,期末写读后感,提前把读后感题目告诉同学,自己下去准备,到时候抄到卷子上就行....2.现代西方文化概论:偶点名,老师给分很好

3.环境保护概论:偶点名,结束点一次,期末论文,而且照顾大多数非环科的学生,论文只求形式不要求内容,另外吴婧老师本人也很强(只上到12周),每周三节,第三节会放些相关的影片,老师讲的一般,平淡无奇。给分不错。4.宇宙掠影:偶点名(以随堂考试形式),开卷,分数看实力

5.天文学概论:平时没作业,不点名,只上十二周,上课还好,考试有点难,也有说考试不难的,分数由低到高不等,60+也有不少。

6.情绪管理与幸福经济学:咱商院卿阿姨的课,老实人很好偶签到,会有几次作业

7.认知心理学:不点名,期末论文

8.美学:后期很多时间花在点名回答问题上,去的时候一定要回答问题。期末开卷 只要买书一切ok 9.中国象棋:老师比较负责,原来会不会的都能学会,但是当然收获不一样。老师讲得挺好,学生上课率不高。个人认为是利用教育在线最充分的课程,能在上面下载各种象棋软件、题目及自学素材等。有三次上机课,第一次做一套题目摸底;第二次根据第一次成绩分组实战,不记录成绩;第三次根据第二次成绩重新分对手,算成绩。平时偶有点名回答问题,算入平时成绩。期末开卷,是占成绩的60%。老师说题量较大,结果很简单,要摆象棋,有一类根据棋局起成语名字的挺有意思的题目。

10.旅游地理学概论:偶点名,闭卷考试,分书看卷面

11.职业礼仪与职业形象设计:有用,但老师不够有激情,有小组作业,有签到但可代签,一堂课到10个人老师也不生气。

12.美国崛起之路(英美关系概论):平常随机点名作答,期末无考试,但要翻译类似于政治类学术论文的东西。

13.银行管理:(张耀伟)推荐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同学选

14.歌剧赏析:每节课都点名,考试开卷(有个5块钱的讲义),但貌似比较难,还有什么听力题,听流行音乐还好,关键是听歌剧的音乐~~~ 15.情感哲学与情感教育:点名,期末交三千字论文。

16.基础海洋学:上课比较无聊,有作业(5次作业),不点名,开卷(可以上网,用电脑的开卷)期末成绩给的不错 17.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签到,开卷 18.国际商法:点名,闭卷

19.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指导:不点名,有作业,期末论文 20..思维时空逻辑:点名前通知,开卷

21.西方音乐史:小班上课,几乎每节都点名每节必点,上课要求较严格,老师有时会禁止下面睡觉或看别的书,还检查笔记,期末开卷考试,考上课的笔记,以及古典音乐名作的听辨,最后给分较高,适合有音乐基础和兴趣的 22.现代商务礼仪:每节必点,期末开卷,课堂内容较实用,课堂上会有小演讲 23.儒学导论,几乎不点名,开卷考试 24.中华民国外交史,隔几周点名,有期中论文,期末考试,上课无ppt,老师写板书,比较乏味,但内容翔实丰富

25.国学导论偶点名,期末闭卷,考试题型有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50分,据说与上课无关,只要求逻辑通顺,文通字顺),老师基本处于不监考状态,实际上我选课的那次却坑爹地考了文言文翻译和一道论述题,分数都很高,我所知道的就有两个满分的。

26.现代舞蹈与编排 那个 就是教基本的舞蹈动作 点名 期末一个汇报演出就好了 分可观 但是想学街舞的孩子会失望的

27.秦汉社会文明 经常点名,开卷考试,只要每次点名都到,90以上

28.《当代国际关系》:非常喜欢的课,是一位老教授讲的,对世界近现代历史做一定的介绍,对于喜欢政治,关心时事的同学很有帮助。基本上一大半的时间都点名,平时需要记笔记,期中写论文,期末开卷考试(之前给30道题目从中考6个)

29.《现代人生哲学》:不经常点名,点名是买书和交纸条,考试前写感受,考试闭卷,考试好过,但是不容易得高分。老师很激情,很扯,思想很独特,建议有宗教信仰的人不要选,神开的课,此神在这学期后再次被学校封禁。30.《数学文化》:顾沛等。数学院的同学选的热情比较高,可能会遇见自己熟悉的院内老师。最后几节课点名,期末有论文,考试半开卷,可以带一张A4纸,但比闭卷还要惨,老师曾给我们展示两张写满小字的纸,那个密密麻麻啊。31.职业礼仪与形象设计。范清老师主讲。内容比较丰富,涉及日常礼仪、化妆、服装、职场礼仪。会有teamwork。但老师讲课略显枯燥,就是照着PPT念。不定期点名,期末考试开卷。推荐王红老师的 女性行为艺术和服饰美学,虽然每节课都点名,期末考试是交论文和汇报演出,但收获颇丰。

32.圣经与西方文化。李霞老师主讲。老师讲课内容非常丰富,英文授课,有presentation。期末开卷考试。

35.形体训练与民族舞蹈。在学活的舞蹈排练厅上课,分两个部分,前半节是形体训练,包括基本的压腿位置、芭蕾手位等等,后半部分会教民族舞,舞种大家学期初一起定。期末分组考试。老师很专业但我不喜欢,就说这么多,你们懂得。36.中外歌剧赏析。孟超美老师主讲。在对于基本歌剧知识的讲解基础上每节课都会放歌剧片段,一学期会完整的欣赏3到4部歌剧。老师讲课非常认真,每节课都要点名。期末开卷考试,分听力部分和笔试部分。很有收获。37.现代舞表演与创作。马春靓老师主讲。讲的还行,但是老师不太好说话。课上学爵士,每节课都点名,期末汇报演出。

38.舞蹈赏析。这也是马老师的课,前几周对舞蹈基本欣赏手法进行剖析,后几周会看完整的舞剧。讲的还行,但是事特别多,又要分组,又要展示,又有大作业。每节课都点名,期末交论文。给分还不能保证,不推荐。

39.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小班上课,一个不来老师就知道,要求每节必到,最后只交论文,平时有作业

40.现代管理方法与理论:上课一共点五次名,考试比较难

41.网络技术:不点名,几乎没作业,考试闭卷,但是范围划得比较好,过容易,的高分不容易。几乎都是软院和信科的人上,较难

42.中国近现代对外贸易史:从不点名,从不留作业,没有教材,老师人特好,讲的也好,期末老师说特简单,开卷考试,貌似是给答案。43世界著名大学:偶尔点名,上课基本不用听,期末交论文 45.美国掠影:要听课,全英文,期末比较难,但比较有用 46.创新思维与训练:有点名,平时有作业,但考试较简单

47.科研方法论:国家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很全,以至于我那次选课时期末考试老师说开卷,考的是网上发布的各章思考题,看到我们下载答案后又下令回收了资料。三节连上,上12周,有助教(我那次是一个研究生)和课程助手(自己报名),可以申请参观老师的科研团队。讲纯理论,夹杂学长学姐讲科研经验,比较无聊,但是对于以后的科研写论文还是有一定帮助的。比较麻烦的一门课,偶尔点名,不喜欢因为社团学生会活动而请假,上课时偶尔提问,课后偶尔有小作业,基本上按自己语言写就可以了,而且要做一个大作业(科研小项目),可以申请演讲。

48.东方美学专题:要做课件,要写高难度论文,点名,而且选这课的多是文科生,无兴趣者勿选,给分不错。

49.《KAB创业基础》:实践课,固定座位,各种商业小知识,课堂形式多样,游戏、采访轮番上,节课写企业策划书 89.流行音乐鉴赏:上15周,在范孙楼旁的模拟法庭上课,有音乐会的感觉。主要讲西方的各种流行音乐,兼讲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要求展示爵士乐、乡村音乐、摇滚乐、索尔音乐中的一种或邓丽君,占30%,期末论文50%,出勤20%,有课代表1—2名,期末若参加东艺的汇报展出则加五分。据说给分不太高。50.法和经济学:较好,适合非经管类的孩子去听听,几乎每次签到,期末闭卷划范围,另外要求总结两章的重点。

E电影类的课:都是看电影的课,但是要写感受赏析什么的。如电影中的人类心理:很不错,只是看电影,有几次讨论,老师是著名的心理辅导老师,偶尔签到,期末的分数自己给

计算机类的课:传说都比较水,要不就特别难

史学类课:记得东西比较多,如果选的话,一定要选感兴趣的 医药类:与生活十分贴近,通常都属于实用型,强烈推荐。

语言类:建议大家有兴趣的自学,可以去旁听。假如你去学了,考试不好过了,没人帮的了你。在线选课手册http://222.30.32.3/apps/xksc/index.asp 【选课指南】

关于选课(送给大一的小孩们)咱南开南开的选课流程主要有三:预选-正选-退选补选。预选不存在时间差,第一天和最后一天选都没有什么区别,大家的任务就是把自己的课表排好就行,很EASY^ 预选之后,选课系统会暂时关闭,教务处会根据大家的预选结果,根据每节课的计划人数随机抽签,抽到者得,掉课者刷,紧接着正选开始,正选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刷课,根据惯例,大家的预选结果里中总有那么几节会掉,也总有那么几节鸡肋不适合,怎么办?退吧!刷吧!有退有刷,靠的就是咱的耐心与人品……经过一周的几家欢喜几家愁,不管你愿不愿意,课表也就不得不那么定下来了 如果还有不甘?那剩下的机会就只能是等来年开学 根据南大管惯例 任何课程咱都可以试听一周再删删减减的,这也就是我们说的退选补选 经过最后的退选补选 咱选课也就算告一段落了 所以。你们懂得。加油

关于E 南开的选修课大多数为两学分一门,音乐类一般除外,四年要求修够15学分,每年修的课程数、种类都不受限,大家选择的余地较多,E类其实是没有什么好坏之说的,它培养的就是我们的兴趣与爱好,兴趣所在,门门都是好课,不想上E的孩子学分是可以用D类课补的,当然跨院是不靠谱的的

大学公选课学风问题 篇3

公共选修课 (简称公选课) 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为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完善学生知识智能结构而开设的课程, 学生依据自身的兴趣、特长、个性自主选择修读。从学生的需求出发, 来指导和管理公选课, 有利于提高公选课的质量, 发挥公选课的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干, 兼有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七大学科门类。在校生有2万多人, 每学期大约开设公选课180多门次, 课程涉及:经济与管理类、政治与哲学类、文学与文化类、语言类、艺术类、法学类、绿色财经教育类、自然科学类等8个类别。我们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选课为例, 来研究和分析一下公选课的现状, 问题并给出应对分析。

2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选课现状分析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选课采取二轮次选课的模式进行选课。第一轮选课不分选课时间先后, 不限选课容量, 任何人只要在规定时间都可以预选到任意课程。第二轮选课将限制选课容量。为了了解学生对公选课的需求, 我们在选择样本时, 选用不限人数的第一次选课数据作为样本。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总体课程学生选课分布情况 (见图1) :可以看到有将近50门课程选课人数很少, 比例为30%, 有一门课选课人数超过1000人, 有将近40多门课选课人数超过200人, 比例超过20%, 可以看出学生选课很不均衡。

课程情况:选课人数最多的前10门课程中, 文化类占到6门次。特别是现代交际礼仪学人数将近1200人。而有23门课选课人数不足10人, 其中法学类为15门, 开课时段为9-14周。

按课程类别选课情况:类别有自然科学类、政治哲学类、语言类、艺术类、文化类、绿色财经教育类、经管类、法学类, 其中文化类, 语言类, 经管类, 艺术类选课人数较多, 特别是文化类每门课平均选课人数为284人, 其他类别选课人数较少。

开课时间选课人数:从周一至周五, 可以明显看到周一到周四选课人数并无明显差距, 而周五平均每门课选课人数69人远远低于其他时间 (见图2) 。

按开课时段分析 (见图3) :可以看到3-8周的课程选课人数都比较多, 而9-14周选课人数明显减少。

学分因素:由于每学期限选3学分, 3门课。2学分的课程是3-14周上课, 1学分上课时间为3-8周和9-14周。1学分的课程相对容易。所以综合来比较, 学分对学生影响因素不大。

3 分析及建议

3.1 公选课存在的问题

从上面的选课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公选课有下列问题:

3.1.1 课程方面

课程开设不均衡。以2012~2013年下学期为例, 学校共开设公选课178门, 但理工类仅有自然科学类14门课程, 文化类30门课程, 艺术类23门课程, 语言类有17门课程, 法学类竟然达到50门课程, 我么可以看出课程主要偏向于相对简单的课程。高校公选课开设的目的是希望学生扩大知识面, 跨学科、跨专业选课, 实现知识的交叉和融合,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课程的开设没有很好的实现这个目标。

课程开设总量不足。由于学校学生人数多,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大部分教师的基础课课和专业课都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 不再开设公选课, 而公选课的开设, 是教师自愿向教学管理部门申报, 教学管理部门进行审核, 由于公选课课程不多, 基本上只要申请的就能够通过, 这样导致公选课开课的不均衡, 并且整体质量不高。

3.1.2 管理方面

高校在公共选修课的管理上有以下几个问题:

(1) 公选课考核制度不严格。由于公选课, 一般晚上上课, 灵活多样, 教务管理部门也没有统一的、严格的考核要求。一般情况下, 都是是由任课教师自行安排考核方式, 多数以论文、报告或课堂讨论的形式, 没有规范的量化考试。并且由于开课班级人数较多, 老师无法全面的了解和考核学生, 所以, 老师给分的依据无法准确量化, 一般都会给及格, 学生也知道公选课容易通过, 所以更加随意的对待选修课, 这是公选课质量低的重要原因。

(2) 学生选课缺乏指导。由于公选课是全校性开设的, 学生对课程和授课教师并不是十分了解, 学生选课的盲目性比较大。比如有的学生完全没有数学背景, 由于学分多, 或者望文生义, 却选择数学类的选修课程, 导致无法听懂, 丧失学习兴趣。学校教务部门在加强对学生选课指导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比如介绍开课老师的个人情况和课程情况, 但是这对学生了解课程和老师帮助甚少, 学生还需要充分的专业指导和选课指导。

(3) 教学质量监控缺失。首先, 从公选课的实际情况来看。公选课教学班的学生来自全校各个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 在教学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其次, 由于教师、教室、上课时间资源比较紧张, 公选课一般都安排在晚上上课, 这样教学监督部门对公选课的质量监控就比较困难。再次, 由于必修课一般都是白天授课, 再加上教学质量监控的缺失, 导致教师从主观上不重视公选课, 教师提前下课的现象在公选课教学中较为普遍。

3.1.3 学生方面

一是选课盲目。学生在选修公选课的时候, 没有认真了解开设的课程, 也没有认真了解自己的专业和自己的需要, 不可能构建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大部分学生在选修课程没有任何依据, 随意选课, 目的只是为了完成计划, 修够学分。选课的时候, 会热衷于选择那些容易学习, 容易通过的课程;有的学生只求数量不求质量, 看到选的人多自己就选。

二是选课功利性强。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选修课程是为了学分, 在学校限选2门课程的时候, 2学分的课程选的人数就会很多。从上边调查分析来看, 学生还喜欢比较早的完成课程, 以便获得大量的自由时间, 比如周五选课的人数较少, 后半段选课的人数较少。还有很多学生, 会选择教师要求不严格, 容易通过的课程, 这样不容易挂科。

三是逃课现象严重。由于公选课都是合堂上课, 有的班级将近500人, 学生有来自全校各个年级, 互相不熟悉。选课时没有认真考虑, 上课时发现自己并不感兴趣所选课程, 再加上上课人数多、教师上课要求不严格、管理松散, 学生的逃课便会很自然。

3.1.4 教师方面

一是教师思想认识不足。一般公选课网上开设, 课时比较少, 教学管理部门的监控又缺失。各院系的工作重心偏向于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 再加上公选课由学校统一开设, 与院系的目标管理结合不紧密, 导致院系很少关注公选课的建设与质量提高。不少教师认为公选课无关紧要, 参与积极性不高。

二是上课不认真。大部分公选课老师课程准备不充分, 内容把握不当, 上课不认真。一般的课程老师准备不认真, 内容粗浅, 不能满足大学的教学要求;专业性太强的课程, 只是专业课的重复和简单压缩, 学科基础缺乏的学生很难接受。一些课程没有规范的教学大纲或授课计划, 没有讲义或教材, 上课大半时间放录像, 内容缺乏实时更新, 互动性差, 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三是课程考核不严格。公选课的课程考核不像必修课那样要求严格, 一定得闭卷考试。在公选课的课程考核中, 有的教师为了简单化让学生开卷或交份论文即可, 这样, 教师不用严格出卷改卷, 学生也没有学习压力。教师和学生达成了一种默契。

四是教师工作任务重。由于这几年高校不断扩招, 随着学生人数的迅猛增加, 学校教师的数量就相对缺乏, 相应的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比较重。一般情况下, 教师在完成必修课时工作任务就比较重了, 同时还有很大的科研压力, 这样就使得过重的公选课教学任务让不少老师被动地开设选修课, 所以在有限的精力下, 担任公选课的老师不得不压缩公选课的备课时间和质量。

3.2 建议

3.2.1 丰富公选课课程

公选课开课课程有限, 并且不均衡, 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 开出足够数量的公选课、保证学生有课可选是实现选课制、学分制的前提条件。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教务处通过协调尽量挖掘本校各个专业的优良课程, 最大限度的开设优质的公选课;二是适当提高公选课课酬, 激励专业教师申报开课, 鼓励名师开课。通过名师的带头作用, 对其他教师产生很好的示范作用, 变个人行为为集体组织行为, 解决公选课课程问题;三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从校外引进人才的方法解决。比如从周围高校、科研机构、文化组织机构、企业中聘请优秀的学者专家到学校开设课程。四是可以开设网络课程。对于部分受学生欢迎但课源紧缺的课程开发建设成数字化网络公选课, 开展网上教学, 这样既能解决教师资源紧张的问题, 也能够充分满足学生选课的需求。

3.2.2 建立高质量的公选课体系

首先, 要科学合理的设置好公选课的类别。公选课开设整体上要达到文理交融, 学科渗透。避免造成学科门类严重不均衡的现象, 以达到既满足学生的需求又能拓宽学生知识面的目的。其次, 严格公选课开课质量。公选课在开课质量上要有严格的要求, 严格把握好公选课准入机制。建立课程审核论证小组, 对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合理性、丰富性以及课程是否满足学生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 同时要对申请开课教师能否胜任该门课程的教学进行资格论证, 以保证公选课的开课质量。第三, 加强公选课师资队伍建设。为了维护公选课的稳定和质量。现在很多公选课开课完全按照教师个人的工作量需求开设, 通常是这学期开设, 下学期不开设, 或者这学期这个老师讲授, 下学期另一个老师讲授。这样不利于公选课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因此学校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 支持和鼓励教师开设选修课, 建立一个高质量的公选课体系。

3.2.3 建立公选课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公选课的特点, 建立专门的公选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并对公选课进行教学检查和教学督导, 主要包括听课、检查教师教案、监督考核方式和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对监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要特别重视、严肃处理, 尽快督促改正。利用质量体系来建立良好的预警、监控和改善机制, 保证公选课的高质量运行。

3.2.4 加强选课指导, 完善选课办法

公选课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的空间, 如果没有良好的指导, 就会造成学生盲目选课的可能性。一方面, 教学管理部门要对每学期拟开课程的性质、内容和特点、主讲教师基本情况、等做出简要介绍, 以供学生参考。二是各教学单位也应该对学生选课进行指导, 针对本专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专业教育, 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需求, 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 知识需求及生涯规划有针对性地选课。

在选课办法方面, 首先要避免先选先得制导致学生选课时间过于集中而出现的网络堵塞现象, 采取多轮次选课。第一轮不限制容量, 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程, 这样既可以避免网络拥挤, 又可以了解学生的需求;第二轮, 限制选课容量。根据一定的规则, 比如高年级的优先选择, 来确定上课人员。没有被选上的学生可以再选择其他感兴趣的课程。延长选课学期, 增加选课门次, 使每学期都要保证有充足的的课程供选择, 如果这学期没有感兴趣的课程可以下学期再选。同时, 对于受学生的课程开发建设成数字化网络公选课, 保证学生选课。

4 结语

开设公选修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虽然目前公选课在开设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但是, 只要学校相关的管理部门、教师以及学生各方重视并积极改进公选课的课程质量、管理办法和老师的工作态度, 以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 不断提高公选课的教学质量, 公选课中出现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才能达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开阔学生知识视野,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摘要:公选修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而开设的。但是, 公选课的开设中有很多的问题, 本文就公选课的, 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 做出统计分析, 并指出其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对高校公选课质量提高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公选课,公选课体系,质量监控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太龙.博弈论公选课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探析[J].教育探索, 2012 (1) .

[2]刘昆仑, 赵妍.改善高等学校公选课教学质量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 2012 (3) .

[3]彭晓波, 孙连昌, 张庆堂.浅谈高校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4) .

武汉大学公选课总结 学科领域分类 篇4

感谢分享感受的同学 欢迎补充~~~~~❤ 数学与自然科学领域

水安全与水管理 李可可 数学与自然1分:大一下时上的,老师比较有气质;经常签到,都是同学帮签的。快期末时,有个分组做PPT展示,我们组全是我一个人做的;考试是现场写论文。成绩8X,几个同学也都80多。

地下空间与未来世界 曾亚武 数学与自然1分:大一下时上的,好象要签到的,也都是同学帮签的。中间好象没有作业,最后交一篇论文。成绩80+。

材料科学 方鹏飞 数学与自然2分:签了五次到,但签到的前一节课,老师会告诉同学。考试开卷。成绩8X

植物世界 汪小凡 数学与自然:标本、ppt,90

宇宙新概念,赵江南,数学与自然科学,2 分:好像没有点名签到,2—3次课堂作业,开卷,分数80+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张滨,数学与自然科学,2分:经常点名,差不多每次课都点,3次作业,开卷,分数高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数学与自然1分 很容易蹭 2次论文 分数80以上

生命科学导论 数学与自然2分 很容易蹭 随堂作业较多,比较专业,考试是一张试卷,分数80以上

水务管理 数学与自然科学1分 很容易蹭,很容易过,分数80以上

人文物理 潘传芳,数学与自然,1分:不点名不签到,中途交一篇论文,考试开卷,85+

地震减灾漫谈/核电站与环境安全 李愿军 数学与自然1分:每次签到,但是可以代签或者一次签完,最后一篇论文,分数一般是85+

数字媒体技术 刘全香 数学与自然1分:会点几次名,是以交作业形式,期末一篇论文,分很高,成绩90多

机器人概论 许贤泽 数学与自然1分:会点几次名,是以交作业形式,期末一篇论文

宇宙新概念 赵江南 数学2分:有两次课堂作业(靠这个来刷人,因为人太多了)期末当场考试,开卷 85左右

水力发电工程 周伟 数学1分:有三次小作业,做了自己传导邮箱 期末交论文 8

5跨学科领域

当代科学文明 樊友平跨学科1分:非常好拿学分的一门课,点过名,但老师说不算在期末成绩里,他点名的几次我都没到,最后交一个PPT,交一个论文,是写自己专业当今成就。成绩85+

摄影技术与赏析 乔瑞亭 跨学科1分:老师很负责,但感觉讲的东西偏理论的多,不给拷PPT,要自己记笔记,每节课都签到,有三次实习,一次是用老师给的单反拍照,一次是把拍的照洗出来,一次是用PS做图。考试,老师说以前都是闭卷,我们那一次是开卷。成绩8X

现代生活方式与健康 汪春红 跨学科1分:不点名不签到,最后交一篇论文。成绩85+

社交礼仪,李荣建,跨学科,2分:2-3点名或签到,3次作业(选课原因、读后感等),开卷,分数高

全球变化与环境导论 周培疆 跨学科1分 每节课都点名,但是可以找人代替喊到,一次没来就没有成绩,最后写一篇3000字的论文。分数80以上。

治水与社会发展 谢华 跨学科1分 每节课都签到,签到和课堂表现都记入成绩,要交两次论文,分数80以上

全球气候变化与水资源 张利平跨学科1分 每节课都签到,但只要签到次数达到60%以上即可。分数80以上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熊扬恒 跨学科1分 交两次论文,上课期间他会随机抽几个人点名,分数88

装饰材料与居住文化 吴定燕跨学科1分 很容易选上,很容易过,分数80以上

围棋思维与文化 田士豪 跨学科1分:每节课都签到,三次作业吧,一次是老师出的题,一次是写你对围棋的认识吧,第三次让你下一步棋。我一个围棋白痴得了100

西方近代兵法 吴国忠 跨学科1分:买他一本书,10几元钱,期末开卷,题目出最后一道都在书上能找到,最后一道是论述,题目在考试前一节课会给.写好再带过去就行.分数也很高.还有期中,是分小组,一起完成一篇论文.社科领域

中国教育发展史 程斯辉 社科1分:我只去上过两次课,第一次是第一节,第二节去时就发现考试了,中间有没有点名、签到或作业,我也不知道。考试开卷。成绩8X

演讲与口才,陈建军,社科,2分:(版本1)好像没有点名签到,3次左右课堂作业,当堂写论文,分数较高;(版本2)很严格,不定期点名做作业四五回严格,分数高88

当代中国问题透视 尚重生 社科2分 很火,中间会有一两次签到点名,很火的课,要提前几个小时占位子,分数80以上

人文领域

语言文字规范与普通话测试 赵世举 人文1分:虽然是文学院副院长挂的名,但是是一个女老师上的课,不点名不签到。最终成绩有两部分,50%是一个作业,找身边二十处不规范用字;另外50%可以选择参加她的考试,也可以选择考普通话等级证。我选的后者。成绩90+

孙子兵法研究与应用 陆保生 人文2分:很多人都推荐过这个课了,很火,要提前一两个小时去占座,老师很幽默,上课很有意思,每节课一般是先看“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这部电视剧一集,然后老师开始讲课。不点名不签到。本来应该是有一次期中考试,一次期末考试,各占50%的分。我们那一次,老师把期中考试改成了一篇论文。貌似是一个学年的下学期时所有人都会选上,上学期只有少部分人能选上。成绩80+

20世纪中外文学名著鉴赏,赵小琪,人文,1分:不点名不签到,3次课堂作业(很简单的,不超过100字),当堂写论文,分数较高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欣赏,赵小琪,人文,1分:不点名不签到,3次课堂作业(很简单的,不超过100字),当堂写论文,分数较高

中国禅宗思想史 麻天祥 人文领域2分 不点名不签到 随堂考试3次左右吧 期末也是考试 但是给分不高

中外文明领域

西方美术鉴赏 阮晴 中外文明2分:论文、好像没点名,95+

中国哲学智慧,徐水生,中外文明,2分:好像没有点名签到,1-2次作业,开卷,不过课件全是文言文,分数一般,八十几分

戏剧艺术鉴赏与校园戏剧导论,易栋,中外文明1分:不点名不签到,没有课堂作业,交论文,分数较高

俄罗斯文化 胡谷明,中外文明,1分:挺有意思的老师,俄罗斯留学过的,就当听故事会了,最后考个试就好,开卷发卷纸,卷子有编号,最重要的是他发卷子那课一定要去,成绩90+(我两个同学都是90+)

建筑与音乐 尚涛 中外文明,通识领域的是一分,非通识的是2分,上课就是听听音乐,猜猜节奏高潮,很有意思,但是随堂作业有三四次,考试都是课堂是听过的音乐,分数80多。

辩论实践与鉴赏 周玄毅 中外文明2分,很有意思,人气也很高,但是不容易选上,也不容易蹭。分数80以上

国外名家与流派 王诚浩 中外文明1分 不接受蹭课,点名很严格

其他的:

人居环境与绿色建材 阮燕 领域忘了1分:老师讲课一般,每节课都签到,临进期末时有一个作业,要做PPT,最后再交一篇论文。成绩90+

京剧历史与审美导引 易栋 领域忘了1分:没去上过,都是同学在顶着,不知道点不点名签不签到。最后好象有三篇论文,我只交了一篇,成绩70+ 我唯一一门70多的公选课。。

战争史 吴忠国 :两次考试、90+

社会性别与女性发展,丁俊萍,2分:前几次课常点名,后面就好了,忘了有没有作业,好像2、3次,开卷,分数不是很高

大学生心理健康,章星波,2分:一次左右点名,平时作业可写可不写,考试可以提前交论文,也可考试那天当堂写论文,选择一种即可,分数较高

二外日语 高克勤 非通识3分:不点名不签到,期末考试之前会有一次登记,登了记的就可以去考试。考试闭卷,我学过日语,所以对我来说挺简单的。成绩90+。

武大校史 吴骁 非通识2分 不签到不点名,最后要考试,到老师人人页面(校内)上找考试题。分数参差不齐,低的有不及格的,但老师会把你的名字撤掉,高的有满分的,具体情况可以去看老师的人人页面,里面介绍的比较详细。

多媒体电子地图技术与应用,1学分(不点名,发卷子回去完成,交卷期限一个月)(通识数学与自然科学领域)

当代大众文化,1学分(不点名,最后一次课当堂开卷考试,很简单)(通识人文科学领域)

黄河史,2学分(不点名,只需交一篇论文,老师很好)(公选)

文学原理,1学分(不点名,交一篇论文)(通识人文科学领域)

人类生存发展与核科学,1学分(不点名,最后一次课开卷考试,答案都是课件上的)(通识数学与自然科学领域)

戏剧艺术鉴赏与校园戏剧导论,1学分(不点名,还有免费看戏的机会,也交一篇论文)(通识中华文明与外国文化领域)

网络信息检索,1学分(不点名,发卷子回去做,题目简单)(通识社会科学领域)

中国教育名著导论,1学分(不点名,交论文)(通识人文科学领域)

材料科学导论,2学分(不点名,交论文)(公选课)

工程病害,2学分(不点名,交论文)(公选课)

水力发电工程&大坝赏析 只需交一份作业,都系论文

大学生健康&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只需交一份作业,都系论文

生物多样性,直接抄课件就可以了,分还给的高

建筑与音乐(4个学分公选)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纤通信基础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很好过,而且老师课讲得很好,很幽默。

水质与社会发展 刘广容那个 不点名 开卷考试 而且分挺高的中国当代社会问题透视

大坝变形观测 徐辉 2分 非通识 ~~~~~特好过~~

常见疾病防治 刁路明 1分 通识 交论文 不点名~~

建筑美学 也比较容易过只要交一篇论文就可以了!不点名

数字媒体传播基础 2个学分 不点名 最后交一份多媒体作业 一个小论文 而且分超高~~

美学概率,只去考试了,99分……

化学与社会,只给老师邮箱发了3封命题作文8x分。

孙子兵法 只用去期中和期末开始开卷,8x分

武大校史,只用交作业,还是下个学期开学交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交论文有分

奥林匹克文化~~老师讲得很不错~也好过~~交论文

《遗传与基因工程》很好过,老师从来不点名,还一直面带微笑地讲课,呵呵最后交一篇几个解答题的答案就可以了!

建议不要选的课:

高校公选课问题及对策探析 篇5

一、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公选课建设的现状

国内大学选修课比例平均为24.5%,而海外大学的比例能达到66.7%,国内与国外有巨大差距。笔者所在学校公选课与国内多数大学类似:在开设公选课的前一学期,教务处对全体任课教师下达上报公选课的通知,让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对公选课严格实行开新课、新开课考核制(即对开新课、新开课的课程进行督导)。目前,可供学生选择的公选课越来越多,已经开设了诸如人文社科类、经济管理类、文化艺术类等80 多门课程。为了公选课的正常开展,笔者所在学校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1)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教务处网上选课系统选课,方可上课和获得学分;(2)每学期每名学生限选一门公选课,按类多选的课程和已学过的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不能再选;(3)教师必须按选课后产生的教学班级进行教学和录入成绩,不得私自接收非本教学班级的学生上课。

二、高校公选课问题及对策

笔者所在学校和其他高校公选课普遍存在:选课盲目、选而不学、考核制度不严格、开设课程种类少、课程特色性不足、课程的实用性不足等问题,笔者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选课盲目

学校开设公选课的目的是培养综合型人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学生的目的是修够学分,顺利毕业。因此,出现了有的公选课开不下去,有的却人满为患的不均衡现象。学生倾向于选择与专业相近、对就业有用的课程,如“职业规划”、“计算机应用”等;选择容易学习、轻松有趣的课程,如“音乐欣赏”、“电影欣赏”等。此外,部分学生不乐于选择专业性较强、学术性较强的课程。即使教师开设了这些课程,因为选课人数不足下线也只能取消。笔者认为,究其原因是学生在选课上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3]。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建议学校可成立专门的公选课指导办,由长期担任公选课任职教师担任或兼职,负责研究学校开设公选课的课程导向、任职教师配置、教师的教学方法改革及公选课的时间安排;同时还负责指导各专业学生选择公选课,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和教师开课情况推荐不同的公选课课程。

(二)选而不学

因为公选课人数多,教师上课考勤只能在第一节课或最后一节课,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看着“时间点”到课堂;另外,对公选课的态度不端正,如上课期间吃东西、看手机电影、听歌,更有甚者在上公选课期间谈恋爱,严重影响课堂纪律;还有学生在公选课上学习其他科目,或者写其他科目作业。笔者曾调研一门9、10 节的公选课,任课教师在第一节课堂上点名,180 名学生到齐,然而第二节课上课时学生就剩下几十人,学生对上公选课采取这种态度,公选课开设的目的就不会达到。针对上述问题,除了学生自身要意识到公选课的重要性,认真学习外,笔者认为公选课教师可和表现较差的学生进行沟通并对其平时成绩进行降分处理,对于严重影响课堂秩序的学生应取消其平时成绩;教师点名考勤可采用新的方式,如随机考勤、不定时考勤。广东工业大学公选课教师就采用了不定时考勤的模式,学生因不能预知教师何时考勤就不迟到、不早退,学生对于公选课的关注度明显提高,上课秩序良好。

(三)考核制度不严

公选课一般都在晚上,三节课,32 或48 学时,从开学第1 周到第16 周结束。公选课教师一般对学生的要求就是不迟到,教师将学生的签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最终考试一般是开卷考试,或者让学生写一篇论文。如“音乐鉴赏”、“电影欣赏”,结课时让学生听音乐、看电影短片;公选课结课考试若布置论文,学生会利用网上的材料拼凑成一篇论文;有的教师出题目考试,因为考试题目在多媒体中放映,“聪明的”学生在下面迅速用手机搜索考试习题答案。这样的考核过于形式化,学生在公选课考试时没有压力,已经失去了考试的意义,无法保证学生在公选课上有所学习。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建议学校除了制定严格的公选课考勤、考试制度,还可以实行成绩“绩点化”,即根据成绩给学分绩点,尤其对缺课超过1/3 的学生,要求其重修,并交纳一定费用。笔者建议具体做法: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给学生平时表现分,课堂表现分在最终成绩中占30%,学生的出勤也纳入成绩中占20%;最终考试形式实行问答式即教师向学生随机提问,学生现场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给学生评分,评分在最终成绩中占50%。

(四)开设课程种类少

笔者所在学校开设的公选课近80 门,相比国家重点院校开设的公选课较少。武汉大学开设的可选公选课多达300 多门,吉林大学则开设了将近400 门。笔者学校有的公选课适用性较低,例如“知识产权法”,因为学校缺少跨专业、跨学科的有实际经验的教师,课程吸引不了学生,更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究其原因是笔者所在学校是理工类学校,故在文科、管理学科上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弱,学校开设有关文科专业的公选课时就显得捉襟见肘,这也使得开设的公选课种类较少且常年不变。对这些问题,笔者建议学校可外聘一些跨专业、跨学科的优秀教师或者培养本校的教师,增加学校公选课的师资力量。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目前开设70 余门公选课,因公选课种类少,特从郑州文化组织机构高薪聘请公选课教师。河南理工大学也因公选课开设种类少,安排学校的骨干教师外出进修学习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回校开设公选课,增加了近20 门的公选课,丰富了公选课的内容。

(五)课程缺少特色

笔者所在学校开设的公选课课程虽然近80 门,但大都是经管类或人文社科类如“商务礼仪”、“民法概论”、“舞蹈欣赏”、“经典影片欣赏”,与本校的石油、化工及机械制造等特色专业没有太多联系,未能在公选课上展现学校的特色。这对于想了解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说公选课便没有吸引力[4]。为此笔者建议学校开设与石油加工、石油开采专业相关的特色公选课如:“石油开发”、“石油化工简概”、“油气运输”。 国内的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电子技术大学,该校开设了“电工电子工程技术”、“机器人创意设计及制作”选修课,学生对其有浓厚的兴趣。中国矿业大学是研究型大学,主打专业是矿业工程,开设了“煤矿概论”、“岩土工程技术导论”这些与矿业相关的公选课,深受学生欢迎。

(六)课程实用性不足

一般学校开设公选课仅仅是将其作为学生了解的课程,因此开设的学时有限,授课内容也不深,这就导致学生从公选课堂上学得的知识少,丧失了公选课的实际意义[5]。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开设的“音乐鉴赏”,音乐本身就博大精深,学生不可能通过欣赏一学期的音乐就提高了自己的欣赏水平。此外,一些公选课对学生将来的就业、考研没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也不能为学生增加就业机会。现代社会需要多技能人才,一门技术很多时候已经不能满足工作的要求,比如石油开采行业需要经济管理类的知识,而对有关石油器械推销的工作不仅需要对推销学精通还要知道与机械制造及石油开采相关的知识。

此外,笔者建议学校可以将公选课设为学生获得第二学历学分的途径,对学习公选课成绩较好的学生,学校可将该学分顶替第二学历学习的对应学分,切实为学生带来利益。

当前社会需要多能技术人才,我国也重视高校大学生的发展。开设公选课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丰富学校学习生活的必要手段。教学是一个交流的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离不开的,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应有一颗教书育人之心,学生应该做好自己的本分,珍惜每一节课,珍惜教师的成果,无论是对必修课还是公选课。虽然现在学校的公选课出现了一些问题,相信在学校相关的管理部门加强公选课的管理,教师增加公选课的趣味,学生改变对公选课的态度之后学校的公选课中出现的问题会得到一个较好的解决;学校开设的公选课也会越来越多,质量也会越来越好,学生对公选课的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学生的知识面更广,视野更开阔。

摘要:高校公选课在本科教学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从高校公选课建设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高校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公选课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公选课,对策,高校

参考文献

[1]刘昆仑,赵妍.改善高等学校公选课教学质量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12,(3).

[2]周衡,沈颖颖,速成.高校大学生公选课的选课矛盾与对策[J].学理论,2012,(33).

[3]张国政.高校公选课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河南科技,2013,(8).

[4]杨凤影,苏玉虹.高校公选课的调查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28).

大学公选课学风问题 篇6

1.1 理论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够紧密

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经济建设的主力军, 大学生营养状况及身体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在高校中进行食品化学的公选课教育, 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对食品化学的了解, 还有利于其家庭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 但是在现阶段的食品化学公选课教学中, 教师还是以食品化学的专业知识为主, 不能很大程度的联系实际,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 从而影响全校学生对“食品化学”这门公选课的选择。

1.2 教学内容缺乏特色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主要讲授的是食品成分的结构和性质、在加工保藏中的变化和这些变化对食品品质、营养和贮藏稳定性的影响。课程内容涵盖广泛, 知识点多且分散, 与相关学科有交叉。如果课程内容设置不当会造成教学内容重复、缺乏特色,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感觉到学习内容杂乱, 缺乏系统性, 不好把握重点, 从而出现死背课本应付考试的现象。学生如果对课程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3 与相关课程街接不够紧密

“食品化学”的先修课程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 目前“食品化学”课程与先修课程的衔接不紧密, 没能突出“化学”的特色。在教学内容上偏重于对单糖、双糖和多糖结构和特性的描述和蛋白质变性及影响因素的罗列, 这样的教学内容不能促使学生用已有的化学知识来理解食品化学的知识点。同时,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重理论教学, 轻实践教学, 对食品化学在食品加工和储藏中的应用知识介绍偏少, 且缺乏与后续课程的联系, 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1]。

2.“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2.1 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联系

作为校级公选课,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极其重要。为使学生牢固地掌握食品营养学知识, 并将知识积极应用于实际, 从而对“食品化学”具有更深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 如一日三餐、颜色与营养、食品添加剂、“病从口入”、有机食品、饮食与减肥等内容进行专题讨论教学, 课程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需求, 教学效果显著。在教学过程中, 适时给学生布置营养调查实践作业, 督促鼓励大学生参与营养学知识的宣传。如“学生一日三餐就餐情况调查”、“食堂饭菜营养素调查”等, 通过实践活动, 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理膳食意识。

2.2 调整课程教学思路

首先要突出“化学”的特点, 强化化学在授课方向上的指导地位, 引导学生对相关化学知识进行深入了解。教学重点应集中在食品化学在现实中的应用, 增强教学思路的逻辑性, 避免造成学生的机械记忆, 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其次在教学实践中, 采用递进式的授课思路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知识点。教师先要分析食品的化学成分, 讲解清楚这些化学成分所具有的基本性质;同时让学生列举食品在加工贮藏中的变化, 分析这种变化是由何种物质的哪种化学反应导致的;最后, 让学生分析这种化学变化在宏观上会对产品造成怎样的改变。

2.3 处理好与相关课程交叉的内容

“食品化学”作为大学公选课, 相对于专业基础课“食品营养学”“食品酶学”“食品生物化学”等, “食品化学”应选择不同的侧重点, 以避免重复。如“酶”这一章, “食品化学”在讲授时应侧重于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如酶促褐变等) , 对于酶的本质、酶的固定化、酶学动力学等内容应留给“食品酶学”讲授。而对于“维生素和矿物质”一章, 维生素和矿物质作为食品营养素也是食品营养学涉及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避免重复, “食品化学”应主要介绍其在食品加工、贮藏过程的变化[2]。

2.4 改革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式上要加强知识的横向迁移, 找出知识点共同的化学原理。如美拉德反应是联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水的一个重要化学反应。通过美拉德反应可以将参与反应的糖类、蛋白质的优先次序、水分活度、反应的化学机理、对食品正向和反向的作用等联系起来, 形成一个大的知识模块, 这样可以使知识点之间相互融合, 让学生以点带面进行系统性的学习。教师还要注意归纳总结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如切开的苹果容易褐变, 刚烤出来的面包也是褐色的, 虽然都是褐色的, 但其反应机理是不同的。前者是酶促褐变, 后者是非酶褐变, 是食品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在合适的条件下发生了美拉德反应, 进而改变了食品品质。

3. 结束语

“食品化学”作为公选课, 是面向全校的学生, 其中包括文科生和理科生, 基础好的与基础差的。教师应将“食品化学”的教学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注意与现实生活的相互联系及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对产品在微观和宏观上的影响。食品化学是化学与食品变化的结合, 是对与食品有关的化学知识的巩固和延伸, 是把基础化学知识和技能引入到食品领域, 培养学生学习食品化学的兴趣, 通过对“食品化学”的学习, 从而对以后的生活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爱梅, 刘欣, 刘晓娟, 赵力超, 曹庸, 段杉.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农产品加工 (学刊) , 2014, 21:86-88.

大学公选课学风问题 篇7

1 教学型大学《信息检索》公选课的主要目标

研究型大学更强调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学术创新能力, 而教学型大学更强调提高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1.1 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人们对信息在社会发展中的性质、地位、价值和功能的认识和反映[2]。作为“数字土著”的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利用非常熟练和依赖, 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对网络资源的了解并不全面, 在遇到各种难题时缺乏主动查询各种信息去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型大学《信息检索》公选课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营造一种有利于强化信息意识的环境,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 不断强化大学生的信息意识, 使其深刻认识到信息在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在遇到问题时能主动检索信息解决问题。

1.2 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包括查询、获取、组织、分析和利用文献信息、电子信息、网络信息的能力, 是大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日常生活及毕业后终身学习、自我发展的必备条件。很多学生在遇到问题时, 只会利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的简单搜索功能, 缺乏高级搜索技能及使用专业检索工具的能力, 对于已获取的信息, 缺乏组织分析利用的能力。《信息检索》公选课的目的之二就是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2 教学型大学《信息检索》公选课的设计

《信息检索》公选课不同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及图书馆学专业的《信息检索》专业课, 其目的不是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主要是使学生利用所学的检索技能解决应用问题, 是整个大学学习的基础性、指导性课程。因此在各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中, 应将该门课程放在第一或第二学期。同时对非专业的学生来讲, 这是一门重实践的方法课, 应减少理论教学内容所占比例, 增加上机实践比重[3]。以总学时为20学时的课程教学为例, 理论教学可以分配8学时, 而实践教学分配12学时。

2.1 理论教学设计

通过对国内主要高校《信息检索》专业课的调研发现, 大部分高校《信息检索》专业课的理论课时都在40学时左右。如何针对教学型大学《信息检索》公选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理论教学内容, 在8学时内使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主要理论知识显得非常重要。根据笔者多年从事《信息检索》公选课教学的实践, 认为可以将《信息检索》公选课的理论教学内容设计为四个模块, 并根据各个模块的实际讲授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模块1是信息检索概述模块, 2学时。本模块内容应突破以多个概念介绍、概念间关系厘清为基础的模式, 重实践意义的介绍, 轻理论知识的概述。如可以重点介绍信息检索兴起的背景、利用信息检索获得竞争优势或成功的具体案例、信息检索如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发展、最新的信息检索技术等, 从而引起学生对信息检索的兴趣, 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检索去解决问题的意识。本模块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法, 同时结合具体信息需求引导学生讨论不同情境下应使用的检索工具。

模块2是信息检索的理论基础模块, 4学时, 简要介绍检索语言、检索工具、检索方法和途径、检索策略与效果评价。图书馆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及民众整体素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4], 而图书馆馆藏纸质资源的组织基础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因此检索语言简要讲述《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使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查找到自己所需的图书。检索工具主要结合具体实例介绍各种类型的检索工具, 使学生了解各种检索工具的作用及具体应用。检索方法和途径是使用具体检索工具时必须掌握的基础, 只有准确地掌握检索方法和检索途径, 才能从检索工具中获得准确而全面的信息。同时不同信息需求使用的检索策略是不同的, 不恰当的检索策略可能会导致事倍功半, 因此应结合实例阐述不同检索策略及其适用的条件。而效果的评价主要介绍诸如检准率和检全率等基本指标, 并且强调在不同的需求及不同环境下, 效果评价指标的重要性或者说权重是不同的。

模块3是信息检索技术模块, 2学时, 主要讲授计算机检索中的布尔逻辑检索技术、截词检索技术、限制检索技术和位置检索技术。这些检索技术是目前信息检索领域最常用的技术, 但是这些技术在不同的数据库及搜索引擎中体现的形式不同。因此, 在阐明这些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应分析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含义, 使学生能够对这些知识融会贯通。

模块4是网络检索模块, 2学时。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最重要途径, 网络信息检索的介绍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教学型大学, 这一部分的内容显得尤其重要。搜索引擎作为网络搜索的最得力、最常用工具, 须对其做详细的介绍, 特别是关于其高级检索和专业检索功能等。同时各种论坛也是获取各种信息资源的重要场所, 除了推荐一些通用的论坛, 如考研论坛、应届生论坛等;还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情况, 介绍这些专业常用的一些网络资源, 如推荐给经济类专业学生的人大经济论坛、经济学家论坛等, 推荐给化工类专业学生的小木虫、马后炮论坛等。

模块2、模块3和模块4主要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讲授法主要用于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 而演示法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应理论知识内容, 通过演示使学生掌握具体知识和技能的使用。同时对于上课中使用的演示例子, 采用启发式的讨论, 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促进相应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2.2 实践教学设计

实践教学主要通过上机操作练习实现, 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4个模块。各模块均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演示法、讨论法和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即先针对每个数据库或检索工具的使用进行演示, 然后给学生布置练习任务, 由学生进行练习, 对于较多数同学都存在争议的问题, 进行集体讨论, 获得解决方法。

模块1是馆藏纸质资源检索, 2学时。图书馆馆藏纸质资源是学生在校及走上工作岗位后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本部分主要练习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资源的检索, 包括纸质图书、期刊、报纸的检索。

模块2是学校图书馆电子资源 (数据库) 的查询, 4学时。由于此类资源通常为学校购买资源, 只可以校内使用, 且每个学校购买资源不同, 根据我校资源情况, 本模块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为电子期刊检索, 涉及CNKI、重庆维普、万方、EBSCO及Springer Link数据库, 另一部分为学位论文 (涉及CNKI和万方数据库) 及电子图书 (涉及读秀、超星、中国数字图书馆) 检索。此外对不同专业学生可练习检索专业数据库, 如财经类的国泰安数据库、国研网数据库, 法律类的北大法意案例教学数据库等。通常研究型大学购买的供学术研究的数据库更多, 他们的《信息检索》公选课也更偏向此类数据库的应用练习, 为正在进行的和未来的学术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而教学型大学此类资源相对缺乏。此部分内容和网络检索内容同等重要。

模块3是网络信息检索模块, 4学时。此模块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为搜索引擎的使用, 主要介绍谷歌和百度的相关使用技巧, 特别是高级搜索技巧和它们的一些主要应用;另一部分为网络特种文献的检索, 主要包括标准信息、统计数据、专利信息、商标信息的检索等。

模块4是综合练习模块, 2学时。通过综合练习题, 使学生巩固掌握及熟练应用前面练习过的检索技能, 并能通过不同检索方法获取所需信息, 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型大学《信息检索》公选课的实施

3.1 采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本文所谓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是指课堂教学、上机实践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设计来看, 课堂教学和上机实践是《信息检索》公选课的两种重要教学形式。同时, 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与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操作技能课, 如果学生能够在日常信息搜索中恰当地使用相应的检索工具和检索方法, 提高检索效率, 这反过来可以促进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自主学习, 进一步提高检索技能。因此在注重课堂教学和上机实践的同时, 教师应采用多种手段和途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如提供丰富而有趣的自主学习内容, 引导和辅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等[5]。

3.2 借助社会化媒体开展互动式教学

社会化媒体以其高度的互动性和社会化特征, 为学习革新提供了适切的技术。它能更好地支持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共享和协作学习[6], 支持师生之间的反馈、互动, 在提升师生交流、知识点学习、学习兴趣等方面效果显著, 但对大段文字表述及复杂数据格式的传播效果较差[7]。对于本门课程, 教师可通过微博或博客发布作业、教学课件、教学资料片段等供大家自主学习, 同时提出一些检索主题供大家讨论。为激励学生参与和发布话题的积极性, 可以将其列入平时成绩考核的一项内容, 并可对提出话题的学生及积极参与的学生给予相应奖励。

3.3 改革考试形式和成绩评价方式

针对动手操作能力很强的《信息检索》公选课, 单纯采用传统笔试方式考察学生理论知识不能反映学生对实际知识的掌握情况, 但完全考察操作而忽略理论知识也是不全面的。因此对于《信息检索》公选课的考试, 应采用上机考试的方式, 内容既有基本理论知识的考察, 又有实际操作技能的检验, 从而全面考量学生对检索理论、检索方法和检索技巧的掌握情况。

同时单纯从期末一次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对课程学习情况是非常欠缺的。虽然很多高校的成绩评价已经包含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 但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此门课程, 可以考虑平时成绩占60%, 而期末成绩占40%。

3.4 开展信息检索知识竞赛

为活跃校园学术氛围, 提高学生信息意识、信息能力, 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质,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 承担《信息检索》公选课的教学院系或图书馆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和上机实践, 每学期组织开展全校性的信息检索知识竞赛。通过学校BBS、布告栏等发布竞赛通知, 吸引更多学生参与。目前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全校性的信息检索知识竞赛活动, 如南京大学、苏州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

摘要:教学型大学的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学型大学《信息检索》公选课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应区别于研究型大学, 体现出实用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可以采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借助社会化媒体开展互动式教学、改革考试形式和成绩评价方式、开展信息检索知识竞赛等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检索,公选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高向东.教学型大学的责任与追求[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9) :68-69.

[2]何灵巧.法律硕士信息素质教育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08, 52 (11) :136-138, 146.

[3]李佳军.论网络环境下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6 (1) :153-154.

[4]马静.图书馆国民素质培育职能的价值与践行[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50 (1) :119-123.

[5]王林海, 赵虹.大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英语的研究与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 2010 (1) :55-56.

[6]王佑镁.社会化媒体:Web2.0时代的教学新技术——访荷兰教育技术学知名学者伊塔诺·德迪安纳博士[J].现代教育技术, 2010, 20 (7) :5-7.

提高大学生篮球公选课实效性研究 篇8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海南师范大学,参加2012级篮球公选课本科生,男91名。

1.2研究方法

1.2.1研究方案

1.2.2质量控制

本研究按照《现代篮球运动》和《体育测量与评价》等相关书籍中介绍的方法[4],制定出《高校篮球公共课实效性研究教学单元计划》,并邀请篮球专业教授进行修改,让3位一线篮球教师参与考核打分,测试数据取均值,一保证测量的客观性,减少误差。

1.3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学生的五项篮球技术的单项评分和总分(投篮动作、传接球技术、半场行进间上篮、 三人行进间上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教学前后对学生初评和复评的得分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

2实验结果

2.1实验后投篮动作比较

配对t检验的结果显示,教学后学生投篮动作的评分显著高于教学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项教学有效果。

15周的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首先球要用两手夹紧,右手投, 左手调整,手持球在胸部到腰部中间,然后双脚向膝盖用力,膝盖用力向上顶,同时发动你得腰腹力量把全身的力量传递到大臂,然后大臂带动小臂,小臂带动手腕,最后一气呵成的完成整个投篮动作。从表2中可以看出学生都基本能够掌握正确的投篮动作,并具有显著差异。

2.2实验后半场行进间上篮比较

配对t检验的结果显示,教学后学生半场行进间上篮的评分显著高于教学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项教学有效果。

在15周的实验过程中,教授学生以右手投篮为例,右脚向前跨出时接球,接着迅速上左脚起跳,右腿屈膝上抬,同时举球至头右侧,腾空后, 上体稍后仰,当身体跳到最高点时,右手臂伸直,用手腕前屈和手指力量将球投出。并强调动作要点:一跨大步接球牢,二跨小步用力跳,三要翻腕托球举球高,四要指腕柔和用力巧。随着学生不断熟练与进步,让他们尝试运球多次上篮。在进行运球多次上篮时,要让学生明白,最后一次运球结束双手持球后,接下来就要迈右脚;否则学生上篮要么少一步; 要么不协调;要么走步。从表3中可以看出学生都能够完成并运用上篮动作,并具有显著差异。

2.3实验后传接球技术比较

配对t检验的结果显示,教学后学生传接球技术的评分显著高于教学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项教学有效果。

在15周的实验过程中,教授学生用手指完成,而不是用手掌。为控制球的速度、方向,手指应该尽可能地张开(但不能太僵硬),手腕要有弹性。传球时,两脚开立,屈膝,上提前倾。持球手在体侧屈肘后引,重心落在右脚上,左脚向前伸踏一小步(也可不用伸踏)。在掌握基本的传球要领后,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自由传球。从表4中可以看出学生都能够掌握正确的传球动作,并具有显著差异。

2.4实验后三人行进间传接球上篮技术比较

配对t检验的结果显示,教学后学生三人行进间传接球上篮的评分显著高于教学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项教学有效果 。

在15周的实验过程中,教授学生三人一组,例:甲乙丙三人,甲站在左边,乙在中间,丙在右边。球在乙手里,乙把球传给甲,乙从甲后面跑过去,甲将球传给丙,甲从丙身后跑过,丙将球传给乙,丙从乙身后跑过, 最后由丙完成上篮。强调要领:没接到球的同学按直线跑,球传给哪位同学,就从该同学后面跑过。从表5中可以看出学生都能够流畅完成三人行进间传接球上篮动作,并具有显著差异。

2.5实验后初评与总评比较

配对t检验的结果显示,教学后学生总体评分显著高于教学前总体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项课程总体教学有效果。

从表2中可以看出90%的同学初评和总评时的成绩有着明显的差异,各项篮球技术也有所提高,并具有显著差异。

3讨论与分析

回顾高校篮球公共课改实施的这几年,高校篮球公共课堂教学的状况总体上看是好的,但是也要客观地看到目前篮球公共课堂教学中一些亟待解决的低效问题。

围绕这个问题,开展了这次提高大学生篮球公选课实效性研究。在本次研究中教师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关注学生实验前后差异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为行动指南[5],以提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为目标,充分重视师生之间感情交流,营造平等、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创造更多合作学习的机会,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归属感的获得,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制订和课堂纪律自治。

伴随国家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不断提升,课余时间不断增加。因此,高校开展篮球公共课实效性研究中“实效性” 的真谛在于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学生基础技术动作出发,纠正学生错误动作、习惯。

第二,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进步,思想政治教育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

第三,从学生兴趣出发,教育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篮球运动中来。

4结语

(1)投篮动作、半场行进间上篮、传接球技术、三人行进间传接球上篮技术通过15周的练习是可以熟练掌握并可以运用到实践中。

(2)通过对各项篮球基本技术的掌握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增加每周到运动场参与篮球运动的次数。

大学公选课学风问题 篇9

和传统的专业选修课比较,英语公选课也具有与之相同的特点。在完成英语必修课程之外,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选择相关的英语课程,结合自己的学习进程,参加课堂学习和该课程的考试或考核,成绩合格后得到相应的学分。通过此类课程,完善了学生们的英语应用能力,夯实了学生们的语言基础,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语言基础。

但是,作为一种全新的选修课程,英语公选课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陷。只有明确英语公选课的特性,我们才能实现服务教学,服务社会的教学主旨。

一、英语公选课教学内容

和其他专业选修课不同的是,英语公选课的教学内容异常丰富多样,这主要是英语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英语作为主要的国际语言,一直成为我国各高校的主要教学内容。可以说,各行各业都需要英语作为工具进行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语言工具的特点决定了英语课程本身就应该包罗万象,为各种交流合作而服务。在我校的英语公选课中,就包括了: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科技英语等课程, 涉及了文化,科技,社会,艺术等各方面。而且,随着学校对英语公选课的推广和深化力度的加大,将来会出现更多的英语公选课程,进一步满足广大在校生学习英语的愿望。

但是,随着英语公选课的开设,其缺陷也日益暴露。

比较而言,专业选修课程主要是围绕专业学习而展开, 教学内容也比较单一,主要是为专业学习服务,由于受到专业老师英语水平的限制,授课语言大部分为汉语。反观英语公选课,开设的课程多涉及人文科学范畴,例如文化,历史和社会等方面,授课语言强调用英语。目前,我国各高校开设的英语公选课涉及理工类自然科学方向的课程较少,这也是造成了占我国高校绝对比例的理工科学生在自然科学领域使用英语能力低下的原因之一。上述情况产生的原因主要由于英语公选课程开设的扩散性造成的。

笔者认为,作为大学教学管理部门,应该清晰地认识到英语公选课的特点,对于英语公选课的开设,有一个全面的构想方案,对英语公选课的整合,已经迫在眉睫。具体来说, 就是对某一门英语公选课的开设,不仅要考虑该课程对学生各种应用能力的培养,还要考虑到与其他已开课程的衔接和交叉。例如:西方社交礼仪与中西方社会交往简析,这两门课作为衔接课程,能够让学生不仅了解到西方社会交往的特点,也能通过与我国社会交往礼仪的对比,进一步增强学生不同场合的社会交往能力。

反之,西方哲学简史与上述二门课程几乎毫无联系,没有开设的价值和必要。如果不对已经开设和即将开设的英语公选课进行优化组合,势必形成各种英语公选课各自为政, 难以形成合力,最终还是会和大学英语必修课一样,“耗时多,见效慢”,投入和产出难以形成良性循环的特点。

二、英语公选课的教学主体

英语公选课的教学主体之一是大学英语教师,绝大部分都是各高校英语专业毕业,对中西方人文社科领域的知识较为熟悉,所以开设的英语公选课偏重于人文社科类。通过此类方向的课程,学生们可以了解到西方人文社科方向的相关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对西方社会历史的了解。但是, 21世纪人才基本素质不仅包括了自身的专业能力,还包括了基本的常识储备。简而言之,人文社科类学生还应该对自然科学领域有基本的了解;而理工科学生也应该具有对人类历史社会发展的基本常识。而我国现行的英语公选课大多集中于文科范畴,忽视了对自然科学领域英语公选课程的设置。

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任课教师自身的知识面狭窄单一。为此,教学管理部门应该鼓励大学英语教师开设有关自然科学范畴的英语公选课,使更多的学生从英语角度了解自然科学的各种常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作为大学英语公选课主体之一的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自身对非本专业本领域知识的补充和积累,积极接触最新的自然科学领域的各种动态,结合自己的语言专业, 在开设的自然科学英语公选课上,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多地感受英语,还能够完善学生们的知识结构,缩小文理工科学生的专业差距,有意识地为信息时代培养通才和全才。

根据我国现行的英语公选课模式,参与英语公选课的另一教学主体不再局限于某一学院的某一专业的少量学生,而是面向全校各专业的全体学生。通过教学管理部门宏观管理,在校大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日程,和学习目的, 通过各种媒体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喜爱的英语公选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专业融合,消除了专业界限。

但是,随着教学过程的开展,全校性的公选模式也带来了教学管理上的弊端。

与自然班或行政班不同的是,参加英语公选课学习的学生的语言能力差异较大,知识架构各不相同,几乎没有对学习主体的认同感。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通四个学期的教学也使师生更加熟悉彼此的教学特点,形成教学合力,消除学生之间的英语能力差距;而英语公选课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院,专业和班级,难以形成稳定的学习氛围;短期教学使师生之间彼此难以形成默契,这也造成了大学英语公选课教学目标难以实现的局面的原因之一。

此外,英语公选课班级的临时性特点也削弱了教学效果。传统班级的设置往往以班长,团支书等班委为中心,班委负责上传下达,师生间往往能够有明确的沟通渠道,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避免和改正各种教学问题。公选课班级的班委架构常常是任课教师在对选择该门课的学生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任意指定,所承担的教学辅助工作仅仅局限于具体的课堂教学,难以发挥班委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解决此类问题比较流行的做法是在网络上建立师生沟通渠道。通过广泛普及的网络,教学主体能够突破教学时间短,教学主体之间相互陌生的局限性,无形中增加了教学时间,改善了教学效果。

虽然英语公选课的网络化管理可以丰富现有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但是,教学主体网络沟通的时效难以把握。教学管理部门无法监控双方关于课程沟通的内容,沟通的效果难以把握。教学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临时性也制约了教学双方沟通的效果。例如,在我国师生之间经常利用手机联系,但是师生双方的业余时间很难一致,只要有任何一方正在工作和学习,交流的目的就难以实现;何况,我国教师由于职业要求,手机常常处于静音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也滞后了交流沟通。如果利用网络工具,如:QQ或微信,又常常受到网络服务的限制,由此产生的网络费用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教学管理部门在开设大学英语公选课的同时,也应该在课外管理上制定出可行性方案,量化课外师生交流的时间,固定交流的方式和内容,并在程序后台设立监控模块, 对教学主体实施有效的考核。具体来说,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管理平台,如:新时代交互英语网络平台等教学软件。教学主管部门在开设英语公选课时,书面通知任课教师在完成一定课堂教学时间的同时,把网络教学时间同样地规定在教学日历和大纲上,固定教学主体的网络沟通手段,尽量避免使用常用的网络沟通方式,而应该以教学沟通软件为主要渠道,在考核中明确进入教学软件的时间和内容,并将此作为教师课程考试或考察的依据之一;教学管理部门也可以此作为对任课教师授课水平和能力的一个重要考核量化指标。通过教学软件在大学英语公选课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教学主体之间的联系障碍,丰富教学手段,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也方便了教学主管部门对大学英语公选课教学效果的检查和监控。

摘要:公选课已经成为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受众面广,应用性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本文讨论了英语课程的设置问题,使其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上一篇:网络信息中介下一篇:作文教学要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