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示性话语

2024-05-07

指示性话语(精选四篇)

指示性话语 篇1

关键词:人称指示语,顺应论,大学英语教师,语用移情与离情

1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不再局限于单纯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能力, 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 即语用能力。语用学研究一定语境条件下的语言使用, 其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指示语的运用体现了语言使用的环境依赖性, 因此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人称指示语是指示语的一种, 其使用也要顺应一定的语境。以往的人称指示语研究多是从其指称功能、英汉对比分析等各方面入手, 很少专门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及其功能进行研究。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自身对人称指示语的使用同样不容忽视。本文在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2012级旅游专业英语课堂中搜集了大量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 试图从教学过程的动态语境出发, 利用顺应论分析教师人称指示语的站位选择, 探讨各种人称指示语体现出来的语用移情和语用离情现象, 意在使广大英语教师对人称指示语的运用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人称指示语, 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2 指示语及人称指示语

指示语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议题, 指在语境中才能确定其所指对象或所指信息的词语或结构。英语名叫deixis (也叫indexical或indexical expression) , 来自希腊语, 意思就是利用语言进行“指点” (pointing) 或“标示” (indicating) (何自然、冉永平, 2009:31) 。不同的研究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划分出了不同的种类, Levinson (1983:68-94) 综合前人的研究, 将其划分为如下五类:a.人称指示;b.时间指示;c.地点指示;d.话语/语篇指示;e.社交指示。其中人称指示语在各种指示语中占据核心地位。它是指谈话双方用话语来传达信息时的相互称呼, 是指在一个言语实践中用特定词语来表达参加者承担的角色, 它是对编码语言与活动中的参与者或相关角色的符号指称。 (何自然、冉永平, 2001:31) 人称指示语分为三类:第一人称指示语, 包括说话人也可能包括听话人在内, 例如“我, 我们, 咱们”等;第二人称指示语, 指听话人, 例如“你, 你们”等;第三人称指示语, 既不包括说话人也不包括听话人, 例如“他, 她们, 有些人, 那个人”等。人称指示语有自我中心性, 它以说话人本身为基础, 听话人要理解说话人的目的意图就必须转换角度。人称指示语在使用过程中也不是总是遵循固定规则的, 它的使用是可以随着语境的动态变化而变化的。

3 动态语境与顺应论

语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 尤其是动态语境。语境不是静态的, 而是由不断被激活的语境因素和一些客观存在的事物动态生成的。它产生于交际双方语言使用的过程中, 会随交际过程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马阿婷, 2009) Verschueren在其著作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中, 根据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理论提出, 语言使用者能在交际过程中做出种种恰当的选择, 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语言使用者基于不同的交际目的和不同的心理意识, 对指示语进行不断的选择。以顺应论为视角, 外语教学的本质就是探讨教师与学生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最大程度地对外语进行不断的选择, 其中就包含人称指示语的选择, 从其内在属性来看, 人称指示语的使用同样遵循这三个特性, 尤其是顺应性, 这种顺应不是单向的, 而是多向的。大学英语课堂是一个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环境, 教师既要传授专业知识, 又要灵活处理师生关系, 把握整个课堂氛围, 这就要求教师遵循顺应性理论, 根据不同的动态语境选择不同的人称指示语, 以使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

4 人称指示语的语用视点选择

语用视点又称交际视点, 其实是一种“语用站位” (pragmatic stance) , 即指说话人站在什么角度说话, 站位体现的是语言成分和语境之间的一种语用关系。冉永平教授认为, 言语交际必然涉及说话人的站位问题, 也即存在说话人的视角选择, 或“视点”, 因此他将其称为语用视点。该视点的选择涉及语境因素, 尤其是指说话人对听话人、对某个事物或命题所附带的态度、情感、立场等, 以及说话人对某事物所持的认识趋向。根据语言顺应论, 交际中说话人的情感倾向是交际主体实现语境顺应的一种表现, 因此, 语用视点的选择就是语境制约下顺应的具体表现。

不同的人称指示语可反映不同的语用视点。从语法关系来看, 第一人称表示说话人, 第二人称表示听话人, 第三人称表示其他的第三者。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人称指示语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选择主要考虑到以下两方面:其一, 受语言层面的句法——语义制约, 需要对语言形式进行不断调整。其二,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下面, 笔者对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所搜集的语料做出分析, 对教师使用的人称指示语进行分类研究, 并探讨其所带来的人际功能和语用功能。

4.1 第一人称指示语

第一人称指示语通常指说话者, 有单、复数之分。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人称单数 (I、me、my) 。欧美文化强调个人主义, 以自我为中心。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第一人称单数形式的运用就体现了这种文化特征。

例 (1) :I remember that I arranged some homework for you, right?I asked you to perform a little drama this time.Have you fi nished your homework?Now I hope you can show us your performance.

例 (2) :I like your performance, my dear!

例 (3) :Listen to me carefully!I hope you can catch the main idea of my words.

例 (1) 是教师在刚开始上课时, 准备检查一下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完成情况。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 教师从一开始上课就用一个第一人称“I”与学生拉开了距离, 把自己推上一个权威者或领导者的地位, 以使学生意识到教师的权威性, 从而有利于教师掌控好最开始的教学语境。这一点同样体现在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 例 (2) 是对学生给出的优秀的表演, 教师会给予积极的评价, 学生在受到这样的评价后一定会很高兴, 因为他们感觉自己受到了“领导”、“上级”或“权威”的肯定。这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权威性或个人主义还体现在教师布置作业和管理课堂秩序中。如例 (3) 中教师通过第一人称单数的使用, 拉开了自己与学生的距离, 有利于课堂秩序的管理。

第一人称复数通常用来指示说话人及其所在的群体和听话人双方。如果包括听话人在内, 其语义特征为包容性 (inclusive) , 若不包括听话人, 其语义特征则为排斥性 (exclusive)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根据交际目的对社交距离和亲密程度进行干预和调整, 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 缩短双方的社会距离增加亲密度, 以凸显和强调双方在立场和心理上的相似度;另一方面, 加大交际双方的社会距离, 减小亲密度, 以凸显双方的差异。

例 (4) :Next class, we will have a test.

课堂结束时, 教师运用了“we”这一人称指示语, 将自己的视角和学生放在一起, 暗示考试不是由学生独自完成, 而是将由自己和学生共同完成, 提高了话语的可接受性, 缩短了教学双方的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 提高授课效率。这体现的是一种语用移情功能。

语用移情 (pragmatic empathy) 是指说话者为了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他通常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选择人称指示语的使用, 亦即从对方的物质、心理、情感等方面的需要出发, 替对方着想, 充分满足或至少理解对方的需求。它原本是一个美学词汇后来被应用于语言学和语用学中。何自然认为语用移情就是指“言语交际双方情感相通, 能设想和理解对方用意。”冉永平认为移情是一种换位思考, 可以缩短听说双方的心理距离, 实现交际双方的情感趋同,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从而最终实现交际目的。在本文例 (4) 中, 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布置任务, 没有使用第二人称“you”将自己与学生的距离拉开, 没有居高临下的口吻, 同样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便体现了这种语用移情。

4.2 第二人称指示语

第二人称指示语的使用是直接面对听话人的, 以听话人为中心, 所以在使用时就要更加注意语境。听话人既可以是在场的, 也可以是不在场的 (如打电话、写信) 。既可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大多指在场的学生, 既可以单指一个学生, 也可以复指多个或全班同学。在没有语言提示的情况下, 它的指称是不确定的。根据Leech的礼貌原则 (Politeness Principle) 中的赞誉准则 (Generosity Maxim) , 尽量少贬低别人, 尽量多赞誉别人 (李捷、何自然、霍永寿, 2011:91) 。

例 (5) Your performance is marvelous!

例 (6) You are very cute and diligent.

例 (7) You are wrong.

例 (5) 和例 (6) 中的第二人称指示语的使用就体现了这一礼貌原则, 但在谈及伤痛、犯错、批评等有损受话人面子的事件时, 发话人就应该根据顺应论采取相应的言语策略。例 (7) 中的第二人称you的使用就显得无礼, 让人不好接受。在这种语境中, 为了缓和气氛, 对学生的表现给出评价时就可以顺应交际目的, 适当变换, 这时, 通常会省略第二人称和借用第一或第三人称。例如, 教师可以说“I think you can do it much better next time。”这样从第一人称的角度给出建议, 不至于打击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 还可以营造良好的氛围。另外, 第二人称指示信息有时可以用第一人称来代替, 如例 (4) 中we的使用。还有一种值得一提的第二人称指示语是呼语 (vocatives) 。它在不同语境中可以分别用作呼唤语 (calls or summonses) 和称呼语 (addresses) 。

例 (8) Is it for me, sir?

在课堂上有个学生的手机铃声突然响了, 老师用sir来提醒对方, 而没有直呼其名, 这样既提醒他已被选为交际对象, 又能维护学生的面子, 在这里也体现了一种语用移情。

4.3 第三人称指示

在英语中, 第三人称指示语可由代词he/she、it、they、this、that、one、these、those等来实现。第三人称常用于照应或泛指, 很少用来指示。

例 (9) :From the result of the survey, we know that someone doesn’t like this way of teaching.

例 (10) :Ok, my deer, I can understand what you said.

以上两句话分别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语用功能。例 (9) 中老师用someone来指代某些不同意这种教学方法的人, 没有明确指出名字, 运用语用移情, 顾及学生的情感立场, 给学生留有一定面子。例 (10) 中的“deer”既是一种模糊用语, 又是第三人称指示语, 老师用这个词指示第二人称, 拉近自己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例 (11) :Let him keep on sleeping, and we will come to our point.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使用第三人称“him”来拉开这个睡觉的学生和其他人的情感距离, 表达自己的不满。

这实际是一种语用离情现象。“指示语的语用离情功能体现在说话人和所指对象之间在情感或心理方面的离异, 从而制造双方之间的社交距离。” (冉永平, 2007) 再如, 教师在提及自己所教其他班级学生的表现时说:“人家班里有位同学, 每次都把课文提前预习好……”使用了“人家”这一第三人称指示语, 体现了本班学生与其他班级学生之间有些差距, 也把自己的距离与其他班级的距离拉开了, 显示教师与本班同学才是亲近的, 教师用这种第三人称指示语来鼓励本班的同学, 就是语用离情的一个典型范例。

5 结语

人称指示语看似简单, 其使用却极其复杂, 不同的语境下需要选择不同的人称来达到交际目的。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用功能, 即准确地获取说话人传达的交际意义和隐含信息, 并根据语境的不同, 恰当地选择表达方式, 以达到交际目的。在英语课堂中, 教师是联系学生和语言学习的纽带, 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学生接受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 (闻莉, 2012) 因此, 教师人称指示语的选择同样要顺应课堂这个动态语境, 适时变换人称, 提高教师语言质量, 以收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更有效地传递知识。这对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Levinson, S.Pragmatic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2]Verschuren, 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Edward Arnold, 1999.

[3]狄淑霞.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2) .

[4]韩芸.第一人称复指代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移情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1 (1) .

[5]何自然, 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6]何自然.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1 (4) .

[7]李捷, 何自然, 霍永寿.语用学十二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8]李潇.教师语言中的人称指示语的礼貌功能[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0 (6) .

[9]马阿婷.人称指示语在动态语境中的交际视点选择[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 .

[10]冉永平.指示语选择的语用视点、语用移情与离情[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 (5) .

[11]闻莉.人称指示语在英语课堂中的语用功能[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3) .

通知:指示性通知 篇2

通知范文:指示性通知

国务院关于今年下半年各级政府不再出台新的调价措施的通知

国发明电[1994]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几项重大改革顺利出台,各项宏观调控措施已见成效,社会总量平衡状况逐步改善。但是,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是市场物价上涨幅度过高,上半年全国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了%,通货膨胀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为了保证我国各项改革措施的顺

利实施和不断完善,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国务院要求各地、各部门坚持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的精神,提高认识,上下一心,同通货膨胀作斗争,把过高的物价涨幅降下来。为此,国务院决定。通知范文节选!

一、增加有效供给,增强平抑物价的手段。各级人民政府一定要认真抓好农业生产,抓好“菜篮子”工程,做好各类商品,特别是人民生活必需品的收购、调运、储备、供应工作,要按照国务院批准下达的计划,并根据市场行情,适时补充库存,增加储备。

二、下半年国务院不再出台新的调价项目,上半年已经出台的,要严格控制其连锁反应。各级人民政府都要从大局出发,下半年一律不再出台新的地方性调价项目,对受此影响确有困难的行业,由地方财政适当给予补贴,以保持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

三、各地不得再以各种地方建设基

金的形式,在电力、铁路等行业搞价外加价,凡未经国务院批准自行加收的各种建设基金要立即停止执行。

四、各地区、各部门要下大力量整顿价格秩序,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对借改革之机搭车涨价、越权涨价、利用价格进行欺诈、谋取暴利等行为要严肃查处,对各种不合理的收费要坚决取缔。

五、各地要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切实加强对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的监审,继续推行明码标价制度,以稳定市场、稳定物价、稳定人心。

六、要继续实行各级政府的物价总水平控制目标责任制,把控制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考核各级政府政绩的主要指标,每月向社会发布。当前,各级政府要继续贯彻执行中央的各项宏观调控措施,把稳定市场物价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力争今年物价上涨幅度不超过去年实际水平,为1995年和今后的改革与发展创造一个较好的

环境。通知范文节选!

国务院

指示性话语 篇3

虽然广告语的对象是成千上万的观众或听众, 但它应让听众或观众觉得其是唯一的广告对象。通常, 这种效果是通过代词的使用来实现的。比如, 在广告英语中, you被用于指示一种一对一的关系 (specific you in the text) 或用于一般意义上的推测 (empty, general you) 。

元话语通常被描述为“关于话语的话语”, 是指文本中被说话人或写作者用来组织语篇结构, 传达态度和立场的语言要素, 因此, 它被Hyland称为"a central pragmatic construct" (1998, p.436) , 让说话人或写作者能够用特定或预想的方式来影响或感染听话人或读者。

自我提及语作为元话语分类中的一个子类, 是指反应作者在语篇中存在与参与语篇进程的词语及表达, 在代词范畴中, 通常通过I, my, mine, me, we (exclusive) , our (exclusive) , our (exclusive) , us (exclusive) 来体现。自我提及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作者如何映射自我存在及其与语篇论点、所属团体和读者的之间的联系 (Hyland, 2008) 。

作为元话语分类中的另一个子类的涉入语, 重点体现听话者或读者的参与, 第一人称复数代词we和第二人称单复数you是涉入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作者 (说话人) 与读者 (听话人) 之间的互动交际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该文中, 原话语下的子类——自我提及语和涉入语这两个概念将被用来对广告标语中的第一人称指示语和第二人称指示语进行阐释。

1 定量分析

作者从网站随机选取了510条广告标语, 进行阿拉伯数字编号排序后, 对其中含人称指示语的广告标语数量, 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的数量分别进行了统计。并根据Hyland的元话语理念对广告标语中第一人称指示语的分类, 对其中的自我提及语、涉入语和两者皆可的情形予以统计。统计结果及其所占比例显示如下。

表1说明了人称指示语在广告标语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使用率约占22.75%。因此, 语言学习者和研究人员对广告标语中人称指示语的研究是尤其有必要的。

表2显示出第二人称指示语语在三种指称语中的使用频率最高, 第一人称指示语语其次, 第三人称指示语语最低。由此可以归纳出这样一点:在广告标语中人称指示语近指 (proximal) 比人称指示语远指 (distal) 使用的频率更高。

从表3可以看出, 惯常被认为是自我提及语的第一人称指示语, 在广告标语中发挥了涉入语的元话语功能, 因此被归结为涉入语。该文所选取的广告标语中, 还出现这样的情况:第一人称指示语可以同时被认定为涉入语和自我提及语, 具体属于两者中的哪一种, 取决于该广告语的具体语境。

在图1中, 自我提及语所占比例为11.02%, 涉入语所占比例为79.66%, 这表明广告标语撰写者通常采用较多的涉入语来达到其交际目的。

2 定性分析

因为消费者对商品的要求通常是比较挑剔的, 对广告信息的筛选、鉴别和接纳度尤为如此, 所以广告语撰写者在撰写过程中需要时刻考虑听众或观众的心理感受, 力求获得其认可, 这个过程同时涉及到主题信息的传递和所采用的语言修辞手段。

2.1 第二人称指示语与涉入语

研究发现在三种类型的人称指示语中, 第二人称指示语的使用频率最高, 是第一人称指示语使用频率的两倍。而第三人称指示语的使用频率要远低于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指示语的使用频率。第二人称指示语在含有人称指示语的广告标语中所站比率最大, 达到63%。事实上, 作者随机选取的510条广告语中的第二人称指示语全都属于涉入语的范畴。在以下所举广告语的例子中, 研究将通过与涉入语的元话语功能的结合来对第二人称指示语的使用进行解释。

在上述广告标语中, 当使用第二人称指示语you时, 听众和观众就被放在一个十分显著的位置, 而广告商则处于幕后。只有当注意力聚焦于听众或观众时, 广告商才可能对他们零距离地传达信息。消费者的需求是广告标语所体现的商品价值最需要满足的方面。广告标语中所宣传的产品特征或使用效果都应是对广大消费者有利的一面。广告语撰写者通过将其注意力选择性地集中在商品的某个特性, 或者通过使用第二人称指示语使其成为广告标语中所进行的活动的参与者, 向听众和观众明确传达有利于商品销售的信息。

广告标语中的涉入语, 使广告语撰写者达到了在广告标语中突出听众或观众的主体地位的目的, 让听众或观众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

2.2 第一人称指示语:是涉入语还是自我提及语?

在本文所采用的元话语分类模式下, I和we (以及其对应的my, mine, us, our, me, ours) 是属于元话语范畴内的词, 用于指代公司商品或所提供的服务。一般而言, 广告语撰写者对第一人称指示语的使用让其能够在实现大众公认的一般交际目的的同时, 实现自我意图 (Bathia, 1993) 。换言之, 广告语撰写者可以在实现人称指示语的指称意义的同时, 向观众和听众展示其元话语层面上的意义, 达到与观众和听众沟通并获取其共鸣的心理认同的目的。另外, 由于产品标识一般都已经得到大众认可, 使用第一人称指示语有助于建立潜在的用户对所宣传的标识商品的信赖感。

2.2.1 属于涉入语的第一人称指示语

一般来说, 第一人称指示语用于指代在说话或写作中作者自己。然而, 该文研究证明, 事实并非总是如此。通过对所收集的广告语的功能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相当一部分的第一人称指示语发挥着涉入语的元话语功能。

在大多数的广告标语中, I可以被译为“你”, my可以被译为“你的”。下文中巴黎欧莱雅的广告标语及其汉译就是一例。网站上能够找到巴黎欧莱雅的三条相似广告标语, 而中文翻译则是相同的。

英文原句:You deserve it.

Because you are worth it.

Because I'm worth it.

中文标语:你值得拥有。

在上述例子中, “Because I'm worth it.”中的第一人称指示语I事实上是涉入语。

更多的例子如下:

举例说明, 在第25条广告标语中, “I can’t believe I ate the whole thing”中, 事实上指购买和食用该产品的观众发出的一种惊叹。广告编纂者索要传达的理念是“你 (观众) 将“无法相信自己吃下了整块食物” (You can’t believe you ate the whole thing) 。这样以来, 该广告标语给人的印象是——很多人正在享受Alka Seltzeer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 并且获得良好效果, 证实选择这一服务是十分正确的。

2.2.2 属于自我提及语的第一人称指示语

在38条含有第一人称指示语的广告语中, 仅有13条可被认定为自我提及语。如表6。

在上述广告标语中, we和our用于指代公司, 而非广告语撰写人本人。然而, 它们仍可被视为自我提及语, 因为广告语撰写人是公司的代表或者化身。

2.2.3 可同时从属于涉入语和自我提及语的第一人称指示语

研究发现一些广告标语中的第一人称指示语, 由于广告语撰写者刻意制造出模棱两可的效果, 可以同时被视为涉入语或自我提及语。以下列举510中的11条符合这一条件的广告标语。

该类别中的一些广告标语可以被视为双关语, 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 利用词的多义, 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 而且能加深语意, 给人以深刻印象。这样的标语包括:“We are getting there”, “See what w mean”, “We’re on it!”, “My bottoms are tops”。

该类别中的其它标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例如“I’m only here for the beer”既可以理解为顾客走进一间酒吧仅仅为了喝上一杯Double Diamond drink, 此时居中的主语I被视为涉入语, 指消费者。同时也可以理解为Double Dia mond drink是专业制造和生产啤酒的企业, 此时I被视为自我提及语, 指饮料制造商。

3 结论

通过对广告标语的特征与功能的分析, 作者的发现可以归纳为三条。

第一, 在三类人称指示语的表达中, 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指示语, 如I, we和you的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第三人称指示语he, she, they和it, 而且其中第二人称指示语使用的频率最高。

第二, 涉及语的使用频率是自我提及语的数倍, 这意味着自我提及语需要学者们更深入的进一步的研究。

第三, 同we一样, I也可被划分为涉入语。因此, 在翻译广告标语中的自我提及语时, 要倍加注意。

从元话语的角度来对第一人称指示语和第二人称指示语进行研究, 将让学者获得对人称指示语, 特别是第一人称指示语与第二人称指示语的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对Hyland元话语分类下的自我提及语和涉入语这两个子类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在理解和翻译含第一人称指示语的英语广告语的过程中, 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注意该处的第一人称事实上发挥着涉入语的功能, 故应将第一人称转化为第二人称来进行翻译。

参考文献

[1]姜望琪.语用学:理论与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120.

[2]何自然.语用学讲稿[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Bathia, Vijay.Analys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settings[M].London:Longman, 1993.

[4]Hyland, Ken, Persuasion and context:The pragmatics of academ-ic metadiscourse[J].Journal of Pragmatics, 1998:436-455.

[5]Hyland, Ken.Metadisourse:Exploring Interaction in Writing[M].Continuum, London, 2005:40.

[6]Hyland, Ken.Metadiscourse[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指示性公文命令 篇4

指示的正文,一般由指示缘由、指示事项、执行要求三部分组成。

指示缘由。这是正文的开头部分,说明发布指示的原因、目的、依据、意义,其目的是使下级机关明了指示的目的性、重要性和针对性,引起高度重视,从而提高贯彻上级指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提出问题并作分析说理时,既要做原则概括,又要说理透彻、充分,有较强的说服力。

指示事项。这是正文的主体部分,主要阐述有关方针政策,布置工作任务,提出工作原则、政策界限、方法步骤以及要求措施等。指示事项要有针对性,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要针对实际,切合下情,抓住问题的关键,不能无的放矢地瞎指挥。指示事项还要注意体现超前性,要站得高,望得远,高屋建瓴,分析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指导性的意见,使下级机关心明眼亮,深刻领会上级意图,真正体现上级指示的应有价值。

上一篇:动力与策略下一篇:兴趣是成功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