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抛秧密度

2024-05-18

不同抛秧密度(精选五篇)

不同抛秧密度 篇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13年在全州县才湾镇南一村委松山边村进行, 试验田地土壤肥力中等, 排灌方便。早、晚造超级稻品种分别为株两优819和五优308, 全生育期分别为110 d和115 d左右。

1.2 试验设计

早稻和晚稻分别设5个抛栽密度处理, 分别为:早稻抛栽24.75万 (CK) 、28.50万、32.25万、36.00万、39.75万穴/hm2;晚稻抛栽密度22.50万 (CK) 、26.25万、30.00万、33.75万、37.50万穴/hm2。随机排列, 3次重复, 小区面积26.67 m2。

1.3 试验方法

采用353孔塑料软盘育秧, 早稻于3月25日播种, 晚稻于7月1日播种, 播种量均为30 g/盘。施肥方法:早稻总施纯N 201 kg/hm2, 其中纯N∶P2O5∶K2O为1.00∶0.31∶0.76, 基肥、分蘖肥、促花肥和保花肥分别占总纯N量的31.6%、25.6%、27.4%和15.4%[1,2];晚稻总施纯N 189 kg/hm2, 其中纯N∶P2O5∶K2O为1.00∶0.33∶0.76, 基肥、分蘖肥、促花肥和保花肥分别占总纯N量的33.3%、29.4%、20.3%和17.0%。防治病虫害, 早稻4次, 晚稻5次[3,4]。

1.4 观测内容与方法

抛栽于大田立苗期间, 按平均数法, 每处理定10穴, 每5 d观测1次主茎叶龄和分蘖数, 记录主茎叶龄进展和分蘖动态[5]。收割前调查有效穗数, 按平均数法取5穴进行考种;成熟期分小区收割, 全部实割进行测产[6]。

2 结果与分析

2.1 抛栽密度对双季稻够苗期和群体质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 早稻株两优819抛栽密度以32.25万穴/hm2较为适宜, 其实际够苗期与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基本一致, 且成穗率最高, 产量居第二;抛栽密度36.00万穴/hm2, 其实际够苗期比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提前2 d, 成穗率较高, 产量最高;抛栽密度39.75万穴/hm2的处理, 其实际够苗期比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提前5 d, 成穗率最低, 即群体质量变差, 产量居第三, 说明抛栽蔸数和基本苗开始偏多;而抛栽密度以24.75万穴/hm2的处理, 其实际够苗期比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推迟3 d, 虽然群体质量较好, 但有效穗数最少, 产量最低, 说明抛栽蔸数和基本苗不足。

晚稻五优308抛栽密度以30.00万穴/hm2较为适宜, 其实际够苗期与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基本一致, 且成穗率较高, 产量居第二;抛栽密度33.75万穴/hm2的处理, 其实际够苗期比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提前1 d, 成穗率较高, 产量最高;抛栽密度以37.50万穴/hm2的处理, 其实际够苗期比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提前3 d, 成穗率最低, 即群体质量变差, 产量居第三, 说明抛栽蔸数和基本苗开始偏多;而抛栽密度以22.50万穴/hm2的处理, 其实际够苗期比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推迟2 d, 导致有效穗数最少, 产量最低, 说明抛栽蔸数和基本苗不足。

2.2 抛栽密度对双季稻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 早稻株两优819在24.75万~36.00万穴/hm2的抛栽密度水平下, 其产量随抛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当密度超过36.00万穴/hm2时, 产量下降;即以36.00万穴/hm2处理产量最高, 达7 494.45 kg/hm2, 但与32.25万穴/hm2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晚稻五优308在22.50万~33.75万穴/hm2的抛栽密度水平下, 其产量也随抛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当密度超过33.75万穴/hm2时, 产量下降, 即以33.75万穴/hm2处理产量最高, 达7 410.30 kg/hm2, 但与30.00万穴/hm2和37.50万穴/hm2等2个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

注:同列不同小、大写字母分别表示0.05、0.01水平差异显著。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在施肥量等栽培措施一致的情况下, 早稻以抛秧密度36.00万穴/hm2群体质量较好, 产量最高;晚稻则以抛栽密度33.75万穴/hm2的群体质量和产量均最佳。

摘要:在桂林市全州县生态条件下, 对双季稻抛秧的不同抛栽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早稻以抛秧密度36.00万穴/hm2产量最高, 晚稻以抛栽密度33.75万穴/hm2产量最高。

关键词:抛栽密度,双季稻,质量,产量

参考文献

[1]甘培曰, 邹明强, 覃美林, 等.罗城县超级稻免耕抛秧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21) :67, 69.

[2]梁健华, 欧杰文, 马瑞军.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3) :49-50.

[3]李康活, 黄庆.双季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试验获得成功[J].广东农业科学, 1997 (2) :36.

[4]李康活, 黄庆, 陆秀明, 等.双季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试验初报[J].广东农业科学, 1997 (3) :2-5.

[5]罗和平, 杨科祥, 邓康胜, 等.双峰县双季稻免耕抛秧栽培试验[J].作物研究, 2014 (3) :259-260, 264.

不同抛秧密度 篇2

再生稻苗、落粒谷苗、杂草是影响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推广的瓶颈.采用农民乐、草甘膦、克无踪等3种除草剂进行2年4造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农民乐和草甘膦药效均较稳定,除草灭茬较彻底,比常耕增产4.3%~12.5%,每667m2增收节支78~120元,增收百分率达16.4%~24.7%,适合当地推广应用.克无踪在同等条件下使用,除草灭茬效果不理想,不宜在免耕田上单独使用.

作 者:明凤恩 杨爱梅 Ming Fen-gen Yang Ai-mei 作者单位:明凤恩,Ming Fen-gen(田林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百色市,533300)

杨爱梅,Yang Ai-mei(田林县利周瑶族乡农技站,广西,百色市,533300)

不同抛秧密度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 (组合) :超级稻Y两优1号。除草剂:克无踪+草甘膦。肥料:复合肥 (15-15-15) 、46%尿素、12%普钙、60%氯化钾。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在兴业县龙安镇六西村大垌进行。共设置5个处理, 分别为:434孔塑盘浆播旱管化控育秧抛秧 (A) 、353孔塑盘浆播旱管化控育秧抛秧 (B) 、网层浆播旱管化控育秧免耕抛秧 (C) 、畦面浆播旱管化控育秧铲秧免耕抛秧 (D) , 以561孔塑盘浆播旱管化控育秧抛秧作对照 (CK) 。3次重复, 随机排列, 小区面积20 m2 (5 m×4 m) 。试验统一播种量15kg/hm2, 网层浆播和畦面浆播667 m2用秧地12 m2, 561孔塑盘浆播用盘33个, 434孔塑盘浆播用盘43个, 353孔塑盘浆播用盘53个, 播种时秧田统一用壮秧剂1 kg作为基肥浆播旱管化控育秧。3.5~4.5叶龄时抛秧, 抛25.5万蔸/hm2。施肥按纯N 195 kg/hm2, 氮、磷、钾比例为1.0∶0.5∶1.0, 基肥施氮总量的40%, 磷全量, 钾总量的20%, 追肥2次施氮占总量的45%, 钾的80%, 穗粒肥氮占15%。其他水分管理及病虫防治方法一致[4,5,6]。

1.3 栽培管理

早稻收割后及时在晴天喷施除草剂除草灭桩, 并及时回水浸田。2011年7月18日播种, 8月6日抛秧, 抛秧叶龄5.8叶左右, 无水层抛秧。抛秧前施足基肥, 8月22日施第2次分蘖肥, 浅水分蘖, 够苗露晒田。9月21日施粒肥, 浅水层孕穗, 后期干湿至成熟。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育秧方式免耕抛秧对超级稻立苗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 处理B和处理D立苗最快, 处理A和处理C均比CK快1 d。

2.2 不同育秧方式免耕抛秧对超级稻成穗率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 以处理A和处理D的成穗率比CK要高一些。同时这2种处理在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方面也优于CK。

2.3 不同育秧方式免耕抛秧对超级稻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 各个处理的产量均比CK要高, 处理B比CK高5.0%, 处理D比CK高3.1%。

3 结论与讨论

不同育秧方式免耕抛秧对增加超级稻的产量有促进作用, 分别比对照增产35~294 kg/hm2, 增幅为0.4%~5.0%, 但增产不显著。立苗方面, 畦面浆播旱管化控育秧铲秧免耕抛秧处理的为最快, 在成穗率、株高、穗长、每穗总粒、实粒数方面也优于对照。试验表明, 使用353孔塑盘浆播旱管化控育秧处理的秧苗抛栽大田收获后产量最高, 达到9 865 kg/hm2, 该育秧方式可以在兴业县超级稻大面积栽培中推广的应用。

(上接第36页)

注:小区测产面积为17.00 m2。

摘要:进行超级稻Y两优1号不同育秧方式免耕抛秧栽培试验, 结果表明:使用353孔塑盘浆播旱管化控育秧处理的秧苗抛栽大田收获后产量最高, 达到9 865 kg/hm2, 该育秧方式可在兴业县超级稻大面积栽培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级稻,育秧方式,免耕抛秧

参考文献

[1]李少泉, 徐龙铁, 黄庆裕.水稻抛秧栽培不同施肥技术对产量的影响[J].土壤肥料, 1999 (6) :30-32.

[2]吕开周, 赵文相, 段红平.水稻不同育秧方式比较研究[J].耕作与栽培, 2010 (6) :24-26.

[3]罗丽兰, 陈家金.水稻不同育秧方式对免耕抛秧栽培的影响[J].广西农学报, 2009 (2) :4-6.

[4]姚秀峰.不同育秧方式与不同移栽方式效果分析[J].耕作与栽培, 2008 (3) :29, 45.

[5]王世文, 林敏莉, 张琳玲, 等.浙西南山区不同育秧方式对单季稻产量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 (2) :53, 68.

不同抛秧密度 篇4

1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4 年晚造在横县南乡镇沙垌村村面垌进行。供试的水稻品种为博优258。试验田土壤性状为略粘性红壤土, 肥力为中等。试验选用除草剂“农民乐747”, 用量为300g/667m2。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为不同留桩高度共3 个处理。处理1:稻桩5cm;处理2:稻桩10cm;处理3:稻桩15cm。每个处理3 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共分为9 个试验小区, 每个小区面积为2m×10m=20m2。

1.2.2 试验过程

各处理全部进行纵横打埂, 埂宽度为18cm, 高度为15cm, 比正常田间水平面高5~6cm。在早稻收割后第2天立即喷施“农民乐747”进行灭茬, 喷药后3d进行回水浸田10d以上。各小区采用水育秧方法, 2014 年7 月20 日用502 孔的塑料软盘育秧, 8 月10 日抛秧, 秧龄为20d内, 各小区抛秧密度为1666.7hm2/667m2, 施肥与管理方法一致。施肥量为抛秧时每667m2施俄罗斯进口复合肥20kg、尿素5kg;抛秧后5~7d, 每667m2施尿素8kg, 钾肥10kg, 与化学除草剂金满地一起撒施, 抛秧后12~15d, 每667m2施尿素7.5kg, 钾肥5kg。

2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留桩高度各处理的杂草防治效果分析

在8 月8 日即在抛秧前2d分别调查了各处理的杂草防治情况, 喷施“农民乐747”后各处理的杂草防治情况还是比较理想。但是不同的留桩高度使除草效果略有差别, 依次排列为:处理1 比处理2 效果好, 处理2 又比处理3 效果好。但从总体上来看, 杂草的防治效果不会影响抛秧的正常进行, 也不会影响到禾苗的正常分蘖及产量。

2.2 不同留桩高度再生苗生长及对水稻分蘖的影响

在8 月20 日、30 日分别调查了各处理的苗数情况。据调查显示, 稻桩高度越高, 禾苗正常分蘖越受影响。第1 次调查是8 月20 日, 也即是抛秧后第10d, 各处理每667m2分别为处理19.24 万苗、处理28.8 万苗、处理38.36 万苗;第2 次调查即是抛秧后20d, 各处理每667m2分别为处理116.5 万苗, 处理215.62 万苗, 处理314.96 万苗。另外, 在禾苗封行时, 我们分别调查了各处理的再生稻苗数, 各处理分别为:处理11.2 万苗, 处理22.2 万苗, 处理33.2 万苗。我们分析, 正常苗分蘖相对减少的原因是稻桩高度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影响, 稻桩越高再生稻萌发越多, 生长越旺盛, 并且再生稻与抛秧苗抢肥料, 因而对正常禾苗的分蘖相对不利。

2.3 不同留桩高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各处理于10 月30 日成熟收割, 并进行了试收、考种 (见表1) 。从验收数据显示, 各处理的每667m2产量有依据稻桩的高度的加大而逐步降低的趋势。各处理的产量分别为:处理1 每667m2产463.5kg;处理2 每667m2产423.5kg, 处理3 每667m2产402kg, 其中处理1 比处理2 每667m2产增40kg, 处理2 比处理3 每667m2增产21.5kg。从验收考种来看, 每个处理的实粒数和千粒重均无明显差别, 主要是每667m2有效穗差别拉大, 分别是17.8 万穗、15.85 万穗和14.89 万穗, 从而因667m2有效穗的不同而使产量有所不同。

3结论与讨论

3.1 水稻免耕抛秧无论稻桩高度的高低, 均能取得免耕抛秧的成功, 但随着稻桩高度的增加, 产量反而下降

水稻免耕抛秧不同稻桩高度的对比试验, 开创了免耕抛秧的新领域。通过试验, 知道了水稻免耕抛秧稻桩的高低对产量均有一定的影响, 稻桩高度以5cm以下为最佳。稻桩太高会造成喷药后效果差, 再生稻萌发多, 且抛秧时禾苗易搁在稻桩上。稻桩高度保留在5cm以下时, 可以弥补除草剂对再生稻杀伤力的不足;可以弥补双轮季节紧张和除草剂喷施质量不高的不足;可以回水浸没稻桩, 从而使禾秧尽快腐烂。

3.2 稻桩高度保留在5cm以下时, 利于水稻分蘖, 并能容易获得高产

试验充分证明, 水稻免耕抛秧田稻桩高度越低, 出现的再生稻就越少, 禾苗分蘖就越快、越多。因为保留太高便出现更多的再生稻, 由于再生苗封行前生长优势较强, 与分蘖苗抢肥料, 对正常分蘖苗的分蘖生长有较大的影响。反之, 稻桩高度低于5cm以下时, 再生稻萌发少, 禾苗分蘖多, 成穗率高。但如果在抛秧后出现较多的再生苗时, 必须在抛后5~6d内进行人工摘除。

3.3 稻桩高度在5cm以下时, 灭茬及除草效果最好

“农民乐747”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水稻免耕除草剂, 它能连根杀死杂草和稻茬, 对杂草灭生效果比较好[2]。但随着稻桩高度的不同它的除草及灭茬的效果而有所不同, 稻桩高度保留在5cm以下为最好。建议“农民乐747”在抛秧前15d喷药为宜, 并用清水兑水喷施, 以免影响药效。

参考文献

[1]广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规程[M].

不同抛秧密度 篇5

一、材料与方法

1. 试验设计

供试品种为天优华占, 试验设5个处理, 试验小区面积0.4亩, 处理1~5用种量分别为0.5、0.75、1.0、1.25、1.5千克/亩, 不设重复, 小区四周设2米保护行, 试验在玉山县岩瑞镇周佃村赵德忠家壤土性水稻田进行, 试验田肥力中等。

2. 试验安排

选择土壤疏松、肥力中等、耕灌方便的田块, 做好田块。试验于6月30日播种, 按不同用种量称重配无盘抛秧剂 (旱育保姆) 播入秧田;试验大田前作早稻, 稻草全部还田, 7月20日耕整, 结合耕整亩施45%玉露牌水稻配方肥25千克 (NPK配比20-10-15) 和尿素10千克作底肥, 耕整好后当天及时抛秧;大田于7月26日亩用尿素和氯化钾各5千克拌除草剂施用, 整个生育期间共防治病虫害虫, 10月26日收获, 实称计产。

二、结果与分析

1. 经济性状比较

试验结果 (见表1) 表明, 随着用种量增加, 基本苗随之增加, 如亩用种量为0.5千克/亩, 亩基本苗只有7.5万/亩, 而亩用种量为1.5千克时, 亩基本苗达16.9万/亩, 亩用种量在1.25千克内时, 有效穗随着用种量增加而增加, 其中亩用种量为1.25千克的有效穗27.0万/亩, 当用种量超过1.25千克时, 有效穗还略有减少, 试验结果还表明, 随着用种量增加, 实粒数、结实粒由于群体发育影响而略有下降, 但千粒重影响不大。

2. 产量

试验表明, 以亩用量1.25千克处理的产量最高, 折合亩产510千克, 亩用种量1.5千克的次之, 折合亩产503千克, 用种量最低的处理 (亩用种0.5千克) 最低, 亩产仅463千克, 说明增加用种对提高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见表1) 。

三、小结

上一篇:博弈模型社区管理下一篇:我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