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尾桉萌芽更新不同密度处理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2022-09-10

桉树人工林在我国南方得到较大规模发展, 其面积已突破200万hm2[1]。随着桉树造林面积的不断扩大, 可利用的林地资源越来越少;特别是各营林公司向社会租用的林地, 也随着地价的升高, 纠纷越来越多, 林地的长期使用受到严重影响, 若采用皆伐后植苗更新, 其林地很可能会流失。为了保住现有的林地和降低造林成本, 桉树人工林皆伐后采用萌芽更新方式继续经营1~2代萌芽林, 已是桉树短周期人工林普遍采用的营林技术措施[2~3]。如何提高和评价桉树萌芽林的产量、质量和效益, 已经成为桉树营林部门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作者于2004~2008年对巨尾桉第1代萌芽更新林地进行保留不同萌芽条数量来调控林分密度试验, 旨在阐明巨尾桉萌芽更新不同密度处理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为桉树短周期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自然条件概况

试验地点处于广西柳州市东郊 (24°17’~24°26’N, 109°34’~108°41’E) , 海拔100m~150m。属亚热带气候, 温暖湿润, 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0.6℃, 极端最高气温37.1℃, 极端最低气温-3.8℃, 全年≥10℃的活动积温7062℃, 全年无霜期338d, 年降雨量1440mm, 分配不均, 主要集中在4~8月, 其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8.6%, 蒸发量1580mm, 年平均相对湿度78%。土壤为第四纪红土母质发育而成的红壤, 质地粘重, pH值4.7。

1.2 试验设计

于2004年3月, 选择位于该区域的巨尾桉第1代萌芽更新林地设计试验样地, 按坡位上、中、下分别设计3个样区, 每个样区各设立3块固定样地 (面积为20m×30m) , 分别进行3种不同处理:即每个伐根保留萌芽条1株 (a处理) 、保留萌芽条2株 (b处理) 和保留萌芽条3株 (c处理) ;调查记录每块样地的留萌伐根数量;在留萌伐根的周围进行松土施肥 (深度20cm~25cm, 范围40cm×40cm) , 每年施氮磷钾复合肥2次, 连续追肥2a, 总追肥量:N为0.2t·hm-2、P为0.1t·hm-2、K为0.1t·hm-2。各样地的概况见表1。

1.3 生长量测定与统计计算

用测树常规方法于每年年底分别样地测定每株林木的胸径 (D) 、树高 (H) 、枝下高和冠幅等指标。按径阶 (2cm) 统计林木株数、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林木单株材积 (V) 按以下公式[4]计算;林分蓄积量=平均单株材积×株数密度;使用SPSS11.0软件包对不同留萌密度处理进行统计计算及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留萌密度对胸径生长的影响

4年生巨尾桉不同留萌密度处理的林分生长量测定结果见表2。由表2看出, 林分胸径生长量随着留萌密度的增加而下降, 留萌1株的林分平均胸径最大, 达11.03cm, 分别比留萌2株和留萌3株的高19.11%和41.05%。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留萌密度处理对巨尾桉萌芽林胸径生长量的影响极显著。

林木的径阶株数分布更能反映林分的生长状况及其林木之间的竞争关系, 是林分结构稳定性的重要指标[5]。4年生巨尾桉萌芽林的林木径阶株数比例 (%) 分布见图1。由图1看出, 不同留萌密度处理的林木径阶株数分布都近似于正态分布。其中, 留萌1株处理的林分结构稳定性最好, 其被压木 (胸径≤6cm) 的株数比例仅占5.3%;留萌2株处理的林分结构稳定性居中, 其被压木的株数比例为20.6%;留萌3株处理的林分结构稳定性最差, 峰值明显偏左, 其被压木的株数比例已超过三分之一, 高达36.7%。

2.2 不同留萌密度对树高生长的影响

由表2看出, 不同留萌密度处理的树高生长量差异不大, 其中留萌1株的林分平均树高为16.34cm, 比留萌2株和留萌3株的仅高3.48%和6.94%, 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留萌密度处理对巨尾桉萌芽林树高生长量的影响不显著。

从不同径阶的树高分布 (图2) 可以看出, 不同留萌密度处理的径阶树高分布较为相似, 多数林木的树高都在15m~16m之间, 这与巨尾桉具有树干通直、自然整枝良好和高径比较大的特性有关。由表2还看出, 提高留萌密度更有利于巨尾桉林木的自然整枝, 促进其枝下高和高径比的增加不同留萌密度处理对巨尾桉萌芽林枝下高和高径比的影响达到极显著和显著。

2.3 不同留萌密度对材积的影响

由表2看出, 林木平均单株材积随着留表1各样地的概况萌密度的增加而下降, 留萌1株的单株材积最大, 为0.0776m3·株-1, 分别比留萌2株和留萌3株的高41.27%和98.53%。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留萌密度处理对巨尾桉萌芽林单株材积的影响极显著。

林分蓄积量除与林木单株材积有关外, 还受到林分株数密度的影响。由表2看出, 4年生巨尾桉萌芽林的蓄积量是以留萌2株处理的较高, 为121.584m3·hm-2, 分别比留萌1株和留萌3株的高37.59%和1.99%。留萌3株处理的林木单株材积尽管比留萌1株的低49.63%, 但由于其林分株数密度 (3048株·hm-2) 比留萌1株 (1138株·hm-2) 的高167.84%, 导致其林分蓄积量比留萌1株的高34.91%。因此, 适当增加留萌密度对于提高短周期桉树萌芽林的蓄积量是有利的。

3 结语

4年生巨尾桉萌芽林的胸径生长量序列为留萌1株>留萌2株>留萌3株, 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留萌密度处理对巨尾桉萌芽林胸径生长量的影响极显著;3种留萌密度的树高生长量差异不显著, 提高留萌密度有利于萌芽林的自然整枝, 促进其枝下高和高径比的增加;林分蓄积量是以留萌2株 (121.584m3·hm-2) 的最高, 分别比留萌1株和留萌3株的高37.59%和1.99%, 适当增加留萌密度有利于提高短周期桉树萌芽林的蓄积量。

摘要:以每个伐根保留萌芽条1株、2株和3株的方式进行巨尾桉萌芽更新试验, 以探讨不同留萌方式对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年生巨尾桉萌芽林的胸径生长量 (cm) 序列为留萌1株 (11.03) >留萌2株 (9.26) >留萌3株 (7.82) , 差异极显著;3种留萌方式的树高生长量差异不显著, 但提高留萌密度有利于萌芽林枝下高和高径比的增加;林分蓄积量以留萌2株 (121.584m3·hm-2) 的最高, 分别比留萌1株和留萌3株的高37.59%和1.99%, 适当增加留萌密度对于提高短周期桉树萌芽林的蓄积量是有利的。

关键词:巨尾桉,萌芽林,留萌密度,生长量

参考文献

[1] 温远光.桉树生态、社会问题与科学发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8, 1~135.

[2] 黄德龙, 苏秀美, 陈洪坤, 陈宇.短轮伐期巨尾桉萌芽更新试验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 2003 (9) :9~10.

[3] 叶绍明, 郑小贤, 谢伟东, 招礼军.萌芽更新与植苗更新对尾巨桉人工林收获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31 (3) :43~46.

[4] 林星华.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林分密度调控技术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 (39) :283~287.

[5] 张琦.巨尾桉萌芽林生长过程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08, 14 (23) :159~161.

上一篇:试论中长跑教学下一篇:泡沫压裂液常用起泡剂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