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分情况

2024-05-07

得分情况(精选十篇)

得分情况 篇1

关键词:中国男篮,十六届亚运会,前八,得分,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16届亚运会男子篮球淘汰赛阶段的比赛以及前八名球队在小组赛中与对手分差在十分以内的比赛进行研究。

2 研究内容与结果

卫冕冠军中国队在决赛中战胜老对手韩国队,获得了16届亚运会男子篮球比赛的冠军,在统计的4场比赛中总得分为292分,场均得分为73分。

2.1 中国队三分球得分情况分析

中国队在统计的4场比赛中3分球投篮86次,命中35次,场均投篮21.5次,命中率为40.6%,总得分为105分,所占4场比赛总得分的36%。通过突破分球获得的投篮机会得分为24分;通过掩护获得的机会得分为27分;通过快速传球获得的空位投篮机会得分为18分;通过抢防守篮板后快速传球到前场获得的空位投篮机会得分为15分;通过个人能力的原地一对一投篮得分为12分;抢进攻篮板后获得投篮机会的得分为9分。具体得分情况见下表:

表1表明:中国队3分球投篮次数最多的是通过快速传球后获得机会的投篮,得分最多的投篮是接突破分球后的空位投篮,命中率最高的投篮是抢防守篮板后快速传球到前场的空位投篮。

从接突破分球的空位投篮得分和原地一对一的进攻得分,可以看出通过个人能力创造的3分投篮机会占有很大的比例;掩护配合是中国队获得3分投篮机会的重要手段;给持球队员掩护后接球投篮和通过无球队员掩护后获得空位投篮,命中率较高,但队友掩护后自己投篮,命中率较低;中国队移动速度和由守转攻速度相对较慢,这就导致了抢到防守篮板后长传快攻很难发动,通过两三人之间的快速传球,在对方防守阵形落位未稳的情况下获得了3分投篮的机会,这种机会的投篮命中率高;中国队内线队员高大,当抢到进攻篮板受到夹击,无法获得出手机会时,传球到外线的空位投篮占有一定比例,并且命中率高。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快速传球获得较多的投篮机会,是中国队3分球得分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投篮命中率较低;中国队3分球投篮机会主要是通过个人能力和掩护配合创造出来的。

2.2 中国队两分球得分情况分析

中国队在统计的4场比赛中2分球投篮156次,命中71次,场均投篮39次,投篮命中率为45.5%,总得分为142分,所占4场总得分的48.6%。通过个人机动进攻获得的机会得分为78分(个人机动进攻得分包括:个人篮下一对一得分、个人突破上篮得分、原地的接球投篮得分),所占2分球总得分的54.9%;通过整体配合获得的机会得分为32分(整体配合得分包括:接突破分球的投篮得分、掩护得分、传切配合或空切配合得分、持球遭夹击后分球得分、接底线界外球的直接投篮得分),所占2分球总得分的22.6%;通过快攻获得的机会得分为6分(快攻得分包括:抢断球的快攻得分、后场篮板的快攻得分),所占2分球总得分的4.2%;通过抢进攻篮板获得的机会得分为26分,所占2分球总得分的18.3%。具体得分情况见下表:

表2表明:中国队2分球出手次数较多的得分方式是个人突破后的投篮、篮下一对一投篮和二次进攻的篮下直接投篮,得分最多的是一对一的突破得分,命中率较高的投篮是对于遭遇夹击后分球的投篮、快攻上篮和二次进攻的篮下投篮。

在进攻时机不是太理想的情况下,中国队队员依靠个人能力的强行进攻多,但命中率较低;中国队队员突破次数多,但突破后给队友创造的投篮机会不多;中国队队员移动进攻和移动中对抗进攻,命中率偏低;从快攻的得分上可以看出,中国队防守攻击性和压迫性不强,对持球队员贴身紧逼少,快攻能力不强,球转移的速度慢,球在队员手中停留时间长,这就导致了由守转攻的速度慢,阻碍了进攻的流畅性,快攻很难发动,快攻次数较少;中国队抢到防守篮板后,很少能发动快攻,这也是制约中国队快攻得分的重要因素之一;二次进攻的得分是中国队得分的重要来源,从二次得分上可以看出,本届亚运会中国队队员拼抢积极,篮下进攻意识强、篮板与二次进攻结合的好,进攻篮板能很好地转化为得分,篮下的命中率较高;从得分分布可以看出,中国队中距离投篮得分少,并且中远距离的投篮命中率偏低,得分主要集中在限制区内,内外线进攻的配合不流畅。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队进攻手段单一,过多的依靠个人能力得分,2分球得分的机会主要是通过个人机动进攻获得的。中国队的内线队员进攻能力强,得分多,成功率高;内线进攻是中国队获得比赛胜利的关键手段;配合进攻次数少。

2.3 中国队罚球得分情况的分析

中国队在统计的4场比赛中罚球总次数为78次,罚中45次,场均罚球数19.5次,命中率为57.7%,总得分为45分,所占4场总得分的15.4%.因为与赛队全队累计犯规次数达到罚篮次数的得分为15分;个人一对一进攻造成对手犯规的罚篮得分为14分;快攻造成对手犯规的罚篮得分为10分;通过全队配合进攻对方犯规的罚篮得分为3分;由于比赛中对手不满裁判的判罚而得到技术犯规的罚篮得分为2分;二次进攻对手犯规的罚篮得分为1分。具体得分情况见下表:

表3表明:中国队的罚球次数最多的是累计犯规后的罚篮,突破创造的罚篮机会是中国队罚篮得分的主要手段。

中国队的罚球命中率偏低,累计犯规的罚篮得分是中国队罚球得分的主要手段,累计犯规中,主要是对持球队员的犯规,这也说明了中国队队员持球时,对对手的威胁大,这是因为中国队队员运球时间长,持球进攻多;从抢断后快攻对方犯规的罚篮得分上可以知道,中国队把握抢断快攻的能力弱,快攻上篮得分的机会往往因为对手退守快而遭到破坏,不能直接上篮得分,从而反映出中国队的进攻速度慢;中国队的罚篮得分集中在队员的个人进攻上,通过配合使对手犯规的罚篮得分少。

3 结论

1.亚洲各球队场上的位置分工明显,与现代篮球发展趋势不相适应,各位置球员进攻的差异性比较大,特别是罚球命中率上。

2.快速传球投篮,是中国队3分球得分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投篮命中率较低;中国队3分球投篮机会主要是通过个人能力和掩护配合创造出来的。中国队进攻手段单一,过多的依靠个人能力得分,2分球得分的机会主要是通过个人机动进攻获得的。

3.中国队由守转攻的速度慢,快攻得分少。球在手中停留的时间长,转移球的速度慢。中国队二次进攻得分多,进攻篮板与二次进攻结合的好,抢篮板以抢位抢篮板球为主。

得分情况 篇2

对于同一道题目,有的人理解得深,有的人理解得浅,有的人解决得多,有的人解决得少。为了区分这种情况,高考的阅卷评分办法是懂多少知识就给多少分。这种方法我们叫它“分段评分”,或者“踩点给分”——踩上知识点就得分,踩得多就多得分。

鉴于这一情况,中考中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采用“分段得分”的策略实为一种高招儿。其实,考生的“分段得分”是高考“分段评分”的逻辑必然。“分段得分”的基本精神是,会做的题目力求不失分,部分理解的题目力争多得分。

1.对于会做的题目,要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这个老大难问题。

有的考生拿到题目,明明会做,但最终答案却是错的——会而不对。有的考生答案虽然对,但中间有逻辑缺陷或概念错误,或缺少关键步骤——对而不全。因此,会做的题目要特别注意表达的准确、考虑的周密、书写的规范、语言的科学,防止被“分段扣点分”。经验表明,对于考生会做的题目,阅卷老师则更注意找其中的合理成分,分段给点分,所以“做不出来的题目得一二分易,做得出来的题目得满分难”。

2.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从拿不下来的题目中分段得点分。

我们说,有什么样的解题策略,就有什么样的得分策略。把你解题的真实过程原原本本写出来,就是“分段得分”的全部秘密。

①缺步解答如果遇到一个很困难的问题,确实啃不动,一个聪明的解题策略是,将它们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或者是一个个小问题,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尚未成功不等于失败。特别是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目,或者是已经程序化了的方法,每进行一步得分点的演算都可以得分,最后结论虽然未得出,但分数却已过半,这叫“大题拿小分”,确实是个好主意。

②跳步答题解题过程卡在某一过渡环节上是常见的。这时,我们可以先承认中间结论,往后推,看能否得到结论。如果不能,说明这个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如果能得出预期结论,就回过头来,集中力量攻克这一“卡壳处”。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卡壳处”的攻克来不及了,那么可以把前面的写下来,再写出“证实某步之后,继续有„„”一直做到底,这就是跳步解答。也许,后来中间步骤又想出来,这时不要乱七八糟插上去,可补在后面,“事实上,某步可证明或演算如下”,以保持卷面的工整。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想不出来,可把第一问作“已知”,“先做第二问”,这也是跳步解答。

③退步解答“以退求进”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如果你不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那么,你可以从一般退到特殊,从抽象退到具体,从复杂退到简单,从整体退到部分,从较强的结论退到较弱的结论。总之,退到一个你能够解决的问题。为了不产生“以偏概全”的误解,:

初中暑期辅导班:http://edu.21cn.com/kcnet1280/

应开门见山写上“本题分几种情况”。这样,还会为寻找正确的、一般性的解法提供有意义的启发。

④辅助解答一道题目的完整解答,既有主要的实质性的步骤,也有次要的辅助性的步骤。实质性的步骤未找到之前,找辅助性的步骤是明智之举,既必不可少而又不困难。如:准确作图,把题目中的条件翻译成数学表达式,设应用题的未知数等。书写也是辅助解答。“书写要工整、卷面能得分”是说第一印象好会在阅卷老师的心理上产生光环效应:书写认真—学习认真—成绩优良—给分偏高。有些选择题,“大胆猜测”也是一种辅助解答,实际上猜测也是一种能力。

得分情况 篇3

[关键词]高考 生物学试题 难度系数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2016)050090

2011~2015年湖南省高考生物试题严格遵守考试大纲的要求:以能力立意,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考查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同时加强了对学生的探究与实验、逻辑推理、分析判断、综合运用等能力的考查。生物试题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依据大纲但不拘泥于大纲,试题注重引导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好地发挥考试选拔学生和引导中学教学的功能。本文对高考生物试题进行分析,探讨高考生物学试题的特点和基本规律。

一、试题分析

1.试卷文字数量与图表数目的统计

从文字数据来看,选择题字数变化不大,基本保持恒定,5年内数字从682字到769字,仅有87字的波动,平均字数为740.6。非选择题字数波动范围从1564字到2010字,平均字数为1697字,最大相差为446字,差异性较显著。总文字数平均为2437.4字,最多年份为2012年达到2734字,最少年份为2011年仅有1964字,相差为770字,差异性也较显著,究其原因主要是非选择题字数的波动幅度较大。5年内的标准答案平均字数为356.2字,其中2014年字数最多为572字,而2015年字数最少仅仅为220字,可以看出标准答案调整较明显。全国1卷的图表数目相对较少,表格数每年固定为1个,而图数的变化相对较大,从5个逐渐下降到0。可以看出图表方面的能力不是高考生物考查的重点。

2.各模块在试卷中分值的分布及比例

从各模块分值分布来看,5年内平均分值,环境与稳态的内容占比重最大,达到47.2%,遗传与进化的分值仅有16.2分,占总分的21%,分子与细胞模块相对稳定,占31.8%,选修模块基本不变,分值分布为15分左右。从5年内各模块的变化对比可知,必修1变化幅度相对较小,2011年所占的份额最大达到42%,2015年最小为20%;必修2变化幅度较大,2011年仅为10%到2013年的36%,差值达到26%;必修3模块以2012年为最多,达到55%,超过总分值的一半多,而最小年份为2013年,也达到28分,占总分值的37%。模块3知识点在整个高中阶段所占比重相对较小,而分值分布最多,可能与现实环境污染程度呈正相关,希望通过试题的分值分布号召学生乃至社会关注环境问题。

3.实验与探究题占比统计

从表3可知,实验与探究内容占的分值呈上升趋势,在2011年只有区区的8分,到2015年的30分,占到整个分值的33%。题量分布也稳定在3个题左右。实验与探究考查方式多样,角度多变,重视能力的考查。

4.2011~2015年湖南省非选择题各题得分情况的分析

每年各小题的赋分各有不同,各题的得分情况也有不同。必修模块中,各题分值最多的有12分,最少的仅为6分。平均得分最高的题为30题,29题与32题,不分伯仲。得分最高的是2014年的30题,赋分值为11分,湖南生源平均得分为7.98分。得分最少的是2013年的31题,赋分值为10分,平均得分仅仅为2.33分。选修模块中,每年赋分值固定分数不变,均为15分。选修1的五年整体平均得分情况要好于选修3,超过选修3将近1.5分左右。选修1在2011年得分情况最好,达到12.74分,而选修3在2013年中得分情况相对较好,平均得分达到9.53分。

五年的非选择题平均难度系数为0.57,在容易与一般之间。每年的难度系数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在0.54~0.61区间。平均难度系数中,29题的最低,为0.448,30题的最高,达到0.67。各年份中,2011年32题的难度系数最小,相对较难。2012年29题的难度系数为0.34。2013年31题的难度系数仅为0.19,属历史之最。2014年32题的难度系数为0.37。2015年29题的难度系数为0.41。结合各题所属模块,可以看出各模块的难易程度:环境与稳态的试题最容易,难度系数达到0.679;分子与细胞的试题难度次之,难度系数为0.511;遗传与进化的试题最难,难度系数为0.426;选修3模块的难度系数仅在2013年高过选修1模块,其他年份均低于选修1模块,且相差比较明显。

二、结论与讨论

2011~2015年湖南省高考生物试题的题型、题量、分值、文字数量和图表的数目保持相对稳定[1]。两种题型,即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又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选择题6道,每道6分;必做题4道,每道分值变化不定,但共39分;选做题2道,二选一模式,各15分。总文字数量平均为2437.4字,表数每年固定为1个,图的数量逐年下降,图表方面的能力不是高考生物考查的重点。

各模块考查所占的比重不一,5年内平均分值环境与稳态的内容占比重最大,达到47.2%,遗传与进化的分值仅有16.2分,占总分的21%,分子与细胞模块相对稳定,占31.8%。环境与稳态内容的知识点在整个高中阶段所占比重相对较小,但分值分布最多,与现实环境污染程度呈正相关,希望通过试题的分值分布号召学生乃至社会关注环境问题。必考内容中的高频考点有细胞代谢、遗传的基本规律、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等等,体现了高考重点考查主干知识的特点。实验与探究内容占的分值呈上升趋势,实验与探究试题的考查角度变化多样,既体现出生命科学实验性学科的特点,也体现考试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选拔。

评价试卷的优良性主要采用效度、信度、区分度和难度四个基本指标。试题难度要适当,评分记分标准要统一客观[2]。考试手续、时间必须严格统一规定;评分计分统一客观,消除个人偏见;在许可情况下,试卷覆盖面要尽量大,增加试题数量;考试难度适当;指导语清楚;消除被试者紧张心理[3]。高考生物试题难度以难度值0.4和0.7为划分标准,高考命题希望试卷中难、中、易三类题的比例大致为2∶5∶3,以中等难度题为主。根据对湖南省2011~2015年非选择题各题得分情况统计发现,五年的非选择题平均难度系数为0.57。每年的难度系数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区间在0.54~0.61。结合各题所属模块,可以看出各模块的难易程度。环境与稳态的试题最容易,难度系数达到0.679;分子与细胞的试题难度次之,难度系数为0.511;遗传与进化的试题最难,难度系数为0.426。选修3模块的难度系数仅在2013年高过选修1模块,其他年份均低于选修1模块,且相差比较明显。选修1的五年整体平均得分情况要好于选修3,超过选修3将近1.5分左右。选修1在2011年得分情况最好,达到12.74分,而选修3在2013年中得分情况相对较容易,平均得分达到9.53分。统计发现,环境与稳态的内容不但分值分布高,而且得分更加容易;学生选做选修1得分更高,有明显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刘凯春.近三年新课标高考生物试题分析及2013年高三复习策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8(4):120-124.

[2]周美珍.中学生物学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曹道平.生物学教学理论、方法与技术[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巧妙解题分步得分 篇4

例1 (2014·天津,8分)解不等式组

请结合题意填空,完成本题的解答:

(Ⅰ)解不等式1,得 ______;

(Ⅱ)解不等式2,得 ______;

(Ⅲ)把不等式1和2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Ⅳ)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______.

【分析】对于解不等式组的题目,应首先分别求出不等式1 2的解集,再在数轴上表示出它们的解集,解集的公共部分即为不等式组的解集.

解:(Ⅰ)解不等式1,得x≥-1;(2分)

(Ⅱ)解不等式2,得x≤1;(4分)

(Ⅲ)在数轴上表示为:

(Ⅳ)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1.(8分)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利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在确定不等式组解集时也可用“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取中,两背为空”的口诀解决.

例2(2014·内蒙古呼和浩特,5分)已知实数a是不等于3的常数,解不等式组并依据a的取值情况写出其解集.

【分析】本题考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该题用到了数学思想中的“分类讨论”思想. 首先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再根据实数a的取值范围,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1当a>3时,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2当a<3时,再得出不等式组的解集. 最后,综合两个结论,确定出不等式组的解集.

解:解不等式1得:x≤3,(1分)

解不等式2得:x<a,(2分)

又∵实数a是不等于3的常数,

∴当a>3时,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3,(4分)

当a<3时,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a.(5分)

【点评】在解该不等式组时,关键要考虑到a的取值范围,进而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

例3 ( 2014·广东珠海,9分)阅读下列材料:

解答“已知x-y=2,且x>1,y<0,试确定x+y的取值范围”有如下解法:

请按照上述方法,完成下列问题:

(1)已知x-y=3,且x>2,y<1,则x+y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

(2)已知y>1,x<-1,若x-y=a成立,求x+y的取值范围.(结果用含a的式子表示)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解题信息,直接套用解法即可.

【点评】本题的重点是先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再根据题意联立不等式组,最后得到结论. 但是对于问题(2)容易忘记考虑a的取值范围.

例4 (2014·江苏扬州,10分)对x,y定义一种新运算T,规定:(其中a、b均为非零常数),这里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四则运算,例如:

(1)已知T(1,-1)=-2,T(4,2)=1.

1求a,b的值;

2若关于m的不等式组恰好有3个整数解,求实数p的取值范围;

(2)若T(x,y)=T(y,x)对任意实数x,y都成立(这里T(x,y)和T(y,x)均有意义),则a,b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分析】本题主要涉及分式的混合运算、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对于(1)1只需要把已知的两对值代入T中利用求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方法求出a与b的值;2根据题中新定义的运算法则化简已知不等式,再根据条件不等式组恰好有3个整数解,求出p的范围即可;

(2)由T(x,y)=T(y,x)列出关系式,整理后即可确定a与b的关系式.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弄清题中的新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例5 (2014·四川资阳,9分)某商家计划从厂家采购空调和冰箱两种产品共20台,空调的采购单价y1(元/台)与采购数量x(1台)满足y1=-20x1+1 500(0<x1≤20,x1为整数);冰箱的采购单价y2(元/台)与采购数量x2(台)满足y2=-10x2+1 300(0<x2≤20,x2为整数).

(1)经商家与厂家协商,采购空调的数量不少于冰箱数量的(11)/9,且空调采购单价不低于1 200元,问该商家共有几种进货方案?

(2)该商家分别以1 760元/台和1 700元/台的销售单价售出空调和冰箱,且全部售完. 在(1)的条件下,问采购空调多少台时总利润最大?并求最大利润.

【分析】(1)主要考查利用不等式组解决问题,可以设空调的采购数量为x台,则冰箱的采购数量为(20-x)台,然后根据(1)中的要求列出不等式组,解出x的取值范围,又因为x为正整数从而确定进货方案;

(2)设总利润为W元,根据总利润=空调的利润+冰箱的利润,可整理得到W与x的函数关系式,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最大值即可.

答:采购空调15台时,获得总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10 650元.

散文得分技巧(范文) 篇5

• 散文的基本类型

• • • • • • • • • 1.叙事性散文——以小见大 ①小事凡事——小事见深意 ②片断剪影——少用单一故事 2.哲理性散文——

①人生生活感悟 ②小处着笔

3.写景咏物散文——意蕴丰富,含意深远 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②情景交融

4.文化散文——文化意象,文化韵味 ①文化视角 ②人文情怀

• 散文阅读基本要领:

⑴写人叙事状物写景是手段是依凭,抒情言志明义析理才是归宿。•

⑵对人事物景的理解要归结至情志义理

怎样准确规范答题

考点一:重要句子(句段)的考查

考察句子(句段)的形式大概有哪些?

1、体会一句(段)话的丰富含义

2、品味一句(段)话的表现力(表达特色)

3、分析一句(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联系文本

⑤这里是苏轼吗?我对你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我曾经到过你的黄州,那是你生命中最难堪的一段,空庖寒菜,破灶湿苇,但你却写出了《赤壁怀古》,留下了《寒食帖》。我还去过惠州,你在那里吟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乐观和豁达。“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你虽捡尽寒枝,一蓑烟雨,却是“忧患来临,一笑置之”。随便打开诗词文集,打开书画食谱茶经,你都赫然其中。身后多少追随者,黄庭坚等四学士只是其一。今世有男人慨叹你人生突围,昂昂灵魂不屈命运;有女人直言要嫁就嫁苏东坡,将你视为多个层面可倚靠的绝好。历史就是这样,毁弃一个人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个人。

• 理解文章第⑤段中“毁弃一个人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个人”一句的含意。(4分)

• “毁弃一个人”是指苏轼屡遭贬谪,仕途坎坷(2分); • “成就了一个人”是指他在文学、书法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成为后世敬仰的对象(2分)。

• 类型一:理解句子(词语)含义 • 1.理解词语的含义 • 主要有:双关含义(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深层含义包含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 2.理解句子的含义 • ①抓住句中重要词语,复句要句句理解,且要理解句间逻辑关系 • ②要关注表达方式的不同,尤其议论性和描写性句子的区别 • ③议论性句子要结合语段,从原因入手,问一问为什么 • ④描写性句子要多关注修辞和情感、态度。比喻句要还原本体并对本体作分析。拟人句分析双关含义,即物和人的含义。

• 例2(2011全国大纲卷)•(1)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一语双关,既以拟人手法交代回程时天色已晚,又点出当天行程紧张、工作辛劳。

• 例3(07全国卷Ⅰ)总想为你唱支歌 •(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大西北环境的恶劣与生命的顽强会让人经受历练而变的坚强。• 答题技巧: • 抓关键词或分析手法+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关注主旨)

• 类型二:艺术特色 • 鉴赏表达技巧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典型景物或场景 • 2.表现手法(广义)(1)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夸张、反复等。(2)表现手法(狭义)虚实结合、动静相衬、视听嗅触觉+内心感受等、对比、烘托、衬托(反衬)、象征、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等。

• 3.语言(句式、炼字、风格)•(1)运用整齐的句式(对仗排比句式);整散结合;长短句结合 •(2)叠词(必须三个以上才可作为一个答点)、动词、形容词等 •(3)形象生动、通俗直白、委婉含蓄、诙谐幽默、粗犷豪放、细腻、清新、雅致等。

• 答题技巧: • 典型事物或场景+表现手法(手法特色+内容分析+效果)+语言句式

2、品味一句(段)话的表现力(表达特色)

薄暮,西湖平湖秋月,我独自坐着。三月的夜风贴着湖面滑来,带着水气柔柔地拂面而过。原本是多云天气,又是初三,不指望月出东山。光景一截截黯淡着,满天浮云像是渐渐被水化开了,又不断一滴滴点入浓墨,在湖面上渗洇开来。近处的山仿佛随着浅浅的涟漪移向远处,而远山则从山尖开始逐渐淡去,直至完全隐入虚空。画舫游船俱已不可辨认。湖面似乎越来越宽广,越来越混沌。

文中划线部分描写了西湖三月的景色,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分)选取典型景物,运用比喻、叠词,远景和近景相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表现了西湖薄暮时分宁静秀丽的景致,语言优美。

要特别关注描写对象 人物描写技巧:

正面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 对比、衬托(烘托):以景衬人,以人衬人。景物描写技巧:

1.抓住具有季节地域特征的代表性事物 2.修辞手法(指各种修辞格)

3、多角度(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描写,包括通感手法的运用;四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衬托)结合

3、语言特色(句式、风格、炼字等)

例1(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10月质量调研)

绿色的梦 陆文夫

近些年来,梦特别多,大都是十分遥远的记忆。在那些清晰而遥远的记忆里,天空是蓝色的,大地是绿色的,一片柔和的绿蓝使生命得以舒展„„

麦浪,这种绿色的波浪,只有细微的沙沙声,是麦叶和麦叶相互碰撞;有阵阵野花的香味,却看不见花在什么地方;听得见云雀的叫声,却看不见云雀的身影,她像箭也似的从麦垄间直插穹窿,飞鸣欢唱过一阵之后,又像箭也似的射入麦浪之间。人平躺着,躺在这绿色的巨床上,是醒着,是睡着,是梦境,还是记忆?

那不是梦,那是半个世纪之前,在家乡的田野上。

请简要赏析第②段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6分)

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感官相结合描写了麦浪、野花、云雀等景物;突出了绿色的梦平和宁静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语言生动,富有诗情画意。

例2 2013·浙江卷

牛铃叮当 李清明

⑤水牛天生就能游泳,还是长距离泅渡的高手。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蒿草和野生水稻;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 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头角,“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唤个不停。夏天,水牛成了我和一班好伙伴最好的“游泳老师”。跟着水牛学游泳,我们先是用柳条鞭子将水牛赶至河里,双手死死地拽住牛尾巴,待水牛飞速抢渡时,再使劲用双脚拍击水面。不消两日,我们便掌握了“牛刨”“蛙泳”等全套的游泳本领。

赏析第五段中的画线句。(4分)①通过动作(“划动”“抬起”等)描写和神态(“得意地叫唤”)描 写,以及在水浅处、水深处不同游泳姿态的对照描写,形象刻画了水牛善于游泳的习性和生命的灵性。

②通过动作(“赶”“拽住”“拍击”等)描写,生动表现了“我们”自由嬉戏的天性以及与水牛的亲密关系。• 联系文本

⑨夜真的降临了,园子里更显得空廓静寂。出来时,又看到了苍莽的田野,延绵似雄浑的江水,浩瀚千里。天空广漠,明月越来越亮,晚风流暖,飞鸟低徊,群峰如屏。“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三苏”该是在这里安享歇息的。园林上空氤氲的雾气,比我来时更浓了,让人觉得那是一种不朽的灵气。或还是那条古道,经过郏县穿越洛阳西去万里。起伏的鸟儿不时发出清脆的叫声,那叫声好亲切,多少年里都是这么亲切啊:

请赏析文章第⑨段中画线语句的表现特色及其在文中的作用。(4分)

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角度,运用比喻手法描写了三苏园空廓静寂之景,语言生动。(2 分)

类型三:语句(语段)在文中的作用

1.结构上的作用 ①开头:统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开门见山、点题(照应题目)、响应结尾,提出问题引人注意、引发读者思考,设悬念激发、吸引兴趣,欲扬先抑,埋下伏笔等。②中间:承上启下(过渡)、上下文的照应、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等。

③结尾:卒章显志、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开头(文题)、回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引人思考等。2内容上的作用

① 写了„„写出了(突出了)„„营造了„„气氛,奠定了„„感情基调„„表达了(抒发了)„„

②对比作用(与„„作对比)

答题技巧:

内容作用(手法+内容+效果)+结构作用

• 联系文本

这是一场预备已久的死刑,杀人者和被杀者都等了很多年。走向刑场的路上,双方都有解脱的感觉。他们都知道,片刻之后,随着刀光闪过,那个已被淘汰的朝代便将在秋风中彻底消失,因此对其旷日持久的清剿也将就此终结。

即将被杀的人是南明最后的将领张苍水。明亡之后,这位宁波人率领义军在东南一带苦苦抵抗了二十来年,直到那个晦暗的黎明,一队鬼祟的清兵突然登上了他藏身的小岛。

作为民族英雄,张苍水的死难,与他仰慕的先烈——如文天祥——一样,表现得从容、凛然。他是坐着受刑的,因为他拒绝以下跪的姿势退出人间。而他的遗言,除了一首铿锵的绝命诗,还有一句深沉的赞叹。

“好山色。”说这句话时,张苍水躯干挺直,目光悠远,眸子里波光粼粼绿意葱茏,枯槁的脸上,慢慢展开一丝柔和的微笑。

刑场设在杭州弼教坊,而弼教坊在西湖附近。那天,是农历九月初七,整个杭城都飘着甜甜的桂香。张苍水深深地嗅了一口气,回过头来,拂了拂衣上的灰尘,缓缓盘膝坐下,对身边神情紧张的刽子手笑了一笑。文章开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了张苍水临刑前的场景,这些叙写有什 么作用?(4分)

突出了张苍水的从容、凛然。

营造了悲壮肃穆的气氛,奠定了悲壮的感情基调。

领起全文,引出“好山色”的感叹,为下文对西湖山水的描写做铺垫,为后文对西湖豪气的议论做铺垫。

文学类文本常见的开头

• 设情 • 情节

• 制造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埋下伏笔,为下文做铺垫等 • 情感(议论、抒情)

• 总领全文,烘托氛围,奠定感情基调等 • 设景

•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烘托人物形象、衬托人物心境,烘托氛围,奠定感情基调等

• 提醒:

• 作用类题目作答时,在明确方法和规范的同时,更要从文本、全篇整体考虑,而不是仅仅堆砌几个术语。

• 联系文本 ⑨夜真的降临了,园子里更显得空廓静寂。出来时,又看到了苍莽的田野,延绵似雄浑的江水,浩瀚千里。天空广漠,明月越来越亮,晚风流暖,飞鸟 低徊,群峰如屏。“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三苏”该是在这里安享歇息的。园林上空氤氲的雾气,比我来时更浓了,让人觉得那是一种不朽的灵气。或还是那 条古道,经过郏县穿越洛阳西去万里。起伏的鸟儿不时发出清脆的叫声,那叫声好亲切,多少年里都是这么亲切啊:

请赏析文章第⑨段中画线语句的表现特色及其在文中的作用。(4分)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角度,运用比喻手法描写了三苏园空廓静寂之景(2 分),既与上文“三苏园好大好空旷”相照应(1分),又为下文的议论(“‘三苏’该是在这里安享歇息的”)作铺垫(1分)。

小结

1、体会一句(段)话的丰富含义:

抓关键词(手法)+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结合主旨)

2、品味一句(段)话的表现力(表达特色):

典型事物或场景+表现手法(手法特色+内容分析+效果)+语言(句式+炼字+风格)

3、分析一句(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内容作用(手法+内容+效果)+结构作用

当堂巩固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1)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一语双关,既以拟人手法交代回程时天色已晚,又点出当天行程紧张、工作辛劳。

(2)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

• ①低调、单纯的黒妮为“我”对“援湘游”的支持,高兴得眼睛都亮了;

• ②暗示“援湘游”进展得并不顺利,而黒妮能沉静、乐观地面对; • ③黒妮从“我”的支持之中,看到了“援湘游”逐步向前推进的曙光

“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一句单独成段,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以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用意(2分):①总括上下文的相关内容;②突出这句话在文中的重要性。理解(4分):黒妮组织的“援湘游”,在外来游客和湘西苗族之间穿针引线,促使苗族妇女更好地传承优美的苗绣艺术;②黒妮以“负责任的旅游”概念推动“援湘游”,聚集当地志愿者,为湘西生态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3.面对黑妮的“针挑土”行为,“我”表现出怎样复杂的情感态度?文中的相关笔墨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6分)

巧妙解题 分步得分 篇6

例1 (2014·天津,8分)解不等式组2x+1≥-1,①2x+1≤3. ②

请结合题意填空,完成本题的解答:

(Ⅰ) 解不等式①,得______;

(Ⅱ) 解不等式②,得______;

(Ⅲ) 把不等式①和②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Ⅳ) 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______.

【分析】对于解不等式组的题目,应首先分别求出不等式①②的解集,再在数轴上表示出它们的解集,解集的公共部分即为不等式组的解集.

解:(Ⅰ) 解不等式①,得x≥-1;(2分)

(Ⅱ) 解不等式②,得x≤1;(4分)

(Ⅲ) 在数轴上表示为:

(Ⅳ) 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1. (8分)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利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在确定不等式组解集时也可用 “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取中,两背为空”的口诀解决.

【分析】本题考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该题用到了数学思想中的“分类讨论”思想. 首先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再根据实数a的取值范围,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当a>3时,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②当a<3时,再得出不等式组的解集. 最后,综合两个结论,确定出不等式组的解集.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确定出两个不等式,求出x的取值范围,进而又为解决(2)做好准备.

高中函数得分技能分析 篇7

一、高中函数的重要知识点

1. 函数的性质和图象

函数的性质是函数研究的基础, 也是高考重点考查对象之一.函数的性质, 重点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 它们常在考试中一起出现.学生要想提高这种类型题目的得分能力, 首先就要把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理解清楚;做到能够通过概念来判断和求出函数的单调性和单调区间.

2. 二次函数和抽象函数

二次函数主要考查它的单调性、最值和二次函数与不等式等的结合.因此, 二次函数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必须要过的关.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学习, 可以结合函数的解析式和图象特点来进行.

由于抽象函数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函数解析式或图象, 因此是函数学习的难点.由于它能考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因此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但学生往往由于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和合适的解题技巧, 因而, 在这类题上常丢分.因此, 教师应当加强学生在抽象思维能力方面的训练, 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函数解题既能.

3. 对函数的综合运用的考查

高考中对于函数的综合运用的考查屡见不鲜.函数的综合运用在于将函数的知识、思想等结合在一起来解决问题.函数思想在许多问题中都能得到体现, 如相互制约、运动思想、变化的思想等.由于许多学生函数基础知识不牢, 或是不会将所学的函数知识融会贯通, 导致函数题的得分情况普遍不理想.因此, 加强学生的函数得分技能训练十分必要.

二、高中函数问题的解题思想和得分技能

1. 高中函数问题的解题思想

在高中函数知识的学习中, 有不少常用的函数思想, 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换元思想等.这些函数思想渗透在许多函数题目中, 应用广泛.如数形结合思想, 对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学习, 往往能起到直观的帮助作用.一个表述复杂的题目, 往往在图形中能找到突破口, 如函数图形的对称和平移, 在函数表达式上的变化, 都能从图形中找到答案.

除了数形结合之外, 函数中常用的思想还有分类讨论、换元、建立与函数密切相关的方程等.分类讨论是避免错解、漏解的重要方法, 它对不同的情况作了逐一的分析;碰到表达式复杂的函数, 可以采用换元的方法来简便运算, 减少错误;面对实际应用型的题目, 则可以根据题目的意思来建立一个函数方程乃至方程组.学生只有深刻理解了这些函数思想, 才能进一步利用函数的得分, 提高自己的得分能力.

2. 高中函数的得分技能

函数问题的得分情况取决于题型和题目难度.对于不同的题型, 得分技能有很大不同.对考查函数内容的选择题、填空题等, 只需要得出一个结果的题目, 学生可以综合运用数形结合法、特殊值法、排除法等, 提高正确率.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函数y=1-的图象是 () .

这道题可以通过图象平移来解, 但这比较耗时.因此, 可以用特殊值法.取x=0, 则y=2;取x=2, 则y=0, 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只有选项B.因此, 选B.这样既能提高答案的正确率, 又能节省时间.因此, 在平时的学习和考试中, 学生应当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除此之外, 函数的得分技能, 还包括其他数学思想的运用, 在解题过程中, 学生要沉着应对, 冷静思考, 仔细解答, 综合运用所学的函数知识, 提高自己的得分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函数的学习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更多的得分技巧, 增强自身的函数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孔凡哲, 王汉岭.高中数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浅析如何提高书面表达得分 篇8

从2015年起,江西省英语高考使用全国卷,其中书面表达的要求有一个地方不同,那就是词数的规定,由原来的120词左右改为100词左右。表面上看似乎对学生的要求降低了, 实则不然,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单词、词组、句型,对时态也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们在写作时感到难以下笔,行文逻辑混乱,观点不鲜明,时态混乱,不能形成一个整体,很少学生真正能写出一篇可读性强得分高的书面表达来。所以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予以高度重视,并就这个问题应想出一些有效的方法。笔者认为应从两方面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一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二是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一、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一是遵循几个原则:

1.渐进性原则。要坚持“句—段—篇”的训练程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要写好作文,先从写好句子开始,可以让学生每天写上2到3个句子,狠抓基本功训练,到学生能基本无误的写出句子时候,再叫学生写一段话,然后再完整的写书面表达。

2.多样性原则。要坚持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及写作文体的多样性。训练形式的多样化指的是可以续写故事,改写课文,也可以仿写课文等,可以写提纲训练谋篇布局,也可以写拓展段训练发散思维……写作问题的多样性指的是各种体裁的文章都要训练,从文体上而言,可以写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也可以写书信、便条、通知等实用文体。

3 . 结合性原则。英语注重听说读写四个技能的有效结合,所以提高写作也应和其它几个技能结合起来,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根据语言习得理论,学习者在学习时常先通过听说和读吸取语言知识,从而了解别人的思想,再通过说和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别人了解自己。大量的听说读紧密结合,进行多元化的能力训练,可使学生的各项能力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4.持久性原则。要坚持长期、正确的写作训练。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学生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二、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

提高写作的方法有很多,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经验,这里笔者谈几点:

1.在教师的指导下写作:写作和说话一样,重要的是它所表达的方式,它与母语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就会出现大量的中国式英语。要做到语言正确, 句子通顺,表达的意思明确,有简单句到复合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修改学生写作时,我们把重点放到写作的技巧,表达方式的多样化等方面。

2.写随笔。要求学生在晚上睡觉前,写随笔,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坚持“句/段/篇”的训练方法,从简单句到完整的文章。

3.注重范文的积累。学语言一个最简单但又最有效的方法是模仿,学生在坚持训练写作的同时,对各种题材的范文都要有一些积累,以便自己借鉴和模仿,这就要求学生去熟读复述范文,这对学生写好一篇文章也有指导作用。

4 . 与阅读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英语材料后,不看材料,用英语写出材料大意或用英语总结材料的内容。并要求学生坚持每天坚持阅读一些课外材料,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又能为学生写作积累一定的词汇和句子,为提高写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5.避免常见的错误。例如:词性不分,不少学生在写作时,词性分不清,用动词做主语,介词短语做谓语,形容词副词不分等等。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单词时要注意词性,并且在使用词汇时要遵循语法规则。教师要给学生做详细的讲解和分析。这些常见错误要学生有意识的去避免。

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学生在写作中,大致看看题目就开始动笔,然后是想到一句写一句,这样写出的文章很不严谨,结构和文章意思都比较松散随意, 语言不够精炼,而且书写也容易出问题。

1.做好耐心细致的审题工作。通过认真审题,确定文章内容,人称时态等。

2.打草稿。如果时间允许,在草稿本上先写一写,不够时间就列提纲,同时想想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与过渡,然后再抄写在答题卷上。

3.书写规范,卷面整洁。高考试卷答案是扫描进电脑进行网上阅卷,如果书写和卷面存在问题。文章写得再好也会影响得分,因为没有谁愿意睁大眼睛在电脑屏幕上来帮你辨认单词。所以,书写要规范,字写得不好的学好不要去连笔,同时卷面不要有涂涂改改的现象,要让你的卷面做不到赏心悦目也要做到干干净净,在同等情况下多得1-2分很正常。

浅谈如何提高听力得分 篇9

听力是考察学生从有声材料中获得信息的能力,从各地中考题看,听力比分在逐渐加大。从各地中考试卷分析看,听力测试得分的总体情况良好,但其中获高分或满分的比例并不大。如何有效的提高听力测试的成绩?这里将从以下两方面和大家进行探讨。

一、应试小技巧

1. 现阶段,初中生所要听的材料(对话、短文等),全都是围绕《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话题5w(who,when,where,what,why)信息展开的。

2. 快速读题有目的地“听”。

借用英语中“As soon as”的句型,聪明的考生一拿到试卷,就应该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进行听力测试的快速读题,对将可能听到的信息进行预测,并可适当的做一些笔记,带着问题听,带着预测去搜索答案,也即有目的的“听”这是中考中能否得到高分乃至满分的关键。

3. 抓住关键词句。

在听录音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要有目的的捕捉你要得到的信息。要心平气和,全神贯注,并做适当记录,比如人名、地名、数字、时间等都是需要记下的。

4. 心平气和,集中注意力。

考生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尤其要排除对听力测试的恐惧感,坦然放松,静心聆听。不能因为一个单词或一句话没听清楚儿急躁慌乱,影响后面内容的聆听而影响答题。

5. 学会做笔记。

听力测试与比试题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次性的,过期不补,因此要养成抢记内容的能力,如听到两个较长的单词:November 11th时,可记做11.11,遇上那些一时拿不准的单词时,要学会用音标。

6. 学会放手——有舍才有得。

在听力过程中难免有一些是生词,此时要切记冥思苦想,多次经过整体分析会明白的。即使不明白。也不会影响通篇理解的。在这个词上想来想去,有很多重要的内容就会被你错过,实在是得不偿失。

7. 测试完后要检查回顾。

录音播放完后不要着急往下作答,而要再看一下你所记录的内容,追忆你所听到的录音,从语法、逻辑等方面再印证一下答案是否正确,以避免失分。

8. 注重听读训练,学会反思。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铁杵非一日能磨成针”,考生在平时训练时需要认真,如果出错,一定要弄清楚错误的根源是什么,是听的问题,是理解的问题,还是词汇的问题,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及时反馈,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听力能力。

二、题型分析与解题要点

1. 听句子,选出与其内容相符的图片。

以大部分地区中考听力第一大题为例,多数是从4幅图等量选择,这相对提高了试题的区分度。但如果通过仔细读题,这类体的年难度还是不大的。建议考生可以根据读题预测一些关键词,这些关键词通常应为名词或动词。

2. 听录音,选择适当的答语。

听力中失分率是相当高的。原因有二,一是这一大题的听力句子只播放一遍,句子也相对精炼、短促,考生往往还来不及听懂、作出反应,就不得不应答下一道题了;二是这一大题充分地考核了考生对交际英语的掌握。不少考生暴露出了这一环节的薄弱。

3. 对话理解。

这一大题属于情景会话题,常考核考生对于对话细节的捕捉,内容包括对话地点、人物职业、时间、价格、数字、电话号码、颜色、天气、国家、活动等,但通过读题,考生可以缩小答题的范围,锁定听力句子中的关键词,并可适当做些记录,帮助自己进行计算或者判断。

4. 短文理解。

听力的短文内容通常为一则故事,与对话理解不同,短文表达一定完整的思想内容,涉及的词汇量大,牵涉的知识面宽,它考核学生的整体理解能力,因此难度也相对较大。考生通过读题,可初步画出题干中的关键词,然后带着5个Who.What.When.Where.Why去听题,做到对全文的理解。

5. 听录音,填入所缺的单词。

近年来的中考听力第五大题多以表格或短文的形式出现。因此,请考生记住几个原则:(1)顺序原则。(2)格式统一原则。(3)语法精确原则。(4)单词过关原则。

希望,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听力辅导时,告诉他们听力并不难,先要客服心理障碍。在日常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多听多练,多积累知识。有人曾说,英语和信息技术是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否则将遭到世界的淘汰。那么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消灭听力这只拦路虎吧!众所周知,我们关注学生的成绩,因为它关乎到了孩子的将来。并不是我们有意要去为难任一个人,我们所希望的是中国人学的英语不是“哑巴英语”。教育应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英语,它是活的,有灵魂,有思想,有感情的,是活泼的,是我们自己要去学的。

参考文献

[1]吕良环.英语案例教学论[M].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

[2]汉霖.中考6+1[M].南海出版公司,2006.

如何提高诗歌赏析得分率 篇10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锻炼与培养:

一.解读诗题

诗题往往点出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写作对象和场景。解读诗题往往要前后延伸和拓展, 从多个角度了解诗歌。举例如下:

1、《泊秦淮》:诗人杜牧什么时候停船靠在秦淮河岸? (夜泊) 当时环境怎样? (夜色迷茫, “笼”) 诗人的情绪是怎样的, 欢快还是忧愁?为什么?

2、《春望》:诗人杜甫在什么季节眺望哪里?那里的景色是繁华还是荒芜?为什么? (诗人在春天眺望长安城, 而当时长安城被安史之乱的叛军占领, 一片荒芜景象, 这就是战乱中的唐朝首都) 。

二.了解诗人

我们常说“诗如其人”, 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颂其诗, 读其书, 不知其人, 可乎?”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 它可以使学生对诗歌及诗人有一个初步感知, 为理解诗歌作好铺垫。了解诗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介绍诗人的诗风。

如先引导学生复习小学古诗《望庐山瀑布》, 有了感性体验后接着板书“李白.豪迈奔放”, 再教学《望天门山》。这样, 从具体到抽象, 再从抽象到具体, 认识过程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对诗人、诗歌的感知在不断深化。

2、介绍诗人的评价。

如讲孟浩然, 可以从其他诗人或诗论入手来介绍:孟浩然是唐朝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的诗人, 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他的诗, 受到李白、杜甫的高度赞扬。大诗人李白在《赠孟浩然》这首诗中, 不同寻常地写到:“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还发出“高山安可仰”的长叹;杜甫也称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想一想, 能得到李杜高度赞扬的诗人, 可见其诗歌是多么的不同凡响。下面, 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过故人庄》。

3、介绍诗人的创作背景。

如教学杜牧《泊秦谁》, 先有感情地介绍时代背景:杜牧生活在晚唐时代, 当时唐朝已呈衰落迹象, 风雨飘摇, 然而当朝的达官贵人却不顾国家安危, 夜深了仍然在花天酒地, 醉生梦死, 有家不归, 有案不断。杜牧是一个有正义感和远见的诗人, 他在秦淮河畔看到这个场面后, 感到非常悲愤———那些向歌女点歌的达官贵人, 怎么就不知道亡国之痛呢?奢华不除, 大唐必亡!

三.创设情境

诗歌美, 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或移情于景, 得有我之境;或景中藏情, 得无我之境。由于古诗产生的年代久远, 所反映的思维、情感以及社会、民俗、人文、地理与学生有一定的隔膜, 因此, 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 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 进入诗歌的意境中, 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 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 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通过散文描述法等方法创设情境, 唤起读者心中的意象。

在具体的解答诗歌题型时:

我们要掌握诗歌鉴赏的设置结构:这位诗人说了什么, 这位诗人是怎样说的, 这位诗人为什么这样说?一首诗, 字面意思可能已经晦涩难懂了, 出题者偏偏就会问你这首诗写了什么;如果这首诗的字面意思能够一眼看个明白, 出题者就可能会问你诗人为什么要写它;简单的东西入诗了, 并且这诗也传世了, 现在又被作为经典拿出来考你了, 当然是因为这其中有极大的妙处了, 于是出题者又会问, 这妙处何在?实际的问题必然纷繁复杂、灵活多变,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只要在复习时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储备, 注意思维方法的锻炼, 注意思路的清晰与畅通无阻, 我们就不会陷入迷途。

具体说来, 要回答好“诗人说了什么?”这第一大问题, 应该先对中国古典诗歌所承载的内容特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了便于理解和接受, 我们大致根据诗的题材、内容的不同把古诗词分成了十类:田园诗, 写景诗, 抒情诗, 爱情诗, 咏物诗, 怀古诗, 边塞诗, 思乡诗, 闺怨诗, 送别诗。为了便于大家记忆, 我们把这十个类别名编成了一首“打油诗”:“田园写景抒情爱, 咏物怀古在边塞。思乡闺怨送别后, 人心情理诗永载。”要注意给大家的这些名目不是标签, 可以随便贴;不是万精油, 可以包治百病。只是一个药引, 引导大家真正涉足丰富的诗歌世界, 自主地解决一些问题。现在就可以考虑一下, 上述“打油诗”中就存在一个“中国诗人”的整体形象, 正好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内容上的某些特征。

要回答好第二个问题“诗人是怎么说的”, 就必须对诗歌的“艺术形式”这一范畴有所了解。这就关乎平时常常说到的对语言的艺术化处理, 对形象的用心塑造, 以及其中表达技巧的运用等。

至于第三个问题, 则涉及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是诗人的创作意图。

已成之诗的背后是复杂的思维活动, 这样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必然具有目的性。因此, 应把对诗人创作意图的揣摩贯穿到整个鉴赏过程中去。

第二是诗人所追求的表达效果。

创作的意图是复杂多样的, 但即使迥然不同, 他们也必有一个共同的目的点, 即发挥出有限文字的最大功效, 最精确的表达内外世界。所以, 诗人想尽一切办法, 选择最适用的艺术手段, 不“那样说”而“这样说”, 就是为了追求最大的表达效果。

第三是诗人的生平问题。

上一篇:农地银行下一篇:民主党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