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人员不合理

2024-05-06

管理人员不合理(精选三篇)

管理人员不合理 篇1

1 现阶段我国医疗机构中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1.1 临床用药效果不显著

患者用药后治疗效果不明显是临床用药不合理的表现形式之一[3]。若患者持续用药一段时间后, 药效没有充分发挥, 患者的病情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医护人员就应该从药敏性等方面分析, 考虑为其更换另一种药物, 以免耽误病情, 不利于患者预后质量的提升。

1.2 药物使用错误

药物使用错误包含不经过专业医师指导而服用处方药剂、服药对象错误等情况, 轻则延误治疗, 使患者病情加重, 重则即刻引起急性呼吸衰竭、休克、死亡等严重的副作用[4], 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较大威胁。

1.3 临床用药剂量错误

临床用药剂量错误往往是由医护人员疏忽大意引起, 通常情况下, 药品剂量都有严格规定, 一人一天最大的给药剂量不应超过药品说明上的标准给药剂量。给药过多易引起较大的不良反应, 对患者健康造成危害;给药过少则难以起到应有的治疗效果, 不利于患者的恢复。甚至对于部分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而言, 价格昂贵的药品出现剂量错误, 会为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1.4 给药方式错误

药物只有采用正确的给药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药用价值, 错误的给药方式只能使药效大打折扣。药物主要可以分为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口服等途径被人体吸收, 静脉注射又可以分为静脉推注与静脉滴注两种形式[5]。不同的给药方式, 人体对药物的吸收效果大不相同。因此, 医护人员在给药过程中应当弄清药效与药性, 选择最佳的给药方式, 调整给药速度、时间与频率, 确保患者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1.5 过度使用注射药物或重复用药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药剂人员应遵守“能口服不静注”的原则, 避免因过度使用静脉注射药物, 而使人体产生较大的抗药性, 对药物敏感度下降, 不利于患者抵抗力的提升与后续治疗的开展。除了过度使用静注药物之外, 重复用药也是现阶段常见的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之一。当前许多药品药名不同但成分相同, 若医护人员疏忽大意则极易出现重复用药情况, 对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1.6 药物配比方式错误

药物配比错误情况多发生于需要静脉注射的患者身上, 药物浓度配比失误、药物成分配比失误等都会为患者的生命安全埋下隐患。患者误将外敷药物内服、注射药物直接口服等情况也时有发生。

2 提升药剂人员临床合理用药的方法

2.1 提升责任意识, 培养职业素养

药剂人员要想在临床治疗中合理用药, 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概率, 就必须从自身出发, 提升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与自我约束意识, 时刻坚守自身的道德底线, 不以牺牲患者生命安全为代价换取眼前利益。药剂人员要从根本上意识到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培养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 以患者为中心, 一切从患者的利益考虑, 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为己任, 规范自身行为, 时刻保持安全警惕, 降低不合理用药情况, 切实履行一名药剂人员的职责, 为患者的生命安全负责。

2.2 参与临床会诊, 提升自身的药学专业能力

药剂人员应当经常参与临床会诊, 通过临床实践提升自身的药学专业能力, 为患者制订科学合理的临床用药方案, 辅助医生进行临床治疗活动, 大大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 为其尽快恢复健康奠定基础。药剂人员在临床会诊时, 可以通过思维互换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从自身的专业领域出发, 通过药学角度对患者的病症提出建设性意见, 在充分摸清患者药敏性与抗药程度后, 有针对性地合理用药, 帮助其尽早从病痛中解脱出来。

2.3 增加合理用药知识储备, 比对最佳治疗效果

一名合格的药剂人员必须要先对其专业领域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入、详细的认识, 从细节处着手, 做好本职工作, 对入库的所有药品进行逐一排查, 认清其药效、药性、副作用、配伍禁忌、给药方式、给药时间、给药频率、标准用量、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等内容[6], 不断增加合理用药知识的储备量, 让量变上升为质变, 提升自身的药学专业基础。药剂人员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 一旦发现药品质量问题, 要及时报告上级部门知晓, 将药物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 降低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除此之外, 还可以将成分相同但生产厂家不同的药品进行比对分析, 找到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以药用价值、副作用大小、不良反应率、治疗效果、经济性等内容为评价标准, 选择经济有效的药品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以达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2.4 摸清各项药物的配伍禁忌

药剂人员要在临床用药时摸清各项药物的配伍禁忌, 以免药性相斥的两种药物对患者健康造成损害。在配药过程中, 应当时刻关注药理药性, 从实际出发, 针对患者的病症合理用药,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上标注的用药剂量, 选择最佳的给药方式, 遵循说明上的给药频率、时间给药。在用药前, 做好调查工作, 通过询问、检查等方式, 了解患者的耐药性、药敏情况与身体机能状况, 以此为依据科学用药。尽量不要选用副作用较大或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较高的药品, 以免引起强烈的不适症状, 为患者平添痛苦。

3 讨论

药剂人员作为药品把关人, 直接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负责。在临床用药过程中, 药剂人员不仅要积极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与自我约束意识, 从根本上认识到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培养起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 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为己任;还要参与临床会诊, 提升自身的药学专业能力, 通过思维互换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有针对性地合理用药, 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概率。药剂人员在实际工作中, 要增加合理用药知识储备, 对入库的所有药品进行比对分析, 认清各种药品的药性、副作用、给药时间、标准用量、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等, 提升自身的药学专业基础。还可以通过对经济性、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比对, 选择经济实用的药品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除此之外, 药剂师还要摸清各项药物的配伍禁忌, 时刻关注药理药性, 通过亲身询问、检查等方式, 进一步了解患者的耐药性与药敏情况, 选择最佳治疗用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一结论与其他报道的结论基本一致[7]。

本文结果显示, 增强药剂人员合理用药知识的储备, 能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与合理性, 减少医疗事故, 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丽萍.强化药剂人员合理用药知识, 从而降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J].健康之路, 2012, 11 (11) :159-160.

[2]徐小军.促进医学生合理用药处方行为宣教干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0.

[3]杨秀荣, 王勇.处方调配中对药剂人员的要求[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 (18) :52.

[4]巢勤华, 巢凌云, 巢柳荫.在临床用药中引入监管机制的思考[A].中国药学会.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中国药学会, 2013:7.

[5]王丽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基层合理用药的影响[D].复旦大学, 2012.

[6]曾毓斐.我国临床药学发展及临床药师地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1.

医务人员“代言”奶粉不合法等 篇2

医务人员“代言”奶粉不合法

近期,媒体曝光某些医疗机构收取婴幼儿奶粉制造企业赞助费用,并向产妇家属推荐商家产品一事。为此,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特别发表声明:严禁医疗机构及其人员推销、宣传母乳替代品(如婴幼儿奶粉等),否则将依据规定从严查处。具体而言,是指不能接收商家的馈赠和赞助,不得收取回扣,不得向孕妇和婴幼儿家庭推销和宣传母乳代用品,不得将母乳代用品提供给孕妇及其家属;商家也不能在医疗机构做各种形式的推销、宣传,不得张贴广告或发放有关资料等。同时,要积极倡导、促进母乳喂养,“早接触、早开奶、早吸吮”,具备母乳喂养条件的应让孩子第一口吃到母乳。

老年健康有了“指南”:粗粮+鲜蔬

近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共同发布《中国老年人健康指南》。其中特别建议:老年人每人每天可摄入1至2两粗粮,每天吃6两到1斤新鲜蔬菜。专家指出,合理膳食的与老年人的健康关系密切;要让健康更有保障,就要吃得更加科学。“指南”中还建议老年人每天烹调油的用量不要超过半两,每天食盐量不超过5克。指南中提到的其他内容还有:坚持每天晒太阳15~20分钟,保持大便通畅,重视脑力活动,预防跌倒,不乱吃保健食品,等等。

《健康指南》发布:宝宝睡觉有讲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近日发布国内首个《中国婴幼儿睡眠健康指南》。研究表明,夜晚睡眠效率高、夜醒次数少的宝宝,不仅体重、身高等体格生长指标相对好,而且学习、记忆等认知能力发展也相对较好。而家长科学的养育行为对提高宝宝的睡眠效率至关重要,比如睡前洗澡、给宝宝穿上舒适干爽的纸尿裤等。这份指南中特别提出婴幼儿“优质睡眠三要三不要”法则。“三要”指的是:①要在宝宝犯困时放到床上,培养其独自入睡能力;②要让宝宝与父母同屋不同床;③要用纸尿裤。“三不要”指的是:①不要依赖拍抱或摇晃等安抚方式让宝宝入睡;②不要让宝宝只有在喂奶后才能入睡;③不要过度干扰宝宝夜晚睡眠。

数据

100名成人,11人患糖尿病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人员对全国98658名18岁及以上成人进行了调查。所有调查对象均接受静脉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2.1%,女性患病率为11.0%。也就是说,每100名成年人中,就有超过11人患糖尿病。遗憾的是,虽然糖尿病发病率很高,但很多人都未得到诊断。本次调查发现,18岁及以上成人已诊断糖尿病患病率仅为3.5%。研究人员呼吁,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危害国民健康的一种疾病。民众应该提高警惕,早做检查,早诊断;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就要积极治疗,以免给身体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控盐路仍漫长:10年间人均少吃0.6克/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食品所2012年对全国各城市31140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各级政府的大力宣传以及发放控盐勺等活动,相比2002年,2012年我国城市居民人均每日食盐量下降0.6克,即从10.9克下降到10.3克。《中国膳食指南》推荐每人每日摄入食盐6克,而本次调查发现,还有58.2%的居民食盐量偏高。研究人员指出,高血压的发生与过量摄入钠元素有着直接关系,而人体内的钠元素有60%来自食盐,还有40%来自平时所吃的食物。因此,除了要控制摄入食盐外,还要尽量少吃熏肉等高钠食物,应多吃蔬菜水果及清淡少盐食物。

气温降低10度,心脏病风险上升7%

目前,天气逐渐变冷。医学专家提醒,心脏不好的人,在天气变冷后尤其要注意预防心脏病的发生。瑞士研究人员在分析大量数据后发现,心脏病风险因素包括血压、胆固醇和腰围,这些指标在冬季气温低时高于平均值,夏季时则低于平均值。比利时一项研究调查了1.6万名平均年龄在63岁的曾经患过心脏病的人,结果发现,气温每下降10℃,心脏病发病风险就上升7%。专家指出,心脏不好的人,秋冬季节要注意保暖,避免剧烈活动,特别是清晨。也可备些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等。

管理人员不合理 篇3

1 药品销售人员必须熟知药品的正确用药方法

1.1 熟知药物的用药剂量、时间、途径及疗程。

同一种药物由不同生产厂家生产, 其规格就有所不同, 则服药剂量就随之不同。而有些药品是饭前还是饭后服用或者1d服药几次, 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 不能随意更改。若遇重症者, 则药品销售人员有必要提醒其去医院或遵医嘱。

1.2 熟知某些药品混用会有相互作用。

有时, 2种或2种以上的药物同时服用时, 有可能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引起药效降低或产生毒副作用。

1.3 熟知常用解热镇痛药的注意事项

在消费者前来购买常用解热镇痛药时, 有义务根据消费者情况, 提示消费者注意: (1) 需注意原因不明的发热、疼痛不宜用解热镇痛药。一般消费者一遇见发热、疼痛就到药店买解热镇痛, 并且一味依赖解热镇痛药, 这样就很容易将真正病症掩盖, 则会贻误病情, 贻误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2]。当遇见此类情况时, 药品销售人员应在能力范围内向消费者推荐药品。若超出其能力范围, 则应告劝消费者, 不明原因的发热、疼痛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2) 提醒老年人及体弱者需慎用解热镇痛药物。由于解热镇痛药的退热作用较强, 老年人及体弱者用药后, 可因体温骤降, 大汗淋漓而引起虚脱[3]。 (3) 需警惕药物之间存在的高度过敏作用。例如:若患者对阿斯匹林过敏, 则用布洛芬亦过敏, 而用扑热息痛不发生过敏。 (4) 需注意解热镇痛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由于此类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肝、肾毒性, 故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应禁用此类药物。

2 药品销售人员须熟知非处方药 (OTC) 的使用范围

原则上讲, 非处方药 (OTC) 是要有独立判断症状的自主人才能用。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凡是成年人有以下10种自我感觉的症状可以用OTC药品: (1) 头痛; (2) 咳嗽、黏痰; (3) 关节、肌肉、手臂痛、腹痛; (4) 背痛; (5) 紧张、抑郁或不安; (6) 足趾肿胀、鸡眼; (7) 感冒、流感或流鼻涕; (8) 消化不良; (9) 失眠; (10) 不明原因的疲劳。上述所有的症状都没有固定性的脏器或器官的功能障碍, 而且自己总体感觉还可以, 成年病人不需经医生处方可以直接到零售药店或药房购买。不过, 有些家长让小孩去药店买药时, 销售人员需注意:小孩不是能独立判断症状的自主人, 此时必须做到及时提醒。

3 药品销售人员必须做到按处方核对发药

一些患者在医师的医嘱下服用处方药, 当药品用完之后想继续服用。当药品销售人员遇见此类情况, 必须让患者出示医生处方, 按处方发药, 发药时核对, 做到不发错药物。

4 开展多种形式的药学教育, 促进药品销售人员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

4.1 药品销售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患者的安全用药密切相关, 随

着我国自我药疗的普及和药品消费观念的改变, 药品销售人员为消费者提供药品信息、指导合理用药的作用已日益突出[4]。

4.2 重视对药品销售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药

品销售工作管理, 积极推进药品销售人员的专业知识教育和技术操作训练, 全面提高其专业技术素质, 将有益于提高药品销售人员指导合理用药的能力。同时, 对药品销售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要求做到文明服务, 规范服务, 这对提高药品销售人员指导合理用药的能力也有基本的辅助作用。

综上, 在自我保健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选择到零售药店购买药品, 药品销售与消费者的用药安全以及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因而, 不断提高药品销售人员的自身素质, 更为严格地要求药品销售工作, 全面提高药品销售人员指导合理用药的能力, 对于推动合理用药, 更为有效地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预防药疗事故的发生, 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摘要:合理用药是以当代系统的医学、药学知识为指导, 以符合安全、有效、经济为综合目标, 理性选择、适当使用药物而达到治疗目的。我国有过百万的药品销售人员, 其素质参差不齐, 指导合理用药的能力欠缺, 存在严重用药隐患, 药疗事故时有发生, 直接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动合理用药, 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药品销售人员,消费者,合理用药,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冯春雷, 王亮.零售药店医疗事故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执业药师杂志, 2005, 16 (4) :10.

[2]柯元南.重视药物相互作用, 保证用药安全[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8, 12:56.

[3]孙太皓, 李坤荣.怎样正确应用解热镇痛药[J].中国民间疗法, 2005, 6:32.

上一篇:心衰并室性心律失常下一篇:墙体裂纹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