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点滴

2024-05-07

英语教学中的点滴(精选十篇)

英语教学中的点滴 篇1

一、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 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 教师和学生,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 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 肯努力去学这门课, 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 “爱屋及乌”吧。反之, 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 由于逆反心理, 他们也就不愿意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 这种现象也是大家所常见的。所以, 教师要深入学生, 和学生打成一片,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 时时处处关心学生, 爱护学生, 尊重学生, 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 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朋友。当然, 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 可以听之任之。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爱护他们。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 人格不受侮辱。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 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 也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 感情融洽, 学生才会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二、营造创新型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1.尊重学生, 树立学生自信心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 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 实行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进行平等的交流, 使学生对课堂的创新活动采取积极的态度, 并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树立责任心, 创造一种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课堂学习气氛。对此我们要经常对学生讲 “You are clever.” “Never give up!” “Great!” “Very good!”等激励性话语, 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

2.改进课堂, 激发兴趣

把真实生活带进课堂, 使语言自然地融入视听背景之中, 为学生更直观地接触英语, 了解英语国家的人的表达方式和举止行为创造条件, 使学生置身于英语的环境中, 这是一种真实、自然地感知语言的手段。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辅助设备, 利用与教材相配套的录音磁带、录像磁带, 以及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音像资料, 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系统, 使其多听、多看。通过声情并茂的录音、录像, 使其如临其境, 丰富视、听内容和强化视、听训练。可视的语境不仅有助于口头信息的采集、理解和记忆, 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开口朗读的欲望, 帮助学生进行表达, 为语言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

3.创设机会,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1) 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 班级授课制教学有利于教师高效率地向全体学生传播知识, 但不利于学生的相互作用及发展学生独特的思维风格。因此, 创造性思维教学应采取教师讲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

(2) 教师讲授可以采用学生广泛参与和思维活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或全班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方法等。

(3) 小组合作学习 (pair or group work) 是教师创设问题情景, 学生独立思考、实践或探究, 开展结对子或小组讨论或其他活动, 进行合作学习。结对子活动能给予学生面对面交谈和独立运用语言的机会, 产生信息的交流, 并且在双方的活动中获得反馈, 给予修正。小组活动能使班上更多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投入到活动中去, 更能营造一种互动的课堂效果和交互的情感气氛, 题材更多样, 使学生觉得更自由, 也就更能发挥自主性。

三、利用课外活动, 延伸兴趣

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课, 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能力,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例如:举办英语文娱晚会、故事会、知识竞赛、手抄报、演讲等课外活动, 从报幕到解说, 从评比到颁奖, 尽可能让学生全部使用英语。这类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说英语的真实场所, 同学们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另外, 自编视听小品, 根据课文内容, 结合学生实际, 每学期我都组织学生自编自导几个视听小品和对话录像。

政治教学中的点滴做法 篇2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样一个与大家一起探讨初中政治教学的机会。其实,我就是做了我该做的一些份内工作,谈不上经验,只是一些不成熟的体会,愿在这里与各位同仁共勉!下面就把我在教学中工作的做法和点滴体会向大家作以汇报,恳请大家予以批评指正

一、我们所教的学生大多数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愿意上政治课,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边睡,尤其是初二学生更为严重,学生上课睡觉会引发传染效应,如果一个学生睡觉老师不管或纠正不力,有时会有接二连三的学生效仿,尤其是在下午第一节课,经常能够看到半个班整体倒下,上课趴桌子、睡觉现象严重影响学生情绪、学生们的成绩、老师的心情、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最初,我也是象其他老师一样,给予及时的提醒,可是效果不佳,提醒的次数多了,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这学期我在课堂上试着采取游戏的形式去解决这一问题,只要看到有趴桌子的同学我就以提问的形式把他们都叫起来,然后在让全班同学以抢答的形式回答问题,以被叫站起来的同学先抢到优先答,从学生的内心来讲,谁都不愿意站着,所以绝大多数学生为了能坐下,都能积极主抢答来赢得坐下的机会,坐下以后再趴桌子再叫,他们再回答,有的学生怕被提问,所以就尽量自己克制自己,所以一堂课我都尽量设计出更多的问题,或者给学生多讲的机会,对于用游戏形式来改变课堂趴桌子现象学生易于接受,还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上课时了课堂注意力,取到一定的效果。

二、运用妙趣横生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几乎所有的老师都知道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就是设置一个好的导入,一个好的导课,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像磁石一样,一开始就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把注意力指向学习内容,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强化教学效果。政治课导入的形式丰富多样,比如:故事、歌曲﹑传说﹑典故﹑名言警句﹑新闻资讯﹑时事﹑生活事例﹑恰当的比喻等。

我在讲七年级下册《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一课时,采用讲故事、互动方式,尝试过这样导入:首先让学生讲“晏子使楚”的故事,当学生一讲完故事,我便问:“晏子为什么坚持要从大门进入?”学生思考片刻,便揭示了答案为了维护自己和国家的尊严。这不仅给学生制造了一个悬念,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达到了情感上的共鸣,而且为主题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彼此尊重。再例如我在讲授八年级下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一课中。给他们讲了我的亲身经历:“一次我到街上去逛,看到某商店店门口写着:‘老人头皮鞋,200元,买一送一’,于是我立即走到店里,看了一下质量和商标,确定是真的。心想这回捡到便宜了。随即挑了两双,径直走到柜台掏出200元给售货员。她却说要400元,我纳闷,不是买一送一吗?她回答说:“是买一送一,买一只送一只。”我傻眼了。学生们听后哄堂大笑。于是我马上提出问题: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侵犯我们消费者的权益比比皆是,各种广告、打折宣传、五花八门的有奖促销等常让我们有“雾里看花”的感觉。那作为我们

消费者应该怎样识别?当我们的消费权益受到侵犯是应该怎样维权?这样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引入到本课。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变换各种导入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添新课内容的吸引力,使课堂生动有趣。

三、开发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

初中生大多天性活泼,喜欢实践,喜欢网络。而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一种工具,具有容量大、信息多、趣味性强和效率高的优越性,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所以在教学中每节新课我都使用多媒体。运用多媒体教学,生动逼真,图文结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帮助学生释疑解难,突破难点;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能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使学生“直接”见其人,闻其声,观其事,临其境,从而学得积极,学得主动,教师能充分借助视听优势,适时的恰当讲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求,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教师不时走到学生中间,对多媒体展示的材料不断加以指点、评价,针对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甚至争论,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还要作简要评述,这样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教学交流变成了情感交流、心灵交流。有利于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抓课堂、重笔记

课堂笔记是对课堂教授内容的记录,做课堂笔记是提高听课效率,强化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而在初中政治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许多学生不愿做笔记,或者不会做笔记。与单纯的听讲比较,记笔记可以提高注意力,进而使学习者更加精细地思维。同时,在复习笔记时,唤起对讲课内容的再认,对讲课内容进行较好的全面回忆,巩固所学的内容,帮助理解知识。所以,我要求他们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课后认真复习笔记。我让学生记在课本上或者记在自己专用的政治笔记本上。每一节课的笔记都要有谨慎的态度,让学生准备不同颜色的笔,黑色用于画教材基础知识,要求把问题写在每题第一点答案的旁边,问题答案一一对号,不能只画作案,不记问题,蓝色用于补充说明,红色用于圈示重点。在做笔记的时候,便利贴也是一个实用的小帮手,可以方便及时地对一些重要内容进行拓展和补充。为了督促学生把笔记做好,我还加强了笔记的检查力度,自已亲自检查,同时还让每组的小组长定期检查,并指导少数没做好笔记的同学及时整理。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就养成了记笔记的良好习惯。

五、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掌握,但是如果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的话,学生的应用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长久不了。所以一定要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这就需要学生记忆知识点。而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惰性较大,不愿意背诵,所以导致一部分学生,即使会但因为基础知识没背而答不上。为此,我专门在每堂课上拿出五分钟,政治课后的十分钟课间,还有辅导课,用于背诵做到每节课每道题都背到。我主要采取分小组背诵互考,小卷笔答的形式考查背诵,同时,又列出背诵有重点学生,帮助其背诵,背不下来就一遍遍的找他,直到他背下来为止。对待个别学生有时要狠。有些学生就是不配合那就对不起了,我要采用两种手段:一是主动找老师背诵的要宽,二是老师找学生的要严,如此一对比,学生就会主动找我背了。当然学生找我时要满脸笑容,笑容可掬,给学生一种轻松的感觉

六、加强试题的训练,指导解题方法

做好基础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本学期我重点指导了学生政治题的解题方法以,并且讲解的时候,告诉学生这些知识点可能会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考查,首先,要学生把握解答试题的一般思路与步骤。第一步审题,通过认真阅读背景材料,准确把握试题所要求回答的是属于“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样”类的问题。第二步找原理。试题所要求回答的问题涉及到课本中所学的哪些知识?课本中又是怎样具体论述的?经过这一环节,把试题中所论述的现实问题和课本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第三步要选取最佳知识点。试题的答案有时是多元的,所以,要进一步对题中所涉及的问题作一番仔细的比较分析,从而确定最符合题意的论述角度,按照一定的逻辑层次,准确完整地组织答案。期末复习时,还对考试中可能出现的诸如对漫画、材料等发表自己的看法、感想、启示、评论等形式的新的题型,要求对此进行专项训练。在复习过程中,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和自身的实际,作多角度、区别性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点滴 篇3

一、注重平时学习习惯的培养

只有学生学习的习惯培养好了,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同样的教学任务,完成的时间就快,效率就上去了。那么怎么提高学生的学习习惯呢?我觉得应该从下面三方面来培养:

1.说和读的习惯

作为一门第二语言,学生在接触它的时候,首先是一片空白的。因此,教师教给学生的一定要是准确的读音,让学生首先掌握单词的读音,然后反复朗读,读熟练,先慢读,再快读,之后放到句子中读,这样,学生自己的耳朵慢慢就习惯了这个单词,以后做听力的时候就不会陌生。

2.听的习惯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生要想说,首先得会听。我非常注意学生听力的培养,这个听,不光是指听录音带,还包括上课的时候老师的发音,学生的发音,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的对话,甚至自己的发音,也要仔细去捕捉,琢磨,然后细细咀嚼,体会差异,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读音。同时,我还经常在课余推荐给学生一些英文歌曲,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学习,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也促进了学生听和说的能力。

3.写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英语的学习必须以听和读为前提,然而要真正掌握英语,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仅靠听和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说和写来检验和促进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的形成。我平时上课非常注重学生的写的习惯。首先,上课讲到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都要求学生作好笔记,每个单元的写作任务,我都会一丝不苟地完成,做到全批全改,并给予一些有建设性的评价和评语。

二、注重音标和单词的教学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的英语还是基础部分,而其中音标和单词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必须牢记。学生的音标和单词如果没有掌握好,学生做什么都是空谈。

然而记音标和单词是十分枯燥的,初中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的集中到一处。如果我们简单地把几十个单词抛给学生,规定用多少时间给我记下来。学生一定会非常反感,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相反,如果我们能够给学生酿造一个非常宽松的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游戏中记的话,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把记音标和单词的任务完成了。

1.音标的学习

只有正确掌握了音标,才能更好拼读单词。常言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学音标不要怕花时间。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我在教音标时绞尽脑汁,如果采用传统的教法,不管三七二十一,老师教读,学生跟读,表面看起来很热闹,也有一部分同学确实学会了,但更多的同学学了一段时间以后,就泄气了,因为他们没有从心底认识到学音标的重要性。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没有急于给全班同学教音标,而是先让几个比较喜欢英语的同学学会了音标,然后我就在班上举行了一次记英语单词比赛,结果,学会了音标的几个同学记的单词记得又多又快又好。让没有学音标的同学羡慕不已。这时我把学音标的重要性又和盘托出。听了后,大家强烈要求学音标。這样我的目的就达到了,学生学音标的积极性主动性完全被激发起来。

2.记单词

记单词的方法很多,我用得最多的就是就地取材法,一切皆为我所用,不必为教具发愁。方便实用,学生颇感兴趣,而且还能加深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有时,我就顺手拿起学生的书包对学生说:“同学们知道这个书包里面的东西用英语怎么说吗?看一看谁能把他们认出来?”当然我也常拿出自己制作的图片道具等问学生“What′s this?”学生们兴趣盎然,争相举手,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同时,我也要求学生把记单词作为自己的一种习惯,最好能做到随时随地记单词。外面的世界总是精彩的,也是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云雾雷电等皆可为我所用。我让学生去大自然中去听去看去闻去摸去感受。这样抽象、枯燥的英语单词就更容易记了。

三、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赞可夫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教师都能在课堂上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种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发挥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我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给学生提供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中逐步适应,并在潜移默化中无负担的去学习。

四、重视合作学习

“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我提倡学生之间多交流多讨论,让学生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的学习不能只依靠老师上课几十分钟来教我们,我们要提高自学能力,要在班级中形成互帮互助,努力向上的学习气氛。

阅读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篇4

一、读

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能力, 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读的功夫做得好, 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结合课文的情境, 教师播放优美的轻音乐, 让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朗读。在有感情的朗读中, 牵引学生进入文章优美的意境, 使学生情有所动, 心有所感, 与作者产生共鸣, 深刻地体会到作者沉郁的心情中那份忧国忧民的情思。最后播放录音朗读,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并着重指导他们声情并茂地朗读透露作者情感的文句, 让学生再一次透彻地体会作者情感, 把课文读得淋漓尽致, 领会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再如, 教学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 让学生反复朗读, 以朗读带动理解。全班朗读, 读出课文的磅礴气势, 在这样的氛围下, 激发学生的情感, 与作者产生共鸣。再让学生自由诵读, 进入课文的深层境界中, 去体会“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的激情。最后要求学生背读, 在理解中背诵, 学生更能透彻地领悟文章的人文精神。

二、思

古人云:“学起于思。”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时间独立思考, 培养他们独立思维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独立思考,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有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会思维的方法, 做法是:要求学生找关键句, 并能抓住关键词理解关键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句, 抓住关键句理解全文。在学生思维的关键处加以适时的点拨, 促进学生及时排疑纠偏, 打通思路, 准确理解。

如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一课, 语言比较隐晦含蓄, 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些重要文句理解有困难, 阻碍了他们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悟。比如:“没有老头子肯承认自己是衰朽顽固的, 所以我们也相信现代一切, 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理解了这句话, 才能正确把握作者在课文中的爱憎好恶情感。虽然现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古代进步, 但作者在这句话中是讽刺现代社会的阴暗面远比古代丑恶复杂, 现代社会的人也比古代的人阴险狡猾。假如学生没有抓住“进步”的讽刺意味, 就体会不到这句话的深层含义, 也就抓不住本文作者对“现代”所持的批判态度。在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结合下文的九个故事中作者所批判的几种面目可憎的人来理解, 学生的思维障碍就迎刃而解, 很顺当地就理解了作者对“现代人”的态度, 进而理解了“进步”的讽刺意味。

三、议

议即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设计问题或学生自读设疑, 让学生对问题或小组或全班展开讨论。学生通过讨论, 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不仅激发求知欲, 而且调动学习主动性, 积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知识的良好习惯,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 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安排学生自学讨论。许多比较深奥的问题可以在讨论中圆满解决。如在教学小说《边城》时, 课文散文诗一般优美的意境让学生心驰神往, 但文中表现的人性之美对涉世未深、理解能力较弱的高一学生而言, 是难以体会的。我在教学时就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 给每个小组一些思考题, 如第一组要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关于爷爷和翠翠的关系, 第二组的是关于翠翠与天保兄弟的关系, 第三组的是关于天保和傩送兄弟俩的关系。通过讨论, 学生们不仅理清了文章的线索, 而且自己体会出边城人与人之间朴素的情感。

四、联

联即结合课文的内容和知识进行思维拓展, 通过联想和想象, 集合更多的信息, 开阔学生视野, 拓宽知识面。通过“联”可训练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和说写能力。如在教学《我的空中楼阁》时, 在理解的基础上, 让擅长绘画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绘出“空中楼阁”, 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配上文字。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加强了学生的语言训练。再如教学《祝福》, 在把握祥林嫂命运悲剧的基础上, 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 想象祥林嫂假如生活在现代社会, 会是怎样的命运, 并要求写成小短文, 同学之间相互交流。通过这样的联想和想象, 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而且学会去观察和关注社会。

小学习作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篇5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扎扎实实落实小学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任务,经过多年的语文实践,我认为习作指导要把握好尺度,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也并非一件难事,我感悟到习作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读写结合。

以单元训练为支点,打好学生写作的基本功。课文既是体现阅读训练重点的好材料,也是学生写作的范文。读写结合则是提高学生写作基本功的渠道。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这篇文章文质兼美,是积累词语训练的好文章。在教学完课文,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我布置学生也尝试写一写家乡的白桦林,学生运用积累的好词好句写出白桦林的特点,如:一进桦林公园,只见白桦树真多呀,多得一眼望不到边;白桦树真高呀,高得直插云霄;白桦树真白呀,像是涂满了白色油漆。又写出“林间小河。。。

感叹出:“人在桦林间,如在画中行。”的诗句,这是将课文中优美诗句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用一定方式进行表达,使学生读和写产生共鸣,取得了良好效果。所以,在教学中不可忽视抓住读和写的共同点进行随文练笔。

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打开写作思路。

学生怕作文是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一大现象,我想,只有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给自由表达的空间,只有喜欢了作文,才会觉得作文没什么可怕,因此我们应把作文教学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创作热情,活动中,学生的身心往往得到放松,活动过程和心灵感受往往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时创作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在生活中,带领学生参观双拥公园后写下参观记;春天来了,组织学生看春天;写夸家乡时,让学生分头向父母朋友了解家乡,准备活动为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 趣。如写“记一次活动”,我带领孩子们在操场上进行一次男女对决拔河赛,在活动前教给学生要善于观察参赛同学们的表现,又要注意观众的反应,活动结束后,在课堂上进行了一次语言交流,学生们说得眉飞色舞,并从中指导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法,此时下笔写文章就不成问题了。

新课标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要想打开写作思路,作文中需淡化教师指令,强调描写真情,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写真事,写自己了解的事,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但教师的指导不要过于具体,以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小学生很容易受老师的影响,反而影响自己表达的意思。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求,以及自身能力要求,欣赏五彩缤纷的生活。

三、鼓励写作中的点滴进步。

学生作文需要鼓励和帮助,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作文能力。首先教师批改作文遵循多就少改的原则,尊重小作者的原意,评价学生作文应以表扬为主,多肯定少批评,如果小学生费劲写的作文得不到老师的肯定,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抓住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写一些鼓励性评语,如:“这句话写的真精彩”,有时对一个运用好的词、句、段来一个“好”“妙”,不时时机地来个表扬,让学生体验到进步,扬起学习的风帆,写作一旦由被动变为主动,进步就会很快。其次,给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把学生的好作文选送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广播,在习作园地展览,编写到班级优秀作文集中,或推荐到校报,选优秀习作向区内外报刊发表,学生有了展示的能力的机会,尝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如本班学生白梦真的习作<<迎着风的白桦树>>,立意新颖,文辞优美,发表在地区报刊上,这位学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佳作连连不断。

总之,习作是一项极具艰辛的教学工作,我们要以信任的目光看待学生,让学生以羡慕的心态贴近生活,拓展阅读空间,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我们努力做到边教边学。

联系地址:新疆哈巴河县第一小学 电话:0906-6823511 邮编836700

诗歌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篇6

首先:诗词教学不能忽略读,有句老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吼。听着有点想笑,但是静心思考也不无道理。那么,我们语文教学中的诗词讲解是不是就是让学生麻木的读呢?非也。读要有目的地读。我的诗词教学一般分四读。一:初读。初读顾名思义就是拿到诗歌时开始的初体验,这一遍的朗读要求不能过高,只要学生能够准确读出来就好了。二:意读。意读是有求学生能够通其大意的读,虽然古诗词有别于古文,不能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的去理解,但是诗词必需要懂得它的大意,读出它的意思,便于我们能更好的记住它。三:情读。一首诗表达作者什么情感,传递诗人什么样的心境,这需要我们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出,读中有情,读中有趣,拉近学生与古人的距离,让孩子们穿越时光隧道与古人有心灵的碰撞。四:悟读。对于诗歌学习,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从教师课堂上获得的感受也不尽相同,所以,这个环节要求他们读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与体会就好。也可以让他们课堂上写三言两语的独特感悟。悟中有创新,悟中有新境。曾经我在讲解杜牧的《清明》时,孩子们就读出了不同的感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样读他就是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样读他就是一首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样读他就是一首曲。还有学生说:它也具备了小说的各个元素: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发生、发展,至于结局,一句“遥指杏花村”,更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在。没有反复的读,何来柳暗花明的新境界?

其次:诗词教学不能忽视作者与背景的了解。以前我在讲解诗词时,对这块介绍的不够,学生对作者的了解往往只知道是哪个朝代的,学习兴趣也不浓厚。现在我讲解作者与背景时要求他们有足够的了解,多了解,多走近,多情感。知己知己,因为懂得心才更近。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所选诗词有时一个作者不止一篇,如:刘禹锡的《陋室铭》、《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如果我们能深入了解刘禹锡,懂得历史上的“二王八司马事件”,更懂得贬谪期间的他,仍然豪气冲天,乐观豁达,浴火重生,成为一个健康长寿的诗人,一个幽默风趣的诗人,一个富于战斗精神和哲学思考的诗人,那么,《陋室铭》中表达的不慕荣利、安平乐道的情怀就不难了解;《秋词》中“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生气与豁达就更能深刻体会。《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现出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就更能让我们钦佩。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沉舟”二句描写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因而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有了充分的了解我们再学刘禹锡的诗,定不是难事。

其次:诗歌的理解语言要形象化,趣味化。如《诗经》里的《召南.野有死麋》原文是:野有死麋,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原诗若是逐字逐句去翻译,不但生硬而且也失去了美感。我们可以把它说成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小伙子在打猎的时候,看中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他就将自己猎到的獐子用茅草包好放在空地上,等着姑娘走过去查看。这女孩果然不负众望地走了过去。接下来的故事可以让学生自由想象,这样一来即便晦涩难懂的诗经,学生们学起来也会感觉轻松,愉悦。也有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道出了另外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在林间劳作,她看见一只被白茅草包裹好的獐子,以为没人要,正想捡来着,失主出现了。在这种尴尬的情况下,她和小伙子认识了,彼此有点意思,小伙子就约她下次再见,并许诺送她一只鹿……有了故事,有了趣味,诗词教学定会化难为易。

最后:诗歌的欣赏离不开联想与想象。我们大家都知道诗歌的创作离不开联想与想象。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诗人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街市,又由天上的街市联想到街灯,又充分运用想象想到了天上的牛郎织女。诗歌的理解也不能缺少联想与想象,有同一诗人自身作品的联系,到不同诗人类似作品的联想,再到作品本身言有尽意无穷的想象,这都对我们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有着事半功倍的帮助。当我们为柳宗元一贬再贬义愤填膺时,我们可否想到了同时被贬的刘禹锡,我们是不是也能联想到在众多文人中有着相同经历的他们。何时何地为何文,联想学习,比较学习,让我们学会总结归纳法的同时有了对文人与诗歌更多的了解。还记得在教李商隐的《锦瑟》时,学生们对诗歌的主题有着太多的困惑,“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为谁惆怅为谁流泪,陷入“牛李党争”生不逢时的李商隐一次次被误解,于是乎沉醉于爱情,一首首情诗带着诗人浓烈的情感,淡淡的忧伤破茧而出。然而爱情路上也是荆棘丛生。妻子,道士,宫女....诉说着风流,也诉说着忧伤.于是乎,有人说是悼亡之作,有人说是伤己之作,也有说是为情人所作。也许,只有李商隐知道自己的内心。我们不需要拘泥于一个明确的答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当作是李商隐似的伤感隐语。更多的故事画面在我们小读者的想象中。

阅读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篇7

关键词:阅读教学,兴趣,阅读能力,感情效应

在阅读教学中,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 整个阅读过程需要他们自己去经历。但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的差别, 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 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与引领作用, 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因情而异, 寻求阅读的最佳方法。

一、巧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而不知疲倦。一篇文章, 作者丰富的情感、高尚的情操, 往往蕴含在丰富的知识之中, 这对学生来说, 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当学生阅读受阻时, 教师要善于借助情境因势利导, 巧投思维之石激起思维的波澜, 启动其储蓄的信息, 把阅读引向理想的彼岸。如, 我在教学《流动的画》一课时, 上课伊始, 我便与学生畅谈出外旅游的见闻, 让学生通过回忆, 说出自己坐在车上的感受, 有的孩子说:“车子外面的树往后退。”有的孩子说:“窗外的景色像一幅画。”学生兴趣盎然, 课堂气氛活跃、生动。我认为阅读的切入时机到了, 便由此指出:“同学们, 车窗外美丽的景色就像一副流动起来的画, 有位小朋友就看到了这样一副‘流动的画’。”在优美的音乐中, 我借助媒体播放了“流动的画”, 再次强化理解“流动”, 学生如拨开云雾见日月, 一下子理解了课题, 课文中的难点也迎刃而解, 可谓一举两得。在接下来的学习中, 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 课堂效果非常好。

二、理清文章思路, 让阅读化难为易

小学生因年龄与心理原因, 阅读往往浮于表面, 阅读理解容易停留在粗浅的层面上, 对此教师应抓住阅读重点引导阅读, 指引阅读的“方向”。这“方向”实指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思路指向。教学中, 让学生沿着这个层面, 逐层“探幽”, 使其对阅读文本有更深层的感悟。如, 《和氏献璧》一文, 讲述了卞和三次献璧, 痛失双脚的故事, 赞扬他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之心。全文内容清楚, 语言简练。我采用如下教学思路:首先, 让学生初读全文, 解决生字词, 为阅读全文做好铺垫;其次通过目标向导, 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以填写表格的形式, 了解卞和三次献璧的经过及其结果,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摘录重点内容的能力;最后, 让学生细细品读第三次献璧的段落, 抓住卞和的动作, 深入理解卞和之所以一次次献璧, 是为了向君王表达自己的忠诚之心。由于对课文的思路把握精当, 课堂气氛相当浓烈, 学生喜爱卞和这个人物, 他的精神品质感染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我相信, 这精神的种子一旦在学生心中种下, 将来也定会开花结果的。

三、品析文章语言,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伽达默尔说:“不是语言寓于人, 而是人寓于语言。”也就是说, 阅读的内蕴与外化, 是以学生的自主对话为核心, 在文本的经历中, 在语言的品味中, 在内容的感悟中, 在语境的体验中构建的。这是《惊弓之鸟》的一个情境:

1. 理解两个“直”

师:第一个“直”是什么意思?

生:“一个劲地”。

师:对!就是一个劲地, 拼命地往上飞, 可用手比作大雁, 试着用力往上飞。

师:第二个“直”呢?是不是意思相同?

生:“直”掉下来, 就是“直直地”掉下来。

师:对了, 这个“直”就是“垂直”地掉下来, 师用手比划, 速度较快, 学生笑起来了, 但也明白这个“直”说明大雁掉得速度很快。

2. 理解更羸的“话”

更羸的语言鲜明、生动, 而且蕴含着“智慧”。他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我在引导孩子分析感悟这段文字时, 首先让他们仔细地推敲, 层层剥笋, 找出其中的因果关系, 再让他们构建自己的语言, 用“因为……所以……”, 重新描述文中内容, 让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语言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注重朗读指导, 增强阅读的感情效应

小学生的认识长于感性, 侧重于形象思维, 对他们进行语言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要通过语言的感受、体验, 形成对语言的感性认识, 而不必更多地理性分析。如, 《少年闰土》中的句子:“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其间有一位十一二岁的少年……”这里不需要老师过多地分析, 学生在阅读时凭借语言文字的描述, 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感官, 在阅读中得到理解和感悟。当然, 读的形式比较多, 自读、尝试读、比赛读、美读等。可读法虽多, 还需要因文而异。例如, 感悟情之“浓”, 可以引读;感悟情之“深”, 可以精读;感悟情之“美”, 可以品读;齐读可以烘托气氛, 赛读可以提升读的技巧, 个别读可读出理解体会。不过,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阅读教学中, 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地选择阅读内容, 选择阅读方式, 让学生获得阅读的享受和陶冶, 从而达到理想的阅读效果。

字词教学中的点滴积累 篇8

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课标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与课堂所学紧密联系,并将所学活用于生活实际的过程。为此,我在教学识字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两扇大门,分别写着“出口”“入口”,问学生该从哪扇门进去?为什么?从而顺利引出生字“入、出”,并适时理解。接着,让学生用动作演示“开门、关门”,在演示过程中引出生字“开、关”,用动作演示“坐、卧、立、行”。最后再通过给生字“找朋友”的游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生字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就在身旁,激发学生从生活中找学问的浓厚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二、多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教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动力。教学活动中能否不断激发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为此,我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心理特征,每节课一开始总设计一些游戏,如摘苹果、开火车、字母猜猜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掌握下面的学习内容奠定基础。接着,用多种形式创设一定的情境,如情景表演、儿歌穿插、游戏宫、走彩虹桥等,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最后在巩固发展中还力求设计一些颇具趣味性的项目,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巩固中学,始终精神饱满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三、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科书

教室仅仅是学生探究知识的一个小天地,走出教室和学校的围墙,走向自然和社会,你就会发现无穷的教育资源:教材仅仅是师生探究知识的一种资源,将教材以外的资源作为我们教学、探究知识的素材,将使学生和教师受益无穷。人类积累的文化财富浩如烟海,教科书中的知识信息不过是沧海一粟。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科书”,是课改新理念,为广大教师所接受。作为教师,应该使广大学生广泛地了解有关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丰富知识,比较全面地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人要想学尽所有相关领域的知识是不可能办到的,况且现在知识和信息更新的速度特别快,刚刚学完的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能过时,因此,培养和呵护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对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具备探究知识的科学方法,情感和兴趣是最重要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是获取人类知识、经验、文化的手段, 一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也离不开学习。如果在学生走出课堂、离开学校时,变得讨厌教育、讨厌学习的话,就说明我们的教育是不成功的。

四、注重学科间的整合

新课标指出:学科间应相互渗透,综合进行。我在教学《一去二三里》一文的十个数字的书写时,尝试着将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融入语文课中。具体我是这样做的:课一开始,我让学生上黑板写“1~ 10”这几个阿拉伯数字,学生因为会,兴致极高。写好后,我又讲:其实这些数字娃娃还有另外一种书写形式,如果把“1~10”比作一群顽皮的小精灵的话,那另一种书写形式就是一个个端庄贤淑的小姐,想一睹“小姐们”的芳容吗?学生兴趣盎然,齐声说“想。”然后教““一~十”的书写就显得水到渠成、一气呵成。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在指导书写时我戏言:“小姐”要在“阁”(田字格)中坐稳,每笔到位,学生乐于接受,也记忆深刻。结果,一节课下来,教学效果喜人。

五、浅谈教材的二度开发

新课标也强调:教材内容非整个教学内容,不可迷信教材。在教一篇课文时,遇到一个词语“窗明几净”,文中将“几”标为“jǐ”,而我印象中是“jī”,而且根据汉语言规范与简化的原则,要减去不必要的多音字,通常“几”念一声,而非三声,于是我判断是教材错了。但如何向学生讲明?面对一年级小朋友一双双求知的目光,于是, 我将这个问题留在了课后,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寻求正确答案。第二天,个个递交了答案,从孩子充满自豪的神情中,我知道孩子在自我探索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教学效果远比我单纯的灌输强百倍。

作文教学中的有效教学行为点滴谈 篇9

一、培养学生勤于练笔的好习惯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时代,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日新月异,社会进步所呈现出来的多元与精彩令人目不暇接,所有这些都是创作的源泉。只要用心体验,勤于练笔,学以致用,就一定能够写出血肉丰满的作品来。

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随时练笔的好习惯。因为这种练笔大都是在作者的自主意识下进行,而少受各种清规戒律的约束。这种写作体式在很大程度上灵活自如,写作行为不受时空的限制,写作题材不受硬性规定的限制,甚至写作思想亦不必受课堂作文训练左右。无论是家庭、校园,甚至上学途中,无论是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或心灵深处的细微感触,也无论是情调高亢的或是抑郁悱恻的,都可反映在练笔之中。这样的课外练笔不失为中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只有养成勤于练笔的好习惯,才能把从课堂上学到的写作知识自觉地运用到写作中去,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其次,就练笔的形式而言,可以培养学生不拘一格,多种形式并用。可以有对教材精彩片断的仿写;有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札记;有自己的成长日历、心路历程;有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还有对社会热点话题、影视小说的评论等等。这几种方式学生可自由选择,直到养成了主动写作的习惯。这时写作文也就不难了。因为“立意取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作文基本功,在平时的练笔中不知不觉的也就练出来了。但必须注意的是起初练笔的时候,不必贪大求“好”,可以先写一些篇幅短小的文章。要勇于献“丑”,不怕害羞,不怕写“豆腐块”文章。这样做不仅仅是课外练笔,同时也是写作素材的积累,可以使学生写起作文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培养学生课外练笔时还应讲究一个“真”字,这个“真”字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材料真,二是感情真。材料真,就是要培养学生写真人真事,所见所闻;感情真,就要求学生情有所依,思有所凭,不掺杂水分,更不无病呻吟。这既符合练笔的写作要求,又给学生指出了一条作文的正确途径。

二、必须培养学生学会积累

学生知识的积累对于写作尤为重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认为学生的作文积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积累不同于盖房建塔,简单地罗列, 积累表面上被看作是词语, 句子数量的累计,其实严格考虑积累应包括对材料、观点、方法、语言、价值观、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摄取和整理.学生的语言积累只有达到了一定的“量”,才能发生“质”的变化,才能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来准确地表情达意,才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要提高作文质量,多读多记是一个重要方法。在课外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好文章,多积累一些丰富的词汇,增加语言储备,便可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丰富写作,才能充分使语言文字发挥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古人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今天,专家们则提出了树立大语文观、大作文观。在可能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参观游览,参加社会实践,丰富生活,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思想修养,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特长等方面刻意培养。最后,培养学生积累写作技巧,提高表达艺术。一篇好文章,仅仅是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生动地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只是解决了作文内容方面的困难,但仍不能称得上是一篇好文章。好的作文还需要熟练地运用写作技巧,巧妙地谋篇布局,这些都需要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注意积累。例如,我们可结合所学文章特点,把作者的写作技巧渗透到写作中去,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在写作方面所运用的技巧。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汇、素材,大量的段篇,熟练掌握了写作技巧,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下笔就能写出精彩文章。

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形成高雅的情趣

这正如叶圣陶所说:“如有所感兴,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于情趣的自然。”作文本是自己真情实感的一种流露,是自学生认识生活,感悟生活的一种文字体现,是自学生人生经验、情趣、胸襟、道德情操,乃至人生理想的一种反映。当学生成功或失败的时候,当学生快乐或忧伤的时候,当学生被生活青睐或厌恶的时候,写上几句心声,既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情,又可以写出积极健康的作文。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可以培养出学生高雅的情趣。只有培养学生作生活的有心人,有高雅的情趣才可以提高写作的水平。只有培养他们的高雅情趣,激发学生对写作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心灵的汩汩暖流,才会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七彩阳光,发现生活的美,追寻生活的美,传达生活的美,真正达到“人融入文,文高扬人”的人文合一的境界。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篇10

一、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导入新课

一节课, 教师不能只为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 而忽略学生的感受, 我在课堂上采用创设模拟的生活情境, 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兴趣及求知欲望, 使其乐于学习, 爱上学习。

例如, pep三年级上册Unit 5 let’s eat, 本课第一部分内容要学6个食物名称cake, bread, hotdog…我首先设置情境, 今天是Chenjie的生日, 她准备了一个生日party, 在她的晚会上准备了很多好吃的东西, 当然她也邀请了我们班很多同学去参加,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用不同的方式呈现食物图片, 学习食物单词。

经过这个情境的导入, 学生学起来特别轻松, 加上let’s do的动作巩固、身临其境的情景, 将抽象枯燥的语言文字变得形象生动了。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对语言的感知理解也更为深刻。

二、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如何对待优中差生。我设计阅读教学时注重面向全体学生, 难度适中, 让大家都参与。我根据学生个人素质、性格特点等, 因材施教, 分层要求, 以求最有效的激励机制促学生不断上进, 在激发他们的发现阅读的趣味性, 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无形中调动学生的言语资料库, 实践中他们学会自我评价, 由此产生的成就感又转化为无穷尽的学习后继力。

三、注重英语阅读策略的渗透

小学阶段, 缺乏英语阅读知识。在英语阅读过程中, 文化背景知识丰富, 阅读就越容易。我在自己所教的学生中开展了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我在教学中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探讨, 深刻体会到这是一个由浅入深, 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深化的循序渐进过程。阅读课教学也应遵循这种规律。

有效的英语阅读策略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条件。小学生的英语阅读策略尚处于形成期,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当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如速记、略读和跳记等等。课前预习是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学生可能会认为, 语文才听说过预习, 小学生拼读能力差, 词汇量少, 不是每个学生家长都能辅导自己的孩子, 那么怎么能谈得上预习呢?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及时给学生提供有关课文背景知识, 指导学生预习。课堂导读是提供阅读实践活动的保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文章的结构、主题思想、文章背景文化等多方面地理解课文。阅读大体可分四个步骤:

1. 引入新课。

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把课文的主题呈现给学生, 吸引学生注意, 唤起学习动机, 明确学习方向, 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 作出预测。

做好充分的预测是英语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依据文章的题目或插图去预测故事的主要内容以及可能用到的词汇,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关键词汇预测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词句。

3. 设计任务。英语阅读教学中也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设计任务增强学生参与阅读实践的机会。

4. 反馈训练。

教师要通过反馈练习来拓展学生阅读能力。上完阅读课后, 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练习、巩固在课上新学到的语言知识, 还要发展他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后练习可以采用多种形式, 要针对不同的阅读课而设计练习形式有表演课文、缩写、改写课文、复述故事等。

四、积极创设情景, 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阅读环境是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阅读的场所。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已经成为共识, 而且贴近学生生活的, 真实自然的语境的创设, 更利于激活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 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五、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挖掘他们的自主创新精神

新课标下的教师的地位, 彻底地改变了。教师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 更主要的任务, 是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教师是学生知识海洋中的舵手, 一言一行都应该激励着学生勇敢地驶向成功的彼岸。

教师的地位也改变了, 三尺讲台, 已不再是教师个人表演的舞台, 而是为学生发展提供帮助的服务台, 是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后的领奖台, 是学生遇到困难时的勉励台, 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指挥台。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新生事物, 还需要我们不断去实践、去研究。在阅读教学中, 英语教师要学会整合教材 (即补充必要的、剔除冗杂的) 。一篇故事学习完后, 要求学生达到:1.理解故事;2.能听懂磁带或者其他人的讲述;3.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或者表演。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正确、科学的阅读方法, 循序渐进, 并与听、说有机结合, 才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上一篇:数学质量教学提高下一篇:硫化物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