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防治

2024-05-13

田间防治(精选十篇)

田间防治 篇1

1.1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10%烯啶虫胺水剂, 广西鑫金泰化工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剂:20%异丙威乳油, 沙隆达蕲春有限公司生产。供试水稻品种为宜香725。

1.2 试验水稻田概况

试验选择在桐梓县燎原镇花园村三组进行, 该地海拔为920m, 试验田面积1000m2, 位于坝子中央, 土质为壤土, 肥水管理中等, 前作油菜。水稻返青后使用化学除草剂除草, 试验各小区水稻生长、栽培管理条件一致。水稻为宽窄行栽培, 施药时水稻处于拔节期, 长势较好。田间虫量大, 白背飞虱虫态为若虫。

1.3 试验设计

设5个处理, 分别为处理1:10%烯啶虫胺水剂15ml/667m2;处理2:10%烯啶虫胺水剂20ml/667m2;处理3:10%烯啶虫胺水剂25ml/667m2;处理4:20%异丙威乳油150ml/667m2;处理5:清水对照 (CK) 。4次重复, 共20个小区,

小区面积30m2,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每个小区留2行水稻作保护行。

1.4 施药时间及方法

施药时间2013年7月22日9:00。施药当天天气多云, 无风, 施药1次。用神洲3WBS—15型背负式喷雾器, 喷雾至叶面湿润未滴水为止, 按每667m2兑水60kg配制药液。

1.5 数据调查及分析

1.5.1 调查方法

每小区平行跳跃法调查10点, 每点2丛, 轻轻拍打稻丛, 统计稻丛间水面漂浮的飞虱数量。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 施药后2d和施药后7d调查药后活虫数。

1.5.2 药效计算方法

药效按式 (1) 、式 (2) 计算:

式中:PT——药剂处理区虫口减退率

CK——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 供试药剂10%烯啶虫胺15~25m L/667m2对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若虫高峰期施药1次, 药后2d, 防效在84.78%~93.24%, 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药后7d防效稍有上升, 但上升幅度不大。同时, 在试验期间观察, 各药剂处理区水稻生长正常, 施用安全。

经DMRT法分析, 药后2d, 处理3与处理1、4差异极显著, 与处理2差异显著, 处理2与处理1、4极显著, 处理1与处理4差异显著。药后7d, 各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与药后2d一致。

3 小结

几种药剂防治大豆疫病田间药效试验 篇2

几种药剂防治大豆疫病田间药效试验

进行了几种药剂防治大豆疫病田阃试验,结果表明: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20mL加68%金雷水分散粒剂2.5g拌种子10kg和72%克露可湿性粉荆600倍液的处理组合,防治大豆疫病效果最好,防效达89.4%.

作 者:丁联璧 作者单位:安徽省蒙城县植保站,安徽蒙城,233500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年,卷(期):2009“”(2)分类号:S481+.9关键词:2.5%适时乐 68%金雷 72%克露 大豆瘟病 防效

防治板栗蚧虫田间药效试验 篇3

关键词:蚧虫;板栗;防治;噻虫嗪;噻嗪酮;高效氯氟氰菊酯

中图分类号:S436.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1-0016-02

板栗蚧虫俗称板栗介壳虫,属于半翅目、蚧总科。板栗蚧虫雌成虫和若虫群居于栗树枝条上为害,吸取树体汁液,并分泌蜜露。栗树枝条受害后表皮干裂、下陷甚至停止生长并逐渐枯死,严重的会导致整株死亡。

丹东市有着悠久的板栗种植历史,种植面积达13.3多万hm2,属当地优势经济林树种,主要品种有丹泽、金华、9113、大峰、岳王等。板栗蚧壳虫是板栗的常见虫害之一,而且尚无农药在此作物上登记。从农药登记管理的角度讲,板栗介壳虫处在盲目用药的状态,因此,选用高效、低毒、安全、对环境友好、低残留的药剂,对防治板栗蚧壳虫具有现实意义。

高效氯氟氰菊酯又叫功夫菊酯,其杀虫机理是抑制昆虫神经轴突部位的传导,对昆虫具有趋避、击倒及毒杀的作用,杀虫谱广,活性较高,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对鳞翅目、鞘翅目和半翅目等多种害虫及叶螨、锈螨、瘿螨、跗线螨等均有良好效果。噻嗪酮属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其作用于昆虫的不同受药部位,干扰其前胸腺、心侧体等正常活动,并呈现出一种不可逆的不良反应,对蚧壳虫、叶蝉、粉虱等同翅目害虫有特效。噻虫嗪是一种作用机理与吡虫啉相似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可选择性抑制昆虫神经系统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进而阻断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造成害虫麻痹死亡,并具有触杀、胃毒、内吸的活性,可防治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等,具有高效、广谱、用量少、毒性低、药效持效期长、对作物无药害、使用安全、与常规农药无交互抗性等优点。为研究以上几种药剂对板栗蚧虫的田间防效,在丹东市东港十字街镇进行板栗蚧虫田间药效试验,为科学合理防治蚧虫提供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对象及作物

供试作物为板栗,品种为宽优9311,防治对象为蚧壳虫。

1.2 环境条件

试验地选择在丹东市东港十字街镇,这里是丹东市著名的板栗之乡。板栗种植在山地内,地势平缓,土层较厚,土壤为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树龄4 a。试验区的选择有一定代表性,便于观察。

1.3 试验设计及安排

试验药剂的用量与处理见表1。

各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面积2 000 m2,约30株树,设3次重复。

按试验设计的用药量,使用生产上常用的器械施药。施药时应保证药量准确,分布均匀,以树枝为重点,喷湿喷透。

施药器械为三燕3WBD-16A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其工作压力为0.15~0.40 MPa,流量0.65~0.88 L/min,喷孔口径1.4 mm。于2015年4月27日若虫孵化盛期施药一次。

1.4 调查方法

1.4.1 气象及土壤资料 施药当天(2015年4月27日上午),晴,南风微风,最高气温28 ℃,最低气温13 ℃,相对温度为75%。土壤为薄层酸性岩粽壤性土,pH值6.0,有机质含量4.5%。

1.4.2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4月27日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10 d后再调查一次。

调查方法:每小区的每棵树按东南西北中5个不同方位随机选取1 a或2 a生的新梢,用彩带标记10~20个50 cm的枝条为样本;药前调查基数至少200头虫,施药后10 d进行一次调查。用大头针将介壳挑破,有粉红色或挤压后有虫液者按活虫计,如为暗黑色为死虫。

药效计算方法为:

虫口减退率(%)=×100 (1)

防治效果(%)=×100 (2)

式中:pt0为处理区药前活虫数;pt1为处理区药后活虫数;pt为药剂处理区虫口减退率;CK为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2 结果与分析

防治板栗介壳虫药效评价示范试验结果见表2。

统计分析表明:25%噻嗪酮SC高浓度防效与中浓度防效在0.01或0.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在0.05的水平上显著优于低浓度的防效;10%高效氯氟氰菊酯EW各浓度之间的防效在0.01或0.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25%噻虫嗪WG各浓度之间防效均在0.01或0.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25%噻嗪酮SC和25%噻虫嗪WG高浓度的防效在0.01或0.05水平上显著优于10%高效氯氟氰菊酯EW高浓度的防效。

从表2可以看出,供试药剂对板栗介壳虫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其中噻虫嗪与噻嗪酮的防治效果最理想,高效氯氟氰菊酯次之。

3 结论

防治板栗介壳虫一定要掌握最佳施药时期,应在若虫分散转移期分泌蜡粉介壳之前施药,施药时期最好在4~5月。若虫蜡壳已经形成,则防治效果将大大降低。施药时一定要均匀透彻喷洒,特别是树枝树杈部分要全部喷到,不可遗漏。

辣椒疫病田间药剂防治试验总结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选在新田县龙泉镇李子源村杨太保的0.33 hm²连片辣椒地中, 由于连种植辣椒, 辣椒疫病发生比较严重。辣椒品种为“湘研45号”, 试验地土质为红壤土, 经测试土壤p H值6.9, 田间土壤肥力较高且比较一致, 符合试验要求。

1.2 供试药剂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生产;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广西弘峰 (北海) 合浦农药有限公司生产;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浙江禾本科技有限公司生产;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四川成都田丰农业有限公司生产;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生产;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 浙江禾本科技有限公司;0.3%丁子香酚可溶性液剂, 河北保定市亚达化工有限给公司生产;清水作对照。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八个处理: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倍;0.3%丁子香酚可溶性液剂100倍;清水对照[2]。每个小区面积30 m², 根据试验地实际情况从东至西按处理设计依次排列。每处理采用3次重复。

1.4 试验方法

在辣椒疫病发病初期进行二次大田植株喷雾, 2010年6月10日喷第1次药, 7 d后即6月17日喷第2次药。用东方红18型背负式喷雾器常规喷雾, 对水量50 kg/667 m², 药液均匀喷布在叶片正反两面及果实上。试验田中辣椒长势均匀, 试验期间天气正常, 无明显影响试验结果的恶劣气候条件。

1.5 调查内容及方法

第一, 药剂防治效果调查6月10日第1次喷药前调查发病基数, 6月17日第2次喷药前及第二次喷药后的15 d和30 d进行药效调查, 共调查4次。每小区随机调查5个点, 每点5株, 记录病株树、死株数或明显枯萎的植株数, 挂牌标记。如果被调查的植株出现死株或明显枯萎, 拔除后再调查相邻的植株, 每小区每次共查25株辣椒。按分级标准记录调查植株的发病情况, 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见公式 (1) 、 (2) 。每个处理的病情指数取3个重复的平均值。

第二, 对辣椒产量影响的调查, 每小区辣椒单独采收, 调查每个小区上市果实的总产量, 同已处理的三次重复相加取平均值, 用“kg/667 m²”表示, 分析不同处理对辣椒产量的影响。

公式 (1) :

公式 (2) :

2 结果分析

2.1 对辣椒疫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不同处理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显示, 0.3%丁子香酚可溶性液剂1 000倍液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 其次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也较好, 其它5种药剂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但不理想。

2.2 对辣椒产量的影响

与清水对照相比, 使用0.3%丁子香酚可溶可溶性液剂1 000倍液可提高产量25%以上:使用58%甲霜灵锰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可提高产量15%以上。使用期他药剂增产幅度不大。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0.3%丁子香酚可溶性液剂1 000倍和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在第二次喷药后30天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2.6%和75.8%, 均在75%以上, 其他5种药剂的防治效果相对不是很理想。因此, 丁子香气酚和甲霜灵锰锌是防治辣椒疫病比较好的药剂, 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使用方法为喷雾法, 用量为0.3%丁子香酚可溶性液剂1 0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施药时期掌握在辣椒疫病发病初始期第一次施药, 7 d后再施一次。此外, 丁子香酚为植物源农药, 生产上与甲霜灵锰锌交替使用可以避免产生抗药性。

摘要:为筛选出防治辣椒疫病有效的农药试剂, 采用喷雾法, 比较丁子香酚、甲霜灵锰锌、氢氧化铜等杀菌剂在大田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田间药效试验发现:丁子香酚、甲霜灵锰锌对辣椒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制剂用量为:0.3%丁子香酚可溶性液剂1 0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施药时期掌握在辣椒疫病发病初始期施第1次药, 7 d后再施一次, 防治效果在75%以上。

关键词:辣椒疫病,田间防治试验,丁子香酚,甲霜灵锰锌

参考文献

[1]易图永.辣椒疫病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辣椒, 2002 (5) .

几种药剂防治棉盲蝽象田间药效试验 篇5

几种药剂防治棉盲蝽象田间药效试验

为筛选防治棉盲蝽象的高毒农药替代产品,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比较甲氨基阿维菌素1%乳油、丁硫克百威20%乳油+高效氯氰菊酯4.5%乳油、啶虫脒3%乳油3组药剂对棉盲蝽象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以上几种药剂对棉盲蝽象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作物安全,是防治棉盲蝽象的理想药剂.

作 者:陈秀双 作者单位:河北省故城县植保站,河北,故城,253800刊 名:农药科学与管理英文刊名:PESTICIDE SCIENCE AND ADMINISTRATION年,卷(期):200930(5)分类号:S482.3 SS35.622 S481+.9关键词:棉盲蝽象 药剂 防效

苦皮藤素防治梨木虱田间药效试验 篇6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设在河南省宁陵县阳驿青年场胡道三梨园;孔集乡史张楼乔金忠梨园;石桥镇石桥村吕和平梨园。

供试酥梨树龄为15年生。在试验期间未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所有试验小区的土壤类型、肥力、耕作管理一致。

(1)供试药剂:1%苦皮藤素angulatin(河南省生物技术开发中心提供);对照药剂:3%阿维菌素乳油 (河南省原阳县第一农药厂生产)。

(2)试验设计每试验点均设5个处理:

①1%苦皮藤素乳油800倍、②1%苦皮藤素乳油1000倍、③1%苦皮藤素乳油1200倍④3%阿维菌素乳油稀释1000倍、⑤空白对照(不喷药)。

每小区各喷3株树,重复4次,小区间设保护行。在6月22日危害盛期用压力喷雾器喷药1次。

(3)调查和测量方法。

①调查方法:每株按5个方位固定5个短枝,每枝随机调查100片叶上的活动虫数,每处理若虫数不少于200头。

②调查时间和次数: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5天、10天、15天各调查1次。

③药效计算方法:以校正虫口减退率计算防治效果,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DMRT法),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

虫口减退率(%)=

×100

防治效果(%)=

■×100

④对梨树的直接影响:试验期间观察试验药剂喷雾后对梨树叶片、果实、新梢等组织生长有无不良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1%苦皮藤素乳油防治梨木虱的效果

阳驿青年场胡道三梨园:1%苦皮藤素乳油800倍、1000倍、1200倍,药后5天对梨木虱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6.36%、51.19%、46.46%;药后10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9.04%、68.25%、55.65%;药后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7.88%、71.99%、63.18%。

生物农药3%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药后5天、10天、15天的防效分别是58.05%、72.15%、88.84%。1%苦皮藤素乳油800倍与阿维菌素1000倍的防治效果相当,防效差异不显著。

孔集乡史张楼乔金忠梨园:1%苦皮藤素乳油800倍、1000倍、1200倍,药后5天对梨木虱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7.80%、52.24%、63.39%;药后10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3.21%、67.40%、60.30%;药后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5.33%、71.18%、56.07%。

生物农药3%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药后5天、10天、15天的防效分别是65.33%、68.77%、80.14%。1%苦皮藤素乳油稀释800倍与阿维菌素稀释1000倍的防治效果相当,差异不显著

石桥镇石桥村吕和平梨园:1%苦皮藤素乳油800倍、1000倍、1200倍,药后5天对梨木虱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7.81%、53.36%、62.89%;药后10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1.70%、66.72%、58.56%;药后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4.93%、70.42%、53.91%。

生物农药3%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药后5天、10天、15天的防效分别是64.73%、67.99%、79.59%。1%苦皮藤素乳油800倍与阿维菌素1000倍的防治效果相当,差异不显著。

三个点梨园平均:1%苦皮藤素乳油800倍、1000倍、1200倍,药后5天对梨木虱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7.32%、52.26%、57.58%;药后10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1.32%、67.46%、58.17%;药后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6.05%、71.20%、57.72%。

生物农药3%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药后5天、10天、15天的防效分别是62.70%、69.64%、82.86%。药后5天、10天、15天1%苦皮藤素乳油800倍与阿维菌素1000倍的防治效果相当,差异不显著。

2.2 1%苦皮藤素乳油对酥梨的安全性

从3个试验点试验过程中看出,1%苦皮藤素乳油各个稀释倍数对梨树叶片、新梢及果实均无药害发生,梨树各组织生长正常。

玉米田间主要病虫发生特点与防治 篇7

1 玉米主要病虫发生特点

1.1 害虫发生特点

1.1.1 小地老虎:

破坏性强, 在玉米苗期威胁大。常年越冬代成虫3月间即迁入当地产卵, 卵多产在酸模、小蓟等杂草幼苗叶背和嫩茎上, 或枯草根茬和土块上。幼虫6龄, 初孵幼虫可昼夜在心叶内取食危害, 将叶片咬成小孔, 展叶后有排孔;3龄后昼伏夜出, 将茎叶咬成缺刻, 嫩茎不咬断形成枯心;4龄后则切茎, 并能将幼苗拉出土外。转株危害严重, 一般蔬菜茬重于麦套绿肥茬及空茬。1998年5月初调查, 春玉米平均花叶断茎率4%, 个别蔬菜茬玉米最终断茎率70%以上, 以至毁苗重种。

1.1.2 蜗牛:

活动性强, 其危害不被粮农重视。玉米上的蜗牛个体健壮, 活力强, 食量大。怕光怕干燥, 麦套玉米为主的种植方式为其提供了适生环境。白天躲藏在麦基、玉米根部、叶背及土块下, 植株上部蜗牛太阳升起即开始向下转移, 夜有大风、早晨无结露情况下很少向植株爬蜒。春玉米生育后期高温, 部分蜗体封口越夏, 一旦遇阴雨天气即从蛰伏转为活动取食危害玉米。受害玉米下部叶片形成缺刻、枯断, 严重者仅留叶脉飘垂, 分泌黏液影响光合作用, 危害损失大。

1.1.3 玉米螟:

又名钻心虫, 钻蛀危害, 玉米产量损失大。初龄幼虫蛀食嫩叶, 形成排孔花叶;3龄后幼虫蛀入茎秆, 危害花苞、雄穗及雌穗。受害玉米营养及水分输导受阻, 长势衰弱, 茎秆易折, 雌穗发育不良, 影响结实, 产量损失大, 风雨年尤甚。

1.1.4 红蜘蛛:

群体密度高, 刺吸危害, 影响光合作用。红蜘蛛食性杂, 代次多, 且世代重叠。以雌成螨于麦株、土块缝隙、杂草根际越冬, 翌年4月随气温上升迅速产卵繁殖。5月下旬向玉米田迁移, 危害下部叶片主脉两侧, 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被害叶片正面初期出现黄白色斑点, 后期变成黄褐色焦枯斑。6月下旬繁殖加快, 危害重, 重者全株叶片焦黄干枯。

1.2 玉米主要病害

1.2.1 玉米纹枯病:

病菌菌核在土中越冬, 翌年先在玉米茎基叶鞘上发病, 逐渐向上和四周发展。一般春玉米拔节期开始发病, 抽雄期病情发展快, 吐丝灌浆期受害重。梅雨季节易诱发病害并流行。

1.2.2 玉米病毒病:

玉米病毒病潜在威胁大, 有毁苗可能, 一旦发病, 产量损失惨重。当地主要有玉米矮花叶病和粗缩病, 前者在玉米苗期叶片上形成褪绿线条纹, 株型矮化, 有时心叶出现不规则褪绿斑驳;后期叶色变黄或变紫而枯死。此病由蚜虫传毒, 病毒可汁液接种。

2 玉米主要病虫的防治

2.1 农业防治

2.1.1 挖翻冻土:

利用农闲于元旦前或早春对前茬绿肥、杂草全面挖翻, 灭茬平田, 减少小地老虎着卵量, 消灭越冬雌成螨。

2.1.2 调整播期:

我地春玉米4月20日前播种结束, 以避免传毒昆虫活动高峰期与玉米易感叶龄期相吻合, 减轻病毒病发生。

2.1.3 加强田管:

搞好三沟, 做到雨止田干, 控制纹枯病发生和危害。雨后结合除草中耕松土, 既可灭螨, 又能压低害螨基数。及早拔除玉米病毒病中心苗, 减少毒源。同时, 结合药剂防治进行人工捕杀, 减轻小地老虎危害。

2.1.4 科学施肥:

坚持“增施有机肥, 早施前期肥, 配合施用氮、磷、钾肥”。亩施纯N、P2O5、K2O总量控制在50 kg, 三元素的比例以10∶5∶8为宜, 基肥与穗肥之比为7∶3。亩施有机肥1250~1500 kg作基施, 这对提高玉米抗病力, 改进玉米品质很有帮助。

2.2 化学防治

2.2.1 小地老虎:

亩用2.5%绿色功夫菊酯40 mL或25%硫氰乳油60 mL兑水50 kg, 在挖翻前对杂草、绿肥或齐苗后的幼苗喷药, 防治初孵幼虫。播种覆土后, 亩用3%甲拌磷颗粒剂3~4 kg均匀撒于行间, 防止转移。田间幼苗断茎率大于1%时, 采用毒饵诱杀。毒饵亩用90%晶体敌百虫100 g溶于500 g水后均匀喷拌于5 kg炒香的麦麸、棉饼或菜饼上, 傍晚撒于玉米行间。

2.2.2 玉米螟和红蜘蛛:

大喇叭口期和雄花露出时, 选用敌敌畏、敌杀死1∶3000倍液对准玉米喇叭口喷粗雾或灌心防治玉米螟, 亩用药液量50 kg, 长势好的隔7天再防治一次。防治红蜘蛛可选用73%克螨特、15%扫螨净或20%速杀净乳油2000倍液, 于6月上、中旬田间玉米中、下部叶片大量出现黄斑时挑治, 7月上中旬对虫口密度较大的田块进行普治, 每10天一次, 以控制和减轻螨害。

2.2.3 纹枯病及病毒病:

亩用50%多菌灵800倍液或5%井岗霉素100 mL加水60 kg防治纹枯病。病毒病可在玉米苗期结合麦田治蚜, 亩用10%吡虫啉20~30 g或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20 g兑水50~75 kg喷雾, 防治介体昆虫, 减轻病毒病的发生。

2.2.4 蜗牛:

茶天牛发生的田间调查及防治 篇8

茶天牛在临安属于偶发性的次要害虫,仅个别地块发生,发生密度不大,也不严重。其发生与管理粗放有直接关系。

1 茶天牛发生的特点

茶天牛一般二年至三年发生一代,只要茶园按常规管理即坚持每年高质量地中耕一次,茶天牛就不会发生。2005年10月,茶天牛在临安东方茶业研究所所属承包的竹林村茶园发现危害,危害面积5.33hm2。危害后都能留下大堆类似锯木粉状的黄色粪便。发生为害点主要集中在茶园四周边缘茶行、梯坎岸边茶行、水沟边缘的茶行。为害点,一般处在地势较高,通风良好,相对干燥,土壤深厚肥沃地方发生较多;茶园中心地带发生极少,土壤长期潮湿或渍水的低洼地带几乎不发生。

2 茶天牛发生的田间调查:

茶天牛以幼虫蛀入茶树基部枝杆及根部根蔸为害,轻的茶树发芽减少,芽叶瘦小,重者为害后的茶树整个枝杆根蔸蛀空,叶片枯黄而脱落,严重时整个枝杆枯死。将枯枝连基部折断,出现直径2.5cm左右的孔洞。茶天牛就在孔洞下根蔸部为害。为害后留下明显标记,在贴近茶树基部处出现大堆锯木粉状黄色的排泄物。一般的排泄物长12cm左右,宽20cm左右,高2cm~2.5cm左右;也有个别处特别大的堆积排泄物长25cm,宽30cm,高达到4cm~5cm。

2007年6月1 1日再次田间调查,发现茶天牛为害有很强选择性,调查点各取茶树300丛,东南方向发虫点1.6/百丛,东北方向发虫点0/百丛,西南方向发虫点2.33/百丛,西北方向发虫点0.33/百丛,位于中间一块茶园发虫点0.33/百丛,西南方向重于其它区域。草荒比不荒茶园发生点重85.84%,土壤深厚、肥沃比土壤浅薄重87.88%。山顶茶园百丛为害率0.33%;山腰茶园百丛为害率0.71%,山脚茶园百丛为害率1.92%,山脚茶园比山顶、山腰茶园的为害都要重,是否与土壤深、肥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3 茶天牛发生原因的分析:

在茶园田间调查中发现,凡是茶天牛为害点均处在茶园通风、采光条件较好,土壤较干湿度良好的地块发生重于茶园低洼地处,土壤深厚、肥沃地方重于土壤浅、薄、瘦的茶地。

临安东方茶业应用研究所茶会亭茶园,面积80亩,树龄15年以上,茶树品种为本地群体种,一年施二次肥(春茶后一次,秋冬季一次),削三次草(春、夏、早秋茶后各一次)。自从2003年秋冬季进行过一次全面中耕后,2004~2006年连续三年未进行中耕。该茶园从1998年起按有机标准管理生产,农药品种只用过鱼藤精,其它均采取农业防治措施,每年秋冬季施绿宝有机复合肥(年用量60kg/亩),由于做出口蒸青茶为主,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加上管理人员裁员,年管理茶园次数相对减少,有时出现茶园荒芜,杂草丛生。茶树根基部几年未挖掘。加上秋冬季连续几年不中耕,平时管理相对滞后,对根基部害虫发生及田间虫口累积,均创造了条件也有一定的影响。

4 茶天牛的防治

4.1 恢复中耕深翻:

秋冬季茶园年进行一次中耕,不仅对茶树鲜叶有增产作用,也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和防止根茎部害虫入侵的有效方法。中耕能将土壤翻起打碎,将土表越冬茶尺蠖、剌蛾类蛹及老熟幼虫;地下害虫如象甲类卵、幼虫、蛹等深埋土壤地中,将深土层越虫害虫暴露地表,受不良气候条件影响及太阳曝晒或各种天敌侵袭致死。

4.2 茶丛根基部培土:

由于该虫是减少茶园中耕,缺乏正常管理而导致发生的。即属于地块零星发生,有蔓延也不快的特点,他们采用茶天牛发生地块的茶丛进行根基部培土踏实,防止根颈部外露被幼虫入侵或成虫产卵。

4.3 人手捕捉幼虫:

在6月下旬幼虫发生高峰期,早晨用人工捕捉幼虫也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4.4 老茶园更新改造:

豆科类牧草田间杂草综合防治措施 篇9

一、杂草的特点

1.种类繁多, 生态适应幅宽。人们栽培、管理或利用的草种数量是很有限的, 相对于目标草种而言, 杂草种类极其繁多。不同种类杂草的生态适应性存在较大差异, 各种生态环境皆有相应种类的杂草与之相适应, 因此, 杂草的生态适应幅很宽。

2.繁殖能力差别很大。部分杂草繁殖能力极强, 大多数一年生杂草都用种子繁殖, 但也有不少杂草, 尤其是多年生杂草, 除了用种子繁殖外也能用营养器官繁殖, 如匍匐茎、根茎、根甚至叶等。不同种类杂草的繁殖能力差别很大, 部分杂草的繁殖能力极其强大。以种子产量为例, 一般情况下每株野燕麦可产种子3百粒, 绿狗尾草6千粒, 苣荬菜3万粒, 马齿苋20万粒, 画眉草90万粒, 艾蒿则高达240万粒。

3.种子寿命差异很大。部分杂草种子寿命极长。种子寿命的长短差异非常大, 短寿命种子只能存活几周, 长寿命种子可存活数十年直至数千年。

4.种子大多具有休眠性。部分杂草休眠期极长。为了抵御不良环境, 使种得以延续, 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下, 杂草大多形成了种子休眠的特性。休眠期长短不一, 短的仅几周, 长的可达数十年直至数千年。

5.传播途径多样。杂草的繁殖体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 尤其是种子, 传播方式更是多样。有的种子成熟后直接掉在土中, 如荠菜、灰菜等;有的种子随目标草种收获带出田间, 又随草种调运传到远方;有的种子具有冠毛, 可被风吹到远处, 如蒲公英、刺儿菜等;有的种子及根茎等能随着灌溉水、河水漂向远方, 如稗草、水莎草、眼子菜等;有的种子具有钩刺或芒状冠花, 易附着于人的衣裳、动物的皮毛传播到远处, 如鬼针草、苍耳等;有的种子被动物采食, 虽经动物肠胃却活力依然, 可经动物粪便散布各处;许多种子和营养繁殖器官亦可被播种、耕作及收获机械带走, 传到各地。

因此不下大力气找准恰当的方法很难清除, 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二、杂草防除方法

(一) 生物防除法

1. 播前处理:在牧草播种前应对土地及时进行深耕、翻压、掩埋, 可有效抑制前茬杂草的萌生, 减少了杂草的发生数量。

2. 播种季节的选择:

春播时危害牧草的杂草主要是宿根性杂草和春季萌发的其他杂草, 危害往往重于其他季节, 如果条件许可的话, 秋季播种最好, 这时杂草长势较弱, 并且此时土壤墒情及土壤温度皆利于牧草幼苗的生长, 对杂草的竞争力也较强。

3. 施肥管理:

一般杂草对氮肥比较敏感, 过多地施入氮肥会刺激杂草的生长, 另外, 牧草对氮肥的需求量也不大, 因此, 在追肥时要控制氮肥, 增加磷肥及微量元素的追加。

4. 轮作。

有些杂草对牧草的危害有一定的范围, 如菟丝子对紫花苜蓿有较大的危害, 而对皖草2号、苏丹草等危害较轻, 可以通过在一块地中轮流种植的方法来减轻其危害。

(二) 中耕除草法

在牧草每次刈割后, 在其行间及时进行中耕, 即用手锄、板锄或中耕机等进行行间浅耕, 此法不仅可消灭杂草、疏松土壤, 而且还能起到保墒、提高地温、防止土壤返盐的目的。

(三) 化学防除法

许多种植户错误认为, 牧草田不能施用除草剂, 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 只要方法得当, 牧草田施用除草剂同样能获得较好效果。

播种前用对土壤无残毒的触杀性除草剂杀死土壤表层中的杂草幼苗。一般施用1~2升/公顷的非可湿性双吡啶类除草剂敌快特 (Diquat) 和百草枯 (Paraquat) 商品药剂 (20%的有效成分) 较为合适。播种前20天施入氟乐灵 (Trifluralin) , 并将除草剂施入土壤表层, 杂草萌发时便被杀死。也可于播种前对土壤进行适当灌溉促进杂草种子萌发, 再用无残毒的灭生性除草剂喷施杀灭杂草的幼苗。

牧草出苗之后要根据田间杂草的种类选择除草剂。一般禾本科牧草可用三氯乙酸 (TCA) 杀死禾本科杂草野燕麦等, 可用2-甲4-氯 (MCPC) 、2, 4-D、麦草畏、噻草平、溴苯腈等杀灭阔叶杂草。豆科牧草在苗后控制阔叶杂草可用2-甲4-氯丙酸 (用于红三叶草地) 、2, 4-D丁酯、碘苯腈、溴苯腈和噻草平 (不能用于百脉根) 。对于禾本科杂草可用拿草特、对草快、敌草隆、去莠津 (适于红三叶、紫花苜蓿、百脉根和红豆草种子田) 等。

杂草同牧草竞争可降低牧草种子的产量;杂草会污染牧草种子降低牧草种子的质量, 使其难于销售;混有杂草种子的牧草种子, 给清选带来很大困难, 提高清选成本, 反复清选还会引起牧草种子的损失。

水稻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 篇10

1 水稻插秧期间的田间管理

水稻在苗床内长到一定程度上后就需要进行移栽, 也就是所谓的插秧。幼苗需要从苗床内移栽到田地里, 在这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 幼苗特别容易受到伤害, 如果幼苗的根系受到破坏, 在移栽后对其吸收水分和养料将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幼苗如果不能很好的吸收养料及水分, 会因枯黄而致使生长停止枯萎而死, 影响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因此根部损失是我们在水稻幼苗过程中应当注意的, 我们可采用以下方法减少该过程损失:

第一, 水稻插秧后要及时进行检查, 缺苗是经常会发生的问题, 所以在发现有缺苗的现象时要及时进行补齐, 从而保障水稻育苗过程中的密度及质量;

第二, 在插秧进行之前, 稻田已经过了泡地等灌溉程序, 但在大规模插秧完毕后, 一周左右的时间内根据幼苗的根系生长情况及田间对水量的需求, 来进行田间灌溉, 同时在第一次灌溉时要注意水量, 应该在一寸左右的水位是适合的;

第三, 追加幼苗插秧期的返青肥。

在插秧期内对幼苗追加肥料, 可以有效的促进幼苗的生长, 同时使幼苗植株粗壮, 有利于更好的存活和生长, 同时在追加返青肥时要注意施肥的深度在一寸左右, 同时每亩追施硫钱2千克左右;第四点, 加强插秧期内的病虫害管理。

在对幼苗进行移植的过程中, 在注意是否有危害幼苗生长的害虫存在, 这个期间很难避免害虫会随着移植的幼苗进入田间, 如果在这个期间内不施加农药, 很难保证害虫不危害幼苗的生长, 进而危害整片的稻田, 所以在这个时期内要喷洒农药如乐果等对病虫害加以抑制。

2 水稻分孽期的田间管理

2.1 早期的分孽期田间管理

为了满足水稻长根、长叶的根本养料供给要求, 我们应当追加水稻分孽期氮肥。五千克是水稻每亩最高的使用上限, 通常在2.5千克以上就可以了。并且氮肥施用时间不宜过长。

2.2 在水稻分孽期管理要适当晒田、勤浇水

分孽期育苗不宜进行深水灌溉, 这样会影响水稻的生长, 在此时期的水稻苗期灌溉, 可采用浅水勤灌。保证稻田中水维持在1寸左右。

水稻的生长并不是越快越好, 在水稻的分孽期内要结合水稻的生长情况对其生长情况进行控制, 如果生长速度过快, 则会产生大量的无效穗数, 严重影响收获时水稻的产量。所以在这个时期内如果水稻的长势过旺则应进行排水晒田, 控制水稻的生长, 这样就能有效的降低无效的稻穗, 同时会保证水稻秧苗的粗壮, 抗倒伏。

2.3 水稻分孽期杂草的防除

在分孽期内与生长相对应的杂苗也开始长进来, 所以这期间的田间管理非常重要, 为了防止杂草与水稻来抢养分及水分, 这期间的防草和除草工作十分重要, 同时在这时期内将杂草除干净, 不仅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同时也减轻了后期的除草工作。

3 水稻长穗期应实施的田间管理

3.1 长穗肥料的应用

在长穗期的水稻, 要重点观察拔节后幼叶的生长情况, 看看其是否有枯黄和缺口的现象。如发现这样的情况, 应使用促进水稻幼穗生长的肥料, 提高水稻营养成分, 保证幼穗的分化和分化质量。

3.2 关注灌溉水深度

幼穗分化时期, 通常也是水稻生长周期中最为薄弱的时期, 此时的水稻耐旱、耐寒能力较差。缺水和寒冷现象, 均会对幼穗花粉粒生长发育造成极大的影响, 造成水稻穗短、颗粒不饱满和穗数少等现象。为此, 必须关注此时的田间管理。最好将水深维持在2到3寸之间, 使水温保持在一定的温度上, 日光照射强烈时, 增加水的灌溉量, 日照射强度弱时, 适当减少水深。以使幼穗正常分化得到保证。

3.3 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加强肥水管理, 使农作物自身抗病虫害的能力得到提高, 使水稻得到茁壮生长。将水、肥管理相结合, 以水调肥, 将池埂中主要的杂草清除, 去除主要的水稻寄生虫。

落谷前每亩用48%毒死蜱乳油150毫升和35%辛硫磷微囊粒剂1公斤, 于整地前撒施, 落谷后再用100克40%辛硫磷乳油拌饵料于傍晚撒施在秧田四面, 防治地下害虫。齐苗后防治立枯病、青枯病, 每亩秧田选下述2个配方中的一种, 加水50~75公斤喷雾。秧田除草可在2叶1心期至4叶期, 每亩用苄·二氯 (32%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 30~40克, 加水30~40公斤喷雾。施药前排干水, 药后1~2天上2~5厘米水层, 并保持5~7天。防治病虫可每亩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克加菌克毒克250毫升或稼洁 (50%氯溴异氰尿酸) 30克加三福顺 (6%丙硫咪唑·多菌灵) 100克, 加水50~75公斤喷雾, 5~7天一次。

3.4 水稻结实期的田间管理

首先, 我们应该在此时期, 进行合理的灌溉, 同时及时的排水, 以此来调节空气的湿度, 利于花蕊的授粉。通过灌溉进行调节, 主要采用干干湿湿的政策, 而不仅仅是水的灌溉, 主要是以湿为主。每进行一次灌溉的时候, 就进行以此一到二天时间的自然的落干, 以此达到以其养根, 以湿保叶的目的。

在水稻完熟期要进行实时收获。应建立有效的收获管理, 保证水稻收获期内水稻的及时收获、减少颗粒脱落的损失。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论述可知, 对于水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有不同的生长特征, 管理的手段也不相同, 所以说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要针对每个时期的特点制定相宜的管理方法, 因地制宜, 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有对水稻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 才能得到优质高效的水稻, 增加水稻的产量, 提高水稻的质量, 为人民的基本生存做好物质保障, 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在我国的粮食作物中, 水稻是人们主要的粮食供应, 是保证人们生活的最基础的物质保障。我国的人口众多, 对于食物的需求也比较大, 而水稻是最基础的粮食保障, 所以说水稻的质量和产量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我国在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对水稻进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 病虫害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都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所以要加强对水稻的田间管理, 有效的防治病虫害, 使我国的水稻优质高效的生产。分析了水稻生长期内的田间管理及病虫害的防治等问题, 从而为水稻的正常生长提供了相关的依据。

关键词:水稻,田间管理,插秧

参考文献

[1]周淑芬.加强田间管理促进水稻安全成熟[J].吉林农业, 2008, (9) .

[2]余启发.水稻中后期田间管理具体措施[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8, (5) .

上一篇:英语写作的问题与策略下一篇:最佳经济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