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踏青小学写景作文

2024-04-10

田间踏青小学写景作文(通用14篇)

篇1:田间踏青小学写景作文

清明时节,万物复苏,小草萌发,树木抽芽,到处鸟语花香、生机勃勃。

一进园门,我们穿行在绿树和红花之间,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全都向我们绽放出迷人的笑脸。她们有的羞羞答答,有的昂首怒放,还有的一枝独秀……就像在迎接着我们的到来。道路两旁开满了奇形怪状、妩媚可爱的小野花,大朵,小朵,单瓣,复瓣,有名字的,没名字的,盛开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走着走着,忽然,一大片空旷的田野呈现在我的面前。放眼望去,整个田野有不计其数的小苗破土而出,蔚为壮观,若隐若现。“爸妈,快看,这就是向日葵苗!”我激动的叫了起来,连忙跑近仔细观察。向日葵幼苗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不规则地排列在田地里。刚长出的两片小嫩叶,像从大地母亲的怀抱里探出头来,正在好奇的望着我们。想要用一双小巧玲珑的眼睛观看这个瞬息万的世界。它们在阳光的哺育下茁壮成长。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也该回家了。我陶醉其中,婀娜多姿的桃花,让我流连忘返;洁白如玉的梨花,更让我恋恋不舍。

篇2:田间踏青小学写景作文

春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了,阳光灿烂、风和日丽的一天,我和爷爷兴高采烈地去田间踏青。

田野的空气十二分的清新。路边的小草争先恐后地伸出嫩嫩的小手,向我们招手示意,“欢迎!欢迎!欢迎你们的到来。”在这绿色的“地毯”中,开放着五颜六色的野花,一簇簇、一丛丛、一朵朵。有白的、黄的.、红的、绿的,争奇斗妍,美丽极了。

“爷爷快看!那远处一大片黄色的是什么呀?”我边指边叫了起来。咱俩走过去一看,喔!原来是菜花地,金黄色的菜花中间,一只只斑斓色彩的蝴蝶展开双翅翩翩起舞,迷人极了!

菜地的旁边,有一条小溪,清澈的溪水缓缓地流淌着,像一条白色的绸带伸向远方。小溪的坡上,一头黑色的水牛正津津有味地吃着小草。看见了我们抬起头,竖起耳朵,“哞”的一声,好像在说:“春天来了,嫩嫩的小草甜极了。”

篇3:田间踏青小学写景作文

纵观当前作文教学, 学生生活经验缺乏、观察能力薄弱、作文题材单一、写作内容空洞, “无话可说”、“无从说起”的写作现象显而易见, 尤其在写景作文中更为突出。针对小学中年级学生写景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笔者结合近两年执教第二学段的教学实践及参与《利用网络视频提高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策略研究》全国课题的研讨经验 (下面简称为“课题研讨”) , 认为小学中年级写景作文教学可利用视频指导辅助课堂, 逐步突破、提升。

一、引入视频, 激发写作兴趣

翻阅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四年级教材, 不难发现, 小学中年级的习作内容主要包括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想象等几类。对于小学生来说, 写景作文是常见的文体。然而, 笔者在本校中年级学生中开展的一次关于“选择你最想写的习作类型”自由选题调查发现 (如图1) :小学阶段, 三、四年级学生均喜欢写人、记事类的文章, 三年级写人、记事类选择所占的比重为76.1%, 写景类为8.8%;四年级写人、记事类选择所占比重为60.7%, 写景类则为17.9%, 比三年级稍高9个百分点。从图1数据中可以看出, 不管是三年级还是四年级的学生, 写景类作文所占的比重远远低于写人、记事、其他类作文。可见, 小学中年级学生普遍不擅长或不乐意写写景一类作文。

学生不愿意挑选写景一类作文, 归根到底——兴趣仍未激发出来。特别是农村地方的学生, 生活天地不够宽广, 阅历不够丰富, 视野不够开阔, 自然感受不到教材描景语句的优美, 体会不到作者爱景深切的感受, 即便写出来的文章大多不是记流水账就是言之无物, 索然无味。要想改善这种问题现象, 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自2013 年9 月参与课题研讨以来, 笔者十分注重把视频这种新型教学资源引入习作指导课堂, 利用崭新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景物”指导课上, 笔者先后采取传统教学与视频指导两种授课形式进行对比实践。前者主要与学生进行谈话交流、范文指引, 全班46 篇习作有27 篇仿照范文按照四季变化顺序进行描写, 部分本地学生甚至写出“冬天下雪、堆雪球、打雪仗”等与珠三角冬季特征不相符的内容, 千篇一律。后者则把金斗湾水乡怡乐园、皇爵音乐喷池广场、坦洲山公园等本地标志性建筑景物拍录成视频引入课堂, 勾起学生熟悉的回忆, 打开话匣子, 进而引导学生把自己身边熟知的景物写下来。这样一来, 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浓厚起来, 并能结合自己亲身体验过的回忆和感受展开写作。从后者学生完成习作的情况统计看来, 笔者惊喜地发现, 全班46 篇学生作文, 大部分作文篇幅由原来约300 字增加到400 字不等, 原来27 篇按四季顺序描写的作文减少至14 篇, 学生的写作兴趣明显提高, 写作效果略有改善。

由此可见, 兴趣是促进学生进行写作的动力源泉, 把视频引入习作指导课堂, 是培养学生乐于写作的良好催化剂。

二、活用视频, 优化写作技巧

写景作文在选材方面无非是蓝天白云、花草树木、高山流水、虫鱼鸟兽, 写作对象鲜明, 应该是比较容易写的文章。但学生面对这些美景却时常写不出美的感觉来。笔者认为, 灵活运用视频指导习作, 可以直接、清晰地帮助学生优化写作技巧, 提高写作能力。

(一) 按照一定顺序, 有序观察

按一定顺序进行细致观察, 是写好写景作文的重要前提, 分为按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来写, 采用定点写景或移步换景等方法。

一般来说, 传统的习作指导课能让学生基本掌握按时间或空间顺序对景物进行有序观察, 习作中可以经常看到“春、夏、秋、冬”、“早晨、中午、傍晚”、“从近处看……眺望远处……”等字眼。但是, 在指引学生掌握如何采用定点写景或移步换景的方法进行写景时, 新型的视频指导法略胜一筹。

在执教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校园一角”中, 笔者在自己所任教班级分别采用传统教学与视频指导两种教学方式进行实验对比。在传统课堂教学中, 学生作文反映部分观察顺序杂乱、东拼西凑的问题, 即便有序观察, 文章总体也表现出过渡生硬的现象。为此, 笔者特意准备三个视频力争改善前面所出现的情况:一是站在学校正门定点拍摄教学楼及两旁升旗台、花坛的视频;一是从学校正门开始向教学楼、足球场、篮球场等进行移步换景的镜头汇编;二是杂乱景物的拼凑拍摄。实验课上, 笔者先后播放三个视频让学生对比感受“哪一个视频更吸引你, 为什么?”通过图像、声音的动态展示, 视觉、听觉的直观体验, “教师能够更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 并说出观察的顺序, 更有计划地帮助学生从无意注意观察转换到有意注意观察”[2], 就这样, 学生强烈感受到按一定顺序观察与描写的重要性, 并能较快区分定点观察与移步换景的异同。在此基础上, 教师借机指导学生如何使用鲜活的过渡语把观察到的景物接连起来形成一篇文章。翻阅对比实验后的学生作文, 笔者发现, 学生作文观察顺序杂乱的现象有所减少, 48 篇习作仅有3 篇仍需改进;移步换景时所写下的过渡语较为灵活了, 48 篇中有26 篇达到预设的理想要求。

(二) 紧抓景物特点, 主次分明

虽然每处景物描写都离不开山水、花草、小桥、溪流等, 但每处景物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小学中年级学生的作文大部分出现景物特点不突出、“眉毛胡子一把抓”、叙事多于写景的现象, 写出来的文章空洞无物, 千篇一律, 无法感染读者。

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结合课题研讨实际, 尝试利用视频指导寻求转变。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秋天的图画”指导为例, 笔者搜集大雁南飞、水果成熟、稻谷丰收等素材制成视频资源, 通过播放视频, 引导学生打开话题“秋天来了, 你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哪个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为什么?”接着明确写作不需要把所有看到的景物都写入文中, 如同观看视频, 只要抓住一两种景物的突出特点让读者留有深刻印象, 就是成功的。在这个过程中, 如有发现学生说话欠缺具体或情绪高涨要求再次观看时, 笔者会重复播放视频, 让学生再次感受, 加深印象, 激发说话的欲望, 进而达到“先会说, 后会写”的预期目标。

通过反复试验, 笔者记录了2013、2014 学年所任教班级从三年级到四年级以来写景习作训练的测试评价数据。从图2 折线图显示, 自开展视频指导写景习作以来, 学生一、二类作文呈逐渐上升趋势, 虽中间略有起伏, 但总体表现与实验起点相比呈持续增长走向;三、四类作文则出现人数缓慢递减现象, 总体沿下滑走向发展。

实验证明, 学生景物特点描写不突出、“眉毛胡子一把抓”等问题现象转变明显, 略有收效。可以说, 这离不开传统习作指导课堂的变革与新型视频指导写作的创新与坚持。

(三) 抒发个人情感, 注入活力

不同的人看不一 (2同类作7-3或文0分相) 同的景色, 心情和感觉都 (会一类27-各作文30分不相同。而小学三二、类四作文年级的学生大多数只懂得把自二类然作文界的景物像照相机三 (一类24-2样作文6分复) 制到他们的作文之中, 没 (有三类24-自作文26分己独特情感的流露四 (和类18-抒作文23分发) , 缺乏活力。四类作文 (18-23分

审阅学生习作 (<, 17我分) 们经常可以看到“我的家乡 (风<17景分) 优美, 四季如画。”、“家乡的景色真美呀!”、“我爱家乡的景色!”等抒发情感的语句, 情感生硬, 难以给人真实、感动。学生笔下的文字缺乏生命力, 源于课堂对亲身体验实际生活的限制和过去体验情感再现的忽视。这种情况下, 视频是课堂中展现实际生活与再现旧时回忆的重要媒介, 是活跃学生情感神经系统的良好刺激物。因此, 笔者平时注意用视频积累学生学习的点滴生活, 以便在课堂上可以发挥一丝作用。就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校园一角”指导中, 除了前面提及做法, 笔者还独立制作了一段关于学校木棉树及学生在树下玩耍的视频, 作为拓展训练引进课堂。课上, 熟悉的镜头为学生带来了木棉树枝干、叶子、花朵、小刺的景色展示, 还再现了学生往日在树下乘凉、玩耍、捡木棉花等情景, 学生情绪迅速高涨, 情感汹涌而至:“我们的学校虽然陈旧, 但是正门旁边的那一株木棉树, 却是我的最爱。”、“橙红色的木棉花共有五片花瓣, 我最喜欢捡起一朵一瓣一瓣地数, 一片、两片、三片、四片、五片。”、“木棉树的枝干上还冒出许许多多的刺儿, 远远看去, 就像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十分有趣。”……

总的来说, 灵活发挥视频直观、具体的最大优势, 对于学生写景习作的启发有一定的帮助, 运用视频指导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尝试是有效的。

三、利用视频, 拓宽写作思维

学生掌握写作新思维是写好作文的重点。除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 用心体验生活、表达生活外, 还要充分利用视频新资源, 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 打开写作新思路。

怎样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自四年级以来, 笔者主要以仿写、续写、拓展为切入点着手开展教学, 尝试创新。如播放一段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直观视频, 让学生模仿作者描写一个全新的桂林的水的段落;植入一段家乡旧时的景色片段, 要求学生对比旧时与今日的景色异同, 与旧时家乡的景色描写相结合, 续写现时家乡的景色, 合二为一;引入一段外国农家风光视频, 开阔学生对于国内、国外不同景色的认识视野, 拓宽学生的认识……0510152025三1三2三3四1四2四3写人记事写景其他

经过一个多学期培养训练, 笔者的实验班在与同年级常2025规班 (四年级重新分班 (一, 优秀类作各) 文班作测试文1:水家平乡的相景物当) 的比照测15试中, 作文水平略有提 (二升良好类作。) 文如下测试面2:图_ (三__3_年级__的下_变扇了册) 形对比可以10清楚得知, 实验班一、 (三二达标类作类) 文作文测试所3:写一处自然景观占 (三百年级分下比册) 分别比常规5班略多1.11%、3.49%; (待四类三达作、文标) 四类作文 (四所年级占上册百) 分比分别比0常测规试1班测略试2少测试33.测58试4%、1.02%, 即实测试验4:校园一角班 (四作年级文下册写) 作水平比常规班稍高。由此得出, 实验班利用视频拓宽学生写作思维的尝试运用是值得肯定的。

四、结束语

在小学中年级写景作文教学中灵活运用视频引导, 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直观、具体、形象、生动, 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新型教学方法中激发写作兴趣, 优化写作技巧, 不断总结经验, 为写景作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应结合教学实际, 多在传统教学模式上改革创新, 多尝试探究新型教学方法, 以增强教学的主动性、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篇4:田间踏青小学写景作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景;作文;教学研究

小学生正处于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阶段,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作文指导,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同类作文的写作思路与写作技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写景类作文是小学作文常写的内容之一,它有助于学生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感受自然之趣。写景文章也可称为写景物文章,以描述地理环境、山川风貌、名胜古迹为中心,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通篇都写景物(或主要写景物),这类文章客观反映某一景物的状态、特点、作用;一种是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思想感情,叫“借景抒情” 那么如何写好小学写景类作文呢?

一、理顺序,清条理

写景作文只有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写作,才能使文章思路清晰。通常来说,写景顺序主要有四种:空间顺序,按地点变换写景,按景物空间位置归类、条理清楚的记叙,以了解景物不同空间的各自特点;时间顺序,写作时,注意运用表示时间的过渡词语、句、段,这样才能把握不同时间景物的不同特点;此外,还可以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和景物的类别。四种写景顺序的运用不能教条,要根据文章的特点与写景的内容合理选择,既可以一种顺序为主,也可以综合运用几种写景顺序,使文章的写景条理清晰。

二、情与景,巧交织

写景文章往往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同样只有蕴含作者情感的景才会有活力。因此,在写作中,要注意情与景的交织。景,是作者所描述的客观事物,它是作者情感的落脚点;情,指作者在描写景物时产生的思想感情,是景在作者心灵上引起的触动。只有做到情景交融,才能使写景文章既体现出自然之趣,又情趣盎然。例如这段写景的文字“远处,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鸵鸟走来走去。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南流去,岸边盛开着一簇簇美丽的鲜花。” 这个片段抓住了栎树、羚羊、驼鸟、小河、鲜花的等展开描写,在展示自然美景之际,作者又通过呆立不动、走来走去、缓缓地、美丽的等词语表现出自然的恬静,作者对恬静、美丽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三、抓特点,绘神韵

只有抓住景物特点,才能传神地描绘出景物神韵。景色特点包括景色的姿态特点、色彩特点、静动态特点等,在写作写景类文章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景物特点,并且抓住特点绘出景物的神韵。

1、抓住景物的形状特点绘景。每一种景物都具有自身特点,抓住景物的形状特点有助于小学生把握景物的外在特點,培养小学生细致观察能力。例如 下列片段:“夏日的中午,万里碧空上飘着朵朵白云。这些白云,有的几片连在一起,像海洋里翻滚着银色的浪花,像层峦叠嶂的远山,有时在一片银灰色的大云层上,又飘浮着一朵朵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云朵儿,就像岛屿礁石上怒放的海石花。”这个片段描写对象是云,如何表现云呢?作者正是抓住云的形状特点,写出了云丰富的形态,突出云的多姿多彩。

2、抓住景物的色彩特点绘景。大自然是神奇的,色彩便是其神奇特点之一,如果擅于抓住色彩加以绘景,能够表现出自然的色彩美。如下列片段:“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这个片段描写的对象仍然是云,不同的写景角度表现出的感觉不同,这个片段重点抓住云的色彩特点,在动态中呈现出云绚丽的色彩,让人感受到云的多变多彩;

3、抓住景物的声响特点绘景。不同的景物给人的美感各不相同,如果我们能够善于抓住景物最给人震撼的特点,引导小学生写景的话,就能够充分展示出景物的美。

四、用修辞,增文采

修辞是我国语言文化发展的精华,在写景中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不仅有助于小学生把握景物特点,也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常见的修辞有比喻,它能够将景物写的生动形象;拟人,则将景物当作人来写,赋予景物以人的情感;排比,能够起到铺排的作用,增强文章的表达气势;对比,通过将相对的景物进行比照,在比较中突出景物的个性特点等。

写景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写作技能,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善于对小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培养小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帮助小学生掌握写景作文的基本技巧,安排好写作顺序,凸显清晰的思路,情景相生,抓景物的特点,善于运用修辞增添文章的文采,增强文章表现力。

篇5:踏青写景作文

我们走进公园大门,看见来踏青的人熙熙攘攘。公园两旁的树木,不久前刚长出嫩芽儿,现在也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披上了崭新的绿装,兴高采烈地向游人招手,倾吐着春天的信息。树下的草儿个个都从地里探出了顽皮的小脑袋,左顾右盼。在草地旁边有一个人造湖,湖面上的冰早已经融化得无影无踪,我把手伸进湖水中,感觉还有一丝的凉意。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它们在天空中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向人们诉说:春来了!春来了!

我抬头一看,哇!原来是桃花,一枝枝,一束束,白得似雪,粉得如霞,争芳斗艳。我走进桃树林中,就像置身于桃源仙境之中,春风吹过,赏花的人都顾盼流连在这如诗似画的美景之中。

挨着桃树林的是丁香树,它们的花香浓郁,沁人心脾,吸引了无数游客争相恐后地与它们合影。一阵微风吹过,丁香花就像穿着紫裙的少女在风中翩翩起舞。

篇6:踏青写景作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来到。清明节那天,真是让人乐不可支,急急忙忙吃完早饭,我们就上路。迫不及待的我加快步伐等赶到时,不少扫墓的人家已经到。

我三步并作两步走,大步流星地跑着,也很快就到,是谁说“路上行人欲断魂”我看是“路上儿童皆欢喜”,因为,一年当中,难得有踏春的机会。你瞧我,又蹦又跳的,活像个调皮的精灵,哪来的“断魂”呢?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郊游机会呀!平时,被关在“监狱”里学习,整天戴着个“紧箍咒”在那茫茫题海中奋战,身心疲惫,多想放松一下。借清明给祖先们扫墓的机会,给大脑放个假。一路这样找着快乐的理由,一家人很快登上山顶,哇!墓地上的野草又钻出来。虽然是春风吹又生,但今天你们也在劫难逃,我蹲在地上,左手拔一撮野草,右手拔一撮野草,搞的它们死去活来。喔哈哈…!中午还未到,我的肚子就咕噜咕噜地唱起“空城计”,看着还在忙碌的大人,我只好无聊地蹲在地上“画饼充饥”。

时间慢慢一分一秒地跑着,肚子的埋怨声也越来越大,此时它就像个瘪气球,那么有气无力。“嘿嘿”不会是太爷爷和太奶奶怪我不恭故意在惩罚我吧!像大人那样在墓前磕起响头,嘴巴还神神叨叨念个不停,只将还有些伤感的家人逗得重现笑容这才罢休。快乐的你,快乐的我,快乐的我们在这清明踏春时。

篇7:踏青的写景作文300字

昨天,妈妈领我去玉湖公园踏青。一走进公园,我发现许多柳树都发芽了,像刚出芽 的小豆芽,浅浅的、嫩嫩的。小草也更绿了。桃花有的`开了,有的没开,开了的像一个个正在舞蹈的小姑娘;没开的像一位位文静的公主。整个湖边绿油油的,来来往往都是欣赏春景的人们。

春光很美好,但更吸引我的还是游乐园。妈妈领我先玩荡秋千,我坐在木板上,抓紧绳子,开始荡了,随着秋千的起伏,我一边快乐地笑着,一边尽情地喊着。从秋千上下来,我又去玩立体迷宫。开始时,我只会在里面跑来跑去,好半天才知道怎样玩,等找到了出口,我已经是满头大汗了。

篇8:小学生写景习作的指导

一、大题小做选景点

写景的文章往往可选的范围很广, 如果简单的让学生去写, 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学生往往笼统的写, 就会使内容空洞, 言之无味。一次习作中我们不可能将一处大场景写的面面俱到, 所以在选题时我们就应当指导学生, 大题小做, 把景点确定的小一点, 有选择地写, 那么就要找一处或几处有代表性的景物, 突现它的特点, 来表达对整体的印象, 从而达到表现主题的目的, 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 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习作前要先想想关于这处景的印象最深或深有感触的是哪里?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秋天的画”, 可以算是第一篇写景的习作, 指导学生介绍自己所选或画的图画的内容, 其实这是编者在有意识地告诉我们选题要小一点, “秋天”大的让人无从说起, 但浓缩到一幅小小的图画上, 可以是一棵挂满果实的果树, 也可以是风吹落叶的图片, 有了着笔点就好写多了;再如:写家乡的景物, 我们家乡要写的实在太多, 那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大题小做来选择景点, 构思时, 要选择具有鲜明的家乡特点的事物, 比如我们沂蒙山区就可以选择村后的那座山, 村前的那条河, 我家的果园, 我们的小山村等, 从中选取一个作为代表来写, 假如我们写家乡的山, 我们知道, 家乡的山上也有很多的景物可以写,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进一步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来写, 从家乡的山中选一两处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比如山上的花草奇石, 山上的悬崖峭壁。比如写家乡的小山村, 可以写写村前村后的景象, 写写街上的鸡鸭小狗, 写写村里的奇闻异事。

二、按顺序写作

这是老话长提, 可这始终是小学阶段训练的重点。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描写景物时, 既可以由远及近, 由高到低, 也可以由近到远, 由低到高, 这样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 清晰自然, 给人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景物描写的顺序通常有两种:一是按时间顺序, 如果要写《家乡的小河》, 可以按春、夏、秋、冬的顺序, 写出它在各个季节是什么样子的, 也可以按早晨、中午、傍晚、夜晚的顺序, 写出景物一天内不同时间段的景象;再一种是地点变换顺序, 例如我们描写《可爱的小山村》, 可以先写村前, 再写村子里, 村子后, 写一座山可以先写从远处看它是什么样子, 再写从近处看它是什么样子, 或者从高处看是什么样子, 从低处看是什么样子的顺序等。当然, 写作顺序并不是固定的, 这要根据学生的表达需要来确定, 因文而异。

三、抓住景物的特点

每个老师都会告诉学生, 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写, 可哪里才是这个景物的特点?学生就茫然了。要告诉学生, 所谓的特点就是你看到的事物和其他事物不同的地方, 是它自己所独有的。那么, 怎样才能找出景物的特点呢?就需要你留心观察要写的景物。只有认真观察了, 亲身体验了, 你才能发现它的特点, 否则只能看到表面现象, 写起来就显得空洞了!最好举几个例子, 比如, 我在教学写家乡的时候, 跟学生一起讨论家乡的特点, 先让学生自己说, 结果东拉西扯找不到重点, 我就问他们, 我们这里的哪些景象和城里不一样?有学生就说:我们是山区山多小河多, 村庄都座落在半山腰, 村子里鸡鸭成群就在大街上跑, 狗猫在村子里嬉戏也不拦着, 晚上鸡都上树休息, 不用进窝等, 我说这就是我们这里的特点;那写《可爱的小山村》, 就可以抓住了山村人家那无拘无束生活, 各家的鸡鸭狗都在村口玩耍嬉戏, 傍晚大槐树下人们喝茶, 拉呱的悠闲自得, 这是城里人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的景象。这样, 学生写自己比较熟悉的地方, 就能做到言而有物。

四、寄情于景物

篇9:浅探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写景作文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写景;观察

写景文章以景物描写为主要对象,景物描写是运用生动的语言把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的状态、特征从形态、色彩、声音、光影等方面真实、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再现于读者面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要写好这类文章,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学会观察,积累素材

要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就要学会观察,平时积累素材。在具体的习作中,如果打算写某一处的景物,绝不能凭想象,应该深入实地,仔细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我们应向学生渗透一些常见的观察顺序:

1.选好角度,定点观察

定点观察就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进行观察。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选好合适的观察点,选取恰当的视觉角度,把观察到的景物限制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对准目标,不变位置,依据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法,定点定位直接对准画面,最适宜于典型环境里的自然景物或风俗人情的描写,就好像是摄影拍照的特写镜头一样焦点醒目。运用定点观察之后的定点描写,可以把景物描写得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实感,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在《鸟的天堂》中,作者巴金有这样的描述:“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般。”“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它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么美丽的南国的树。”作者自始至终把观察的目光定点在大榕树上,对榕树的枝、叶、根的形状、颜色、位置进行了细致观察,然后从外形描写入手,浓墨重彩,逼真地表现出了榕树的勃勃生机。

2.移步换景

观察点不同,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情况也就各不相同,得到的感受也就大不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让学生使用动点观察法,即连续移动观察位置,从不同的观察角度观察同一景物。

如《颐和园》一课,作者就以不同的观察点来描写园中的景色,或立足公园大门,或驻足万寿山下,或站在万寿山上,或立于昆明湖堤岸,描绘的是一幅幅异彩纷呈的图画。颐和园面积宽广,作者不能一眼就把景物看完,所以观察点必须移动变化,这样才能细致地描绘出园景。

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所谓“寓情于景”就是将自己的感受寄托于景物描写。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的“躯壳”,是没有生命力的。景物描写不仅要写出景物的美好,还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让景物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自然交融,浑然一体。

例如在《山雨》一课中,作者这样描述:“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段话描写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绿”,连用两个“流进”体现了两个层次,这“绿”不光是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灵感受的,突出雨中的“绿”那种让人难以忘却的美。作者通过对山雨色彩美的描述,表达了对山雨的喜爱。

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静态描写,要绘出景物的外形、内涵、色彩和神韵;动态描写,要对事物的动作、声响、神态作细致的描绘,达到景物传神、生动、鲜活的效果。在写景的时候,要把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有机结合,使景物既有静态美,又有动态美,才能深深感染读者。

例如《第一場雪》这样写道:“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这个片段中,作者利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活灵活现地写出了雪后的美景。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该要求学生既要有静态描写,又要有动态描写,做到动静结合,构成完美的整体。

总之,只要善于观察,结合观察合理想象,并产生真情实感,加以有条理地叙述,就能把作文写好。

参考文献:

[1]杨凌.学生作文辞典[M].海南教育出版社,1995.

[2]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篇10:踏青的写景散文

红日余晖,方至虎丘,宝塔斜奇,溪流映带,碧波潺缓,剑池血崖,虽不见刀光剑影,流血漂橹,然亦可感铁蹄铮铮,长剑所指,攻城裂地之气魄,历千载而不衰,男儿当如是。壁崖千韧,斧凿处处,焉知溪水尽,地宫出,阖闾墓,鱼肠剑,千载谜。盖世雄主兮,亲能臣,战天下,灭楚霸中原。亡国之君兮,宠奸赁,享富贵,徒为做嫁衣!山下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奈何奈何!

异日,拙政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谁与同坐,明月清风尔。闲亭幸步,不慕鸳鸯矣。西南向观之,庭轩合而为扇,然仅此一处可察,旁处皆未察之,沈文之鬼才,可惊可惧!雨惊诗梦来蕉叶,风载书声出藕花,古人诚不我欺!

平江路,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灯红酒绿,古今风韵皆有之。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脚踏石板桥,手扶墙外柳,看舟往来行。

篇11:小学踏青作文

星期天,我们全家一起去市民广场上踏青。

来到市民广场,我们坐在绿绿的草坪上,享受春天的气息。我望着蓝蓝的天空,几片乳白的云朵在天空悠悠荡荡的,一会儿像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一会儿像咩咩的小羊;一会儿像凶猛的大老虎。过了一会儿,我和妈妈一起去广场的另一个角落喂鸽子。我先到养鸽子的那个老板那里买了一袋食物,去喂给那些白白胖胖的小鸽子。一只只可爱的小鸽子都飞快的跑到我这里用顶尖锐的小嘴来啄我手上的食物,啄去挺痒的。

接着,我就到了旁边的那个小贩上去买了一个又大又漂亮的风筝。我拿着风筝一边放一边跑,那风筝就像一只小鸟一样,在天空自由自在的翱翔。跑着,跑着我一不小心把风筝的线给放掉了,结果,风筝落到一个小房子里,拿不出来了。我伤心地坐在草地上欣赏我头顶上的那些可爱的风筝,舒服了许多。接着,我看见两只风筝的线交缠在一起了,我就捧腹大笑起来,原来,风筝也不能飞得太高,要不然就会缠在一起的。

篇12:踏青小学作文

到了烟雨横塘,只见那里春暖花开,鸟语花香,景色秀丽:杏树绽开了笑脸,桃花开了花苞,一丛丛,一簇簇,到处五彩缤纷。在微风的吹拂下,小草跳起了舞。河面上泛了一圈圈波纹,小鱼在河中嬉戏,鹅卵石在河底睡觉,小燕子也成双成对的飞来,给春天增添了许多的生趣。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像一位位战士矗立,树下,人们有的在安静的看书,有的在捉迷藏,还有的在那里荡秋千。

“妈妈,你看,柳树还冒出了新芽呢!”我指着一棵青翠茂密的柳树说,妈妈见了拉下几束柳枝,用娴熟的手法把柳枝编成了一个花环,插上几朵花,对我说:”看,我家鹏鹏变成了一个花环天使了“。我摘下花环仔细地观察着,嗯,绿色的柳枝上缀着粉色的桃花,雪白的梨花,还有很多的不知名的小花,插上了几片竹叶,远远望去,红黄绿在阳光有映衬下,五彩缤纷,格外的吸引人,戴上去,乍一看,嘿!还真像一个天使呢,哈哈!

篇13:田间踏青小学写景作文

关键词:写景文,阅读,语言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写景状物的文章,这类文章语言优美灵动,意境深远雅致,饱含着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可以说,这类文章最能体现语言文字的魅力。但是,同叙事类文章比起来,它没有离奇曲折的情节,没有形象鲜明的人物,小学生要深入理解文章需要教师用正确的方法引读,引导他们透过文字领略美好风光,体会作者的一片深情。那么,如何把握这类文章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积累到优美的语言,还能从中领略到动人心魄的自然美,与作者感同身受。下面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一、做好认知与情感的铺垫

在教学《燕子》一课时,我是这样安排课前谈话的:

同学们,你们在来的路上,发现路边的雪正在融化吗?这说明现在是什么季节了?再过一阵,天空中就会多一种鸟儿的身影,会是什么呢?对,是燕子。那么,谁还记得燕子的样子呢?你对它都有哪些了解,说一说吧。

学生很乐意地把自己记忆中的燕子描述出来,我又用自己家房檐下那个燕窝的曲折来历渲染了燕子的勤劳与执著。这样,燕子在学生心中一下子活跃起来,可爱可敬起来,为下面学习课文做好认知与情感的准备。

此外,还可以用视频、图片、音乐等手段来铺垫,但要注意不要喧宾夺主,我们要欣赏的主要是语言文字。

二、顺其自然理清文路

在学生初读感知之前,我喜欢先让学生说一说:如果你写一种景物,你会写些什么?在《燕子》一课中,学生说,会写它的样子,它怎么飞,它怎么吃东西,怎么休息。我说,那我们就读读课文,看看作者和我们想的有什么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带着这种好奇与比较,学生很顺利地发现课文先后写了燕子的外形、飞行的动作、休息时的样子。我又追问:第二段的内容是学生没想到的,它写了春天里的许多景物,似乎跟燕子没关系,是不是写得不对劲了?学生稍加思索回答说:第二段是写春天的美,但是,是燕子让春天更美的,跟燕子也有关系。这样,文章思路自然而然就理清了。这要比 “读读课文,想想课文都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的问法效果好得多。

三、想象品读语言,抓住特征体会感情

1.揣摩法

《荷花》第二自然段描绘了荷花的三种姿态,教学时,我和学生们都“变成”荷花,边读句子边演示:“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就把头微微抬起,眼睛张开一条缝,把抱住头的手臂稍稍展开;“有的花瓣全展开了”,就把头高高扬起,大睁双眼,手臂完全舒展开; “有的还是花骨朵”,就低头缩脖,闭紧眼睛,双臂抱紧头。

“除了这几种姿态,你还能想到哪些荷花开放时的姿态?说一说演示演示吧!”

……

这种动作演示,无需多讲,就可以让我们在边读边做中切身体会到一池荷花的千姿百态,并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想象。

2.调动多感官体验法

《荷花》第三自然段说:如果把眼前的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 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活的画”怎样理解呢?我领学生背诵一遍《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大家想,这样的画,虽然有颜色,但是能听到流水声吗,能闻到花香吗, 能看到鸟儿在扇动翅膀吗?不能,这是一幅静止的画,死的画。而站在这一池荷花面前,我们能闻到——荷花的清香,我们能看到———荷花随风翩翩起舞,我们也许还能听到———小鱼在说悄悄话。所以,这真是一幅———活的画。

3.删词换词比较法

语言是有感情色彩的,它能流露出作者的好恶。《燕子》第一自然段对燕子外形的描写充满了喜爱之情,可如何让学生真切体验到这种感情,并领悟到语言的感情色彩,并感知什么是“抓住特征”来写,是一个难点。我先让学生读了读原文,然后把句中的形容词都去掉,把“燕子”留白,就变成了“一身羽毛,一对翅膀,一条尾巴,凑成了()。”

学生读后,感觉燕子不美不可爱了,而且凑成也可以是老鹰、 麻雀等任何一种鸟了。这样,学生就真切感受到原句中燕子的特征是什么、作者的感情是什么了。然后我趁机讲解:读、写景物要抓住特征,而且要带着情感去读、写景物,为下一步写景教学做铺垫。比较法是学习语言文字的一种有效方法。

另外,还有身临其境续写、改写法、联系自身谈体会法、与主人公对话法等等。

值得强调的是,写景状物类文章,作者大都是带着美好的联想与想象去写的,我们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去理解品味文章的语言, 都没有离开联想与想象。读者也只有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才能追踪到作者的思想与情感,才能再现、再创造当时呈现在作者眼前的景象,从而与作者同欣赏、共愉悦。

篇14:田间踏青小学写景作文

【关键词】写景作文 专题小练笔 小学四年级学生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四年级的学生在写景作文方面存在着描写顺序混乱、内容不具体的两大通病。一方面,这与四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观察事物漫不经心有关,另一方面则与他们缺乏有效的作文训练有关。因此,我们设计了“扩写比喻句”“多角度观察”“从整体到部分”“词语积累与运用”四个专题小练笔,在单元习作教学时进行综合训练,采用“读——说——写——评”的小练笔教学模式,由点到面,从简到难,试图提高四年级学生写景作文的水平和层次,收到了一定成效。

一、专项训练一:扩写比喻句

我们以教材为蓝本,挖掘写景小练笔的训练点,让学生从课文当中进行模仿,学习将事物的特点描写得更加具体生动。比如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中使用了“按时间顺序叙述”“从远到近地观察”和“比喻”等手法。教师首先让学生齐声朗读“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个句子,然后出示三个被删减过的句子,引导学生逐一与原句进行对比,总结出从颜色、形状、数量、动作等各个角度去观察、描写事物,可将比喻句写具体写生动。接着,教师出示荷叶图片和对应的比喻句式“荷叶像圆盘”,让学生运用法宝集思广益,得出了一个具体的比喻句:“池塘里一个个碧绿的荷叶像浮在水面上的、大大的圆盘。”在学生初步掌握“扩写比喻句”法宝的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出示有关花的图片和“花儿像……”句式,让学生动脑筋思考,写一写花的比喻句,要求把比喻句写具体生动。

二、专项训练二:多角度观察

学生在写景作文上出现困难很多时候还与学生的观察角度过于局限、视野不够开阔有关,因此,第二个专题小练笔着眼点就放在让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

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去观察身边的植物,并填写“温馨提示卡”,要求学生记录植物的名称、生长地点、树干和叶子、花的颜色和形状等。课堂上,教师仍然是以教材为学生模仿的蓝本,以《鸟的天堂》为例,让学生总结出巴金先生重点刻画了榕树的枝干、根和树叶等多个部分,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记录卡,通过下面的句式“我可喜欢______啦!你看,__________ ”进行练写,再进行点评修改。课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去观察校园、公园或家里的植物,并用观察记录卡记录下来,大大丰富了写景的素材。

三、专项训练三:先整体后部分

描写顺序混乱也是四年级学生在写景作文上的通病。比如有学生在描写大榕树时这样写道:“……近近的(地)看榕树像一个巨大的蘑菇,从远处看榕树像一个非常小的绿房子。从低处看榕树像一个巨大(人)站在那里,从高处看榕树像在我的脚下!”虽然他绞尽脑汁地去形容榕树的样子,但一会从近处,一会从远处,一会又是低处,观察顺序混乱,榕树的样子在读者的脑中依旧模糊,令人摸不着头脑。

在专项训练中,教师选取了《鸟的天堂》中描写百鸟欢闹的场面,请学生先读读描写“鸟多”的句子,总结出作者运用的句式,比如“到处……,到处……”,“……的,……的,……的,……的,有的……,有的……,有的……”,让学生明白作者先写了鸟多的整体景象,再具体写其中的一只画眉鸟,这种写法叫做“先整体后部分”。然后展示“鲜花”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练习从整体到部分的仿写。

如李旌宇同学在“先整体后部分”小练笔中这样写道:“公园里的鲜花真多呀,到处都是花香,到处都是花的踪迹。黄的,白的,红的,紫的,有的全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儿,有的似乎还没睡醒,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呀!”他的这段文字巧妙地运用了“整体描写”这个法宝对公园里的鲜花进行了整体描写,赢得了同学们的喝彩。

课后他按照老师的要求对公园里的一朵花儿进行了“部分描写”:“其中,紫盈盈的喇叭花是最可爱的,它像一只巴掌大的小喇叭。走近这些‘小喇叭’,你似乎能听到它们吹出来的优美乐曲声。” 于是,一段优美具体的文字、一幅美丽的画面便呈现在大家面前了。

四、专项训练四:词语积累与运用

词语积累少、词汇匮乏也是写景作文中的大问题,不少学生的语言不够丰富,读来让人觉得枯燥、乏味。因此,这个专项训练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积累描写颜色、形状、大小等高级词汇。

教师以《火烧云》为例,让学生积累几类描写颜色的词语:ABB、半……半……、植物+它们的颜色……,通过“背诵擂台”等游戏环节促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再通过看图说话、写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加以运用。

五、总结

小学4-6年级的学生对抽象言语材料的记忆仍然以具体事物为基础。为了更好地体现本组小练笔的针对性和专题性,我们在设计、实施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向单元习作指导课看齐。专题小练笔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写景手法,提高了学生的写景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写景作文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写作信心。实践证明,运用专题小练笔提高四年级学生写景作文的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唐懋龙.教好“教材里的作文”:小学作文常规课教学的探索[J].小学语文教师,2010(11).

[2]胡正宏.如何拓展写景作文的思路[J].语文天地,2006(08).

上一篇:我是一个幸福的闹钟想象作文下一篇:教室卫生环境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