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选择

2024-05-13

系统选择(精选十篇)

系统选择 篇1

关键词:冷流道,热流道,流道的选择

(一)前言

注射模的浇注系统是指塑料熔体从注射机喷嘴进入模具开始到型腔为止所流经的通道。浇注系统设计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注射成型的效率和塑件质量。浇注系统可分为普通浇注系统(简称冷流道)和热流道浇注系统(简称热流道)两大类。现在,市场越来越趋向于热流道系统。为了确保得到合适的并且最有效益的注塑成型工艺,我们需针对具体情况,考虑塑件的大小、质量、美观要求、原材料的利用率、模具结构和企业的经济实力等,选择合适的浇注系统。

(二)两类流道的优缺点分析

1. 冷流道:

每次注射成型后,流道的塑料熔体会冷却形成凝料。它一般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穴等四部分组成。图1为冷流道的典型结构。

1—型芯;2—塑件;3—浇口;4—分流道;5—冷料穴;6—主流道;7—浇口套;8—拉料杆

冷流道的优点有:

(1)能很好地满足美观需求,在加工用来透光的透明丙烯酸酯或是聚碳酸酯时,可避免在塑件某些部分造成可见的带状效果。

(2)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使用,交货时间短,最适用于附有水口的成套制品模具。

(3)适用于对称结构塑件的加工,生产成本低,维修成本也低。

冷流道的缺点也较多。因为每次注射都会产生料柄,所以很浪费原料。如在生产小制品时,流道凝料的重量可能超过制品重量,大量的材料被浪费,特别是对于一些昂贵材料,损失会更大;冷流道在每次注射完成后都须取出凝料,很难提高生产效率;对于多型腔模具,冷流道的浇口冷却时间会超过注塑成型部分的冷却时间,使加工的循环时间过长。

2. 热流道:

利用加热或者绝热以及缩短喷嘴至模腔的距离等方法,使浇注系统里的熔料在注射和开模过程均保持熔融状态,在开模时无需取出浇注系统凝料而又能连续生产的模具流道。它一般由热喷嘴、分流板、温控箱和附件等几部分组成。其中,喷嘴有开放式和针阀式两种;分流板用于一模多腔或者多点进料的模具,有一字型、H型、Y型和X型等,结构上有外加热流道板和内加热流道板两大类;温控箱包括主机、电缆、连接器和接线插座等;流道附件通常包括:加热器和热电偶、流道密封圈、接插件及接线盒等。热流道在结构上比冷流道复杂得多。图2为热流道典型结构。

1—定模座板;2—热流道板;3—喷嘴体;4—弹簧;5—活塞杆;6—定位圈;7—浇口套;8、11—加热器;9—针阀;10—绝热外壳;12—喷嘴;13定模型腔板

与冷流道相比,热流道有很多突出的优点:

(1)节约原料和降低制品成本是热流道模具最显著的特点。塑料在热流道模具内一直处于熔融状态,制品不需要修剪浇口,基本是无废料加工,又不需废料的回收、挑选、粉碎、染色等工序,缩短了成型周期,节约了生产成本。

(2)由于浇注系统里的塑料不凝固,流动时压力损失小,所以容易实现多浇口、多型腔模具及大型制品的低压注射,压力传递好,易于塑件成型,能克服塑件由于补料不足而形成的凹陷、缩孔变形等缺陷,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3)热流道由于没有浇注系统凝料,从而缩短了开合模行程,成型周期短,而且容易实现自动化操作。

热流道系统的优点很明显,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加热系统设计严格且非常复杂,必须确保注射过程中熔体在整个流道系统内保持熔融状态,使其在到达型腔之前不会固化;模具结构复杂,制造费用高;加热器组件易损坏且维修困难,一旦热流道出了问题,就必须将其从模具上拆下来进行修理,这个过程至少要8个小时,所以维修成本也高;对加工塑料的品种限制较大,且出现熔体泄漏时,对产品质量影响很大。

(三)冷、热流道的合理选择

冷流道、热流道各有优缺点,热流道模具的优势更明显。一套模具到底选用哪种流道系统,我们设计人员需要权衡利弊,针对具体应用情况,确保得到最佳的注塑成型工艺。

1. 模具流道的选择首先应考虑所加工原料的特点

(1)冷流道对材料的适用性较广,几乎所有的塑料均可采用冷流道成型,但对某些昂贵材料和热固性塑料来说,原料浪费造成的损失较大。

(2)采用热流道成型塑件时,对塑件原材料的要求较高,要求塑料具有如下特点:1)适宜加工的温度范围宽,粘度随温度的变化影响小,在较低温度下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在高温下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2)对压力敏感,不施加注射压力时塑料不流动,但施加较低的注射压力塑料就会流动。3)固化温度和热变形温度较高,塑件在比较高的温度下即可固化。4)比热容小,既能快速冷凝,又能快速熔融。5)导热性能好,能把树脂所带来的热量快速传给模具,加速固化。

从原理上讲,几乎所有的热塑性塑料都可采用热流道注射成型。但目前热流道注射成型中应用最多的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腈、聚氯乙烯和ABS等,而且其中某些塑料对流道结构适应性较差。

2. 模具流道的选择要考虑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和精度等级

对于形状简单,易于成型的低精度等级的塑件,主要考虑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周期要短、加工成本要低,可选用冷浇道;反之,对于难成型的薄壁易变形的大型塑件,我们不妨选用热流道更易保证产品质量。

3. 模具流道的选择还应考虑产品的尺寸、加工数量和工期的长短

对于小尺寸、加工数量较大,且工期要求短的塑件,我们往往会设计多型腔模具,可以优先选择热流道,从而满足高效、高质量的要求。

4. 模具流道的选择要综合评价该产品选用冷、热流道的成本收益,也就是考虑流道经济性

冷流道前期投资少,适合加工小批量的一般精度等级的普通树脂塑件,但对于大批量、高精度的昂贵树脂的加工来说,浪费原料,生产效率低,使得经济效益较差;热流道前期投资大,但在设计合理的情况下,这一系统却能产生更高的效益,加工过程的连续性和高的加工速度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赚回整套系统的成本,这点对于那些精度要求高的薄壁的采用多型腔模具加工的树脂来说显得尤为突出。

(四)结束语

对模具设计人员来说,合理的选择冷、热流道,对于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生产率和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很重要。我们应从各方面具体分析,合理选择应用。从冷、热流道的优缺点对比中,我们也应意识到,热流道技术具有相当多的无可比拟的优势。虽然,它在某些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随着热流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成熟,其元件将实现小型化、标准化、系列化,它的流道成本将会逐渐降低,其必将在我国模具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屈华昌.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07.

[2]陈志刚.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05.

血液系统冲刺选择题 篇2

高女士,20岁。高热、鼻出血1周。体检:扁桃体肿大、表面脓苔覆盖,肝脾不大。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病人情绪烦躁,经常在父母面前哭泣,诉说自己“近几日常做恶梦”。1.医疗诊断最可能是

A.化脓性扁桃体炎 B.贫血 C.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再障 E.白血病 2.确诊需进一步配合检查

A.血象 B.骨髓象 C.血涂片 D.筛选试验 E.凝血象 3.出血的主要原因是

A.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B.血小板减少 C.血小板功能异常 D.凝血因子减少 E.血管损伤

4.目前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是

A.焦虑 B.预感性悲哀 C.孤独 D.绝望 E.无能为力

(本题题干抓住:全血细胞减少但是肝脾不大,所以主要考核了再障的临床表现、确诊依据以及主要表现的原因)(5-8题基于以下题干)

林女士,35岁。“消化性溃疡”病史数年,未正规治疗。6个月来乏力头晕、心 悸,近2个月来出现咽下时有梗阻感。体检:睑结膜苍白、心尖部Ⅱ级收缩期 吹风样杂音。

5.最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是

A.血清铁蛋白降低 B.血液白细胞计数减少 C.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D.外周血出现幼稚细胞 E.骨髓增生低下 6.目前最主要的护理诊断是

A.知识缺乏 B.活动无耐力 C.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D.有受伤的危险 E.有感染的危险

7.彻底治愈本病的关键措施是

A.去除病因 B.饮食疗法 C.口服铁剂 D.给予叶酸、B12 E.输血 8.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

A.合理安排病人休息与活动 B.补充营养,纠正缺铁 C.给予心理支持 D.观察病情变化 E.健康指导(本题主要抓住消化性溃疡病史,乏力、头晕、心悸,睑结膜苍白,推断可能由于溃疡引起的长期出血而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并考核了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治疗及护理)(9-10题基于以下题干)

患者男性,32岁,化工厂工人,长期与苯接触,1年来全身乏力,血红蛋白60g/L。血小板38×109/L,网织红细胞0.1%,肝脾未及,骨髓增生低下。9.治疗药物首选

A.雌激素 B.雄激素 C.卡巴克洛(安络血)D.造血细胞因子 E.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10.护士向患者讲解药物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如果患者复述出下列哪项,提示护士的知道还需要再次重复

A.需定期查肝功能 B.停药后副作用不能消失 C.经常检查注射部位,发现硬块应及时向护士报告,必要时做理疗 D.患者需坚持治疗使用3~6个月才能判断是否有效

E.向患者讲解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本题同样主要抓住肝脾未及即不肿大,和骨髓增生低下,想到可能是再障,并考核了再障的治疗)(11-12题基于以下题干)

患者女性,23岁。反复下肢瘀斑,月经量增多1年。查血象:血红蛋白80g/L。红细胞3.0×1012/L,血小板19×109/L。初步诊断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1.患者的首优护理问题是

A.焦虑 B.体液不足 C.有感染的危险 D.营养缺乏:低于机体需要量 E.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 12.药物治疗首选的药物是

A.止血药 B.血管扩张药 C.免疫抑制药 D.糖皮质激素 E.铁剂(本题本身不难,考核了ITP的首选药物及主要表现、潜在并发症,但是大家比较下,考ITP和再障时,题干一般是如何出的,可与上面的1-3,9-10题干比较下)(13-14题基于以下题干)

患者,女性,32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一周出现肛周感染,体温高达40 ℃,伴烦躁不安,血压下降,脉搏细数。血常规示白细胞25 ×109 /L,血红蛋白60g/L,血小板35 ×109/L 13.护士为该患者采取的降温措施,不包括

A.调整室温 B.乙醇擦浴 C.头颈部放置冰袋 D.应有解热镇痛药 E.大动脉放置冰袋降温 14.考虑患者最可能的并发症是

A.心源性休克 B.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蛛网膜下腔出血 D.感染性休克 E.心功能衰竭

(同样的,这里比较下当考核白血病时,题干一般是如何出的,和上面的ITP以及再障比较下。白血病一般有个高热,白细胞的增加)

(15-18题基于以下题干)

患者女性,28岁。因皮肤发红,有瘀斑,伴牙龈出血来就诊。2周前曾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实验室检查示: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低,皮肤束臂试验阳性,骨髓象:幼稚型巨核细胞增多。15.可能的疾病是

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血友病 D.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E.过敏性紫癜

16.为防止发生颅内出血,应监测患者的血小板不低于 A.20×109/LB.40×109/LC.60×109/LD.70×109/LE.80×109/L 17.首先的药物治疗方案应为

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B.输血及血小板悬液 C.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D.免疫抑制剂E.达那唑

18.有助于疾病分型诊断的数据是

A.血常规 B.出血时间 C.骨髓检查结果 D.病程长短 E.年龄(本题考核的是ITP的知识点,根据题干出血,感染史,以及患者的出血时间延长。束臂实验阳性,关键有幼稚巨核细胞的增多,得出是ITP)(19-20题基于以下题干)

患者,男性,56岁,主诉疲倦无力2个月余,伴心悸、头晕、失眠、诊断缺铁性贫血,给予铁剂治疗。19.护士在发给铁剂时应知道病人

A.避免与牙齿接触 B.研碎后服下 C.多饮水 D.避免与酸性药物接触 E.少饮水 20.在保证药效的同时应禁忌

A.空腹服 B.服用稀盐酸 C.饮茶 D.饮水 E.饮食(本题考察缺铁性贫血的铁剂治疗的要点,请大家务必掌握)(21-23题基于以下题干)

患者女性,21岁。主诉吞咽时感觉食物黏附在咽部。查体:面色苍白,皮肤干燥,毛发干枯。化验结果: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血红蛋白88g/L,红细胞游离原卟啉1.1μmol/L。

21.给予患者补充铁剂,护士介绍服药注意事项中正确的是

A.服铁剂是可同时饮浓茶、牛奶、咖啡 B.口服铁剂宜直接饮用 C.口服铁剂可加用维生素C D.口服铁剂宜空腹时服用 E.注射铁剂时建议在皮肤暴露部位注射

22.护士为患者制定的护理计划中,首要的护理问题是

A.自我形象紊乱:与疾病导致皮肤干燥,毛发干枯有关 B.活动无耐力:与贫血引起全身组织缺氧有关

C.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铁需求量增加有关 D.有受伤的危险:与 严重贫血有关

E.知识缺乏:缺乏有关疾病的知识

23.护士为患者注射铁剂,注意观察其不良反应,其要点不包括 A.局部疼痛 B.过敏性休克C.面部潮红 D.荨麻疹 E.高血压

(本题还是考察了缺铁性贫血的铁剂治疗,包括口服铁剂和注射铁剂的护理要点,这里可以把慢性再障首选药物雄激素的注射要点放在一起记忆)血液系统要点:

缺铁性贫血 定义、病因(慢性失血)、表现(最早的表现及最重要的体征,缺铁的特征性表现)以及治疗(病因关键,铁剂治疗的重点),辅助检查(唯一一个高,其他低),铁剂(口服及注射铁剂的注射事项)

其他的再障、ITP和白血病,比较上面选择题中三种疾病的题干,一般再障往往(三系减少,肝脾不肿大,骨髓增生低下,治疗首选药物,雄激素注射要点),ITP(主要是皮肤、粘膜出血的表现,女性月经量多,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幼稚巨核细胞增多,首选药物)

白血病(白细胞增多,肝脾肿大,往往有发热-最常见的症状,往往是题干中经常提到的,此外,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护理要点看看)

系统保护按需选择 篇3

1 Vista下“系统还原”时间的修改

2 “雨过天晴”的高级设置方法

3 Vista下一键恢复软件的使用

本文涉及的软件

雨过天晴电脑保护系统专业版

文件大小:16659KB

软件版本:1.0.070627

软件性质:共享软件

适用平台:Windows 9x/2000/XP

软件限制:使用时间限制

下载地址:http://www.newhua.com/soft/42817.htm

推荐理由:雨过天晴电脑保护系统是一种强大的多点还原系统保护和恢复软件,它可以迅速清除电脑中存在的故障,将瘫痪的系统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此外还可以恢复损坏和丢失的文件,以及保护您的电脑免受病毒的侵害。它比系统还原功能更强大,又不像Ghost那样花费大量时间。

一键还原精灵VISTA版

文件大小:11911KB

软件版本:6.0

软件性质:免费软件

适用平台:Windows Vista

下载地址:http://www.onlinedown.net/soft/58435.htm

推荐理由:备份还原系统快捷稳定,实现一键傻瓜化操作,并可灵活选择热键。不修改硬盘分区表,独立运行于DOS系统下,不占用系统资源,完美支持多个分区备份还原及设置永久还原点。最重要的是它支持Vista。

软件备注:软件捆有第三方插件,如果不喜欢,安装时注意不要勾选。

Just Do It

现要利用“雨过天晴”实现“还原卡”的功能,即每次重新启动后,自动恢复系统。使用“定时任务”可以完成此项操作。

火速链接

除了本文介绍的方法及软件外,PowerShadow等影子系统也是不错的系统保护软件,具体的软件方法可以登录http://www.cfan.com.cn/school/soft/sys/2006-12-20/1166615804d31160_1.shtml。

本文相关小提示

★如果Vista不能启动了,点击“设置→高级设置”菜单项,点击“修复Vista启动”按钮即可。

★安装好“一键还原精灵”后,不要更改硬盘分区的数量,否则分区表会出现错误。

没完没了的病毒,每天骚扰你的恶意软件,Windows早就成了众矢之的,于是各种保护系统的软件随之而起,你对它们了解多少呢?

“系统还原”:微软提供的系统保护伞

“系统还原”的出现,让Windows不再那么脆弱,不过Vista是安全过头了,Vista默认每隔一天就会创建系统还原点,有些频繁,这样会占用较大的硬盘空间,其实你完全可以通过修改注册表的方法来延长这个时间:打开注册表,展开到[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NTCurrentVersionSystemRestore]项,在右侧窗口找到“RPGlobalInterval”,双击后,将“基数”设置为“十进制”,此时“数值数据”的86400就是一天的时间(单位为秒),如果希望改为两天,只要用86400×2就可以了。

图1

“雨过天晴”:快速恢复最方便

“雨过天晴”是一款能够快速在Windows或DOS下恢复系统的软件,它比“系统还原”更保险,比Ghost速度更快,使用更简单。

在安装“雨过天晴”进行到“安装类型”时,不建议你使用“全盘保护”,一般来说,要选择“自定义”,设置保护C盘就可以了,最多再加上安装程序用的D分区就可以了。

安装好软件后,每次电脑启动时都可以用HOME键进入软件恢复界面,很方便。

默认的“雨过天晴”并不太适合我们的使用习惯,因此还需在Windows下进行一些设置,点击“开始”菜单下的“雨过天晴电脑保护系统高级设置”,然后选择窗口左侧点击“创建进度”,再按提示就能创建出第一个进度快照。

在窗口左侧点击“系统设定”,然后在右侧的“程序外观”选项卡下去除“定时创建进度时不弹出信息提示窗口”及“禁止用户取消定时任务”,再切换到“高级设置”选项卡,按照如图1所示方法进行设置,这样既可保证足够的还原点,又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之后,再点击左侧的“定时任务”,添加任务(见图2)。

图2

除了上面的使用方法外,我们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由于我们已经设置了保护C盘,所以不要把数据保存到桌面及“我的文档”中。

②经常“优化”:在窗口左侧选择“保护设置”,然后在右侧点击“优化”的按钮就可以了。这样的目的是减少磁盘空间的占用。

③如果你把“雨过天晴”当作“还原卡”用,还要在软件设置界面左侧点击“恢复系统”,选择要使用的恢复进度后,去除右侧窗格下面的“恢复系统前为当前系统创建一个进度”项的勾选。

“一键还原精灵Vista版”:Vista下的一键恢复

网上有很多适合于Windows XP的一键还原工具,但到了Vista时代,由于启动方式的变化,这些软件全都“睁眼瞎”,再也用不了了。所以我们要寻找适用于Vista的一键还原工具,这其中最简单易用的应该就要算“一键还原精灵Vista版”了

安装完软件,重新启动时,在出现“Press to start YJHY,any other key to boot previous MBR”时,按下F11键,进入“一键还原精灵”主界面,直接点击“备份”按钮就可以备份系统了,下次再入时,这里就会变为“还原系统”按钮了,即便是菜鸟也能轻松上手(见图3)。

图3

图4

另外,在Windows下也可以对软件的引导方式、启动时间进行设置,非常方便(见图4)。

办公系统平台的选择 篇4

M公司原有O A系统采用Domino Notes平台,并升级为WEB版本,主要实现了文件的发布和简单查询功能,对于各二级单位和专业部室,系统提供一个客户端帐号。原有系统存在问题较多,不少功能模块已经无法满足现有工作的需要,有许多功能根本未实现,与公司发展及信息化建设现状不相适应。所以,M公司公开招标“信息技术应用”项目。

本项目要求在M公司已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功能的扩展和优化,原有系统的数据需要导入到新系统中,以提供历史数据的查询和利用。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内向公司各二级单位推广实施,以及增加党群系统办公模块、总部公文接口、档案系统接口等内容,最终实现公司所有单位彼此之间都能够进行流畅的文件及邮件传送;对外还需要提供信息互通接口,包括与M公司上级总部系统(基于Domino平台)的信息接口、与省市公文系统(基于.Net平台)的接口。最终建立一个统一企业办公、协同运作及管理支持的综合平台。

考虑到M公司的规模、需求和相应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复杂度,选择合适的办公系统平台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1 选择办公系统平台的要点

在选择办公系统平台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

(1)技术的成熟性:平台技术是否成熟,是否得到大量应用检验,成熟的平台是保证系统建设成功的基础。(2)可扩展性:考虑到办公系统建设是一个持续过程,随着企业发展的需要,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企业机构、业务及人员的调整,系统应能适应公司网络和应用系统不断扩大的需要,确保系统升级、过渡的可操作性;能适应新技术不断发展的要求,使现实方案能不断引入新技术,方便地向新产品过渡和平滑升级。(3)安全性:办公系统作为企业运营管理的工作平台,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而系统是否安全可靠,需要由平台提供安全机制的保证。(4)可维护性:绝大多数系统的运行成本是远远高于开发成本的,尤其是设计面非常广的OA系统。系统应比较容易管理和维护,能有效控制、降低运营成本,系统的可维护性一定要好。(5)开发能力:选择平台时,要考虑在该平台上的开发手段、开发效率、开发成本等。(6)分布实施:系统的分布式实施和部署能力是系统成功实施和将来扩展的保障。(7)兼容性:对于企业应用,除了要考虑办公系统平台软件跟操作系统平台的兼容性问题之外,还需要考虑跟现有的其他管理软件的兼容性问题。

2 办公系统平台的比较

目前的办公自动化软件(协同办公软件)的系统平台主要有以下两类四种:

第一类是以群件为基础,主要是基于Lotus Domino/Notes的和基于Microsoft Exchange的两种。

第二类是以开放平台为基础,主要是基于微软的.Net平台(严格地讲,其中部分产品是基于ASP而非.Net)的、基于J2EE(Java)的两种。

2.1 Lotus Domino/Notes平台

Lotus Domino/Notes是一个集文档数据库、邮件系统、动态Web信息发布、可视化集成开发环境于一体的基础平台,适合处理办公协作流程中产生的非结构化文档信息,并可利用灵活的邮件机制在企业内部传递文档。

优点[1,2]:一是强大的电子邮件系统,D o m i n o/N o t e s的邮件系统基于标准的Internet邮件服务器,能够支持所有基于标准的Internet邮件工作方式,不仅能够满足群件协作的要求,能与任何支持Internet标准安全协议的用户建立安全的通信渠道,而且不必进行地址格式转换;二是支持工作流技术,Domino/Notes是针对办公自动化精心设计的文档驱动应用环境,它所提供的许多功能本身即可满足日常办公需要;三是采用新型的文档型数据库,文档的内容可包括文字、图形、扫描图像、WWW页面、声音、录像片段、源程序等,因为数据库的基本元素就是文档,所以Domino/Notes数据库能够存储、管理这些非结构化数据;四是支持快速原型化,Notes提供了许多数据库模板,有自己的开发语言和开发平台,用户可以方便地针对本企业的特殊需要就开发出新的应用系统,并实现与Notes无缝连接;五是性能安全可靠,Domino/Notes使用RSA公共密钥加密技术,提供了验证、访问控制、加密、电子签名四类安全措施;六是强大的数据资源集成性,Domino/Notes提供了许多产品与技术实现Domino与企业其他数据资源的集成,其中所采用的连接方法不局限于ODBC,对于DB2、Oracle等大型数据库可以直接访问;七是平台兼容性强,可以运行在大部分流行的操作系统平台上,如Microsoft Windows、Sun Solaris、IBM OS/2、IBM AS/400、Linux等等。

缺点:文档数据库不能满足大数据量和业务并发高的企业级要求。对关系型数据的查询统计功能相对较弱;系统平台软件较贵;因它不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系统的灵活性受一定局限,给新功能的二次开发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对系统维护人员的要求较高;基于C/S结构,每客户端都需要安装软件--虽然也可基于B/S结构应用,但那样就必然牺牲Domino/Notes最为突出的基于“交叉验证”的高安全性。

2.2 Microsoft Exchange平台

Microsoft Exchange是完全基于微软平台的一个产品,其本质是一个邮件服务器。其主要功能是电子邮件,此外通过公共文件夹等支持基本的、需求简单的协作型应用。对稍微复杂的需求如工作流自动化应用则需要大量的开发并且集成其他产品或技术[3]。

优点:它作为Microsoft BackOffice产品家族的一员.可以很好的和NT集成;使用电子邮件,与用户的桌面平台结合得更好;提供了一个以中心管理的企业信息交流系统,同时具有强大的工作流设置能力。

缺点:不能跨平台,只能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使用,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差;不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系统的灵活性受一定的限制,也给新功能的二次开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购买正版的Exchange软件本身也是一笔较大的投资。目前在市场上单纯地基于Microsoft Exchange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并不多见。

2.3 Net平台

.NET作为Windows的一部分,是微软公司的一个软件技术,用来连接信息、人、系统和各种设备。它通过使用Web服务实现软件的高度集成。不论操作系统或编程语言有何差别,Web服务器都能使应用程序在Internet上传输和共享数据。

优点:.net是一种跨语言平台,可实现多语言开发;运用多种语言互相取长补短,扩展性好;.net开发界面友好,学习曲线低,开发速度快。

缺点:严重依赖.net Framework平台,移植性差,只能局限于微软Windows平台;中间件服务器即COM+服务器不够成功;功能也不如J2EE强大。

2.4 J2EE(Java)平台

J2E E:Ja va 2 Pl atf or m E nt erp ri se Edition,是SUN公司为企业计算推出的企业级Java平台。J2EE是一个平台的一系列技术标准的组合。

优点:三层结构,MVC方式的三层结构设计,保证系统灵活高效;兼容性强,系统跨平台设计,兼容多种关系数据库,适应客户的软硬件环境;性能高,采用数据库连接池,通过JDBC技术访问数据库,满足频繁访问需求,且多处采用缓存技术,提高系统整体性能;完全B/S结构,方便用户使用,方便管理员维护。

缺点:成熟度较差,成功产品较少,应用的时间短,技术积累较少;开发难度高,开发量较大,产品成本较高;市场上主流的中间件服务器为Weblogic和Websphere价格昂贵,而免费的轻量级中间件服务器Tomcat和Resin性能又不敢保证;关系型数据库处理工作流和文档比较困难。

总结以上所述,列表比较如下表1[4]。

3 Domino与RDB开发OA系统的比较

上面简要分析了基于各种开发平台开发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优点和缺点,本文建议办公平台继续使用Domino平台。之所以选择Lotus Domino平台实施M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具体原因是:

(1)Domino与RDB有各自的市场定位,作为信息存贮和管理的平台,Domino的优势在于文档(文档型数据库)管理、工作流(各种审批流程)和协作(异步协作、实时协作、团队协作等),而关系型数据库的优势在于数据运算和报表统计,两者的长处显而易见。在实施信息系统时,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已有平台的优势。

(2)使用Domino平台开发办公系统,所需工作量比使用RDB少很多。用RDB加中间件的方式开发OA系统,等于要在关系型数据库之上要首先开发一些Domino已经提供的基本服务,包括工作流、文档处理、协同工作、安全控制等功能,从开发工作量而言,要开发出一套可用的、稳定的“类Domino”平台,决不是一两年能完成的工作,并且,该平台的可靠性、后续的升级和维护,还要求有一个专业化公司来保证。而采用Domino平台开发和维护成本将大为降低。

(3)Domino本身是一种为协同办公设计的开发平台,而不仅仅是一种通用的开发平台和编程语言。因此,当Domino平台升级时,已开发的基于Domino平台的办公系统将通过升级自动具有更强的协同办公能力;但是当RDB平台升级时,因为它所考虑是通用的需要,相应办公系统的功能必须通过大量的开发才能实现。

(4)此外,Domino从R6已经全面支持J2EE和RDB集成。这样就使得Domino和RDB,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和统一的。在此基础上,可以采用Domino开发办公自动化系统,Domino提供了开放的接口,支持行业标准,并且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工具快速的和其他系统整和,为用户提供一个完整而统一的解决方案。这样,我们就可以真正实现在发挥各种平台各自优势的前提下,构建企业信息化统一平台。

(5)Lotus Domino产品成熟,具有先进的文档数据库和电子邮件系统,具有完善工作流机制及标准的Web服务,而且在系统开发中,可集成关系型数据库、Java技术以及Internet技术,使系统具有良好的集成性、开放性和可扩充性。使用Lotus平台实施OA系统,正是实现了“用合适的工具做最恰当的事情”。

(6)选用lotus平台的另一个原因是:IBM是一个可以信赖的、有良好信誉的公司,从1995年底收购Lotus起,Lotus产品线已成为IBM四大产品线之一,得到了持续的发展。IBM对全球用户承诺将继续发展Lotus Domino,并不断注入新的技术,如在Louts Domino Desinger8.5对Ajax、样式表、RSS等技术进行全面支持[5]。

(7)M公司上级总部已构建基于Domino/Notes办公平台,M公司在内部也布署了Domino/Notes系统作为办公自动化平台,使用Domino平台能保护已有投资,更便于实现与上级总部办公系统的连接。

4 结语

针对此项目,综合考虑办公平台的成熟性、扩展性、安全性、稳定性、开发能力、分布实施能力和投资保护等等因素,Domino/Notes平台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对于不同的应用,有关不同的环境,那么可供选择的平台就各不相同;同一个应用,对于不同的设计人员,采用的方案也各不相同。本文作为一个应用例子,以供进行对比参考。

参考文献

[1]武坤等.Lotus Domino/NotesR6应用开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石丽霞等.Lotus Domino Designer6应用程序开发指南[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3]方小铁.Lotus Domino/Notes与Microsoft Exchange办公自动化开发平台比较[J].电脑与电信,2006-7.

[4]张珞.疗养院办公自动化系统平台的选择与应用[J].实用医药杂志,2010-1.

如何选择综合布线系统方案 篇5

如何选择综合布线系统方案

。记得不久前还在炒作“超5类”,而随着“千兆位”以太网标准出台,布线厂商也相继推出了自己支持“千兆位”以太网的“6类”甚至“7类”布线系统。推出先进的产品固然是件好事,但 笔者还是要提醒广大用户不要被媒体和厂商的炒作冲昏头脑,在选择布线产品时冷静地考虑一下,是否需要如此高档的系统。

群星闪耀的布线系统

最开始发展的是3类电缆,它能达到10Mbps的速度,手感皮薄,通常皮上注有“cat3”字样,它的箱上会注有“3类”,大概每箱有305米;而对于 4类电缆我们的网络中用的不多,在此就不多说;

而5E类电缆技术规范的不断完善源于千兆以太网的发展。在制定千兆以太网技术规范期间,低端低档次的5类电缆是否能对这种网络给予支持曾一度引起人们的关注 ,随之,出现了等电平近端串扰(ELFEXT)和回波损耗等新的关键测试参数,因此,业界制定了5E类电缆技术规范 ,它的标称速度为100Mbps,手感皮厚匝密,皮上通常注“cat5e”,一般是每箱305米;然而,随着6类电缆规范的出台,尽管现有网络或新兴网络还不必 太依赖6类解决方案来支持,但可以预见,6类电缆完全成为铜缆布线的主流解决方案只是时间问题;---bianceng.cn(学电脑)

由于现有的超5类线(CAT5E)并不能正式支持10GbaseT,6类线(CAT6)也有37m的距离限制且无法保证信号传输质量,但增强型6类线(AC6)可在100m的距离内实现高速信号传输 ;

7类线缆技术提供高达600MHz的带宽,这是所有类型的铜线缆中最高的带宽,以前的线缆技术基于保守的性能标准,如100 MHz的5e类标准和250 MHz的6类标准,万兆以太网等新技术的早期采用者或关注环境(如工厂车间)电磁干扰的公司,倾向于使用7类线缆。7类线缆是全屏蔽电缆,每一对线路都利用衬箔屏蔽物屏蔽,而且线缆本身也采用包裹整个线缆的屏蔽层。一些7类线缆还在线缆的护套与屏蔽的线路对之间加入了一层编织物屏幕层 ,线缆还可以屏蔽外部串音,即来自线缆外套之外的邻近线缆的噪音。直到不久前,5e类和6类线缆一直采用噪音消除技术,处理来自线缆护套内部的噪音,而提供万兆以太网传输的铜电缆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来自护套外部的噪音。

7类线缆是容量最大的平衡电缆,而它的成本大约是6类电缆的3倍,后者的价格一般为1000英尺380美元,为今后作打算的企业可能能够证明安装7类线缆(电缆和连接器)的费用是合理的,因为与其他可以处理需要更高带宽应用的替代方法相比,7类线缆更节省资金。7类为用户提供了根据安装的连接器类型(RJ型和非RJ型)做出选择的可能 ,在使用非RJ型连接器时,它提供应用共享功能,而在使用RJ型连接器时,基础设施具有向后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由于这种线缆技术将逐渐进入主流,越来越多的设备制造商必须在他们的硬件上设计7类接口,企业用户也必须逐渐适应这样一种不同的接口 ,7类线缆具有比6类线缆更大的直径,因为它采用双倍的屏蔽,并且通常采用23AWG(美国线缆规格)裸铜线连接器(相比之下,6类、5e类、5类和其他类型的线缆采用的是24AWG连接器)。

除了确定7类线缆和连接器的价格外,国家研究测试试验室的认证也非常重要,这意味着该试验室的认证标识将出现在这种线缆的护套上,该标识显示设备在安全性和性能上,通过了国家批准的测试试验室的测试,符合国际7类标准的性能规范。7类产品可以满足新的带宽、接入、存储和速度要求 ,根据用户的需要和未来的目标,将这种最新铜缆技术与其竞争者的性能进行成本收益比较,可以帮助确定使用什么类型的线缆。

各类布线系统的技术对比

下表是5类、5E类、6类及7类线缆在100MHz正常频率下的性能比较,我们从表中可以直观地看出,相同频率下不同技术规范的比较结果。请注意,6类和7类线缆的实际数值可能与该表公布的结果不同 ,估计6类线缆的数值变化不大,而7类线缆与最终公布的规范值肯定有较大差别,但无论如何,从表中的结果看,6类线缆在5E类的基础上有了改进,

从频率范围看,5E类线缆仍局限在100MHz,而6类线缆已提高到200MHz,并规定在此基础上再加25%余量,即达到250MHz(暂定)。

参数除另有规定外,所有数值以dB为单位,所有数值为100MHz处测量值(最差状况-通道)。括号内数值分别为6类电缆在250MHz处和7类电缆在600MHz处的测量值。

综合布线系统方案选择原则

目前,布线厂商在营销上存在不少水分。“经测试高达300MHz”“保障应用”、“6类电缆是千兆以太网的选择”、“绝对独家供应商解决方案”等市场炒作和宣传误导将用户们搞得一头雾水。 在我们详细分析了各类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后,那么用户在选择系统时又有什么应该考虑的原则呢?

无疑,众多用户关注的是安装,而不是哪一种铜缆布线解决方案。用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在各种方案中加以选择。 因此笔者往往建议用户考虑以下问题:

1.用户安装布线系统的用途是什么,估计今后的应用发展如何?大概的进程规划?

如果在今后5年只打算使用100BaseT,那么5E类电缆就足够了,但如果您考虑不久将随时应用宽带,如实时电视会议、三维模式、桌面印刷等,最好采用6类解决方案。

2.用户所在企业的前景是否明朗?企业发展速度如何?

如果前景不明,为安全起见,可采用6类解决方案,或者您预见到企业将会持续高速发展,那么6类以上解决方案可提供更大的“增长空间”,以备需要网络扩容来支持企业的发展。

3.企业网络于日常运营的重要性如何?

例如,银行网络系统是其运营的生命线,如果停机几分钟,将会给其业务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从充分的余量、易于安装和可靠性角度考虑,6类线缆是更为理想的解决方案。

4.企业如何考虑预算?

如果预算不受限制,就全部采用光缆了。客观环境是现实的,预算是有限的。所以,您肯定会考虑6类线缆解决方案在经济上的承受能力,毕竟它要比5E类方案的成本 约高20-30%,不过,在做决策时千万不要仅着眼于初期成本,这一点至关重要。根据对上述问题及此类情况的分析,您可以知道哪种方案最适合自己的需求,同时成本又在预算范围之内。

不同的声音

在布线系统刚进入我国时,曾给国人一种神秘的感觉,似乎大厦里一旦有了布线系统就立即成了智能大厦,并且各个弱电系统都可以利用这套布线系统,其实不然。从理论上讲,综合布线系统是将大楼内的各个弱电系统的传输介质统一为一种高性能的传输介质,从而使其便于管理、维护及在未来扩展,但目前就开始选择6类或7类综合布线系统确是不必要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1.造价过高,性能也未必很好;

例如保安监控系统,目前使用的75欧姆同轴电缆价格低廉,传输距离远(超过100米),其带宽也很高;而6类综合布线中用到的8芯双绞线就没有这方面优势。首先,它受到100米最大传输距离的限制,超过100米其所传视频信号的衰减就会很大。此外,用户还需要购买阻抗匹配器,使监控设备的接口与双绞线系统兼容。还有,楼宇自控等弱电系统具有自己的布线系统,通常其布线的拓扑结构为总线型,即在2芯线上可串联很多控制单元,而综合布线系统采用的是星型拓扑结构,要求每根8芯线只能接一个设备。由此可见,如果楼宇自控等弱电系统也采用星型拓扑结构,那将需要大量的线缆,从而使整个系统的造价猛增。

2.我国行业管理的限制;

例如消防保安系统,目前还是单独设计、单独施工、单独管理,像这样的系统采用过好的综合布线是不适宜的。

3.不能充分发挥“豪华类”综合布线的优势。

“豪华类”布线系统为时常变更终端设备的种类和位置的用户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而像楼宇自控、保安监控等弱电终端设备几乎长期固定在房间或走廊的某一位置,不需要经常改变。

制作多重系统选择的移动安装盘 篇6

1 优盘的格式化操作

首先我们下载一款名为“WinSetup FromUSB”的工具(下载地址:http://www.winsetupfromusb.com/),通过它就可以完成制作多重启动盘的目的。下载完成以后对其进行解压,可以在文件夹里面看到两个可执行文件,即分别是X86和X64的版本。这里用户选择自己的系统版本,通过系统管理员身份来执行。现在把优盘插入到系统的USB接口,点击“Refrest”按钮后就可以识别出优盘信息。

点击主界面下方的“Adveaned option”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里面勾选上“Custom menu name for Vista/7/8/Server source”命令后关闭(图1)。然后勾选主界面中的“Auto format it with FBinst”选项,通过它主要是对优盘进行格式化并加入启动信息。不过UEFI这种启动方式只能识别FAT32格式,如果不是使用UEFI方式进行启动,那么就可以选择其他的格式化选项。

2 添加第一个启动项

接下来在“Add to USB disk”的区域里面,选择需要进行安装的系统版本。比如我这里就选择的是“Windows Vista/7/8/10/Server 2008/2012 based ISO”项,点击选项后面的按钮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Windows 10的ISO文件(图2)。设置完成以后点击“GO”按钮,这时会弹出一个询问窗口,告知用户优盘里面的数据会全部被删除。点击“是”按钮后会弹出一个输入框,要求输入安装系统的存放目录名称。我们这里就输入“Win10”,不设置的话30秒后会以预设的名称建立目录。然后设置启动菜单的选项说明,同样输入“Win10”进行确认即可(图3)。最后就可以开始优盘启动盘的制作操作,通过“Process selection”可以了解到制作的进度。

3 添加第二个启动项

当第一个系统安装盘制作成功以后,我们就开始制作第二个系统安装盘。首先将“Auto format it with FBinst”选项去除,不然的话我们刚刚的操作将付之东流。接着同样还需要勾选上“Custom menu name for Vista/7/8/Server source”命令,因为每次产生一个系统安装菜单以后,这个选项将会自动进行关闭。然后点击“Windows Vista/7/8/10/Server 2008/2012 based ISO”后的按钮,这次我们选择一个Windows 7的ISO文件,再点击“GO”按钮,按照前面的步骤就可以完成制作操作了。

注意

合理选择自动化仓储系统 篇7

自动化仓储系统在不同行业的应用

自动化仓储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医药、烟草、石油、机械制造、造纸、出版印刷、食品饮料、军队、煤炭、机场等行业领域。不同行业的客户对自动化仓储系统的需求是不同的。即使在同一行业,不同场合的需求也有很大差异。如: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和内地企业对于库存的需求、库存周转的需求、配送时间的需求等均有很大不同。

在医药行业,综合性医药配送中心的库存品种一般在10000~15000个左右,其仓储特点包括:包装完整、货物存放不能混放、要求有特殊的存储区域和拆零区域、批号要求比较严格、货物存储周期在5~30天之间等。这些特点决定了存储方式的多样性,因此,该行业的仓储重点在于ABC货物的分类以及A类货物的储存策略、库存控制、拣选策略和拣选方式的选择等。

在烟草商业企业,卷烟配送中心的货品种类较少,约100~200个,配送方式一般以“条”为单位,需要进行大量的拆零分拣工作,货品储存周期一般不超过30天。因此,在规划该类物流系统时,需要对储存方式、补货方式以及拣选方式进行综合考虑。

在造纸行业,以整托盘出入库为主,在规划该类物流系统时相对比较简单,只需考虑储存方式、库存控制等。

自动化仓储系统在不同行业的需求特点虽然不同,但其主要应用技术有很多共性,如储存设备和存取设备、输送技术、RF技术、电子标签拣选技术等。

选择自动化仓储系统的考虑要素

我国的物流发展已经从小规模发展到大规模,从单一技术应用发展到综合技术应用和大规模集成技术的应用。大型的物流中心已经不是个案,如九州通药业自动化仓储系统、蒙牛乳业自动化仓储系统等。合理地选择自动化仓储系统已成为整个物流系统成败的关键点。不恰当的技术应用和设备选择,是导致很多物流中心设计不合理甚至是失败的根本原因。物流配送中心的整体规划必须以“适应性”为原则,关注并深刻了解客户的需求,根据不同的客户、不同的需求,做出不同的系统规划方案。

衡量一个物流中心仓储系统的合理化程度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1.存储单元的设计

对于一个物流中心来说,物流形态和存储单元不总是单一的,而是呈现出多样性。存储单元的设计是物流中心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存储单元的种类和形式多种多样,在一些比较典型复杂的系统中,存储单元可能多达几十种。可以说,合理的单元设计是实现仓储系统合理化的前提。一个合理的仓储系统,应首先针对产品特点进行存储单元设计。

2.库存量指标

存储能力是物流中心的一个重要指标,库存能力的设计对于系统合理性的影响极大。虽然存储能力是一个比较刚性的指标,但在实际应用中却不好把握。设计过大的存储能力势必造成巨大浪费,而过小的库存则将影响系统能力的正常发挥。这是所有系统集成商在每个项目中都会遇到的问题。

3.货架形式与货架设计

货架形式或存储形式的设计也是仓储合理化的重要内容。每个从事物流系统设计的人员都知道什么是货架,但不少人都只是把货架当作简单的存储设备,而忽视了货架设计的重要性。货架种类繁多,用途也不尽相同。事实上,在决定采用的货架类型、具体尺寸以及分析货架对于具体项目的适应性的过程中,物流系统是否合理已经得到体现。

从其形式和规格来说,货架产品的种类繁多,其在仓储系统中的组合应用很重要。正确合理地选择货架应用到具体的工程项目中,对于系统集成商来说也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大到货架的选型和总体规划布局,小到货位尺寸的设计,都是货架设计的难点和重点。在实际项目中,不少系统集成商往往倾向于简单的设计:单一的货架形式,单一的货位尺寸,没有与产品结合,没有与现场配合。结果导致设计的货架系统无法满足用户的实际要求,或降低了系统的能力和效率。

4.物流系统的流畅性

仓储系统设计的另一个关键要素是保障系统的流畅性,包括入库、直配、拣选、出库、补货等操作过程的流畅性和合理性,以及总体路线的优化等。

5.成本和运营

成本一直是仓储系统设计的重要指标,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此外,系统运营费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自动化物流中心的建设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模式到综合系统模式的发展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仓储系统的合理化程度不断提高。在2000年前,大家理解的自动化物流系统基本上是单一的AS/RS系统或输送系统,设计的储存单元也比较单一,由于仓储管理系统(WMS)的限制,复杂的系统管理也难以实现。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上与国外的交流日益频繁,目前,我国企业的物流中心设计不断深化和细化,仓储合理化成为备受重视的新课题。

由于物流系统的专业性很强,仓储合理化不仅仅取决于货架的种类和规格,还与系统应用领域、区域位置、系统流程、物料本身属性、设备选型等有非常大的关系。如果仅仅从某一方面考虑问题,势必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物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是一项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工作。企业要彻底改变物流状况,提高仓储系统合理化水平,最大限度满足自身要求,一方面应选择专业的系统集成商和顾问公司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另一方面,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专业分工的重要性,要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和辨别能力。此外,物流仓储系统的设计应因地制宜,强调合理、合适、流畅、经济,充分论证客户的真实需求,不片面追求新颖和特殊性,不盲目求大求全,更不能盲目照抄照搬。

物流系统的发展方向

综观世界物流技术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具有代表性的欧洲和日本物流的发展过程,企业物流系统从未停止追求技术创新的步伐。毫无疑问,物流系统的发展在遵循一条规模化、专业化、无纸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的发展道路。具体趋势如下:

1.规模化。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决定了规模化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库存能力达到50~100万件以上,日处理能力达到5~10万件以上,订单行达到3~5万行以上的大型物流中心建设是今后的市场主流。

2.专业化分工。这是市场大的发展趋势,同时,在系统集成商中也开始出现专业分工和行业分工。

3.无纸化技术的应用。随着近年来绿色物流概念的兴起,无纸化技术将成为主流。通过采用电子标签、语音、RF、RFID等技术,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系统操作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效率,同时也是减少人力、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4.高度的信息化和适度的自动化是我国物流发展的基本方针,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信息化的高度集成包括企业ERP系统与物流信息系统的集成,也包括整个供应链的一体化。根据我国的基本情况,过度的自动化是应该避免的。

医院布线系统的传输介质选择 篇8

我们医院对综合布线的材料及性能选择上, 结合医院建筑楼群的周围环境状况进行考虑, 一般采取以易用易维护和稳定传输为主, 结合经济成本因素的原则。

在系统布线中, 采用屏蔽双绞线还是采用非屏蔽双绞线, 在业界仍存争论。选择UTP还是STP作为我们医院布线系统的传输介质, 需要对两者特点进行分析。

1 屏蔽原理与目的

双绞线中单独的绞合线对或线对组可以有一个金属屏蔽层。就屏蔽本身而言, 它可将线对或线对组自身之间的串扰减少到最低程度。反射:金属屏蔽能够有效地反射来自内外界的大量入射场。集肤效应:在一定的频率下, 屏蔽能够在需要的信息与外界干扰之间提供近乎完美的间距。集肤效应保证了干扰电流只在屏蔽层外通过, 因为它不能透过屏蔽层。

屏蔽系统是为了保证在有电磁干扰环境下系统的传输性能, 这里的抗干扰性应包括两个方面, 即抵御外来电磁干扰的能力以及系统本身向外辐射电磁干扰的能力。对于后者, 须符合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EMC规范。

2 屏蔽的优点

屏蔽布线系统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它具有的很强的抵抗外界电磁干扰、射频干扰的能力;同时也能够防止内部传输信号向外界的能量辐射。对于一个屏蔽布线系统, 要体现其特点, 在设计和施工时, 需要注意以下2点。

(1) 屏蔽布线系统的功能体现需要做到所有连接硬件都使用屏蔽产品, 包括:传输电缆、配线架、模块和跳线。如果只是传输信道的一部分使用了屏蔽产品 (如:水平电缆) , 则起不到整体屏蔽的作用。

(2) 屏蔽布线系统必须要有良好接地, 如果传输信道各连接元件的屏蔽层不连续或者接地不良, 可能会比非屏蔽系统提供的传输性能更差。

3 屏蔽的现实差距

根据国际标准ISO11801, 屏蔽必须是从传送器到接收器的全程屏蔽。安装电缆、信息插座和连接插头都必须屏蔽;并且要保证整个屏蔽系统在电气性能上的整体连接, 具有良好、可靠的接地, 如果接地不好, FTP的屏蔽层将成为干扰源, 传导后向外辐射;不能有任何断裂处, 否则断裂部分会造成天线效应, 不但不能屏蔽, 反而效果更坏。

目前屏蔽式8芯插头尚没有标准, 不同厂家之间的插头/插座之间的兼容问题、屏蔽的有效程度及插头的接触面能否长期保持稳定等方面都没有定论。

更现实的是, 实际施工时, 屏蔽系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困难:由于屏蔽系统对接地的苛刻要求, 极容易造成接地不良, 这样在传输系统的某两点间便会产生电位差, 因而导致其性能反而远不如非屏蔽系统。屏蔽线在高频传输时, 需要两端接地, 这样更有可能在屏蔽层上产生电位差。由此可见, 屏蔽系统本身的要求, 恰恰构成保证其性能的最大障碍。

一个完整的屏蔽系统要求处处屏蔽, 可是, 目前市场上还很少有网络交换机本身拥有屏蔽支持, 所以很难实现整个传输链路的屏蔽。

4 非屏蔽的选择依据

考虑到诸多因素, 我们认为UTP是目前较为成熟可靠的布线技术, 完全可以满足在我院环境下的使用需求。施工时, 可采用金属桥架和管道做屏蔽层的布线方法, 满足屏蔽的要求。至于在网络主干及某些场合选用光纤链路。

贝尔实验室的研究已一次又一次地显示, UTP是最适合使用在普通楼宇环境中的结构化布线系统, UTP安装不用另外考虑屏蔽的效能, 可以达到与屏蔽系统同样的EMC要求。非屏蔽双绞线布线系统具有以下特点:施工比较简单, 质量标准要求低, 施工工期较短, 投资低, 并有统一的认证标准。其设计可很好地抗干扰, 著名厂商的超五类线带宽可达250MHz, 完全可以支持千兆位以太网应用。已有国际标准, 保证了应用兼容性, 超五类是现在使用较广泛的布线产品, 六类布线系统已经达到了非屏蔽双绞线的性能极限。能够满足大多数应用的要求, 并且满足低偏差和低串扰总和的要求。充足的性能余量, 给安装和测试带来方便。

5 结语

屏蔽系统是指整个系统全过程屏蔽, 其本身是一个好的设想, 可提高信号传输的速率, 但安装标准要求高、投资大;如果在布线过程中稍有不慎, 就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屏蔽效果, 反而会降低系统的性能;全屏蔽布线的传输带宽, 低于同样成本的光纤;从性能价格比来说, 水平布线子系统仍将是非屏蔽双绞线和光纤的世界。

从施工的质量、工艺和投资来看, 选择非屏蔽系统和屏蔽系统有明显的差异。非屏蔽系统采用非屏蔽双绞线, 施工比较简单, 质量标准要求低, 施工工期较短, 投资低。而屏蔽系统采用屏蔽双绞线, 对屏蔽层的处理要求很高, 除了要求链路的屏蔽层不能有断点外, 还要求屏蔽通路必须是完整的全过程屏蔽。从目前的施工条件来讲, 很难达到整个系统的全过程屏蔽。

因此在医院的布线系统, 语音通信选用五类或更高的非屏蔽双绞线;数据通信选用超五类或者六类的非屏蔽双绞线;高速主干数据选用单模或多模光纤。也就是说以超五类和六类非屏蔽双绞线为布线系统, 在数据传输要求达到1000Mb/s的信息点, 我们选用六类非屏蔽双绞线。具体的线缆产品选用国外进口品牌, 厂家可以提供15年以上的质保和系统应用保证书。在大楼布线工程竣工后除了逐点进行测试外, 要求施工方必须提供原厂家的质保书, 确保材料和施工质量。在施工安装中还要重视布线系统与不同干扰源间距的影响, 注意布线系统的防雷和接地, 严格按照规范设计、施工, 做好电气性能测试、存档, 加强防范意识。

摘要:通过分析屏蔽双绞线和非屏蔽双绞线的特点和实际应用, 讨论医院布线系统中作为传输介质的线缆的选择, 总结传输介质选择的一般性结论。

网管“新手”如何选择网管系统 篇9

作为网管“新手”, 如何选择管理系统呢?

1 网络拓扑管理

应具备智能发现系统, 快速准确的将真实网络的物理、逻辑链接通过拓扑图的展现给用户, 并且通过管理分类方式以设备级别分类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关注焦点, 并以图形化方式展现设备实时性能以及实时故障信息, 使日常工作实现透明化管理, 同时, 系统应能对设备进行等级划分和关键性设定, 为用户在管理中实现更为有效的管理, 最短时间内找到核心设备, 针对网络重要等级, 提供诸如缩略图等图形分类, 为不同管理域 (管理权限) 的用户提供设定方便;

2 事件管理

国内企业中, 信息管理人员大多是多重身份, 他可能既是管理者又是具体执行者, 不可能24小时紧盯监控页面, 实时对所有运行监控参数进行分析, 管理软件需要提供智能分析, 帮信息管理人员及时的预警故障隐患, 才算是真正起到作用;同时, 要支持广泛的设备, 以及常见主机操作系统、应用系, 才能保证系统对事件的监控的完整性保证;

3 报表统计

该系统需要提供各种日常运行分析数据和性能数据, 以便网络管理员根据日常分析数据和性能数据准确评估、了解整个网络环境运行情况, 及时发现可能的故障或隐患, 以及从这些数据评估可能存在的威胁, 为信息化投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该系统需要能提供多种统计纬度的报表, 如:每日运行报表、每周运行报表、每月运行报表、每年运行报表、自定义某个时间段的统计分析报表, 且还需要提供多种统计内容的报表形式:

运行统计报表:统计分析管理对象关键参数;

资产统计报表:分析分类资产情况;

流量分析报表:提供节点排名、协议分布报表、节点流向分析报表;

运行状态报表:分析故障时间发生和解决情况;

趋势分析报表:分析关键参数的历史趋势状况;

比较分析报表:分析同类对象, 得出TOPN排行;

综合分析报表:提供综合的网络和业务系统运行状态统计报表;

4 IP地址管理

IP地址作为客户网络的重要资源, 对于IP资源的有效管理有利于提高网络设备的利用率, 利用于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

在大型网络的网络管理中, 如何规划管理好IP地址是日常网络运维管理非常重要的内容, 经常遇见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对IP地址怎么分配的?IP地址如何分布的?实时情况不清楚, 每次需要新分配地址地, 都犹如踏入雷区, 而这应在日常IP地址资源管理中解决掉, 二是IP地址非法盗用, 网络中经常一些有特殊用途或特殊安排的IP地址, 比如提供网络服务的服务器IP地址、运行在后台的数据库地址都可能被盗用, 继而造成业务不能使用, 而目前网络上各类软件工具众多, 用户可以非常简便就将自己的IP地址进行更改, 包括计算机的MAC地址, 而从这个角度无法去限制, 所以在日常管理中, 运维管理系统需要从IP-MAC绑定监视着手, 实时监视网内计算机IP、MAC地址、对应设备端口是否发生变化, 一旦出现变化立即告警, 告诉网络管理员进行下一步动作, 以防止重要IP地址被盗用, 而影响业务运行。

5 数据流量分析管理

数据流分析类型应支持多种数据分析技术, 比如:NETFLOW、SFLOW、DATAFLOW、Net Stream等, 系统在部署方式上应支持多探针分布式部署, 网络上可以在不同的地方部署多台数据协同分析探针服务器, 各个探针服务器可以在本地分析采集数据, 并可以将统计数据汇总到核心服务器上, 由核心服务器进行汇总操作并将结果展现给用户。

因此, 用户可以实时查看到网络上全网 (所有探针服务器能探测到的范围) 的TOPN流量排序信息 (而并不是一般的数据流分析系统只能分析某个网段内的流量TOPN排序) , 并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查看详细信息。

实时信息:网络上应用类别流量实时显示, 可以显示当前网络上各种应用的流量, 如:FTP、WWW、SMTP、POP3、数据库、内部应用等等;可以将某一片刻数据流进行"快照", 截下所有数据, 展开所有相关项, 让时间"静止"下来, 慢慢分析, 从各个角度重新组合条件, 转换视角, 分析问题;提供数据输出的功能, 可以将指定的原始数据导出到EXCEL文件中。

智能分析:系统应对数据流量提供自动的智能分析, 如:

BT下载:直接指出谁在进行BT下载, 并可以进一步显示分析的依据;

DOS攻击:直接指出谁在进行DOS攻击, 并可以进一步显示分析的依据;

冲击波病毒:直接指出谁中了冲击波病毒, 并在进行扩散, 并可以进一步显示分析的依据;

关于某台关键服务器的当前实时访问情况、帧流量异常情况分析、IP地址扫描和IP协议端口扫描分析、IP高层协议端口密集访问分析等。

主动关注日常网络流量异常, 一旦发生异像, 立即告知网络管理员, 进行进一步分析、处理。

6 巡检管理

为保证企业网络环境的正常运行, 通常企业内部会建立一整套巡检管理制度。但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 为各种企业业务系统提供运行环境的网络系统也越来越庞大、复杂, IT管理规模也随之日益扩大, 如何方便、快捷的实施巡检就成为IT运维人直面的大问题。

如何保证每天需要进行巡检的众多巡检点无一遗漏?

如何处理巡检点的庞大规模与IT运维人员的紧缺人手的矛盾?

如何处理每天乃至每年提交的海量巡检表所包含的数据?

如何从海量的巡检数据中提取上级领导所需的整体运行数据?

这也是系统需要具备的, 与巡检制度相匹配。

建立网络管理系统, 应帮助企业提高信息系统综合管理水平, 为业务服务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帮助用户摆脱原有分散, 专业性要求较高的管理方式, 使IT管理不再神秘, 使决策层和运维层信息对等;通过图形展现方式, 运维部门更具备全局视角, 而不再是简单事后处理模式, 使IT管理根据条理性, 规范性;实时的管理参数展现, 使管理层更容易的实现过程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

摘要:随着信息革命的到来, 信息与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悄然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的组织方式, 信息在企业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信息同其他企业运行要素之间的良好集成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 实现完善的网络管理一直是各种规模单位长期追求的目标, 现我院开设了网络系统管理专业, 致力于为各企事业单位培养网络管理员及计算机系统管理与维护人员。通过该专业学习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日常网络管理所需的基础知识, 能熟练的使用当前流行的各种操作系统进行网络设备的管理与配置、开展日常网络的维护工作, 并具备一定的网络安全知识。

射孔参数选择系统设计与实现 篇10

利用机械、化学或者其他能量打开套管、水泥环和地层, 沟通油、气流通道的井下作业称为射孔。射孔的最终目的是为产层与井筒之间建立可靠、有效的通道, 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同的射孔方法对油气井的产能有直接的影响, 如果选择方式不当, 则会导致卡壳等工程事故, 有些甚至导致井报废, 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和危害。分析研究射孔参数影响油气井产能的因素以及相互关系, 就可以针对不同的井、不同的地层, 采用不同的射孔方案, 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对储层的损害, 提高油气井产能, 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油田用户希望有一款软件, 该软件以射孔参数设计为主需要考虑的最优射孔参数, 对油气井产能最大和较低的套管强度为基础。根据现有枪、弹系列针对要作业的储层, 预测各种参数组合下的产能比及套管强度降低系数。每一种参数组合称为一个方案, 对比各种方案下的产率比及套管强度降低系数, 优选出条件许可、产能高、套管变形小的几套参数组合, 作为推荐的施工方案。

软件系统功能强大、齐全、运行环境简单, 能迅速、准确、直观地为专业设计人员和现场工程师提一种强有力的射孔参数设计分析工具。

2 需求和可行性分析

2.1 需求

通过对用户需求和现有状况的分析, 新设计的系统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 设计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可以根据业务规则的变化迅速调整, 实现敏捷开发, 满足生产经营要求。

(2) 软件界面的美观大方, 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2.2 可行性分析

硬件方面, 目前公司内部的的计算机, 服务器和网络配置都比较好, 可以满足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要求;技术方面, 现有的射孔专业技术和相关资料可以提供比较好的专业支持, 软件开发团队具有相应的软件开发技术实力。总体来说, 进行该系统的开发是必要和完全可行的。

3 系统设计与开发

3.1 硬件和软件基础

数据库服务器:Windows服务器版本操作系统, 同时安装SQL Server 2005企业版。

客户端:Windows操作系统, 同时安装软件客户端。

3.2 系统体系架构

本软件采用C/S架构, 后台数据库服务器, 前端客户端软件操作。软件模块图如图1所示。

3.3 系统模块

经过和用户交流, 分析系统, 遵循敏捷软件开发的原则, 在满足要求的基础上使产品性能稳定、结构简单、模块间低耦合, 能快速适应业务层的变化, 最终确定了软件的模块结构如图2所示。

3.4 系统界面

在软件开发中, 把软件的界面设计放到相当重要的位置, 因为只有好的界面设计和用户体验, 软件才有可能被用户接受和认可, 才有可能真正应用和推广。在软件界面设计和开发的时候遵循下面的理念和原则:

(1) “Don’t make me think”原则 (不让用户思考的原则) 。软件界面设计中, 尽可能减少用户的操作和思考, 让用户轻松愉快地使用软件, 享受使用过程。

(2) 符合流行的软件使用风格, 减少用户的学习成本, 使软件可以快速被应用。

3.5 系统数据库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遵循范式设计的第三范式设计原则, 同时兼顾效率和开发。另外, 为了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 数据库设计的时候要遵循以下原则:

(1) 表尽可能少和简单。

(2) 字段含义清晰明了。

(3) 组合主键和外键的合理使用。

下面以系统的射孔枪弹数据表为例, 来进行示范

射孔枪弹信息表, 如表1所示。

表名称:PERFORATING_INFO

表说明:射孔枪弹信息表

4 分享经验

4.1 敏捷软件开发, 快速构建原型

在该系统的开发中, 采用了敏捷软件开发原则。在项目启动初期, 使用图形界面开发程序。让用户先看到软件模拟运行的样子, 然后根据模拟运行情况, 用户和开发人员互动, 在早期就可以明确用户的需求和关心点, 确定软件的界面和实现功能, 降低了开发风险, 提高了项目的成功率。

同时, 利用VS2010, 可以快速开发出软件界面原型和操作流程, 实现和用户的互动和交流。

4.2 部分代码

4.3 设计模式

在射孔参数优化软件设计开发中, 首先定义射孔参数优化接口, 接着, 实现对油井射孔参数优化, 和气井射孔参数优化。最后, 在选择井以后, 根据井类型, 构建和调用相应的射孔参数优化处理规则。

5 结语

射孔参数优化选择系统在油田推广使用后, 研究人员和现场施工用户都感觉方便、好用, 工作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企业的生产和相关业务都有了极大的改善, 节省了管理和经营成本, 产生了比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摘要:介绍油气井射孔参数选择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阐述了软件设计和开发方面的经验和技巧。

关键词:射孔参数,设计模式,敏捷开发,C#语言,SQL Server 2005数据库

参考文献

[1]Donald Hearn.计算机图形学.

[2]Robert C.Martin.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邓辉, 译.

上一篇:实用下一篇:作文教学中的逆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