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中职英语

2024-05-04

关键字:中职英语(精选四篇)

关键字:中职英语 篇1

“千军易得, 良将难求”“火车要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这些简单而又朴实的道理, 说明班干部 (班长) 的重要性。

如果说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负责人, 那么班干部 (班长) 就是这个班级的带头人。所以选好班干部 (班长) , 对今后班级管理至关重要。事实上, 作为一个班长, 并不需要外在形象的一种震慑力, 相反, 那种具有细心和责任心, 性格开朗的同学, 在班级中具有相当大的号召力, 所以, 笔者认为选班长的原则仍然是强调学生的内在素质。虽然有人会说这样的班长管不住班内的“捣蛋生”, 但本人认为学生之间只存在一种相互的帮助, 而不存在那种“管”, 对于那种“捣蛋生”, 可以通过班长的帮助, 班主任的教育来实现转化。除了选好班长以外, 笔者认为对班委成员必须要时时刻刻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 笔者定期召开班委成员讨论会, 通过这种方式对班委成员进行思想教育, 提高他们自身的思想素质, 同时随时从他们那里反馈班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在班委会上提出, 让大家共同商讨解决的办法, 以达到实现班级的民主管理。

二、成长档案袋

“成长档案袋”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笔者在2004级护理205班, 要求学生断断续续记录个人的成长日志, 经过2006级和2008级两届4年的丰富和创新, “成长档案袋”既记录学生的“遗憾之举”, 更要记录学生的“成功之处”;既有学生的“自我学情分析”, 更有“四心相连”评语;还有周记、月记以及在班级重大事件后所写心得。书写文章的过程, 就是一次自我约束的过程, 一次深入思考的过程, 一次进步的过程, 一次克制自己的过程。“成功之处”用红色纸记录, 以示表扬和鼓励。“遗憾之举”用黄色纸记录, 以示提醒和警戒。“自我学情分析”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全面剖析, 以发现不足, 扬长避短。“四心相连”评语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同学真心告白”“老师的鼓励”“家长的期盼”等。这是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家长之间的一个交流的平台。

“成长档案袋”主要有以下好处:一是实现了精细化管理、全方位管理。一个“成长档案袋”包容了学生的所有方面:学习的、生活的, 习惯的、纪律的, 校内的、校外的, 成功的、失败的, 等等。二是把“虚幻”的管理具体化, 使得我们的教育管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我们原来的一些管理之所以有时贯彻的不好, 落实的不好;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总是一点简单的说教, 而没有详尽的材料来体现。“成长档案袋”式管理就彻底解决了这一个问题。三是这种管理模式还为学校和家长交流沟通时提供了详尽的材料, 而不再是简单的、甚至是虚无的口头评价。四是通过实施“成长档案袋”式管理笔者感觉学生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慢慢的他们懂得了他们真的是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描绘自己的人生。慢慢的学生们有了一些“三思而后行”的意味, 明辨是非能力增强了, 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意识初步形成。

对于学生的成长档案, 要定期召开主题班会, 对同学们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要及时反馈和点评, 既让同学们知道你非常的重视大家, 也是对同学们的尊重。同学们下一阶段还能够认真的表现, 并且要表扬先进, 多看同学们的进步, 鼓励和激励他们, 促进他们获得更大的进步。

三、塑造班级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班级精神是班级文化价值观念的核心体现, 是班级管理和建设良好班风的内驱力和核心, 是班级文化的灵魂, 它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 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

为了培养班级精神, 1.笔者通过建立的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袋, 掌握本班成员带有共性和主要习惯、性格、能力、觉悟等特征,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管理要求和班风建设的主要方向 (班级的班规、班训) , 使班级精神体现全班成员的共识;2.要求班干部队伍, 必须在各种制度执行的过程中能起先锋和表率作用;3.根据班级特点, 概括出班级精神的特色, 找到一个突破口, 确定一个主攻点, 如设计班徽、班歌, 根据班级出现的阶段性的问题, 并有阶段性地提出更高水平的半期和学期目标;4.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班主任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 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 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班主任在班级舆论形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事关班级发展的重要问题上, 班主任要旗帜鲜明地支持什么、同情什么、反对什么。有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就会无形的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 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我们班级设置了一个“讨论本”, 同学们关心的问题, 班上发生的事情都可以拿来讨论。

班级精神提炼于班级和班级活动之中, 但班级精神不是标语、口号, 提炼、构建起来后, 必须要诠释、内化, 让文化根植于学生心中, 内化于心而外显于行。班级精神构建出来后, 我们组织了学生开展了精神诠释的系列活动, 以丰富多彩又而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深入诠释精神内涵。如:故事诠释、班级精神演讲、班级精神大讨论、在班徽、班歌的创作中内化精神。

通过这些活动, 学生认识和了解了班级文化和精神, 同时也有了对文化和精神的认同感, 明白自己该怎样做,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自己实现文化的细目标。为了实施这些目标, 同学们的活动和体会会记录在成长档案袋中。

总之, 班级是有生命的, 也是有灵性的, 要想创建一个优秀的班级, 我们一定要让班级有一种崇高的班级精神。

四、抓中间, 带两头

班级和社会一样, 应该是一个橄榄型的团体, 中间的孩子才是最大的群体, 也是个充满潜力的大队伍.他们中的有些人, 只要有人促一促, 抓一抓, 也会进入尖子生的行列;反之, 松一松, 有些人就会滑入后进生的队伍, 使“两极分化”的局面越来越严重。我们不妨采用“抓中间, 带两头”的做法。理由是“中间生”占比率最大, 差生和尖子生为少数。抓住中间地带的学生, 把他们的成绩提高上来才能促使少数尖子生意识到危机感, 差生也会积极要求进步。这是个非常简单的“保大局”的道理, 符合“为了一切学生发展”这一素质教育理念。

我们要帮助所谓的“中间生”找到那些值得夸奖、值得欣赏的优点, 肯定他们;找到他们生活中的灿烂, 学习中的沉稳, 然后小心翼翼地将这一点点的灿烂, 一点点的沉稳保护起来, 再逐步让它生长起来, 壮大起来。这样做往往事半功倍。

五、爱字当头

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我们相信, 任何一个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 都不会缺少去爱的勇气, 往往缺少的却是爱的技巧和方法。在实施班级管理当中, 爱至少要有两个方面, 也就是说班主任应该有双重角色:父亲和母亲。既要有父亲般的严爱, 又要有母亲似的关爱。既有严格又有细腻, 既强调共性又尊重个性。不吝啬微笑, 不吝啬表扬, 不吝啬每一个爱心的举动。

1. 父亲般的严爱

一个新成立的班级体, 彼此都来自不同学校, 有着相互不一致的教育背景, 不一致的教育理念。这时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东西把大家的行为习惯统一到学校的要求当中来。所以, 首先应该是要建立一整套严厉的、有针对性的、能够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考核制度;然后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严格考核, 并不折不扣地去执行其中的每一条, 对做得好的及时进行鼓励, 对做得不好的也要及时进行批评、处罚。使学生迅速统一到班级管理当中来, 形成统一意志, 形成共性!这就是父亲般的严爱。严也是一种爱。

2. 母亲似的关爱

如果, 一个班级管理只有严格的爱, 那么就会缺乏人性的关怀, 会使学生感到很压抑, 没有归属感, 没有成长的快乐, 也没有大家彼此协作的氛围, 从而使一个集体成为一个失去灵魂的躯壳。而母亲似的关爱, 由于母爱的细心、耐心和真心, 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我们班主任应该时刻把学生装在心中, 关注学生, 走近学生, 了解学生, 从小事做起, 从习惯养成抓起, 还要善于察言观色, 善于由表及里, 小中见大, 学生是单纯的, 一句话、一皱眉、一愣神往往都是内心世界的外在反映, 要关注这些信息。这样我们既可以走进学生的内心, 同样也增加了工作的预见性, 把问题解决在萌芽当中。

总之, 班级管理是辛苦的、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同时又是充满了育人的科学。希望通过这几个关键字, 能够帮助大家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宝臣.班主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2003

[2]丁榕.班级管理科学与艺术—我的班主任情[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3]魏书生.班主任工作[M].辽宁:沈阳出版社, 2000

[4]李伟胜.班级管理新探索:建设新型班级[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6

中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篇2

关键词:中职学生;关键能力;策略

中国分类号:G455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结构的变化,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作为我国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中等职业教育,“要从传统的给学生传授一技之长,转为既重视技术教学,又重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1]这种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就是关键能力。

1.“关键能力”的内涵及中职学生需要培养的“关键能力”

1.1关键能力的内涵。二十世纪中后期,随着生产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革新,许多劳动者表现出对不断变换的职业岗位非常不适应。德国联邦劳动力市场与职业研究所所长梅腾斯于1972年向欧盟提交了一份题为《职业适应性研究概览》的报告,第一次运用了“关键能力”(Schluessel qualifikation)的概念,并将关键能力看作是“进入日益复杂的和不可预测的世界的工具”。 [2]关键能力被引入我国大约是上个世纪90年代。关键能力的概念提出后,各国学者对其内涵的理解不完全相同,但基本精神还是一致的,那就是:关键能力是超越具体专业能力领域以外而对职业活动顺利进行,促进职业生计发展,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心理素质、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它是超出某一具体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是许多职业的共同基础,是一种可迁移的能力,也可叫跨职业能力或核心能力。

2.2我国中职学生需要培养的“关键能力”。借鉴国外关键能力的研究,针对我国中职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不好、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现状,我国中职学生所需重点培养的关键能力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心理素质方面,主要培养职业的适应能力,承受困难与挫折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②方法能力方面,主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自学的能力等;③社会方面的能力,主要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规划与组织活动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等。

2.关键能力培养的策略

2.1提高教师素质。首先,要加强中职教师对现代职教理论的学习,引导教师更新观念,真正树立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观。其次,为教师在生产企业提供岗位实践、跟班学习的机会,体验具体职业情境中关键能力的重要意义,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第三,引进有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科技人员和技术能手充实到教学第一线,围绕学生专业技能和关键能力的培养组织教学。

2.2加强活动组织。要充分认识课外活动对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正确引导中职学生课外活动开展。中职学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把课外活动纳入学校德育工作重要内容统筹安排,提供活动场所,配备基础设施,安排活动经费,加强活动指导。学校要将学生参与活动情况纳入学生的评价体系,不仅只看学生在活动中的活动成绩和成效,更要看学生参与活动的情感、态度、组织纪律性、与人合作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相关表现。

2.3构建评价标准。建立中职学校学生关键能力的评价标准,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根据中职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我们可以将评价标准分为三个层次:高级水平,即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应鼓励其达到水平;一般水平,即绝大多数(中间层)学生所要求达到的水平;基本水平,即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的水平。譬如,对我国中职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的一般水平可以确定如下:①自己能根据职业情境,分析应用技术所要达到的目的;②自己选择适用的技术与设备;③运用技术,理解并掌握操作工作设备的手段与程序;④自己维护设备并处理遇到的问题,包括计算机技术及其它技术。高级水平和基本水平应在一般水平上适当提高和降低。制定各项关键能力的培养标准,有助于教师比较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关键能力发展水平,从而在教学中引导、督促学生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

2.4转换课程模式。为实现对中职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必须打破现有的以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传授为中心的学科课程体系,构建一种基于实践情境的、以工作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即指导学生按照现实的客观的工作过程完成学习任务,获取基于自我建构的过程性知识(包含关键能力),解决“怎样做”的问题。这种课程模式以工作过程作为课程开发的参照系,力求课程模式的结构与职业活动相一致,通过工作过程的推进实现关键能力的培养,解决关键能力培养难以操作的问题。

2.5改革教学策略。中等职业学校各学科的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要自觉地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教学策略应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第一,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学生应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和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好一个组织者、协调人的角色,勤于提供咨询、帮助。”[3]第二,以学习过程为中心的原则。学生的能力,尤其是關键能力需要在现实的或模拟现实的工作情境和工作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以及学生相互之间互动的合作方式,自然建构,自主生成。第三,以反思性实践活动为中心的原则。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在实践、在做的过程中,才能得到体验,得到经验,并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形成策略,即通过“计划——实施(实践)——评价——反思”的过程将学习内化为个人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彭世华.职业教育发展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56

[2]唐以志.关键能力与职业教育的教学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0,(7):8

关键字:中职英语 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内涵建设;“双师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1-0046-03

专业教师是中职学校人才和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的优劣和数量之多寡将直接影响中职学校的专业建设、品牌建设和教学质量等内涵发展。

一、“双师型”教师在中职学校内涵发展中的意义

学校内涵建设的主要特征是提高办学质量,包括师资质量、教学质量和管理质量等,即通常所说的“软实力”。对于中职学校而言,抓内涵建设的本质就是抓办学质量,师资质量是内涵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的特点需要“双师型”教师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决定了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不仅必须具备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还必须有丰富的现代新型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即既能在讲台上讲课,又能下车间指导学生实训操作,在教室是教师,下车间是师傅。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学场地基本参照企业车间进行设计,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品牌专业,做大、做活、做强中职学校品牌,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二)职业教育职能的落实需要“双师型”教师

加快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既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全面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现实需要,更是促进中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它标志着我国中职教育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对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推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共同认识到,职业教育肩负新的任务,具有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优化劳动力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公平等功能。

(三)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 “双师型”教师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的出台,各级政府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中职学校在校生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能力进一步增强。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体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双师型”教师标准还不清晰,具有专业实践能力证书的教师数量还不多,政策与工作机制还不完善,聘请兼职教师困难等问题,是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与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加快实现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新时期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办好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加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既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要求,也是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

(四)学校上等级需要“双师型”教师

《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加强“双师型”、“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到2015年,“双师型”、“一体化”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达到60%以上。省示范和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指标体系要求:“双师型”专任教师占其总数60%以上,实习指导教师中有高级职业资格证的达90 % 以上。专业理论课教师中具有“双师型”的达60%以上。专任教师中独立制作、运用课件的达60%以上。中职学校上等级必须使得“双师型”教师的规模迅速扩大,水平明显提高,教师队伍的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双师型”教师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是1990年上海冶金专科学校王义澄先生提出的,他1990年12月5日在《中国教育报》发表《建设“双师型”专科教师队伍》,第一次提出“双师型”教师概念。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到的是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原则意见》(职教[1995]15号),明确提出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双师型”教师。它标志着对“双师型”教师及其队伍建设的研究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政策高度。1998年原国家教委制定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首次以国家政策层面明确“双师型”教师概念。

历经20多年,“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已经在我国职教政策、理论和实践上趋于成熟。“双师型”是对所有职教教师提出的一种专业发展理念,更是单一型的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践教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成长的目标导向。目前,国内关于“双师型”教师有如下说法:

“双证书说”——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

“双资格说”——具有教师的职业资格,又要具有其它行业或职业的资格证书;

“双能力说”——具有其特定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

“双层次说”——第一层次为能力之师,即经师(经典专业知识)+技师(精湛专业技术);第二层次为素质之师,即人师(价值引导)+事师(职业指导);

“双素质说”——即一个专业教师既具有教师的职业素质,又具有其他行业的职业素质;

“双职称说”——即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获得另一系列的技术职称;

“双融合说”,又称为叠加说——“双证+双能”;

“双来源说”——由学校部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任教经验丰富的“理论型”专职教师和部分从企业聘任的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技能型”兼职教师构成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多师说”——不仅是“经师”,更应是“人师”;不仅是“匠师”,更应是“艺师”;不仅是“教师”,更应是“技师”;

“特定说”——指出“双师型”的提法只有在职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特定背景下才有意义。

综观国外职业教育师资情况,他们对职教师资(国内之谓“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要求,大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体现:

第一,对“双师型”教师的学历和资历有较高的要求。如德国“双元制”中从事职业教育的专职教师必须获得博士学位,且有在企业至少5年的专业实践的经历;美国要求社区学院的教师具备硕士学位,必须具有3年的实践工作经验。

第二,对“双师型”教师的品德和技能提出高的要求。首先,职业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行为品质和职业道德,模范的职业修养和育人品格。其次,实训教师要求必须具备较强的工程师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专业教师都有2-3个师傅级资格证书,能同时教几门课,都能在车间熟练地操作和指导学生。

第三,对“双师型”教师的知识技能的更新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不断更新掌握最新的技术和工艺,及时了解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和动态,熟悉企业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保证职业学院的教学内容紧紧跟上科学技术和企业生产发展的步伐,永远保持先进的水平。

从国内安徽、江西、河南、江苏、吉林、重庆、成都、宜昌等省市关于“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来看,“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较强的专业操作示范技能,具备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和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资格证书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要求“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以下能力:

“双师型”教师:中职学校内涵建设的关键

1.教育教学能力

热爱职业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具有扎实的教育教学和专业理论基础;能胜任本专业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并熟悉相关课程的内容;能主编所任课程的教学大纲,参编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胜任与专业相关的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组织与指导工作;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好,受到学生和同行好评;具有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能力。

2.教育科研能力

能承担综合课程开发工作,并编写相关课程教材;积极探索高职教育教学规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能撰写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其研究成果能够指导专业实践和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

3.专业实践能力

具有一定的工艺能力、设计能力和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能力;具有中级技工以上的生产操作能力,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等级证书或具有本专业相关考评员资格证(如测试员、考评员、培训者培训证书)等;具有胜任专业工作的能力,并有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具有工艺实验及创新能力。

三、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结合“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要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通过在职培训、引进人才和制定政策措施等方式进行培养。

(一)通过在职培训培养“双师型”教师

就目前而言,专业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水准的途径主要是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如校内培训、校企合作培训,到高校进修,甚至出国深造等。这一方法时间短、见效快,比较符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实情。

1.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

结合专业实际,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有计划的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专业实践。通过专业实践,使教师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教学)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今后在教学中能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同时教师也可带着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开发的能力。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积极开展专业指委会活动,通过活动从而及时获取专业发展最新动态信息。这样既可以使得专业教师自己清楚专业发展态势,又可以了解企事业单位对人才培养标准的要求,为今后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方案)指明方向。

2.通过技能竞赛和实践教学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技能

专业教师作为学生的老师,亦应成为学生的师傅,必须能从事相应专业生产制作工艺,熟悉生产流程,自觉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结合生产和竞赛实际,真题真做。在指导实训教学和参加技能竞赛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生产工艺水平,使自己真正和学生一起成长,做到教学相长。

3.通过“结对子”和到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进行培训学习

结合专业特点,建立与珠三角强校“结对子”交流机制,通过分期分批派出专业教师到“结对”学校进行学习交流和请“结对”学校的名师来校进行实地指导。同时还通过聘请职教专家、师资培训基地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校给我们授课,或者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期到这些师资培训基地参加国培、省培或专项培训,这样既可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又能取得相关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

(二)引入兼职教师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

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他们可以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他们在和我校专业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可以促进专业教师向“双师型”转化。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改善师资结构,以适应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要求,这是一项中职学校必不可少的工作,因为这样既可以解决当前师资入口难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对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进行优化。

(三)制定激励措施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1.把“双师型”师资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继续教育的培训制度,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

2.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等激励机制,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制定“双师型”教师标准、条件,建立教师、学生和行业组织参与的“双师型”教师能力评价模式。建立“双师型”教师认定制度,每年定期开展“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工作。建立“双师型”教师人才库。

3.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政策激励。制定名师培养计划,实施教学名师培养资助计划,在优秀“双师型”教师中培养一批教学名师,由学校定期开展评审认定表彰活动,形成由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构成的学校人才梯次。在评审时,对具有高级职称、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双师型”教师优先推荐。优先推荐和安排“双师型”骨干教师到国内知名院校和国外研修培训。学校在职称申报推荐工作中,要把具备“双师型”素质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申报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优先申报推荐条件。

参考文献:

[1]丘文.浅析中职学校内涵建设的发展思路与策略[J].广东教育·职教,2012(1).

[2]万晓定.探索职业教育职能 发挥职业教育作用[EB/OL].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11216114144218&cata_id=N195.

[3]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粤府办〔2011〕39号),http://zwgk.gd.gov.cn/006939748/201107/t20110701_191829.html.

[4]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指标体系粤教职函〔2010〕23号,http://www.hylgxx.net/news/show.php?itemid=14.

[5]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编.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指标体系,2006年5月.

浅谈中职物理能量守恒教学的关键点 篇4

【关键词】中职物理 能量守恒教学 关键点

物理学科在中职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物理教师需要很好地把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要符合物理教学的基本发展规律。能量守恒作为物理学中的重要现象,不仅知识点重要,而且原理复杂,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充分配合,以能量守恒定律为依托,把重点知识的原理、现象讲授给学生。由于能量守恒知识体系复杂,教师讲授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很难将教学效果发挥得恰到好处,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只有抓住重点与关键点,才能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要充分明确中职物理能量守恒教学的重要内容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物理能量守恒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明确。例如教学中的势能[1]问题,教师在讲势能时要讲到重力势能的转换原理,比如通过重力和弹力等物理现象让学生真正明白势能的转化过程,加强物理与生活的具体联系,通过几者之间的相互配置关系,观察势能的具体变化。在讲到重力势能时,教师先要具体讲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其位置之间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如果一个物体的重力对其做的是负功,那么这个物体的重力势能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一个物体本身的重力势能就等于该物体所做负功的总量值;相反,一个物体所做的正功就等于该物体重力势能减少的量值。教师在教授上述物理内容时,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事先对所要讲的教学内容进行铺垫,让学生事先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二、中职物理能量守恒教学讲解案例分析

能量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一种客观存在的物理现象,在力学中,能量包括电能、风能、机械能以及光能等不同的能量表现形式。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这些概念时,要通过不断的比较与总结,对每一种能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通过物理实验让学生目睹整个物理过程,研究物体内部平衡原子的结构组成形式,通过不同能量的转换关系,以图表、公式以及多媒体形式丰富教学过程,最后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原理现象总结得出实验结论:能量在一定条件下是守恒的,即使不同能量之间在发生着巨大的关系转变,但总体的能量不变,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的物理规则。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教学案例。例如教师可与学生进行互动,如:互动一:让学生来回摩擦双手,然后让学生讨论能量的转化过程;互动二:教师可以将一个乒乓球上下拍动,让学生思考乒乓球在作用力下弹起之后最终为什么会静止;互动三:多媒体教学中播放能量转化的视频资料,通过观看,让学生总结能量发生了哪些改变。通过上述互动案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细致观察,从实验中自己找寻结论,通过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对比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不同能量之间看似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能量关系转变,但是,总体物理现象都遵循物理能量守恒定律,总的能量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作用于物体的形式发生了转变。此外,教师在听取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不同结论要进行概括分析,对学生不足的地方要积极指出,对学生的优点要毫不吝啬地进行当堂表扬,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对学生的思路创新有总体的引导与启发。

三、中职物理能量守恒定律教学的改进建议

(一)教师要注重提高能量守恒定律教学的质量

中职物理能量守恒定律[2]教学内容有很多关键的内容知识,教师必须在准确厘清教学任务计划的前提下展开教学。教师要深入浅出,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明了化,只有自己对物理概念知识掌握得游刃有余,才能通过精彩的教学案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对教学课件要反复斟酌,删除一些不必要的知识内容,将最具典型性与代表性的物理原理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物理能量守恒定律有自己的思考,不依赖于他人的观点和建议,不是单纯地通过记忆标准答案取得成绩,而是真正对物理现象与原理有更透彻的理解。一般而言,科学家的结论都是经过实践总结出的物理原理,具有科学性与实践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结论进行分析,从而成为自己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对不同事物从不同角度的认识能力。最重要的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要加强沟通与交流,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展开教学,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二)教师要做好能量守恒定律教学的质量评估工作

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学生传达知识,解决学生的疑难困惑,而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测量评估的有效性与无效性。只有通过积极的教学评估工作才能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形成定性评价和定量总结。开展差异化教学模式,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差异性,对其进行课外辅导,通过优势互补,提高整个班级的教学总体水平。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情况可以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新课改教育模式,教师要做好能量守恒定律[3]教学工作,就要突破传统的教育定向思维,敢于创新、勇于创新,从实践中摸索一套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不仅要能够从本质上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学习能力,还要运用创造性思维将学生的“教和学”[4]分开,不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样,让学生死记硬背枯燥的物理公式、概念。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眼界,使学生真正把难以理解的能量守恒定律知识学好,活学活用,将日常生活与物理原理、现象紧密结合。

(三)构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模式

教学工作的开展要以学生为本,通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作用以及教师的桥梁作用,为学生答疑解惑。物理不同于其他的自然学科,涉及很多的物理概念和原理,不仅学生提到物理就感觉害怕,就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例如物理能量守恒定律看不到、摸不着,学生只能通过发散性思维,构建空间立体模型,教师在讲授时也只能用文字、语言和公式去做相应的讲解,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为能量守恒定律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教师要通过引进新媒体等媒介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例如,在讲到磁场以及电能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创建一种真实的物理场景,通过还原物理环境,将物理现象带入生活中,让学生平时多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如发电机的能量转化、水电厂的水力发电以及观察身边其他与物理有关的现象。通过现象分析,对物理概念进行提炼总结,对知识规律展开深化理解,提高实际场景的运用能力,将生活与物理更好地结合起来,通过对各种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现象的描述,深刻领会物体能量守恒定律的具体内涵。

综上所述,物理课程一直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必须针对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制定教学任务时要科学、合理,确保在一堂课中保质保量完成当节课的计划内容。只有在确保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中职物理能量守恒教学的关键点在于能量的转化运用与理解,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案例分析,调整教学计划,对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将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不能为了简单的物理教学而教学,要提高能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质量,并做好能量守恒定律教学的质量评估工作,从而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模式,提升中职物理能量守恒教学的总体水平。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中职物理能量守恒教学的关键内容分析,将物理能量守恒定律的核心内涵与教学案例进行了有机融合,通过实际的教学案例,不断提升教学总体质量。中职物理能量守恒教学要落到实处,让学生将知识点活学活用,在深刻、准确理解物理能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描述、量化,将物理知识与生活更好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物理知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郑荣生,费金有.浅谈高中物理能量部分的教学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9):87.

[2]于浩淼.浅谈中职物理能量守恒教学的关键点[J].赤子(上旬),2015(05):276.

[3]余仕问.翻转课堂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06):46-47.

上一篇:电信运营企业下一篇:医疗数据二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