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条件

2024-05-06

困难条件(精选八篇)

困难条件 篇1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我国电力系统已经较为完善, 在施工方面更为成熟, 电线质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110KV变电站是日常生活的基础配电设备, 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 也给建立变电站线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地处丘陵地区, 沟谷纵横, 林木茂盛, 跨越障碍物多, 地方协调困难。同时还要减少对树木资源的破坏, 降低人为因素对架线工作的影响。

2 110KV变电站线路存在的施工困难

2.1 高空架线带来安全隐患, 跨越地段地形复杂

变电站两条线路穿越森林, 障碍物非常多, 地形较为复杂, 需要高空操作, 因此比较危险。导线展放到跨越线路时需要组建临时脚手架, 架高40多米, 人员上下不安全。其中观星变电站至电站主进线路7#-8#线塔段跨越八房冶炼厂, 在线路基础施工期间, 该冶炼厂在线路下方新建一座烟囱, 高45m。烟囱内排出的烟雾富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将会腐蚀线路导线, 影响线路安全运行。曾拟采用提高7#-8#两基铁塔高度的方法解决线路安全运行问题, 但与八房冶炼厂协调未果, 致使该段线路施工受阻。

2.2 线路施工成本较大, 补偿部分较多, 费用较高

变电站由于所处地形的原因, 线路施工成本较大, 补偿部分较多, 费用较高。一是在与当地协调停电施工的时候需要缴纳停电补偿费用。二是在开发放线通道时, 所经过的地方有很多庄稼又产生补偿费用。三是大跨越山谷2次。在此过程中, 近年来, 工农关系赔偿日益倍增, 人工展放一公里需要经费2 400元加上一亩地赔偿1 200元加上一棵树600元, 一亩地里有10棵树就是6 000元。四是与高速公路部门协调的过程中, 也会支出一定费用。

3 110KV变电站线路的施工对策

3.1 注重施工团队安全施工培训, 高空作业注意安全预防

由于地形比较危险, 高空作业较多, 因此要注重施工团队安全施工培训, 高空作业要注意安全预防。对于施工人员, 要进行培训, 要配备安全设施。尤其高空作业时, 要至少2人一起作业。搭建脚手架完成之后, 先要检查其是否安全。要保证有人及时照看脚手架, 保持平稳。定期考核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演练能力, 要求工作人员必须熟悉设备的操作规范和操作禁忌。制定工作人员的岗位管理制度, 把责任落实到个人, 做到分工明确, 赏罚分明。工作人员须主动掌握新设备的使用要领, 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 确保正确操作。

3.2 采用新技术, 核算不同支出成本, 减少施工费用

对于人工展放的成本问题, 可以采用飞艇放线。飞艇展放一公里需要经费5 500元, 比人工放线成本更低, 施工质量更有保障, 而且不用再开发放线通道, 保护环境, 使整个放线过程引绳不落地。近年来靠飞艇放线的工艺逐渐得到认可, 并且在技术、经济评价中显示出优越性, 在将来的高压电网建设中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施工中应用飞艇放线技术, 有效满足了施工安全、进度要求, 大大减少了赔偿数量, 节约了成本, 加大了环保力度。

3.3 施工方法简介

施工准备:在展放一级引绳前需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对张力架线段进行施工调查, 对施工段的地形、地貌、交叉跨越、地面障碍物、塔型、塔位进行详细调查, 并绘制成展放引绳的施工作业图;安装展放引绳的放线滑车, 利用铁塔顶上的螺栓, 将螺帽卸掉, 穿入朝天滑车底座的安装孔, 再拧紧螺丝:选择飞艇的起飞和降落地点, 根据飞艇的最大飞行距离、跨越物的情况、起飞和降落所需场地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起飞和降落地点。

牵引机和张力机的配置:配置3台小张力机和1台小牵引机。3台小张力机中, 1台用放牵引绳的小张力机, 另2台用放迪尼玛绳的专用张力机, 小牵引机用放牵引绳的小牵引机。

施工程序:安装展放引绳的放线滑车一选择飞艇的起飞和降落地点—展放一级引绳—展放二级引绳一展放三级引绳一展放四级引绳一“一牵三”展放三根引绳一“一牵三”走板和引绳的连接—展放底线或光缆—展放导线。

3.4 加强与当地居民和政府部门的合作, 争取他们的支持

变电站2条线路的施工需要多方的配合, 因此一定要加强与当地居民和政府部门的合作, 争取他们的支持。只有在各方互相配合的情况下, 施工才能更好地完成。加强合作首要的是要建立信任, 补偿款要及时到位, 并要合情合理获得大家共同的认可。此外, 还要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 必须要具有可靠性高、噪音程度低、检修频率低以及高性能等优点。变电站采取户内布置方式, 进出线采用地埋电缆, 可有效防止工频电场和噪声造成影响。对户外布置的变电站, 在总平布面上, 注意避开敏感目标布置进出线、通风设施。采用实体围墙, 在主变之间设防火墙等隔声降噪措施。只有尊重居民意愿, 多为居民考虑, 才能真正得到地方居民的理解。

4 总结

困难职工家庭申报条件 篇2

一、职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列入困难家庭的申报范围:

1、低保边缘户:指家庭人均月收入在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至150%范围内的,由于下岗失业、疾病、伤残、子女教育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根据我市事假情况,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职工暂不纳入申报范围,可直接向社区(居委会)申报最低生活保障。职工收入还包括存款利息和房产租赁等其他收入。

2、意外致困户:指职工本人或家庭成员(供养直系亲属)因患重病、遭受重大灾害或重大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的生活困难,严重影响到家庭基本生活的职工家庭。

二、农民工符合下列条件的可列入困难职工家庭的申报范围:

1、与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须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并有证据证明,人均家庭收入符合申报的低保边缘户标准(家庭成员以居住证为准)的职工家庭。

困难立地条件下用容器苗造林的优点 篇3

【关键词】困难立地;容器苗;造林

0.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的增加进而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也逐渐显现,而为了恢复森林资源我们也在积极的努力探索,可是很多林地资源在破坏后很难用常规的造林方法进行恢复,即使用一般的方法也成效不大,这就给我们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进行经济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为了在困难立地条件下恢复森林植被,作者用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造林方法即在困难立地条件下使用容器苗造林。

1.容器苗在应用中的优点

(1)育苗周期短。一般苗床育苗至少要8-12个月才能出圃造林。容器育苗只有需3-4个月便可出圃造林。

(2)苗木产量高。

(3)苗木适应性强,造林成活率高。因为容器苗有容器保护,根系完整在各种条件下均可造林。

(4)能延长造林时间,不受造林季节限制。除了冬季和部分前期生长型的针叶树等,在高生长的最盛期外,其余任何时间,均可应用容器苗造林。有利于造林劳力的安排和提高造林绿化的速度。

(5)苗木无需截根、起苗、假植、包装等作业,苗木的出圃率高,同时机械化作业程度也高。

(6)起苗与出圃。容器苗起苗应与造林时间相衔接,做到随起、随运、随栽。

2.容器苗在困难立地情况下造林的优点

2.1困难立地条件下常规方式造林

2.1.1造林时间

一般常规造林都在每年的春秋两季进行,这样就造成造林受时间限制。而应用容器苗造林可以避开这一缺点,每年四季皆可进行造林,这样即可以节约造林成本,又能提高造林速度。

2.1.2造林条件

在造林条件上,一般常规造林受时间、地点和立地条件的限制,只能按季节性完成造林任务。而用容器苗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立地条件的限制,一年四季皆可造林,这大大的加快了造林速度,提高了国土森林覆盖。

2.1.3造林成活率

困难立地用一般常规手段造林,在当年的成活率只能保持在40%左右。

2.1.4三年后的保存率

困难立地用一般常规手段造林,在第一年度的造林和第二、第三年度的补植后,其保存率只能为20%左右。造成年年造林不见林和人力、物力上的经济损失,浪费了国家大量资源。

2.2困难立地条件下容器苗造林

2.2.1造林时间

使用容器苗造林,可实现一年四季皆可造林,实现了林业向产业化发展,不仅提高了造林规模也促进了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了保障。

2.2.2造林条件

容器苗造林应用广泛,可用在沙漠、丘陵、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平原地区等,特别是在困难立地条件下的地区应用容器苗造林效果显著。

2.2.3造林成活率

由于容器苗从起苗到载植其根系没有裸露失去水份,这符合了造林技术规程中的五不离水的要求,用容器苗造林没有缓苗期苗木载植后即可生长,因此保证了造林的成活率。拿樟子松为例,用樟子松容器苗造林当年的成活率可达95%以上,而三年后的保存率可达90%以上。如果用樟子松裸根苗造林当年的成活率仅为40%左右,由此可见容器苗造林在林业生产中的重在意义。

3.容器育苗与裸根苗相比

容器苗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如造林时苗木根系未受损伤,能较好利用各种容器培育的苗木。容器苗的根系是在容器内形成的,在出圃、运输、造林的过程中,根系得到容器保护,造林成活率高。栽植后根系恢复生长快,没有裸根苗的短期停滞生长现象,有利于苗木的初期生长。容器苗的育苗技术比较复杂,要在局限的容积内培育出生活力强的苗木,技术要求和生产成本高。凡用裸根苗造林有困难的树种和地区,可考虑用容器苗1。由此可見在困难立地条件下用容器苗造林是行之有效的和经过科学论证的,困难立地条件下用容器苗在实际生产中应加以广泛应用。

4.使用容器苗造林对林业生产的意义

容器苗在困难立地条件下造林,对于困难立地的植被恢复,以及促进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在困难立地使用容器苗造林不仅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扩大了国土森林覆盖率。困难立地使用容器苗造林即改变了有利于科技兴林战略方针的贯彻实施,全面提高林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容器育苗是目前比较成熟的苗木培育技术,采用容器苗造林在林业发达国家比较普遍。研究仅从立地条件等方面探讨容器苗造林对造林效果的影响。据统计,容器苗仅占全国造林用合格苗的15%,而我国困难立地却占造林地的52%,即使是那些高寒和干旱地区仍以裸根苗造林为主,造林成效受到了一定影响。因此,加强容器苗造林技术的研究对促进我国困难立地上的植被恢复具有重大意义。

总之,在现代林业造林生产过程中,我们应加大林业科技的应用,把先进的科技应用于林业生产中,容器苗造林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而且有利于我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建设。 [科]

【参考文献】

会泽特殊困难立地条件造林技术探讨 篇4

1 会泽县的社会经济及特殊困难立地现状

1.1 基本县情

会泽县地处云南省的东北部, 位于长江上游, 地理位置是在北纬的25°48′~27°04′, 东经103°03′~103°56′。国土总面积大约为61万, 其中大约96%的面积都是山区, 总人口数是100万人, 大约94万人是农业人口, 占了人口中的绝大多数的比例。生产总值大约是131亿, 其中的农业产值大约为57亿, 占据了总产值的近一半。而林业产值也实现了近8亿元。

1.2 会泽县特殊困难立地现状

会泽县的林业用地占了总面积的56%, 用地共32.79万hm2, 森林的覆盖率是43.9%。根据会泽县关于森林资源的调查结果发现, 该县的荒山荒地还有5.56万hm2。而这些土地都是在经过了规模较大的造林之后遗留下来, 主要是属于干热河谷区、石漠化区和高寒山区[1]。而这些土地中有一半以上的土地是采取任何措施都不可能实现绿化造林, 属于严重困难的立地, 而剩下的近2万hm2的面积也是难以成功造林的, 这里主要是针对采取常规的造林手段。

因为其中有部分面积属于高温、低湿土地, 而且其蒸发量比降水量还要大很多, 这里就是干热河谷区, 无法将幼苗成活、幼树生长需要的基本水分提供出来;部分面积水土流失得十分严重, 基岩中的裸露或砾石堆积面积比较大, 土层瘠薄, 属于石漠化区, 幼苗、幼树成活生长条件难以满足, 这里主要是指土壤养分;高寒地区, 地处海拔较高, 气候十分寒冷, 总积温较低, 大部分的树种难以存活。出于特殊困难立地条件的考虑, 造林一定要通过一些特殊措施才能取得一些成效。

2 会泽县特殊困难立地造林技术

2.1 干热河谷区造林

干热河谷区主要是在小江、牛栏江和硝厂河的沿岸分布。在很多部分区域都有涉及, 诸如拖车、纸厂、马路、火红、乐业、矿山、大井、者海、鲁纳、田坝和大海等。提及的这些位置, 其年蒸发量都非常高, 是年降水量的3~6倍。在这种气候条件下, 当地的植被十分稀少, 并且植被类型主要是稀疏的灌木林以及荒草地。与此同时, 因为土壤主要是燥红土, 最弱的是抗蒸发能力, 这造成了土壤非常低的相对含水量, 植物体内存在严重水分失调的情况, 所以, 造林存在非常大的难度, 要求采取相关的措施以及对适当加大资金投入才有可能对森林植被进行修复。

2.1.1 树种选择。

干热河谷区选择树种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就是要具有抗旱性, 而且又可以耐高温和贫瘠。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 即适地适树, 做到因地制宜。选择那些经过试验挑选的树种, 要求具有较好的适生性。就会泽县而言, 比较成熟的乔木树种主要可以选择新银合、台湾相思和印楝[2]。关于灌木树种, 诸如车桑子、山毛豆等可以进行配置, 适宜配置剑麻这一草本。

2.1.2 整地、造林。

采用穴状整地, 整地时间通常选择在进行造林之前的12~14个月。按照各地块的造林类型来确定整地规格。出于将林分郁闭期缩短的考虑, 应该将初植密度适当增大。移栽乔木袋苗的整地规格是:每1株的行距是1.5m×2m, 定植穴规格要求为长宽高都是40cm。灌木直播造林的整地规格是:每1株的行距是1m×1m, 定植穴规格要求是长宽高均为30cm。在进行整地的时候, 应该清除干净种植穴里面的全部杂物, 这里主要是石块和草根等。造林密度:就乔木袋苗的移栽来看, 其应该是3330株/hm2;就灌木直播造林而言, 其密度应该是每9990株/hm2;因为造林地块的坡度比较陡, 出于对这一客观情况的考虑, 应该采用的方式主要是块状混交。定植:由于在靠近造林地的周围都没有地表水源, 只可以借助雨季来造林。所以栽植的时间通常是在每年的6~7月份, 在栽植穴中放置苗木, 以便做到其苗正, 其根舒, 其土实, 其塘平。

2.1.3 抗旱补水。

(1) 可以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袋来将水装置好, 从而在旱季持续对新造苗木给水。因为干热河谷区具有较高的石砾含量、很薄的土层和较差的土壤保水性。在进行常规灌溉的时候, 有一部分水就会快速下渗, 而剩余部分又大多蒸发掉了, 这样就难以被树木利用到。进行持续地给水灌溉, 水进入土壤根系较为缓慢, 只可以借助土壤水势来实现水分的流动, 这样就会和重力作用发生抵触, 进而减少上升到土壤表层的水分, 这样水分蒸发就会减少了, 能够使土壤水分得到有效的保存。这一措施的成本比较低, 操作简单, 并且会取得显著的成效。这样造林后的树木就能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从而促使干旱区造林成活率得到有效提升。

(2) 施用保水剂, 关于在干热河谷造林中使用保水剂, 主要分为以下2种[3]。

一种是干施法:此方法主要使用于雨季来临之前, 按照树种和苗木的大小, 把干保水剂颗粒与土壤进行均匀搅拌, 在此之后投入植苗穴内。先在穴内回填搅拌均匀的土壤, 将苗木植入, 再在植树穴内回填尚未搅拌的表土, 使其踏实便可。接下来到来的雨季将使水分得到充分吸收, 旱季的保水作用明显。

一种是湿施法:在容器中放进保水剂, 将水分充分吸收并且有凝胶状态呈现, 此时需要搅拌充分, 并再1次将水分充分吸收, 然后在植苗穴内与土壤进行均匀混合, 从而在苗木定植中加以使用。

2.2 石漠化造林

石漠化区域存在比较差的立地条件, 有着较大的砾石含量, 有裸露的岩石和瘠薄的土壤, 土壤缺乏蓄水保墒能力。造林要将树种选择问题解决好, 接下来是进行整地。选择客土、树种需要考虑以下方面:对于土壤的周期性干旱情况要能忍受, 还要能应对热量变幅;对根系的要求是对岩隙缝间能够穿越, 具有较强的趋水趋肥性;容易成活, 生长速度很快, 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促使地表盖度显著增加。在中性偏碱性和富钙质的土壤中都能进行很好的生长。会泽县的石漠化区域, 华山松、圆柏和刺槐等已经实现成功造林;灌木主要是采用马桑、火把果和羊奶果等配置。关于整地则要尽可能做到不对原生植被造成损害, 并且不会导致新的水土流失产生, 这是主要坚持的原则。对蓄水保墒整地技术大力推广, 从而使造林立地得到最大程度地改善。

2.3 高寒山区造林

针对高寒山区进行造林, 树种的抗寒能力是需要处理的关键性问题。选择的树种一定要能够抵抗低温, 经受住冻拔。就会泽县的乔木树种来看, 华山松比较能够适应高寒冷凉, 此外还包括云杉和高山栲等树种。至于灌木树种则是以杜鹃和高山柏等为主。就云杉、冷杉而言, 所需的袋苗应该是3年生以上。高山栲育苗应该将根穿袋的问题解决好。这类造林与常规林一样进行整地、造林。

3 结束语

这些困难立地经过了很多年的造林都没有见成效, 要想将这一难关突破, 关键是选择树种, 有些立地具有十分瘠薄的土壤与恶劣的气候, 所以选择的灌木要能够适应立地情况, 将灌木林营造出来, 同时要对其加强管护, 以便促进覆盖率的迅速提高, 促使林分的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 使其更具抗灾害能力。进而使生态安全得到维护, 生态环境得以优化, 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玉德, 张志钓, 惠雅雯, 等.云南干热河谷的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 1990 (6)

[2] 会泽县林业站.干热河谷造林技术研究[R].1992

困难条件 篇5

关键词:市场经济,校企合作,策略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十分重要的内容, 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基于合作双方利益的不对等, 校企合作往往停留在松散的参与合作阶段, 缺乏实质性的深度合作。市场经济条件下校企合作的问题何在?如何实现适合高职教育发展的和谐校企关系, 这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校企合作的困难

(一) 供需不一致

从企业的招聘来看, 分为两类:面向社会招收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应聘者;面向中等和高等学校招收应届毕业生。招聘高职应届毕业生的岗位一般为基层操作岗位, 以及适合于初级技术人员等的初级工作岗位。高职应届毕业生一般需要在这些基层岗位上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才有逐步提升的希望。即企业需要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是能够在基层岗位上锻炼成长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从毕业生的就业意愿看, 很多高职学生对自己的定位较高, 不愿意到生产第一线的岗位上去锻炼, 从而表现出就业积极性不高, 频繁跳槽换岗的现象。学生的顶岗实习也存在类似的现象。从市场的实时变化来看, 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是职业、岗位、职位的变化, 企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变化速度是高校培养专业人才速度的2-4倍, 因此形成了人才供需市场配置的时间差。另一方面, 某些高职学校对未来职业变化理想化, 设置的专业超出了现实人才发展的需求, 学生已经毕业了, 而产业发展还未成熟, 造成了人才资源浪费。

(二) 目标不一致

企业的目标是效益, 需要创造利润。因此, 企业在为员工设置工作岗位发放薪酬的同时, 要求员工必须创造相应的价值, 而能力是企业评价员工最重要的标准。但许多毕业生似乎并不具备这样的观念, 认为既然进入企业就业, 就应该理所当然地拿薪水, 并不考虑自己是否创造了足够的价值。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主要是为了解决学校的师资、实习实训基地等办学能力上的不足问题, 同时也是为了学生就业的需要, 尚未把企业需要技能型人才、高素质劳动者这一问题放在首位。因此双方合作目标不一致。

(三) 动因不一致

在产业方面, 用人单位接受高职毕业生或接受在校学生实践有3种动因:一是政策驱动。目前很多国家都有鼓励产业接受学生实践的相关政策, 受税收优惠等政策的激励, 用人单位把接收学生实践与自己的利益挂钩。二是廉价劳动力的诱惑。用人单位的一些非关键岗位的技术要求或风险系数不是很高, 由学生承担, 劳动力成本低廉。三是长远考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用人单位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 把接收学生实践作为招募理想员工的途径之一。在学校方面, 实施校企合作的主要动因也有3个方面:一是就业导向的驱动。“工学结合”一方面使学生与企业“面对面”, 在毕业后相对能较容易地得到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可以直接检验职业院校面向就业市场办学的水平, 为职业院校的专业调整、课程设置提供直接依据。二是教学需要的驱动。让学生在工作中掌握职业能力, 是高职教育本质内涵的需要, 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工作态度的养成都离不开实际的职业环境, 让学生通过实习等环节增加阅历, 开阔眼界, 有利于学生对将来的工作生涯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安排。三是补充实习、实践资源的不足。通过“工学结合”可部分地解决高职院校的资源不足的问题。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校企深层合作的对策

(一) 构建以利益共享为基础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高职学校与企业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领域, 两者间在人才供需、目标定位、利益追求以及运行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因此,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要建立长期的、适合高职教育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校企合作, 构建以利益共享为基础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十分必要。

1、借鉴国外的经验, 由政府牵头, 制订相关的政策, 鼓励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如加拿大安大略省对校企合作企业的退税制度 (即CETC) 、美国的《965高等教育法》和《965高等教育法修正案》对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学校进行财政资助。结合我国实际出台相关国家政策, 如由政府设立导向性和调节性的资金投入机制、设立合作奖励基金、设立企业人力资源建设奖、校企合作贡献奖等, 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成熟的市场环境, 间接降低高职院校实践、实习的成本, 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校企深层合作的一项主要措施。

2、营造校企合作的利益协调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高职院校与企业能否实现深层合作, 取决于双方利益平衡点的寻找与把握, 建立各种协调保障机制已刻不容缓。一是必须建立由政府、学校和企业组成的校企合作的协调机构, 定期召开校企合作联席会议, 促进成员间充分了解和协商, 避免企业赢利和学校发展之间的冲突, 以调节和解决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如企业生产秩序的维护, 学生实习薪酬的支付、实习的连续性和安全保障, 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学校 (特别是高职院校) 设置专业的适时调整等问题和矛盾。二是制订校企合作的相关基础文件。如《合作办学协议》、《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基础性制度和文件, 明确双方的权利与责任, 规范合作双方的行为。通过校企合作的利益协调机制的建立, 最终使合作双方各得其利, 继而调动双方合作的积极性, 推动校企合作向深层发展。

(二) 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尺度, 理性设计学生的择业观念

湖南师范大学陈成文教授曾对2007届大学毕业生“择业观念与大学生的就业机会”作过实证研究, 运用Logistic模型得出:根据幂值判断, 对工作单位性质的要求高一个等级, 获得就业机会的可能性就只有原来的0.856倍, 能就业的发生比会相应下降14.4%;对职业类型的要求高一个等级, 地位获得机会就会缩小, 只有原来的0.927倍, 能就业的发生比会相应下降7.3%;而就职单位个数和省外求职数每上升一个等级, 地位获得机会就会扩大, 分别为原来的1.316倍和1.660倍, 能就业的发生比会相应上升31.6%和66.0%。由此发现大学生择业观念对其就业有显著影响。因此,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必须让高职学生理性评价自己,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1、加强教育, 树立市场观念和勇于竞争的观念。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讲座、报刊等各种宣传工具, 开展深入细致的教育工作, 让学生明白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 逐步学会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要教育大学毕业生充分利用当前国家政策所营造的较为宽松和广阔的市场就业环境, 积极参与就业竞争, 摒弃一个职业定终身的“铁饭碗”观念, 树立起择业竞争观和就业风险观。形成一种主动择业、积极进取、乐观自信、勇于竞争的良好的择业态度, 成功选择理想的职业。

2、引导学生正视现实, 树立大众化的择业观念。一是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把就业指导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程纳入教学计划, 使高职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 使学生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 充分认识到由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 就业难是势所必然的;二是引导学生正视现实, 理性分析企业人才需求的要求, 通过校企合作、人才交流会、网络就业库等为毕业生提供多样化的就职渠道, 倡导学生面向中小企业择业, 面向非公有制单位择业, 面向欠发达边远地区择业, 自主创业等, 走出一条符合市场人才需求又适合自身发展的成功之路。

3、主动调整就业期望值, 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从大一新生起就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去参观和短训,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 使学生能根据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情况, 客观评价自我, 主动调整就业期望值, 找准高职教育学生的定位所在, 适时调整自己的择业方向和择业目标, 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与职业目标相适应的各种能力, 不断修正职业生涯规划, 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通过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使学生在就业时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参照性, 提早释放在择业时的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

(三) 以区域经济为依托, 提高高职院校自身吸引力

立足区域、依托区域、服务区域, 把企业需要技能型人才、高素质劳动者这一问题放在首位, 提高高职院校自身吸引力, 使企业意识到实行校企合作不仅仅是为学校提供实践和就业岗位, 更是一种投资的方式。

1、打造鲜明的专业特色。做到专业设置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的发展相结合, 贴近行业、企业办学需要, 将专业课程的设计思想物化于教材, 及时进行教材的更新和课程的改革, 做到紧贴区域经济动脉, 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体系。如宁波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 其制造业正在迅速崛起, 作为与区域发展息息相关的高职院校, 就应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中及早反映, 把握劳动力市场不断变化的需要, 为市场提供合格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这一环节中, 不仅可让企业参与到学校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中, 而且还可参与到与产业结合的那部分培养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去, 共同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则可采取学分制、弹性学制、资源共享、职业证书与学校课程融合等有效方法, 积极创造条件为校企合作提供管理体制、人员结构、教学制度、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有力支撑。如高职教材按照工作实际操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关性进行组织和编写, 知识由工作实际操作过程的需要引出, 以应用性为主旨, 打破实践教育依附于理论教学的旧框架, 贴近区域经济的岗位群分布特点, 合理建构课程结构体系。内容上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为学生“零距离”上岗打下坚实的基础, 使学生在完成本专业学习的同时, 形成自我发展和获得知识的能力, 其价值在劳动中得到足够的体现。

2、打造学生特色。毕业生的能力、素质和在企业的表现是对学校最好的宣传。面向企业需求, 与企业联手, 有针对性地培养社会急需、安心基层、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依照“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基本要求, 从教育时间、教学安排、技能考核和毕业标准上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和谐交融, 缩短高职学生从“学员、职业人到社会人”角色转化的时间。如增大实践性教学环节所占课时的比重, 采用“订单培养”、“模块式教学”、“工学交替”、“工作室制”、“学徒制”等模式。在毕业标准上, 实行“双证书”制度等。让高职毕业生真正做到职业化、实用化、专业化、技术化。吸引企业参与到人才产品 (学生) 的培养过程中来, 将校企合作当作一种长期投资, 用心经营, 最后达到学校按企业的要求源源不断地培养和输送人才, 为企业服务, 企业则向合作院校不断地补充投资的深层合作阶段。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7) .

[2]、陈成文.择业观念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 2008 (1) .

[3]、王军等.一家民营制造企业人才需求的矛盾及对高职教育的期望[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4) .

[4]、何玉龙.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实现的途径及困难探讨[J].浙江高等教育, 2007 (2) .

困难条件 篇6

关键词:游戏开发人才,培养水平,办学机构

一、面临的困难

1. 观念偏见。

缺乏对游戏开发人才的公正判断。游戏产业是新兴的创意产业, 发展之初对人才的要求不高, 但随着自主研发的兴起, 对人才就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 很多教育者认为游戏开发人才就是一般的技工, 而大学培养的是工程师, 更注重整体能力。这种观念的偏见, 必须被打破。

2. 师资欠缺。

具备理论功底、实战经验及教学技巧的教师较少。师资欠缺是影响游戏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没有一流的师资, 就难培养一流的人才。但是中国游戏产业发展时间并不是很长, 目前在一些办学机构的师资, 大多来自于业界, 尽管具有一定的经验, 但是缺乏必备的理论功底与教学技巧, 使游戏人才的培养流于经验的介绍。

3. 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不系统, 缺乏质量较好的教材。游戏是一种结合剧情故事、美术、音乐、动画、程序等技术为一体的娱乐软件, 涉及多个行业的知识。但是目前游戏开发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 不仅缺乏内在的关联, 而且课程本身也是有名无实, 支撑课程的教材流于经验的罗列、内容的拼凑, 无法形成适宜教学的理论体系。

4. 定位模糊。

缺乏岗位描述, 办学定位不清楚。游戏开发人才成为市场的“香饽饽”, 很多办学机构陆续进入这块市场, 一些大学开设了相关课程, 还开办了游戏开发专业, 非学历教育机构也蜂拥而至。但是很多办学机构未能明确自身的定位, 盲目开办专业, 导致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

二、积累的条件

1. 办学机构紧扣市场发展, 市场导向意识较强。

中国游戏产业迅猛发展, 带来游戏企业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长, 而人才的供给则相对滞后。为满足市场需求, 各类型的办学机构涉水游戏开发人才的培养。尽管一些办学机构的行为属于“跟风”, 但在办学理念与方针方面, 市场导向意识较强, 尤其是一些在职培训机构, 市场敏感度极强, 能够根据市场节奏的变化, 即时调整办学策略, 这给学历教育带来了启发。

2. 非学历教育优势明显, 领跑游戏教育市场。

从当前游戏开发人才培养的实际看, 非学历教育机构由于市场敏感度较强, 能够根据市场发展的即时变化, 随时调整办学策略与课程设置, 处于游戏开发人才培养的优势地位, 在一定程度上领跑当前中国游戏教育市场。

3. 学历教育积极试水, 后发优势不可低估。

尽管非学历教育机构在游戏开发人才的培养上占据优势, 但是其短、平、快的痼疾难以根治, 无法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高端人才。游戏开发人才的学历教育, 可以弥补非学历教育在这方面的不足。从当前的情况看, 已有类似于四川大学软件学院这样的机构开办游戏开发专业, 这类办学机构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较好的生源、一流的师资, 其后发优势不可低估。

4. 课程体系初步形成, 教育经验日渐丰富。

经过几年的发展, 中国游戏开发人才的培养已取得了初步成绩, 尽管还存在诸多问题, 但毕竟有了初步的课程体系, 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这为提高游戏开发人才培养水平创造了条件。例如汇众益智游戏学院上海徐汇培训中心采用的课程体系, 就是国内市场较新的Gamecollege V4.0课程体系。

三、结论

困难条件 篇7

1当前医院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1 基层医院人才紧缺。

中西部农村每千农业人口乡村医生分别为0.89和0.87人,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93人。全国农村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数为0.99人, 东部为1.34人, 中部为1.02人, 而西部农村仅为0.82人[1]。

1.2 政府投入长期不足与医疗服务价格不合理使医院经营陷于两难的境地。

医疗卫生事业是国家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但在此前提下:医院一方面要按市场价格购买设备、材料、水电、劳务等, 另一方面提供的医疗服务只能按低于成本的计划价格收费, 这种投入产出的严重不对称性, 使医疗服务全行业亏损, 而财政对医疗亏损的补偿则十分有限。

1.3 医保政策的“低水平, 广覆盖”[2]原则, 影响医院良好运行机制的形成。

我国目前医疗保险的原则是“低水平, 广覆盖”, 所保病种与诊疗项目有限。一方面医保经办机构为控制医药费用, 对医疗行为进行严格监督和制约, 同时参保人员为减少个人支出对自身就医需求也进行控制, 并对医疗行为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 医疗经办机构和参保个人可自主选择定点医院、药店就诊或购药, 但现行法规对定点医院或药店的业务范围、药品、品目等无明确的规定, 造成医院、诊所、药店之间无序、不公的竞争行为, 在客观上损害了医院良性竞争机制的形成。

1.4 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对医院过高的要求, 使医疗行为过份拘谨。

近年来, 物价、审计、药监、税务等部门加大了对医院的监督查处力度, 几乎一年几查, 使医院“谈查色变”。同时, 随着人们对就医的期望值日益增高, 人们对医院的诊疗水平、诊疗项目甚至处方用药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医疗纠纷, 加上公众的曲解和媒体的渲染, 使得医院腹背受“敌”。医院管理者及医护人员为减少责任和损失, 对医疗行为进行人为的限制。

1.5 医院自身未摆脱传统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束缚。

受传统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影响, 一些医院管理人员观念陈旧, 思想僵化, 面对市场竞争束手无策, 服务态度差, 服务水平低, 使有限的医疗市场逐步丧失。

2当前医院发展的机遇及对策

国家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 在给医院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 也为医院改革发展提供了大好时机。医院管理者要善于在困境中审时度势, 拓展思路, 寻找新的切入点、支撑点和增长点。

2.1 积极争取国家有关卫生政策的落实, 使医院的发展环境公平化。

医疗服务不同于一般商品交易, 也不同于一般行业服务, 因为“健康”和“卫生”是小康社会内涵的一个组成部分, 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要使老百姓满意。医疗行业是一个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特殊市场, 政府在这个特殊市场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各级政府应落实国家关于卫生投入等方面的各项政策, 维护医疗服务市场的公平和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做好“五抓”工作:一抓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二抓人才资源结构调整;三抓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四抓人才管理制度和机制创新;五抓优化人才环境。切实保证医院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低耗”的医疗服务。

2.2 宏观调控、合理配置卫生人力资源。

(1) 政府对基本卫生人力资源配置要发挥其主导作用, 要制定完善高校毕业生分配、人员聘用、收入分配、职称晋升及培训教育等方面的制度以及能使合格基层卫生人才“留得住”的优惠政策。 (2)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人力资源体系, 必须变卫生人力资源使用权“单位所有”为“社会所有”, 使卫生人力资源能够真正的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以需求为导向流动起来。 (3) 加大对农村卫生院 (站) 、社区机构和人力资源建设的力度。 (4) 建好城乡全科医师队伍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制度。 (5) 政策倾斜, 确保农村卫生人才稳定。

2.3 积极转变经营观念, 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前提下, 使医院经济效益最大化。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医院不用担心医院的生存和运转问题。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医院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 经营性越来越强, 这就要求医院在经营过程中必须树立服务意识、经营意识、竞争意识、成本意识, 实现在讲求社会效益的前提下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只有树立这一观点, 实现这一目标, 医院才能生存, 才能发展, 才能改善医疗环境, 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 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医疗需求。

2.4 切实加强经营管理, 实现医院管理人性化。

管理是医院经营活动中最基本的前提, 而重视人的发展和管理更是现代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因此, 医院在制定规划、政策和措施时, 要把对人的激励和约束放在首位。把医院整体目标、科室目标、个人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建立起责、权、利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打破医院领导

制度的“大包揽”、人事制度的“铁饭碗”、分配制度的“大锅饭”, 充分调动每一位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以实现制度激励人和约束人的双重目标。

2.5 调整经营策略, 实行经营模式多元化。

推行多种经营模式是深化医院运行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应不拘一格地推行多种经营模式: (1) 对外联合经营。本着平等互利、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原则, 在医院与医院之间、医院与企业之间联合办医, 充分发挥各自在技术、管理、设备等方面的特长和专业优势, 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消费的需求。 (2) 改变服务模式。推行医疗合同与医疗健康保健顾问制, 广泛地与单位或个人订立医疗合同关系, 实行预定式、上门等服务方式。

2.6 大力开发适宜技术与服务, 调整医疗市场定位, 实现专业品牌化。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过程中, 居民的医疗消费水平与医疗服务消费结构已有明显的差异, 我们必须重新审时度势, 及时调整医疗服务的市场定位, 认真分析研究基本医疗服务技术与高精尖医疗技术不同层面的空白、发展特色以及特需医疗技术服务, 努力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消费需求, 把向社会提供适宜的医疗技术与服务作为重大的长期的发展策略, 做大、做精、做强, 把它塑造成拳头品牌, 以保证医院在医疗市场份额重新划分过程中, 在医疗消费水平分化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7 坚持抓好科学技术建设, 使人员、设施、设备的配备科学化。

要坚持走科技兴院之路, 认真贯彻“依靠科技进步”的方针, 积极培养和引进高新技术人才, 推广运用高新诊疗技术, 在人员、设施、设备上做到配套建设, 同步发展。要敢于投入科研经费, 配备必须的人员, 增强科研能力, 选择课题开展实用医学科研活动, 迅速将科研成果转化到临床, 在诊疗技术上有所突破, 有所创新, 以不断提高医院的技术效益。

2.8 树立行业新风, 使医疗行为高尚化。

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 以质量为核心”的办院宗旨, 把质量和效益作为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始终把廉洁行医, 全方位全过程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降低医疗成本, 减轻病员负担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重点, 让守卫生命的崇高职业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

2.9 贯彻法制, 依法保护合法权益, 实现医患关系法制化。

困难条件 篇8

2008年, 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开展了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5年来, 中央累计安排补助资金681.72亿元, 支持973.4万贫困农户实施危房改造, 试点范围已覆盖全国农村地区。2012年中央补助标准为每户平均7500元, 在此基础上对陆地边境县边境一线贫困农户和建筑节能示范户每户增加补助2500元。各地也积极筹措资金, 制订不同档次的分类补助标准。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的安全住房政策, 重点补助对象是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 政府支持其修缮加固或新建40至60平方米的安全住房。

5年来, 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已成为深受农村广大群众和基层干部欢迎的一项民心工程。据对20个省份2008年~2011年实施危房改造农户的随机电话调查, 87.6%的受访农户对危房改造表示很满意, 92.2%的受访农户认为改造危房是家中的头等大事。农村危房改造直接带动地方政府投入和社会投资约3300亿元, 间接拉动投资和消费约950亿元, 创造了约20亿工日的农村就业。农村危房改造还推动了抗震安全、节能保温、改良传统工艺、传承民居风格、引进新技术新材料等农房建设技术进步, 在提升基层管理能力、密切干群关系、美化乡村风貌及巩固边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困难条件】相关文章:

监督困难05-01

生活困难05-04

面临困难05-04

常见困难05-10

饮水困难05-12

困难的名言05-25

征信困难范文05-18

走访困难学生04-18

困难的作文04-24

笑对困难04-30

上一篇:多层模式系统设计下一篇:建筑给排水节水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