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患者

2024-05-01

白内障患者(精选十篇)

白内障患者 篇1

1 临床资料

2014年1月~2015年6月手术患者137例, 其中男性59例、女性78例, 右眼80例, 左眼57例, 患者年龄在44~93岁, 平均72岁。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白内障患者大多年龄偏大, 心理承受力及理解能力差, 由于视力障碍致使生活自理能力缺乏, 患者心理和生理负担重, 常常性格发生改变, 出现沉闷或暴躁, 表现焦虑、消极等心理反应, 老年人大多伴有心、脑血管等老年性疾病, 自身身体状况能不能适应手术, 也会出现紧张、恐惧心理。这些心理因素可直接影响到治疗及效果, 所以对这类患者要特别注重心理护理, 多关心、照顾、体贴患者, 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术前、术后的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 以增加其安全感, 解除患者恐惧、紧张心理, 使其保持平稳心态顺利接受手术治疗。

2.1.2 术前训练

做好术前训练对预防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由于术后休息时最好取平卧位, 所以术前要适当锻炼睡姿, 为手术后的护理做好准备。老年人由于胃肠蠕动减慢, 易引起便秘, 而手术后便秘, 排便时用力会使伤口出血和开裂, 所以术前要学习一些知识及操作技巧来避免便秘, 如饮食注意多使用易消化及新鲜蔬菜及水果类;学习一些腹部按摩以促进肠蠕动;必要时可使用缓泻剂等措施预防便秘。剧烈的咳嗽、打喷嚏也会使伤口出血和开裂, 影响伤口愈合, 所以术前有烟酒嗜好的要戒烟, 并积极预防感冒, 如咳嗽厉害时可给予镇咳药, 教会患者在出现咳嗽、打喷嚏症状时, 为缓解症状可采取张口呼吸或用舌尖顶住上腭部、或用手指压人中穴等方法。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护理:术后取仰卧位休息, 并限制头颈部活动, 避免垂头及头部振动, 术眼要戴眼罩, 以减少眼部转动, 以利于眼部充分休息, 又可避免睡眠或活动时损伤。

2.2.2 用药指导:术后使用的是三种眼药水, 包括抗生素洛美沙星、预防感染的普拉洛芬及激素类的妥布霉素地塞米松, 口服的有提高免疫力的转移因子口服液和炎可宁。

2.2.2.1 教会患者正确点眼药水的方法:用药前将双手洗净, 轻轻将下眼睑分开, 滴入下穹窿部1~2滴, 眼药水瓶口不可触及眼睛, 以防感染。年龄大者, 最好让家属帮忙点眼药。

2.2.2.2 使用眼药为悬浊液时要轻轻摇匀。

2.2.2.3 如需要使用两种以上眼药, 应间隔5~10分钟左右。

2.2.3生活及饮食指导

2.2.3.1 术后一周内勿洗头、洗澡, 洗脸时注意, 以免污水进入眼内, 引起眼部感染;严禁用外力叩击术眼, 切勿用手、毛巾、不洁物揉擦眼睛。

2.2.3.2 术后两周内不剧烈活动、不提拉重物, 以免用力过度, 造成伤口开裂, 影响愈合。

2.2.3.3 避免长时间看书、看电视, 以防引起眼部疲劳, 影响愈合。

2.2.3.4 术后应戒烟忌酒, 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多食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 如香蕉、蜂蜜等, 多饮水, 以保持大便通畅。

2.2.3.5 术后要严格遵守医嘱, 定期复查, 如发现眼部发红、刺痛、分泌物增多等状况及时就医。

3 小结

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篇2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晶体 围手术期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321

2011年1月~2011年9月收治白内障患者700例。现就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700例,男467例,女233例,45~84岁。本组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了不利于健康的倾向,树立了科学的生活方式与习惯,使患者明确健康教育的目的,掌握自我保护措施,提高生活质量,巩固了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体会

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解除思想顾虑,消除恐惧心理,保持稳定情绪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患者入院以后,由于环境、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缺乏对病情愈后效果的了解等因素,患者可能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不佳心态,因此要加强心理护理,及时掌握患者及家属的心态,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并给予关心、鼓励,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消除不佳心态,另外要保证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应针对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性别、理解力灵活掌握宣教次数。由于本组患者均为老年人,老年患者记忆力下降,易忘。这就要求老年人健康教育工作要采用随时性、灵活性、融入性、多次性贯穿于治疗与护理。重视尊敬老年患者,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而避免一些医学术语。注意音量要适度提高、速度适度放慢、态度要温和。

术前健康指导:向患者详述术前检查的目的、意义。同时术前要进行内科的一般检查,如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化验等,以便了解心肺功能及有无糖尿病及其他疾病,掌握全身情况,便于针对性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饮食结构合理,宜荤素搭配,尤其注意多食粗纤维食物,以促进肠胃蠕动,保持大便通畅。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因失眠引起的焦虑。术眼安全健康教育,患者术眼术后当天因敷料包扎,要告知患者患者在进食、洗脸时保持术眼敷料清洁干燥,注意观察术眼伤口情况及敷料有无脱落、渗血、渗液等。嘱其勿用手揉眼或用毛巾擦眼,以免植入的人工晶体移位和伤口出血。自我观察眼睑是否红肿和结膜分泌物情况,如有头痛、眼痛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注意活动勿碰撞到眼部并注意安全。

术中健康指导:由于白内障患者大多为老年人,因此进入手术室一个崭新的环境,会稍有紧张,且手术环境陌生,需护理人员搀扶老人进到手术间,并辅助其平躺到手术床上。安慰老人尽量放松,嘱咐术中有事可以说话但不能乱动,以免误伤眼球。

术后康复指导:人工晶体植入后,为防止植入晶体脱位,患者应保持平卧,头部减少用力活动,术后用药滴眼时,应平卧1~2小时,待药物吸收后再下床活动。患者出现术眼疼痛剧烈,异物感等现象要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患者术后第1天拆除敷料后,必須告知患者眼药水的药名、作用、用法、注意事项。多种眼药水使用时间隔至少5分钟。并告知和教会患者点滴眼药水及涂眼药膏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因本组患者均为老年患者,所以教患者滴眼药水及涂眼药膏时要耐心,细心,反复多次直到教会为止。术后患者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要吃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为防止便秘要多进食粗纤维的食物,以便促进肠胃蠕动,避免因便秘引起眼内压增高,眼内出血,晶体脱位等并发症。禁止饮酒、喝浓茶,不能吸烟,以免引起咳嗽导致晶体脱位。

出院指导:遵医嘱出院带药,坚持滴眼药,减轻眼部反应。晶体植入术后,避免低头动作及重体力劳动,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感冒,防止并发症发生。出院3天或1周到门诊复诊,如有眼痛、流泪等异常情况,随时就诊。

讨 论

由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均为老年人,老年人机体的衰老及各脏器功能减退,环境的改变可以使其生理、心理、精神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为保证患者顺利进行手术并康复出院,术前术中术后均应对患者做好心理、饮食、活动、用药指导,术眼安全健康教育,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接受健康教育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白菁,彭章平.健康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的探讨[J].中国护理杂志,1999,34(4):250-251.

2 张辉,贾乃伟,李兵,等.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J].眼外伤职业病,2003,25(8):553-554.

3 李凤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974-979.

老年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来我院医治的45例老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26例,平均年龄75.5岁:视力仅存光感29例,单纯性白内障5例,糖尿病并发白内障7例,高血压并发白内障14例,肾病并发白内障10例。

1.2 方法

45例老年白内障患者均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征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制定以心理护理和健康知识教育为主的护理措施,将护理中的各个环节系统化,制定便捷的诊疗流程,确保手术过程各个环节畅通,高效对患者进行集中的术前宣教和术中并发症的讲解,制定并发症的解决预案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康复情况,并进行健康教育,详细讲解自我护理方法及防止眼压升高、手术切口裂开等并发症的注意事项。

2 结果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知识宣教和护理,所有患者情绪稳定,心态良好,能够很好的配合手术治疗,掌握术后自我护理方法,并发症少,术后视力均有很大提高。

3 讨论

白内障是老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脚步的加快,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老龄白内障患者常常并存多种疾病,严重影响着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方法,良好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和谐医患关系。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凡是手术患者都有共同的特点:(1)盼望早日手术,并且期望手术成功;(2)对手术存潜在的风险,有着不同程度的恐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长期经受视力障碍的痛苦,对手术的高度期望及担心手术是否成功等,常常导致病人过度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这些负性心理不仅会影响病人的休息,更甚者还会导致手术失败或术后并发症增多针对患者的这一心理我们应主动与病人多接触、多沟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说明手术的重要性、可靠性及安全措施,消除紧张恐惧心理,解除患者的疑虑,使其以一个健康的心态去迎接手术治疗[1]。

3.1.2 健康教育

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富含纤维素的营养饮食,多吃水果蔬菜,避免辛辣、煎炸类食物,忌坚硬食物,防止过度咀嚼震动眼部伤口;少食或不食香菜、海鲜类食品,每天饮水量<2000m L,每次≤200m L,保持大便通畅,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忌烟酒,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有感冒、咳嗽、打喷嚏等情况等症状消失后才能手术[2]。

3.1.3 术前准备

手术前仔细阅读病历,了解病史及病情并进行X线片、心电图、血尿常规、血糖、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检查,评估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对某些可能影响手术进行或术后恢复的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应推迟手术,并耐心解释术前3d嘱患者眼球有意识的上、下、左、右转动,术前1d剪短睫毛并滴抗生素眼药水进行泪道冲洗术晨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冲洗结膜囊;术前1h用复方托比卡胺眼药水散瞳,15min进行1次,使瞳孔充分散大,以保证手术取得满意的效果术前30min肌肉注射止血敏0.5g,全麻病人按要求肌肉注射止血药和镇静药。进入手术室前排空大小便[3]。

3.2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注意观察术眼敷料有无渗血、渗液以及疼痛情况,如术眼持续胀痛不适报告医生查明原因给予相应处理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3次置病人于仰卧位或健侧卧位,尽量闭目安静休息,严禁突然翻身或坐起,勿头部用力,低头弯腰、用力排便、咳嗽、打喷嚏,用力挤眼揉眼,碰撞术眼,滴眼药水时勿给眼球施加压力,避免大声谈笑以免引起出血或植入人工晶体移位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以防血压及眼压升高影响手术效果术后换药后开始交替用抗生素类、激素类眼药水滴眼,在滴眼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感加强并发症的观察,若出现呕吐、头痛、眼胀痛、眼部红肿、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并配合处理,预防术后感染、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发生注意眼部卫生,术后1周禁止洗澡、洗头,洗脸时用拧干的毛巾轻擦眼周皮肤,禁止脏水流入眼内,以免引起感染出院时嘱咐患者继续按医嘱用药,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滴眼药水的方法,保持术眼清洁及用眼卫生,1个月内勿用毛巾等物搓眼,外出时戴太阳镜,减少强光对眼的刺激,预防感冒及泪道感染,避免重体力劳动及剧烈活动;出院1周后复诊:出现术眼红、痛、视力下降等不适需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赵明兴,杨培东.眼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7~138.

[2]何忠蕾.老年性白内障手术病人的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2008,21(4C):1050~1052.

白内障患者 篇4

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实施方案

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师安徽省委、省政府2009年民生工程之一,是改善贫困白内障患者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重大举措。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民生工程的整体部署,我院作为“贫困白内障复明工程”手术定点医院,2009承担了110例白内障复明手术任务。为确保我院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工作的顺利实施,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领导小组:

长:宗

副组长:杨立新

斌 陈秀凤 成员:付洪潮

荣向霞

瞿秋明 邓传平

李云峰

刘新矿

吴树亚

许安琪

下设办公室在医务科 办公室主任:付洪潮 办公室副主任:刘新矿

具体负责贫困白内障复明工程工作组织协调日常工作。

二、成立白内障复明手术专家组: 组长:周本阳

成员:李梅

于燕

谢驰

王军 陶子瑜 王如萍

专家组负责医护人员业务培训、制定手术方实施手术、术后随访及相关医学文书记录和整理。

实施贫困白内障复明工程既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全院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组织开展好这项工作,确保任务圆满完成。

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手术的护理 篇5

关键词 糖尿病 白内障手术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357

白内障是眼科最常见的致盲性疾病,目前我国盲人中约46.1%是由白内障引起[1]。随着经济的好转,我国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而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为白内障,这类人群手术风险大,易感染,术后效果不确定[2]。针对这类患者,加强眼科术前、术后整体护理,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09年1~12月收治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55例(55只眼),其中男24例,女31例,年龄55~76岁。左眼36例,右眼19例。糖尿病病程3个月~16年,手术患者均随访1~3个月。

本组5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平均住院5.36天,均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护 理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除疾病本身及手术给患者带来紧张恐惧情绪外,患者还会考虑术后诸多问题,如害怕疼痛、怕手术并发症、怕手术会引起机体一过性血糖升高,影响手术效果,担心术后视力情况等。应热情、耐心、及时给予解释和心理指导,简单介绍手术方法及优点,帮助患者进入积极的生理心理状况,配合手术。②术前检查:常规心电图、胸透、血液检查了解心肺肝肾功能外,还需做好眼部的检查,如眼压、验光、角膜曲率、A超(测量晶体度数)、B超并作记录。③木前血糖的监测:密切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并作详细记录。对血糖较高的患者,先用药物控制到正常后再行手术,术前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55例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11.8~12.6mmol/L。④术前眼部准备:由于糖尿病患者对感染的抵抗力下降,术前滴抗生素眼药水次数比一般手术患者多,术前2~3天开始滴泰利比妥眼药水,4次/日,术前1天按常规方法冲洗眼道,观察泪道是否通畅,有无分泌物,术晨前40分钟用复方托吡卡胺眼药水点术眼,每10分钟1次,共4次,散大瞳孔。

术后护理:①做好生活护理:由于患者术后术眼遮盖,生活不便,护士应主动、热情及时地为患者做好日常生活护理,保持床铺清洁、整齐、舒适、定时通风、按时打开水、协助喂饭或吃药,同时搞好个人卫生,使患者感觉舒服。②术后观察:嘱患者注意休息,一般情况下可平卧或侧卧,避免过度低头、咳嗽过度用力,切忌不能揉术眼,避免术眼受伤,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减少术后出血的风险。早期注意有无术眼胀痛、恶心等症状,并及时处理。③常规护理:术后次日开始滴抗生素眼药水,点术眼4次/日,如果使用两种以上的眼药水间隔时间至少>5分钟,点眼药水时做到清洗双手、方法正确、动作轻柔、认真查对,用无菌棉签将溢出的眼液擦净。④预防感染:按医嘱适当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并保持面部清洁。⑤观察患者的血糖情况:饮食上,严格按糖尿病饮食,并检测餐前及3餐后血糖,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控制血糖的重要性,血糖过高可引起术后伤口愈合延迟,发生感染,还可引起糖尿病眼底病变等,从而影响手术效果。⑥出院指导:嘱患者出院后,要严格医嘱点眼药水,并教会患眼及家属正确点眼药水的方法,定期眼科门诊随访,并强调如有眼部不适,应立即到眼科就诊,加强安全教育,避免术眼受伤,指导患者出院后正确洗头洗脸,避免脏水进入术眼,强调患者需要内科门诊控制糖尿病。

参考文献

1 葛坚,崔浩.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4.

2 林甦,张劲松.白内障术后眼内感染的分析及其防治.国际眼科杂志,2008,8(11):2288-2292.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疗效分析 篇6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0岁~75岁,平均年龄60岁。糖尿病史1年~12年,平均8年。全部病例经确诊均为2型糖尿病。无其他眼病及眼部手术史。血糖控制方式:饮食加口服降糖药控制27例,胰岛素控制3例。术前均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

1.2 术前血糖水平

手术时血糖控制情况:理想控制,即空腹血糖在6.1 mmol/L以下者16例;较好控制,即6.1~7.2 mmol/L者10例;一般控制,即7.3~8.0 mmol/L者4例。

1.3 术前眼部检查

视力手动/眼前者16只眼,数指/1m者12只眼,0.05~0.1者2只眼,色觉和光定位检查未见异常。眼压测量结果均在正常范围。裂隙灯检查,24只眼虹膜正常,6只眼表现为虹膜部分萎缩,虹膜纹理欠清晰。散瞳检查:晶状体皮质性浑浊18只眼,后囊膜浑浊12只眼。

1.4 手术方式和术后处理

术前常规使用镇静剂苯巴比妥钠0.1 g、2%利多卡因注射液约3 ml做球周麻醉,压迫眼球约5 min后,即可开始手术。缝线固定上直肌,做以上穹隆部为基底的球结膜瓣,巩膜面烧灼止血。角膜缘切口稍向前,约在角膜缘灰线后约1 mm板层切开向前潜行分离至角膜透明区穿刺进入前房,形成梯形切口,以防术中切口出血和术后关闭不严密。按常规开罐式截囊、娩核、注吸残留皮质和植入人工晶状体,巩膜切口倒“8”字缝合。术中不使用缩瞳剂。术毕结膜下常规注射庆大霉素1万U和地塞米松2.5 mg。术后全身用抗菌药物3 d~5 d,局部每天滴激素和抗生素眼液及托品卡胺眼液。对于前房反应较重者,加用地塞米松2.5 mg和庆大霉素1万U每日球侧注射1次。

2 结果

术中并发症有切口出血1眼,虹膜上方色素脱失12眼。术后并发症有角膜水肿7眼,前房纤维素样渗出6眼,部分虹膜后粘连6眼,晶状体后囊不同程度浑浊2眼,瞳孔前膜2眼,以上症状同时存在的6眼。术后无伤口不愈合与感染性眼内炎,术后检查眼底未发现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3 讨论

糖尿病白内障患者以往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而被列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禁忌证。在高血糖下手术,有可能导致术中、术后出血、感染,特别是局部炎性反应。另外,其术后视力的提高与否取决于视网膜有无病变、并发症是否发生及是否妥当处置。所以,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前血糖的高低直接影响术后的效果,术前控制血糖就显得尤为重要,应根据血糖结果再结合全身情况选择手术时机。在临床上我们常与内科医师合作将患者血糖控制在8.0 mmol/L以内,此时手术术中、术后并发症少且较轻。

糖尿病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术中虹膜色素的大量脱失,虹膜收缩无力致术后瞳孔变形。手术创伤及晶状体襻的直接压迫是色素脱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手术操作要力求轻、快、准,避免长时间手术,同时对前房中脱落的色素要充分注吸干净,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注吸皮质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吸净皮质,以减少术后炎症反应,减少渗出膜及防止虹膜粘连,还要尽量保持晶状体后囊膜的完整。因为在保持后囊的完整同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是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的最佳手术方法,可减少虹膜红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以及视网膜病变恶化等并发症。

前房纤维素样渗出及瞳孔后粘连是糖尿病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应常规活动瞳孔加皮质激素的应用。但是皮质激素有促进糖异生和拮抗胰岛素的作用,故糖尿病患者禁忌全身使用。因此这种现象一经出现,应立即加大眼局部的激素用量。增加激素点眼次数和球侧注射地塞米松,加用口服消炎痛。本组有6例患者出现了此并发症,均得到了较好控制,仅1例形成瞳孔前膜。

眼科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7

1术前护理

1.1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年龄较高, 相关疾病知识缺乏, 对手术疼痛的畏惧, 手术能否成功等容易给患者带来过度紧张、焦虑的情绪。患者入院时护士应主动热情接待, 介绍主管医生和护士及病房环境, 针对不同的心理, 以科学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发放宣传手册, 同时向患者说明手术采取何种麻醉, 以及手术的优点。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积极鼓励家属参与, 提供心理、社会支持, 让手术成功者现身说法, 使之消除疑虑, 增加对手术的信心。

1.2术前准备

手术前要告知患者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且不宜过饱, 以免术中感觉到不适, 术前要排空大小便, 防止便秘。教会患者做眼球转动训练如:上、下、左、右转动眼球, 注意视网膜脱离患者不能做眼球转动训练, 并告知患者术中想咳嗽或者打喷嚏要及时告诉医生。术前做血常规、血糖、胸部X线、心电图等检查, 眼部专科检查。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7.7 mmol/L以下,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140/90 mm Hg以下, 术前3 d常规滴氯霉素眼药水6~8次/d。术前给予地西泮5 mg口服以保证睡眠充足, 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指导术中眼位配合等。

2术中护理工作

护士在手术中应当积极配合医生, 备齐手术所需一切物品及材料,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及无菌操作规程。督促监督参加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 眼科手术室手术数量和种类多, 速度快, 接台手术也多, 应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保证患者安全, 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入手术室后协助患者平躺于手术台上, 手臂置身体两侧, 嘱患者有任何不适可以告诉医护人员但不能随意乱动, 以免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效果, 患者的配合程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对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或者手术时间较长、年老体弱、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给予氧气吸入, 术中放舒缓的音乐使患者解除紧张压抑的心情。可针对性地给予术中心理护理和安慰, 使其能更好地配合医生手术,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熟练掌握手术室各种仪器的操作, 因眼科手术的种类多, 速度快, 必要时一个手术要用几种仪器去操作完成, 随时调节参数、时间、能量、负压等, 护士要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 手脚利落, 时刻处于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配合手术。

3术后护理工作

手术完毕后, 扶患者回病房, 嘱患者当日安静休息, 尽量少活动, 饮食营养丰富易消化, 多食水果蔬菜, 保持大便通畅, 要少说话。嘱患者1周内特别注意勿低头弯腰, 勿揉眼、摇头、咳嗽、体位剧烈改变等, 如有不适要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4出院指导

4.1指导患者注意科学饮食, 食物为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 多食水果蔬菜, 保持大便通畅。嘱患者术后如果想咳嗽可用舌尖顶在上腭防止剧烈咳嗽或者打喷嚏, 以免给术后康复带来不利影响。

4.2术眼给予眼垫包眼1 d, 勿自行摘除, 不能用力睁眼, 禁止揉眼。术后第1天换药,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防止交叉感染, 动作轻柔, 用消毒棉擦去分泌物, 让患者缓缓睁眼, 避免强光刺激。观察角膜有无水肿、浑浊, 前房有无出血, 深浅是否正常, 瞳孔大小, 术口有无感染等。术后第2天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基本情况, 伤口愈合情况是否疼痛有无并发症,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继续按医嘱用药, 教会患者及家属滴眼药水的方法, 滴眼前洗手, 勿压迫碰撞术眼, 保持术眼清洁。

4.3出院后休息1个月, 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禁止游泳。出院后每周复查1次, 1个月后每月复查1次, 共复查3次。

4.4发放健康联系卡, 健康联系卡上注明手术医生姓名、联系电话, 24 h热线电话, 告之患者如果出现眼痛、眼红、视力下降等不适可随时咨询医生。

白内障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路径 篇8

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住院且在本院眼科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80例。前期40例患者为对照组, 平均年龄 (63.3±2.6) 岁, 后期40例患者为实验组 (实施CNP) , 平均年龄 (65.6±2.9) 岁。为减少CNP的变异, 规定2组患者的纳入标准:住院行单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排除标准: (1) 手术眼有合并症或外伤史; (2) 全身合并有严重的内科系统疾病者, 如心血管、呼吸、内分泌、血液等方面的疾病。2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良好, 手术均为表麻或局麻, 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1.2 健康教育的方式

计划性教育与随机性教育。以图片、宣传栏、宣传教育册等文字的形式, 有计划、有目的定期编制刊登。要求内容精练、通俗易懂、图文并茂, 具有专科特色, 同时标题要引人注目, 能够吸引患者和家属关注, 以达到扩大宣传范围和增强宣传效果的作用。护士可通过语言及非语言的方式, 根据疾病各个阶段的需求, 进行随机的健康教育。

2 术前健康教育的路径

2.1 帮助患者熟悉病房环境

入院时, 仔细评估病人以往的健康状态, 了解病史等资料, 根据患者各自的社会角色、文化程度、性格特点, 选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沟通交谈, 让患者了解手术及麻醉的有关知识, 介绍手术进行程序, 耐心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手术的效果, 使其树立康复的信心, 解除紧张情绪, 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迎接手术。

主要通过入院介绍及评估, 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主治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物品保管、作息时间、查房制度等。在入院1h内告诉患者近期检查项目, 使患者对医院产生亲切感、归属感和信任感。

2.2 介绍超声乳化术的特点和优点

让患者知道该手术是利用超声推动的原理, 将大而硬的晶体核削割成碎块乳化成糜状, 利用灌注抽吸吸除干净, 无需待白内障成熟后方可施行手术的特点。优点是采用表面麻醉, 手术时间短、切口小、组织损伤小、痛苦小、术后反应轻、散光小、裸眼视力恢复快, 无需住院或住院时间短, 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先进, 可靠的白内障治疗方法。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情况、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心功能是否稳定在正常水平, 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无咳喘症状。认真收集常规检查的相关结果, 尤其应注意患者血糖、肾功能、心电图及血压等情况, 发现异常应该作相应的处理。这样才能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防止术后并发症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2.3 检查前指导

术前滴抗生素眼药水, 控制眼局部感染病灶, 有泪道炎的患者应行治疗并作结膜细菌培养, 提示无细菌生长方能手术。保持大便通畅, 必要时服用通便药或行肥皂水灌肠, 防止术后因便秘引起眼部充血或出血。告诉患者每项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检查后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患者。手术前宣教术前1d根据手术方式, 讲解手术前准备的内容、目的及注意事项。为了预防术后感染, 术前1d需剪睫毛, 冲洗泪囊及结膜囊, 滴抗生素眼液, 术前1d需进行头部位置及眼球固定训练。手术日复测血压1次, 护士给患者滴散瞳眼药水及表麻液时, 安慰患者使其情绪稳定, 以免术中紧张不能合作。

3 术中健康教育的路径

(1) 病室护士护送病人至手术室, 与手术室护士交接病人的病情、心理及病人的特殊情况, 如:紧张性尿频、老年性痴呆、高度听力下降等, 以确保病人的舒适和安全[2]。

(2) 患者进入手术室, 巡回护士在患者身边, 边作术前准备边向患者说明术前准备的必要性及术前心理安抚, 为术后减少感染及并发症等做好宣传工作。术中观察病情:部分患者在手术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心率增快, 心律失常伴胸闷不适等感觉, 巡回护士要时刻守护在患者身边,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 预防眼心反射的发生。一旦发生症状应保持患者术中安全及舒适体位, 做好心理护理, 及时处理, 以减轻症状[3]。

4 术后健康教育的路径

4.1 心理指导

指导患者随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避免不良或过强的精神刺激和心理负担。

4.2 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术后卧床休息, 减少眼球转动, 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保持二便通畅, 术后4h可轻微活动, 自行饮食和上厕所。

4.3 饮食指导

术后一般在6h后即可进饮食, 给予软食及易消化的食物, 指导患者多食水果。一般患者术后平卧24h, 头部放松, 手术中眼内出血者, 应半卧位或头抬高, 使血液在眼内下沉, 不影响术后视力, 24h后可下床活动。对于老年患者, 注意食物的营养质量, 给予维生素和蛋白质饮食, 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有利于伤口愈合。严密观察眼部情况, 预防并发症, 每天滴眼药时, 观察眼睑是否红肿, 有无结膜分泌物, 及时做好相应处理。伤口疼痛可酌情给予镇痛药。按时用药预防感染。

4.4 用药指导

严格遵守医嘱,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眼药水, 术后24h, qh交替滴典必殊眼药水及贝复舒眼药水, 术后48h改为q2h滴眼药水。

4.5 出院指导

对出院患者, 责任护士主要以口头形式结合书面形式向患者作出院指导, 包括生活规律、情绪稳定、避免劳累、戒烟酒, 注意眼部卫生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出院前1d, 评估病人以往的生活状况:住房、陪护、交通、社区及周围环境,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 给予相应的白内障手术的康复及健康指导, 教会病人或家属滴眼液的方法和时间。对糖尿病患者, 尤其要强调血糖的异常增高对术眼的影响, 及对其它脏器的危害。提供病房的联系电话, 便于病人有问题时能及时联系, 以保证病人出院后的安全。

出院后1周, 进行电话回访, 了解病人1周内的术眼情况, 针对病人的情况给予指导。

5结果

要求护士必须及时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传播的技能, 保证将健康教育贯穿到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各个环节, 使病人在整个住院期间均受到护理人员满腔热情的服务以及耐心细致的健康指导, 让病人确实受到护士多方面的照料和关心, 在受到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外, 还学到了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保健、自我护理等知识。良好的护患关系能保证有效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 而健康教育的好坏是影响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 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白内障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使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与具体化。这样有利于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本次调查显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 实验组患者健康教育后的知识水平显著提高 (表1) , 护理服务满意率97.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 (表2) 。

通过对40例白内障患者提供的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 提高了患者自我保健能力, 避免许多导致切口裂开、晶体脱位或继发性出血的不利因素。提高了患者的视力恢复, 缩短了患者住院天数。同时, 使护士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提高了护理质量, 提高了护理人员在患者及其家属心目中的地位及信任度, 加深了护患关系, 对治疗、护理起到增效作用。

6讨论

生理老化过程是不可避免的, 护理人员在清醒地认识到各种安全问题的同时, 对患者进行安全宣教, 使患者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 主动参与护理过程, 增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 达到最佳护理效果, 护患双方相互促进, 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 降低了不安全问题的发生率。

通过对白内障患者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整体护理, 强调心身整体护理, 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使之在生理、心理方面都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 顺利完成手术, 体现了整体护理的重要性。通过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及自我护理实施, 帮助患者获得相关信息, 保持情绪稳定, 配合治疗, 预防并发症发生,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同时也促进护理队伍专业化、知识化的提高, 丰富了护理学科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Goldszer RC, Rutherford A, Banks P, et al, Gustafson M:Imple-menting clinical pathways for patients admitted to a medicalservice:lessons learned[J].Crit Pathw Cardiol, 2004, 3 (1) :35~41.

[2]陆莹.护理行为与护理安全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 2002, 2 (4) :11.

白内障患者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中进行围术期护理的80例白内障患者为观察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0例。其中男26例, 女54例, 年龄60~75岁, 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光感至0.2。所有患者手术方式均为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病史、发病时间等相关资料差异不大,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普通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全程优质护理, 具体方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2.1 术前护理

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热情接待、主动介绍,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取得其信赖, 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 为患者提供温馨、舒适的修养环境, 手术前, 向患者详细阐述白内障的相关知识, 手术的方案以及手术的治疗过程, 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 术前进行血尿常规、ECG、视功能、眼压、视野、眼底、验光、前房角镜、双眼A/B超、电生理以及角膜曲率等检查。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全身情况, 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处理。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粗纤维、营养丰富的食物, 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 保持大便通畅。表面麻醉者术前无需禁食, 但不宜过饱, 可进易消化清淡饮食, 告知患者术中突然咳嗽、打喷嚏可能会出现的严重后果, 指导患者戒烟, 避免受凉, 教会患者有效止咳的方法, 如张口呼吸或用舌尖顶向上腭, 当术中术后出现想咳嗽等不适时, 可采取上述方法分散注意力。指导患者练习眼球转动, 以提高术中术后与医护人员的配合, 按医嘱点散瞳眼液及抗生素眼药水, 预防手术感染。术前剪去术眼睫毛, 常规冲洗泪道。

1.2.2术中护理

手术前检查手术仪器是否都正常, 无菌消毒是否合格, 准备手术需要的器材、敷料和药物等。进入手术室后, 患者无法避免会产生恐惧和焦虑心理, 这便需要利用消毒和手术操作前的时间对患者进行安抚。手术开始前要将患者的头部保持水平位, 告诉患者术中出现不适时可向医师反映, 而不能随意移动头部, 不能在手术台上随意乱动或大声喊叫, 以免引起眼压突然升高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护理人员需要熟悉手术的每个步骤, 密切关注手术进程, 积极配合医师进行手术。

1.2.3 术后护理

助放松患者头部, 注意减少头部活动, 防止碰伤、揉眼、弯腰、突然低头等动作, 根据病情监测生命体征, 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满足患者合理需求, 指导患者避免食过硬、咀嚼费力的食品, 以免用力咀嚼造成切口裂开、出血等并发症, 避免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暴饮暴食, 注意饮食结构合理, 保证营养供给, 多食含粗纤维多的新鲜疏菜水果。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 帮助患者及时调整心理状态, 保持情绪稳定。观察术眼疼痛及伤口出血情况, 如出现持续性的疼痛、分泌物增多、发热、伤口渗血渗液等情况, 应及时告诉医生进行处理。在病区病房中装备明显的触摸标志物, 协助患者下床活动。教会患者正确滴眼药的方法, 注意眼部的卫生。出院时交代患者定期复查, 配戴适度镜片, 以提高视力, 避免过度用眼。

1.3 统计学方法

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 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观察组在护理的满意情况方面也好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中仍未找到疗效确切的药物能够有效治疗白内障, 因此一般还是依靠手术治疗[3], 但眼部解剖结构非常复杂且脆弱, 眼内容物有一定的流动性, 对外界的压力承受能力差, 术后往往会发生眼痛、流泪、角膜水肿、充血等情况, 需要给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全程优质护理目前已在临床应用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根据本文研究, 实施全程优质护理使白内障手术患者了解和掌握了更多的健康知识, 有效地帮助患者自觉地配合手术和治疗, 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与相关研究文献结论一致, 充分说明全程优质护理的优越性, 具有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在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中进行围术期护理的80例白内障患者为观察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0例。观察组的患者给予全程优质护理,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普通护理。分析对于患者的护理措施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情况, 总结经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在护理的满意情况方面也好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全程优质护理使白内障手术患者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 有效地帮助患者自觉地配合手术和治疗, 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全程优质护理,白内障,围术期

参考文献

[1]郭丹萍.小切口非超声乳化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 2012, 10 (31) :299-300.

[2]王彩云, 贾金秀, 张颖.实施垂直管理, 推进优质护理服务[J].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0 (6) :19-20.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护理 篇10

【关键词】糖尿病;白内障;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281-02

白内障是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多发病之一,严重危害老年人的生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增高,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也逐年增加。 且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发病早、进展快。手术是唯一治愈白内障的有效方法。而糖尿病病人由于切口愈合能力差,易出现感染、出血及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眼科医生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较为慎重。鉴于此种情况,对60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手术进行系统性护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46~68岁,平均57岁,糖尿病病史1~20年不等,术前空腹血糖9~17mmol/L,手术前控制血糖,使空腹血糖稳定控制在8mmol/L以下。

1.2 手术方式 选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1.3 结果 60例血糖控制良好,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35min,无一例发生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术后疗效满意,视力> 1.0是12 例,0.8~0.9是22 例,0.5~0.7是21例,0.1~0.4是5例。

2 手术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健康教育 通过健康宣教, 耐心细致地与病人交流,让患者明确了解糖尿病的发生、危害和防治措施,同时指导患者正确的饮食疗法。强化糖尿病知识教育在减少患者精神症状和改善心理障碍方面有良好的效果,使患者增强正确对待疾病的信心。

2.1.2 心理护理 详细解释病人的病因,临床表现等,讲解术前、术中及术后配合要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心理护理是关键之一,让病人正确对待病情,消除焦虑,安心手术。

2.1.3 血糖监控 良好控制血糖是手术治疗的关键。测定空腹血糖及早餐后2小时血糖,做好记录,供医生,遵照医嘱、正确用药,使血糖控制在适当水平又不出现低血糖现象。具体措施有:原来口服降糖药控制良好者继续按时服药;口服降糖药控制不满意者和已使用胰岛素的患者,一律遵照医嘱在三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mmol/L以下即可进行手术。对某些糖尿病病程较长,血糖难控制者,须用药控制在8.3mmol/ L以下方可手术。

2.1.4 术前准备 血糖降至8mmol/L以下且稳定后,术前3点抗生素眼药水,手术前日冲洗结膜囊,冲洗泪道,剪睫毛,預防手术感染。告知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充分扩瞳,瞳孔的大小是手术能否顺利完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要求扩瞳5~6mm,常用药物为复方托吡卡胺,方法为术前30min 每5min滴眼1次,共3~5次。

2.2 术中护理 术中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因铺盖无菌巾造成呼吸不畅,嘱患者张口呼吸,缓解憋气症状,必要时给予吸氧。同是注意监测血糖。

2.3 术后护理

2.3.1 一般护理 术后嘱患者平卧位、半卧位或健侧卧位,安静休息。24小时后取自由卧位, 室内光线宜暗,尽量减少头部活动,避免突然抬头或低头、弯腰取重物,避免剧烈活动、咳嗽、打喷嚏,以防继发出血。

2.3.2 眼部护理 (1)术后观察术眼敷料渗血、渗液情况、分泌物性状、切口愈合情况,有无角膜水肿、混浊现象。观察术眼疼痛情况。(2)嘱患者不要碰、压、揉术眼,手术当日至次日复诊时,不要自行打开眼罩。如果对光线刺激感到不适,可用纱布遮盖或戴太阳镜。(3)指导患者合理用眼,术后短期内用眼时间不易过长,避免眼睛疲劳。(4)保持术眼清洁,洗脸时切忌将水流人眼内,禁止用手或不洁物揉搓术眼。(5)按医嘱局部滴用抗生素眼药水和激素眼药水如碘必舒眼液,预防术后感染。

2.3.3 饮食护理及血糖控制 术后血糖控制不佳可影响伤口的愈合,而饮食疗法是控制血搪的最基本的措施之一。我们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为患者制定一份饮食计划,以保证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高维生素及纤维素的合理供给。每日测空腹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并做好记录,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调整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用量。

2.3.4预防并发症。术后当天双眼包盖,以减少眼球转动,嘱卧床休息,勿碰撞术眼,以免造成前积血,眼压升高等并发症。观察术眼敷料渗血渗液情况以防出血感染。询问病人有无头痛、恶心、呕吐等,如有异常,立即汇报医生处理。

2.3.5 出院指导 嘱其出院后注意保持眼部清洁及用眼卫生,按时用药,术后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保证睡眠,预防感冒咳嗽,以免影响伤口的正常愈合,定期复诊,若术眼出现剧烈疼痛,视力下降,复视异物感等情况,应立即到就诊。术后糖尿病患者需继续控制血糖,并告知回家后继续药物治疗和坚持长期饮食治疗。指导病人按时来院复查,定期观察视力及眼部病情变化。

3 讨论

在医学日益发达的今天,糖尿病已不再是难以控制的疾病了,只要积极地科学地进行治疗,病情完全可以控制和好转。但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能力差,易发生出血、感染和视网膜病变恶化等并发症。因此, 只要积极控制血糖,加强病情观察,糖尿病也不再列为眼科手术的禁忌证。

参考文献

[1] 莫永珍.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和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477-8.

[2] 滕云,王岚,裘秀菊,等.糖尿病知识教育对糖尿病人的代谢控制和生活方式改变的观察[J].安徽医药,2007,11(1):48-50.

[3] 林静君,周忠夏,李虹霓,等.白内障手术与血糖关系探讨[J].实用眼科杂志,2000,18(7):425-6.

上一篇:技术结合艺术下一篇:投资控制BT项目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