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发力农村电商

2024-05-13

阿里巴巴发力农村电商(精选三篇)

阿里巴巴发力农村电商 篇1

实体店是合作重点

中国有9亿农村人口, 但是农村市场的商业发展却十分缓慢, 因为在传统商业时代, 物流成本、市场空间、消费需求等诸多不利因素一直在阻碍着农村市场的发展扩大。

今年10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部署加快发展农村电商, 通过壮大新业态促消费惠民生”。此次中国电信与京东集团的合作正是双方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

据悉, 双方将在推动农村渠道线上与线下运营合作方面互帮互助, 共同选择合适的渠道触点。比如, 京东的线下网店和中国电信的营业厅将互相开放, 用户可以在中国电信的网店内进行京东的线下代购、代收发货等采买需求, 也可以在京东线下网点完成中国电信的卡号购买、充值缴费、终端产品购买等行为。

双方均希望通过这次合作把中国电信的通信服务和京东的丰富产品送到广大的农村消费者手中, 同时配合当地政府, 把更多的当地特产通过双方的合作提供给更广大的消费者, 为服务“三农”做出切实贡献。

双方均看好农村市场

中国电信一直重视发展农村通信市场。最近几年, 中国电信全面推进“信息惠农”专项工作, 加大投入用于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点的建设与升级, 建成了覆盖县乡村各级的通信和服务网络, 形成了“全网通手机卖场”的良好品牌, 得到了合作伙伴和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据中国电信相关人士介绍, 在“互联网+”行动不断深入各个行业的过程中, 中国电信积极探索实体门店的跨业合作, 大力提升网点活力。同时, 中国电信注重培养一支活跃在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推广员队伍, 以帮助广大农村消费者更高效地享受网络服务, 并以此丰富生活和发展致富。目前, 中国电信正努力在农村区域信息化服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全力做好“信息惠农”, 促进消费, 惠及民生。

京东则一直在强调发展自身的3F战略——工业品进农村战略 (Factory to Country) 、农村金融战略 (Finance to Country) 和生鲜电商战略 (Farm to Table) 。在农村市场, 京东不遗余力, 力争为中国农村市场提供优质的电商服务。

阿里巴巴发力社交,或许只是表象 篇2

8月初,我们熟悉的《支付宝》上线了9.9版本,也是近来其最大的一次改动。新版本在首页新增了信息流模块,引入了早前版本中新增的“生活圈”功能。如此,在支付宝首页便可以了解好友的动态,强化了社交元素。不过,网友似乎并不买账,各种吐槽之声不断涌来。毕竟,这像极了老对手腾讯旗下的《微信》“朋友圈”。阿里巴巴的“社交梦”已是路人皆知,而似乎是由于企业基因的原因,其始终没能产生一款影响力足够大的社交产品。此次更新似乎也被看做是直接对标《微信》,企图在社交上再搏一把。

外界的猜测不无道理,据CNNIC发布的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社交APP的网民普及率已达到90%以上,居所有应用之首。我国互联网三巨头之一腾讯旗下的《微信》和QQ更是长期盘踞我国各大应用市场活跃度排行榜的前两名,极高的用户粘性和停留时间是《支付宝》望尘莫及的。同时,腾讯借助《微信》的用户粘性,成功开拓了自家的微信支付体系,从“老大哥”《支付宝》手里抢到一片市场份额,社交平台的延展性很明显让阿里巴巴也为之侧目。

然而社交平台将业务延伸到移动支付,似乎比移动支付应用开展社交业务更容易、更顺理成章一些。《支付宝》在用户心目中的工具APP形象早已不可磨灭,此时生硬地推出社交功能,哪有不被吐槽之理?不过笔者却认为,《支付宝》此次对首页布局进行“动刀”,社交也许并不是重中之重。

信息流才是主角

此次《支付宝》的更新,将之前占满首页屏幕的一堆应用按钮缩减到两行,用户可以通过设置将常用的应用按钮放置在首页。缩减应用面积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此次更新的主角—信息流腾出更多空间。

跟旧版本不同,此次引入的“信息流”板块将“生活圈”加入其中,成为一级入口,同时将之前需要点击按钮进入应用才能看到的各类生活信息通过信息流直接提到首页。换句话说,之前版本需要用户主动寻找的内容,在新版本中主动呈现给了用户,而发布“生活圈”动态的控件放在了比较靠前的位置,下方紧接着则是推送“可能认识的用户”。

不难看出,《支付宝》此时推出信息流,要在短时间内聚合大量能够留住用户的内容并不容易,因此在第一轮“布阵”中,把“生活圈”提到前排是成本更低也更具可行性的手段。《支付宝》在社交方面一直不乏动作,今年春晚的“集五福”活动就带动了一波“加好友”的热潮,而这次被广大用户吐槽的“生活圈”则是早在9.2版本就上线,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了。此次更新9.9版本,阿里巴巴顺理成章的将“生活圈”变为一级入口,也许是想尝试能否通过该功能在初期丰富信息流的内容。

与《微信》争夺用户时间

在“争抢用户停留时间”的大环境下,一个产品的竞争对手并非限制在自家领域,甚至其他领域也能够对产品构成威胁。社交领域的巨擘《微信》,借助极高的用户粘性让自家的移动支付业务也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而《支付宝》虽然在移动支付领域是绝对的王者,但自身却受制于工具类APP的桎梏之中。我们都知道,好的工具类APP在操作步骤上力求简化,而这样也让用户的停留时间缩短了。阿里巴巴当然不愿意将用户的时间拱手让给腾讯,这从去年《手机淘宝》中“淘宝头条”的上线便可见端倪。此次《支付宝》的改版很明显是为了淡化自身的工具属性,信息流的推出则是准备在内容上下功夫,借助这种灵活性很强的内容呈现手段,通过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来抑制腾讯通过社交平台向其它领域扩张,进而避免威胁到《支付宝》的核心业务。

事实上,微信支付的确已经威胁到了《支付宝》的移动支付业务。腾讯官方公布的2015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微信支付绑卡用户已超3亿,而支付宝公开的活跃用户数是2.7亿。再据易观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来看,2016年第1季度,支付宝在移动支付市场份额上出现下滑,但仍以63.41%的市场占有率继续占据首位,而微信支付背后的财付通位列第二,为23.03%。面对这种情况,《支付宝》必须通过吸引用户在APP上的停留时间来引导用户改变使用习惯和场景。

阿里巴巴发力农村电商 篇3

宜阳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坚持“政府主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大众创业”的原则, 致力打造一个“零成本”的创业平台, 可提供“一站式”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该园位于宜阳县锦龙大桥南, 总面积5万平方米, 具体情况可概括为:四版块、三特色、二渠道、一目的。

四版块指一馆、三中心。“一馆”即面积约1 000平方米的宜阳特色产品O2O体验馆。该馆是一个以实体展厅与网络交易相结合的电子商务产业链配套综合体, 消费者可以在线上了解各种产品信息、交易, 再到线下的实体店亲自体验消费。该馆充分依托宜阳品牌优势, 将宜阳黑杂粮、老粗布等优质特色产品展示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三中心”即农村淘宝宜阳服务中心、电商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农村淘宝宜阳服务中心内设培训室, 可对农村淘宝合伙人、创业青年开展相关培训;电商服务中心主要为创业者提供孵化、金融、美工、包装、技术支持等服务;物流配送中心目前主要为全县村级服务站点提供线下配送服务。三“特色”体现为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的智慧展馆、无钱包场景应用示范区、传统企业应用互联网的孵化地。两大“渠道”指的是微商系统和网商系统。一个“目的”是指通过多方面努力, 促进地电商企业与传统企业融合, 完善产品包装配送环节, 达到以销定产模式, 激励各乡镇发展“一村一品”打出特色, 从而促成当地农业产品的规模化、集聚化与标准化, 最后利用阿里农村淘宝平台, 解决当地农产品卖难问题, 实现农业产品“上行”之路。

宜阳县开展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 有利于打通县城到农村的物流和信息通道, 普及村民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和使用, 解决农村买难、卖难问题, 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 促进全县农村农副产品的销售和产业协调快速发展。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经过前期筛选, 选定阿里县级服务运营中心大力开展“村淘合伙人”招募工作。“村淘合伙人”采取公开报名、公开选拔方式确定人选, 优先选拔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返乡创业青年、退伍军人, 解决了地方就业难题。该项目的启动和建设, 将推动宜阳县与阿里巴巴集团的合作进一步深入, 带动阿里巴巴宜阳产业带和宜阳特色产业带的建设。通过引进阿里巴巴集团这个电商龙头, 宜阳县将进一步促进全县中小电商企业集聚, 带动全县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从而加快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 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农村淘宝宜阳服务中心的启动运营, 标志着宜阳与阿里巴巴进入了全新的合作阶段。宜阳县将创造一流的环境, 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把农村淘宝项目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富民工程, 全力推进实施, 不断做大做强, 并以此为依托, 进一步理清宜阳特色产业优势, 通过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 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全面推进“互联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

上一篇:双眼视功能下一篇: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