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型酒店

2024-05-07

设计型酒店(精选十篇)

设计型酒店 篇1

随着制造社会向创意社会的发展,普遍的实用观点也开始向审美主义延伸—标准化、快餐式的酒店只能勉强满足基本的住宿要求,追求个性化的需求已经日渐抬头。酒店的建筑形态、装修特色、服务人员礼仪等,都将成为消费者选择的标准。渐渐地,一种出现在城市、以自身主题风格和创意设计为卖点、规模不限、大小不一、不强调连锁、难以用现有酒店星级标准界定档次的设计型酒店出现了。目前,业内对设计型酒店的定义是“采用专业、系统、创新的设计手法和理念进行前卫设计的酒店”。

设计型酒店是酒店产品的特殊形态,实际上是在酒店消费群细分情况下出现的高级阶段产品,是设计文化和酒店文化高度融合的社会人文现象,具有独一无二的原创性主题,且不受酒店类型、规模和档次的局限,与传统标准型酒店或连锁型酒店都不同。标准化酒店的主要优势体现在核心和设施性产品的统一化方面,人力资源管理和成本可以节省大笔费用;在市场营销策略上,标准型酒店利用酒店概念上的统一和品牌上与普通酒店的巨大差异来左右顾客的选择。虽然传统的量化让人有一种熟悉感和安全感,但对于到处旅行的旅游者来说,入住标准型酒店反而造成对当地文化的疏远和模糊感,这种非个性化、可预知性和无聊造成的负面体验会让标准酒店失去原有的顾客资源和潜在的顾客。

相反,设计型酒店利用这一需求打造了自己的优势。所有的设计型酒店都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本身的文化氛围。为了满足顾客的期望,酒店精心安排体验过程:通过灯光、装潢和表现形式来实现视觉刺激;通过干净清新的内部装潢来实现嗅觉刺激;通过音乐、对话的声音或安静的氛围实现听觉刺激,酒店自身的设计特色成为独立的文化产物,而不是附属产品。

在这里,笔者整理近年来收集到的国外部分优秀设计类酒店资料,希望借鉴其利用艺术设计为酒店服务增值的成功经验。

二、国外设计型酒店发展现状

设计型酒店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源于世界著名设计师Phillippe Starck,其设计的产品从家具、灯具、高科技日用品到服装、箱包、食品、汽车,应有尽有。对环境和人文的尊重是Phillippe Starck的重要风格。

1990年,酒店业怪杰Lan Schrager请Phillippe Starck为纽约的派拉蒙酒店(Paramount Hotel)进行全面设计,从大堂的桌椅到房间的床柜到浴室牙刷,全都出自Starck的手笔。客人住在派拉蒙酒店,就像住在Starck的设计产品陈列室一样,他的名气加上其风格独特的设计使派拉蒙酒店成为世界顶级的经典设计酒店。从此,“设计型酒店”成为酒店业的一个前沿概念。

设计酒店敢于挑战现有观念,树立休闲新坐标。Lan Schrager在美国和英国拥有数家设计酒店,每间酒店的设计风格截然不同。洛杉矶的蒙德里安酒店位于好莱坞日落大道,力求简约和宽敞,抽象的几何线条充分体现着蒙德里安的绘画风格,其中的“空中酒吧”是好莱坞名流经常出没的场所;纽约的Royalton Hotel具有强烈的怀旧艺术氛围,酒店的外观就是一座剧院,艺术长廊型的大堂横跨一个街区,向世界传递着“酒店即剧院”和“大堂社交艺术”的革命性创新理念;迈阿密海滩上的德拉诺酒店则因其独特的半露天式大堂成为建筑经典;伦敦的Sanderson Hotel被誉为世界上最具嬉皮风格、最性感的酒店。作为酒店业的一种潮流,许多酒店巨子纷纷投资设计酒店,以吸引高品味的商务住客和设计爱好者们。

设计酒店追求时尚、前卫、精致和创造性,这也给设计者们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如美国新奥尔良的阁楼523酒店(Loft 523 Hotel)体现着著名建筑师Frank Lloyd Wright的“有机建筑”理念;纽约Mercer Hotel具有强烈的波希米亚风格,以吸引SOHO一族的光顾;一些历史悠久的酒店,如建于1911年的英国艺术之家酒店(Art House Hotel)也请名家设计,改建成博物馆型的设计酒店;国际酒店连锁集团也意识到设计酒店的重要性,纷纷斥巨资专门请名建筑师设计,如Ritz-Carlton酒店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艺术酒店(Hotel Arts Barcelona)由建筑师Frank Gehry设计,其外观为泛着金属光泽的鱼形,矗立在蔚蓝的海滨,成为酒店业和建筑业的经典。

时至今日,设计酒店的概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延伸。瑞士苏黎世已经出现了第一家女性设计酒店,是著名设计家Pia Schmid的作品,不仅更加符合女性的审美观,还可以满足女性客人的多种需求;而在德国柏林,有了专门为同性恋一族开设的设计酒店;日本也有了专为情人设计的电子化管理、高度私密的经济型旅馆。设计酒店已日渐引领国际发展潮流,在走过工业文明标准化阶段、追求后现代化回归与个性的西方,设计酒店已然成为酒店消费市场的“宠儿”,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设计型酒店分类

1. 主题化

未来酒店的竞争逐渐趋向一种更高质量的竞争,这竞争就是文化的竞争。制度、文化和人情的全面结合是未来酒店发展的方向。客人在消费过程中能够有一种文化的享受,而这种文化氛围的营造则突出体现在两个字上,那就是“主题”。主题酒店从建设开始就注重其主题文化的营造,从设计、建设、装修到管理经营、服务都注重酒店独特的主题内涵,突出酒店的文化品味,形成酒店的个性,从而在市场上形成鲜明的主题形象;把服务项目融入到主题中去,以个性化的服务代替刻板的规范化服务,从而体现对客人的信任与尊重。

主题酒店的设计注重精和专,有的主题酒店是一个酒店都采用同样的主题,比如在日本就有酒店用卡通形象“Hello Kitty”作为主题(图1),从酒店建筑的立面风格到客房的家具,甚至各种物件都采用和主题相关的设计。而位于奥地利的Cube Ski Hotel是一家以户外运动为主题的酒店,提供从冬季滑雪到夏季攀岩和自行车等诸多活动的服务,包括装备和训练,就像一个户外俱乐部。酒店的设计也非常有特点,连接各层走道的不是楼梯而是坡道,方便滑板和自行车爱好者出行(图2)。

也有的酒店采用不同客房不同的主题,台湾“台北恋馆”便是一个例子(图3)。它以“恋爱”作为主题,不只针对外出旅行者,而是作为一种扩大化的娱乐休闲场所面向大众。一层布置餐厅和接待处,2~5层为主题客房,6~7层为娱乐包厢。酒店每层楼主题都不同,近100间客房有30多种风格,客房的布局也根据风格不同而有所差异。设计中无处不体现着人性化:酒店2~5楼的每间房间都各自有独立的停车位,入馆时只要在一楼接待处的电子屏幕上选好房型,车子就可以直上车道,到达各层客房的专用车库;同时客人可以在房间内点餐,并经车库旁餐台取餐,使客房成为一个完全私密的空间。

也有些欧美的精品酒店采用奇怪的主题设计客房。柏林X-Treme Hotel便将平日人们不可能体验到的场景作为客房的主题。酒店的30间客房主题各不相同,但都将气氛烘托得淋漓尽致,有棺材样子的床、逼真模仿监狱栏杆的壁纸、倒挂在天花板上的家具等,均给客人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官刺激(图4)。

2. 艺术化

与主题式设计不同,艺术化设计不强调酒店的某种风格,而是借助于设计师或者是艺术家的个人风格或品位来提升酒店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换句话说,此时的艺术化酒店更像是画廊或展厅和客房的结合,在国外受到许多年轻人和追求时尚者的欢迎。Hotel Fox无疑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例。

位于哥本哈根市中心的Hotel Fox,与哥本哈根最美的奥瑞斯特兹公园相对。它原本只是一间毫不起眼、名为The Park Hotel的青年旅馆,但随着世界各地的平面设计、城市艺术以及插画艺术家聚集到哥本哈根,竟把这里变成了世界上最有激情、拥有创意生活的酒店。从改造的最初,Hotel Fox的定位就明显与众不同。缔造者找到了一个豪华酒店和廉价酒店之外的定位,选择将艺术设计元素融入普通三星级酒店当中,让一个毫无特色的青年旅馆摇身一变,成为了生活方式酒店的先驱,也让这个堪称跨界经典的品牌从一开始,就散发出独一无二的魅力。从此,Hotel Fox不再只是一个普通的酒店,而是一种代表着艺术设计的生活方式(图5)。

通常,酒店的房间规格划分为标准间、单人间和套房,但在艺术家的建议下,Hotel Fox跳出了传统的划分法则,而是用一种类似于时装的尺码把客房划分为四种规格:X-Large(加大)、Large(大)、Medium(中)、Small(小)。XL共17间,L共20间,M共18间,S共6间。这样的房间格局暂定维持五年,五年之后会再考虑新的风格,并邀请其他艺术单位及艺术家加入,重新翻修。这种大胆的设计给房客带来了一种超乎想象的全新体验,并将每个房间都演化成一个个人艺术展。新的设计并未增加新硬件或改变原有功能,而只是对床单、墙壁和天花板等软环境进行了加工,让每一个房间都与众不同。酒店网站上附有每一间房的图示,既有设计艺术家的个人信息,也有房间的设计说明,这样一来,客人便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和爱好来选择房间的风格。酒店拥有61间独特的客房,每个客房风格迥异,从华丽浪漫到荒诞怪异,从朴素大方到庄重典雅,反映每个艺术家的理念:有铺着天鹅绒的巨型床、绘有森林魔法精灵的墙壁,充满梦幻气氛;有巨大的多毛怪,客人睡觉时守护一旁;有些房间里还有小矮人和国王,或是墨西哥摔跤选手、日本艺技和阿尔卑斯山的漫画。如Small规格的房间103,利用二维绘画在某个三维空间中的抽象发挥,令人感觉好像浮游在宇宙空间中。

位于新加坡的New Majestic Hotel则是将设计感完全体现在了家具和色彩上。一张悬空的床成为客房的主角,配合床下的灯光加强了轻盈飘浮的效果。房间根据设计师和艺术家的不同构思选用不同的主色,墙面上是极富后现代感的平面插画,进入客房便仿佛进入了一间画廊,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图6)。

3. 标准化

标准化设计的目的是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酒店的标准化设计往往体现在客房设计上,比如家具的内嵌式设计、一体化设计等。标准化设计并不代表没有个性和特点,如胶囊旅馆可以说是内装标准化、集约化的典范。“胶囊旅馆”日文叫“カプセルホテル”,人们也称之为“太空舱酒店”、“旅馆”、“胶囊公寓”、“格仔旅馆”、“棺材旅馆”、“节能青年客栈”等,是极有特色的且充分体现日本资源节约与空间创意的便捷式旅馆。除了独立开店,胶囊旅馆往往与桑拿洗浴一并对外营业。胶囊旅馆的最初设计者是建筑家黑川纪章。1979年,新日本观光株式会社在大阪梅田开办了首家胶囊旅馆;1985年,随着国际科学技术博览会的举行,为容纳大量观光客而紧急修建的胶囊旅馆,经电视台报道之后开始被社会广知;如今的胶囊旅馆更具有个性和设计感,2010年在日本京都开业的9h胶囊旅馆,包含浴室、储物室、酒吧和125个胶囊仓,每个胶囊仓的尺寸都是根据人体工程学设计,并集成了空调和其他电子设备,还安装了定时灯光系统提醒客人按时起床,最大程度保证了睡眠的舒适性(图7)。

2007年6月,一种介于日本胶囊旅馆和飞机头等舱之间的经济型酒店在英国的Gatwick机场候机楼开业。这家名为Yotel的机场酒店目前在全球只有三间连锁店,分别开在英国伦敦和荷兰阿姆斯特丹,满足长途飞行旅客或由于航班延误滞留机场旅客的短时间休息。位于Gatwick机场的Yotel酒店共有46间客房,分为高级舱(premium cabin)、标准舱(standard cabin)和残疾人用舱(accessible)三种房型,每间都采用高度工业化的集成设计,所有的家具与设备都与墙合为一体,最大限度地节省了空间,如嵌入式衣柜、折叠桌椅。最出乎意料的是相邻两间标准舱的床为了节省客房层高,空间采用高低错开的方法。虽然客房面积不大,但从独立淋浴间到书桌、从电视到网络,传统经济型酒店所提供的服务在Yotel一应俱全。另外,这家酒店采用无人化管理,客人可以通过网络或者在机场专设的酒店电子平台预定客房,用餐也是通过机场各餐厅输入客房的电子菜单预定后送达(图8,图9)。

四、设计型酒店特点

1. 风格独特,个性鲜明

综观国外已出现的各类设计型酒店不难发现,不论酒店是选择与艺术家合作或是与设计师合作,每家酒店都尽力将自身的风格最大程度地展现出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种情况下,酒店与设计界、艺术界甚至时尚界的合作会更加紧密。一方面酒店经营者会根据市场和客户群,有针对性地选择艺术家或设计师,有时会借用名设计师或艺术家的明星效应宣传酒店;另一方面,酒店业也开辟了一个新的艺术和设计平台,给设计界和艺术界以展示机会。这种跨界合作,目前在艺术设计氛围浓厚的欧美都市如纽约、伦敦、东京和墨尔本等已经相当普遍并进入良性循环。此时,建筑不单单是展示酒店自身的品牌风格,而且展示了整个城市的文化风格。

2. 配套减少,质重于量

这里不能忽略一个关于酒店设计的老话题。以往在策划酒店时,投资者和设计师关注的选址、规模、配套服务等老问题,在设计型酒店身上依旧存在,但并不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将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品”而存在的设计型酒店,并不追求酒店广泛的曝光率,不热衷于成群结队的观光客,而只关注于特定的强取向性客户群,换句话说,面向小众。在这种情况下,扬长避短就显得很重要。首先,它的独特性和名气使得酒店不再需要靠近机场、车站、城市地标等,地段只要方便到达即可,为经营者节省了大量的土地费用;其次,周围必须有相关业态的补充,以弥补设计型酒店无法面面俱到的缺点,比如餐厅、酒吧、超市和健身房等;再次,规模因地制宜,一方面有利于成本运作,另一方面有利于适应风格的转变。尽管如此,设计型酒店对自身强调的设计品质和艺术性可谓是严苛的,往往一间客房的设计就花费设计师几个月的心力,装修和摆设由于出自名家,费用更是有如天价。

3. 媒体助力,重视宣传

正如艺术家和设计师目前大量依赖媒体进行自身宣传一样,设计型酒店也不例外。在许多国外著名设计杂志(如Wallpaper)和艺术评论网站上,时常可以看到新开张的设计型酒店的介绍。同时,酒店自身的网站也与许多搜索引擎和网络新兴媒体如Facebook、Twitter合作,使更多的艺术、设计爱好者能发现并更便捷地预定到酒店房间。另外,设计型酒店也积极参与和承办一些艺术和设计界的时尚社交活动,这也是自我宣传的好办法。

五、对国内设计型酒店前景的思考

中国的酒店业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国际酒店经营模式以来,经过二十年的摸索与学习,度过了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具有了自我管理和发展能力,已进入了高速发展期,成为中国经济中与国际接轨最紧密的行业之一,与国际酒店业发展潮流息息相关;同时,酒店市场开始逐步细分,当人们讨论四处兴起的经济型酒店时,一些国内外酒店投资者已经开始瞄准北京、天津、上海等门户城市,推出类似设计型酒店的所谓“精品酒店”。如北京由恭王府改建的“中国会”、上海的“思南公馆酒店”等。虽然这些酒店风格较为单一,多以历史建筑改建为主,走奢华路线,但不难发现,国内的设计型酒店已初现端倪。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理性地看到,虽然国际潮流和前卫观念拓宽了酒店业主的思维方式和投资视野,设计型酒店短时间内却未必会成为中国酒店发展的主流趋势。首先,整个国内酒店市场还处于中低端的粗放发展阶段,随着国内酒店数量的增多,酒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设计型酒店受财力和基础的限制,在与国际酒店集团竞争时,明显处于劣势;其次,虽然国内高端酒店消费人群规模逐年扩大,但人群中对艺术和设计的敏感度和关注度并不等比增加,设计型酒店所针对的小众消费群还未出现;再次,国内的艺术、设计氛围尚未形成,酒店与艺术、设计跨界合作缺乏渠道,设计型酒店宣传平台也有限。

无论如何,设计型酒店的理念可以给我们启发,设计型酒店自成体系的个性与市场风格也为酒店行业带来了多样性和丰富性。

摘要:设计型酒店在欧美已风靡多年,本文试图总结其通过利用艺术设计为酒店增值的成功经验,并引发国内同行的思考。

养老型酒店 篇2

养老型酒店的概念

养老型酒店是顺应当前社会养老需求而兴起的一种新型酒店业态,是破解老龄化社会问题的业态创新。养老型酒店兼顾了居家养老良好的家庭环境,又突出了机构养老的配套优势。她集合了酒店、养老院、医院、房地产、会馆等多种业态中的适老功能,在长期为住户提供优质居住环境的基础上,配套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温泉康体、物业管理、投资理财等全方位服务,可以一站式、高水准的满足中老年人的养生养老需要。

养老型酒店的开创

2012年11月28日,国内知名酒店集团九华山庄在九华国际会展中心大酒店举行了媒体发布会,正式对外推出了中国首家养老型酒店——九华国际养生公馆。

养老型酒店的标准

相比较现在市面上的养老产品,养老型酒店的标准要求非常高,她需要给予住户优质的居住环境,但更重要的是要提供完善的医疗健康保障,并满足住户几乎所有可以想到的物质及精神生活需要。以九华国际养生公馆为例,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定义高端养老型酒店必须具备的标准。

养老型酒店要求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

从居住环境来看,该项目位于京北小汤山,北倚天寿山,南揽温榆河,院内拥有近百万平米景观绿植,环境优美;

从出行条件来看,该区域交通便捷,立汤路、顺沙路与北六环、京承高速、京藏高速相连接。市区有984路等多路公交车直达,未来地铁也将规划至此;

从室内装修来看,该项目设计理念源自北美,全景就餐、温泉水入户;所有建筑及装修材料均采用环保、优质的国际知名品牌;配置全套品牌家电家私,拎包即可入住。为便于老年人使用,楼内设有医用电梯,室内配置健康监测设备与专属医护中心联通,足够大的轮转半径可满足室内轮椅正常使用;淋浴间设置了必要的辅助支撑设施;地热采暖、防滑地砖的应用最大限度提升了居住环境的舒适安全。

养老型酒店要求科学的健康体检服务

公馆配套的健康体检中心占地160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成立最早、体检设施最完善、累计接待人次最多的体检机构。依托健康体检中心,公馆可以为住户提供免费定期体检、健康档案管理、健康咨询指导等服务。

养老型酒店要求及时的医疗救护服务

公馆配套九华医院。医院着力组建一支由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老年病研究是医院的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依托医院,公馆可以为住户提供中西医诊疗、全天医护、紧急救护服务。

养老型酒店要求完备的康复疗养服务

公馆配套专属养护中心,养护中心下设理疗室、水疗室、心理治疗室等科室,拥有具有资质和经验的专业护理团队。依托养护中心,公馆可提供病后康复养护与理疗护理等服务。

完善的医疗健康保障是养老型酒店的重要衡量标准,九华国际养生公馆通过体检中心、九华医院、养护中心三大实体配套实现了对住户从体检、救治到康复养护的全程健康保障。

养老型酒店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公馆配套国内最具特色的温泉主题公园、体量超大的运动康体中心、项目齐全的文化中心和设施一流的娱乐中心。公馆下设俱乐部,依托以上配套定期举办多种文体活动,满足住户的休闲娱乐与社交文化需要。

养老型酒店要求全面的生活托管服务

从生活配套来看,除配备会员餐厅、社区超市等足不出户的基本生活设施,公馆更配套有十多个风味餐厅及大型购物中心等商业设施。专属物业中心由五星级酒店管理人员组建而成。中心为住客提供五星级“一站式”的“大物业”服务, 让住客无日常生活的后顾之忧。

养老型酒店要求专业的投资理财服务

济州岛销售型酒店走俏 篇3

随着近年来入岛停留游客人数的激增,传统的以民宿、客栈、家庭式度假别墅和小型度假酒店为主的游客住宿设施,已经不能满足岛内旅游需求量的高速增长,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投资者,亲睐于集度假居住和投资收益于一体的酒店式公寓产品。销售型酒店的开发建设,也在济州岛内蓬勃兴起。

国内外开发商在济州岛“比肩而战”

受终端需求激增、投资政策鼓励等影响,国内房企正在加速进军济州岛的销售型酒店行业。其中,最为国人所熟知的莫过于绿地集团。绿地集团已经在济州岛成功落地开发了健康旅游城项目,其中首期住宅产品在去年的销售额突破10亿元人民币。今年,绿地将推动一个名为“绿地济州梦想大厦”的大型综合体项目,预计总投资额超60亿元。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总建筑规模达到30.8万平方米,是一个包含有酒店式公寓、星级酒店、免税店等多产品类型的大型综合体项目。其中,酒店式公寓规划为1000间,重点面向中国客群。

“绿地集团的销售型产品,的确给我们很大压力。但好的方面是它能够为整个济州岛销售型酒店行业打开中国市场,将这种产品推向韩国本土之外的市场,对于培育来自中国的投资者有益。”

一家来自韩国济州岛的本土开发集团——JD 集团的社长金敏洙告诉记者,今年,JD集团在济州岛的销售型酒店产THE ISLAND JEJU VALUE HOTEL也将进入开发周期,这个项目和绿地项目相距不远,堪称“比肩而战”。

从2012 年开始,JD集团入市销售位于济州岛西归浦东烘洞的住宅型公寓,大获成功。同年,集团推出西归浦西归洞THE ISLAND BLUE 酒店的143间客房,迅速占据济州销售型酒店的高位。2013 年,城山浦THE ISLANDMARINA 酒店的215 间客房也进入销售周期 。

来自中国的房企和韩国本土房企,正在共同开发培育这一市场,酒店式公寓领域,成为开发商竞争的“红海”。

产权酒店成热门,投资收益稳定10%

销售型酒店的开发热潮背后,是来自于销售市场的强劲支撑。近年来,国内投资者所熟悉的“销售型酒店”、“产权酒店”模式,日益成为济州岛的热门投资方式。

数据显示,去年济州特别自治道辖区内共有5 家销售型酒店的1350 间客房完成市场销售,业主来自韩国本土及东亚其他国家,其中中国买家占据较大份额。到今年第一季度,济州岛共有7家酒店供应1901 间酒店客房入市销售。

据金敏洙介绍,目前济州岛销售型酒店确定收益率,普遍高于韩国本土其他地方。数据显示,韩国的全国平均酒店收益率在5% 左右,但济州岛销售型酒店的确定收益率最高已经高达12%。

JD集团已经开发建设的THE ISLAND BLUE酒店,确定给予客户10.5%确定收益金。而该集团正在施工中的其他酒店,收益率数值也在10%左右,高于韩国本土均值2倍。

除了酒店开发、销售外,JD 集团主持参与着酒店的直接持有和运营,这和济州岛内其他销售型酒店最大的区别之处。专业人士分析,附带设施的自主运营及经营,会更加保证投资者的收益率。

虽然投资销售型酒店成为当下热门,熟悉济州岛房地产的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海外投资者而言,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候要避免“跟风”心理,也要克服“畏惧”心理,要在对韩国济州岛的投资环境、投资政策有充分的了解后做出决定。

会议型酒店战略成本管理体系构建 篇4

(一) 会议型酒店的内涵

会议型酒店通常指的是具有会议功能以及展示设备的酒店, 其目的在于为商业洽谈、企业活动、产品展览以及各类会议、研讨提供配套服务与设施, 所以会议型酒店在饮食、住宿、娱乐等一些基础功能之上还具备会议空间服务。当前我国对会议型酒店尚无学术定义, 一般认为会议型酒店与普通酒店的区别在于会议场地, 能够独立承接和举办会议, 并且具有适当多媒体设备是会议型酒店的显著特征。酒店从业人士称会议型酒店的主营收入有50%以上来源于会议接待。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在2007年起草了“会议饭店建设与运营指南”, 该指南提出“会议型饭店即以会议作为主要市场定位, 并且具备相关住宿、餐饮、会议、展览等服务功能的饭店建筑。

(二) 会议型酒店的特征

(1) 住宿特征。会议型酒店的客房数量通常较多, 所能接待的住宿人数最少要等同于会议室最大容纳人数; (2) 会议功能。酒店内最少搭配一个大规模会议室或多功能厅, 以及若干中小型会议室; (3) 会议接待收入占主营收入的比例高于一般酒店。具体比例通常不低于主营收入的35%, 但并无硬性指标, 比例可能会因各地区经济环境与酒店业经营情况而不同。从财务角度来看, 会议型酒店总营业收入构成通常以会议为核心, 餐饮、客房、娱乐等收入时常被会议服务所带动, 传统酒店服务所创造的营收会因会议接待数量而增长或降低, 在尚无国家级别或普遍认可的会议酒店统计数据的情况下, 只能从新闻、杂志、网络等一些信息渠道对会议型酒店发展现状窥得一斑。“中国酒店市场调查报告”中指出, 目前会议型酒店在酒店业总收入中占有的比例约为28%左右, 低于美国会议型酒店所创造的35%收入份额。每逢大型会议将要在某些地区召开, 承办会议的酒店通常也会出现在报道当中, 会议型酒店十分注重周边环境, 因为会议酒店不但要接待商业人士, 某些领导政要、影视明星、体育明星、各类艺术团体也经常会选择会议型酒店入住, 因此目前我国正涌现出许多新建或在建的会议型酒店, 这无疑让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巨大的投资开销以及占地规模往往给会议型酒店带来了不小的经营风险, 会议型酒店的商业资本很少来源于民间, 多数由政府投资或半政府投资经营, 会议市场不断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 支持力度与日俱增。

会议型酒店经常被当作是象征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繁荣的标志之一, 只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 会议型酒店才会展现其服务价值。会议型酒店同样包含在国际酒店分类标准中, 而我国现阶段仍然将其作为新兴的酒店业分支, 在所谓的“一线城市”或者经济活动十分繁荣的城市地区可以发现一些会议型酒店的身影, 这一类酒店通常具备独特的功能与服务特点, 强化会议型酒店发展, 非常有利于吸引海内外企业或组织前来洽谈业务, 为商业会议、产品研讨、学术研究等一些活动提供空间, 会议型酒店能够在短时间内塑造客户对该地区的印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 会议型酒店也被注入了活力, 在一段时间内会议数量持续增长, 使得会议型酒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此同时,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勤俭节约, 拒绝浪费”的倡议, 会议型酒店政府业务量势必随之降低, 消费趋于理性和节约,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整个酒店业必然会迎来新的格局, 通过构建战略成本管理体系来优化会议型酒店经营模式, 从长远角度来看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二、会议型酒店成本管理问题分析

(一) 成本管理误区

我国酒店成本管理始终存在一定误区, 许多酒店经营者认为降低设备损耗、减少成本支出绝对额即是成本管理的全部内容, 并将这两方面定位成本管理的最终目标, 但实际工作中所投入的分析力度和财务手段明显不足, 过度控制支出, 在许多不必要或具有创收潜质的环节盲目节约开支, 致使酒店发生成本和效益一同降低的尴尬局面。会议型酒店同样如此, 许多会议型酒店陷入压缩开支、效益降低、加强开支压缩、效益下滑更加明显的恶性循环, 问题的根源在于酒店管理层对于成本控制的认识过于片面, 在强调节约开支的同时还要求提高服务质量, 仅重视效益成果而轻视经营过程, 这样不但令酒店蒙受损失, 而前来消费的客户也很难得到满意的体验, 最后逐渐丧失竞争地位, 许多地区的会议型酒店甚至出现了寡头垄断的不良市场环境, 十分不利于行业持续发展。此外, 会议型酒店经常把成本管理范围限制在生产范围, 许多成本管理的重要因素没有得到重视, 例如资金链、物流、信息管理等, 管理要素的大量缺失, 让许多会议型酒店的成本管理很难上升到战略高度。另一个误区在于, 会议型酒店的成本管理主体非常模糊, 长期将成本管理完全交给财务部门, 在赋予任务的同时并没有提升财务部门的管理权限, 财务人员、酒店经理、业务主管以及服务人员始终处于脱节状态, 成本管理目标无法从财务部门传达到基层员工, 普通员工完全没有参与到成本管理活动, 对于怎样执行成本管理任务以及相关控制方法更是毫不关心, 而缺乏成本意识的根本原因则在于积极性的缺失, 参与成本控制活动与漠视成本管理在结果上是一样的, 积极参与成本控制的员工得不到奖励, 而漠视成本控制的员工也不会受到处罚, 成本管理在会议型酒店中的执行力度非常弱, 想要解决这一问题, 势必要扭转酒店管理层的认识误区, 否则成本管理的收效很难有起色。

(二) 经营战略深度不足

经营战略往往可以决定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 而会议型酒店却普遍缺乏经营战略的制定深度, 这一现状同样引发了许多成本管理问题, 同时也是导致会议型酒店成本管理体系不完整的主要原因。传统成本管理主要着眼于成本控制, 在现阶段已经很难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变化, 而且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企业缺乏一个合理的经营战略。多数会议型酒店依旧沿用传统成本管理体系, 在可能产生成本的各个经营环境中严防死守, 希望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费用, 但在实际控制活动中却经常适得其反, 例如许多酒店基于成本的考虑, 减少会议室各类多媒体设备的数量, 选择使用效果较差但价格低廉的会议设备, 或者仅仅对大型会议室加强投资, 而中小型会议室的相关设施则大幅度缩水, 甚至为了平衡支出, 在餐饮及住宿环节实施控制, 提高菜品和住宿价格, 同时降低餐饮及客房质量。酒店业对于细节的要求往往高于其他服务业, 忽视细节的经营战略明显缺乏深度, 对整个成本管理体系也十分不利, 如此一来必将导致客户满意度降低, 甚至为酒店招来恶评。任何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都需要进行成本管理, 但将成本管理与经营战略相结合, 从成本管理角度摸索战略深度, 往往能够收获更为明显的控制成效。因此, 会议型酒店要想适应复杂的外部环境, 就必须提升经营战略深度, 摒弃一味强调节约的成本控制手段, 让成本管理体系结合经营战略, 为成本管理过程提高技巧性。

(三) 专业人才匮乏

会议型酒店是专业会议服务的主要提供方, 但目前人才储备情况却不容乐观, 前文所提到的成本控制执行力度低, 专业人才匮乏也是该问题的成因之一。与西方会议服务业相比, 国内会议型酒店在专业性以及人才队伍方面显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这不仅关乎着服务质量, 同样对经营战略与成本管理体系构成很大的影响。我国会议酒店起步较晚, 专业院校的酒店服务管理课程无法对应会议型酒店业务需求, 致使现阶段会议型酒店专业人才断层, 许多必要礼仪和服务方法仅仅在培训过程中口传心授, 实际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某知名点评网站曾针对50家国内会议型酒店进行过调查, 具有成熟、完备、令人印象深刻的会议接待能力的酒店, 在其中仅有10家, 所占比例为20%;相当一部分调查对象缺乏对服务水平的认识, 专业人才匮乏, 而且会议型酒店的从业者多数没有专业的服务管理教育经历, 人员流动性很强, 包括主管级别在内的员工经常出现大的调整, 这同时也验证了成本控制得不到执行的根本原因。

三、会议型酒店战略成本管理体系构建

(一) 明确战略成本管理体系

“战略”是从军事领域逐渐被引入到管理学当中的词汇, 它泛指具有全局性关键作用的组织策划活动, 企业通过战略定位来塑造产品与服务, 在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寻找出路, 制定相关营销策略, 定位消费者人群。对于会议型酒店来说, 战略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或决定酒店的全局发展路径, 从四个角度来制定经营策略:核心业务、价值创造、竞争对手以及目标客户群体。而在成本管理体系构建中, 战略定位使关键的成本控制环节产生差异化, 即区分本企业与其他竞争对手之间的经营策略, 通过相异于其他竞争对手的成本管理方法来创新, 战略分析过程为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广阔视野, 使得酒店自身能够明确业务优势, 规避经营风险, 让成本管理真正发挥出作用。

成本管理体系战略化, 实际上是一个重新分析市场竞争环境的过程。优秀的成本管理体系需要考虑许多环境因素, 例如地区经济、政治、社会、资源、管理者预期、股东价值以及相应的文化环境等。让成本管理体系上升到战略高度, 必须采用合适的方法, 将众多影响因素逐一归类, 然后展开综合分析。国内外成本管理指导书籍中不断反复强调, 想要让成本管理实现战略定位, 除了系统分析地区环境外, 还要运用合适的分析方法, 例如外部环境分析法以及SWOT分析等。对于会议型酒店来说, 在现阶段市场环境中所采用的优化策略, 分析切入点可以从行业环境、竞争程度、营销方式等一些角度出发。

(二) 利用价值链分析优化成本管理

价值链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正确实行战略成本管理, 避免了传统成本管理只关注内部成本消耗, 将狭隘的分析视角转为多元化, 让源头成本信息趋于完善, 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战略定制效果, 进而让企业的价值链分析成果优于竞争对手, 有利于企业开展成本控制活动, 取得更为优越的竞争条件, 会议型酒店同样可以利用价值链分析来优化成本管理战略。首先, 运用一定的方法取得企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 提升酒店经营战略定制起点, 从多方面摄取成本信息与相关成本结构, 让酒店管理者可以得到更多的基本战略信息, 让当前行业市场环境与竞争对手内控信息展现在管理者眼前, 并且逐一进行分析, 从而加强对价值链中各环节成本信息的了解, 进而对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如果会议型酒店想要实行战略成本管理, 首先对企业的经营环境进行考察, 通过多样化渠道, 对酒店上下游的关联方全面审查, 让产业信息更加完善, 综合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给予酒店动态信息变化, 帮助酒店得以制定灵活多变的成本控制策略。在产业框架内所经由的多个价值链环节都存在竞争对手, 包括潜在或明显的竞争对手, 所以酒店在其中既可以扮演经营方角色, 也可以站在客户立场进行分析, 因此需要酒店提高自身经营策略深度, 对可能产生成本变化的各项因素进行细致周密的综合分析, 通过价值链来优化成本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方式: (1) 进行上游整合, 考虑与供应商发展深入合作关系, 控制源头。如果酒店能够与供应商建立可靠的合作关系, 便能从源头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 为酒店经营过程提供优质的原材料供应, 最大程度上节约原材料成本。与供应商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后, 以往的供应商利润便可以得到有效节约, 公关成本可以均分于酒店经营成本当中, 从战略角度来看, 掌握可靠的供应商有利于会议型酒店长远发展, 这将是一个巨大的竞争优势, 可以有效解决前文所提及的成本控制矛盾。 (2) 获取各类价值信息。在会议型酒店的实际经营过程中, 竞争对手的信息往往很难被简单取得, 即使要对竞争对手价值链展开评估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 可以抓住某些透明的信息, 比如竞争对手所提供的各项酒店服务、会议室布置、多媒体设备、客房及饮食质量等, 或者绕过竞争酒店, 直接与其供应商或一般客户建立联系, 通过这种方式侧面估测竞争对手的内部成本和价值链信息, 通过一系列分析和评估来确立本酒店的优势与劣势, 扬长避短, 考虑进一步加大差异, 实施服务差异化战略, 对会议市场进行细分, 快速占领新的细分市场, 使企业得到发展先机。 (3) 会议型酒店在构建成本管理体系时, 同时还应该将目光从外部环境转到酒店内部, 对酒店内部价值链进行分析, 其中包括原材料、客房消耗品、多媒体设备以及人工费用等, 通过对酒店内部价值链分析, 将成本控制战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可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 例如基础酒店服务、可供选择的特色餐饮、会议服务、多媒体会议设备等, 其次还要归纳出对营收价值没有影响的经营活动, 例如原材料引进与多媒体设备返修等, 以及因质量问题而产生的附加作业。会议型酒店应当有效控制增值经营活动, 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会议体验, 将成本控制目标纳入到员工奖惩制度, 合理规划成本, 让员工也能够享受到增值活动所带来的利益, 并且分担失败的成本控制责任, 促进战略成本管理体系的完善。

(三) 重视人才培养

专业人才对会议型酒店成本控制所带来的影响十分关键, 在选择人才时, 酒店应当注重财务人员与服务人员之间的组合。想要构建出色的战略成本管理体系, 必然需要一支可靠的财务团队, 确保酒店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在这一点上, 酒店业与其他行业对财务人员的要求基本相同。在实际工作中, 许多酒店的财务部门存在造假账、假凭证等一些弄虚作假的行为, 使得会计资料趋于失真, 这不但凸显出了酒店业财务管理问题, 而且促使这些造假行为滋生的财务人员也同样令人反思。会议型酒店的财务部门与一般企业不同, 人员构成与酒店管理者息息相关, 但这些所谓的内部会计往往法制观念淡簿、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如果连财务部门也无法完全信任, 那么战略成本管理体系仅仅是空谈, 因为过多的人员制衡以及违法会计操作, 非但不能实现成本控制, 反而失真的财务数据会迷惑决策者。另一方面, 即使拥有出色的财务团队, 成本控制依然需要全体员工来共同执行, 当前我国酒店业人才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 某些地区甚至难以寻觅到经过专业化学习的酒店雇员, 因此各大专业院校应当注重会议型酒店人才培养。

综上所述, 会议型酒店只有扭转成本管理误区, 通过价值链分析等一些典型方法来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 才能够从容应对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 充分掌握酒店自身优势, 在服务水平、设备配置、消费体验等一些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使成本管理真正得以发挥效果, 从长远角度促进会议型酒店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卓青, 华细玲:《会议酒店的营销特征及策略研究》, 《价格月刊》2008年第8期。

[2]王伟:《会议型饭店经营实践》, 《饭店现代化》2006年第12期。

设计型酒店 篇5

[关键词]交替型 课程模式 新高职院校 酒店管理专业

[作者简介]黄新(1973- ),男,广西田阳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外语与旅游系讲师,硕士,从事旅游管理方面的研究。(广西 柳州545006)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4-0133-01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专学校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新升格的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的行业经验和实训室条件等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的现象,成为制约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不失为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妙药。那么,校企合作应该采取一个什么样的模式,才能办好新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呢?笔者认为,合理运用“交替型”课程模式,将是促进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交替型”课程模式的优缺点分析和改进意见

1.“交替型”课程模式及其优缺点分析。课程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课程编制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和所确定的结构体系。”根据课程内容与实践操作的匹配和整合程度以及课程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比例关系,可以把高职教育课程分为准备型、交替型、渗透型和双元型四种整合程度由低到高的模式。“交替型”,即通常所说的“工读交替”课程,其代表国为英国。这种课程模式采取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但交替的周期较长,一般为一个学期,即一学期学习理论,下一学期对上一学期学习的理论进行实习或实践。这种模式优缺点同样明显。优点是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整合,缺点是一个学期学习理论、一个学期实践这样长周期的交替,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前后的衔接不好,对以前学习的理论知识复习也不够,学生的知识结构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因此,在运用时,应对这一模式进行改进。

2.“交替型”课程模式的改进意见。针对“交替型”课程模式存在的缺点,在运用这种模式时,可将理论学习和理论实践的时间做个调整,在时间上按4∶1的比例安排,即一个学期安排在校理论学习4个月,然后进行1个月的理论实践。同时加强专业办学的校企合作,把每学期1个月的理论实践放到酒店去进行。这样就可保证学生知识结构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同时又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还缩短了学生对酒店工作的适应时间,使“交替型”课程模式的缺点得到纠正。

二、“交替型”课程模式对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1.“交替型”课程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新高职院校实训室条件不足的问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须有先进的实验实训设施和足够的实习基地。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职业情感和职业能力的重要场所,也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点。然而新升格的高职院校,由于原来办学性质的不同,在升格后受资金紧缺等问题的影响,实验室的建设往往滞后,使得专业实践教学无法正常进行,严重影响到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就高职高专院校自身来说,当前影响发展的主要方面在于缺乏实训室。酒店行业具有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员工队伍不稳定的特点,多数酒店长期存在服务人员紧缺的问题,这就为酒店管理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展校外实训基地提供了有利条件。酒店管理专业要在校企合作中运用好“交替型”课程模式,以有效解决新高职院校实训室条件落后的问题。

在调整理论学习和理论实践的时间比例,并把每学期1个月的理论实践放到酒店去进行的基础上,要平衡好校企合作双方的利益。校方可要求酒店在学生实习期间,根据实习生的排班情况,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酒店服务与管理的专业培训,聘请酒店的金牌员工或酒店管理人员担任培训教师和进行实习指导,使实习生能基本胜任在酒店实习期间的工作。这样就可保证学生知识结构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同时又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还缩短了学生对酒店工作的适应时间。由于专业技能的学习和理论实践是在酒店中进行,所以,学校实训室条件不足的问题不再是影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因素。

2.“交替型”课程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新高职院校专业行业经验先天不足的问题。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最终要具备三种能力:一是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操作和管理能力;二是理论和技术的转化能力;三是社会综合活动能力。要使学生具有这样的能力,教师首先要具有这样的能力。然而,新升格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真正符合高职教学要求的教师比例偏低,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技术转化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师更少。据调查,相当一部分教师未经过进修提高,多数教师没有到过工厂、企业,缺乏实践经历,不清楚行业发展需要哪些技能,这与高职教育教学的要求是不相称的。

要使教师具有理论转化和技术转化的能力,就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校企结合,教研结合。在运用这种模式时,由于理论实践阶段是在酒店进行,所以这是专业教师接触行业、了解行业、积累行业经验的好机会,学校方面应安排专业教师跟随学生到酒店进行实践。专业教师一方面可以领队的身份管理学生,一方面可以学员的身份向酒店的金牌员工以及资深管理人员学习取经。这无疑是专业教师学习专业技能、积累行业管理经验的良机,从而可以解决新高职院校专业行业经验先天不足的问题。

3.“交替型”课程模式是提高酒店员工素质、降低酒店运营成本的有效途径,能够使合作实现“三赢”。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发展必须与企业的紧密联系,依托企业,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之路。从工业化水平较高、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来看,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美国的社区学院、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等,无不依托本国发达的工业和企业。从我国发展较快的高职院校来看,也都得益于有强大经济实力的企业做支撑。但目前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多数不够紧密,与企业合作的深度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合作双方无法真正实现双赢。企业的发展是以经济为杠杆,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追求的最终目标。按“交替型”课程模式最原始的做法(一个学期理论学习和一个学期理论实践),可以保证学生在酒店中实习的时间,使酒店运营受到的影响比较小。由于学生在酒店是实习生的身份,酒店不需要支付太多的工资,甚至不用支付工资,使得酒店的运营成本得以降低,这对酒店来说是有利的。但正如前面所说,这一做法的缺点是,一个学期学习理论和一个学期实践这样长周期的交替,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前后的衔接不好,知识结构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这一点对学校贯彻培养目标又是不利的。

因此,在运用这一模式时,必须找到双方利益的结合点,实现“双赢”,才能使双方的合作得到持续发展。可将参加实习的学生分成六组,然后采用轮换的办法到酒店进行技能培训和理论实践,每组学生每学期进驻酒店一个月,这就会保证酒店内每天都有学生在顶岗。对酒店方面来说,就能使酒店因接待实习生而在运营方面受到的影响最小化,还能使酒店的运营成本得以降低;对校方来说,由于部分技能课交由酒店方面传授,同样在完成培养目标的同时降低了教育成本;对学生个人来说,由于技能的学习和理论的实践都是在酒店进行,学生掌握的是行业一线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这就缩短了学生个人对行业的适应期,而且由于在酒店实习期间,大部分酒店是承担实习生食宿的,这又可以减少学生的生活开支。可以说,运用好“交替型”课程模式,将会实现合作的主体——校方、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总之,新高职院校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办学过程中,只要加强校企合作,合理利用“交替型”课程模式,就会对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成永林,黄克孝.职教模式实验研究[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

[2]夏建国.高职教育课程模式及评价[J].教育发展研究,2005(8).

[3]韩光道.中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和出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7).

附属型酒店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篇6

1 附属型酒店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缺少个性化服务

附属型酒店缺乏个性化服务所需要的宾客资料收集整理与有效流通;在服务培训和管理中存在重应知、重死记硬背、重标准规范程序、重短线应时节走过场、重表彰上榜奖励,轻应会、轻实际操作、轻个性特点发挥、轻长线练内功打基础、轻分析总结推广;不善于把好的做法积累、总结提高并上升为经验,以形成个人服务风格品牌,好的作法经验常常流失。

1.2 服务质量不高

多年来,酒店员工服务工作缺少主动性,缺乏基本的礼貌礼节,先进的设施设备不会操作使用,外语水平普遍较差,能熟练操作电脑的人少;部门间缺乏服务协调,部门经理更关心的是如何把自己的部门业绩搞好,而不是与其他部门的合作;服务质量管理效率低,表现为缺乏科学、完善的服务质量管理制度,或者是制定了完善的制度,但执行不力,甚至各项制度过于陈旧,与顾客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有冲突。

1.3 管理者服务品牌意识淡漠

酒店管理者对品牌建设重视不够,在酒店业的市场竞争中,尚未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对品牌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实施品牌策略就是增加广告投入,忽视了产品的结构调整,忽视公关活动、公益活动等能够提升和明确品牌形象的手段,使品牌形象在传播过程中弱化或扭曲”。

1.4 定价不合理

附属型酒店的房价在同档次竞争者中,价格处于高位。仅次于5星级国际饭店,与4星级价格接近,比有些3星级酒店价格高出近三分之一。但酒店目前服务水准不高,配套设施功能发挥不充分,因为定价偏高,酒店的入住率偏低,严重影响酒店的经济效益。

1.5 信息化、网络化程度较低

信息化、网络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重要力量,网络的应用已成为酒店管理方面的一场革命。但附属型酒店在网络化建设上滞后,仅仅在因特网上创建了自己的网页,但没有独家网站,更未充分利用网络营销的优势,开展网络预订业务。与其他网络化、现代化程度较高的酒店相比,销售渠道匮乏,品牌推广优势不足。

1.6 酒店服务人员流失率高,高素质服务员难留

酒店员工以外聘员工为主,这些员工初来酒店时没有服务经验,酒店培训部门要对其进行上岗培训,在酒店实习服务半年后,才正式录用为酒店合同制员工。从一个生手到一个服务熟练地员工,酒店在这方面也付出了不少努力,但是这些员工往往在一年后就离开酒店,另寻其他酒店或转入其他行业。特别是酒店中一些素质较高的服务人员,大多在合同期满或不满的情况下,就奔向更高档的酒店,或转入新营业酒店作为领班或管理者。

2 附属型酒店的应对策略

2.1 建立各类服务质量标准,提高服务质量

宾客对服务质量要求不断提高,酒店应建立专门的服务质量管理机构,由专人负责,健全质量保证组织机构,确立各级组织机构的权限;建立酒店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如员工的自我检查、主管、领班的日常检查、部门经理的日常检、质检人员的日常检查、值班经理的全面检查、总经理的重点检查等制度;建立服务质量信息系统。如质量信息录入制度、分析报告制度、典型案例通报制度、质量分析会制度、质量档案管理制度;建立服务质量改进系统。服务质量的改进,应遵循“四不放过”原则,即:服务质量问题没有查清原因不放过、服务质量问题责任人和管理责任人未受到适当处理不放过、服务质量问题责任人和管理责任人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服务质量问题没有实施有效的整改措施不放过。

2.2 加强岗位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一是加强文化素养培训。培训内容不仅仅局限于餐饮业相关知识,还要包括一些唐诗宋词、历史文化以及修身养性的内容,使员工不仅在专业知识上得到丰富,更使员工的文化修养有很大的提高。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员工岗位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包括宴会摆台、托盘使用、倒茶斟酒、口布折花、宴会服务等,制定统一标准反复练习,使每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于工作之中。三是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从酒水的度数、容量、产地、香型及饮用方法,菜品的价格、主配料、做法、口味入手,对员工进行培训,使每一位员工既是一名优秀的服务员,又是一名称职的点菜员,让员工有一个全面的发展。

2.3 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

由于酒店员工的职位不同,责任大小、劳动的复杂程度、繁易程度和贡献大小不同,薪酬应具有层次性,即通过制定劳动分配制度和工资、奖励、福利、社会统筹等分配制度,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普通劳动和技术性强的劳动区别开来,使员工的报酬分配同他们所在的不同岗位、不同工种的职位高低、责任大小、劳动强度、技术高低、贡献大小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公平合理,体现层次性。

2.4 建立公平竞争的晋升机制

一是营造“提升员工技能”的培训环境。不仅要为员工提供就业的场所,还要为员工提供学习、锻炼机会,在提升员工的能力方面要根据员工的层次不同,根据每个员工的职业规划给予不同的知识、技能培训;二是营造“只要努力就会有机会”公平竞争环境。在内部提升方面,要注意新老问题的处理,不能“招来女婿气走儿”同时也要防止内部非职业经理人对于外来新鲜力量的排斥现象。三是不断为员工提供新的舞台。酒店在创造平台吸引人才以后,还要想办法创造新的平台,为人才提供在其能力增长后发挥的地方。四是将服务过程质量、服务结果、内部质量检查结果、宾客反馈结果均纳入考核指标,与职务升降挂钩。

2.5 强化个性化服务

一是服务定位要高起点。在服务工作中要严格执行酒店切实可行的服务规范。每个服务细节都要有严格标准,并把个性化服务贯穿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在推行个性化服务工作中,要求经营者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不能流于形式。二是潜心研究客人消费心理。个性化服务的关键是要了解不同客人在用餐过程中的不同需求。三是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服务人员要用心做好服务工作,学会观察和分析客人,了解客人的喜好和忌讳,以满足客人不同的需求。四是提高灵活服务技巧,要求服务员不仅要掌握各项服务技能,而且要善于根据不同客人的需求,灵活掌握好各种礼节。

2.6 确定以利润为导向的定价目标

价格制定合理时,酒店能获得最大的利润。在制定价格策略时既要考虑符合市场的需要,又要考虑使酒店获得长期的利润。以利润为导向的定价目标,根据时间长度分为短期和长期,这就要求酒店管理者在不同的时期确定不同的价格水平。酒店的管理者在制定价格时要立足于酒店的长期利益。切不可为了获取短期利益,提高市场占有率与竞争者进行价格战。价格本身代表酒店的档次和服务质量,降低价格可能使酒店消费者对酒店的产品和服务引起猜疑,为了暂时利益,损害了酒店长远目标。

2.7 强化网络营销

一是加强酒店网络建设。为满足酒店信息广泛传播和迅速获取的需要,信息处理必须网络化。酒店网站主页应有引人注目的标题、必要的点缀和装饰,通过网络对酒店的整体形象进行展示,着重体现酒店的“以人为本”文化特色。二是建立新型网络营销人才队伍。酒店网络营销不同于传统的网络营销,它具有较高的互联网科技含量,又具有很强的酒店专业技能,因此,酒店需要既懂得网络技术,又具备酒店专业技能的综合型人才。三是注重个性化宣传。向顾客传递服务特色、价格以及可为顾客带来独特利益的信息;向顾客提供网上模拟服务,使顾客亲临其境感受服务,以降低其购买风险;根据有关顾客偏好等信息,事先准备好顾客所要求的“定制化服务”,以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

摘要:附属型酒店隶属于国有大型企业, 是其后勤服务系统中的下属单位。目前酒店的整体管理水平和营销水平不高, 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招待所”经营模式, 这种服务保障型经营管理模式, 远不能适应市场化的需要, 必须加以调整。

关键词:附属型酒店,经营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周晓梅.论酒店员工激励机制的有效性[J].中国商贸, 2010, (9) .

设计型酒店 篇7

一、绿色酒店是酒店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1、绿色酒店的内涵

国际上把绿色酒店称为“green hotel”, 也可称为“eco-efficient hotel”, 意为生态效益型酒店。绿色酒店是指那些为顾客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既符合充分利用资源又符合保护生态环境要求和有益于顾客身体健康的酒店。具体而言, 绿色酒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绿色酒店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注重环保, 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 促进酒店产品的生产过程、消费过程与环境相容, 降低整个酒店对环境危害的风险;第二, 注重资源节约。在生产过程中实行节能降耗, 通过节能、节电、节水, 实现资源的合理消耗;第三, 倡导安全理念。在安全方面即重视消防安全、治安安全、消费安全和职业安全, 更注重食品安全;第四, 关注顾客的健康, 提供有利于顾客健康的产品;第五, 形成了绿色的文化氛围。酒店的绿色发展离不开管理、制度方面的支持, 只有将绿色观念纳入到酒店文化和日常管理行为中去, 加强对员工的绿色培训, 并通过员工的创新行为达到酒店绿色发展的目的。

2、绿色酒店是酒店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1) 外部环境的制约。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 人们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 也将会越来越关注资源与环境保护。酒店作为资源消耗很大的场所, 在经营中占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 同时排放大量的废弃物质。根据全国绿色饭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2010中国绿色饭店发展报告》的资料显示:仅以国内现有的1万多家星级饭店为例, 如果都创建绿色饭店每年可节约相当于近20个杭州西湖的水量, 可供180个中小城市一年用水;节约相当于目前三峡电站近一个月的发电量, 近170个中小城市一年的用电量。因此, 酒店实行绿色发展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2) 酒店持续发展的需要。创建“绿色酒店”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欧洲饭店行业, 并很快成为国际酒店业的潮流。绿色酒店是国际住宿业和餐饮业的新型经营方式, 是国内酒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创建绿色酒店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根据全国绿色饭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2010中国绿色饭店发展报告》的资料显示:创建绿色饭店可以帮助企业平均节电15%、节水10%。因此, 创建绿色酒店无疑能带给酒店经济利益, 例如获得较低的资源、能源使用费用;为员工创造一个更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提升酒店的形象等。

(3) 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被唤醒, 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也不断增长。积极创建绿色酒店, 正是适应和满足消费者的这种需求。此外,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当人们较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以后, 开始注重较高层次的需要。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主导需求从生理的需要上升到安全的需要, 比如更多关注食品的安全。尤其是随着近年来, 我国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 比如三聚氰胺奶、石蜡大米、硫酸铜木耳等。因此, 倡导绿色消费, 酒店为顾客提供健康、安全的产品与服务, 正是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

二、我国绿色酒店发展的现状

1、实行绿色发展的酒店不多

绿色酒店是新型经营方式, 是国内酒店业未来的发展模式。根据中国饭店协会的资料, 为了保证绿色酒店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根据商务部要求, 成立了全国绿色饭店工作委员会, 以及各省市相应工作机构。按照绿色饭店创建的目标要求, 计划到2012年在全国创建10000家绿色饭店和绿色餐饮企业。预计实行绿色发展的酒店会逐步增多。但目前根据全国绿色饭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2010中国绿色饭店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 目前国内已有700余家绿色饭店, 而根据中国国家旅游局2009年中国星级饭店统计公报数据显示, 三星级以上酒店为8407家。所以, 目前在我国实行绿色发展的酒店并不多。

2、酒店高管对实施绿色发展不重视

创建绿色酒店需要酒店在制度、管理、文化方面的支撑, 而这些的建立都需要酒店高管对其重视, 但在经营过程中酒店高管对其重视不够, 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 酒店提供的绿色产品, 不知消费者是否能认同;第二, 初期的投资较大, 而短期内难以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三, 酒店高管在认识上的误区。有些饭店以为只要实施某些绿色服务与管理的标准, 挂上“绿色”或“生态”招牌, 就是进行绿色管理了。高管对实施绿色发展不重视或认识上的偏差, 是抑制酒店业绿色发展的原因之一。

3、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淡薄

就中国目前消费市场看, 绿色消费并不是主流消费, 如果酒店积极开展创绿活动, 投入了成本、精力, 但没有得到顾客的认可, 作为酒店而言就没有达到应有的预期。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淡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顾客对什么是绿色酒店、绿色产品认识不够深刻, 对创建绿色酒店的意义不清楚;第二, 顾客习惯计较个人的得失和眼前利益, 而对社会责任、人类长远利益不甚关心;第三, 部分顾客即使有环境保护意识, 有限的经济能力也限制了绿色消费行为的实施。因此, 在创建绿色酒店的同时, 应加强绿色消费的宣传, 引导顾客进行绿色消费。在消费者的需求拉动下, 将会增加酒店实行绿色发展的积极性。

4、绿色发展的成本过高, 酒店难以承受

对酒店而言, 是否创建绿色酒店的最核心的动力是盈利预期, 最主要的压力则是成本和风险控制。经济利益是企业追求的目标, 创建绿色酒店的行为, 必须能够满足企业的盈利目标。由于创建绿色酒店初期投资成本较大, 比如为了实行绿色发展, 需要购买节能的设施设备, 对酒店进行绿色设计、开发绿色产品, 员工培训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 投资大、成本高, 且短期效益不明显, 高额的投资成本阻碍着酒店进行绿色发展。

三、创建绿色酒店的措施

1、政府方面

(1) 大力宣传, 营造社会氛围。引导绿色消费不仅是酒店的责任, 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倡导绿色消费也是全社会、政府、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政府掌握着大量的传媒和舆论阵地, 具有进行道德教育的优势。因此, 政府应大力宣传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重要意义, 同时加强宣传创建绿色酒店的重要性, 发挥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 通过多种宣传方式扩大社会影响, 使社会各界都了解创建绿色酒店的内容和意义, 积极营造创建绿色酒店的社会氛围, 以此来引导顾客进行绿色消费。

(2) 对实行绿色发展的酒店给予支持。政府可以有代表性的选取一些酒店, 引导、帮助、支持其建立示范性绿色酒店, 组织其他酒店的人员到这些示范性绿色酒店进行参观, 以带动、促进其它酒店实现绿色发展。

(3) 给绿色酒店政策上的支持。对实行绿色发展的酒店, 由于初期投资较大, 政府可以在税收和贷款上给予相应的优惠;或采取其他的奖励措施, 比如给予政府补贴等。

(4) 加强环境监管。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实行严格的环保准入, 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强化总量控制指标考核, 建立环保社会监督机制。这样就能抑制酒店对环境的破坏, 例如强制使用无磷洗衣费、使用可降解的餐盒等。

(5) 将绿色酒店纳入星评标准等国家级行业标准中。2010年修订的《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星级标准特别强调“节能减排, 绿色环保”, 国家政策的支持与社会舆论导向已经为酒店提出了企业未来的发展要求。此外, 早在2003年, 国家经贸委颁布了中国饭店行业第一个《绿色饭店等级评定规定》国家行业标准, 根据饭店在安全、健康、环保等方面程度的不同, 分为A级到A A A A A级共五个级别, 分别用具有中国特色的银杏叶作为标志。希望通过政府的引导, 不断有酒店加入评定, 同时不断完善考评与复评工作。

2、酒店方面

(1) 酒店高管要对绿色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实行绿色发展, 首先酒店高管要重视, 否则很难发展下去。绿色发展需要资金的投入、员工的培训、绿色产品的开发与创新、酒店的宣传等, 这些都需要酒店高管的支持。

(2) 提供绿色产品。酒店的绿色产品主要包括三大类:绿色客房、绿色餐饮和绿色服务。目前, 尽管一些酒店创建绿色酒店, 但大多数酒店的绿色意识总体还较淡薄, 提供的绿色产品有限。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 前提是酒店要有绿色的氛围, 提供丰富的、绿色的产品与服务。

(3) 酒店应该积极进行绿色宣传。通过绿色宣传, 营造绿色氛围, 比如一些酒店在大堂、餐厅、洗手间及客房等处张贴相关绿色告示、宣传卡和其他宣传资料, 倡导“绿色消费”。

3、消费者方面

酒店提供的绿色产品和服务只有得到消费者认可才算真正的成功。当前消费者受传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绿色消费意识淡漠, 在现实中对于绿色消费不重视, 加大了创建绿色酒店的难度。此外, 要消除一种误区, 不要认为绿色产品就是无公害、无污染、安全、新鲜的食品, 实际上绿色产品是一种广义的概念。上述的只是绿色产品的一个方面, 如果这方面成本太高, 消费者难以承受, 那么在提供绿色产品时可以逐步进行, 比如不提供用珍稀动物和野生动物加工的食品,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不添加人工色素等有损健康的原材料;杜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等, 这样提供的绿色产品就不会导致价格过高。因此, 在创建绿色酒店的同时, 应加强绿色消费的宣传, 增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 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

参考文献

[1]杨怡:我国饭店业的绿色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 (4) .

[2]宗聪聪:绿色酒店运行研究[D].苏州大学, 2010.

[3]冉燕:创建绿色饭店引导绿色消费[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5) .

[4]王琼:论绿色饭店的竞争优势[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6 (2) .

设计型酒店 篇8

“会议型饭店” (Convention Hotel) 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本文通过对资料的检索、阅读, 所界定的会议型饭店是指专门为各种国内、国际会议提供会议场所、住宿及餐饮等综合服务的—种特殊饭店。首先在设施设备的配备上, 会议型酒店要有各种类型、规格的会议室、演讲厅及洽谈室等, 必须配备会议设备;其次, 在目标市场定位上, 会议型酒店将会议市场作为其主要目标市场, 而不是将会议接待作为一个有利可图的细分市场来提供服务。每年的会议客人接待总量要在饭店接待总量中占有绝对优势, 或会议经营收入在全年饭店经营收入中占有绝对优势。

2会展产业链基础理论

虽然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产业链的概念有不同的界定, 但较普遍的是将其界定为:由具有特定内在联系的产业环节共同构筑的产业集合, 这种产业集合由围绕服务于某种特殊需求或进行特定产品的生产与服务提供所涉及的一系列互为基础、相互依赖的产业构成。

2.1会展产业链的概念及构成

根据产业链的一般概念和会展业的基本特性, 王保伦将会展产业链定义为:围绕某一主题, 以所在区域的产业基础为依托, 借助场馆等设施, 以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相互交融的价值链为内核, 将会展业的主体方 (招展商、代理商、场馆、参展商、参观者) 和相关方 (装修、广告、餐饮、运输、通讯、旅游等行业) 联合起来所形成的一个推动经济发展的产业关系。

按照产业链的相关理论, 结合会展产业的特点, 会展产业链通常可分为主体方和相关方, 主体方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环节, 相关方主要指一些会议服务机构, 这些会议服务机构涉及到主体方的各个领域, 为主体方提供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服务。

(1) 上游环节是指会展项目的开发者和会展品牌的拥有者, 即会展的主办者。可能是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政府组织, 也可能是专业的会议组织者[3]。在实际的会展运作过程中, 主办者与专业的会议组织者有时候是合二为一的。为了清晰他们的地位, 这里我们分开来讨论。

(2) 中游环节是会展产业链的链核, 主要指专业的会议组织者 (PCO) 或目的地管理公司 (DMC) , 其工作涉及到会展前的市场调研, 组织、招展与各部门的协调等, 即使没有自己开发的会展项目, 但作为承办方, 是整个会展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

(3) 下游环节是指会展中心、酒店、参展商和参观者。除了会展中心、酒店以外, 展商和参观者只是以参加者的身份出现, 都不参与会展产业的服务过程。而会展中心、酒店的基本功能是提供场地和专业化的设施设备和服务。

(4) 支持部门是会议服务机构, 如礼仪公司、广告公司汽车租赁公司、媒体、网络等。这些服务机构渗透于会展产业链主体方的三个环节, 服务于会展活动的全过程, 它们是会展顺利举行的基础和条件。

2.2会议型酒店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分析

会展通常被认为是会议和展览, 根据国际会议组织ICCA的分析统计:全世界大约有80%以上的会议在酒店举行。根据前面对会展产业链的分析, 会议型酒店虽然属于会展产业链的主体方, 但是目前主要处于会展产业链下游, 也就是提供场地、专业化的设施设备和部分服务。但国际先进的会议型酒店多处于会展产业链的核心地位, 可以独立组织、管理、运作会议活动。

3会议型酒店的发展路径

目前我国的会议型酒店主要处于会展产业链下游, 随着会议型酒店不断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会议型酒店除了提供设施和服务外, 将不断向产业链的中游和支持部门发展, 最终形成一体化经营。

3.1会议型酒店在产业链的地位要求会议型酒店设施的专业化和服务的个性化

(1) 专业化的配套设施会议型酒店的目标市场是会议顾客, 因此, 其设施一定要满足会议客人的需要。首先要有大小不同的专业会议厅, 配备适当款式的桌椅, 便于客人使用;其次, 专业的会议设备还包括会议表决系统、音响、多媒体投影仪等, 话筒、纸、笔、席位牌、植物花卉等会议用品;此外, 对于国际会议还要提供同声传译系统, 对于附有展览的会议, 还要提供必要的展览设备。

(2) 合理安排会议接待人员, 提供个性化的会议服务会议接待人员一般分为会议负责人、会议服务员、支持人员[4]。会议支持人员是幕后为会议提供间接服务的员工, 他们确保会议过程中的设施、设备正常运行;会议服务人员负责会议过程的现场服务, 要有娴熟的服务技能, 熟悉会议服务流程;会议负责人有的被称作会务总监, 主要是为会议客人提供一站式服务, 妥善处理会议接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合理安排会议服务人员, 是提供个性化会议服务的前提和基础。会议型酒店个性化的服务, 首先, 要清楚会议客人的个性需求, 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 满足其需要;其次, 服务接待人员要有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能力, 需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 提高其工作能力, 适当授权, 提高服务过程的灵活性, 从而实现个性化服务, 提高会议客人的满意度。

3.2会议型酒店沿产业链纵向发展成为产业链核

目前, 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会议型饭店, 都试图从提供场馆、餐饮、设施、会议过程的服务层面开始向专业会议组织方向延伸, 逐步纵向渗透到专业会议的组织、策划等领域, 担当起部分PCO和DMC职能, 从而成为产业链的链核。

(1) 吸收培养PCO和DMC人才, 建立专业会议服务部与会议型酒店的发展相比, PCO和DMC发展相当滞后。据有关的统计表明:注册资金在200万以上的PCO和DMC很少, 大多只有几十万甚至几万, 经营缺乏规范性、国际性, 严重阻碍着会议型酒店的发展。有一定实力的会议型酒店试图吸收培养PCO和DMC人才来建立专业会议服务部门, 以达到独立完成会议的组织策划和接待服务工作, 突破会议产业发展的瓶颈。会议型酒店可以从社会上高新招聘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PCO和DMC核心人才, 也可以对酒店那些具有会议接待经验, 熟悉会议流程, 具有一定潜力的员工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地培训。我国的会展业发展晚于其他一些国家, 会展行业人才的培养也相对比较滞后, 如果能选派员工到会展行业发展成熟的国家进行培训, 取得国际权威的认证, 对会议型酒店专业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有了PCO和DMC人才, 会议型酒店就可以成立独立的会议服务部门。

(2) 沿产业链纵向发展成为产业链核按照会展产业的构成, 会议主办方会把会议所需要的服务项目都交由会展运营商 (PCO和DMC) , 由他们负责组织、计划, 然后由会议运营商根据会议主办方的具体要求和具体情况, 将有关服务分包给酒店等服务提供者, 最后由酒店对会议参与者进行一系列的服务。会议型酒店拥用自己的会议服务部, 就可以扮演PCO和DMC的角色, 承担起会议的组织策划工作, 从而形成以会议型酒店为核心的产业链模式。

3.3会议型酒店沿产业链横向发展, 形成网络化

根据会展产业链的构成, 处于支持部门的是会议服务机构, 如礼仪公司、广告公司、汽车租赁、设计公司等。会议型酒店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 沿产业链横向发展, 扩充服务项目, 充当会议服务机构的角色。也就是指酒店在提供会议场所、客房、餐饮等传统服务的同时, 可以尝试与会议服务机构对接, 增加如礼仪、广告、汽车租赁等服务, 既能为会议客人提供一站式服务, 又能增加酒店的收益。但是当投资大于收益时即新增的服务项目不能为酒店带来收益, 酒店可以把这些服务外包给其他相关组织, 有这些组织直接为酒店服务, 酒店和这些组织之间形成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的长期的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 从而使酒店实现网络化、一体化的经营。

摘要:以会展产业链的视角,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会议型酒店的发展路径:即会议型酒店要实现设施的专业化和服务的个性化;在发展过程中, 会议型酒店沿产业链纵向发展成为链核、横向发展形成网络化, 最终实现一体化的经营。

关键词:会议型酒店,会展产业链,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董蕴琳等.基于顾客价值的会议型饭店服务系统开发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旅游版) , 2006, (7) .

[2]凌美秀.产业链视角下国内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定位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 2005, (4)

[3]王保伦.会展旅游[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4:149

设计型酒店 篇9

关键词:酒店业,低碳,低碳酒店

随着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的召开, 低碳经济理念越来越受到国际上的关注。所谓低碳经济, 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 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 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1]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这和我国提出的“两型社会”建设达到了一种内在契合, “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是一种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与两型社会的本质都是为了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友好, 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 低碳酒店产生的背景

酒店一直是以追求让人在外出或旅行中感到温暖舒适, 有家一般感觉的服务企业, 但由于消耗大量的能源, 排放大量的大气污染物, 如今竟成为令人谈之色变的城市污染源。有资料显示, 酒店能源的碳排放量非常大。一家三星级饭店, 一年大约要消耗1400吨煤的能量, 向空中至少排放4200吨二氧化碳、70吨烟尘和28吨二氧化硫。据统计, 全国星级酒店每天一次性洗漱用品要消耗120万套, 高达22亿元, 而且一次性用品无法回收, 同时面临着二次处理所带来的浪费。将低碳经济引入酒店行业显得势在必行。低碳酒店的应运而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也符合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主题。

2 酒店业低碳发展的必要性

2.1 树立旅游窗口形象

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把推进节能环保作为旅游业的主要任务之一, 并且明确提出“倡导低碳旅游方式”。要求大力推进旅游节水节能减排, 五年内将星级酒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据统计, 酒店业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负有3%的责任, 由此可见酒店业是能源依赖程度较高的行业。由于酒店业是开展对外交流的窗口行业, 通过在酒店业开展节能低碳降耗、绿色环保等经营活动, 可以向全世界展示我们中国的低碳行动。

2.2 降低酒店运营成本负担

酒店经营中产生的消耗主要包括:一是日常物品消耗;二是酒店设施设备运行中的能源消耗, 这两个方面总称为酒店的能耗。[3]目前我国酒店业能源消耗费用平均约占酒店收入的13%左右。一般酒店的能源消耗有两大方面:水和电, 以电为主。其中空调耗能就占总电力消耗的一半, 其次就是热水。如酒店每平方米面积的年用电量达100度到200度, 是普通城市居民住宅楼用电水平的10多倍。再有普通居民一般一天用水100升至300升, 星级酒店用水则达到每天500升至2000升, 超豪华酒店则更高。因此, 在节能低碳降耗、降低成本负担方面, 我国酒店业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开展。

2.3 实现酒店业可持续发展

酒店是能耗大户和污染大户。至今许多酒店还在使用破坏臭氧层的制冷剂, 还有相当数量的酒店, 在洗涤、餐饮用水等方面超标排放, 同时每天排放大量的污水、垃圾、二氧化碳等。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应在破坏后人生存、发展的基础上进行, 也就是说, 发展要有“节制”, 充满“理性”, 产品的产出不能以破坏后人环境质量为代价, 况且能源储蓄是有限的, 不可能无限制地永远使用。因此, 酒店行业的节能低碳降耗, 不仅对实现酒店个体的经济利益有重大作用, 而且对行业和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3 我国酒店业低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3.1 对创建“低碳酒店”的重视不足

如今我们有很多游客到欧洲去旅游, 觉得它们的五星级酒店甚至比我们国内的三星级酒店还差, 但是其文化含量高。欧洲的“星级”讲求的是软件, 与文化有关, 雅静的环境、高雅的展厅、悠扬悦耳的音乐, 塑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氛围, 给其酒店形象加分, 增加了它们的星级。可是我们现在酒店的“星级”, 还是停留在装修上、铺张浪费上, 而这些硬件的取材都大量来源于我们的自然资源, 硬件装修也带来一系列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这些行为折射出在创建低碳酒店的口号中, 我们的大多数酒店还在观望,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3.2 酒店低碳管理思维不到位

中国低碳酒店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大部分酒店经理人或者从事酒店业的人员对低碳理念认识都不够, 可能出现一些比较急功近利地谋求虚名, 有的酒店打着“低碳”、“节能”的幌子, 形式注意多, 实质措施少, 甚至有些酒店将节能降耗单纯地纳入以短期赢利为目的的项目中去。由于认识、思维不到位, 会使创建低碳酒店的工作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没有达到低碳经济普及的实质。

3.3 公众节能降耗的观念还比较淡薄

在发达国家节能环保的概念要普及和深入民心得多。我们国家是近几年才实质性严抓严管环境保护,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喝了一小口的矿泉水、用了一半的一次性洗浴用品等, 据业内统计, 大多男性酒店客人只用了洗浴用品的1/5, 女性则用了2/3, 剩下的部分被浪费。有数据显示, 高星级酒店每年在“六小件”上的成本开支高达100万元左右。全国酒店业每年在这些成本上的开支大得惊人, 在这场生产生活方式的大变革中, 我们要紧跟国际步伐。

3.4 酒店对能源的利用没有达到先进水平

对酒店能源利用率的监测结果表明, 大多数酒店的能源利用率都没有达到相应水平。这主要表现在:设备控制系统不完善, 使设备无效运行;设备运行效率低, 未满负荷运行;能节能的地方没有采取节能措施等等, 这就使酒店无形中大幅增加了电力和水力的相对需求, 使得酒店能耗更多, 造成对环境的压力以及污染加大[4]。

4“两型社会”背景下酒店业低碳发展对策

4.1 规范低碳酒店标准

低碳酒店的发展对于酒店业来说是一次机遇也同样是挑战, 一方面它所倡导的节能降耗的理念, 对于酒店的发展是有长远意义的;另一方面, 虽然我们现在通过各种媒体都可以接触到关于低碳酒店的一些大概念的宣传, 同时一些酒店也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了一系列的低碳运行方案, 但是我国尚未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酒店的“低碳环保”进行规范, 对于低碳酒店的经营理念以及经营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 这样就很难普及低碳酒店的运作方式。所以更重要的是要受到国家政策的保障和鼓励。形成正式的评判标准, 将评判标准量化, 辅以日常的监督与考评, 才能真正让酒店用心去实施。

4.2 提高低碳环保意识

所谓低碳酒店是将环保低排放理念植入酒店建设和经营之中, 一方面要做好低碳理念的宣传和引导, 只有大众的理解和支持, 酒店才能更好地在对客服务环节上做足低碳节能的文章, 使酒店“低碳”取得更大的成效。另一方面, 酒店经营者要有长远的发展意识, 将低碳意识纳入到企业的决策和规划中, 在全体员工中形成“重视低碳, 参与低碳”的良好氛围, 将低碳目标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行之有效地结合起来。

4.3 引入先进技术是低碳酒店发展的保障

酒店要做到节能减碳降耗, 换句话说, 就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企业的长期消费需求, 除需要新的认识和态度外, 归根结底还要落实到科技的方法和手段上来。

例如:供水系统在设计中选用节水用具和设备, 如采用变频恒压供水设备以提高供水质量和减少能源消耗, 公共场所采用感应式自控温度水龙头, 以及中水处理设备和锅炉回水、空调冷却水循环利用等技术设备。如被称为“世界最大太阳能酒店”的山东德州太阳谷微排国际酒店, 使用太阳能解决了95%的热水, 65%的采暖和45%的制冷, 每年可节能2640吨标准煤, 节电660万千瓦时。

4.4 政府制定激励制度, 鼓励低碳酒店发展

对于低碳酒店的发展, 政府应当积极地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 并完善相应的制度, 以保证其落实。然而在现阶段却不尽如人意, 例如有些酒店宁愿缴纳相应金额的排污费, 也不愿使用中水回用系统。究其问题的根本症结, 在于相应政策的缺位。酒店行业都了解这样一个事实, 使用中水回用系统的费用比缴纳排污费要昂贵。对于使用中水回用系统的酒店, 政策上并没有给于相应的鼓励和支持。我们可以尝试在低碳酒店实施过程中, 实行政府奖励或税收方面的优惠措施。

4.5 奖励低碳消费

创建低碳酒店, 光有政府支持、酒店实践还不够, 还要赢得酒店消费者的理解和支持。在我国现阶段低碳消费方式涵义包括五个层次:一是“恒温消费”, 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二是“经济消费”, 即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 最经济;三是“安全消费”, 即消费结果对消费主体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健康危害最小;四是“可持续消费”, 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最小;五是“新领域消费”, 转向消费新能源, 鼓励开发新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品, 拓展新的消费领域。[6]酒店为客人提供低碳产品与服务, 比如酒店实施了减少洗涤、一次性消耗品简化包装和减量供应等节能环保措施, 但消费者却误以为酒店只是为了节约成本, 而损害消费者利益。所以对参加低碳计划的客人可以提供低碳积分, 下次入住酒店换取优惠金。

5 结语

酒店业始终站在创造新生活方式的前沿, 它是引导人类享受最佳生活状态的领航者。低碳代表一种态度而非能力, 是一种责任而非时尚。酒店的低碳化表现在很多方面, 是一个复杂、系统而长期的过程。在经营运行中, 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降低能源消耗以低污染为基础进行绿色环保, 不但对酒店经营管理者提出了要求, 而且对入店客人和旅游客人在入住全过程中也提出了参与低碳环保的要求, 即通过食、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 降低污染的低碳理念;更以实际行动来诠释节约社会、友好环保社会的“两型社会”建设历程。

参考文献

[1]马驰, 丁俊慧.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 2009, (7) .

[2]沈子扬.论低碳酒店的营造[J].商场现代化, 2010, (9) .

[3]赵焕焱.倡导低碳旅游、呼唤低碳酒店[EB/OL].迈点网, 2010, 3.

[4]刘永涓.节能降耗与绿色饭店的创建[M].福建师范大学, 2006.

[5]王新胜.低碳——酒店发展新模式[J].饭店现代化, 2010, (9) .

设计型酒店 篇10

在酒店行业对人才英语能力要求增多, 这为我们在酒店行业英语方面的教学改革上带来了十分大的教学压力和工作挑战。酒店英语主要是指在酒店行业管理的课程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教学内容, 这科教学课程具有极强的理论性、专业性和应用性。我们通过不断对学生进行此项课程的教学, 努力使学生具备达到高级酒店管理工作人员所需要达到的英语水平能力, 并且能够在酒店行业服务工作及领域中顺利开展好在英语口语实际交流上的应用。同时, 也为培养符合更高级酒店行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而学校在酒店英语教学当中应该更加重视学生在英语使用能力方面的培养, 努力优化酒店英语的教学模式, 提高酒店英语教学的质量。

1 浅谈高职院校在任务型教学法中的实际运用背景和依据

1.1 学生在学习酒店英语过程中的特点

高职学校作为开展酒店英语学习内容的主体, 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进行全面的了解, 这也是为解决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参考资料。那么针对高职在酒店英语中的学习习惯, 只有应用合理的教学模式, 最终才能在酒店英语应用能力上实现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随着高职在招生扩招, 录取分数要求降低。整个生源整体情况相对以前有较大的差距, 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很不科学, 主动学习的愿望也不强烈, 学习的态度也不够端正。同时在酒店英语专业学习的情况来看, 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差, 在口语表达及实际交际能力上都不能达到实际需要的水平要求。但他们的优点是思维活跃, 积极参与课堂里的互动活动, 同时, 十分期望在活动中得到教师的肯定, 在酒店英语的学习上渴望能够得到教师的帮助, 希望能够有一个十分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

1.2 教育部相关指导文件

教育部在2000年颁发的关于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 指出:“在教学中必须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在语言方面的应用能力为标准, 重点凸显教学知识的应用性和针对性”;在加强英语各方面知识教育的同时, 加大在实际应用和交际方面能力的培养。高职在酒店英语的英语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的应用能力为主。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 任务型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进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想之地。

1.3 对任务型的教学进行概述

任务型教学就是一种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语言教学方法, 主要是根据特点来设计系统的、可行性任务, 给我们的学生留下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 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以各种语言形式的活动来完成任务, 从而更有利于我们教师更好地针对英语课堂开展教学活动, 最大限度提高学习效率。要对学生实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方法, 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将语言知识变成为语言能力, 而且在语言知识学习的过程也是对使用信息和情感交流的一个过程。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在角色上的转变, 在整个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始终贯彻“以学生中心”的重点理念。因此, 与传统模式下的英语教学方法相比, 任务型教学法更有助于高职教学大纲的实施。

2 任务型教学在英语教学课程中的必要性

酒店英语是酒店行业在管理中的必修课程, 是专业课程和英语课程紧密结合的综合课程。它不仅要求具备一些基本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 同时, 还要熟悉酒店专业各部门的工作流程以及所处管理职能, 并熟练掌握和运用酒店行业英语词汇及表达句型, 应用英语与顾客进行沟通交流并完成工作任务的要求。高职高专学生大多数英语基础掌握的不够扎实, 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也不高, 英语学习的负面情绪较多。因此, 酒店行业英语课程最好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依据高职高专在“工学结合和职业导向”的课程设计基本理念, 英语教学必然需要真实工作场景实践, 甚至有可能的话, 尽量安排在真实工作场所中进行。这样, 就可以使课堂教学紧贴实际, 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活动, 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完成对语言知识进行有效的应用.

3 在酒店英语在教学上的现状

3.1 在教师的教学方面来看

在酒店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双师型”讲师的数量和质量在教学中存在明显不够的情况, 教师的教学水平普遍偏低。在高职教师中, 大部分教师在酒店专业知识与对酒店专业实践经验不足, 不能很好地制定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很难满足学生实际学习的需求。这一现实严重制约着学生酒店英语学习水平上的提高。

3.2 在学生的学习上的现状

客观地讲, 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普遍不高, 英语学习的基础也十分薄弱, 在听说这两项能力上普遍较差。课上, 他们主动性差不喜欢开口开口, 怕出现错误, 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时间长了, 也就丧失了对学习的主动性, 学习兴趣不高, 态度消极, 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 还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对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 意识不到我们在课程学习上的重要性。

3.3 在教学内容上的现状

酒店英语教学方面的内容覆盖面十分广, 内容也较为复杂, 学习难度也较大。对于刚刚进入酒店英语专业学习的高职学生来说, 不仅要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掌握, 还要学习一些的营销方面的策略, 同时必须具备熟练的英语交际能力。

3.4 在考核形式上的现状

在考核中, 很多学校还是在使用传统的考核方式, 考核只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不注重在实际应用能力上的考核。结果就会导致大部分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缺乏实际运用的能力。如今, 部分院校在酒店专业考核上又从原来的以笔试为主直接转变为以口试考核为主, 重点强调口语能力上的检测, 这样就会导致学生会因为而注重口语的练习而忽略了书写方面能力的练习。所以, 必须将笔试考核与口试考核相结合来考察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4 任务型教学法所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任务的设计可以直接影响我们的教学效果。我们从不同的角度针对任务设计进行深入、细致探讨, 但是并没有最直接的原则。归纳起来的观点, 教师在教学前开始设计任务时应遵循以下几个重点原则。

1) 真实性的原则。任务型语言教学最主要原则之一就是“语言、语境真实性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所设计的任务我们尽量选取真实的语言材料, 重视在活动练习的实际性, 让学生感到确实是在解决自身存在的实际问题。这样, 学生才会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实体会到完成任务的满足, 进而强化学生学习, 促使学习取得良好成效。比如在学习酒店服务行业英语时, 我们就可以先组织学生们到周边的一些高档酒店去切身体会、了解服务员在日常服务中对英语的使用, 然后我们再回到课堂上进行教学, 这样不仅改善课堂上的学习氛围, 同时在教学效果上的学习效果也非常明显的。

2) 互动性的原则。任务型教学法的使用者认为, 学生必须在交流互动中, 通过大量的语言交流和应用来实现这方面的学习。例如, 当学生在为了完成一项工作而和其他人一起讨论交流的时候, 就基本上完成了英语的交流和应用。互动性的基本原则可以让学生在不断的语言交流和应用中创造更多学习机会, 进而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互动性的原则重点强调我们在语言的学习中, 都是在进行有目的性的进行交流来达到学习和应用创新的目的。比如在课程中, 组织学生进行情景练习实验, 通过情景展示和游戏互动等活动模式, 能够使学生在共同协作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也达到了语言的练习目的, 从而学生在团结协作的精神上也得到了培养。

3) 在语言形式和意义上的学习。语言的形式和意义, 在英语教学学习过程中, 关注英语的形式和意义成为大家主要讨论的焦点。我们在课堂上, 要加强对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上的分析和研究。因为, 如果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语言的意义, 在课堂上只重点设计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 即使这些学习活动能够引起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没有注意语言的形式上的学习, 从表面上来看, 学生虽然完成了任务, 但在完成的任务中, 基本上没有办法找到中心点。比如, 在那些看似课堂氛围十分活跃的学习情况, 学生都努力完成了各项任务, 但是我们在完成的任务中看不到对实际工作能起到促进的练习, 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 就很难把握了。另外, 如果只注重在语言形式上的学习, 学生将会在注意力上过多地放在语言语法结构上进行学习, 表面上貌似掌握了其中所学的全部知识, 其实真正用于实际进行交际使用时, 就不能正确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从而就会产生错误越来越多, 学习越来越难的问题, 慢慢学生也就失去了对这方面学习的兴趣。

4) 强化以学生课堂为主体的教育原则。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教师就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专长创建出各种各样的情景联系任务。而学生这个作为课堂上的主体, 学生在教师所创建的情景任务中积极主动的完成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在课堂上, 只有不断强化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使我们的每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体会到我是课堂学习的主体, 这样就能够达到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和积累知识经验。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创建任务时, 应该注意从简单到复杂, 由容易到困难, 一点点逐步深入方式进行。同时, 不断进行课堂任务来进行强化学习联系, 这样才能使学习环环相扣, 稳步上升。只有知识学习内容上相互衔接, 才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完整。另外, 教师建立的任务必须要有一定的意义, 能够引起学生在此方面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在此方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最终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完成各种任务的能力培养。将任务型教学法运用于酒店行业英语的教学中, 我们需要遵循的一些其中的基础性原则, 但是不要全部进行采用。总之, 在任务型教学时, 我们应该充分地考虑好在各方面存在的关键性因素, 做好课堂上的教学工作。

5 结束语

通过在实践中考察的研究, 结果充分表明任务型教学法在酒店行业英语方面的教学中的优势。这种教学手法紧贴实际工作、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学形式多样的活动能充分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从而使学生更加乐意参加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来。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应用任务型教学法的情况下, 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 教师制造各种各样的活动任务来供学生去实践学习, 学生通过在参与学习这些具有实践性的任务, 并有机会去进行语言沟通和交流, 才能在轻松愉快地学习环境下氛围下牢牢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使用, 从而取得各种相应英语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津.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酒店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14.

[2]刘静溪.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高职酒店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英语广场, 2015 (3) :84-85.

上一篇:小微企业发展的困境下一篇: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