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转化法

2024-05-15

角度转化法(精选五篇)

角度转化法 篇1

【例】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中学常见无机物A、B、C、D、E、X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

【归纳总结】该题涉及直线型特征反应和物质与水的反应, 我们对此归纳总结如下:

1.X为O2的直线氧化关系, 则A为单质或化合物

2.X为其他物质

从心理学的角度浅谈差生转化 篇2

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的影响下,学生在班级中自然而然地出现层极分化,优生群脱颖而出,差生群也潜滋暗长。在一个班级里虽然差生人数不多,但危害却相当大,他们常常欺侮同学,破坏团结,扰乱课堂,与教师顶撞、对立、甚至违法乱纪,难教难管的自发聚合,形成了一股教育逆流,消耗着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实效。无论是为了教育本人,还是维护班级,学校的声誉,都应该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差生一般都有他们各自的形成原因和心理特点,这往往是造成他们落后的重要根源。要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就必须弄清其形成原因及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方可取得较好的成效。下面是我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感受和体会。

一、差生形成的原因

1.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知识观念淡漠,学习需要降低。知识贬值的谬传、读书无用的论调、实用实惠的曲解、金钱万能的幌子,严重地冲击着学生幼稚的心灵,影响着学生的视听,加之耳闻目睹黑社会性质事件又不断强化着学生的错误认识,思想涣散,学生内部动力也随之消失。

2.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严重的阻碍着人际关系的沟通,形成可怕的“心理壁垒”。如果教师不善于做深人细致的调查研究,而凭自己的主观印象对教育过程中的偶发事件妄下断语,势必导致师长对立,学生由厌师而厌学。

3.教师的偏心,家长的贬斥,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加强了其自卑感,使学生不愿讲,也不敢讲自己心中的困惑和疑虑。问题的积累必然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进而导致新的贬斥和不公平待遇。学生只好掩饰缺点,紧锁心扉。

4.教育效果测评的不合理,将部分学生引人差生的行列。目前,很多学校和教师都自觉不自觉地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终极指标。凡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均被划入差生之列,这种认识上的偏见严重地损伤了那些潜能尚未发掘出来和在其他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学生的上进心。他们背着差生的误名,在罗森塔尔效应下,逐渐滑人差生行列。

二、差生的心理特点

1.自我意识水平低。差生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自轻自贱,对学习缺乏自信心,破罐破摔;对自己的优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2敏感多疑,存有戒心,甚至敌意。他们善于察言观色,经常揣摸老师们的言谈举止,唯恐殃及自己,因此,常画地为牢,洁身自好。3.自尊心抗挫力差,易受心理伤害。差生往往不能正确对待突如其来的事情,俏为一点刺激就会受到伤害。为保持其脆弱的自尊心往往变得自我封闭、沉默冷摸,既不愿意参加竞争,也不愿意参与合作。4.表面潇洒,实则内心苦闷。差生往往表面孤傲,不求进取,实则由于长期处于失败的困境中,心理的内疚与恐慌,使其优心忡忡,苦不堪言,而渴求理解、渴求信任、渴求上进。

三、差生转化的方略 转化差生靠补课、批评、惩罚是不能奏效的,只会强化其错误。要转化差生关键在于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它取决于教师用什么态度,以什么方法去启开差生紧闭的心扉,使其正视自身的缺点,并逐步克服,从而转化为优生。

1.关心爱护差生,是做好差生转化工作的前提。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差生最缺少的就是关心与爱护,最需要的是关心和爱护。因此,转化差生就应该从关心和爱护出发、克服嫌弃、厌烦和过份严厉的态度和做法,对待他们的困难应尽量帮助,教师应主动接近他们,用爱心和热心去化解他们的优思,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教师的关怀、同学的友情,这样他们必然会倍感亲切。“亲其师,信其道”,师生感情融洽了,他们才能逐步消除对教师的戒备和仇视心理,同时他们也才会向教的老师敞开心扉,自觉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帮助、要求。

2.尊敬差生的自尊心,培养荣誉感,是促使差生思想转化的动力。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差生也一样,这是积极上进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可见尊敬差生的自尊心在转化工作中有着重大的作用。在差生转化工作中,教师必须尊敬差生的自尊心,要从肯定其长处着手,帮助差生一分为二的认识自己,引导他们发挥特长,培养展示自己的才能证实自己的人生价值,以消除其自卑心理。当然差生有基础知识差的一面,要求过高反而令其望而生畏、望而却步。因此,教师要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近期小目标,编制有效的实施方案,引导他们循序渐进,对他们取得进步,哪怕是极小的一点进步,也应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在唤起他们自尊心的基础上,不失时机的对他们提出新的要求,并努力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使他们的进步能得以巩固和提高。

3.培植差生的自信心,是维护差生积极性的必要条件。对于差生来说,学习是他们感到最困难、最缺乏信心的一个难题,也是关系到他们自信心的维护和能否成才的重要问题。因此,必须首先通过具体的帮助,如个别辅导,耐心细致的为他们查漏补缺、排优解难,使他们享受到通过刻苦学习取得好成绩的快乐,从而促使他们树立起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搞好学习的信心。与此同时,在实际工作中,我还注意因势利导的给他们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如课堂提问,让他们参加第二课堂活动,让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等,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起自信心,有效地防止他们自轻自贱、自甘落后,对自己的长处视而不见,认为自己无一是处,不可救药的不良心理产生。4.提高差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巩固差生进步,做好:“思想反复”工作的重要手段。差生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最容易“旧病复发”做好“思想反复”工作,是关系到能否巩固差生进步的关键。在对待这问题上,我注意从提高差生自我教育能力人手,发现苗头及时向其指出,让他们自己分析正误、辨明是非,找出根源所在,找出改进的具体办法,这种教育方式,避免了采用强制性措施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使差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在明辨是非中得到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变“要我进步”为“我要进步”积极主动向优生转化。差生进步的成功经验,对差生群最具有启发作用和指导作用,也最容易瓦解差生群的“心理壁垒”,从而使差生群普遍提高。因此,教师应善于抓住教育契机,以点带面,以个人带动全体,让差生在集体环境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从教师角度谈学困生的转化 篇3

一、查缺补差,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教师在钻研教材、把握学科知识结构时,不仅要了解和掌握学困生的知识结构情况,还要掌握科学的查缺补差的方法,完善学困生的知识结构。例如,智力型学困生一般智商偏低,这些学生对事物的观察不深、抽象概括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理解慢、表述混乱,他们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往往比其他学生多,但学习成效不大,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存在困难。我班的覃岚(化名)同学,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学习总跟不上老师的拍子,别的同学已经完成了作业,他有时才做了三分之一,甚至更少。但我发现,他很爱学习,他宁可花上比同学多一两倍的时间,也要把作业完成。为此,我利用课余时间给他做辅导,从简单的问题入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针对他的学习情况单独布置作业。慢慢地,他的学习能跟上大部分同学的步子了,有时还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二、排除情感障碍,使非智力系统有序化

学困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师不能要求他们迅速转变,要耐心地引导他们。每个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认知的道路上取得一点成绩,向前迈进一步,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对口齿伶俐、声音洪亮的学困生,要抓住其具备较好的朗读条件的优势进行朗读辅导训练,使他们能出色地朗读课文,赢得同学们的赞许;对书写认真、字迹工整的学困生,可对他们进行书法技巧指导,使其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赢得同学的钦佩。挖掘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使其特长得以充分发挥与展示,这样一来,学困生就会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和收获的快乐,并积极地参加“教与学”的活动。

教师除了创造条件帮助和引导学困生产生学习动机,还要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战胜困难的信心、承受挫折的能力。我班的黄毅(化名)同学,意志力薄弱,平时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只想从老师、同学或家长那里寻求帮助,不肯独立思考。为此,笔者平时就注重对该生单独进行训练。比如,给出两道数学题,并给他讲清楚出题的目的和要求,让该生独立完成。通过类似的训练,不仅激发了该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该生体验到了克服困难后取胜的欣喜。

三、注重方法,使信息渠道畅通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困生的具体情况,要引导学困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表现为指导他们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运用知识。例如,我班的苏莹(化名)同学在课堂上能聚精会神地听课,课后自觉地做练习,但成绩总上不去,她自己非常苦恼。当我听了她的学习过程后,发现是她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有问题。于是,我给她讲了一些怎样预习、怎样听讲才能抓住学习重点的方法,比如:课后怎样回顾小结,怎样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怎样分析解题思路,如何反思的方法等。该生及时改进了学习方法,成绩很快有了提高。学法不当也是学困的直接原因,教师要注意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四、排除客观环境干扰,使各系统互相推进,形成良性循环

学习环境不好、家庭背景不好、心理状态不好都是学困生产生不良倾向的因素,教师可通过家访、个人帮助、谈心等方法帮助学困生排除不良环境的干扰。在排除干扰后,再对学困生进行跟踪教育。我班的杨扬(化名)同学总是沉默寡言,对学习没有兴趣。课堂提问,他缄默无语;家庭作业要么留空,要么乱写一通。我知道他是个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监管引导,孩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不自觉、不主动,待人处事更是随意、冲动,还到处打架、惹事。于是,我抓住机会亲近他,引导他用感恩、享受的心态看待生活。同时组织几名同学来帮助他,跟他一起玩,一起做作业,让他感受到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与同学相处的快乐。

每个学困生产生学困的根源不同,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转变学困生的方法,细致地去查找学困生学困的原因,耐心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责编 欧孔群)

从心理学角度浅谈学习困难生的转化 篇4

关键词:学习困难,心理学,转化

学习困难学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但在学校的学习中有严重困难的学生。具体地说,在某门或某几门课程的学习中有一些特殊的缺陷,而这种特殊能力或技能上的缺陷并不是由于生理或身体上的原发性缺陷(如盲、聋、哑、身体残疾或视力问题等)所造成的,这些学生要达到一般学习水平或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水平需要额外地督促与辅导,有的甚至需要特殊的教育与帮助。针对这些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及措施来加以矫治和消除。

一、以饱含情感的健康心理去感染学生和帮助学生

现代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受教育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其接受教育的效果,而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 往往受学校学习环境和家庭生活的影响。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平和的心境和开朗的性格。家庭是学生社会化活动的基地,良好的家庭环境不但给孩子提供了心理支持,而且也给孩子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物质环境,这就给学生在学业上的成功创造了必要条件。父母正确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塑造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儿童的认知能力和个性得到正常发展。其次,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影响学困生学习活动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亲切的话语、轻松的动作、友好的微笑、鼓励的眼神、赞许的手势等等能使学生消除畏怯感。教师在课堂上用诸如“你太棒了! ”“对极了! ”“你的想法得很独特,真有科学家的脑袋! ”等称赞、鼓励,能呵护学生的良好心态,使学生以饱满精神投入课堂学习。教师不应仅以学业表现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而应该以积极客观的态度对待学困生,争取和学困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春风化雨,以情感人,以爱动人,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创设有利于学困生进步的心理情境。

二、提高动机水平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主要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原理可以得出:学生学习的文化知识与能引起学生愉快情绪的活动结合,就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产生努力学习的动力。在实际工作中应从“学困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培养他们的趣和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要创设有趣情境,设置一些有趣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去诱导、激发、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建立积极的、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彻底甩掉落后的“帽子”;其次,通过教师、家长经常性的及时赞许和肯定,激发“学困生”自我提高的愿望和附属内驱力,促进他们学习动机水平的持续增长。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道高明得多”。肯定“学困生”的优点与进步,培养他们的荣誉感和上进心,满足其自尊心,让他们在集体面前有自豪感。其实,很多“学困生”在学习以外的很多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如:有一技之长、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等,这就需要教师全局了解,掌握情况、因事利导、发扬优势、克服缺点,使他们在心理认为自己很棒,很强大,从而激发他们改变自己,产生努力进步的信心与勇气。

三、分层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不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思维、兴趣、爱好、习气,就没有教育。”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好新生的调查摸底工作。通过摸底测验、查看入学前的成绩,把所查班级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好、一般和较差,做到心中有数。在备课、上课中对各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层进行。在课堂提问、演板时, 把简单易做的题留给困难生, 让他们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抓好作业的分层处理这一重要环节,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安排难度低的习题,保证基本要求。经过努力,使他们独立完成基础知识内容以便巩固之。针对基础较好学生安排稍难一点题目,在保证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得到能力训练,另外布置适量的选做题,让“尖子”钻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把作业分三类:第一类,基础题;第二类,提高题;第三类,选做题。根据基础好坏,完成不同层次要求的作业题。这样使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基础差的学生不同因难题束手无策,更不会因为碰壁而失去信心。使全体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机会。同时教师还要提供让学生成功的各种机会,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如开展“露一手比赛”、“特长比赛”、“小窍门比赛”、“自理能力比赛”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树立自信心,建立自觉性。

四、增强学困生心理素质的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学困生责任心差、意志力薄弱、耐挫能力差以及自卑感严重的特点,教育者应该从多方面塑造学困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一是从具体的教育事件中培养学困生的责任心,让学生学会自理自立,给他们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懂得学习也是自己的事.其他人无法替代,让他们拥有责任意识,能够对自己负责。二是通过教学活动增强学困生的意志力和自信心。教师要尽可能给他们显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从中使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树立学习的信心。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多种活动来磨练学困生的意志力,以增强他们战胜困难、挑战自我的信心。三是从个人经历出发教会学生面对挫折。学生遇到的挫折是来自于多方面的,包括学习、人际关系、兴趣愿望等面对挫折每个人的反应方式是不同的。教师要合理选择一些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的一些问题,及时向他们指明,学习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往往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五、开展心理咨询

“学困生”之所以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良的家庭环境、社会风气和不力的学校教育都会使他们的心理发展受到抑制。他们要求得到爱抚与受到冷遇的矛盾,要求进取与地位低下的矛盾,争强好胜与意志薄弱的矛盾等,所有这些因素都会使他们的身心发展受到不良影响。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教师应细心观察学生的细微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咨询和治疗。通过优化情绪、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心理适应性、促进心理平衡等手段,对症下药,使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素质获得持续改善,学习成绩得到不断提高,自信心逐渐增强,并进而最终达到促进学习困难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角度转化法 篇5

(2013年高考文科数学安徽卷第18题) 如图, 四棱锥P - ABCD的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菱形, ∠BAD = 60°. 已知PB = PD = 2,

(Ⅰ) 证明:PC⊥BD;

(Ⅱ) 若E为PA的中点, 求三棱锥P - BCE的体积.

2. 问题分析

本题第 (Ⅱ) 问是求三棱锥体积问题, 求简单几何体的体积问题关键是能够将题设的特殊条件进行合理转化, 求解出底面积和高, 进而得出几何体的体积. 高考考查的重点就在于找高, 对文科生来讲解决这一问的难点也在于找高, 其关键是选择易寻求高的底面, 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找高.而第 (Ⅰ) 问的证明为第 (Ⅱ) 问找高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师在引导学生找准此问化归方向的同时, 鼓励学生大胆探寻此问转化的角度, 充分发挥化归转化思想解决立几的作用, 进而得出此问的解决方法.

3. 解法研究

思路一利用等积法转化顶点求体积, 由第 (Ⅰ) 问知BD⊥面PAC, 所以由点P转化为点B求体积.

解法一 (等积转化法)

由 (Ⅰ) 知BD⊥面PAC

所以BO是点B到面PEC的距离.

∵ AB = AD = CB = CD = 2, ∠BAD = 60°,

思路二利用等高法转化顶点求体积, 有条件知E为PA的中点, 则点P, A到平面BCE的距离相等, 从而由点P转化为点A求体积, 再利用等积法转化, 由点A转化为点E求体积.

解法二 (等高转化法)

由条件得:

思路三利用割补法转化求体积, 由第 (Ⅰ) 问知PO⊥面ABC, 所以三棱锥P - BCE的体积转化为三棱锥P - ABC的体积减去三棱锥E - ABC的体积.

解法三 (割补转化法)

由条件得:

4. 解后反思

思想是数学的“灵魂”, 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建立, 数学规律的发现, 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 乃至整个数学体系的构建, 都离不开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 化归转化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方法之一, 在立体几何中, 化归转化思想解题的途径是灵活多变的, 通过一系列连续的化归转化, 达到由陌生到熟悉、复杂到简单、困难到容易的转化, 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可以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进行合理化归, 探寻问题解决的不同解法.

参考文献

[1]侯立刚.多角度联系, 全方位探究[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3 (4) :53-55.

[2]耿合众.一道高考题的多角度思考[J].中学数学研究, 2013 (1) .

[3]孙平.例谈化归思想在立体几何解题中的应用[J].中学数学研究, 2013 (6)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角度转化法】相关文章:

换个角度看“挑刺儿” 角度作文04-29

角度——目标04-14

角度04-17

拍摄角度05-02

评价角度05-18

转向角度05-25

幼儿角度06-05

读者角度范文05-16

新闻角度案例05-20

找准角度05-07

上一篇:网络文学的再认识下一篇:全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