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法规

2024-05-04

建筑工程法规(精选十篇)

建筑工程法规 篇1

1 我国建筑工程法规体系的现状分析

1.1 我国建筑工程法规体系的建立过程。

我国建筑工程的立法过程至今已经有了三十几年, 分别经历了纯技术性的规范的制定的阶段;建设行政法规大量出台的阶段;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建设的阶段;以及建筑领域中各个部门的规范逐步深入的阶段。

相关统计结果表明, 从1978年至今, 我国的主要领导部门对于我国建筑工程的建设以及制定的法律、法规等规范和标准共计400余项。

1.2 我国主要的建筑工程法规。

经过几十余年的发展, 我国成立以及颁发的建筑工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管理办法》、《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等大大小小共计400多项。所以, 从整体结构上来看, 我国建筑工程法规体系是相对比较完善的, 其与地方性法规的结合也是相对合理的。

2 对我国建筑工程法规体系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尽管与之前相比, 我国建筑工程的法规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了, 但是其在具体的实践和应用中还是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主要归结为几下几点:

2.1 建筑行政法规的建设中有一些内容违反了WTO规则。

自从我国进入WTO之后, 在许多法律法规的建设中都必须考虑到该因素的影响。对于加入WTO的个国家来说, 其在制定自身的建筑法规时都必须以《服务贸易总协定》为基本的依据, 对本国制定的建筑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举例来说, 各个国家都应该遵照WTO的相关标准把最惠国待遇、透明度原则等条例体现在本国的建筑工程法规体系中。

但是就我国的建筑工程法规体系来说, 其中有违反国民待遇、透明度原则的文条例。例如, 以国际上的某些事情为例, 许多建筑的业主在国际上并没有属于自己的基建管理班子, 而是只把工程师代表作为自己在国际上的发言人, 或者仅仅只是招来一个工程总承包商来对建筑的总体事物进行负责, 所以对于这种情况, 他们同意对采购、设计和施工进行分包, 但不解除总承包商的合同总体责任。而我国颁布的《建筑法》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分包、转包做了禁止性规定, 这与国际上的某些条例是有不同之处的。

2.2 建筑工程体系在结构上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跟许多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建筑工程法规体系相比, 我国的建筑工程法规体系的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例如, 我国对于高层次的建筑法规的制定比较少, 但是对于低层建筑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又存在数量庞杂、内容随意性强、彼此矛盾层出的特点。并且在这些规范和法规当中又缺乏系统性, 多个部门之间颁发的规章制度以及法律法规要么存在重合的现象, 要么存在不协调的现象。对于我国不同地区来说, 他们在建筑工程法规体系的建设上千差万别, 严重的缺乏统一性。尽管全国范围内, 建筑工程法规体系的数量比较庞大, 但是质量相对来说比较低, 所以, 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来说是不能满足其发展要求的。

2.3 我国建筑工程法规体系的修改周期较长。

自从20世纪90年代之后, 我国的建筑法规体系逐渐完善, 这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规范作用。但是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 我国对于建筑工程法规体系的修改周期是比较长的。只有当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时, 才做一次修改, 这在某种程度显得我国的建筑工程法规体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2.4 现行建设管理体制有不符合国际惯例的地方, 从而直接阻碍了建筑法规体系与国际接轨。

不少标准违反WTO的规定, 没有采用国际标准。我国的建筑工程法规存在强制性标准太多、太滥的现象, 所以根本无法真正的落到实处。例如, 我国目前对于建筑工程建设的强制性标准多达2800余项, 正是这么多请执行标准的存在, 使得建筑法规在执行起来是比较困难的, 再加上政府的监管力度不大, 更是使建筑法规的存在无法真正落实。

除此之外, 我国在建设管理法规的制定和监督执行方面还存在不足。同时我国的建筑工程法规体系中规定了以习惯使用的《成文法》的合同范本的合同条件, 而国际上一般是以《案例法》合同范本的合同条件为基准的, 所以这对于我国建筑企业的合法权益保护是不利的。

3 建筑工程法规体系发挥的主要作用

3.1 对建筑市场的规范作用。

目前, 在我国的建筑市场中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即转包及承包不合法、工程款拖欠现象十分严重、由于我国的监理制度起步比较晚, 工程监理单位更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等。因此建筑市场急需一些法律法规来对其进行规范。而我国建筑工程中的法律法规正是为了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 维护建筑市场秩序, 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建筑工程法规体系的监理使得工程承包、发包须依法行事;人们可以利用法律手段解决清收工程款问题;可以通过法律的手段规范监理市场。

3.2 对建筑设计的规范作用。

一般来说, 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形象性, 因此要靠设计师的灵感来完成建筑设计, 但是从根本上来说, 建筑设计也有好多理性的、逻辑性的性质。所以对于一个建筑的设计并不能只凭借建筑设计师的想象来完成, 还需要建筑工程的法律法规来加以规范。建筑在设计中的每一项内容都要符合建筑工程的法律法规,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在使用中的安全。对于建筑设计中不能满足建筑法规要求的, 要做出适当的修改和改进, 建筑设计切忌华而不实。

此外, 对于一些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 注册建筑师的考试是其工作必备的一项内容, 而考试中的很大一部分内容是有关建筑法规的, 因此对于建筑专业的学生来说, 学好建筑法规的相关内容也是十分必要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建筑工程的法规体系不仅对建筑的设计起到规范作用, 同样也对建筑市场的规范运行起到良好的限制作用。尽管如此, 建筑工程的法规体系在实际的应用如执法以及守法的过程中, 要走的路还是很长的。与国家的其他法律制度一样, 不管建筑工程的法规体系多么的完善, 能够体现问题的还是在于执法的过程。因此, 在建筑法规体系的应用中, 要把守法的口号变成守法的行动, 为我国建筑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和法律基础。

摘要: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我国对于建筑工程的立法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收获。在建筑工程的法规体系上, 逐渐形成的不仅有建筑法律、行政法规, 还有部门规章以及与地方法规相结合的建筑法规体系。建筑工程的法规体系正向着逐渐完善的方向发展。本研究主要探讨的问题就是建筑工程的法规体系及其相关内容。

关键词:建筑工程,法规体系,规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婷婷.建筑法规对建筑市场的规范作用[J].决策管理, 2006, 7.

[2]张道科.浅谈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分包管理体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09 (4) .

建筑工程法规学习心得 篇2

学习《建设工程法律法规》心得体会

通过对《建设工程法律法规选编》的学习,首次初步了解了建筑学专业相关法律知识,受益匪浅。其中让我体会最深刻的是懂法守法的必要性,建设法律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其授权行政机关制定的、旨在调整国家及有关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之间在建设活动中或建设行政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统称。它也在各个方面发挥着作用。它详细规定了哪些是必须所为的建设行为,哪些是禁止所为的建设行为;它保护符合法律规定的一切建设行为;它同时对那些违法建设行为作出适当的处罚。

近年来,由于市场的不规范和缺乏明确的法律制度,建筑领域里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严重危机:工程款拖欠现象十分严重,施工企业在建成一座座高楼大厦的同时,往往因为建设单位拖欠奇绝工程款而深深困扰,从而给本来已经经济十分紧张的施工企业雪上加霜。最后使得民工受罪:“没有资金争着上,有点资金全面上,有了资金也不给,逼着企业先垫上”,层层经济压力最后转移到了民工身上,这是造成民工工钱被拖欠的一个重要原因。无序的挂靠,转包及承包也存在着好多不合法的现象,还有由于我国的监理制度起步比较晚,工程监理单位更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无疑都需要用法律的手段来解决。纵观整部《建筑法规》,主要是围绕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因为这些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全体公民切身利益。《建筑法规》的出台可以解决以上这些现象,从而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

篇二:学习建设工程法规有感

学习建设工程法规有感

曹洁 1245703101 摘要: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虽然城乡建设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违法违规建筑却大量涌现。建筑工程质量责任重大,质量优劣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利益和公共安全。因此制定了种种法律法规来规范我国的建筑行业。本论文通过一个学期学习《建筑工程法规》了解了法律对于建筑系的重要性,对本文作了点总结和感想。

学习了《建筑工程法规》后,我大概了解了法律法规及建设法规体系的有关概念;建筑法的概念及目的、适用范围;工程建设标准的概念、特点、范围、种类、制定和实施,建筑节能、环保、文物保护等法律制度的规定;工程建设领域对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资质、资格方面管理的规定,建设领域实行执业资格制度,从业单位资质管理方面的规定,工程建设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的管理规定,施工现场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管理规定;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的相关法律规定;招标的原则、条件、方式、程序,投标人、投标文件的要求,开放、投标、定标的相关规定,合同的定立、权利义务,合同的效力、履行,合同的变更、转让和终止,违约责任,建设工程合同和委托合同等;建设工程合同的基本概念,监理的性质、作用、原则和任务,监理法律体系,国内外监理发展概况,监理工作内容、目标控制,监理工程师和监理企业以及监理规划性文件;建设工程质量的概念、工程竣工验收相关法规、建设工程的保修与损害赔偿、质量体系认证制度和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安全责任制度;城乡规划的制定、实施、修改的原则和内容,土地管理的基础知识,风景名胜区的有关法律,土地利用和保护,建设用地及违反土地管理法的责任和处理;我国城镇住房制度的概述,房地产开发、交易法律制度,不动产权属登记,房地产税收,物业管理以及市政公用事业管理的相关内容;美国、英国、日本建设领域相关法律制度,包括建筑市场许可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建设安全管理等发面的内容。

学完本书后,我对监理一部分内容印象最深刻。工程建设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的委托,依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及其它工程建设合同,对工程建设实施的监督管理。建设工程监理是我国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产物。工程建设监理不同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是指,从项目的开始到项目的完成,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计划、协调和控制。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在给定的费用和所要求的质量标准下,按时完成只有一定功能和经济实用性的项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受建设单位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在工程项目决策阶段为建设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项目策划;在工程项目实施阶段,为建设单位提供招标代理、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和试运行(竣工验收)等服务,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安全、进度、费用、合同建设监理是受业主委托,在监理合同委托的范围内展开的独立、公正的监督管理工作、信息等。实行建设监理制度是我国建设领域实现建设与效益、数量与质量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经济体制转轨”、“经济增长转型”这两个带全局性的根本转变的具体体现。建设监理制度是我国工程建设体制的综合配套改革的四项基本制度之一。1997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明确规定国家推行建筑工程监理制度,建设部以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在此前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建设监理的法规、制度和实施细则,这些法规制度规定了建设监理的机构设置、组织活动原则、监理与各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监理的权力、义务、职责、工作程序和管理方式等内容,从而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监理制度。在国内施工单位现阶段的管理机构设置中,技术、造价等管理机构的组织较为完善,而且基本上配备了足够数量的管理人员,而施工中对于质量及安全的管控则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管理机构设置中普遍

缺乏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而且施工单位的质量与安全管控则多是依赖于监理单位、政府及各级建筑主管部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为了节省开支,而大量缩减质量与安全管理机构的人员编制,导致施工过程中的内部质检、安全监督等工作处于相对混乱的状态,所以监理的责任重大。我国建设监理事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诸如建设监理市场不规范;一些监理单位还不是真正独立的法人实体;建设监理水平不高;监理腐败现象时有发生等等。我想了想问题的主要成因,一是政府宏观调控不力,宣传力度不够;二是监理企业组织形式呆板,企业的综合素质不高;三是监理法规体系不严密,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对于这些发展中的问题,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大对建设监理制度的宣传力度,以利于提高监理的社会地位;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以利于规范建筑市场使其正常发育;完善监理规范、健全法制,以保证建设监理事业的健康发展;加快监理企业改制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行业自律,以利于树立监理权威,杜绝监理腐败;加强监理培训工作,全面提高监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利于提高监理水平。

在课堂上的时候,听到了各种各样的法规条款,我感到兴奋,因为这代表着我们国家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但是走下课堂,看见了形形色色的事实,我感到遗憾,因为我们的执法意识仍然不强,法律在很多时候不能发挥它应该发生的作用而成了一纸空文,这是对法律的污辱,也是不懂法不守法的悲哀。曾经,我的一个同学的父亲因为工程拖欠款的问题久久拿不到应得的工资,当她向我说起的时候,我便问她父亲有没有签合同,可以不可以通过法律的手段取得工资。我到现在仍然记得她的苦笑,有点悲哀,也有点嘲弄。她说理论和事实是两回事,说我是在象牙塔里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不知道什么是官,什么是权??在写这篇论文的时候我也看了很多的资料,但是我知道没有资料可以帮助我了解这个真实的社会,也更加没有法律可以帮助每一个人建立严格执法的意志,这本来就是一个很私人化,很意志化的东西。行为是受法律所控制的,但是想法永远不能有法律去约束。我只觉得我国建立了良好的法律制度可以仍然没有人去执行,或者在执法的过程中没有平等意识,那么是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的。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在怎么完善,最终还是要看执法的过程。所以,我想我们更加应该做的是改变我们的思想,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口号变成现实,让法律走进老百姓的身边,同时更走进老百姓的心里。我们要用法律来防范和治理失信行为、更要依靠良心和信念来支撑诚信制度,维护良好秩序的屏障。

篇三:建筑工程法规学习心得

建筑工程法规学习心得

建筑工程法规学习心得一:学习《建设工程法律法规》心得体会

通过对《建设工程法律法规选编》的学习,首次初步了解了建筑学专业相关法律知识,受益匪浅。其中让我体会最深刻的是懂法守法的必要性,建设法律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其授权行政机关制定的、旨在调整国家及有关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之间在建设活动中或建设行政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统称。它也在各个方面发挥着作用。它详细规定了哪些是必须所为的建设行为,哪些是禁止所为的建设行为;它保护符合法律规定的一切建设行为;它同时对那些违法建设行为作出适当的处罚。

近年来,由于市场的不规范和缺乏明确的法律制度,建筑领域里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严重危机:工程款拖欠现象十分严重,施工企业在建成一座座高楼大厦的同时,往往因为建设单位拖欠奇绝工程款而深深困扰,从而给本来已经经济十分紧张的施工企业雪上加霜。最后使得民工受罪:“没有资金争着上,有点资金全面上,有了资金也不给,逼着企业先垫上”,层层经济压力最后转移到了民工身上,这是造成民工工钱被拖欠的一个重要原因。无序的挂靠,转包及承包也存在着好多不合法的现象,还有由于我国的监理制度起步比较晚,工程监理单位更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无疑都需要用法律的手段来解决。纵观整部《建筑法规》,主要是围绕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因为这些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全体公民切身利益。《建筑法规》的出台可以解决以上这些现象,从而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

>建筑工程法规学习心得二:建筑法规的学习心得>>(2326字)

通过本学期对建筑法规的学习,不仅了解了建筑法规的概念范畴、作用、特征以及规范现状,而且对建筑行业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中懂得了一些建筑规范,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最明显的感想就是建筑法规很难掌握,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求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依法进行,在建筑行业正是建筑法规的作用,约束着建设者的活动,使建筑业文明有序的正常运行。因此我们必须学好,真正的提高建筑法规方面的意识,增强对建筑法规的重视。

通过本学期对建筑法规的学习,不仅了解了建筑法规的概念范畴、作用、特征以及规范现状,而且对建筑行业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中懂得了一些建筑规范,也有了

一些心得体会,最明显的感想就是建筑法规很难掌握,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求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依法进行,在建筑行业正是建筑法规的作用,约束着建设者的活动,使建筑业文明有序的正常运行。因此我们必须学好,真正的提高建筑法规方面的意识,增强对建筑法规的重视。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建筑法规的概念,建筑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其授权的部门制定的,旨在调整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经济组织和个人之间,在建筑领域中所发生的诸种社会关系中所运用的法律和规范的总称。

它有它的一些相应特征,例如:行政性、经济性、政策性和技术性等特征:

1、以行政管理手段作为调整方法;如授权禁止、许可、计划等词的应用。

2、消耗资源、创造财富

3、有投资意愿、另外依据政府控制经济政策。反映基本建设政策。

4、质量保证、技术性规范、标准。

从上面建筑法规的概念和特征可以很容易的看出,建筑法规很重要,它管理和约束着建筑业以及建筑市场的各个层次,对建筑师而言既有约束也有指导作用,换句话说也就是在建筑师的构思到建筑的实体出现,建筑法规的意识始终贯穿与建筑师的思想之中。

一、建筑法规具有约束性,形成一个“度”来贯穿着建筑领域。

建筑法规在社会中的约束性,是因为它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为保证建设活动

顺利进行和建筑产品安全可靠,必须建设法规原则:

1.确保建设工程质量

建设工程质量是指国家规定和合同约定的对工程建设的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等一

系列指标的要求。建设法规通过一系列规定对建设工程提出了强制性质量要求,是建设工程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并赋予有关政府部门监督和检查的权力。

2.确保工程建设活动符合安全标准

工程建设安全标准是对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方法和安全所作的统一要求。多年以来,我国建筑业就是伤亡率非常高的行业,建筑工地伤亡事件时有发生。建设法规通过一系列

规定对工程建设活动的安全提出了强制性要求,并同时赋予有关政府部门监督和检查的建设法规权力。

建筑法规在设计构成中也具有约束性。在我看来,建筑师不能凭借自己的想法进行设计,各个层次、各个方面都受建筑法规的约束,这也正是人们所说的一个“度”。设计师不能超越这个“度”而进行设计,必须严格准守住这个底线。

这个底线可不是没有说法的,它们都是建筑领域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来的非常实用的规范。

建筑法规还具有指引性,通过学习,下面的规范性文件就是我们进行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指导,指导着我们设计出适用的作品。

建筑法规是各地政府规定在该地区的建筑所必须遵守的规范性文件。其主要内容有:

(1)确定建筑基地四周的交界线,称“建筑红线”。

(2)建筑的高度、形体和处理与城市市容或周围环境相协调的规定。

(3)防火和三废处理的要求。

(4)基地上主要道路最小宽度的限定,包括消防道路。

(5)最高建筑密度和最少绿化设施的系数定额。

(6)红线上建筑立面及基础处理的规定:建筑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的修改要求,以及在红线外建筑施工和堆料允许范围规定。

建筑法规是在各地基本建设招待中必须遵循的依据,以保证建筑质量,保障安全,具有良好卫生环境和市容。

总之,规范指导建筑行为。保护合法建筑行为。处罚违法建筑行为。

二、建筑法规具有指引的作用,指引着我们设计出“坚固、适用、完美”的建筑作品。

我就对建筑特别敏感,看着千奇百怪的建筑形态,我总会幻想着自己叼着一根笔,设计着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建筑结构。对我而言总以为作为一个建筑师,有了天分与灵感就足够了,然而学习了建筑法规,才认识到单单的拥有这方面的灵感和天分是不够的,还应该用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来填充自己的思想,里面讲述了很多值得注意和注重的地方,记得老师授课过程中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脱离建筑法规的规定进行设计,严重的后果可能导致犯法行为”,也就是这句话使我牢牢的记住,它是那么的重要,那么的神圣,让我不敢越雷池一步,指引着我在建筑行业里更好更规范的进行设计。

仅仅要掌握绘画技巧,空间感受创意等知识与能力,但不懂得如何选择材料和节省材料、如何确定建筑的进深以及跨度,这些知识的缺乏都会影响我们所设计出来的建筑的适用度,也许就是一个摆饰品,仅仅可以供人们参观却不能真正的居住使用。然而建筑规范却为我们的设计指明了方向,它为我们提供了合理的数据,这样我们设计出来的作品将不再是仅仅的“艺术”摆设,而成为一个即坚固、适用又美观具有艺术性的作品。所以想成为建筑师的道路是十分艰难的。如果要成为一名建筑师,绘图、建筑设计、建筑理论、物理学和法律法规等课程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在建筑的法律法规方面,没有它的约束和指引,创作出来的作品将失去最基本的适用原则。

根据建筑法规的学习,不再幼稚的做设计,而用心的去做有法规的设计,这些都能帮助我离自己的理想更近一些。我相信有一天我能设计出属于自己的建筑!

>建筑工程法规学习心得三:建筑法规学习心得体会>>(598字)

我对建筑规范的理解和学习。做设计作业时,常常会觉得一定要和老师的设计任务,符合本方案的建筑类型规范的要求,所以建筑规范就成为了设计的一种负担,那很正常。刚学习建筑嘛,不急。甚至有时候我们觉得只要外形做得很酷,其它的都不重要。

因为方案出来后,模型做出来一定很酷,那就达到目的。

篇四:建筑法规学习心得

《建设法规》学习心得

本学期通过对《建筑法规》的学习,首次初步了解了建筑学专业相关法律知识,受益匪浅。其中让我体会最深刻的是懂法守法的必要性,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对新闻报到的建设事故联想到的大概只有这样的大众词汇:政府无能腐败,国人内心浮躁,急功近利,开发商等见利忘义,缺乏良心和诚信,豆腐渣工程之类。虽然这认识不是很错,但身为建筑学学子,这样的认识太过于肤浅。假若把中国的建设市场比作一架问题多多的机器,那么我们就应该去了解机器中的构架和每一道工序,找出导致故障的问题,并在我们将来的从业生涯中避免这个问题。我们比中国建设市场,好比这台机器中的一个零件,懂法守法以法约束自己监督他人,那么中国建设市场健康发展,中国建筑名扬世界,指日可待也。。。所以我们应该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建筑人。

接下来具体结合课本比较感兴趣的几个知识点谈谈个人心得和体会,如有错误的地方希望能得到老师的指正:

第一章:工程建设法律的结构和作用

“工程建设法律指的是规范工程建设行为的法律,它不仅包括直接规范工程建设行为的法律,也包括与工程建设行为密切相关的法律。”第一章开头的首句话就提醒我们,建设工程法规涵括的范围之广。它规范贯穿了建设的全部领域与全过程,它很详尽、细化到了基本操作层面。如果想学好,一定要勤翻相关法律,思考相关案例。学习建设法规,不能仅靠死记硬背,应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问题的要点,不仅要掌握该概念、原理、方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而且应结合识记和领会的基础知识、原理和互动关系,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章还给我们介绍了建设法规的竖向和横向结构及其作用。竖向结构主要讲述了不同等级法律之间的关系,从宪法到地方性行政规章再到国际条约,相关的建设法规都渗透其中。期中包括五个层次:建设法律,建设行政法规,建设部门规章,地方性建设法规,地方建设规章。建设法律的法律效力最高,越往下法律效力越低。法律效力低的建设法律不得与比其法律效力高的建设法规相抵触,否侧。其相应规定是为无效。横向结构则主要从整个建设过程中分别接触到的建设法规,这个直接关系到以后我们的从业,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记下来:

规范决策阶段的工程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规范招标阶段的工程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规范勘察设计阶段的工程法律主要有:《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

规范施工阶段的工程法律主要有:《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除上述设计建设工程各主要阶段的主要的法律、法规外,还涵盖了整个建设工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及与工程建设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些有着各自调整范围的法律、法规构成了工程建设法律体系的横向结构。

工程建设法律的作用五方面:引导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这个很容易理解。主要说明了工程建设法律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意义。

第二章:工程建设法律基础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人身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体。民法是现代国家基本法之一。”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掌握了一些民法基本的知识,为深入学习工程建设法律打下扎实的基础。由于跟生活密不可分,所以学起来不会觉得枯燥。

下面总结一下这一章的重点难点和学习过程中思考的问题。

1、民法的内容:基本原则、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责任。

2、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主体:

自然人,既包括公民,又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的人,在我国民法中,公民和自然人在法律上的地位是相同的。法律上是这样的,但是现实中人的地位总是被分为三六九等当然包括法律地位。贫民上诉无门,官员欺压百姓,农民工以死讨要工资这些恶性事件在中国社会屡见不鲜了,总的来说还是法律意识薄弱,百姓不会使用法律这把利剑,使得官员对法律的藐视。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成立的条件:

1、依法成立;

2、有必要的财产或这经费;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结构和场所。法人又分为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企业法人以盈利为目的社会经济组织。像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资企业、股份有些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等等都是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则是为了实现国家对社会的管理及其他公益目的而设立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

其他组织,这个比较难理解,是指依法或者依据相关政策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但又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各类组织。不具备法人资格,个人理解可能是这类型的组织无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吧?这类组织有付属性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和一些不完全具备法人条件的协会、学会、研究会、俱乐部等社会团体。

客体:

法学理论上课题一般表现为财、物、行为和非物质财富

内容: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这是民

事法律关系的核心,直接体现了主体的要求和利益。

套用到建设工程中,假如a设计公司为华农勘察设计一栋新教学楼,那么主体是a设计公司和华农,客体是勘察设计的这个行为,内容是华农向a设计公司支付一定费用的义务,a设计公司提交给华农一个满意的勘察设计结果,和收取相应费用的权利。

3、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的民事法律

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被代理人的法律制度。

这一部分的内容比较难理解的是表见代理:“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以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议定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一开始百思不得其解,字面上的意思这明明就是代理人无权代理的错误。而且假如被代理人已经跟代理人解除代理关系了,若代理行为造成的损失还是由被代理人承担的话,那么对于被代理人来说岂不是很冤。解释这一行为为

什么有效的关键词在于有理由相信。我想这条规定是出于维护社会的稳定考虑的,对于第三方来说他是善意的,而且有理由相信代理人有代理权,也就是说在第三方从客观角度上看是没有过错的。然而对于代理人来说,看似没有错误,但其实被代理人是有不明显过失的,他没有告知善意的第三方代理人没有此代理权。至于为什么没有告知是被代理人的过错可能基于这两点吧:首先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保护善意第三方,这毕竟是或者曾经是被代理人的代理人。二者,关键还是“有理由相信”这种理由可以是这种代理行为在之前有效地发生过数次等等。

4、民事权利: 物权,这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民事权利,有必要认真理解什么是物权和如何保护自己的物权。债权跟物权不同的是:物权是对世权,债权是对人权;物权是绝对权和支配权,债权是相对权和请求权;物权的课题只能是物,债权的客体可以是物、行为和智力成果。

知识产权有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

5、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关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时间。一开

始对这句话的疑惑是保护民事权利为什么要规定一个时间,相关机关不是应该以人为本,时刻保护群众的权利吗?后来想想这也许是从节约社会运行成本来考虑的吧,例如有些陈年旧案追查起来的确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规定个时效,能尽量避免社会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6、合同法基础:签订合同一般要经过要约与承诺两个步骤,而建设工程合同的签订有

起特殊性,需要经过要约邀请→要约→邀请要约承诺三个步骤。

1、要约邀请:指当事人一方邀请不特定的另一方向自己提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2、要约:当事人一方想另一方提出合同条,希望另一方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3、承诺:指要约人完全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这一节中个人认为比较难理解的是要约邀请,要约,承诺这几个名词。下面以投标为例介绍一下这几个名词:投标是投标人发出的要约,中标通知书则是招标人做出的承诺。一般情况下,都是承诺送达要约人时生效,这即是一般合同中承诺生效的“收信主义”。但是,《招标通知书》中对承诺的生效采用了“发信主义”,即做出承诺时即生效。

第三章:建筑法

这一章比较难理解章节是建筑工程的发包承包过程中的问题。有两个问题我觉得需要特别注意的:

肢解发包,指的是建设单位将应当由一个承包单位的建设工程分解成若干部分分包给不同的承包单位的行为。书上把导致发包人变相规避招标列为直接发包的弊端,个人觉得这逻辑关系有时候应该是这样:发包人为了规避招标而非法肢解发包,从而使建设工程面临以下弊端:

(1)不利于投资和进度目标的控制,本该有一家承包商来完成的东西,变成有两家或这两家以上的承包商来完成。就像一个机械玩偶本该用一个型号的零件,你强制用两种型号,可想而知,这玩偶组装难度大大提升,而且性能也会出现不定性的问题。

(2)管理成本的增加,这个很容易理解,本来只要管理少个承包商,如今要管理多个。难度和成本都增加。

(3)发包成本的增加,肢解发包必然会使发包次数增加。

转包,指的是承包单位承包建设工程后,不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给他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给其他单位承包的行为。从字面上可以很容易看出转包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以转包是被禁止。转包的弊端如下:

(1)导致工程款的流失,每次转包都会使原来用于工程建设的用款转为管理用款。

(2)不可预见的风险增加。

(3)管理的难度增加。

都很容易理解就不把书上的原话再抄一遍了。

总的来看肢解发包百和转包害而无一利,但是总有些发包人财迷心窍,铤而走险,自私自利,或者一些监督执法机关利益熏心,对这种违法行为视而不见。这就不是法律本身的问题了,还是回到社会层面上的问题。。此处省略10000字。。

总结: 由于时间关系和字数要求,后面的章节就不在这里论述了。总的心得体会是我们必须要学好建设法规,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自己从事建设行业的法律水平;提高在从事建设领域作为当事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增强对建筑法规的重视。

篇五:建筑法规学习心得

建筑法规学习心得

建筑法规学习心得

(一)通过对建筑法规的学习,不仅了解建筑法规的概念范畴、作用、特征以及规范现状,而且对建筑行业的认识也有进一步的了解。从中懂得了一些建筑规范,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最明显的感想就是建筑法规很难掌握,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求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依法进行,在建筑行业正是建筑法规的作用,约束着建设者的活动,使建筑业文明有序的正常运行。因此我们必须学好,真正的提高建筑法规方面的意识,增强对建筑法规的重视。

首先,应该明确建筑法规的概念,建筑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其授权的部门制定的,旨在调整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经济组织和个人之间,在建筑领域中所发生的诸种社会关系中所运用的法律和规范的总称。

它有它的一些相应特征,例如:行政性、经济性、政策性和技术性等特征:

1、以>行政管理手段作为调整方法;如授权禁止、许可、计划等词的应用。

2、消耗资源、创造财富

3、有>投资意愿、另外依据政府控制经济政策。反映基本建设政策。

4、质量保证、技术性规范、标准。

从上面建筑法规的概念和特征可以很容易的看出,建筑法规很重要,它管理和约束着建筑业以及建筑市场的各个层次,对建筑师而言既有约束也有指导作用,换句话说也就是在建筑师的构思到建筑的实体出现,建筑法规的意识始终贯穿与建筑师的思想之中。

一、建筑法规具有约束性,形成一个“度”来贯穿着建筑领域。建筑法规在社会中的约束性,是因为它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为保证建设活动顺利进行和建筑产品安全可靠,必须建设法规原则:

1.确保建设工程质量

建设工程质量是指国家规定和合同约定的对工程建设的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等一系列指标的要求。建设法规通过一系列规定对建设工程提出了强制性质量要求,是建设工程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并赋予有关政府部门监督和检查的权力。

2.确保工程建设活动符合安全标准

工程建设安全标准是对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方法和安全所作的统一要求。多年以来,我国建筑业就是伤亡率非常高的行业,建筑工地伤亡事件时有发生。建设法规通过一系列规定对工程建设活动的安全提出了强制性要求,并同时赋予有关政府部门监督和检查的建设法规权力。

建筑法规在设计构成中也具有约束性。在我看来,建筑师不能凭借自己的想法进行设计,各个层次、各个方面都受建筑法规的约束,这也正是人们所说的一个“度”。设计师不能超越这个“度”而进行设计,必须严格准守住这个底线。

这个底线可不是没有说法的,它们都是建筑领域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来的非常实用的规范。建筑法规还具有指引性,通过学习,下面的规范性文件就是我们进行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指导,指导着我们设计出适用的作品。

建筑法规是各地政府规定在该地区的建筑所必须遵守的规范性文件。其主要内容有:

(1)确定建筑基地四周的交界线,称“建筑红线”。

(2)建筑的高度、形体和处理与城市市容或周围环境相协调的规定。

(3)防火和三废处理的要求。

(4)基地上主要道路最小宽度的限定,包括消防道路。

(5)最高建筑密度和最少绿化设施的系数定额。

(6)红线上建筑立面及基础处理的规定:建筑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的修改要求,以及在红线外建筑施工和堆料允许范围规定。

建筑法规是在各地基本建设招待中必须遵循的依据,以保证建筑质量,保障安全,具有良好卫生环境和市容。

总之,规范指导建筑行为。保护合法建筑行为。处罚违法建筑行为。

二、建筑法规具有指引的作用,指引着我们设计出“坚固、适用、完美”的建筑作品。对建筑特别敏感,看着千奇百怪的建筑形态,总会幻想着自己叼着一根笔,设计着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建筑结构。总以为作为一个建筑师,有了天分与灵感就足够了,然而学习了建筑法规,才认识到单单的拥有这方面的灵感和天分是不够的,还应该用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来填充自己的思想,里面讲述了很多值得注意和注重的地方,记得老师授课过程中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脱离建筑法规的规定进行设计,严重的后果可能导致犯法行为”,也就是这句话使我们牢牢的记住,它是那么的重要,那么的神圣,让我们不敢越雷池一步,指引着我们在建筑行业里更好更规范的进行设计。

仅仅要掌握绘画技巧,空间感受创意等知识与能力,但不懂得如何选择材料和节省材料、如何确定建筑的进深以及跨度,这些知识的缺乏都会影响我们所设计出来的建筑的适用度,也许就是一个摆饰品,仅仅可以供人们参观却不能真正的居住使用。然而建筑规范却为我们的设计指明了方向,它为我们提供了合理的数据,这样我们设计出来的作品将不再是仅仅的“艺术”摆设,而成为一个即坚固、适用又美观具有艺术性的作品。所以想成为建筑师的道路是十分艰难的。如果要成为一名建筑师,绘图、建筑设计、建筑理论、物理学和法律法规等课程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在建筑的法律法规方面,没有它的约束和指引,创作出来的作品将失去最基本的适用原则。

梦想成为一名建筑师,为实现这个梦想,必须加强学习建筑法规理论知识,培养自己的审美与空间想象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同时,要多读有关建筑的书籍、杂志、报刊,在建筑领域充分的学习。

根据建筑法规的学习,不再幼稚的做设计,而用心的去做有法规的设计,这些都能帮助离自己的理想更近一些。相信有一天能设计出属于自己的建筑!

建筑法规学习心得

(二)通过对《建设工程法律法规选编》的学习,首次初步了解了建筑学专业相关法律知识,受益匪浅。其中让我体会最深刻的是懂法守法的必要性,建设法律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其授权行政机关制定的、旨在调整国家及有关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之间在建设活动中或建设行政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统称。它也在各个方面发挥着作用。它详细规定了哪些是必须所为的建设行为,哪些是禁止所为的建设行为;它保护符合法律规定的一切建设行为;它同时对那些违法建设行为作出适当的处罚。

近年来,由于市场的不规范和缺乏明确的法律制度,建筑领域里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严重危机:工程款拖欠现象十分严重,施工企业在建成一座座高楼大厦的同时,往往因为建设单位拖欠奇绝工程款而深深困扰,从而给本来已经经济十分紧张的施工企业雪上加霜。最后使得民工受罪:“没有资金争着上,有点资金全面上,有了资金也不给,逼着企业先垫上”,层层经济压力最后转移到了民工身上,这是造成民工工钱被拖欠的一个重要原因。无序的挂靠,转包及承包也存在着好多不合法的现象,还有由于我国的

监理制度起步比较晚,工程监理单位更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无疑都需要用法律的手段来解决。纵观整部《建筑法规》,主要是围绕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因为这些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全体公民切身利益。《建筑法规》的出台可以解决以上这些现象,从而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建筑法规学习心得

(三)我对建筑规范的理解和学习。做设计作业时,常常会觉得一定要和老师的设计任务,符合本方案的建筑类型规范的要求,所以建筑规范就成为了设计的一种负担,那很正常。刚学习建筑嘛,不急。甚至有时候我们觉得只要外形做得很酷,其它的都不重要。因为方案出来后,模型做出来一定很酷,那就达到目的。

现在回想这是一种极端无知浮躁的动作,后来慢慢觉得规范的熟悉掌握应该是建筑设计师的最基本的本领。如果这都没有,那设计肯定有问题。

有时老师说的,要求的太多了,我们改做重来,那都是很正常。我总觉得方案的好坏最终决定还是经济,使用者的定位所决定。――涉及到方案定位价值取向的问题,建筑界也由此引出各种流派。因此,在学生阶段注重形态还是功能不是争论和评价的核心所在,关键是你追求的东西是不是能够真正的实现,通过什么方法和手段去实现,实现到什么程度,达到你心中最能接受的。

规范为什么是这样的,背后的出发点和理论、方法等方面的支撑。规范是很重要,但是规范是死的,是很容易获得的知识,我认为大学的培养不能以规范为重头戏,即便是规范要进入教学,也不应是简单的应用层面。

而应深入到更深层次的变动,我喜欢变动的教学和学习奥,所以我在做设计时总会反向思考,个性就是不要来一个很粗糙的老东西,一点新鲜感都没有,那就失去了设计的生命力,那对设计界是很可怕的设计状态。

建设工程法规案例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 案例引入 案例讨论 案例评价总结

建设工程法规是建筑施工专业一门重要课程,学习掌握相关建设工程法规知识,对于建筑业从业单位、从业人员依法从事建设活动,合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恰当履行应尽义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工程法规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建筑法》《招投标法》《安全生产法》《合同法》等法律规章知识,应用案例教学法将抽象、枯燥的建设工程法律法规条款知识、融入生動典型的建设活动实际案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建设工程法规知识解决建设活动中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一、案例教学简介

案例教学法又称“个案法”,它缘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通常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解剖分析,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进一步理解掌握教材中相关知识、原理。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作为主要教学素材,将学生引入到实际的案例背景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在面对实际工作情景的分析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思想,目前在中等职业学校许多课程教学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采用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一)案例教学法可以将抽象枯燥的知识具体化,使之处于形象生动的情景中,通过联系实际工作,缩短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差距,让学生可以更清楚、更深刻地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原理。(二)案例教学可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同时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成功与不足,进而针对不足之处寻求进一步完善的方法。(三)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纯由教师讲学生听的状况,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理论知识讲授变得生动活泼,从而有助于学生掌握抽象的知识原理,并能达到灵活应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成效。

二、建设工程法规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首先,建设工程法规课程的自身特点决定了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建设工程法规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建筑法》《招投标法》《安全生产法》《合同法》等法律规章知识,这些法律规章知识本身显得抽象,也比较枯燥乏味,采用传统课堂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将抽象的法律规章知识具体化,通过建设活动工作中实际案例情景,拉近教学与实际工作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其次,教学工程法规课程的教学目标决定了采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学习建设工程法规知识目的在于应用,学生将来毕业后在建设活动工作中,能够应用所学的法律规章知识,做到依法从事建设活动,合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恰当履行应尽义务。这就要求建设工程法规课程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结合建设活动实际工作情景,解决实际问题,突出实践应用性。采用案例教学法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最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决定了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目前,国家在各行各业广泛推行执业资格制度,建设行业也不例外,学生将来毕业后参加各级各类建设执业资格考试时,建设工程法规是必考科目之一。从考试试卷考核的内容来看,主要通过一些实际工作情景或案例的形式来检测考生对建设工程法规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来看很有必要采用案例教学法。

三、建设工程法规案例教学的实施

(一)案例引入

在建设工程法规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相关建设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来确定相应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案例背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帮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离开案例,案例教学也就无从谈起。选择适当的案例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建设工程法规教学案例通常应满足以下原则:一是实践性,指建设工程法规教学案例应符合建设活动的实际,不能随意主观臆造脱离相关建设活动;二是相关性,指教学案例必须与建设工程法规知识紧密相关,能有效地实现相应教学目标;三是代表性,指教学案例能反映建设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一般情况,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四是全面性,指教学案例背景资料应尽可能涵盖建设工程法规的主要内容。例如,在学习《建设工程招投标法》时,在实际建设招投标活动中,由于施工单位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方式,可能导致投标文件被拒绝,或者成为废标,情形严重的甚至可能被没收投标保证金,给施工单位造成巨大损失。根据上述案例选择原则,对于建设工程招投标法案例选择时,则应尽量涵盖什么样的投标文件会被拒绝,或者成为废标,甚至被没收投标保证金情况方面的建设工程法规知识。教学案例具体内容如下。

【背景资料】

某建设工程项目依法进行招标,招标文件规定2011年3月15日为投标保证金提交的最后时间,2011年3月16日上午9:00为投标截止时间。A、B、C三家公司在2011年3月14日提交了投标保证金,在2011年3月16日上午,A公司由于路上塞车赶到投标现场时已是9:01,但此时开标工作尚未开始,B公司在2011年3月16日上午8:30递交了投标文件,由于时间仓促投标文件密封签上忘了加盖单位公章,决定在开标时予以澄清说明,C公司在2011年3月16日上午8:45递交了投标文件,为了满足招标文件要求,在投标文件中伪造了一项工程业绩证明资料。

【问题】

招标人是否应接收A公司递交的投标文件?说明理由。

B公司递交的投标文件是否应作废标处理?说明理由。

招标人对C公司提交的投标文件及投标保证金可做怎样的处理?说明理由。

(二)案例讨论

建设工程法规案例教学目的在于配合课堂教学进度,通过教师教授有关建设工程法规条款知识,然后进行案例引入,组织案例讨论。例如在讲授完建设工程招投标法知识后,引入上述案例背景资料,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和督促学生应用招投标法知识,经过调查研究、独立思考、独立决策、小组讨论、集中交流,最终解决案例中提出的问题,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具体来说应遵循以下步骤:

学生熟悉案情,拟写发言提纲。案例背景资料及问题一般提前一周左右印发给学生,学生课前预习熟悉案例,然后查阅资料,调查研究,解答问题,拟写发言提纲。比如在组织建设工程招投标法教学时,我将上述背景资料及问题提前分发给学生,有的学生非常认真,上网搜索招投标法相关资料,有的走访招标代理公司、施工企业,请教有关专家,深入调查研究,做好案例讨论的各项工作。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学生课前准备的检查督导工作,并将学生拟写的发言提纲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分组进行讨论,推荐小组代表。为了便于案例讨论顺利开展,采用4-6人一个小组的形式进行。由于学生个体素质的差异性,在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时,一般遵循“异质分组”的原则,即各小组成员由不同层次学生组成,推选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各小组长负责召集本组内学生进行组内案例交流,这一阶段工作可安排在自习课或课余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后综合各人不同意见的基础上,修改补充,完善讲话稿,推荐口头表达能力强的优秀学生作为小组代表,准备参加全班的案例讨论。

全班案例讨论,各组代表发言。全班案例讨论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各组代表逐个上台发言,为保证公平性,发言顺序采用抽签方式确定,在各小组代表发言时,要求其他各组成员保持安静,并做好记录;第二阶段各小组观点相互辩论,目的是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最终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例如,在组织建设工程招投标法案例教学时,在案例讨论阶段,根据前述案例背景资料对问题1,有的小组认为招标人可接受A公司递交的投标文件,理由是路上塞车属于客观原因而非主观意愿,同时迟到仅1分钟时间且开标工作尚未开始,不会影响到招投标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也有小组认为招标人应拒绝接收A公司递交的投标文件,理由是A公司递交投标文件时为9:01,而招标文件载明的投标截止时间是9:00,依据招投标法的有关规定,招标人应拒绝接受投标截止时间以后递交的投标文件。对问题2,有的小组认为B公司递交的投标文件应为有效标,原因是投标文件密封签上未加盖单位公章,显然属于一般性工作失误,不影响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经过澄清说明之后不影响投标文件的有效性;但也有小组认为,B公司递交的投标文件应作废标处理,因为投标文件密封签上未加盖单位公章,可能会影响投标文件的法律效力,失去法律效力的投标文件应作为废标处理。对问题3也引起了各组间的激烈讨论,大家各执己见针锋相对,可以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此阶段,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加以引导,为大家创造一个有序、自由的讨论氛围,不必参与讨论和发表个人意见。

(三)案例评价总结

在学生对有关建设工程法规案例讨论结束后,首先,教师应对各小组的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依据各小组表现情况评选出优秀、良好、一般三类等级,并记入平时考核成绩,作为学生学期综合成绩评定的一部分,以此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要根据案例背景资料及问题,并结合学生小组发言情况,进行归纳总结,阐明有关建设工程法规案例分析的要点,指出各小组发言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例如,在前述招投标法案例教学时,根据背景资料对问题1的分析应主要围绕“投标截止时间”这一要点进行,并结合招投标法有关规定展开论述,而不是从“情理”上去推论,情与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前面谈到的各小组对问题1所持的两种不同观点,孰是孰非也就不言而喻了。最后,在教师评价总结结束后,要求学生进一步独立撰写案例分析的心得体会报告,由教师逐份批阅,评定作业成绩,以此锻炼学生运用建设工程法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有关建设工程法规条款知识的理解。

实践表明,建设工程法规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将抽象、枯燥的法律法规条款知识融入生动形象的典型案例中,通过建设工程法规案例引入、案例讨论及案例评价总结教学环节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建设工程法规知识的理解掌握,从而最终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建设法规知识解决建设活动过程中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军业.案例教学[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2]徐艷霞.引入案例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J].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2006(11).

建筑企业的合同法规刍议 篇4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合同是经济运行的主要手段, 市场经济的各个生产要素之间均需要以合同来维系, 所以在相当的程度上, 市场经济可以被称为是合同经济。合同在经济生活中如此重要的地位构成了立法者对其进行法律规范的重要理由。因此在法学领域, 合同法是民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以建筑企业的合同法规展开探讨,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二、建筑企业合同法规的概念和特征

建筑企业的合同法规是建筑法规关系中的当事人为了实现完成建筑工程的经济目的, 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达成的协议。与其他合同法规相比, 建筑企业合同法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 建筑企业合同法是诺成合同, 即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 只要建筑合同当事人双方达成合意, 建筑合同就成立, 而不需具备其他形式和手续, 也不需以物的实际交付作为合同成立的条件, 故建筑合同是诺成性合同。

第二, 由于在建筑合同中要至少产生方向相反的两项权利、两项义务, 且互为对价关系, 当事人中任何一方在合同中既是债权人, 又是债务人, 一方享有的债权与对方所负债务成对价关系, 所以建筑企业的合同法规也是双务性合同。

第三, 由于建筑企业合同法规中双方当事人互为对价给付, 与不成对价给付的无偿合同相比, 建筑合同法是有偿合同。

三、建筑企业制定合同法规的现状

建筑企业的合同法规具有与其他行业所不同的特点, 所以建筑企业在制定合同法规时, 必须考虑结合其特点, 仔细考虑。但从目前来看, 建筑企业在制定合同法规时具有一定的弊端,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 合同主体不够恰当。合同法规得以成立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合同当事人主体合格, 而合格的主体, 其首要条件就是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从目前来看, 建筑企业在制定合同法规时, 要么是合同当事人不具备上述两种能力, 要么是虽然具备以上两种能力, 但不是合同当事人, 这就是属于合同主体不够恰当的问题。

第二, 合同法规的文字不够严谨。不严谨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不准确, 容易导致误解和歧义, 从而使得合同法规引起争议或难以履行。建筑企业制定出来的合同法规应该符合法学的客观规律, 文字方面必须严谨、准确、科学, 只有依靠明晰的文字, 合同法规才可能具备真正的效力。

第三, 境外合同法规的疑问。自从加入WTO以后, 我国有些建筑企业会使用境外的合同法规, 由于语言文字不同、国情不同, 再加之翻译问题, 这些境外合同法规存在不少疑问, 在一定程度上而言, 它们不一定能解决我国境内的建筑问题, 需要我国建筑企业仔细斟酌。

四、如何正确处理建筑企业的合同法规

第一, 普及合同法规的知识和观念。要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合同法规, 建筑企业必须大力宣传经济合同方面的方针、政策, 使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逐步得到提高。同时, 建筑企业必须组织和培训管理层人员, 促使他们积极交流工作经验, 从而提高合同法规制定人员的业务水平。另外, 企业还应该加强合同违约案例教育, 从正、反两方面着手, 制定出科学的合同法规。

第二, 建立和完善合同文本体系。由于资源管理状况和历史经验等因素, 不同的建筑企业会建立不同的合同法规, 即使所规定的权利或义务是一样的, 在最终的合同法规文本中也会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所以, 为了保证合同法规的效益和效率, 建筑企业必须根据本企业的优势和特点, 综合考虑各种内外部要素, 建立本企业的合同法规。另外, 由于合同种类多, 数量大, 建筑企业还要安排专门人员管理合同法规, 如若发现问题, 则要及时改进。

第三, 合理借鉴境外合同法规。由于国情不同, 境外法规与我国的合同法规存在一定的差别, 因此我国建筑企业在借鉴境外合同法规时, 切不可盲目崇拜, 全盘照搬, 必须有选择地借鉴, 吸取其精华, 这样才能有助于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 构建合同法规监管体制。建筑企业的合同法规制定出来之后, 还必须有专门体系来监管其执行情况, 否则将会出现有法不依的情况。所以建筑企业必须构建合同法规监管体制, 严厉打击各种违反法规的行为, 保证合同法规的有效贯彻。

五、结束语

随着国内外两大建筑市场的逐步接轨, 我国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必将日益激烈。为了更好地促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制定出有效的合同法规, 这样才能促进建筑企业走向更加璀璨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赵昊瑞.投资方在建设项目造价的合理控制[J].价值工程, 2010 (15) .

[2]、易小华, 张春燕.浅谈建设项目管理中全过程的造价控制[J].当代经理人, 2005 (4) .

[3]、孙沪.怎样避免决算陷阱——施工企业分包决算审核要点[J].施工企业管理, 2009 (8) .

[4]、朱宏亮, 崔晶晶.工程建设标准与法律法规互动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1) .

[5]、王远发.谈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建设工程决算审核[J].科技广场, 2009 (4) .

[6]、周旻, 蒋雅彬.基建工程竣工决算审计之我见[J].审计与理财, 2009 (6) .

[7]、鲁佳懿, 来昳君.如何准确编制工程预决算[J].中国西部科技, 2009 (15) .

建筑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 篇5

3在某工程施工中,建设单位现场代表向施工单位发出一项指令,施工单位明知该指令超越现场代表权限,但仍然按照指令进行施工,最后造成工程质量事故。则该损失应由(建设单位代表与施工单位)承担甲乙双方于6月8日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约定一周内乙方付清房款后双方办理过户手续。后来由于丙出价更高,甲于6月11日将该房屋卖给丙,并与丙办理了过户手续。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丙取得该房屋的所有权,但乙可以要求甲承担违约责任)

5在下列建设工程法律关系中,属于合同之债的情形是(供应商向施工单位交付建筑材料)

6某工程项目于2月1日领取施工许可证,由于工程不能按期开工,建设单位向发证机关申请延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最多可以申请两次,但8月1日前必须开工)甲乙丙 三家施工单位签订共同投标协议组成联合体,以一个投标人的身份投标。该联合体接到中标通知书后经认真测算发现该项目投标报价过低,遂决定放弃该项目。结果导致招标人重新招标,工程竣工日期后延。下面关于联合体承担赔偿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是(损失超过投标保证金部分,联合体各方仍承担赔偿责任)

8下列招标程序正确的是(发布招标公告,资质审查,组织现场踏勘,投标,评标,签订合同)9在某项目施工中,施工单位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要求使用替代材料,由于会影响工程质量,监理工程师刘不同意替换。但施工项目经理通过送给刘某一定财物的方式使刘某最后同意了施工单位的替换请求。那么,由此给建设单位造成的损失应由(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承担。

10甲施工企业与乙设备公司于2008年2月1日签订了设备租赁合同,合同约定设备进场后两周内付清租金。2008年6月1日,施工设备进场。由于甲施工企业拖延支付租金,乙公司于2008年7月1日向甲发出催款函。若乙公司欲提气诉讼,则其应当于(2009年7月1日)前起诉。

11根据《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工程监理单位的安全责任包括(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由于设计单位修改其设计缺陷,导致施工现场暂时停工。若合同中没有相应条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由施工单位做好现场维护,所需费用由设计单位承担)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工程验收必备的条件中不包括(有监理单位签署的工程质量保修书)某办公楼未经验收建设单位就提前使用,4年后该办公楼屋面出现漏水问题。根据有关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由于建设单位提前使用,施工单位不再承担该保修责任)

15在保证项目完整性的前提下,建设单位将工程的设计业务分别委托给甲,乙两家设计单位,并选定甲设计单位为主体承接方,负责整个工程项目设计的总体协调。关于该项目的设计责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乙设计单位仅对建设单位负责)根据《节约能源法》的规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关于合理用能的专题论证,应当包括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对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规划和建设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专项评价。某廉租房建设项目需要进行前期拆迁工作,建设单位向有关部门申请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则其应提交的资料中不包括(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194月15日,刘某与某施工单位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其中约定试用期为3个月。7月18日,王某拟解除劳动合同,则(应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下列做法中,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是(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入河流)21 某市城投集团公司欲采用甲设计单位的一件获奖作品,作为该市投资3600 万元的中心体育场的设计方案,则对该项目设计任务的发包方式表述正确的是(采用特殊的艺术造型,经有关主管部门批

准后可以直接发包)下列属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职权的是(对发行公司债券做出决议)某工程总造价为8000万元,经建设单位同意,总承包单位甲公司将部分专业工程分包给乙公司。工程经结算,甲公司支付的人工,材料,设备等费用合计5000万元。支付给乙公司分包工程价款2000 万元。根据规定,总承包单位应缴纳营业税(180)万元。对于格式条款,施工企业的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该条款无效)25甲施工单位向乙预制件厂订制非标构件,合同约定乙收到支票3日内发货,后甲有确凿证据证明乙的经营状况已经严重恶化,遂要求其提供相应的担保。根据《合同法》,甲的行为属于(行为不安抗辩权)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由于甲公司违约给乙公司造成5万元的损失,由于乙公司未及时采取措施,导致损失扩大到8万元。那么,乙公司可以要求甲公司承担(5)万元。在审理程序方面,仲裁和诉讼的区别主要是(法院以公开审理为原则,而仲裁庭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在某仲裁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建设单位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根据《仲裁法》,该异议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某工程质量纠纷由仲裁庭合议审理,在赔偿数额上仲裁员工意见不一样,首席仲裁员甲认为施工单位应向建设单位赔偿20万元,另两名仲裁员乙和丙都认为应赔偿30万元,则仲裁庭应该按照(乙和丙)意见作出。某工程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欲在原主体结构上增加一层轻钢结构层,应当(经原设计单位书面同意后委托当地甲级设计单位出图并经原审图机构审查合格后)方可施工。

某体育场馆工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50年,工程于2006年4月5日竣工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施工单位出具的质量保证书中有下列内容,其中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有(屋面防水工程,7年)32 甲建设单位采取总承包方式发包工程,乙是总承包方,乙将勘察设计分包给丙单位,部分专业工程的施工任务分包给丁单位,则以下关于工程文件移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丙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以前,将其形成的工程档案向甲归档)

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某建设项目,在建设单位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的时候,消防设计图纸尚未审核完毕,建设行政猪啊管部门为此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做法正确)

34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任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根据《公司法》,下列人员不得担任公司董事的是(丙负有数额较大的债务已经到期而无能力偿还)36甲乙双方签订施工合同的下列行为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是(甲方泄露乙方商业秘密并造成经济损失)

某日深夜,急于分娩的孕妇万某在丈夫的搀扶下准备乘出租车去医院,司机要求其支付相当正常乘车费10倍的车费。万某的丈夫考虑到情况紧急,只好答应。双方达成的合同是(可撤销合同,理由是乘人之危)

甲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后,又与乙公司签订一份施工承包合同,约定由乙公司承建该工程的主体部分。则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合同为(无效的分包合同)

甲乙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但该合同违法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若双方发生纠纷,(可以申请仲裁,因为仲裁提条款的效力具有独立性)

当事人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法院应当受理的是(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惩罚,任免决定)

41.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的除外。

42.根据《合同法》规定,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有权行使撤销权。

43.根据《合同法》规定,(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44.关于违约责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违约的,应当由第三人向非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一方当事人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明确表示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仍然要在履行期限届满后才能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45.甲企业与乙银行签订一份50万元的贷款合同,丙企业在贷款合同的担保人栏目中加盖了企业的印章。贷款到期后,经协商乙银行同意延期3个月,但未告知丙企业。下列对于该债务清偿的表述正确的有(丙企业对50万元债务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乙银行有权要求甲企业对50万元债务承担全部责任)

46.对于下列纠纷的解决,不能适用《合同法》的有(某监理公司对行政部门的处罚不服引起的纠纷项目经理李某与其妻子的离婚财产分割纠纷)

47.下列有关仲裁与民事诉讼的说法正确的有(仲裁案件通常情况下不公开审理,而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一般应公开审理 有效的仲裁协议排除了法院对纠纷的管辖权)

48.甲、乙因工程款纠纷引起诉讼,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甲对乙提交的工程造价鉴定结论有异议,申请重新鉴足。法院在审查时发现,该鉴定结论(可以通过重新质证解决可以通过补充质证解决可以通过补充鉴定解决)的,不予重新鉴定。

49.按照《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应遵循(一裁终局 先行调解 或裁或审)的原则。

50.第二审人民法院认为原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可以查清事实后改判 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51.合同被仲裁机构裁决撤销后,追究合同相对人应承担责任的起始时间是从(合同订立)之日起开始。

52.甲乙双方签订的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为3万元,同时乙方要求甲方支付4万元定金。如果乙方违约,甲方(只能要求乙方支付3万元违约金或双倍返还定金)

53.甲乙双方于2月1日签订了施工合同,工程于2月25日开工。合同履行过程中,乙方于6月8日要求调整部分新增工程的单价。经协商,双方于6月20日就该部分工程的单价达成一致,则该部分工程的价格应自(6月20日D)时变更。.

54.下列关于债务转移的说法正确的是(债务人转移债务,必须征得债权人同意债务人转移义务的,新债务人可以主张原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债务人转移义务的,新债务人应当承担与主债务有关的从债务)

55.甲与乙签订工程设计合同,合同约定设计费为80万元,甲方向乙方支付16万元定金。合同订立后,甲方实际向乙方支付了18万元定金,乙收取定金后拒不履行合同,则甲可以要求乙返还(34)万元。

56.王某与某信用社签订一份贷款合同,信用社要求王某提供保证人。依照我国《担保法》规定,下列主体可以作为保证人的是(某项目经理)。

57.某建设单位与某招标代理公司签订一份招标代理合同,在合同履行中,双方发生争议而诉讼至法院。法院应根据《合同法》分则中关于(委托)合同的相关规定处理此案。

58.下列关于建设工程纠纷解决方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和解与仲裁是相互排斥的,一旦选择了仲裁,在仲裁过程中不能再采用和解的方式解决纠纷)

59.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对一起建筑施工合同纠纷的二审判决中,认定涉案施工企业不具备相应的资质等级,在判决作出后,该院院长发现该事实的认定存在重大错误。那么,他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是否再审)。

60.某工程于2009年9月30日通过竣工验收,承包人于10月10日提交竣工结算文件,11月20日承包人将工程移交发包人,但发包人一直未支付工程余款。20lO年5月1日,承包人起诉发包人,要求其支付工程欠款及利息,但施工合同约定明确的付款期限。根据相关规定,利息起算日应为(2010年5月1日)。

61.甲市的施工企业与乙市的供应商在乙市签订了装饰材料采购合同,由丙市的某公司提供担保,施工企业的装饰工程位于丁市。由于该批装饰材料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则施工企业应当在(乙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62.与起诉的条件相比,当事人提请仲裁还应当具备的条件是(存在有效的仲裁协议)。.

63.甲乙双方签订的工程施工合同中约定了有效的仲裁条款,后因工程质量双方发生纠纷,乙向某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甲向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根据有关规定,法院(不应当受理)。

64.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65.甲诉乙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一案,人民法院立案审理。在庭审中,乙方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则人民法院对该起诉讼案件应当(缺席判决)。

66.某业主和承包商签订了施工合同A,承包商和分包商签订了分包合同B。为保证施工合同A的认真履行,业主要求承包商提供保证人,则保证合同c的当事人是(业主和保证人)。

67.某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在抽排地下水时未采取防护措施,致使邻近的甲单位印刷设备基础倾斜,甲单位因此损失18万元。甲单位(可以要求施工单位赔偿)。

68.施工单位在某项目施工中偷工减料,造成建设工程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给建设单位造成损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该施工单位实施的制裁是(降低资质等级)。

69.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可以设定限制人身自由行政处罚的规范性文件是(法律)。

70某施工单位的现场劳动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监理工程师提出后,项目经理仍不采取措施,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则项目经理承担的刑事责任有(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71根据《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注册建造师享有的权利包括(使用注册建造师的名称对侵犯本人权利的行为进行申述在施工管理文件上签字并加盖执业印章)

72.甲建筑公司承接由乙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的5幢住宅楼的施工业务,甲与乙签订了工程承包合同。随即甲建筑公司向丙设备租赁公司租用钢管10 II屯、挖掘机一台,并签订了租赁合同。在122 1"的工程承包合同和租赁合同中,属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建造住宅楼的施工行为10 I~电钢管的使用权挖掘机的使用权)

73.甲乙双方共同承包了某大型建筑工程,双方签订了联合承包协议。其中,甲公司为施工总承包特级,乙公司为施工总承包一级。下面关于该承包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有(甲公司就工程质量和安全对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Xg方应当按照施工总承包一级的业务许可范围承揽工程)

74.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下列必须实行监理的建设工程包括(投资4 000万元的城市地热管网铺设工程建筑面积10~-.xF方米的住宅建设工程投资2 000万元的奥运场馆修缮工程使用世界银行300‘美元贷款的建设项目)

75.在某政府投资工程的招标投标活动中,存在下述现象,其中属于投标人之间串通投标的行为有(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抬高或者压低投标价投标人之间进行内部竞价,内定中标人,然后再参加投标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在招标项目中轮流以高、中、低价位报价)

76.在某工程项目的评标过程中,下列做法违反法定程序的有(招标人向评标委员会推荐了中标候选人 招标人在评标委员会提出的中标候选人名单以外确定了中标人)

77.某工程的地下隐蔽工程已出现重大安全隐患,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下达了停产整改的通知。但是,该安全隐患尚未排除时,项目经理却要求作业人员继续施工。对此情形,作业人员可以行使(知情拒绝检举控告)权。

78.对于达到一定规模且危险性较大的基坑支护与降水分部工程施工,须严格按施工程序进行,那么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有(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即可 施工方案中应附具安全验算结果施工方案应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

79.某施工企业在施工现场配备的作业工人中,需要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才能上岗作业的人员有(电焊工架子工塔吊司机)

80.工程竣工验收中,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监督的内容包括(验收组织形式和组织程序 验收过程中提供的有关资料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验收过程中形成的质量评定文件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81.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下对施工单位质量责任和义务的表述正确的(施工单位不得转包或违法分包工程承包单位应当履行工程质量保修义务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竣工验收)

82.下列属于工程建设业的强制性标准的有(工程施工通用的综合标准工程验收的通用质量标准工程建设中重要的通用的信息技术标准工程建设中有关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标准)

83.某疗养院投资3 100万元,工程为框架结构5层,设计合理使用年限50年。施工企业起草的《工程质量保修书》中,以下(卫生间防水工程:6年装修工程:2年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工程:50年)项保修期限符合《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要求。

84.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中的(某单位发现王某在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某单位司机李某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时,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85.甲公司向乙公司发出要约,购买一批建筑材料。要约发出后,甲公司因资金紧张而拟撤回要约。甲公司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乙公司之前与要约同时)到达乙公司。

86.甲公司收到某钢材厂寄送的价目表后,按标明价格发函订购50吨某型号螺纹钢,并列明要求交货的期限。三日后,钢材厂告知材料涨价,要求适用提价后的新价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钢材厂寄送的价目表属于要约邀请甲公司的订购函件表示属于要约 钢材厂新报价属于新要约)

87.根据《合同法》规定,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情形的,合同无效。

88.行为人在代理权终止后仍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 经被代理人追认的,由被代理人承担民事责任相对人有正当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合同有效)。

89.某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行中,施工单位违约,则其可能承担违约责任的形式有(赔偿损失与修理、重作、更换)

某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不可抗力,工程受到了损害,则构成施工单位免责的条件包括(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不能履行义务方应及时通知对方 免责程度限于不可抗力的影响程度 受损害方没有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而使损害扩大的部分)

91.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合同转让行为有效的是(甲将自己对乙的债权转让给丙,随后通知乙 甲将中标的某项目的劳务作业全部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丁)

92.某建筑材料采购合同被法院认定为无效合同,其法律后果有(返还财产赔偿损失)

93.下列关于债务抵销的说法中,正确的有(抵销产生的基础是当事人双方互负债务 双方债权均届履行期是主张抵销的条件 双方债务的种类相同但品种不同也不能主张抵销 人民法院有权提取被执行人收入用以抵销其债务)

94.建设单位将在建工程抵押给银行贷款,后因经营状况不佳而无力还贷及支付承包人工程款,则下列关于承包人权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承包人可申请人民法院将该工程拍卖 承包人有权就该工程的拍卖款优先于银行受偿 承包人可不申请拍卖,而直接与发包人协商将工程折价 承包人申请拍卖该工程应在工程竣工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95.下列关于质押与抵押的表述正确的有(动产既可以抵押,也可以质押不动产可以抵押,但不能质押)

96.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采取证据保全的证据包括(证人生命垂危具有民事诉讼证据作用的物品极易腐败变质)

97.关于仲裁程序中的和解与调解,下列表述正确的有(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 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 仲裁庭可以根据调解协议的结果制作裁决书)

98.在一起建设工程纠纷的诉讼中,由于双方当事人对诉争工程的工程造价存在分歧,一审法院委托某工程造价鉴定中心对该未完工程进行鉴定。在法庭质证过程中,一方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那么,该当事人只有在提出有效证据证明以下情形中的(鉴定机构不具备相关鉴定资格鉴定程序严重违法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鉴定人员不具备鉴定资格)时,法院才会同意重新鉴定的申请。

99.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发包人住所地承包人住所地合同签订地工程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建筑工程法规 篇6

关键词:建设法规建筑类高职课程改革

建设法规是调整整个建设活动中发生的建设管理及建设协作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建筑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由竞争所引发的诸多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建设行业的立法进程,同时,也打开了建筑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各建筑类高职纷纷开设建设法规这门课程,以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在解决综合性问题时的能力,并拓宽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

一、 建设法规课程的特点

1. 建设法规是复合型学科

建筑行业关系到百姓的安居乐业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一直以来通过法律手段严格把控着整个建设领域。从中央到地方,从审批到立项,从规划到建设,从企业到个人,规范与制度流淌在建设领域的每个细小环节之中。建设法规这门课程将建筑学与法学这两个看似独立的学科结合到一起,通过学习,使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提升应对和解决重大疑难问题的能力,建立统筹全局和综合管理的意识。从而增强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今后的职业晋升和多方向发展铺平道路。

2. 建设法规是综合性学科

建设法规的教学内容涉及建筑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涵盖建筑市场管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资质管理、流程管理等领域,涉及行政机关、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及其从业人员等多方主体,且各方面内容相互关联,相互交织,互为支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

3. 建设法规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

建设法规是“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学科。因此,实践部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特别是在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类院校中,抛开实际,空谈理论是不可取的。要将空洞的法理与建筑行业及建筑产品的特性结合起来,将生硬的法条与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学习兴趣。目前,受师资、课时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成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途径。

二、 建设法规课程在教学上面临的困境

1. 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教学要求存在差距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分析力、理解力和判断力上与本科院校的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学生当中多半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习一门技术,且选择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多为男生,本身好动,精神难以集中,逻辑思维及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加之该门课程对法律基础知识和社科类知识面要求较高,工程类学生大多文科底子薄弱,理解起来相对吃力。而在教学计划中,建设法规被设置为考查课,学时数明显少于其他专业课,容易被学生理解为枯燥晦涩的理论课,主观上难以得到足够的重视。

2. 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难以开展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通过图片、视频资料确实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加直观、感性的认识,但全程案例教学或项目导入法并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原因在于,建设法规中所涉及到的案例多半法律关系复杂,牵涉到诸多法学知识,专章专节所学的内容难以解决,即便形成讨论,也鲜有学生能说到点上。最后还是老师讲,学生记的课堂效果。若在完全不讲理论之前即抛出案例,很可能讲清案情就要花上大半节课,学生听上去没有重点,而带出理论时也许已将案情忘记。同时,大量的授课内容和有限的课时也给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带来了操作上的困难。

3.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由于我国建筑业法制化起步较晚,各建筑类高职对此门课程认识不够,对师资队伍建设不够重视。多数教师由土建类专业教师兼任,很少有专任教师,更缺乏有法学背景的教师。而现今的法学院校又很少有专门培养建设法律人才的专业,因此,既懂法律,又懂建筑的教师可谓凤毛麟角。另外,很多教师或一毕业即走入工作岗位,缺乏实践经验,或较长时间不接触实践,知识得不到更新,特别是在法律制度不断健全,更新频繁的今天,陈旧的知识结构已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 建设法规课程的改革方向

1. 将树立法治理念作为该门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上好一门课,首先应把握好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笔者认为,之所以要在工程类专业中开设建设法规这门课程,除为使学生掌握涉及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增强专业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们从在校期间就树立起依法从业,依规办事的法治理念,从而培养起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只有把好从业者素质这道门槛,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我国建筑业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学习的过程是训练和培养一种思维习惯和判断力。笔者认为细致地讲授部门法的法规、法条固然重要,但更要在涉及法理、法治精神的章节上花大力气。不能因为是纯理论而对其忽视,甚至一笔带过。试想,一名学生在工作后面临棘手问题时,即便学习再好也不可能清楚的记得每一条法律规定,但只要具备基本的法治理念和良好的法律素养,就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2. 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实践性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利用多媒体进行案例教学确实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直接手段,却非最有效途径。在建设法规这门课中,可以案例教学为中心,尝试探索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授课模式,尝试结合授课章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搜集案例,制作幻灯片并上台讲解。激发学习能动性,在做中学。同时,可以穿插组织1-2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走入施工现场,招投标代理机构、监理单位等,与一线从业人员交流行业法律问题,或邀请行业内资深律师或法官走进课堂,为学生们讲解典型案例,在交流中学习,增长实践经验。

3. 重视师资培训,强化师资力量

教学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建设法规课程专任教师的培养力度,从制度和政策上为教师的继续教育铺平道路,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师定期进入到行业企业,直接参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投标等专业活动。增强对建筑业现状的感知和把握。选派教师进入到律师事务所、法院等法律实务部门,提高运用法律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引进复合型人才上下功夫,积极拓宽教师引进渠道,可尝试聘用来自行业企业一线从业人员和法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担任兼职教师,平衡师资队伍,提高教学水平。通过上述一系列途径可拓宽教师视野,提升教师素质,并最终转化为教书育人的资本和能力,为培养具有法治精神的建筑业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静.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法规》课程教学方法探讨.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12.

[2]冯需.建筑法规课程教学初探.科技信息.2010年第15期.

[3] 蔡斌.全程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建筑法规》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12月第9卷第4期..

[4] 徐雷.土建类高校建设法规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刍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12月第28卷第4期.

[5] 卢士华.案例教学法在建筑法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6月第9卷第2期.

中外建筑业法规体系的比较分析 篇7

中国的建筑法规体系从1949年开始制定, 直到1994年才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法规体系。在制定法规体系的过程中, 不仅结合了中国建筑业的现实特点, 同时大量吸收了国外先进成熟的立法经验, 所以中国整个建筑法规体系与国外基本上是一致的。目前中国已有建筑业法规存在以下特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以下简称《建筑法》) 成功地

构筑了中国建筑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建筑工程监理的法律地位得到了确认,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有法可依。但是, 在建筑部门的具体应用中, 该法逐渐显露出原则性过强而适应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等一些缺点。

2.《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是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

它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规定比《建筑法》更加具体化, 可操作性较强, 其明确提出了“谁设计谁负责、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 分解了设计、施工、监理、勘察等各方主体质量行为的责任, 加大了质量管理的处罚力度, 并首次把政府监督的验收评定等级改为竣工验收备案制度。

3. 验评标准、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强制性标准条文等规

范标准层出不穷, 不断更新, 但官方色彩比较浓厚, 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 执行起来不到位、不具体、可操作性差。

4. 在整个建筑法规体系中, 对建筑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中

检测机构、监督机构及认证机构不同的权力和义务没有完全明晰。在建筑法律的实施过程中, 没有专门机构针对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分析, 因此法规的修订完善工作比较滞后。

二、国外建筑业法规的情况

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建筑法规的立法工作。虽然建筑法规的具体内容各不相同, 但当前西方各国的法规内容大体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规划法、建筑法、建筑标准、建筑工程人员资格评定制度、材料、构件、设备生产的许可授权及产品检验制度。

德国的建设法规体系包括《联邦建筑法》、《建筑产品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条例标准。《联邦建筑法》是德国建设管理的根本大法, 《建筑产品法》对建筑产品质量保证的范围、形式、内容、程序进行了具体规范, 明确规定了建筑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中检测机构、监督机构及认证机构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日本的建设法规体系非常完备而严明。《建筑业法》主要针对建筑业许可、工程承发包、合同纠纷处理、施工技术确保、建筑工程监督、建筑业审议会、法律责任及其惩罚标准等作出了详细规定。《建筑基准法》在建筑物占地、结构、用途、面积、防火、环保等方面进行了严格限制。

新加坡政府在对项目实施进行管理时依据的法律法规体系相当完善, 其法律法规体系主要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是建筑管理法, 该法规定了建筑市场及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二层是建筑管理条例, 这些条例根据建筑管理法制定, 并对具体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第三层由一些针对具体方面的规定组成。这些法律法规不但明确了管理原则、方法, 同时对违反规定的处理也有明确的条文。

三、中外建筑业法规的比较

与国外先进国家建筑立法情况相比, 中国的建筑立法确实还存在很大差距。

1. 国外的立法程序比较科学, 中国的立法程序随意性较大。

在国外先进国家, 一般是由议会授权政府或专业机构制定建筑法律, 对建筑业某些问题的宏观方面进行规范, 然后根据法律的授权条款由授权机构制定相关条例以对法律进一步细化。

在中国, 常常是先制定暂时规定、通知、决议等, 然后再根据这些暂行规定、通知、决议等的执行情况进行修改, 最后上升为法律。与国外立法模式相比, 中国的这种立法模式存在较大的缺陷。

以《建筑法》的制定为, 《建筑法》草案由建设部请建筑业界的有关专家和学者探讨后草拟, 然后交国务院法制局进行修改定稿, 最后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这个程序导致《建筑法》草案存在许多问题。建设部草拟《建筑法》时, 缺乏有法制经验的专家;而在修改定稿阶段, 国务院法制局又缺乏建筑业的专家。

2. 国外的法规体系相当完备, 中国的法规体系尚不完善。

在欧美等国, 建筑法规体系相当完善。例如, 德国的《建筑产品法》和美国的《统一建筑条例》中都有非常详细关于建筑产品质量的内容。国外对于建筑工程立法的三个层次相互呼应, 相互补充。建筑法律主要是明确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的基本框架, 明确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程序以及质量监督和控制中政府、业主和生产者的职责和义务;建筑条例是对法规的补充和完善, 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关于建筑的有关规范和标准则是具体针对某一部门、某一专业, 对某些具体的技术活动进行权利、责任的界定, 指导各项技术活动有效有序地开展。

相对而言, 中国在这方面还较为薄弱。《建筑法》作为中国建筑业的一项基本法律, 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建筑生产及相关业务的企业和机构所必须遵守的法律, 但与其配套的实施细则尚不完善。同时, 中国建筑法规的执行力度也远远不够。

3. 国外非常重视立法研究, 中国对立法研究重视程度不够。

国外先进国家非常重视建筑立法的研究。例如, 在1927—1928年, 法国曾经发生过很多建筑物倒塌的事故, 政府立即针对事故进行立法研究, 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 对建筑行为加以规范和指导。

长期以来, 中国对建筑立法研究不够重视, 并且关于立法规范化、立法表述、立法技术、立法程序等方面的理论极其缺乏, 由此导致了中国制定的法规条款常常出现以下问题:一些条款的内容在语言表达上不够明确、不够具体, 过于笼统、抽象、原则, 使人们在执行、使用和遵守时难以准确把握;某些条款政策性色彩过浓, 可执行性较差;一些条款语言不够精练;一些条款的规定相互矛盾、冲突, 在执行、使用、遵守时无所适从;一些条款的规定不完整, 只有行为模式, 没有后果模式, 无法兑现这些条款的授权性规定, 也无法处罚触犯这些命令性、禁止性规定的行为;一些条款的规定滞后问题严重, 如加以实施往往会阻碍建筑业的发展。因此, 中国无论是在建筑行业的法规体系方面, 还是在整个国家的法规体系方面都应该加强立法理论的研究。

4. 行业协会和学会在国外立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建筑业方面的行业协会和学会比较缺乏。

在建筑业发达的国家, 行业协会和学会对建筑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具有一大批既懂法律又懂建筑专业知识的人员, 这些人不仅对建筑业进行行业管理, 还制定各种行业规范, 有些还参与建筑业法规的制定。他们常年研究建筑法规的制定方法, 在立法技术、立法人员等方面都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由他们参与制定的法规一般专业性较强且法律用语比较规范。由行业协会或学会制定的建筑法规规范与标准一般都比较严谨、准确, 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在中国, 建筑业方面的专业人员、组织和行业比较缺乏, 并且建筑专业人员的权威性不高。中国加入WTO后, 在建筑业方面真正通晓并应用国际通用准则的专业人员和企业少之又少, 这也正是我们与国外先进企业的最大差距。中国的行业规范与标准一般都是由建设部委托相应的有关机构进行编制的, 这种方式的缺点是一些规范质量较差, 不够严谨、不够准确。因此, 建议今后中国要加强、引导、培植中国建筑行业协会和学会, 使其在法规的制定上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5. 国外立法动态性强, 中国立法比较滞后。

建筑法规是一个专业性较强、涉及面较广、非常复杂的法规体系, 而建筑业的发展变化较快, 因此, 建筑法规的制定应该贯彻动态创新的原则, 不断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发展。在国外, 建筑法规的修改是非常频繁的, 他们一般都有一些常设机构对法律的执行进行跟踪调查, 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改。而在中国却没有这种专门机构, 一般是当一个法律出现了许多问题, 才进行一次大的修改, 这种方式导致法律滞后于建筑业的实际发展需要, 对其发展不利。

四、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推进中国建筑业法制化建设

1. 强化立法意识。

建筑法规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和促进建筑业顺利发展的有利武器, 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建筑业各部门要尤其重视建筑立法工作, 加强立法宣传, 让从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人员牢牢树立起法制意识, 形成人人遵法守法、依法管理的良好氛围。

2. 完善立法程序和立法体系。

建议建设部有关部门与法制局的有关部门组成一个专门的立法小组, 由具有法制经验的专家和建筑业知识的专家共同讨论研究, 根据中国建筑业发展的实际和国际通用准则, 进一步完善编制《建筑法》。

要尽快制定、修订、完善与《规划法》、《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建筑法规相配套的法规实施细则, 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工程建设法律体系。对于工程建设法律责任的惩处, 法律准则必须度量明确、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力争从根本上铲除建筑工程建设中的各种弊症和隐患。

3. 加强建筑专业人员素质的培养提高。

科学合理的建筑质量管理法规制定需要一批有既懂法律知识又懂建筑专业知识的专家。在中国, 这样的人才还相当缺乏。因此, 应当加大力度, 通过进修培训等各种途径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创造良好环境, 让他们研究建筑法规的制定方法, 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专业性较强且法律用语比较规范、可操作性强的建筑质量管理法规。

摘要:建筑业法规是规范建筑行业行为、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有利武器, 在综述中外建筑业法规现状的基础上, 比较分析中外建筑业法规体系的情况, 提出了借鉴国外成功立法经验、推动中国建筑业法制建设的相关建议。中国建筑市场将面临历史上重要的发展机遇。我们应当加强建筑立法体系的研究与完善, 为建筑市场体系创造良好的建筑市场环境。

关键词:建筑业,法规体系,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勇胜.中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05.

[2]刘祖和.国外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经验借鉴[J].工程质量, 2006, (7) :22-25.

[3]丁士昭, 徐友.全国际建筑业管理体制法制机制研究报告[R].建设部文献, 2002.

[4]孟宪海.德国建筑管理体制的特点及其研究[J].建筑经济, 1999, (6) .

建筑工程法规 篇8

一、抓好农机监理自身建设, 完善农机监理的法规和组织体系, 提高农机监理队伍素质是贯彻农机法规的基础

农机监理是窗口, 从窗口能够看到农机监理的形象。农机监理新形象的内涵, 具体地说就是为农民服务、为农业服务、为农村服务, 确立农机监理良好形象。农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才会响应你的号召, 按照你的要求办事, 农机监理人员着装整洁、仪表端庄、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在社会上就会有一个好的声誉、好的影响、好的形象, 农机监理机关要组织农机监理人员认真学习好农机法规, 牢牢把握好依法治机这个问题, 强化对农业机械的管理。要实施对农业机械“四制管理”, 一是目标管理责任制, 就是将清理黑车非驾工作及年检审任务层层分解、落实责任, 充分调动广大农机监理员和农机安全的积极性;二是服务承诺制, 制定并公开承诺的时限和标准, 对违诺者进行处罚;三是政务公开制, 将收费标准、办事程序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四是实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 对执法人员造成的错案予以严肃追究, 树立良好的农机执法新形象。

二、搞好部门配合, 加大法规宣传力度, 开展专项治理是贯彻农机法规的重要手段

农机监理工作要在为广大养机户服务的基础上严格执法, 通过严格执法更好地为农业、为养机户、为农机化事业服务, 行政执法来严, 不实施强制执行是农机监理机关的失职, 就会失去行政执法的严肃性、权威性。但在实施行政强制执行的工作中, 首先要作好法规的宣传工作。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五点:1、通过各种宣传形式把“一法一例”和有关法规送到养机户家中, 并经常利用电视、广播在辖区内播放。2、通过流动宣传车将“一法一例”录音后向广大养机户反复播放。3、办驾驶员学习班5—7天, 组织广大养机户学习并详细讲解“一法一例”。4、对不参加牌证管理的养机户在多次劝说无效的情况下, 下达处罚决定书。5、对不接受行政处罚的当事人, 在规定期限内不提出复议。不起诉又不接受管理的, 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与法院配合依法行政, 我们在对各别养记下达处罚决定书,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中做到以点带面, 注重威慑力。第一对拖拉机保有量和无牌证多的村及“刺头户”下发处罚决定书;第二针对性的在每个村下发处罚决定书3—5户;第三对下发处罚决定书的养机户逾期又不办理的、依法从重严处理, 不能手软, 维护法律的尊严。双辽市辽东街金良村养机户善喜良拒不办理拖拉机换发牌证手续。农机监理站的同志多次登门做工作, 他不仅顶着不办, 而态度蛮横, 给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农机管理站给他下达了处罚决定书, 他连看都不看一眼就说:我就没拿你们农机监理当回事, 法院不管拖拉机落籍的事。当法院行政厅将强制执行书送到他面前时, 他不得不向法律低头。与公安部门配合, 搞好专项治理工作, 茂林镇农机管理站和镇公安分局配合搞好专项治理, 清理黑车非驾。他们首先排查摸底, 由镇公安分局和农机监理站组织各村农机安全员对拖拉机保有量进行摸底登记, 好佳村有一养机户不办理落籍手续, 农机监理站的同志对他多次耐心地说服教育, 他不但不听还唆使他媳妇破口大骂农机监理站的同志, 镇公安分局的同志将他们夫妻二人请到了公安分局, 对他们进行了严肃处理, 使他们知道了法律的尊严。

三、突出政府行为是贯彻好农机法律的根本保证

为了搞好农机监理工作, 保证农机安全生产, 市里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 局长为副局长, 吸收各有关单位主要领导参加的安全领导小组, 各乡镇街也相应成立了组织, 明确专人负责。那木乡农机监理站每年春节, 年检审期间和秋季都请示了政府领导。由乡政府下达农机安全生产和有关条件, 取得了乡领导的支持, 把农机监理站的管理行为变为政府行为。每年都提前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

四、加强农机执法队伍, 提高田查路检是贯彻执行农机法规的重要措施

对建筑法律法规的典型案例分析 篇9

一、建设法律关系三要素以及工程质量问题责任的承担方式

案例:某建筑公司与某学校签订了一所教学楼的施工合同, 合同对施工单位的要求就是严格按照规定工期, 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教学楼工程。该案例的问题出在工程完成后, 当建筑公司将竣工报告提交给学校, 学校考虑到学生的日常上课, 在没有组织相关机构对工程进行验收时就直接开始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 学校发现该教学楼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问题, 立即要求建筑公司进行维修。但是建筑公司确认为学校在未对工程进行验收时就开始提前使用, 这时出现的质量问题应该由学校负责, 建筑公司不再承担任何责任。

分析:这个案例中建筑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建筑公司与学校两个, 客体是施工建设的教学楼。在本案例中, 我们需要分析的是主体双方所应该享有的权利以及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具体来说, 建筑公司所享有的权利是按劳获利, 在完成工程项目后, 获得学校所支付的工程款项。同时应该承担的责任是按时交付给学校质量合格的教学楼, 并承担相应的维修任务。而学校应该按照与建筑公司的合同约定, 按时地支付足额工程款, 在支付完款项之后, 学校还有权利要求建筑公司按时交付质量合格的教学楼。学校在获知工程完工的通知后, 未组织相关机构进行工程验收, 直接提前使用教学楼, 这种做法违反了工程竣工验收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因此, 一旦出现质量问题, 学校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但是我国的法律规定, 在涉及结构等方面的质量问题时, 应该按照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分解责任。本案例中, 建筑公司已经向学校提交了竣工报告, 这说明实质上建筑公司已经进行了自行验收, 并且已经得到自身验收机构的通过, 学校教学楼只是提供学校日常教学使用, 不会存在使用不当的情况。所以, 教学楼出现的质量问题或者说质量缺陷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建筑公司应该承担相应的维修责任, 这期间所形成的费用也应该由建筑公司承担。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和生效

案例:某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与某市土地管理局, 在2009年签订了一项《工业开发及用地出让合同》, 这个合同规定公司在获得土地使用权之后的一个月内, 将开展一些工业项目开工建设等事宜。市土地管理局按照合同的规定, 把一定的土地交付给该公司使用。公司在对这些土地进行平整等工作时, 需要支付费用90万元。同年, 市土地管理局以改变土地规划为由, 要求该公司退还土地使用权。此时, 这块土地未完成土地使用权的登记。市土地管理局则认为这块土地未完成土地使用权的登记, 所以之前与公司所签订的合同不能生效。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 要求市土地管理局按照合同履行相应责任, 办理建设用地的使用权登记手续。

分析:在本案例中, 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土地的使用权登记手续。公司虽然对这块土地进行了一些处理, 但是该块土地并没有完成土地使用权的登记。按照我国《物权法》的规定, 建设用地的使用权是在登记之后才生效的。因为双方之间并未完成土地使用权的登记手续, 所以公司所称的这块建筑用地使用权并未生效。如果市土地管理局所说的土地规划确实有改变, 那么土地管理局可以要求公司按照市里新的规划来使用土地。假设公司无法按照新规划来进行土地的使用, 有权利来终止合同, 并要求市土地管理局做出赔偿。假设公司可以按照新规划来进行土地的使用, 公司就有权利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内容, 市土地管理局应该按照规定给公司所使用的建筑用地办理相关的使用权登记手续。只要双方签订了土地出让合同, 即使这块土地没有进行使用权登记手续的办理, 土地管理部门也没有权利将这块土地重新收回。

三、事故责任方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案例:2009年9月, 某建筑公司与某建筑设备租赁公司签订了一份租赁合同, 租赁公司向建筑公司提供一台QT280A塔式起重机, 同时合同中还明确了租赁时间、租金标准以及租金支付方式。同时合同还指出, 该设备在运输、安装过程中, 如果出现违章操作所造成的任何事故均由建筑公司所负责, 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机械损伤由建筑公司来进行赔偿。合同签订完成后, 租赁公司派出两名操作人员, 建筑公司也将该设备实际用于某住宅工程的建设当中。同年, 租赁公司其中一名操作人员在未通知公司的前提下, 找到同行业另外一名操作人员来接替其工作。2010年, 监理公司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发现该设备出现了一定的垂直偏差, 随即要求停止使用该设备。但是建筑公司的维修人员未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完成的前提下, 租赁公司操作人员擅自进行设备调整, 导致设备直接倾覆于一楼房顶层, 造成1名工人死亡的事故。

分析:按照我国《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第19条规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进行生产的, 责令停止生, 没收违法所得, 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重大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21条规定:“转让安全生产许可证的, 没收违法所得, 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款, 并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两个公司之前所签订的合同有效, 但是在合同履行过程当中, 建筑公司按照租赁公司的要求正常使用设备, 在设备出现故障的前提下, 操作人员未按照规定擅自进行设备维修, 导致事故的发生。而操作人员有隶属于设备租赁公司, 且租赁公司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自行更改了操作人员, 所以这起事故中, 租赁公司要负主要责任。

摘要:建设工程产品关系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主要动力。建筑的质量一直以来备受各界的关注, 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约束和规范建筑市场, 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结合几个典型违法违规建筑案列, 详细分析了建筑市场的一些法律法规。

关键词:建筑,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钟炳芬.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与质量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11) .

[2]张婷婷.建筑法规对建筑市场的规范作用[J].决策管理, 2006 (07) .

装配式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 篇10

1 我国装配式建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我国装配式建筑的现状

我国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研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技术,发展至今形成了一系列装配式建筑体系。由于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研发水平跟不上社会的需求以及建筑技术发展的需求,因此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逐渐被全现浇混凝土建筑体系取代。[2]“十三五”期间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将重回重要的地位,国家将大力加快发展建设工程的预制和装配技术,提高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

在发展的过程中,国内随之制定了部分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规范,如:《CL设计规程》(2006年)、《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技术规范》(2009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0年)、《装配混凝土住宅体系设计规程》(2010年)、《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1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4年)等,与此同时,一些法律法规也在筹备建设当中。[3]

1.2 我国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

1.2.1 缺乏统一的专业标准

标准在建筑预制装配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有着相当的重要性。在我国,由于缺乏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的基础性研究和工程实践,致使许多技术标准仍处于空白,因此导致装配式建筑市场混乱、难以管理的现象。

1.2.2 缺乏完善的质量评估体系

与传统式现浇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有许多特点,如:装配式建筑需要在工厂生产预制构件,因此构件的质量需要纳入评估当中;装配式建筑中含有一些非定量因素,必须考虑到相关数据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因此相关规定中传统的评估方式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装配式现浇建筑的评估。

2 相关发达国家装配式建筑及其法律法规

2.1 美国装配式建筑及其相关法律法规

美国的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建筑预制外墙和结构预制构件两类。美国的装配式住宅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期间开始实施配件化施工和机械化生产。现在美国每16个人中就有1个人居住装配式住宅,装配式住宅成为非政府补贴的经济适用房的主要形式。

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开始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逐渐与美国建筑体系相融合、趋于完善。由于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协会(PCI)的长期推广,美国的装配式住宅的相关标准规范已逐渐完善,其编制的《PCI设计手册》及一系列技术文件保证了美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2.2 日本装配式建筑及其相关法律法规

日本1968年提出装配式住宅的概念,1990年推出了采用部件化、工业化生产方式、高生产效率、住宅内部结构可变、适应居民多种不同需求的“中高层住宅生产体系”,经历了从标准化、多样化、工业化到集约化、信息化的不断演变和完善过程。在此期间建造的预制混凝土结构经受了1998年阪神7.3级大地震的考验。

日本的相关标准包括建筑标准法、建筑标准法实施令、协会标准、企业标准等,其中日本建筑学会(AIJ)制定的装配式结构相关技术标准和指南为日本的装配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的主要法律法规有《预制建筑技术集成》丛书、《预制混凝土工程》(JASS10)、《混凝土幕墙》(JASS14)等。

2.3 丹麦装配式建筑及其相关法律法规

丹麦自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有大量企业开发了装配式建筑的相关部件。目前丹麦的新建住宅中通用部件达到了80%,既满足了多样性的需求,又达到了50%以上的节能率。丹麦推行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的途径是开发以采用“产品目录设计”为中心的通用体系,同时比较注意在通用化的基础上实现多样化。

丹麦是一个将模数法制化应用在装配式住宅中的国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模数协调标准即以丹麦的标准为蓝本编制。丹麦地处欧洲,欧洲的《欧洲规范》《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统一标准》(EN13369)、《模式规范》(MC2010)等均为丹麦预制混凝土建筑行业的标准化发展提供了助力。

3 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思路

3.1 确定并落实相关的标准规范

标准规范是群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作为行业准则,能使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相关流程保持健康、高效,促进其发展。在标准规范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及时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原有规范、制定新的标准规范。

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应组织国内外骨干企业、国内外相关专家,对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基础性调查,并根据我国的现状,结合装配式建筑较发达的国家的相关标准规范,提出和落实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技术等标准规范,为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相关依据。此外,还需结合新的政策等,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原有规范、制定新的标准规范。

3.2 确定并实施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评估体系

一个良好的质量评估体系,能解决装配式建筑市场混乱、难以管理的现象,能进一步保证相关标准规范的落实,并保证建筑行业及其他相关行业对装配式建筑的重视,以促进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发展。

确定一个良好的质量评估体系,对于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来说刻不容缓。根据装配式建筑较发达的国家的质量评估体系,装配式建筑质量评估应充分考虑不确定因素以及随机性影响,从装配式的各相关阶段(设计、预制件制作、施工、验收等)进行质量考核,并符合系统性、客观性、全面性的原则。

3.3 完成装配式建筑规范与我国建筑体系的融合

完善的建筑体系对于一个国家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建筑行业的协调性、统一性、可持续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工程,将会陆续有一些规范出台,而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令这些规范与我国现有的建筑体系相融合至关重要。

所谓融合,首先要保证装配式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我国建筑体系不冲突,二者需在原则、实施、监督等方面协调一致。这就要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思考并提出建议,保证最基本的协调。

除了保证二者不冲突以外,还要考虑这两者与我国发展阶段的相关政策及国情的协调统一。二者都必须根据我国的国情以及发展阶段的要求进行不断的修正与改进,达到“随国情变、促进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军庆.装配式建筑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8).

[2]麦俊明,杨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发展现状及展望[J].广东建材,2014(1).

上一篇:LVQ神经网络下一篇:会计与税收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