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2022-11-24

第一篇:国家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发展,是党中央立足基本国情和“十三五”规划目标,审慎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新的阶段性特征,对发展理念的时代性探索,不仅清晰描绘了发展的生态底色,同时也指明了面向“十三五”目标加强生态治理、增强民生福祉的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一、绿色发展契合了生态治理的现实诉求

提出绿色发展是为了应对近年来我国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严峻的生态形势,是在问题导向下对发展理念的创新。推进绿色发展,有利于更好应对资源环境约束挑战,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全球生态安全。

1.绿色发展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积极回应,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全面”,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协同发力,以更好满足人的各种方面需求。近年来,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形式日趋多样、水平不断提高的特点,从追求物质生活到追求精神生活,从关心物质文明建设到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从关心经济建设到关心政治建设,从关心人与社会发展到关心人、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在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目前,我们已经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发展动力、发展结构、发展条件、发展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资源环境承载逼近极限,已经构成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增强生态治理能力,提升生态治理水平,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必须得到解决的重大时代课题。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要破解绿色发展难题、厚植绿色发展优势、增强绿色发展动力,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底色。

2.绿色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举措,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长远大计。建设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是新时期党执政兴国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在人与自然和谐视阈下,绿色发展理念提出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等举措,充分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攻方向和精准着力点,目的是要打造科学合理的发展布局、构建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培育绿色节约的生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实施、有序推进、同向驱动,补齐生态短板,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使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更多成果和更大进展,由蓝图变为现实。

3.绿色发展有助于构建全球生态新秩序,更好服务全球生态安全。近年来,生态问题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应对气候变化、全球生态治理、共建共享人类共有绿色家园已成为各国的统一行动,绿色发展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新世纪以来,各个国家更加积极追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蓬勃发展。尤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为尽快提振经济,纷纷将绿色确立为本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主色调,加紧战略规划、加大资金支持、加强制度保障,加快发展绿色经济。美国将绿色转型上升为国家战略,瞄准高端制造、信息技术、低碳经济,发挥技术优势谋划新的经济增长点;日本推出绿色发展战略总体规划;欧盟加快建立节能型、环保型、绿色型、创新型经济,并积极出口绿色技术,旨在抢占未来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同时,也有一些国家为了维持竞争优势,试图增设和提高绿色壁垒,为全球生态安全增添了不稳定因素。我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必须主动适应这一趋势,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实践,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发展,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开展生态绿色外交和绿色国际合作,推进全球生态秩序和生态规则的变革与重构,促使全球绿色发展格局形成,提升全球生态安全水平,更好地为我国推进绿色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二、绿色发展创新了生态治理机制

绿色发展理念在多个方面创新了生态治理的体制机制,这些制度创新将有助于进一步促使我国完善生态治理体系、改进生态治理方式、提升生态治理水平。

1.绿色发展理念创新了生态治理协同机制。多年来,由于缺乏综合性的法律法规,没有统一的规划及布局,不同地方在生态治理上各自为政、标准不一,各个地方只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负责,导致地区生态治理出现“九龙治水”、“治而不愈”的问题。就同一地方而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加之土地、水利、环保等多个部门工作欠缺衔接性和协调性,致使地方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的无限需求与资源环境的有限供给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不断重蹈“一边投巨资、下大力搞治理,一边无序开发、造成破坏”的覆辙。绿色发展理念提出要使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节城市规模,依托山水地貌优化城市形态和功能,实行绿色规划、设计、施工标准;要以水定产、以水定城;探索建立跨地区环保机构,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这些是对生态治理地区、区域、部门协同机制的创新,将更加有效解决一些地方在生态治理中遇到的问题。

2.绿色发展理念创新了生态治理市场运作机制。长期以来,我国生态治理遵循政府主导的单一推进机制,政府对各种资源要素的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组织制定和实施生态治理政策计划,负责生态治理投资和监管。应该承认,这一机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发展阶段是可行的、有效的。但随着生态治理进入深水区、生态治理难度显著加大,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已不能有效推动生态治理事业的发展,生态治理效率低下与公众对生态治理要求失衡的问题逐渐显现。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政府对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不够高、生态治理的投资有限。

生态治理,看似是资源环境问题,其背后实质也是经济问题,既应该发挥政府的作用,也要借助市场的力量,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和聚集生态治理资本上的优势,驱动绿色产业、发展绿色经济。绿色发展理念提出要有序开放开采权,改革能源使用机制,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机制,建立健全资源使用权及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构建投融资机制,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将有助于构建和完善生态治理的市场机制,拓宽生态问题解决及生态事业发展的渠道,有效补充政府主导机制的短板和不足。

3.绿色发展理念创新了生态治理考核评价机制。绿色发展理念提出要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从现实来看,将有助于揭示和反映领导干部任职期内自然资源资产是否有序开发、节约集约利用,是否存在严重损失浪费、重大生态破坏的污染环境等问题;领导干部在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生态治理资金筹集及使用、重大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违纪问题。从长远来看,将促使领导干部在任期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严守生态红线,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推动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促进自然资源资产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更加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三、在绿色发展中推进生态治理增进民生福祉

绿色发展理念将保护和生态治理纳入到发展体系,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发展的生态导向。接下来,应使理念意义上的绿色发展付诸实践、真正接地气,在绿色发展中加强生态治理,更好地维护人民生态权益,增进人民福祉。

1.营造绿色发展氛围,促进生态参与,优化生态治理格局。首先,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生态治理顶层设计,深化生态治理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和完善以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体系;划定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构建能源安全体系,大力支持绿色产业发展。

其次,媒体应加大对违背绿色发展理念企业、公众道德失范行为的监督曝光,同时,对遵循绿色发展理念的先进行为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绿色发展典范。

再次,企业、公民、民间环保组织等,应利用政府搭建的平台建言献策,形成加强和改进生态治理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通过以上努力,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生态治理格局,构建高水平、全覆盖、管理科学、运转有效的生态治理体系。

2.发展绿色经济,培育绿色发展新业态,增强生态产品供给效率。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优质的生态产品,既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旋律。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必须借助绿色产业、绿色经济才能实现。人民所需要的生态产品,可分为必需型和一般型两类:必需型生态产品,就是指洁净的空气、干净的水、无公害的食品,这些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福祉,是老百姓健康生活的保证、幸福生活的前提。提供必需型生态产品,有赖于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的综合治理,有赖于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践行。一般型生态产品的供给,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发展绿色经济。政府要从财政、税收等方面加大对绿色发展新业态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传统产业跳出产业局限和壁垒,顺应快速发展的产业技术革命趋势,依靠绿色技术主动升级改造,推动行业、产业实现绿色清洁生产。将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建立绿色产业大数据库、绿色产业智库,发展绿色金融,打造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和智能消费体系,引导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贸易、绿色消费发展。

3.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实践,加强全球生态治理合作,创设绿色发展国际环境。一是从全球和战略的高度,从我国发展实际出发,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参与全球生态治理,承担节能减排的国家责任,作出生态治理国家自主贡献。

二是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加强与国际绿色经济协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机构或组织在全球生态治理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动创新全球和国家层面的生态治理体制和机制,构建和完善公平合理的国际生态治理规则、形成合作共赢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共同打造绿色发展命运共同体。

三是着力搭建地区性、全球性生态治理互动平台,开展科学技术交流、政策对话和项目实施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合理引进发达国家绿色技术装备和服务模式,借鉴其在绿色产业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经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产业链、价值链,在绿色发展的国际环境下全面提升绿色发展能力。

绿色发展所追求的不是经济社会单向度的发展,而是人、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推进绿色发展,提升生态治理能力,必须毫不动摇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第二篇:2013国家公务员考前必读: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平衡发展

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历来是公务员考试的热门主题,在此,中公教育总结十八大中相关的语句,供考生考前阅读,以提高作文水平。

1、生态文明建设是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力推进。环保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环保战线要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中国环保新道路,遵循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加快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勇担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和实践者。

2、5年来,通过全方位的生态建设,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7%,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26.8%,森林覆盖率从34.7%提高到42.3%,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5%以上。

3、然而,仅有这些还不够。从目前的情况看,生态不文明做法普遍存在,生态文明的理念需要进一步树立。同时,自然的价值还没有完全被承认,从社会观念上讲,对财富的拥有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评判幸福的主要标志。

4、历经30多年快速发展,我们国家提供物质产品的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力也在快速提高,但相对而言,提供生态产品特别是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实际上在减弱。

5、过去我们定义产品,都是从生产角度定义。把树砍了,是一种劳动,树变成了产品。但把树砍了以后,它提供清新空气的重要功能损失了,清新空气这种生态产品就没有了。

6、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的确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7、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和本质特征,也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

8、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9、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和生态伦理。只有基于这样的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10、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11、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12、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重要内容。在经济发展中要尽可能减少单位产品的资源及能源消耗强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废弃物产生,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

13、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14、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中国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对地球生态安全的巨大贡献。

15、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是把自然与文明结合起来。它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正在积极推动、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

16、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与我们党一贯倡导和追求的理念一脉相承的,是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17、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科学发展和生态保护相辅相成,‘美丽中国’要求我们在发展中把家园建设的更好,这就必须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加强生态竞争力的发展。

第三篇: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在全市生态文明·环境文化论坛上的发言

咸宁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王用新

(2011年5月31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首先,我谨代表咸宁市环境保护局对2011年“金桂湖”杯生态文明〃环境文化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此次论坛的各位领导和各位来宾表示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今天,市政府和省环保厅领导将就生态文明和环境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以及如何推动工作等作重要讲话,提出明确要求;稍后,大会还将交流部分获奖论文。这都将为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请大家认真学习、研究和贯彻。

环境文化是致力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型态,其核心就是生态文明。而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明确提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及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新要求。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和环境文化建设,已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新局面的重要抓手,既是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清醒认识,也是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有益探索。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指出: “咸宁的科学发展,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多创新路、少走弯路,多留遗产、少留遗憾。”要按照省委、省政府 “继续坚持弯道超越,努力赢得快速的科学发展”的指示精神,统筹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与建设,改善城市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提升民生质量,提高市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升华城市的文明程度、社会秩序、环境质量和内外形象,城市可以添魅力,企业可以添商机,百姓可以添实惠,社会可以添活力,是咸宁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路径,切合发展要义,切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切合以人为本的理念。

推进生态文明和环境文化建设,要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咸宁生态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市委书记黄楚平同志亲自担任主任,市长任振鹤担任第一副主任,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秘书长、分管副市长、人大和政协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多次组织市直各有关职能部门调研和督查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切实加大督办落实力度,逐步建立和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全面负责、部门相互配合、全民广泛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

推进生态文明和环境文化建设,要正确处理好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发展是第一要务,环境是重要支撑。只有做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相融合,生态文明和环境文化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在全面推进科学发展、建设鄂南经济强市进程中,市委、市政府坚持用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眼光、战略思维和战略手段,来审视、谋划、解决发展中的环境问题,积极探索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为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保障、促进和优化作用,我市相继重点实施了陆水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梓山湖生态科技新城、农村“清洁家园”建设等“十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以及淦河生态整治、潜山森林公园三期、金桂湖低碳经济示范区、县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等“六大生态环境建设计划”,并强化节能减排责任目标落实,圆满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任务,为经济发展腾出了环境容量。同时,实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大力发展符合生态文明和环境文化理念的经济形态,走“生态保持”的发展道路,坚决遏制重复建设、“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项目,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以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发展壮大,促进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推进生态文明和环境文化建设,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决定生活水平,环境保护决定生存条件。环境保护直接关系人民生活质量,关系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等创建活动,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宁静、清洁、节能减排工程”,切实整治市区的生态环境、卫生环境和人文环境。截止目前,投资2.33亿元改造市区最大的一片“绿肺”—潜山国家森林公园;投入近10亿元,改善淦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形成了淦河沿岸别具特色的一道绿色生态走廊,提高了水体自净能力,淦河水质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主要污染物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投资9亿多元,先后建成和在建管道天然气、城区供排水管网改造、垃圾处理厂等20项重点工程,燃气普及率达97%,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通过加大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咸宁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功能明显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推进生态文明和环境文化建设,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崇高事业。“创建环保模范城、建设生态新咸宁”、 “环保出行〃低碳生活”、“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节约型机关、节约型学校、环保型企业、环保型社区、生态示范村等一系列群众性文明践行活动广泛开展, “绿色企业、绿色机关、绿色金融、绿色医院、绿色商场、绿色宾馆、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生态环境教育基地、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绿色创建环保典型评选活动丰富活跃,环境教育进市委和县市区委学习中心组、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和纪念“6·5”世界环境日等环境文化宣传活动如火如荼。倡导环境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日益成为广大市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生态文明理念、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环保优先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工业污染防治、环境综合整治、优美乡镇创建、循环经济发展等生态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极大地增强我市的区域竞争力,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咸宁开放发展的一块“金字招牌”,一批境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在咸宁投资落户,为我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天的咸宁,城区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绿、洁、美、亮”工程全面推进,综合整治工作不断加强,“五城一区”建设项目加紧实施,城市管理体制与机制不断完善,被誉为“中国亚热带森林自然资源生态平衡的典型代表”,跻身于全国最适宜人居的200个城市之列,淦河综合整治工程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的凝聚力和广大市民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得到了全面提升。

“金桂湖”杯生态文明〃环境文化论坛的举办,为深化对生态文明和环境文化的理论研究,全面深入推广生态文明理念,提供了坚实载体,预示着我市生态文明和环境文化建设的美好前景。生态文明贵在创新,重在坚持,成在持久。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的环保部门,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营造建设生态文明和环境文化的良好氛围,努力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体现到经济发展体系的各个领域和社会组织体系的各个方面,逐步渗透到广大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大力宣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让生态文明和环境文化成为全社会文化意识,让绿色消费、适度消费成为全体市民的自觉行动。

最后,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并结下丰硕的果实,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谢谢大家。

第四篇:浅析生态文明理念下美丽中国的建设

【摘 要】 本文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及存在的威胁,针对如何更好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四点措施:绿色发展是保障;加快环境治理是重点,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保护生态是关键;监管体制是保障。

【关键词】 生态文明;严峻形势;美丽中国;措施

一、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1、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小康社会是否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众所周知,我国环境保护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长期粗放式的增长方式,使我国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已经逼近了极限。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污染防治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必须坚决打好,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环境目标,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2、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内在要求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是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人们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成了急需补地短板。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寂静的春天》中就提到这样一句话“不解决环境问题,人类将生活在幸福的坟墓之中。”只有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才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增长点。

3、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抓手

环境问题的出现其实就是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消费模式出现了问题,要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乡发展水平、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作用,同时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才可以推动各地下决心解决产业结构、能源体系、空间布局等问题,最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发展与保护协同共进的理念,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严峻形势

1、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

(1)中国特色生态文明之路已经开启。十八大之后,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了两份重要的文件:《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成为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姊妹篇”。这两个文件将“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大战略,给予从理念到思路,从目标到制度创新的系统规划与落地。此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系统纳入到中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战略之中,标志着决定中国未来发展命运,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已经开启。

(2)污染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重拳出击遏制不?嗦?延的污染势头,是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要处理的问题。新环保法在2015年元旦实施时,就被誉为“史上最严”,然而这仅仅只是个开始。2016年12月中央又印发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今年开始启动的最严格中央环保督察行动,都用实际行动向全国人民表明了中央对遏制污染、治理环境的决心。尽管中国治理环境还面临着重大挑战,但五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使污染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3)绿色发展将成增长新动力。在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导下,五年来,中国的生态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新能源革命是未来生态经济最具有全局性的革命。在这个方面,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居世界第一。尤其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尽管在农村还是星星之火,但也即将成为燎原之势。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五年来我们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清楚严峻的形势。

2、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

(1)环境污染重。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让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已经面临着巨大的压力。2012年1月15日,广西龙江河拉浪水电站网箱养鱼出现少量死鱼现象被网络曝光,使得龙江河宜州市拉浪乡码头前200米水质重金属超标80倍。2015年6月,安徽池州河水被污染千亩田变荒地。这些事例仅仅只是环境污染的一个缩影,却已经让人类背负了沉重的代价。

(2)生态受损大。森林质量不高,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境仍在恶化。尤其是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16个省会城市蔬菜批发市场的监测表明,农药总检出率为20%~60%,总超标率为20%~45%。此外,生物入侵也是值得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生物入侵者也搭乘着国际贸易的“便车”“登堂入室”。中国作为贸易大国,成为了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悉,目前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已达620余种,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中国就有51种,并造成逾2000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

(3)环境风险高。环境风险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或由人类活动与自然界的运动过程共同作用造成的,它是通过环境介质传播的,能对人类社会及其生存、发展的基础――环境产生破坏、损失乃至毁灭性作用等不利后果的事件发生影响。应该说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危机和严峻挑战,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公报,确认2016年成为自188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年”,刷新2015年创下的最热记录。同时,2016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温度再创新高,突破400ppm的警示线。“气候变暖放大了自然和社会经济系统目前面临的风险,并产生各种新的风险,带来更多的极端天气。同时气温升高造成我国华北地区静稳天气增多,加剧了重污染天气的频发。”

三、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1、绿色发展是保障

绿色发展理念的形成应该是自上而下的,从国家层面来说,就是顶层的设计规划。按照十九大报告的部署,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需要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保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发展绿色金融,还应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三大产业。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方面,要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对于个人来说,在生活方式上应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的消费现象,积极开展创建节约活动,让机关、家庭、学校、社区等任何一个部门都能够将绿色行动进行到底。

2、加快环境治理是重点

(1)打赢蓝天保卫战。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不合理是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在产业结构方面要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执行环保等标准,着力推动“散乱污”企业整治、重点行业污染源治理,加快不达标产能依法关停退出;能源结构方面,尤其突出抓好北方地区清洁供暖,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减少重点区域煤炭消费;交通结构方面,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提高铁路货运量,降低公路货运量。深化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让群众享有更多蓝天白云。

(2)加快水污染防治。水是生命之源,水污染直接关系人们每天的生活,直接?P系百姓健康。当前城市黑臭水体大量存在,饮用水安全保障有待加强。全面实施“河长制”,尤其是县、乡、村三级河长名单及主要管护工作任务要明确,系统推进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管理和水灾害防治,抓好重点流域,大力整治不达标水体、黑臭水体和纳污坑塘,严格保护良好水体和引用水水源,加强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亲水环境。

(3)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我国土壤污染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因为土壤污染与大气、水污染不同,加强监测监控、做好风险监控是第一位的。要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提高危险废物处置水平,夯实化学品风险防控基础,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实施农用地土壤环境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准人管理,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

3、保护生态是关键

生态环境问题应该归咎与人,是人的不当行为造成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重大工程的修复,可以使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得以优化,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的构建,大幅度提升了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4、监管体制是保障

2017年4月总书记到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考察指出:“要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认真贯彻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科学认定、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原则,明确各级领导干部责任追究情形。”

首先要明确责任,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要让每一个领导干部都感觉到自己任职期间的任务重大,还要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更要让他们明白,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更好地促进自然资源资产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

其次要严肃追责,总书记指出:“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必须严肃追责。” 要将生态指标纳入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针对于生态环境指标很差的地方,如果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表面成绩再好看也不行,要让生态环境保护变成一项重要权重指标。

【参考文献】

[1]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7.

[2] 韩保江.让生态文明建设向世界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优越性[N].央广网,2017.

[3] 张孝德.这五年,生态文明建设从理念到实践取得四大成就[N].央视网,2017.

[4] 杜悦英.绿水青山: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实践[J].中国发展观察,2017.

【作者简介】

屈莉莉(1983-)女,安徽临泉人,中共临泉县委党校理论教研员,文学学士.

第五篇:“生态文明,低碳理念走进校园”讲演稿

开阳县宅吉乡中心小学四(1)班 刘佳林

同学们,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山不孤独水孤独,所以水绕着山;梦不孤独心孤独,所以梦把心牵住;树不孤独鸟孤独,所以鸟在树上住;我们不能让水孤“独”,不能让心孤独,更不能让鸟孤独,让我们共建绿色家园,让绿色回归自然,我们共同在努力!

同学们,新世纪凝望地球:空气污染严重、土地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威胁着人类、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面积日益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化学污染日益严重、混乱的城市化、海洋生态危机加剧、极地臭氧空洞,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吗?曾记否,我们的前人生活的环境是那样的美好:茂密的森林和青青的绿草覆盖着大地,清新的空气中瓢着阵阵花香,丰腴的土地和清澈的河水哺育着大地上的生物,鸟儿在树上歌唱,鱼儿在蔚蓝的大海中畅游„„如今,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是否应该深深地反思:时代要进步,文明要发展,我们再也不能吃祖宗饭、断路的路子了,人类向大自然一味掠夺式的索取生活方式不可取。我们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我们应该积极地,自觉地行动起来,快快加入到生态环境保行动中来。保护环境,建设绿色家园,应从身边的事做起:

上一篇:国际品尚米兰婚纱摄影下一篇:高考补习班招生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