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维修

2024-05-01

机电设备维修(精选十篇)

机电设备维修 篇1

一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现状

我国的机电维修管理模式是由目前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手段决定的, 并且还深受国外先进理论和先进技术的影响, 并把设备故障诊断与状态检测技术逐步地引进中国, 但此项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还不广泛。我国目前还是以预修为主要检修手段, 由于预修手段受到一定的限制, 使得设备的故障问题时有发生, 得不到很好的预防和维修, 大大影响了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投入, 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我国的机电设备维修工作受重视的时间较晚, 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推广, 关于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很多方面的工作都还是停留在表面, 没有进行探讨和研究, 没有什么经验和数据可供参考, 因此, 目前我国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还是盲目的、不科学的, 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

1.故障后在维修

企业为了减少资金成本投入, 达到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目的, 非常刻意的减少机电设备的养护和维修次数, 一般情况都是在机电设备出现故障问题之后, 才进行机电设备的维修, 但往往导致机电设备停机的时间和次数不断增长, 也无法保证机电设备维修之后立即就能投入使用,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大大降低了机电设备的生产效率。

2.企业对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不重视

目前, 我国的绝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认识到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性, 因此对机电设备的日常检修工作就做得不及时、不到位, 严重影响了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机电设备的故障只要不影响机电设备的运行, 就不会进行维修管理, 大大缩短了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 影响了经济的正常增长和GDP的提高, 严重时, 设备不能再次使用, 必须购买新的机电设备, 增加了资金成本的投入。

3.机电设备的养护工作不到位

机电设备在投入使用之后, 要特别注意机电设备的养护工作和机电设备日常需要注意的事项, 降低机电设备因操作不当或者环境原因造成故障的几率。例如, 矿井下面使用的机电设备, 湿度极高, 高于机电设备对于湿度要求的范围, 并且矿井下的气体变化很大, 还包含很多的腐蚀性气体, 工作人员对于机电设备所处的环境状态不佳都没有意识到, 更不会事先做好防护工作, 严重影响了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

4.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落后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只是过于看重机电设备的经济效益, 不断的引进新的机电设备, 但没有对它进行适当的检修工作。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技术已经跟不上机电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 也就与现有的机电设备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 制约了机电设备的利用率, 使得拥有的先进的机电设备都不能发挥它的最大作用, 造成了机电设备上的浪费, 影响企业的再发展。

二加强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的措施

1.提高重视度, 完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方式

在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的同时, 应该提高工作人员对于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视度, 不断的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 以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 加强工作人员之间的经验交流, 并通过交流和协作, 对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方式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使得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方式适合机电设备的发展和更新, 确保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促进经济的增长。

2.推行“可持续发展式”的维修管理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 人们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和保持生态平衡, 机电设备在出现故障后, 工作人员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 把机电设备维修好, 使其恢复生产, 还要注意维修管理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排放, 应把有害物质的排放量降到最小, 还要确保机电设备维修时对维修人员的人身损害最小, 即使机电设备逃脱不了报废的命运, 也得在机电设备宣布报废后, 对它进行妥善的处理, 可以把机电设备作为一个故障试验品, 或者由企业对其进行统一的处理, 或租赁或变卖, 以发挥机电设备的最大价值。

3.严格按照机电设备的使用标准来做

在机电设备的使用过程中, 严格按照机电设备的使用标准来做, 并确保机电设备运行时需要的能源油的质量达标, 颁布一系列的机电设备的使用标准和操作行为规范, 对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加以约束, 对出故障的机电设备的原因和维修过程加以调查和总结, 吸取经验和教训, 防止此类原因造成的机电设备故障的出现。

4.加大机电设备故障检测仪器的利用度

使用机电设备的企业都会有一些为保障机电设备正常运行的检测仪器, 但大多时候这些先进的检测仪器都只是一个摆设, 流于形式层面, 没能真正应用到机电设备的生产过程中, 大多数人都认为检测仪器摆在那里只要不使用, 就不会对仪器造成损伤, 检测仪器也就不会坏, 其实机电设备和检测仪器一样, 用和不用都会对它们造成一定的损耗, 除了人为原因之外, 还有气候原因、温度原因、湿度原因等, 只是损耗的程度有所区别, 这也就没有发挥到检测仪器的最大作用, 自身的价值也没有体现出来, 造成了资金成本的浪费。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也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按部就班那么简单, 它需要工作人员根据机电设备的具体故障部位和原因采取应对措施, 这就要求机电设备的维修人员要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才能最大限度的缩短机电设备的维修时间, 尽快的投入日常的生产活动中去。做好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不仅能够确保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而且还能减少资金成本的投入, 最大程度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士峰.煤矿机电设备故障检测诊断技术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09)

机电设备维修总结 篇2

摘要:结合在维修机电设备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加以总结,以及分析在机电设备管理方面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提高之后工作中的工作效率和自身安全。

关键字: 电气设备

机电管理

电气设备维修的十项原则

1、先动口,再动手

应先询问产生故障的前后经过及故障现象,先熟悉电路原理和结构特点,遵守相应规则。拆卸前要充分熟悉每个电气部件的功能、位置、连接方式及周围其他器件的关系,在没有组装图的情况下,应一边拆卸,一边画草图,并记上标记。

2、先外后内

应先检查设备有无明显裂痕、缺损、了解其维修史,使用年限等,然后再对机内进行检查,拆前应排除周边的故障因素,确定为机内故障后才能拆卸。否则,盲目拆卸,可能使设备越修越坏。

3、先机械后电气

只有在确定机械零件无故障后,再进行电气方面的检查。检查电路故障时,应利用检测仪器寻找故障部件,确认无接触不良故障后,再有针对性地查看线路与机械的动作关系,以免误判。

4、先静态后动态

在设备未通电时,判断电气设备按钮接触器、热继电器以及保险丝的好坏,从而断定故障的所在。通电试验听其声,测参数判断故障,最后进行维修。如电机缺相时,若测量三相电压值无法判断时,就应该听其声单独测每相对地电压,方可判断那一相缺损。

5、先清洁后维修

对污染较重的电气设备,先对其按钮、接线点、接触点进行清洁,检查外部控制键是否失灵,许多故障都是由脏污及导电尘块引起的。经清洁故障往往会排除。

6、先电源后设备

电源部分的故障率在整个故障设备中占的比例很高,所以先检修电源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7、先普遍后特殊

因装配配件质量或其他设备故障而引起的故障,一般占常见故障的50%,电气设备的特殊故障多为软故障,要靠经验和仪表来测量和维修。例如,一个0.5KW电机带不动负载,有人认为是负载故障,根据经验用手抓电机,结果是电机本身问题。

8、先外围后内部

先不要急于更换损坏的电气部件,在确认外围设备电路正常时,再考虑更换损坏的电气部件。

9、先直流后交流

检修时,必须先检查直流回路静态工作点,再检查交流回路动态工作点。

10、先故障后调试

对于调试和故障并存的电气设备,应先排除故障,再进行调试,调试必须在电气线路正常的前提下进行。

机电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1、机电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机电管理职能部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一般都设机电管理部门,但多数矿井机电科承担两种职能:一是机电管理,二是机电生产。机电科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应付生产,管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一些矿领导对机电管理重视不够,大量压缩机电人员,造成机电管理人员不足,机电专业组织未能健全,机电管理网络经常中断,机电职能管理作用淡化。

(2)、对机电标准化工作认识不足 一些矿井尽管设有机电标准管理人员,但多为兼职,对电气管理、电缆管理、小型电器管理防爆检查、设备管理、配件管理、油脂管理等管理不到位或放弃管理。部分机电职工标准化意识差,未能作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对固定设备和流动设备的管理未能按《国家重点煤矿生产矿井机电专业质量标准化标准》进行,机房硐室、机道、头面达标率低。

(3)管理不到位

设备从选型、购置、验收、试验、安装、维护、修理直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和某些环节还不到位。有的矿设备验收、使用制度执行不严,不合格产品仍能入库和使用。使用设备缺少编号、电缆标志牌不全,帐、卡、物不对应。不少单位拼设备的现象依然存在,设备不能按计划升井轮换检修,直接转面使用。

设备检修质量不高,一些测试项目未做,一些设备超期使用,未能按规定进行报废处理。设备更新不足,新度系数远低于0.5的要求。

(4)、设备存在隐患较多

设备老、旧、杂、带病运转,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不全,距《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差距较大。提升系统缺少缓冲装置和托罐装置,电控系统、制度系统保护不全。井筒装备锈蚀严重,未能定期防腐,有的矿井为了赶生产,不能保证主、副井2小时的停产检修时间,绞车的实际提升负荷超过设计提升能力。一些固定设备的电压表、电流表、压力表、真空表、安全阀未按规定定期校验。井下电气设备没有按规定做电气试验、过流保护整定过大,有的使用铜、铝、铁丝代替保险丝。漏电保护、煤电钻综保、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输送机保护、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甩掉不用或试验及记录不规范。井下局部接地极及材质、工艺不符合要求,安装不合格。非阻燃的电缆、输送带仍在井下使用,电气设备失爆现象屡见不鲜。

(5)、机电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手段落后

一些地方煤矿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技术管理不能指导生产,以政代技的现象时有发生,供电无设计或虽有设计但不规范,施工无措施或虽有措施但不具体,固定场所设备未能定期进行性能测试,井下供电三大保护未能按技术要求进行整定、测试、检查。一些仪器、仪表老化而且不全,测试手段和方法落后。(6)、机电队伍整体素质较低

一些地方煤矿机电管理人员文化较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未系统学习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机电管理凭经验进行。机电职工一般未接受机电专门技术培训,理论知识不足,实践经验经验缺乏,违章作业经常发生。设备故障较高,因电气失爆引起的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几乎年年发生,因用电管理“两票三制”坚持不严,带电作业,约时送电时有发生。

(7)、机电培训走过场,达不到培训的目的

尽管机电培训工作年年进行,但由于针对性不强,抽象理论讲解职工听不明白,实践操作方法讲授不具体,职工无法在实践中应用,理论不能联系实际,造成职工学习积极性不高,机电培训走过场。未能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培训达不到目的。

(8)、资金不足

地方煤矿受资金制约,普遍存在设备数量不足,备品备件数量有限的现象。由于地质条件复杂、资源有限,搬家挪面频繁,造成机电设备安装、检修、维护量增加。机电职工经常加班延点,而待遇相对偏低,一些高水平的机电技术人员纷纷跳槽,机电安全生产处于被动状态。

2、改进煤矿机电管理的办法

(1)重视管理,提高机电管理水平重视“机管”,首先是矿井领导人重视“机管”,这是加强“机管”的关键,“机管”人员要经常向矿领导汇报机电工作,多提工作建议,以获得领导的支持。

当前地方煤矿的“机管”基本处于设备维修管理阶段。其实矿井“机管”应该把设备的一生作一个系统,实行设备运行全过程的管理。因此,矿井机电管理人员不但要学习设备维修的管理理论,而且还要学习现代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同时应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把工程技术人员、职工组织到管理活动中来,并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先进矿井机电管理的经验来弥补本单位机电管理的不足,找出差距,制定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提高“机管”水平。

(2)、因矿制宜建立“机管“机构,授予职权,统一管理

矿井“机管”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组织形式,体系结构都要因地制宜、因矿而异,不能一个模式,但应相对稳定。当前,建立与生产系统并列的“机管“结构体系是发展方向,对于井型较大,基础工作比较扎实的矿井,设置机电管理科,负责全矿机电技术、设备管理、机电工作调度,对全矿机电工作实行统一管理。井型小、生产环节简单、设备拥有量少的矿井,机电管理科和机电工区可合二为一,有利于减人提效。

(3)、加强机电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组织,提高全体机电人员的质量标准化意识,按标准化要求展开机电工作。

机电标准化是确保矿井机电安全生产的基础,地方煤矿应逐步完善机电标准化工作,成立标准领导小组,制定标准化建设奋斗目标及具体措施、完成时间。实行“三抓”即面上抓质量升级,线上抓达标头面、机道、机房,点上抓薄弱环节,建立机电标准化奖罚制度,开展机电标准化竞赛活动,树立机电标准化样板机电区队、机房硐室、机道,推动机电标准化工作的全面开展。

(4)、扎实地做好设备综合管理工作

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掌握设备动态,建立保管档案,办理设备调拨转移手续,掌握设备技术性能状态,编制审查设备购置,更新、改造、修理、配件计划,掌握大修资金的使用,对设备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各矿应建立设备综合管理体系,完善设备综合管理制度,配齐设备管理人员,实行流程化管理,扎实地做好设备综合管理工作,确保设备管理制度化、正常化、规范化。

(5)认真落实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机电业务活动的准则,是做好机电工作的纪律保证,应建立健全。当前,规章制度执行不利是突出的问题,特别时操作、维修、综合平衡、质量验收、现场管理等制度的执行方面尤为突出。矿井机电管理工作对象是设备,落实规章制度也必须以管好、用好、修好设备为主要工作内容。目前急需重点落实的规章制度是:机电管理人员责任制度,设备使用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检查、维修、质量验收制度,机电事故管理,设备现场管理,技术管理,综合平衡班组经济核算等制度。

(6)、实行计划管理,强化综合平衡

计划管理是机电管理的核心,是组织机电业务活动的根据。编制机电工作计划,一般应根据机电设备的技术状态,矿井生产计划,企业财力和物力,机电施工技术力量,技术条件手段,上级机电主管部门的意见、要求等。

及时有力地正确协调平衡是计划顺利实施不可缺少的手段。做好协调平衡工作,首先要有一个比较得力的协调平衡机构。当前地方煤矿除配备一定数量的管理人员负责日常业务工作的平衡外,较大型的矿井应组建机电调度室,配备调度员,负责机电工作的调度平衡。小型矿井可采取机电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轮流值班的方法,代行机电调度员的职责。其次是建立健全综合平衡工作制度,如机电管理(技术)人员值班制、机电工作生产例会,车间班组日作业计划制,采掘机电区长,维护班组长例会制等。再次是定期组织分析机电设备安全、质量、维修、动态、电力及单位二次分配等方面的情况,机电工作协调平衡,还要根据季节重点有所变化。

(7)、实行技术人员责任制,强化技术管理

技术人员是技术管理工作的主体,实行技术人员责任制职责、职权和专业班组职责挂钩是充分发挥技术人员作用,强化技术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便于技术人员在生产活动中解决技术问题,做好技术管理工作。

为了提高机电技术管理的工作质量,必须严格技术文件的审批制度,分级负责,层层把关,重视积累技术资料和科技情报的检索工作,做好图纸资料技术档案管理工作。设备的运转、检查、保养、检修、事故等记录都要做好资料分析整理,妥善保管,存档备查。设备技术性能测定报告,机电工作的检查、评比、总结、工作计划、报告、报表、定额指标也必须存档备用。

(8)、突出机电管理重点

矿井机电系统比较复杂,必须抓住工作重点,当前,机电管理应突出三个方面的重点:(1)安全可靠性,对危及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设备及电气设备必须及时进行更新改造,对暂时达不到《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及标准的设备,要分期分批予以整改,逐步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2)为井下供电和提升运输两个系统,井下供电是采掘一线设备的动力系统,环境复杂多变,结构因机而异,重点抓好流动设备的现场管理,完善安全保护装置,杜绝电气设备失爆。提升运输是矿井的咽喉,工作面广、量大,更进一步完善提升运输系统的各种保护装置,坚持每天2小时的强制保养,带式输送机必须使用输送机综合保护。(3)环节的重点为操作、维护、修理3个环节,不遵章操作就会发生事故,不检查保养不能发现隐患,不修理老化磨损得不到补偿。抓好这3方面矿井的生产次序也就基本保持正常。(9)、努力提高职工业务技术素质

要管好、用好、修好机电设备,必须有掌握先进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发挥先进设备的优势,业务技术培训是机电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受培训的人员,既要学习基础知识,又要学习当前管理,使用和修理设备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方式、方法也不要拘于一种形式,但不论采取那种方式、方法都必须做到学用一致。教材、教员、教室落实。教材的深度要与培训对象的文化业务素质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如评定技术职称(包括工人评定技师)结合企业经济能力,提高技术大拿的经济待遇。

(10)明确指导思想,实行目标管理,认真考评机电工作质量

矿井机电工作的指导思想总的来讲是提高设备维修质量,减少机电事故,保证矿井正常的生产秩序,不断提高机电管理水平,使矿井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每个矿井都要根据工作进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指导思想,矿井机电管理的总目标是使设备安全经济合理运转,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优化,使设备综合效率最高,每个矿井都要根据设备维修质量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素质,技术条件,领导重视机电工作的程度,制定具体的奋斗目标,逐步达到最高目标。

当前考核机电管理工作质量的指标一般有设备完好率、设备待修率、机电事故率、设备使用率、设备负荷率、电耗费用成本率、设备费用成本率、配件费用成本率,维修费用成本率、配件储备费用率、维修人员效率等。机电管理部门旬、月、季、年都要组织进行严格考核,奖优罚劣,促进机电管理。

总结

设备的检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可以迅速、连续地反映设备的运行状态,预示运行设备存在的潜伏性故障,提出处理措施,不同程度地延长设备的服役期,减免不必要的维修干扰,大大降低运行成本,易实行自动化和科学化设备管理,是保障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有力措施,应大力推广。然而,设备的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毕竟为新兴的多学科高新技术,其发展和实施还存在许多困难,距离替代预防性定期检修还有较长历程。所以,既要积极开发、推广这一技术,也要客观对待,避免盲从,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系统,使该技术更好的为为企业和人民生产生活服务第六章 结束语

论如何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维修 篇3

【关键词】加强 煤矿 机电 设备 维修

【中图分类号】TD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428-01

企业要生存、发展,抓好管理是根本。机电管理作为煤矿综合管理的一个重要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历史原因,目前煤炭企业机电管理中存在许多滞后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煤矿企业的发展,所以,积极研究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煤矿机电设备在煤矿发展中的作用

机电设备的现代化是煤矿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决定煤矿生产质量的基本要素,也是不断提高煤矿技术水平的基本条件。煤矿生产的发展日新月异,使煤矿各类的大型精密、贵重的设备不断增多,它不仅改变煤矿技术的结构,也对煤矿在机电设备的管理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并负有重要的责任。安全生产是煤矿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而煤矿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设备老、旧、杂、带病运转,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不全,设备、配件采购混杂,同型号、不同厂家,安装尺寸或型式不相同增大工作难度等问题都会严重阻碍煤矿的发展。如果没有一套规范科学的管理程序来管理设备,就会使不合格的设备投入使用,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任何工作上的疏忽所造成的停工,都意味着停止生产,甚至酿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2、设备日常维修存在较多问题

在目前很多煤矿中,机电设备陈旧落后,通常带病运行,安全措施跟不上,与当前国家相关的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相距较远,由于煤矿企业的工作环境差,湿度高,空气灰尘多,如果机电设备在矿井里实施存放、运输过程中,不采取防锈、防尘、防潮等手段,则会加速设备的腐蚀及损坏,再加上工作人员的认识不足,经常会导致此类事情的发生。当前煤矿设备维修模式的不足长期以来制约着煤矿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2.1 机构不健全

尽管各个煤矿都设置机电管理部门,但大多数煤矿都存在机电管理机构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一些煤矿的领导对机电管理重视不够,大量压缩机电人员,机电科只配备一个人,甚至整个矿井只有一个电工负责机电管理工作。

2.2 管理不到位

设备从选型、购置、验收、试验、安装、维护、修理直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在某些环节还不到位。如设备验收、使用制度执行不严,不合格产品仍能入库和使用,在用设备缺少编号,没有使用编码管理,设备、电缆标志牌不全,账、卡、物存在不对应现象。

2.3 技术力量薄弱

煤矿机电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技术管理不能指导生产。供电无设计或虽有设计但不规范,施工无措施或虽有措施但措施不具体,固定场所设备未能定期进行性能测试,井下供电三大保护未能按技术要求进行整定、测试、检查,一些仪器仪表老化而且不全,测试手段和方法落后。

2.4 队伍素质较低

一些煤矿机电管理人员文化较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未系统学习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机电管理凭经验进行。机电职工一般未接受机电专门技术培训,理论知识不足,实践经验缺乏。用电管理“两票三制”坚持不严,带电作业、带电搬迁设备、约时停送电时有发生。

2.5 资金投入不足

煤矿受资金制约,普遍存在设备数量不足,备品备件数量有限的现象。由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资源有限,搬家挪面频繁,造成机电设备安装、检修、维护量增加,机电职工经常加班延点,而待遇相对偏低,一些高水平的机电技术人员纷纷跳槽,机电安全生产处于被动状态。

3、改进煤矿机电管理的对策

3.1 重视提高机电管理水平,重视机电管理

首先是矿井领导人重视机电管理,这是加强机电管理的关键。机电管理人员要经常向矿领导汇报机电工作,多提工作建议,以获得领导的支持。矿井机电管理应该把设备的一生作一个系统,实行设备运行全过程的管理,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优化,从技术、经济、组织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因此,矿井机电管理人员不但要学习设备维修的管理理论,而且还要学习现代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同时应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把工程技术人员、职工组织到管理活动中来。

3.2 努力提高职工业务技术素质

要管好、用好、修好机电设备,必须有掌握先进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才能发挥先进设备的优势。业务技术培训是机电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如评定技术职称,结合企业经济能力,提高技术人员的经济待遇,稳定技术工人,尽量减少人才流失。

3.3 认真落实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机电业务活动的准则,是做好机电工作的纪律保证,应建立健全。当前,规章制度执行不利是突出的问题,特别是操作、维修、综合平衡、质量验收、现场管理等制度的执行方面尤为突出。矿井机电管理的主要工作对象是设备,落实规章制度必须以管好、用好、修好设备为主要工作内容。

3.4 建立和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标准

包括各种技术管理标准、经济管理标准、维护技术标准、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标准以及维护修理的各种定额标准等,形成科学的现代化维修管理制度。

3.5 加强机电标准化管理

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组织,提高全体机电人员的质量标准化意识,按标准化要求开展机电工作。机电标准化是确保矿井机电安全生产的基础,煤矿应逐步完善机电标准化工作,成立标准化领导小组,制定标准化建设奋斗目标及具体措施、完成时间。实行“三抓”,即面上抓质量升级,线上抓达标头面、机道、机房,点上抓薄弱环节。建立机电标准化奖罚制度,开展机电标准化竞赛活动,树立标准化样板机电区队、机房硐室、机道,推动机电标准化工作的全面开展。

小结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分析 篇4

机电设备是工业生产和日常生产中常见的机械自动化装备, 随着科技水平不断地发展, 其应用获得了不断地推广。机电设备在应用中不断地朝着自动化、综合化、连续化、精密化和柔性化等方向发展, 切实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发展动力。针对机电设备发展应用, 不仅仅是设计和制造出更加优良的设备, 而且有机地维护好设备, 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意义重大, 对于企业的安全化生产和经济效益有着不容忽视作用。通过分析机电设备的应用和发展现状, 分析所存在的问题, 提出维护和管理措施有着重要的意义。关于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方面的研究, 相关专家提出了许多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知识, 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业发展的新形式, 提出更加符合实际, 切实有效的理论成果。

2 机电设备应用中存在问题

机电设备已经深入到我国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 基于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设备随处可见。然而, 在机电设备大范围应用的过程中, 出现了影响设备正常工作的各种因素, 从而产生了许多问题, 具体如下:

1) 设备缺乏日常维护和管理

对于正常工作的机电设备, 采取日常维护措施才能保证其正常的工作寿命和工作质量。目前, 存在某些机电设备缺乏维护和管理, 只有故障出现才会进行管理和维护, 这就严重影响了其正常工作, 造成经济损失和带来生活不便。

2) 设备缺乏正确的使用指导

随着机电设备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 正确使用机电设备成为了重要挑战。在机电设备性能正常情况下, 由于不熟悉设备的使用规律导致出现故障经常可见。此外, 某些操作人员存在严重失误性操作, 导致机械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发生事故, 成为安全隐患。

3) 机电设备工作环境缺乏规范

机电设备只有在符合其使用说明的环境下才能发挥出最佳性能, 创造最优的生产效益。机电设备的工作环境包括工作温度、干净度、湿度和噪声等情况, 这些因素对于设备的正常工作起到决定作用。然而, 由于缺乏强制性的使用规范, 在非正常环境下的机电设备工作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 工作环境规范是机电设备正常工作的基本保障条件。

3 机电设备维护分析

机电设备维护是指采取合理的措施, 针对机电设备工作条件进行优化, 提高设备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结合实际机电设备的运营情况, 维护主要措施如下:

1) 明确维护标准和内容

机电设备维护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工作条件, 维护标准应结合设备具体运行状态。维护标准要求经过维护后的设备能够达到近似设备性能最佳, 保证设备的工作性能。机电设备的维护内容主要包括机电设备的工作状态、工作环境和工作效率的检测, 主要的方式为通过分析设备的各部分进行维护, 对于需要润滑的部件进行更换润滑油, 需要除尘的部件进行除尘等操作。

2) 机电设备工作环境维护分析

关于设备的工作环境, 是维护工作的重要环节。机电设备的电子部件受环境影响最为重要, 工作环境检测包括测试工作温度、湿度、清洁度, 当发现不符合设备使用要求时应采取合理的措施。

3) 机电维护策略及执行办法

机电设备的维护主要目的是防止设备在工作中出现故障, 降低出现故障导致安全事故的概率。维护策略应以保持机械性能为主, 结合设备的工作时间采取适当的措施。具体维护办法包括:复位法、对比法、观察法和替换法等。

4 机电设备的管理分析

机电设备管理主要指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分析设备的运行状态, 对设备进行有效地控制, 最大程度的保证设备的工作质量和设备的工作寿命。设备管理是当今经济和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分支, 利用先进的管理思想, 结合工程实践, 对机电设备进行合理的控制。主要管理分析如下:

1) 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

机电设备管理汇集了机电知识、计算机信息知识和管理知识, 作为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为广泛地知识面。专业知识需要企业进行统一培训, 请专家讲解包括机电设备维护、设备管理知识和机电设备原理等。并且, 作为企业高层领导必须熟悉企业所使用机电设备的整体情况, 具备管理能力。

2) 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

当今信息化管理技术获得不断应用, 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促进机电设备的实时控制和自动化控制, 降低管理人员压力, 提供更为可靠的管理手段。信息化系统需要建立中心信息处理平台、信息传递中心、信号执行中心、诊断与检测中心, 通过建立信息化系统实现在计算机中心的远程控制与管理。

3) 机电设备的定期监督措施

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出现的故障, 在故障发生前均会有异常现象。通过进行定期监督检查, 能够有效地控制故障带来的经济损失, 防止企业出现事故失控的现象。定期监督检查需要制定相关检测内容和计划, 按照规范进行重点检测, 并将检测结果进行记录, 方便后期出现事故的处理。

5 结论

机电设备科技含量将会不断加大, 应用范围将逐渐推广。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在工业中将会受到更多关注, 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维护和管理机电设备意义重大。因此, 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对维护保养及管理人员要求将会提升。采取维护和管理相结合, 完善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制度, 使机电设备在最经济下进行工作, 从而提高机电设备的利用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秀莲.加强设备状态管理降低设备维修费用[J].中国设备工程, 2006 (2) .

[2]罗亚.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发展探析[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2) .

机电设备维修报告分析总结 篇5

机电设备维修报告分析总结

——THWSP-1型模块式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验实训系统维修调试

该实验器材在学校实验楼8502,机电气一体化综合实验室里面放着,实验模块共六个。

第一站:上料检测站。第二站:搬运站。第三站:加工站。第四站:安装搬运站。第五站:安装站。第六站:分类站。THWSP-1型模块式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验实训系统(欧姆龙)采用主机型号为CP1H-X40DR-A+CP1W-CIF11五台、CP1H-X40DT-D+CP1W-CIF11一台 程序中通讯方式采用串行通信功能中的串行PLC-LINK 具体设置为:

1号站为PC-LINK主站,链接字为10CH,链接模式为全站模式,PC链接最大为5 CIF-11后面的工作设定用拨动开关:1号站为100011,后四站为000011,最后一站为100011 接线方式为主站的RDA-、RDB+分别接从站的SDA-、SDB+。从站之间并联接即可 链接字为10H时的共享字

主站 3100~3109 从站N0.0 3110~3119 从站N0.1 3120~3129 从站N0.2 3130~3139 从站N0.3 3140~3149 从站N0.4 3150~3159 从站N0.5 3160~3169 从站N0.6 3170~3179 从站N0.7 3180~3189

1、该实验仪器由于长时间存放在实验室里,由于时间太长在我进去是上面布满灰尘,在我细心打扫好之后,按照标准上电启动方法进行试机运行,结果发现出现以下故障:

2、经过好长一段时气泵气压达不到标准值,气压不足不能气压缸不能达到预期的运动。

3、上料站,转盘时转时不转,而且光电传感器检测不到工件已到达工作台,送料机构不能运动,一旦8秒之后光电传感器见此不到工件,报警系统就会接通信号发出信号。

4、搬运站,该站上有一个机械抓,二齿抓有些松动不能抓紧工件,在搬运过程中如果遇到冲击容易脱落,最右侧的基尔霍夫原件起不到限位作用,机械臂不能预期到达正确工位处

5、加工站,该站的模拟加工中心没有在工件正上方,由于松动位置偏离甚远,且在四个工位的下方放有磁铁,主要作用是与基尔霍夫原件配合使用,发现基尔霍夫探测头距磁铁太远,不能很好的起到限位、定位作用,且电动机的游隙太大,左右游隙在30度左右,电机带动转盘做转动时由于惯性所说基尔霍夫起到作用,但由于电机旋转的游隙过大,不能很好的停在预期位置,造成下一工步的不理想运行,这是不允许出现的故障。

6、安装搬运站,该站违反了,柔性生产线的标准,运动速度过快,以至于在机械臂碰到工件时容易打落、击飞工件,是一个很危险动作,应加维修调试,且该工作站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设备维修报告分析总结

与下一站安装站与发生运动干涉的现象,不能使两工件按预期的装配过程装配,甚至发生二工位间的运动卡死,对于这一故障时设计时的一个疏忽而导致的,现在在硬件处无法实现维修调试,初步定为用修改程序的方法去修改二机械臂的运动,使安装搬运站,在把工件放到工位上后再做给安装站机械臂让位的运动,来实现二机械臂不发生干涉的现象。

机电设备常见故障维修策略研究 篇6

【关键词】机电设备;常见故障;维修策略

机电设备从广义上而言,主要是指由电力控制的一切大型生产设备,从狭义上而言,主要是指电气自动化、电器、机械等设备,在建筑、煤矿等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机电设备维修工作是确保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机电设备维护主要是为了能够延长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保持其使用性能,而修理主要是为了恢复、提高机电设备维修,维护是为了恢复、提高机电设备的性能。通过及时的维修处理,不仅可以解除机电故障,维持机电设备正常的使用性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投资回报,降低生产费用,也可优化投资回报,提高经营利润,以防安全事故或者其他技术性的灾难,是确保企业正常生产、减少成本投入、提高生产效率以及经济效益的基础。因此加强机电设备的故障维修工作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一、机电设备运行中常见的几种故障类型

(一)损坏型故障。损坏型故障是机电设备运行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故障情况,机电设备也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损坏,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并没有及时做好保养措施,很容易出现压痕、烧灼、变形、龟裂。如果操作技术人员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的操作要求进行操作,也会导致出现机电设备开缝或者断裂的情况。如果机电设备出现故障时,并没有诊断出真正的问题根源,也会对机电设备造成一定的损坏。

(二)失调型故障。机械设备失调在当前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的高科技时代而言,是一个相对重要的问题,机械出现失调性故障的原因有多种,比如机电设备并没有配置全面的保护装置,安全设施不齐全,并没有必要的缓冲装置,导致设备间隙不合理,造成设备压力过大或过小,最终会产生设备失调的问题。又比如绞车的实际提升负荷相对其实际提升能力高出很多,操作人员缺乏高度的责任感,并没有严格根据相关的操作技术要求进行正规操作,相关的机电设备维护常识比较缺乏,都有可能会导致机电设备出现失调问题。

(三)退化型故障。机电设备基本上都是配套购置,投入成本较大,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一般在购置之后很难定期更新,尤其是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企业而言,运营资金相对不足,通常需要很长时间才可以更新,但是机电设备退化速度较快,不仅会影响机电设备运行效率,经常也会出现机电设备退化问题。目前,我国机电设备组装结构较为混乱,机电设备中很多原材料、零部件并没有对应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机电设备退化故障发生率。

(四)渗漏及堵塞型故障。由于机电设备引进质量问题常常会导致机电设备渗漏或者堵塞问题。很多企业在购置机电设备环节,仅仅看重机电设备的成本,并没有重视设备的质量检查工作,很容易引进一些质量不佳的产品。同时,在实际应用中,相关操作人员并没有及时清理机械的垃圾,导致设备堵塞。若机电设备运行负荷过大,且没有及时检查并维修,也容易导致渗漏。

(五)功能减退故障。一旦机电设备使用时间过长,肯定会出现功能衰退的现象,如果没有及时更换新的设备,则陈旧的设备就会出现这种问题。在使用过程中,若操作人员没有合理保养,也没有及时将设备的灰尘及时清理,很容易导致设备生锈,产生一系列使用安全隐患,从而对机电设备的正常使用产生影响,且无法正常发挥机电设备的功能。

二、机电设备常见故障原因分析

在机电设备出现故障时,只有找到真正的问题,才可以“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维修措施。在机电设备故障分析过程中,首先应该仔细观察、分析出现故障的现象,然后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一一排除可能原因。一般主要可分为内因、外因两部分:

(一)外因。可能是由于机电控制设备问题,设备承压过高或过低使馈电导线断电,都会导致企业机电障碍。同时由于蒸汽、粉尘、有毒气体、温度等外界环境因素对于机电设备的运行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其次,由于操作技术人员操作不当,或者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也会导致机电故障。

(二)内因。在机电设备运行中,若支架产生裂缝,轴承或轴颈磨损,转轴弯曲或者断裂,这些零部件损坏都有可能导致电动机失衡,影响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若机电设备出现老化、拉伤、变形、开裂等,也会诱发某些严重的机电故障。电动机绑线松散或铁芯松散,绑线损坏或脱落,离心泵填料温度较高,动机组的电刷、转向器、滑环等损坏都有可能导致机电故障。

三、机电设备维修策略

(一)应加强相关的预防措施。预防是减少机电设备故障的主要措施,相关工作人员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应定期检修机电设备,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提高做好保养以及维修预防措施。企业应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维修责任制,也就是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员工应该适当给予一定奖励,相反,工作态度散漫、不负责的员工应给予一定惩罚。应加强相关工作人员对机电设备检修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检修与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每隔3年检验一次,应每月检测一次排水系统以及其他重点环节,尽可能消除故障医患,避免安全事故。

(二)应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在设备操作过程中,首先应该判断是否缺少冷却液或机油,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查找出其中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在启动设备之前,应先预热一段时间,避免设备处于低温环境下运行。在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温度表数值,将设备运行负荷控制在自身可承载范围内。

(三)应注意维修技术的更新。首先可以对机电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可以有效解决机电设备老化的问题,通过借鉴新的技术工艺,结合原机电设备的性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内部结构更新、改造,可以不断提高设备性能,也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其次可以进行技术更新,主要是引进先进的机电设备,淘汰原来落后或者已经被淘汰的机电设备。

(四)加强安全管理。只有注重设备的安全管理,才可以确保机电设备的安全生产,国家应该针对机电设备使用指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确定统一、规范的机电设备运行标准。各企业也应该根据自身企业内部机电设备运行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制度的可行性,严格要求相关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杜绝一切不安全操作行为。

(五)应做好机电设备的润滑工作。合理润滑机电设备,可有效避免设备内部出现杂物,也可减少设备零部件磨损。首先应结合机电设备的环境、结构等选择质量好、适宜的润滑材料。随时准备好大量的润滑剂以便随时补足,如经检测,发现其使用效果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应及时更换另一种润滑剂。

综上所述,机电设备故障维修工作是机电设备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常会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而出现各种故障,相关工作人员应定期检验,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一旦出现故障,应认真检验各个零部件,找出故障原因,及时采取正确的维修措施,确保机电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熊艳琴,饶小林.煤矿矿山机电设备检修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2]杨丰菊.设备运行中机电设备安装常见故障与措施[J].魅力中国,2012(27):82-84.

论矿业公司机电设备维修管理 篇7

设备维修体制是以生产为中心, 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 它由五种具体的维修方式构成。

(1) 维修预防。

维修预防是一种很好的思想, 它提倡在产品设计制造阶段就认真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 从根本上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从而减少和避免设备的维修。

(2) 事后维修。

事后维修是设备出了故障再修, 不坏不修。之所以采用这种维修方式, 一方面是因为设备检查诊断不可能把所有的故障隐患全部发现, 设备故障在生产中时有发生;另一方面, 事后维修方式还是比较经济的, 对于简单或不重要的设备, 可以采用这种维修方式。但对于重要设备来讲, 如果采用这种维修方式的话, 将会使设备故障增加、维修时间长、维修费用高, 是很不经济的。

(3) 改善维修 (技术改造) 。

改善维修 (技术改造) 是不断利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和技术, 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改正设备的某些缺陷和先天不足, 提高其先进性、可靠性及维修性, 提高设备的运转率。任何先进的设备是相对的, 总有某些不足之处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通过维修同时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使设备更趋于完善。

(4) 预防维修。

预防维修是以加强设备检查为主, 设备故障早期发现, 早期排除, 能大大减少故障的停机时间。预防维修包括定期维修和状态维修两方面的内容, 状态维修是利用检测、监测和诊断技术, 对设备状态进行预测, 有针对性地安排维修, 事先排除, 从而避免和减少故障停机的损失。

(5) 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

(TNPM) 。TNPM是以设备综合效率和完全有效生产率为目标, 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系统为载体, 以员工的行为规范为过程, 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生产和设备维护、保养和维修体制。设备维修中最重要的是基础化管理, 而5S活动则是设备基础化管理的精髓。5S是日语中5个以“S”发音的拼音字头。

研究和实践发现, 采用有计划的预防维修可以减少设备的故障, 节约大量维修时间和费用, 结果逐步形成了预防性维修的概念。最早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杜邦公司又针对预防维修存在着既有过剩维修又有维修不足的问题, 将预防维修制度发展成为生产维修。生产维修除了坚持日常保养外, 还包含以下4种主要维修方式: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和维修预防。针对不同的设备及使用情况, 分别采取不同的维修方式。预防性维修和计划预修是以时间为基础定期对设备进行的大规模检查与修理。

2 机电设备维修方式的类定

(1) 故障维修。

又称事后维修, 是指设备发生故障后立即停机进行维修的方法。

(2) 定期维修。

又称预防维修或计划维修, 是根据固定的设备运行时间或当量时间间隔进行维修, 不论设备状态如何, 到一定时间后便停机维修的方法

(3) 改进维修。

又称技术维修, 是通过根本原因分析和采用新技术, 实施改进设计和技术改造, 从根本上改进设备的性能的维修方法。

(4) 状态维修。

又称预知维修, 是根据先进的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 判断设备的异常, 预知设备的故障, 在故障发生前进行维修的方法。

3 对策

(1) 改进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方式, 加强煤矿机电设备使用和维护的管理。

在现有条件下, 煤炭生产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对设备使用、维护、修理人员技能和素质的培养, 进一步完善包括三级保养、点检、班检、定期维护和巡回检查以及交接等日常维护和文明生产的制度。煤炭企业应根据现代维修理论、行业特点、设备特性、工作环境及设备在煤炭生产中的作用等因素来进行维修决策, 健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选择包括事后维修、预防维修、计划预修和状态维修等合适的维修方式, 逐步形成具有煤矿特色的科学的新型维修管理模式。

(2) 设备维护检修制度。

维护管理制度应以设备使用说明书为基础, 设备运行档案为依据, 根据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而制定的定期计划检修制度, 如:设备运行档案显示, 渣浆泵的内衬使用寿命为1000h, 那么该台设备的内衬计划检修周期为980h, 可将设备故障控制在萌芽阶段。将所有设备的运行档案进行整理, 归类、分析, 并结合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每月设备运行时间, 制订出月度、季度、年度设备检修计划。由于洗煤厂机电设备检修工作的特殊性, 检修工作分为现场检修和计划检修。现场检修, 是以机电值班人员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依据而提出的检修要求, 是一种被动的检修; 计划检修, 则是预防性检修, 是一项保证设备性能和完好的重要工作。所以, 计划检修是检修工作的重点, 管理工作应主要放在计划检修上。

(3) 推行绿色维修。

环境、资源、人口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问题, 尤其是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地球资源大量消耗, 成了突出的问题。我国为了履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承诺, 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构想, “绿色维修”在这种背景下也应运而生。绿色维修是综合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维修模式, 其目标是除了达到保持恢复产品规定状态这一目标外, 还应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 即在维修过程及产品维修后直至产品报废处理这一段时期内, 最大程度地使产品保持和恢复原来规定的状态, 又要使维修废弃物和有害排放物最小, 即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 且对人员 (维修者和使用者) 的劳动保护好, 还要使资源利用效率最高。

(4) 加强机电设备的更新改造。

①设备的更新。采用在技术上比较先进、使用操作规程上比较方便、经济上比较合理、管理上比较进步的新型设备替代原来使用的老设备。②设备的改造。主要途径有:对设备的结构作局部改进和增加新的零件和各种装置。

(5) 企业设备维护管理。

企业设备维护管理要点 :设备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 设备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而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管理之一, 俗话说:要想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要想利其器, 只有通过加强设备维修管理, 使其充分发挥效能, 不断改善设备技术状态, 延长使用寿命, 为企业获取最佳经济效益。①起重机械设备的安装和拆卸必须由有资格的单位和专业人员进行, 并应有专人定期进行维修保养和按规定定期检查其电气绝缘性能。对达不到安全要求又不能修复的机电设备, 必须立即停用, 并予以报废处理。②施工现场应为机电设备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道路、基础 (座) 、水电、操作棚或停机场地等必备条件。夜间作业应设置安全和充足的照明。③机电设备的作业场所, 应符合安全要求。场地应平整无障碍, 机电设备旁应留有符合规定的作业和维修空间, 作业通道应保持畅通, 不得堆放材料、杂物。有防火要求的, 其作业场所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④施工机械和动力机械的基础 (座) 必须稳固, 并符合其出厂说明书或设计的要求。⑤机电设备、小型电动工具用电, 应当符合本规程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并应由专业人员安装、拆除和维修保养。⑥电设备的管理应做到“定人、定机、定设备”, 严禁不具备专业资格的人员操作机电设备。小型电动工具使用前, 应对使用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进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教育。

摘要:设备维修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主要手段, 是煤炭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 是生产费用支出的主要部分。阐述了机电设备维修体制的发展过程和机电设备维修方式的类定, 并对我国矿业公司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矿业公司,机电,设备,维修,管理

参考文献

[1]田秀丽.浅谈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性[J].大众科技报.2008, (11) :2.

矿山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篇8

1 矿山机电设备的起源及维修体制的分类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 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以及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所以国家必须加强对于城市以及乡村的环境改善的力度。而改善环境的首要工作便是改善人们的住与行, 而电力便是人们“住”的保障, 人们在居住的过程中时时刻刻都需要用电, 而这些电多数是靠燃烧煤矿获得的。在中国, 特别是北方的城市, 因为城市本身的发展程度不够, 加之北方地势比较平坦, 没有落差比较大的河流湖泊等, 所以在北方水利发电是不现实的。另外居民也需要取暖做饭, 随着全球温度回暖, 导致了冬天越来越冷而夏天越来越热, 所以对供暖温度的要求越来越大, 这无形中加大了对煤矿的使用量。所以提高煤矿的开采效率可以有效地节省人力与物力, 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起到有效的推进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 矿山机电设备得到了开矿部门地广泛使用。

设备的维修全都是以生产和高产为主要方式, 乃是矿山生产中一项必不可缺的一种维修体制, 其大约可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1.1 预防维修

在矿山生产工作中, 它又被称为定点检修, 是一种流传至今多少年来的智慧的结晶, 也是劳动人民汗水经验的总结。“预防”又是全社会全人类的一种好的代代传的好思想好传统, 它也概括了矿山各种机电设备产品, 再设计和制造的前提, 我们就要考虑设备的可靠性, 要从根本上减少不必要事故的发生, 从而可避免机电设备在运行时候修的次数, 从而提高原煤产量。

1.2 事后维修

顾名思义是在机电设备出现故障以后才开始组织修理。采取这种检修方法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在检修设备的时候不可能把所有的故障和有隐患的地方都一一排查出来, 所以, 像这类的电器设备故障在工作当中时常都会发生.乃至防不胜防。机电事故出现后的维修, 从经济方面来看, 事故后维修还是比较经济型的, 对于那些简单的或者分布在不重要部位的机电设备, 可采纳此种维修维护模式, 但是, 对于那些重要的机电设备的岗位, 若采用此种模式的话, 将会使设备的故障增加。

1.3 创新维修

又叫技术改造, 在现实工作中,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而进行的技术改造, 是为了更好、更适用于当前的工作情况。任何先进的好设备, 其特性均是相对的, 总有不足之处, 只有经投入到生产工作后, 才显出不足供可研究改进, 也就是说, 在维修的同时, 总结、研究此机电设备的不足之处进行技术改造, 从而使设备完好程度更趋于完善。

2 提高矿山机电设备的管理水平的措施

由于矿山工作环境的特点突出, 如现场机电设备高强度的作业、工作环境粉尘颗粒物多等, 因此加强矿山机电设备的使用管理工作是其中的关键点。

2.1 管理制度

通过对矿山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进行合理规范, 结合矿山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出齐备的管理制度, 并将管理制度的作用进行充分地发挥, 从而使得矿山机电在使用上能够有据可依。机电设备管理制度的制定同时要符合我国相关的矿山机电设备使用规定, 矿山企业管理层要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加以重视, 加大相关投入。

2.2 人员培训

随着各类新机电设备的不断被研发并应用到矿山现场作业中, 对于机电设备的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同样非常重要。对于操作使用矿山机电设备的人员必须规定只有专业人员方可操作, 同时利用多种先进的培训手段, 对操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 还能够配以合理的考核制度, 从而对培训的结果进行强化。需要注意的是, 对于培训, 必须编制出内容丰富的, 能够结合实际案例引起培训人员注意的并真正有实际意义的培训教材, 以避免出现培训内容与实际操作脱节, 从而使培训工作流于形式。通过合理的培训, 使操作人员在对现有矿山机电设备能够科学使用的基础上, 掌握矿山机电新设备的动态及技术。

3 矿山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建议

企业管理人员应根据现实维修理论、行业特点、设备特性、工作环境以及该设备在生产中的作用等因素, 来进行决策, 健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 并严管理上等级。并根据设备的使用轻重来选择合适的维修方案 (其包括事后维修、预防维修、计划维修、状态维修等) , 逐步形成具有煤矿特色的科学的新型维修管理模式。

设备维护检修制度, 维护设备管理制度应以使用说明书为基础, 设备运行记录档案为依据, 根据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而制定的定期计划检修制度。例如, 380采煤机的电机与变速箱连接处密封润滑油用的骨架油封, 正常使用寿命为2200h, 那么此骨架油封的计划检修周期应为2000h, 因为, 只有这样, 才能将设备的故障在萌芽状态阶段消除, 随后一并将所有设备的运行档案进行整理、归类、分析, 并结合着说明书制定出现时的设备检修计划。其工作特性可分为两项:现场检修和计划检修。对于现场检修就是以机电设备的值班人员, 在当班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现的病症而提出的检修要求, 此乃是一种被动的检修方案;计划检修则是预防性检修, 它是一项保证设备性能完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所以, 计划检修是维修工作中的重点, 管理工作应主要放在计划检修上。

加强机电设备的更新改进, 大约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设备的更新方面, 均采用技术上比较先进的, 在使用与维修上比较简单方便的, 经济上也比较合理, 管理上也比较进步的新型设备来替代原来使用的老设备。另一方面是, 设备的改造方面, 主要途径是, 对设备的结构作局部改进和增加新的零部件及装置等。

结束语

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探讨 篇9

1 影响维修的主要因素

影响机电设备维修的因素主要包括维修保养方针、维修设备完善程度、设备维修设计的优劣以及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劳动情绪等 (见表1) 。

2 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由于我国的工业化发展较晚, 因而机电设备应用于煤矿生产的时间也不长, 这也就导致了我国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与国外存在差距。从整体上看, 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研究处于初步阶段, 维修管理主要是针对个别零件, 还未对煤矿机电设备维修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现阶段制约我国煤矿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落后, 没有系统的理论作为支撑[1]。为了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 保证煤矿企业各项经济活动能够正常开展, 需要深入研究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技术, 鼓励工作人员创新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使其朝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以下是在我国煤矿中常见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1) 应时维修模式。应时维修模式也称为事后维修, 是指在煤矿机电设备发生故障时对其进行维修的维修管理模式。应时维修模式的缺陷表现在滞后性上, 当故障出现后才对其进行维修, 不能做到事先预防。应时维修模式出现于上世纪五十年代, 由于煤矿机电设备还处在初步应用阶段, 健全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体系还未建立, 当时的工作人员的维修管理意识不高, 只是在机器发生故障之后才去想到解决, 而机器发生故障而停工必然会影响煤炭企业的正常生产, 给煤炭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

(2) 计划维修模式。由于应时维修模式应该存在许多缺陷, 很多煤炭企业都对这种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尝试, 这就是计划维修模式的产生。计划维修管理模式的实质是定期对矿山机电设备进行检查, 确保所有的机电设备都保持在稳定的运行状态。与应时维修模式相比, 计划维修管理模式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因为是一种主动检修的模式, 所以在很多问题产生之前就已经解决了, 防止了重大事故的出现。目前, 大部分煤矿企业都制定了有效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计划, 这种模式能够很好地保证煤炭企业的日常生产, 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推动了煤炭产业的进步。

(3) 主动维修模式。主动维修模式是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合理评估和预测煤矿机电设备故障发生率, 对设备进行有效的维护, 从而将机械故障消除在萌芽之中, 保障机电设备的有效运行。但是这种维修模式在国内的煤矿企业比较少见, 因为对与人员和技术都有较高的要求, 所以并没有得到普遍的推广。

3 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改进措施

第一, 建设高素质的维修管理队伍。为了优化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煤矿企业需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注重提高维修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 去保护维修管理人员能够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保障整个企业生产的有效进行。对于已有的设备维修管理人员应该定期进行培训, 确保其掌握最新的维修管理技术, 增强其维修管理意识, 制定有效方案解决问题, 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同时, 企业需要规范维修管理人员日常行为, 使其严格遵守相关的设备维修管理法规, 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风气[3]。

第二, 改进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方式, 加强设备维修和使用管理。煤矿企业需要加强对人员技能和素质培训、设备使用、维修、管理等方面的重视, 可以模拟各种故障发生的情况来进行培训工作, 帮助员工快速掌握使用的维修技术。同时, 煤矿企业需要根据行业特征、工作环境、维修理论、设备在煤矿生产中的作用以及设备特征, 制定科学的维修决策,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 落实设备维修人员的责任制, 每天动态检查设备维修管理情况, 当设备出现故障时, 应该及时处理, 禁止有故障的设备继续投入使用, 不能够为了一时的生产而让设备带故障工作, 因为这样很容易导致各种安全隐患。根据设备故障情况, 选择合适的维修方式, 建立科学健全的巡查记录, 有效保障各个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

第三, 建立科学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标准。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需要遵循特定的标准, 为了充分保证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性和可靠性, 在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经济管理标准、设备人员工作标准、技术管理标准来建立科学的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标准, 以科学的方式来保障煤矿机电设备的有效运行, 为煤矿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第四, 建立健全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责任机制。为了充分避免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在煤矿企业内部应该建立健全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责任机制。让所有的员工在行使相应的权力的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 这样在问题发生时也能够有责可究, 最大程度上避免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煤矿企业的财务部门、企管部门要定期、定人、定时地检查、考核各基层单位制定的措施以及措施的执行情况, 加强对指标的考核, 一旦发现问题, 马上改正, 部门的福利要与部门的工作情况严格挂钩, 将奖励和惩罚有机结合到一起, 利用奖励来保证员工对设备维修和管理的积极性和严谨性, 利用惩罚来保证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第五, 利用检测仪器等硬件, 进行视情维修。利用各种新型检测设备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监测, 收集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 保证所有的煤矿机电设备都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 从而减少设备周期费用, 提高设备经济效益。有助于帮助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第六, 建立科学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收集各种矿山机电设备可能产生的故障以及故障产生的原因, 收集、整理、分析维修数据, 根据维修数据制定机电设备维修和管理的计划, 将容易发生故障的位置进行重点的排查, 通过先进的手段来保证所有矿山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

4 总结

综上所述, 提高机械设备维修管理水平对煤矿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煤矿企业需要不断提高维修管理人员技术水平, 改进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方式, 建立科学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标准、设备维修成本管理责任制、设备维修管理系统, 利用检测仪器等硬件, 进行视情维修, 保证机械设备高效、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王国清.探讨目前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中的不足与应对办法[J].科技创业家, 2014, 11 (3) :114-115.

[2]赵兴来, 訾建新.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优化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3, 12 (6) :164-165.

煤矿机电设备检测及故障维修 篇10

煤炭行业的机电设备能够代替生产过程中的人工, 这对于人身安全以及加快煤炭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随着高新技术应用的发展, 数字化和自动化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提高。煤矿的机电设备运行费用较高, 如果设备一旦出现故障会造成很严重的经济损失。研究煤矿机电设备的故障以及如何及时有效地预防和解决问题变得十分关键。

1 煤炭行业机电设备的故障三阶段分析

1.1 设备早期运行故障

在设备运营的早期需要一定的磨合期, 在这个阶段难免会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故障。设备的磨合期需要根据不同的设备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早期出现的故障会随着设备的使用而故障出现概率就会降低。在设备早期运行阶段的故障主要是因为设备本身设计的质量问题或者是技术问题造成的。

1.2 设备运行中出现的故障

设备的运行期一般是煤电设备最为稳定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的设备运行达到了最佳状态, 一般情况下运行中的机电设备故障发生概率最低, 故障出现没有规律可循是偶发事件。在设备运行中出现故障主要是因为设备的使用不合理、设计上的失误或是错误的维修方式造成的。要避免在设备运行阶段故障的出现, 就需要对机电设备的质量进行检测和保养, 同时还要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 减少因为操作不当而造成故障的出现。

1.3 设备运行后期出现的故障

所有东西都有一个使用寿命, 煤矿机电设备也是一样。后期出现的故障主要原因为机电设备进入都一个老龄化阶段, 设备使用久了导致设备的一些零件出现老化、腐蚀、磨损或者是疲劳现象, 这些现象都会造成机电设备出现故障。一旦设备后期出现故障, 就需要及时地更换零件或者是对设备采取及时的保养措施。

2 煤炭机电设备出现故障的类型分析

通过工作中的经验, 对机电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主要的故障类型有以下几种:松脱型故障, 是由于设备零件出现松动或者是脱落造成的;退化型故障, 是由于设备的零件出现变质、老化、剥落以及异常磨损时造成的;渗漏与堵塞型故障;多失调型故障, 是因为零件之间的运行轨迹出现偏离或者是设备的压力环境不稳定造成的;损坏型故障, 是由于设备的零件出现变形、烧灼以及龟裂和开裂等造成的。

3 煤炭设备故障的检测

煤矿设备故障检测是为了预防和更好的控制设备故障的出现, 是十分关键的工作。主要的故障检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变频器故障检测, 二是工况检测和设备故障检测。

3.1 煤炭设备变频器故障检测

对于煤炭设备的变频器进行检测主要是将检测的参数信号发送到设备监测及故障诊断中心, 故障诊断中心对于发动过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故障进行排除, 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养的作用。变频器在机电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并不是独立的实现其变频工能的, 它还起到将煤炭机电设备自身的电机电流、电压以及牵引速度等众多参数显示出来, 这些数据对于生产的进度以及设备的状况进行展示, 同时也能对所有的工况参数等进行有效检测, 并在其运行过程中具备温度保护、过电压、欠电压及过电流等多种保沪特性。变频器中的变频部分主要的功能就是信号传输, 它能够将变频器显示的工况检测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由变频器传送到故障检测中心进行故障的检测。故障检测中心通过传送来的数据对相应的参数进行分析和参考, 制定相应的方案对故障进行处理, 最后检测中心通过图形或者文字的方式将所要表达出来的信息传送出来, 达到排除故障的目的。

3.2 煤炭工况检测及故障检测

针对煤炭机电设备的工况检测就是要通过设计相应的计算机检测程序, 通过Window系统来运行程序。这个过程和程序主要是为了检测和发现故障, 根据相应的数据变化来预测故障的发生。一旦系统检测到了故障就会及时的将相应的信息传动给设备检测和控制中心, 设备检测和控制中心一旦发现这个预警信号, 就会通知相关的维修人员进行设备的维修或者通知相关部门停止运行, 减少设备的受损程度和不必要的损失。

4 对于煤炭机电设备出现故障时的维修策略

4.1 分析故障要害及时预防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不仅仅适用于对于故障的控制, 对于机电设备的维护也是如此。首先要明确设备预防与计划检修的关系和目标。通过对煤炭机电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 掌握目前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对设备的磨损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统计, 这样就起到了一定的检测与预防作用。要通过保养以及平时的检修避免一些意外故障的出现。当发现煤炭设备的运行情况不稳定时需要结合相应的计划维修方式对机电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测和维修, 磨损情况较为严重地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护和维修。

其次是需要明确生产和维修的关系。设备也需要保养和休息, 不能只顾生产而忽略维修, 维修可能会在一定时间内影响生产的进程, 但是如果不维修就会使机电设备的情况越来越差, 最后导致设备报废。尽管维修需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这是安全生产所必需的, 如果设备在较差的状态下进行持续工作会导致严重的安全问题, 不利于生产还会出现人身安全事故等问题。明确定期检修和日常保养的关系, 日常保养指的是在机电设备使用的人员中派遣专人对设备进行每日的检查和保养;而定期专业的维修指的是对整个机器进行结构的检查和维修。定期维修保养比日常保养对设备的检修更加全而彻底。在实际的工作中, 做到这两种方式结合, 从而保证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4.2 提升操作与维修人员素质

设备操作者的不规范操作往往会引起设备故障, 进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 必须对煤矿工作者进行设备使用技术教育和培训, 以促使使用者全面认识设备机理、性质、工作条件、工作原理, 从而提升使用者的设备使用技能;加强安全教育, 通过考试、证件等规定, 提升操作者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展开机电事故分析, 对一些典型性的问题, 进行集中教育, 将思想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 进而提升操作者的整体素质。

4.3 对机电设备的检测与维修进行严格管理

煤矿管理者要树立安全管理的意识, 将机电设备的管理纳入生产、经营管理之中, 尤其要强化对机电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管理。落实责任制, 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 以此规范工作人员行为;利用激励机制, 将设备维护、设备检修等内容与员工的绩效相结合, 并以奖金、福利等方式, 促使员工积极参与到设备维护中;对违规操作的行为进行相应处罚, 对表现突出的给予奖励, 树立榜样, 带动煤矿全员参与到设备维护之中。

参考文献

[1]杨四军.试论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和故障诊断技术[J].中国科技纵横, 2011 (20) :256-256.

[2]田晓鹏.浅谈煤矿机电设备故障维修及预防[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 (24) :139-139.

[3]吉玉超, 张安平.关于煤矿机电设备维修和故障检测技术的探讨[J].时代报告:学术版, 2012 (9) :30.

[4]付海军.煤矿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J].山东煤炭科技, 2014 (8) :105-106.

上一篇:高校科普长效机制下一篇:基于学生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