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入课堂

2024-05-09

患者入课堂(精选九篇)

患者入课堂 篇1

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进入普外科见习的临床2011级及2012级学生, 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和试验组, 各为100名学生。传统教学组中平均年龄 (22.15±0.56) 岁, 试验组平均年龄 (22.23±0.62) 岁。此前研究对象都曾接受过相同教师理论课授课。两个组在年龄、性别等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教学方法: (1) 传统教学组:对传统教学组的学生仍采用既往常规的教学手段进行带教, 学生跟随带教老师进入病房查房, 然后带教老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向患者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 并指导学生进行换药、记病程、开医嘱、参加手术等实践活动。 (2) 试验组:通过引入素质高、配合的患者作为第三方, 实现PHS可以将难以平衡的医患双方变成一种稳定的三角形共赢关系。两组均在课前发放问卷, 授课后当堂问卷问答。试验组邀请病情缓解、友善的普外科患者入课堂, 并参与问卷回答。

教学效果的评价: (1) 教学阶段结束后, 采用知识小测验对学生的带教成果进行评价, 测验内容主要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 总分100分。 (2) 此外, 对两组学生均进行无记名调查问卷调查, 内容包括临床实习是否能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是否有助于掌握重点难点、是否调动对外科学习的兴趣等方面。评价结果包括不清楚、不明显、一般、较大和显著5个内容, 分析实习学生对教学方法的主观接受程度和能力提高程度。 (3) 临床技能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本科室常见操作的熟练程度、查体内容及对实验室结果的分析能力、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能力等方面。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学生调查问卷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专业知识小测试成绩, 见表1。

学生调查问卷, 见表2。

临床技能考核, 见表3。

讨论

由医学生向医生蜕变的这一时期, 传统的实习教学是说教式的, 老师讲课, 学生默默地听, 用来应付考试, 老师让做什么, 实习同学就做什么, 实习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或者带教老师放任自流, 实习学生自己去问诊采集病史等, 由于无临床经验, 出现学生问诊时语言混乱、分不清重点、采集病史漏洞多、准确性差、质量低、查体不完整、操作手法错误、无法把收集到的零散的临床资料合理地统一得出具体的诊断思路等, 而见习医学生也往往觉得实习生活乏味无趣, 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出现较多弊端, 如何解决, 成为临床见习课的一个重要任务。

注: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见习是一个不断将学到的理论知识映射到实践过程, 然后再从实践中不断学习, 积累经验以丰富理论体系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临床实践过程中, 是所有教学管理者及带教老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在普外科, 患者的病情通常有较急较重等特点, 使得学生在患者术前难以见到典型的体征, 并且患者的就诊时间无规律[2]。如何使普外科实习学生能够有效地临床见习, 能够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融会贯通, 达到“以学为主, 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地适应临床环境, 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我院采用“患者入课堂”PHS共赢循证教学新模式并实践, 实现患方、临床教师 (医护) 和学生三方的共赢, 将课堂作为三方的交流纽带。传统的诊疗中患者处于被动、从属和“不获利”的心理劣势地位, 医患之间存在“正常人-患者”以及医生高高在上的心理落差, 故容易导致彼此的误解。PHS有助于破解这一困境。首先, PHS共赢理念带来了参与者心态的积极改变, 医学生认识到患者有对疾病的深刻体会, 可以提供准确和生动的疾病信息, 对学生掌握疾病的诊疗有极大帮助, 从而以更平和的心态学习和提供服务。对患者而言, 医学生对学习有极大的热情, 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提供给患者更多专业知识、心理支持等及回归社会后的保健知识。

在新模式的实践教学中, 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接触患者, 并对患者进行检查和沟通交流, 不仅能够使患者将课本中学到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 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而且通过与患者的接触沟通, 能够锻炼他们处理医患问题的能力, 提高他们的医患沟通技巧。此外, 通过课堂这一平台, 教师面对学生对患者进行查体及询问病史等教学, 无疑查体会更加详细, 询问病史也会更加认真, 并且会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与该患者交流, 从而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3]。

本研究发现, 在学生专业知识小测试成绩方面, 传统教学组与试验组在客观题、案例分析题及总成绩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但在案例分析题上差异更明显, 提示学生通过PHS学习更能灵活应用知识, 学以致用, 能够融会贯通知识, 取得好成绩。在学生调查问卷方面, 试验组的学生学习目标明确, 在学习过程中热情度更高, 自主意识强, 主动性学习, 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在临床技能考核方面, 试验组学生的操作能力、与患者沟通能力以及面对疾病时的临床诊疗思维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在PHS模式下, 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重点掌握扎实,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特别是在病例分析上, 更能体现出临床思维的形成及成长。其次体现在沟通方面, 与患者真正沟通以获得更多疾病信息, 与同学沟通交换有无, 与老师沟通判断对错, 这些与人沟通能力的培养对于医学生来说更为宝贵, 真正做到了像医生一样说话, 说患者听得懂的专业话。

“患者入课堂”PHS共赢教学模式的实施, 可提高教学质量, 促使PHS共赢, 从而跳出临床见习教学中台上老师口若悬河, 台下学生昏昏入睡, 一味不明就里地灌输填鸭模式[4], 此模式值得各单位重视、支持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振想, 孟燕, 高小虎, 等.临床见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4, 31 (2) :159-160.

[2]刘朝普, 张连阳, 黄显凯, 等.创伤外科学见习带教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8, 28 (2) :87-88.

[3]江千里, 刘启发, 孙竞, 等.以品管圈工具和PHS共赢理念共同提升临床医生创新能力[J].中国研究型医院, 2015, 2 (4) :30-34.

患者入出院护理工作规范 篇2

1、患者入院护理工作规范

(1)病人入院须持医师签发的住院证,按规定办理住院手续。患者入院前符合“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模式的可享受“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对病情不稳定需要抢救的患者,必须先进行抢救,后补办手续。

(2)急、危重病人由急诊科护士(医生)护送至病房,护送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应急处理。

(3)病房护士准备床单位及用物,对急症手术或危重患者须立即做好抢救工作。

(4)值班护士应站立主动热情接待患者,陪同患者至指定的床位并确保其舒适。如为其它科室转来的患者,应与原科室护士做好交接班工作。

(5)入院介绍:责任护士10分钟内、护士长30分钟内向病人做自我介绍,告知住院患者住院须知及病房有关制度(病室环境、住院安全、作息时间、膳食等)。

(6)护士须主动了解病情和患者的心理动态、生活习惯等,并及时测量生命体征。

(7)完成护理评估。

(8)通知负责医生检查患者,及时执行医嘱。

2、出院护理工作规范

(1)主班护士根据医生的出院医嘱,预先通知患者家属并完善身份核定表信息交患者保存。

(2)主班护士核对所有医嘱,记账无误后,做好出院处理。指导患者和家属办理出院手续。

(3)做好出院健康教育指导,征求患者对医院及护理工作的意见,并主动提供便民服务卡和健康咨询电话,以便病人出院后咨询。

(4)协助患者整理物品,给予出院指导。

(5)由护士长或分管护士护送病人至电梯口。

消化性溃疡患者莫入饮食误区 篇3

常见饮食误区

误区一:牛奶疗法

由于牛奶营养价值高且有较好的润滑特性,一直被广泛用于溃疡病的饮食治疗,直到后来被证明是一种强力促分泌剂后才停止使用。现已证明,牛奶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比牛奶本身可中和胃酸的作用更强,其本身并不是一种抗酸剂。所以,胃溃疡患者常饮牛奶并不利于胃溃疡愈合。然而,牛奶中的蛋白质、脂肪对胃溃疡患者有益,故每日饮用250克是不会有问题的,也可将250克牛奶分2次在餐后饮用,可起保护溃疡面的作用。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可以适当多喝牛奶,但每日不应大于500克,且应分2-3次饮用。

误区二:只吃细软食物

食物中纤维素不足也是引起溃疡病的原因之一。有人对溃疡患者随访,发现饮食富含纤维素的,胃溃疡复发率为45%;饮食过分细软者,胃溃疡复发率为80%。同时细软食物在口腔中咀嚼时间较少,未能使唾液充分分泌。唾液不仅能帮助消化,还有中和胃酸、提高胃黏膜屏障作用。所以胃溃疡患者只要病情稳定,可以食用普通饮食,但应少用或不用含粗纤维多或粗糙的食物。尽可能减少对病变部位的刺激。

饮食治疗原则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确保营养,以适量的食物中和胃酸,减少对溃疡面的刺激,缓解疼痛。

避免或减少对病变部位的刺激避免食用粗糙食物,如粗粮、芹菜、韭菜、雪菜、竹笋类、干果等,以及生冷的、易产气的食物;少用或不用浓汤类、浓茶、咖啡、可可茶及部分调味品(如芥末、胡椒粉、醋、辣椒、咖喱)等;禁用油煎、油炸及过热的食物,一般食物的温度以45-55摄氏度为宜。

供给充足的蛋白质充足的蛋白质是促进溃疡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摄入量每天每千克体重不应少于1.2克。应选用易消化的蛋白质食品,如鸡蛋、牛奶、豆浆、禽类、水产类、瘦肉类等。

供给适量脂肪溃疡患者每天脂肪供给量以50-60克为宜,应选择易消化吸收的乳酪状脂肪,如牛奶、奶油、蛋黄、奶酪等,以及适量植物油。

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及矿物质特别是维生素A、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有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建议常吃水果和蔬菜,不仅可预防溃疡病,还能提供足够的矿物质。每日食盐摄入量以4~6克为宜。

根据上述原则,对溃疡患者适宜的烹调方法有蒸、煮、汆、炖、烩、焖等,其加工出的膳食软、烂、易消化。不宜用油煎、爆炒、烟熏、腌腊、醋熘、凉拌等方法,其加工出的食物硬、有刺激性且不易消化。

患者入课堂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确诊为乳腺良性疾病的患者212例, 性别均为女性, 年龄17~58岁, 平均年龄 (36.25±7.63) 岁, 双侧病灶81例, 单侧病灶131例, 乳腺病灶共计451处, 直径 (0.8~14.5) cm, 平均直径 (4.87±2.18) cm。所有患者均行B超检查或钼靶摄片初步诊断为乳腺良性肿块并肿块定位, 术后所有切除标本行病理检查。

1.2 治疗方法

1.2.1 分组情况

将212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 每组患者的基本情况见表1, 患者在年龄、病灶大小等方面相差不大, 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选择乳晕处作为手术入路, B组选择乳房后间隙作为手术入路, C组选择腋入路作为手术入路。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 为患者选择不同手术入路后行Mammotome (麦默通) 微创旋切术。

1.2.2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均取仰卧位, 肩背部垫高15~30°, 患肢外展, 常规消毒铺巾, 超声探头用无菌塑料套包裹, 涂以无菌声胶, 1%利多卡因+0.5%肾上腺素针局部浸润麻醉, 取1%盐酸利多卡因加入肾上腺素液10mL加盐酸肾上腺素0.2mg。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S CM23K型, 由旋切刀、真空抽吸泵、控制器及相关软件组成, 穿刺针选用8 G或1 1 G型号。

1.2.3 手术操作

A组患者做乳晕周围浸润, 在乳晕旁做3~4mm弧形切口, 沿皮下脂肪与乳腺腺体之间间隙分离, 在彩超引导下用“十字交叉定位法”将穿刺针凹槽送至病灶正下方, 探头与穿刺针垂直, 确保穿刺针位于病灶正中。由进针模式改为切割模式, 用传送装置将旋切刀推向活检凹槽而将槽内的瘤体切除, 在持续负压的作用下, 用取样杆取出切除的组织。根据需要, 探针可做任意前进后退和360°旋转, 以确保凹槽始终正对病灶, 反复操作, 直至肿块完全切除。切口处贴无菌敷帖, 穿刺处无需缝合, 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切除标本即送病理检查。

B组患者选择乳腺边缘作为入针点, 入针点尽量小, 其余操作同A组。

C组在腋毛区沿皮纹方向取3cm切口, 如肿瘤较大, 可取“S”型纵向切口4~5cm, 其余操作同A组。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采用χ2方检验, P>0.05为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手术平均耗时 (25.63±4.17) min, 所有肿块均被取出, 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212例患者的肿块均为良性, 术后无患者复发。3组的疗效见表2, A组患者不满意原因大部分是因为乳头感觉缺失;B组不满意的原因是因为瘢痕比较明显, 不易接受;C组基本满意。切除标本的病理分析结果表3, 纤维瘤最多, 占68.9%, 乳腺腺病次之, 占20.3%, 此外还有少数乳腺囊肿、导管内乳头状瘤、浆细胞性乳腺炎炎块。

3 讨论

现代女性由于精神压力大、哺乳期短等各种原因易出现乳腺良性肿物, 传统的开放手术常常留有明显疤痕, 影响乳房外观, 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 甚至带来一定的心理创伤, 延误病症的治疗[2]。有文献表明[3,4], Mammotome旋切术在切除直径在30mm以下肿块的效果良好, 切除的肿块完整, 复发率低, 创伤小, 手术瘢痕小, 操作简便, 更好的保持了乳房的圆润外型和手感, 满足了现代女性对美的追求, 在患者经济允许的情况下是乳腺良性疾病微创手术的不二选择。

本组分别从乳晕、乳房后间隙和腋下作为入路进行手术, 结果证明从乳腺作为入路容易出现血肿, 但瘢痕小;以乳房后间隙作为入路能更好的清除肿块, 不容易产生并发症, 但由于瘢痕稍明显, 患者耐受度低;从腋下作为入路进行手术的感染率较高, 但是瘢痕较为隐蔽, 患者满意度高。选择乳晕作为入路应注意一下几点[5]: (1) 乳房皮肤切口应首先依据自然轮廓线。 (2) 适合乳晕较大的患者。 (3) 鉴于乳晕部肿块紧邻大的乳管集中处, 故未育女性乳晕周围肿物不宜作麦默通手术, 以免损伤影响将来哺乳。选择乳房后间隙作为入路应注意尽量减小疤痕的产生。腋下入路应着重护理, 防止感染。

总之,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肿瘤部位、大小、年龄、体质和对术后瘢痕大小的要求等方面综合考虑,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达到为患者解除病症的同时保持她的美丽和自信。

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不同入路手术的效果。方法 将212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 A组选择乳晕处作为手术入路, B组选择乳房后间隙作为手术入路, C组选择腋入路作为手术入路。所有患者均行Mammotome (麦默通) 微创旋切术。结果 术后A组患者满意率为95.2%, B组为90.1%, C组为97.3%。病理分析结果:纤维瘤最多, 占68.9%, 乳腺腺病次之, 占20.3%, 此外还有少数乳腺囊肿、导管内乳头状瘤、浆细胞性乳腺炎炎块。结论 从乳腺作为入路容易出现血肿, 但瘢痕小;以乳房后间隙作为入路能更好的清除肿块, 不容易产生并发症, 但由于瘢痕稍明显, 患者耐受度低;从腋下作为入路进行手术的感染率较高, 但是瘢痕较为隐蔽, 患者满意度高。

关键词:乳腺良性疾病,微创,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1]沈震宙, 邵志敏.乳腺肿瘤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228~230.

[2]武正炎, 杨明.乳腺良性疾病手术适应证及其治疗原则[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9, 3 (29) :205~207.

[3]王婧, 陈鑫, 孙婧.超声引导下Mammotome活检系统在乳腺微小病变中的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9, 1:46.

[4]Mathew J, Crawford D J, Lwin M, et al.Ultrasound guided vacuum-assisted excision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linically be-nign breast lesions[J].Ann R Coll Surg Engl, 2007, 89 (5) :494~496.

患者入课堂 篇5

1临床资料

本组38例患者, 男22例, 女16例, 年龄18岁~62岁, 平均年龄31岁。交通事故伤31例, 高处坠落伤5例, 重物砸伤2例。合并休克9例, 合并其他部位损伤32例, 颅脑损伤11例, 腹部闭合性损伤13例, 血气胸8例, 泌尿系统损伤3例, 其他部位骨折18例, 坐骨神经损伤6例, 合并骶髂关节脱位4例。34例为新鲜骨折, 4例为陈旧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 d~73 d, 大部分患者在伤后4 d~7 d手术。手术方法均为前后联合入路手术, 平均住院天数为13 d~22 d.本组随访6个月~48个月, 平均30个月, 无1例死亡, 未发生急性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医源性神经损伤、尿路感染及压疮。髋关节功能:优32例, 良4例, 可2例, 优良率为94.7%.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复杂髋臼骨折多为严重暴力所致, 多为复合性损伤, 常常伴有头、胸、腹部、泌尿系统等部位的损伤。因此, 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 快速补液或输血,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每小时尿量, 尿液的颜色、性状, 判断有无失血性休克并及时纠正,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腹部体征、四肢的活动、感觉, 直肠肛门有无出血等, 判断有无合并损伤并及时处理。本组病例中有11例合并有颅脑损伤, 腹部闭合性损伤13例, 血气胸8例, 泌尿系统损伤3例, 其他部位骨折18例, 坐骨神经损伤6例, 合并骶髂关节脱位4例, 均给予积极处理, 无1例死亡。

2.1.2心理护理复杂髋臼骨折多为突发意外事件所致, 创伤重, 患者身心极为痛苦, 心理护理应在患者病情不同阶段分阶段进行。受伤初期护士应全力抢救患者, 并不断鼓励患者, 及时解除患者剧烈的疼痛、肢体活动障碍、排尿障碍等带来的负性刺激, 使患者舒适。手术之前, 详细讲解手术的方式、手术成功的例子、如何配合等, 让患者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2.1.3皮肤准备本组病例由于为累及双柱并有移位的复杂的髋臼骨折, 因此为了手术暴露充分, 解剖复位, 采用术式为前后联合入路手术, 前路为髂腹股沟, 后路为K ocher-Langenbeck (K-L) 入路, 切口范围大。为防止切口的感染, 保护好切口部位皮肤的完整, 防止压疮及皮肤破损, 我们要做好切口部位的清洁, 术前1 d做手术部位的清洁, 擦洗, 去除污垢, 注意保护皮肤不受损伤, 手术当天在术前30 m in前根据患者毛发的浓密程度剃去毛发。

2.1.4调整患者全身状况及术前合血髋臼骨折多由于严重暴力所致, 常常合并其他部位、系统的损伤, 本组病例38例, 合并休克9例, 32例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 占84.2%.因此患者严重创伤后全身状况需要及时调整, 并且由于髋臼主要为松质骨, 骨折周围血供丰富, 术中出血量非常大, 可以达到5 000 m L, 因此在手术之前须做好充分的血源准备, 备血800~2 000 m L.

2.1.5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因为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手术较一般骨科手术复杂, 手术时间长, 预防感染非常重要, 要求手术医生技术娴熟, 尽量减少术中暴露时间及暴露范围。合理使用抗生素也非常关键, 在手术开始前30 m in时静脉滴注抗生素, 手术时间长, 术中还应追加一剂抗生素, 以有效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2.1.6制动及皮肤护理为了维持骨折的稳定性, 避免骨折再移位, 减少出血和疼痛, 应减少搬动和翻身, 必须搬动时, 可采用腹带固定骨盆和用提单, 轻提轻放, 动作一致。为了防止压疮的发生, 在征得主管医生允许的情况下, 向健侧斜30°侧卧, 背后垫一软枕支撑, 时间不超过1 h, 协助患者翻身时及时听取患者的反馈, 本组病例无1例压疮发生。

2.2术中护理

2.2.1防止压疮由于该手术时间长达3 h~4 h, 因此应预防身体受压部位压疮的发生。术中患者的体位为健侧卧位的“漂浮”体位, 在手术准备时可将减压垫贴于患者的健侧股骨大转子处, 起到局部减压的作用。

2.2.2防止神经受损术中要根据手术不同阶段做好患者手术体位的变化, 防止神经损伤。在后路操作时, 要摆放患者体位为屈膝关节、伸髋关节, 以放松坐骨神经;在前路手术时要屈膝关节、屈髋关节, 以放松股神经、股血管。

2.3术后护理

2.3.1生命体征及出血的观察复杂髋臼骨折前后入路手术时间长, 手中出血多, 术后安置3根血浆引流管, 术后48 h内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引流管引流物的量、性质、颜色, 伤口敷料渗血情况, 如发现出血倾向, 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3.2神经、血管损伤的观察髋臼周围紧邻重要的神经、血管。受伤的当时或在手术操作中均有可能损伤到神经或血管。因此在患者入院和在术前、术后均应密切观察患者患侧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观察患者足踝活动及足背的感觉是否存在, 判断有无神经受损, 同时触摸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判断有无血管损伤,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3.3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术前、术后鼓励患者做下肢肌肉等长收缩和踝泵运动, 预防深静脉血栓。

2.3.4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复杂髋臼骨折损伤重, 切口大, 周围软组织损伤大, 手术时间长, 因此术后特别要防止手术切口的感染, 密切观察切口的渗液、渗血, 保持切口敷料干燥, 包扎紧密, 观察体温变化等。

2.3.5预防便秘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由于骨折的刺激或腹膜后血肿的刺激以及卧床时间久, 使肠蠕动变慢, 患者常常会发生便秘。因此应指导患者少食多餐, 不进食糖分高或易产气的食品, 可多进食粗纤维、通便的饮食, 多饮水,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1]。本组10例便秘患者采用口服缓泻剂或用开塞露通便, 保持大便通畅。

2.3.6预防尿路感染复杂髋臼骨折患者常常伴有尿路损伤, 需要留置导尿管, 因此应鼓励患者多饮水 (每天2 000~2 500 m L) , 起尿路内清洗作用。每天做好外阴的清洁, 尿道口消毒1 d 2次, 留置尿管1周以上后, 每周2次生理盐水膀胱冲洗。

2.4功能锻炼

卧床早期鼓励患者进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和踝关节背伸和屈曲运动, 手术后根据患者固定稳定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可用持续被动运动 (CPM) 机要锻炼下肢, 直到患肢能主动活动为止。

3讨论

复杂髋臼骨折多由突发的严重暴力造成, 患者的身心受到严重的创伤, 由于累及下肢重要的负重关节髋臼, 因此要求解剖复位。近几年开展的经前后入路治疗移位的复杂髋臼骨折, 解剖复位效果好, 远期髋关节功能恢复好, 但由于骨折本身损伤严重, 手术要求高, 手术时间长等原因, 需要护理人员在术前做好密切的病情观察。皮肤、合血的准备, 抗生素的正确使用, 术中压疮预防, 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及功能锻炼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患者恢复健康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患者入课堂 篇6

关键词:协同护理模式,慢阻肺,自我护理能力,预后

垂体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颅内内分泌肿瘤,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上对患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 但垂体瘤的生长速度较为缓慢, 所以除了要控制患者肿瘤生长速度, 也需要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因此, 本文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不同手术入路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总结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不同手术入路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为经额入路组和经鼻蝶窦入路组。经额入路组36例, 男24例, 女12例;年龄19~76岁, 平均 (48.59±11.34) 岁;病程5.0天至7.5年, 平均 (3.56±1.23) 年;住院5.5~30.0 d, 平均 (22.48±5.16) d。经鼻蝶窦入路组44例, 男26例, 女18例;年龄20~78岁, 平均 (51.26±12.34) 岁;病程6.0天至8.0年, 平均 (4.26±2.34) 年;住院5.0~31.0 d, 平均 (21.46±6.23) d。所有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闭经、头晕、头痛、视力下降、泌乳以及肢端肥大等。

1.2 护理方法

1.2.1 高钠血症护理措施

(1)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地观察患者的生化结果, 出现任何异常状况要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2) 饮食清淡, 多饮水; (3) 及时对含钠的液体进行更换; (4) 对于静脉输入的溶液要做到现配现用。

1.2.2 低钠血症护理措施

(1) 当患者出现尿崩症时不得大量饮水, 增加食物中的含钠量; (2) 避免患者每日摄入过多的液体量; (3) 及时地为患者静脉缓慢注入氯化钠溶液; (4)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4]。

1.2.3 脑脊液漏护理措施

(1) 经鼻蝶窦入路的患者在术后禁止对鼻腔进行掏挖及冲洗等; (2) 患者采取平卧或侧卧位, 确保脑组织能够与撕裂脑膜处进行紧密的贴附, 帮助其能够实现自行闭合; (3) 不得从患者的鼻腔吸痰或者插入胃管; (4) 对患者进行腰穿置管持续引流的过程中, 要控制脑脊液的引流量和速度, 确保引流管的通畅, 避免脱管的发生[5]。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6例经额入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19例出现尿崩症、10例出现低钠血症、7例出现高钠血症, 2例出现脑脊液漏, 本组3例死亡。44例经鼻蝶窦入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12例出现尿崩症、6例出现低钠血症、5例出现高钠血症, 肿瘤残腔出血及脑脊液漏患者各1例。经过治疗及护理后, 经额入路患者中3例患者死亡, 经鼻蝶窦入路患者均治愈出院。

3 讨论

垂体瘤因其特有的解剖位置和垂体特有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决定了患者术后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较多, 并发症的发生与肿瘤的大小及鞍外扩张情况有关, 肿瘤越大或视丘下部受压越严重则术后并发症越多且重。除此之外, 还与手术切除程度及手术方式有关。这就要求加强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从而才能提高手术疗效。

综上所述, 不同手术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后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 这就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 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 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吴惠文, 丘宇茹.不同手术入路垂体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11) :74-75.

[2]贾永军, 徐广明.经不同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5, 26 (2) :192-195.

[3]靳华, 张宇, 吴爽, 等.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患者术后并发症护理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16 (20) :198-199.

[4]张东波.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分析 (附42例报告) [J].山东医药, 2012, 52 (2) :46-47.

患者入课堂 篇7

关键词:舒适护理,老年患者,心血管内科介入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关医疗器械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应用效果也日趋成熟。但是对于老年患者而言,他们属于较为特殊的群人,介入治疗还属于手术治疗范畴,患者或多或少均存在一定的心理负担[1]。如果患者的相关不良心理情绪和状态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和调整,不仅仅会对临床治疗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对于患者日后的康复过程也极为不利。在此背景下,本文为了探究有效干预老年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患者的可靠临床护理促使和方法,本文进行了如下的临床研究,现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病例对象均为2010年12月至2014年1月期间入院介绍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全部入选对象共计156例。156例老年患者的一般临床基线资料如下:(1)性别情况:男性患者106例,女性患者50例;(2)年龄情况:最大年龄83岁,最小年龄58岁,平均年龄(66.43±5.4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了舒适护理组(78例)和常规护理组(78例)。两组一般临床基线资料具有研究可比性。

1.2 干预措施和方法

1.2.1 常规护理组

本组仅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方法[2]。

1.2.2 舒适护理组

(1)心理舒适护理对于实施介入治疗的患者存在一定的焦虑不良心理状态,对于手术本身会有所担心。因此,相关医护人员要针对患者的焦虑心理,采用多种措施和方法对其进行干预。语言轻柔,态度温和,给予其全面的心理疏导[3]。

(2)生理舒适护理主要从患者的环境入手,包括控制病房的温度、湿度,根据阳光强度合理调节室内光线、音响等,为患者创造舒适的病房环境。

(3)家庭关注护理对患者家庭、社会支持、经济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不耽误治疗为原则,允许适当家人的陪护,同时对其陪护人员进行全面的健康指导,使其能够为患者创造舒适的条件,确保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4]。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为患者实施干预措施后的尿潴留、便秘和失眠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以PEMS3.1 for Windows软件包为数据统计工具进行数据的统一处理,在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时,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并且认为P<0.05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入选对象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后舒适度情况比较如下:舒适护理组患者中,4例发生尿潴留、13例发生便秘、7例发生失眠;常规护理组患者中,14例发生尿潴留、19例发生便秘、17例发生失眠。各项不舒适情况发生率组间比较,舒适护理组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且比较数据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5,6]: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实施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的患者来说,老年人群比例相对较高,临床治疗和护理均相对较为麻烦。探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

我院在分析常规护理措施和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心血管内科介入老年患者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的对相关临床做法进行了完善,并不断优化完善,提出了舒适护理的措施。从临床应用效果上看,舒适护理措施和方法的实施有效的降低了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患者的尿潴留、便秘和失眠的发生比例。

因此,综合以上分析和阐述,本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临床针对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老年患者实施护理的实践过程中,采用舒适护理措施和方法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与传统常规护理措施相比,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尿潴留、便秘和失眠发生率,是临床实施护理的理想选择。

参考文献

[1]万小卿.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低血压的护理与体会.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144-145.

[2]张维青,姜冠华.心血管介入治疗中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1):7585-7587.

[3]吴志红.微创临床路径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1(5):458-459.

[4]赵真.微创临床路径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2):918-919.

[5]崔云.优质化护理在老年患者心血管介入治疗后的应用价值.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4):581-582.

细心发现巧设计, 引导生活入课堂 篇8

美国实用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物理知识来源于实际, 来源于生活, 更适于从生活走向物理。 这就要求在设计教学时, 围绕我们身边常见的事例、 现象等生活经验让学生进行感知, 从而由生活进入物理。

一、由生活体验引出

如人教版教材在学习“光的传播速度”时已经学过声音的传播速度, 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学习“惯性”时可提出问题:在不能打开鸡蛋的前提下如何判断生鸡蛋和熟鸡蛋?坐车时汽车突然启动人为什么会向后倾倒, 而突然刹车时乘客却向前倾倒?在学习“力的相互作用”时, 通过划船时, 桨向后划水, 船则会向前行驶;溜旱冰时, 如果你向前推别人, 你自己却向后运动。学习“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将手放在桌面上用力搓桌子有什么感觉?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打气, 打完后, 摸一摸打气筒的外壁, 发现外壁变热了是什么原因?这些现象学生一般都有切身体会, 通过这些生活经验让学生感知物理的生活性。

二、由经典诗词引出

如在学习“运动”的描述时:唐代诗人李白《望天门山 》中的诗句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为什么不动的青山却“相对出”呢?学习“声音的传播”时, 唐代诗人胡令能《垂钓》诗中的“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为什么会“怕得鱼惊”而“不应人”?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时, 唐代诗人李白的 《月下独酌》中“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第三人”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在学习“光的折射”时, 唐朝诗人储光羲写的五言古体诗《钓鱼湾》中的经典诗句“潭清疑水浅, 荷动知鱼散。”为什么“潭清”就会“疑水浅”? 学习“流体与压强的关系”时, 唐代诗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中写道:“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为什么会将茅草卷走?这些耳熟能详的优美诗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也是诗人知识的积淀, 既蕴涵着深刻的哲理, 又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古人不但有深厚的语言功底, 更善于发现问题, 从而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由歌曲歌词引出

如学习 “物体的相对运动”, 《闪闪的红星》插曲《红星照我去战斗》中“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 ”为什么“走”?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中“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是谁在动? 学习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乡间的小路》中“荷把锄头在肩上, 牧童的歌声在荡漾, 喔喔喔喔他们唱, 还有一支短笛隐约在吹响。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而且还知道是短笛的呢? 学习“光的折射”, 《昨夜的星辰》中“今夜的, 今夜的星辰依然闪烁。 ”星辰为什么会闪烁? 学习“压强”, 《外婆的澎湖湾》中“也是黄昏的沙滩上, 留着脚印两对半, 那是外婆拄着杖, 将我手, 轻轻挽。 ”为什么会留下“两对半”的脚印? 这些经典歌曲中让人流连忘返的同时, 却无不渗透出了物理学知识, 让学生久久不能忘怀。

四、由俗语、谚语、歇后语引出

如“光的直线传播”, 为什么一叶遮目不见泰山? 光的直线传播:坐井观天———所见甚少, 是由什么原因? 平面镜成像:为什么说摘不着的是镜中花, 捞不着的是水中月? 为什么说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物态变化:下雪不冷, 化雪冷有什么道理?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为什么一只巴掌拍不响? 为什么说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 这些通俗易懂的俗语、谚语或者歇后语无不体现着人们的智慧, 必然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由影视作品、照片引出

例如, 《狙击手 》视频片段, 瞄准的过程就是运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其中有一个镜头是通过观察到敌人狙击手的瞄准镜反光而发现对手, 确定位置并将其击毙, 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另外, 影片《西游记》等神话故事中的 “舞台烟雾”是小水珠, 不是烟, 可以引入物态变化知识。 通过水中倒影的照片可以引出平面镜成像。 通过影视片段或照片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物理知识的有用性、 趣味性, 激发学习兴趣。

六、由文学资料引出

如我国古书《考灵曜》中记述“人在舟中闭牖 (窗) 而坐, 舟行而人不觉。”鲁迅先生在小说《社戏 》 中去赵庄看戏行船途中的描述:“两岸起伏的连山仿佛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可以引出参照物。我国古代启蒙读本之一的《千字文》中说“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可以引出物态变化 (通过学习让学生解释‘露结为霜’说法是否正确) 。 这些文学资料有些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对知识的认识不足, 甚至不能正确解释, 但却对引导学生学习, 培养学生用疑问的眼光发现问题, 用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 探究未知的自然现象或规律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引入学习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 如魔术表演中有很多利用了物理知识, 通过解密魔术引入, 还可以通过科技发展中的问题或现象引入, 也可以通过体育运动项目中的问题引入等。

英语课堂教学中导入方式初探 篇9

现代教学思想强调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强调采用活动式的教学途径,倡导学生的体验和参与。导入环节的设计也要遵循这一教学思想。导入是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是学生产生学习欲望的关键一步。一则英语谚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一堂课的导入能决定课堂的基调,能唤醒学生大脑中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做好热身准备,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为进入新课创造有利条件。

一、导入方法的功能

1. 明确学习目标。

在导入阶段就指出本课的要点和重点,有助于学生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和任务,使教学有的放矢。

2. 有利于以旧引新。

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常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并引出新知识,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铺垫。

3. 引起注意,集中思维。

中学生活泼好动,在课堂前常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思绪也是分散的。上课后,他们很难立刻安静下来。虽然有组织教学环节的调整,但他们的思想情绪还不能完全集中到新课上来,不能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如果教师直接开始平铺直叙地讲课,在开始阶段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后面的教学。教师运用巧妙的方法导入新课,给学生以新颖和惊奇的感知,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起来。

4.创设意境,唤起师生情感共鸣。

教学中创设与新课内容相协调的学习意境,激发学生心灵的震撼,唤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尽快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达到课伊始、情已生、情景交融的学习效果。

5.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和知识的“生长点”,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如果教师采取得力的课堂导入方式,在讲授的开始就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导入方法的类型

1. 直观演示导入。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板书、版画、图片、幻灯片、实物、录像等多媒体教具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通过分析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

2.故事、歌曲、游戏导入。

有经验的教师善于利用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一开始,用讲故事、做游戏或教唱英文歌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然后在恰当的时候切入新课。一支歌或一首小诗能以其韵律、节奏或抒情使学生的情绪很快高涨起来。因此,故事、歌曲或游戏不失为英语导入的一种好形式,提高了综合素质。

3.设疑导入。

也称悬念导入。教学内容讲授前设置几个问题,通过提问制造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或阅读文章,为所学内容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一篇:实时调度服务下一篇:入园第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