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与环境

2024-05-03

煤电与环境(精选六篇)

煤电与环境 篇1

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发展是两个不同的发展体系,两者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经济发展是生态环境发展的保障,生态环境发展又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要全面客观地评价煤电化基地建设发展的协调性,就必须采用相应的评价体系和方法。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协调发展模型对东部煤电化基地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研究,了解基地协调发展的程度,以便结合东部城市的实际情况及时对煤电化基地的建设政策做出调整,实现东部煤电化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1 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对于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较成熟,但大部分是从大范围、大区域的角度着手开展研究的。针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较少。廖重斌在论述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概念的基础上,分别给出了相应的定量模型和评判标准,对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做出了系统的分类,并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1]。李敏等从经济与环境矛盾运动的规律性、变化性及发展趋势出发,探讨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理论,并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2]。吉亚辉和张营周从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兰州市经济与环境发展的现状及影响协调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加强环保教育、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建构有效的制度等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路[3]。姚奕等构建了中国经济—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投影寻踪分类模型计算了其综合发展指数,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发展呈现逐步上升的状态,但是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4]。高志刚、和沈君以新疆内部典型区域作为研究样本,在构建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典型区域的经济与环境协调程度进行了评价[5]。杨文兰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反映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环境保护程度的8项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安徽的环境保护并未影响或制约经济的发展[6]。侯增周在分析东营市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利用协调度计量模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东营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处于失调状态[7]。

2 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2.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和生态环境都是复杂系统,要科学地评价其发展的协调性,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能充分监测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要从整体上反映两者之间协调度。本文基于黑龙江东部6市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特点,遵循科学性、代表性、区域性、可行性等原则,从经济实力指标、经济结构指标、生态综合指标等方面选取了22个反映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指标(表1)。

2.2 评价方法

权重的确定:在评价过程中,各项指标的作用并不是完全等同的,因此合理确定权重对评价和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权重的确定方法一般分为定性加权和定量加权。定性加权就是由专家估价,其方法简便易行;定量加权则是以经验为基础,数学原理为背景,间接生成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层次分析法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对指标间重要性程度的分析更具有逻辑性,可信度较高、应用范围较广。其具体步骤为:根据专家经验建立判断矩阵,然后通过式(1)对各层次的判断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和一致性检验,最终通过和积确定总权重。

undefined

式中,ωi为指标的权重值,ai为第i项指标相对于第j项指标的重要性程度。

指标分值的计算方法:只有经过无量纲化处理后才能使不同指标具的数据有可比性,本文采用式(2)对指标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undefined

式中,xij为原始数据;yij为新数据(i=1,2,…,n;j=1,2,…,m)。当xij为正效指标时,指标值越大表示经济或环境发展水平越高;当xij为负效指标时,指标值越小表示经济或环境发展水平越高。

3 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

3.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2011年《黑龙江统计年鉴》和2011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黑龙江东部煤电化基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值见表2。运用式(2)对表2中的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可得到表3所示的评价指标分值。

3.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根据前述的评价方法请专家打分,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可得到出东部煤电化基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的权重,结果见表4。

3.3 建立评价模型

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是度量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状况的定量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协调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C为协调度,x为描述经济特征的指标,y为描述生态环境特征的指标;F(x)和G(y)分别为综合经济评价函数和综合生态环境评价函数,且undefined。其中,ωi、ωj分别为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所占的权重;α为经济在综合评价中的权重;β为生态环境在综合评价中的权重。文中经济和生态环境在综合评价中同等重要,所以α=β=0.5;K为调节系数,通常K=2;(F(x)×G(y)为复合环境经济效益评价指数;(αF(x)+βG(y)为综合环境经济效益评价指数。通过整理,协调度计算公式为:

undefined

协调度反映了两系统的协调程度,但不能反映经济与生态环境整体的发展水平,即无法确定本区域是处于高水平协调发展还是低水平协调发展,因此引入协调发展度undefined。式中,C为协调度,T=αF(x)+βG(y),α、β表示待定权数,同样取α=β=0.5。根据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模型,将东部煤电化基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指标分值(表3)及相应权重(表4)带入上述函数模型中,可分别得出东部6市的综合经济效益F(x)、综合生态环境效益G(y)、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D(表5)。

3.4 协调发展度分类及判别标准

尽管协调发展度能从定量的角度反映东部煤电化基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但要明确其所处的发展水平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判别标准。本文的判别标准参考了廖重斌教授关于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分类体系及判别标准[1],将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度划分为3个大类,30种基本型(表6)。

3.5 评价结果

根据表5和表6的分析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①黑龙江东部煤电化基地的6个城市中,除了双鸭山的协调发展度为0.6786以外,其余城市的协调发展度均处于0.7—0.8之间。即黑龙江东部煤电化基地的经济与生态环境处于中等协调发展水平。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东部煤电化基地产业结构单一,过分依赖于资源的开采,经济增长方式相对粗放,导致其生态脆弱,生态环境问题突出。②6个城市中有5个城市属于中等协调环境滞后型,只有七台河属于中等协调经济滞后型。这说明从总体上来看,在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黑龙江东部6市的经济发展超前,环境保护相对滞后。这主要是由于黑龙江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所以人们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追求经济利益。而且东部6市的工业比重大,工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三大产业中最明显的,导致对黑龙江东部煤电化基地生态环境发展的滞后。③在6个城市中,煤炭资源型城市鸡西、鹤岗和双鸭山的协调发展度排在后三位。说明煤炭资源型城市在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上比其他城市更为突出。这其中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单一,严重限制了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经济增长过分依赖资源开采,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煤炭资源的开采。其次,资源型城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业技术层次较低。煤炭企业过于追求开采效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的现象,加剧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第三,煤炭资源的大量开采造成了严重的土地塌陷,破坏了城市的生态系统。

4 对策及建议

根据评价结果可知,黑龙江东部煤电化基地的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基本处于中等,而且还存在一些煤炭资源型城市所特有的特点和问题。因此,在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处理好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①在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合理布局。要有全局观念,合理利用各个城市之间的优势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导致的资源浪费。要深入贯彻和实施《黑龙江东部煤电化基地发展规划》,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全面推广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努力实现清洁发展、安全发展、节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基地建设必须严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突出经济发展要与生态环境协调,必须加强污染的综合治理,搞好区域生态环境评价[8]。②进一步加快黑龙江东部煤电化产业集群的建设,延长煤炭产业的产业链,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煤炭产业的经济效益。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拓展替代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进程,加快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模式所带来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等弊端,努力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③在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中应加强政策和法规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树立为发展服务的观念,优化煤电化基地的投资环境,切实解决好影响煤电化基地投资的热点、难点问题,树立与时俱进的创新形象、招商富商的开放形象、为煤电化基地建设服务的形象。同时,应加强环境保护法治建设,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制止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要提高基地人们的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大环境保护宣传,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参考文献

[1]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2):171-177.

[2]李敏,韦鹤平,张勤俭.关于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0):23-25.

[3]吉亚辉,张营周.兰州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91-95.

[4]姚奕,郭军华,倪勤.中国经济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1):100-103.

[5]高志刚,沈君.新疆典型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与预测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1-5.

[6]杨文兰.安徽省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11,(3):56-60.

[7]侯增周.山东省东营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7):157-161.

[8]郝传波.全力推进我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进程[N].黑龙江日报,2008.

[9]郝传波.黑龙江省煤炭产业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4):323-328.

山西省煤电企业环境成本问题研究 篇2

关键词:煤电企业;环境成本

一、环境成本的含义

一般意义上认为,环境成本是指某一会计主体在其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因进行经济活动或其他活动而引起的自然资源耗减成本、生态资源降级成本以及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的防治措施成本。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组认为,环境成本是“依照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的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的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我认为,企业环境成本是建立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本着对我们的生态环境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在预防、控制、以及事后的补救上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而消耗的成本,并包含了因耗费自然资源或生态资源所发生的实际成本。

二、环境保护对现实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

山西省作为一个煤炭大省,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转型发展则是山西想要实现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环境保护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作为工业化的对立物而崛起。它的使命不仅仅是纠正工业化的各种弊端,更重要的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最终建设一种新的绿色文明。承担着这样重大的历史使命,环境保护要成为建设新文明的引导力量,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这个基点出发,高瞻远瞩地站到环境与发展的前列,引导前进的方向。

(一)是实现环境、社会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通过环境保护,一方面,向企业提供了生产的自然资源,同时企业生产环境质量的优劣又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方式;另一方面,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又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废弃物影响着环境质量。为此,企业必须承担起为环境负责的义务,有效地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进而才会实现转型发展。

(二)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现如今,我们的社会正在大力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文明社会,这对我们山西省而言,既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无限的机遇。

(三)实现了环境成本的有效核算与控制,提高了环保意识

正因为煤电企业是影响山西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加强煤电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对山西的转型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企业合理准确地核算环境成本是对其进行有效控制,正确确认环境成本核算范围,对其进行计量,形成成本报告,从而进行严格控制是环环相扣的过程。在转型成为大势所趋、可持续发展成为历史必然的当下,把环保摆到顶层设计的应有位置,才是实现转型发展的新路。

三、环境成本的确认与计量

(一)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

环境成本与传统企业的成本相比,具有不确定性。在目前的会计体制中,在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下,环境成本应该满足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导致环境成本的事项已经发生。这个也是确认环境成本的首要条件。如何确定环境成本事项的发生,关键是看此项支出是否与环境相关,并且,此项支出是否能够导致企业的资产的减少或是负债的增加,并最终导致了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第二是环境成本的金额能够合理计量或合理估计,环境成本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有资源价值,环境资源损耗,环境资源保护支出,环境资源再生支出等,所以金额是不是可以合理的计量或者估计就成为了确认环境成本的第二个条件。其中,有些支出的发生能够确认,并且还可以量化,如采矿企业所产生的矿渣及矿坑污染,每年需支付相应的回填、覆土、绿化的费用就很容易确认和计量;而有些需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如水污染、空气污染的治理费用,则需要通过合理的估计。环境成本的确认是环境会计的基础,有助于环境会计的核算。

(二)企业环境成本的计量

企业环境成本计量是会计计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遵循一般的会计原则,但是由于环境成本的特殊性,环境成本的计量同时还应特别遵循经济与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企业在计量环境成本时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结合起来。同时企业环境成本在计量尺度的选择上具有多元性。由于环境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活动包含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既有商品性又不限于商品性。这就要求环境成本在计量尺度的选择上要超脱传统会计,不仅要用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同时在企业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过程中,应辅以其它的计量单位,适当考虑使用实物或与自然环境相关指标的计量尺度形式。

四、加强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培育企业环保意识的措施

(一)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意识

据煤电企业目前情况来看,除了部分上层管理人员有较强的环境成本管理意识之外,内部大部分从业人员对于环境成本的认识还不全面。因此,加强企业全体成员的环境成本管意识理的任务就显得格外艰巨而有意义,企业的领导应该不断地向企业全体职工宣传有关成本管理方面的知识,使其提高对产品成本管理的认识,让大家真正关心环境成本、重视环境成本管理,使其每位职工都能发挥起主观动能性的作用,为企业更好的发展出一份力。

(二)不断地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推行以及完善激励机制首先要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倡管理人员勇于创新,并对有创新精神的人员实施奖励,以提高大家的创新积极性。同时还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要求各部门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环境成本管理,明确各自的经济责任,做到奖罚分明。企业只有严格地推行以及完善企业成本责任制,工业企业成本管理才会得以完善,企业才会更快地发展。同时,公司应通过定期编制成本控制业绩报告,对各部门的成本控制工作成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三)不断树立煤电企业绿色、和谐的文化理念

首先,在事前要制定绿色的生产计划。绿色的生产计划是指在产品及其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其环境资源和环境属性,以及与产品相关的各类信息,利用各种先进的设计理论,在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优化各有关设计因素,使产品及其制造过程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减少到最小,最终设计出具有先进的技术性、良好的环境协调性以及合理的经济性产品的一种系统设计方法。

其次,在事中要做到处处体现绿色生产。绿色制造是指对高效、清洁制造方法的开发及应用,以达到绿色设计的目标要求,相对于末端治理,绿色制造是从根本上减少环境成本的战略性选择。尤其是在煤电企业中,燃烧煤炭发电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造成污染最为严重的一个环节,所以在燃烧时就采取必要的措施将污染降到最小值是十分关键的。

最后,就是在事后处理废渣废气的时候也要处处体现绿色的理念。将废渣进行再加工处理,将所有生产环节结束时所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归集整理,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正在大力研发各种煤灰的再利用,如粉煤灰水泥,粉煤灰混凝土,在农业应用上,出现了粉煤灰肥料,粉煤灰改良土壤技术等等。通过这些手段变废为宝,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提高经济效益

所以,对于山西省煤电企业而言,不论是领导者还是企业的员工,要明确环境成本的概念,从上到下树立起全员环境保护的意识,对于一切可以再利用的资源都要予以充分的发挥其使用价值,树立企业绿色、和谐的文化理念,企业才会实现更长远地发展。(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煤电与环境 篇3

(一)清洁生产的定义

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式提出清洁生产的概念,并给出了如下定义:清洁生产是一种创造性的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益和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原材料,减少其各种不利影响;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

在我国,比较权威的清洁生产定义可以表述为:为保持经济———社会———自然系统的持续化,持续地对工艺、产品及服务应用整合性及预防性的环境策略,以提高效率,并减少人类及环境受到危害之机会。该定义比较完整地描述了清洁生产的本质:强调清洁的能源、原料、生产过程和产品,同时包含了从产品设计、生产到消费全过程为减少其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的危害所应采取的措施。

(二)清洁生产的内涵

1. 清洁生产的目标是削减甚至消除企业活动对人类、对环境造成的不利的影响,具体包括降低原材料消耗,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2. 清洁生产的内容主要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三个方面。“清洁的能源”指的是采用各种方法对常规的能源如煤炭,采取清洁利用的方法,如城市煤气化供气、对沼气等再生能源的利用、新能源的开发以及各种节能技术的开发利用;“清洁的生产过程”指的是尽量少用和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采用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选用少废、无废工艺和高效设备,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性因素,如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易燃、易爆、强噪声、强振动等,采用可靠和简单的生产操作和控制方法,对物料进行内部循环利用,完善生产管理,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清洁的产品”指的是产品设计应考虑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少用昂贵和稀缺的原料,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后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产品包装合理,使用后易于回收、重复使用和再生。

(三)煤电化企业的清洁生产

煤电化企业就是指利用当地煤炭资源优势,将煤炭资源转化为煤电产业化经济优势、竞争优势的企业。就黑龙江省而言,煤电化企业主要包括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大煤城的煤电化企业。煤电化企业的清洁生产就是本着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在生产和提供服务过程中尽可能地采取清洁利用的方法,减少煤炭的消耗、降低“三废”的产生与排放,削减甚至消除企业活动对人类、对环境造成的不利的影响。

二、清洁生产在煤电化企业环境成本中应遵循的原则

环境成本是指企业为了预防、恢复或补偿因其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或可能产生的环境损害而引起的资产流出或价值的消耗。环境成本控制是企业运用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对生产经营全过程涉及有关生态环境的各种活动所实施的一种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约束化管理。清洁生产是煤电化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成本管理成败的关键,应遵循以下指导原则:

(一)总环境成本最优原则

煤电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为两方面:一是由于电能的生产消耗煤炭资源而发生的自然资源耗减成本;二是由于生产经营过程中污染物的大量排放而发生的污染损失成本。这两种环境成本可归为“损失成本”。通常,损失成本随自然资源的使用和污染物排放的增加而增加,而控制成本则随控制量(污染物减少量和自然资源恢复量)的增加而增加,随自然资源使用量和污染物的排放量的增加而减少,两者呈一种互为消长的关系。

如图1所示,MAC表示边际控制成本,MFC表示边际损失成本。从左向右表示更多的污染排放量,更少的控制;从右向左则表示更多的控制,更少的污染排放。MAC从右向左看,MFC从左向右看。最有效的控制或污染排放量是总成本(损失成本十控制成本)最低的控制或污染排放量,W左边的点(更多的控制)不是最有效率的,因为控制成本的增加超过损害成本的降低。因此,总的环境成本会上升。同样,低于W点的控制(W右边的点)使控制成本降低,但增加的损害成本会更高,从而使总环境成本上升,所以W点是最有效率的。可见,企业清洁生产,在环境成本控制中,最优污染水平不是0,即彻底消除环境污染是不经济的。既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生态效益而放弃经济效益,也不能为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生态效益,企业应该追求总环境成本最优化。

(二)预防性控制原则

环境成本控制应符合典型的1-10-100法则。在煤电化企业环境成本的支出中,环境失败成本(包括内部的和外部的)往往占用很大比例,是一种事后成本,处理时常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来补偿。根据1-10-100法则,如果环境问题在产品设计、生产流程阶段解决,则只需付出1份的代价;如果在企业内部解决,例如上升为内部失败成本,则需要付出10份的代价;如果在企业外部解决,例如上升为外部失败成本,这时企业将付出100份的代价。1-10-100法则告诉我们,企业要控制环境成本的支出,就必须从源头开始控制,实施清洁生产。

(三)全过程控制原则

环境成本的发生主要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所引起的,这种影响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包括从产品研究开发、材料采购、生产制造、销售使用及回收处置等一系列过程。这就要求企业改变传统的以“末端治理”为主导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实施企业清洁生产全过程的环境成本控制。环境成本全过程控制的方式不但增加了环境成本的控制面,扩大了环境成本控制的基础,而且可以通过产品概念阶段面向环境成本产品设计、原材料选择的工作,极大的减少环境成本产生的源头,实现企业的低环境成本的管理目标。

三、清洁生产在环境成本控制中的流程及手段

(一)清洁生产在环境成本控制中的流程

煤电化企业清洁生产工作程序一般要经过准备阶段、审计阶段、制定方案阶段和实施方案阶段。准备阶段包括宣传动员和培训、领导决策、组建机构、制定工作计划和物质准备。审计阶段包括制定审计对象和实施审计两部分。制定方案阶段包括征集方案、筛选方案、可行性分析、选定方案四大部分。实施方案阶段包括实施方案、评估清洁生产方案实施效果和后续行动(见图2)。

(二)清洁生产的环境成本控制手段

1. 构造生产原料闭路循环和资源综合利用系统。

在煤电化企业生产过程中,对流失的原材料加以回收并经过适当处理后作为原料返回生产中,尽可能地提高原料利用率和降低回收成本,实现原料闭路循环。如根据生产工艺要求,一水多用,按照不同的水质需求分别区分供水、净化后的水重复使用。

2. 改革工艺设备,开发全新的工艺流程。

遵循清洁生产的原则和要求,应合理改革原料规格、生产路线、工艺条件、设备造型和操作控制等方面的流程,并创造条件利用高新技术,开发工艺流程,尽量减少在生产过程之外的污染。

3. 改进生产体系,调整产品结构。

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对于产品要进行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分析:即对于一种产品要从设计、生产、流通、消费及废弃处置几个阶段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对于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能源消耗高和污染严重的产品,以及使用报废后会破坏生态环境的产品要尽快予以调整和停产。同时,大力提倡生产和使用对生态环境无害或损害极小、并且有利于资源再生回收的产品。

4. 运用先进的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科学管理。

环境管理体系是企业环境管理行为的系统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对环境行为的认识程度和实施能力。经验表明,强化环境成本管理能削减40%污染物的产生,因此,煤炭化企业应该对照ISO14000标准,建立自己的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赫古明,刘炳江.可持续发展与清洁生产[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2]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3]林万祥,肖序.企业环境成本研究的国际比较[J].四川会计,2002,(8).

煤电与环境 篇4

摘 要:经济步伐的加快,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煤电企业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煤电企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煤电企业在得到发展的同时,更要重视政工工作的建设和完善。完善的政工工作,有利于加强煤电企业的内部建设,是企业走向富强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从煤电企业政工工作的现状入手,对政工工作的影响和创新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煤电企业;政工工作;现状

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哲学要求要用辩证的眼光分析和看待问题,对待经济的发展给煤电企业带来的影响,也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这种影响很自然地分为机遇和挑战。煤电企业面对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应理性的看待。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只有加强政工工作,才能获得正确的导向,得到更好的发展[1]。同样只有加强政工工作,才能让企业更加理性看待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实现煤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获得更强大的生存能力。

一、政工工作的现状

1.错误认识

由于市场经济在经济体制中的主导作用,导致现在出现错误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2]。煤电企业的政工工作在这方面的施展受限就是具体体现,普遍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要,政工岗位不重要,对待政工工作人员爱理不理,政工工作人员没激情开展工作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错误认识不但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日趋严重,体现在领导阶层也逐渐忽视政工工作的重要性,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置若罔闻,使得本来实质性的工作在实际中成为一种空洞的呼喊口号,有的时候甚至口号都没有。这种环境的影响,对于煤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很不利,加上思想政治工作无法得到有效开展,无法正常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人员的错误思想得不到纠正,使得这种趋势愈演愈烈。

2.理论薄弱

在现代经济的带动下,煤电企业现在还处在发展的高峰期,政工工作既担负着企业的宣传动员作用,又担负着企业内部的凝聚团结作用,同时还要兼顾文化建设。这些大量的工作,有时会重复,对政工工作人员都没有时间去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的学习,自身理论知识的欠缺,进而在动员时也无法运用理论武装头脑和自己,过多的口号,缺少实质性的内涵,无法吸引人别人参加或者配合政工工作的开展[3]。还有极少数的员工对政工工作,存在抵触情绪,相对不配合,过多的看重经济利益。理论的欠缺,加上宣传力度有限,是政工工作人员和其他员工,对政工的基础认识不够的主要原因,也是政工工作不能顺利开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3.突破受限

突破受限指的是存在于煤电企业很普遍的一种错误现象,一般做政工工作的领导人都是年纪大但是理论知识丰富的,其他员工只看到年纪大,认为做了政工工作就达到了升迁的极限,尽可能地不去政工部门,进而忽视政工工作[4]。这种忽视,加上政工人员本身的理论欠缺和解释不清,都容易产生分歧和纠纷,严重影响政工工作的形象和进程。

二、政工工作的作用

政工工作对煤电企业的安全稳定和长期发展都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更是企业顺利开展获得经济效益的必要保障。政工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给企业营造团结积极的氛围,有利于工作的落实和加快工作的进程。政工工作的长期推广,有利于安全工作的促进,企业只有安全才有效益。同时还有利于促进人员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决定,积极向党中央和政府靠拢,支持党和政府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人员思想的安全稳定和发挥积极创造性。

三、对政工工作的创新

1.加强思想重视

对政工工作的创新,首先要从思想层面开始。因为只有引起思想上的重视,才可能有相应的动作时间来响应。思想认识是先锋,这就要求作为领导阶层就首先要重视政工工作,深刻认识到政工工作的重要性,其次是政工工作人员层面,最后是广大的职工。只有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才有利于推进政工工作的创新工作。煤电企业要充分全面认识到政工工作的重要性,重视政工队伍建设,发挥政工应有的作用,才能确保政工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动摇。

2.加强理论学习

无论是领导阶层,还是政工工作人员,或者是普通职员本身,都要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才可以让所有人员充分认识到政工工作的重要性,进而建设完善一只强劲的政工劲旅,充分发挥作用。因此,企业应制定一套合理的政工队伍培训方案,加强参训人员的理论学习功底,同时对政工人员也要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定期强化训练,丰富政工人员的政治理论和文化知识。这样在企业内部培训的时候,才可以详细讲解新知识理论和政工理论,提高政工人员的政治素养,就是间接的提高政工队伍的壮大和其他员工认知政工理论的水平,进而为煤电企业创造最大效益。

3.不断创新机制

重视政工工作,就要注意创新机制,完善旧机制,进一步加强政工队伍建设。煤电企业应坚持唯才是用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政工队伍进行有机调整,适当注入新鲜血液,加强政工工作的活力,更具政工队伍的变化,合理选派骨干担当重任,促进政工队伍的稳定性,改变传统理念的错误认识。同时,也要注意政工人员的调度,合理安排调度计划,职位担当有民主测评决定,激发年轻人参与政工工作的热情,有利于促进政工工作的深入开展落实和中共队伍的发展壮大。

四、结束语

政工工作对煤电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直接的制约作用。在经济高速冲击的影响下,面对机遇和挑战,企业更应适时做出调整,要把重视政工工作落实在发展中,制定合理的建设政工队伍和开展政工工作的计划,才能稳葆企业的生命力和活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桂兰.煤电企业政工工作的现状与创新研究[J]企业政工,2013,(12):54.

[2]息翠平.浅议新形势下如何创新煤矿供电企业政工工作[J]魅力中国,2010,(09):52-54.

[3]李峰.煤电企业政工队伍建设问題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企业,210,(13):176.

关于煤电价格扭曲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篇5

近年来, 火电行业一直深受煤炭价格上涨和电力体制改革停滞之苦。煤炭价格高, 煤电联动政策实施不到位, 使部分火电企业亏损严重, 影响了企业的发电意愿和积极性。表面上看, 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争执不下的问题在于价格。煤炭企业认为, 现行的价格实际上是煤炭对电力的补贴, 电煤价格应该向市场上的煤炭价格靠拢, 甚至接轨。电力企业则叫苦连连, 以至于不断爆出行业亏损的新闻, 认为煤炭企业根本没有考虑电力企业的承受能力。目前, 煤电市场实行的是计划煤、市场电, 过去计划煤一直低于市场煤, 煤炭涨价是向市场化接轨。但是, 电价是受政府控制的, 一旦涨价用电企业受不了, 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何破解煤电价格扭曲成为燃眉之急。

二、煤电市场的现状

自2002年中国出现局部电荒, 2004年演变为24省市“拉闸限电”后, 电荒几乎“年年讲, 月月讲”。在发电厂、地区性发电分 (子) 公司和全国性发电集团公司三个层次上的发电企业的经营状况越来越差。

从图1可以看出, 我国五大电力企业在近7年间几乎处于微利或者亏损状态。这种状况直接导致电力企业的发电积极性减退, 更进一步导致电荒的发生。从图1中还可看出, 2008年的时候整个行业基本处于亏损状态, 营业利润率出现负值, 2009年才出现好转, 但是营业利润率依然很低。电力企业一直亏损, 中国国电集团的负责人反映说是上网电价不足以弥补发电单位变动成本, 出现越发越赔的价格扭曲现象, 最终导致电荒的发生。

我国现有的电源结构以火电为主。“电荒”困局的出现使火电虽一直处在我国电力消费结构中的绝对主力地位, 但其所带来的重大隐患和问题也凸现。图2是我国2005-2010年发电量中各个能源所贡献比例的柱形图, 从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电力行业的主要发电结构以及这几年的结构变化。

从图2可以看出, 7年间虽然出现了风电这样新的发电能源, 但是火电仍然占据着发电结构的主体部分, 每年都有80%以上的发电量是由火电供应的。而火电中燃煤 (含煤矸石) 发电的比例高达90%以上 (以2010年为例, 燃煤 (含煤矸石) , 占据火电中各能源发电比例的96%) , 煤炭发电显而易见为火电的主力。因此, 煤与电密不可分之关系昭然天下。尽管火电装机容量增速近年来在逐年下降, 但是火电依然是我国能源供应体系的主力电源。根据测算, “十二五”期间, 新开工建设的火电规模将达2.6—2.7亿千瓦。这样, “十二五”末火电占比仍将保持在60%以上。这使得煤炭的供给与价格的细微变动对电力整体供应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三、煤电市场价格扭曲的原因

(一) 煤炭物流成本高

煤电之争引发的电荒, 发电企业认为罪魁祸首是煤价太高。其实国内的煤价并没有和国际煤价接轨, 之所以会觉得煤价高, 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煤炭的物流成本。在运输过程中, 各种名目繁多的收费给电力企业带来很大的负担。点装费、车皮费、卸货费等等, 特别是点装费太贵已经成为煤炭运输环节中的主要阻碍, 而运力紧张使中间运输环节的加价更加严重。据统计, 从煤炭开采出来到运至电厂, 中间运输环节的成本就占了总成本的60%左右。

(二) 煤炭运输瓶颈多

众所周知, 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是“西多东少”、“北富南贫”, 但是经济结构却相反, 东南部发达的经济对电力的要求只会越来越多, “西煤东调”、“北煤南运”的运输局势将会长期存在。这也是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所必须面对的。我国煤炭生产与电力需求在整体布局上严重失衡, 70%的燃煤电厂分布于东中部负荷中心, 这就形成了“西煤东送”, “北煤南运”的格局, 从而推高了火电成本, 给交通运输及环境保护增加了压力。

目前, 我国已形成四大煤运通道:“三西”外运通道、东北通道、华东通道、中南通道。其中, “三西” (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 是我国煤炭能源中心和外运基地, 其煤炭资源占我国总煤炭资源分布的64%。“三西”煤运通道分北、中、南三大通路。2009年南部通道和北部通道能力利用率在90%以上, 中部通道能力利用率为116%, 可见“三西”地区运输能力已处于饱和状态。煤炭流通环节是否顺畅对保障煤炭资源稳定供给具有重要影响, 运输瓶颈的持续存在造成我国煤炭供给出现阶段性、局部性资源供应偏紧。由于煤运通道体系尚未建成, 煤炭运输瓶颈问题呈现出突出状态。

(三) 电企产能低下、薪酬高昂

在火电发电结构中, 煤是绝对的发电能源。根据电力部门统计, 生产1度电平均需要消耗标准煤351克, 而日本燃煤电厂同样生产1度电平均只消耗标准煤263克, 两者相差88克标准煤, 多消耗能源33.5%。就是说, 火电企业生产效能相比而言比较低下, 生产成本随之上升。

在电力企业的利润表中, 营业总成本中所占比重比较大的为营业成本和管理费用。营业成本主要包括燃料、人工、福利、运输、折旧等输配电成本, 管理费用中包括了出国人员费用、业务招待费、外事活动费、董事会费、党团活动费等支出。根据国家电监会提供的资料显示, 主要电力企业输配电成本构成中, 职工薪酬所占比例达到了20%, 排位第一的是折旧费占41.64%, 其他费用排第二占27.15%。另一方面是电力企业的高福利。电力、电信、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平均工资的2-3倍, 如果加上工资外收入、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距, 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这种高福利高消费的现象, 对煤电的价格扭曲也是有影响的。

四、解决的对策

(一) 加快特高压网络建设

在我国“十二五”规划中, 特别指出将在全国建成华北———华中———华东、东北、西北和南方四大区域电网, 在四大区域电网之间建设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 而在“三华”区域电网内部建设“三纵三横”的特高压交流网架。这一规划的实施, 有利于缓解当前的煤电矛盾, 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全国煤电资源分布不均的现象, 也将对缓解跨区跨省送电、部分地区电力供需紧张发挥重要作用。

(二) 煤电一体化

煤电一体化的原则是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这种模式能够提高自有煤炭产量, 对于发电企业来说, 首先, 可以保障企业自身一部分的用煤量, 同时避免了煤炭购销等大部分的中间环节,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煤炭物流成本, 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其次, 随着发电集团自有煤炭产量的提高, 其议价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从而有力地保证煤炭的供应量。例如, 淮浙煤电有限公司是皖、浙两省打破体制壁垒、行业壁垒, 突破区域界限, 由淮南矿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和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各出资50%, 按照煤电一体化的模式共同投资组建。对煤炭产地淮南方来说, 通过煤电一体化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浙江电力市场和收益, 延长产业链, 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还可以解决当地就业和获得较高税收。对电力需求大省浙江来说, 变输煤为输电, 既解决了每年数百万吨电煤的运输难问题, 又直接获得了便宜的电力电量, 还可以减轻节能减排的压力, 真正实现了1+1>2的放大效应。

但是, 电力企业大举进入煤炭行业, 在客观上造成了我国煤炭产能的大幅增长。如果国内煤炭产能继续增长下去的话, 有可能面对的就是全行业的产能过剩, 这也是必须站在行业发展的大局上考虑的问题。

(三) 电企实行内部化改革

电力系统认为通过提高上网电价可以缓解电力紧缺, 从内部化改革着手也不失为解决良方。第一是清退中高层股权。随着中高层股权的退出, 进而推进对依然有职工股份企业的业务市场化。第二是进行战略性的重组。对于一些可以社会化的业务进行社会化重组, 对于存在重大业务关联、同类型业务的电力企业可以由主业整合收回。第三是增强技术创新与研发。从提高产能效率上降低发电成本, 从而避免电力企业产能低下、薪酬高昂的状况。

(四) 政府监督及价格管制

在主要电力企业输配电成本构成中, 排位第一的是折旧费占41.64%。根据我国五大电力企业的财务报表显示, 它们固定资产的构成主要是房屋及建筑物、发电设施、运输工具。经过对大唐发电2011年折旧费用的计算得知, 其中发电设施的折旧费占累计折旧总和的90.28%, 进而计算得知整个电力行业的折旧费中发电设施所占比重达到九成左右, 这样, 通过对发电设施等固定资产的审计可进一步保证发电成本最优化。政府可以代表民众发挥行政作用———建立“电力企业审计协会”, 通过定期的审计工作, 严格控制电力企业的成本, 从而有效保证电力企业的每一项支出都明确清楚。

再者, 政府可以实行价格管制———“高峰负荷定价”。电力的消耗主要在白天, 而且中午对电力的需求大于午夜, 所以中午电力的边际成本高于午夜, 政府可以根据边际成本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变化比例制定价格。中午用电高峰制定的价格高于其他用电峰段的价格, 这样用电企业考虑到生产成本就会采取节能的生产方式, 降低用电量, 从而间接地缓解煤电的价格扭曲。

五、结束语

煤电与环境 篇6

《煤矿安全规定》规定:专为升降人员和升降人员与物料的罐笼井出口必须装设罐门或罐帘, 高度不得小于1.2 m;罐门或罐帘下部边缘至罐底部距离不得超过250 mm, 罐帘的间距不得大于200 mm, 罐门不得外开。

新郑煤电公司副井井筒净直径6.5 m, 装备一对1.5 t矿车双层四车四绳罐笼 (一宽一窄) , 担负全矿井提人、提矸、下放设备及材料等任务。原罐笼进出口使用上下滑动栏杆式罐帘门, 由人工托起或下放, 靠重力实现上下滑动, 罐笼运行效率较低, 工人劳动强度大, 开启时工人必须站在罐笼正前方, 井筒边缘存在安全隐患。所以, 为提高提高罐笼运行效率, 矿井将副井罐笼的栏杆式罐帘门改造为气动罐帘门。

2 栏杆式罐帘门缺点分析

(1) 栏杆式罐帘门依靠其自身重力, 由人工托起或下放, 由于其运行阻力大, 需要频繁人工操作, 劳动强度大且费时费力;

(2) 操作时人员开启罐帘门时, 必须站在罐笼正前方贴近井口边缘, 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威胁工人人身安全;

(3) 罐笼在正常运行过程中, 有时会突然制动, 此时, 栏杆式罐帘门可能会被弹起, 对运送人员的人身安全或物料的顺利运送造成威胁, 且会损害井筒设备, 不利于井筒维护。

3 气动罐帘门的组成及原理

3.1 气动罐帘门的组成

罐笼气动帘子门装置如图1所示。

1.曲轨;2.气缸;3.驱动小车;4.配重铁;5.动滑轮;6.固定螺栓;7.驱动钢丝绳;8.定滑轮;9.连接轴;10.帘门横杆;11.执行钢丝绳;12.固定盘组成

气动罐帘门装置由驱动装置和执行装置两部分组成, 其中, 驱动装置由曲轨、气缸、驱动小车三部分组成;执行装置由配重铁、动滑轮、固定螺栓、驱动钢丝绳、定滑轮、连接轴、帘门横杆、执行钢丝绳、固定盘组成。

3.2 气动罐帘门的原理

气动罐帘门的原理为驱动装置通过气缸活塞带动小车沿曲轨滑道向下运行, 当驱动小车运行至配重铁位置时, 连接配重铁带动动滑轮向下运行, 同时驱动钢丝绳缠绕在定滑轮上。此时, 定滑轮带动轴转动, 执行钢丝绳缠绕在滑轮上, 实现帘子门打开。反之小车向上运动, 帘子门依靠自重关闭。经改造后的气动帘子门实现自动运行, 安全可靠, 行程速度快, 具有提高罐笼运行效率、降低职工劳动强度等优点[1,2]。

4 罐帘门改造过程分析

在罐帘门改造过程中, 通过现场实际考察论证后, 决定采用气缸、小车、曲轨滑道, 轴承缠绕钢丝绳式帘子门传动装置。曲轨滑道长6.5 m, 轨道槽内安装有锥形轮, 气缸安装在罐道梁上, 如图1所示。气缸推动配重铁, 配重铁推动帘门上轴, 帘门上连接的钢丝绳此时缠绕在轴上, 气缸行至最高点帘门完全打开。关闭气缸依靠帘门自重, 向下拉伸关闭帘子门。锥形轮向上行走至弯曲处, 锥形轮处在曲轨上躲过罐笼, 避免与罐笼碰撞, 帘子门的配重圆钢下方加装防护罩, 防止因钢丝绳断配重圆钢坠入井底,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在罐笼帘子门上方及下方安装到位传感器及指示灯, 当罐笼帘子门开、关到位后指示灯亮, 确保了帘子门运行安全。

改造的气动罐帘门主要特征是:曲轨安装在井口罐道梁上, 可以避免驱动小车与罐笼碰撞。驱动小车轮使用锥形轮, 可以确保小车在曲轨内往复运行, 罐笼连接轴两端安装有轴承, 从而减小连接轴的转动阻力, 通过动滑轮及定滑轮绕线方式缩短气缸行程。

5 应用效果分析

(1) 在兑罐期间, 工人按井口气动控制按钮, 使气缸工作, 实现了帘门自动开启关闭;

(2) 气动罐帘门的安装保证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降低了劳动强度, 提高了兑罐效率。自气动帘门安装使用以后, 没发生任何的安全事故, 并且经实际统计, 每班升降人员时间比原来缩短了15 min;

(3) 气动动帘子门具有安全可靠、行程速度快、降低职工劳动强度等优点, 在同类提升设备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路。

参考文献

[1]刘小艳, 贾福音.新型矿用立井提升机全自动罐帘门[J].煤炭技术, 2012 (5)

上一篇:血液净化工程学下一篇:高血压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