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竞争时代到来

2024-05-15

技术竞争时代到来(精选三篇)

技术竞争时代到来 篇1

饲料企业的这种转变是盈利模式的巨大转变, 其市场竞争焦点不再仅仅局限于产品与产品、渠道与渠道之间, 而是升级到链条对链条的竞争, 并进一步升级到全产业链竞争阶段, 这一模式必将对当前的饲料市场造成极大冲击。如, 在目前的饲料市场环境下, 既存在单一的饲料生产企业, 也存在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大企业 (包括畜禽种苗供应、饲料、兽药、疫苗、活畜禽收购、畜禽产品加工销售等) , 因盈利模式不同造成的差异非常显著:由于单个饲料厂必须在饲料销售中赚取利润, 否则无法生存和发展;而有完整产业链的企业可以在饲料产品方面低价与单一生产饲料的企业竞争, 甚至亏本将其击垮, 而其产业链的其他链条可盈利, 甚至盈利更多。

国内饲料业产业链经营模式的发展在当前正呈燎原之势, 在国内诸多领先饲料企业得以体现, 并集中表现为以下3方面的变化趋势。

1) 产业链的纵向整合。饲料企业采取“一条龙+农户”、“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诸多方式, 贯穿打通养殖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环节, 实现各个环节之间的资源对接、相互撬动。目前, 国内最具代表性的肉鸡产业链企业是南方的温氏集团与北方的六和集团, 而其他一些省份的饲料行业巨头近年在产业链建设方面也是频频出手, 2011年上半年, 辽宁禾丰牧业在辽宁、河北的多家企业开始了肉鸡产业链的建设;华西希望特驱集团2011年投资1亿元在昆明打造上溯饲料原料、下延鸡猪养殖和屠宰加工项目, 目的都是为了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提升自己在产业链上的整体把控能力。

2) 产业链的横向整合和拓展。横向整合是产业链某一个环节通过整合处于同一环节上的资源来做大做强。国内饲料龙头企业大多通过自建、兼并、收购、合营等途径, 在国内增加饲料生产基地, 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 获得规模经济效应, 大幅降低集团运营成本;同时, 减少竞争对手, 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取得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如希望、通威、六和、恒兴、正邦、禾丰等企业, 无不是携资本、市场优势, 通过横向整合方式, 在国内攻城略地、大范围市场布局, 奠定了自己在业内的领跑地位。

技术竞争时代到来 篇2

院系专业:

姓名:学号: 联系电话:

内容摘要:摘要:通过国内外天然气资源、我国目前六大天然气利用工程及市场需求的介绍,说明天然气时代正在到来,为此,深圳市在输配系统、...关键词: 液化 石油气 燃气 供气 门站 天然气 深圳 电厂 摘要:通过国内外天然气资源、我国目前六大天然气利用工程及市场需求的介绍,说明天然气时代正在到来,为此,深圳市在输配系统、调峰、转换等方面所做的技术准备。1前言

自国家作出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西起塔里木东抵上海的“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工程成了燃气行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它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序曲工程,是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该项工程将于2001年开工,2003年建成送气。它的建成对于加快新疆以及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将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有效地治理大气污染。广东地区(尤其是深圳市)经济增长较快,能源需求量较大,然而省内能源匮乏,能源自给率仅为10%;同时目前南海天然气在数量和时间上均难以满足需求。因此,1999年底国家正式批准广东LNG试点工程总体项目一期工程立项,各项筹建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目前,已进入了LNG接收站和输气干线的招商阶段。深圳市早在1986年就开始为迎接南海天然气而积极准备,规划做了一轮又一轮,方案讨论了一次又一次,随着LNG项目的启动,深圳天然气梦真要成为现实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中国的天然气时代正伴随21世纪的钟声向我们走来。2天然气资源情况

我国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全国第二轮资源评价结果认为:我国有38×1012米3(38万亿米3)的天然气资源量,其中陆上30×1012米3,海域8×1012米3,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和近海海域(约占全国天然气资源总量的80%)。至今累计探明了2.3 × 1012米3的天然气储量,探明率仅为5.8%。“八五”以来的近十年间,我国探明天然气储量年均以1200 ×108米3以上的速度增长;年产气量平均以10%以上速度增长。1999年全国天然气生产量为252亿米3,预计2000年生产天然气300亿米3,到2005年可达到400-450亿米3,到2010年将达到700-800亿米3。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比过去20年增长了一倍,截止到2000年1月1日,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为5146万亿立方英尺(145万亿米3),前苏联、中东、亚太地区的天然气探明储量都呈上升趋势,仅俄罗斯和中亚三国就拥有剩余可采的天然气储量达58× 1012米3,每年可向我国提供数百亿米3的天然气资源。进口LNG有着广泛的资源基础,1998年全球LNG进出口贸易量达8249万吨(1130亿米3),主要出口国包括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文莱、卡塔尔等,LNG出口能力合计达1亿吨以上。由于LNG贸易属

于买方市场,资源供大于求,中国进口LNG将有多个来源可供选择。在2000-2005年间,亚太地区的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印尼都有新增LNG供应能力的项目,此外,还将涌现阿曼和也门两个LNG新出口国。我国天然气进口在2005年将达到50-120亿米3、2010年达到210-260亿米3,2020年达到537-1037亿米3,进口天然气届时将成为中国天然气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3我国近中期利用天然气项目目前我国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和近海海域,天然气开发利用受到地区性的限制,到目前为止建成输气管线只有13000多公里,且主要以地区性干线为主,如陕一京输气管线和崖13-1一香港输气管线等。为满足我国经济发达、能源短缺的东部及东南沿海地区的需求,今后十年内我国将新建六项天然气利用工程,形成六个区域性输气管网。计划建设的这六项工程分别是:3.1已经开工的涩北-西宁-兰州管道管线全长950公里,年输气能力20亿米3,计划2001年1O月建成。国家已将该项工程列为重点工程项目实施。3.2重庆忠县-武汉管道主管线全长703公里,管径700mm,年输气能力30亿米3,计划2002年建成,主要供湖北、湖南省用气,中远期部分供江西省。3.3新疆轮南-上海管道管线全长4200公里,管径1500mm两条。管线计划2003年建成,2005年一期规模达产,供气量在2003年、2004年、2005年分别为42亿米3、74亿米3、108亿米3,2010年达到199亿米3。3.4陕北-北京复线在已建成的陕京管线上,增建加压站,提高输气压力,将原输气能力由20亿米3/年,增加到30亿米3/年。供应河北、山东两省,保证对北京的供气量。管线计划

2002年建成。3.5俄罗斯-东北-华北-华东管道管线全长4091公里,其中中国境内2131公里。规划从俄罗斯进口3004亿米3/年。中国境内利用200亿米3/年,其中,东北地区100亿米3/年;环渤海地区100亿米3/年。输送到韩国100亿米3/年。3.6引进LNG和利用海上油气资源的管道 包括广东LNG项目,渤西南气田向胶东半岛供气,东海春晓气田向浙江供气,南海气田向海南和广西供气待这六项工程建成后,将把这些管道所在区域性管网连接起来,形成产、运、储、配、销五位一体,横穿西东、纵贯南北的天然气输送网络,这样全国的天然气利用程度也将从现在的百分之二左右,提高到百分之七以上。4广东LNG工程项目广东LNG工程项目包括:接收站和输气干线项目(以下简称站线项目),以及燃气电厂、城市燃气、独立工业等用气项目。4.1项目规模一期工程规模年进口300万吨LNG,接收站站址位于深圳秤头角,通过输气干线,向惠州和深圳前湾2个新建燃气电厂,深圳3个现有燃油改燃气电厂,深圳、广州、佛山和东芜4个城市燃气,以及香港电灯集团有限公司新建燃气电厂和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供气,目标是2005年投产。LNG接收站也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设置两座13.5万米3储罐,二期再增加一座约10万米3的储罐。接收站配备高压开架式海水气化器,并设高压浸没燃烧式气化器作调峰和备用。气化能力:一期1200米3/小时LNG;二期2000米3/小时LNG。接收站港址内建可停靠13.6万米3LNG运输船的专用泊位一个,栈桥长450米,停泊水域设计水深为-13.2米。主泊位旁建-工作船泊位。该项目的输气干线一期主干线起自秤头角接

收站出站端,经坪山、东芜、广州,到达佛山,全长215.4公里,年输气量约为40亿米3。一期还包括两条支干线,坪山惠州电厂支干线长32.6公里,坪山至前湾电厂、美视电厂支干线共长78.8公里。二期主干线起自珠海市的横琴岛,经珠海、中山、江门、鹤山市,最终到达佛山,全长181.7公里。年总输气量82亿米3,包括南海15亿米3天然气。图1 LNG接收站工艺流程4.2投资接收站和输气干线一期投资约51亿元人民币;二期投资21亿元人民币。资本金30%由参股各方自有资金注入。资本金以外部分的融资方案在可研阶段研究确定。4.3股份本项目为中外合资项目,项目发起方包括:中国内地发起方、中国香港发起方和外商合作伙伴。参股比例中中国内地发起方占64%,香港发起方占6%,外商合作伙伴参股30%。在中国内地发起方中,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占33%,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占14%,广东省电力集团公司占6%,广州市煤气公司占6%,东芜市燃料工业总公司占2.5%,佛山市燃气总公司占2.5%。香港发起方中,香港电灯公司和中华煤气公司各占3%的股份。4.4用户广东LNG工程项目其供气范围覆盖珠江三角洲和香港地区,用户包括以下四大方面:

1、珠江三角洲九个城市的燃气供应,包括民用和工业用户。一期覆盖深圳市、东芜市、广州市和佛山市,二期增加惠州市、肇庆市、江门市、中山市和珠海市。本项目将供气至各城市门站。

2、新建电厂经可行性研究和广东省电力供应情况确定。本项目将供气至电厂

3、油改气电厂,一期包括深圳南山电厂、美视电厂、月亮湾电厂,本项目将供气至电厂;二期项目包括佛山得胜电厂和沙口电厂,初步考虑由城市燃气管网供气。

4、香港用户,包括香港电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灯)电厂用气和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煤气)的城市燃气。4.5下阶段工作计划广东LNG工程项目,在完成接收站和输气干线项目外商合作伙伴选择后,将进行一期工程有关用气项目和站线项目可行性研究,进一步落实天然气市场,落实项目建设条件;竞争性选择LNG资源,谈判签定上游购气及运输原则协议;下游售气原则协议和融资原则协议。并且探讨国家试点政策支持。目标是2002年一季度向国家上报总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前已进入了接收站和输气干线项目外商合作伙伴选择阶段,已有27家外商取得了标书,将于近期开标。5深圳市天然气利用的准备深圳市目前采用液化石油气管道供气,经过二十年的建设,已实现了全市东西大联网,考虑到天然气即将到来,液化石油气场站、管网如何适应天然气的需要,如何衔接等问题,我们早在1996年就委托有关设计院做好了至2010年天然气的规划工作。5.1规划指标用气人口根据《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以及深圳特区2010年规划功能分区资料,预测2010年深圳市用气人口如下:二期工程,新增年进口200万吨LNG,引入南海天然气15亿米3/年,实现近海天然气和进口LNG两种资源互补。除增加向已有项目供气外

技术翻译时代的到来 篇3

关键词:技术翻译,技术交流,翻译研究

自古以来, 科技知识始终被认为是最宝贵的财富。通过翻译进行的信息交流, 在人类文明发展及科技进步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毫无疑问, 翻译的重要性正在与日俱增, 特别是它让我们感觉到正处身于“信息时代”。事实上, 斯克特·蒙哥马利 (Scott Montgomery) 始终坚持这一观点:虽然英语在全球范围内通用, 而且不少人以英语作为商业与科技交流的通用语言, 但我仍是确信技术翻译将出现前所未有的需求。

一些人在习惯上曲解了技术翻译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这些人认为技术翻译纯粹是信息的转换, 而且只要“源”信息不变, 人人都会满意, 译者亦有所得。但是, 贝特丽丝·门德斯-肯顿指出:仅以科技文本呈现信息远远不够, 文本中必须要有正确的语句和文本结构, 从而使文本其成为连贯、易读的目标文本。本文与其它文章引用的不同文献阐明了技术翻译的实际情况:技术翻译受到一系列问题和因素的影响, 对于在全球环境和多种语言环境中技术信息产品面临的问题, 这些简单列出的情况仅属于冰山一角。

我们从《专业翻译杂志》关于技术翻译特刊的文章中看到:大家从不同角度对技术翻译进行研究, 这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虽然一些方法看来很遥远, 甚至与多种方式背道而驰, 但是它们仍从不同方面对技术翻译研究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视角。这些视角通常很隐蔽, 却总是揭示出新的重叠领域, 这些重叠领域由不同的专业相辅相成, 或者以其它地方进行的工作作为基础。结合其它地方在LSP领域进行的研究, 这些文献表明:在如何看待、教学和研究技术翻译方面, 技术翻译领域已经达到一个新的成熟水平。

克劳斯·舒伯特表明:技术翻译作为一项专业的交流活动, 不能完全在传统翻译研究的语境内进行描述和塑造。他描述了技术翻译发生的复杂、高度跨学科环境, 他指出其中有各种各样的控制因素, 这些因素不仅影响译者的工作, 而且影响他们使用的材料、资源和策略。正如苏珊娜·格里希表达的观点:对于包括在多语言环境下技术信息的设计、规划、制作、翻译、评估和管理的一个高级科目, 在从技术翻译的研究受益的同时, 也需要在技术交流方面进行考虑。必须强调的是:这样的多语言环境将不再是例外情况。事实上无论是法律原因或出于良好的商业意识, 绝大多数技术信息的商业制造者发觉自己正在一个多语言环境下工作。在格里希提出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中, 她指出我们需要一个更广泛且跨学科更多的研究法, 此研究法应胜过经常用来比较ST和TT以鉴定非等价各种型式的传统TQA方法。

玛丽贝尔·耳塞多尔·桑切斯和她格拉纳达大学的同事们的论文中反映了技术翻译的跨学科性和多样性。作者在文中指出:技术文本经常采用非语言策略和方法, 以便有效传达它的信息。舒伯特的论文也显示出对我们培训技术译者方法的有趣暗示。玛丽贝尔·耳塞多尔·桑切斯也在技术翻译和本地化之间做了有趣的连接, 因为它们两者都涉及对多峰多媒体信息的处理

如果仅翻译研究不能解释技术翻译过程中涉及的所有种种因素和情形, 那么仅仅基于翻译研究的培训计划能真正的为学生们提供他们需要的知识、技术和技能使他们成为专业技术译者吗?彼得·卡斯特伯格提供了一个实际的例证, 证明如何通过使用与传统翻译研究无关的学科补充和增强译者的培训。他还论述了个人知识管理 (PKM) 的使用。PKM提出以研究和信息管理技巧装备学生以应对技术译者所面临的范围浩淼的学科。

更多的观念加强了这个观点:技术翻译不仅仅是保证内容的实际准确性。雷德噶蒂斯·斯托尔塞指出技术翻译与它所涉及的语言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大家始终不认可这点, 因为技术翻译的焦点总是以某学科或术语为中心。实际上, 斯托尔塞自己注释说技术文本的翻译“不只是对术语的处理”。格哈德·亨佩尔在他的意大利语和德语技术手册研究中指出了文本中如何演绎不同文化, 不同文化习惯之间的冲突如何能影响翻译质量的。

斯托尔塞宣称:除非术语标准化, 否则它就可能出现问题。如果术语没有标准化各种各样的文化因素意味着必须对术语进行仔细核对, 因为不同文化间的不一致可能导致相同概念在不同文化中的不同表示。尽管科学的事实是“术语以准确的定义为基准”、“各系统层次中的每个术语都具有准确定义”。同样地, 戴维·威尔姆森和拉赫曼·约瑟夫也注意到上述术语的问题甚至在同一语言内也存在。从阿拉伯语的例子中他们注意到技术术语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显示出显著的偏离, 即使在理论上它本应被语言和它所应用的科学或技术领域标准化。

威尔姆森和约瑟夫的论文也强调了那些母语不是英语的科学家所面临的挑战。如果他们要成功, 他们就不得不学习国际语言 (英语) 学科。这也反映在推翻阿拉伯本土化科技政策中, 它的作者们也主张这一点。蒙哥马利也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论述, 然而他强调通用语 (他确定就是英语) 的普及并不排除科学家使用他们自己国家语言进行工作的需要, 不管怎样, 使用英语工作的压力很大。

鉴于舒伯特的主张, 技术翻译作为学科领域对发展机器翻译 (MT) 系统兴趣欠缺, 而当丽贝卡·费德雷尔和莎伦·奥布莱恩说明在技术领域工作的译者很有可能触及MT系统时, 我们注意到整个车轮象是要翻转, 这令人关注。他们的研究力图确立MT系统是否能产生与传统翻译的质量相匹敌的翻译用户指南 (为技术译者许多主要部分提供参考) 。根据透明度、准确性和文体对MT的翻译作品进行了检查, 很明显, 如果技术翻译的标准只是基于准确性, 那么该标准比本来假定的标准要更为复杂。

从包含这个问题的这些论文中显露出来的最突出和令人鼓舞的就是我们感受到大家忙于技术翻译的活力和热忱。论文证实了它的价值和复杂性并牢固确立了技术翻译作为一门学科领域, 它是令人兴奋的、有活力的、可信的。远离那些被误解为纯粹术语练习的日子, 技术翻译似乎最终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乔迪.伯恩.翻译示警:认识专业翻译错误所带来的法律后果[J].专业翻译杂志.7:2~24.

[2]珍.德莱索和朱迪思.伍兹沃.历史上的翻译家[M].阿姆斯特丹:本杰明出版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社.

[3]斯科特.蒙哥马利.翻译中的科学[M].美国芝加哥: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玉米发酵饮料下一篇:二次风冷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