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数字化管理

2024-05-18

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精选十篇)

图书馆数字化管理 篇1

一、附盘图书在图书馆中的现状、寿命与使用率

1.附盘图书馆藏现状。附盘图书在图书馆中有大量损坏与流失,损坏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读者借阅过程中对光盘的的不爱护和电脑病毒对光盘内容的改写,同时在图书馆管理人员上书和整理书架过程中因书是纸张的没有硬皮保护有时出现掉落使其损坏。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光盘并不象图书,图书中有磁条而光盘没有,有的读者在阅览时放入自己的电脑中忘记拿出而带走,同时不乏有特意盗取之人,这是造成光盘流失的主要原因。现今图书馆书籍中附带光盘图书中的光盘有很多都流失或者损坏使书与盘分离不能达到最好的知识传播效果。不少读者为找不到一本书中的附带光盘而放弃对此读物的阅览。

2.光盘使用寿命与使用率。光盘的使用寿命大概在三至五年,影响光盘寿命和安全的主要有三个因素:第一是时间,即自然老化,主要是染料不纯和氧化作用。第二是光线中的紫外光,在强光的照射下,染料层的变质很快。如菁蓝染料的光盘在夏日中午阳光的曝晒下,三至五天后光盘就报废了。第三是人为损伤,人为损伤是最大、最难预防的威胁,不正确的使用方法常常造成读盘错误和不可恢复的错误,从而缩短光盘数据的使用寿命。

在书籍当中出现的光盘数量逐步增加,光盘的方便实用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因此大量的附盘图书走进图书馆。从工作中和每年的数据调查中发现同一内容的书籍其中附带光盘的图书的使用率也远远超过不带光盘的。

二、光盘资源的使用价值与附盘图书管理方法及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一)光盘资源的使用价值

现代科技发展迅速光盘制造已趋于成熟其费用与纸质文献相比略低,因此附盘图书出版越来越多应用书种类也越来越多,从以前的语言、计算机学为主,到现在旅游、经济、工具书、少儿读物等。因附盘图书图文并茂、音像结合深受读者青睐,也为读者自学快速准确的掌握文献中的重点要点难点提供了更快捷的方式使其加深记忆与理解起到辅助学习的目的。

(二)现有附盘图书的管理方法与弊端

1. 常见附盘图书分部管理及弊端。

分部管理方法一般是图书进入书库,附盘进入电子阅览室。这一办法能使书和盘得到妥善的保管,但毕竟不属于同一个部门不在一个地点这给读者借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另外,还会出现有的读者只需要光盘而单独借走并为归还,因为图书馆系统只针对图书的借阅进行管控而没有单独针对光盘,光盘外借一般都是做登记所以容易出现有盘无书或有书无盘的现象出现,读者很难同时借到。还有的图书馆把光盘放入电子阅览室不外借只允许在电子阅览室使用,很多读者借到书但是因为排不上电子阅览室的电脑而放弃阅览光盘,久而久之因闲麻烦而没使用这一资源,这一资源就变成了藏而无用使资源造成极大浪费。

2. 常见盘书一体化模式管理方法及弊端。

(1)附盘图书入藏电子阅览室的方法可以让读者方便看书和使用光盘,但电子阅览室的电脑资源有限并不能满足广大师生有时会出现有书和盘但是并没有机器可以使用。(2)复盘内容上传网络以电子资源管理很多人都认为这一方法是最好的只是资金投入要大,但是这个资金投入大到什么程度很多人并没有计算,只是一个空想罢了,网络硬盘的存储量可以不断增加,但是在增加过正中存储量越大网络运行速度也随之变慢,而光盘图书也是更新速度最快的图书,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开发,新版本刚用没多久换代产品就已经出现举例说明如图像处理软件、动画制作、电脑操作系统。(3)附盘图书在形态上是不同载体,但是在内容上是一个整体,所以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大多数图书馆是把光盘夹在书中,并在书上做上标记如“附光盘”然后在后面注明几张随书一起流通。这样的管理模式虽然对读者是有利的但是对工作人员却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与工作难度。由于光盘比较易断裂,在整理书架时容易受到挤压、碰撞因此工作人员应当小心,在借还书的时候还要检查书中是否带有附盘,而光盘的损坏除断裂外还有其内部数据流失划痕这都是用肉眼看不到的。

三、如何使附盘图书分布管理实现一体化

笔者这一构思出现后经研究数据与观察,翻看了历年来图书馆情报学杂志、图书馆学及社会学文献,在附盘图书一体化管理方面达到的效果并不理想,附盘图书中的光盘不同于电子文献若脱离了其书便失去了它原有的强大作用。所以,要使知识传播达到最好的效果附盘图书中的光盘与书的管理是一重要课题下面就以下三个方面来彻底解决附盘图书管理问题。

1.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更换。图书馆现用集成管理系统有三种,江文、ILAS、北邮这三种系统都只对图书进行了记录,对其所附光盘并没有重要体现。应在图书检索中有图书是否附带光盘,还要明确所附带光盘数量。

2.采编人员编目与剔除方法。采编人员在编目中应在附盘图书中详细注明此书有携带光盘。在书条码页明显部位注释附光盘字样,上传系统的数据中明确标注光盘数量,有的图书中所含光盘数量不只一个所以为了更好地分辨同类书中的光盘让每本同类书(副本)有属于自己的光盘采编人员应当给每个光盘贴上条码,条码同样也有要求,光盘条码不能太厚应选择较薄的因为太厚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卡盘不能正常运转。光盘条形码编排应在原书基础上进行,光盘代码可用拼音的开头字母(G)代替,光盘数量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同时采编人员按周或按天进行检查网络数据,发现已损光盘立即进行重新刻录重新编排上架。

剔除附盘图书时图书直接下架,光盘则按照系统剔除光盘数据进行下架,同时新到附盘图书按剔除的空缺位置进行填补,大大地节约了资源消除了因时间久远而使数字位数增多的麻烦。

3.结合软件及采编创新实现人工与智能两种一体化管理模式。综上所述进行合理的安排可以很好地实现一体化模式。下面进行详细讲解一体化模式。附盘图书从采购到编排都处理后进入图书馆。此时附盘图书盘与书分离进入借阅室书按正常分类号上架,光盘则按采编所编排的数字按顺序排列上架。借阅室管理人员身边就是光盘的所在位置,当读者借阅附盘图书时系统在借出时显示光盘位置数字(分人工智能两种下面做具体解释)此时可以拿到随书光盘,使用光枪进行扫盘和扫书方法一样,如读者不需要光盘时可直接进行下一本书的借出,并不用为图书注明光盘是否已损。保持了书内的整洁,在读者还书时进行专门的光盘检查检查后确定无损坏后,先还光盘在还书,光盘与书分开放置送到个借阅室书盘按各自编排顺序上架。

人工一体化管理模式。所谓人工就是管理人员按照系统提示光盘位置自己找所需光盘,在人工过程中对光盘架上排列方法有一定要求。在排列时按数字进行每10或50个数字做一个详细标注以方便管理人员更快更好地找到光盘确切位置,给借阅时的查找和还回时的上架都带来了便利。为不给工作人员增加工作量,可以增加一部分人来单独管理,查找与光盘上架这一方面。此模式在现有基础上虽然给工作人员增加了一些工作量但却为图书馆的知识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智能一体化管理模式。数控在其他行业都以开始使用而在图书馆方面利用很少,智能管理模式就是利用现代数控技术,通过电脑传输的光盘所在位置数字信号,自动光盘架打开此位置光盘的出盘口,光盘经通道送往管理人员身边,此时管理人员可直接拿到光盘给读者借阅。自动光盘架的放盘口、出盘口以及传送通道不应为机械式因每天流动量大会给机件带来损坏,笔者推荐磁力与自身重力相结合。同时不必担心光盘数量的增多而自动光盘架无储藏容量,可以根据需要加储藏位置只需购置储藏盒即可,盒上有卡槽与自动光盘架数据槽相连在电脑数据中进行添加就可以直接使用。笔者不做过多说明。

现代科技技术不断提升,图书馆方面也应与时代接轨,此管理模式不会出现盘书分离有盘无书和有书无盘的现象出现同时更好地利用了馆藏资源给读者及管理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在目前情况下,由于图书馆的自身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编目与统计数据需依赖软件提供商,仪器设备则需要电脑数字信号处理,数控方面的人员。需与上诉人员达成一致即可实施。

摘要:结合图书馆工作实践分析光盘资源在图书馆中现状、寿命与使用率, 指出光盘管理重要性及光盘资源管理系统在图书馆的应用价值, 最后提出如何使光盘资源与书统一结合实现一体化管理模式。从而使图书馆借阅体系真正走进数字化。

关键词:资源管理,集成管理系统,数字图书馆,附盘图书,数字化管理

参考文献

[1]石永芬.中学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08, (1) :56-57.

[2]韩慧琴, 刘柏嵩.数字图书馆中的知识发现[J].情报学报, 2001, (3) .

[3]侯芹英.中文带盘图书的分类与管理[J].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1, (1) .

[4]王磊, 等.谈谈图书馆带盘图书的管理利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2, (3) .

[5]杜强.浅谈学校图书馆带盘图书的规范化管理[J].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3, (3) .

数字图书馆的宏观管理总论 篇2

2.1 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

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通过对数字图书馆所拥有的包括信息与知识各种要素在内的所有智力资本进行组织、开发和运营,实现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增殖的过程。数字图书馆本质上是一种面向用户的网络化数字资源体系、向用户提供系统化的有序的知识体系,工作重心也转向深层次的知识服务。因此,数字图书馆实质上是一种知识型组织,同时数字图

浅析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 篇3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现代图书馆迎接网络时代的重要变迁,这巨大的演变关系着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使用先进的B/S技术,为学校构建了拥有丰富教育资源、方便教师工作、适合学生自主探索式学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化学习环境,是学校从“印刷时代”跨越到“信息时代”的最佳途径。虽然二十一世纪传统图书馆和自动化图书馆暂不会消失,但随着电子出版物的盛行,数字图书馆将居首位。未来的图书馆将以服务特色和技术手段论高低,能否迅速占有信息资源并向社会提供信息产品将成为衡量图书馆的标准。二十一世纪信息产业将为GPN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数字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主要方向,它的研究与建设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图书馆在未来信息时代中的地位和作用。由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认真研究新世纪数字图书馆建设这一重要课题。

数字化图书馆,是面向学校、企业的网络信息中心、图书馆等部门的书籍管理、浏览和发布的、能够为各部门提供完整的知识管理和发布功能,为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供先进手段的新型图书馆。它是一种位于网络的、虚拟的、比特架构的电子图书馆,不占用任何物理空间,能够通过目前的校园网,实现传统图书馆所能实现的大多数功能。它通过将海量资源、信息管理和网络发布系统进行有机结合,不仅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充实学校的教育资源,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地获取知识。而对于学校来说,要实现这些,只需进行一次较少的投入,而这种投入相较于构建传统的图书馆来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 DL),是上世纪进入90年代以后产生的一个全新概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数码存储与传输技术等的全面普及,使得人们对文献信息的加工、存储、查询、利用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因此,数字图书馆也就应运而生。它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在图书馆界甚至整个学术界还没有一个被广为接受的定义。在众多的定义表述中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以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入图书馆并提供有效服务。几乎图书馆的所有载体的信息均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包括所有联机采购、编目、公共查询;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检索,通过网络组织读者访问外界数字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

二、数字化图书馆功能特点

数字化图书馆是一个基于Web的B/S系统,所有的操作都可以通过浏览器来完成,而不需要在客户端的计算机上安装其他任何驱动产品。在安装数字化图书馆产品后,可以通过往服务器上安装相应的数字图书,实现对图书馆书籍的扩充;另一方面,也可以让管理员从任何一台可以登录系统的计算机上,利用管理员帐号登录,然后对服务器上的图书进行管理。数字化图书馆在使用上具备如下特点:

(1)安装方法简便混成。安装程序首先将系统文件复制到硬盘上,然后自动建立图书馆数据库,再自动构建图书馆站点,最终完成整个操作。整个安装过程中,不需要用户进行过多的干预,也不需要用户具有过多的系统知识。就算是没有计算机基础的用户,也能轻松操作。(2)使用操作直观简单。数字图书馆全面采用先进的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真正成为网络上虚拟的图书馆,从而无所不在。对于用户来说,只要会上网,就能够操作数字图书馆,进行图书的浏览、借阅、购买、管理等各种操作,实现“信息随身”的目的。无论他走到哪里,只要能够上网,就可以访问图书馆。(3)网络管理轻松便捷。数字化图书馆的整套系统采用真正纯粹的B/S架构,管理员不必固守服务器前,也不必随身携带任何管理工具,只需在任何一台能够连入系统的客户计算机上,通过启动浏览器,访问数字图书馆主页,输入自己的管理员账号和密码,即可在浏览器中,轻松完成整套系统的管理工作。(4)检索查询一目了然。在数字化图书馆中,提供了多种检索查询方式,例如:可以进行简单的关键字查询,也可以针对书名、作者、出版社、关键字、分类等多种细目进行详细查询,查询出的书目便捷直观。在图书的管理方面,数字化图书馆允许管理员定制书籍的各方面属性,并能够创建无限数量的分类,便于用户构建自己的检索分类环境,以备将来查询检索。(5)阅读内容多种多样。数字化图书馆不仅是一套图书的管理和阅读系统,事实上,它的在线阅读能够支持更多格式的媒体文件,包括文本文件、图像文件、PDF文件、Word文件、MPEG文件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字化图书馆实际上是一个网络上的多媒体阅览室。事实上,所有可以绑定和内嵌到浏览器中的多媒体内容,都可以被在线浏览。(6)版权图书海量超值。没有图书的图书馆是称不上“名副其实”的,在数字图书馆系统中,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绑定海量的图书,总容量达几十张光盘之多,图书数量相当于传统图书几万册之巨。并且这些图书都是有版权的,因而用户可以放心使用。这些图书种类多样,基本能够满足读者各方面的需要,包括“课程教材”“学习辅导书”“教学参考书”“学科专业书”“教育管理学”“科普读物 ”“ 法 律 知 识 ”“ 时 事 政 治 ”“ 哲 学理论”“语言文字”“诗词”“散文”“戏剧”“小说”“名家文选”“艺术”“体育”“幽默笑话”“其他”等多个类别。其中包括“中国古典文学百部”“世界文学名著百部”“中国现代文学名著经典”“世界文学名著经典”“中学生必读中外文学名著”“中文名人传记文学”“世界名人传记文学”“全唐诗”“全宋词”“全元散曲”“二十六史”“资治通鉴 ”“学 生 辞 源 ”“ 学 生 辞 海 ”“ 中 国小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词典”等,全部采用Adobe Acrobat的PDF格式,制作精美,版式考究,能够最大程度上模拟真实图书的外观,让用户在浏览图书时,仿佛在阅读真正的图书,而不是电子的媒体。(7)权限设置完善丰富。在数字化图书馆系统中,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用户管理方案,特别是在用户的权限设置方面,理论上可设置无限级别的用户权限,从而控制用户活动的各方面,确保网络环境的安全。在进行用户权限设置方面,系统参考了Windows NT的用户管理机制,可以通过定义用户权限、功能权、用户组权限和功能组权限等权限模块,快速完成权限的充分定制。(8)个人环境简易亲切。为了充分调动用户的参与性,每个用户都可以保留自己喜欢的书签目录,还可以书写书评就某本书籍进行讨论。当用户查询出需要的书籍,但是一时没有时间阅读或进行相关操作时,可以将当前查询结果作为书签目录保存起来,这样将来就可以直接通过访问书签,获取查询结果,提高操作效率。用户的书签目录是只能被用户本人看到的。如果在阅读某本书籍时,用户觉得有言要发,可以通过撰写书评的方式,将自己心中的想法书写出来。用户撰写的书评则可以被所有人阅读。在数字化图书馆中,不仅可以对在线阅读的电子书籍发表评论,也可以对其他类型的书籍,例如纸质图书或销售图书发表评论,这些评论可能会成为其他人阅读图书、借阅图书或购买图书的有用参考。(9)信息资料极易扩充。在数字化图书馆中,允许管理员根据需要,自行向数据库中扩充新的书籍,充实图书馆中的藏书。管理员可以在数据库中对书籍进行常规的管理,例如登记书籍、为书籍设置分类、制定书籍的阅读权限等,也可以定义书籍的下载方式。所有这一切,都可以由管理员在任何一台连入到系统的客户机上完成,而无需管理员坐到服务器前,也无需安装任何管理工具。

三、建立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传统图书馆担负着信息采集、存储、传播及版权控制的重任,DL也同样要完成这些任务,只是各项任务的内容、采取的手段及服务方式发生了变化。建立数字图书馆的主要意义有:

由于数字图书馆是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大量的数字化信息存贮在无数个磁盘存储器中,通过计算机网络联接形成的一个联机系统。因此,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它占用的物理空间相对很小。

数字图书馆收藏数字形式的信息,除了纸质的书刊资料外,还收录其他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如视频、音频资料、计算机程序等等,可以满足读者的多种需求。

数字图书馆建设对于我们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以中文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资源,这将迅速扭转互联网上中文信息缺乏的状况,形成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整体优势。数字图书馆还是保存和延续发展民族文献遗产的最佳手段,所有的珍贵资料都可以经数字化处理后,将原件保存在更适宜的环境中,而数字化的资料由于实现原件的复制,并不影响一般意义上的查阅。

使用数字化图书馆的用户可以不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直接见面,而只通过网络与图书馆联系,图书馆专业人员通过电子邮件及电子咨询台与用户联系。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取决于软件设计、图书馆专业人员对用户回应的速度和质量、数字化信息的制作、网络的传播速度及人性化界面的设计等;用户也可以直接通过电脑登录至数字图书馆的主页,随意浏览、查询、下载、打印有用的信息。

数字图书馆扩大了读者的范围,普通图书馆因为读者对象与地理位置的限制只能为少数人服务,数字图书馆则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以任何身份进入图书馆自由查询。

四、数字图书馆的基本模块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开放式的硬件和软件的集成平台,通过对技术和产品的集成,把大量的各种文献载体数字化,将它们组织起来在网上服务。它由五大模块组成:各种载体数字化,数据储存和管理,组成有效的访问和查询,数字化资料的传递和接收,权限管理和版权保护。

1、各种载体的数字化 将书刊、古籍、善本等各种文字、图像(包括地图),缩微制品包括缩微胶卷和缩微平片等,利用计算机和相关设备,将这些资料数字化。关于录音、录像、电影胶卷、唱片等可采用各个公司提供的产品,将音频、视频信息资料数字化,各公司往往提供压缩技术的先进工具来处理。

2、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数字图书馆大多数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的模式。客户、图书馆服务器和对象服务器构成信息传递的核心结构。图书馆服务器主要管理数据的目录、索引和查询,而对象服务器用于管理数字化的对象(即各种类型载体的原文献),当对象数据直接到达客户端的时候,就实现了图书馆对象数据的传送。它存储和管理的数据量是巨大的。

3、组织有效的访问和查询文本类型的文件检索,实现在网上的快速全文检索软件,如何为多媒体信息建立索引,让用户进行有效的查询,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直接针对图像建立索引,可以按照颜色、图案来索引纺织品的图案;用边缘轮廓结合其他图像处理技术索引人脸照片等;用同样的方法,对数字化的视频和音频信息内容进行查找,这是访问DL的关键技术。

4、数字化资料的传递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目前已成为多媒体通讯的基本传输网络。ISDN分为窄带(N-IDFN)和宽带(B-ISDN),前者美国、欧洲、日本已投入使用,它可以传输声音等连续媒体和低质量的视频信号。有线电视(CATV)广播网络,可以说是DL最有前途的传输环境,美国一些专家称之为“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我国只要对目前的有线电视网络做适当改造,使其具有正反向传输功能之后,就可以用它实现高品质的计算机联网、信息终端和交互式电视等功能,就可以作为DL的传输环境。

5、权限管理和版权保护 数字图书馆的安全性显得很重要,它要有一般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管理功能,要重视各种类型用户的权限管理;更重要的是,必须用适当的技术确保版权人的资源不被滥用。

五、图书馆工作要以人为本

图书馆的存在就是为了保障公众获得文献信息资源的权利,首先,树立一切从读者出发、以读者为中心的思想。读者是图书馆最基本的组成因素之一,图书馆工作围绕读者开展,现代社会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使图书馆变革成以计算机数据库为中心的信息网络,这种网络覆盖全国,连通全球,可使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传统的坐等读者上门的方式无疑会使图书馆面临丧失读者的危机,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对读者进行辅导、咨询、教育,尽可能吸引更多人为图书馆的读者。其次,图书馆更应关注的是入藏的有效利用,要求图书馆从“以文献为中心”转向“以读者为中心”,就是要让文献在读者们的手中获得真正的价值。最后,图书馆管理中,要以员工为主体,要切实关心员工的困难,想其所想,为其所难,使他们心情舒畅,不遗余力地在工作中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员工主人翁的意识,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主动优化知识结构,不仅要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知识,而且努力具备创新意识和社会施加能力,成为具有多元化的动态知识系统人才。

六、数字图书馆管理中应解决的问题

1、关键技术问题 数字图书馆是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系统工程,信息技术的集成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具体来说,数字图书馆涉及数字化技术、超大规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与分析处理技术、信息抽取技术、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等等。我们必须针对数字图书馆的应用背景,综合运用有关原理和方法,重点突破关键技术,才能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2、标准与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在进行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建设数字资源库的过程中,应借鉴和吸取发达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经验教训,尽早制定统一的适合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资源描述、标识、查询、交换和使用的标准规范及法规;尽量地使用国际标准,对那些不是按标准格式进行组织的资源库,也必须考虑数字项的充分描述,并要有灵活的接口,以保证日后对数据的转换与衔接;同时在进行资源库的加工过程中要考虑对版权问题的处理,以做到充分地尊重知识、尊重智慧,使我国数字图书馆在建设伊始,便遵循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发展道路。

3、各类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数字图书馆建设必须以建立丰富的数字资源库为基础,否则要实现数字图书馆就是一句空话。各类型图书馆应针对本馆实际情况,将本馆馆藏资源数据化,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数据资源库。数字资源库中包括中文数字资源群、引进国外的专题数据库。通过相接的网络系统实现大部分地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联机采编和馆际间互借。

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管理体系构建探究 篇4

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的实质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载体的数据信息资源, 以电子流方式进行数字化存储, 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海量信息资源[1]。近年来, 在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背景下, 图书馆从以纸介质文献信息的存储与交流为主, 转变为以互联网传输方式为主, 用大型服务器群作为存储设备, 主要提供数字信息, 从而形成一个以提供多样化介质文献信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平台。近年来, 我国图书馆正在加速现代化进程。现代化的图书馆的特点是拥有海量的数字化信息并且通过多方合作共享数字资源从而扩大馆藏信息量。

2 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

长期可持续发展是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体系的着眼点, 要重点提升图书馆综合信息的快速供给能力, 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 统筹协调、和谐健康发展。构建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标准化原则。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体系所采用的软件结构、数据架构、数据库接口都应标准化, 以利于后续的系统扩展工作。

(2) 共享原则。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是通过多方合作, 共同搭建资源共享信息平台, 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据信息的作用。

(3) 特色原则。各图书馆要在坚持原有专业特设的基础上, 安排专业人员对相关的专业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从而建成有自我特设的综合信息平台。

(4) 知识产权保护原则。在数据资源获取更加便利的背景下, 我们要更加注重保护相关知识产权, 预防并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

3 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体系构建的对策

3.1 体系技术架构标准化

系统设计的目标在于建立一个信息安全、技术成熟、操作方便、部署便捷、而且容易扩展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在该系统中, 客户端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 只需要通过浏览器进行访问。系统管理员可以使用互联网登陆管理平台, 从而进行权限管理、用户管理、论坛管理、主页维护等各项管理工作。系统中, 资源管理、数据管理模块都是标准的数据模块接口, 以方便与其他图书馆进行资源共享以及新购的数据库与系统进行对接。按照既定的执行标准架构数字化管理系统, 可以让各图书馆数据增删和数据共享变得更为简便。

3.2 现有馆藏资料数字化

图书馆将原有印刷文献、视听资料和缩微文献都能再保持原貌的基础上以数字化形式进行存储, 并将其放在网上让用户使用, 这种数字化资源共享不但方便快捷, 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珍贵的原版纸质图书, 此外, 这种资源共享的方式还可以突破图书馆藏书数量的限制, 从而实现同时将同一电子版本资料给多个用户使用。在馆藏资料数字化的过程中, 本馆所特有的馆藏资料应该自行数字化, 从而保有本馆的缘由特色;此外, 馆藏的其他资料在数字化过程中可以通过多方合作, 资源共享, 建成一个有特色又相互综合的全方位资源共享信息平台。

3.3 增强组织管理

数字化文献的各项工序之间是互相交叉、相互渗透的, 因而许多传统机构就需要进行合并或者取消。个体的数字图书馆则可由数字化文献提供部门、建设部门、组织部门、系统维护部门等部门组成。数字图书馆要统筹安排, 加强组织管理, 才能良好有序运行。

(1) 数字化文献建设部门的主要任务是:第一, 把传统图书馆收藏的文献资料从印刷品转变成数字化资料, 然后将其放入网络环境, 从而实现数字化馆藏;第二, 将对文献信息加以发掘、选择、组织、加工以及提供服务的一套完整的技术方法用于网络信息资源H包括互联网上的海量相关信息资源以及出版商通过网络渠道发行的电子书刊I, 从而使这些资源变成本图书馆的虚拟馆藏。

(2) 数字化文献组织部门主要负责对现实馆藏以及虚拟馆藏资料进行整理和加工。

(3) 系统维护部门则主要负责数字化文献资料的备份, 软件和硬件的维护, 并且维护系统的安全。数字化文献资料的大规模存储与长期保存是威胁数字图书馆长期存在的定时炸弹, 是制约这种新型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做好日常的资料备份工作, 拥有一个安全性高并且环境良好的资料备份保存室对于数字图书馆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4) 数字化文献提供部门是组成数字图书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机构, 主要负责用户的培训、参考咨询、情报服务、电子阅览室等工作。

3.4 注重版权保护

在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条件下, 信息资源的获取更为便捷, 但是, 版权保护问题却随之而来。获取数据的固有格式的设定是一种传统的版权保护方式, 如把文献格式设置为pdf、nh等, 从而给复制造成一定的困难。此外新兴的数字水印和数字证书技术, 可以更为全面地保护数据资源信息的版权, 更为有效地确保数据资源得到合法使用。

4 结语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 图书管理技术的全面数字化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 而传统的手工检索则会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广大的科研工作者、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这种新兴的搜索手段更为方便快捷地满足自己多方面的信息需求。数字化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 将给各层次的有着不同信息需求的人们提供不可预料的便捷服务。

摘要: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大力发展, 数字化图书日渐兴起, 并以其快捷、便携、体积小的优势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纸质图书, 甚至大有赶超之势。如今, 在数字化图书数量及其信息量日益增多的同时, 对数字化图书的管理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这一现状, 本文从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的内涵出发, 深入探讨了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管理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馆管理,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沈姝.数字化图书馆管理研究[J].图书馆学刊, 2012 (03) :79-80.

[2]马晓岩.浅析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J].群文天地, 2011 (13) :37-38.

数字图书馆的宏观管理总论教育论文 篇5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系统,它通过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信息处理等各种技术,将分散于各种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方式储存,以网络化的方式互相连接,提供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因此,数字图书馆的管理与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有很大的区别,应确立新的管理理念。首先是确立“集成管理”理念。也就是将集成思想创造性地用于数字图书馆管理实践的过程,其核心是强调运用集成的思想和观念指导数字图书馆的管理实践,实现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规范、人力资源等各种资源要素的全方位优化、组合,促进各项要素、功能和优势之间的互补与匹配,最终促进整个管理效率的提高。其次要确立“知识是数字图书馆管理最重要的资源”理念。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提倡,人们对社会信息与知识的需求增加,客观上要求数字图书馆不断拓宽业务范围,改善服务环境与手段,运用众多专家的知识和智慧开发知识资源。还应确立“以人为本自主管理”理念。数字图书馆要在未来社会中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最重大的现实问题就是如何将人本管理思想贯彻实施,这也是一项战略性的创新型管理制度。

浅谈图书馆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 篇6

关键词:图书馆;档案;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7-0207-02

21世纪是信息数字化的全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应用,图书馆档案正在以数字化的形式收集、存储,用有序的数字化模式管理已是必然趋势。图书馆档案是人们在图书馆工作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参考价值并按一定规律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原始文件资料。它包括上级领导对图书馆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图书馆工作规划和总结、重要会议和活动的记录、日常业务工作、各种统计记录、人员情况等原始材料,是图书馆各个历史时期的客观反映,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历史凭据。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是将现有的各种载体的图书馆档案 ,通过与计算机硬件、软件相结合,实现其数字化存储的过程。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将为图书馆资料网络化管理奠定基础,为图书馆档案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一、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内在理念

1、确保保存“记忆”功能的实现

所谓“记忆”就是对“历史”的保存。图书馆部门是为读者实现信息输入的专业部门,随着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广泛开展,数字素养能够突出地表现21世纪的数字化潮流和数字图书馆的发展需要,当代数字文化、数字素养、数字目录学、数字化管理的可持续与图书馆相关服务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十二五”期间,图书馆事业面临着转型超越和持续发展,加快全面数字化建设,是图书馆的生存之本。在此期间,图书馆既要重视数字资源和新资源、新媒体的揭示报道、知识管理与有效利用等,也要重视纸质资源的书目控制、导读与深度开发,还要特别重视文献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利用信息技术保存与利用民族文献遗产,建设图书馆数字化和知识化服务平台,促进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与知识服务。而这些数字化建设要依靠“图书馆历史” 来实现。对档案部门来说,保存和延续“图书馆历史”,实现“图书馆管理记忆”可持续,不仅是本部门的立业之本,更是为事业奠基之举措。提供信息、服务全局生产则是强业之路。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就是要实现“图书馆管理记忆”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才可能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拓展和实现档案部门提供信息服务功能。因此,在档案数字化建设中要加大对数字化档案研究的力度,解决数字化档案长期保存与安全传输等问题。否则,“图书馆管理记忆”就会面临丢失的危险。

2、应照顾档案用户需求

个体需求是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成果的普通受用者,但对个人来说,由于受到上网权限、技巧及对信息的需求等因素的制约,使得档案数字化建设与他们还有一段距离。对部门来说,上网权限不是问题,但也同样存在其他的因素。“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不是使档案部门富有现代气息,而是建设一种新型的更加适应图书馆发展要求和利用较小空间实现大量存储图书馆管理信息的档案部门,是适应图书馆发展和更好地位图书馆管理做好服务,更迫切的问题是研究图书馆前进方向的必要条件。所以,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应顾及现实、照顾用户需求,还要保持与图书馆其他业务同步发展,增强图书馆档案意识。

3、努力做好与各部门间融合的档案数字化发展准备

“三网融合”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图书馆面对新局面,利用好互联网、移动通信和数字电视新媒体,传播图书馆数字资源,为更多的社会人群提供服务,势在必行。期间的准备工作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推动图书馆进一步拓宽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而档案具有保密性,在做好融合准备过程中,保密设置应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图书馆档案数字化是为图书馆档案信息化奠定基础的。目前图书馆各部门档案管理发展还不平衡,特别是档案信息数字化程度差距更大,图书馆信息网络的发展、档案的整理、科学分类和计算机存储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要实现图书馆档案的数字化存储不可避免要实现图书馆档案资源的共享,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档案的不齐全、不完整性。因此,在考虑图书馆档案数字化时还要把部门档案管理差距考虑在内。

二、图书馆档案数字化的基础

1、前期的调研工作和配套的文件管理程序

应该根据一定的原则确定数字化档案的范围,有目的、有计划地筛选哪些馆藏档案应该数字化、哪些不需要数字化;哪些只需目录数字化,哪些要进行全文数字化。避免把无用档案数字化,再造数字化垃圾。对图书馆档案的科学分类、排列、索引和编研等工作,要形成档案管理的一整套规章制度,还要有对馆藏的充分调研。与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密切相关的配套文件管理程序包括的规范和标准有:档案机读目录格式、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电子文件及电子档案元数据、电子档案接收及其管理、电子档案存储格式、档案管理软件功能要求、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档案信息网络安全等。

2、要形成一定规模的数字化档案数据库

首先要把图书馆档案目录数字化,即建立档案目录数字化数据库。它是建设数字化档案的基础,也是开展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前提。其次将部分档案全文数字化相结合,这是图书馆档案数字化的核心。图书馆档案全文数字化就是将传统的以纸张、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缩微胶片为存储介质的各种原始档案资料,通过扫描、压缩、转化等手段转换成图片、声音和影像文件等,然后按照一定的存储方式存储在磁盘阵列、光盘库等各种大容量的存储介质上,实现原文件信息数字化。因为是否能够积累足够的大量的、有实用价值的数字化档案和不断增加的数字化信息是能够合理有效运行图书馆档案数据库的基石。目前,我省图书馆数据库、读者信息数据库、机读目录数据库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但在图书馆科研、项目建设等其他大量的数据仍处于流散状态。如何使上述数据库科学地连接,使其在形成“图书馆管理记忆”时完整、系统,并能够发挥效率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3、人才因素

图书馆档案数字化的过程仍面临着人的因素。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高等教育启动了图书馆学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中国高等教育本科层次设有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并具有学术型硕士教育,各级各类图书馆也大量招收了非图书馆学专业的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图书馆档案人员的职业素养却从未有人提及,根据档案工作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所占比重,笔者认为,图书馆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及馆员职业资格认证中应该包含图书馆档案管理人才的数字化素养教育。目前,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将直接影响数字化的速度和质量。知识的老化、信息开发形式传统的现状将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开发的力度和深度。档案人员的专业素养是实现档案管理科学化的基础,没有科学的分类体系和完整的材料收集,实现档案数字化只能是纸上谈兵;档案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则是影响实现档案数字化质量的重要因素,英语水平、图书馆专业水平、对图书馆专业的前景和热点的洞察力等等都将影响到数字化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大力开发档案人员的专业水平、计算机操作、维护能力以及努力提高图书馆专业水平将会是奠定图书馆档案数字化的良好基础。

三、图书馆档案数字化的配套设施

1、设备体系

主要应包括服务器、光盘镜像服务器、交换机、缩微胶片数字化设备、视频音频信息采集设备、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计算机、扫描仪、以及相关的编辑、喷绘、光盘刻录机等设备,这些设备将为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奠定有利的物质基础。

2、数字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图书馆档案数字化,不是将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就完成任务了,还要建立起一整套的数字化管理体系。

(1)接收、采集系统。该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接收处理各部门将要向档案部门移交的电子档案和电子目录,通过网络采集和处理各网站上有用的档案信息,通过网络采集多媒体信息、档案资料征集工作管理等。

(2)管理存储系统。该系统的功能包括档案著录标引、档案资料动态管理、档案数字化管理、办公自动化管理、档案事业信息管理、数据安全、维护等。

(3)开发利用系统。该系统功能包括档案利用登记、检索、调卷、档案信息加工、编排和档案信息网站等,最终实现通过网络查阅利用档案信息。

参考文献:

[1]徐进.兰台探幽——图书馆档案工作分析及对策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4).

[2]张国英.水文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思考[J].水利天地,2007,(9).

Discussion on digitalization building of library files management

Jing Zhao-yang

(Harbin Library, Harbin 150086, China)

Abstract: The library fil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library management. During the 12th-Five-Year Plan, it is imperative to merge three networks in library. Therefore, the library files should be digitalized to make a preparation for the merging of three networks. The paper makes a summary of the inherent concept of digitalization building of library files management, the base for file digitalization, and the supporting facilities for digitalization.

图书馆数字化管理 篇7

关键词:数字化医院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个性化服务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医院图书馆已逐渐进入或已处于网络环境中。到目前为止, 在我国1 000多所三级甲等医院图书馆已通过校园网或自身与Internet相联通。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 传统、单一的医院图书馆工作已受到严重的冲击, 医院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必然是走向网络化[1,2]。

网络化把传统的、单一的图书馆推向全球一体化、网络化的新境界,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多种多样的信息, 而网络化建设也使传统的医院图书馆由闭架管理模式向开架管理模式转化, 再向网络检索数字型模式转化;原来的单一的纸版型图书资源向电子版等多媒体信息资源的转化, 从而使医院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从原有的封闭式向资源共享型方向发展。这样就为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课题。

1 医院图书馆在新的网络环境下要实现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的转变

传统的医院图书馆是主要服务于日常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学术性机构, 是医护人员的第二课堂, 是读者的"知识宝库"。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 计算机和网络的越来越广泛应用, 使医院图书馆也逐渐转换成为医院文献查新检索信息中心[3]。

1.1 由简单的、静态的、单一的服务方式向多元化的服务方式转变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医院图书馆的广泛应用, 医院图书馆的功能和服务方式已从原来的"需求-提供"的简单的、静态的、单一的服务方式向多元化的服务方式转变。大学的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等方式和技术手段利用医院图书馆产生的信息, 将医院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中, 从而极大地提高知识的传播速度和效率。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医院图书馆的数据库和全新的服务方式及手段, 在提高原创作知识信息水平的基础上, 使自身不断增值并发挥网络信息导航和专业信息解读的作用。

1.2 临床教学和医院图书馆的服务结合

在临床教学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一方面将医院图书馆结合到临床实际中, 并通过网络进行网络教学;另一方面, 又利用计算机系统将教学以信息化的形式进入到文献资源中去, 从而使临床教学和医院图书馆的服务结合起来。从过去依赖课堂的传统教学向电子化方向发展, 并转到向包括医院图书馆在内的"第二课堂"寻求提高全面素质的教学方法。所以, 医院图书馆必将在基于在素质教育的资源配置和重组的新的教育环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3 加强自己的优势, 开展信息服务

今后医学的发展方向是学校社会化和一体化相结合的原则。因此医院图书馆必须抓住机遇, 在技术咨询和技术推广应用方面调整结构, 加强自己的优势, 开展信息服务, 加快迈向数字化图书馆的步伐[4]。

2 医院图书馆实现由传统的管理方式向多元化、网络化管理模式转变的途经

未来的数字化医院图书馆是一种全新的图书馆形态, 它在管理模式上与传统医院图书馆完全不同。在管理模式上必然要求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建立一种具有持续适应能力的组织与管理机制。

2.1 科学管理是新模式的根本保证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为医院图书馆各项管理提出了严格要求。制定出更有效的工作标准和人力资源标准, 新模式是科学管理的内容之一。它从医院图书馆的基本条件、管理方法、工作要求和权利义务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使医院图书馆内部在组织结构、队伍建设、特色服务、经费收支和社会效果上得到加强。

2.2 管理模式实现动态管理,

管理模式实现动态管理, 它对信息的产生、收集、加工、整理、存储过程中的标准化信息技术和方法的应用进行管理和监督。它能保证信息资源充分采集, 正确解释, 合理配置, 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创新式的对知识情报进行逻辑性的组织与管理, 满足局部信息用户的要求。并组织各馆之间的协调业务, 不仅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全新的医院图书馆业务运作。

在数字图书馆环境下, 医院图书馆管理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显得更加突出, 因此, 要有一套新的管理模式, 将传统工作和数字化工作进行统一规划、重新整合。优化合并原有岗位压缩工作环节, 简化操作过程, 减少人力财力的投资, 提高工作效率。为适应数字化发展的需要, 不仅应进行机构改革, 而且必须创建、设计特定的业务流程。在数字图书馆状态下, 图书馆不是消失了, 人员多编了, 无事可做了。而是需要做的事更多了, 工作的任务更重了, 技术要求更高了[5]。因此, 各高校数字图书馆应根据不同实际情况, 组织有特色的管理机制。

3 数字化医院图书馆实现从服务型向知识导向型的转变的信息服务特征

数字化医院图书馆是在更高层次上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是以现代信息网络为支撑的, 是信息数字化建设的核心, 以读者为中心的新兴信息服务模式。这种模式是以读者为目标导向, 根据具体需求来组织提供知识信息。这种服务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和虚拟的信心环境中, 因此, 它彻底改变了以文献信息资源为主的传统图书馆的经营服务模式。信息服务内容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服务内容, 从单一的印刷文献借阅到电子信息的提供, 网上资源的开发, 数据资源的导航;从单纯的物理馆藏转变为虚拟馆藏。

二是服务方式, 从单纯的为到馆读者服务转变为馆内阅读与咨询服务、网上信息服务。

三是服务模式,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变随机服务为重大项目全过程参与服务, 变一般性服务为特色化、个性化服务。

网上服务与传统服务有很大的区别, 最显著的差别是在网络环境下, 读者与工作人员不是直接面对面。因而, 传统意义上的服务态度问题在这里就不那么突出。网络环境下的服务, 主要体现为网络的设计与经营。医院图书馆网络除了信息检索这一核心业务外, 还包括信息咨询, 信息教育, 信息导航等。

4 实现网络信息服务个性化途的方法及未来服务特点展望

目前中国知网推广的信息服务个性化为创建个性化的信息环境奠定了基础.这是按照读者或读者群的特点来组织信息源, 创建个性化的信息环境。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内容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包括:

一是读者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自制自己所需求的重要资源, 信息和服务, 读者可以借助数字图书馆提供一整套工具和机制来构建自家的个人馆藏, 以满足其特点的需求, 提高检索效率[6]。

二是信息提供针对读者的个性和特点, 主动为读者选择并场地重要的资源和服务, 并根据读者需求变化, 动态的改变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网络信息服务, 读者可以在众多的信息源中通过网络选择自己所需求的文献信息。每一个加入网络的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利用网络系统中的信息资源。一个读者可以同时利用一个馆的信息服务。读者信息需求变化多样, 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层次性。

综上所述, 在网络环境下的医院图书馆要实现从传统医院图书馆向现代化医院图书馆的转变, 从单一的、传统的管理方式向多元化、网络化管理方向转变, 从服务型向知识导向型的转变, 就必须加强医院图书馆自动化建设, 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 从中寻找最适合本馆的管理模式、方案、方法, 才能进一步发挥医院图书馆的作用, 更好地为医院的医教研提供优质高效的医学文献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连丽红, 吴治蓉.网络环境下医学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特点[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8, 8 (6) :11980-1200.

[2]张晓文, 樊晓峰.医学图书馆馆藏建设的调查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6, 6 (12) ;159-160.

[3]施玉燕.生物医学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导航系统的建立[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6, 6 (12) ;158.

[4]郝晓京.谈网络时代的医学信息情报工作[J].医学信息, 2008, 21 (12) 2213-2214.

[5]赵冰.网络环境下的医学图书馆[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6, 6 (3) ;93-94.

图书馆数字化管理 篇8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图书馆存在的目的就是作为信息或图书的一种载体, 在其存在过程中拥有大量的阅读者与图书资料, 因此在信息数据统计与管理工作等方面有较大的需求。当前很多图书馆结合计算机技术对读者权限、图书的借阅情况以及借阅时间进行针对性管理, 并且增加了数字检索功能, 相较原始的人工而言, 在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的同时, 其精准度大幅度提升, 但仍然存在不足。针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现有的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进行研究, 发现在信息管理方式方面仍较为缺乏, 部分知识虽实现计算机化, 但与数字化仍存在较大的距离。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文献资料、信息资源及数据库等方面内容的数字化研究。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建议

(一) 强化图书馆管理人员数字化管理的观念

高职院校在进行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建设的过程中, 需要增强其工作人员的建设意识及关注度, 唯有让工作人员足够重视, 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才能够继续进行, 可以说工作人员直接关系数字化管理模式最终是否成功。而提升图书馆人员数字化建设的观念,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强化图书馆有关管理人员的数字化理念, 着重发展数字化建设, 确保相关技术能够有效执行, 并积极参与到建设过程之中;第二, 全面提升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数字化建设观念, 可以定期进行针对性的讲座, 从而确保管理人员对数字化管理模式建设的重要性或含义进行理解;第三, 全面提升图书馆管理人员专业性的服务意识与能力, 确保其在数字化管理模式应用过程中能够起到相应的作用。

(二) 强化人才培养, 增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同时增加资金投入

随着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落实与应用, 对于管理人员的综合技能及专业性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进一步增强, 所以提升数字化管理模式应用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全面增强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当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达到一定水平之后, 就需要相应的技术装备对管理模式的实施进行保障。所以需要增加在科技设备方面的资金投入, 强化计算机软件或硬件的配置情况, 完善有关附件配置, 从而实现现代化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建设与应用, 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信息及相关资源的共享, 而对该方面的完善行为, 可以经由专业的信息技术中心对其信息资源系统的维修及构建行为进行完善, 进一步强化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管理, 避免出现黑客入侵等不良事故。

(三) 增加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服务范围

从实际情况出发, 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构建目的就是为所有学生及教师提供更为优质化的服务, 因此在其构建与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满足读者的相关需求, 从而提供更好的服务, 而完善服务行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第一, 实施全开放式服务, 为了促使师生阅读过程中更具便捷性, 可以结合网络技术实现图书资料的开放性查阅功能;第二, 构建完善的沟通平台, 使图书管理人员与读者可以进行交流;第三, 强化科研支持力度, 部分专业性资料可优先购买并尽早录入网络资源中, 并且构建相应的目录, 使学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找到需要的内容;第四, 构建读者反馈论坛网站, 安排工作人员及时了解读者的有效建议, 强化管理者与读者间的互动行为, 为完善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数字化建设工作迫在眉睫, 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而言, 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代读者的需求, 文章以此为研究方向, 针对有关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应用, 提出完善建议, 希望促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学习及工作效率不断提升。为了适应人们快速的生活节奏, 数字化已经进入了大众视野, 针对高职院校图书管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应用进行研究, 首先分析了其应用现状, 随后提出了完善应用的建议, 希望能够为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读者提供更优质化的服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字化,管理模式,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周宇, 廖思琴.高校图书馆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服务研究[J].现代情报, 2015 (2) :13-18.

图书馆数字化管理 篇9

1 信息时代对图书馆的影响

图书馆一直以来都是以存储、组织、收集、传递信息为主要内容的,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 图书馆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图书馆的概念以及服务理念发生了变化, 对于文字储存方式, 信息技术使纸质的文献资料和文字材料逐步转变为数据库、磁带、光盘、碟片的储存方式, 对于图书馆的概念不再局限于实在的建筑物, 出现了网上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形式, 对于服务理念, 信息技术拓宽了读者的阅读渠道, 向着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发生了变化, 增加了数字化、电子化的图书资源, 图书借阅权限不再局限于图书馆的唯一性, 实现了读者的跨图书馆借阅权限, 虚拟资源的开发实现了图书资源的高度共享;图书馆管理发生了变化, 对图书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其据别专业的图书管理素质, 掌握必要的法律、计算机、管理学知识。信息时代影响下的图书馆走出了以往的物理空间限制, 以空间虚拟与物理实体相结合的方式得以呈现。

2 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与服务的功能

2.1 提高了馆藏资源的使用效率

图书馆具有馆藏资源的特点, 以往的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往往依靠手动登记、维护、查询、记录的方式对图书馆藏书信息进行整合, 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对于纸质文字材料的编码处理、检索和记录工作全部转移为计算机系统的自动操作, 有效较少了图书管理的工作时间, 极大的提高馆藏资源使用效率。在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下, 读者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清晰明了的了解图书馆藏资源信息, 实现了图书资源的高度共享和不同地理位置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化交流, 极大的扩充了图书资源, 丰富了图书信息, 打破了以往一本书只能向一名读者提供借阅服务的限制, 打破了以往在同一地理位置读者只能借阅唯一一所图书机构藏书的限制。

2.2 丰富了借阅方式

随着网络客户端技术的不断更新, 读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借阅图书, 诸如计算机客户端、手机客户端、平板电脑客户端, 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极大的丰富了读者的检索信息、阅读信息的方式, 拓宽了读者的图书借阅渠道。在网络信息极大丰富的情况下, 图书馆以其自身专业性、权威性、海量性的特点, 依然占据图书借阅的绝对优势, 图书馆作为信息数据库, 它所容纳的专业类书籍是其他渠道所无法提供的, 它依然承担着为读者提供图书字资源的职责。

并且在数字信息的影响下, 图书馆为读者童工服务的方式也变得多样化, 无论是各个高效的图书馆, 还是社会性的图书馆, 都具有接受读者网络化访问的功能, 为读者提供信息查询、书籍查阅、资料下载服务。数字化的图书管理与服务丰富了读者的阅读方式, 使读者的借阅活动不再局限于同一地理位置、同一阅读形式, 读者可以通过自身需求对文字信息进行数字化转换, 极大的方便了读者阅读活动的开展。

2.3 服务模式人性化

数字化图书管理与服务以服务读者为核心, 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知识层次、不同专业需求人群对图书借阅的要求。例如, 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 图书管理活动以服务学生需求为中心, 通过对不同类型学生群体的个性化定位, 细致划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高校图书馆具有开放性强、自由度高的特点, 当前的数字化管理就能够为学生提供ID访问图使馆的服务, 使学生可以随时开展图书借阅活动。由于高校专业类型多, 学生对书籍的需求种类就相应增多, 数字化的管理服务恰好以其馆藏图书资源丰富、图书资源共享等优势, 为学生提供包括生活类、专业知识类、文献综述类的书籍。数字化管理服务的人性化还体现为可以为读者提供借阅预约、借阅信息跟踪等服务, 为读者作出合理的借阅计划提供参考。

3 数字化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完善

3.1 完善管理与服务体系

要向实现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 除了需要必要的硬件设备和馆藏资源数字化转变之外, 还有必要加强网络信息环境下数字化管理的规范性和标准性。在图书馆的管理和运营上, 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做出了导向性的规定, 要想使这些制度切实发挥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益的作用, 还需要图书管理工作人员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 开展详细具体的系列调查, 明确当前图书管理工作的缺陷, 以读者的需求为导向, 确定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发展方向。诸如, 对图书资源的标注格式, 对书籍的统一编码要求, 馆藏图书数据库的管理标准等。另外, 还要建立相应的计算机系统使用标准、数字图书资源的借阅标准, 使图书馆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全面的图书服务的同时, 加强读者的自律和自觉意识, 以此营造数字化图书馆的良好管理环境。

3.2 加强人才建设

监管数字化图书馆的出现极大的减少了相应的手动操作程序, 基本上实现了自动运营, 但从根本上说, 数字化系统的正常运转和运作模式的选择还是要依靠人才资源, 数字化图书馆管理不仅没有降低对人才的需求力度, 反而还提高了对人才需求的质量。以往传统式的图书馆管理手段已经跟不上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需要的是全方位发展的具备专业计算机知识和专门化管理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无论是在管理能力上还是管理意识上, 都要求管理人员与信息化建立紧密的联系。

当前很多图书馆已经开始了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 但它并不能有效发挥数字化应有的效用, 究其原因, 缺乏专门化的管理人才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因此, 这一问题的解决必须以数字化图书馆管理为契机, 大力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图书管理人才, 以其专业的管理技能和对敏锐的信息触觉, 组建一支高效率的数字化图书管理与服务团队, 以此为数字化图书馆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例如, 设定人才引进标准, 包括专业要求、个人道德修养、管理经验等,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包括管理人员的上岗和在岗培训、管理能力考核、举办管理经验交流会等, 建立管理奖惩机制, 包括业绩考核嘉奖、工作嘉奖、工作失误惩罚等。

3.3 完善网络平台建设

数字数图书馆的正常运行依托于强大的信息技术系统和现代化通讯系统, 图书馆网络平台的建设和不断完善是数字化图书馆稳步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条件, 由于数据信息具有不稳定、容易遭受损坏的特点, 而图书馆运行又以海量化的书籍信息资源为基础, 一旦信息资源遭受破坏, 整个图书馆将面临全面坍塌的危险, 因此, 加强对信息资源安全性的建设显得异常重要。例如, 加强计算机安全应用软件的开发, 引进先进的防火墙技术, 建立信息系统定期维护制度等。

另外, 数字化图书馆完善化网络服务职能还体现在为读者提供便利的借阅条件上, 对于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要进行内外网的区别建设, 面对不同的读者借阅群体开通不同的借阅权限, 以登录域名区分不同权限读者的借阅身份。例如, 对于高校图书馆, 要首先确认登陆者是学生身份还是教师身份, 然后再对其开放指定的查看和借阅数据库。此外, 还要加强图书馆的外网建设, 这主要是用于对社会公开开放的数字化交流平台, 以保障外网的安全性为基础, 逐步建立内网与外网之间的联系, 并逐渐拓宽外网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

数字化图书馆是当前乃至未来各大高校和各种社会性图书馆的发展走向, 它以其自身方便、快捷的优势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和支持, 它是全面开启图书借阅新方式的标志, 是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社会生活的体现, 它的出现和发展符合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 契合人们对生活多元化选择的标准, 它是新生力量的代表, 因此, 加大对数字化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研究力度, 对于有效促使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图书馆的管理方式也逐渐向数字化靠拢, 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手段中有机融入高科技信息技术, 一方面有益于提高图书馆藏书量, 以此最大限度的发挥图书馆承载丰富图书资源的优势, 另一方面, 有益于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效率, 这不只是对简化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而言的, 对于图书借阅者而言也极大的提高了其检索图书、阅读图书的效率, 在当前的图书管理工作中引入数字化管理与服务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我们就对信息时代对图书馆的影响, 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与服务的功能以及对其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完善展开探讨。

关键词:信息时代,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应用服务

参考文献

[1]申红.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管理体系构建探究[J].改革与开放, 2012 (24) :57.

[2]刘悦, 赵冬梅.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与应用服务[J].吉林蔬菜, 2013 (4) :63-64.

[3]张丽华.图书馆进行数字化管理的探索——以巴州图书馆为例[J].大众文艺, 2013 (13) :218-219.

图书馆数字化管理 篇10

关键词:图书馆,流通借阅,优质服务,管理措施

一、数字化图书馆流通借阅管理的优势

(一) 图书利用率明显提高。

通过计算机检索, 读者在选中的大类中, 可以精确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书目。如果搜寻的图书不在馆或已被其他读者借出未归还, 读者可以查看图书缺失的原因, 以便另选或预约等待, 节约了读者宝贵的时间。通过计算机检索, 读者会查找到许多类似的未被利用的图书可供选择, 拓宽了读者可选择的余地和空间, 提高了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二) 管理业务出错率减少。

使用计算机管理流通借还服务, 简化了借还手续, 不再需要管理员手工抄写借阅证和图书馆藏号, 提高了工作效率, 也降低了手工抄写数字导致的差错率。使用计算机管理流通借还服务, 书库实行了全开架的管理模式, 管理员不再需要来回返转进库为读者选书找书, 在很大的程度上减轻了管理员的工作量, 把管理员从繁重的选书找书劳动中解放出来, 有了更多的时间精力, 专注于出纳台的借还书服务工作, 大大减少了工作出错率。

(三) 缩短了读者与图书的距离。

图书馆的数字化, 使图书与读者隔绝的闭架管理模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读者可以直接进入书库, 与书面对面直接接触, 随意浏览查找, 并对相关内容的书籍进行比较,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图书, 提高了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效率。图书馆的数字化, 使海量的图书文献资料得到了归集。读者通过网上检索能直接浏览下载所需的资源, 实现零距离的拼接。

(四) 方便流通数据统计。

计算机使用集成系统处理数据, 庞大的海量信息经过数字化后, 通过计算机可以高效、快速生成准确的结果, 随时反应出某时段某库室某工作人员的借还书工作量, 也可以对各类文献的使用率或各类读者的借阅情况进行统计, 为图书馆科学合理决策未来发展提供了数据依据。

二、图书馆流通借阅服务中出现的问题

(一) 读者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是读者对图书馆开设的准入培训不够重视。图书馆对新生开设有准入培训的导读课, 但新生不重视学习, 到场的新生大多心不在焉, 自顾自的事情。有部分人甚至根本不参加也不到课。图书馆发给每位新生人手一册《图书馆使用手册》, 要求新生入馆前务必认真阅读, 以便共同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但多数新生拿到手册后随便翻翻便丢到了一边。新生这种漫不经心的态度和随意的行为, 导致了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文献的正确使用方法形同虚设, 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和保障。二是读者的道德素养偏低。图书馆数字化使用计算机管理后, 所有书库实行了全开架服务模式, 读者可以直接进入书库浏览、搜寻、挑选, 这种服务模式缩短了图书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有利于读者更为直观地获得所需文献。但在给读者带来便利的同时, 读者淡薄的公共意识与较低的道德素养所造就的种种行为, 严重影响了图书馆流通借阅服务的和谐发展。三是读者的信息素养与信息技能普遍不高。读者对书证不爱惜。读者借阅证的条形码是带磁的, 扫描仪通过感应, 扫入读者的借阅信息。但部分读者不爱护书证, 浸水、褶皱、污损, 致使书证的条形码模糊、失磁、断缺, 扫描仪不能识别或错误录入读者的信息, 给自己的使用带来不便利。

(二) 管理人员自身存在的问题。

管理员责任心不强。图书馆部分工作人员对工作责任心不强。一是整理书刊位置时, 明知位置不对, 也听之任之。二是在扫描时, 不认真核对对话框内容, 针对出现的情况及时处理, 造成图书错借、漏借等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服务人员与时俱进思想滞后, 不注意加强学习新理念、新知识, 造成业务水平低, 对电脑操作仅限于借还程序, 其余的检索、查询、典藏一概不知, 无法指导读者现场展开有效检索。

(三) 工作网络及电脑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计算机扫描仪失灵。扫描仪不显示, 漏扫读者借阅和归还的书籍, 造成读者过期被罚或将没借到书证上的图书带出图书馆。二是图书条形码差错。条形码模糊或被人为损毁或重复打印, 造成图书不能正确显示信息而无法外借。三是计算机网络系统故障。由于雷电或突然断电或病毒入侵, 造成电脑忽然死机, 正在工作中的数据丢失, 形成读者错误的借还信息记录。

三、图书馆流通借阅提高服务质量的措施

图书馆应用计算机管理流通借还服务, 尽管在实践过程中遇到很多的不足。但是, 经过十多年的证明, 它是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的图书馆流通服务模式。因此, 扬长避短, 发挥优势, 消除不利因素, 把工作做得更好。

(一) 加强读者利用图书馆的素养教育。

对读者进行利用图书馆的培训, 给读者上好准入的第一课。讲解馆藏的分布, 图书分类、排架知识, 借还的制度、秩序, 续借的手续、步骤, 保管个人书证的注意事项。

(二) 提高图书馆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图书馆馆员应具备较强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目前多媒体型馆藏正在取代旧式单一纸质馆藏, 计算机、网络、信息成为图书馆馆员必须面对的新事物, 这就要求图书馆馆员转变角色, 成为既有深厚专业基础知识、又掌握现代技术并具备独立获取信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 完善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设施配置及网络的维护。

完善数字化图书馆的网络建设。作为知识的重要载体, 数字化图书馆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图书馆今后发展的趋势, 因此, 完善设备配置, 加强对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建设及维护, 更加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一是增添双屏显示器。工作人员在操作时, 读者可以看到自己的借还信息, 有利于双方互相监督和减少差错的发生率。二是使用质量过硬的条形码, 防止条形码脱墨掉粉, 模糊不清或重码。为延长条形码的寿命期, 可在条形码覆盖一层透明保护膜。三是工程技术人员勤于检修维护工作机器及线路, 及时排除故障, 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四是开通“一卡通”管理模式, 方便读者共享网络资源。

四、结语

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是图书馆的基础业务, 是连接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纽带, 管理员的素质直接体现出一个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因此, 有必要重视流通借还服务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及时发现问题的原因所在, 采取有效措施, 解决问题, 把工作做好, 以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 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齐春英.计算机在流通借阅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 2012, 4

[2]林维刚.论图书馆流通借还服务工作的计算机管理与开架借阅[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8

上一篇:放飞生命的天性下一篇:人才培养下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