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注意力策略

2024-05-26

培养幼儿注意力策略(精选十篇)

培养幼儿注意力策略 篇1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的环境, 避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对孩子的教育起着很大的作用。例如在教学过程中, 幼儿常常会因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干扰而出现注意分散的现象, 所以教师要清楚环境中可能分散注意力的事物, 尽可能地隔绝一切外来的干扰。教师每组织一个教学活动时, 都要围绕活动所需创造环境, 不添加任何与本节活动无关的内容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在授课中, 教师要巧妙地引导幼儿的注意力, 及时进行注意力的转换, 同时授课的时间不宜太长, 按标准的时间上。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帮助孩子成为主体的学习者, 从而享受学习的快乐, 避免注意力的转移, 最终让幼儿在一个很好的氛围中学习。

二、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注意是为任务服务的, 任务越明确, 完成任务的愿望越迫切, 注意就越能集中和持久。要使孩子的注意持久, 成人不能强迫他做什么, 而要让他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激发他做好这件事的愿望。因此, 在活动之前, 应当帮助孩子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在活动过程中, 老师应当及时提醒孩子, 使其注意力始终指向某个方向。例如, 和孩子种一颗豆放在窗台上。最初几天, 孩子可能出于好奇而经常来看一看。但时间久了, 兴趣趋于淡化, 自然不会光顾。如果在种豆之前对孩子说:“这颗豆不久会长出绿色的长长的叶子, 你要是看到它发芽了, 就赶紧来告诉老师。”这样交给孩子一个任务, 他们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就必须经常注意它。

三、从幼儿的兴趣入手, 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兴趣是人们探求事物和进行活动的动力, 是产生和保持注意力的主要条件。无论是谁, 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 都会注意力集中, 很投入、专注, 幼儿也是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时, 总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即使疲倦和辛劳, 也会心情愉快而兴致勃勃, 当遇到困难时, 绝不丧气, 而会想办法百折不挠地克服它。如在区角活动中, 有的孩子对智力拼图特别感兴趣 (智力拼图属益智玩具, 具有开发智力发展幼儿逻辑思维功能, 是富有挑战性的游戏) , 在操作智力拼图过程中多次因遇到困难而被迫终止, 但幼儿没有放弃而是反复拆拼, 每当解决一个困难时, 幼儿都会开心地笑一笑, 对于身边的小朋友则表现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由此可见, 幼儿的注意与兴趣有密切关系。教师应该把培养孩子的兴趣与培养注意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授孩子知识时, 教师应采用形象化、趣味性的游戏教学。如在数学活动中, 要求幼儿掌握数的概念或学习几何形体时, 除了使用生动有趣的直观教具外, 还可采取游戏等幼儿感兴趣的方法, 如通过“学做机器人”的游戏方式, 引导幼儿认识几何图形, 激发幼儿的兴趣, 同时逐渐形成稳定和集中的注意力。

四、激励法鼓励幼儿

有意识地鼓励幼儿, 从而间接启发和引导其他孩子, 孩子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和重视, 这在幼儿教育阶段表现得更明显, 别看幼儿年龄很小, 但他们懂得起码的好与坏, 知道表扬和批评。所以, 平时我会对上课注意力比较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 并告诉其他孩子向做得好的孩子学习。这样幼儿就会对注意力有个起码的评判标准。同时, 当个别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时, 教师有意表扬他附近听课认真, 注意力集中的幼儿, 鼓励他迅速集中注意力, 认真听课。如:××小朋友做得真好。他听课认真, 还大胆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其余小朋友听了会很快模仿他, 做好认真听课。上课中, 只要发现孩子有一点点的进步, 就及时给予奖励和鼓励, 给孩子创造有效的学习环境。对于学前阶段的孩子讲, 这无疑是在“鼓励中促进成长”。

五、用游戏引导孩子, 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力

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是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当有新异刺激出现时, 成人可以约束自己不关注它, 但孩子很难做到。因此, 为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逐渐提高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 让他们在游戏中集中注意力。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要结合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 这个阶段的孩子主要对游戏感兴趣。研究证明, 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 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 幼儿不仅心情愉快, 兴趣浓厚, 心理活动处于兴奋状态, 而且目的、任务明确, 所以游戏时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例如:①拍球数数。由教师拍球, 每拍一下, 让孩子数一个数, 拍到一定数时, 突然停下, 看孩子能否说对拍球的总数;②物品变位。在桌子上摆几件物品, 让孩子看清楚后, 令他们转过身去, 将品变换位置或取走其中的一两件物品, 再让他转过身, 说出物品的变位, 或者说出被取走的物品名称;③找数字。把1~10甚至更多的数字打乱顺序写在方格纸上, 让孩子按照顺序把这些数字依次圈出, 并告诉孩子, 老师要看他能否做得又快又好, 这样更吸引他的兴趣; ④交通警察。与孩子一起玩“指挥交通”的游戏, 让孩子扮演交通警察, 事先约定每班交通警察要站三分钟的岗, 时间到后才能换岗。在游戏中, 对注意力持续时间的要求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等。此外, 还可以让孩子经常练习一些拍球、走平衡木、滑滑板等体育活动。如果孩子熟练地在平衡木上走动或者玩滑板, 就可以在他玩的同时, 训练他接球, 这样既训练其动作, 又训练其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教师可以先从这类静态游戏入手, 让孩子从简单任务的完成中, 享受成就感, 以训练短时间的注意力, 然后慢慢加深游戏的难度和延长游戏的时间, 以培养孩子的耐心, 增进专心度。

六、运用课堂间或降低音量以及稍微暗示的方法来调整 幼儿的注意力

教师无论在上课还是在生活中, 声音都要有变化, 只有高低起伏的声音, 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如在讲故事的时候, 不仅教师的声音要高低起伏, 还需要音色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如果部分幼儿注意力不够集中, 甚至交头接耳, 影响到其他幼儿。这时教师如果提高声音制止, 往往收效甚微, 还会造成幼儿的反感, 甚至故意起哄现象。因为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往往或多或少会存在逆反心理, 所以在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或捣乱时, 教师声音增大或大声呵斥会让孩子很难受, 可能还会继续捣乱。如果教师突然降低声音, 反而会引起幼儿的注意, 可以控制教学的正常进行。这个方法只能暂时控制幼儿注意, 剩下的还是需要教师有很好地吸引幼儿的好的教学方法。此外, 对个别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 我会专注地看他一眼或轻轻地抚摸他一下以引起他的警觉, 暗示他快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我认为这样做的效果要比大声提醒好得多。

总之, 注意力的培养对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和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一切学习能力的根本, 是影响孩子学习成绩提升的最关键因素; 注意力是最重要的智力因素, 是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观察力的准备状态;是大脑进行感知、学习、思维等认知活动的基本条件。培养幼儿的注意力不仅仅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督促, 更需要幼儿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力。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地改善自己, 提高自己, 了解每位幼儿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积极培养幼儿良好的注意习惯, 促进幼儿的注意力进一步发展。

摘要:注意力是最重要的智力因素, 是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观察力的准备状态, 是大脑进行感知、学习、思维等认知活动的基本条件。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避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从幼儿的兴趣入手, 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用游戏引导孩子, 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力, 运用课堂间或降低音量及稍微暗示的方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班幼儿注意力培养的几点策略 篇2

一、设计能引起幼儿注意的导入

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在教学开始,或是引起幼儿的兴趣,或是给他们说明所要讲的材料,或是对过去已经讲的东西用提问的方法鼓励幼儿,以便有系统地讲到当前的材料,或是使幼儿感到在新教材方面的无知,就以极大的兴趣去听老师对科目的解释。”这句话说明了一点:好的导入有利于加强幼儿的注意力。如在认识一样事物之前,用猜谜的方法导入课题,这样幼儿的兴趣就会很大。在出示图片之前,用一块布蒙住,然后出一些题目考考孩子,卖一下关子,等幼儿答出来后再掀开布,这样幼儿的兴趣就会非常浓烈,情绪会很高涨,注意力当然会集中。

二、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学龄前儿童的活动力主要以游戏为主,幼儿期的活动力要在游戏中培养,在游戏中逐步训练才能形成,如果一个孩子在游戏时也不能集中注意力,那么将来到了小学怎么会专心读书学习呢?那么,在游戏中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呢?首先,我们要保证足够的游戏时间,在孩子们游戏过程中,不要随意中断孩子的游戏活动。其次,供给幼儿的玩具不要太多,如果一下子供给太多的玩具,孩子的兴趣会不断地转移,我们每次游戏活动只要提供几件玩具给孩子玩,将大部分玩具收起来,过一段时间,再予以调换,孩子的兴趣在同一方向保持一段时间,再给以新的刺激,以使孩子养成专注的习惯。游戏在音乐活动中的作用是最大的,运用游戏的方式进行音乐教育,使幼儿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自觉自愿地、不知疲倦地、不知不觉地投身到活动中去,在唱唱、跳跳、玩玩、敲敲打打的过程中感知音乐,在一个个有趣的以游戏为主的音乐活动中,各种情操、良好的个性情感等能得到满足,幼儿在这种非常有趣的活动中,兴致是高涨的、热情是洋溢的。

三、把培养孩子的兴趣与注意力结合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谁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总会很投入、很专心,孩子也是如此。如果孩子在入园前接触的书本知识太多,入园后发现老师讲授的都是自己屡见不鲜、耳熟能详的东西,那么,大多数孩子都会不由自主地精神溜号儿,东张西望,做小动作。在生活中你常常会看到一些孩子按家长的要求做某些事的时候,总是应付式或心不在焉,而在做他感兴趣的事情时,却能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对幼儿来说,他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受其兴趣和情绪的控制。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把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与培养注意力结合起来。培养孩子的兴趣,要采取诱导的方式去激发。比如培养孩子识字的兴趣,你可以利用孩子喜欢故事的特点,给小孩子买一些有文字提示的图画故事书。让小孩子一边听故事一边看书,并且告诉孩子这些好听的故事都是用书中的文字编写的,引发孩子识字的兴趣,然后认一些简单的象形字,从而使孩子的注意力在有趣的识字活动中得到培养。兴趣是产生和保持注意力的主要条件。孩子对事物的兴趣越浓,其稳定、集中的注意力越容易形成。

四、老师的姿态、表情、语言、声音等都影响幼儿注意力的重要因素

体态语比口语更能表达情感,尤其是对幼儿来说,这一方式显得尤其重要。其主要原因,一是对幼儿来说,动作比语言易于理解。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举起大拇指的手势、点点头等远比语言更能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鼓励、期待、肯定。二是幼儿有身体接触的需要。幼儿有皮肤肌渴,成人的双手抚摩可以满足需要,身体肌肤的接触有利于安定幼儿的情绪,使幼儿感到温暖,安全,消除紧张等。体态语就是教师运用肢体语言和幼儿交流的手段,也是教师用手势、姿态、表情、身体移位等非言语手段对幼儿的活动做出积极有效的肯定。这种肯定远远超过了言语的范围,给了孩子莫大自信。从自身的角度来说,抑制了他们注意力不集中、随心所欲、没有坚持性的习惯。让幼儿在感到亲切温情的同时,获得了更多的满足和鼓励。培养了他们的自制力,促进个性的有利发展。如声音,说话声音比较响亮,给人的感觉是这个人信心充足;反之就是有气无力。然而面对低阶段的幼儿,他们上课往往需要的是一种生动的、充满激情的氛围,在这种气氛下,他们才会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老师洪亮的声音会刺激幼儿的感官,让幼儿们觉得这个老师充满了激情。而这种激情却最容易受感染,也就越容易集中幼儿注意力。有的老师课堂声音太小,有一些不应有的举止,都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所以老师,在外在的,表情,声音,语言,都应该进行训练或通过他人的指导,直到幼儿能接受为止。

在球类游戏中培养幼儿注意力 篇3

1 球类游戏对幼儿神经系统的影响

1.1 学龄前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特点

学龄前儿童大脑的重量继续增加, 到6~7岁时脑重量达1 280 g, 基本接近成人。神经纤维继续增长, 分枝加多, 长度加长, 能更有利于神经联系。到6岁, 神经髓鞘基本上发育完成, 神经传导也就更加迅速、准确。大脑各叶的分化到6岁末也渐趋成熟。大脑结构生理的日趋成熟, , 是正常的现象。为儿童行为的发育打下了良好基础。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 兴奋性神经源比可控制性神经源要多, 因此, 学龄前儿童的兴奋和抑制功能在不断增强, 兴奋过程也比以前进一步增强。

1.2 幼儿注意力与神经系统关系的基本特征

注意力是人类长久演化以來, 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力的稳定性与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关。由于幼儿的发育特点, 幼儿注意力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 (1) 要展现良好的注意力, 首先要几乎与大脑神经系统的每个重要部门都有关系, 以至神经系统的不平衡会产生注意力调控不理想状态; (2) 注意力的调控基本上是一大组神经系统的成功的相互配合, 所以, 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与成熟的速度決定了儿童注意力的表现。 (正常运作指的是和一般人类小孩所拥有的基因所決定的神经功能相比较) ; (3) 注意力的调控与动机强弱息息相关, 年纪越小的孩子, 越没有辦法去应付身体中原始的生物性动机 (例如:饥饿、冲动、情绪暴涨等等) , 也越沒有办法追寻社会性动机 (像是保持清洁、做事情完整、坐好不要动、为将来着想等等) 。也可以说:孩子注意力的发展取决于他的神经系统的发育, 神经系统的发展决定了孩子注意力的形成。

1.3 球类游戏促进幼儿神经系统协调发展

球类运动是体育运动的一大项目, 有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球类运动项目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广大青少年儿童大多都有一至两项乃至多项自己所喜欢的球类项目。球类游戏是与体育相联系的一种游戏, 是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特殊的体育游戏, 它具有体育活动的基本特点。其中的显著特点是, 球类体育运动与游戏的相结合, 它不是简单的走走、跑跑、跳跳、而是要完成一些规定的情节与相互联系的动作, 故而不是仅仅靠体力活动所能完成的, 而是靠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紧密结。例如:在纸板托球的游戏中, 孩子们为了不让球落地, 他们大脑皮层的神经系统与身体各组织、器官加强了联系, 因而改善和提高了彼此之间的协调能力, 继而提高了幼儿的注意力。因此, 球类运动可以促进儿童神经系统和各种运动机能的协调发展, 有利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 有助于儿童智力发展。

2 球类游戏增加幼儿学习兴趣, 提高注意力

人类对沒有变化的同一件事, 可以持续的時间长度都是一样频为短的, 特别是对于神经系统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幼儿来讲, 难以增加注意力的持续时间。

幼儿从3岁开始萌发各种意志品质, 但极不稳定, 只有在活动引起他们较浓厚的兴趣时, 球类运动可以有计划、有目的的影响幼儿的注意力, 延长他们注意力的时间才会增长。

在学习中, 注意与兴趣的这种联系又是以学习材料的性质为转移的。也就是说, 注意、兴趣、材料三者之间形成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 在学习中, 学习者首先应当善于安排简单容易的和复杂困难的学习材料, 使其轮流出现、相互转化, 然后抓两种注意的交替, 以带动两种兴趣的转化。这样, 把学习内容、注意、兴趣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让其交互作用;而且, 这既有主体与客体的互动, 又有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 自然就能使学习收到理想的效果。例如:在教授幼儿自抛自接球的活动中, 幼儿是非常喜欢看见球体在空中的起落、尤其是因为自己的力量与球产生的互动, 幼儿每次都能感觉到惊喜, 毫不厌倦, 这也是球类运动特别吸引幼儿之处;但是能力弱的幼儿会遇到这样的难点:不敢将球抛起, 因为有些孩子会担心球掉下来会砸到自己。于是, 老师可以先让幼儿用较轻的纸球进行“躲球”的游戏, 让幼儿将纸球高高抛起, 并且立即躲开, 看着纸球落到地面上, 幼儿会感到很兴奋, 对这项活动的兴趣更加强了, 待幼儿逐渐适应球体落下的感觉后, 老师再以游戏“接住大西瓜”的形式, 让幼儿与同伴互相抛接纸球, 让幼儿适应双手接球的方法, 逐渐再过度到自抛自接皮球, 这样就可以不断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并且利用幼儿的兴趣逐步化解学习中的困难, 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注意力。

3 如何在球类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球类活动对幼儿注意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 幼儿园开展球类运动的方法有那些呢?下面就来谈谈笔者的看法。

3.1 在早锻活动中开展球类游戏

幼儿入园后即投入到各项混龄的早锻活动中, 老师可设计一些球类游戏, 引起幼儿对早起上学的兴趣。

3.2 在早操活动中开展球类游戏

早操活动若只有单一的操节锻炼, 幼儿会渐决乏味, 若在早操活动增加让幼儿自选的球类游戏项目, 更能激发幼儿取决于早操活动的兴趣幼儿是幼儿教育的主体, 教师只有相信幼儿, 尊重幼儿, 充分发挥幼儿应有的主体性, 才能激发幼儿的浓厚兴趣。例如老师在指导大班幼儿“学习胸前传球”的技术时, 若老师一开始就让幼儿模仿自己的正确动作, 幼儿只是机械地模仿, 并没有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更没有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会影响幼儿学习的兴趣, 如果老师改变一下方法, 先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想办法将球传给对方”, 这样就能激起幼儿学习和表现的欲望, 学习的兴趣会大大增强, 老师在适当的时候指导幼儿学习自己的方法, 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3.3 在正规体育活动中开展球类游戏

《幼儿园教导纲要》中规定要保证幼儿2~3h/d的户外锻炼时间, 幼儿园开展正规的体育教学活动, 老师在活动中, 可渗透更多的球类技能, 让幼儿掌握一些力所能及对球类运动的兴趣。

3.4 可在幼儿整天生活中, 在幼儿活动室内, 开展一些运动强度不大, 但亦训练幼儿注意力的球类游戏

如在活动收拾时, 让部分已收拾好的幼儿用厚纸板进行控制乒乓球走线的游戏, 既可训练幼儿的注意力、控制力也可安定幼儿情绪, 为下一个活动作好准备。又如:可在幼儿进区活动或自选活动中增设“抛乒乓球接橡皮泥”之类的桌面游戏, 有能力完成, 而且还可与同伴进行比赛。又如:指导幼儿学习“布球投远”时, 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和方法, 小班阶段只要求幼儿敢于大胆把布球向指定方向投出去就可以了, 不强调投球的动作, 指导练习时, 可以创设“小白兔打大灰狼”的游戏情境, 鼓励幼儿勇敢地将“大石头”扔向凶恶的“大灰狼”;对中班幼儿则可以适当指导他们投球的正确动作、球投出去时如何正确地发力, 怎样使球投得更远、更能命中目标;到了大班就可以进一步指导幼儿如何使身体各部分协调配合起来, 大班幼儿开始有竞争意识, 老师还可以组织投球比赛, 激励幼儿不断练习。

4 结语

注意力即注意的力量、效力, 分为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俄国19世纪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道:“注意是学习的门户。”如果不打开这扇大门, 人们就无法学习, 也无法获得知识和技能。注意力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相互影响, 彼此制约, 而且也各自发挥着独立的作用。人类的一切智力活动, 甚至一切心理活动都必须有注意力参加才能发生、发展和形成。总之, 只要老师发挥创造力, 因地制宜地设计更多球类游戏, 方法会有很多很多, 让孩子们尽早养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

[2]燕国材.智力因素与学习[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3]吴雪玲.体育游戏在幼儿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体育学刊, 2003 (4) :111-113.

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篇4

儿童天性活泼、好奇、好动、好玩,注意力不集中,常常静不下心来 ,坐不住板凳,・做事不能坚持到底,如果不能有意识地把这种“活泼”的天性逐步导向“专注”习惯,到上学时再想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就十分困难了。

的确,影响幼儿学习成绩的最大障碍是上课不专心,即静不下心来。孩子上课不专心,学的东西也就要打折扣了,大多数儿童的.注意力与其年龄相当的,打一个不适当的比方,如果把人比做一合计算机,那么,大多数正常儿童的注意“硬件”(生理・机制)是差不多的,而“软件”(行为习惯)是可以通过训练逐步优化的,而谁若是在幼儿时代播下“专注”的种子,谁就将在学生时代乃至一生都获得丰收。

注意力是吸收知识的窗口,古往今来的成才者,无一不是注意力很集中、精力十分投入的人。他们有的在幼儿时期,就表现出很强的专注性。

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习惯呢?

1、注意让孩子养成在某一段时间内做一件事的能力,有头有尾,不半途而废。如在看书时,让孩子看完一本再换一本;给玩具时也不一下子放一大堆。如果玩具成堆或书成堆,就容易使他一会儿玩这,一会儿看那,干看这个,想看那个,形成注意力分散的坏习惯。

2、训练孩子善于“听”的能力,通过听的途径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如坚持每天给他讲故事,在讲之前向他提出要求,必须在听过若干遍之后,由他复述一遍,再讲给你听,并鼓励他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复述完整。

3、对孩子谈事情只说一遍,不要老是重复。有些家长对同一件事情或某一点要求总要反复交代,久而久之,孩子便习惯于一件事要反复地听好多遍,才能听好。这样的孩子入学以后,听课会漫不经心,以为老师也会像父母那样重复地讲。所以对孩子讲话只说一遍不再重复,也是培养注意力的一种方法。

4、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从控制外部行动做起,如孩子做某件事或学习或做游戏时,不东张西望,不胡言乱语,不乱动,不乱摸等等。孩子如果能控制与当前活动无关的动作行为,就比较容易克服浮躁的情绪,达到专心致志。

5、在培养孩子注意力的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孩子越小越不容易集中精力,因此,在要求孩子集中的注意力做某件事的时间上,要随其年龄渐大而逐步增加,开始可以要求5分钟或10分钟,要求幼儿集中注意力去做的事情的难度和数量亦应与时间要求相应。否则,也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浅谈幼儿注意力的培养 篇5

一、关于注意力提出的问题

大班幼儿大多六七岁,相对于中班和小班,注意力已经有明显的发展,但是仍然还有个别的幼儿发展的比较慢。比如我班的一个幼儿,平时不怎么讲话,上课也不经常回答问题,但是旁边一旦有人走动时,她就会立即抬头寻找发生源,或者有的时候,他们会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不论老师怎么吸引他们,他们都无动于衷,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身上,常常不遵守纪律,有时还会打扰别人学习,那么,我们应该怎么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呢?

二、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1.无关刺激物的干扰:比如幼儿正在做一件事情,旁边突然出现一道亮光,或者突然有一声尖叫声,幼儿都会立即抬头寻找,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心,求知欲较强,因为幼儿仍然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所以一切新的事物都能吸引幼儿的注意。

2.疲劳:幼儿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或者强烈的活动时,会出现疲劳的现象,这就要求家庭及幼儿园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按照一定的规律完成任务。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星期一幼儿都特别兴奋,第一是因为两天没来幼儿园,比较兴奋;第二是星期天玩得太尽兴,导致过于疲劳,上课时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

3.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不适合幼儿。纲要指出:幼儿的教育活动应当以游戏为主,所有的活动内容都应以游戏的形式展开。教学内容太难或者太枯燥,都会影响幼儿,使幼儿的注意力涣散。

4.没有明确的主题和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集体教学的形式,如果没有明确的主题和任务,只是一味地照着书本讲,没有目的地讲述,幼儿就会失去兴趣,将注意力放在别的地方。

5.幼儿的注意力不善于转移,注意力发展的还是比较慢,因此,在进行下一段教学时,他们的注意力往往还留在上一个情境中。

6.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例如家庭原因,父母过于溺爱,或者没有给幼儿创造安静整洁的环境,都会导致幼儿注意力不集中。

三、注意力的特点

在幼儿期,幼儿注意力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并且幼儿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一些鲜明、生动、具体的形象,都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一些突然出现的刺激物,也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但是对于幼儿感兴趣的现象或事物,幼儿也能集中注意力,看很长一段时间。在一段时间以后,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为有意注意。比如我所在的大班,幼儿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游戏,能坚持玩半个小时以上,如果这时突然有人中断他们,他们通常都会觉得很反感,然后很不情愿地离开。又如在上课的时候,突然出现一个陌生人,有的小朋友会被吸引过去,但还是有小朋友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地听老师讲课,说明有意注意已经形成。

四、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1.注意力广度差:幼儿通常会寻找一样东西,而那个东西往往就在手边,可是幼儿看不到。有的小朋友做作业总是粗心大意,有时候算出答案是5,可是最后却写成2,说明他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幼儿不注意记内容,时间长后就会迟缓,“脑子越用越灵”,长时间不注意,就会影响记忆力思维的发展。

2.注意力持续性差:幼儿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前,能坚持半个小时,可是对于自己不喜欢的,往往会表现出不耐烦,坐不住,有的小朋友就算是安安静静地坐在那,也会注意力不集中,总是到处张望。

3.注意力稳定性差:上课经常乱动,有的小朋友会相互之间讲话,有的小朋友会到处乱跑,影响上课的氛围。长此以往,别人花很少的时间完成的任务,稳定性差的小朋友却要花很长的时间,这就会比别人浪费更多的时间,而且质量上不如稳定性好的小朋友。

五、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1.幼儿园和家庭应该为幼儿专门制定合理的作息规律,按照时间做事,到了规定的时间,就要按照规律,做什么事情,幼儿就会养成一定的习惯,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在这一段时间里,注意力也会随之集中。

2.幼儿园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为幼儿创造安静整洁的环境。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因此,我们需要为幼儿创造安静的环境,这样可以防止幼儿的注意力涣散。我们应该为幼儿创造整洁的环境,物品摆放整齐,防止幼儿在游戏时,找不到游戏的工具。另外,我们每次提供幼儿的玩具不应该过多,防止幼儿眼花缭乱,不知道应该选什么,导致玩一个丢一个。

3.在家里时,家长应该限制孩子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机。在幼儿期,幼儿的自制能力还是比较弱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一些电视剧或游戏过于激烈或暴力,幼儿会容易上瘾,对幼儿的心理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应该让幼儿多看书,多接触大自然。

4.多关心幼儿,及时帮助幼儿调整情绪状态。幼儿在伤心、疲劳、有压力的时候,都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幼儿都会注意力不集中,失去兴趣,甚至是不耐烦,因此,我们要时刻关心幼儿,及时帮助幼儿调整自己的情绪,才能让幼儿集中注意力做事情。

5.在平时的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以用一些小技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比如当幼儿很吵很乱的时候,教师可以请一个坐得好的小朋友带领大家玩游戏,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就会争着抢着坐好,他们都希望表现自己。游戏比如包饺子、木头人等,幼儿会立即安静下来。

教师可以说“小嘴巴”,幼儿会接“不讲话”,然后幼儿就会自己坐好,通过这种简单的表达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在幼儿很难安静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一首幼儿熟悉的音乐,或者通过钢琴弹奏一首幼儿熟悉的歌曲,那么幼儿就会跟着曲调哼唱,就会很快地安静下来。

教师可以用激励法激励幼儿,当哪个幼儿表现不好的时候,可以寻找他周围表现好的小朋友,然后表扬坐得好的小朋友,让不好的小朋友观察,发现自己不足的地方,在这个年龄阶段,幼儿都比较善于模仿别人,因此,可以让表现不好的小朋友模仿表现好的小朋友,这样也能达到集中注意力的效果。

教师应该从幼儿的兴趣点入手,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小游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长此以往,幼儿既能培养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又能轻轻松松地学到知识。

教师应该设计新颖的活动主题,所给出的任务和目标一定要明确,让幼儿有兴趣并且有事可做,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对于注意力一直都很集中的幼儿,可以给予一点小小的奖励,以激励别的幼儿。

培养幼儿注意力策略 篇6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经济改革的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孩子又都是独生子女,因此他们从一出生就受到家人的极大关注与宠爱。在幼儿游戏时遇到一点点的困难就无法进行游戏,孩子总爱和老师“打小报告”。说明孩子在活动中缺乏持久性。接下来我来谈谈经过这一学期观察与教师们的探讨来说说幼儿们在角色游戏中持久性的表现及对其问题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无规则意识,“乱”玩角色游戏。

这类孩子的头脑中没有建立起规则意识,他们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行为多源于情绪或兴趣冲动,游戏开始时,分配好任务,有的幼儿却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游荡”在游戏中,一会玩玩这个,一会玩玩那个,当我问他是做什么职务的时候,他却不知道。

二、规则意识淡薄,表现为随意更换游戏内容。

这类孩子头脑中没有建立起规则意识,或是规则意识淡薄,游戏时会受某些因素的影响“穿梭”于各个游戏中。因此在角色游戏中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孩子:“小银行”里的老板做做游戏,趁没人来,就开始玩起了积木,有人来银行取钱时就弄得手足无措,使游戏秩序混乱。

三、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对游戏兴趣不能长时间保持。

幼儿阶段行为的持久性和自制力都处于发展初期,不可能像成人一样控制言行,持续坚持做某件事情,所以他们虽然“懂道理”,“知道”某些要求,却不能做到。如在角色游戏中经常会看到,“银行”的人员在没人来取钱的时候在一边打闹起来。孩子们虽然知道如何开展游戏,知道游戏中应该遵守哪些规则,也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但是一旦游戏没玩头了就开始注意力不集中,做别的事情,不能坚持到最后。

我们都知道游戏是孩子最主要的活动,也是孩子最大的兴趣,应该如何使他们一直保持活动的兴趣,一直专心地投入游戏中呢?因此如何提高幼儿活动的持久性,让幼儿建立起良好的规则意识,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我经过观察,对此进行思考并大胆尝试了以下一些有效教学的策略:

1. 让孩子自己制定规则,理解并体验规则,提高活动持久性。

陶行知认为“学生学了知识必须要运用,在运用中能检验知识的真伪,在用中增长才干”。而游戏中的规则则是“学生学得知识,把规则渗透到游戏中就是对知识的运用了”。参与制定规则不但更有利于孩子对规则的认识与理解,而且提高了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增强了主人翁的意识,有助于孩子的遵守与执行,更有利于孩子持久保持活动的兴趣。如:夏天来了,可以卖一些好吃的冷饮,还可以搞一些特价活动等。通过让孩子亲身制定规则这样一个有效教学手段,充分提升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在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的过程中大大维持了活动的持久性,并在理解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增强了孩子们的规则意识。

2. 抓住幼儿的兴趣,及时更换材料与投放。

陶行知认为在教学中“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材料是游戏的前提和基础,有了必备的材料,才能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但游戏材料的投放并不是一次性能完成的工作,教师要在幼儿游戏中,认真观察和指导,并针对游戏情节的发展对材料做适当增加或调整,以保证幼儿长时间的游戏兴趣和活动。归根结底就是这一步骤,通过观察了解,教师知道了什么是幼儿所需求的,随之把游戏材料投放进去,使游戏更具趣味性。

3. 教师适时介入,以保证幼儿游戏的持久性。

教师是指导者,观察者,又是幼儿的游戏伙伴。当幼儿游戏遇到困难以至于活动无法进行下去时,这时老师的一个适时介入就能促使游戏继续开展,使得游戏的情节获得拓展,最关键也隐性地支持和引导了幼儿的活动能最大限度地进行下去。教师可以以游戏玩伴顾客身份直接进入游戏,或以旁观者的身份用语言暗示提醒。适时介入大大地影响了孩子们活动的积极性,使得孩子不会因为一时间想不出解决的策略而放弃游戏。所以一个简单的提醒或暗示就保证了孩子长时间活动的兴趣,在顺利开展游戏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只有在持久活动中才能够享受其中的乐趣。

4. 及时做好评价工作,让孩子了解不坚持活动会带来的后果。

评价是游戏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一次有目的的评价,不仅能让幼儿发现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更能让幼儿了解只有在游戏活动中不断地“绞尽脑汁”才能使游戏继续下去。因此,一些中途放弃过但想发言的孩子就产生了失落感,觉得自己的游戏没有其他小朋友的游戏好玩。教师可以在幼儿玩游戏的过程观察幼儿的行为活动,并设计出有趣的评价环节。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分析、实践与运用以上有效教学方法,我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持久性大大增强了。我切身体会到只要教师细心观察,从细微之处寻找问题,通过观察、实践、来解决难题。从发现问题到探究解决方法再到实施操作,让我体会到了当今幼儿的现状,有效教学的可用之处,以及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性。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我将不断发现问题并以同样的方式高效率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江苏教育出版社.

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培养的策略 篇7

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天窗开得越大,学到的东西就越多。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是否集中,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及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刚入学一段时间的一年级学生而言,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尤为重要。所以,最关键的还是要我们教师从课堂入手, 调动学生上课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采取多种方法来培养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引发兴趣,让学生愿学

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他们的注意力最长只能坚持10~15分钟左右。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是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谁都会很投入,很专心,小学生更是如此。如果忽视他们的主体作用及学习的兴趣,将他们的学习当作单调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他们的兴趣会荡然无存,课堂上表现更会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因此, 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培养学生广泛兴趣与培养注意力结合起来非常重要。

1.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兴趣,培养注意力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小学生尤其“好奇”。教师在上课时抓住学生好奇的特点,巧设悬念,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就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学习之中。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一开课,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问学生:“想知道乌鸦为什么要喝吗水?”话还没说完,学生就急着发话了“:想。” 当学生了解到乌鸦遇到困难后非常冷静,而且开动脑筋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喝到了水。我问学生:“谁比乌鸦更聪明,还有什么其他办法能喝到水?”问题一说出口,学生更来兴趣了,一个个举手发言,跃跃欲试。当别的学生在讲自己的方法时,全班学生除了认真倾听,还对讲出的办法提出了质疑……一节课,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效果也不错。

2.自编顺口溜,以趣激情,培养注意力

在教学中采用顺口溜,不但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文中的生字“高”时,采用自编顺口溜“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 让学生边唱边记,真是兴趣盎然,学生的注意力被调动起来,并且之后学生再用到“高”这个字时,都能很快地写下来。

3.利用音乐,营造氛围,培养注意力

旋律优美的乐曲,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消除学习的紧张和疲劳。因此,恰当地利用音乐,营造一种愉快和谐的氛围,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教学《江南》一文时,我先放了一曲《采莲曲》让学生听。这时,学生个个精神振奋,神情专注地欣赏歌曲,上节课学习的疲劳顿时烟消云散;接着,我把录制好的配乐朗读课文的磁带放给学生听,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老师朗读课文……这节课,学生精力特别集中,既学习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学得很轻松。

二、教法多样,让学生爱学

一节课的开始,学生的兴奋点有时还停留在上节课的内容或课间所从事的活动中。为了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活动之中,使学生的思维尽快达到最佳水平,教师教法多样, 能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有助于集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注意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引入新课时,我们引用一些学生熟悉的事例,化抽象为具体,并通过巧妙的设疑提问,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钳住,启迪他们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在教学《小雨点》时,根据儿歌内容, 以猜一猜“千条线,万条线,落进水里看不见”导入新课。学生很快说出了答案。我顺势提出问题:小雨点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学一学。小雨点会落到哪些地方?那里的景物会有什么表现?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这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效果也不错。

实践证明,采用学生熟悉且喜欢的引入法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唤起学生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同时,刺激大脑兴奋中枢, 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迅速进入角色,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经常鼓励,让学生乐学

“鸟儿要奋飞,老师的鼓励是翅膀;花儿要浇灌,老师的微笑是甘露。”大人都喜欢听表扬的话,何况学生,要想让学生在注意力集中方面有所进步,就需要教师仔细观察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力集中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既能让学生表现更好,还能带动所有。 如果走进学生的生活,发现他们的最爱,夸他们就是他们崇拜的偶像,更有效果。有一次上课时,我采用了多种方法,收效都不好,忽然间,想起了热播的动画片《熊出没》,于是,我说:“老师的熊大在哪里?”学生立刻来了精神,坐得端端正正,大声地说:“老师的熊大在这里。”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出现在了这一节课。学生是夸出来的,所以教学中要多夸夸学生。

培养幼儿注意力策略 篇8

关键词:注意力,集体教学,现状,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注意力是重要的智力因素之一, 注意力能够保证人更清楚、更完善地认识事物。注意力集中是指无论做什么事都很专心, 思想集中, 注意的时间较长, 同一时间内可以注意比较多的事物, 能够同时做好两件以上的事情。需要时可以迅速从注意某一件事转移到注意另一件事。如玩时很专心, 到需要学习时, 立即忘记了玩, 专心于学习。具备了这样的能力, 就是有高度的注意力。此外, 孩子本身的个性特质、学习环境的安排及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也是影响注意力的主要因素。

二、托班幼儿的注意力特点

托班幼儿对事物的注意是不随意的、被动的, 是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所引起的, 缺乏目的性。概括起来有4 个特点:

1. 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托班幼儿还不能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注意, 很容易受到无关事物的干扰, 致使原来的任务不能完成。在托班幼儿进行桌面游戏时, 教师往往比较头疼的是孩子的玩具到处都是, 因为孩子没办法集中于一样单一的玩具, 常会出现玩一样丢一样的情况。

2. 注意的不稳定性

托班幼儿持续注意的时间很短, 很容易转移注意的对象。研究显示, 宝宝年龄越小, 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就越短, 一般2 岁为6—7 分钟, 3 岁为9 分钟。

3. 注意的点具有表面性

托班幼儿比较注意表面的、明显的事物轮廓, 不注意事物较隐蔽的、细微的特征, 而且不注意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如让幼儿比较两个相似图形的区别时, 幼儿就不能准确地说出来。

4. 注意的单一性

托班幼儿不可能同时注意很多事物。如在生活中, 教师让孩子看图片, 另一个教师又指着另一样东西让孩子观察, 孩子的注意力就很难去分配了。

三、研究方法

1. 调查研究法

根据课题研究进程, 采用走访、谈话等方法, 对幼儿在集体教学中的行为表现进行理性分析, 从而更好地掌握幼儿注意力方面的特点。

2. 行动研究法

根据调查结果讨论制定能集中注意力的有效教学案例, 并进行分析研究和实施。

3. 案例研究法

搜集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典型案例, 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 并依此提出有价值的改进措施, 完善实践。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托班年龄的幼儿, 可以说是一群“特殊”年龄段的幼儿, 要提高他们注意力的有效性是比较困难的。因此, 要想有所提高, 不仅要符合孩子的年龄, 还要充分了解孩子的一些行为特点和具体现状, 在此基础上, 再进一步研究相应的策略方法并实施。

1. 了解在先

每个孩子都有不一样的特性, 在研究具体策略之前, 首先要对平行班的幼儿情况有一个初步了解。

针对这一情况, 设计了简单的调查表,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调查, 并针对班级的情况进行统计。在统计中, 98%的教师认为自己班级的幼儿在集体教学中有非常严重的注意力不集中现象, 有2% 的教师认为自己班级的幼儿偶尔有注意力不集中现象。根据收集起来的调查问卷以及大家的相互交流, 针对托班幼儿注意力方面的问题和现状总结并归纳出以下三方面:

( 1) 注意力易受干扰, 影响活动顺利进行。在托班的集体教学中,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 “老师, 那个窗户上有了小虫子”“老师, × × 小朋友来了”。然后出现的场景就是一群孩子去讨论虫子的话题, 或者“热心的孩子”去给迟到的同伴开门。这样就使原本不长的教学活动很快结束, 毫无课堂效果可言。教师在组织活动时, 总感觉好不容易使出全身解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一下子被一些外界的事物干扰, 孩子似乎成了小鸟, 随时会飞走。

( 2) 注意时间较短, 教学目标难以达到。在托班幼儿的注意中无意注意占主导优势, 有意注意只是初步形成。他们能够根据要求主动地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 集中指向应该注意的事物, 但有意注意的稳定性很低, 心理活动不能有意地持久集中于某个对象。在较好的条件下, 一般也只能集中注意3—5 分钟, 教师很难顺利完成教学活动及精心设计的活动, 在托班幼儿的身上感觉只是一瞬间就结束了, 教师原本的教学目标难以达成。

( 3) 注意的局限性, 使教师很被动。由于托班幼儿心理年龄的特点, 往往喜欢关注一些细小的事物, 他们只能关注事物表面的、浅显的、感性的特征。我们会发现托班幼儿特别喜欢“小”的东西, 小动物、小花小草、小石头, 以至于地上的小头发丝等, 在孩子的眼里, 它们都是宝贝, 特别会把注意力放在细小的、具体形象的事物上。

2. 重在分析

( 1) 课堂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托班幼儿的注意仍以无意注意为主, 很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有一些是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的刺激, 叫有益刺激, 它包括颜色、声响。如教师特意设计的音乐情景: 金色的房子、绿色的草地等。而有些刺激则阻碍了幼儿正常活动的进行, 干扰了幼儿, 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

( 2) 教学内容对孩子的影响。1) 内容是否合适。兴趣取决于内容, 尤其是托班幼儿对集体教学的形式比较陌生、不适应, 孩子本身既没有约束力, 也没有较长的注意时间, 要想吸引、提高托班幼儿的注意力, 最主要的是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的教学内容, 充分了解孩子喜欢什么内容, 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2) 目标是否合适。集体教学都是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的, 但对于托班这样一个特殊的年龄层, 过于技能性的目标孩子不一定能接受, 达到预想结果。托班幼儿在集体教学当中, 突发事件较多, 如果教师一味拉着孩子去达到目标, 孩子的注意力很难坚持。3) 过程是否合适。集体教学的形式对于托班幼儿来讲, 本身就具有娱乐性质。由于不能指望幼儿通过思考来回答教师的启发性问题, 他们的思维是直接的。那么以怎么样的形式吸引幼儿注意力, 并保持这样的注意力, 都来源于活动的形式, 必须符合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包括活动的导入、教师的语言互动、活动的形式等。

3. 讲究策略

( 1) 重塑观念, 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对于集体教学的认识往往都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 并通过活动学到内容。在对待托班这样一个特殊的年龄段, 要避免托班小班化。

( 2) 活动设计是提高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基于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活动设计上也区别于一般的教学活动, 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要素: 1) 环节简单, 不拖沓, 趣味多。托班的教学活动并不需要多么复杂, 孩子的注意力时间很短, 基本上对有兴趣的事物只能停留5 分钟左右, 如果环节很复杂, 孩子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2) 集体教学并不完全“集体”, 形式多样, 注重个别。以往的集体教学教师一般都是面向所有幼儿开展, 具有统一性, 对于托班来讲, 这样的氛围过于单一、严肃。托班幼儿的自制能力还较差, 若整个活动都是以这样的形式展开, 那么幼儿的注意力难免会无法坚持。对于托班活动的设计更多的可以采用分组、分角色等方式进行。在操作活动中也需要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 托班幼儿只对自己的物品保持持久的注意力。

( 3) 教师的语言是吸引注意力的开门石。托班幼儿对于声音比较敏感, 在集体教学中, 教师的语言怎样才能吸引幼儿持久的注意力呢? 有以下几个特征: 1) 语速快慢结合。在和托班幼儿进行交流时, 教师的语言是温柔的、贴近幼儿的, 但在一成不变的语速中开展教学活动, 幼儿很容易疲劳, 注意力也容易涣散, 因此, 在幼儿教学中, 应该不断改变语言的速度, 一会儿快, 一会儿慢, 抑扬顿挫才能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2) 多用鼓励语言。托班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随着兴趣点的消失而消失, 教师需要在不断的鼓励中, 来维持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让孩子觉得活动是有趣的, 喜欢参加的, 注意力也就提高了。3) 常用夸张语气。托班幼儿的观察是直观的, 你的声音、语气越夸张, 甚至加上动作, 对于幼儿来讲, 最能够关注到夸张的语气, 引起幼儿的注意。

( 4) 多彩的教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集体教学活动中, 教具的使用也至关重要, 对于托班幼儿来说, 教具更多是起到吸引注意力的作用, 由于托班幼儿对色彩比较敏感, 一些颜色鲜艳的、符合年龄特征的教具, 必然会吸引孩子的眼球, 会让孩子目不转睛地注意你的一举一动。

五、结束语

经过一年的研究, 从各种调查和分析中研究出各种策略, 将总结的各种策略进行归纳, 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实践, 整个研究过程就是在不断调整中进行, 也在调整中积累了更多经验。在实践中不断调整策略, 寻求更多、更有效的提高幼儿注意力的方法。如幼儿座位的排列方法和教室环境的创设是否影响幼儿注意力等都有待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艳华.培养幼儿注意力, 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S3) .

[2]刘静.教师教态提升幼儿注意力的策略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 2013, (1) .

[3]陈艳萍.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方法[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4, (6) .

培养幼儿注意力策略 篇9

一、优“先”导入, 情境引桥

万事开头难。课堂导入虽然简短, 但却是学习过程的重要前奏。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 集中有效注意, 渗透学习主题, 有助于“先入为主”的课堂导入, 能让课堂教学活动即时转入情境和情景, “开门见山”植入新场景, 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譬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 为牵引学生的“注意”, 我们对导入进行了如下设计:

粉笔盒、字典、砖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的东西, 如果让我们给这些物体赋予同一个名字, 那就是——长方体。那么, 长方体的庐山真面目到底是怎样的呢?今天, 我们就要一起去认识它、辨别它。

我们知道, 课堂开始的2—3分钟是学生情绪的平复时段, 也是学习思维的“安顿”阶段, 上述导入运用简洁明快的讲述或设问, 直奔“主题”, 直击学生的有意注意, 在“呼唤”式导入中, 把学生注意力聚焦到“长方体”这个支点上, 简约、有效。

二、优“质”探疑, 激发好奇

教学中教师对小学生好奇心的培养, 应切实带着“质疑问难”的思想去设计课堂, 才能孕育学生的“奇思妙想”, 贴着数学的本质属性行走, 学好, 用好。优质探疑, 就是演活和演绎艺术, 如同在平静湖水中激起波澜, 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例如学习“负数”时, 教师采用优质探疑的方式, 设计如下的问题来唤醒学生的“求知”:

请思考两个有意思的问题:2-1=?1-2=?

对小学生而言, 这样的问题神奇而有启发意义。学生遇到被减数小于减数的问题时, 往往会萌生“不够减”的困惑, 通过教师的引导主动思索出“欠1”这一“负数”概念的初步印象。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 弄清引入负数的目的, 在体验中探疑, 探疑中体验, 好奇心被激发, 发现力被激活。

三、优“秀”故事, 悦动思维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 故事是优质的情感体验方式和途径。为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走进故事, 领略故事, 生成故事,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 跃动思维。开展数学故事“秀”探究活动,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 利于他们轻松学习、有效注意、发散思维。

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动物运动会2014年年会上, 青蛙贝贝取得了金光闪闪的三块蛋糕金牌, 它要把这些金牌用神奇魔术法分给三个小青蛙以作纪念。它先把第一块金牌蛋糕平均分成四块, 分给小青蛙A一块;又把第2块金牌平均分成了八块, 给小青蛙B两块, 小青蛙A和B都非常高兴。

请思考:这场“蛋糕金牌”分配案里, 谁分到的蛋糕金牌多呢?请给出你的理由。

教师用这则故事因势利导, 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就会水到渠成、茅塞顿开。学生沉浸在故事中, 为了揭开谜底而努力思考, 鲜有“开小差”的时间, 注意更集中。

四、优“留”空间, 培植发散

课堂“补白”是课堂的艺术, 是留给学生自我发挥、自我创造的思想和思维新空间。数学课堂中也有许多的“补白”, 引领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体验, 主动猜想和验证。为此, 我们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 让学生去探索、去实验、去验证, “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

在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时, 我从《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情境入手, 进行如下活动设计:

欣赏动画版《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喜羊羊手捧金灿灿的玉米棒, 转眼工夫就来到了美羊羊这里, 一个玉米棒, 又一个玉米棒, 让美羊羊眼花缭乱, 这是怎样的玉米魔术棒呢?原来是一个知识万花筒, 里面藏着许许多多的小问题, 美羊羊只有回答出其中的三道题, 才能分享到美味的玉米棒, 请你帮她解答一下。精彩故事还会有怎样的剧情呢?请说说看, 也给别的小朋友再出一道类似的题目。

这样的设计, 给了学生充足的想象和思考空间, 引导学生在自主、自由的空间里释放想象力, 培植发散力, 形成创造力。

如何培养幼儿在课堂中的注意力 篇10

一、巧排座位,影响幼儿的注意力

中班的教学中,我们均采用马蹄形座位,一边男生,一边女生,中间男女生随机。据观察:女生易发生小动作现象,注意程度较低,男生易发生乱插话等不安静现象,中间的教学效率最高,注意的程度也最高。我们也曾排过同字形座位,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做小动作不易察觉。课堂教学中,有的反应过于热情,有的个别幼儿答非所问。本学期中,我们根据教学要求,积极进行变换座形,如打击乐排成马蹄形;语言活动排成同字形;韵律活动常排成一个圈等,在教学中,变换式的座位大大提高了幼儿上课的积极、参与性,男生女生的注意力也有明显的提高。

二、善用语言,提高幼儿注意力的敏感性

教学语言技巧是教师艺术水平的标志,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很好的运用语言技巧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调动孩子的学习情绪,对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语言应当形象、生动、有趣、活泼,并且根据需要加上适当的丰富的表情,突出所要说的重点。

语言的针对性要适合孩子的各年龄特点,教师说话的语气,口吻在小中大班有所区别,一般来说小班教师说话语气缓慢,亲切,角色意识强,中班教师说话生动,有趣,游戏情趣强,大班教师的语言更加富有启发,诱导,激励和知识性。生动形象的直观语言是幼儿教师具备的语言素质。教学中要有抑扬顿挫的语调变化,使幼儿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在教学活动《聪明的小鸡》中,我尽力施展自己的语言功底,细声细气学狐狸的声音,去刻画狐狸的狡猾,这时候孩子们聚精会神,注意力非常集中,时而为聪明的小鸡鼓掌,为狐狸的狡猾屏住呼吸,唏嘘不已。可见,幼儿的注意极易被教师的语言所左右。同时,教师的教态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亲切自然的教态,会给孩子愉快的感觉,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三、巧用学具,培养幼儿注意的稳定性

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学具,能够减轻幼儿的智力疲劳, 有助于注意的稳定。如在教幼儿认识列车时,我们首先应介绍列车的种类、外形结构及用途以及与火车的区别,我利用学具向幼儿介绍了子弹头列车、悬浮列车、火车等发展进化过程,并组织幼儿讨论“过去的火车是靠什么前进?”“悬浮列车和火车的区别在哪里?”幼儿学习的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争着发言。最后组织幼儿在观摩中对事物进行有意观察,有利于形成和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除了上述,对学具的选择上有讲究外,还得注意学具出示的时间与顺序。学具的新奇有趣,能够很好的抓住幼儿的注意。

四、矫正鼓励,养成幼儿良好的习惯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需要不断鼓励,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一)物质奖励法

对于自我控制力较差的幼儿此种方法最有效。如当注意力较差的幼儿通过意志努力能注意力集中的听讲,我就在表扬榜上贴一面红旗,当他上课不乱插嘴时,我们就及时表扬,奖励小红花。有时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喜好进行奖励,如鼓励幼儿看有趣的图书等,以此来增强和塑造幼儿的注意力。

(二)精神奖励法

在课堂活动中,有时精神奖励比物质奖励效果更好。如在指导幼儿们学语言表演时,有的幼儿动作放不开,于是就鼓励他并亲热的摸一摸他的脑袋,其他幼儿看见了,就能主动去模仿,从而能够专心的学说儿歌.可见幼儿在这种精神奖励的环境中,能更好的控制自己,注意力得到了培养,学习的热情也提高了。

五、运用规则,培养幼儿注意的专注程度

大班,随着幼儿有意注意品质的提高,可在老师的引导下制定一些学习规则来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通过规则,提高幼儿的意志力,使幼儿将注意力指向老师或自己做的事情,坚持完成规定任务,从而逐步提高注意水平。如开展打击乐时,通过制定规则让幼儿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将注意力自觉指向活动。如开展有趣的“报数”游戏,能正确报数的幼儿可以继续游戏,否则就被淘汰。

上一篇:翻译与高中英语学习下一篇: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