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教学研究

2024-05-02

方剂学教学研究(精选十篇)

方剂学教学研究 篇1

关键词:方剂学,中医理论,辨证选方

方剂学是中医专业的基础学科, 现就个人的学习实践, 谈一些体会, 供中医爱好者参考。

1 以组方、功用、主治为中心内容

组方, 是指每个方剂所用的药物, 是方剂的主体。从每个方剂的药物组成, 用“君、臣、佐、使”的组织形式分析如何处方的道理和药物与药物之间配伍运用的意义, 以及剂型、剂量、服用方法等知识, 这是全部方剂学的精华所在。分析组方时, 应首先指明主药是治疗中心;辅助药是为了弥补不足, 或监制毒性副作用, 从而加强主药效用, 以求更好地达到治疗效果的药物。这在每个方剂的学习程序上, 是第一个环节, 功用和主治都是方剂中的药物效用决定的。

功用, 是从每个方剂的药物组成中概况出来的, 是整个方剂所用药物的综合效用。它与主治病症的病因病机是针锋相对的, 恰好相当于一种治疗方法。所谓“方中必有法, 无法不成方”, 从药物组成加以综合分析, 揭示出全方的功用 (或者叫做治法) , 这就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功用介于组成与主治之间, 抓住中间, 就可扣牢两头。

主治, 是指每个方剂所适用的病和证。每个方剂所主治的病症, 都有它一定的症状表现, 如麻黄汤的“无汗而喘”, 桂枝汤的“汗出恶风”, 承气汤的“腹痛便秘”等。抓住这些主要症状, 确定为某一特定的方证, 作为临床选方的标准。不论何病, 由此证即可选用此方, 这是中药辨证施治特有的内容。因此, 在学组成时, 要注意了解每个方剂的主药作用;学主治时, 要明确方证中的主症, 这是临床运用的关键。

2 突出重点基础方与繁用方

如何突出方剂学的重点, 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学方剂学就是要突出药物的配伍关系, 这当然无可非议。个人认为, 每个方剂的重点, 在强调药物配伍的同时, 应该突出主药与主症。而整个方剂学学习的重点内容在于基础方与繁用方。

所谓基础方, 是指药味较少, 起源较早, 加减发展较多的方剂, 如麻黄汤、桂枝汤、白虎汤、承气汤、四物汤、四君子汤、二陈汤等。这样的基础方, 就现行讲义所选的内容看, 大约有三、四十首。每个基础方, 少则有五、六个加减方, 多则有十余个加减方, 就以最少所谓计算, 就有二百余个加减方。因此, 抓住基础方进行学习, 可以以少带多。举例如四物汤, 为治疗血证的基础方。用治血虚证, 有圣愈汤、八珍汤;用治血热证, 有芩连四物汤、知柏四物汤;用治血瘀证, 有桃红四物汤;用治血寒证, 有桂枝四物汤;用以调经安胎止漏, 有艾附暖宫丸、胶艾四物汤, 芎归胶艾汤等。这样抓住一个四物汤, 就可以熟悉温、清、补、泻等各种变化方法, 从而带出九个加减方。

所谓繁用方, 是指药味较多, 适应范围较广, 临床频繁应用的方剂, 如逍遥散、龙胆泻肝汤、归脾汤、补中益气汤等。初学者对这一类繁用方, 总认为比药味少的基础方难记。若用脏腑学说的理论加以概况, 不但可以简化, 且能加深理解。例如逍遥散是治疗肝郁血虚证的代表方, 因肝主藏血, 故用柴胡配当归、芍药、薄荷等以养血舒肝;因肝病易致脾虚, 故用白术、茯苓、煨姜、甘草等以温补脾胃而养肝。繁用方的适用范围广泛, 往往一方能治多种病, 有异病同治的妙处。如龙胆泻肝汤既可用治上焦肝火旺所致的头痛、目赤、口苦、胁痛, 又可用治下焦湿热所致的淋浊、遗精、妇女带下, 以及悬痈、囊肿、阴痒臊臭诸症。总结起来, 可以用上清肝火、下情湿热加以概况。

3 区别同类方的共性和特性

在同一类方剂中, 有的功用相同, 有的用药相近, 既有他们的共性, 又有各自的特性, 相互进行比较, 区别他们的异同, 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 麻黄汤与桂枝汤都是辛温解表的方剂, 适用于表寒证, 这是二方的共性。虽然二方都有桂枝、甘草, 但由于配伍不同, 功用也就各异, 所治证候有虚、实之分。前者配以麻黄、杏仁, 能发汗宣肺, 故用治无汗而喘的表实证;后者配以芍药, 能调和营卫, 常用治汗出恶风的表虚证。从二方的主药看, 一宣肺气, 一温心阳, 有明显的不同, 这是二方各自的特性。

再如五苓散与猪苓汤, 主要药物与总的功效是相同的, 由于佐使药的配伍不同, 主治证候就不一样。二方都用茯苓、猪苓、泽泻, 都有利小便的作用。前者配以桂枝、白术, 以温利法, 适用于小便不利、渴饮水逆之证, 并能健脾以止泻;后者配以滑石、阿胶, 以清利法, 适用于小便不利、烦热渴饮之证, 且能养血以止血。前者方名五苓, 意在五药并重;后者可以看出里热伤阴而有出血者, 桂枝非所宜也。诸如此类的方剂是不少的, 如真武汤与附子汤、六味地黄丸与肾气丸、大小柴胡汤、三个承气汤等等, 都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学习。

4 贯穿前后, 加强联系

在方剂学习过程中, 常有学到后头、忘了前头的实际问题。采用贯穿前后的方式, 加强彼此间的联系, 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

贯穿前后, 加强联系, 应以后面方联系前面方为原则。如上述小建中汤与桂枝汤采用比较的方式, 也算是一种联系方法。联系的形式, 可以多样化, 如后面学的方剂中, 有前面学过的基础方, 必然要彼此联系。以布袋丸为例, 它有四君子汤的基础, 配以清肝杀虫药, 用治疳积兼脾虚证候。可以自我提问的方式, 自己进行分析, 这样, 可以培养自学, 加强记忆, 巩固已学的知识。

还有一种常见病症的辨证选方形式, 贯穿前后, 加强联系, 也是可取的。一般方剂讲义, 大多将收涩剂列于最后几章, 给加强联系带来便利。如学固精止遗这一节时, 先掌握遗精一症有虚、实之分, 实证多属相火旺, 宜选用龙胆泻肝汤、封髓丹、大补阴丸等方, 以泻火为主;虚证多数肾亏, 宜选用精锁固经丸、水陆二仙丹、桑螵蛸散等方, 以补肾收涩为主。其它如固表止汗、涩肠止泻、固崩止带各节, 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 把前面学过的方剂, 以治法为纲, 结合辨证, 共同串起来, 既可以加深对辨证选方的理解, 又可以向后期临床各科引进。

5“三查”与“两结合”的学习方法

方剂学的形成与发展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 方书很多, 内容丰富。为了对本学科领域有一个比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常常可以用“三查”、“两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

“三查”就是查原始文献, 查历代演变, 查近年临床与科研的新进展。例如肾气丸是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用治虚劳腰痛、小便不利的方剂, 可以治痰饮、脚气、消渴、妇人转胞等病症;后世作为温补肾阳的代表方。地黄丸是宋代钱乙用治小儿心门不和的方剂, 因小儿为纯阳之体, 只需补肾养阴, 故从肾气丸中减去桂枝、附子, 后世常作为滋补肾阴的代表方。明代赵献可倡肾阳肾阴学说, 特别推崇二方。张景岳进一步在二方的基础上加减而成左归丸、右归丸。后人从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味变化出气味都气丸、八仙长寿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耳聋左慈丸等许多同类方。近代研究证实地黄丸在抗肿瘤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两结合”就是分析药物组成与药理学结合, 分析主要病症与病理学结合。某些方剂的解释历代医家会有不同的看法。如对仙方活命饮的药物分析, 汪昂以金银花为君药, 罗东逸、张秉成则以穿山甲、皂角刺为首, 王肯堂、王旭高则以白芷为君。五家之论, 究竟以何为准?从药理和病理两方面进行分析, 疮疡痈疽的病因在于邪火热毒, 当以金银花清热解毒为主, 故后人多宗汪氏之说。根据《内经》“营气不从, 乃生痈肿”的病理观点, 则穿山甲、皂角刺的活血攻坚作用也是重要的。单用清热解毒药, 不用活血攻坚药, 消散效用没有这么迅速。从疮疡初期有表证上看, 用白芷祛风解毒, 消肿止痛, 是一种必要的配合方法。如此反复推敲, 对理解方剂组成和主治大有裨益。

有关方剂学的科研资料, 大约有三: (1) 疗效的总结, 这一方面的内容比较多。 (2) 扩充应用于剂型改良, 都有新的进展。 (3) 复方研究, 从药理、病理方面探讨组方配伍的原理, 这是一个新课题, 正在引起国内外医药界的广泛重视。这些都是发扬提高的新内容, 应该随时积累, 及时了解。

参考文献

[1]雷载权, 张廷模.中华临床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2]许济群王绵之.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5.

[3]李庆业, 等.方剂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4.

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方剂学》的教学 篇2

关键词:方剂学; 教学改革

中医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虽然同属中医学的范畴,从培养的目标来看二者是完全不同的。

中医专业培养的是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的人才。

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从事饮片、中成药和中药制剂生产工艺、技术改造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该专业以后就业方向主要是从事中药和中成药的生产工艺操作、生产技术改造和产品的质量控制。

1 方剂学的教学现状

从教材来看,目前各高职院校使用的方剂学在编写时对证治机理、辨证运用等方面做了详细论述,主要侧重于中医临床的应用。

关于药物的现代研究、配伍后的药物效应、现状方剂学实验等方面的叙述几乎没有。

而从培养目标和从业方向的实用性来看,这些知识恰恰是中药制药技术专业需要学习的。

从教学大纲来看,现有大纲重点是辩证施治。

而中药制药专业的重在药物的配伍、药效、剂量、副作用和现代药理研究。

如果按照现有的大纲教学,会造成学生所学习到的内容和实际工作中所用到的知识会出现相脱节的情况。

从实验来看,中医药为什么走不向国际市场,其中的大部分原因在于中医药属于“黑箱”操作,没有客观的评价依据。

方剂学实验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中医药不断提高“含金量”,做到有据可依。

现在高职院校在方剂学实验室建设方面存在普遍落后,有的院校甚至没有方剂实验室。

2 教学改革措施

2.1 按照专业需求,进行教学教材的改革:中医与中药制药技术是两个培养目标不同的专业,在对知识结构的掌握要求上也是不同的。

在学习方剂学课程上,教材的编写和大纲的制定上应注意突出专业和层次,解决目前教学内容单一化、针对性不强的特点。

现行的方剂学教材和大纲都是根据传统中医药专业培养人才的要求设计编写的。

就使得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在开设方剂学课程时,所学习到的内容和实际工作中所用到的知识相脱节,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培养要求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编写出适合新兴专业使用的教学教材和大纲,适当的调整教学的侧重点,让方剂学与现代药理、药物化学、药物制剂及生命科学等多学科的渗透,运用实验研究的`手段,从实证的角度认识方剂效用与方内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阐明方剂效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发现方剂的潜在功效和新用途以及改进传统剂型,研发复方新药。

这样才能使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学生更好的发挥所学到的知识。

方剂学教材中原有的组成、用法、主治、证治机理、方解、运用和医案不变,可加入一些现代研究和制剂方式。

如辛凉解表剂中的银翘散在服用方法上应在原用法的基础上应加上现代研究。

古代的服用方法是散剂,但现代临床多将其共煮为汤剂,在煎药的时间必须减短。

目前银翘散剂型多种多样,有丸剂、片剂、颗粒剂、袋泡和浓缩袋泡剂。

这几个制剂其中丸剂和片剂,效果发挥较差,颗粒剂、袋泡和浓缩袋泡剂保存了该方的有效成分,相对而言具有方便、价廉。

新研究:银翘散是中国研制的一种有效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新中药“金花清感方”的基础方。

在进行方剂大纲编写的时候,教学的侧重点可以适当加大现代研究的比重上,这样就能把教材、教学大纲从根本上把两个专业区分开来,新的知识点在今后工作中能够发挥良好的实用性,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中药制药技术的专业性特点。

2.2 根据实践需要,合理调整教学侧重点:方剂的证治机理一直是传统方剂学的教学重点,是中医临床专业的教学重点。

中药制药技术研究的是制剂,方剂的配伍是教学的核心。

在方剂学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减少证治机理的教学比重,重点加强配伍是十分必要的。

2.2.1 药物的配伍:药物的配伍主要分析的是药对配伍、君臣配伍和佐使配伍。

在以往方剂学的教学中,主要重视透彻分析君臣配伍和佐使配伍,较适用于中医专业的教学。

而中药制药技术重在制药,复方在制药过程中广泛运用。

药有七情,药对的配伍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是经典复方疗效的体现。

药对是复方的最小单位,它是历代医家长期医疗实践的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重要的81对药对,如:当归配白芍,苍术配厚朴等。

并注重药对的现代研究,如黄芪配当归能够触发MCF-7细胞雌激素α受体磷酸化,而单味的黄芪或当归却不能。

2.2.2 药物配伍的相互作用:配伍恰当可以改善药剂性能,增强疗效,但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配伍都是合理的。

在制药过程中如不注意药物的配伍,会使有些药物的治疗作用减弱,导致治疗失败;有些药物副作用或毒性增强,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还有些药物配伍使治疗作用过度增强,超出了机体所能耐受的能力,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乃至危害病人等。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配伍禁忌的讲解,如“十八反”中的甘草忌芫花,现代药理学研究,两者配对使用后,CYP1A2、CYP2E1、CYP3A1/2的酶活性增强。

药物的配伍应从现代科学技术的多层次、多角度进行研究,这样在临床实践中,有利于新的中成药的研发。

2.3 开展实验,让知识变得更直观:民间有“是药三分毒”之说,如果药物使用不当、或病人敏感性过高都会造成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近年来有关中成药的毒副反应报道日渐增多,如曾经震惊我国的龙胆泻肝丸致尿毒症事假。

方剂学的实验不仅能验证药物的疗效,还能了解药物的毒性反应。

在开设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在做实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

如“麻黄汤与桂枝汤发汗作用比较”实验,通过对比的形式来找到两个方剂的不同之处;“大承气汤对小白鼠胃肠蠕动作用观察”能够很直观的观察到小鼠的肠子在大承气汤中加速蠕动,说明大承气汤有泻下作用。

方剂学教学研究 篇3

关键词:病例导入法 方剂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b)-0123-01利用临床病例进行辅助教学是教学方法的改进,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该法在方剂学教学中具有可行性和优越性,现总结如下。

1“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概念

病例导入的方法是根据“以病例为引导、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原理设计”的教学方法,病例导入法以临床病例为中心来启发学生去研究有关的基础知识跟临床知识,以达到训练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处理临床案例的能力。其核心思想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1]。该教法着眼于“教”“学”并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有机结合。

2 病例资料的来源

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用于讨论的临床病例主要有两种:一是出自经典著作的个案报道、病案集等;二是具有典型性的适和的临床病例等。同时对病例进行分类整理,部分制作成课件以用于教学。

3 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1)导入新课时,应用病案作为引入,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一般以口述病例为主,当引入的病案有深刻印象或悬念时,便可转入主题,培养学生对理、法、方、药四个环节贯通能力,易于理解和记忆。例如:某学生8岁,恶寒发热,体温39.5℃,无汗,咳嗽痰白清稀,舌苔薄白,脉浮紧,到门诊治疗。然后切入主题—— “麻黄汤”加减。

(2)教学过程中导入病案,一般以图、文、声和动画等多种信息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为主,邊讲病案边教授理论的方法,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加深印象。例如,在讲述大、小、调胃承气汤三方区别时,介绍一例因误用的典型病例,说明区别三方的临床意义。从而使学生从中吸取教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提高其责任感,培养学生严谨的医疗作风跟严肃的科学态度。

(3)章节结束导入病案。一般提前把病案资料及问题告知学生,让其有充分的时间查找资料,分析病例,以方便课堂发言讨论。可以检查学生对章节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比如“补益剂”章节中的补气剂与补血剂如何区分应用,举几例典型病例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可以巩固课堂知识,启发学生由理论到临床、从临床看理论进行正向和反向思维活动。一般采取先分小组讨论,再推荐代表发言的方式。在这一环节上,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并设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及时的引导学生,并通过课堂的讨论达到相互启发,同学可以共同受益的目的。

4 其优势及意义

该教学方法可以强化知识的多元化,让学生在学习时不断的开拓所学内容,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具有思考性、主动性、整合性的教学特点,特别适用于方剂学教学,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

4.1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病例教学的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图像、动画、声音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形式,改静态为动态,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因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变“学会”为“会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以病例诊治为中心的临床思维方式,使课堂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医疗实践相联系,改变知行脱节的现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造能力

现代教育的重要目的是让学生善于学习跟乐意学习,临床病例讨论的活泼、融洽的气氛可以激发学生好奇、主动、愉快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医学教育除让学生学好理论知识外,还应该教育学生如何思考,学习的能力,以及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与此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作性思维活动,对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思维的宽度和深度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一个六味地黄丸,同学一般都会考虑到治疗肾阴不足,老师还要启发学生是不是还可以治疗其它疾病呢?如治疗内分泌失调的疾病,也可通过加减药味就可以扩大治疗范围。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创造能。

4.3 有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拓展知识面

教师在准备病例时,必须熟悉病例中可能涉及的知识及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潜心文本,做教材的知音,更要加强知识的储备,扩大知识面,对多种学科做到融合贯通。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的研究,不仅可以发现自身的弱点,而且从学生那里可以了解到大量感性材料对于教师来说,本身也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5 病例导入法的应用体会

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不足的地方,病例导入法也不例外,它也不适合所有的教学。因此,在整个教学的活动中每种教育方法都不能分开,要灵活的加以运用。想有效的运用此教育方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病例选择与教学的效果有密切的关系。首先病例的选择必须遵循教学大纲,突出教材重点,与教学目的和内容相适应。选题范围要集中在临床常用方,出自经典著作方能体现配伍理论[2]。其次提供给学生的病案必须具有典型性、可信度高,紧扣主题,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最后应选出实用性较强、难度适中的典型病例,一般先易后难,巩固已学知识宜难,理解未学知识宜易,避免难度过大,这样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必需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2)要适时的插入适合的病例,并且对于说明性或引导性临床病例,最好将有关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加深印象,以提升临床辨治能力,而且这种直观的表达手法,只要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即可理解,节约时间,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通过反馈信息,要及时的调整病例的广度和深度,使之与学生水平相适宜,来保证教学的质量。

6 结语

总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合理穿查着病例导入法,弥补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听课,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忽视兴趣学习、创新性思维培养的不足。将学习当成一个“设问-质疑-释疑”的过程。打破了学科界限,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跟主动性,教育教学的效果也提高了,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 韦建宝.病例导入式教学在普外科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右江医学杂志,2007,10(5):32-34.

中药药剂学与方剂学关系研究 篇4

关键词:方剂学,中药药剂学,关系研究

随着医学的不断研究和发展, 目前现代药剂学等各个学科开始向中药方剂学渗透, 使方剂学的研究在很多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发展和进步[1]。然而这些发展和进步不仅依靠临床和实验及理论等方面, 同时也展现出中药方剂学科的内涵和无限魅力, 并且也从思路和概念及方法等方面为传统的方剂增加了现代的活力。因此, 中药药剂学与方剂学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并不是孤立性的两门学科, 现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 报道如下。

1 方剂学、中药药剂学的概念

1.1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学主要是对治疗方法和方剂的理论及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的一门学科, 同时也是中医学一门基础性学科。方剂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南北朝前后, 在《梁书·陆襄记》中指出:“襄母卒患心痛, 医方需三升粟浆……, 忽有老人诣门货浆, 量如方剂。”此外, 在《新唐书·甄权传》中附许胤宗云:“脉之妙处不可言, 虚著方剂, 终无益于世。”然而此处所说的方剂, 则主要是指医师的药方[2]。对“方”的意思进行考究, 也有医方和药方及处方的意思, 比如“譬医之治病也, ……方施而药行”;其又存在规矩和规定的意思, 比如“圆者中规, 方者中矩”。“剂”, 在古文中又通“齐”, 具有整合和整齐以及排列的意思, 主要是体现出有序性和规定性。此外, “剂”还具有调和分调配的意思。然而“方剂”的原来意思则为药物按照一定的方法和规矩来进行组合而成方。因此, 在中医理法方药中, 方剂则是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含制剂和处方两个方面。同时也是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治疗思想的具体表现, 具有以药物制剂规范和组方配伍的原则[3]。

1.2中药药剂学的概念

中药制剂学则主要是以中药理论为指导原则, 主要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 对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和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临床治疗效果等进行详细论述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但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等限制, 目前中药药剂学还未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在中医发展的过程中, 有很多关于药剂的论述, 在商汤时期, 伊尹则第一个创造汤剂, 同时总结出《汤液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方剂和制剂技术作品。在《黄帝内经》也提出了相关的“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4]。

1.3方剂学与中药药剂学的区别与联系

现代方剂学的重点则为药物的组成和配伍及方剂的有关治疗效果, 但对方剂中的“剂”的含义给予了淡化, 但在中药药剂学中, 则是对方剂学淡化的一种补偿和弥补。从两者的定义来看, 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 但又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中药药剂学则是在后来的发展中, 从方剂学中所分离出的一门学科, 并且药剂学是属于方剂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 中药药剂学是方剂学发展的条件

在方剂治疗效果得到肯定以及临床辨证正确的情况下, 采用什么样的剂型和什么样的途径给患者服用药物, 并且能使得药物最快进入到人体, 且能很好的被人体吸收, 达最佳的治疗效果, 这些问题则是中药药剂学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

2.1 中药制剂能发扬传统方剂剂型的特点并发掘和发展其新应用

在中国有很多的传统方剂种类, 从夏商朝开始, 则出现了酒剂和汤剂, 然后又逐渐出现丸和散以及膏、丹、煎等剂型。在我国的《本草纲目》就记载了10 000多个方剂, 其中有40多种剂型被一直沿用[5]。也有一些剂型随着时代的进步, 逐渐减少或不使用。随着制剂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人们对长寿和美容及食疗等方面逐渐重视, 对于传统的熏蒸剂和浴剂等均有了很大进步。比如沐浴剂, 这个在我国的3000多年前, 就已经在宫廷和民间进行使用。比较出名的则是使用香汤沐浴, 其主要是将麝香和一些中草药进行配伍, 然后煎熬成浴汤沐浴, 其能有效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 最终达健身治病的效果。在古代时期, 也有人习惯使用花草煎水沐浴, 比如使用菖蒲或艾叶煮水, 然后给儿童进行擦拭身体, 进而起到很好的预防和保健效果。这些方法虽好, 但操作困难, 因此, 现代使用的人则比较少。随着中药制剂学的快速发展, 将其制成一次性用量的沐浴制剂, 不仅价格便宜, 而且使用十分方便, 同时还能起到很好的预防和保健效果。

2.2 药剂学能改变方剂的剂型

在改变方剂剂型之后, 使得药物能去粗存精, 减少患者使用药物的剂量。比如七宝美髯丸, 其主要是一种传统的药物, 并且其制备工艺也比较简单, 将七味药材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炮制, 并粉碎成细粉, 之后使用蜂蜜和水制成丸。中药药剂学则通过剂型将其改造制成七宝美髯冲剂等, 在工艺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也就是将七味中药加水进行煎熬后, 通过沉淀和喷雾干燥等工艺, 将杂质和残渣去除, 然后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患者在使用这样的剂型后, 则减少使用量, 并且其还具有携带方便等优点。

3 方剂学是中药制剂学得以发展的基础

方剂的形成历史非常久远, 此类的书籍也非常多[6]。制剂学的发展范围和途径也具有很大的选择性, 并且要选择一些经过临床实验, 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的方剂进行发展。比如可选择一些老中医的经验方和民间单方以及秘方等, 对其进行挖掘和继承, 然后经适当的加减来制作成新剂。比如古方四逆汤被研制成四逆注射液和四逆口服液以及四逆汤滴丸等。此外, 由百宝丹秘方而研制成的云南白药, 现在又将散剂改换成胶囊剂, 之后又研制了云南白药酊和复方云南白药灌肠液等。中药制剂学所取得一些成就, 均是在大量的方剂基础上取得。

目前, 方剂学中所表现出的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特征, 让方剂学在功能和内涵上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中药药剂学则作为方剂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在方剂学和现代先进制药设备的支持下, 其向着越来越高和越来越先进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郁丹红, 刘丹, 张振海, 等.基于生物药剂学性质的中药组分剂型的设计技术[J].中国中药杂志, 2012, 37 (19) :2993-2996.

[2] 李俊峰.标准化管理在中药药剂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 7 (5) :223-224.

[3] 成进学, 成钢, 李云.负离子远红外纳米银、锌、硒元素中药外治烧烫伤药剂的应用研究进展[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10, 17 (6) :12-16.

[4] 朱华旭, 潘林梅, 张启春, 等.基于“方证相应”原理的中药生物药剂学PK/PD研究模式初探[J].中国中药杂志, 2013, 38 (12) :2033-2038.

[5] 何群, 夏新华, 雷志钧, 等.围绕“3+X”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药药剂学课程体系改革[J].药学教育, 2010, 26 (1) :33-35.

方剂学教学研究 篇5

教学大纲是课程的主干和灵魂,合理的教学大纲是贯彻教学内容的纲领性文件和中心指导思想。由于专业和层次的人才培养的目的的不同,教学内容上应有所区别,这就要求对教学大纲进行分化。近年来,上海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研室开展了不同专业和层次的方剂学教学大纲的分化工作,兹述如下。方剂学教学大纲分化的必要性

1.1 市场对不同专业和层次人才的需求的变化

由于市场需求在不断的变化,由于社会对中医人才需求的多层次、多规格性,要求方剂学的传统教学体系尤其是教学大纲也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因此教学大纲也应该根据人才培养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而制定,使其更适合社会的需求。

1.2 方剂学科本身的分化的要求

方剂学科目前已经事实上分化为理论方剂学、临床方剂学和实验方剂学,但是还没有专门的教材出现。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应首先对不同专业和层次的方剂学大纲进行相应分化,在此基础上,编写新教材,突出方剂学理论体系的继承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大纲的具体要求如下。

(1)理论方剂学:注重经典方剂的理论探讨与挖掘,达到以点代面,拓宽思路的目的。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术继承型人才。

(2)实践方剂学:密切结合实践,突出方剂的实用性特点,着重掌握关键药物在方剂组方中的特殊作用或配伍作用。培养能够学以致用,具有较强的临床辨证施治能力的临床型人才。

(3)实验方剂学:突出现代医学与方剂学的学科交叉特点,注重方剂现代研究内容的掌握。培养勇于创新开拓的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及相应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的科研型人才。教学大纲分化的指导原则

总的原则应该是突出各个专业和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解决目前方剂学教学内容单一,针对性不强的弊端。

首先,注重专业特点。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特色化是解决单一的中医人才的根本途径[1]。近年来我校除了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等传统专业外,还相继开办了中医护理学、医学美容、养生康复、运动等专业,有些新兴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将来并非从事临床诊疗工作,其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都与传统的中医药各专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方剂学》课程学习的要求也必然不同。由于现行各版本《方剂学》教材都是根据传统中医药专业培养人才的要求设计编写的。这就使得这些新兴专业在开设《方剂学》课程时感到教材的选用存在较大问题。其次,注重层次特点。我校的针灸、美容、康复等专业有本专科层次的差别。专科层次教学更强调技能的培养,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良好的专业保证。而本科或更高层次的中医人才培养更注重理论的提升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为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提供支撑。教学大纲分化具体实施

3.1 中医学专业

(1)七年制:突出中医高级人才培养的目标,临床、基础和实验并重。①临床方剂学:掌握目前临床常用的方剂、古方临床新用和中成药处方用药。②理论方剂学:掌握100首方剂,熟悉50首方剂,了解65首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和制方理论③实验方剂学:掌握方剂的现代研究概况、参与方剂药效学实验。

(2)五年制:突出基础与临床的临床人才培养目标。①理论方剂学:掌握100首方剂,熟悉40首方剂,了解48首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

3.2 中药学专业

(1)七年制:①理论方剂学:掌握方剂100首方剂,熟悉50首方剂,了解65首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②临床方剂学:尤其是目前临床常用和市场流通领域中常用中成药的处方,对于这些方剂的君臣佐使和禁忌的配伍要着重掌握。③实验方剂学:熟悉方剂的现代药学和药理学方面的研究概况,参与中药方剂药效学实验。

(2)五年制①理论方剂学:掌握方剂80首方剂,熟悉50首方剂,了解48首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②临床方剂学:尤其是目前临床常用和市场流通领域中常用中成药的处方,对于这些方剂的君臣佐使的配伍和禁忌要着重掌握。

(3)大专班①理论方剂学:掌握方剂60首方剂,熟悉50首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②临床方剂学:尤其是目前临床常用和市场流通领域中常用中成药的处方,了解这些方剂的君臣佐使和禁忌的配伍。

3.3 针灸推拿专业

(1)七年制:①理论方剂学:掌握100首方剂,熟悉50首方剂,了解65首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②临床方剂学:掌握目前临床常用的方剂和中成药(尤其是外用药)处方用药。了解古方临床新用概况。

(2)五年制:①理论方剂学:掌握80首方剂,熟悉50首方剂,了解48首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②掌握目前临床常用的方剂和中成药(尤其是外用药)处方用药。了解古方临床新用概况。

3.4 运动医学

(1)五年制:①理论方剂学:掌握80首方剂,熟悉50首方剂,了解48首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②临床方剂学:掌握目前临床常用的方剂和中成药(尤其是外用药)处方用药;了解古方临床新用概况。

3.5 非中药医专业(含护理、康复等专业)

护理、康复等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可参照其专业的特点,掌握与熟悉常用方剂的功效、主治、煎煮、服用方法、用药禁忌、药后调护等方面的知识,使之更符合专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药剂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分析 篇6

【关键词】药剂学; 启发式教学; 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R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823-01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1]。药剂学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性和应用性强,结合生产实际比较紧密,与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的发展密切相关[2]。目前,新药的研发水平称为药剂学水平及一个国家制药行业综合实力的整体反映。但是,我国的新药研究与发达国家具有较大的差距,目前国内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以仿制为主的水平上,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药品的研发[3]。而改变这种现状,需要从药剂学的教学和人才的培养做起。改革药剂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在我国药物研究从仿制为主到创新为主的历史性转变中具备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为提高药剂学教学质量和水平,本文通过启发式药剂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分析,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模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启发式教学方法

1.1回顾启发法

药剂学知识体系丰富,既包括各种剂型工艺等基础知识,又包括各种新的制剂技术及设备的发展,知识点比较分散,知识的记忆性和连续性较强,并且药剂学往往会药用高分子材料学、药物化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互相交叉,综合性较强,因此,在药剂学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回顾性启发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并对相关知识进行串联,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提高教学内容的顺应性。

1.2案例启发法

案例启发教学能够从身边发生的案例出发,可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对案例进行剖析,一方面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另一方面具有积极实际教育的意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领会。如欣弗事件,通过介绍安徽华源在生产“欣弗”过程中违反规定,未按批准的工艺流程进行灭菌,降低灭菌温度,缩短灭菌时间,影响了灭菌效果,给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通过鲜活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制备工艺对保证药物安全有效的意义。不仅便于学生理解,而且可加深学生的印象。

1.3动态启发法

药剂学教学的知识量多,强化学科间的融合,很多工艺处方比较枯燥乏味,也不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可采用动态启发法,通过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工艺通过多媒体以生动形象的图例表现出来,让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将间断的制剂过程连续化,讲解更加流畅自然。

1.4实践启发法

药剂学教学不仅需要强化书本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在药剂学教学中需要运用实践启发法,可在教学过程汇总安排学生到医院。制药企业以及实验室进行参观和学识,通过将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强化了动手能力,可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

2启发式教学法的作用

通过启发式教学改革,可使学生在教室的启发和引导下,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能够使学生较为牢固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以及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对药剂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仁慈,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同时通过教学改革,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内容,调整了知识结构。对教学的老师来说,也是更大的改进和提高,促进了教师素质和能力的锻炼。

3启发式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通过启发式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教师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教学动态,转变教学观念,转变了教学方式,改进了教学模式,深化了教学改革。备课是教师教学的起点,是实施启发式教学法的基础和保证。通过启发式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对教授的知识要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合理安全知识结构,分清重点难点,多层次多角度进行课程准备,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

因此,通过进行启发式教学分析,结合我国药剂学教育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药剂学教育应转变教学方式,稳步推进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5],为社会培养出有知识,勤思考,善操作,能创新的优秀人才,不断满足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的需要,为提高我国医药行业的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经过启发式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对教学的满意程度逐渐加强,教学成绩有所提升[6]。

本文认为经过药剂学启发式教学改革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改变了过去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听课为辅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相结合,加强了师生的交流。使学生从一个知识的接受者转化为知识的渴求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还可加深学生的教学印象,巩固了学习的效果。(3)培养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发挥了教师的主动性,改变了过去照本宣科的局面,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邢蓉,陈根德,王秀 ,吴华璞,李见春, 药剂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 中国药事,2010,10(24):1027-1029。

[2] 李學涛,程岚,吕佳,袁子民,刘玉强,赵琳, 启发式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11(29):48-49。

[3] 刘伟,王慧玲,启发式教学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 2011,14(18):7-8。

[4] 王秀敏,高学敏,朱铉,药剂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6):671-673。

[5]秦冬梅,王新兵,祝世发,张华,首都医药,2009,5:22-23。

方剂学教学研究 篇7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9级和2011级七年制本硕连读针灸推拿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男生17人, 女生39人, 共56人。设2009级七年制本硕连读针灸推拿专业学生 (28人) 为实验组, 2011级七年制本硕连读针灸推拿专业学生 (28人) 为对照组, 均由同一位教师授课。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方剂学授课全部采用传统授课方式, 理论授课90学时;实验组方剂学授课采用情景模拟训练 (10%学时) +传统授课 (90%学时) 。

情景模拟训练教学内容安排:使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七年制《方剂学》教材, 选择逍遥散、柴胡疏肝散、清胃散、玉女煎、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肾气丸、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苏子降气汤、定喘汤、百合固金汤作为情景模拟训练的内容。

情景模拟训练角色的设定与互换:将28名学生平均分为7组, 每组4人, 分别赋予4个角色。角色一扮演医生, 课下负责小组工作组织与协调, 情景模拟训练时应对患者的主诉和现病史予以症候分析、归纳病机、确立治法、给出方剂名称和药物组成, 并针对方中用药向“实习医生”提出问题;角色二扮演患者, 主要任务是对主诉和现病史进行描述;角色三和角色四均是实习医生, 当医生扮演者提出问题时, 实习医生按顺序依次回答, 对医生为患者开具的方药做解释, 分析该方的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

情景模拟训练评价方法:对已完成的上述教学内容, 在课堂上随机抽查学生对这些方剂组成的记忆情况和辨证选方情况, 并记录成绩, 满分为100分。在学期末,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实验组实施情景模拟训练的效果进行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方剂组成测试成绩比较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学生方剂组成测试成绩、辨证选方测试成绩均明显比对照组高 (P<0.05) 。

2.2 实验组学生问卷调查情况 (见表2)

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28份, 回收有效问卷28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100%。从表2可以看出, 情景模拟训练教学法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教学方法, 学生对该教学法的满意率达到100.00%。情景模拟训练教学法具有提高学习兴趣, 集中课堂注意力,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 加深对方剂学基本知识的记忆与运用等优点。

3 讨论

传统课堂授课方式以教师为主体, 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获取知识, 这种教学法形式较为单一, 往往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缺乏获取知识的主动性, 课后不愿意复习, 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的知识获取模式。为改善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以传统教学为主的基础上适当引入情景模拟训练, 适应了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需要。情景模拟训练教学法[3]产生于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 通过模拟各种现实场景, 达到对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表达沟通能力的综合训练和培养, 广泛应用于公安刑侦、法律、商务管理等教学领域[4]。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以护理学教学多见。本研究将情景教学引入方剂学课堂教学中, 学生对该教学法的喜欢与认可比例达到100.00%,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方剂学理论知识的积极性, 课堂气氛较为活跃。由于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 学习效率和效果则有了明显提高, 因此平时学生难于记忆的方剂组成不再是学习的“瓶颈”, 辨证选方的能力也有了较大提升, 学生在准备阶段又能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断查阅资料, 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本研究证实了情景教学法是适合于方剂学教学的, 但对于该法占用课堂授课学时的比例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施国, 秦竹.方剂学教学方法的体会和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 15 (2) :7-8.

[2]史圣华.多种教学方法在方剂学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12, 34 (4) :452-454.

[3]孙铮, 刘化侠, 柳韦华, 等.护理管理学情景模拟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 28 (3) :52-53.

方剂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篇8

关键词:方剂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0 引言

方剂学在中医药理论体系中,是十分重要基础课程,并且被公认为是联中医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的桥梁与纽带,更是中医临证立、处方与用药的基础和灵魂。因此,关于方剂学课程,它的教学质量是否优质,不仅与本门学科教学的成败息息相关,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中医药的兴趣,还会影响到临床课程教学能否顺利进行。

1 方剂课程的特点

方剂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学习是基于在中医基础理论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等相关学科。所以,对它的学习,不仅是巩固提高前期基础课程,而且使前期课程能有机的融会贯通起来,同时在此基础上而开始了治法的认识和学习。也就是说,只有学习过方剂学相关知识,学生才可全面的认识到辨证施治和中医理法方药,还进一步的深入了解了中医学,同时,方剂学又是最早接触的中医治疗学,是学习临床各科的基础。所以,由于方剂学课程具有梁课程特征,以及衔接前后的作用,在中医学教育中更突现了它的重要性及相关性。

2 方剂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 教材内容模式陈旧,缺乏实用性

如今的方剂学教材体系,但仍沿袭方剂的来源、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临床适用等编写模式,很多教师基本上按上述模式进行讲解来给学生授课。当学生毕业后面临临床上的工作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最开始遇到是患者表现的症状,要求医生通过四诊对患者的外在病证表现资料进行收集,进而四诊合参,归纳出具体的病证;然后确定治则治法;进而根据治则治法来组方用药。事实上这个过程与教师讲授方剂学形式相比,恰好是反的。所以现在的教学模式,当学生在学完方剂课程以后,到临床上以后,却不能准确而熟练的去运用所学的方剂学相关知识,进而很难有效地防治疾病。

2.2 方剂学教师临床经验少,讲授方剂往往缺乏临证支撑

方剂学作为一门基础通向临床的桥梁课程,既要有中医基础理论、中诊、中药等基础课作为铺垫,又要涉及临床学科的很多的相关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方剂学教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其一,要求老师要具备广博深厚的中医专业知识,其二,还要求授课老师有应西医基础与临床知识。所以,作为剂学教师,要求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在通过自己的临床来自主组方,这就会形成自己认识,理解和经验,那么在讲到每一首方剂的时候,利用运用方剂的经验,临床学的还是名医家的心得,这样的授课会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的生动失效,也会增加趣味性和直观性。

2.3 教材内容重知识传授而轻组方能力培养

如今使用的方剂学教材体系侧重于方剂的个性和对方剂有相应的描述,而对组方结构、配伍方法及变化规律的论述却是相当的少且简单,这就形成的情况是,学生临证组方能力的训练相对很少不系统,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死记硬背,得到的结果是没有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重要是反而因思维日渐粗疏而变得懒惰甚至僵化。

3 方剂学教学改革的举措分析

3.1 调理论教学,要突出培养配伍与组方能力

首先,讲授方剂数量要大大减少,要对代表方和基本方强调其示范作用。并且,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各门课程的学时相对以前有所下降。所以,这就是要求教师讲授方剂数量要相对的减少,精选一部分历史名方和现代有效方,作为基本方和代表方,进行重点的详细的剖析和精讲。当对基本方或代表方进行系统的精讲以后,要求学生对每一类方剂的组方大法和基本结构系统的掌握下来,慢慢掌握太多的知识点,然后在引导他们遵循辨证立法、据法选方、随证加减的思维规律去自学和理解方剂的加减变化,进而不必要重复教学内容。其次,要充分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的去改善教学方法,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尽可能使得教学内容直观形象,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是精力更加的集中。

3.2 开展病案实训,不断提高临证遣药组方能力

在教学中,将病案引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可以采用教师临床处方经验讲述,也可以采用学生典型案例的形式,前一种实际上老师的成功经验得到分享,从而同学对中医方剂治病的信心得到增强,后一种是让同学对所示病案进行分析、确立治法、开出方剂。然后,教师在做合理的评价,鼓励同学正确的诊疗思路,要使学生明白论与临床的差距在哪里,也就是让学生模拟医生角色,加深理解治法与方剂的关系,目的是能灵活把握到方剂运用的规律性。

3.3 开展实验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关于方剂教学的大致方法,通常的是从组成、功用、主治,到方解、运用这一普遍的教学形式,这就导致学生感到无味甚至厌倦,在某种意义上说对学生学习方剂学的积极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加之,方剂学一些内容的特殊性,比如功效、主治、适应证都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只有认真的去验证,方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所以,在理论课教学时间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把一些实验课的内容增加,原因是在方剂实验中,向学生展示中医方剂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3.4 开展网络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Internet上的医学信息资源很多,在利用网络技术开发研制方剂学网络系统,主要指的是多媒体网络系统。这样就使得老师,学生相互之间可以在网络论坛上展开讨论,交流。而且教师也可非常容易的方便的在网上答疑,发现其中的问题,辅导学生找出难点。同时,在课堂上,还可及时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发现在教学中并存的一些疑问,二者结合起来,就会教学效果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樊巧玲.关于方剂学教学改革的思考田[J].中医教育,2000,19(6):37-39.

[2]谢鸣“.方证相关”逻辑命题及其意义[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2):11.

[3]王洪海,谢鸣.潜在病机在揭示制方原理中的意义[J].中医杂志,2007,23(6):71-73.

方剂学教学研究 篇9

1 病案分析法在《方剂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通过学生在临床对所学的《方剂学》应用情况来看, 学生普遍存在死记硬背的现象, 不能运用所学的方剂知识进行辨证论治。《方剂学》需要学生将组方熟记, 但仅仅是机械的熟记则有悖于学习《方剂学》的目的, 学生应该通过对《方剂学》的学习记忆, 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临床的辨证论治。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方剂学》的教学方式单一, 填鸭式要求学生记忆组方的组成、功效、应用等方面, 使学生具有通过组方进行辨证的能力, 而缺少根据病症进行组方的能力[1]。如何改进《方剂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这一问题, 成为《方剂学》教学的关键。目前多应用病案分析法进行《方剂学》的教学。

2 病案分析法在《方剂学》教学中应用的合理性

在教学过程中介绍组方的功能主治, 并进行相应的病案分析, 使学生根据自身具有的中医基础及中药学等相关知识, 积极参与处方给药, 最后再介绍组方的名称及药物组成。学生可以根据最终给定的组方组成, 比较发现自己在给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使学生在《方剂学》的学习过程中就已经模拟临床辨证, 为日后的临床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方剂学》的教学过程中加入了病案分析法, 更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注重学生的参与, 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 让学生可以发挥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辨证, 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病案分析法在《方剂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在教学过程中已经有部分高校运用病案分析法进行《方剂学》教学, 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病案分析法应用在《方剂学》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将病案分析和《方剂学》教学工作有机结合, 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授课时间, 并且符合方剂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根据病症进行辨证论治, 再给予相应的处方的流程[2]。由于学习《方剂学》的学生具有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基础, 这为学习《方剂学》创造了更加良好的条件。因此, 虽然学生没有系统学习《方剂学》, 但运用之前的理论知识, 依然可以写出相应的组方, 并与原方找出不同, 不断提高辨证论治的能力。

4 病案分析法在《方剂学》教学中的具体内容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 讲授需要学生理解掌握的组方, 并按照课时要求安排讲课进度, 同时增加病案分析, 加深学生理解。对病案的选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古代经典的医案、近代的著名医案以及临床常见的病症[3]。病案分析主要涉及患者的临床表现, 即望、闻、问、切。在课程初期, 学生普遍只有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等知识, 对《方剂学》的组方规律及临床应用了解较少, 因此, 在讲课初期, 应由教师引导学生由病案推断出方剂的组方, 随着学习的深入, 应该由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学生应该通过所给出的病案, 给出相应的组方, 最终根据方剂的组方, 发现自己的不足。

5 病案分析法运用于《方剂学》教学的效果调查

对某高校2011级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和中药学专业的各80名学生进行调查, 其中对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的学生授课采取《方剂学》结合病案分析法, 对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授课采用传统的《方剂学》授课方法, 对两个专业学生的兴趣度、满意度及期末成绩进行评价。并调查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的学生对《方剂学》结合病案分析法是否有助于组方记忆、是否掌握组方原理、是否能将所学方剂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等方面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见表1、表2。

[n (%) ]

[n (%) ]

调查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的学生对《方剂学》学习满意度、兴趣度及期末成绩较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均具有显著差异。同时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的学生通过运用病案分析法学习后大多数学生可以提高组方记忆、掌握组方原理、进行组方差别比较并能同临床应用相结合。

6 病案分析法运用于《方剂学》教学的教学体会

《方剂学》作为中医院校一门重要的课程, 将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在《方剂学》的学习过程中, 若只是靠死记硬背, 没有真正将方剂组方原理与临床应用结合, 则失去了学习《方剂学》的意义。单调枯燥的填鸭式学习方法, 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只是被动地记忆。通过调查也发现[4], 学生更加接受结合病案分析的《方剂学》教学方式, 便于记忆的同时, 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 同时通过学生自己组方找到自己的不足, 并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使自己的能力提高。病案分析可以与中医知识结合, 并可与相似组方对比, 为临床应用打下坚实基础。通过病案分析法, 提高了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及辨证论治的能力。病案分析法《方剂学》教学中的应用也提高了任课教师的能力水平, 使《方剂学》教学工作更加积极向上开展。

7 病案分析法运用于《方剂学》教学过程中需解决的问题

将病案分析法运用于《方剂学》的教学过程, 需要课前查阅相关古代、近代的病例, 同时进行临床相关症状的搜集整理, 并将资料整理成多媒体影像。由于所学习的方剂数量较多, 若要将所有的方剂均应用病案分析法授课, 前期的准备工作将非常繁杂。因此, 病案分析法全面运用于《方剂学》教学工作中, 需要各大高校之间密切配合, 共同完成《方剂学》教学工作, 以提高教学质量[5]。

参考文献

[1]毕珺辉, 柴剑波, 马育轩.“病案分析法”在方剂学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J].华章, 2012, 10 (9) :163.

[2]杨周赟.病案分析法在方剂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4 (4) :100.

[3]吕光耀, 李杰.方剂教学心得管见[J].新疆中医药, 2012, 30 (6) :64-65.

[4]毕珺辉, 李骥, 陈宝忠, 等.“病案分析法”在方剂学教学中的实践及运用[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2, 13 (3) :11-12.

《工业药剂学》实践教学研究 篇1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科技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需要大批不同规格和层次的人才,尤其是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要求高等教育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很多企业要求新进员工“拿来就能用”,立刻就能适应岗位要求,为企业创造价值,这就对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企业需要人才,高校以培养人才为己任。怎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需要的人才,这是摆在所有高等教育者面前的问题。为适应时代要求,安徽新华学院已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学生培养目标。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1,2]。

1 当前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医药行业在投资界拥有“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的美誉,2003年英国《金融时报》500强企业所属行业中,制药业是仅次于银行业的全球最有投资价值的行业。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长,医药工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自1997年以来,医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占全部工业总额的比重,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医药行业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为人民防病治病、康复保健、提高民族素质的非凡产业,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保驾护航”作用[3]。

2 《工业药剂学》实践教学在制药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就业能力的必由之路。

《工业药剂学》研究药物制剂工业生产的基本理论、工艺技术、生产制备技术和质量控制,是制药工程、药物制剂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工业药剂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其教学过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的实践教学是整个《工业药剂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扩展,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思维、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对培养学生掌握制剂的生产技术、生产设备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为学生从事药物制剂的研究开发新制剂和新剂型等工作奠定基础[4]。

3 目前《工业药剂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应该发扬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如果给他一个框,他的思维就会被禁锢,学到的东西也会一成不变,不能够举一反三,所以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懂得这些知识点,更应该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能够很好的解决。

传统的《工业药剂学》实践教学仅限于校内的实验教学,开设的实验课多为孤立、经典的验证性实验,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同时教学方式基本上是“实验教材+教师讲解+学生操作+实验报告”的单一模式,学生没有独立的思考空间,缺乏实验兴趣。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也很少预习,因为这些内容老师在实验课上还要讲授一遍,学生有依赖思想,从而导致部分学生课前不预习、课中操作能力差、课后收获不大的不良现象。教学内容的陈旧、教学形式的单一化,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企业“拿来就用” 的要求[5,6,7]。因此,传统的实践教学已不能满足需要,因此改革势在必行,大势所趋。

4 构建《工业药剂学》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即企业要求的“拿来就用”的人才。安徽新华学院制药专业已获得“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项目拟对其核心课程《工业药剂学》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利于该计划的顺利实施。

4.1 对基础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对传统的经典验证性实验进行合并,同时增开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旨在构建一个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平台,力图使传统的注入式、印证性模仿教学转化为主动性、探索性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和严谨学风,诚实品德和科学精神。具体讲就是对学生进行一次初步的科研训练,如查阅文献与综述,拟定药物制剂的处方、工艺,并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采用优化的手段,学生独立完成实验,通过实验结果获取实验数据,并能进行数据处理,得出结论,写出规范的论文或实验报告,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8,9]。

4.2 研究建立仿真生产线进行实训教学

药物制剂仿真生产是实验室小试的放大,是工业生产的缩影,学生在校内仿真生产线实训。通过调研,研究确定典型制剂产品的仿真生产线,其原则是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例如固体制剂制备工艺与设备仿真生产线和液体制剂制备工艺与设备仿真生产线等,研究确定其工艺流程,选择相应的设备,进行工艺设计,完成建设方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深入加强与企业联系与沟通,与合作企业建立高层次、稳定性联系。强调学校与企业充分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合作,其核心是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双向参与,校企合作模式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通过工厂实习,使学生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增强所学专业的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结 语

《工业药剂学》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突破了旧的验证理论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重要性,也将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知识获取、信息处理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对“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扩展学生的思唯能力、辨析能力和探索能力,提高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被动获取知识的方式为主动获取知识方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潜质,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10]。

安徽新华学院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与特色”协调发展的办学方针,专业设置适应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要求。本项目研究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推动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实验室师资队伍,并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伟,钟昆明.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57-159.

[2]李桂霞,钟建珍,王立虹.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5(20):4-6.

[3]潘敬民.医药行业投资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3):82-83.

[4]王英,尹健康,黄洁,等.工业药剂学实验课及见习课的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新课程研究,2008(12):126-127.

[5]杨树平.我国制药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药业,2008(18):14-141.

[6]欣立,刘书志.《工业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职业时空,2008(10):145-146.

[7]凌春生,吕敏,白颖.工业药剂学设计性实验的构建与实践[J].职业时空,2009(09):117-118.

[8]车庆珍.职业技术学校“药剂学”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4(20):11-12.

[9]孙波,余秀雅.药剂学教学模式的改革[J].药学教育,2004,20(3):27-30.

上一篇:神话学家的书呆子气下一篇:驾驶模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