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调研报告

2022-07-09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报告在工作与学习方面,已经成为了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是有着写作格式与技巧的,写出有效的报告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旅游扶贫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旅游扶贫调研报告

乡村旅游+扶贫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为助力建成“六养胜地宜居潼南、决胜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我们以“促进乡村旅游、推动旅游扶贫”为主题,科学选题,精心组织,扎实、深入开展了旅游扶贫工作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充分把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机遇,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依托贫困地区优势旅游资源,发挥精品景区的辐射作用,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积极开展旅游扶贫工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2019 年,我区共接待游客预计将突破 1000 万次,乡村旅游已接待游客 722 万人次,约占全区游客接待量的 72%,实现综合收入 38 亿元,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

(一)政策推动。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出台了《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潼南工作方案》《关于打造“六养胜地”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展潼南全域旅游打造旅游业升级版实施方案(2018—2020 年)》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推动农村扶贫开发的工作思路,成立了乡村旅游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将太安镇蛇形村的香水百荷、太安镇罐坝村的现代农业、崇龛镇的菜花景区,确定为乡村旅游扶贫试点镇。

(二)资金拉动。按照市扶贫办安排部署,近年来,我区积极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累计投入专项资金 670 万元实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一是投入 170万元,兴建了白沙村中央广场;二是投入50万元,为薛家、灌坝两村70家星级农家乐添置了床位、茶几、电视柜,解决了游客住宿难问题;三是投入 120 万元,

为太安镇香水百荷项目建设停车场、观光道路等;四是投入 130 万元,为崇龛镇老店村玫瑰花基地打造观光带;五是投入 200 万元为柿花村油菜花基地、龙滩村油牡丹基地新修产业便道以及其他附属设施,该些项目的投入,有效改善了旅游项目的生产条件。蛇形村的香水百荷、灌坝村的现代农业以及白沙村的油菜花海,已经成为展示潼南旅游的窗口。

(三)景区带动。截止目前,全区建成乡村旅游扶贫村 5 个,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片区 3 个,发展星级农家乐 70 家,推进农旅、文旅深度融合,突出“人文牌”“乡村牌”,高质量高品质打造“花漾潼南”“水韵潼南”“田园潼南”“乡愁潼南”四个系列节会活动,大力推进“赏花游”“古镇游”“红色游”“礼佛游”“养生游”,唱响“周末游潼南”文旅品牌,吸引游客到潼旅游消费,指导开办农家乐,并在各节会期间,在景区设置扶贫摊位,让贫困户优先销售土特产产品,在崇龛菜花景区打造潼南首个文创基地,吸引群众本地就业,提高辖区贫困户及回乡人员就业率,吸引游客到潼旅游消费,助推沿线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二、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投入力度较小。由于开展脱贫攻坚,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大多用于基础设施或综合保障政策,我区获取的乡村旅游资金仅有 2014、2015 年的 670 万元。市级安排的资金非常有限,区级也没配套安排,财政投入很小。

(二)旅游环境有待优化。部分景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还不够完善、服务功能不够优化,尤其是乡村旅游区域的配套设施较落后,普遍欠缺优质整洁的住宿环境,不能较好的吸引过夜游客。

(三)旅游产品层次较低。我区乡村旅游产品大多由市场自发形成,经营者自己谋划、自行设计、自主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发展水平不高。旅游产品形式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乡村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对旅游扶贫工作的建议

(一)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依托各地自然条件、人文特色、农业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一是发挥潼南农业大区的优势,秉持“农业是根、文化是魂、旅游是路”的理念,构建“农业+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围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民俗,精心策划一批参与性强、趣味性强的活动项目,使游客在乡村旅游过程中,品尝农家风味、品读农耕文化,获得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良好体验。二是延长产业链条,让游客白天观光体验,晚上聚会娱乐,延长逗留时间,增加旅游消费。三是推进旅游新业态发展,打造一批具备休闲观光、养生度假和文化体验等综合功能的高端产品,满足旅游市场的高端需求。

(二)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注重对“吃住行”相关服务及从业人员素质的管理与培训,从而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指导新建星级酒店和优质民宿、农家乐,指导旅游企业丰富提升系列特色旅游商品,加强对全区的公共交通、酒店、餐饮等行业从业人员经营管理、食宿服务、接待礼仪、传统技艺、导游解说、文艺表演、市场营销等技能的培训,提升旅游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旅游窗口服务形象。

(三)有的放矢,增强实效。一是重视旅游项目的扶贫作用,跟踪服务重大项目,推进项目早开工、早运营、早发挥脱贫减贫效应。二是鼓励旅游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子”,在劳务用工、农副产品收购、产品开发、宣传推广等方面对口帮扶,不断提高农民收益。三是创新“景区+农户”扶贫开发方式,支持农民以房屋、宅基地、土地承包使用权等资源,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参与旅游经营,让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推进贫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第二篇:旅游扶贫开发项目环评报告公示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双牌县茶林旅游扶贫开发项目 建设单位:双牌县旅游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8 年 05 月 国家环境保护部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目 目

录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

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 ...........................17

四、环境质量状况 .........................................22

五、评价适用标准 .........................................29

六、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32

七、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41

八、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43

九、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59

十、产业政策、选址合理性及相关政策分析 ...................60

十一、结论与建议 .........................................61

附件:

附件 1:委托书 附件 2:监测报告 附件 3:双发改[2018]16 号 附件 4:双国土资预审字[2018]2 号 附件 5:建规[选]字第号 附件 6:专家评审意见 附表: 附表 1: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基础信息表 附图:

附图 1: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 2:项目所在区域水系图(1)(2)

附图 3:土地利用现状图 附图 4:项目与阳明山自然保护区相对位置图 附图 5:生态现状图 附图 6:桐子坳景区功能区布置图 附图 7: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附图 8:项目现场相片

双牌县茶林旅游扶贫开发项 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专家评审意见修改说明 专家评审意见 修改说明 1、补充项目区域开发建设现状,核实拟建项目建设内容,细化建设方案;补充新老院子基本情况介绍,补充拟修缮河道河流名称、水文参数及水质现状(重点关注河流底泥是否含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补充区域水系图。明确拦水坝坝型、坝高等参数,完善旅游公路建设内容。

P2~7 核实拟建项目建设内容,细化建设方案。

P12 补充修缮河道河流名称。P18 补充拟修缮河道河流名称、水文参数及水质现状。

补充附图 2:项目所在区域水系图(2)

P8 完善旅游公路建设内容。

P9 明确拦水坝坝型、坝高等参数。

2、核实(细化)环境现状调查,明确项目排水路径与去向,细化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明确古树名木及其分布情况(列表并作附图);核实环保目标。

P18 核实(细化)环境现状调查,明确项目排水路径与去向。

补充附图 4:生态现状图。

核实环保目标。

3、强化环保措施及环境影响分析。完善细化营运期水污染防治措施,进一步分析达标排放的可行性;补充河道修缮工程施工对河流水质及水生生物的影响分析,补充拦水坝对河流水生生物的影响分析;补充工程施工和运营后游客、汽车尾气等对现有文物古迹、古树名木的影响分析,强化保护措施;补充环境风险分析,提出风险防范措施。

P51 完善细化营运期水污染防治措施,进一步分析达标排放的可行性。

P34/43 补充河道修缮工程施工对河流水质及水生生物的影响分析。

P22/24 补充拦水坝对河流水生生物的影响分析。

生态专章 P24 补充古树保护措施。

P54~58 补充环境风险分析,提出风险防范措施。

4、核实项目环保投资一览表,完善三同时验收内容;完善相关附图附件。

核实项目环保投资一览表,完善三同时验收内容;完善相关附图附件。

1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双牌县茶林旅游扶贫开发项目 建设单位 双牌县旅游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魏海涌 联系人 魏海涌 通讯地址 永州市双牌县茶林镇 联系电话

传真 — 邮政编码 425200 建设地点 永州市双牌县茶林镇 建设性质 新建 行业类别及代码 K7010 房地产开发经营 总占地面积 (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114100 总投资 (万元)

20031.59 其中:环保 投资(万元)

450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2.25% 预计运营日期 2021 年 1 月 项目由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2013 年 11 月 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调研扶贫攻坚时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分类指导,把工作做细,精准扶贫。‖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在扶贫攻坚中大有可为。从 2013 年至今,国务院、国家旅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等部门陆续发布或联合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涵盖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以及农业 PPP 等诸多方面,为乡村扶贫旅游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2015 年 8 月,全国旅游工作研讨班在安徽省黄山市举办,首次明确提出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战略部署,并给出量化工作目标。即在―在 2000 多个县中,每年以 10%的规模来创建。今年要推进 200 个县实现全域旅游,3 年实现 600 个县实现全域旅游。‖十三五期间,湖南省提出了旅游强省的战略思想,永州是湖南省旅游资源富集的地区,此行旨在进一步了解永州在新一轮发展进程中应承担的责任、扮演的角色和地位,包括如何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如何建设全域旅游基地等。

2016 年 1 月 27 日,国务院 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即《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2 2017 年 2 月 5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即国务院 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扎实推进脱贫攻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2018 年 2 月,双牌县旅游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湖南大自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湖南大自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实地勘察,收集了有关的资料,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编制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

工程内容及规模 1 、项目总体概况 (1)项目名称:双牌县茶林旅游扶贫开发项目 (2)建设单位:双牌县旅游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4)建设性质:新建 (5)行业类别及代码:K7010 房地产开发经营 (6)建设地点:永州市双牌县茶林镇 (7)总用地面积:m 2

(8)总建筑面积:114100m 2 (9)建设期:2018 年 07 月~2019 年 06 月,工期 1 年 (10)总投资:20031.59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450 万元,占总投资比例的 2.25%。

2 、项目建设内容 双牌县茶林旅游扶贫开发项目由双牌县旅游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新建,项目位于永州市双牌县茶林镇。

本项目为桐子坳景区开发和新老院子村建设,桐子坳景区开发建设内容为:景区房屋建筑工程,包括游客服务中心、木墅仙居、银杏河街、银杏小镇、游客集散中心综合服务区等;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工程,包括广场、停车场、道路等;旅游景区景点工程,包括仙人湖、浪漫花海、家庭农场、户外拓展基地、水上乐园等。新老院子村建设主要为河道修缮工程。

桐子坳景区总规划面积 2.9 平方公里,需征地面积约 461.88 亩。

项目主要建设工程一览表详见表 1-1:

3

表 表 1-1

建设项目工程组成一览表 工 工? 类别与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 主体工程 桐子坳景区工程 景区房屋建筑工程 游客服务中心、木墅仙居、银杏河街、银杏小镇、游客集散中心综合服务区等;总建筑面积 20300 ㎡,其中新建建筑 18800㎡、改造建筑 1500 ㎡;主要为游客服务中心 1700 ㎡(地上 2层,建筑高度 6.6m,2 层微派仿古建筑,其中一层规划设置为导游服务台、文化展示区、购物中心及旅游厕所,二层规划设置为游客休息室及客房。)、木墅仙居 2100 ㎡(地上 1 层,建筑高度 4.5m,仙居 30 栋,共有三种类型,其中 50 ㎡/栋的仙居 10栋,70 ㎡/栋的仙居 10 栋,90 ㎡/栋的仙居 10 栋)、银杏河街 5000㎡(地上 2 层,建筑高度 6.3m,10 栋徽派建筑风格的独栋建筑,每栋建筑面积约 500 ㎡,分上下两层,一层为商铺、二层为住宿。)、银杏小镇 1500 ㎡(改造)、游客集散中心综合服务区 10000㎡(地上 2 层,建筑高度 6.6m,其中一层规划设置为游客接待区、景区信息展览区、餐饮区、医疗服务区及购物区,二层规划设置为景区管理用房与游客娱乐、住宿用房。),以及配套的室外总图、给排水、电气、绿化、亮化工程。

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工程 景区生态停车场 45204 ㎡,含游客服务小组生态停车场 24000㎡(设 20 个大型旅游巴士停车位、60 个景区环保车位、400 个小汽车停车位。场地结构断面为:场地夯实+200mm 水泥稳定碎石+200mmC25 砼。另配套绿化及花坛。)、景区其他生态停车场 22204 ㎡(设 20 个大型旅游巴士停车位、400 个小汽车停车位。场地结构断面为:场地夯实+200mm 水泥稳定碎石+200mmC25 砼。另配套绿化及花坛。)。游客服务中心广场 17000㎡,游客集散中心广场、停车场 76800 ㎡(约 100 个小车停车位和 40 个大型停车位),旅游道路工程 23.5km,其中旅游公路11.5km(设计车速:20km/h,6.5km,改扩建一条 5km,共两条,总长 11.5km,路幅宽 6m。),游步道 12km(云中步道 1km、高升步道 1.5km、九天步道 1.5km、星光步道 3km、盐商步道 3km、银杏步道 2km,游步道路幅宽 3~4m。)。

旅游景区景点工程 仙人湖 10 亩(仙人湖深水区设计水深约 2m,浅水区设计水深0.4m,湖岸超高 0.5m。)、浪漫花海 200 亩(每种花草播种宽度为 10~20m)、家庭农场 50 亩、户外拓展基地 7.5 亩(场地项目、高空项目、水上项目、情景项目和野外项目)、银杏培育基地 60亩、水上乐园 1 项。

新老院子建设工程 河道修缮 3500m,清淤工程 17648.4m 3 ,河坡整治工程 17500 ㎡ ,绿化景观工程 7000 ㎡,室外电气工程(照明)3500m。

辅助工程 施工营地 不单独设置施工营地,依托附近闲置民宅。

施工料场 设置在项目占地红线范围内地块。

弃土场 不设置弃渣场,依托现有渣土消纳场。

公用工程 供水 本工程水源为景区自来水,供水压力 0.30MPa。

排水 本景区采用 ―雨污分流‖制排水。

4 供电 市电 10KV 进线采用高压电缆穿钢管埋地引入。10KV 配电装置采用施耐德公司生产的 R?6 及 SM6 型高压环网柜,以电缆供电给变压器。变配电所低压侧采用 380/220V 三相四线制供电。根据景点分布,应有计划地预留容量。

环保工程 施工期 废气 施工洒水、裸露面铺抑尘网,车辆蓬布遮盖。

废水 设置车辆冲洗平台,建设截流沟、沉砂池、隔油沉淀池。

噪声 按规定限时段施工,选用低噪声设备。

固废 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生活垃圾清运。

一般固废收集设施,清运建筑垃圾。

营运期 废气 食堂油烟净化器+屋顶烟囱;

废水 生活污水经地埋式污水处理站处理。

固废 垃圾桶、垃圾收集站。

3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详见表 1-2:

表 表 1-2

项目总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1 桐子坳景区

1.1 桐子坳景区总规划面积 ㎡

2.9 平方公里 1.2 游客服务中心 ㎡ 1700 地上 2 层,建筑高度 6.6m 1.3 仙?湖度假区

1.3.1 木墅仙居 ㎡ 2100

地上 1 层,建筑高度 4.5m 1.3.2 仙人湖 亩 10 含 2 座?凝土坝 1.4 浪漫花海 亩 200

1.5 银杏河街 ㎡ 5000 地上 2 层,建筑高度 6.3m 1.6 家庭农场 亩 50

1.7 户外拓展基地 亩 7.5

1.8 水上乐园 项 1

1.9 银杏小镇 ㎡ 1500 改造 1.10 银杏培育基地 亩 60

1.11 游客服务中心广场 ㎡ 17000 含入口广场 2000 ㎡,银杏广场 15000 ㎡ 1.12 游?集散中心

1.12.1 综合服务区 ㎡ 10000 地上 2 层,建筑高度 6.6m 1.12.2 广场、停车场 ㎡ 76800 约 100 个小车停车位和 40 个大型停车位 1.13 景区生态停车场 ㎡ 46204 含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 24000 ㎡,景区内其它生态停车场 22204 ㎡;共设40 个旅游大巴停车位、60 个环保停车位、800 小车停车位 1.14 道路工程

1.14.1 旅游公路 km 11.5 设计车速:20km/h,6.5km,改扩建一条5km,共两条,总长 11.5km,路幅宽 6m。

1.14.2 游步道 km 12 云中步道 1km、高升步道 1.5km、九天步道 1.5km、星光步道 3km、盐商步道 3km、银杏步道 2km,游步道路幅宽 3~4m。

5 1.15 指示牌、标识牌 项 1

2 新、老院子建设

2.1 河道修缮 m 3500 宽 6m 2.2 清淤工程 m 3

17648.4

2.3 河坡整治工程 ㎡ 17500

2.4 绿化景观工程 ㎡ 7000

2.5 室外电气工程(照明)

m 3500

3 总投资 万元 20031.59

4 、总体规划与功能分区 本项目的开发宗旨为,以现有的自然景观(如湿地公园)为基础,对桐子坳景区进行规划建设,突出其鲜明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建成集旅游、娱乐、休闲、疗养为一体的景区。

(1)景区总体规划 桐子坳景区总体布局为―一心两轴四区六步道‖串珠式空间布局‖,即:

①一心:即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

②两轴:即农耕文化景观轴和拓展体验动感轴。

③四区:即古村民俗文化区、银杏谷观光区、山岳生态涵养区、家庭农场体验区。

④六步道:即银杏步道、高升步道、盐商步道、星光步道、云中步道和九天步道。

(2)景区功能分区 功能区划分为古村民俗文化区、银杏谷观光区、山岳生态涵养区、家庭农场体验区等四个功能区。

①古村民俗文化区。主要功能包括综合服务、形象展示、游憩集散,通过美观简洁的标识系统、入口牌坊等设计,展示景区的旅游形象,通过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餐饮住宿设施等建设,形成集散中心和景区交通枢纽。

②银杏谷观光区。主要功能为休闲度假、生态养生;现状有成片的银杏林,规划以生态养生文化为切入点,结合多种建筑形式及现有的银杏林打造以银杏林为核心的度假区,设置林间度假别墅、中医理疗中心、休闲吧等。

③山岳生态涵养区。主要功能为森林养生、自然景观观赏;现状以林地为主,规划发展山上山下等运动体验项目。

④家庭农场体验区。主要功能为农场体验、家庭活动;现状水系发达,以林地和耕地为主,规划对现有河道进行改造,打造农场体验区,发展户外体能拓展体验项目,让游客参与体验农耕文化。

6

5、、建筑设计 本项目房屋建筑工程总建筑面积 20300 ㎡,其中新建建筑 18800 ㎡、改造建筑 1500㎡,主要为游客服务中心 1700 ㎡、木墅仙居 2100 ㎡、银杏河街 5000 ㎡、银杏小镇 1500㎡(改造)、游客集散中心综合服务区 10000 ㎡。

5.1 结构设计 (1)游客服务中心,地上 2 层,建筑高度 6.6m。

(2)木墅仙居,地上 1 层,建筑高度 4.5m。

(3)银杏河街,地上 2 层,建筑高度 6.3m。

(4)游客集散中心综合服务区,地上 2 层,建筑高度 6.6m。

5.2 结构材料 (1)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25~C35。

(2)钢筋:HPB200、HRB300。

(3)砌体:±0.00 以上外墙采用 MU10 页岩多孔砖,其它围护墙采用 MU5.0 加气砼砌块。

(4)砂浆:±0.00 以上采用 M5.0 混合砂浆。

5.3 游客服务中心 游客服务中心建筑面积 1700 ㎡,为两层微派仿古建筑,其中一层规划设置为导游服务台、文化展示区、购物中心及旅游厕所,二层规划设置为游客休息室及客房。在建筑总体布局上讲究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以马头墙、小青瓦为特色,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

(1)导游服务台设置问询接待、售票处和景区办公等。

(2)文化展示区以电子形式介绍、展示当地特色文化,展现湿地公园。

(3)购物中心主要是当地风情旅游购物,带有当地和乡土特色的旅游商品。

(4)旅游厕所为 4A 级标准:男厕设 4 个蹲式厕位,配设 6 个小便池;女厕设 8 个蹲式厕位,分配配套溋洗设备;设残疾人厕位。

5.4 木墅仙居 根据当地美轮美奂的仙境及如梦如画的景色,为留住游客,让游客体验仙境、亲近大自然,共打造、修建仙居 30 栋,共有三种类型,其中 50 ㎡/栋的仙居 10 栋,70 ㎡/栋的仙居 10 栋,90 ㎡/栋的仙居 10 栋。

7 仙居建筑风格设计为徽派建筑,设计为一层,室内有可靠的防潮和防水措施,为一室一厅一卫、二室一厅一卫户型结构形式,保证居住的美观性、舒适性和方便性。

5.5 银杏河街、银杏小镇 银杏河街、银杏小镇位于银杏谷观光区,新建银杏河街 5000 ㎡、改造银杏小镇 1500㎡。

(1)银杏河街 沿银杏河规则一条街,布置 10 栋徽派建筑风格的独栋建筑,每栋建筑面积约 500 ㎡,分上下两层,一层为商铺、二层为住宿。

(2)银杏小镇 改造原小镇内银杏谷道路两边的房屋建筑,统一房屋外立面建筑风格,与景区整体建筑风格保持一致,又不失银杏谷特色。

5.6 游客集散中心综合服务区 游客集散中心综合服务区建筑面积 10000 ㎡,设计为 2 层,其中一层规划设置为游客接待区、景区信息展览区、餐饮区、医疗服务区及购物区,二层规划设置为景区管理用房与游客娱乐、住宿用房。

综合服务区建筑外立面与游客服务中心保持一致,其建筑色彩、风格应巧妙地融入到景区自然环境中,保持与景区自然景观的协调一致性。同时,建筑形式要充分体现茶林镇的人文特色,与当地的文化氛围相融合。

6、、景区基础配套工程 景区基础配套工程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入口广场、银杏广场,游客集散中心广场、生态停车场,旅游道路工程,旅游交通指示牌、旅游户外广告牌等。

6.1 广场、生态停车场 6.1.1 游客服务中心广场 (1)入口广场 入口广场主要布置在景区入口处(景区西北角),面积约 2000 ㎡。

①入口广场为大理石、石板及卵石铺设的带有当地特色的风情图案,场地采用结构形式为:场地夯实+200mm 水泥稳定碎石+200mmC25 砼+40mm 片石面层。

②在入口广场西南部设置电瓶车停车位,游客在此搭乘电瓶车前往景区检票口。

③入口广场中央布置圆形绿化花坛,坛内竖一石雕像,花坛面积总体按 300 ㎡控制。

(2)银杏广场

8 银杏广场主要布置在景区入口广场的东南处,银杏广场位于二广高速的西南处(紧靠二广高速),面积约 15000 ㎡。

①银杏广场为沥青路面、石板、瓷砖及卵石铺设的带有银杏特色的当地风情图案,场地采用结构形式为:场地夯实+200mm 水泥稳定碎石+200mmC25 砼+40mm 片石面层。

②银杏广场四周布置条形绿化花坛、面积总体按 900 ㎡控制。

6.1.2 景区生态停车场 景区生态停车场包括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及景区其他生态停车场。

(1)在银杏广场两侧均配有一个停车场,总建筑面积约 24000 ㎡,设 20 个大型旅游巴士停车位、60 个景区环保车位、400 个小汽车停车位。场地结构断面为:场地夯实+200mm 水泥稳定碎石+200mmC25 砼。另配套绿化及花坛。

(2)在景区内拟配套建设若干个生态停车场,总建筑面积约 22204 ㎡,设 20 个大型旅游巴士停车位、400 个小汽车停车位。场地结构断面为:场地夯实+200mm 水泥稳定碎石+200mmC25 砼。另配套绿化及花坛。

6.1.3 游客集散中心广场、停车场 停车场、广场总用地面积 76800 ㎡(约 100 个小车停车位和 40 个大型停车位)。

①主要技术指标 设计车速:20km/h。

规划路幅宽度:内部道路 9m。

设计荷载:路面标准为 BZZ-100;桥涵标准:城-A 级 设计年限:15 年 ②停车场道路横断面设计 停车场中道路横断面由 9m 横断面组成。道路横坡及停车位为 2.0%的单坡。

④停车场道路路面设计 采用沥青砼路面。

沥青混凝土面层结构组成为:

车行道:4cm 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AC-13C+7cm 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AC-25。

基层结构组成为:17cm 厚水泥稳定砂砾上基层+18cm 厚水泥稳定砂砾下基层。

7 、旅游道路工程建设方案 案 7.1 旅游公路 旅游公路新建一条 6.5km,改扩建一条 5km,设计车速:20km/h,公路等级为四级,

9 共两条,总长 11.5km,路幅宽 6m。

7.2 游步道 本工程项目有 6 条游步道,总长约 12km,分别是云中步道 1km、高升步道 1.5km、九天步道 1.5km、星光步道 3km、盐商步道 3km、银杏步道 2km,游步道路幅宽为 3~4m。

8 、景区景点工程建设方案 8.1 仙人湖 仙人湖为利用原有水系而改造修建成的人工湖,其中包括两座混凝土坝,每个坝高10 米、长 30 米,周边配岸堤和绿化亮化。

(1)湖面总体设计 仙人湖水面面积 10 多亩,其中浅水区约 2.87 亩、深水区约 7.13 亩,湖岸长约 3 公里。仙人湖深水区设计水深约 2m,浅水区设计水深 0.4m,湖岸超高 0.5m。为保证游人安全,深水区湖岸 4m 范围为安全区,设计水深为 0.7m。

① 湖岸结构设计 深水区湖岸结构设计为墙坡结合式,设计水位以上为重力式挡土墙结构,设计水位以下为复合斜坡堤,上坡坡比 1:3,下坡坡比 1:4,平台宽 2m,挡土墙采用细砾混凝土砌石砌筑,顶宽 0.3m,底宽 0.47m,高 0.86m,迎水面为直立式。复合斜坡结构自下往上依次为:粉质粘土湖岸支持层、防渗复合土工膜或反滤土工布、10cm 厚砂砾石保护层、25cm 厚干砌卵石护面。湖岸坡脚处设底宽 40cm、深 50cm,内坡为 1:0.7 的干砌石齿槽。

浅水区湖岸设计为台阶式,共设 4 级台阶,每级宽 0.4m、高 0.2m。台阶设计为 C15细砾混凝土砌石结构,厚 25cm,台阶表面护 5c 厚 C15 混凝土,表面铺 8mm 防滑瓷砖,台阶延伸到湖底。台阶下置换 50cm 厚砂砾石垫层防冻。

②湖底设计 深水区湖底设计:从湖区的地层分布来看,上部为耕土,层底埋深 0.30~0.40m,层厚 0.30~0.40m;下部为粉质粘土,层底埋深 1.90~4.20m,层厚 1.50~3.90m。其渗透系数较小,可视为相对不透水层。故不需对深水区湖底进行防渗处理。

浅水区湖底设计:浅水区主要为儿童戏水而设计,设计湖底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50cm 厚砂砾石垫层、25cm 厚 C15 细粒混凝土砌石、5cm 厚 C15 混凝土、8mm 防滑瓷砖。

在仙人湖水流由浅水区流入深水区交接处,为防止水流直接冲刷湖底,使湖底泥土泛起使水体变得浑浊,中间通过 1:4 干砌石缓坡形式使水流缓慢流入湖底,减少水流对

10 湖底的冲刷。

(2)混凝土坝设计 仙人湖的混凝土坝有 2 个,每个坝高 10m,坝长 30m。为保证大坝施工期安全渡汛,需计算汛期拦洪坝高。坝体在汛期前必须达到二十年一遇洪水重现期防洪渡汛高程。

坝体断面尺寸确定:①坝顶宽度:坝顶有交通要求,坝高在 10m 以上,考虑交通要求,取坝顶宽 B=4m。

②坝坡:根据坝高、筑坝土料土质,并参考已成工程经验数据确定:上游坝坡 1:2.5、1:2.0;下游坝坡 1:2、1:1.5,并在上、下游坝坡设臵马道、马道宽 2.0m。

③坝坡排水:为防止暴雨冲刷坝面,在下游马道内侧设横向排水沟,在坝体与岸坡结合处设纵向排水沟,纵横排水沟相互连通,将水流送出坝脚以外。为防止坝肩两岸排水汇流坝顶形成洞穴,虑及坝体安全,必须设臵坝肩排水沟,与纵间排水沟相连。排水沟为矩形断面,马道排水沟断面 20cm×20cm(宽×深),坝肩及岸坡排水沟尺寸为 20cm×20cm(宽×深),边墙、底板厚均为 20cm,用 M7.5 水泥砂浆浆砌块石砌筑,M10 水泥砂浆勾缝。

④坝基、岸坡、结合槽处理:坝体填筑前,必须对坝基和岸坡进行处理,清基范围应超出坝的坡脚线 0.5m,清基平均深度 20cm。凡在清基范围内的地面表土、乱石、草皮、树木、腐殖质等均要清除干净,不得留在坝内做回填土用。与坝体相连的岸坡应开 挖成平顺的正坡,土质岸坡不陡于 1:1.5,岩石岸坡不陡于 1:0.75。

为增加坝体稳定性,防止土坝与沟底结合面上透水,沿坝轴线方向从沟 底到岸坡开挖一道梯形断面结合槽。结合槽底宽 1m,深 1m,边坡比 1:1。

⑤坝体防渗稳定处理:为有效排出渗流,降低坝体浸润线,防止下游坝脚遭受尾水淘刷,增加下游坝坡稳定性,在下游坝脚设棱体式反滤排水,结合下游坝设计情况,取反滤体高 2.8m,顶宽 1.5m,底宽 9.2m,外坡 1:1.5,内坡 1:1.25,粗砂层厚 0.2m,碎石层厚 0.2m,反滤体每米用料,块石 13.5m3,碎石 2.6m3,砂子 2.7m3。

⑥坝体施工要求:沿坝轴线方向分层均匀铺土,用履带拖拉机碾压,压迹重叠 10~20cm,每层铺土厚度不超 30cm,压实后测 25cm,坝肩人工夯实。大坝回填整体土干容重平均达到 1.55t/m 3 ,每层铺土前应对碾压表面刨毛、洒水。

放水建筑物设计放水建设物的组成:大坝放水建筑物由放水卧管、输水涵洞及出口三部分组成,放水卧管布设在大坝上游右岸原坡开挖基础上,涵洞及出口段布设在大坝右岸坚实地基上。

11

8.2 浪漫花海 浪漫花海设于景区西部、银杏广场的南边,花海西靠为小河江流域,根据不同种类的花草可以大致分若干个方块。通过种植细叶美女樱、波斯菊、鸢尾、丰花月季、粉黛乱子草、马鞭草再加上桐子坳的特色景观千年银杏谷,让来到茶林镇的游客可以游玩并沉浸在烂漫花海的世界中。

花卉的选择除了能适应当地环境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种类外,还必须要满足后期进一步开发的需求。花海建设过程中进行播种野花组合,选择细叶美女樱、波斯菊、鸢尾、丰花月季、粉黛乱子草、马鞭草等以及当地花草进行播种栽培,每种花草播种宽度为 10-20米不等,总用地面积约 200 亩。

8.3 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以家庭为主,游览、观赏村落景色和山区生态环境,增加农村生活体验、亲近自然,同时增加亲子活动项目。

家庭农场是要根据本区的资源条件和土地利用现状,打造成以银杏文化为基底,集观光、体验和娱乐于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综合旅游区,让更多的城市居民能够在这里体验乡村生活、品尝农业劳动成果、住乡村民居、观自然景、体民俗情、享田园乐。主要包括活化农耕文化、品尝有机农家菜、采摘观光农家产品等。

8.4 户外拓展基地 该基地包含 3 块地,其中一块地用于拓展项目,一块地用于露营项目,最后一块地暂定,总面积约为 7.5 亩。

8.5、银杏培育基地 银杏培育基地位于核心景区旁的一座山上,主要用于培育银杏幼苗,为保护植物―活化石‖,保护当地特色,用地面积约 60 亩。

8.6 水上乐园 水上乐园以桐子坳景区内水系为中心修建,主要包括大喇叭与冲天回旋落水池、儿童戏水池、潮汐漂流河(501m*4m)、互动水寨、儿童滑梯落水池、翻江倒海滑梯落水池、大蟒蛇滑梯落水池、海浪池及海啸池、水上飞龙滑梯落水池、响尾蛇与魔鬼鱼滑梯落水池、暴风谷与巨兽碗滑梯落水池、泡池、水疗池等,另外配套美食中心、休息亭、沙滩等。

①落水池:主要通包括大喇叭与冲天回旋落水池、儿童滑梯落水池、翻江倒海滑梯

12 落水池、大蟒蛇滑梯落水池、水上飞龙滑梯落水池、响尾蛇与魔鬼鱼滑梯落水池、暴风谷与巨兽碗滑梯落水池,其中大喇叭与冲天回旋落水池面积 350 ㎡,深约 0.9m;儿童滑梯落水池面积 390 ㎡,深约 0.3m;翻江倒海滑梯落水池面积 219 ㎡,深约 0.9m;大蟒蛇滑梯落水池面积 139 ㎡,深约 0.9m;水上飞龙滑梯落水池面积 72 ㎡,深约 0.9m;响尾蛇与魔鬼鱼滑梯落水池面积约 410 ㎡,深约 0.9m;暴风谷与巨兽碗滑梯落水池面积约 295㎡,深约 0.9m。

②儿童戏水池:位于水上乐园室内馆的北边,儿童戏水池的西边是翻江倒海滑梯,北边是互动水寨和餐厅,面积 1075 ㎡,深约 0.3m。

③潮汐漂流河(501m*4m):位于水上乐园的西北部,其围绕水疗池、互动水寨、儿童山坡滑梯和翻江倒海滑梯一圈,周长 501m,河宽约 4m,深约 1.0m。

④互动水寨:位于水上乐园西北部,儿童戏水池的西北边,餐厅的西边,面积约 992㎡,深约 0.3m。

⑤海浪池、海啸池:主要通过模拟海水的运动规律,让池中水流形成海浪、形成海啸,同时配套沙滩和表演舞台,使游客在内地也能见到―海浪‖,面积 5536 ㎡,深约 1.0m;表演舞台位于海浪池和海啸池之间;沙滩位于海浪池和海啸池南边和东南边,面积约1737.60 ㎡。

⑥泡池:靠近温泉别墅区,主要为游客进行温泉泡浴、疗养,面积 1272 ㎡,深约 0.9m,包括溶洞泡池、瀑布浴、原生汤、特色浴、中药浴和花瓣浴等。

⑦水疗池:位于水上乐园的西北部,互动水寨的西边,面积 998 ㎡,深约 0.9m。

⑧配套:美食中心位于海浪池和海啸池的西边和南边各 1 个,面积大约均为 463 ㎡;休息亭位于海浪池和海啸池处有 6 个、水疗池有 1 处约 10 个,休息亭面积约 24 ㎡;海浪池和海啸池处沙滩东南部设有小卖部 1 处,南边设有休息区,休息区靠近两个美食中心。

9 、新、老院子建设方案 本项目位于邓家大院与桐子坳景区之间,邓家大院的东南方向,桐子坳景区的西北角。本工程主要是河道修缮,主要包括清淤工程、河坡整治工程、绿化景观工程和室外电气工程(即照明)等,河道修缮长度为 3500m。

9.1 清淤工程 本项目清淤工程和河道为项目地小溪。

清淤工程指通过机械设备,将沉积河底的淤泥吹搅成混浊的水状,随河水流走,从

13 而起到疏通的作用,采用人工清理配合机械运卸。本项目清淤工程量大约 17648.40m 3 。

⑴施工程序 填筑围堰、抽水------吸污泵吸淤泥至罐车运卸------人工清理渣土(含垃圾、石块)------ 吊运至岸上临时堆放点------ 渣土车外运至卸土点 ------ 河底清淤测量验收合格 ------ 进入下一分段施工。

⑵河道清淤施工方法 ①围堰 每一分段施工长度初拟为 200~300 米左右,围堰采用袋装砂土叠筑,迎水面铺编织布(彩条布)防渗并用袋装砂土压盖,袋装砂土叠筑时须做到排列密实、整齐。围堰顶宽 0.6 米,两侧边坡 1:0.75,围堰高度应比正常高水位高出 0.5~1.0 米。

②抽水 采用 Φ120 污水泵日夜不停地抽水。

③清理 围堰内水抽干后,先用吸污泵将表层淤泥直接吸到罐车上,运至卸土点堆放;下部渣土(含垃圾、石块)采用人工清理,然后吊运至岸上临时堆放点利用渣土车外运至卸土点 堆放,对于局部工作场地允许的地方直接用反铲挖掘机挖河底淤泥和渣土,渣土车装运至卸土点。

每一分段的河底清理后,须经业主和监理测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分段的施工。

④环境保护与市容卫生 施工中做好日常清洁工作,淤泥按指定地点弃放,不污染堆泥场的环境, 运输渣土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出现―滴、洒、漏‖现象。

⑶清淤设备 浮船、长臂挖掘机、普通挖掘机、装载机、20t 自卸车、交通车、反铲挖掘机等。

9.2 河坡整治工程 河坡整治工程以长度 3500m、宽 5m 范围,总整治面积大约 17500 ㎡。

河坡整治工程重点对河坡两侧的高杆作物、杂草及积存垃圾进行清理,并组织机械进行河坡整治。确保河道顺直平整,水线清晰,从根本上改善河道两侧环境面貌。

9.3 绿化景观工程 加强河道两岸系统绿化,边角地的绿化建设以及专用绿地的建设,提高绿化覆盖率。工程将采用规范的集中绿地和分散的路边绿地相结合的手法进行布局,形成以线为主的

14 绿地系统。

河道两侧要加强植被建设,按线路选择行道树,尽可能每条线路都具有自身特色的骨干树种,同一道路的不同段可以选择不同的行道树,形成树冠整齐,树种丰富的道路绿化系统。

9.4 室外电气工程(即照明)

河道两岸照明、动力配线采用 BV-500 型塑料绝缘铜芯线走防火线曹或穿金属管在吊顶内敷设,金属管表面涂刷防火涂料。配电形式:容量大或重要的采用放射式配电,一般负荷容量小的采用放射式结合树干式配电。照明系统采用三相四线制,照明电压 220V,采用节能、光效高的高压钠灯。

10 、公用工程 10.1 给水 ⑴水源 本工程水源为景区自来水,供水压力 0.30MPa。

本工程以景区自来水作为水源。拟从场址道路现有市政给水管引入两根 DN300mm的给水管,在景区内布置,供整个景区游客用水和景区管理生活及消防用水,接入处分别设水表止回阀,能满足景区用水量要求。

本工程由景区自来水水压直接供水,每个用水点设计量水表。

项目公共用水和消防用水分别计量。

10.2 排水 ⑴排水体制:本景区采用 ―雨污分流‖制排水。

⑵生活污水经过地埋式污水处理站处理。

10.3 供电 本项目供电利用原有电源,基本以地下电缆走线为主,部分景点由于地形、地貌、水文等因素影响可适当采用空中拉线方式。设置室内公共配电房若干座,配电房高压均采用环网供电方式。市电 10KV 进线采用高压电缆穿钢管埋地引入。10KV 配电装置采用施耐德公司生产的 RM6 及 SM6 型高压环网柜,以电缆供电给变压器。变配电所低压侧采用 380/220V 三相四线制供电。根据景点分布,应有计划地预留容量。

配电间的配电柜采用可编程序控制柜、提供三路低压输出回路,两路供景区使用,一路备用。景灯线选择 YZ 系列橡套电缆线。

景区内用电分别由 5 台 PLC 柜提供。每台 PLC 柜内设 12 路三相电输出,每路电流

15 为 20A,供景灯、路灯使用。PLC 柜输出线路通过 YZ 电缆线与保险盒输入端连接。保险盒输出端连接到各路景灯,保险盒供景点接灯使用及方便维修。为提高游客游览安全系统。PLC 柜和路灯灯具外壳采用保护接地,配备 UPS 不间断电源。

配备一台 75KW 内循环风冷式柴油发电机组。当市网停电时,由备用发电机组向景区内供电,确保在任何情况下景区用电都能正常运营。

设置双回路供电配电屏,具有计量,电流、电压显示,切换,总负荷开关控制,支路负荷开关控制,短路脱扣和过流跳闸等功能。

11 、建设 条件 (1)施工条件 项目拟建地点位于 S216 永连公路两旁,水、电、路、讯等各种配套设施都能保证畅通,钢筋、水泥、红砖等主要建材供应可得到保证,且货源充足。运输条件好,运距短。施工场地宽敞,不受外界干扰,堆放材料可靠。在施工结构方面,本项目施工技术无特殊要求,用常规施工方法就可以解决。

(2)建设材料和运输条件 该项目地境内有大量石料采集场,储量丰富,可以开采碎石、片石、块石,能用于建筑基础、防护及道路工程,其质量符合设计要求,且交通方便。

茶林镇区域内还有多个砂砾石场,距离项目实施地仅 5 公里,砂和砾石均从河中挖取,质量好,均可大量供应。

所有料场与项目区域都有道路相连,均能睛雨通车、运输比较方便。

(3)基础设施条件 ①供水:本项目用水可利用附近河流,距项目实施场地不足百米,可保证该项目用水需求。

②供电:该县电力充足,供电设施完善,该项目用电可接入附近村民供电线路,供电有保证。

③排水:本项目所排污水属于生活污水,可排入村内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④通讯:本项目所在区域已开通全国直拨程控电话,移动、电信、联通通讯覆盖整个区域,可满足项目区域固定和移动通讯的要求。

16 项目周边环境状况 项目位于永州市双牌县茶林镇,项目项目所在区域为典型乡村环境。

与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所用地原来无工业企业,无原有污染问题。

17 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

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 、地理位置 永州市东连郴州市,南界广东省清远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西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北邻衡阳、邵阳两市。湘江经西向东穿越零祁盆地,潇水自南至北纵贯全境。地理坐标介于北纬 24°39′至 26°51′,东经 111°06′至 112°21’之间,南北相距最长 245公里,东西相间最宽 144 公里,土地总面积 2.24 万平方公里。

双牌县位于潇水中游,北接永州市零陵区,东北接祁阳县,东南靠宁远县,西南连道县,西侧紧邻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经纬度位于东经 110°24′~110°59′、北纬25°36′~26°10′之间。南北向最大长度 63 千米,东西向最大宽度 58 千米。总面积 1739平方千米。

项目拟建地址位于永州市双牌县茶林镇。

2 、地质地貌 永州市位于湖南省南部三面环山、向东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的南缘。境内地貌复杂多样,河川溪涧纵横交错,山岗盆地相间分布。永州山地面积大,主要山脉有越城岭-四明山系、都庞岭-阳明山系和萌渚岭-九疑山系。

永州市地貌类型复杂,以丘岗山地为主。永州地貌类型发育,在历次构造运动、岩浆侵入以及地表水的长期风化剥蚀下,形成了以山丘地为主体,丘、岗、平俱全的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全域有中山、中低山、低山总面积 11044.53 平方公里,占永州市总面积的 49.5%。丘陵 3242 平方公里,岗地 3979 平方公里,平原 3191 平方公里,水面 880平方公里,分别占总面积的 14.5%、17.81%、14.29%和 3.94%。

双牌县以山地为主,丘陵、岗地、平原兼备。阳明、紫金两山对峙,山势雄伟,层峦叠嶂。山系、山脉绵延,山、坳、寨、山冲阡陌,峰壑交错,连绵千重。地势东西高,南北低,形似马鞍型。地形地貌复杂,分区纷繁。

项目所在地属丘陵地形,地层岩性为盆泥系和第四系,地表一般由粘土、亚粘土,耕植土组成,区域内现状用地主要为山林、农田、水域及居住地。按地质剖面由上至下别有耕植土层、沉积土层、冲积土层、第四系(Q)、亚粘土和砾石,结构紧密,呈硬塑状态,层位较稳定,其承载力特征值约为 200Kpa。场地内无区域活动性大断裂构造带通过,无地下采空区,不会形成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无不良地质作用存在,场

18 地稳定性好。

3 、气候气象 永州市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一年四季比较分明。年均气温为 17.6~18.6℃,无霜期 286~311 天,日最低气温 0℃以下的天数只有 8~15 天。多年平均降雪日数为 3~7 天,极端最低气温在-4.9~-8.4℃之间。日平均气温≥0℃的积温达6450—6800℃,≥10℃的积温为 5530~5860℃。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1300—1740 小时,太阳总辐射量达 101.5~113 千卡∕平方厘米。多年平均降水量 1200~1900 毫米,一般是山区多于平岗区,南部多于北部。

4 、水文与流域 永州市共有大小河流 733 条,总长 10515 公里。境内河流受地形地貌及构造断裂带的控制,大都呈由南向北或自西向东的走向,并分为三个水系:一是湘江水系,包括境内主要河流,流域面积 21464 平方公里,占永州市总面积的 96.09%。二是珠江水系,主要是江永桃川、江华河路口一带及蓝山的一部分小河,流域面积为 77.8 平方公里。三是资江水系,只有东安南桥、大盛部分地方的小河属之,流域面积 101.3 平方公里。永州主要河流有湘江、潇水、宁远河、泠江、白水、祁水、舂陵水、永明河等。

双牌县境内河流均属湘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潇水、牟江、溧江、永江、单江、横江、林江、麻江、桴江河等。大型水库有双牌水库、单江水库。

茶林镇内河流、小溪流较多,依地势特点分别向潇水源头汇流。流域面积大于 10平方公里的有 2 条;其中桴江河流域面积 331km 2 ,境内河长 20km;大河江河流域面积158km 2 ,境内河长 15km,均入潇水河。

桐子坳村境内,山高林密水资源十分丰富,溪流较多,项目内溪流自源头向北流淌,项目地小溪汇入茶林镇桴江河,最终汇入潇水。

项目内山岭受切割甚剧,沟谷纵横、山地破碎、峰峦起伏。整个地势成山谷,东西高,中间低,因地势起伏大,溪流落差大、流速急。项目建设地段地质及水文条件较为简单,本区域内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天然降雨及山泉水,水量充沛。地下水丰富,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层,由第四系沉积砂、砂卵石组成,受大气降水补充,水量随季节性变化明显,其水质对所建房屋的基础及混凝土不具有侵蚀性。

5 、动植物资源 双牌县内野生植物,除常见的松、杉、樟、油、棕、漆、桐等用材林和经济林树种外,还有属国家一、二级保护的树种和珍稀的方竹、黑竹、罗汉竹。在人工垦殖山林的

19 活动中长期实行全垦整地,烧垦造林,使林下植物种类减少。有些种类由于人为损毁已经灭绝。据调查统计,县内野生植物共有 215 科 765 属 1883 种,分别约占湖南省植物科的 88.11%,属的 63.75%,种的 47.02%。

2002 年县内尚存水生动物 7 目 15 科 57 属 91 种,且保存着蛙鱼、白鳝、竹鱼、平胸龟、鳖、石蛙等名贵种类。哺乳动物有野猪、野牛、獐、麂、野兔、野羊、野猫、黄鼬、芦鼠、竹鼠、穿山甲等 37 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 1 种、二级保护的 12 种、三级保护的 13 种、其他类 11 种。益鸟类有喜鹊、乌鸦、锦鸡、斑鸠、麻雀等 59 种,其中属国家二级保护的 19 种、三级保护的 16 种。蛇类有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五步蛇、竹叶青、乌梢蛇等 14 种,大多数属国家二、三级保护动物。

据调查,评价区域内无珍惜濒危动、植物物种,动物资源主要以人工养殖的家畜、家禽为主。

6、、阳明山自然保护区情况介绍 阳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双牌县境内东北隅,面积 114.5 平方公里,1982 年被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2 年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2009 年 9 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办发〔2009〕54 号)。境内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森林覆盖率达 97.8%,原始次生林分布数万亩,华南最大的华东黄杉和红豆杉群落分布其中,拥有云豹、白鹇、红腹锦鸡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植物 101 种。

地理环境:

阳明山处于双牌、宁远、祁阳三县交界处,为南岭山脉北部的独立山地,主峰海拔1625 米,整个山势沟谷深切,陡峭奇峻,当海拔上升到 1000 米以后,地形突变,形成若干狭长盆地,相对高差仅 100-150 米,状似“山原地貌”。这里雨水全年分配均匀,无明显伏旱和秋旱,年降雨量达 2000 毫米,年平均气温 12℃左右,无霜期仅 150 天。母质多为砂岩,偶有花岗岩露头。山坡土层浅薄,角砾几乎遮遍地表。坡度一般在 35度以上。

阳明山气候宜人,全年平均气温 14.2℃,最高气温 28℃,最低气温不低于-5℃,降雨量 1700 毫米,无霜期 240 天,夏无酷暑,冬无极寒,被誉为"不装空调不摇扇,伏暑午睡盖被毯"的仙境。空气中负离子浓度极高,最高达 61018 个/立方厘米,具有降尘、灭菌、促进人体代谢功能、治疗疾病、增进人体健康之功效,使游客感到头脑清醒舒适,心旷神怡。

植物资源:

20 境内最为突出的是有成片黄杉森林群落,主要分布在东昌源村的老屋至北江冲一带,长 7 公里,宽 4 公里,约 4.2 万亩。共有成林 50562 株,其中黄杉母树林成团状分布的核心区为 2140 亩,与阔叶林或其它针叶树混交。其组成主要有 8 黄杉+2 杂;9 黄杉+1 杂;7 黄杉+2 马尾松+1 杂。凡团状分布的密度一般较大,每百平方米中有 8-16株,立木单株年龄相差悬殊,均为异龄林,平均树高 16-22 米,平均直径 30-40 厘米,小的 20 厘米,大的直径在 1 米以上,高 30 余米。1970 年生黄杉中央直径 30 厘米,树高 20 余米。伴生的代表种有水青冈、绵槠等,下木稀少。黄杉林下更新良好,16 平方米的样方内有黄杉幼苗 18 株,活地被以苔藓石苇占优势,树干上亦有苔藓附生。这里黄杉 40 年以后才结果,有时胸径 30 厘米以上的大树仍不见球果,一般大树仅见球果 10多个,个别的也只百多个。据当地群众介绍,黄杉有明显的大小年,每个球果仅有种子数十粒。同时空壳率高,因而黄杉的种源稀少,显得十分珍贵。

动物资源:

境内有不少珍稀动物,其中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有 5 种:穿山甲、麝、金鸡、白鹇、娃娃鱼。

奇观胜景:

阳明山拥有流泉飞瀑、奇峰怪石、云山雾海、原始次生林等奇观胜景,尤以高山杜鹃花海最为壮观,被文人骚客誉为“天下第一杜鹃红”,入选面积最大的野生杜鹃花基地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山中情侣石、八戒望月石、大禹试剑石等情形并在,恋人竹、夫妻树、阴阳树、石中树等趣味横生;境内水质清冽甘甜,万寿寺古井酷暑不竭,大雨不溢,饮之回味无穷,誉为“阳明圣泉”。山上共有 32 溪、84 潭、18 瀑。泷潭幽深莫测,紫气升腾,俗称“海口”;大黄江源,古木参天,一道山溪...

第三篇:2017年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2017年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可行性研

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第一章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总论 1.1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基本情况 1.1.1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名称 1.1.2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选址 1.1.3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承担单位 1.1.4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建设目标及定位 1.1.5 建设内容及规模 1.1.6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1.7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建设期限 1.1.8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效益 1.1.9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2 可行性研究依据与范围 1.2.1 报告编制依据 1.2.2 报告研究范围

1.3 可行性研究结论、问题及建议 1.3.1 研究结论 1.3.2 问题及建议

第二章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2.1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政策背景

2.1.2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提出理由 2.2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 2.2.2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保障经济圈建设的需要 2.2.3有利于提升XX市产业科技含量 2.2.4是增加当地就业机会的需要

第三章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建设地址和建设条件 3.1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选址 3.1.1 选址原则 3.1.2 场址选择 3.2 建设条件 3.2.1地理位置 3.2.2 自然气候条件 3.2.3 外部交通条件

3.2.4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施工条件

第四章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市场分析 4.1我国XX市场概况

4.1.1我国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现状 4.1.2我国乡村旅游扶贫市场发展前景 4.2我国XXX市场概况 4.2.1我国XXX市场应用情况 4.2.2 XXX市场情况 4.2.3 XXX市场前景 4.3 XXX行业现状

4.4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定位分析 4.4.1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整体目标 4.4.2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服务群体 4.4.3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辐射商圈 4.5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SWOT分析 4.5.1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优势-S 4.4.2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劣势-W 4.4.3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机会-O 4.4.4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威胁-T

第五章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建设方案 5.1 建设原则 5.2 规划方案

5.2.1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发展思路 5.2.2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的产业业态规划 5.3 工程设计 5.3.1 建筑设计 5.3.2 结构设计 5.4 总图布置 5.4.1 总图布置原则 5.4.2 总平面布置 5.4.3 给排水工程 5.4.4 电气工程 5.4.5 暖通工程 5.4.6 消防设施 5.4.7 道路系统 5.4.8 绿化系统

第六章 环保、劳动安全与节能 6.1 环境保护

6.1.1 建设地点环境现状 6.1.2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6.1.3 环境保护标准

6.1.4 施工期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6.1.5 运营期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方案 6.1.5 环境保护结论 6.2 劳动安全卫生 6.2.1 设计依据

6.2.2 职业安全卫生主要措施 6.3 节

能 6.3.1 设计依据 6.3.2 设计原则

6.3.3能源消耗与能耗分析 6.3.4 节能措施 6.3.5 节水措施

第七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7.1 组织机构

7.2 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 7.2.1 人力资源配置 7.2.2 人员培训

第八章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管理、实施进度及招标 8.1 建设项目管理 8.1.1 实施原则与步骤 8.1.2 组织机构与分工 8.2 建设项目实施进度 8.2.1 施工进度安排 8.2.2 建设与运营的衔接 8.3 招标方案 8.3.1 概述 8.3.2 招标组织形式 8.3.3 招标方式 8.3.4 招标范围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1 投资估算

9.1.1 投资估算依据和范围 9.1.2 投资估算构成分析

9.1.3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投资估算 9.2 资金筹措 9.3 资金投入计划

第十章 财务分析

10.1财务评价依据、范围及假设条件 10.1.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10.1.2假设条件

10.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10.2.1计算期及生产负荷 10.2.2基准收益率 10.2.3取费标准 10.2.4折旧和摊销 10.2.5税率 10.2.6公积金

10.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10.3.1销售收入估算 10.3.2生产总成本估算 10.3.3利润及利润分配 10.4财务分析

10.4.1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0.4.2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10.5不确定性分析 10.5.1盈亏平衡分析 10.5.2敏感性分析 10.6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一章

社会影响评价 11.1社会影响分析 11.2互适性分析 11.3社会风险分析 11.4社会效益分析 11.5社会评价结论

第十二章

风险分析 12.1风险识别与评价 12.1.1主要风险 12.1.2其它风险 12.2风险对策

第十三章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13.1编制依据 13.2风险调查

13.2.1调查的内容和范围、方式和方法 13.2.2拟建项目的合法性

13.2.3拟建项目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 13.2.4利益相关者及基层组织的态度 13.3风险识别 13.4风险估计 13.5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13.6风险等级 13.7风险分析结论

第十四章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结论和建议 14.1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结论 14.2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建议

财务表:

表1:财务评价指标汇总表 表2:建设投资估算表(概算法) 表2-1:土建工程投资明细表 表2-2:设备投资明细表 表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表4:流动资金估算表

表5: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表6: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表7:总成本费用估算表(生产要素法) 表7-1:外购原材料估算表 表7-2:外购燃料动力估算表 表7-3: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表7-4: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表7-5:工资及福利费估算表 表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表9:乡村旅游扶贫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表10: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表11: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表12:资产负债表 表1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关联报告: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建议书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申请报告 乡村旅游扶贫资金申请报告 乡村旅游扶贫节能评估报告 乡村旅游扶贫市场研究报告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商业计划书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 乡村旅游扶贫行业发展预测分析报告

第四篇:旅游扶贫

旅游扶贫的科学发展

内容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提高扶贫开发水平,这对我国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国家对于“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对于农村的投入和开发越来越大,对旅游扶贫这一可持续发展的扶贫方式也越来越重视。但是在旅游扶贫的投入和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旅游扶贫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 旅游扶贫

1、 旅游扶贫的含义

旅游扶贫是指依靠贫困地区特有的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在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扶持下,通过发展旅游业,使贫困地区的经济走上可持续的良性发展道路,实现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

2、 旅游扶贫的目标和对象

扶贫的目标定位于贫困人口的脱贫和发展,所以贫困人口如何在旅游发展中获益和增加发展机会,是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贫困人口利益的保障和发展机会的创造,是扶贫的主导目标。

所以旅游扶贫的条件首先得是被扶贫地区的经济欠发达。只有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投入才称得上是扶贫。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何为贫困?世界银行在1990 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对贫困下的定义是: 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即每人每天低于一美元的生活费用为贫困。其次被扶贫地区必须有有价值的旅游资源用于投资开发。只有有资源才值得投资,才能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增加被扶贫地区的经济收入,达到扶贫的目的。

3、 旅游扶贫的作用

旅游扶贫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扶贫手段,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和人,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本质要求,这决定了它在提高扶贫开发水平上的作用巨大,促成贫困地区的四个转化。一是旅游可以把贫困地区现存的无效资料转化为有效的资源。二是可以把贫困地区有效的资源转换为高附加值的产品。三是可以把贫困地区的旅游产品转化为市场的有效需求。四是可以把有效的市场需求转换为贫困[2][1]

地区社会各方面的经营效益。

[3] 同时旅游扶贫还具有以下的作用。

(1)向全社会展示旅游业强大的综合功能,扩大旅游业的社会影响力,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和科学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

(2)增加被扶贫地区的居民的经济收入,实现当地居民的脱贫致富。

(3)促进当地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旅游扶贫,使得原本具有观赏价值,值得开发的资源得以合理利用,转化为当地居民新的经济收入。

(4)旅游扶贫还可以促进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当地许多相关经济部门,如交通运输、餐饮、娱乐、宾馆饭店、零售、土特产品采集加工等行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推动乡村劳动力资源开发、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就业、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等功能。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就可增收829 元;旅游业每直接就业1名人员,社会就可新增5个就业机会,旅游开发可以为当地带来“ 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

[4] (5)旅游扶贫在就业方面还具有很大的优势。世界旅游理事会1993 年就提出:“全世界范围内旅游业作为一个整体雇佣了世界从业人员的十分之一,成为世界上创造新就业机会最多的行业”。旅游业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门槛低,就业人口多,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具有巨大的吸引作用。 [5]

二、国内旅游扶贫发展情况

1986 年,我国首次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标志着旅游业同农业、工业等行业“平起平坐”,这无疑给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注入了新的生机。许多地区把旅游业摆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特别是一些经济亟待振兴的落后、贫困地区更是如此。湖南的武陵山区、四川的九寨沟和黄龙寺地区、贵州西部的龙宫和织金洞及东南部民族地区、广西的融水、龙胜等县、甘肃定西的渭县及老根据地江西省井冈山、山东蒙阴县等,都把旅游业作为扶贫开发的手段,使这些地区通过发展旅游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可见旅游业已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最为有效的行业之一。

2000 年 8 月,国家旅游局在宁夏西海固地区试办了全国第一个旅游扶贫试验区——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之后在 2002 年 1 月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提出了“试办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的工作设想和具体意见,在政府层面上拉开了旅游扶贫工作的序幕。2001 年 9 月,山西省旅游局将吕梁山区临县古镇碛口确定为首个旅游扶贫试验区。2003 年 1 月,广东省政府正式启动旅游扶贫工程,省政府计划从 2003 年起,连续 5 年每年安排

旅游扶贫资金 3000 万元,专项用于全省贫困山区和次发达地区旅游基础设施等公共性项目建设的支出,并由广东省旅游局会同相关部门确定了河源市东源县东江画廊旅游区等 14 个首批旅游扶贫重点项目,使得旅游扶贫工作在省级政府层面上真正纳入政府的工作计划并进入操作实施阶段。同时,各省也纷纷建立旅游扶贫试验区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国家旅游局在 2004 年 10 月发布的数字显示,25 年来,通过发展旅游直接受益的贫困人口有 6000 万至 8000 万人,占全部贫困人口的 1/4 到 1/3。扶贫旅游开发作为一种最富活力的扶贫模式,具有其它扶贫模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①关联性强。由于旅游业本身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扶贫旅游开发模式可以克服单一扶贫模式的不足,通过发展旅游的方式将多种扶贫模式有效的整合,达到扶贫效果的综合化和最大化。②带动性强。扶贫旅游开发的实践表明,扶贫旅游开发模式对于老少边穷地区的脱贫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因为老、少、边、穷地区往往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带动老少边穷地区发展新兴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产业结构单一脆弱的状况,促进区域经济发展。③受益面广。由于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吸收大量的居民参与生产,尤其在提高妇女、老人等弱势群体的社会地位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④可持续性强。同时发展旅游带来的信息流、人才流和商品流也促进了当地居民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这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研究扶贫旅游开发对解决“三农”问题及促进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实践中,旅游扶贫还可以将多种扶贫方式进行优化整合。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1971)认为:“贫穷经济缓慢增长的经济基础一般不在于传统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明显低效率;迅速的持续增长主要依靠向农民进行特殊投资,以便使他们获得必要的新技能和新知识,从而成功地实现农业的经济增长”。而我国传统的扶贫战略较为注重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短边要素”的输入,即注重物质扶贫,如开展小额信贷扶贫方式、“公司+基地+农户”方式、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实施针对贫困地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以工代赈项目等。这些措施在实际运行中虽然产生了较好效果,但由于它较少关注贫困地区社会、文化、卫生事业等发展和贫困人口政治权利等的满足,从而导致我国在绝对贫困人口减少的同时,贫困地区的社会、卫生发展依然落后,贫困人口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基本需求难以满足,贫困人口素质和贫困人口的综合发展能力依然很低。所有这些都要求扶贫的方式应更加重视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等无形要素和服务扶贫,重视向贫困人口提供基本保健、教育和就业机会,强调培养贫困人口的创业、创新精神以及企业家才能等价值观念和要素,把扶贫与“扶志”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技能和综合能力。

三、旅游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被扶贫地区居民的观念保守

虽然国家在很多年前就开展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务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知识的专项活动,但是在很多农村地区人口的观念却仍然没有得到改变,对于旅游的概念仍然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在很多农村地区,人们仍然认为旅游是不务正业的吃喝玩乐,游手好闲。对于当地的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也只是当作是普通的东西而已。

2、 急于求成的心态

由于技术水平和经济基础的相对落后,以及急于摆脱贫困的心态,使一些地区出现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的现象,甚至把景点一圈就对外收费,盲目地、过度地、简单粗放地开发旅游资源,致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地破坏,并使得旅游成为一锤子买卖,旅游者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很难形成良好的口碑,红火一时后就销声匿迹,难以保持其可持续发展。

有的居民对于旅游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短时间内没有良好的经济收入,便往往失去了对于通过旅游来改善自身的经济条件的耐心,转而转行做其他的事。有的则是因为在旅游淡季出现了游客减少的现象就认为旅游无法开展下去。

3、 旅游资源开发选择的对象不对

很多地区的政府为了把当地旅游做得独具特色的活动,往往别具用心的开发一些当地的陋习当作是本地的一大特色。比如农村的很多封建迷信活动。这些本来是一些传统留下来的陋习却被捡起来当作宝贝一样开发,使得大量的扶贫资金浪费,但是扶贫效益却没有出来,农村原来贫困落后的面貌仍然没有得到改变。与此同时,原本极具开发价值的资源却没有得到开发。

4、 缺乏创新,模仿性高。

在贫困地区,人才缺乏,使得当地在发展旅游扶贫的过程中缺乏创造具有价值意义的产品,不会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而经常对于其他地方的具有创意的景点进行模仿,甚至照搬过来作为本地的特色。不经过周密的考虑,而是跟着感觉走,见别人搞什么吸引人,自己也搞什么,一味的模仿,抄袭他人的路子;或者心血来潮,胡乱开发,缺乏规划。你开发溶洞,我也开发溶洞; 你搞人造景点,我也搞人造景点。这样就使得旅游产品的价值不高,游客来过一次之后就会很失望,回游率也会大大下减。

5、 对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

被扶贫地区很多地方都保存着比较原始古朴的自然风貌,有当地特色的传统文化。而一旦要开发当地的资源,难免就要对当地自然风貌造成破坏,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由于陌生

游客的增多,当地的人流量增大,和外界的接触变多,受外界的影响很大, 使得原来的传统文化可能随着旅游的发展逐渐消失。

6、 人才缺失

在旅游扶贫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除了以上几点以外,人才缺失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由于被扶贫地区都是农村,农民从小就没有收到良好的教育,对于如何经营自家的生意没有太多的办法,不懂得市场运作规律,不了解旅游市场发生的种种变化,这就使得当地居民在进行投资的时候会很盲目。对于资金的投入分不清主次,分不清轻重,就使得资金的浪费。而如果有专业的懂得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的人才在当地进行指导,效果却会完全不一样。只有资金投资有方,这样才会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四、旅游扶贫的对策分析

1、政府主导,规划先行

在旅游扶贫过程中,政府自始自终都扮演这重要的角色,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是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给本国或本地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在政府规划指导下,采取各种措施,对旅游开发给予积极引导和支持,营造旅游环境,有意识地发展旅游业,以带动社会经济的全面振兴。

旅游资源的脆弱性、不可再生性决定贫困地区的旅游一定要进行系统调查,科学规划,合理设计,选择良好的发展模式,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发展道路,要形成“利在千秋”的规划开发,因此在进行规划的时候要找准位置,进行科学调查分析,从宏观的角度去考虑规划,注重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

政府不仅要帮助被扶贫地区做好景区的开发规划,而且还要帮助被扶贫地区做好旅游营销,尤其应在区域形象设计、宣传上下功夫,对某一特定区域应确定统一鲜明的营销形象,利用政府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把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和旅游产品通过各种途径向国内展示出来,最大限度的吸引前来旅游的游客。

2、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旅游扶贫是由条件的,并且其作用也是有限的。在做出旅游扶贫决策之前,应该首先评价贫困地区是否具备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否具备开发价值,是否具备开发条件,能吸引多少游客,在旅游市场上有没有竞争力。

3、加强对当地居民的引导和培训

贫困地区的农民总体来说文化素质不高,长期根植于心中的小农意识严重,缺乏大局观,个人利益至上的观念严重,一旦让这些思想主导当地旅游,就会形成畸形发展,造成资源浪

[7]

[6]

费和生态破坏。因此政府应该主动对当地的居民进行引导,让当地居民按照政府规划的进行投资开发。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也很重要。景区周边群众对旅游脱贫致富缺乏认识,商品意识淡薄,不懂得什么是旅游工作,政府部门要积极灌输新的观念,使群众更新观念。同时政府不可能一直对当地居民指导,需要群众自己进行发挥,让所有人都参与到旅游发展过程中来,分享发展的经验,分享旅游带来的利益,从而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在当地群众的知识水平还不足以经营整个旅游业发展的整体发展的时候,政府应该增加一些政策,鼓励具有旅游方面知识的人到当地去就业,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当地旅游的发展,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 注意当地的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

旅游业的发展不可避免的会对当地的生态造成破坏,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所以在开发当地旅游资源和经营旅游活动的时候要注意对当地生态的保护。一方面当地群众要形成保护生态的意识;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强管理,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让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有章可循。

对于原始古朴的具有名族特色的农村地区,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统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很容易被大众文化同化。对于这非可再生的资源,政府应加强引导,鼓励当地群众在吸收外界大众文化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当地群众也应该形成传承当地文化的思想意思,不能因为金钱的诱惑,利益的驱使和外界的诱惑丢失了老祖宗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东西。

5、 注重旅游产品的创新

开发的旅游产品要有特色,所谓的特色就是唯我独有的东西。有人把它归纳成十二字原则“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变”。首先,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应和周边地区的旅游产品形成优势互补,做到“和而不同”,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满足游客追求真,善,美的心理和精神需要。其次,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是依据本地区旅游资源的特色而言的,并不是脱离实际的标新立异。

6、 强调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中国也将其确定为基本国策。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切实纳入旅游扶贫战略中是旅游扶贫可持续性的要求。由于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尽管旅游开发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但旅游业的不适当发展,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旅游地的吸引力会逐渐减弱,旅游业也将会逐渐[8]

衰落,靠旅游开发脱贫致富的人又会重新回到贫困的状态。所以在旅游扶贫的过程中应该强调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使旅游扶贫具有可持续性,避免贫困人口脱贫后又返贫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柏槐.四川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 2007,6(6):86-89. [2]郭清霞.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经济地理 2003,7(4):558-560. [3]魏小安.试论旅游扶贫[J] 当代经济 2009,1:98-99.

[4]魏梓秋. 甘肃省宕昌县藏族社区旅游扶贫开发初探[J] 视点 2006(5):56-57. [5]魏小安,韩健民.旅游强国之路-中国旅游产业政策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6]赵丽丽.我国西南地区旅游扶贫战略研究[J] 特区经济 2009,12:136-137. [7]何智能.试论循环经济与旅游业发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6):34-36.

[8]刘向明,杨智敏.对我国“旅游扶贫”的几点思考[J] 经济地理 2003,3:241-244.

第五篇:旅游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方式

——以重庆酉阳车田乡为例

为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由重庆市领导牵头,重庆市政府打响了旅游扶贫攻坚战,带动和帮助重庆市18个贫困乡镇提高收入。受重庆市旅游局的委托,浩丰规划设计集团本着对贫困乡村的深情厚意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到酉阳县车田乡旅游扶贫的工作中,为车田乡免费编制《武陵桃源·天龙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助推车田乡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一、基本乡情

车田乡位于重庆酉阳县东北部,乡域面积72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2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12户8414人,距县城75公里,是2001年撤区并乡时保留下来的全县面积最小的乡之一。车田乡道路等级较低,进出不够通畅,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通过与当地政府的沟通,以及深度调研分析,制约车田乡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1、生产方式落后,生活条件恶劣。

2、贫困发生率高。2017年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40户2472人,贫困发生率29.4%,居全县前列。

3、交通条件差,制约乡域经济发展。

4、用水困难突出。因喀斯特地貌限制,多地下暗河,取水难度极大,目前安全饮水保障率仅70%。

5、主导产业起步晚,未完全发挥带动作用。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正在打造的油茶、中药材等产业的建设年度长、见效慢,目前产量均未达到稳定生产期水平,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

但车田乡生态环境好,民风纯朴,民族民间建筑及文化保存较好,具有后发优势。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是生态良好。境内以山地为主,以沟谷、河流、溶洞、梯田为补充,喀斯特地质分布较广,森林资源除油茶等经济林外,以乔木和灌木为最。拥有沿天龙山脉分布数量较多的砂岩峰丛,源于酉阳毛盖流经车田乡至湖北来凤县百福司镇注入酉水河的后河,以及近年发现的大体量的车田溶洞等自然资源。

二是海拔较高。车田乡属于酉阳的高盖地区,平均海拔750米,最高海拔为近1300米的天龙山主峰鹰嘴岩。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但高山立体气候和局部气候明显。全乡平均气温与全县平均气温相比低2-3度,是酉阳的“凉都”。

三是民俗风情。车田乡以少数民族为主,土家族、苗族占总人口的97%。这里有土家山寨,也有苗族寨落,还土家族和苗族聚居的村寨,发居建筑以木结构的“四合院”“撮箕口”“吊脚楼”等为主,原汁原味生产生活习俗、民族歌舞、民族文化独具魅力。

四是宗教遗存。《酉阳直隶州总志》载:“北山顶有僧寺,乾隆初建„„寺前多古柏杂树,红尘不倒,清风徐来,盛暑来游,可以却崩捐葛,真第一清凉世界也”。“僧寺”即为车田乡天龙山的天龙寺,每年农历6月19日,游客、香客络绎不绝。

二、需解决事项

一是科学编制脱贫规划。围绕车田乡优质资源,编制车田脱贫总体规划,并推进全面落地实施。

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把泔百公路升级为省级出境干路,建设牛路口跨河大桥,硬化乡级连接道,村级道路互联互通,全面改造农村电网、完善通讯网络、整治环境卫生、保障人畜饮水安全,完善集镇功能。

三是配套社会公共设施。加大社会事业软硬件投入与人才引进。建立公立中学和中心幼儿园,新建中心卫生院,引进优秀教育、医疗人才,提高群众整体文化素质。

四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产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培育农户持续稳定增收产业,推进农产品变商品,解决产业发展中群众的后顾之忧。

五是推动车田旅游发展。按照市旅游局刘旗局长调研车田乡时提出的规划设想,以车田4个村上千户土家苗寨为依托,打造高品质的旅游度假区。成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统一经营管理,让农民在自已家当服务员吃上旅游饭。

三、车田乡旅游扶贫规划简介 从脱贫致富的实际需求出发,车田乡旅游扶贫方案依托其优美的自然环境与丰富的土苗村落资源,对接市场乡居度假热点,以桃源村落开发为重点,以桃源美景打造为支撑,编制了《武陵桃源·天龙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一个桃源小镇,服务八方宾客, 四大桃源美景,展现最美车田, 九大土家村落,体验桃源生活。

在充分摸清车田乡资源家底的前提下,本次规划的总体布局为“一镇、四区、九村”。通过对传统村落地改造,新增度假民宿,围绕村居民点打造桃源生活,同时利用周边田园及森林打造桃源意境。

本次规划提出最大程度的保留原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传统土家村落以及丰富的民俗文化底蕴,为游客提供一种返璞归真的“车田桃源”乡村度假生活方式,打造现代版的桃花源,让当地百姓能够依托自身的“绿水青山”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在酉阳大桃花源的建设背景下,方案通过乡村建设、产业更新、景区景点的构建,将车田乡打造为以村寨度假为核心特色,以民族文化体验、自然生态观光、家庭休闲娱乐、户外运动康体等功能为补充的现代版桃源生活目的地,使车田成为酉阳乃至重庆旅游扶贫攻坚和美丽村镇发展的典范!

附件:

浩丰规划设计集团助推车田乡扶贫攻坚工作推进表:

1、2017年8月19日-20日,由重庆市旅游局局长刘旗率队,浩丰规划设计集团产业与项目策划研究院副院长黎明明一行组成专家组深入车田乡,对车田乡现有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初步评估。专家组一行实地察看了车田乡油茶、五倍子等产业发展情况,详细了解了清明村、黄坝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并深入村组实地察看了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2、2017年8月23日-26日,浩丰车田扶贫专项工作组第二次深入车田乡,对3个重要资源点及9个重点村寨进行了深度调研,并于9月1日与市旅游局局长刘旗等领导进行研讨,确定了扶贫规划的编制思路。

3、2017 年9月6日,浩丰车田扶贫专项工作组参加车田乡扶贫交流会,现场汇报了扶贫规划工作的进展,并与交委梳理车田乡交通现状,以及对接未来的交通发展思路。

4、2017 年9月16日-17日,浩丰规划设计集团副总裁曾玲再次率队赴车田乡实地踏勘,就天龙山市级旅游度假区规划方案征求意见,并连夜修改方案,于9月18日向市旅游局局长刘旗做汇报。

5、2017年9月19日,浩丰车田扶贫专项工作组,就车田乡扶贫规划之《武陵桃源·天龙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向重庆市政府副市长谭家玲等领导做了专题汇报。

6、2017年10月16日,浩丰车田扶贫专项工作组赴酉阳参加规委会,《武陵桃源·天龙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顺利通过规委会评审。

上一篇:旅游局终工作总结下一篇:旅游市场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