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筵棉质量范文

2022-05-27

第一篇:何为筵棉质量范文

何为幸福何为夫妻何为家杂文随笔

什么是夫妻?“百年修得同舟,千年修得共枕。”夫妻好比两条腿,要站稳,要走路,谁也离不开谁。为何一条腿对另一条腿总是抱怨不休?如果有夫妻说结婚数十年从来无分歧,可以断言,他们至少有一个人对家庭毫不负责,对对方毫不关心。

因为婚姻是舒服着的烦恼。相爱一辈子,彼此包容呵护一辈子,忍耐一辈子,这就是夫妻。

什么是家?家是夫妻共同经营的,编织着梦和苦辣酸甜的窝。

家是一付重担,家是一份责任;家是彼此的真诚相待,家更是能够白头偕老的慢慢旅程。

家就是和家人在一起的情感的全部。拥有它时,它平凡如柴米油盐酱醋茶;失去它时,掏心掏肝也找不回。

家庭不是讲理的地方,夫妻之道“难得糊涂”。倘若两个人谁都不愿糊涂,这个家庭永无宁日。

什么是婚姻?婚姻就象一桌酒席,爱是主食,宽容、理解、信任、尊重就是一道道菜,欣赏、幽默、趣味就是酒和饮料。

只有同时具备上述几个品种的酒席,才算得上完美无缺的酒席。

但愿大家在婚姻这桌酒席上,吃得安逸,吃得泰然,吃得永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什么是幸福?有家就是幸福。家是一个放松的地方,让人心情舒畅,怡然自得。累了,烦了,伤了,痛了,还有家可以回。

在家里,可以完全敞开心扉,你可以完全拥有信任,你可以充分得到理解……

有家,就足以让我们感到满足。有个相守的另一半就是幸福。

人生之路多烦忧,有个人能陪伴着自己走过风风雨雨,相互扶持,共同撑起一个温暖的家,到老了,依然相守在身旁,这就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有子女就是幸福。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当你亲眼看着自己的子女长大成人,一代一代这么传承下去,你能说这不是一种幸福吗?

有朋友就是幸福。有朋友,快乐就有人分享,伤痛有人安抚,烦恼有人聆听……

不管在身边还是在远方,只要想到有那么几个人老惦记着自己,就能体会到,幸福其实无处不在。

第二篇:过度医疗:何为因,何为果?

如今医患关系势同水火,病人对医疗的主要不满之一是看病贵,而且普遍认为医生过度检查、过度治疗是导致看病贵的原因。很多医生,包括我自己也认为国内过度医疗很普遍。过度医疗在中国客观存在,这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医生检查做得多,开的药贵,做个手术几千上万,这是否就是过度医疗?对于什么是过度医疗,大部分人并不清楚。而过度医疗的实质与根源是什么,更有必要条分缕析。在我看来,出现过度医疗的根本原因是政府对医疗行业的管制和社会缺乏法制环境,而它伤害的不仅是患者,也在损害医疗行业自身的形象。

医学模式已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转换,医生不能仅凭着自己的经验和直觉来治病,做每一个判断和决策都需要有证据支持,除了通过病史查体获得证据,更多的证据来源于化验、影像检查,而这些都是需要增加医疗成本的。现代的医学模式导致检查越来越多是必然的,这不仅在中国,其它国家也存在,只是中国的医疗环境让这种趋势显得更突出。

作为儿童医院的外科医生,我每天要在一线接触大量病人,在短时间内对病情做出诊断,有些病儿的症状十分简单明确,只通过视触叩听查看病史就能完成诊断,但单纯依靠体格检查存在很大局限性,为了提高诊断的正确率、提升治疗效果,有时进行检查是必要的。

就以我自己在今年1月所接触的一个病例为例,那天我在门诊,看了一个有阴囊包块的小病人,第一眼觉得是鞘膜积液,这是一种在3岁以下男婴中常见的良性疾病,通常不需要积极治疗,积液有很大可能会自行吸收。一摸又有疑虑,感觉偏大,睾丸触摸不清,于是用手电照了照,透光阳性,按经验来说这个诊断似乎没问题,但我总感觉有哪里不对劲,于是开了超声检查单,报告一回来:睾丸囊实性占位病变!想到自己差点漏诊了一个睾丸肿瘤,当时就惊出了一身冷汗。

这个病例的诊断和后续治疗恰恰能说明现代医学对技术和检查的迫切需要,也能解释病人的医疗费为什么越来越高。一个身体出现包块的病人,如果包块很小,靠查体很可能发现不了,但借助于超声、CT等影像技术,不但可以发现,还可以判断包块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治疗提供参考。诊断明确后,如果需要手术治疗,以前的手术方式切口比较大,组织损伤也比较重,现在医学发展了,通过机器人辅助手术等方式,使得小切口、轻损伤成为可能。肿块切下来后要明确性质,以前只能靠HE染色看细胞形态来判断,准确率较低,现在有了免疫组化、基因检测等技术,有助于确定性质和预后。如果确定了是恶性肿瘤,以前基本只能拼运气,现在有很多化疗放疗等手段可供选择,远期生存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均寿命的逐渐延长,很大程度是医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但这种进步对应的代价就是医疗成本的上升。而且这些新技术研发成本高,更新换代快,应用周期短,相应的,医疗成本也就更大。

医学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学科,面对长长的费用清单,绝大部分患者无法判断检查、治疗是否恰当。以我的这个病例来说,通过超声检查出孩子有睾丸肿瘤,家长们自然可以理解检查的必要性;可如果检查的结果是阴性,孩子确实只是鞘膜积液呢?家长恐怕难免会在心里,对我是否有过度医疗的可能画一个问号。

对于过度医疗虽然难以界定,但这并不能否认它的存在,国内民众觉得过度医疗很普遍,这不是没有原因的。过度医疗的泛滥从抗生素的应用中可见一斑,2012年8月1日原卫生部实施“史上最严限抗令”,要求医院严格按规范用药,广东省三甲医院住院病人的抗生素使用率应声几乎下降了一半,从中就可看出之前的滥用到了什么程度。对此医疗业界也都普遍认同,比如心血管疾病分权威胡大一教授就曾痛斥国内过度医疗严重。当然过度医疗也并不是国内所独有,在医疗发达国家比如美国也一样存在,但国内相对要严重得多,原因更是千头万绪。

首先是政府医疗政策的问题,医疗机构以公立医院为主导,但政府对医院的直接投入很少,在有全国最新统计数据的2009年,财政收入仅占医院总收入的9%,医院主要还是靠自己去赚钱才能存活发展,但公立医院收费由政府管制,体现技术含量的诊疗服务价格定价低廉,药品器械的价格却通过市场招标定价。挂号费、护理费几块十几块,而随便开支药就几十上百;一台手术需要两三个手术医生,一个麻醉医生,至少两个护士,有时做几个小时手术费用只有一千块,而手术中随便用个补片、支架都几千上万。

医保部门和物价部门的很多政策规定也是导致过度医疗的一个原因,很多保险规定住院可以报销,门诊不能报销,诱导医生和患者一起小病大治,将本不需要住院病人收入住院治疗,从而增加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其实政府也明白在这种医疗服务价格下,医院单靠财政收入和医疗服务收费不可能维持运营,所以制定了医院药品加成的政策,也就是俗称的“以药养医”。很多人每每论及医患矛盾,就会痛斥医生拿灰色收入,从检查费、医药费中拿回扣,将自己的经济利益置于患者利益之上,但那些从来不拿灰色收入的医生,他们一直在面对着要么贫,要么拿的困境。行政不透明、监管失效让流通环节腐败滋生,导致药品器械设备价格虚高,主管招标的各级官员、医院和医生都可从流通环节获得利益,在利益的驱动下,自然会有医生多开药,多做检查,多用器械。

政策诱导是中国过度医疗泛滥的主要原因,社会信任危机是导致过度医疗的另一重要原因。民众对政府不信任,社会成员之间也互不信任,扶一个摔倒的人都要担心会不会被讹诈,这种不信任在医疗这个人命关天的领域表现得更尖锐。病人看病要提防着医生,医生面对着频繁的医闹和人身伤害,也要时刻提防病人。如何确保万一发生医疗纠纷时自己有据可依?那就是多开检查。哪怕只是头痛发烧,它既可能是感冒、流感,也可能合并肺炎、脑炎等,就算概率很小,但有时候不做检查就不能排除,每排查一个都要付出代价。如果病人一点误诊的概率都不能接受,医生就会选择把每一个可能性都进行排查,医疗成本自然就高了,这就是全社会在为信任缺乏埋单。

面对患者的高压,在治疗时,医生也会选择短期效果更好的医疗措施。一个感染的孩子,如果发烧不退家长就找医生算账,那么医生为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就可能选择见效更快的静脉给药,用更广谱更高级的抗生素。如果社会不能提供合理的医疗环境和执法保障,规范的诊疗会失去实施的空间,过度医疗也必然泛滥。

过度医疗也与部分医生专业素质较低有关。相对于发达国家,国内医生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的不需要经过正规医学院校培训,靠师承带徒就可获得行医执照。正规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也仅是半成品,更多的训练都是在工作后完成,工作所在医院的水平也基本决定了这个医生所能达到的医疗水平,只有在三级医院才能得到相对完善的培训。近几年部分地区开始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但没有良好的配套政策及培训体系和条件,并没有达到提高医生水平的目的。 水平不一样的医生提供给患者的服务自然不同,虽然很多疾病都有诊疗规范,但因为培训不到位,一些医生的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也会给患者做不需要的检查和治疗。

相对于公立医院,有些私立医院的过度医疗还要严重得多,由于监管部门的失职,一些私人资本开办小型医疗机构,或者承包一些公立医院的科室,然后在媒体上明目张胆做着虚假广告,推广各种假医假药,甚至给健康的人开展手术治疗,这种有意的过度医疗不仅直接伤害患者健康,更损害着整个医疗行业的声誉,加深医患矛盾,是最恶劣的过度医疗。不过,随着市场进一步规范,目前也出现了一批管理规范的私立医院和诊所,这些医院采取了与欧美接轨的管理体系,引用了大量原本在公立三甲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在对中国的医改前景感到灰心丧气后,更多高素质医疗工作者转而投身私立医院,有望提高私立医院的整体声誉。

过度医疗加剧了医患矛盾,而医患矛盾又进一步导致医生们人人自危,采取包括过度医疗在内的各种手段自保,如此便形成了恶性循环。想要改善眼下这种两败俱伤的现状,需要医疗体制改革,需要社会信任的重建,需要法制的完善,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

第三篇:陕西事业单位申论—何为大学,大学何为?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国家公务员面试专业专项培训班 陕西事业单位申论范文—何为大学,大学何为?

【导语】大学,乃培养精英人才之圣地。几乎所有大学的新生教育,都会在最初的一两个月里,以不同的形式引领大一学子们去思考这样一对重要的命题——“何为大学,大学何为?”

如果说每所大学都像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个人,因其成长环境、性格、特长的不同而各具魅力的话,那么新生入学后,切身感受并融入自己所就读大学的文化氛围,则是必须要上好的大学第一课。 追求真理、崇尚学术独立与自由、敢于为寻找真理而冒险„„尽管大学定位各异,但大学之道也有共通之处,值得每个身在其中的人细细品味。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别具一格的特色,这些特色是每个学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安身立命本”,但大学之所以是大学,并不在于每所大学所固有的特色,它应该有其作为“共性”的精神或内涵,这种精神或内涵是所有大学生存的根基。从个体的发展而言,大学应当是每个个体的才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地方,它应承载着挖掘每个学生潜在能力或素养的神圣使命,要想真实挖掘学生的才能就要因材施教,做到有教无类,这就要求学校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这主要通过学校特色教育体现出来。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学校培养的人才应当是社会需要的人才,有人把此“一致性”称为是学校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人才需要机制的“无缝对接”,然而,这种“无缝对接”在现实社会中很难真正的实现,原因何在?有人说是学校教育机制出现了问题,进行高校体制改革,这种做法虽然是可取的,但关键性问题并没有意识到,那就是怎样改革?学校培养人才无市场真正的病根是什么?大部分学校都认为是学校管理体制出现了问题,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加强管理这只是一个手段而已,管理手段出了问题还是大学理念出了问题,大学之所以是大学,它一定内涵着某一社会特定的时代精神和要求,这种精神和要求主要体现在某些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上,一般意义上,教务管理者总是把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在课程设置上,认为全面的就是科学的,其实不然,在当今人才分化的教育体制下,全面性的教育不应当是大学教育的主旨,它应当是基础教育的主旨,大学教育应当是使强者更强,优者更优的,这样才能培养出拔尖人才、创新性人才,只有这样的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具有市场竞争力,所以大学素质教育包含着一个重要的内涵,那就是专业业务素质的塑造。深究之,专业业务素质一定是建立在正确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上,否则专业素质越强,破坏力和杀伤力也就越大,如清华大学朱令陀案,复旦大学投毒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案等,因此,大学主题精神:塑造正确的人格形象+过硬的专业素养,可称为“形象阳光和专业阳光”,这样的人才才能使社会、国家更加阳光。

大学要培养阳光的人才这一“产品”,与工厂生产出的“产品”有着本质的区别。从表面上看,大学更像一个工厂或企业,有生产者和被生产者,被生产者很显然就是学生,生产者是学校,它基本上分为四大模块: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和组织部,这四大模块构成了大学基本教育主体,最直接的主体是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另一个与学生密切接触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如各级别的辅导员、教学秘书、系主任和学校学生处的各位指导教师,每个岗位都有自己一套的管理方式和理念,即大学生产者的多元化和被生产者的单一化,就像现代的家庭管理孩子的模式,四个或六个大人管理或教育一个孩子,基本主旨都是向善的,让孩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样,学校各个主体初衷都是非常好的,从各个环节上对学生加强管理,现在的问题是各个环节是否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如果不是,就会培养出“四不像”的学生,不是一个完整链条的生产环节不可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更何况,“学生”这一特殊的“产品”,它是一种活生生的生命,对其培养需要一些人性化的方式使之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使其认可自己和社会,所以,大学教育首当其冲的是一种理念上的教育,主要体现在两个理念上的教育:一是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建议或思想,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现代学生最大的毛病就是自以为是,比较自大,总是把自己的感受或情绪普遍化。大学生与中学生、小学生最大的区别就是应当能够很好驾驭自己的情绪,主动利用自己理智,“不因某人而己悲,不因某人而拒善”。二是正确发挥“主体性”。主体性是一种创造性和思想性,而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活动。一般人对课堂教学的误解,认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让学生多回答问题,让学生参与活动,这是一种表面化和庸俗化的理解方式,真正的主体性虽然以学生活动作为依托,但并不停留在这表面现象,它应当是教师的某一个理论、想法能够带给学生思考,从而更快更好进入学习状态中,以便深入把握专业理论知识,从而带给他思想性和创造性,这应当是主体性的真实内涵。

大学不是工厂,而是国家育人的摇篮,是一种承载着学术精神、国家命运的组织。

文章来源:陕西人事考试网(http://sa.offcn.com)

第四篇:大学生演讲稿以何为荣?以何为耻?

大学生演讲稿 知荣辱树新风

以何为荣?以何为耻?这样的思考,人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并且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历久弥新。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荣辱观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方面是社会用以评价人们行为的道德价值尺度;另一方面,是个人对行为道德价值的自我意识。简言之,荣辱观包括了对人们行为的道德价值所做出的社会客观评价和本人的主观意向。在存在市场经济的社会里,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没有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引导,就没有个体价值观的匡正。没有个体价值取向的扶正,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构建只能是空中楼阁。生活中,一些人以追求经济与效益为名,行欺行霸市、违法乱纪之实。他们看到了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效益经济,但却忘却了市场经济同样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而信用经济、法制经济的构建,正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在要求与题中之义。 时代呼唤精神动力,民族需要精神空间。在鞭挞丑恶的同时,我们弘扬世间的真情,秉承人性的光辉,用一己之力,用实际行动勾勒出人世间不可或缺的真善美。“神舟六号“一飞冲天,奏响了中国太空探索的号角,更凝聚了几代航天人的无私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与报效祖国的拳拳爱国之情;濮存昕担当”预防艾滋病义务宣传员“,他走上街头义务献血,与艾滋病友如兄弟般握手相拥,展现的是崇尚科学,关爱生命的高尚情怀;大学生洪战辉12岁起扛起家庭重担,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在背起妹妹上大学的故事里感动了世人,感动了中国;中国女排17年磨一剑,自强不息,苦尽甘来,用辉煌的战绩诠释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伟大精神;更有我们华工的丁静教授苦心孤谥,潜心钻研,挥洒着华工人的赤诚热血,无愧于”

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的殊荣?? 在前人的事迹里,我们追寻人生的价值,我们探求人性的光辉,让天地间永不休止的浩然正气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我们以何为荣?我们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为人民服务为荣!我们以何为耻?我们以危害祖国、背离人民、见利忘义为耻!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肩负着现代化建设的艰巨重任,承载着民族兴旺的光荣使命。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中,在弘扬时代精神,树立科学品格的征途上,大学生责无旁贷!实践荣辱观,我们更要自强不息,立志成才,用无悔的青春创造闪亮的人生,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前行,作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坚定践行者!

芸芸众生中,我,只是沧海一粟。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我更像个无知者。但我不因渺小而枉自菲薄,不因无知而自矮三分。在追逐梦想的征途上,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征程中,我时刻不敢放松自己。在社会变革的年代里,在物欲面前,在喧嚣声中,我要以青春的昂扬,以年少的锐气,坚守诚信,守住本分,坚守勤奋,守住理想,坚守科学,守住信仰,坚守信念,守住精神,以荣辱观为科学指引,用昂然锐气在天地间书写一个大写的人生!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写道:“人的一生可能篇二:大学生演讲稿_知荣辱树新风

大学生演讲稿:知荣辱树新风

以何为荣?以何为耻?这样的思考,人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并且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历久弥新。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荣辱观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方面是社会用以评价人们行为的道德价值尺度;另一方面,是个人对行为道德价值的自我意识。简言之,荣辱观包括了对人们行为的道德价值所做出的社会客观评价和本人的主观意向。在存在市场经济的社会里,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没有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引导,就没有个体价值观的匡正。没有个体价值取向的扶正,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构建只能是空中楼阁。生活中,一些人以追求经济与效益为名,行欺行霸市、违法乱纪之实。他们看到了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效益经济,但却忘却了市场经济同样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而信用经济、法制经济的构建,正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在要求与题中之义。 时代呼唤精神动力,民族需要精神空间。在鞭挞丑恶的同时,我们弘扬世间的真情,秉承人性的光辉,用一己之力,用实际行动勾勒出人世间不可或缺的真善美。“神舟六号“一飞冲天,奏响了中国太空探索的号角,更凝聚了几代航天人的无私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与报效祖国的拳拳爱国之情;濮存昕担当”预防艾滋病义务宣传员“,他走上街头义务献血,与艾滋病友如兄弟般握手相拥,展现的是崇尚科学,关爱生命的高尚情怀;大学生洪战辉12岁起扛起家庭重担,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在背起妹妹上大学的故事里感动了世人,感动了中国;中国女排17年磨一剑,自强不息,苦尽甘来,用辉煌的战绩诠释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伟大精神;更有我们华工的丁静教授苦心孤谥,潜心钻研,挥洒着华工人的赤诚热血,无愧于”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的殊荣?? 在前人的事迹里,我们追寻人生的价值,我们探求人性的光辉,让天地间永不休止的浩然正气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我们以何为荣?我们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为人民服务为荣!我们以何为耻?我们以危害祖国、背离人民、见利忘义为耻!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肩负着现代化建设的艰巨重任,承载着民族兴旺的光荣使命。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中,在弘扬时代精神,树立科学品格的征途上,大学生责无旁贷!实践荣辱观,我们更要自强不息,立志成才,用无悔的青春创造闪亮的人生,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前行,作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坚定践行者!

芸芸众生中,我,只是沧海一粟。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我更像个无知者。但我不因渺小而枉自菲薄,不因无知而自矮三分。在追逐梦想的征途上,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征程中,我时刻不敢放松自己。在社会变革的年代里,在物欲面前,在喧嚣声中,我要以青春的昂扬,以年少的锐气,坚守诚信,守住本分,坚守勤奋,守住理想,坚守科学,守住信仰,坚守信念,守住精神,以荣辱观为科学指引,用昂然锐气在天地间书写一个大写的人生!

我知道,这条路很长,但我将——执著地——前行篇三:知荣辱树新风演讲稿

知荣辱树新风演讲稿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帮著称于世。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源流长,明礼诚信

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

的传统美德。明礼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

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明礼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厚重的中华文明积

淀中走来,一直绵绵延续到今天,浸润着国人的心灵,提升着国民的素质。荣与耻,一

字之别,一念之差,一步之遥,却有天渊之别。“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这是伟大领

袖毛主席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的好干部,好榜样、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同志的题

词。焦裕禄同志怀着坚定的决心,踏上了兰考这片贫瘠的土地。奔波劳累,会使焦裕禄

加剧病情,可他却说:“吃别人嚼过馍的没有味道。”硬是参加了这场战斗。要引导人们

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焦裕禄同志的无私奉献,

使人民感动. 时代呼唤精神动力,民族需要精神空间。 “神舟六号“一飞冲天,奏响了中国太空探索

的号角,更凝聚了几代航天人的无私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与报效祖国的拳拳爱国之情;

濮存昕担当”预防艾滋病义务宣传员“,他走上街头义务献血,与艾滋病友如兄弟般握手

相拥,展现的是崇尚科学,关爱生命的高尚情怀;大学生洪战辉12岁起扛起家庭重担,

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在背起妹妹上大学的故事里感动了世人,感动了中国;

中国女排17年磨一剑,自强不息,苦尽甘来,用辉煌的战绩诠释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

伟大精神;更有我们华工的丁静教授苦心孤谥,潜心钻研,挥洒着华工人的赤诚热血, 无愧于”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的殊荣,2005年,我国神州六号发射成功。航天员费俊龙

和聂海胜,分别在出征纪念簿上写道:“为祖国母亲骄傲!为五星红旗欢呼!”祖国是他

们心中无比圣洁的领地,为祖国去飞翔,为他们埋藏在心底的崇高愿望。费俊龙和聂海

胜叔叔为祖国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无悔地作出一个选择:为祖国,我愿飞

得更高„„

的确!祖国的复兴,民族的发展,都需要人们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以何为荣?我们以爱国

主义、集体主义,以为人民服务为荣!我们以何为耻?我们以危害祖国、背离人民、见

利忘义为耻!

近年来,明礼诚信却日渐成为社会里一种正在流逝的道德资源。在大学校园里,各种不

讲礼仪、不讲诚信的现象也屡有发生。部分学生说话粗俗、举止不文雅、待人接物不得

体、在网上无中生有、不按约定还贷、考试作弊、剽窃他人劳动成果,这些现象屡禁不

止,与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背道而驰。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写道:“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

朽。我不能腐朽,我渴望燃烧起来。”燃烧起来,让生命之光燃烧起来!让明辨荣辱的

智慧之光燃烧起来!让辨别美丑的心灵之光燃烧起来!

同学们,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需要德才兼备、明礼守信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当代青年肩负着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不仅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吧,同学们。

第五篇:何为“清真”

[文章导读]饮食禁忌是穆斯林文化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清真”所引发的社会事件近年来在中国更是层出不穷。本文指出,“清真”与穆斯林信仰的存废直接相关,是伊斯兰信徒不可碰触的底线;但与此同时,伴随长时段的人口流动和文化汇通,中国穆斯林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多种应对措施,在坚守饮食禁忌的同时,实现与外民族的正常交往。立足于此,本文作者强调,唯有认识到“清真”问题的复杂面向,才可能为中国穆斯林-非穆斯林族群关系的发展找到一个新的方向。 清真寺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因为“清真”食品引发的事件屡见不鲜。2013年4月,河南周口市福来顺涮锅店挂清真牌子公开售卖非法食品(猪肉)被当地穆斯林发现,各清真寺坊间群众自发前到事发地点,愤怒的穆斯林群众捣毁了福来顺涮锅店。2014年12月,传媒大学清真食堂搬迁一事引发争议,校内穆斯林学生之间各持己见。2015年5月,西宁市城东区有穆斯林群众在东关大街某蛋糕清真店食品配送车内发现非清真制品,认为该店出售非清真食品,部分穆斯林群众将该店设施砸毁。这些事件不禁引发人们的疑问:为什么“清真”一事会引发穆斯林同胞如此大的情绪反应?我们又当如何正确认识“清真”的含义,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与冲突?

大部分人对于“清真”的了解可能止于“不吃猪肉”一条,至于背后的原因,恐怕连很多穆斯林也说不明白,其他非穆斯林群体更有各种荒诞不经的解释,[1]因此造成了彼此间极深的偏见。此外,学者们在解读“清真”的含义与“猪肉禁忌”又多从经本、教义和历史偏见等宏观视角出发,唯独缺乏普通回民的“声音”。[2]笔者此前在贵州威宁的一个回族寨子有过长达一年的调查经历,期间就“清真”一事走访了不少当地阿訇和普通群众。本文将立足于笔者的实地考察成果,呈现出“清真”问题的复杂面向,进而剖析当前穆斯林-非穆斯林族群关系的可能发展方向。

一、何为“清真”?

首先,“清真”到底是什么意思?“清真”一词最早用来指代“伊斯兰教”源于王岱?(1584?1670)《正教真诠》一书中“经云:‘教道之正,惟清真而已。’纯洁无染之谓清,诚一不二之谓真”的说法。[3]其中,“教道之正,惟清真而已”是《古兰经》第三章“仪姆兰的家属”第19节最开始的一句话,现在通用的翻译是“真主所喜悦的宗教,确是伊斯兰教”(马坚译文),而威宁一带阿訇常用的说法是“近真主御前,唯一受准承的只有伊斯兰教”。总之,在原初的意义上,“清真”即伊斯兰教本身,“清真寺”取的就是此意。

然而,在威宁当地回民的日常使用中,“清真”更多对应的是“哈俩里”()一词,即阿语中“合法的”,反义词是“哈拉姆”,即“非法的”。“清真”一般只用于食物,即指“合法的饮食”。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逐层递减的对等关系,即“伊斯兰=清真=哈俩里=合法的饮食”。换言之,“合法的饮食”是“伊斯兰”的必然要求,继而也是后世进天堂的必须条件,因为“近真主御前,唯一受准承的只有伊斯兰教”。

那么,怎样的饮食才算“合法”、“清真”?《古兰经》有多处提及伊斯兰教的饮食规范,下面节选一段经文:

你说:“在我所受的启示里,我不能发现任何人所不得吃的食物;除非是自死物,或流出的血液,或猪肉――因为它们确是不洁的――或是诵非真主之名而宰的犯罪物。”凡为势所迫,非出自愿,且不过分的人,(虽吃禁物,毫无罪过),因为你的主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古兰经》6:145)[4]

上述经文解释了“自死物、流血和猪肉”不可食的原因,即“因为它们确是不洁的”,而这与接下来将要讨论的“清真”问题直接相关。按照王岱舆最初的定义,“清真”含有“纯洁无染”(清)和“诚一不二”(真)双重意思,我们正可以从此来具体理解威宁当地回民对于“清真”的定义。[5]

(一)纯洁无染

根据当地人关于“清真”的理解,“纯洁无染”这一原则可细分为“纯洁”和“无染”两部分。前者是“清真”的基本前提;后者则是“清真”的敌对。

先来讨论“纯洁”原则,其指的是食物本身首先必须是“洁净”的,可食的。“纯洁”在此处打了引号,是为了强调这是当地人的直接用语。如前所述,自死物、流血和猪肉三者之所以不可食,正是因为它们是“不洁的”,用当地人的话说,就是“不洁净”。根据当地人的说法,猪肉的“不洁”源于猪的“习性”――吃蛆虫、粪便(不洁之物),懒惰。[6]猪在当地人的意识中是“最脏的东西”,不仅不可食用,最好连碰都碰不得。“流血”不能吃是因为血液被认为是身体的废料,容易致病;“自死物”的肉被滞留体内的血液污染,因此也不能吃。根据所引经文,除了这三者以外,其他的食物都是“合法的”。[7]这种规定可视为一种“反向排除法”,即在规定的不可食用的范围之外的食物都是“可食”的。然而,当地人的实际生活遵循的却是“正向排斥法”,即除了有限的几种可以吃的动物外,即牛羊驼、鸡鸭鹅、野鸡、箐鸡、兔、鸽子、鱼(无血),其他的都不能吃。根据当地人的解释,牛羊驼之所以可以吃,其中一个原因是它们是吃草的,而草是“洁净”的。 回民聚会

所有可食的动物,不管是不是穆斯林饲养的,都是可食的。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植物,地里所产的所有粮食、蔬菜、瓜果,不分回族和“外民族”,都是“清真”的。1958?1960年的宗教制度民主改革期间,威宁县提出革除的九大“陋习”中便有“改革猪粪栽出来的苞谷不能食用的成见”一条,可想当年这样的成见是真实存在的。现在,当地人至少在认识上已不存在这样的障碍。当笔者在调查中问及这一问题时,当地人的回答是土壤具有“净化”的作用,因此即使是其他民族用猪粪种的庄稼,回族也是可以吃的。一个回族到汉族家做客,猪肉自然是不能吃的,但并不拒绝吃几个煮鸡蛋(或土豆)或烤土豆。

读者难免疑惑,为什么是土豆,而不是其他粮食作物,比如玉米、大米?这就涉及“沾染”的问题。简单来讲,土豆是直接从土里挖出,烧或煮后便可直接食用,中间无需多余的环节,不容易“沾染”。相比之下,玉米、大米从生粮到“饭”之间的工序要复杂多得,“沾染”的可能性也大得多。实际上,当地人在购买家禽家畜时不会在意卖主是不是回族,但在购买粮食以及蔬菜瓜果等食材时却非常谨慎,不愿买其他民族的,原因就是怕东西被“沾染”,不洁净。这也就是“无染”原则。

“无染”是要求具体的食材从生产、屠宰、制作、包装、运输、烹饪等环节不能被“沾染”。食材的“沾染”可按污染源分为“内部”的沾染和“外部”沾染,前者适用于动物,后者适用所有食材。内部的沾染源于(可食)动物身上的不可以吃的部分,即自身的不洁物。外部的沾染则是指被外在于食材的不洁物污染。

实际上,“自死物”不能吃就是因为被自身的不洁物――血液所沾染,血液自然是所有动物共有的污染物。所以,所有动物屠宰时必须“放血”,让血尽量淌干,且不能染到肉质。当然,鱼类不使用这一原则。根据当地的讲法,鱼是天仙宰过的,没有血,所以不用再宰也能吃。除血液外,上面提到的牛羊驼和鸡鸭鹅等禽畜还各自有不能吃的部位,原因是这些东西“污染大”。牛羊等牲畜身上不能吃的是粪便、肾脏、膀胱、脊髓、生殖器,鸡等禽类不能吃的是粪便、屁股、鸡翘、肺、肾脏和嗉囊。[8]不难看出,所有这些不可食的部位主要与排泄物(血液、大小便)和生殖分泌物(精液、经血)有关。换言之,都是污染物或被污染的地方。因此,在宰牲时,这些不洁物都必须被小心处理。被宰的动物“定”(不动)后,马上就要开膛破肚,取出内脏,将“污染大”的东西全部割除,扔掉,避免时间长了“沾染”肉质。以宰鸡为例,正确的做法是一“定”就要赶紧直接拔毛,开肠破肚,将不吃的地方全部割来扔掉。如果把鸡放在热水里烫,然后再拔毛,除内脏,那么整只鸡都不能吃,因为这样鸡肚内脏东西会“沾染”鸡肉。

与动物不同,植物食材不存在“不可食”的部分,因此不存在“内部沾染”的问题,沾染只可能来自“外部”。值得一提的是,外部沾染即有“物”的因素,也有“人”的因素。简言之,“物”主要指?i,尤其是猪油,“人”则是指汉、苗、彝等周边的“外民族”。具体来说,不管是牛羊肉、鸡肉等“肉食”,还是粮食、蔬菜瓜果等“素食”,在屠宰、加工、包装、运输、烹饪等过程中都不能沾染猪油(猪肉当然也不行),严格来说甚至不能由“非穆斯林”,即“外民族”经手。非穆斯林卖的牛羊肉、鸡肉是不能吃的,因为难免沾染锅灶中的猪油。威宁一所回族小学曾出了一次“豆腐事件”:一个老师跟学生开玩笑说中午“营养餐”的豆腐是汉人做的,结果学生们奔走相告,吃下去的焦急地问怎么办,打了菜没吃的赶紧把豆腐全部扒掉,还没打菜的再也不要豆腐。最后,一锅豆腐剩了一大半,只能喂狗。据食堂工人说,那天吃的豆腐尽管是从回族手里买的,但很可能是从汉族手里进的货。豆腐本身是“清真”的,但如果是汉族做的,做豆腐的锅灶难免会“沾染”猪肉、猪油,所以汉族做的豆腐最好还是别吃。

那么,怎样才算真正的“纯洁无染”?当地一个阿訇说:“还是我们自销自产,在我们的园后头,在我们的山坡上产的这个,一点哈拉姆(非法)都不存在,都是正儿八经的哈俩里,合法的饮食。” [9]然而,光做到“洁净无染”只是满足了“清真”的客观条件,完全的“清真”还需要满足主观上的“诚一不二”。 穆斯株婚礼

(二)诚一不二

“诚一不二”原本是对伊斯兰教根本信仰――“认主独一”的解释,此处引申作为宰牲过程中的主观态度,即宰牲需“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具体而言,除了“下太斯米”,宰牲时还需有“合法”的用途和慈悲之心。

“太斯米”是阿语的音译,意为“诵真主之名”。当地阿訇但凡宰牲,“下刀”前都要“下太斯米”,即默念“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太斯米显然针对的是“诵非真主之名而宰的犯罪物”这一“非法”的饮食标准。换句话说,“合法”的宰牲都必须“以安拉之名”进行,因为牲畜是安拉创造的“有命之物”,只有安拉有权确定它们的生死。需要强调的是,只有“念经人”才能宰牲,通常又以坐寺阿訇为主。没有念过经的人宰杀的牛羊,性质如同“自死物”。

另外,阿訇“下太斯米”时往往还要默念宰牲的用途,如用于接阿訇、结婚、葬礼或做“古尔邦”等“好事”。换言之,牲畜的肉必须用于“合法”的事件。如果牲畜被用来“下酒下烟”,“明知故犯”的阿訇不仅会败坏自己的名声,还会受到人们的排斥。当地一个坐寺阿訇便因为替人宰羊下酒,被寺内群众赶走了。

再者,既“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宰牲,推己及彼,下刀者要对待宰的牲畜怀慈悲之心,尽量较少它(们)的痛苦。首先,在宰牲的用词方面,当地人用“宰”而不用“杀”,因为“杀”字的“杀气”太重。其次,除非是牲畜即将断气,需要“赶刀”,不要在晚上宰牲,因为这时正是牲畜休息,“舒服的时候”。最后,宰牲时要把刀磨快,下刀要快,切断颈部的大血管,以便在最短时间内放血,减少牲畜的痛苦。

只有做到“纯洁无染”和“诚一不二”这两点,才能算是真正的“清真”。不难看出,这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实际上,“生活问题”(饮食)是当地外出人员面临的最大难题。根据笔者的调查,尽管不少人难免在外出时抽烟喝酒,多数人还是尽量保持了“清真”的饮食习惯,至少在“不吃猪肉”一项上非常坚定。因此,下一节将以“猪肉”禁忌为例论述“清真”的重要性。

(三)“清真”的重要性:关乎“信仰”存亡

本文开头提到,从“伊斯兰=清真=哈俩里=合法的饮食”可推知,“合法的饮食”是“伊斯兰”的必然要求,也是后世天堂的必须条件。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笔者曾多次问当地人:“为什么猪肉不能吃?”得到的答案有很多,除了前面提到的“习性”不好,还有诸如“猪很脏”,“猪是其他民族吃的”等等。2017年初回访时,我再次问起这个问题,几个老人告诉我是因为“吃猪肉会丧失掉以莫乃(信仰)”。我想,这才是猪肉禁忌的根本所在。读者难免疑惑,“丧失掉以莫乃”为什么如此令人恐慌?实际上,这与伊斯兰的“信仰”与“功修”有关。

根据当地阿訇的讲法,“伊斯兰”可分为“信仰”和“功修”两大部分。其中,“信仰”是根本,是一切“功修”的前提,也是后世能否进天堂的甄别标准。按照当地人的讲法,一个人哪怕只要有一丁点的信仰,他(她)都有天堂的“位份”(资格)。反过来,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再多的“功修干办”都等于零,后世也将堕入永久火狱。正因此,一个人“丧失掉以莫乃”就等于失去了天堂的位份,后世也将被打入永久火狱。一“口”之差,便是火狱与天堂的天壤之别,猪肉的“口禁”自然非同小可。由此推知,“合法的饮食”有助于保持个人基本的“信仰”,继而保住后世天堂的资格。

正因为“清真”和信仰的存亡直接相关,“口禁”(尤其是猪肉禁忌)成为当地人生活中的不可触碰的底线,与“口禁”直接相关的族际通婚也成为民族大妨。

二、“清真”的维护:口禁与通婚禁忌

初看之下,饮食禁忌和族际通婚是两件不同性质的事,至少两者间很难让人联想起有什么直接联系。然而,就威宁当地的回民来说,“口禁”和与“外民族”通婚的禁忌本质上是相同的,也就是对猪肉的恐惧。

(一)口禁

“口禁”是当地人对伊斯兰“饮食禁忌”的形象说法,是“清真”的具体要求。一个人如果饮食上不“清真”,称为“不禁口”,或不守“口禁”。“口禁”最重要的就是不吃猪肉,在日常生活中,不仅不能吃猪肉,最好连碰都不要碰。

威宁的回民大多与其他“非穆斯林”杂居,乡镇的街市上穆斯林商铺一般会与其他商铺隔开。尽管如此,在赶集天拥挤的街道上,人们难免会互相接触,而这种接触本身就有可能引发冲突。当地一个回族老师告诉我,在一处集市上,由于一个汉族刚买的猪肉碰到了一个回族,那个回族当场要求汉族买一套新的衣服赔偿。据说前几年威宁一个中学出了一次严重的事件:主厨的汉人图便宜,买猪肉做给学生吃,直接导致很多学生生病住院,导致大量当地回民抗议。

为了守“口禁”,一些外出的当地人宁愿饿着,也不愿吃“非清真”的食物。我的房东告诉我,他家的一个亲戚去贵阳看病时,一天只吃一顿饭,因为要走很远才能找到“清真”餐馆。更有甚者,附近一个寨上的大学生因为学校没有“清真”食堂,直接退学回了家。外出打工的人往往是几个回族合伙租房,共同开伙,自己买菜做饭。

(二)通婚禁忌

根据伊斯兰教法,一桩合法婚姻的前提是共同的信仰。简单说,双方都必须是穆斯林。如果其他民族要与回族通婚,前提也必须是“进教”,当地俗称“随回族”,或者“变回族”。从这点来说,所有合法的通婚都变成了回族与回族的结合。当地人接受这样的通婚,但并不欢迎,主要就是担心对方“信得不真”,回家后吃猪肉。

由于当地结婚后女方要随男方居住,“外民族”的姑娘嫁给回族小伙的婚姻更容易被接受。这是因为长时间在一起居住,饮食上随男方家,比较容易监督。主要的担心是女孩回娘家不守“口禁”,不光自己吃,还带着孩子吃。相比之下,当地人对回族女子嫁给其他民族男子的接受程度要低得多,即便是男方愿意“?M教”。毕竟男方到底信得真不真,女孩嫁过去后又到底会不会吃猪肉,女方的父母不知道,也管不着。

如果对方不“进教”,不管是回族娶外民族,还是回族嫁外民族,在教义上都是“不合法”的,回族一方的父母也必然会坚决反对。在这种情况下,当地人认为是一个回族被外民族“勾走了”,从此他(她)不再是“回族”,而是变成了“汉族”(如果另一方是汉族),因为他(她)跟着吃“汉人家的猪肉”去了。这也是当地家长最不愿看到的情况。一个当地人说,像这种“回族嫁汉族”,以后自己老了生个病,要人服侍的时候,“敢都不敢挨边上”,因为怕“沾染”汉族身上可能有的猪油。尤其是一个临死之人,如果不小心碰到,一辈子小心翼翼守卫的“以莫乃”便被毁了。因此,通婚禁忌的根源实际上和“口禁”一样,都是“清真”的问题,也就是害怕“沾染”猪肉,毁掉信仰。

以上的论述难免和以往的研究一样,给人一种当地回民和周边其他民族“老死不相往来”的印象,[10]但实际并非如此。尽管当地回民非常注意维护自己的饮食“边界”,且这种“边界”没有丝毫妥协的空间,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与其他民族的和谐相处。实际上,当地回民不仅和周边其他民族在日常交往中相安无事,甚至会在婚丧嫁娶等大事中互相走动,也就是相互“做客”。下面将以“做客”为例,论述当地回民与其他民族在请客吃饭问题上一些“变通”的方法。

三、“清真”与“做客”:吃饭问题的变通

食物的分享是“好客”的重要体现,简单说就是主人和客人一起吃饭,这体现的是一种分享、融合的精神。与之相对,“清真”则更多强调彼此的界限,“清洁污染,诚一不二”要求的既是在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之间划清界限。乍看之下,“清真”与族际“共餐”(即一起吃饭)似乎难以并存。然而,在尊重彼此饮食习惯的前提下,威宁当地的回民和其他民族却找到了一些“变通”的办法,解决了相互做客时“吃饭”的问题。

以回汉之间相互做客为例,如果是汉族到回族家做客,主要的问题是“回锅”;换做回族到汉族家做客,最好的办法就是“另起炉灶”。

(一)回锅

出于教义上要求的“节约”精神,威宁当地回民在请客吃饭时有“回锅”的习俗,简单说就是将剩菜再次加热待客。汉族客人的出现会带来“沾染”的危险,“回锅”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为此,当地人想出了不少办法,可分为“回锅”、部分“回锅”和“不回锅”三种情况。

如果要“回锅”,又不被“沾染”,唯一的办法就是避免汉族客人与饭菜的直接接触,尤其是“肉菜”。为此,一些地方想出了“代替夹菜”的办法,即汉族坐的饭桌上安排一个回族小姑娘,专门替客人夹菜。部分“回锅”即汉族客人和回族客人分桌就餐,汉族客人吃剩的饭菜不“回锅”,回族吃的“回锅”。“不回锅”在汉族和回族客人同桌就餐的情况下,将全部剩菜剩饭倒掉,避免“沾染”。2016年,当地一户人家搬家“请客”,除了附近村寨的“回族客”外,还请了一些“汉族客”。为了避免“沾染”,主人家专门买牛肉招待几桌汉族客。待客当天,回族吃剩的菜照常“回锅”,汉族吃剩的则全部倒掉。

(二)另起炉灶

相比汉族到回族家做客,回族到汉族家做客要“麻烦”得多。这是因为汉族可以接受回族的“清真”饮食,而回族却不可以接受汉族的“非清真”饮食。或者按当地人的话讲,汉人可以吃回子的牛肉,但回子不可以吃汉人家的猪肉。那么,这一问题该怎么解决?

首先,“只做客,不吃饭”是一个不难想到的办法。这种做法在威宁很常见,按当地人的讲法,也就是去“坐一坐”,送完礼,不吃汉人办的酒席。这固然是最简单的办法,但不仅无益于维持长期的来往,还会淡化,甚至切断原有的关系。另一种办法就是前面提过的“煮鸡蛋、烧洋芋”,虽显怠慢,但一来不怕“沾染”,二来也算填饱肚子的办法。当然,用来煮鸡蛋或土豆的水壶最好是全新的,至少是没被“沾染”过的。

前面的两种办法都略显“消极”,最好的办法是想办法让回族客人吃上“清真”食物,这就必须要“另起炉灶”。从回族这一方来说,最“笨”的办法是自带锅灶,自己做自己吃。一个老人早年从黔东南嫁到当地,也随了回族。每次去后家(女方家)做客时,为了不坏“口禁”,老人都自带锅灶,自己做饭。从汉族这一方来说,最积极的办法便是“办回族席”,也即为回族客人准备“清真”餐,这在当地又有好几种办法。首先,如果主人家嫌麻烦,附近又有“清真”餐馆,就可以请回族客人去餐馆就餐。如果附近没有“清真”餐馆,或者主人家不嫌麻烦,想要亲自待客,那就可以采取“办两桌席”的办法。具体来讲,汉族客人还按汉族的做法,“办汉族席”;另外借附近另外的场所(如有可能最好是回族家),单独请回族帮忙人,置办新的锅灶或者让帮忙人自带锅灶,让回族帮忙人做饭来招待回族客人,也就是“办回族席”。吃饭的时候也最好回族客人和汉族客人分开,避免“沾染”。最后,也可以完全采取“办回族席”,即用“清真”餐招待所有客人。据说威宁龙街一带和回族杂居的彝族有“办回族席”的做法,也就是帮忙人全用回族,所有客人吃“清真”餐。

从上面两点论述来看,当地人回族和其他民族间通过一些“变通”的方式,解决了“共餐”的问题。这些“变通”以尊重“清真”的原则为前提,排除了彼此之间“做客”时的障碍。从民族关系的角度来讲,也有助于促进回族与其他民族的和睦相处。

总结

综上所述,“清真”从原初意义上的“伊斯兰”具体化为“合法的饮食”,它原则上要求做到“清洁污染”和“诚一不二”。“清真”之所以至关重要,是因为它与个人信仰的存废直接相关,而信仰本身是后世区分天堂与火狱居民的唯一标准。从这一点来讲,“清真”不仅仅是简单的饮食习惯,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它对于穆斯林的严肃性与神圣性。可以说,“清真”是广大穆斯林信仰的“底线”,全社会理应对“清真”给予绝对的尊重。

为了守住信仰,穆斯林就必须坚持“清真”的饮食,坚守“口禁”与族际通婚禁忌,以避免“不洁物”――猪肉的“沾染”。换言之,穆斯林的饮食禁忌与通婚制度都是由“清真”生发出来的一种风俗,只是“伊斯兰”的一种生活方式,本身并没有民族偏见或歧视。实际上,在当地人的认识中,“回族”便是从阿拉伯国家来到中国的穆斯林与汉族妇女通婚产生的一个民族。时至今日,当地回民婚丧嫁娶等习俗中,还有很多和汉族及其他民族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因此,我们与其对穆斯林的饮食习惯或婚姻习俗大惊小怪,不如注重不同民族间相同的地方。这样不仅有助于我们去理解其他的民族,更有益于不同民族间的和谐相处。

(作者?挝唬罕本┐笱?社会学系)

―――――――――――――――――――――――――――――――――――――――――――――

注释:

[1] 马坚先生曾提到“回族崇拜猪”的误解,哈正利则更进一步阐述了历史上关于回民“猪肉禁忌”根源的一些离谱的偏见。具体参看马坚:《回民为什么不吃猪肉?》,载《人民日报》1951年3月20日;哈正利:《饮食禁忌与回汉关系――从禁食猪肉习俗解读回汉关系》,载《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2] 马坚是建国以来最早对回族的“猪肉禁忌”加以解释的伊斯兰学者。他认为猪的“不洁”习性是伊斯兰教禁食猪肉的根源,而历史上回汉之间的偏见强化了这一禁忌。后来的学者在解读这一问题时虽然在教义和历史根源上有所扩展,但未超越马坚的解释框架,在解释的广度和深度上反倒不及马坚先生。然而,即便是马坚先生也未能更深一步解释普通回民如何理解“猪肉禁忌”。见马坚:《回民为什么不吃猪肉?》,载《人民日报》1951年3月20日。

[3]周燮藩主编:《清真大典》(第十六册),黄山书社2005年版,第10

1、173页。关于“清真”一词的来源,可参看杨湛山:《“清真”源流小考》,载《中国民族》1982年第9期。

[4] 类似的经文还有《古兰经》2:172-173;5:3-4。

[5] 关于伊斯兰教义中“清真”的规定,参看从恩霖:《略述伊斯兰教饮食原则――兼谈清真饮食与饮食安全》,载《中国穆斯林》2011年第4期。

[6] 类似的说法参看马坚:《回民为什么不吃猪肉?》,载《人民日报》1951年3月20日。

[7] 根据相关的“圣训”,驴肉以及“有獠牙的野兽和有利爪的飞禽”也不可食。见沙宗平:《“圣训”中关于穆斯林饮食禁忌的规定初探》,载《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8] 当地人认为牛羊的肾脏、脊髓、生殖器都与生殖有关,都属于“污染大”的部位,所以不能吃。嗉囊被认为是装粪的地方,而且只有一层皮,所以不能吃。鸡翘是鸡屁股上的一个突起,里面是粘液,和鸡屁股一样,在当地人看来是“不洁净”的。鸡肠原则上是可食的,前提是洗干净粪便。但由于不多,又不好洗,所以当地人也不怎么吃。

[9] 根据2016年7月11日威宁县玛撒驿清真寺张阿訇“瓦尔兹”(演讲)录音整理。根据这个讲法,只有完全的“自产自销”才能保证饮食绝对的“清真”。当然,出门在外的穆斯林为了“顾命”,可以在没有“清真”食品的情况下食用“非清真”食物,只要不过分即可。

[10] 在前面提到的关于伊斯兰“饮食禁忌”的研究中,共同的倾向是强调穆斯林饮食习俗的特殊性及其在民族身份认同中的重要性。这无疑有助于让穆斯林加深自我宗教文化的认识与自我的身份认同,但同时也无意中会给各民族间一种“泾渭分明”的假象,夸大并强化民族间的宗教、文化差异。这既不符合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况,更无益于不同民族间的友好相处。

上一篇:红十字会总结范文下一篇:衡山游玩攻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