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湖小学)2011校本研修交流材料

2024-04-24

(百家湖小学)2011校本研修交流材料(通用3篇)

篇1:(百家湖小学)2011校本研修交流材料

走与本真教育相契合的校本研修之路

——南京市百家湖小学校本研修交流材料

“本真教育”追求的是教育的“本”和“真”。教育本质是什么?是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是促使生命的存在、发展和超越,是施教者和受教者的互动的相互关系,是让学生全面地、和谐地、积极主动地发展。把握了教育的本质,遵循了教育规律,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这样的教育就是本真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本真教育”是一种理想的教育。近年来,在本真教育思想的指引下,百小办学水平和实效不断提升,品牌效应日趋显著。纵观几年来的办学历程和发展轨迹,不难发现百小教育品质的提升,与学校注重内涵发展,坚持走与本真教育相契合的校本研修之路是分不开的。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可以说,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支点,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支点。现结合我校校本研修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们的工作思路。

一、思想的引领与塑造

走进百家湖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悬挂着“师德师能浸润生命之本,童言童行飞扬童年之真”这样的条幅。这是百家湖小学本真教育思想的浓缩,也是广大教师追寻本真的教育理念,核心是:教人本真,本真教人。所谓“教人本真”,就是让学生在小学阶段,保持童心,养成善性,坚持真理,释放潜能,自由健康地成长;“本真教人”就是创设和谐的环境,民主的氛围,使师生平等交流,心灵对话,让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我们所倡导的本真教育是指本色的教育、生本的教育、全面的教育和活的教育。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本真教育思想的认识,学校又多途径开展了专题培训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以智慧开启智慧

“本真”教育的理论是由百小校长特级教师刘志春提出来的。本真教育思想的诞生,开启了百小发展的新篇章。2006年秋,特级教师刘志春调入百家湖小学任校长,第一次提出了“本真”教育的概念,也给百小未来的发展明确定位。随后的日子里,在刘校长的引领下,百小教师以各种方式学习本真教育思想,践行本真教育理念。每学期,百小教师都能够多次零距离聆听本真教育思想的缔造者刘志春校长的报告,能够切身感受其课堂教学的魅力。深入浅出、密切联系课程实施和教学实践的报告,让广大老师如沐春风,醍醐灌顶,本真教育的思想也逐渐在老师们的心中扎下了根;波澜不惊却暗流涌动,处处彰显巧妙与智慧的、朴实与灵动的课堂,进一步诠释了本真教育思想的真谛,渐渐地,本真教育的思想在老师们心中萌芽、长叶。不仅如此,刘校长还经常亲临教学第一线,深入每一个

1班级听课,与老师沟通,和孩子们交谈,了解课程实施的情况,帮助老师们探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面对面地给予专业化的指导。充满智慧的阐释,极富个性的教学和求真务实的品格,不仅引领了教育的智慧,而且塑造了百小本真教育的优秀品质。

为了拓宽视野,提升课程实施的水平,学校还经常邀请学术专家如成尚荣、特级教师如魏洁、市学科带头人等来校作报告,上示范课,开办讲座,沙龙等,这种“请进来”的方式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对“请进来”有了明确的要求,一是必须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即围绕本真教育展开的,二是必须解答老师们在本真教育实践中产生的疑难、困惑。同时,我校还与市内外知名的小学如夫子庙小学,镇江市京口实验小学,举办学科教学联谊活动,通过课堂观摩,课后研讨,对话交流等系列的活动,不断深化本真教育思想,丰富本真教育的内涵。这些指向性非常明确的引领与塑造,清晰了本真教育的思路,也开启了教育的智慧。

2.本真讲坛提升了教育的品位

面向全体,人人参与,是本真教育实施的根本。落实本真教育思想,不是少数老师的事情,更不是少数学科的专利。为了让每一位老师都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践行本真教育思想,学校搭建了“本真讲坛”这一平台,让所有老师都能登上讲坛,展示自我,体验成功。近年来,学校开办了每月一次的本真讲坛,即围绕本真教育思想和课程实施情况,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以年级组为单位,安排2——3名老师,从师德师能、教育科研、课程改革等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把自己学习、实践的心得体会以报告的形式与大家交流、分享,借鉴。这种以弘扬正气、关注细节的活动,强化了责任意识,营造了和谐、进取的氛围,也提升了教育教学的品质。

二、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

我国学者历以贤认为,“学习型组织指团体及其成员,在共同的目标下,进行持续学习并不断转化与创新的组织”。对于教师而言,这种学习型组织就是基于行动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本真教育是百家湖小学发展的核心理念,也是百家湖小学追求的至高境界,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群体,即创建并实施专业发展共同体,是本真教育实施的关键。近年来,学校以本真教育思想为指引,以教育教学实践为途径,以“两组”建设为阵地,以团队研究、个性研究、问题研究为切入点,努力提高教师群体专业化发展水平。

1.重新建构“两组”活动

“两组”建设关乎教师群体的发展,关乎教育质量的提升。为了进一步提高“两组”工作的实效,学校在反思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改变了过去“两组”活动杂乱、盲目,缺乏

主线的状况,确立了以学校课改主题为核心,以多支点本真教学模式的构建为抓手,紧紧围绕“以两案为基础,以小组合作为重要学习形式”这一主题,着力开展“两组”活动。

实际操作中,“两组”活动又承载了不同的任务。备课组(语数学科备课组是以年级、学科为单位单独组建;英语、音乐等其他学科备课组以学科为单位组建,同时也是教研组)主要的使命是研讨教材,研究学情,制定教学方案;教研组主要立足于教学实践,以主题教研、课例研讨的形式,解决某一类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或提供较为成熟的教学策略等。由于进一步明晰了“两组”活动的思路,成效也是极其显著的。以“两案”为主要支点的教学改革,正是通过“两组”活动的有效开展,才得以在较短时间内,使得广大教师从疑惑,畏难,到接受,改变,收获惊喜。可以这样说,“两组”活动如今已成为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最主要的平台。

2.营造和谐的团队合作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以师德师能为核心的交往活动,是教师之间的双向建构与整合。创建与实施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关键是有一个德才兼备的领头人,一个优秀的校长。百小校长刘志春,作为一名知名特级教师,为百小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创建营造了民主、和谐的氛围。作为共同体的一员,刘校长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与老师沟通,和学生交流,平等对话,了解师生们的心声,给予鼓励支持;经常走进教室,体验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指导;有老师上公开课,参与听课、研讨,中肯地提出建议,有时候,甚至亲自上阵执教,给老师放样、示范;教研组活动,鼓励老师人人开口,畅所欲言,自己却少发言或不发言,把活动的话语权和自主权交给老师„„正是这样的引领,增强了百小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凝聚力和活力。走进百小,经常看到“两组”活动,教师积极参与,各抒己见,滔滔不绝;课堂教学井然有序,充满激情;骨干老师的教室后面总有一些倾听、记录的年轻老师的身影;师徒结对没有了居高临下和任务,有的是真诚和友善;承担公开课的老师,身后必定有一群热心的身影;有老师参赛或获奖,必定收获一份鼓励和祝福„„

三、涵育本真的教研文化

教研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应当以人之发展作为自己设想的中心。首先,从直接的意义上讲,教研文化所设想的核心是教师发展。其次,从间接意义上讲,教研活动应当以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追求目标。我校努力涵育的是真实的、校本的和尊重的教研文化。

1.本真的教学研究首先是真实的。所谓真实的研究,就是在教学研究上寻找看起来很小很平常却又是焦点集中并且有益的问题,也就是教学中的真问题进行研究。比如数学教师在一起讨论研究认为,学生中的计算和数学实际应运中有些错误是普遍的,而且是带有

一定规律的,于是老师们一段时间的教学研究就是致力于学生普遍错题的收集。收集后怎么办?一开始老师把它作为警醒自己教学的路标,遇到这样的题目,对学生是反复叮咛,生怕出错,结果还是错误不少。这本错题集,也象征着教师的苦恼与烦躁。后来展开学习,他们从神经学的研究成果中知道,面对错误时,成功的学生能比他们的同学产生更多的大脑生长激素。当错误被当作学习机会时,大脑化学物质变得更加有益。大脑化学物质成分的改变会增加学生进行自省和向更高成就迈进的机会。当学生感到犯错误是不合格、缺乏能力或学习差的标志时,会有更多引起压力的物质在身体、大脑中产生。这不仅会阻碍学生进行自我更正,还会导致学生丧失信心,学习成绩下降。老师们认为,以前只关注了题目做得对不对,根本没把学生的心理认真思考。于是错题集变成了“学习机会指南”,课堂上责怪学生犯错的声音少了,老师们更多的思考如何利用错误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让他们在纠错的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而且获得学习的信心。原来只是搜集错误,现在正研究如何把错误化作学习的机会。

2.本真的教学研究是校本的。校本研究是密切结合学校工作实际,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一种教育研究活动。我们倡导的本真的教学研究中的校本是想研究者(我校教师)根据自己所任学科教学或教育的特点,结合我校实际开展研究。研究的内容既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又可形成我校某一方面的特色。比如学校四位美术教师有三位学过国画,小学美术教材中也有关于国画的基础知识,在教学中他们也发现不少孩子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于是他们先从兴趣小组开始,以后把儿童水墨的有关内容渗透到各个年级,经过两年的研究,终于编成我校儿童水墨校本教材,这学期美术教研组以“弘扬传统文化,感受水墨情韵”为主题进行了课堂教学、兴趣班活动的展示,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地运用着毛笔、宣纸、墨汁和颜料,儿童丰富的想象力跃然纸上。活动得到了市教研室领导、美术特级教师以及同行的一致赞扬,认为我校儿童水墨已初具特色。还有体育教师把我校已具备的特色少儿京剧引入阳光锻炼一小时活动,问他们为什么,回答是经过充分研究和论证的。京剧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有健身的效果,唱腔可以增加肺活量,手眼身法步可挺拔躯干,具有神采奕奕的美感。等等。

3.本真的教学研究还应该是是尊重的。在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中,我们强调尊重,是要求教师实事求是,杜绝炫耀浮躁。比如一堂研究课上完,以前是不管对教学内容熟悉与否,不管对教师教学思路了解与否,就是你认为怎样,他认为怎样,众说纷纭,似乎教研气氛很浓,其实最终莫衷一是,不明就里,很容易导致教学研究的肤浅低效,甚至挫伤作课教师的自尊与积极性。我们提倡提前介入,上课之前听课者要了解教材,最好能了解教者的思路,研究之前要听取教者的简要介绍,就教者的目标以及采取的方法针对性地讨论,避免盲目和随意。我们觉得让教者先讲述是尊重,有准备的有针对性地研究更是是别人的尊重。

教师有自己的思想和教学风格更应受到尊重。我们在提前介入的过程中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就是你说的认为很符合课程改革的教学思路往往不一定会被别的老师接受。曾经一位老师参加教学竞赛,我们教研组集体出谋划策,提出让学生按教学环节实行自动化,到什么环节学生干什么,不要老师多说,提高课堂效率。可这位老师说,这样课堂似乎比较呆板,不适合她的以趣引读的课堂教学风格。大家便一起按照她的设想进一步修正完善。结果她的课堂教学十分出色,获得市一等奖。教学研究时,每个人都应该真正的把“尊重”二字牢记在心里,并落实在行动上。只有这样教研的“以人为本”才不会变成一句空话。

四、有效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进行教学以后,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际的教学效果,对自己的基础文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进行返身性地理解和思考。教师教学反思的途径是多样的。

○ 撰写教学随笔。

○ 利用教学录像进行反思。

○ 教研组教师间的交流讨论。

○ 调整基础文案,再次演绎课堂。

○ 案例研究法。

其根本目的在于改进教学行动。有效的教学反思为进一步行动注入了更加理性的成分。现代教师培训理论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

对于我们而言,需要借助一种机制和形式来推进教师的教学反思。我们首先反思了要求教师撰写教学反思这一教学制度,发现仅仅一般性地提出撰写教学反思的要求并不具有实质意义。第一,对于那些没有真正确立反思意识的教师来说,教学反思很容易成为一种形式主义而丧失精神实质。第二,即便是真切地想反思自己教学的老师,也很难达到反思的境界,因为他的教学和反思仍旧在同一思维水平上。这就意味着需要为教师的教学反思提供有力的支撑点。对于限定篇数的教学反思,教导处进行认真检查,给予反馈,让教师感觉到这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我们组织集体研讨和观摩讨论,提供超越于个人水平的反思“支点”,让教师可以站在更高的高度反观自己的教学。倾听别人对于同一节课的不同理解,比较自己与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的差异,回看自己在教学中某些片段的“定格”,教师突破经验主义的窠臼,改造、扩展、优化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对于自己的课堂教学获得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为此,我们把教学反思纳入校本研修的范围,要求教师不仅要进行集体性反思和个体性反思,同时要把反思获得的理解和认识体现在自己的教学行动之中。教师在反思以后需要修改基础文案、预习设计以及课堂教学预设,有条件的可以及时在平行班教学时使用以检查效果,并对行动结果进行进一步反思。

五、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学校坚持“本真教育”的办学思想,积极致力于“本真”校园的建设,倡导“本真校园本真教师培育本真学生”,即:本真的管理,本真的教师,本真的课堂,本真的儿童文化,本真的教育质量,校园中无论外显还是内涵,充溢着浓郁的本真文化。努力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和谐发展。有效的校本研修,使得学校、教师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态势。如今,“本真教育”在百小已经生根、长叶、开花、结果。目前,学校现有在岗教师99人,本科学历教师占75%以上,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4人,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4人,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占50%。刘志春校长是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行知奖获得者。

2010年,学校被评为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2010年,学校被评为南京市个人课题实验学校;2011年,学校课题被确立为国家级重点课题;近年来,学校教学质量有口皆碑,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均取得优异成绩,曾多次举办市区级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并获好评„„每学期前来参观学习的省内外学校络绎不绝。

总之,本真的校本研修让每一位教师成为受训者,研修者和指导者,全面提升了百家湖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为铸就本真的百家湖小学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如刘校长所说:“百小教师走出去,要比别人高一个姿态。”百家湖小学,将在把握教育真谛,铸造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学校历程中不断超越!

2011年4月

篇2:(百家湖小学)2011校本研修交流材料

小学校本研修先进单位>经验交流材料

各位领导老师们上午好!

首先感谢县局的领导,为我们提供了这次学习交流的机会。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学习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促进我们学校的工作。接下来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们学校校本研修的一些做法,请老师们给予指导。

跟大家要交流的内容有三点。

一、打造一个团队

我们二小语文教师50多人,每个教研组10人左右。数学教师近30人,每个教研组5人左右。英语教师10人。音体美各学科的教师也都有8人以上。我们还成立了由专职、兼>职教师组成的8人以上的科学、综合实践等学科教研组。每个教研组、每个学科组都是一个团队,整个学校又是一个大的团队。如何凝聚一个团队的力量,打造一个有战斗力的群体。

我们的做法:一以活动为载体;二靠评价措施引领。

我校开展的教学常规活动有(1)教研组内研究课(每学期搞一轮)(2)校级优质课、先进教研组评选(每学年评一次)(3)校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等(每两年一次)。每项活动的开展都有相应的评价机制(如集体备课制度;优质课评选标准、先进教研组评比细则;校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评选办法等)。

这些评价制度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激发教师主动参与意识、团队协作意识,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也都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并且以评价团队为主(譬如:教研组内研究课,每学期每人执教一节,每周最多安排一人讲课。教研组要提前做好集体备课,讲课时本组教师要全体参与听课、评课。每个教研组内的研究课,分管学科主任至少有一半的课要全程跟踪,并作为考核先进教研组的量化成绩之一。教研组内研究课,又作为推荐教师参加学校优质课评选的依据。先进教研组评比细则中,教研组参加校级优质课评选成绩作为先进教研组评选一项成绩。年级组教师教学质量检测成绩差距大小情况也是先进教研组评选项目之一。(怎样才能缩小教学成绩差距,提高教学质量?参加学校优质课比赛如何取得好成绩?实践证明,搞好集体备课就是最有效的途径。

集体备课、听评课活动在提高一个团队能力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下面说说我校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开展情况。

我校集体备课的形式有同年级组教师集体备课、跨年级组教师集体备课等。

(1)同年级组集体备课除全册备课、单元备课外,我们更关注课时集体备课的时效性。(我们学校同一个年级的班级都在十个左右,任课教师人数比较多,具备集体教研的优势和氛围)。每天办公时间各学科组都自觉进行集体备课,主要交流当天上课的情况,学生出现的问题,探讨补救的措施,研究下一节课的教学。

(譬如数学课:课时集体备课要细化到,针对一个新知识点创设怎样的教学情景,每个知识点掌握到什么程度,设计哪些练习题目,每个题目的练习意图、知识拓展到什么程度,通过集体备课让每位教师都要很清楚。)

通过课时集体备课,教师每次上课前能清楚把握知识核心,对提高教学质量,缩短教学差距起到很好的作用,老师体会到其中的好处,于是逐渐变成自觉地行动。

(2)跨年级组集体备课,(尤其是语文、数学这些学科,循环一轮需要五年的时间,更何况教材还在不断更新。跨年级组集体备课、听评课活动,使教师对所教知识瞻前顾后,统揽全局。是不同学段教师认知互补,解决教师本位知识缺失的有效的途径。

为解决时间不够用等矛盾,通常我们把简单的问题,放到同年级组集体备课解决,把热点难点问题放到跨年级组集体备课研讨。

教学中我们还体会到:集体备课的设计方案只有放到实践中加以检验,才能避免纸上谈兵,眼高手低。因此集体备课之后,还要选择一些典型、重点课时,由一位教师执教研究课、其他教师听课、评课查找问题,大家再反思修改,完善教案,之后,再执教一轮研究课,在这样的反复过程中,使设计的教学方案趋于合理。

(举一个例子:一次学校教学研讨会上,安排的课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平均数》一课。当时备课组的老师们查阅了很多有关的课例及名家的课堂实录,思路大致如下,课伊始,教师现场收集或直接出示人数不一样多的两个小组的比赛成绩,让学生比一比哪个小组成绩好。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首先想到比总数,但,小组的人数不一样多,比总数不合理,在这种认知冲突下,再引导学生思考比什么怎么比,引入对平均数的认识。教研组的教师讨论交流后,也没跳出这一思路。可是按集体备课预设的方案,几次的试讲,每到这个地方,学生基本卡壳,几乎想不到用平均每人的个数(也就是平均数)来比快慢,对此我们非常困惑。

这时恰好市里要召开一次教学研讨会,其中就有这节课,于是,我们特别安排备课组的教师参会认真学习,会上讲课老师的思路与我们设计的思路、遇到的问题大致一样。现场互动期间,我校参会的教师就我们的困惑特别向专家请教,结果我们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

带着困惑,我们再来研读教材,集体商讨。教师教学用书上的一段话使我们茅塞顿开。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有两个作用(1)它首先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2)其次是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原来我们在备课时,直接拿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实际上就是关注了平均数可以作为不同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而忽略了它首先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这一作用。仅从“比较的维度”揭示平均数的意义,进而理解平均数作为代表一组数据水平的数,看似顺畅,实则潜藏着学生难以跨越、教师也很难察觉的认知障碍与思维断点。

正是有了这样的认知突破,我们勇于放弃前面精心设计、反复试讲的方案,又重新对课进行了深加工。我们从学校正在开展的“校园主持人大赛”活动入课,先给出本班参赛学生初赛时四位评委的打分,让学生猜测参赛学生的比赛成绩应该是多少,使学生经历平均数产生的过程和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感受平均数可以代表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作用。接下来,通过决赛评委人数变化,使学生认识:平均数的虚拟性,平均数的范围以及与这组数据中每一个都有关系等,进一步体会平均数可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这一含义。有了这样的铺垫,前面困惑我们的问题迎刃而解。

当时,我想到的就是两个字:“超越”,依靠团队的力量我们做到了,我们至少超越了市级观摩课水平。之后,这节课作为一节专题研讨课又在县小学数学研讨会执教,得到大家的高度评价。透过这一实例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

二、倡导一种精神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但如果认真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我校教学常规细则中对>教学反思有明确要求,并作为重点检查的项目之一。倡导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同时也注重集体评课反思。每一轮磨课我们都要进行评课反思。

课堂上我们倡导学生合作探究、质疑创新。同样,我们教师也要培养善于反思、勇于创新的精神。

所以,教研组、学科组执教公开课时,我们通常选择有挑战性的课题。

也是在一次学校教学研讨课上,我们确定的一个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课。因为,我们查阅了很多资料,但针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比较少,可借鉴的东西也不多,于是我们就选择了讲这节课。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发现,现实生活中不规则的物体虽然很多,但真正涉及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例子却很少。创设怎样的情景更贴切,更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备学生过程中,我们产生灵感,学生们每天都在喝奶,奶是可以流动变形的,能不能从求奶的体积入课?在进一步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的奶袋上(如伊利纯牛奶)既标注着净含量250克,又标注着体积242ml;有的奶袋上(如伊利酸牛奶)只标注着净含量180克。于是我们对学生做了这样的问题调查:看到奶袋上的这些信息你想知道什么?其中学生谈到:我想知道180克奶的体积是多少?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素材吗,我们决定就从这样的情景入课。在出示情景图,学生寻找信息、提出问题后,教师把问题抛给学生,用什么办法才能知道180克奶的体积是多少?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想办法。小组讨论后学生汇报的办法有:

1、把牛奶装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容器,把它变成规则的形状,测量出长、宽、高就可以计算体积。

2、把牛奶倒入量杯等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里来测量体积。

接下来,教师抛出第二个问题,象牛奶、酱油等液体可以流动变形,可以采用上面的办法求出体积;象土豆这种不规则物体,还能不能用上面的办法直接把它变成规则的形状来求它的体积?于是引入对求不规则物体(固体)体积方法的探究。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办法也就呼之欲出了。

教材插图中是用排水法求西红柿的体积,插图中的西红柿浸没在水中。而我们在具体操作时却发现,西红柿放入水中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我们反复尝试后认为,土豆更适合学生操作探究,于是把西红柿更换为土豆。如果没有亲自实践,这样的错误就不会被发现。教材中的疏漏也是我们教育学生不唯书的好的契机。在学生自认为已经掌握了求土豆等不规则物体体积计算方法的时候,我们又提出让学生测量西红柿的体积。结果学生操作中发现西红柿不能完全没入水中。当不规则物体不能完全没入水中时又该怎样求它的体积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再次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正如一位讲课老师说的:回想这大约一周的时间,我经历过多次的备课、上课、反思、研究的过程,经历着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也经历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顿悟。磨课的过程如同蝴蝶的蜕变一般是痛苦的、难耐的、寝食难安的却也是美丽的,如此一种痛并快乐着的感觉直到现在仍然萦绕与回味。置身于一个热情高效、团结协作的团队中,我无比自豪。我觉得:磨课过程对自己既有的教学行为、教学认识、行为习惯、策略运用等方面带来比较集中的冲击。更使我模糊的执教过程清晰化,目标定位准确化,课堂环节设置合理化,教学策略应用恰当化。我想,让我们做个吐故纳新的教育者吧!

三、搭建一个平台

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批优秀教师。每个教师都有他优秀的一面,只要给他一个展示的平台。我校每学期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教师搭建起相互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

我校的网站,开辟了“优秀论文”“精品教案”“评课反思”“科研成果”等栏目,还专门开辟了教研组专栏供教师发表意见,展示成果。为教师搭建“百家争鸣”的教学研究平台。

教师博客展示活动,让心与心交融,为教师搭建起交流平台。

我喜爱的一本书演讲活动,营造了浓浓的书香氛围。

各种活动的开展为教师搭建起不同的舞台,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为锻炼教师、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篇3:校本研修经验交流材料

宁强县大安镇中心小学校本研修实践与探索

大安镇中心小学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立足自身实际,借鉴外地外校成功经验,组织教师扎实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以教研促教师专业成长,以课改促学生全面发展,使学校逐步走上了一条以关注每位学生成功,师生共同成长的内涵发展之路。

一、抓住推进校本研修的关键,强化管理

1、领导重视,强化校本研修管理。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校本研修工作。每年都把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培训,强化校本研修作为学校工作计划的重要内容。在学校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留出教师培训经费。实行领导分管教研组责任制,带头听课,学校要求校级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带头参加教研活动,每位中层领导包抓一个教研组,要求校领导在教研组内首先是带头学习,其次是服务,最后才是管理。

2、构建好网络,重点发挥好教研组长的作用。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教研室主任为副组长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由分管副校长任组长的校本研修指导小组,全面策划、指导、调控学校校本研修工作。同时,学校构建了领导小组下的校本研修管理网络,分别管理指导教育技术研修、学科课程研修、教研组长研修、班务研修、校务研修与师德专题研修。

3、建章立制过硬考核,努力建设制度化校本研修局面。学校制定了《大安镇中心学校校本研修制度》,比较全面系统地规范了校本研修小组的设置,确定了领导联组研修机制,详细规定了常规校本研修的时间、地点及内容与组织形式的要求、教研组长考核的时段、内容与方法,对师德专题研修、学校管理研修、校本研修教师读书活动作出了具体规定,明确了指导组的作用,拟订了《教师专业素质发展规划表》的填写要求、评估细则、评估程序,规范了备课的管理,提出了外出培训“三个一”的管理要求,出台了优秀研修小组的评选条件和校本研修奖惩办法。为了使《大安镇中心学校校本研修奖励制度》具有更有效的约束力和更加深入人心,我们在2012年4月的教师会上将《制度》分发到各研修小组进行讨论并在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通过后正式执行。《校本研修制度》及《奖励制度》的出台,使学校的校本研修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效规范了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

学校制定了必要的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并将教师的研修活动的考核与考核、评选先进、晋级晋职挂钩,将教师研修学分转换成综合考核分,在《教师考核评分细则》、《学校常规管理考核评分细则》、《教育教学目标考核责任书》中充分体现了教师的研修活动。

为教师研修、培训提供时间保障,充分利用学校优质 设备和资源。①建立学校四级研修模式; ②各级研修活动教导处统一调课; ③充分利用网络教室及校园网。

二、培养青年教师为重点,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拥有一支理念前卫,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其中县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校级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在校本研修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因此对各级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成为我校校本研修的重要组成部分。

1、积极挖掘内部潜力:开展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如我校已经开展了两届的“青蓝双馨”工程,这项工程已为我校20余名青年教师找师傅、搭建成长的平台。还有我校实行的“导师制”,要求各级骨干教师传帮带一个新进教师,开学初为新进教师找好导师,新进教师在 9 月份先听“导师”课,然后请“导师”指导教学设计与试讲,先上一节汇报课,两个月后上一节“合格课”,学校评委组与其他老师听课评课,评定为合格为止。第二年的 5 月份上一节 “展示课”,形成大家都深入课堂,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

2、努力借助外部资源:一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让他们接受高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培训,促使他们尽快成长。每年学校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听课费用都在 3万元以上,二是给青年教师搭建一个锻炼的舞台,组织开展了学校的“外出学习模仿展示课”研讨活动,让他们在讲台上展露学习所得。三是有计划地请进来。有计划地邀请县内外各学科专家来校听课、评课与讲座,使“专家引领”在我校校本研修中得到了有效的开展。四是给骨干教师搭建一个锻炼的舞台,积极承办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和外校参观研讨活动,促进教师观摩学习和承担各级各类“对外公开课”,“向下送课,向上献课”的活动。

三、坚持“三一”,把研修基础打好

校本研修能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校本研修的实施靠教师,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因此,为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团队,我们在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培训上做了很多文章。

1、用“三读一赛”,丰厚思想底蕴。“三读”即读中国古典教育名著、读外国教育名著、读中国现代教育家名著;“一赛”指教育思想观念辩论赛。老师往往会指导鼓励学生多读书,而要引导学生,教师本身就应该是一个阅读者。所以我们要求教师要人人读书,要读教育名著,读教育家的原著;要求教师学习大教育家,接近大教育家,走进大教育家的思想宝库之中。目前我们已经学了《论语》《学记》《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以及《魏书生教育管理艺术》丛书,教师每学年要完成10万字的读书笔记。为了促进教师的学习,每学期我们还会举行一次教育思想观念辩论赛。我们发现通过学习,教师有文化底蕴了,有教育思想了,而且教学中也有了一定的教育素养和教育艺术。

2、“用三学一研”,把握学科前沿。“三学”即学名师的教育理念、学名师的教学风格、学名师的成长事迹;“一研”指研讨名师的著名课例。名师永远是站在学科前沿的人,所以大家都争相学名师。但很多老师以前学名师存在很大的误区,以为学名师就是照搬名师的教法、步骤,其实那只是一种简单的复制。某种教法在名师的手里,能运用自如、如鱼得水、呼风唤雨,毕竟名师在课堂教学中加进了自己一些个性化的东西,如名师的阅历、情感、学识、性格特长等,而这些不是依葫芦画瓢就能学到的。所以,我们引导老师们从名师的教学中着重领悟他们的教育理念,感受他们的教学风格,学习名师身上所具备的各种基质。而引导教师学习名师的成长过程更是我们的重头戏,老师们从各位名师的成长经历学习中感悟到,名师之所以能成为名师是因为他们有对职业价值的执着追求,有永不能“安分”的对教育的探索,有文化铺就的深厚底蕴,有因为长期思考而培养出来的敏锐、独特的见解。正是这样长时间的历练,他们才能掌握教育发展方向,才能引领教育改革。有了正确的的学习名师的观念,我们还进行了名师著名课例的研讨,大家都能认真消化名师课堂呈现出的丰富内涵,根据个人理解整合,上出具有个人风格的课来。虽然,我们有失败,但谁能说失败不是更有价值的收获呢!

3、用“三写一评”激发教研热情。“三写”即写教育故事、教学反思、教学论文;“一评”指征文竞赛。校本研修需要研究型的人才,需要创新型的人才,这就必须让教师思考起来。“三写”就是我们为了带动教师思考创设的一个载体。这“三写”纳入每月的常规检查,除了每课教案后的随堂反思以外,每月任课教师必须完成一份质量较高的月教学反思,学校组织评委进行评比,并对获奖教师进行公示表彰及物质奖励,做到好的及时鼓励,差的全校通报,促使教师认真对待,以达到我们训练的最终目的。每学期举行一次的“征文竞赛”已举行了六届,从征文的质量上、选材上我们发现老师们在一点一点进步。

此外,我们还长期抓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夯实教师内功;还开展了各科教师全能竞赛,全面的对教师素质进行考核评估。

四、着力“三合”,把科研课题做实 课题研究是校本研修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通过把课题研究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相连的方式,让课题研究落到实处,也让学校工作充满活力与创造力。

1、着力课题研究与校本课程的结合。我们申报的“小学中段作文资源建设”、“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这两项课题,前者可以帮助孩子提高习作水平,后者在于引导学生找方法、巧记概念,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这两个课题都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为了抓好这两项课题,我们专门开设了“佳作赏析”和“学算”这两门课程,并编写了校本教材,指导老师有计划、有目的的上好这两门课,每学期还专门进行课例研讨。这样做就让课题研究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融为一体,不增加老师和学生的任何负担。老师在教学的同时参与了课题研究,而学生在这些课中也吸纳了很多知识。同时学校还开发了剪纸课、手工课、舞蹈课以及跳绳课,并印制了这些课的校本教材,让这些课的开展向规范性、系统性深入,从而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

2、着力课题研究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目前已经结题的市级“十一五”课题《小学中段作文资源建设》,我们就是采取的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研究方式。这个课题与学科联系很紧密,所以我们让课题教师在上好自己的课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形成资料。教学中老师就掌握了大量案例,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为课题的研究与发展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所以在结题汇报中得到了专家组的好评,该课题于2011年9月通过结题,被评定为“良好”。

3、着力课题研究与教育实践的融合。我校申请的“十一五”省级课题《目前小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的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能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相结合,开展起来十分便利。围绕课题的开展我们推出了中低高三个段学生口语测试与试卷考察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使各年级的语文学习评价更科学、更客观。

课题研究对校本研修的重要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2012年6月又申报了“听课、评课、议课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研究”、“英语单词记忆方法研究”三个“十二五”省级课题。围绕着学校的课题,我们逐渐明晰了研究的范围和内涵,切入点放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上。各教研组、备课组围绕这个主题,梳理本学科或者本备课组存在的主要问题,确立了本组内的研究专题,目前,学校共有16个备课组确立了研究专题,并积极申报县、校级微型课题,开展行动研究。参与课题研究教师53人,参与率82%。各学科课题组在学校课题组的组织指导下,开展了实质性的研究工作。

五、做实常规研修,积极创新渠道

1、学校校本研修包括全体集中研修(由行政办公室主持,校长、副校长轮流进行专题讲座或辅导,每周例会时进行)、教研组长集中研修(由教科室组织、每周三下午进行)、学科组集中研修(由备课组组长组织,每周一进行)、教育技术研修(由教导主任组织,每周四下午进行)、班务研修(由德育主任组织,每周二上午进行)、校务研修(由校长室组织,每周五上午进行)等多种层次,根据各自实际在学期初拟订相应的研修专题,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各研修组采用问题式专题研修、教学诊断式研修、案例研修及以实验课题为导引进行的研修等多种模式,其形式呈现为讲座式、中心发言人式、讨论交流式、个案评析式等多种形式。这些常规研修我校一直坚持扎扎实实开展,形成了我校务实的校本研修氛围。

2、在做实常规研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开拓形式多样的研修活动。上学期,学校建立了教师专业成长档案,每位教师都制定了自我发展规划,根据各自实际确立自己的近期规划和中长远目标。学校有联网的电子备课室,每天向教师开放并定期进行教育技术培训。2012年2月,学校部分教师自发建立了“大安小学群英会”同事交流群,随着校本研修的开展与不断深入,“群英会”已转换成“大安小学校本研修讨论群”,其讨论主题与交流内容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群管理员这样号召:“这里是大小教师的天地,是大小校本研修交流的茶座!欢迎大家在此对大小的校本研修畅所欲言!”

六、坚持“三主”,把研修效应放大

在校本研修工作中,我们注重了校本研修成果的转化,放大校本研修效应,让校本研修成为学校发展的主动力、成为教师成长的主阵地、成为学生受惠的主渠道。

1、让校本研修成为学校发展的主动力。经过几年校本研修的探索,我校已发展到19个教学班,1000多名学生的规模,在我县同类学校中,规模位居第三,成为一所规模较大的乡镇小学。近年来,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教学质量和师生素质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先后被授予“提高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学校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示范家长学校”“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2004年被汉中市教育局命名为“文明校园”, 2010年被汉中市教育局命名为“汉中市先进教研组”。2011年被县教体局命名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管理与应用先进单位”,2011年被文明办教体局团县委少工委邮政局授予“第六届全国少儿书信文化活动宁强赛区优秀组织单位”2011年参加汉中市第四届中小学艺术教育成果展评活动,报选的古筝独奏《八月桂花遍地开》获乐器类二等奖,2011年被省教育厅授予“全省中小学校百佳网站”荣誉称号,2012年被授予“第七届全国少儿书信文化活动宁强赛区优秀组织单位”。近几年,我校教学质量在同类学校中一直名列前茅。我校教师撰写的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研论文在省市县评选中获奖,教师积极参加县赛教(其中有县级教学能手2人,教坛新秀3人)、学校在宁强县文艺调演、历届书信大赛,“三小”作品比赛中屡获佳绩,学校汇编了两册《教师优秀论文集》和《金色的童年—学生优秀作文集》,编印了古诗文、手工制作、环境保护校本教材。

2、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成长的主阵地。学校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要求和鼓励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主讲镇校级公开课,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教学竞赛与课堂研究,积极参加校内课堂研究、听课评课,多数教师能通过这些渠道完成4学分的校本研修。绝大多数教师工作兢兢业业、为人师表,在历次的家长评教和每学期的学生评教活动中,有90%以上的老师得分在90分以上。

在56位专任教师中,本科或正在进行本科学习的37人,高学历或正在参加高学历培训比例为68.5%。随着研训学习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教育教学设施的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也得到了明显提高:95%以上的老师能熟练有效地采集网上信息、开发课程资源、下载改造或自制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式、课堂组织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均有了明显的变化。

学校规范了《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的填写并组织专人进行检查、评估,填写参与率100%,合格率100%。

3、让校本研修成为学生受惠的主渠道。各项课题的开展和各类校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素质和能力极大提高。近几年来,学生也是捷报频传。学生制作的电脑作品《蜗牛的奖杯》获全省第二届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二等奖;2011年参加陕西省安全知识网络竞赛获班级组织奖;课本剧《美丽的小路》获宁强县第七届中小学文艺调演小学组铜奖,2012年参加大安镇中小学幼儿园2012年庆元旦文艺汇演,获得一等奖。综合实践、地方课、校本课程是新课程的亮点之一,学校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选派教学骨干组成相对专职的教师队伍,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取经,使我校的三课迅速步入正轨并取得成效:综合实践课的“绢花制作”于2012年5月举办了作品展,参展家长赞誉不断,综合实践特色课“十字绣”、“书法艺术”得到广泛好评;《校本课程开发的“环保”系列、“读唐诗”系列在全镇交流;两册《教师优秀论文集》和《金色的童年——学生优秀作文集》使我校校本研修硕果更丰。

上一篇:姜大明2012政府报告下一篇:保送生个人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