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与创新实验范文

2022-06-15

第一篇:特色与创新实验范文

创新与特色工作汇报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我是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学生会主席雷亚东,今天很荣幸在这里。细细回顾这一学期学生会的工作由一片空白到丰富多彩,无论是从我自身还是学生会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本学期的学生会工作的经历和基本经验,我感触良多。学生会是为同学服务的窗口,是老师和同学之间交流的纽带,走上这个位置我深知责任重大,深知自身不足,在收获喜悦的与此同时也播撒下希望的种子,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展示总结我的工作。

首先在这里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院的传统活动.

1.迎新

2013年9月,正逢金秋佳季,来自全国各地的华水新生正向着华水这个充满憧憬的美丽校园走来,怀揣着一颗激动心,热情的投入到华水的怀抱,而我们也没让他们感到失望,我院高年级成员在院老师的带领下,真诚而热情的付出,让新同学感到回家的亲切。

2.新生篮球赛

为锻炼同学们的身体素质,促进班与班之间的交流,增强班级凝聚力,经过两个多星期的激烈淘汰赛,于11月1日在新篮球场迎来了新生杯篮球比赛决赛。通过此次比赛,促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蓬勃朝气,同时也为我院新生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环工好声音

为提高我院学生的文艺水平,彰显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展现我院学生风采,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充实校园文化氛围,我院文艺部举办了环工好声音比赛。通过此次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工作启示:开拓思路,大胆创新。 特别是在搞活动中,不拘泥于以往的形式和内容,多思考,多交流,拓宽自己的思路和眼界;学会安排工作、落实工作,把任务合理分配,人员安排到位各部门要落实分工,工作中要不断沟通协作。举办一个活动每个人都要明确且了解整个活动流程安排,注意做好每个细节工作。一个人的精力、时间和能力是有限的,需要集合众人的力量才行。把所要完成的工作安排好,并督促落实完成。这样既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又能取得良好效果。

4.消防演习

为了增强当代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普及消防灭火知识,在保卫处和学生处大力支持下,2013年11月我院在文体中心承办了消防安全演练。通过这次演练增强了当代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这次消防演习给同学们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救灾知识课,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了学习消防常识的重要性,懂得防患胜于救灾这一道理,同时,这次消防演习为我校加强安全管理,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5.青春季风之“青春,梦想,大学”演讲比赛

2013年11月9日晚七点,由环工学生会主办第十六届青春季风演讲比赛在龙子湖校区第二报告厅拉开帷幕,比赛共分为四个环节:自由演讲、即兴表演、绕口令、电影配音.

在自由演讲环节中各位选手尽显才华,用慷慨激昂的语言描述自己对青春的理解,用真挚的话语去解读青春,随后进行的是即兴表演环节,该环节考察的是选手们随机应变和语言组织能力,毫不相关的四个词却要在30秒内组成一段话并以演讲的形式呈献给大家,其中真是乐趣无穷.随后进行的绕口令环节也是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那些发音相似却又不相同的字看起来都令人眼花缭乱,但选手们依然清晰流畅的说了出来,令人佩服.最后是电影配音环节,此环节更是把活动推向高潮,选手们的模仿十分逼真.比赛中场时,特约嘉宾魔术协会

会长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表演,博得大家阵阵掌声我院党委副书记李志国为选手的表现做出了精彩点评。此次活动也与当代实事紧密相连,将每个人的小梦想汇聚成大梦想——中国梦。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我院学生会已经如火如荼的举办了13项大大小小的传统活动,这些活动已然成为我们学院的品牌,接下来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我院的特色与创新工作.

一 、塑造良好习惯,推进舍风建设

响应学校号召,建设文明校园,通过寝室文化节的举办来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扩大校园文化影响力,营造人文气息浓郁的环境。让大家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也学会协作,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学会规划。强集体荣誉感,加强团队意识和归属感使室友更加团结。为了更好带动寝室的绿色文明,我院对同学正确使用电脑做出规范,并签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学生个人电脑使用承诺书》

二、积极推进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风建设历来是学生会工作的重点,一年来我们始终把全面提高广大同学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文化知识学习上,学院开展了各类丰富多彩的讲座,请了许多学者,来为同学们解除就业、英语经验、专业知识等方面的疑惑。同时在院领导的带领下组成

学习建设小组。 有院领导带头组成学习建设小组,以各班为小单位共同为我院学风建设奋斗。建立起独有的特色:

在院领导的带领下,院学生会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研究得出——“3+1”方案

为了给同学们营造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活环境,为未来打好基础,在大家的商议下,形成了以思想修养、学习、体育三方面为基础,特色活动为拓展的“3+1”方案。所谓“3+1”方案就是: “3”——“思想修养、学习、体育”

“1”——“特色活动”

三、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我院不但继承老牌特色活动,更推陈出新,响应学校号召,活跃校园气氛,在广大同学的鼎立协助下,经过全体学生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模式,结合本专业特色,特首次举办环工学院“绿环杯”科技竞赛。

一年,一岁,渐渐接近,偷偷远离,我整理凌乱的思绪,向新的一年迈去,又是一年芳草绿,捉不住时光毫不留情的越出手指的缝隙,回首一学期的工作,我们有不足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带着期冀迈入下一学期。

第二篇: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与畜牧业创新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以此指导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在2006年1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八项任务的第一条,强调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一、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基本特征

(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依托的自主创新

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使得自主创新道路成为市场导向的自主创新。市场导向就是将创新的方向和目标定位在市场需求。在当今高度市场化的国际环境中,所有的创新都不是盲目无序的,而是以市场导向为指引。所以,确立市场导向或需求导向的自主创新方向,把自主创新的目标和市场需求紧紧结合,自主创新才有无穷的发展动力。

(二)以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创新为基础的自主创新道路

企业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经济主体,是国民经济的经济细胞,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基本依托。我国应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模式,就是说企业在国家自主创新中应发挥主体作用,企业家应该是自主创新的具体倡导者。推动自主创新的研发机构应主要设立在企业,研发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主创新人才主要集中在企业,发明专利主要来自于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者主要是企业。

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也是由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格局决定的,是我国社会主义业化乃至现代化道路必然的基本经济制度选择。发挥公有经济的优势,激发国有经济的活力,调动非公有经济的积极性,多种创新主体共同追求创新是中国自主创新道路的重要特色。

(三)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的自主创新道路

深化改革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发展动力。从企业角度看,没有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作依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很难提高。从市场层面看,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任重而道远,摆脱特权对市场活动的干扰,优化竞争秩序,真正体现“等价交换、互惠互利、公平竞争、自愿选择”的市场经济基本原则还有许多障碍要破除,不破除这些障碍,竞争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要么无从谈起,要么遭到遏制。从政府层面看,由行政管理型政府向公共

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化迫在眉睫。

(四)以对外开放条件为环境的自主创新道路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坚持长期、全面、互利的对外开放,用自主创新促对外开放,用对外开放促自主创新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重要特征。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大胆引进,既不夜郎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既不片面依赖,也不闭关锁国,把积极吸收引进和努力自主创新相结合,以自主创新为主,以引进吸收为辅,这是对外开放条件下推进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也是今后要坚持的一条成功之路。

(五)以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为优势的自主创新道路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是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简单说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体现在自主创新领域,应该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上的全国一盘棋,一个总体目标,一个总体规划;二是在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和重大领域里,举全国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之力,聚全民智慧;三是科技人员和工程人员的集体协作攻关可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四是有利于构建完整、统

一、协调、有效的国家创新体系。

(六)以国家宏观政策为指导的自主创新道路

工业化和现代化是经济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是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必须选择的道路,这条道路的基本要求就是政府的宏观政策指导和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这是一条国际经验,谁都不能例外。国家为自主创新提供政策支撑和法律保护,为自主创新提供环境平台。人才政策是自主创新的依托。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科技的投融资政策是自主创新的条件。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需要发挥财政、金融、投资的杠杆作用,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七)以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为动力的自主创新道路

战略研究和战略实施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研究战略也不只是一个问题或几个问题的叠加或堆砌,而是形成互为因果的若干问题或说是诸问题系列。研究战略还要注意由党的战略化为国家战略以及在战略指导下形成的法律、法规、行政措施和道德规范,最终作为国家意志,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自主创新的关键是实现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现实转化,自主创新决不是脱离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或要求的独立行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是这样。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和推进,要紧紧围绕这些重大战略决策展开,并以这些重

大战略决策为依据、为动力、为契机。

(八)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的自主创新战略

经济全球化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全球分工格局,即发达国家主要发展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他们将越来越多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及污染严重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就使得发展中国家自然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社会成本负担加重。中国的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建立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这既是制约又是发展条件。生态环境保护条件下的工业进步是根据中国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做出的唯一选择。

畜牧业是振兴农村经济、增加财政收入、保持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畜牧业的创新发展,全面提升畜牧业的整体效益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体制创新 体制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基础,推动体制创新首先要有敢于天下先的精神,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努力在原来改革没有触及或触及不深的旧体制的核心部分,不断地培育、发展新体制因素,使之逐步完成向新体制的过渡。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经济潮流中,旧体制很难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必须不断改革与创新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因此,畜牧业体制创新是发展畜牧业的基本要求。 要理顺畜牧业各种体制,继续推进农村经济所有制结构的转换与创新,实现政府管理体制向符合当今畜牧业发展要求转变,为畜牧业发展注入新的省略和动力,为整个畜牧业创新提供良好的体制条件和宏观环境。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参与宏观调控,从战略高度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抓好畜牧业的薄弱环节,使其发展步入健康的轨道。同时,实行多种形式的体制改革,灵活多变,因势利导,对不同地域不同的畜牧相关企业采取多形式的体制创新。

2、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实现科技进步,促进畜牧业经济发展的根本源泉。在现有制度和资源条件下,畜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畜牧技术创新。畜牧业技术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为目标,一方面要围绕生产实际,及时研究开发新的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对现有实用技术的改进、发展和提高,把现代科学技术很好地应用到饲料生产、动物生产及畜产品加工等各方面中,使现代科技的发展伴随着畜牧业的发展,来提高畜产品的科技含量。 技术创新的前提条件是科技人员的培育,只有不断培育科技人员,才会有不断的创新。人才培养既要注重研究型人才,又要重视有利创新意识的应用人才,还要培养行业人员,这是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畜牧业不断发展的基础所在。 技术创新主要应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实施种苗工程,把科研、引种、繁育、经营等各个环节联结起来,实行引、繁、推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二是高度重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

的引进、开发和利用,以期获得更好的效益。三是大力实施牧业标准化生产,这是保护品牌确保产品质量的有力措施。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畜产品技术含量,合理配置生产资源,使产品优势变成规模、商品优势,走品牌优质之路。

3、发展模式创新 如果说体制创新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技术创新是依托,那么发展模式的创新则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现代畜牧业正朝着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畜牧业发展必须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全新的发展模式。 要改革传统畜牧业,改变零星散养模式,发展集约化、规模化、商业化、特色化的畜牲养殖业。可以考虑利用山区独特的资源优势优先发展特色畜牧业,解决因畜牧业生产所带来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要正确处理好当今和长远的关系,摒弃只重当前利益不重后果的发展模式。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畜牧业发展中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先污染后治理,先建设后拆除的模式显然不符合新世纪畜牧业的发展规律。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有长远的眼光发展畜牧业才是今后畜牧业发展的趋势。正确理清当前形势,不断创新,才是良好健康的发展模式。

4、经营机制创新 发展高效益畜牧业必须实现经营机制创新,重点在于:一是鼓励、支持和发展“公司加基地、基地带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体系;二是大力发展培育农民购销队伍,扶植组建畜禽生产专业协会,结成农民利益共同体;三是加强开发畜禽产品精细加工,创名优品牌;四是重视畜禽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的载体作用,逐步实现生产与需求的连接;五是建立发展生产与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等相结合的新型流通方式,拓宽农民进入市场和畜产品流通的渠道。

5、思维方式创新 一切创新说到底首先是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的更新。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才能实现现代畜牧业新的突破。转变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转变传统的以畜牧业为低下行业的观念。应具有新的战略眼光,从传统的观念中解脱出来,拓宽视野,放眼全球,同世界接轨,走勇于创新的发展道路。 畜牧业要在改革和发展上取得突破,首先要彻底摒弃计划经济条件下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强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实现生产经营观念的创新,使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畜牧业的发展需要从业者应具有超前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用,生产中要有紧迫感和竞争观念,多思索,多探讨,敢于创新 发展畜牧业必须有创新精神

第三篇:“特色学校创建与德育创新研究”

课题进行情况汇报材料

课题名称:特色学校创建与德育创新研究 批准立项时间:2013年04月 课题负责人:xxx 所在单位:xxxxx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仁,大家上午好!我来自xxx。下面我就学校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向大家作以下汇报。

一、课题研究的回顾

1、课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是现在的社会浮躁而功利——中国式过马路;处处存在的车外抛物现象;国庆天安门广场大量的垃圾都折射出中国公民素养的缺乏和学校公民教育的缺失。如今的学生有知识但缺少良知,普遍存在“人类文明,人文素质,公民素养”的缺失。培养合格的公民,这是教育,更是教师的责任。我们虽然只是小学教师,却承担着为社会育人,为孩子“造心”的伟大任务。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这些东西绝不是大学能够培养的,必须从小着手,未雨绸缪。因此我校提出了《特色学校创建与德育创新研究》这个课题,想通过

1 三年的研究和探索,来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

2、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预期目标是:培养“生活有理想、谈吐有涵养、举止有礼仪、行事有风度、心中有智慧”的五有新人。其次是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3、研究内容

研究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研究小学生喜欢的教育方式;研究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内容、途径、方法、活动。

4、预期成果展示

预期阶段性成果以主题班会课展示、专题活动观摩、各种实践活动影像、文本资料、阶段性情况报告等形式展示。终结性成果将以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集、各类活动案例集等形式展示。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

1、建立课题组织机构、健全德育课题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德育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学副校长和德育主任共同组成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指导、督促德育课题的顺利开展;制定了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将教师的研究工作纳入教师年终考核体系。

2、课题研究组成员的学习情况

①加强理论学习。组织德育课题组全体成员摘要学习了“十八”大报告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了xxx“十二五”课题研究成果《整体构建小学阶段养成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文集》中的有关文章。

2 ②课题组部分成员多次参加了xx省校长协会组织的德育研讨会和培训会。专门邀请了省级专家亲临我校作现场指导,并对课题组老师和课题领导小组的成员进行培训,使我们明确了后期的工作思路。x月x号,我们又邀请了xx省特级教师、武xxx,xx实验小学xxx校长到我校作专题报告。

③进一步健全了研究课题的各级组织,通过专题讲座、集中讨论、互相交流等多种形式定期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专题培训。不定期组织部分成员到周边县市先进学校参观学习。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运作情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调查研究、确定目标(2013年04月至2014年03月)。在向总课题组提出项目申请的同时,我校就开始着手成立了课题小组。在等待审批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地为课题研究做着准备,建立了课题档案,制定了研究方案;调查分析了在校学生现状,完成了现状调查报告;完善了实验方案,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规范活动、形成特色(2014 年03月至2015 年06月)。从申请立项至今,我们通过问卷与访谈,调查了学生对文明的了解程度,学生做得好的方面和不文明现象,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育方式等,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小学生德育教育与实践系列活动:

1、充分运用德育教材,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学校除了认真研究将德育渗透于每一课教学中,还自编了《经典诵读》《花开的声音》《“六学”“六学”伴我成长》《小公民手册》等一系列德育校本教材。通过实践与努力,老师们的

3 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2013年,xxx、xxx等60多位老师的德育论文获省级奖励。2013年,在xxx省小学生经典诵读研究评比中,我校被评为“先进学校”。2014年,xxx老师被评为湖北省“十佳班主任”和“我最喜爱的班主任”。2014年,学校被xx省委宣传部、xx省全民阅读领导小组联合授予“xx省十大书香校园”光荣称号。

2、构建德育网络,增强新时代德育工作感染力

①每学期初,我校课题组都要召开关工委、德育基地负责人、校外辅导员、家长委员会代表和有关方面的人士参加的联席会议,集思广益,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问题制定校内外德育工作计划。

②发挥校内各种宣传阵地作用。充分利用我校书韵电视台、彩色电子屏、红领巾广播站、“文明之声”、“小眼睛、大世界”、“文明显微镜”、班级黑板报、学习园地、“荣誉殿堂”的德育功能。利用电视台、电子屏、广播站及时及时向学生宣传优秀事迹、典型人事,定期出德育专题板报。每学期,为全校4000多名学生免费发放以“蓝校服”为主题的彩色版德育校报,让孩子们的优秀事迹走进千家万户,让每个家庭都充满正能量。

③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优势,寓教于训练,寓教于活动之中。在课题组的安排下,学校坚持开展 “精彩大课堂,快乐大课间、成长大舞台”三大系列活动。每周

二、周四下午最后一节课,集中开展精彩大课堂活动。有乐器、手工、球类等共计72个班。每一间教室、每一块场地都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舞台、展示特长的平台。每周

三、周五上午第二节课

4 间,时长三十五分钟,全校4300多名师生同时参与活动,有竹竿舞、抖空竹、耍花棍等各具特色的文体活动,整个校园生机勃勃,充满快乐。

④充分发挥校外德育基地的作用。我校已举行过挂牌仪式的德育基地有4个,定期组织相关年级学生到不同的德育基地开展活动。每年的三月份,三年级的孩子身披“文明小卫士”红色授带来到广场,开展“小手拉大手,清洁我家园”宣传活动,我们提出的口号是“温馨的小路,我们静静走过;美丽的广场,我们细心呵护”。为“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 每年四月份,四年级近800名学生步行来到十里开外的烈士陵园开展磨难教育。五月份,五年级的学生参观赤壁博物馆,了解家乡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 重阳节来临之际,大队辅导员组织部分少先队员赴敬老院慰问演出,为老人们送去温馨和快乐。孩子们的感恩行动,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

⑤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净化校园风气、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我们不定期分别邀请消防大队指导员来我校作消防安全知识讲座,请派出所副所长作法制知识讲座,请交警中队作交通安全知识讲座等,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了法律、交通安全意识,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虽然我校拥有学生4300多人,校门口来往车流如织,但近年来,无一例交通事故发生。

⑥创新德育活动,共育孝雅新人。以“六学六好”为载体的公民素养教育活动,是我校结合当前学生道德素质的薄弱环节,在“以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的引领下而精心谋划的一项综合性的

5 “育心”工程。我们分低、中、高三段分别编写了“六学六好儿歌”,编印了“六学六好教材”,下发了“六学六好家校联系手册”,形成了孝雅教育合力。老师、家长、孩子们,将儿歌编成快板、小品、舞蹈、情景剧等形式,将“六学六好”内容演绎得淋漓尽致,学生的自律行为和规范能力有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我们还设计了“学生成长卡”,积极开展“天天夺卡、月月争星、人人文明”的“夺卡争星活动”,让获得金卡的孩子发表国旗下的讲话,使幼小的心灵播下爱的种子。每年春季,我们坚持开展“拥抱春天,绿色出行”春游活动,(出于安全考虑,现在很多学校都不敢开展这样的活动,但我们已经坚持了五年,因为在这样的活动中,一个班级的管理水平和学生的公民素养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全校四千多名师生,六十个班级在同一天出发,分别奔赴不同的地点,野餐、踏青、游戏等,尽情享受春天润泽万物的阳光。每次活动结束,孩子们都自觉地将每一片垃圾带下山,山间留下的只有孩子们的欢笑,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六学六好”内容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今年四月份,学校开展“情系山区,爱满校园”爱心捐赠活动,号召大家向云南、甘肃、四川等贫困山区捐赠物品,虽然学校规定捐赠时间只有一天,但短暂的时间内,我们共收到衣服、鞋子、书包、书籍共13000余件,重达5000多公斤。

我校孝雅教育工作已经在省内外形成影响,《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文摘周报》等分别给予报道,省内多所学校专程前来参观,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效应。

四、课题实验还存在的问题

1、课题研究缺乏指导;

2、由于课题研究还处在实验探索阶段,课题实施中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不严密甚至不够细致的地方;

3、参与研究人员自身理论功底还比较浅,因此教师中的一些经验不能很好地总结出来,一些做法和经验缺乏先进理论的引领。

4、参与研究人员思想认识不够到位,还有些工作还做得不够扎实,停留在表面。

5、小学生性格波动大,可变性快,加上社会环境对学生影响的不可控性,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复性非常大。

五、课题研究努力方向

1、在教育过程中,社会大环境不断冲击着家庭、学校教育,如何创新德育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2、德育队伍建设同样也是制约研究深入的因素,教师、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学生品行养成。如何提高教师和家长的素质也将是今后课题研究的方向。

3、积极向xx省校长协会负责课题的专家汇报课题研究情况,请专家及时给予指导。

回顾两年的实验,我们感到,在上级各部门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广大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我们的实践与探索、学习与感悟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将不断充实、不断完善理论研究的深度,采取多种途径创新德育教育,创建特色学校。

第四篇:特色学校创建与德育创新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

注重以学校特色创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班团活动、德育课程活动、德育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活动、队伍建设、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加大学生道德行为教育,开展德育综合实践教育。但是,由于现代社会变化加速,缺乏沟通,如师生关系的对立、父母长辈和子女之间的对立,同学之间的对立,再如教育者的道德立场和道德观念受到他们的生活时空的限制,在许多方面确实不适合或不能帮助今天的学生顺利地解决他们的道德难题。在实践中可以看到,有些道德难题对于教育者来说也是新问题,故不能依赖于过去的观念和经验,而应和学生们一道去学习,一起体验尝试解决。

因此,我们提出“特色学校创建与德育创新研究”课题,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实现德育的有效性,实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目标仍然是学校教育需要探索的。本课题借助“传统文化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德育模式,家庭社区德育环境与校本德育实践相结合德育模式,地方乡土文化与劳动实践活动相结合德育模式的创新研究为载体,进行教育的方式,阐述教学理念、育人思想和价值观念,使受教育者达到求真求实、学会做人、求知的一种教育方式。又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内化自己的行为,实现无痕的德育教育,达到有痕的影响。

同时在理论联系实践的研究中,探讨、创新、积累提高学校德育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以思想品德等学科课堂教学、学校各项活动和建设德育校园文化等为抓手,开展相应的德育实践研究工作,并对德育的评价进行研究,达到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目标。具体表现为:

1、通过对德育实效的内涵、特征的辨证研究,形成具有校本特点的对德育实效性的独特认识。

2、通过实践研究,逐步确立和形成一个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符合学校德育规律,具有一定特色的,具有实效的学校德育途径方法体系。

3、在研究进程中,进一步探索德育合力工程,树立德育为首和德育就是质量的观念,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培育人文德育和促进德育人才队伍建设。

三、研究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和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以学校为主体,依靠特色学校创建、一校一品,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改进学校德育教育模式,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扩展地方文化的影响,为我校学生的成长发展创建积极的社会环境,从中探索建构一个学校、家庭、社区协同进行学生积极德育教育模式的实践途径、方法和策略,以及在理论上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学校德育教育体系提供参考,在实践上为科学、规范、有效地推进学校德育教育提供实证依据。努力协调学校和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的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德育网络,使社会各方面从不同角度都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1、学生目标—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学会沟通,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有审美情趣的、智能发展好的、有德性的等多方面都有所发展的人。

2、教师目标—教师有专业成长水平和德育创新管理能力,丰富教师人文修养,让工作充满创新,通过实践研究,涌现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优秀教师。

3、学校目标—学校有特色,形成鲜明的办学艺术,创新学校特色德育教育的模式,建设新型的书香校园。

四、研究内容:

1、研究学校特色的弘扬传统文化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德育模式-----运用学校德育模式创新提高实效性的辨证研究。把“弘扬传统文化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或学生自主从本地的人才文化、人文历史、设施环境、德育基地、人文社会资源中选取感兴趣的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并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掘与利用本地区德育资源,形成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德育内容体系。

2、研究家庭社区德育环境与校本德育实践相结合德育模式。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家庭社区德育课程资源,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些都将有利于增强学校创新德育的实效性。让学校德育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社区联系起来,直面变化着的生活,积极开发和利用身边鲜活的德育资源,充分调用家乡的各种德育要素,激活家乡家庭社区德育资源,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使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真正收到实效。

五、需要解决问题

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以及方式、方法的浅薄单一,我们的德育教育有时只停留在某个点,没有落实到行动,实效性不高。教改实践迫切要求整合多种教育因素,创新德育多途径教育模式,进行德育发展的研究。课题“特色学校创建与德育创新研究”对广大教师开展德育实效性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将为广大教师整合多种德育元素,创新德育教育模式,开展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在教育观念、理论指导、途径方法等方面提供可选择的新思路。我们开展的创新模式德育研究,主要目的是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努力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模式和途径,构建有效实施学校教育的模式,促进学校德育的深入有效开展,培养学生学会沟通、学会理解、学会感恩、学会关爱,更为培养道德高尚、行为文明的高素质的人才作努力。

六、研究方法

我们进行的多途径创新德育方法的实验,主要采用德育实践实验法、历史文献资料收集法、按照德育体验法模式,劳动实践、运用学校德育模式创新提高实效性的辨证研究法、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挖掘法、积极开发乡土德育资源实践创新模式、榜样教育中创新模式提高德育发展的研究法、,活动德育渗透教育法、整合元素创新模式提高德育发展的研究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等颁发的有关文件和有关德育教育理论,夯实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基础;调查、收集地域人文教育资源,从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筛选、整合,为利用本地域人文教育资源打好素材和文字基础。

2、行动研究法:按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要求和安排,开展开发和利用地域人文教育资源、提高德育实效的实践性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并不断调整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计划,保证课题研究指导下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推进。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行动研究的基础上,分阶段总结开发地域人文教育资源、提高德育实效的具体经验,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理性认识,以获得可供应用和借鉴的操作性经验和教育理念。

4、个案研究法:对个别学生德育发展效果进行分析。

5、主题活动法等。本课题研究本着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体、整个生活之中,坚持主题活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服务生活”的原则,力求充分开发校内外德育资源,努力使“生活处处皆德育”,让德育理念服务于生活、指导生活、提升生活的质量。

七、实施步骤方法 分为四个阶段,分步实施。

第一阶段:(2014年5月——2014年7月)实验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申请立项,做好实验有关准备工作。搞好思想发动,制定实验方案,调整配备实验教师。建立实验组织是进行实验的保证,提高认识是进行实验的思想基础。我们组织实验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接着,学校组织力量对课题方案进行论证。

第二阶段:(2014年8月——2014年12月)实验的初步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全面开展实验。联系德育活动实践基地,学习本土文化,以本地的人才文化、人文历史、设施环境、德育基地、人文社会资源中选取感兴趣的内容以此为载体,开展研究性学习,并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掘与利用本地区德育资源,形成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德育内容体系。它是在研究性学习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发的一种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条件、突出地方特色、反映地方文化、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德育内容。它除了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乡土性.可开发性、人文性等特点。它置身于真实的社会生活时空中,具有可接近、可感受的特点。分年级重点进行感恩教育、关爱教育、礼仪教育、诚信教育,七年级的常规教育,八年级文明礼仪教育,九年级理想教育,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乃至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他们将来成人,做一个合格公民的最起码的条件和素质。

第三阶段:(2015年1月——2015年12月)实验的深入发展阶段。主要任务是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德育工作,把德育渗透在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之中,使德育落到实处。这一阶段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弘扬传统文化与诚信教育相结合,把德育系列活动,培养规范化的行为习惯;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实现环境优化;加强校团委职能工作的力度,实现自身教育的优化;加强社区网络教育,实现育人优化;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实现德育评价的优化。落实完成汇报德育途径方法的实验与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2016年1月——2016年12月)实验总结特色学校创建与德育创新研究成果阶段。一方面继续完善第三阶段的实验,另一方面验证总结、推广成熟经验,扩大实验面。再就是要撰写实验报告,进行系统总结,上报总课题组,请领导、专家评审鉴定,使之能推广应用。

八、组织分工

课题负责人(校长陈铁云):负责课题申报、策划、培训和研究活动的开展、课题的结题及交流和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活动设计:(张道雄)课题结合德育活动,设计每一个德育小主题活动实践方案,要有主题、时间、人员、活动目的、活动准备工作、活动过程、活动小结。

课题指导组(吴时兵):提供课题研究理论保障;策划组织课题培训;研究制定课题方案、计划及活动开展;课题成果的提升;指导督促专题研究等。

课题研究成员(彭锋和其他学科教师):积极学习课题理论知识,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按时参加课题活动,活动中尽己所能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制定不同学段德育研究计划,撰写个人研究总结、报告。

资料整理组(张道雄、彭锋):课题研究过程及成果材料收集:如课题研究计划、总结;教师撰写的德育课例、德育主题案例、德育教育精品教案、典型德育课例、德育教育教学故事;课题培训、活动资料;教师读书活动情况;学生作品、活动;课题获奖情况等文字资料、多媒体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课题活动照片的拍摄、课题研究活动的记录。

九、预期成果、

1.预期成果1)课题开题报告;2)论文集;3)教案集;4)校本教材;5)德育教育主题班会设计选集;6)德育模式创新主题活动方案选集;7)德育教育实践活动方案选集;8) 多种因素整合的德育教育模式理论活动研究照片;9)德育有效性情况分析报告;10)课题结题报告;11)学生参加德育实践活动体会集;12)课题活动成果汇报。

十、经费保障

为了保障学校德育实践健康有序进行下去,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研究意识,扎实创新的开展德育活动,使教育真正收到实效。我们为此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学校成立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组人员定期与不定期的召开各种类型的研究会议,分析学校前阶段课题研究的情况、总结成绩、商量下阶段工作,及时出台有关实践措施,引领全体教师开展实践研究工作。

2、学校还利用校本课程研训以及各种学习机会,组织教师学习,如开好行政会、课题组研究会、教师培训会、经验介绍会,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投身实践、撰写德育教育体会、写论文,多开展征文比赛活动。

3、学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教师到外地学习培训;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讲座。

4、每年向学校申报一次课题活动经费,我校的课题每年每个课题都有一定的活动经费保障,因此,课题组能确保课题的研究经费。(3000元)

7、课题的经费筹措及管理 :1)学校重视。学校为课题组提供必要的研究经费和活动经费,为课题组成员参加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提供保障;2)领导关心。各级领导为课题组成员参加相关学习和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政策支持。3)社会支持。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接受来自社会各届的各种支持。

第五篇:会计实训室特色与创新

会计电算化实训基地建设的特色与创新

1、设计理念新

会计电算化实训基地建设突出以会计电算化为主线,以软件模拟系统仿真为手段,以现代企业管理为核心,以会计职业能力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建有ERP沙盘实训中心、企业理财中心、供应链管理实训中心、生产管理实训中心等多个仿真模拟实训中心,构建一个涵盖企业、银行、证券、税务、工商等多技术领域、开放共享的教学环境,在建设过程中,体现“多模式”、“多层次”和“多课程”的基本思想。“多模式”主要体现在自主实训、个性化实训和协作式实训等多种模式;“多层次”主要体现在资料查询、基础理论教学、基础训练、岗位训练、综合模拟、考证等方面;“多课程”主要指在实训基地能完成会计基本技能、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纳税实务、会计岗位实训等多门课程的教学。按照教学与实训深度融合的要求,做到教、学、做、考在实训基地融为一体;按照专业群建设的要求,做到“集成、共享、开放”;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兼顾会计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在保证学生实训的同时,兼顾对外技术服务与技术培训。努力建设岗位导向明确、工学结合紧密、设施技术先进、服务功能齐全、管理保障有力地实训基地,实现真实平台、互动体验、学以致用的效果。。

2、专业文化浓

按照展示物质文化、创新制度文化、彰显精神文化的要求,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重视加强专业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方

面注重整体设计布局和视觉形象设计;制度文化方面引入企业管理文化,强化行为规范;精神文化方面,倡导“诚信为本,不做假账”的价值理念。还专门建有内容丰富的会计专业文化示训室,使学生了解会计发展历史、货币发展沿革以及计算工具变革,为培养合格会计人才提供专业环境。平时,将会计专业文化培养融入教学计划,通过组建会计技能兴趣小组、“财务软件通俱乐部”专业社团,评选会计电算化专业“技能之星”,开展珠算、小键盘录入、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凭证装订等技能大赛,邀请会计名家、企业财务经理、优秀毕业生来校讲座等系列活动浓郁专业文化氛围,强化专业意识,提高职业素养,增强专业技能。

3、示范服务广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优势专业、骨干专业、省级示范职业、省级品牌专业、国示范重点建设专业,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基地除了完成学生的实训教学任务外,还与用友新道有限公司共建认证培训中心,对外承接NICE证书培训认证工作,广泛开展社会培训,为社会提供会计从业人员的优质培训资源,充分发挥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徐州经济开发区会计电算化培训基地、会计师事务所等行业企业会计人员培训基地、省市职业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定点观摩基地。各级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实训基地建设现场指导,充分肯定,高度评价,近年,先后有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科技教育部阮茂荣处长、省供销合作总社袁静波主任、张妙奇副主任、省教育厅杨湘宁副厅长等领导来校参观指导会计实训基地建设,全国供销系统职业院校的领导和省内十余家职业院校的领导、老师来校参观会计实训基地建设。会计电算化专业还依靠先进的实训基地平台,与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中国移动

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沃尔玛(江苏)商业零售有限公司、厦门网中网软件有限公司、徐州金鹰国际购物中心、苏芮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业进行了有效合作,共同进行技术研发,设立了“用友班”、“太平洋建设班”、“金鹰班”等企业订单班、冠名班,使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受益。

上一篇:唐山市开滦一中范文下一篇:伤感最是离别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