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中站轨道交通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公共空间的整合设计研究

摘要:笔者以重要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区域的立体复合化公共空间作为本次课题的研究对象,来探究站点与周边城市公共空间的整合设计要点。以精选国内外优秀站城一体化建设案例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以期在完善城市绿色交通体系、满足居民对于舒适便捷交通出行的需求、功能上与出行及相关城市生活的互动、环境景观上与居民城市体验的契合等设计手法上,为我国轨道交通站点区域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参考。笔者根据本次课题所研究的内容,把论文概括为五个章节:第一部分,认真梳理了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演化发展的历程,以及站点区域公共空间规划建设的现状与趋势,并着重探究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结构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对站点区域公共空间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认识到国内外理论研究层面的差距。第二部分,围绕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空间体验,通过不同站点区域的功能使用特点、人性化换乘接驳需求等,分析不同状况下的空间组织模式、人流与车流组织特点,并就其功能与布局进行了总结归纳。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空间的属性、类型及形式进行了分类,探究其空间特性,并就站点区域公共空间多元化的发展提出了笔者的见解。第三部分,概括了深圳城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以及站点区域公共空间的发展概况,着重结合案例找寻当前深圳站点空间发展所存在的具体问题。第四部分,分析对比优秀案例中站域空间的特点,总结站点区域的空间组织模式及形态特点。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立体复合化站点空间体系的形成是怎样的一个逻辑关系,以及该体系是如何与城市各项要素之间相互关联与渗透结合的。第五部分,综合以上四个部分的研究要点,就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区域公共空间的空间形态、节点空间、功能布局、接驳换乘以及人文环境等层面的设计要点,提出整合设计相关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站域空间;多元发展;整合设计

学科专业:建筑学(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城市轨道交通与公共空间的发展

1.1.2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公共空间结构的影响增强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1.3.1 基本概念与范畴

1.3.2 研究范围

1.4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1.4.1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公共空间建设的启示

1.4.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公共空间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4.3 中外文献研究总结

1.5 研究的内容、方法与基本框架

1.5.1 论文主要内容

1.5.2 论文研究方法

1.5.3 论文基本框架

第二章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公共空间的特性研究

2.1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公共空间的属性

2.1.1 城市系统的空间节点

2.1.2 城市活动的重要场所

2.1.3 节点与场所的双重属性

2.1.4 一般型社区

2.2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公共空间的类型及形式

2.2.1 按空间形态分类

2.2.2 按空间功能分类

2.3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公共空间的多元发展

2.3.1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公共空间的功能混合和集中

2.3.2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公共空间的集聚效应

2.3.3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公共空间的动态发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公共空间的综合设计

3.1 轨道交通一号线站点公共空间的建设概况

3.1.1 沿线城市空间的整合

3.1.2 站点公共空间的发展概况

3.1.3 站点公共空间的建设

3.2 站点公共空间的整体性发展

3.2.1 城市内外联系的通道——罗湖站、机场东站

3.2.2 城市商业空间——老街站

3.2.3 城市综合区——车公庙站

3.3 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公共空间发展存在的问题

3.3.1 缺少具有整合作用的核心节点

3.3.2 尚未做到利用站点空间接驳各种交通、方便性差

3.3.3 公共空间的舒适性和空间效果较差

3.3.4 各相关利益方各自为政

3.3.5 自上而下的营造模式,市民主体性欠缺

3.3.6 空间的后期运营与管理有待加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公共空间整合设计的案例研究

4.1 日本轨道站域公共空间概况

4.1.1 城市中心区再开发——涩谷车站

4.1.2 轨道交通与城市功能的无缝贴合——大阪站

4.2 香港九龙站域空间

4.2.1 项目概况

4.2.2 站点空间中的交通布局

4.2.3 开放交融、和谐共生的环境营造

4.2.4 多维空间协同

4.3 巴黎列·阿莱地区地铁站域公共空间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站域空间整合设计的优化建议

5.1 深圳轨道交通站点公共空间建设的思考

5.1.1 问题剖析

5.1.2 解决思路

5.2 站点空间中城市综合体的互联互通

5.2.1 建立立体化的步行网络系统

5.2.2 相同性质的功能、空间高效整合

5.3 延续和完善城市空间环境

5.3.1 建立连续完整的公共空间系统

5.3.2 站点与城市空间的过渡衔接

5.3.3 建立具有整合作用的城市空间节点

5.3.4 完善空间导向设计

5.4 人文环境的塑造

5.4.1 从市民参与到以市民为主体

5.4.2 传统地域文化的表征

5.5 管控机制的完善

5.5.1 设计管控

5.5.2 实施管控

5.5.3 运营管控

5.6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评语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上一篇:林业建设生态文明论文提纲下一篇:语用教学研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