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教育论文范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先进教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主题。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我们党成立以来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马克思主义集中教育活动,是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我们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和成功实践。

第一篇:先进教育论文范文

引进国外先进教育模式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摘要:文章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为先导,以“中英职业教育合作项目——BTEC教育模式”为载体,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实践与探索为平台,以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为核心,以推进文科类专业“工学结合”为突破口,以深化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总结了从“以学生为中心”到“以就业为导向”;从“能力导向”下的课程设计到“职业资格标准”下的课程标准设定;从“项目教学法”、“双语教学法”到“教、学、做”为一体;从“教学内外审制”到“过程监控”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的成效,从“和谐教育”的构建、高职教育课程模块化改革的推进、高职教育文科类专业“工学结合”范式的创新、国际化师资培训机制的确立和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完善等方面,进一步说明了中英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在推进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现实意义与积极作用。

关键词:教育合作;BTEC教育模式;创新;推广;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自2000年起,广东省教育厅与英国教育文化委员会进行了合作与交流。初期的合作与交流主要是选派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到英国学习、观摩,借鉴“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以推动职业院校教学改革。随着合作与交流的深入,特别是2002年6月,由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英国爱德思国家职业学历及学术考试机构(Edexcel)举办中英职业教育合作项目——BTEC(HND)课程(以下简称“BTEC教育模式”)以来,合作与交流有了实质性的载体与平台。它不仅仅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学习,而是从教育理念到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评方式等全方位的学习、引进、吸收、创新与推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基于此,总结与推广“引进国外先进教育模式、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是必要的。

一、BTEC教育模式特色

英国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简称“BTEC”)是英国最大的学历与职业资格颁发机构,全世界共有130多个国家、5700多个中心在实施BTEC课程教育模式。该模式在中高等职业教育和人才培训方面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在关键技能教育的拓展方面有着卓越的表现和权威性。BTEC国家高级证书(HNC)和国家高级文凭(HND)课程教育都以职业教育为对象,在通过征询专业机构意见的基础上来发展和开发符合国际商业需求的认证资格。其特色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质量监控体系四个方面,代表着国际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

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以教师为中心”,即: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主动的施教者,监控着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学生是知识传授的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这种教育理念虽然有利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但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结果是只教会了学生知识,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只强调了学生对当前职业岗位的适应,忽视了学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基础。

但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职业岗位知识更新的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仅凭学校所学的知识去应对不断变化的岗位需求越来越不现实,对于作为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高职学生更是如此。为此,高职教育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而BTEC教育模式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就是从学生个性发展、个人潜能开发着眼的。学生是自我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在这种教育理念指导下,学生对学习会产生强烈的兴趣,对学习会有强烈的主动性,即便是毕业后也能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发展。BTEC教育模式中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质量监控体系都是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育理念展开并为其服务的。

2. “以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BTEC教育模式特别强调学术和职业专业能力两方面的平衡发展[1],强调一定知识的拥有和职业能力的养成及其相互的均衡,挖掘学生个人潜能和可持续能力,尤其在职业教育上,突出七种通用能力的培养,包括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与人共事相处的能力;沟通、交流和使用通迅技术的能力;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运用设备和软件的能力;创新、开发和设计的能力。这七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始终。在上述七种通用能力的导向下,BTEC课程以单元模块为单位,单元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既有统一要求,又能适应不同需要。七种通用能力则以各种方式渗透进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之中,培养学生既会做也能说。

3.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根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BTEC采取了包括问题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脚手架式教学法等在内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的共同特点是:教学环节中都包含有情境创设、协作学习、讨论交流,并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身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每种教学方法都能使学生获得理想的能力。如项目教学法,BTEC教育每个专业有16门课程,每门课程有3-5个课业(Assignment)。每个课业都是以实际工作为基础的项目,教学内容按照一个个项目来进行,16门课程至少完成50多个课业,等于学生经手了50多个项目,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此外,在BTEC教育模式下,英语应用到了整个教学与管理过程。

4. 独特的课程考核与教学质量监控方式

BTEC教育模式具有独特的课程考核与教学质量监控方式。在课程考核上,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实际成果为标准,包括专业能力成果和通用能力成果,考试不再作为唯一的考核依据,学生完成课业的质量成为重要的考核指标。课业由一项或一系列有实际应用背景的任务所组成,每次课业都明确规定了学生必须锻炼的内容和展示的能力,学生不仅要展示最后的成果——课业,还要记录完成课业的整个过程,如完成课业的形式、途径等等。

在教学质量监控方式上,BTEC教育项目有一套严格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即教学质量内外审监控管理制度。每所院校(或中心)都“要建立由学校领导、教师组成的BTEC课程内审工作小组,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跟进’式的内部评估”[2]。内审组专家必须经过系统培训并考核获取资格后,受Edexcel机构委托开展校内教学审核;外审专家由Edexcel机构委派,通常由国际职业教育专家担任,每学期对教学质量进行一次或一次以上审核,并采取分层次(包括院校管理层、内审组专家、课程负责人、专业教师和学生甚至用人单位)、面对面的访谈,以及课业审查考核等,确保在世界范围内学生能够学习统一的、高质量、高标准的课程。

二、BTEC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与创新

广东省教育厅与英国教育文化委员会开展中英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目的是加强与国外职业院校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推动广东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协调发展。中英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由省教育厅主持,以中英职业教育合作项目指导成员为骨干,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农工商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顺德职院)、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轻工职院)、广东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和白云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白云职院)、广州大学等10所院校直接参与,通过省内院校的联合,最终起到辐射华南乃至全国的作用。特别是,广东省教育厅颁发了《关于开展中英职业教育合作项目职业资格证书试点工作的通知》(粤教高[2002]120号),这标志着中英职业教育进入了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农工商学院等院校对BTEC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启动的。

1. “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学习深化

农工商学院在学习、推广BTEC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同时,不断将该理念本土化,通过BTEC项目这个大平台,以各种方式“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3]。BTEC教育的学习是十分艰苦的,但很多同学在艰苦的学习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产生了成就感;同时,BTEC教育的学习也是十分有趣的,因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BTEC教育模式下的学生更为主动、探究欲更强,他们不仅能学习,也更爱学习了,他们在BTEC练就的锐意进取、顽强好胜的精神能保证他们即使离开了学校,也能独立学习、终身学习、快速成长。该学院BTEC市场营销专业首届毕业生A同学担任叙利亚唔美雅创作有限公司(所在地为中国大陆)客户经理后,只要一有机会,便主动锻炼自己,不久便被公司派往香港工作,成为公司的顶梁柱;另一位毕业生在被德国认证公司(公司所在地为深圳)录用后,依然主动学习各种知识,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不久便升为主管助理。

事实上,从引进BTEC课程开始,农工商学院便着手向全院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利用会议、报纸、杂志、校内刊物、广播和网站积极扩大BTEC项目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每学期组织1-2次BTEC课程的教学观摩活动,把BTEC课程教学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实践平台,并积极拓展到其他各个专业、各门课程。如商务文秘专业社会调查这门课程在实践“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做法是: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去实践,授课教师在讲解必要的调查方法后,即让学生分组进行社会调查,并由学生利用实际调查所得的结果,互相协作完成数据处理、分析,最后撰写调查报告。这种参与式、协作式教学巧妙地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2. 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基准的课程标准探索

课程标准来源于教学大纲。BTEC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职业资格标准、企业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作为制订教学大纲内容与要求的依据。这个大纲既符合教学规律又符合现场工作的要求,可以满足学生继续发展的需要。所以,农工商学院按照教育部关于“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的要求[4],积极将BTEC教育“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推广到各专业、各门课程的改革与建设中。在修订2007版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过程中,坚持以能力为主线,以国家职业标准对相关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为标准,将能力要求的专业知识和职业岗位技能分解到不同的课程模块和实践教学之中,使职业资格标准与课程教学大纲相衔接,确保学生能够在知识拥有和职业能力养成两者之间平衡发展。如计算机科学系的商务信息技术专业就是按照BTEC七种通用能力要求,划分出本专业中的数学分析能力、常用软件运用能力、商务流程管理能力、网络营销能力等十一种职业专项能力,以此达到使学生“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目的。

3. “课业”式教学法的应用

“课业”式教学法,是一种完成某项任务、实现某一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也是BTEC教育的特点之一。目前在农工商学院,“课业”式教学法已被BTEC任课教师成功运用到国内其他专业与课程的教学中。如在讲授小企业特征与外部环境之间关系时,借鉴BTEC的“课业”式教学法,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转化为布置给学生的调查任务,让学生在“教”中“做”,在“做”中“学”,在“学”中不断锻炼自身的职业能力,具体教学流程如图1。

根据调查,学生普遍对这种教学方式有较高的认同度。“课业”式教学法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做”中了解到了小企业与周边环境互为依托的关系,在“做”中锻炼了学生的社会交际与协作的能力,最终实现了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5]顺德职院则对“课业”式教学法加以改革,创造性地将BTEC专业课程建设为工学结合课程,通过采用“课堂教学-企业实境教学-学生汇报答辩”的“三段式”教学模式,由企业兼职教师、专业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课程的任务和目标,使学生获得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进而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教学改革目标。[6]

4. “形成性”课程考核设计理念的引入

在探索与创新过程中,农工商学院积极引入BTEC教育模式的考核设计理念,即突出职业资格考核内容,突出基本技能、技巧测试,突出综合性、形成性考核方式等。如,商务系引入BTEC课程考核方式,学生课程成绩以课业考评为主(见表1),包括课堂陈述考评和学生平时表现(见表2),考评中尤其注重对学生通用技能的考察(见表3)。在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考评中也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考评的内容与比重上,教师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达成共识后再确定。在考评程序上,先由学生自评,然后教师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与学生进行沟通,作出适当调整。

5. “流程式”教学评估的尝试

借鉴BTEC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体系,农工商学院牢牢树立了“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的理念[7],并初步建立起“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8]。如计算机科学系“商务信息技术”专业启动了学生评估、内审员评估、教学中心综合评估以及外审员评估的四重教学质量监控模式,共同构建全新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具体管理流程如下:

①学生填写一张《教学信息反馈表》递交教研小组长,也可使用电子邮箱直接反映给教学中心主任。教研小组长或教学中心主任则在规定时间内将学生的意见传递给相关老师,以使相关教师及时调整教学。

②每门课程除任课教师外,专设一名教师任内审员。内审员通过听课、审查教学计划、审查课业的评定等途径对任课教师的授课进行评估,并要求教师对存在问题限期改正。

③每学期在学生评估和内审员评估的基础上,由教学中心对任课教师进行综合评估,确定优秀教学个案或改善教学的意见。

④接受国际职业教育专家评审。由于该专业还有一部分是中英合作项目,因此,在教学评估时,还包括英国BTEC本部派来的外审员进行评估。外审员主要通过审查课业、与学生交谈、与教师谈话等形式对该门课程进行评估,评估不合格的限期改正。

6. “双语”教学的积极推进

全英语教学与管理是BTEC项目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一大特色。在实践中,农工商学院借助BTEC项目平台积极推行“双语(中英文)教学”,培养外向型、国际化、应用性技能人才。为此,学院先后选送10多批次专业教师到英国、美国、德国等进修学习,通过“送出去、请进来”和与境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培养、锻炼了一批“双语”授课的教师队伍,而这些双语授课教师又通过双语教学观摩课的形式带动全院其他专业教师的双语教学热情。

三、中英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的意义及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BTEC教育模式的引进是成功的。正如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所言:“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带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符合国家政策,BTEC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大地满足人民对教育的需求,利国利民。留学中心与英国爱德思的合作,是项目合作。BTEC是好项目,一定要继续合作下去,使之成为特许办学模式,形成一种教育品牌。”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任邵巍认为:BTEC项目已经在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和用人单位中间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9]

农工商学院等院校对BTEC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不仅仅是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吸收、消化、创新、推广其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实现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统一,为实现教育跨越式的发展,接近乃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做出贡献。在这6年里,BTEC教育模式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得到了广泛交流与不断推广。就农工商学院而言,一方面,BTEC教育项目规模不断扩大,由2个专业43名学生发展到6个专业500多名在读学生,并已为中外机构和企业输送了四届300多名外向型、国际化、应用性专业人才,成为大中华地区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BTEC(HND)教育中心;另一方面,该院系统地学习、吸收了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从而积极推动了学院整个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这些教育模式与教学方法被不断推广到院内各个专业与课程建设之中。同时,围绕BTEC教育模式的推广要求,加速了师资队伍的境外培训等。除此之外,农工商学院的BTEC项目还吸引了许多兄弟院校的参观与学习。其中,广东商学院、轻工职院、顺德职院、白云职院、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湖南省教育科学院等就先后多次到农工商学院参观取经。农工商学院还成功地举办了全国BTEC项目年会和广东省高职院校BTEC课程观摩课等,BTEC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正被逐步推广、应用。因此,可以说,中英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对广东省乃至全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借助BTEC教育探索出一条与国际职业教育接轨的新模式,走出一条国际化、本土化相统一的职业教育办学新路子。

农工商学院等院校对BTEC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与创新,有其深远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推进了“和谐教育”氛围的构建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要顺利向前发展,同样离不开三者关系的正确处理,尤其在我国高教体制转轨的大背景下,一个稳定的教育环境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顺利推进十分关键。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以和谐促稳定,以和谐谋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从社会学角度看,和谐直接表现为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使社会共同体处于融洽状态。就教育系统来说,和谐体现为一种教育生态的平衡,它至少涉及校园内外两大系统要素;就内部环境来说,它体现为校园内的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和谐相处;就外部环境来说,学校应与家庭、社区和谐相处。在这种前提下,“和谐教育”氛围的构建成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追求的目标。

“和谐教育”是一种适应学生天性的教育。它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要构建适“和谐教育”的氛围,关键在于从观念上完成“学生适应教育”向“教育适应学生”的转变,着眼于学生主体性发展和独立人格的形成,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进行教学、考评、管理与服务的中英职业教育合作项目,能调动国际、国内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在尊重学生个性与差异的基础上,紧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素质”这根主线不动摇,真正实现了“教育适应学生”的理念。在校内,一切因素围绕学生成长与发展展开,教师与学生目标一致,联系日趋紧密,关系更为融洽;在校外,学生的发展普遍为家长所认可,能力广泛为社会所认同,“和谐教育”的氛围正在构建,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得以顺利进行。

2. 推进了高职教育课程模块化的改革

课程模块化是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一方面,高职教育各种配套改革都是围绕着课程模块化改革进行的;另一方面,由于缺少与课程模块化相配套的载体,导致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仍旧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教学方法仍旧采用传统的“三段式”,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仍旧难以打通,课程的能力模块最终无从实现,模块化改革进展缓慢。中英职教合作项目——BTEC教育,以七种通用能力为基础,课程的模块化改革始终围绕七种通用能力与专业能力展开,各种配套改革也都为学生通用能力与专业能力的培养服务,高职教育课程模块化改革有了实践的土壤与配套的服务,使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模块化改革得以向前推进。

3. 推进了高职教育文科类专业“工学结合”范式的创新

“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10],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要求。然而,高职院校文科类专业实现“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始终是一个难题。BTEC教育“课业”式教学法,以完成某项现实具体任务(包括企业委托的任务),实现培养学生某一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让学生依据任务内容,采用个人或小组作业形式,对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讨论、研究、调研,独立自主克服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进而完成某一具体任务。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的是导师的角色。这种教学方法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从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考核等方面看,BTEC教育符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精神,符合“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法”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课业”式教学法的引进、探索与创新,突破性地解决了高职教育文科类专业实现“工学结合”的范式问题。

4. 推进了国际化师资培训机制的确立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绝大多数来源于国内本科院校,一方面缺少高职教育的理念,另一方面更缺乏教育国际化的意识。尽管各地都有针对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开办的短期培训或专题培训班,但由于缺乏具体项目的依托,往往难以形成一整套的培训机制。

中英职业教育合作项目为国际化师资培训机制的建立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围绕该项目进行的一系列师资培训计划得以展开,一整套师资培训机制得以建立;通过这个平台,一大批高职院校教师得以在国外接受教育培训,国内与国际培训自然接轨,为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来发展、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奠定了基础。

5. 推进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在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课程模块化改革是基础,而围绕课程模块化进行的教学管理改革则是关键。一套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管理体系将有助于实现课程模块化。中英职教合作项目——BTEC教育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成型的教学管理流程,它在教学内容选取、考核方式设计、教学质量监控与反馈等方面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体现了对能力模块教学的重视,它围绕能力模块提供各种服务,初步实现了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的流程化。特别是BTEC教育模式的教学质量内外审相结合的监控管理制度,对于国内正在启动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新方案如何突出数据平台建设和运用深度访谈方法,以及建立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具有成熟的借鉴与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英国高等职业教育BTEC详解[EB/OL].http://sx.vip.qikan.com/.

[2][9]网络资料:BTEC(HND)项目介绍中国高等教育咨询[EB/OL].http://hi.baidu.com/blijun/blog/item/6938382a3d0…23k,2008-02-05.

[3][4][5][6][7][8][10]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作者:杨群祥

第二篇:先进性教育活动成功实践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益启示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主题。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我们党成立以来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马克思主义集中教育活动,是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我们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和成功实践。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借鉴了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历史经验,创造了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鲜活经验,走出了一条既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又注重开门搞教育,既坚持典型引路又注重分类指导,既依靠群众又不搞群众性政治运动,既立足于集中教育又着眼于长效机制建设的新路子,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示。

一、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是一次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的成功实践。它启示我们,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坚持理论创新、理论武装和理论指导,以思想领先引领行动率先。

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是我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一条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思想理论是政党的行动指南,是政党凝聚党心、赢得民心进而整合社会的旗帜。我们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相继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立足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这些新的重大战略思想,为全党思想武装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主线贯穿始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习贯彻党章为重点,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个重大成效,就是广大党员普遍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党员的党性观念、党员意识进一步增强。各地区、各部门的党组织都自觉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研究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些主要问题,努力把先进理论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和促进发展的具体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先进理论一旦为广大党员和群众所掌握,就会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大物质力量。

实践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加强先进性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教育干部,这是实现全党思想统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途径。它启示我们: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坚持把党的先进性建设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结合起来,同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新的实践中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结合起来,做好理论创新、理论武装和理论指导工作,这是加强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是一次用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的成功实践。它启示我们,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与实现党的中心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用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用伟大事业检验伟大工程。

党的建设必须紧密联系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这是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从来都是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伟大事业不断为伟大工程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开辟广阔的前景;伟大工程紧紧围绕伟大事业来进行,确保其蓬勃发展。衡量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否先进,要放到具体的历史的实践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它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用。在当代中国,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切实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之所以成效显著,关键是牢牢把握了发展这个主题,始终贯彻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各级党组织始终立足于促进改革、发展、稳定来谋划和推进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发展和富民的实际行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理清发展思路,突破发展瓶颈,强化发展措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切实做到了先进性教育活动与生产、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大局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实现了先进性教育与完成党的历史使命、实践党的根本宗旨的有机统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有机统一。

实践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党的先进性建设只有围绕中心,才能抓住根本;只有服务大局,才能卓有成效。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先进性建设的规律,就能更好地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它启示我们:必须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中来思考,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实际成效来体现和检验先进性;同时,党的先进性建设也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党的执政使命落实到每个党员的岗位上,充分激发他们推动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在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过程中不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三、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是一次党内教育与开放式教育有机结合的成功实践。它启示我们,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把激发党员的内在动力与依靠群众的外部推动有机结合起来,走一条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与走群众路线相结合,既依靠群众又不搞群众运动的新路子。

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实行开门搞教育,广泛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个鲜明特点。其具体表现,一是既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又坚持从严治党。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出以正面教育为主,不单独搞一个组织处理阶段,是在深刻总结党的历史上历次整党整风运动的经验教训,并在实事求是地分析党员队伍现状的基础上作出的正确决策。实践证明,通过集中系统学习理论、深入讨论先进性具体要求、开展正面典型示范教育等一系列正面教育活动,广大党员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党员意识、执政意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素质能力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按照先进性标准树立先进典型,运用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推动先进性教育,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在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同时,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对那些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完全具备党员条件的党员,努力做好教育转化工作,促使他们尽快地转化为合格党员;对那些屡教不改、不符合条件的党员,根据党章和有关规定,按照正常程序进行处理。2004年,全国对不合格党员作出处理的有49000名;2005年,全国受到组织处理出党的党员有44738名。二是既强调自我教育为主,又坚持走群众路线。党员是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主体和对象,只有增强广大党员的先进性意识,激发他们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先进性教育活动才能抓住根本,取得实效。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从学习培训到分析评议再到整改提高,各个环节都注意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激发党员的内在动力上。同时,坚持“开门”搞教育,把走群众路线贯穿于先进性教育活动全过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使广大党员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实践中获取永葆先进性的力量源泉。三是既依靠群众又不搞群众性政治运动。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条成功经验,是坚持走群众路线,但不搞群众运动;确保人人受到教育,但不搞人人过关,防止和克服了无政府主义的“群众运动”和极端民主化的“大民主”,形成了群众有序参与、监督有力、评价客观的良好局面。

实践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既是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为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实践。只有把激发党员的内在动力与依靠群众的外部推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的原则,又坚持走群众路线,积极引导群众有序参与,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它启示我们: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始终抓好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这个基础工程,突出党员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其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同时,只有坚定地相信群众,紧紧地依靠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请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使群众满意,先进性教育活动才能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只有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不断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坚持既依靠群众又不搞群众性政治运动的方针,才能确保教育活动不走过场、不出偏差,探索出一条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新路子。

四、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是一次注重分类指导、确保教育效果的成功实践。它启示我们,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区别情况,在分类指导中增强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注重分类指导,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重要工作方法,也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涉及7000多万党员,3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不仅人数多、规模大,而且情况复杂,党组织设置不同、职能各异,党员文化层次悬殊、职业分布广泛。要使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必须切实搞好分类指导,坚持既有统一要求,又鼓励从各自实际出发进行创新,形式灵活多样。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条重要经验,是实行试点先行、分批推进、分类指导,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在目标要求上不搞“一刀切”,在学习内容上不搞“一锅煮”,在教育方式上不搞“大呼隆”。一方面,切实加强对不同领域党组织的分类指导,将基层党组织划分为机关、社区、乡镇、学校、企业、村等9种类型,分类制定实施方案,分类组织学习评议,分类设计活动载体。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对不同群体党员的分类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党员提出不同要求,特别是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充分发挥示范表率作用,使教育活动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党员,提高了教育活动的成效。

实践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要使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防止和克服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就必须切实搞好分类指导,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强调分类指导,不是要降低标准,而是为了更好地坚持标准;不是要放弃指导,而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它启示我们:先进性建设只有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区别情况,分类指导,才能增强针对性,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五、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是一次与时俱进地探索党建工作规律的成功实践。它启示我们,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与加强党的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统筹兼顾、协同推进,使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党的其他各方面建设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党的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虽分属不同层次,但都是具有综合性和统领性的大概念。其中,党的建设是一个总题目,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和根本,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之中;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核心,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为基础。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个成功经验,就是把党的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三个着力点、侧重点不完全相同的综合性建设统一起来加以思考,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个党的建设的根本和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积极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党员,用严密的组织凝聚党员,用优良的作风带动党员,用健全的制度规范党员,使三大建设相互贯通,协同推进,良性互动。

实践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一项根本性建设。抓住了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党的先进性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引领着党的建设的基本方向,是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的总目标,也是衡量党的各个方面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它启示我们: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必须以先进性为主题,围绕先进性建设展开,以实现先进性建设的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同时,党的先进性建设也只有与党的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并通过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才能够落到实处,使先进性建设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六、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是一次以集中教育破解经常性建设难题,以经常性建设深化集中教育效果的成功实践。它启示我们,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长效机制建设,走改革和制度建设的路子。

把经常性教育与适当的集中教育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党加强先进性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在全党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我们党从新的实际出发,对经常性教育与适当的集中教育相结合这一成功经验的创造性运用。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来实现,而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级党组织注重将实践经验上升为制度规范,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扩大党内民主参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建立健全基层党的建设工作责任制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新制度、新机制,在探索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实践证明,把制度建设贯穿在先进性建设的各项工作之中,通过建立健全制度和机制,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定下来、坚持下去,是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成果。

实践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不是经过一两次集中教育就可以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期性,决定了必须通过长效机制建设,使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效和创造的经验,转化为经常之举和制度规范,长期坚持下去,发挥持久的影响力。它启示我们: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靠教育,更要靠制度。从一定意义上说,建立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就是探索执政党如何走改革和制度建设的路子,即用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来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发挥制度和机制对党的先进性的长期保障作用。

责任编辑:王清明

作者:桑学成

第三篇:当前有影响的十大先进教育领导理念

【摘要】先进的教育领导理念能够引发积极正确的教育领导行为,教育领导者需要确立科学发展、专业化、思想领导、校本发展、教学中心、细节决定成败、战略决定成败、团队制胜、关系制胜和多维领导十大先进教育领导理念。

【关键词】教育领导;先进理念;理念;

有怎样的教育领导理念,就会形成怎样的教育领导行为。确立科学先进的教育领导理念是每一位教育领导者推进改革与创新、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础。本文综合介绍当前有一定影响的十大先进教育领导理念。

一、科学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理念的核心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4点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内涵。首先,以人为本表现在教育上,就是以教师和学生为本。要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以实现和维护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根本利益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实施民主管理,将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要、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发展作为评价教育领导的根本尺度。其次,教育领导视野中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各项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二是各类教育组织特别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三是教师的全面发展,四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五是教育领导者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已往的教育管理中,往往只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忽视教育事业、学校、教师及教育管理者自身的全面发展,正是这种认识上的片面性,才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失去了应有的条件,也导致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很好地实现。再次,协调发展是对全面发展的补充与完善,也就是说,全面发展并不是齐头并进,而是要达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和谐境界。最后,对于教育领导者来讲,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我们关注环境协调与资源节约的问题,更要求我们注意组织的内部资源与人的潜能的科学开发与利用。我们绝不能为了一时的功利,而牺牲学生、教师、学校和自己的发展后劲。

二、专业化理念

专业化理念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校长是一种专业,校长工作有自身的专业规范和标准,每一位校长都要遵循当校长的规范,要注意研究校长工作的规律。其次,校长要致力于专业发展,校长专业化的过程,就是校长依据时代和职责要求逐渐提升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道德、专业情意的过程。再次,校长要做教育、领导和管理的专家,做将三者集于一身的专家。最后,校长要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站在专业化的高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同时,通过领导者自身的专业化带动教师队伍的专业化。

三、 思想领导理念

思想领导是讲教育领导主要是教育思想的领导。教育领导要致力于运用教育思想来实施领导,并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领导者。

首先,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追求,为什么而教,为什么而学,教什么,学什么,怎样教,培养什么人,这些始终是教育教学的根本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都取决于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在教育价值观呈多元化的背景下,教育领导最主要的职责,就是用正确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武装广大教师的头脑,把握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其次,先进的教育思想反映和代表着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和合理的教育需求,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教育领导要学会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来实施教育领导。再次,教育领导要努力做一个有先进教育思想的领导者,这样才能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与当地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校本发展理念

校本发展理念的主要含义是以促进学校发展为中心,注重研究学校自身的问题,尊重与重视学校的特色,充分依靠广大师生,激发教职工的责任感与创造力,努力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

首先,校本发展以实施校本管理为主要特征。校本管理与“外控管理”相对,它要求学校拥有相当大的决策自主权。校本管理是管理者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校问题,为了提高学校效能和促进学校长远发展而进行的管理活动。“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是校本管理的基本含义。加强校本管理是我国教育改革的趋势,提高校本管理能力是学校领导面临的挑战。其次,校本发展需要校长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校本发展还包括校本课程、校本活动、校本研究和校本培训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具有很强的个性,必须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要求教育领导者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坚决贯彻政策的基本精神,又不能机械地照搬、照抄他人的经验,也不能过多地依赖外部的力量,而要重视本校的实际情况,自己想办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教学中心理念

教学中心理念的含义,是指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学校所有工作与活动,都要围绕教学工作来进行;学校一切资源都要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能来配置。

现代教学中心理念有两个特别的含义:第一,教育领导者在配置教育资源时,一定要围绕着教学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及效能来进行,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都用到最重要的关键地方,而不要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奢华,或者将宝贵的精力与时间浪费在无关紧要的琐碎事情上。第二,一切教育改革与教育创新都要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要在教学管理上用力。

六、细节决定成败理念

细节决定成败理念的主要含义有三方面:一是注重领导过程中的细节与小事。只有把细节处理好,才能保证教育事业的成功。二是在注重战略规划、描绘美好愿景和贯彻落实先进理念的同时,还要踏踏实实、精益求精地做好执行方面的工作。三是在细节中注意抓关键点。抓住关键点基本上就能保持不败。天下难事必做于易,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汪中求先生得出的一个不等式为:

100-1 ≠ 99, 等于0,功亏一篑,1%的错误会导致100%的失败。[1]

教育领导与其他领导的根本不同就在于,教育领导的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教育无小事,领导工作中的细节、小事,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讲可能就是大事。但是细节毕竟很多,领导不可能每个细节都亲自把关,所以,一方面要放权,另一方面要学会找关键点 ,也称“杠杆点”。关键点是对完成任务、实现目标起关键作用的环节或事务。例如: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学校发展来讲是关键点,课堂教学改革对于新一轮课程改革来讲是关键点。注重细节,抓住关键,就能够保证大的方针政策、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真正得以贯彻落实。

七、战略决定成败理念

战略决定成败理念的内容为:组织发展战略是组织发展的蓝图,决定着组织发展的方向、目标、定位、基本途径和实施阶段,对组织发展的速度、性质与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

战略决定成败理念是由何学林先生最先提出的。他认为,中国企业领导人所犯的最大、最普遍的错误,是战略性错误。而更可怕的是,我们的企业家根本不知道自己所犯的错误是战略性错误,一直在细节上找原因。中国企业管理最薄弱的环节,是战略环节;最大的误区,是战略误区;最需要转变的,是对战略的偏见;最缺乏的能力,是制定正确战略的能力;最应当提高的,是战略管理水平。[2]

对于教育领导者来说,战略决定成败强调的是:学校管理不仅要关注细节,更要超越具体繁杂的事务,注重学校发展的方向、长远的规划和大的发展策略,设计出学校5 年、10 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愿景和目标,并确保其与时代发展的大趋势、社会需求和现实条件相一致。

八、团队制胜理念

团队制胜理念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建设领导团队,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团队领导作用。二是要努力打造工作团队,将组织打造成取长补短、互相支持、拥有积极健康文化和战斗力的团队。团队与群体不同,它通过其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团队的绩效水平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3]

工作群体知识信息共享,其相互作用是随机的,而工作团队不仅要实现信息共享,还要为了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提高绩效,产生1 + 1 > 2 的结果。教育领导的效能一方面取决于领导班子的整体能力,另一方面取决于能否将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工作群体打造成目标一致、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工作团队。只有领导班子成为领导团队,工作组织成为工作团队,教育组织的整体效能才会最大。

九、关系制胜理念

关系制胜理念的含义是:领导的成败与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与重要相关人的关系。领导者的重要相关人主要有六类:一是上级领导人,二是平级的领导伙伴(班子成员),三是下属成员(群众),四是外部关系单位的代表人,五是朋友,六是家人。校长的重要相关人,主要是上级主管领导、班子成员、教师、家长、学生、教科研机构的主要人员以及社会相关部门的相关人士和家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领导者的宝贵资源,建立并呵护与重要相关人的良好关系是当好领导的重要基础。

十、多维领导理念

领导者的职责和角色是多方面的,只是某一方面的专家,或只做好一个方面的工作,不能称之为高水平的领导或称职的领导。英国剑桥大学领导学专家安德鲁.D. 布朗明确提出了“六维领导人”的理念。他认为,有效领导既是英雄、演员,又是不朽者,还是大使和自愿牺牲者。[4]如果从教育领导工作的性质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教育领导工作的职责主要表现在把握方向性、关注合理性、坚持科学性、提高有效性、追求艺术性五个方面。本文倡导现代教育领导人做这样的“五维领导人”。一是把握方向性。坚持教育工作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教育思想。二是关注合理性。要从伦理学和人道主义的角度审查教育政策与措施,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儿童生命成长的规律与合理需要,关注学生的幸福与感受。三是坚持科学性。保证教育教学工作按客观规律进行,以教育科学理论武装教职工的头脑,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知识,积极引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过程和教育领导过程的科学含量。四是提高有效性。强调教育教学活动和领导与管理过程的有效性,提高教育领导和管理的效能。五是追求艺术性。要在坚持科学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和教育领导的艺术水平。教育领导不仅要追求真,而且要追求美,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教育领导者。

参考文献:

[1] 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2] 何学林.战略决定成败——细节主义缓行[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3] 斯蒂芬.P.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4] 安德鲁.D. 布朗. 六维领导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编辑 张 葳)

作者:温恒福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先进教育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先进文化论文范文05-09

窗口先进范文05-16

计生先进范文05-16

先进教师推荐范文05-22

先进干部报纸范文04-29

城管局先进范文05-18

为激励先进范文05-21

德育先进学校范文05-25

发展先进文化范文05-26

高校教师先进范文05-26

上一篇:仓储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统计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