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代范文

2022-05-17

第一篇:五四时代范文

五四朗诵诗歌:五四 五四

黑暗中一个弱小的身影

血雨浸染的街道小巷

黑色的旗子倒了

黎明被暴风雨唤醒

光明已射入你的眼里

年轻的脚下

不再是一条无厘头

是充满枪口的自由

你睁开沉睡的眼睛

污浊的空气让你流泪流血

你拾起一把巨斧

像夸父追日

你的身影没有倒下

却披着一件光在夜里行走

是谁把你从井底拉到了树上

渴望光明的眼睛变成了狼

狼不再吃人

而是扫射愚昧的心脏

请让我为你唱一首歌

静静地在夜里

我不想吵醒月亮

我喜欢淋雨

请不要拿手电筒照我

听,狼不叫了

山头的那丛草里

有光的声音

第二篇:五四作文:五四精神 五四征文

[五四作文:五四精神五四征文]纵横中国历史,自清朝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长期被外国欺压,排挤,五四作文:五四精神 五四征文。外国列强逼迫中国一次又一次地签定不平等条约,无情地掠夺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然而,清政府却冷眼旁观,听之任之,不采取任何有效的措施,这无疑令中国人民冰冷的心上雪上加霜。可是,中国人民并没有放弃,我们在巴黎和会上力争自己的权力,只是弱国无外交,中国人民的梦想被粉碎了,这却激起了我们烈火熊熊的心。

到这时,中国人民已不再幻想了,我们知道只有增强自己的实力,改革政治,发展生产力,提高科学技术,这才是唯一的出路。此时此刻,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信念“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率先站出来的是青年学生。1919年5月4日,北京各校学生3000余人汇聚神圣的天安门广场,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他们身上流淌着的中国人的血在沸腾,他们的信念非常坚定—为国出力。这份爱国之心被无数人复制—粘贴,很快便遍布了整个中国。上海的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舞台,随之产生的是三罢: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三罢如同一阵清风,萌发了无数中国人心中的芽—爱国。三罢又如同一阵飓风,给帝国主义和军阀政府以巨大的压力。他们并不是简单的游行示威,没有丝毫做作,却是代表一种精神传播开来。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运动的主旋律。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敢于创新的精神。

如今,五四精神已经穿到了我们这一代新青年的身上,中学生作文《五四作文:五四精神 五四征文》。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滴小水珠,能把五四的光辉折射的更加动人。 我们热爱国家 我们嵩尚科学民主

我们再学习中运用科学的理论与亲身的经验,辩证地分析问题,科学地解决问题。我们追求民主。我们渴望拥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我们渴望参与政治生活。我们自觉地屡行义务,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力。我们积极地陪养自己的政治素养,主人翁意识,为了以后更好地走上政治舞台做好准备。 我们勇于创新

二十一世纪,缺的就是创新型人才。社会需要发展,发展许要创新,创新许要人才。我们是初生的牛犊,天不怕,地不怕,前方没有路我们就闯出一条路来。我们的思维就像一缕白云,随心所至混然天成。我们不怕失败,我们知道成功就在失败后面。

五四精神,一种永恒的精神,将一直在我们青少年中一代一代的传播下去。

第三篇:五四征文-2018五四征文:五四青年

导语:在新世纪的阳光和五月的鲜花插洒进每一个人的心灵的时候,我们又迎来了五四青年节。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五四征文_第1篇:

五四运动是由中国青年发起的一场伟大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是救亡与启蒙并举的革命行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至6月,中国作为战胜国派代表参加了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中国代表向大会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

主权等正义要求,竟被无情拒绝,还无理的将大战前德国强占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积压在中国人民心中的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聚集在天安门前,喊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各地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反对军阀政府的倒行逆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群起响应,正义凛然,不畏强暴的爱国主义斗争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

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先进青年更加清楚的看到国家的命运,岌岌可危,他们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积极探索拯救中国的道路。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人民才真正成为中国的主人。

五四运动是由中国青年发起的一场伟大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是救亡与启蒙并举的革命行动。五四运动最大

的成果,就是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的思想终于获得了解放。

我们纪念的五四运动不是一个狭义上的五四,而是五四前后与之紧密相联的一系列进步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运动。

要弘扬五四精神,就要树立理想,献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前途联系起来;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积极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宣传、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工作中起模范作用;自觉遵守国家法律,为人民服务,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挺身而出,英勇斗争;接受国防教育,保卫祖国;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帮助青年进步,及时反映青年意见和要求;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维护团结。

93年前的五月四日,一批爱国青

年在祖国生死的存亡关头,谱写了一章章可歌可泣的赞歌,转瞬间,93年过去了,昔日饱受欺负的中华名族,曾经满目疮痍的华夏大地,现在各方面飞速发展,傲然领先在世界发展的前锋。我们应该传承五四精神,为祖国再创辉煌。

五四征文_第2篇:

记忆中历史上的“五四”似乎只剩下穿着学生装——特别是那些蓝衣黑裙短发的女大学生,走在街头,不畏强暴,高呼口号的情景。但当我静坐休息时,一些革命先辈、仁人志士的话语不断涌现在我的脑海中,似乎在暗示着什么,又好像在提醒着什么……

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知识分子关心政治、反思传统的一个起点,也是爱国青年追求民主、争取自由的开始。五四运动请来了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就是民主和科学,推动了白话文运动,抨击了教条主义,用怀疑精神去看待传统。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从闭关锁国中真正走了出来,也让马克思主义在这

样一个环境下,进入了中国。五四运动作为思想解放运动,是从几千年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的禁锢下解放出来。对旧思想的猛烈冲击,给新思想的传播打开了闸门。在复杂纷纭的种种新思潮的激荡和竞争中,中国人民的中坚力量开始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它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也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回望五

四、认识五四是我们学习五四精神的第一步。

翻开中国近代史,几多沧桑、几多磨难、几多屈辱、几多抗争。160多年前,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撞开了古老中国沉重的大门,从此,在这片美丽的国土上,财富任人掠夺、文化任人摧残,人民任人宰割。面对山河破碎,国将不国的现实,多少爱国志士梦寝难安、一代一代,前赴后继地寻找富国强兵之路。但旧时代的封建士大夫不可能拯救中国,龚自珍、林则徐、康有为、梁启超,他们的

无限憧憬只能是一场空梦;资产阶级革命家也没能拯救中国,辛亥革命****了封建帝王的家天下,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仅仅三个月便夭折,黑暗仍旧笼罩着中国,“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陷入了更加水深火热的境地。中国的出路在哪儿?人民的希望又在哪里?漫漫长夜里,人们盼望着、等待着。

第四篇:“小时代”是谁的时代?

最近,有关电影《小时代》的争议不断发酵,不论是微博上知名编剧史航、影评人周黎明微博联手对抗《小时代》粉丝围攻,还是《人民日报》发文批评,各界对《小时代》的口诛笔伐,都难以撼动《小时代》庞大的粉丝群坚决力挺偶像郭敬明的决心。

《小时代2》自本月8日上映以来,与《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以下简称《风花雪月》)、《一夜惊喜》、《宫锁沉香》等几部同期上映电影狭路相逢。其中,《小时代2》占据了影院排期的重头,上映4天收入1.72亿元,郭敬明团队一手制造的“神话”在华丽数字的包裹下延续着其巨大效应。继《小时代1》之后,《小时代2》再次成为众矢之的,按投资回报比计算,它有可能成为今年“最赚钱”的华语电影,另一方面,它是今年承担了最多口水和争议的国产电影之一。

回顾今年上半年至今,《致青春》、《小时代》、《青春派》等众多热门电影,一次次制造追忆时光或是感慨青春的热潮。电影《小时代》来了,是否如某些人所言,它负责“改朝换代”?正在成长中的90后,真的是以“炫富、享乐、男权崇拜”为关键词的新生代,还是屡屡“被代表”、乃至“妖魔化”的一群人?“小时代”的来临到底对于文艺创作和年轻人产生了哪些影响?

或许正如50岁的香港知名作家、文化评论学者马家辉所言:“这个时代如果真的是个„大时代‟,就应该包容各种各样的„小时代‟,只有让各处拥有不同的风景,这个世界才真正富有生命力。”

《小时代》贴错了

90后的标签?

2400万原著小说读者,预告片点击量24小时破3000万次,比《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高出8倍的微博搜索量……《小时代》来势汹汹之时,郭敬明在今年的上海电影节论坛上说了这样一段话:“中国电影市场观影群体已从上一代变到下一代。2009年的时候观影群体的平均年龄是25.7岁,但是到了2013年的时候已经变成21.7岁。如果还用上一代的想法拍电影,那会出现问题的。”他认为自己的作品抓住并表达了这一代年轻观众的共同感受——《小时代》的主体观众,正是一群20岁上下,爱看《快乐大本营》和《非诚勿扰》,喜欢读郭敬明的书,喜欢看杨幂演的影视剧,喜欢用iPhone手机刷微博的年轻人。

“观看《小时代2》是一次奇妙体验。”一位大学生在网络影评中写道,“在这个艰难的毕业季,毕业如果意味着去社会里竞争,要野蛮生存,成为时间与金钱的民工,那么校园就是没心没肺的游乐场,把仅剩的几张钞票交给洗剪吹一条龙的美容美发室,把白开水一样的青春暂时点燃成火树银花。”

作为电影流水工业线上的一件“商品”,“小时代”系列无疑是成功的,它不仅获得了高额的市场回报,票房数字节节攀升,更在于它将电影变成一个高烧不退的话题——自上映以来,外部舆论对于《小时代》系列的评价大相径庭,有评论将“小

时代”系列电影标签为“90后的自我宣言”、“90后定制电影”等等。

“我们就是爱看,你们管不着。”8月9日,一位网友以“中国最有良心的90后”的名义,在深夜发表一条微博,宣称90后都喜欢看“小时代”系列电影,这条微博不到24小时便被转发了逾万次,引来无数吐槽。有人批评博主言词狂妄,也有不少90后现身留言说“我是90后,不想被代表”。 陈冉是广州一家高校的辅导员,也是一名80后,他直率地跟记者表示自己并不喜欢《小时代》,作为一个经常和90后打交道的人,他并不认同《小时代》能够代表90后想法之类的观点。“据我所知,不少90后同样对《小时代》不以为然,甚至我向自己的学生借《小时代》的小说看,他们还提醒我要做好心理准备。”

在他看来,90后和80后有很多相似之处,绝非一些小说或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那么离经叛道。“这部电影好像贴错了标签,制造了一种关于„90后‟的假象,传递了一些带有偏差的信息,比如一群大学生好像在学校里完全不用上课。或许电影中有一些90后的影子,有一些现实生活的细节,但它不能代表90后的现实生活。”

崇尚物质、迷恋名牌、肤浅空洞……尽管不喜欢这部作品的人有无数理由,但不可否认的是,《小时代》作为“时代标签”的意义仍在持续强化之中。某种意义上来说,“小时代”系列促使不同年代的人,在今日商业社会背景下,共同去思考诸如青春、成长、价值观、理想、友情、爱情等等命题,这反而成了一种比电影更耐人寻味的现象。

以“小清新”应对“流行型焦虑”

抛开包装、营销策略不谈,“小时代”这个关键词仍然触动了不少年轻人的敏感神经。一位90后大学生对记者说,虽然他本人算不上是小说原著及电影的粉丝,但他很喜欢“小时代”这个词。“„小时代‟是指在一个人生命最美好的时光里,不完美、不优秀、不可逆的一个阶段,每个人身上都有一部分尚未挖掘的温暖能量,这种能量或许会变成支撑一个人孤身前进的信念。”

文学评论以及文化批评家张柠在提及他的那批90后学生时,最深的印象是“审美趣味差别特别大。”他发现,自己的学生普遍不喜欢悲剧,认为它不美,太重口味了,不喜欢“厚重”的历史感。相反,他们倾心于大行其道的“小清新”,认为可以从中感受到积极的“正能量”。

而在80后青年作家张悦然看来,给90后贴上叛逆、自私等标签,有失公允。“在我眼里,90后并不像外界所描述的那么简单。我们这些80后最初表达自己的看法、出版自己的书时,也有很多人说我们叛逆、自私、特立独行等等,这些标签都是外在的,而且是比较武断的。”在她看来,“小清新”是这个时代一部分年轻人的特殊审美趣味,是一种温和的、注重细节的、无害的、治愈性的审美,也是一种自我取悦、自我抚慰的状态。

“欲望”一词是很多人谈论“小时代”系列时使用的一个高频词。作为作家、文化评论人的马家辉也和学生们探讨过这部电影。“很多人在电影里看到了现实、势利、攀爬。说白了,就是各种欲望。”马家辉说,“当我们讲欲望的时候,其实我们同时在讲另外一种情绪,是什么?是焦虑,是现实当中我们没法满足的欲望。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小时代》电影也好小说也好,我可能会多了一份理解和同情。”

“女生也会面临„阶层地位‟的差异和竞争,谁是富二代,谁是白富美,谁比较懂得和男生撒娇等等,这是很多人能从《小时代》里面看到的女孩子的焦虑。”在马家辉看来,通过《小时代》里面的对白,观众可以看到片中的女性在不断找寻自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不仅是《小时代》,很多内地的电影中也会出现这样的不满,在大陆的流行文化里面,„焦虑‟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

同样的,台湾作家、评论家杨照在窥见大陆社会文化氛围时,也发现“年轻一代有很深的焦虑感”,“他们看不清这个社会到底是依照什么规则在运作。”杨照认为,当一个社会的规则没有办法给人以信心的时候,舆论上便容易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判断倾向,“任何一个人只要表现突出,就会被假设成„一定有问题‟”,遭到其他人“义正言辞”的抨击,而这些抨击的出发点很多时候并非事实,而只是出于一种情绪。

对此,作为青年作家的张悦然倒是显得相当乐观。她声称:“90后的娱乐方式是非常多元化的,比如看电影对90后来说,就是比较常见和主流的休闲方式。90后的父母多数是60后,而我们80后的父母多数是50后,50后是经历了辛苦和磨难的一代人,而60后在年轻时经历了改革开放。对于如何更好地成为社会一员,60后能对他们的子女提供更好的建议。”

年轻人产生“做梦的需求”?

有人说,作家郭敬明和演员杨幂带来了一个新的“小时代”,他们负责“改朝换代”,而他们的成功常常伴随着铺天盖地的赞美和诋毁。其实不单单是“小时代”,回顾今年上半年以来多部热门电影,几乎都充满了价值观层面上的争议:《北京遇上西雅图》在为“小三”人生的成功突围寻找梦幻理由吗?《致青春》是一部不学无术的大学生青春挽歌吗?《中国合伙人》的奋斗史不堪回首:《厨子戏子痞子》被斥荒诞不经、《分手合约》是“无病呻吟”……但恰恰是这些“有问题”的电影,开创了2013中国国产电影集体爆发的新局面,也再次证实了一件事情:每代人所拥有的成长经历都迥乎不同,每个人对于青春、对于时代、对于什么是好作品,都有着十分“私人”的定义。

至于“小时代”风潮给文学创作带来的影响,评论家张柠指出,如今大时代、英雄时代、革命时代已经过去了,文学创作上的“小时代”来临,大量的文艺作品倾向于自我启蒙、自我解决、自我治疗。“如果说所有的年轻人关注一种文艺作品,仅仅是因为此时此刻当下的心情需要一个调整和治疗的话,那么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就很值得研究了。”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有评论认为,这个理论已经包容不下当下中国青年的心理结构,在这五类需求之外,中国青年有了一种“做梦的需求”,而郭敬明用具体、感性的画面帮大家实现了愿望。

提到80后写作者的代表性人物,自然离不开韩寒和郭敬明,一位以关注社会焦点的“公知”形象著称;而另一位则以善于提供精神消费品的“商业头脑”而广为人知。“我觉得中国人要改变一下自己的思维方式——再神圣的文化也需要传播,传播的最好方式当然就是商品化。把文化作为一种商品来传播,有其自身的存在合理性,要允许它存在,不要赶尽杀绝。”张柠如是说。

另一方面,在一部分人看来,90后没有过去的年轻人所怀抱的高尚理想,缺乏社会责任,但却非常热衷“怀旧”,令“怀旧”演变为一场浩大的集体梦幻。

对此,张悦然说:“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电影出来的时候,很多人好像不能理解,这代年轻人为什么这么早就开始怀念青春了?大家觉得好像有一种未老先衰的感觉和斗志不足的气息,媒体也表示了担忧。我认为大可不必,回忆是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做的事情。怀旧也是人的一种本能,证明90后甚至80后对于时代的改变有着清晰的个人回忆,怀旧本身并不是令人焦虑的事情。”

“大时代”就是各种

“小时代”的组合

■对话

南方日报:你认为90后的这代年轻人在娱乐、休闲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像微博这样的新媒体的运用对怀旧是不是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马家辉:这场有关“青春”的浪潮伴随着一个工具的出现,让观众有机会参与到各种新闻的创造中,并开始了一场有关“怀旧”的“大运动”,这个工具就是手机。手机改变了我们对于时间的概念,微博、微信等新生事物加深了我们怀旧的程度和普遍性,现在连8岁的小孩子都开始怀旧了。中国正在出现全民性的移动互联网运动,每个人凭借手机就可以和全世界沟通,没有人能够垄断价值观的宣判,也没有人能够控制别人的思想和阻止别人的学习、受教育,这是一个最大的时代变化。

张悦然:在我看来,90后更依赖网络。互联网出现是在2000年前后,当时我已经在念高中了,在这之前我的青春期都是没有手机和互联网的,我和同龄人的交流方式是比较传统、单纯的。对90后来说,接触互联网和手机的时间提前了很多,这让他们的交流方式变得很不一样。另外,电影对90后来说是比较常见和主流的休闲方式,这在我们小时候还是不常见的。90后现在娱乐的方式是多元化的,看视频、玩游戏等等,丰富的娱乐方式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通过微博等媒介,每个人都可以组建起一个小型的社群,这些交际方式的变化改变了许多人。

南方日报:大多数60后和70后的作家都经历了一个剧烈变化的“大时代”,但是80后、90后作家可能就经历一个比较安稳的“小时代”,那么这些变化为作家写作带来了哪些有利条件或者困惑?

马家辉:我非常荣幸、也非常痛苦参与了香港的时代进程,我写了31年、2260万字,为什么我只是写专栏,只写散文?原因太多了,才情不足,写不出小说;学识不够,写不出论文;耐性不够,写不出长篇;意念太强,依靠专栏赚钱……诸如此类都是真实的理由,不太值得叙说。可是无论什么理由,我还是写了30年,我的贡献是什么?引用诺贝尔文学得主帕幕克《城市专栏作家》中的话,“写出城市的趣味,写出城市的感觉”。我如此乐此不疲地写作,理由是偷窥、偷看和观察,“写我所能写,无所谓应当”,这就是我写作的理由和心态。

张悦然:我觉得现在的时代确实不是一个“大时代”,对我来说最大的困惑可能是选择跟商业如何结合。商业是一个文学传播的重要载体,作家还不能离开这个载体,但它也容易扭曲作家所要表达的东西,所以作家必须要格外警惕,和它保持一定的距离。我写作10多年,也一直都在试图把这个关系弄得更清楚。对我来说这个时代的好处是对文学的观念更自由、更民主了。

南方日报:80后这代作家已经成长了差不多10年,但在人们印象中,好像并没有人写出在大家看来“有沉淀”的东西,你如何看待“小时代”和“大时代”的关系?

马家辉:其实,文学艺术所表现的,通常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类对于理想世界的一种希望。作为一名60后,我自己所处的“小时代”也是当时“大时代”的现实和缩影。所谓“大时代”就是各种“小时代”的组合,假如我们否定了“小”,也就根本没有“大”的存在。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发挥的空间在哪里,价值在哪里,就够了。因此,应该学会的是自我肯定,学会自我选择。时代的变迁,让我们的选择也多元化,选择早已经从“做还是不做”到“做什么”,在所谓的“大时代”里,要自我肯定是件相当困难的事情,请千万不要错过属于自己的“小时代”。

张悦然:写作是一个自发的事情,曾有人呼吁80后不要那么文艺腔、多关注外部世界,我是没有问题的。就我而言,自己也有非常大的变化,好像忽然有一天对这个社会就产生了一种另外的认识,原来的那些关注的事物不仅只是跟我的情绪有关,原来它和这个世界都有关。当我发现这些事情的时候,真的已经很晚了。在这之前,自己也不是没有做过努力,而是无法强求一定要去改变。

第五篇:五四演讲稿——发扬五四传统,争做时代青年

五四演讲稿——发扬五四传统,争做

时代青年

五四演讲稿——发扬五四传统,争做时代青年

历史长河大浪淘沙,送走过多少岁月;时代画卷波澜壮阔,记载了无数英杰。忆往昔,按卷沉思,竟难忘那燕园的红墙;竟难忘那十月的潮思;竟难忘“还我青岛,还我中华”的竞相奔走,击博耳鼓的阵阵呼声。风云为之含悲,草木为之变色,泰山为之震动。

80年后的今天,我们又一次站在五四运动的纪念碑前。回望那个壮怀激烈的年代,那些站在时代潮头的年轻的身影,是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激活了一个时代,激活了一个民族,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五四以后一代代青年高举着爱国、进步、

民主、科学的旗帜,努力探索、不断创新。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贡献着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时光白驹过隙,静听时代的脉搏,五四精神的熊熊烈火仍在中国一代代青年的心中燃烧着、喷薄着。前仆后继的中国青年踏着时代的鼓点,紧追着时代的步伐,昂首向前、英雄倍出。昨天的雷峰、李向群,今天的邵云环、许兴虎、朱颖,他们都是怀着对祖国、对人民满腔的情和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不正是“五四”精神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吗? 二十一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眺望未来世纪曙光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呈现,资源竞争、市场竞争和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可见,中国跨世纪的一代青年所处的环境不亚于五四时期青年们所处的境遇。尤其是在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野蛮轰炸再次证明,美帝国主义仍如豺狼虎豹般无时不在打着中国的主意。近十

天来,我国各族人民高举着五四的光荣传统,摇旗呐喊、义愤填膺。中国人民是不可欺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作为电力企业的青年,我们坚决拥护胡锦涛副主席的严正声明和江泽民主席的讲话精神,我们要把对北约野蛮行经的巨大义愤和伟大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的强大动力,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为经济建设提供高质量的电力保证而不懈努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中国正阔步迈向新世纪之时,今天的青年应牢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把五四精神付诸于实践,紧密的团结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构筑起当代青年强国富民为己任的精神支柱。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开拓前进、不负期望,不辱使命。

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一个忘记了国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就有可能再次沦为亡国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

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中国的青年将任重而道远。朋友们,让我们携着五四的光荣传统,牢记三代中央领导的期望,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创造出无愧于青春,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五四演讲稿——发扬五四传统,争做时代青年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五四时代范文】相关文章:

五四作文五四精范文06-17

小时代范文05-15

航海时代范文05-16

教育时代范文05-16

金融时代范文05-16

时代金融范文05-17

时代翻译范文05-17

时代致敬范文05-17

四时之风范文05-17

王莽时代范文05-17

上一篇:围棋格言范文下一篇:退休军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