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见证生命范文

2022-05-26

第一篇:共同见证生命范文

2009四季度思想汇报:六十年风雨兼程 我们共同见证

敬爱的党组织:

昨晚,我们在数统学院的党课上观看了纪录片——《共和国的奠基》。一部记录从新中国成立到新中国建国六十周年的历史。

从外国侵略者的入侵到新中国成立,从改革开放到申奥成功,从特大雪灾到汶川地震。中国走过了不平凡的六十年。这六十年是一幅画,六十年是一部诗,六十年是一首歌。六十年的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值得我们去细细回味。

近代中国遭受外国侵略者的入侵,他们烧杀虐夺。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古国被伤的千疮百孔。然而,是老一辈领导人带领我们奋力作战,保家卫国,将侵略者赶出我们的国土,将和平的种子播撒在中国大地,为我们创造出安定的生活环境。然而,反侵略战争取得胜利之后,中国并没有走的一帆风顺。美国入侵朝鲜,将战火开到了鸭绿江,严重威胁着我们祖国边境。保家卫国,中国自愿军加入了抗美援朝的行列,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在发展的道路上,中国一直在谋求适合自身的发展之道。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找到了自己发展的方向——社会主义。然而,十年的内乱无疑让中国迷失了自我。三十年前,伟大的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给在挫折中迷失了自我的中华民族指引了一条正确而光明的大道。也恰恰是这个伟人喊出的“改革开放”的鲜明口号,让中国的国门从此向世界敞开,来自七大洲五大洋的形形色色的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也摆脱了思想的禁锢,融入到当前时代的潮流中去。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在与外国的贸易往来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港澳回归,加入WTO,申奥成功,无疑证明着中国正在飞速的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08年在人们都准备着回家欢度春节的时候,我们迎来的却是一场罕见的特大雪灾,城镇大面积的停电,交通阻塞,飞机停航……大学阻断了人们回家的路。但是,在党领导的指挥和带领下,我们克服重重困难,战胜雪灾。当人们正沉浸在即将举办奥运会的喜悦中,老天给我们开了一个玩笑。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瞬间山崩地裂,房屋倒塌,千万人民被压在废墟之中。温家宝总理火速赶到震中,派遣搜救工作。先遣部队徒步赶往汶川,打通生死之线。在这场特大地震中,有很多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因为他们坚信党的领导人会派遣营救队来进行营救。正是他们对党的信任,让他们创造了一个有一个奇迹。

2008年8月8日晚8时在北京鸟巢举行了一场无以伦比的奥运会开幕式。百年的奥运梦想,十一年的申请,七年的准备,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奥运会开幕式。它无疑将载入奥运会史册。三十八项世界纪录被打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站在奥运会奖牌之巅,奖牌数达到一百……北京奥运会无时无刻不在给人们带去惊喜和奇迹。就在残奥会结束后的十几天,神州七号飞船升空了,它带着三名宇航员冲出了蓝色星球。中国人在宇宙中踏出了自己的第一步。

风华正茂的我们,正赶上这潮平岸阔,风正帆悬,政通人和的大好时期,正是生逢其时,大有可为啊!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怎能不发愤图强呢?怎能不尽我们的浅薄之力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添砖加瓦呢?这不仅仅是口号,更是一种隐形的力量。水多可以做到,贡献不分大小伟大平凡的。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又何尝不是这么想的呢?让我们一起加油!一起奔跑吧!

汇报人:

2009年11月18

第二篇:我们共同的生命

水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人类与水是休戚与共的关系;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是人类生存之本。世界因有它而显得丰富多彩,显得恣意盎然。

回眸凝望,我们脚下的土地因水而灵,我们的家园因水而兴。我们如同小鱼儿,生命早已离不开水的滋养——水是我们共同的生命。然而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原本“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河水,被工厂排出的污水所代替;原本清澈见底的河水,可是有一天,天下下起了“垃圾雨”,使河里的鱼儿也得打伞……为了建设美丽长兴,我们都义不容辞。

为了眼前的一切,我做了一次小调查。调查情况水污染的原因是: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大量的水被污染,是因为无知的人们把残羹剩饭倒入水中,使水受到严重的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量的14%以上。每当村民们说:“河水臭,没有好水可以使用,都怪谁谁谁把垃圾倾倒在水中,都怪谁谁谁……”他们自己只会指责他人的过错,我的心在流泪,我又何尝不想问村民们说:你们自己难道没有做过缺乏责任意识的事情吗?指责别人的同时你们可否先自我反思一下呢……

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可以袖手旁观,我们应该1.宣传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2.改掉不良的用水习惯,使用节水型洗衣机,安装节水型马桶 3.有着崇尚节约,减少浪费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制止滥砍滥伐,破坏植物的行为;不向河、湖等倾倒垃圾;洗浴时,间断放水淋浴;搓洗时,及时关水,避免长时间冲淋。

当今时代,我们实施的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真所谓“人水和谐”。水是生态之基。我们该如何实现“人水和谐”呢?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意识 2.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水的使用效率 4.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依法治水。

“五水共治”指的是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好似高楼大厦中的升降电梯,最高层是关键,然而最高层是治水。我们要争当治水的实践者,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要争当治水的监督者,积极制止和举报各种破坏水环境和活水设施等不文明行为。

浙江与水为邻,也因水而美。为使家乡的水更清、更美,我省政府和公民个人应作怎样的努力呢?政府当然要依法行政及加强监督管理,因为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公民个人要依法规范自身行为,积极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人类啊!水是我们共同的生命,为何我们要迫害于它呢?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我们要小手牵大手,共圆治水梦,共同描绘出一幅“山水清远,人水和谐”的锦绣画卷。

周语熙

第三篇:创建班级生命共同体 彰显每个生命的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张泽学校进行学生自主管理的课题研究,目的是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依据上海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探索我国中学教育如何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现代人才,发展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一条实践路径。

在当前及今后阶段,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组织是班级,班级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境。因此,我们把班级作为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核心组织。通过创建班级生命共同体,探索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

1、通过创建班级生命共同体,探索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途径。

2、通过创建班级生命共同体,提高学生社会意识和交往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3、通过创建班级生命共同体,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现代教育能力。

4、通过创建班级生命共同体,把班级建设为师生的生命共同体,从而彰显每个学生的生命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创建班级生命共同体,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理论基础是对学校班级作科学的理论思考,这是研究的前提。

1、班级的性质是什么?自从班级授课制产生以来,班级被称为行政班、教学班,顾名思义,人们把班级视为学校进行学生管理和教学组织的机构。在这样的认识下,学生在班级中的地位是被管的,行为是被动的,人格是无权的。为培养现代人,必须发展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就必须对班级的性质有一个重新认识。

班级是什么?从现代教育观出发,班级是师生的生命共同体!班级是师生为了共同目标而形成的一个生命的共同体。作为生命共同体的组织,必须具有三个特征:一是有机关联,二是认同参与,三是共同发展。作为生命共同体的班级,完全具备这些特征。

2、创建班级生命共同体的另一理论基础是对班主任的角色和地位重新思考。传统班级是管理学生的组织,在这样的班级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是管理人,是权威,是指挥者。学生完全是被动的,被管的,无权的。

而在班级生命体中,教师和学生的目标是一致的,师生地位是平等的,班主任角色是全新的。班主任的宗旨是:敬重每个学生的生命存在,关爱每个学生的生命质量,彰显每个学生的生命价值。这是人本教育的精髓和真谛。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班级建设的核心理念

1、班集体的性质:师生和谐的生命共同体

2、班主任的角色:学生人生的导师与顾问

(二)班级建设的最高目标

1、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2、给每个学生和谐发展的充分机会

(三)班级建设的重要原则

1、平等——班级建设的基本原则

2、自主——班级建设的根本目的

3、友爱——班级建设的重要基础

4、尊重——班级建设的主要意识

(四)班级管理的主要方法

1、倾听——班级管理的“软化剂”

2、沟通——班级管理的“润滑剂”

3、合作——班级管理的“粘合剂”

4、激励——班级管理的“催化剂”

(五)班级中的规范与自主

1、规范管理与自主管理相辅相成

2、管理制度与个人发展相互协调

(六)班级中的班规与班约

1、帮助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2、引导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

(七)班级中的责任与享受

1、尽责——班集体中每个人应尽义务

2、享受——班集体中每个人均享权力

(八)班级中的干部与群众

1、干部——服务意识,公平处事,公推原则

2、群众——集体意识,平等地位,责任原则

(九)班主任的基本素养

1、爱心,使教育更加崇高!

班主任爱心的关键:公平、尊重、关爱、赞赏

2、耐心,使教育获得成功!

班主任耐心的关键:理解、信任、真诚、宽容。

(十)班主任的角色转换

1、班主任角色转换:从“教师”到“导师” 引导方向,指导方法,辅导困难。

2、班主任功能转变:从“监管”到“开发” 发现学生价值,发挥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

3、班主任工作转型:从“指挥”到“顾问”

学生的行为表率,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的心理临床医生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

2、名师讲座,树立榜样示范

3、调查研究,反思存在问题

4、试点实践,寻找突破关键

5、案例分析,积累成功经验

6、个案总结,形成完整体系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1、建立课题领导组,整体设计指挥

2、选择研究实验班,开展试点探索

3、组成课题研究组,具体指导实施

4、聘请专家顾问组,全程提供指导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形成张泽学校班级管理新模式(出理论)

2、培养张泽学校新型班主任队伍(练队伍)

3、培养张泽学校一批新型班集体(育新人)

4、积累张泽学校班级建设的案例(编案例)

八、课题研究的时间过程

1、准备阶段(2012.9—2012.10)

2、实施阶段(2012.10—2013.12)

3、总结阶段(2013.12—2014.8)

第四篇:李家成:建设学生家长教师的命运共同体家校合作的教育追求与生命意蕴

李家成:建设学生、家长、教师的命运共同体——家校合作

的教育追求与生命意蕴

家长将孩子送到一所学校读书,根本原因不会是遵循法律规定,而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从此,孩子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甚至会少于孩子与教师在一起的时间。而教师职业的存在依据也是孩子——当一所学校没有了学生,这所学校的教师何去何从?

可耐人寻味的是:有的教师会指责家长不负责任;有的家长会投诉教师;当前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对立有增多趋势;即便是较好一些的状态,也是一方配合另一方而已——学校往往是强势的那一方;而一旦出现了冲突,学校也往往会叫屈,称家长蛮横无理……

命运相连的两类主体,为何会是这样的关系形态?我们可以追求一种怎样的家校关系?

一、信念:根植于人性观 家校合作是一种信念。

当你信时,它更易变为现实;当你不信时,它就难以显现。这似乎很抽象,但当我们面对以下问题时,很快就能验证了。对教师而言,这份信念自觉是开展家校合作工作的基本前提。 其一,我们是否相信家长愿与教师合作?

对当前家长素质的抱怨而显现出的那份委屈,对所谓“教育始于家庭”等话语的过度追捧而透露出的那份狭隘,对当前家长相关行为的激烈指责而表达出的不满,背后可能都有一种“相信”——相信这些家长不愿与教师合作。

家长真的想和教师对抗,而不想合作吗? 本文作者宁愿相信:可怜天下父母心!有多少位教师敢说自己对学生的爱与投入,能超出父母,即便是外出务工的父母?为了孩子,哪有家长不愿意更好地与教师合作?

有研究者指出:“基于一般常识,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没有哪一家的家长会甘愿自己的孩子道德品质败坏,而是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仅能够在社会上立足而且能够过上一种有尊严的生活,都有着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人’的责任。”该学者强调的是“学校教育更应该反思自己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是否真正有效的问题”。

本文作者曾针对上海市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家长做过一定量的调研,无论是问卷数据,还是访谈记录,都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家长希望有学校教育参与,希望与教师合作,但是机会很少。这也可以理解为,有的教师已经因为各种因素而不相信家长愿意合作了,因此关闭了很多合作的通道。这样表达,尽管可能会让很多教师感到“不舒服”,但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否确实存在着某种信念呢?

自然,任何讨论都必须考虑例外。“例外”的比例占多少?本文作者宁愿相信这种例外不断接近于零。也许在这样的相信中,就有着生长的力量。

其二,教师是否相信家长能参与合作?

一方面,有的家长真的一无所知、一无所能吗?因为工作的关系,本文作者能接触到不同发展状态的学校,但几乎都能听到类似的抱怨,如家长素质不够高,或生源不够好。 有趣的是,在本文作者于2016年12月组织的“第一届学校、家庭、社区合作研究论坛”上,来自某高校附小的校长呈现了家校合作研究初期来自高校教师群体对于小学教师的轻视,引起论坛现场一片哗然——这是否就是我们所期待的“好家长”“好生源”状态呢?回归到基本原理,存在没有任何教育资源的家长吗?存在对学生发展而言毫无帮助的家长吗? 在相信特例出现的概率极小的前提下,本文作者宁可相信,每一位家长的人生,都是一本读不完的“教科书”。在没有进入学校教育世界之前,是家长在承担着教育责任,是家长为学校教育提供了真实的教育基础——教师不应忽视这些事实,且更需要看到可能性。

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到底需要家长怎样的素养基础和内容参与?当我们关注儿童的情感发育、社会技能、思维与语言、日常生活智慧时,就会发现,这就是所有父母都能给予,而且也是当代教育改革所迫切需要的。

不能仅仅将眼光局限在考试分数、少量学科的学习辅导上——这既不适合作为批评家长的视角,也暴露了某些教师的“不”专业性。

诚然,在当前极具挑战性的时代变迁中,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没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或心有余而力不足,但这更需要通过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在相互理解与沟通中,依靠人性的力量而不断解决——事实上,教师何尝不需要来自家长的理解、尊重与关心?唯有真实的合作,唯有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才能在当前复杂情境下走出一条教师和家长的自我救助之路。

其三,教师是否相信自己有能力或能够发展起相关能力以与家长合作?

在教师的信念系统中,还有一个向内的构成,就是教师是否相信自己有能力与家长合作。

合作关系一定是双向的,需要双方投入并经营。当教师指责、抱怨家长不能很好地合作时,往往蕴含着另一个让教师尴尬的假设:教师事实上没有能力影响家长,更不要说成为家校合作的领导者了。在强势批评家长的同时,教师已经暴露出自己的软肋。在接触一些优秀班主任、校长时,本文作者无一例外体会到他们所拥有的自信,一份自己有能力去影响家长的自信。本文作者相信,这是源自内心信念体系的一种表达。

上述三方面内容,都根植于教师的人性观:我们是否相信人性的美好与力量?我们是否相信人与人之间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与事缘?我们是否相信自己与他人都是生命存在,因此能够合作?在思考、开展家校合作工作时,是需要深入主体的信念系统,来探寻那些幽暗之处、也是力量发生之处的奥秘的。

二、理念:融入于教育观 家校合作是一种理念。

很难有没有理念的家校合作实践,而高质量的家校合作会鲜明地体现教育变革与人类发展的理念。 首先,家校合作实践一定内蕴理念吗?

谈到家校合作,几乎任何一所学校都能说:我们有家校合作的,我们做得不错!

是的,肯定有,如教师和家长通话,如教师家访,如教师给家长留言或请家长反馈,如学校组织召开家长会、开放日活动。诸如此类的活动,首先需要推敲的,就是其内含着的理念。例如家访,意味着教师对家庭环境重要性的理解,意味着对教师主动发起家校沟通活动价值的理解;而家访的内容与具体程序,又能体现学校、教师对于教育、学生发展、自我角色的多重理解。

只要不是无意识的行为,只要是教师自觉发起、推动、开展的活动,就会有自觉的或缄默的价值观、学生观、教师观。 其次,现有家校合作的理念有误区吗?

例如,人到了,就是合作了吗?在各类家长会现场,也许更容易看到的是家长的静听。那么,那些没有发表过意见的家长,没有给学校教育以相关反馈、评价的家长,他们真的与教师合作了吗?很可能没有。很多家长被动参与学校安排的活动,这样的被动性,怎能承载起合作之名?因为没有真实的互动、交流、创生,这种活动对教师而言,也往往就是例行公事、完成任务,大大缺失了合作所蕴藏着的生成之力量。 例如,举几个家长参与的事,就是学校形成了家校合作系统了吗?一般来说,学校总能找到若干位家长来给孩子讲讲课、带孩子参观一下企业或社会场所。可是,全校有多少位这样的家长?一学期有多少次这样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是否所有的学生都有高品质的发展?家校合作项目是否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活动是否全纳了所有家长、融通了校园内外?当这样提问时,很多学校列举的合作项目立刻黯然失色。 上述举例同样不能替代整体诊断,而这又必然需要一个理想模型的指引。就当前问题而言,单向而非双向,预设多于生成,被动强于主动,散点而缺整体,应该不是我们所期待的家校合作的理念与实践。

最后,当代家校合作实践需要怎样的理念系统?

这自然要回归到教育的内涵上。家校合作是为了教育的,是在教育中的,且其本身就是教育。当教师的出发点不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即便初期家长会“支持”“配合”,但不可能长久,更不能视之为“合作”。

而且,从教育的立场出发,家校合作更需要关注学生在其中是如何发展的。为此,就需要特别改变忽视学生、替代学生的问题,需要推动学生成为家校合作的主体之一。合作的具体内容,需要融入教育之中,深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大领域中,甚至拓展到社区教育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都可以成为家校合作的边界与内容。

也因此,家校合作的整体性就有了基础。合作作为一个过程,会不断生成更多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而且会促成教育环境的改变,从而为家校合作不断提供新的生态基础。 这自然要回归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上。合作发生在具体主体之间,而家校合作的极大特殊性,体现在它发生在至少学生、教师和家长三者之间。如果考虑到一个班级的几十个学生、几十位家长、多位教师,考虑到一所学校多至几千个学生、几千户家庭、上万位家长和几百位教师,则我们会更强烈地感受到家校合作的复杂性。践行家校合作的教师与校长,是令人敬佩的复杂系统的领导者!

正因为家校合作是一种交往关系,因此合作中对每位主体的尊重和相互的信任,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与共事,是家校合作的基本内涵。这一交往包括未成年的学生,因此,学生保护的意识和学生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是家校合作的内涵构成。当几

十、几百、几千个学生共同参与其中时,更会带来复杂系统演化的可能,人与人的交往就会成为一种教育的力量。 这自然要回归到具体的合作过程与整体形态上。家校合作是融在学生的成长过程、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的。就时间而言,它不应该是一次性、机械的;就空间而言,它不应该是点状的。

家校合作应该是一个长程,有着绵延的时间内涵与生成性的特质;应该是一个整体,不仅主体参与多元,而且内容构成、实践方式、评价维度多元丰富且有内在有机性;应该是一个复杂系统的生发与演化过程,因此具有复杂系统独特的生命性。

这自然要回归到合作中的人的发展上。家校合作最终是为了人的。而超越学校教育,是家校合作蕴含着的意义。通过家校合作,不仅要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而且要促进学生情感与社会性发展,要关注家校合作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关系,要关注家校合作中学生的全纳性。教师发展与家长发展也是家校合作的应有之义,是终身教育视野下家校合作独特价值的表达。

本文作者曾提出:家校合作能够“让孩子成长为完整、丰富的人”,“以另一种方式促成教师发展”,成为“学校发展的新力量”。 本文作者与合作者开展的相关实验研究也证明高质量的家校合作不仅直接成就着学生的生命成长, 而且能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家长的不断觉醒产生积极的效应。

三、实践:生发于当下

家校合作是一种实践。 无论之前的基础状态如何,无论处于何种发展环境,家校合作都可以从当下的每一天、每一件事、每一个人的努力开始。 首先,每个人的投入,都可能促成家校合作系统的发展。 作为专业人员,教师是推动家校合作的重要主体,甚至是“第一推动力”的发出者。当教师真正意识到家校合作的价值时,源自个体发展、工作变革的动力,可以转化为推动家校合作的力量。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有备而来”,要有对班级、学校等不同层面家校合作成果的学习,要有基于真实情境的合理策划,要有主动交流、发布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在第一时间引导家长和学生发展的专业素养。合作之事的实现、学生的发展、创生的乐趣和自我的成就感,会成为教师开展家校合作的动力之源。

家长、学生同样可以成为重要的推动者。通过日常的交流、正式的沟通、规范的建议等形式,家长都可以适当影响教师的决策与行为。在有一定家校合作基础的学校,家长还可以通过担任轮值校长、介入教师评价、审议学校政策等,直接而有力地介入家校合作的创生之中。更有意义的,是学生在家校合作中的地位问题。本文作者与合作者推动的学生领导力研究,就正在促成以学生作为领导者、家长与教师作为保障者和参与者的家校合作新机制。

在一个复杂系统中,每个主体都可能成为变革的力量。教育系统内部的校长、行政官员、学者等,系统外部的媒体、社会人士等,都可能影响家校合作系统的生成与发展。作为其中非常具有专业性的教师,更需要增强领导者的意识,自觉领导家校合作!

其次,每一件事的意蕴清晰与价值实现,都可以促成家校合作新质的生成。

在本文作者2013—2014年参与一所上海市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学校的家校合作研究过程中,突破性的事件有很多。当时,我们推动学校在大屏幕上打出感谢家长志愿者的标语,鼓励学校教师与担任志愿者的家长在校门口说上一分钟的话,鼓励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升旗仪式中,鼓励课堂教学观摩后的“亲子互动三分钟”,鼓励教师开展与家长的“家校联合教研”,鼓励开展“亲子作业”研究,甚至推动学校修改“告家长书”。这些“细节”“小事”,一点点积淀,一处处突破,最终成就了这所学校家校合作研究的大发展。

复杂系统的演化也就是这样的机制。在家校合作中,每一件事都可能非常重要,每一件事的价值也都与其他事相互联系着。因此,认认真真地做好整体策划,仔仔细细地开展每一项工作,用心积淀,终将大成!

最后,每一天的累进,都可能形成日新月异的系统跃迁。 对于不同发展状态的学校,家校合作研究从何时开始?需要从现在开始!不论起点如何,家校合作的需要几乎每天都存在,甚至在看似缺少合作时空的寒假、暑假,事实上都有大量的家校合作契机。就促成家校合作的工作智慧而言,努力请从今日始!

当有了这样的当下意识,真实的积淀就可以发生,质变的可能性或节点事件就更容易出现,整体结构的形成与内涵的丰富也就在这个过程中了,甚至具有中国个性与世界贡献的家校合作研究成果也更易生成了。家校合作的质量标准不仅在于结果,更在于过程,因为“合作”就是一个典型的动词。 习近平曾指出:“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家校合作,就是微观层面上的命运共同体建设。由此出发,我们的学生、家长和教师也许更容易参与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之中。

注:本文为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领导力培养与评价研究”(14PJC029)的成果。

■本文刊发于《新课程评论》2017/08(总第14期)「名家 」栏目。

作者介绍李家成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研究员,教授;湖北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评新课程,论大教育。《新课程评论》设置「名家」「专题」「研究」「纵横」「弦歌」「环球」等栏目,刊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域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以理性、建设性助力教育发展,展示一线教育教学成果,加强学术交流对话。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为:42-145。

联络我们投稿信箱: XKCPL01@126.com邮购信箱: XKCPL02@126.com联系电话: 0731-82225526,89921103通讯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营盘东路3号新闻出版大厦2楼 请 您 关 注

▼一

志本文责任编辑:杨志平公众号编辑:周葭

第五篇:见证单位及见证人员授权书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现授权(单位)为我单

位的(工程名称)负责该工程见证单位,负责

该工程见证取样送检工作。

建设单位(公章)

年月日 检测中心为本工程见证试验单位

试验室为本工程建材检测试验单位

具体见证人如下:

姓名技术职称职务电话

见证人资格证书编号

姓名技术职称职务电话

见证人资格证书编号

姓名技术职称职务电话

见证人资格证书编号

见证单位地址:

电话:

见证单位(公章)

年月日

上一篇:高校翻转课堂范文下一篇:古文观止全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