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疗方案总结分析

2023-05-30

在一份优秀的方案中,既要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环节,时间节点,执行人,也要包括实现方法、需要的资源和预算等,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医诊疗方案总结分析》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中医诊疗方案总结分析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体例

附件1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体

一、基本情况

包括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优势病种名称(中西医病名)、诊疗方案应用时间、应用病例数、主要治疗方法、平均住院日(或门诊治疗时间)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提供诊疗方案中主要治疗方法的应用例数和使用率,并对这些治疗方法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如临床适应症、技术优势、可操作性、医生执行情况、患者依从性等,对未使用的诊疗方案中的治疗方法 也应作简要说明。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从症状、体征、理化指标改善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要求: 1.明确中医临床疗效点; 2.围绕每个疗效点进行分析; 3.提供与疗效点相关的全部病例基本信息; 4.至少详细分析3个典型病例。

四、中医药的作用分析

依据本病主要症状、体征、理化指标及病情的变化情况,对中医药治疗的优劣点以及作用环节等进行分析,也可结合目前本病西医治疗现状进行分析。

五、本专科其他中医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应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以外的具有本专科特色的中医治疗方法的名称、使用率、效果、费用等。

附:病例基本信息汇总表

包括姓名、性别、病历号、联系电话、出入路径时间等。

第二篇:中医常见病、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分析、总结及评价(精)

2010年诊疗方案分析、总结及评估基本情况:2010年我科共收治膝骨性关节病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例,腰椎管狭窄症例,颈椎病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例,股骨颈骨折例,胫腓骨骨折例;所有病例的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中西医结合治疗率、中成药辨证使用率均为100%。

病种分析和整改:我科膝骨性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病例所占比例比其他病种稍多,中西医结合治疗率到100%,说明我科膝骨性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现行的诊疗规范已经比较成熟,也说明了当前社会患此病的人数较多,我院可加强开展一系列新的特色疗法,吸引更多的颈椎病患者就医。

治疗情况:

1、膝骨性关节病:我科住院的此类病人诊断较明确,均为门诊治疗无效而住院,均采取诊疗方案的中医辨证治疗及关节镜清理术,所有病人均能改善疼痛症状,行走活动改善,治疗有效率100%。

2、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为按诊疗方案的中医辨证治疗,部分症状重且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满意者行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所有患者症状均改善,有效率100%。

3、腰椎管狭窄症:我科此病种也是100%明确诊断,均为门诊治疗无效而住院,均采取诊疗方案的中医辨证治疗及椎间盘镜下神经松解术,所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4:其他病种由于病例少,未能进行总结及分析。

中医治疗的难点分析:目前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以传统手法、牵引、理疗中药辨证治疗等综合治疗为常规治疗手段,对于大多数都能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且治疗过程相对安全可靠。但是对于部分的顽症,以上中医治疗方法就不能完全解决或者无法解决。

针对难点同时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中医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为目标,组织专科协作组开展中医药治疗的临床观察,并对其疗效进行随访评价研究,以形成疗效较为确切的中医综合干预治疗方案。2. 加强中医康复及物理治疗的优点,我科购进骨伤

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各一台,加强中医物理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3.对部分经治疗无好转的患者,采取微创手术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认为手术是中医较早就使用的方法,应该加以挖掘使用并进一步改善。

第三篇:中医诊疗方案疗效总结报告(参考体例)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体例)

一、基本情况

包括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优势病种名称(中西医病名)、诊疗方案应用时间、应用病例数、主要治疗方法、平均住院日(或门诊治疗时间)等。

二、临床治疗情况分析

包括诊疗方案中主要治疗方法的应用情况分析等。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包括总体评价、症状、体征、理化指标改善情况等(参考诊疗方案疗效评价标准和方法,围绕疗效点进行分析)。

四、中医药的作用分析

分析本病主要症状、体征、理化指标及病程发展,中医药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五、方案外本专科中医技术方法应用情况

应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诊疗方案以外的具有本专科特色的中医技术方法的名称、使用率、效果、费用等。

附:病历摘要

包含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联系电话、住址等基本信息。

第四篇: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开始发送

2012年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工作目标

在首批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范围内开展第二批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继续探索建立适合中医药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并提供实践依据,对已颁布实施的中医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工作服务。

三、工作任务

(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负责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包括确定试点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确定试点单位和试点病种,并组织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具体负责审定各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对各试点医院工作进行专业指导。

(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

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负责组织本辖区试点医院开展试点工作,对各试点医院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

(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病种协作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牵头单位负责本协作组内各病种协作组工作的总体协调、督促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各病种临床路径的具体试点工作,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要求制定各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对各试点单位进行培训,指导各试点单位开展试点工作,定期组织各试点单位进行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分析,分别于2012年4月底、7月底之前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报送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相关信息等。

(四)试点医院、试点科室

各试点医院应成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各试点专业科室、医务管理、护理管理、药学管理、信息统计、病案管理、经济管理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制订本院具体试点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研究制定试点工作相关管理制度,完善试点工作机制,组织对相关试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并监督各试点科室开展工作。

各试点医院试点科室成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小组,由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临床药学人员和相关科室的负责人任成员。实施小组具体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和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根据本科实际情况,在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基础上,制定本科相关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组织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并根据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实际需要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定期向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和重点专科协作组、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报送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出版发行:010-5129 6515 中医诊疗方案和中医临床路径(70个专业304个病种)

编号

书名

1. 2. 3. 4. 5. 6. 中医临床路径24个专业104个病种

作者

出版社

中医诊疗方案22个专业95个病种 医政司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诊疗方案24个专业105个病种 医政司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诊疗方案24个专业104个病种 医政司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临床路径22个专业95个病种 医政司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临床路径24个专业105个病种 医政司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医政司

定价 ¥98.00 ¥150.00 ¥150.00 ¥68.00 ¥130.00 ¥130.0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诊疗方案和中医临床路径(70个专业304个病种)

全套价格优惠… …

有需要 请电话咨询:

出版发行部:010-5129 6515,1312 1717 122

四、试点范围

(一)试点医院、试点科室

通过验收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和“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培育项目。

(二)试点专业、试点病种

1.第二批24个专业105个病种(见附件)。

2.每个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培育项目所在科室至少参加1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各医院和科室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试点病种。

五、实施步骤

试点工作自2012年2月至2012年7月。

(一)试点启动阶段(2012年2月)。 1.印发试点工作方案。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召开第二批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视频会议。

3.各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和试点医院、试点科室制订试点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2年7月)。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组织各病种协作组、各试点医院对各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进行培训。

2.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重点专科协作组、病种协作组、各试点医院和试点科室组织实施试点工作。

3.各试点科室每月组织对本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4.各重点专科协作组、病种协作组每2个月组织对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定期召开本协作组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会议,就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研讨,交流经验。

5.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不定期召开辖区内各试点医院试点工作会议,对试点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不定期对各地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抽查,组织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三)实施工作评估总结(2012年8月)。

1.各试点科室对本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于2012年8月中旬前将总结材料报送各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

2.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各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召开试点工作总结会,对各试点科室试点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总结,形成总结评估报告,于2012年8月底前报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各试点单位中医临床路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和总结。组织召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研究部署下一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相关工作。

第五篇:消渴病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1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有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尿甜,或伴疲乏无力,视物模糊等主要症状;或无典型症状,但血糖水平符合西医糖尿病诊断标准者。

2.西医诊断: 诊断标准仍按照1999年WHO颁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1)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并且随机血糖≥11.1mmol/L。随机是指一天当中的任意时间而不管上次进餐的时间。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包括多尿、烦渴和无其他诱因的体重下降。(2)空腹血糖≥7.0mmol/L。空腹状态定义为至少8小时内无热量摄入。(3)糖耐量试验(OGTT)时,2小时血糖≥11.1mmol/L,OGTT仍按WHO的要求进行。

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在次日复诊仍符合三条标准之一者即可诊为糖尿病。(注:以上为静脉血浆测值。如毛细血管全血测值,则空腹血糖≥6.1mmol/L(1l0mg/dL),其他标准相同。)

(二)证候诊断

1.阴虚燥热证:

主症:咽干口燥,烦渴多饮,舌红苔黄。

次症:心烦畏热,喜冷饮,溲赤便秘,脉细滑数,或细弦数。

本证诊断标准:同时具备主症2~3项,或具备主症1项,次症2项以上。 2.气阴两虚证:

主症:咽干口燥,神疲乏力(或下肢发软)。

次症:多食易饥,口渴喜饮,气短懒言,五心烦热。心悸失眠,尿频或溲赤,便溏或便秘,舌红少津少苔,或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或细弦,或细弱。

夹瘀症:肢体某一部位固定疼痛或刺痛,或肢体麻木,或肌肤甲错,或口唇紫暗,或面部瘀斑,或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或脉象沉细涩。

本证诊断标准:同时具备2项主症者,或具备1项主症咽干口燥,必须同时具备1~2项次症气虚症状;或具备1项主症神疲乏力,必须同时具备1~2项次症阴虚症状。夹瘀者,只要具备1~2项瘀血症状即可。

3.阴阳两虚证:

主症:咽干口燥,神疲乏力,腰膝酸冷,手足畏寒,夜尿频多。 次症:头晕眼花,心悸失眠,自汗易感冒,气短懒言,颜面肢体浮肿,尿多浊沫或尿少,男子阳痿,女子性欲淡漠,大便溏结不调,舌体胖大有齿痕或舌

质红绛少苔,脉沉细无力或细数。

本证诊断标准:同时具备主症3项以上者,或具备主症2项(其中后3项必须占1项)并同时具备次症3项

4.瘀血阻络证:

主症:口干尿多,身体某一部位固定疼痛或刺痛或夜晚疼痛明显。肢体麻木,舌质紫暗或瘀点瘀斑明显。

次症:肌肤甲错,口唇紫暗,面部瘀斑,健忘心悸,心烦失眠,舌下脉络青紫纡曲,脉弦或沉涩。

本证诊断标准:具备主症2项;或主症1项,次症2项 5.肝胆湿热证

主症: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脘腹胀满,头身困重。

次症:形体肥胖,心胸烦闷,四肢倦怠,小便黄赤,大便不爽,口干口苦。 6.肝气郁滞证

主症:精神紧张、焦虑、失眠、胸胁胀痛、目眩。 次症:舌边尖红、苔薄黄而于, 脉弦。

本证诊断标准:具备主症2项;或主症1项,次症2项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阴虚燥热证:

治法:滋阴清热

代表方:白虎人参汤加味。

常用药:人参、知母、石膏、桑叶、生地、玄参、麦冬、丹皮赤芍、地骨皮等。

2.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

代表方: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党参、黄芪、五味子、麦冬、知母、生地、玄参、丹参、赤芍等。

3.阴阳两虚证: 治法:阴阳双补

代表方:真武汤合右归丸加减

常用药:党参、熟地、山萸肉、山药、杜仲、当归、枸杞子、仙茅、仙灵脾、炙甘草、牛膝、车前子、防己、赤芍、白术、熟附子等。

4.瘀血阻络证:

2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或桃红饮子加减。

常用药物:赤芍、白芍、川芎、牡丹皮、桃仁、红花、川芎、丹参、莪术、生地黄、地龙、全蝎、水蛭、葛根等。

5.肝胆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或化湿醒脾、清泄肝胆湿热 代表方:三仁汤、甘露消毒饮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药:草果仁、杏仁、薏苡仁、干姜、厚朴、藿香、茯苓、白术、甘草、茵陈、滑石、通草、黄芩、龙胆草、泽泻、郁金、浙贝、木香、车前子等。

6.肝气郁滞证 治法:疏肝解郁

代表方:以疏肝解郁汤加减,

常用药物 柴胡、白芍、 郁金、枳实、茯神、百合、元参、,苍 术、川芎、合欢花、八月札、玫瑰花。

(二)中成药或中成药针剂治疗:

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功能滋养肝肾,每次6-8粒,日3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

金匮肾气丸、金水宝胶囊:功能温补肾阳,金匮肾气丸每次每次6-8粒,金水宝胶囊每次3-6粒,日3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

复方血栓通胶囊:功能:活血化瘀通脉,每次2-3次,日3次,1个月为一疗程。

舒血宁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活血通络。适用于夹瘀阻络者。

银杏达莫注射液:10~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活血化瘀通脉。适用于夹瘀阻络者。

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活血化瘀,通脉止痛。适用于夹瘀阻络者。

红花注射液:20-4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活血化瘀,通脉止痛。适用于夹瘀阻络者。

生脉注射液:10~4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益气养阴。适用于气阴两虚轻证患者。

参麦注射液10~50ml加入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益气养阴扶正补虚。适用于气阴两虚重证者。

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 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扶正固本,益气活血化

3 瘀。适用于气虚血瘀者。

(三)特色疗法:

治疗原则:按照经络理论,可根据不同分期、不同证候选择合理的中医特色治疗。

(1)根据辨证使用针法、灸法及拔罐:每日1次,可左、右肢体交替取穴。适应证:糖尿病早、中期患者。

主穴:足三里、三阴交。

辨证进行配穴。配穴:肝俞(肝郁气滞)、脾俞(脾虚湿盛)、肺俞(气阴两虚)、肾俞(阴阳两虚)。

(2)中药外治:包括中药熏洗、熏蒸治疗、蜡疗(蜡水、蜡饼)和中药沐足治疗(注意避免烫伤!)

中药熏洗、熏蒸方药组成:生地、赤芍、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黄芪等。

中药沐足:取生地、赤芍、桂枝、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黄酒、陈醋等适量(约10~30g)同煎,待水温适宜时(约37度左右),盛于足浴器中沐足外洗。每次约半小时。每日1~2次。可舒经通脉、活血止痛。

(3)物理治疗:1.中频脉冲电治疗,2.微波治疗,3..红外线治疗,4.其他

(四)饮食疗法:

1.常规糖尿病餐:主要通过计算患者的标准体重来,制定全天饮食的总热卡以及糖、脂肪、蛋白质的含量。

①测身高、体重确定体型

计算方法如下:

成人标准体重计算公式:身高(cm)-105=标准体重(kg) 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者为肥胖,低于20%者为消瘦,在±10%以内为正常。

超过或低于标准体重的百分比(%)=(实测体重-标准体重)×100%。 ②根据体型和劳动强度计算成人年所需全日总热量(千卡/公斤/日) 休息或超重者:25~30千卡/公斤/日; 轻体力或正常体重者:25~35千卡/公斤/日; 中体力或消瘦者:35~40千卡/公斤/日 ③饮食中糖类、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素分配

一般糖尿病病人每日饮食中三大营养素所含全日总热量的比例为蛋白质15%左右;脂肪20%~25%,碳水化合物60%~70%。

对蛋白质的量还要根据肾功能情况选择不同类别的蛋白质。肾功能正常者以谷、豆类蛋白质为好,既有利于营养需要,又可防止血脂升高。肾功能

4 衰竭者选乳、蛋类蛋白为好,因其生理价高,少产生肌酐、尿素氮和尿酸等物质,有利于保护肾功能。

对于脂肪的供给,要防止血脂升高,应以植物油为主,保证必需脂肪酸需要量。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也应足,食量不足,既不利于保护肾功能,久则影响细胞功能和胰岛素受体的敏感度。 ④安排全天的主、副食及食谱

三餐的主食量为早餐1/5,午餐2/5,晚餐2/5,或早中晚各1/3。 对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病情不稳定的病人每日须进食5~6餐。加餐的食物一般是从正餐中匀出的25~50g主食。注射胰岛素的病人常常在上午9~10点、下午3~4点及夜晚临睡前需要加餐,特别上午9点和夜晚临睡前加餐十分重要。一般认为对非重体力劳动者,每日主食最好不宜超过100g,余下的主食可作为加餐用。 2.特殊饮食:

包括低糖饮食、低脂饮食、低盐饮食、优质低蛋白饮食等,分别适用于糖尿病血糖控制偏低和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及糖尿病肾病(四期和五期,未透析治疗)等情况时。

(五)运动疗法

适当的运动及控制体重。运动方式多种多样,运动内容丰富多彩。可个根据病情的轻重,体力的强弱。个人的爱好及客观条件因人而异。

(六)糖尿病教育:

主管护士进行入院常规健康宣教(住院常规、一般知识如饮食、运动及常用药物知识、注意事项);主管医师向病人讲解疾病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本病人为什么适合此种治疗方案)、转归及预后。

(七)监测:

1.血糖水平:包括全天血糖谱或特定时间的血糖:如空腹、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后、睡前等,以及糖化血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

2.一般情况:包括P、R、BP、T、体重指数以及三多一少等症状的改变。

(八)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主要采用降糖、降压、调脂、抗凝和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方案。 降糖药物的选择:按胰岛功能和胰岛素抵抗以及伴随情况进行适当用药。

1、初发的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呈急性受损者,可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为主。待病情稳定、胰岛功能恢复、血糖好转后,可改用口服药治疗。方案参考2。

2、胰岛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而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者,可选双胍类降糖药为

5 主,视病情、经济条件以及对治疗达标的要求程度,可同时联合胰岛素增敏剂,或糖苷酶抑制剂以及胰岛素促泌剂等使用。

3、胰岛功能中度受损,应以上述用药为基础,血糖控制不良时可再联合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如胰岛素促泌剂或传统磺脲类降糖药。

4、胰岛功能受损严重者,慎用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传统型磺脲类降糖药,应以胰岛素治疗为主,可视血糖控制情况以及合并症的情况,联合上述各类口服药治疗。如出现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伴较重的口服药胃肠道反应则停用口服药联合治疗,以胰岛素替代治疗为主。并注意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降压药物的选择:

降压药物首先考虑使用ACEI或ARB,二者为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一线药物。单一药有

效时,可优先选用ACEI或ARB;当需要联合用药时,也应当以其中一种为基础。如果病人不能耐受,二者可以互换。ACEI和ARB对心、肾有独特的保护作用,且有调节糖代谢的作用,一但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即应使用ACEI或者ARB。合并大量白蛋白尿、或肾功能不全的2型糖尿病患者,ARB作为降血压首选。使用ARB或ACEI的患者,应当定期检查血钾和肾功能。

降脂药物的选择:

调脂治疗首选他汀类降脂药,如甘油三脂增高明显,也可单独或联合应用贝特类降脂药。

抗凝、改善微循环药:

常选肠溶阿斯匹林、氯吡格雷、前列腺素E1制剂等。

(九)会诊

当确诊糖尿病后应请眼科会诊以早期诊断和协助治疗糖尿病眼病;合并有冠心病、心衰等应请心脏科会诊;如合并有严重的水肿和肾损害时等应请肾科会诊;如合并有严重糖尿病足病时则应请血管外科等协助诊治。必要时应紧急会诊和院外专家联合诊治。 三.疗效评价

1.疗效判断标准

包括疾病疗效判定标准,主要指标疗效评价,证侯疗效判定标准。 ①疾病疗效评定标准:按《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判定方法。 显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侯积分减少≥70%;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至正常范围,或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40%,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至7.0%以下,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30%。

有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侯积分减少≥30%;空腹及餐后2

6 小时血糖下降至正常范围,或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2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治疗前的1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

无效 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无下降,但未达到有效标准,糖化血红蛋白无下降,但未达到有效标准。

②主要检测指标(血糖)疗效判定标准:按前述《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方法。

显效 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至正常范围,或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40%,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至正常6.5%以下,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30%。

有效 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2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治疗前的1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

无效 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无或略有下降,但未达到有效标准;糖化血红蛋白无或略有下降,但未达到有效标准。

③证候疗效判定标准:按前述《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中医证候的疗效判定方法。

临床痊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0%。 显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计算公式:[(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四.转归预后

消渴病常病及多个脏腑,病变影响广泛,未及时医治以及病情严重的患者,常可并发多种病证,如肺失滋养,日久可并发肺痨;肾阴亏损,肝失濡养,肝肾精血不能上承于耳目,则可并发白内障、雀目、耳聋;燥热内结,营阴被灼,脉络瘀阻,蕴毒成脓,则发为疮疖痈疽;阴虚燥热,炼液成痰,以及血脉瘀滞,痰瘀阻络,蒙蔽心窍,则发为中风偏瘫;阴损及阳,脾肾衰败,水湿潴留,泛滥肌肤,则发为水肿。综观消渴病的自然发病过程,常以阴虚燥热为始,病程日久,可导致阴损及阳,血行瘀滞,而形成阴阳两虚,或以阳虚为主,并伴血脉瘀阻的重证,且常出现各种严重的并发症。

消渴病是现代社会中发病率甚高的一种疾病,尤以中老年发病较多。“三多”和消瘦的程度,是判断病情轻重的重要标志。早期发现、坚持长期治疗、生活规律、饮食控制的患者,其预后较好。儿童患本病者,大多病情较重。并发症是影 7 响病情、损伤患者劳动力和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故应十分注意及早防治各种并发症。 五.预防与调摄

本病除药物治疗外,注意生活调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如《儒门事亲,三消之说当从火断》说:“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复作。能从此三者,消渴亦不足忧矣。”其中,尤其是节制饮食,具有基础治疗的重要作用。在保证机体合理需要的情况下,应限制粮食、油脂的摄人,忌食糖类,饮食宜以适量米、麦、杂粮,配以蔬菜、豆类、瘦肉、鸡蛋等,定时定量进餐。戒烟酒、浓茶及咖啡等。保持情志平和,制订并实施有规律的生活起居制度。

上一篇:志愿者爱心公益策划书下一篇:志愿者公益活动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