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纪检干部的办案

2022-09-03

第一篇:乡镇纪检干部的办案

纪检监察干部办案中应重视的方法与技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日益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与过去相比,类型、规模、性质以及涉案人数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作案手段越来越隐蔽,反调查能力越来越强,对抗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向高智能化、高科技化方向发展,案情错综复杂,窝案串案多、涉及人员多、违纪违法金额大、涉及法律法规方面的新问题、新情况突出,查处难度增大。因此,纪检监察干部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必须勤思考、多动脑,注意把握不同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利导,灵活处置,随机应变,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才能使查办案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分析案情、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做好准备

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曾经说过:“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毛泽东同志也曾经指出:“指挥员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联系起来的思索。”打仗不打无准备之仗,办案也不办无准备之案。纪检监察干部查办案件,涉及对象多是领导干部,政治性强,智商高,牵涉面广,人际关系复杂,社会影响大,如果不做好充分准备,全面考虑,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偏差,使案件搁浅,甚至产生不良的影响和后果。不仅打草惊蛇,使查办案件陷入困境,甚至损害纪检监察机关的声誉,产生不良的政治影响。鉴于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的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因此,办案人员在办案前要想到查什么、怎么查,要从可能产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全面考虑,认真分析案情,理清查案思路,做好充分准备,这是十分必要的。

1、认真分析举报线索,仔细排查重点疑点。在纪检监察机关查办的案件线索中,多数来源于职工群众的举报,而多数举报信访件是不署名或假名举报。或出于反腐败的正义感、责任感,或是当事人举报,这样的线索客观、具体,比较真实可靠,可查性强,成案率高。对这样的线索,办案人员要尽可能找到举报人调查核实,可尽快打开局面。有的是出于泄私愤、图报复,对一些领导干部存在个人恩怨,对一些问题只是捕风捉影,道听途说,这样的线索往往是添枝加叶,小题大做,言过其实的多,扩大事实的多。对这样的案件线索,要把握举报人的心理,矫正好心态,排除干扰,去伪存真,明辨是非,认真分析线索的可查性,仔细推敲可查线索中的重点和疑点,不要放过看来不重要的线索,也不要按有错线索去推断,做到求真务实,为查办案件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抓住主要矛盾,制定周密的调查方案。在全面、认真地分析案情,明确重点和非重点后,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列出调查提纲,理清工作思路,明确查什么、怎么查,制定出周密的调查方案。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说过,抓住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因此,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学会抓主要矛盾,查办案件更是如此。办案人员接到案件后,无论所反映的问题有多么严重、涉案金额有多大、涉及人员有多少、情节有多么复杂、范围有多广,必须全面、认真地分析反映材料,熟悉案情线索,明确查案重点,做到心中有数。要先准确、集中地从一两个关键线索中抓住能够按照党纪政纪和法规处理的问题入手。按照先求立案、再求发展、先取小胜、再获大胜的办案思路,筛选案件线索,紧紧抓住有利于取得阶段性成果的要害问题,采取积极稳妥、谨慎、隐蔽的方法进行调查取证。

二、掌握涉案人员心理,采取相应的心理对策

掌握和运用心理学,是纪检监察干部的必备知识,掌握涉案人员的心理特点和变化,对于办案人员突破案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根据被调查人员的不同年龄、职位、性格、气质、思维方式,主、次要责任等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谈话语言、谈话角度和谈话方式。涉案人员的心理特征常见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侥幸心理。这样的审查对象自认为自己做得很诡秘、巧妙,不会被发现,感到在管理的漏洞中可以浑水摸鱼而不会留下证据,觉得自己的“铁哥们”和“铁关系”不会出卖自己并会想方设法保

护自己,总认为自己违纪违法行为可以逃避党纪国法的制裁。对这种心理人员,要采取政策攻心,用典型案例进行引导,攻破心理防线和实体防线,使审查对象真正感到说实话、交代问题对自己有利,配合组织调查。

2、恐惧心理。这样的审查对象害怕违纪违法问题暴露后受到纪律和法律的惩处,会丢面子,无脸见人,而产生罪责感。对这种心理的人员,要循循善诱,矫正好心态,使其正确面对现实和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消除恐惧心理的目的。

3、避重就轻心理。这样的审查对象故意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寻找借口,推脱责任,说小不说大,说轻不说重,说现象不说本质,说过程不说问题,企图蒙混过关。对这种心理的人员,要找准案件的切入点,利用有力的充分证据,单刀直入,击中要害,使其无退路,在证据面前就范。

4、表功心理。这样的审查对象凭借自己的地位和以前的荣誉光环表功,大讲自己的成绩和功劳,骄傲自大,企图以成绩和功劳迷惑办案人员。对这种心理的人员,首先让他“住嘴”,明确地告诉他目前自己所处的环境,是因为违纪违法问题而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的审查,不是工会组织等其他部门对其立功授奖,要面对现实,正确对待自己的功与过,从而打消企图以成绩和功劳来遮挡问题的念头。

5、对抗心理。这样的审查对象对组织的调查存在抵触情绪,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和敌视,明争暗抗,寻找理由,回避问题,拒不认错。对这种心理的人员,要寻找其自身的弱点,狠打“痛点”,刚柔并济,综合运用政策、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的教育启发作用,使其心理上受到震慑,认识到早交代、早解脱,早交代、能从宽。同时,要充分利用有力的证据围堵,使其在证据面前,感到事情已经败露,不得不认错。但一定要注意不能不分先后,和盘托出,让涉案人员掌握了底细,造成被动。当涉案人员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又要给其政策和机会及出路,让其信任组织,从而克服消极对抗心理。

6、认错懊悔心理。这样的审查对象在事实和证据面前,为了争取组织的从宽处理,在政策的感召下,从心态上由不认错到配合组织交代问题后表现一种懊悔心理。对这种心理的人员,要充分体现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要关心他们,体贴他们,让他们真正感到组织的关怀、教育和挽救。

三、正确使用“两规”措施,严格遵守办案纪律

“两规”是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赋予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特别是突破大案要案,与腐败分子作斗争的一项重要措施。它于法有据,于情有理,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有助于排除干扰,及时突破大案要案。很多大案要案,都是通过采取“两规”措施而成功突破的。在我接触的审查对象中就有这样的说法:“这违纪、那违规,最害怕的是‘两规’”。这说明了“两规”措施对于震慑腐败分子,查办案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使用“两规”措施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执行中纪委(2001)1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规范使用“两规”、“两指”措施的通知》和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使用条件,严格审批程序,严禁逼供、打骂和体罚,加强安全防范措施,严加看管,严防出现伤亡事故。办案人员要严格遵守办案纪律,实行文明办案,人性化办案。总之,正确使用“两规”措施,敢于使用是前提,善于使用是关键,慎重使用是保证。从而达到既要严格执行政策和纪律,又要有效地推进案件查处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认真做好谈话笔录,提高笔录质量

在纪检监察机关办案中,办案人员与涉案人员谈话是调查取证中最直接、最重要、最基础性的工作,涉案人员的口供陈述,是通过办案人员以笔录的形式表现出来作为证据的。因此,认真做好谈话笔录,提高笔录质量是查办案件的关键。

1、记录人要具备三种能力。首先,文字表达能力和书写流畅能力。不仅书写速度快,而要字体规范,内容清楚。其次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对涉案人员所证实、陈述的案件事实,要综合归纳和概括。再是全面掌握案情,关注关键问题的能力。对案件的主要事实和关键性情节、关键性问题,记录要求详细、具体、准确。

2、要做好记录前充分准备。在接触涉案人员之前,办案人员必须全面掌握案件材料,熟悉案情。要有明确的分工,谁问谁记,先问哪些问题,后问哪些问题,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共同研究拟定周密的调查计划和谈话要点,制定谈话和笔录提纲,明确谈话的目的和任务,二人既分工明确,又密切配合,使谈话和记录有条不紊地进行。准备要充分,包括思想准备、物质准备和对突如其来变化的随

机应变准备。

3、认真制作笔录,提高笔录质量。一是第一份笔录应该记录涉案人员的基本情况、简历、家庭状况、经济收入状况、以前是否受过处理和处罚、是否人大代表以及与其他涉案人员之间的关系等。二是在记录涉案人员口供陈述时,要重视情节,把握关键,掌握好哪些该详记、哪些该略记,特别是一些关键的字眼、字词、俗语,一个字也不能漏掉。对于大概、大约、好像、印象、如果等一类闪烁其词的字词,一般不用,但确实对某些事情记不清时可暂且先用,待以后回忆清楚后再更正,以免到定性处理时说证据不确凿。三是对一些有抵触对抗情绪、狡辩或沉默不语的涉案人员,也要记录谈话时的边线,这可以记载涉案人员的态度。四是坚持一事一清。记录时一定要把一件事问清楚后再记清楚,切忌一会说东、一会记西。对于重要证词千万不要怕费力,不能图省事,因为打破一个人的心理防线不容易,找到一个证人也不容易,要趁热打铁,一气呵成,如果丢失机会,会增加不少工作量或使证据丧失有效力。五是当记录人记完后,记录人或谈话人要对记录进行认真检查、细看,当面修改不准确的词句或有矛盾的地方,然后,让被调查人签署意见和姓名、日期、按指印。

总之,纪检监察干部查办案件,不仅是一项艺术性、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而且是一项思维复杂、操作多变、运作繁杂的系统工程。在案件调查过程中,从案件线索的分析、筛选,调查方案的制定,突破口的选择,到谈话艺术,办案技巧,谈话笔录的制作等程序和环节,都要紧紧相连,环环相扣。因此,纪检监察干部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案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办案策略和方法,才能掌握办案工作的主动权,提高办案本领,才能在办案中有所作为,抓得准、办得好,才能确保办案工作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第二篇:加强乡镇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加强乡镇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作者:马丽红

一、乡镇纪检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目前乡镇纪检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来看,既有干部自身素质和结构方面的缺陷,也有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

(一)目前纪检队伍结构不甚合理,干部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专职不专”。虽然近几年来,各级纪委十分重视加强专职纪检干部队伍建设,但在许多乡镇,专职纪委委员不能保证工作专职,存在“一人多责、一岗多责”现象;此外,所有纪检干部均有包村或包片任务,且往往联系着重点难点村;而且纪委成员身份多重,多是由乡镇职能办中层干部兼任,有的甚至纪委书记也由人大主席等其他领导兼任,工作时间和精力、业务钻研和学习相对集中在本职岗位上,从而造成纪检工作基本上是一带而过,临时抽调。加之农村工作的复杂性,甚至是纪委书记也往往更忙于应付多方面工作。纪检工作职责需要履行,而工作人员难以保证专职专用,致使工作的覆盖面,工作的领域和工作的深度等难以全面,这就造成乡镇纪检工作难以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不紊地开展,往往只能以“消防队”的方式来应对。在目前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村城镇化,扩大基层民主进程中,乡镇中心工作愈多,工作任务愈重,新引发的纪检、信访内容就更多更复杂,乡镇纪委则更疲于应对,基层矛盾就可能上交,从而引发上访问题。二是“队伍不稳”。目前乡镇纪委成员一般为5~7人,多数以上兼其他职务,这就说明能够独立开展纪检业务的人员,包括纪委书记在内,平均只有2人左右。更何况纪委委员中,因所兼职务经常变动而造成人员流动的占很大比例。这种不稳定性,更进一步导致了乡镇纪委干部的工作熟悉程度和业务水平的不足。三是“素质偏低”。从对乡镇纪委干部队伍现状的结构分析来看,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下的还占有一定比例,其中非全日制教育获取者比例更大;专业结构上,主要是专业构成不合理,从事农、林、牧、渔等传统产业的干部占较大比例,而财政、审计、法律等与纪检业务相关的专业人员较少。结构上的缺陷,加之身份多、变动大,导致我们这支干部队伍普遍存在理论素质不高、政策业务水平偏低、纪检工作能力欠强等问题。

(二)从乡镇纪检干部现行管理体制和机制看,主要存在着“流转不畅,激励不力”两个问题。一是“流转不畅”。就纪检系统而言,上下左右交流不够。一直以来,乡镇干部的正常流动本就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乡镇纪委干部流转更难。纪检工作有其特殊性,就业务需要而言,要求保持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性。但就工作地点而言,则需要上下左右正常交流。适当流转有利于排除纪检干部在一个地方工作时间过长,带来许多影响纪检工作的不利因素,提高其在不同工作环境的应对能力,并取长补短,汲取其他单位的工作经验。而上下交流效果会更明显。二是“激励不力”。激励是领导者采取某种方法,利用某种外在诱因,鼓励下属人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积极努力工作。激励作用的关键是激励目标确定和绩效的考评。就乡镇纪委而言,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在岗位设置、人员配备、职责分解方面,保证纪检工作的正常运行,在考评激励机制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值得探索。

二、对加强乡镇纪检队伍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以人为本,从机制创新入手,着力于完善制度、强化管理、优化结构、提高素质,这是当前加强乡镇纪检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基层纪检工作的根本。

(一)要从提高人的素质入手,全面加强纪检干部队伍建设

首先,加强纪检干部队伍的整体性建设。着重把握三个方面:一是指导方针的整体性,即要立足于“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方针的整体性,以革命化为前提,从这四方面打好纪检干部队伍建设基础,着力培养提高;二是教育培训的整体性,即一方面要全市纪检干部队伍建设一盘棋,有计划、多渠道、分期分批推进素质教育,另一方面要牢固树立乡镇纪委书记、委员、基级纪检员三支队伍一起抓的思想,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加强业务培训。在让他们通过实践锻炼提高的同时,通过有计划地安排系统培训或轮训,快速提高队伍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三是建设要素的整体性,即加强纪检干部队伍建设,要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三大要素并举,以思想建设为首,组织建设为保证,作风建设为外在体现。

其次,要加强纪检干部队伍的结构性建设。着重优化三个方面:一是专业结构优化,要培养和配备符合纪检工作需要的纪检干部,把纪检干部培养成纪检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年龄结构优化,要使纪检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分布,形成老中青合理搭配的梯形结构,同时注意干部的最佳使用期,在其能力、经验、体质、精神状态最佳的年龄段担任合适的领导职务,以保证事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三是知识结构优化,纪检工作不仅原则性强,而且政策、业务水平要求高。查办案件、信访调处等许多工作,不仅要全面掌握党风廉政法规制度、相关法律知识等,很多时候还需要熟悉财务、审计知识,甚至要善于巧妙运用心理学知识。不同干部,能力特点和气质类型有差异,单一个体难免存在不足,因此要充分注意不同能力特点和不同气质类型的合理搭配,从纪检干部的个体素质全面培养和整体素质优化配置两方面予以优化,达到优势互补,发挥整体效能。

第三,要加强纪检干部队伍的层次性建设。着重抓好两个方面:一是功能的层次性建设。上级纪委常委主要决定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主要目标,重点抓好乡镇纪委书记队伍建设;上级纪委各职能办公室分别实施本职能办工作相关的目标管理、业务指导和培训;乡镇纪委围绕本级纪检工作任务落实,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分工,做到正常性工作各负其责,全面性、突击性工作相互配合,最大限度发挥有限人员的最大效能。二是素质的层次性建设。不同层次有不同的功能,决定了对纪检干部不同的素质要求。纪委领导干部主要在于政治素养、领导修养和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而纪委一般干部要在政治修养、具体处理专项业务工作能力等方面多作自我提高。

第四,要加强纪检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建设。着重落实两个方面:一是坚持选人用人路线和标准的一贯性。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对选人用人提出了“任人唯贤”、“群众公认、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能够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德才兼备”的标准。2005年,党中央又从整体上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拓宽选人渠道,保证队伍稳定性,先后出台了“5+1”文件。可见,党的选人用人路线和标准是一贯的,都把培养和选拔忠诚于党的事业的干部放在选人用人的首位,这是保证干部队伍稳定性建设的关键。纪检干部队伍建设更是如此,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说,更要注重政治过硬、作风优良、品质端正。二是要转变用人观念,重视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与合作,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只有开放的系统才是稳定、有活力的。可采取公开推荐、聘任制等方式,把纪委委员纳入乡镇中层干部竞聘上岗范围,破除中层以上干部只上不下的旧习。

(二)要从机制创新入手,强化纪检干部队伍管理

首先,要建立稳定的用人机制。如前所述,乡镇纪检干部往往交叉兼职,而乡镇工作纷繁复杂,专职纪委委员又不能保证工作专职,纪检工作往往不能正常有序开展。为此,要真正重视落实纪检工作,必须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这就要改变目前乡镇纪委书记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形象。纪委书记分管的工作不能太多,考虑到乡镇领导较少的实际,纪委书记可以分管与纪检工作有关的工作,如政法,审计等,这样,纪委书记才能专心履职。纪委委员中要保证至少有一名能较长期稳定地从事纪检工作的专职的人员。此外,为保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纪检干部免受打击报复,纪检干部的调整,上级纪委必须加强审批监督。

其次,要建立正常的交流机制。适度交流,是培养锻炼干部、盘活人才资源、优化队伍结构、强化竞争激励的重要手段,也是打破某些地方干部人际关系怪圈,及时发现隐性问题的较好举措。因此,很有必要建立一项规范性的正常交流制度。具体可从三方面予以考虑:一是明确交流条件,规范交流形式。交流形式有培养性交流、调整性交流、回避性交流、轮换性交流和照顾性交流等,具体采取何种形式要考虑适当的条件做有计划的安排。二是实行定期交流制,把集中交流与日常交流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上下机关之间、贫困乡镇与富裕乡镇之间、条块之间的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调动条件落后地区干部积极进取的动力,避免因升迁无望而产生惰性。同时,也能使条件相对优越的乡镇以及部门、机关的干部增强压力,改变因只进不出或只上不下而不懂得珍惜的状况。所以,定期进行考核,有计划地、集中统一地安排上级纪委、上级部门或富裕乡镇的纪检干部,到环境较复杂、条件较艰苦的乡镇进行培养性交流或者挂职锻炼,选调条件艰苦单位的优秀纪检干部到上级纪委或其他上级部门或富裕乡镇任职,进行轮换性交流。三是实行诫勉待岗制。对于确实素质低下、不胜任现职、平时表现差、群众反映大的纪检干部,包括领导干部,要实施惩诫措施,通过制定刚性政策条规,强化监督考核和日常管理等配套措施,给予诫免、待岗、交流甚至降撤职等处理,打破他们的铁饭碗意识。

第三、注重培养,强化教育,完善育人机制。纪检工作是一项原则性、政策性、业务性等要求均高的工作。纪检干部是监督查处违纪党员干部的干部,而其自身也是党员干部,这就对纪检干部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加强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素质教育是根本点。如何强化培养教育,我们认为可从三方面考虑:第一,教育途径上,把自我学习与组织培养相结合;课堂培训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坐下来学与走出去练相结合;第二,教育内容上,要实施全程式全方位培养,把任职前适岗培训和上岗后继续教育相结合,把党性锻炼和学历深造、正常性业务学习相结合;第三,教育方法上,要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主观改造相结合,常规教育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培训教育与民主评议相结合,并建立正常性学习制度,包括“述学”报告制度、学习效果检查制度、学习档案管理制度等,真正把干部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第四、规范行为,强化考核,完善激励机制。实施目标管理是现代管理的一个有效做法。而管理目标最终是否落实,需要强化考核,并有效运用考核结果。如何强化考核,有效运用考核结果,需要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我们认为考评可分两个层次:一是对乡镇纪委工作的整体考核。对此,可以制订具体的目标考核内容和方法。但在具体操作中,要进一步考虑以下问题:在考核的最终目的上,要明确不在于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工作,而在于有效地促进并落实工作;在考核内容方面,把纪委的正常性工作考核与专项工作考核有效结合,把“规定动作”考核与“自选动作”考核有效结合,把纪检职能发挥与纪检队伍建设有效结合;在考核标准方面,一方面要细化具体项目,另一方面要量化评分标准,还要体现考核的导向作用,更要横向比较不同乡镇纪检工作的难度,纵向考虑同一乡镇前后时期纪检工作的成效;在考核时间方面,采取全面工作集中时间检查,专项工作按规定完成时间落实检查,并有重点地开展事前、事中、事后不定期地督促检查;在考核方法上,要把工作汇报和台帐检查、群众测评以及对纪检处理对象、信访对象的个别调查结果反馈相结合;在考核结果运用上,要把考核结果与党委领导班子考核相结合,与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相结合,与干部选拔任用相结合,与整改落实情况再检查相结合。二是对乡镇纪委成员的个体考核。可从以下几方面积极探索:一要把纪检工作的整体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具体化为可操作执行的工作项目,并落实到小组或个人。目标分解与干部的定职定位及能力特点等相结合,从而使正常性工作有人管理;二要把工作实绩评价与各人分管工作相结合,在个人述职述廉中具体体现;三要把组织考察与民主评议相结合,开展民意测评、实绩公示等;四要把考评结果与干部使用、评优相结合。

第五、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完善自我监督机制。《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颁布,标志着党内监督工作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阶段。乡镇一级的纪检组织虽然设立时间不长,但作为党和政府最基层的纪检机构,同样担负着党内监督、维护党的纪律的重要使命。纪委监督党员干部,谁来监督纪检干部?如何监督?我们认为,完善监督机制是加强对干部监督管理的根本途径,从严加强自身监督,才能以最大诚意取信于民。首先,要强化监督意识。党内监督中,纪检干部与广大党员一样,既是监督主体,也是被监督对象。但就目前党内生活的实践来看,党内监督尚未形成风气。虽然目前我们纪检干部队伍整体上素质优良、作风过硬,基本上能够模范遵纪守法,但不能排除部分干部存在执纪违纪现象。而极少数纪检干部的违法乱纪,对败坏纪检监察组织的整体形象影响极坏。为此,在强化纪检干部自我监督和自觉接受监督意识,加强纪委内部监督的同时,要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参与监督的意识。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认真开展《两个条例》的学习宣传工作;二是努力营造良好监督氛围,如严格群众举报保密制度,实行举报查实奖励制度等;三是畅通监督渠道,如设立群众举报热线电话,开展专人明查暗访,纪检案件公开审理、来信来访定期分析通报制度、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召集人大、纪委、监察局、信访局、检察院、公安局、审计局等单位参与,定期召开,互通群众举报情况和干部违法违纪查处情况,形成监督合力)等;四是适时公布监督结果。利用各种形式,适时、恰当、准确地向公众公布监督举报的调查处理结果。其次,要完善监督制度。当前,制度建设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即制度体系不健全和制度落实不到位。对纪检干部监督,重点可建立和完善以下制度:一是建立监督工作领导责任制。根据权责统一原则,实行分级负责,一级管一级的办法,明确各级纪委领导应负的实施纪检干部监督的责任,建立监督失察责任追究制度;二是建立监督激励机制。在自觉接受党内外监督中,各级纪委及其干部理应作表率。对党员干部、群众的各种方式的举报纪检干部违纪违法等问题,经查属实,一方面要严肃处置纪检干部,另一方面要给予举报者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不断强化群众监督的制度保障和安全保障;三是建立纪检工作行风评议制度。借鉴行风评议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在党内开展对纪检工作和纪检干部民主评议活动,将评议结果纳入纪委和纪检干部考核内容之中,作为纪检工作考核和干部使用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三篇:纪检监察办案的程序

1、从掌握的案源线索中开展外围调查;

2、由纪委常委会议讨论立案,下达立案通知书或监察通知书到单位党委党组及本人,成立调查组,进行立案初查,写出初查报告;

3、向上一级纪检机关提出申请,经同意采取必要措施(包括“双规”“两指”)或请示同级党委与公安、检察院、审计、财政等单位或部门协查,进一步取得有力证据(包括调查笔录、调查证明、公安检察询问笔录复印件、有关帐务、票据及复印件、实物等),所有材料必须盖章、签名。有改动的地方必须盖模。到组织或人事部门抄录被调查对象个人情况,组织部门盖章生效;

4、案件调查终结,写出调查报告;

5、形成见面材料,并要求被调查对象签署意见和姓名并盖手印;

6、要求被调查对象写出书面检讨;

7、由纪委调查组派2人以上到被调查对象所在党支部、党委召开专门会议,逐一听取党员同志对被调查对象的处理意见,并实行全体举手表决。由所在党支部将会议记录和处理意见形成文字上报纪委。如果被调查对象是支部书记,则免予开会表决,由其所在党支部开具证明交上级纪委。

8、将所有傍证材料、调查报告、见面材料、本人检讨和立案调查程序材料分类,送案件审理室进行审理。严格按照《纪律处分条例》《监察法》及“二十四字”方针,对案件进行定性量纪处理。

9、通知被调查对象进行审理谈话,告知其违纪事实及量纪处理情况,并要求签字盖模。如果是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还要由同级党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

10、下达处分文件。将处分文件、调查报告及本人检讨分别送一份到组织部门进行存档。处分文件送其本人及所在党委党组、报送相关部门;

11、案件调查及审理终结。将调查卷及审理卷材料分卷装档保存。

以上就是纪检监察的大体信息,具体要学习可以在网上查看《中国共产党章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本职位通常要求党员报考,例外的很少,具体查看招考简章。如果要求党员,那么非党不能报考。

第四篇:关于纪检监察机关依纪依法办案工作的思考

应城市纪委、市监察局 邓文明 李庆明

依纪依法办案是办案工作的制度性要求,是提高办案质量的重要保证。《中共中央纪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办案工作的意见》(中纪发[2008]33号)文件下发后,对依纪依法办案程序和实体方面作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笔者对应城市纪检监察系统办案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了在依纪依法办案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初步提出了解决依纪依法办案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一、目前依纪依法办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随着各级领导认识的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素质的提升,民主法制的不断健全,依纪依法办案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1.办案措施手续不严密。纪检监察机关为了查清问题,需采取查核违纪对象在金融机构的存款,对涉案款物进行扣押,或对有严重违纪错误的人员实施“两规”等措施。只有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后才能采取这些措施;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办案人员有时为了省时、省力,没有按规定程序操作,凭主观意志先行采用,然后报领导审批补办手续;有的经领导审批后,也没有进行必要的监管,给案件质量留下了漏洞。 2.处理案件过程程序不扎实。案件从信访到处分执行都有严格的程序规定,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只有步步紧随,环环相扣,才能确保案件质量。实践中有的领导由于事务繁忙,没有参与把关;有的办案人员碍于情面,没有严格操作,使一些必要的程序被忽略和简化,给案件质量留下了隐患。

3.教育违纪对象工作不到位。根据党章规定,纪检监察机关具有“保护、惩处、监督、教育”四项职能。即使对那些犯了错误的同志,在严肃查处的同时,也要依照党章保护他们应享有的民主权利,并认真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重在教育人、挽救人。但在具体工作中,有的办案人员由于理解上的偏差,认为受处分人与办案人员是对立的,与他们主动沟通是自找麻烦、自讨没趣,从而忽视了与他们的接触,使思想教育工作流于形式,为案件处理增加了不稳定性。

二、依纪依法办案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当前纪检监察机关依纪依法办案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客观的原因,也有人为的主观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不足。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对依纪依法办案,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贯彻落实上级的指示精神不坚决,态度不明确,往往满足于发文件、搞传达。对工作缺少研究和思考,疏于对工作的布置和检查,在采取措施和处理案件中习惯于凭长官意志办事,执行程序和制度不够民主严密,从而使程序和制度的制衡力大打折扣。

2.作风不实。有的纪检监察工作人员没有认识到依纪依法办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执行程序的严肃性,而单纯强调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具体的办案工作中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淡薄,方法简单,按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做事,而没有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考虑和谋划工作,对违纪对象的利益考虑甚少;在内部配合和协调上,考虑己方的多,考虑他方的少,影响了工作的严肃性和紧密性,从而也损害了纪检监察部门形象。

3.制度更新不快。虽然经过多年的探索,在规范办案的管理和流程上,虽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比较管用的制度。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办案领域的拓展,有些制度已经过时,废止、修改、出台制度工作没有及时跟进,对办案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缺少规范的操作制度和必要的制约措施,从而不利于办案工作的程序化和规范化。在制度的落实上,对已有的制度执行落实不够,既削弱了制度的制衡力,又在办案对象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解决依纪依法办案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根据办案工作的实际,要解决好当前依纪依法办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严把案件检查措施关,确保依纪依法办案的政策性 在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过程中,为有效突破案件,在较短的时间内起到积极的效果,纪检监察机关经常要采用和实施“两规”措施。 这是一项政策性、法规性、程序性很强的工作,组织实施好“两规”陪护工作,对破获大要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心选择好“两规”陪护人员,既是关系到案件检查安全和顺利的前提,也是组织实施好“两规”陪护工作,确保依纪依法办案的基础。

一是慎重选择综合素质强的陪护负责人,是完成“两规”工作的关键。“两规”陪护工作负责人不仅应具备“两规”陪护工作的组织管理、“两规”安全、生活保障、政治学习等工作能力,还应具备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经验和应急能力。因此,“两规”负责人必须是政治品德好、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中共正式党员,要特别注意筛选与“两规”对象非亲友、无往来的本机关干部担任。“两规”陪护工作负责人的选定是“两规”陪护工作安全顺利的关键。

二是精心筛选思想作风硬的陪护人员,是完成“两规”工作的基础。严格按照“两规”实施规定,按1:6的比例选择“两规”陪护人员。人员的选择由纪委书记、分管案件的副书记、案件检查组负责人与陪护组负责人一起选定。应注重选择责任心强、作风扎实、警惕性高、严守秘密、工作踏实、年富力强、与“两规”对象非亲友的党员或其他人员。 三是建立健全陪护组织,是完成“两规”工作的保障。陪护人员选择好后,要在实施“两规”前两小时召开陪护人员工作会议,成立陪护组临时党支部和陪护工作小组,指定负责人,明确陪护任务、目标、职责、时间,并对陪护人员提出严格的安全纪律、保密纪律、值班纪律、请假调休纪律等陪护工作纪律要求。

2.严把涉案款物处理关,确保依纪依法办案的严肃性 对非法收入和违纪违法对象的赃款赃物依法予以没收、追缴或责令退赔,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权力。但用之不当,既会损害纪检监察机关的形象,还侵害当事人的利益。因此,在工作中要做到“三抓”。

一是抓领导。及时成立涉案款物管理领导小组。其人员可由市有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和纪检监察机关的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组成,并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及义务,制定配套措施。在孝感市纪委制定的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涉案款物管理办法(试行)的基础上,结合应城市的办案工作实际,对涉案款物的扣押、封存、解封、收缴、退还等程序和步骤作出明确的规定。

二是抓管理。在查办案件过程中,所有涉案款物由检查室统一办理暂扣手续,暂扣时当场填写《暂予扣留、封存涉案款物登记表》,由有关当事人签字后各执一份备查;统一管理时,当场填写《暂予扣留、封存涉案款物移交清单》,将涉案款物交给案件管理室统一管理;登记表和移交清单由检查室全部装入检查案卷,案件检查室(调查组)向案件审理室移送案件时,应当在调查报告中写明涉案款物数量、价值、保管情况等,提出对涉案款物的处理建议,并附涉案款物清单。案件审理室在审理案件时,应当对调查报告所列涉案款物与所附涉案款物清单是否相符、手续是否完备等情况进行审查,并在审理报告中写明对涉案款物的处理意见。连同对案件的定性处理意见一并提交市纪委常委会讨论决定。涉案款物的处理意见报经本级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后,案件审理室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案件检查室和案件管理室办理暂扣款物的收缴、退还等相关手续。

三是抓督办。每一起案件办结后,如涉及到涉案款物的处理,应及时组织相关职能科室对涉案款物管理过程中文书使用和手续办理情况、涉案款物保管和处理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定期向本级纪委常委会报告监督检查情况,确保违纪款物的依纪依法处理。 3.严把案件审理初审关,确保依纪依法办案的合理性 为了防止在案件检查期间案件的难点问题集中遗留在审理阶段,应对案件进行初审。案件初审是案件正式审理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初审将案件检查中存在的表面问题予以剔除掉,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案件质量。在案件初审中,审理部门自收到移送的材料之日起三日内应指定承办人对案件进行“三审”。一是基本要素审核。从违纪构成要件的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审核,认真分析研究。看违纪错误能否成立,案件能否立得住。二是基本程序审核。从案件的信访、受理、初核、立案、调查、移送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核,看案件查办是否符合法律程序,是否履行了必要的审批手续。三是基本形式审核。从案件的违纪事实、情节、前因后果、责任主次、态度好坏、违纪的法律法规、党纪条规等方面进行系统审核,看证据是否确凿有力、处理意见是否恰当、材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完备、程序是否合法。

通过三审,对符合移送条件的,经分管领导同意后,与案件检查部门办理正式交接手续;对不符合移送条件的,可要求案件检查部门补送相关材料。通过实行案件初审,可将案件存在的明显问题解决在审理室正式受理之前,把好案件进入审理环节的关口。

4.严把案件处理质量关,确保依纪依法办案的正确性 “审理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案件的生命所在,为使所办案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应严格按照“二十四字”办案基本要求审核案件,坚持实体与程序并重的理念,落实“三制”,保证案件审理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主审责任制,用明确的责任促质量。主审责任制,就是指定案件主审人,明确规定其为案件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案件质量负直接责任,承担纪律追究的责任。一般确定基层纪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或纪检干事为主审人员。案件主审人员受领任务后,根据案情的复杂难易程度,制定审理纲目,逐条逐项详尽地审理,作出主审结论,供审理小组审议。 二是复审监督制,用有效的监督求质量。复审监督制,就是指定复审人员,对主审人员的审理结论进行复核,所复审案件出现质量问题,承担主审人员同等的纪律责任。通过复审环节,让复审人员对主审结论进行“挑刺”,纠正主审人员出现的偏差,确保案件质量。

三是会审把关制,用民主决策保质量。会审把关制,就是通过审理小组,必要时吸收非本案的检查人员、审理人员及相关的专业人员参加,对主审和复审的结论进行“会诊”,对不同意见,经过充分讨论酝酿后提出处理意见,全面地把好整个案件的质量关。基层纪委办理的案件明确由市纪委案件审理室会审,确保办案质量。

5.严把处分人员回访关,确保依纪依法办案的人文性 党员、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后,不能放任不管,要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回访帮助教育,以克服重惩轻教,撒手不管,不负责任的工作方式。对他们受处分后工作、生活、家庭等方面遇到的困难,要协调有关部门予以妥善解决,使受处分人员感到纪检监察干部“道是无情却有情”,认识到纪检监察机关不是他们的“冤家”,而是他们的“亲家”,从而将他们引导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继续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一是直接回访到位。由市纪委、监察局的领导或案件审理室的工作人员,直接对受到党内撤职以上处分和行政撤职以上处分的正副科局级党员、干部进行回访。二是委托回访到位。主要是委托受处分人所在单位、组织的负责人,乡镇纪委监察室,市直机关及其有关部门纪委(纪检组)监察室的同志,出面回访帮教到位。委托回访帮教,应与受委托单位、组织协商,明确回访帮教的对象,说明委托的原因,记录回访帮教对象的落实情况,定期向纪检监察机关反馈回访帮教对象的实际效果。三是协助回访到位。主要是指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作出处分的案件,在进行回访教育时,协助他们进行回访帮教到位;对乡镇纪委监察室、市直机关、有关部门纪委(纪检组)监察室作出处分的案件,在进行回访教育时,一并协助他们进行回访帮教到位。

责任编辑:李和平

第五篇:浅议纪检监察机关依法办案的困惑及对策

乡镇纪委依法办案的困惑及对策户家塬镇纪委书记温军

纪委依纪依法查处违纪案件,历来是惩治违纪行为、震慑腐败分子最严厉、最激烈也最有效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的转型,人事改革的推进,在实际工作中难免遇到一些矛盾和困惑。主要表现在: 一是案件线索的短缺性。究其原因,除一些客观原因外,譬如一些单位、部门存在互相推诿扯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不负责现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举报人思想认识上有偏差,存在误区。一则误以为只有越级上访才能引起上级的注意和重视。二则误以为必须找到当地党委、政府的一把手事情才能办妥、问题才能解决。导致出现一方面信访总量减少,另一方面越级访、重复访、集体访不断增多的怪现象。

二是涉案对象的多元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企事业单位转制,干部职工身份置换,在查办案件当中,对于涉案的一些外出务工 - 1 -

党员(包括当事人或证人),单位不知其去向,家人不愿提供其联系方式,即便提供了也不愿回来配合调查。

三是办案手段的局限性。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之规定,纪委查办案件最强硬的措施和手段无非是“两指”、“两规”,其它的就是诸如查询复制要求提供或暂扣、封存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资料、会议记录、工作笔记、账册、物品等。还有一条规定:必要时可以对与案件有关人员和事项,进行录音、拍照、摄像。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细则》又规定:与调查人、受侵害人和证人谈话时,如进行录音、拍照、摄像,应事先告知本人。如果被谈话人不同意,这项措施就不能采取,就不可避免被谈话人因担心一旦签了字就要承担后果而拒签字的情况。

四是追缴违纪款的艰难性。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轻微违纪,但必须追缴其违纪款的单位或个

人,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均无强制性措施。只有通过反复做思想工作,帮助其提高认识,敦促其自觉缴款。这种方式方法往往起不到明显效果,违纪款不能如数追缴到位,使党纪政纪的严肃性大打折扣。

五是定性量纪的随意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于2003年12月31日正式颁布。《条例》对各类违纪行为均作出了具体的、相应的处分档次。如很多款条例中都有如下表述: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但如果审理工作人员思想上有欲褊袒或报复的意念,量纪时处分档次完全可就轻或就重,出现定性量纪的随意性。

针对这些困惑和矛盾,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要大力推行纪检监察信访公开,多渠道挖掘案件线索。首先搞好宣传,将受理信访的范

围、调查过程、处理结果公开。引导群众依法信访,避免、减少“三访”,同时拓宽、畅通信访渠道,挖掘案件线索。①发挥基层信访信息员的作用,要求定期上报信息,为确保信息质量,加大培训力度。②加强与公、检、法、物价、审计、财政、减负办等单位的联系沟通。③充分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的作用,方便群众,减少越级上访。

二、要推进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规范对党员的管理。要求每位党员必须参加党组织活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义务,对长期不过组织生活,脱离党组织的,严格按《党章》规定办,该劝其退党的劝其退党,该除名的除名。对外出务工党员,可借鉴计生部门对流动人口管理的方法,对打工人员密集的地方设立临时党支部。

三、要充分发挥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各职能部门间的配合。当前,在一些地方,腐败已渗透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规律,这就决定了单靠任何一个部门的手段和力量,都难以适应查办大案要案

的需要。因此,要求各执纪执法部门通力合作,既相互协同作战,又各自行使职能,综合运用职能部门的人才、信息、职能、手段、财力资源优势,形成查办大要案的整体合力,并努力使组织协调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四、要严格执纪,不偏不倚。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坚强的党性原则,具有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品质,具有热爱纪检监察事业的敬业精神,具有护卫党的健康肌体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才能严格执纪,不偏不倚,不徇私情。

上一篇:行政经理内容及职责下一篇:乡镇护林员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