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论文范文

2022-05-13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混凝土工程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文章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针对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结构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工程管理人员急需掌握的。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

第一篇:混凝土工程论文范文

浅析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摘 要:混凝土施工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方面之一,其质量好坏会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确保混凝土施工的高质量尤为关键。鉴于此,本文从介绍混凝土浇筑原则入手,选取水闸、坝体、接缝等水利工程的重要部位为实例,概述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工程应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 混凝土施工 水工建筑

加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是人类实现对水资源利用的重要途径,其建设质量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水泥混凝土是水利工程建设的最重要材料之一,如地基、大坝、水闸、渡槽、防渗墙等都无法离开混凝土材料,其施工技术的优劣也必然对整个工程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是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标准和规范要求的重要途径。

1 水工程建设中的混凝土浇筑原则

(1)先浇筑深的基础,既减少了排水工程量,又可避免深基础施工对相邻已经完工的浅基础的扰动破坏。

(2)先浇筑自重大的部分,再浇筑自重小的,一方面可以使基础及早沉实,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自重大的部分对相邻较轻建筑物基础的牵动。

(3)对于有上层建筑物的部位或是需要几次浇筑高度较大的部位应当先行浇筑,以防与较矮建筑的施工产生干扰。

(4)确定施工程序后,应当对主要部分进行浇筑,然后在浇筑次要的和零星的浇筑建筑,在保证重要部分的前提下,也可穿插进行浇筑。

2 混凝土水闸施工技术

水闸是水利工程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分为涵洞式和开敞式两种。其施工场地开阔,便于控制,但地基处理复杂,排水困难,并且薄而小的混凝土结构较多,很容易产生施工干扰。因此,要合理设计混凝土施工工艺措施与施工程序。

2.1 水闸底板混凝土的施工

水闸底板的施工一般包括立模、绑扎钢筋、架立舱面脚手架、浇筑混凝土等环节。水闸板浇筑前,必须在软土地基上铺设一层8cm~10cm厚的素混凝土垫层,以保护地基和找平基面。底板立模只需要在其四周架立侧模板,再通过支撑和地龙木固定于木桩上。为避免在混凝土浇筑时底板层面钢筋出现沉降,钢筋应固定在预制的混凝土死冷态支柱上,且混凝土强度应与浇筑部位相同,表面要形成麻面,并通过计算确定支柱的尺寸和间距、底板厚度、钢筋分布以及脚手架的布置。为防止混凝土减料口出的面层钢筋变形,可使用铅丝帮吊与舱面的脚手架上。一般底板面积较大,混凝土供料强度要符合施工要求,以避免产生冷缝。

2.2 水闸闸墩的混凝土施工

水闸闸墩由于厚度薄而高度大,且工程面及其狭窄,施工非常不便。同时,在门槽部位预埋件多且钢筋密集,在施工中将会有极大的干扰。在闸墩施工缝处理中,要根据缝面的倾向进行混泥土的浇筑,当沉陷缝设置于中部,浇筑施工时要注意止水作业。当底板与闸墩连接为一体时,为防止同块底板的水闸闸墩出现不均匀沉陷,应采用对称的浇筑混凝土的施工工艺。闸槽混泥土浇筑是闸墩施工中的难点,通常会采用预制门槽或预留二期混凝土一次浇筑的方式。

闸墩混凝土浇筑的固定模板施工是水利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施工工艺。这种施工方法主要在立模,它是减小闸墩厚度和垂直度误差的关键。立模时,应先立闸墩两侧的平面模板,再立两端圆头模板。混凝土浇筑时,为保证闸墩的浇筑厚度,传统做法是对拉螺栓加套筒固定模式,但拉螺栓需要抽出,这样不易保证闸墩的平整度;因此,现在的普遍做法是将对拉螺栓买入预制四棱柱内,并定制一些硬质橡胶垫块,穿入对拉螺栓两端,使得两只橡胶垫块与四棱柱体厚度的总长恰好与闸墩厚度相等。

3 混凝土坝的施工技术

3.1 混凝土坝分缝分块技术

混凝土大坝不可能一次性连续不断的浇筑完成,需要将坝体分化成若干浇筑块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一般分块形式有三种,即通仓浇筑、错缝分块和纵缝分块。具体如下。

(1)通仓浇筑,不设纵缝,按照整个坝段分层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一般不需要埋设冷却水管;这种浇筑技术浇筑仓面大,便于机械化施工,施工速度快,但由于浇筑长度大,而容易出现温度裂缝,所以对温度控制严格。

(2)错缝浇筑,是依据高度方向错开的竖缝进行分块浇筑;相对于通仓浇筑块较小,对温度的控制要求不高,并且在浇筑时不需要接缝灌浆,但浇筑块间相互约束容易产生温度裂缝,施工时彼此干扰也大。

(3)纵缝分块,温度易控,混凝土浇筑工艺简单,彼此干扰小,施工安排灵活,但必须进行接缝灌浆以保证坝体的完整性,且模板工作量大、施工复杂。

3.2 混凝土坝接缝灌浆技术

对混凝土拱坝、纵缝及其它有整体性要求的坝型,横缝都必须进行接缝灌浆处理以保证坝体的整体性。

(1)接缝灌浆管路系统布置方式。接缝灌浆管路系统布置主要有盒式灌浆管路系统、重复式灌浆管路系统与骑缝式灌浆系统。其中盒式灌浆管路系统进、回浆管不易堵塞,灌浆质量有保证,但耗费管材较多,主要用于纵缝灌浆;重复式灌浆管路系统主要就是能够重复进行灌浆而不堵塞管路;骑缝式灌浆系统扩散灌浆更为流畅,且管路不易堵塞,升浆均匀。

(2)接缝张开度与接缝灌浆压力的设计。接缝张开度是衡量接缝可灌性的重要指标,在水泥最大颗粒小于张开度的三倍时,才能顺利进行灌浆。一般张开度不应小于0.5mm,但也不易过大,否则会增加水泥的使用量,从而引起较大的干缩。因此,张开度的理想值一般为1mm~3mm。但随着灌浆压力的增加,张开度将增大,可能会对坝块地层产生拉应力,所以要对张开度的增大量进行严格控制。接缝灌浆压力一般设计为0.2MPa,以控制灌区层顶的接缝灌浆压力为主,其次是控制递呈接缝灌浆的压力,不需要控制进浆管口的压力。灌浆前,应计算灌浆时代表性坝块的应力。

(3)接缝灌浆施工技术。接缝灌浆属于隐蔽工程,所以必须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和工序,严格控制灌浆施工质量。在灌浆顺序的选择上,要防止坝体应力状态恶化而引起灌浆接缝剪切破坏或重新拉裂;防止因坝块变形而导致的相邻接缝张开度变小或闭合;要满足初期蓄水高程问题。横缝和纵缝的灌浆先后顺序应根据水泥结石与坝块的受力条件而定,一般是先横缝后纵缝,如果考虑坝块的侧向稳定,也可以先纵缝后横缝,但是不管什么状况下横缝和纵缝都不能同时灌注。

参考文献

[1] 刘树坤.大水利理论与科学发展观[J].水利水电技术,2009,40(8).

[2] 曹润邦,徐宁,韩志华.浅述水利施工中砼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10).

[3] 刘汉义,陈德先.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魅力中国,2010(22).

作者:霍翠宝

第二篇:建筑工程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与控制分析

摘要:文章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针对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结构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工程管理人员急需掌握的。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我们在施工前要进行系统的施工组织设计,加强施工过程中每道环节的施工管理,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策措施,这样才能确保混凝土的工程质量。

1建筑施工过程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

1.1模板工程的质量问题

根据我国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模板分项工程质量不进入结构质量等级评定。在隐蔽工程中,监理工程师对模板质量的验收检查也较为马虎,因而在施工过程中模板工程的问题是比较多的。从材料方面来说,由于受项目质量目标偏低、施工企业投入的限制、施工管理水平差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很大一部分施工工地的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原材料质量达不到应有的标准。

模板安装中的质量缺陷:比较常见的有:一些建筑工程虽不属高层建筑或建筑物的总高度不高,但由于有些局部高度大,给建筑施工带来了难点,有的施工企业在遇高架支模工程时,不能掌握施工关键,不能认识施工的危险性,对模板支架不进行设计计算,对模板支架施工方案不进行编制,模板安装前不进行技术交底,不按合理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支架搭设后,检查验收又抓不住关键问题,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定的强度便进行拆除,导致模板系统强度、刚度绷急定性不够,造成混凝土构件严重变形、开裂甚至整个模板系统跨塌;在组装模板时,由于工人技术素质低下或质量把关不严,可能会出现构件截面尺寸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模板拼缝不严密等质量问题,导致混凝土浇筑时的跑冒、漏浆,形成混凝土构件的蜂窝、孔洞等质量缺陷。

1.2 钢筋工程的质量问题

1)钢筋工程中质量缺陷主要存在于三个环节中:即原材料、钢筋加工、现场绑扎和焊接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成品保护。在中心城市中或是质量标准较高的工程项目,钢筋质量一般都控制较严。其质量低劣主要表现在:截面尺寸不均匀,与标称尺寸差距很大;强度低、脆性大,有的劣质钢材甚至在卸货过程中发生断裂。

2)钢筋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类:采用焊接接头时焊接质量不合要求,目前由于缺乏可靠而又简便的方法对接头质量进行检测,因而这类错误是大量存在的;箍筋尺寸不合要求,过小时导致构件有效截面积减小,过大时难以满足钢筋保护层的要求;钢筋的下料长度不够,导致搭接或锚固长度不合规范要求。

3)钢筋绑扎及成品保护中的质量缺陷主要有:钢筋根数或型号搞错,这种错误可用受力钢筋面积的降低来表示;钢筋垫块数量不够或固定不稳或垫块本身强度太差,在模板拼装过程中容易被破坏,直接影响到构件的有效尺寸或耐久性;钢筋笼刚度太差或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成品保护不善会导致受力钢筋偏离设计位置。

1.3 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问题

1)原材料质量差:由于混凝土工程中水泥、粗细骨料等原材料使用数量庞大,施工规范规定的质量检验方法存在检验周期长、操作复杂、费用高及取样代表性难以保证等问题,对混凝上原材料质量主要依靠有关管理人员的工程经验进行判断,因而出现此类错误的可能性比较大,特别是砂、石的含水率、杂质及不合理级配等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的指标更难以控制。

2)混凝土拌合物质量:虽然我国目前的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已经普遍采用商品混混凝土,但是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仍然不容乐观。有些搅拌站一味追求低成本而采用低配比,造成混凝土配置强度过低;混凝土搅拌站在雨季不及时扣除砂石中的水分,或使用的粗骨料强度指标不合格,或者使用外加剂的方法不当;有些施工单位还在到场的商品混凝土中加水导致水灰比过大。

2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2.1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控制

为取得较高强度和较好和易性的混凝土,可以提高单位体积水泥用量,但过大的水泥用量会增加造价、用水量和形成混凝土后的体积变化率,故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应受限制。力求最少但符合和易性要求的用水量,因为用水量越小,混凝土强度越高;水泥用量越少,体积变化率越小。但施工时却会遇到搅拌不匀、振捣不实等困难,故要规定混凝土的最大灰比、最小水泥用量、适宜用水量和适宜坍落度。

2.2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浇筑前的质量控制要根据浇筑面积、浇筑工程量、劳动力组织、施工设备、混凝土原材料供应、保障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以及停电的应急措施等问题进行认真的综合研究并逐项落实。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也应按要求进行严格控制。对浇筑的混凝土应坚持开盘鉴定制度。混凝土浇筑中,要加强旁站监督,严格控制浇筑质量。

3钢筋工程质量控制

3.1钢筋连接控制

1)绑扎连接。采用绑扎连接时,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在绑扎接头处要加密箍筋,可以使钢筋骨架在受力过程中增加约束,从而增加钢筋的握裹力,保证钢筋在接头处的强度。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可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

2)焊接连接。焊接是受力钢筋之间通过熔融金属直接传力,热轧钢筋可采用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钢筋骨架片和钢筋网宜采用点焊。对于闪光对焊,钢筋对焊完毕,应对接头质量进行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试验。

3)机械连接。是通过连贯于两根钢筋之间的套筒来实现力的传递,是间接传力的一种形式。钢筋与套筒间的传力则通过挤压变形的咬合、螺纹之间的楔合、灌注高强胶凝材料的结合等形式实现。

3.2钢筋绑扎与安装控制

1)钢筋的交叉点应采用20号~22号铁丝绑扎,綁扎不仅要牢固可靠,而且铁丝长度要适宜。2)板和墙的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交叉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绑扎,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置偏移;对双向受力钢筋,必须全部绑扎牢固。3)梁和柱的箍筋,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4)板、次梁与主梁交接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钢筋居中,主梁钢筋在下;主梁与圈梁交接处,主梁钢筋在上,圈梁钢筋在下,绑扎时切不可放错位置。

对于钢筋网与钢筋骨架安装也应按照标准进行:焊接网在非受力方向的搭接长度,宜为100mm;焊接骨架和焊接网在构件宽度内,其接头位置应错开。在绑扎接头区段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不得超过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2。

4模板工程的质量控制

l)保证结构与构件各部分的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2 )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混凝土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在荷载作用下,模板系统的变形不超过规定的允许值。3 )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和混凝土的浇筑、养护。4 )模板的接缝严密,不漏浆。5)模板的选用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损耗要少,成本要低,技术要先进。6 )拆模前必须检查混凝土是否达到应有强度;当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应先拆侧模并检查有无混凝土结构性能的缺陷,在确认无此缺陷后,方可拆模。

结束语

混凝土工程施工中,作业人员是动态控制的执行体,通过对施工全程的有效监控,掌握任何一个环节的质量动态信息,发现质量问题要及时加以纠正,避免不合格工序的产生,是对整个工程进行全方位质量监控的重点。

作者:胡宾峰

第三篇:建筑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摘 要: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指由配置受力的预应力钢筋通过张拉或其他方法建立预加应力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本文从较为常用的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各个阶段进行分析,通过总结各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并为相应施工技术的提高作出实践基础。只有理论联系实践,总结以往的施工经验并不断改进施工技术,并将其应用到施工之中,才能保持建筑行业的活力。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现代化、工业化建设,我国建筑行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众所周知,钢筋和混凝土是现代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成了全世界各类房建中不可或缺的结构。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较好,再配上预应力钢筋,可以获得更大的延性、刚度,更好地保护混凝土,更加适应于对裂缝控制要求较高的工程中,形成的结构体对于地震、爆炸等偶然荷载的抵抗性能更好,同时但是预应力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专门的材料、设备和技术。

1.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计划和方案的设计

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施工是在浇筑混凝土构件时,在放置预应力筋的位置处预留孔道,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时将预应力钢筋穿过孔道进行张拉并锚固于构件上,最后进行孔道灌浆。混凝土受到预应力钢筋传递的张应力,从而混凝土产生预加应力。

在对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方案进行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结构本身的一些特性(混凝土可能发生收缩和徐变)、施工场地的地形情况、气候、以及对施工安全等级和各类结构的抗震级别的要求,由专业人员确定施工方案并施工平面图,施工过程中的配筋图等示意图。设计对工程造成的影响相当大,所以相关设计人员务必严肃认真地对待工程的设计,不仅要保证工程的安全使用要求,还要尽量使材料的使用率提高,应用各种建筑技术,选择最佳的建筑材料、最合适的设计尺寸,最大限度地节省人力、材料和物力等,从而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的效益。

2.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准备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必须做好各种准备,明确各种材料的使用情况,确保后面的施工能正常进行。施工材料准备:钢筋、钢绞线、金属螺旋管和水泥等材料必须在正规的生产厂家购进,必须有各种合格证书及钢筋、水泥性能的抽检报告等。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中要求使用高强度的混凝土(一般选用C50及以上强度规格的混凝土),混凝土的辅料(骨料、高效减水剂、矿物活性材料等)的选用也要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的相关规范。

机具、设备的选用直接影响到了施工过程的顺利与否,务必保留选用的机具设备的技术参数等,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机具设备的选用是十分必要的。锚具作为预应力筋的组成部分,将永远留置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上,不能重复使用,因此为了整个结构的质量,锚具的选用也马虎不得。选取的锚具质量必须过关,没有超过标准的裂缝出现,能够满足正常张拉及放松预应力钢筋的性能,上面的灌浆孔面积必须适宜;千斤顶、钢套环、顶压气、高压油泵和压浆泵等设备必须能满足工作使用要求,按说明进行配套标定和使用。

3. 安装模板、预留孔道及抽管

模板的设计、材料和安装的质量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质量影响很大。只有具备了足够的刚度,合适的分块,快速的安装和拆卸速度,灵敏密闭的液压部件,平整无污等优点,才能再拆模后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预留孔道必须有准确的尺寸和位置;孔道的直径应比预应力筋的外径(包括钢筋对焊接头的外径或需穿入孔道的锚具外径)大10-15 mm,以利于预应力筋穿入。端部的预埋垫板应垂直于孔道中心线并用螺栓或钉子固定在模板上,以防止浇筑混凝土时发生走动;孔道留设的方法有钢管抽芯法、胶管抽芯法和预埋波纹管法等,这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制作中的关键工序之一。

钢管抽芯法是预先将钢管敷设在模板的孔道位置上,在混凝土浇筑后每隔一定时间慢慢转动钢管,防止它与混凝土粘结,待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抽出钢管形成孔道。选用的钢管要求平直、表面光滑,敷设位置淮确。准确地掌握抽管时间很重要,抽管顺序宜先上后下进行,抽管方法可用人工抽管或卷扬机抽管,抽管时必须速度均匀,边抽边转并与孔道保持在一直线上。抽管后应及时检查孔道情况,并做好孔道清理工作,以防止以后穿筋困难;胶管抽芯法可用于留设直线、曲线或折线孔道。胶管抽芯法预留孔道,混凝土浇筑后不需要旋转胶管,抽管时间一般控制在200h·℃,抽管时应先上后下,先曲后直;预埋波纹管法中的波纹管直接埋设在构件中而不再抽出。在留设孔道的同时,还在要设计规定的位置留设灌浆孔和排气孔。波纹管应密封良好并有一定的轴向刚度,接头应严密,不得漏浆。

4. 混凝土的浇筑、养护

混凝土的配比要注意按照施工方案严格执行,遵守相关的规范,坚决不允许私自改变的情况出现。采用合适的工艺进行混凝土的灌注,同时要保证振捣的质量,并确保预设孔道不会被损坏。为了防止混凝土表面发生龟裂,进行二次收浆是一般采用的较为有效的措施。在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中,要注意保湿养护对其进行湿度控制、温度控制和养护液的喷洒等。

5. 预应力筋的制作、穿束和张拉

预应力筋的制作与钢筋的直径、钢材的品種、锚具的类型、张拉设备和张拉工艺有关。目前常用的预应力筋有单根钢筋、钢筋束或钢绞线束、钢丝束。单根钢筋的制作,一般包括配料、对焊等工序。钢筋束和钢绞线应该按照具体的相关规范进行制备,一般的施工单位钢绞线束主要采用3-6根7φ4组成。钢筋束和钢绞线束的强度高,柔性好,所以普遍应用于我国各种工程建设中。

制作预应力筋完毕后,将钢筋或钢筋束人工穿束,穿束过程中注意对预设管道的保护,并随时对工程中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如果预设管道有破损,要及时进行修补工作。

制作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核心就是钢筋的张拉。安装张拉设备时,直线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中心线重合;曲线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中心线末端的切线重合。与此同时要注意对张拉质量的控制,避免出现超张拉、滑丝、断丝和保护层裂缝的意外情况的初现。超张拉虽然可以提高结构体中钢筋的有效预应力,提高结构体的抗裂性能,但是对于结构体后期徐变上拱的稳定性就不能保证。

6. 孔道灌浆

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孔道应及时灌浆,增加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灌浆前混凝土孔道应用压力水冲刷于净并润湿孔壁,保证管道内没有杂物和积水等。灌浆应该从下面开始,可采用电动灰浆泵,均匀不间断地进行,孔道灌浆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 Mpa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水泥浆;对空隙大的孔道可采用水泥砂浆灌浆。水泥浆及水泥砂浆强度均不应低于20Mpa。灌浆过程中,注意对结构体所处的环境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必要时添加适量外加剂。相关检测人员在此过程中还需要随时进行抽样检测灰浆的力学性质。在灌浆结束后,宜再继续加压至0.5-0.6Mpa并稳压一定时间,以确保孔道灌浆的密实性。灌浆后孔道内水泥浆及水泥砂浆强度达到15Mpa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即可进行起吊运输或安装。

7. 无结预应力混凝土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和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流程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只是使用的预应力材料不一样。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用的是有粘结钢绞线,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用的是无粘结钢绞线。无粘结钢绞线有包裹,有粘结钢绞线无包裹。而且有抗震要求的必须使用有粘结钢绞线。

结语: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流程比普通的流程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在一些可以简化和改进的地方,比如预应力筋的布设上,如能对这一类的施工技术加以研究的话,一定可以对工程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对解决建筑物挠度和裂缝问题有很大的作用,近年来将相关领域在这些方面先进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了实践中去,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对于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建筑水平的整体提高,施工质量得到保证,企业效益的增加。但是对于施工中一些普遍的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总体来说,预应力混凝土的应用前景还是十分乐观的。

参考文献:

[1]李向阳.浅谈民用建筑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4,(5).

[2]汤宁,杨普梁.建筑工程中后张有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施工技术[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2,(10).

[3]周浩,魏诗雅.混凝土及预应力技术发展研究[J].大众商务.2010,(10).

[4]黎旦.浅谈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J].企业技术开发.2013,(16).

[5]左猛.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浅议[J].科技信息2013,(18).

作者:李辅畅

上一篇:建筑工业化论文范文下一篇:电子控制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