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学生教育叙事

2022-07-18

第一篇:我跟学生教育叙事

我跟洪亮老师学书法

我是一名书法爱好者,习书多年,也临过几本帖。但总感觉力不从心,进步颇慢,字成无韵,书写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模糊和困惑始终是我不能突破的瓶颈。在这种情况下,看到书法报刊登了中国书法篆刻名家工作室高级研究课程研究•洪亮工作室招生的消息,我就报名参加了这个学习班。通过学习,收获很大,基本掌握了笔法原理,字法原理和章法原理等知识。主要收获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名师指点 效果明显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是否有名师指点与自己摸索,速度和效果有着天壤之别,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有老师指导,就可以少走弯路。可以作一个这样的比喻:我以前的学书是徒步或骑着自行车在乡间小道上踽踽独行,如今是开着轿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

师从洪亮先生是我书法旅途中的的荣幸。洪亮老师是一位理论型、研究型书法家,是大彻大悟的人,品德高尚的人,清贵的人。洪亮老师对书法的矢志不渝、心无旁骛、潜心研究的执着情怀,及对书法与人生的感悟深深地感染着我。他教学实际,一丝不苟,因材施教,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学习书法首先学习做人,古人论书云“一须品高,二须师法古”。做人高于作书,作书先做人,洪亮老师是我的良师益友。

二 、选准帖 用心临

我以前临帖,要么是不会选贴,要么临帖不得要领,反正是临了几年贴收效甚微。通过一年的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 学习书法,临帖就像学画要写生、写作要深入生活一样,是书法技法难度的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就没有发展。临帖,选贴很重要,首先要选自己喜欢的贴,自己喜欢的贴,才是适合自己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其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眼到、心到、手到,不急不励。二是对临、背临、填红、描摹等方法的结合。三是临帖,针对一本适合的帖子,长时间练习,以半年为期,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养成书写的好习惯,做到临帖的过程是书法作品创作的过程。五是临帖是临习古人的笔法和字的精神,只要掌握了书法的方法,书写中做到顺势贯气,把字的体形精妙临写出来,就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六是学习书法要下苦功,耐住寂寞,多想多悟,多临多写。我以前临帖也就是临了个大概。临帖一定要入贴,不入贴,何谈出贴。扎实慢行,才能跃然纸上,妙笔生花,对字帖了然于心,自然能够从容不迫,得心应手,因此,临帖要伴随一个书家的一生,是书家每天的必修课,必须长期坚持。

三、文化滋润 书品更高

就像文学家必须具备政治家的素养一样,书法家必须具备文学家的修养。我以前只注重学书,读书很少,对古书读的更少,看来要写好书法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放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营养的汲取,书法艺术就会失去其应有的精神气质,要想真正成为一名书法家,使你的书法作品大气,有祥和之气、书卷之气,就要有深厚的古典文化和书法理论作支撑,互相陶冶,情动形言,领会风骚。书法本质是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情感涌动的产物,是书写者内心寻求表现的冲动,有了文化的沉淀,才能写出格调,性情,写出风格,如果你只是写字,不去读书,不做理论和研究方法,最后也只是一名写书匠子而已。古人云:“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现在,我特别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不仅学习书法理论,更注重对古典文化的汲取。我立志做一名理论型和研究型相结合的书法家,使自己的书法充满着更多的文化氤氲和更多的艺术元素。

四、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

点画之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每每到这个时候,发现书法是越来越难了,时有一划,常常临摹数十天才能心手相应,足见书法的精微奥妙,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书无百日功,非一朝一夕尽美,这就需要将学到的知识慢慢咀嚼,反复体味,真正的写好书法作品,把学到的知识落到纸上,还需要一个过程。当然,书法只有在交流中才能碰撞出新的火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博采众长有助于自我的升华与提高,作品才能精益求精。很庆幸通过中国书法篆刻名家工作室高级研究课程研究•洪亮工作室这个平台,结识了书法旅途上的同伴,我们之间既有鞭策,又是一种激励,老师和同学都给予我很多的帮助,不仅修正了很多年的书写陋习,自己的书写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有了书法理论的支撑,想必我的书法之路将如鱼得水了。

第二篇:我跟名师学育人学习心得

北杨小学 王彩云

新学期开始我校组织教师观看几位名师讲座的光盘,通过聆听他们的精彩讲座,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一、教师要热爱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在校期间越是调皮捣蛋、受老师批评多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和老师们越是亲近,因为他们终于明白了老师们的良苦用心。也正是有了这样一些调皮的学生,才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得有一颗包容的心:他是孩子,所以他会犯错误;他在成长,所以他不完美;他对未来一无所知,所以他无所畏惧;他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所以他更需要我们的爱。教师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才有了存在的必要,面对这些更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如果在他们徘徊在十字路口的时候踹他一脚,或许他会偏离轨道;要是拉他一把,或许他会走上阳光大道。他们是受全体老师、同学关心、呵护的第一对象。

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健康等情况,才能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引导,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有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信任,是教师发挥其引导作用的保证。

二、教育需要智慧,也更需要努力。教育是需要智慧的

艺术:更好地理解自我和学生,更好地与学生相处的学问。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一位学生的可怕心声:一位学习一般的学生给我写信:“如果我的眼睛可以杀人的话,班主任已经被我杀了一千次!”教育的令人激动之处和挑战性在于:我们的工作是跟性格、行为多样化的人打交道,每年在同一所学校,每时每刻都面临着新的面孔、新的天赋、新的需要和新的挑战。没有临场的应变,没有快速、明智的反应,没有合理的智慧,我们肯定不会有职业幸福。

我越来越觉得,作为一名好老师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教化育人。教师在课堂上传播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用心科学地做教育,使受教育者知书达礼,成有对社会有用之人。同时,我更加认同:时代呼唤有智慧的教育,教育要培养有个性的孩子。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更需要成为科学的研究者、思考者、实践者。

三、教师要作为知识的传播者,首先应当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具备丰富、渊博的知识。专业知识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新课程中有不少新知识、新实验、新方法,不学习就会落伍。首先,要主动地学、用心地学、创新地学,做学习中的有心人,要让读书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决不能满足于自己的学历,应积极、主动地接受继续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其次,要与其他教师之间应多交流、多学习。不可固步自封,闭门造车。我们可通过听讲

座、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等形式开展学习经验交流,切磋教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改进教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 “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只有更多地了解学生所需、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

此外,反思是教师具备的一项能力,通过反思,可以完整地看到教师在课堂中存在的不足。 在上课完成之后,根据学生在课堂的反映,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如哪些问题设计的过于简单,哪些问题设置的有难度,激发不起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哪些问题设置的相当恰当,从而能够激发起学生讨论的热情与积极性,也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们应将反思有效地运用到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

教师的精湛业务是其传授知识的基础。只有博学多才,传授知识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做到举一反三,才能使自己传授的知识丰富多彩、更具说服力。

四、教师应该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较强的亲和力,从生活上和学习上真正关心学生。教师不仅是师长,更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如果说社会生活是一幅充满多种标志的地图,教师就是学生识别地图的图例,其作用就是帮助学生识别地图上的各种标志,使学生明白不同标志的真正含义。也就是说,教师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引路人。

总之,我们教师要与时俱进,自觉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实践探索,不断地学习充电,提高各方面素质,以适应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向名师学习先进的经验,真正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就一定会让自己越来越优秀。

第三篇:我跟妈妈上班去日记300字

【99Zuowen.Com-我跟妈妈上班去日记300字】: 今天我跟妈妈上班,终于知道妈妈的工作有多么辛苦。

我的妈妈和爸爸一样,也是保卫祖国安全的特警,她个子很高,长得年轻,很漂亮。她的脾气有时好,有时差。妈妈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早上9点妈妈就去吃饭,她快快地吃完饭,就去给别人安排任务,同时妈妈也在干上级邻导给安排的事情。到了中午,妈妈已经干的汗流浃背,但她没停下,她让我吃饭,吃完饭再回来写作业,我答应了,只见妈妈又去办事了。我吃完饭回到妈妈办公室,就看见妈妈不见了,我给妈妈打电话,她说她出去有事,就让我写完作业去睡觉。我一觉醒来,就看见妈妈在看公安网,手里还拿着资料,这时,已经7点了。8点时,开饭了,妈妈和我去吃饭,吃完饭,妈妈的工作就结束了,妈妈和我就睡了。

妈妈虽然非常忙,但我可以感受到她还是爱我的!

第四篇:今天我跟爸爸和妈妈一起去黛溪湖钓鱼

今天我跟爸爸和妈妈一起去黛溪湖钓鱼,心情很愉快。路上我们先去了二姑姑家看小娃娃,他是我刚出生的小弟弟,看到小弟弟正在吃妈妈的奶,小弟弟的耳朵上长了点小毛毛,我还摸了摸小弟弟的耳朵垂,小弟弟很可爱而且很漂亮。

快中午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还有长城伯伯一块去了黛溪湖。黛溪湖非常大而且很漂亮,可长可远了。黛溪湖的岸边有很多人在那里钓鱼。爸爸和长城伯伯钓鱼,我在一边往水里扔石头,仍的可远了而且溅起了很多水花。我们只钓一条鱼就再也没有钓到,但是旁边有一个老奶奶钓了很多条小鱼,老奶奶是神眼神手,老奶奶用的鱼食也很神奇,鱼儿特别爱吃,刚把鱼钩放下去鱼儿就马上游过来吃。我爸爸的钓鱼方式却很不好,还不如一个老奶奶呢。老奶奶还请我们到她家吃饭,我说不用了,就和老奶奶再见了。走着走着爸爸突然想起来渔网还在桥边的湖水里,结果提上来一条鱼也没有。

钓完鱼长城伯伯请我们吃了饭,晚上爸爸就开着车拉着我和妈妈回到家,正好奶奶煮的紫薯我吃了几个,觉得很累就和爸爸去休息了。这一天我玩的很高兴,同时也觉得玩的非常累,不过我以后还想和爸爸一起去钓鱼,我一定能比爸爸钓的好,一定会钓好多鱼,变成一个钓鱼高手。

第五篇:怎样写教育叙事(教育叙事案例)2

怎样写教育叙事(教育叙事案例) 撰写教育叙事研究应该说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应该是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给人以启迪和回味。以下几点我认为要考虑的:

1、“教育叙事”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对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做某种技术性调整或修补,但不能虚构。

2、每个“教育叙事”必须蕴涵一个或几个教学事件,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一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或发生的某一种意外的”教学冲突”。

3、由于它是对具体的教学事件的叙述,因此要有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

它不同于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或“教案”),也不同于教学之后的“教学实录”(或”课堂实录”)。

4、每个“教育叙事”所叙述的教学事件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蕴含一定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5、“教育叙事”可以反映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学事件之后获得的某种教学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师忽视了教学事件之后导致的某种教学遗憾。

6、“教育叙事”的写作方式以“叙述”为主。这种”叙述”可以是上课的教师本人在反思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第一人称的语气撰写的”教学事件”。要尽可能地”描写”教师自己在教学事件发生时的“心理”状态,常常用”我想……”、“我当时想……”、”事后想起来……”、”我估计……”、”我猜想、……”、”以后如果遇到类似的事件,我会……”等等句子。此类心理描写实际上是将教师的个人教育理念、个人教育思想渗透在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上,体现了教师在“反思”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时显露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个人教育思想。

7、一份完整的“教育叙事“必须有一个照亮整个文章的”主题”。这个“主题”常常是一个教学理论中已经在谈起、讨论的问题,这个”主题”是所叙述的教学事件中产生、蕴含着的,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

附优秀叙事一例:

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课堂中生成的问题

今天我听了一节练习讲评课,练习讲评课到底该如何上这里暂且不说,我要说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实在是太重要了。

讲的是阅读初一下《未选择的路》完成课文练习:

第二个问题是“请你说说关于路的一些名人名言?”

学生1: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学生2: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路安在?-----李白

学生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应该说学生回答得都很不错,初一的学生能作这样的回答,可见课外是作了精心准备。

接着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追求真理的路,本是人类共同的(理想)……(没听清楚)。老师一听,觉得很陌生,于是就问:“是谁说的?”这个学生一时答不上来,下面是一片哄笑声。

我感到非常遗憾!

遗憾之一:是这一位学生没有说:“是我说的”。我们的学生进入幼儿园起就灌输要当听话的好孩子,强调的是整齐划一。这使我想起《读者》2004年第4期上有一篇文章叫《保护好你孩子的天赋》,文章通过对1979年中美小学教育的考察,做了以下比较,得出了一些简单的结论:

1.每个学生无论成绩好坏,能力优劣,都趾高气扬,踌躇满志……

2.小学二年纪的学生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闹着要创造发明,想着把地球调个头……

3.美国小学重视音体美,轻数学……

4.小学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

中国:

1.中国小学生课堂上把手放在胸前或背后,老师发问才举起右手……

2.中国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

3.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最优秀的学生,并颁发证书,而其他人没有……

4.中国小学生起得很早,7点钟的时候,大街上最多的是学生……

文章最后的结论是:中国小孩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学生,也是起得最早的,他们的分数是世界上任何学生都比不上的。但,20年过去了,美国培养了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的科学文化远远走在中国的前面。

我们的学生就是不敢说“是我说的!”,缺的正是美国孩子那种自以为是的自信和踌躇满志的敢说敢想;也许这位学生有这样的想法,但就是不敢说出口。难怪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系研究生导师黎加厚老师经常说一句话:我们中国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被干掉了!

遗憾之二:是这位老师没有鼓励他说出来,更没有阻止学生的哄笑,或者对学生的哄笑加以引导和讨论。

教师没有这种意识,一种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意识,这位学生的回答显然与众不同,即使不敢肯定是自创的,但与众不同是可以肯定的,教师就要鼓励他说出来是谁说的,如果说“是我说的!”,那就更了不起,保不准我们班里将来会出一个或者几个名人?谁敢说我们这位同学将来一定不是名人呢?我们从小就应该有这种自信,应该为这种自信鼓掌!这是一个多么有发挥价值的问题。

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哄笑加以引导和讨论,学生的哄笑是明显地伤害了学生,打击了学生的自信,我们学生之所以不积极参与活动,不敢发表独立的见解,很重要的原因不尽是怕教师批评,而是怕讲错了被同学耻笑,讲对了是英雄,讲错了就成了被耻笑的对象,因此宁肯不说。即使从保护学生的自信与发言的积极性出发,教师也应该设法阻止学生的哄笑,或者加以引导讨论,让哄笑者明白这位学生的可贵之处以及自已的不是。 可惜我们这位教师没有这一种意识,由此看来,教师最可贵的是要善于及时发现课堂中生成的问题。记得一位伟人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作者佚名)

班主任工作类教育叙事案例——对“失恋”后一首诗的处理

这首诗的内容是这样写的“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要在五班找,本来数量就不多,况且质量也不高。”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本学期初的一个下午,同学们都在静静地认真自学,只有刘××同学将头抬得很高,注视着另一个同学,我轻轻地走到那们同学的身边,发现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一首诗,我轻声地说了句,可以给老师看看吗?这位同学很不情愿地将那首诗给了我,尔后两位同学对视了一下,刘××同学趴到桌子上。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下可完了,老师一定会在班级公开批评的。”我走到讲桌前,看了一下诗的内容,沉思了片刻,便将它放到了衣兜里,继续观察同学们的自学情况。可刘××同学却坐不住了,他时而抬起头偷偷地看着我,好象在等待着老师的批评。看了几次后,发现我无动于衷,他便开始写作业了。

下课的铃声响了,我把刘××请到了无人的电工室,他耷拉着脑袋,用余光看着我,我让他坐下,他却哭了,边哭边说:“老师,我错了,我不该写这首诗,不该在自习课上传纸条,求老师不要在班级批评我。”我说:“老师要想在同学中批评你,就不会把你请到这里来。”他会心地点了点头。我说你能不能实话告诉老师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想了想后,详细地叙述了他与我班一名女同学友好相处到产生矛盾

的经过,原来这首诗是他“失恋”后为了发泄内心的痛苦而写的。我因势利导,以诚相待, 对他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

最后我又将这首诗拿出来,对他说:“老师想和你一起将这首诗改动一下,你看怎样?”他爽快地回答“行”,我说:“老师改前两句,你改后两句。”他点头同意。我说第一句只需改动一个字,将“天涯何处无芳草”改为“天涯何时无芳草”,第二句改为“何必非要现在找”,紧接着他又改了后两句:“本来学业就很紧,况且年龄又很小。”读着这首诗他开心地笑了,笑得那样轻松,笑得那样自信。随后我又说:“十年之后,你找不到女朋友,老师帮你找,怎么样?”他连声说“谢谢老师”。

这次潜隐式教育的尝试,避免和消除了被教育者的对立情绪和戒备心理,平复了内心的波澜,学会了情感上的进退自如。从而使被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最终达到转化的目的。(作者佚名)

学科教学类教育叙事案例——阿玲是哑巴吗?

《曼谷的小象》一课讲述了在风光秀丽的曼谷附近,“我们”一行乘坐汽车,不幸轮胎陷落污泥,阿玲在这个时候,指挥她的小象把我们的车拉了出来,并且把我们的车冲冼的干干净净。教学中,在我的组织引导下,同学们读书读的非常认真,经过讨论认识到了阿玲朴实、善良、乐于助人的品格。

正当我准备总结全文结束学习时,突然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我觉得阿玲是个哑巴。”我不禁一愣,教学这么多年,还从来没听到学生持有这个观点。(旁批:教学冲突出现了)

我便问:“说说你的根据吧。”那位学生马上说道:“整篇课文,阿玲一句话也没说。只是打手势。”

“对,我也这样认为。”其他学生好象受到了启发,也“嚷”了起来。这下班里可热闹了,同学们共分成了两派,互相争论了起来。

备课时,实在没想到能有这样一个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但后来,我慢慢发觉,如果同学们能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就能知道,本文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要通过语言来表现人物。(旁批:教师的反思以及行动)

于是,我不但没制止他们的争论,而且还适时地加以指导。同学们毕竟年龄小,还不能系统地把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有的只是提出了,这是在国外,语言不通,所以阿玲就不说话;有的说阿玲性格内向,不好说话……都有一定的道理。是该我出手的时候了,我想起了二年级时给同学们抄的一则名言:语言化为行动比行动化为语言要困难的多。和同学们一起背了一遍,于是,有的学生就恍然大悟了。阿玲会不会说话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她的行动,我们认识到了她的朴实、善良的品质,是一个通过实际行动来帮助别人的人,而不是一个花言巧语的人。同学们还联系了当今社会现实,对那些嘴上花言巧语,背后却吭人、害人的人进行了批判。(旁批:最后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本课虽然结束了,但是想起同学们为了自己的观点而互相争辩的情景,还是禁不住心潮澎湃。

上一篇:五化三园工作规划下一篇:我国医疗保障体系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