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课的教学目标

2023-05-27

第一篇:中学体育课的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的编制[定稿]

体育教学目标的编制、制定教学策略、编写教学方案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的编制

(一)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

包括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和学习水平目标,它使该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更加具体化、明确化。 1.课程目标 五个方面: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应是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在以下五个方面得到很好的发展: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知识、技能;

(2)培养兴趣、爱好,形成习惯;

(3)良好心理品质,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健康责任感,健康的生活方式;

(5)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2.学习领域目标

课程目标细分为学习领域目标。课程目标可细分为学习领域目标,使课程对每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要求进一步明确化。

(1)运动参与领域的目标是:(a)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b)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2)运动技能领域的目标是:(a)获得运动基础知识;(b)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c)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d)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3)身体健康领域的目标是:(a)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b)发展体能;(c)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d)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4)心理健康领域的目标是:(a)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b)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c)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d)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5)社会适应领域的目标是:(a)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b)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1)运动参与:(a)参与的态度和行为;(b)用科学方法。

(2)运动技能领域:(a)获得知识;(b)学习和应用技能;(c)安全活动;(d)获得野外技能。

(3)身体健康领域:(a)正确姿势;(b)发展体能;(c)健康意识;(d)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健康的影响。

(4)心理健康领域:(a)了解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b)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c)学会调控情绪;(d)形成坚强意志品质。

(5)社会适应领域:(a)人际关系,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b)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

3.水平目标

学习领域目标细分为若干个水平目标。运动技能领域水平四中的一个目标。

每一个学习领域目标又可细分为若干个水平目标,并对如何达到某一水平目标提出了若干活动建议或内容建议,而不是硬性规定。这就给学校、教师和学生留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和空间,不 1 管选择什么内容、采用何种方法,只要有助于达成学习目标就可以。以运动技能领域水平四中的一个目标为例说明如下。 水平四

发展运动技战术能力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 基本掌握一两项球类运动中的技战术。 ● 完成一两套武术套路或对练。

● 完成一两套技巧项目动作或器械体操动作。 ● 完成一两套舞蹈或健美操。

● 基本掌握几项主要的田径运动技能。 ● 基本掌握一两种地域性运动项目的技术。

(二) 编制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方法

1.编制教学目标的要求:

(1)明确性。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标尺的作用,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引导师生围绕目标的实现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恰当地组织教学过程,并且能以此为标尺,准确地检测教学结果。目标的明确性有两项标准:①能表明可观察到的学习结果;②能表明检测结果的标准。

(2)整体性。目标的结构要合理,既有反映具有质与量规定性的行为目标,又不忽视表现内部心理过程的定性目标。目标的内容要全面,既要有知识性的目标,又要重视情感(兴趣、态度)、意志和动手操作方面的目标。并且,要注意目标之间纵向和横向的关联性,以充分发挥目标的整体效应。

(3)弹性。目标的弹性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区别对待。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水平的弹性目标;二是灵活变通。目标是教师预期学生的学习结果,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在教学过程中,如发现有未预料的变化,应及时调整目标,不要将它视为神圣不可变更的东西。

(1)明确性。①能表明结果;②能表明标准。

(2)整体性。结构合理:行为目标,定性目标。内容全面:知识性目标,情感、意志、动手操作等目标。纵向和横向的关联性,发挥整体效应。

(3)弹性。一是区别对待;二是灵活变通。 2.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主要有三种:

(1)认知观的表述方法。用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含糊动词。扼要地表述,便于会意和交流。但缺乏质与量的规定性。

这是我国教师常用的一种表述方法,往往使用只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含糊动词,如“懂得、理解、掌握、领会、欣赏”等等。它有利于扼要地表述教学的意图,便于会意和交流,而且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目标只能以内部心理过程的概括性的方法加以表述。但是它缺乏质与量的规定性,容易引起含糊和混乱的认识。

(2)行为观的表述方法。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外显行为来确切地描述。“ABCD”模式为例。A.教学对象(audience),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

它强调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外显行为来确切地描述教学目标。这类方法又有不同的操作模式,下面以“ABCD”模式为例加以说明。该方法认为明确的行为目标主要包含四个要素:

A.教学对象(audience),是指学习者,即行为的主体,行为目标描述的应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规范的行为目标的开头应是“学生应该„„”,书写时可以省略,但目标必须是针对特定的学习者而提出的。

B.行为(behaviour),指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时应能完成的行为,它是目标中最基本的成分。行为应该用明确的行为动词来描述,例如:对学习新教材的描述一般使用“学习„„初步掌 2 握„„建立„„概念”。这里的“学习”、“初步掌握”的涵义是指学生基本完成了对技术学习的泛化期的过渡。对复习旧教材的描述一般使用“复习„„改进„„提高„„进一步提高”。这里的“复习”、“改进”的基本涵义是指学生初步完成了技术学习的分化期的过渡。“提高”、“进一步提高”的基本涵义是指学生基本完成了对技术学习向熟练掌握的过渡。对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提高身体机能方面的描述一般使用“发展„„增强„„提高„„促进„„”。对思想品德方面的描述一般使用“培养„„加强„„发扬„„调动„„”。

C.条件(conditions),指学生行为发生的条件,即评定学习结果的约束因素(包括环境、人、设备、信息、时间、问题明确性等因素)。例如,在X

X X时间内,能独立完成X X动作;在提供X X资料的情况下,能编制一个游戏,等等。

D.标准(degree),指评定行为的最低依据,或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水准,包括完成行为的时间限制;完成行为的准确性;完成行为的成功特征。

B.行为(behaviour),指学生完成的行为,是目标中最基本的成分。

C.条件(conditions),指学生行为发生的条件,即评定学习结果的约束因素。 D.标准(degree),指评定行为的最低依据。

(3)内外结合法。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

这是用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描述教学目标的方法。如格朗伦德(N.E.Gronlund)于1978年在《课堂教学目标的陈述》一书中提出,先用描述内部过程的术语陈述一般教学目标,然后用可观察的学生表现使之具体化的方法。 制定教学策略

制定教学策略,就是设计课堂教学如何进行下去的方案。所谓教学策略,是教学系统论或教育工艺学的术语,是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包括合理选择和组织各种方法、材料,确定师生行为程序等内容。

(一) 拟订教学程序

拟定教学程序就是对教学的实施步骤、阶段划分和时间分配作出安排,从而保证有计划、分阶段实现预期目标。 1.传统模式有:

(1)新授课的程序:导入新教材 —— 学习新教材 —— 巩固新教材 —— 布置作业。

(2)练习课的程序:提出目标要求 —— 示范指导 —— 独立练习 —— 检查评价。

(3)复习课的程序:提出复习要求 —— 系统归纳 —— 重点练习 —— 小结。 2.新型模式有:

(1)身心发展课的程序:确立目标(基本指标)——自我检测(主观感受)——教师咨询(客观诊断)——练习方法(运动处方)——实施过程(数据积累)——效果检验(信息反馈)。

(2)运动参与课的程序:活动设计(围绕目标)——组织实施(优化结构)—创建氛围(提高情趣)——表扬鼓励(巩固理念)。

(3)技能学习课的程序:导入——模仿——重复——演示——纠偏——改进——应用。

(4)合作交往课的程序:选定目标——寻求途径——设计内容——检验效果。

(二)选择教学方法

选择教学方法首先取决于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要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

其次,选择教学方法要立足于教学改革,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充分发挥教材的能力价值、应用价值和教育功能。

再次,选择教学方法要考虑教师和学生的条件、物质条件和教学时间的局限性。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应安排各种方法交替使用或组合使用,需要通盘考虑,要进行筛选、焊接,形 3 成最佳的教学方法的配搭方案。

选择教学方法并无严格的程序,需要反复构思筛选,新任教师可从回答下述程序性问题入手选择与组合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选择的程序 序号选择教法时要回答的问题选择的依据

1 采用哪些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材的难易;学生的基础与认识水平;设备与时间条件

2 采用哪些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目标中培养能力的需求;学生现有的能力结构,教师的能力

3 采用哪些方法激励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与教材恰当结合;学生的特点与爱好;教学条件

4 采用哪些检查、自查、评价学习效果的方法? 学生特点;目标的要求;教学时间允许

首先取决于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

其次,立足教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发挥教材的价值和功能。

再次,师、生条件、物质条件和时间局限。形成最佳的教学方法的配搭方案。

可从回答下述程序性问题入手选择与组合教学方法。

(三)设计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指的是为实施教学活动而组织起来的各种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如器械布置,体育设施齐全并美观,电教手段等)和课堂社会心理环境(如课堂中师生关系、班风、教学气氛等)。

课堂教学设计中,创设课堂环境主要包括:

(1)创设奥妙有趣、激励探索的体育教学环境,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

(2)创设和谐协同、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环境,满足学生社会交往的需要。

(3)创设积极向上、普遍成功的发展环境,满足学生追求成就的需要。

(4)创设愉悦欢欣、新颖优美的审美环境,满足学生审美的需要。

课堂环境指的是为实施教学活动而组织起来的各种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和课堂社会心理环境。创设课堂环境主要包括:

(1)奥妙有趣、激励探索——满足求知需要。

(2)和谐协同、相互尊重——满足社交需要。

(3)积极向上、普遍成功——满足求成需要。

(4)愉悦欢欣、新颖优美——满足审美需要。 编写教学方案

(一) 体育课教案的基本内容与格式

体育课教案的格式纷繁复杂,这里仅就理论课和实践课两种课的类型出发,分析理论课教案和实践课教案格式及其应包括的基本内容。 1.实践课教案

(1)文字式教案:按教学程序编写。按教学程序编写,具体形式为:

一、教材内容

二、任务要求

三、场地器材

四、教学步骤

五、预计生理负荷曲线

六、练习密度预计

七、课后小结

(2)表格式教案:运用图表的形式将教案的内容科学、合理地分配到每一栏目中,优点:清楚明了。举例。

表格式教案是运用图表的形式将教案的内容科学、合理地分配到每一栏目中,其优点是清楚明了,目前,大部分体育教师都采用表格式教案。现列举几种常见格式。 格式1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课的结构

课的内容

组织教法

次数

时间

强度

场地器材

心率 曲线 预计

练习 密度 预计

课后小结

格式2

教 材

任 务

课的结构

时 间

课的内容

运动量

组织教法与教学要求

时间

次数

启发兴趣活跃情绪阶段

保持活跃情绪发展运动能力阶段

稳定情绪身心恢复阶段

教 具

课后记录

心率曲线图

格式3

6

教 材

教 具

任 务

场地布局

内容结构

教学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检查与评价

生理负荷曲线预计

练习密度

课后小结

格式4 教材

任务

7

教学顺序

时 间

练习时间

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组织教法

场地及队形

课后小结

器 材

预计 心率 曲线

预计练习密度

格式5 课次

主题

目标

8

技能: 认知: 态度:

类型

学习方法

顺序

队形组织

学习要点

指导与学习

时间

注意事项

2. 理论课教案

理论课教案的编写形式也有多种多样,如文字式、表格式、卡片式、教本眉批式等等,一般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 教学课题及授课时间、班级等。 ● 教学目标。

● 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简述。 ● 媒体、教具、学具的规格与数量。 ●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 板书设计。 ● 课后分析。

3.课的设想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课的设计,是指在备课过程中,明确本节课的指导思想和主题,对整个教学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各个步骤、每种教法进行认真地研究后,拟定出比较详细的实施构想。它与教案不同,教案是在课的设想的基础上,用文字编写出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计划或方案。

明确本节课的指导思想和主题,比较详细的实施构想。教案是在设想的基础上,用文字编写出的计划或方案。 课的设想的内容主要有:

1.确定任务、重点和难点。

2.确定类型与结构。

3.教材意义。

4.选择教法和手段。

5.语言。

6.辅助措施。

9

(二)编写救案的基本要求

1.教案是在钻研教材、设立目标、制定策略等一系列操作后反复斟酌修订而成的.它既要忠实于整个设计的过程与结果,又要在行文时进行再思考、再创造。编写教案时决不可图简单而照抄别人的教案或照搬参考书上的教案。

2.教案必须科学规范,应做到内容准确无误,材料真实可靠,方案切实可行,书写工整规范。

3.教案要简明清晰,便于使用。教学目标要准确醒目,切实起到教学中的导向调控的作用。教学过程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对关键、要点、警句等处可以“特写”的手法表现出来,以便一目了然。

4.教案应因人而异。一方面不能强求形式上的统一,应各具特色,在追求高质量前提下可以各显神通。另一方面对不同的教师应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对于老教师,他们经验多,善于根据学生临场行为来进行教学决策,其教案可写得简要一些。而对于新教师,则要求写得详细一些。

5.教案书写要留有余地,以便完成教案后产生的新思路、新措施能随时添补进去。教案必须在上课的一周之前完成,应尽量早有准备。

1.钻研教材、设立目标、制定策略、反复斟酌修订。

2.科学规范。

3.简明清晰,便于使用。

4.因人而异。

5.留有余地。

(三)体育课教案的改革趋向

在体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的今天,很多体育教师认识到教案的作用并不如传统教学理论中所说的那么重要,它实际上只是一种模拟设计,真正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随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诸多变化而随机应变。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教学深入细致的观察和迅速地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调整。因此,许多教师对传统的教案写法提出了改进的意见,认为简化教案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时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

第二篇:体育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理解

学校发展教育为本,树人第一,那么三维目标制定的重要要求就是教学中体育教材的组织教学。因此三维目标的制定在当前,实施新课程,执行新课程标准已进入关键阶段。通过教学实践,深深地感觉到如何让体育课堂焕发生机活力,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中、问题中学习,在合作中、探索中学习,是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新课题。

教学设计与体育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中的两个重要的环节。为了有效地上好体育课,教师无疑要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精心设计体育教学。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体育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而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为学生的认知需要服务的;是教师与学生探索创新的可能方案。我认为教学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发展,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的动态调节的方案。为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教学是重中之重。 教学目标是教学中师生所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和标准,是教学的根本指向和核心任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的智慧,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制定单元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和本年级学生认知情况制定每堂课的三维目标。新课标把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课程实施的总目标,对目标的制定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了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目标,为了克服目标制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要特别强调教学目标应具备“可操作性、实效性、可调节性”。

教材是体育教师教学设计的最重要的资料,但教材内容的选取上难以考虑地区性差异,存在着内容设计与实际实施背景的矛盾。应是:以教材为范,不依赖教材,创造性开发教材。对于教材内容的编排、知识结构、前后联系以及编者的意图,应认真的研究,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根据需要调整教材编排内容,充分开发教师自身的资源、学生的资源,发挥学校的硬软件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源。首先设定知识与技能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来设定三维的目标。

第三篇:中学体育课的游戏教学

陕西省神木县第四中学贺利梅 摘要:中学体育课要做到快乐教学,游戏教学是其中一项,游戏教学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发展青少年的思维和促进智力、体力的发展。本文就游戏教学的目的任务、特点、组织和教法进行探讨,以期有所创新,为学校体育发展注入新的内容,使体育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智力 体力 体育 游戏教学

长期以来,人类学家、生理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以及社会学家对游戏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和探索,以各自角度得出不同结论,但大多数认为:“游戏是人类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也就是说游戏这个源远流长的古老话题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教育年轻一代的特殊教育形式,它的趣味性、竞争性对中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体育课的游戏教学能促进学生身体机能全面发展,增强身心健康,掌握体育运动技术的明确目的,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的内涵和引人入胜的竞争因素,因此体育课游戏教学成为开发中学生智力、体力和基本活动能力的有效手段,游戏教学的好坏,是关系到体育课的质量,不是单纯规范化、传统化教学所能比拟的。中学阶段随着学生年龄增长,有的放矢地进行游戏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下面笔者就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及初步崐法和问题对体育游戏教学进行简要的论述。1 中学体育课游戏教学的目的任务

1、1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游戏,培养对游戏活动的兴趣,并通过游戏了解自我能力。

1、2学习体育知识,提高身体活动能力,增进健康,开发智力和创造力。 1、3培养自立、自信、自律、自强的个性、乐观向上和进取心。

1、4发挥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2 中学体育游戏教学的特点

2、1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游戏活动中

每个游戏差不多都是集体活动,学生参与游戏活动时各扮演着各自角色,在分工合作中各尽其责,在活动中都体现出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精神,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的精神,在每次活动中,学生都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如游戏“负重接力跑”的目的是培养崐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顽强、拼搏精神。

2、2寓趣味性于游戏活动中

“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程颐语),对哪些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体育课,其效果可想而知。在游戏中,有趣味性内容学生就会从乐中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满足体育活动的欲望和需求,使体育教学生动活泼,更有成效。如在训练快速应变崐时,彩游戏“贴膏药”;在准备活动中变跑几圈为游戏“跟着跑”或“带头跑”所得效果更好,同一内容变换条件方式,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活动中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培养美感。

2、3寓竞争性于游戏活动中

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过程中,有一种强烈的进取心,在活动中都是以争夺最后的胜负而告终的,这种胜负的较时实质上是体力和智力的竞争,因而在游戏教学中,每个学生往往都最大限度地把身心投入竞争和自表现中去,以确保竞争的连续和发展,最终取得胜利。崐我国学者曾在这方面做过研究认为:如果一个人从小就经常处于一种游戏或竞争状态之中,对形成人的竞争意识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可见通过竞争性游戏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竞争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游戏“迎面接力”,“篮球传接球比赛”等。

2、4“反弹效应”

源于物理学中的反弹原理在体育游戏教学中,“反弹”有时往往比“正弹”好。如在“让距跑”中,男女各二列,要求跑快的同学在后,跑慢的同学在前,这样学生在让跑中,学生就会被激将起来,达到快速跑的锻炼目的。如上篮球游戏“针锋相对”先做错误动作,后崐做正确动作,让学生自己判断,这样在先错后对,错对结合中学到正确动作加深理解,达到预期效果。

2、5寓技术技能学习于游戏中

每一个游戏,是以某个技术动作为素材,或以几个技术动作合并为一体,巧妙地揉合到一个游戏中进行,要进行游戏教学,首先应懂得游戏的目的任务,游戏的规则,方法和注意事项;其次在进行前有必要的讲解和示范,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气氛下,就不知不觉地掌握动崐作技术,技能与技巧,并容易掌握牢固。如“跳背接力”游戏、“穿梭立定跳远游戏”、“推实心球比赛游戏”等等,这就是单一技术教崐学所无法比拟的。

3 中学体育课游戏教学的组织

中学体育课不是单一的游戏课,都是利用基本教材进行中穿插游戏教学,这样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例如教案的编写、教具准备、场地布置和助手等。又《中学体育教材》中仅有26个游戏,对中学六个学年的教学是不够的,因此中学阶段正崐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体育课中的游戏教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体育价值观的形成和运动习惯的形成。例如游戏“斗鸡”对初一学生来崐说练习时会生动活泼,而随年龄增长在初三年就不会有同样的效果,更不用说高三年的学生。故而在对象变化时,必须有的放矢地选择游戏,并注意游戏的时间、负荷,在组织过程中还要求教师要进行清楚明确的讲解和必

要的示范,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尽量使学生无拘无束,轻松自如,又有规范地活动,以期取得预期活动效果。

4 中学体育课的游戏教学的实践

爱好玩耍,爱好游戏是人固有的天性,中学阶段,体育活动的基本方式也就是:走、跑、跳、跃、投、攀登、抓越等,学生的身体发展、智力发展、个性发展与运动能力的发展在这一阶段尤为重要。作为中学体育教师,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都是以育人为目标,进行快乐教学,特别在游戏教学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下接受学习、训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笔者就教学大纲要求,在选用教学游戏的体会:

4、1适时安排游戏教学,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为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按以往固定的程序进行教学,学生往往会感到单调和枯燥。笔者在教案编写时,适当地编入一定量的相关游戏教材,使学生在练习某一技术动作时,保持新鲜感,这样课会变得生动活泼。如进行中长跑教学时,变以往绕跑道练习,让学生在游戏“原地闭目跑、游戏连跑带跑”、游戏“综合接力比赛”、“绕几何图何追逐跑”、“音乐伴奏往返跑”等等中去进行练习,学生在游戏中乐不知疲,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

4、2教师应在游戏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

除做好充分的课堂准备外,在游戏进行中,教师还必须注意课的密度、负荷,训练情况,学习气氛,及时给予肯定或指正,及时调整运动负荷及变换方法、手段。如游戏“两传一抢”,教师注意观察两位同学传球情况,又要注意抢新球学生的情况,教师可以暗示或指出崐一些隐蔽动作,以便使传球传得准,接球接稳,抢断积极,位置合理。还有教师应面带笑容上课,一方面能体现对学生的情和爱,尊重和理解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精神和生理负荷,使学生在愉快中获得知识,掌握技术,取得育人的最佳效果,更能给课堂注入催化剂,既给学生勇气、自信和力量,又能消除学生上游戏教学的心理紧张和胆怯现象。

4、3游戏教学后要及时给予小结评议

除正确引导学生正确练习,掌握适宜的运动量,游戏结束时,还应给予准确的评议:评出胜负,表扬先进,指出不足,及改正意见措施,这些工作也可由学生整体评议,但不管如何,应做到准确,公正崐客观、全面,这些工作做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活动情绪和游戏教学的效果。

建议

作为体育教师应从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以育人为目标,有所创新,促进游戏教学的提高并把创编游戏和利用游戏教学做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只

要不违背教育目标,都应选择教材中技术,组合成新的游戏教材,使游戏教学在课堂上上课生动活泼,适应学生的心理崐需求,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小结

游戏是一种特殊的体育锻炼方法,深受学生们欢迎,作为教师只有在充分考虑学生个体条件,游戏的目的任务及特点、环境变化和设备,场地器材等主。客观因素的前提下进行游戏教学,才能收到最佳效果,达到快乐教学的目的。

7 参考文献:

1、关槐秀. 体育游戏.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会 1982

2、蔡宝忠. 北京体育师范学校 1990.3

作者简介:贺利梅1977年12月出生现任于陕西省神木县第四中学体育

教师中教二级邮编:719300

联系方式:13289750562

第四篇: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策略

摘要:新课标准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生增进健康的重要途径。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才有明确的指向性。文章通过对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学目标的理解,教学目标的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依据、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的基本步骤四个方面的探讨,以期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有效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学;教学目标

新课标对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教师、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环境、方法、评价等提出充满新意和较为完整的要求,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也依据新课标进行了积极的教学探索。作为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第一步,设置好教学目标,重视课前的目标预设,按照目标要求精心打造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真正保证体育教学实践活动新课程理念的达成和实现,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通过对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在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设置教学目标的依据以及在设置教学目标的基本步骤的探讨,为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开展提供借鉴。

一、对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学目标的理解

2011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其中有关教学目标做出以下具体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目标应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思想,强调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目标的有机整合,充分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通过对以上《新课标 》中有关体育教学目标的描述,我们对新课程标准中体育教学目标有两个方面的认识:

首先,新课程体育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它是基础目标,是学生高效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熟练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目标的载体,“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它是关键目标,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目标的桥梁,对于课堂教学知识技能的形成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促进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它是终极目标,是“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的升华,当学生将掌握的知识技能、经历的过程、形成的方法都升华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时,教学就会实现学生的终身学习、健全发展的终极目标。三维教学目标是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类型,是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任何割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新课程体育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现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运动知识与技能目标、包括体能发展目标是体育教学核心目标,学生通过视觉感知教师身体运动影像,通过听觉感知教师讲解运动的原理与方法,最重要的是通过身体的实践操作将运动的理论知识内化为具有切身体验的身体知识与可观测的运动技术,最终实现运动技能的掌握。因此,运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主体还是运动技能目标,运动理论知识与身体知识则为运动技能目标服务;情感目标包含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从心理学理论分析,情感可拆分为二个具体的内容:心理与社会适应,而心理又可分为人的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其中心理过程包含注意、记忆、意志、情绪、态度、兴趣等,这部分内容可与课程标准的“运动参与”相对应。而个性心理与社会适应可合为课程标准中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

二、教学目标的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体育教学目标是人们为达到体育教学的某个目的在行动过程中设立的各个阶段预期成果以及最后的预期成果。它是指导和评价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依据,也是具体的教学过程和学生行为的准则。教学目标一旦确立,就会对体育教学的内容、选择和组织以及教学方式的选用和创新、教学评价的建立等产生影响。

(一)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向导

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的预期结果,对体育教学过程起着引导作用,使体育教学中师生的活动有明确的方向,从而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保证体育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成功的教学目标除了明确的陈述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东西外,还能够激发学生对新的学习任务的期待,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心理定势,同时能使学生明确教师的主要授课意图和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向。也就是说,体育教学目标设定技能的明确与否对教师使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目标及最终的教学效果起着自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讲,体育教学目标定向正确,即可以获得正向教学效果;教学目标定向错误,则只能取得负向的教学效果。一名好的体育教师总是能在教学开始时就向学生提出明确而正确的教学目标,并以此来影响学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激励体育教学活动的进行

目标是激发人们动机的诱因。美国行为科学家弗鲁姆在其《工作于激励》一书中提出新的激励理论——期望值理论,认为目标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激励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即激励力量=目标价值x期望概率。也就是说,对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实现的概率越高,此目标的激发力就越强。体育教学目标为体育教师指明了体育教学工作的预期成果,使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工作的努力方向,体育教学目标的不断实现还会使教师受到鼓舞,实现过程中的困难也会促使教师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所以明确、具体而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可以引领教师努力地工作;同时,体育教学目标也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了达成的标志,使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学习目标的不断实现会使学生受到鼓舞,实现过程中的困难也会使学生受到鞭策。所以,明确具体而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地学习。

(三)教学目标制约着体育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

体育教学目标不仅在方向上对体育教学起着指导作用,而且在具体的策略运用上具有规约的作用。体育教学要取得怎样的结果?要达到怎样的结果,再达到怎样的结果?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怎样?这些都要靠制定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来明确。体育教学目标预先规定了体育教学的大致进程,体育教学的展开过程就是体育教学目标得以一一实现的过程。在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体育教师通过教学中的信息反馈,能有效地调整和纠正体育教学中的偏差,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都能紧紧围绕着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来进行,一切教学活动以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为准则,从而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加快教学进程,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目标为体育教学实践结果的测定和评价提供依据

对教学结果进行测定和评价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而教学评价的标准是来源于教学目标的,因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展开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客观,是进行正确评价体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一节体育课后,学生的学习行为与课堂教学目标相一致,那么本次课就可以被认为是较理想、有效果的教学。如果通过课堂教学,大多数学生都达不到教学目标,教师就需要从目标的设定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容易使学生达到课堂教学目标等方面综合分析和改进,而学生学习行为变化的程度也正反应了他们学习的实际水平。总之,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评价功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三、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依据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依据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体育课程教学也应体现这一核心理念,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更应以这一核心理念为依据。然而,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由于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置学生于被动从教地位。在新课标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无论是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或内容标准里面,都要求教师转换角色,从课堂教学的“主宰”变成课堂教学活动中平等的首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不仅是对学生地位的尊重,而且是从深层次表明体育教学意义发生了变化,最终使学生明白教学目标是学生自己学习运动技术、促进和维护身心健康要达成的具体目标。课前设计教学目标虽然是教师的责任,但实现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因此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课时教学目标表述时主语应该是学生。

(二)以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为依据

新体育课程标准依据课程目标划分领域目标,根据领域目标划分水平目标,从而构成了:课程目标(具体化)——领域目标(具体化)——水平目标的三个层次的目标体系。水平目标的具体化是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又分不同课时教学目标。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是首先确定教学任务后,同时规定了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比例,制定课时教学计划是依据大纲规定的基本教材和学时比例来确定课的教学内容设计课时教学目标的。新课程是依据课程目标,确定四个领域目标,根据领域目标确定水平目标和内容标准,由水平目标的内容标准逐一对应选取适合达成目标的教学内容来制定水平教学计划。体育课程的水平计划是以单元教学计划形式构成的。课时计划是单元教学的片断,若干个课时计划组成一个完整的单元教学计划。教师要依据单元教学目标和安排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时教学计划,依据教学内容的功能价值、学生的需要层次、可得教学资源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其中有知识与技能学习目标、体能素质锻炼目标、情感品质培养目标,并依据单元教学计划目标确定课时教学的重点目标。

四、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的基本步骤

通过对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和设置依据的了解,现在我们借鉴一般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步骤来设置体育教学目标:

(一)目标分解

目标分解是指把中小学生应该掌握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或者是应该取得发展的心理品质具体化、结构化。即在学校体育教学总目标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目标分解,确定不同阶段的分目标,根据各分目标的最终要求,进行下一层的目标分解,形成相对独立的子目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根据学生的学龄阶段分别将目标分解到1——6水平阶段,每个水平阶段都分别设立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教学目标。

(二)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是指把教学目标分解成可操作、可评价的各种教学任务。针对学校体育教学而言,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各种运动项目的具体的体育活动,通过任务分析就使原本抽象的教学目标变得清晰、具体和便于操作。例如,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课中运动参与的目标是: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在对其进行任务分析时,水平一阶段的运动参与目标就更加具体: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并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积极、愉快地上体育与健康课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如不旷课,主动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等。

(三)起点确定

起点确定是指设置体育教学目标时要明确学生的运动技能、知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任何一种教育都是在学生的已有的教育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现有的运动技能、知识和心理水平直接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是否能够在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应有的发展。任何教学都必须确定教学的起点,这是符合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例如,在 3 水平五高中阶段对篮球技术的学习,需要先了解学生在水平一至四阶段学习篮球基本技术的情况,然后才能在学生的已有水平上施加影响,使教学更具针对性,篮球的技术水平提高更快。

(四)目标表述

目标表述是教学目标设置的最后一个环节。只有将已经构想好的教学 目标表述出来即形成文字,才能称之为规范的教学目标,才能为教学活动确定方向,才能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表述出来的教学目标要具有有效性、可行性、普遍性。目标表述一般包括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目标表述时应注意主语是学生而非教师,因为教学的效果是以学生的认知和行为改变为评价依据的,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例如在以往的关于体育教学目标的陈述:“通过本次游泳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漂浮滑行技术”。这一陈述不明确、不具体、不规范,缺少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条件和最低标准。我们应将这次课的教学目标改为,“学生(行为主体)通过本次游泳课的学习,能够在没有任何辅助条件的情况下(行为条件),蹬边俯卧滑行(行为动词)至少5米(表现程度)”。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地位、设置依据、设置步骤,能帮助广大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设置适合的教学目标,使体育与健康课程更具实效性,必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提供原动力。 参考文献

[1]刘俊凯 论体育教学目标分类 [J]体育学刊,2013(5):79—82 [2] 邵伟德 刘忠武 李启迪 体育教学目标论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9):96—100 [3] 余云德 论体育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与表述[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4):518—520

第五篇:从职校的培养目标谈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论文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中职生不仅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其身体素质、精神气质、意志品质等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本文从职校的培养目标出发谈谈职校体育课的重要性。[关键词] 职校 培养目标 体育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中职生不仅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其身体素质、精神气质、意志品质等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些是职校办学中不能忽视的问题,也是职校体育教师的艰巨任务。

一、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在不断地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而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仍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初、中级技能的技术工人。

二、职校体育课的重要性

很多人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些专业技术、技能和文化知识就可以了,体育课可开可不开,其实不然,实际上,职校培养目标的服务范围是会不断扩大的,社会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增高。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够被社会认可、接纳,职业学校的体育课不但要开,而且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需要。

1.培养各方面素质

从职校培养特点上看,主要是为社会输送中等专业合格人才;讲求动手、动脑、一专多能。体育课丰富的训练内容可以对学生各方面素质进行培养。例如,“球类”课的开展主要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多变的反应能力。篮球、排球、乒乓球通过技、战术的学习,动手、动脑的能力普遍加强,对今后参加工作实际动手、动脑、操作都是大有益处的,特别能锻炼焊接、护理工作者手部操作的灵活性、熟练性。另外,足球运动强度较大,对体力、耐力要求较高,适合户外综合型的导游、机电维修、营销等专业的学生练习。

2.提高审美观念

将人体语言艺术和体育美学融为一体,已成为人们现代文明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中安排符合女生生理特点的健美操、球操或韵律操,以及一些锻炼形体、肢体的项目。这些项目动作欢快、柔美,节奏明快,不仅能起到通经络、舒筋活血、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还促进内脏器官功能的正常发育,使肌肉富有弹性,养成良好的姿态,也可提高学生的韵率感、表现力与创造力,提高审美观,提高对身体美、运动美、造型美等感受力,充分体现青春、欢快、时尚的特点。而且也提高艺术素养,产生积极向上、追求美好未来的健康情绪,陶冶情操。

3.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现在的中职生,都希望自己能找个轻松舒适能挣钱的好工作,缺乏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如队列队形练习、“投准游戏”、越野跑等,一方面,学生要承受机体的疲劳与肌肉的酸痛,可以培养坚强的毅力和韧性;另一方面,严格的纪律与规则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性与自制力,帮助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注意力,使学生们知道成功并不是唾手可得的囊中之物,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必然充满艰辛和苦涩,在苦难面前勇往直前才能登上成功的顶峰,感受成功的来之不易。

4.培养体育习惯

中职生将来也要担当起国家建设的重担,通过锻炼强健体魄,获得健康,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所以,通过课外体育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学生的体育锻炼成为自觉的行为。将来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够促进群众体育的进一步推广和提高,是增加社会体育人口,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关键。

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看,职校的体育教学应该受到重视,而且有必要在实践中结合职业特点和职业技能要求,有针对性的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建坤,李洪波.体育创新教育探析[J].四川体育科学, 2003.

[2]曾涛.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12).

上一篇: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网下一篇:最新商务外贸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