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畜牧业考察报告

2022-09-05

报告在写作方面,是有着极为复杂、详细的写作技巧,很多朋友对报告写作流程与技巧,并不是很了解,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越南畜牧业考察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越南畜牧业考察报告

赴越南、老挝商务考察报告

赴越南、老挝等国商务考察报告

为了进一步扩大出口,加快娄底企业“走出去”步伐,加速推进我司开拓国际市场,我司派出考察组,于2007年5月赴越南,并重点对老挝等国企业及有关方面进行了访问、考察。加深了对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了解和认识。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越南和老挝的市场现状

越南隆安省内有16个工业区,考察组一行考察了其中四个工业园区。这些工业园区全部采取市场运作方式,由企业投资开发、管理,并在国家的产业政策指导下,由企业负责对外招商。我们参观访问的川亚工业区,是由越南隆安省玉峰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开发,总占地面积681公顷(合10215亩),其中工业区占地481公顷(合7215亩),住宅区占地200公顷(合3000亩),租期50年。开发商负责“三通一平”,在招商前期建好污水处理系统。川亚工业区的招商优势体现在:劳动力成本低,月最低工资45美元,约合人民币310元;税率优惠:投资者所得税前三年全免,第4-8年减半收取(约7.5%税率),以后按28%税率交纳;建有先进的废水处理系统,采用新加坡的设备和技术,可以处理严重污染行业的废水,如:纺织印染、味精生产、化工行业等;能提供方便的居住、生活条件,如医院、学校、公园、体育区、邮局、菜市场等配套设施。其他条件有:土地租金每年每亩合人民币约6600元;生活用水人民币每立方米1.8元;工业废水处理费每立方米合人民币1.8元;公共设施使用和维护费每月每平方米合人民币0.28元。他们建设开发区的做法,如开发区的管理主体、环保设施的建立以及配套服务设施的规划等,均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路。

老挝总体经济不太发达,经济总量约40亿美元,财政收入5亿美元,人均GDP678美元,全国人口约590万,人少地多,市场相对较小,工业基础薄弱,企业税负较低。具有潜在的发展空间和商机。参观考察了东南亚最大的中国商品市场——老挝三江国际商贸城在三江国际商贸城考察时,双峰的张老板向我们介绍,他每年经销双峰湘源皇视公司的卫星电视接收设备约15万套,销售额约200万美元,占老挝卫星电视接收机市场60%的份额,“皇视”牌在当地是知名品牌。在考察农机产品时,我们询问了市场最大的农机经销商,来自浙江的卢总经理。他介绍说,以前经销过双峰农机,现在不销售了。主要原因是双峰的生产厂家对自己的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没有长远打算,产品低价竞销,不注重质量,没有品牌,更没有售后服务。经销商要负责善后,苦不堪言。几年下来,在老挝市场很少有经销商经营双峰农机了。现在经销的都是江苏、浙江的品牌农机,虽然价格高一点,但质量好,售

后服务好。老挝政局稳定;法律制度健全;自然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种植和养殖都未发展,潜力很大;税收低;水电及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不高,具有一定优势。目前最缺的就是资金、技术和人才。他特别希望我们在水电、农业、矿产开发、建筑材料等方面加强合作。第四,考察、了解了在老挝投资的企业情况。这次老挝考察,广泛接触了企业界并参观考察市场。目前,湖南在老挝开办企业150余家,投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年产值达8亿美元。零售商近万家,遍布城乡村寨,零售额近20亿美元,从业人员达3万多人。

二、重要启示

这次考察我们马不停蹄,总想多听听多看看,多了解一些情况,多弄清一些问题。所见所闻,令我们精神振奋,为之高兴。边看边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使我司对开发越南和老挝市场有了更大的信心。

第二篇:发展现代畜牧业考察报告

现代畜牧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装备畜牧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畜牧业,用现代经济管理科学管理畜牧业,具有优质、高产、高效、安全,技术密集、工业化程度高和生产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特征。

当前,农村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县畜牧业正处于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重要时期。畜牧业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为加快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笔者结合××实际,就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然性、必要性和举措提出一些思考。

一、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要性

首先,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加快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受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产技术水平的制约,种植业特别是粮食发展处于平稳增长期,而畜牧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较大,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现农业增质增效都具有重要意义。畜牧业已成为我县农业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主要表现在:一是畜牧业的发展空间大。畜禽饲养总量及人均占有量逐年增长,发展势头较好。二是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2012年畜牧业为农民直接增收达到263元,2012年预计可达280元。三是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养殖业与种植业产值比为56.5:43.5,主辅换位,畜牧业在大农业中主导地位进一步确立。

其次,发展现代畜牧业,是改变传统畜禽饲养方式的必然归宿。传统畜牧业受生产方式、组织化程度、生产者素质、市场发育状况等因素影响,存在饲养规模小、疫病控制难、产品质量差、经营分散、抗风险能力脆弱等弊端已经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畜禽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大。与之相适应,发展专业化、大规模的现代畜牧业就成为历史必然。据调查,全县目前养猪农户仅占总农户数的46%,5年降低约19个百分点;全县规模化生猪养殖已占饲养量的50%以上,规模化家禽养殖占总饲养量的70%以上,5年分别上升了约30和40个百分点。

第三,发展现代畜牧业,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建设“两型社会”必须发展“两型畜牧业”,现代畜牧业正是顺应“两型社会”要求,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畜禽健康,产品优质安全”的标准组织生产,推动畜牧业朝着“产业布局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畜禽养殖与环境保护相一致的生态养殖模式方向发展。目前,全县60%以上的生猪养殖场(小区)对粪便实行综合利用、做到了无害化排放。

第四,发展现代畜牧业,是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当前,大中城市逐步实行畜禽产品市场准入制,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就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发展现代畜牧业有利于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的贯彻实施,增强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规范畜禽产品养殖过程和食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促进畜禽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相关管理者树立质量安全意识;有利于推动我县畜禽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增强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提高养殖效益,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肉”、“放心蛋”。

二、发展××现代畜牧业可行可为

(一)市场强力拉动,优惠政策驱动,为发展现代畜牧业创造了难得的机遇。近年来,全国出现猪荒,生猪市场需求增大,供求矛盾突出。为了平抑物价,维护稳定,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生猪生产的扶持政策,包括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能繁母猪保险政策,地方政府以奖代补激励政策等等。市场的需求和各级政府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为我们发展现代畜牧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应该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抓住机遇,推进我县现代畜牧业再上一个台阶。

(二)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夯实了我县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一是畜禽小区建设初步形成了小型大规模的格局。截止2012年底,全县建成生猪养殖万头村××个,各类畜禽养殖大户达到××余户,生猪、小畜禽规模出栏率分别为52%和72%。标准化养殖方兴未艾,规模效益大幅增加。二是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应用初步探索了我县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本路子。大力推广“畜—沼—农(果、菜、粮)”生态养殖模式,在养殖场(小区)推行“干稀分离、雨污分流、节水养殖、综合利用”,大力宣传、推广循环养殖,节约了饲养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得到了养殖户和社会的一致认可。三是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筑牢了产业基础。到目前为止全县各类产业化畜禽龙头企业6家。其中广东温氏“公司+基地+养户”模式带动了一大批农户发展畜牧业,其合作养户年出栏肉鸡

达××万只以上;实施的“生猪30万头一体化项目”,其××种猪场已建成投产,目前存栏种猪3000多头;××扩繁场、××扩繁场也运行良好。四川×养殖公司常年存栏外系种猪800余头,年产“新加系”纯种、二杂母猪万余头;××食业有限公司设计年屠宰加工生猪60万头,2012年实现产值近5亿;××××猪肉××厂年需要50万头的猪肉原料,2012年产销两旺。

3、从业人员健康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发展现代化畜牧业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各级、各部门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办法,多层次、多渠道开展专题讲座、现场参观,组织畜禽养殖户参加国家级、省市县畜禽交易会、技术研讨会,了解国内外畜禽发展最新动态,学习先进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知识,提高养殖者和从业人员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一批能吃苦、观念新、善经营、懂技术、素质高的养殖队伍。

三、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注重的事项

一是注重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应针对我县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现有的经济、技术、资金、市场等多种因素,遵循快速发展又恰如其分的原则,实现要持续发展,选择各自合理的生产规模和建设模式,通过发展适度规模养殖,达到防御各种风险、降低成本、实现最大经济社会效益的目的。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县应重点推行两种经营方式。一是大力开展畜禽小区建设。按照“四化一园”(品种良种化、质量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的生态养殖园区)的要求,发展若干畜禽养殖小区,形成小区规模优势,到2012年,全县年出栏1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户达到XX户,其中出栏万头以上优质生猪养殖场达到15个;年出栏1XX只以上肉鸡、肉鸭规模户达到1500户;年存栏20头以上的肉牛规模养殖户达200户。二是着力完善产业化经营机制,大力推行温氏集团目前在我县运行有效的“公司+基地+养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养殖基地紧密联结、互利双赢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向农户提供技术服务,按保证农户收益的协议价收购,农户按标准修建(改造)圈舍进行规模养殖的“订单养殖”模式,推动畜牧产业化经营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是注重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畜禽良种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继续推进生猪良繁体系建设,完善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加快温氏集团“30万头生猪一体化项目”建设,力争到2012年底,×个分别存栏4000头左右优质能繁母猪的扩繁场全面投产。切实加强政策导向、项目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以县乡为主的生猪人工授精网络,不断提高制种供种能力。鼓励养殖场(小区)自繁自养,全面实现良种化。继续抓好肉牛品种改良工作,合理布局、巩固发展我县肉牛改良站,加强冷配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受精率,大力推广西门塔尔、夏洛莱、皮埃蒙特等优良肉牛品种,引导养殖户从役用牛饲养向肉用牛饲养转变,提高养殖效益。继续支持温氏、隆生公司发展养殖合作户,提高优良家禽品种饲养面。切实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畜牧科技入户”、“新型农民培训”等工程,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牵引带头作用,加快良种良法推广。

三是注重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在动物疫情诊断、监测、防疫监督和兽药、兽医监察等方面条件。进一步建立完善以政府为主体的动物防疫责任体系,加快推进县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强化县级兽医部门的责任,建立一支布局合理的骨干防疫队伍。科学编制免疫计划,完善免疫制度。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实行强制免疫。建立完善免疫档案,全面推进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预警和应急体系,加强疫情测报网络建设,完善以县、乡镇为主干,以防检人员和村级防疫员为支点的疫病测报网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科学指导疫病防控。不断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落实资金、技术、物资“三项储备”,加强应急预备队伍建设,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兽医卫生监督所建设,切实加强乡镇、村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现动物疫病可追溯,逐步建成全县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能力。建立完善动物防疫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支撑体系和公益性乡镇)牧兽医站工作人员经费及日常运转经费、村级防疫员补助等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完善重大动物疫病扑杀补偿机制,保障动物疫病的监测、预防、控制、扑灭以及动物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经费。到2012年,县、乡标准化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

四是注重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全面推行haccp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畜禽饲养投入品的监管制度,指导养殖户规范饲养、科学用药,杜绝违法使用投入品的行为。强化畜禽及其产品检疫检验工作,推行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和畜禽免疫标识制度,建立牲畜信息档案,严把市场准入关。落实畜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使用的查处力度。建立健全畜产品药物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监测长效机制,逐步与国际市场对接。

五是注重建立多元化的长效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投入,有效整合财政支农及各类项目建设资金,相对集中投入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地方政府扶持畜牧业的力度,采取“以奖代补”、“贴息贷款”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发展畜禽养殖。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应积极配合,给信誉好、资金运转有困难的养殖企业提供必要的信用贷款,促进畜牧业发展。

六是注重建立风险防范机制。重点是要加大畜牧业保险力度。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抓好能繁母猪、肉猪的保险工作,并将保险延伸到畜牧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不断拓宽保险范围,防范因为自然、重大动物疫病灾害和市场等多种因素给养殖业带来的风险,保障我县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

七是注重畜牧业生态环境建设。把畜牧业发展与改善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切实做到规划合理、生产标准、设施完善,用现代生物学、生态学原理和技术指导生产,倡导畜禽粪便和污水通过无害化处理还田种稻、浇果和养鱼,实现氮、磷、钾的生态循环,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第三篇: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考察工作报告

近日,**畜牧局组织业务骨干赴大英县、广安区、华蓥市学习生猪规模场建设、现代畜牧业建设和兽医体制改革的先进经验,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三县(区、市)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以规划先行的理念,谋划现代畜牧产业发展。大英县、广安区、华蓥市都制定了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其中大

英县和安居区为**省现代畜牧业试点地区,确立了以生猪为重点的现代畜牧业发展定位,把构筑良种繁育、疫病防控、标准化规模养殖、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生态环保、质量安全监管等作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系统工程。大英县委、县政府立足大畜牧、大产业、大发展,以区域发展、突出重点为原则,以规范化、集约化发展为前提,以统一规划、科学布局为核心,整合项目集中打造现代畜牧业示范带。注重“点、线、面”结合,力求从“点”上体现示范观摩效果,从“线”上突出规模效应,带动“面”上发展。沿隆盛—蓬莱—卓筒井一线重点打造标准化生猪繁育基地、养殖小区产业带,建设生猪样板片和示范片;在象山、玉峰、智水、蓬莱、卓筒井、金元等乡镇11个村建设天府白鹅养殖基地,集中打造蓬莱—卓筒井、蓬莱—象山、蓬莱—金元三条“稻—鹅”养殖示范带;在回马、蓬莱、卓筒井等乡镇集中打造商品肉兔产业带,努力把蓬莱、回马打造成肉兔养殖之乡,创立大英肉兔养殖品牌。

(二)以工业化理念,助推现代畜牧业“四化”建设。在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中,三个县(区、市)坚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府引导”的发展思路,实现畜牧业“核聚变”效应,联动推进畜牧业现代化。一是推进良种化。三县(区、市)以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为突破口,推广pic、dly,加快生猪品种改良步伐,建立完整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大英县的卓筒实业公司投资2000余万元在民主办事处租用土地800亩,建立了现代化万头生猪良繁基地,饲养优质种猪1500头,实施“369”工程(即:在300个村建立300个养猪专业合作社,每村60户农户加入合作社,每户单批存栏生猪30头,年出栏三批90头),建成年出栏160万头优质商品生猪的大基地,使全县的优质种猪迅速增加,大大推进了良种化进程。二是推进规模化。东方公司以“培育一流种猪,铸就行业金牌”为目标,在隆盛镇三家店村租用土地130亩建立工厂化种猪繁育基地,养殖种猪1500头,公司采取低价优惠、赊销、零成本模式,带动农户规模养殖。目前大英县有存栏100头以上规模种猪场18家,带动发展畜禽规模养殖场3000余户。三是推进小区模式化。大英县生猪养殖小区严格实行“八统一”, 推行“多方联动”、“退宅进区”等新型畜牧产业化经营模式,对养殖农户采取实物配送与现金补助的方式,分别对圈舍、沼气池建设和种猪、仔猪补栏给予适当的引导资金补贴,全县建成年出栏千头生猪养殖小区38个,年出栏万头生猪养殖小区4个。四是推进了生态化。三县(区、市)积极推广“发酵床生物零排放”技术和“养殖—沼气—种植—养殖”循环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稻田养鹅和种草养畜,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赢”,构建健康生态养殖。

(三)以市场化的理念,推进现代畜牧业机制创新。一是建立担保融资机制。大英县卓筒实业公司成立了联邦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为养殖企业、业主及畜产品加工企业担保贷款,提供周转资金。二是建立利益联系机制。大英县在资阳“6+1”模式基础上,建立了多方联动合作共赢的机制。使畜产品加工企业、饲料企业、种猪场、专合组织、养殖户、担保公司、银行、保险公司等经营实体互动共赢。卓筒实业公司采取给农户优惠提供仔猪,提供饲料,无偿提供建设服务,保证优于市场价格0.4元/千克收购生猪,实行二次返利,保证农户每头育成猪最低收入50元。华蓥市的红源种猪场实行“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采取赊销或按期付款的方式将二杂种猪和商品仔猪交与农户饲养,并与农户签订种母猪和商品猪供给、技术指导和保护价回收等合同。化解了农户面临的市场、疫病双重风险。

(四)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畜牧兽医体制改革。三个县(区、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工作放在首位来抓。大英县收编的人员所需经费纳入县级财政全额预算,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的阳光津贴也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充分调动了基层畜牧兽医站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现代畜牧业建设与三(区、市)的差距

通过考察学习,可清醒地看到,我县现代畜牧业建设与其它地方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县产、加、销一体化畜牧龙头企业少,带动力不强;二是产业化链条结合不紧,还存在脱链现象,在基地(农户)—龙头企业或协会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三是点多不亮未成带;四是六方合作银行参与难;五是养殖业主现代畜牧业意识不够强,辐射带动力不

强;六是生猪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七是县、镇对生产发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八是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政策落实得不够好。

三、下步发展打算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发展,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为目标,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品牌创新为动力,加快养殖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提

高畜牧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切实保障动物卫生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畜牧业率先在农业中实现现代化。到2012年,全县出栏生猪135万头,外销仔猪115万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达到2500元,生猪等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生猪良种面达到80以上。把我县建设为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国家出口猪肉质量安全示范区、**省精品农业优质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和全省40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县之一,实现畜牧大县向畜牧经济强县跨越。

(一)抓好规划,建设畜禽生产产业带。现代畜牧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县、镇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现代畜牧业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建设的思路、目标、重点和工作措施。一是以321国道和泸荣线沿线为重点,建立生猪标准化养殖产业带,继续支持饲养50头以上pic父母代种猪且年出栏500头以上pic商品猪规模化猪场的发展,全力推进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建设。二是以得胜、奇峰、太伏、潮河、海潮、天兴、牛滩等镇为重点,狠抓小家禽畜和节粮型草食牲畜的发展,建立小家禽产业带和草食牲畜产业带,不断优化畜牧业结构。

(二)推进配套体系建设,强化产业发展支撑。一是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地抓生猪产业化工程建设。按照“三定一统”(定品种、定规模、定设备,统计外观)的要求,推进良种工程建设,建立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加强对**猪人工授精总站和猪人工授精网络的规范化管理,全面实现良种化。二是进一步健全以政府为主体的动物防疫责任体系,科学编制免疫计划,完善免疫制度,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实行强制免疫,建立完善免疫档案,全面推进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提升防控工作水平。三是坚持逢场必查的市场监管制度,加大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执法监管,对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实行备案制度,强化畜禽养殖档案管理,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建立健全种类齐全、层次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紧密结合我县畜牧业发展的实际,重点培养一批技术带头人,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三)创新运行机制,增强产业发展动力。一是整合现有资源,推广六方合作模式。由pic种猪场提供提供父母代种猪和商品仔猪,饲料企业配送饲料,担保公司为种猪场和养猪户提供贷款担保,协会(专业合作社)负责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户负责养猪,保险公司提供保险服务。二是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兴旺牧业、天泉牧业、金海公司等)通过专业合作社向农户提供仔畜禽、饲料、防疫、养殖技术,并按协议以增重计费方式付酬,农户进行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寄养”模式。三是围绕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和区域性特色优势畜产品主产区建设,鼓励和引导以农民为主体的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组建“参与广泛、自愿联合、平等互利、管理民主”的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

(四)转变生产方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一批现代畜牧业重点镇。实施养殖设施建设标准化工程,结合改厨、改圈、改厕、建沼气“三改一建”,做到“人畜分离,沼气配套,种养结合”。坚持适度规模养殖,鼓励以年出栏生猪100头、肉鸡12000只、肉牛20头、肉羊60只,年存栏蛋鸡1000只、奶牛10头为基本单元发展专业养殖户(场)。二是制定完善优惠政策,积极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同时促进与象雨润、四海、高金等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的合作,带动生猪产业发展,调动和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带动、行业推动、链条延伸、产品增值的重要作用。三是推广“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和“发酵床生物零排放”生产模式,发展循环农业,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避免产生新的面源、点源污染。

(五)做大做强生猪品牌,提升品牌效应。一是充分发挥县畜牧兽医信息网的功能和作用,按时对生猪生产、加工、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发布,与国内主要行业网站进行对接,实现畜产品销售网上交易。二是加强宣传,以“蜀龙”牌商标为载体,在交通要道、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等处设立广告牌进行宣传。对外调生猪统一佩带“蜀龙”牌商标,提升我县生猪的知名度。三是巩固和扩大“蜀龙”牌生猪产品的影响力,着力提升“蜀龙”牌生猪品牌的知名度,争创**著名商标和**省名牌产品,做大做强**生猪产业。

(六)强化管理,搞好项目建设。一是紧紧抓住国家政策机遇,进一步做好项目的策划、编制、争取和储备工作,争取更多的国家资金支持,实现投入上的突破。二是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试点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意见》(川府发[2009]14号)和《**省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建设规划纲要》文件精神,围绕**畜牧产业发展,重点挖掘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对畜牧经济带动作用强的项目,充实和完善项目库。三是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切实做到专款专用,进一步加强日常资料的收集、整理,保证项目实施不走样。

(七)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一是县政府建立畜牧业发展基金,并根据畜牧业发展情况,逐年增加投入。二是认真落实对畜牧业已有的保险政策,引导鼓励规模养殖户参加保险,提高抵御自然风险能力。三是鼓励金融资金、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畜牧产业发展,简化**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生猪产业化建设贷款担保手续,降低担保门槛,进一步解决生猪产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四是对符合种养结合、生态循环要求的养殖基地建设,优先配套安排“金土地”工程、红层找水、沼气建设、环保治理、农村公路畅通(通达)工程等新农村建设项目。

第四篇:澳大利亚、新西兰畜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应新西兰维多摩市议会等单位邀请,以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夏贤忍为团长的湖北省农牧业考察团一行六人,于10月19日至11月2日访问了澳大利亚、新西兰,重点了解畜牧业的发展情况。这次出访,除听取有关方面的情况介绍外,实地考察了3个牧场、1个羊毛制品厂、4个畜产品经销店。通过考察,考察团成员对澳、新两国畜牧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及相关生产体系状况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尤其对草地畜牧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畜牧业发展途径和先进的生产与管理技术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澳、新两国畜牧业发展概况

澳大利亚国土面积为768.23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230万人,80%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城市。全境地势低平,草场辽阔,以养羊、养牛为主的畜牧业非常发达,在农业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澳农牧业用地4.9亿公顷,其中牧业用地占55%。畜牧业年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常年养羊1.7亿只,年产羊毛10亿公斤,占世界羊毛总产量的1/3以上;养牛2620多万头,其中肉牛2340万头,奶牛约280万头,年产牛肉204万吨、牛奶1140万吨。

新西兰国土面积为26.81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410万人,其中140万人居住奥克兰市、55万人居住惠灵顿市。近年统计,新西兰农业用地1564.03万公顷(折合15.6万平方公里),其中畜牧业用地1152.91万公顷、耕地75.94万公顷。新西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畜牧业国家之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左右,从事畜牧业的人口约占农业人口的80%,是世界上按人口平均养羊、养牛最多的国家。新西兰各类牲畜存栏数量:奶牛516.16万头,肉牛449.47万头,奶牛和肉牛合计965.63万头;绵羊3954.56万只,山羊15.31万只,绵羊和山羊合计3969.87万只;鹿164.39万头,马7.59万匹。新西兰的大部分工业以农牧业产品为原料,农牧业产值约占国民收入的3/4,以农牧业产品为原料的商品出口值占总出口值的近一半。

二、澳、新两国畜牧业经济特点

澳、新两国畜牧业经济特点大同小异,概括地讲:

(一)生产发展迅速,波动较小。在澳、新两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畜牧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近120多年来, 畜产品生产没有大起大落,基本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

(二)畜牧业生产以草食家畜为主。在澳、新两国,家畜饲养以牛、羊、鹿等草食家畜为主,其产值均占畜牧业产值的90 %以上, 而猪和家禽所占比例一直较小。

(三)草食家畜饲养方式靠放牧。在澳、新两国,养羊、养牛采用铁丝栅栏或生物围栏放养的方式,没有畜舍,羊群、牛群昼夜都在栅栏内自由活动,不需人看管,喝的水来自自流井,烈日下自动走到巨大的树冠下遮荫。必要时,靠牧羊人培训的牧羊犬赶羊、赶牛或骑摩托车亲自驱赶。这种放牧方式,不仅比舍饲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生产成本低,而且畜产品的品质和风味好,在国际市场上颇具竞争力。

(四)实行畜牧业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劳动生产率高。澳、新两国所饲养的牲畜已全部良种化,并按各地的雨量、温度与自然条件饲养不同畜种,实行区域化、专业生产。目前,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已形成肉牛生产区,南部为肉羊、羊毛生产区。新西兰北岛北部以肉牛生产为主,南部以奶牛饲养为主,南岛以生产羊肉、羊毛为主。目前有将近3/4的牧场以经营某一产品为主,专业化生产有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机械化代替了笨重的体力劳动,如牧草的种植和管理、饲料加工、挤奶、剪羊毛、屠宰和加工、运输、冷冻等,主要依靠机械设备完成。在新西兰,我们驱车前往牧场的途中,经常看见几百头奶牛自动排成长队缓步走向挤奶站等候机械化挤奶的壮观场景,令人惊叹!新西兰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年生产肉0.92万公斤,奶5.2万公斤,高于世界上所有的畜牧业发达国家。

(五)畜牧业经济具有很强的外向性。由于澳、新两国地广人稀,国内市场有限,绝大部分畜产品需要到国际市场上寻求销路。近年来,澳大利亚年出口牛肉120万吨、原羊毛49万吨(占全世界贸易量的70%)、带毛绵羊皮15万吨,均居世界首位。全澳畜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高达30%。新西兰70%以上的畜产品供出口外销,每年出口羊肉38万吨、牛肉46万吨、奶粉62.34万吨,在全世界分别居第

一、

四、一位。其出口的肥羔肉和各种风味的干酪居世界前列,尤其是肥羔肉,在美国、日本和东南亚市场上极负盛名。

进入21世纪,澳、新两国创新畜牧业经营方式,注重把畜牧业与现代旅游业结合起来,成功实现由“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向“骑在游客身上的国家”的转变,为国家创汇带来滚滚财源。新西兰2003年接待海外游客216万人。我们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考察的天堂农庄,实际是一个旅游观光牧场,游览车、餐饮店、旅游品商店一应俱全,饲养的牛、羊、鸸鹋、袋鼠、考拉供人观赏,还举行剪羊毛表演,吸引了众多国外游客。

三、澳、新两国畜牧业发展途径

(一)大力建立低成本、高产出的人工草场。澳、新两国草地建设始于19世纪初或中叶,国家无偿投资建设水、电、路基础工程;家庭牧场自营部分的建设向国家贷款。全澳牧场约6.7万多个,面积从几百公顷到几千公顷不等,最大的达40万公顷,牧草施行喷灌,每隔3至4年施1次化肥。小块牧草由人工培植,大面积牧草地用飞机播种、施肥。目前,新西兰人工草地占草地总面积的67%,并全部围栏化。两国草地利用方式均以放牧为主,很少补饲。在草地经营的技术措施上,通过清理、施肥、播种(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混播)和草地围栏化来兴建稳产高产优良的人工草地;严格实行以草定畜,划区轮牧,定时施肥。由于建立科学的草地利用制度,人工草地可以利用10年以上。通过兴建人工草地,极大地提高了天然草地的利用率。天然草地一般每公顷可养1只羊,人工草地可达5~6只羊。我们在新西兰路多路亚考察的一家私人合伙经营牧场,拥有140公顷人工草场,仅靠1.5个劳动力养了1500只绵羊、40头肉牛、30只鹿,加上果园、旅游业,年收入50多万纽元。目前,新西兰平均每公顷人工草场生产肉类76公斤、奶438公斤、羊毛45公斤左右,生产效率非常高。

澳、新两国政府十分重视天然草场的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严格限定载畜量。对人工草场的保护工作也做得很好,牧草由多年生品种组成,3年翻耕一次,每21天为一生长期。每个草场在使用时划分若干小区实行轮流放牧,每块小区放牧时间不超过2天,保证草场不受破坏和牧草的优质生长。在新西兰,我们从奥克兰驱车360多公里前往路多路亚牧场,高速公路两旁大多是由林地改造成的人工草场。牧场一望无际,绿草如茵,牧道绿树成荫,百花盛开,成群的羊、牛、马在蔚蓝的天空下,呼吸着特别清新的空气徜徉其间,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新西兰被称之为“花园式国家”,名不虚传!

(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部门配合,拓展国内外畜产品市场。澳、新两国都是市场经济国家,农业的商业化和市场化程度较高,所以政府在发展畜牧业方面始终坚持培育国内市场、立足开拓国际市场。

国内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是实现畜牧业高速发展的基础,从2O世纪6O年代以来,澳、新两国人均GDP均呈上升趋势。澳大利亚1993年至2005年间GDP年均增长3.1%,2006年增长3.5%,2007年预计达到4.1%;2005年人均GDP由1960年的不足1万美元增加到3.2万美元。国家整体经济发展良好,人们的收入逐渐增加,从而潜在地刺激了本国市场对畜产品的需求。

澳、新两国发展畜牧业的主导方针是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早年制定了《变澳洲为亚洲的超级市场规划》,目标是向亚洲每年至少出口160亿澳元食品。其办法是在当地寻找市场调研与推销人员,按亚洲人口来生产、加工食品。这一规划的实施由总理负总责,初级产业由能源部、交通部、工业部和贸易部4位部长共同参与。通过实施这一规划,国家已成功地将牛奶打入日本市场,将鹿肉、鸸鹋肉打入韩国市场。同时,澳还推出了“质量保险”计划及立法,保证商品的食用安全、质量和声誉。如规定:凡标有“澳大利亚产品”的,必须基本保证由100%的澳洲原材料制成;凡标有“澳制造”的产品,也必须保证其成本的构成绝大部分来自澳洲。在新西兰政府的主导下,国内三大乳业公司于2001年合并为新西兰最大的乳产品企业—方塔拉集团。通过统一的管理和运营,目前方塔拉集团已成为世界乳产品第一大出口商,其生产能力占全国的96%,收入占新西兰出口利润的20%。

(三)规模饲养,集约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新两国畜牧业发展总趋势是:牧场数量减少,饲养规模扩大,单产水平提高,畜产品总产量稳定增长。

澳大利亚1979年有奶牛场2.2万个,到2004年减少到0.96万个,下降了一半多;饲养量也由1960年的300多万头减少到2005年的201万头。可是,奶牛场的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到2004年,全澳小于100头规模的奶牛场只有919个,100~140头规模的奶牛场有733个,140~220头规模的奶牛场有1540个,220头以上规模的奶牛场有1237个。实现规模化养殖以后,由于所需的劳动力减少,加之拥有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以及现代化机械设备,单产水平明显提升。 1960年澳大利亚奶牛单产2 吨,到2004年增加到5 吨。

新西兰以家庭农牧场为主,牧场经营规模虽比澳大利亚小,但经营方式比较集约化。新西兰饲养牛、羊的农场平均规模为538公顷,拥有2 600只羊和214头牛。养牛和养羊农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占总数的43%的大农场拥有全国66%的牲畜, 而其余57%的农场只占有33%的牲畜。

(四)注重牲畜品种与牧草品种的改良。澳、新两国通过多年的选育和不断的引进欧美优良品种,目前饲养的牛、羊全部是良种。肉牛品种主要有安格斯、海福特、夏洛来、肉奶兼用西门塔尔等;奶牛品种主要有荷斯坦牛、杰西牛(Jersey)等。新西兰的纯种马是世界上最优良的品种之一,新西兰马在比赛中的获胜率达58 % ,并获得多项国际赛马奖。新西兰良种马的年出口额,现己超过1 亿纽元。绵羊品种主要是澳洲美利奴、罗姆尼、边区莱斯特、考力代、萨福克、道赛特等。这些优良的家畜品种为澳、新两国生产、出口品质优良、数量众多的羊毛、牛羊肉、奶制品等畜产品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

澳、新两国还非常重视特种经济动物的繁育及开发利用。驼羊,是原产南美洲的古老畜种,澳、新早年就引进国内培育,现己初具规模。目前,新西兰约有驼羊50万只。驼羊毛强度大、韧性好,保暖系数是棉花的2.5倍。驼羊绒毛制成品由于坚韧耐用,轻柔暖和,手感如丝绸,且不变形,价格昂贵,被人们称为”软黄金”。我们在羊皮毛制品免税店看到,一条驼羊皮毛床垫售价高达1500多美元。驼羊绒毛及制品,己成为澳、新两国出口和旅游创汇的“拳头产品”。

澳、新两国还注重高产优质牧草品种的选育工作,主要品种有三叶草、苜蓿和黑麦草等。目前,澳、新两国已普遍采用先进的生物基因工程技术进行牧草(饲料作物)的育种工作;采用先进实验方法,研究草地牧业低成本、高产出的最佳模式。并设立专门经营牧草种子公司和种子繁殖场进行牧草种子的选育、繁殖和加工,由国家授权的种子检测部门进行牧草种子的检验和监控。

(五)建立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澳、新两国都有完善的畜牧业服务体系。牧场主如需药物、草籽、机械等生产资料,只要打一个电话,有关厂家或销售商就会送到。澳大利亚全国有1.5万人的流动剪毛工,打个电话剪毛工就来剪羊毛,剪毛由专门定级工人按粗细、长短、软硬、光泽度分级分类,每包印上等级、重量,交澳大利亚羊毛局统一组织出口。新西兰路多路亚的一位牧场主告诉我们,出售肉牛、肉羊,大多是采取拍卖形式,保证公平交易。

(六)重视科技进步,教育、科研和推广紧密结合。澳、新两国的牧业高等教育主要由国内一流的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和梅西大学、林肯大学承担,这4所大学设有草原、畜牧、兽医等专业和各种学位课程。澳、新两国十分重视农牧民的职业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目前,在澳大利亚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农业科技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的31%。

新西兰草地畜牧业科学研究工作主要由农业部的23个研究站(所)承担,有技术开发研究、基础研究、国际市场研究三类,各研究站(所)均设有技术咨询和推广机构。推广服务包括指导牧场主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协会、合作组织或出口部门规定的标准要求进行生产和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教学、科研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占整个科研经费的70%,其他的由企业、社团赞助或来自合作研究、技术转让及各种有偿服务的收入。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和科研机构紧密联系生产实际,运行机制很活,从良种引繁、品种选育到疾病防治、检疫监测、灾害预测防范、产品保险与供应等均为服务内容。

澳、新两国的农牧业执法工作非常到位,对保护自然环境和永续利用自然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出国前,有关人员告诉我们澳、新是世界上动植物检疫最严格的国家,不要带鲜水果、蜂产品等食品入境,当时不以为然。当我们踏上澳、新国土时,在海关遭受非常严格细致的检查,体验深刻。近几年,当疯牛病、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肆虐全球时,唯有大洋洲保持了一块净土。通过这次考察,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

四、启示与建议

澳、新两国发展畜牧业尤其是草地畜牧业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虽然两国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但是我们湖北也有自身的优势:一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山草坡面积大,且青草期长,饲草资源丰富,适宜牛、羊等草食畜禽生长;二是目前全省人均仅占有牛羊肉3.8公斤、奶类2.3公斤,消费水平很低,省内潜在市场大;三是农村劳动力多,劳动成本低。因此,我们应当继续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加快发展草地畜牧业。

(一)正确处理农林牧关系,切实解决发展草地畜牧业“无立锥之地”的问题。建议省、市、县人民政府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和增加农民收入出发,确定草山草坡的利用方向,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对宜牧草山草坡,应当逐户落实和发放使用权证,由政府扶持逐步建立人工草场。要以武汉“8+1”城市圈为重点,大力发展乳牛业,拿出一部份耕地建立高产优质的饲草基地。

(二)加强畜牧业的地方立法工作。澳、新两国十分重视畜牧业的立法与执法工作,先后颁布了《自然资源管理法》、《兽用生物制品管理法》、《动物福利法》、《肉类管理法案》及其配套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有效规范了畜牧业生产、经营者行为。鉴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己颁布实施多年,建议省人民政府和省人大常委会通力合作,组织有关部门抓紧制定这两部法的湖北省实施办法,以利提高湖北的以法治牧、以法兴牧水平。

(三)认真做好草食畜禽的品种改良工作。培育优良畜禽品种,开展杂交优势利用,是加快发展草地畜牧业的关键措施。对秦巴黄牛、马头山羊、宜昌白山羊等地方良种,要建立保种区,地方财政应落实必要的保种经费。对引进的优良草食畜禽品种,在抓好本品种选育的基础上,应运用冻精配种、胚胎移植等现代生物技术,加快本地品种的杂交改良步伐。

第五篇:澳大利亚新西兰农牧业生产机械化考察报告

一、 考察概况

经省政府批准,省农机办组团由林建华主任带队,于5月7日至21日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的农牧业生产机械化进行了考察。考察团成员有烟台市农机办主任耿玉通、潍坊市农机局局长孙向林、滨州市农机局副局长李军、莱阳农学院教授尚书旗、省农机鉴定站站长石宝成、省农机办科技处处长韩永平。考察的重点有三个:一是以播种、收割、打捆为主要内容的牧草生产机械化;二是以售后服务和机具租赁为主要内容的农机服务网络建设;三是农机新产品的科研开发。期间,考察团访问了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参观了纽荷兰(CNH)农机公司亚太总部、约翰迪尔农机公司地区代理商、新西兰农业装备研究所试验基地、惠尼粕里尔(LILL)农畅迪克森(DIXON)农机有限公司、林肯大学及所属的农机投资公司,并就双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为下一步加强合作打下了基穿



二、两国农牧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农牧业生产方面,有许多共同的特点:

(1)农牧业发展产业化。近年来,两国注重组织引导农牧民根据市场需求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不断改善品种,改进品质,优胜劣汰,实施技术创新,从而提高了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特别是牧草的种植、牛羊鹿的养殖、畜产品的加工和出口等各个环节,布局合理,环环紧扣,产业链越拉越长,农产品多次加工、转化、增值,农牧业的发展实现了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据了解,目前两国70%以上的畜产品用于出口,其中新西兰畜产品的出口比重更是高达90%,畜产品出口值占到全国出口总额的44%。

(2)农牧业生产机械化。两国的牧草生产基本上是以农场为单位来组织进行的,生产规模一般在400至500公顷,每户分别养殖牛、羊大约在200头和2500头左右。自然放牧草场一般每10年播种一次,每年需施肥2至3次,如需品种改良,则播期缩短;专门收割用作干草饲料的草场,每年播种、收割一般3茬左右。从两个国家的情况看,草场耕翻、牧草播种、施肥、除草、收割、捡拾、打捆、挤奶、剪毛等各个环节都使用机械来完成,农牧业生产的全过程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考察团访问的新西兰惠尼粕里尔(LILL)农场,经营草场面积400公顷,主要从事牧草种子生产加工,同时养殖1000只羊。农场拥有140马力以上拖拉机2台,70至100马力拖拉机5台,180马力联合收获机2台,各类配套机具20多台件。平时由4个长期工负责农场的管理和机械的使用,牧草的种植、收割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种子加工高峰期临时雇用12名季节工,使用2套种子加工设备进行牧草种子的加工、筛雪烘干、混合和包装计量。这个农场无论是牧草种植、羊群饲养还是种子加工,都体现了较高的机械化水平。从面上看,由于两国的农机工业不多,大型农业机械如大马力拖拉机等主要依靠进口,而中小型农业机械如割草机、捡拾打捆机、牧草播种机等,一般国内都有生产,能较好地满足农牧业发展的需要。

(3)草场管理科学化。绿色农牧业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一大特色。两国人口稀少,资源丰富,国家在发展政策方面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注重发挥本国优势,将发展的重点锁定在畜牧业,而国内所需的粮食等则基本上依赖进口,不存在毁草种田的状况。畜牧业的发展,特别是草场管理的科学化,减少了对土地的耕作,几乎所有的国土面积都被绿色植被覆盖,保护了生态环境。由于两国的农牧场完全实行私有化,农场主既种草又放牧,时刻注意牛羊的饲养量与草产量的平衡,避免过度放牧而使草场退化。实际运行中,农场主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品种,定期测算出不同区域、不同地块牧草的产量,再根据牛羊的食草量,计算出草场宜放牧头数和放牧时间,进行科学轮流放牧,保持了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4)农机服务社会化。一方面是农机作业服务的社会化。两国农场规模较大,各农场虽拥有不少经常使用的拖拉机、施肥机、除草剂喷洒器等农业机械,但一些成本较高、使用时间不是很长的农业机械,如割草机、打捆机、播种机等,一般由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拥有,根据需要为农场提供机具租赁服务。在澳大利亚,考察团参观了一个农机服务公司,公司既直接提供作业服务,又开展机具租赁服务,还回收旧机具,服务范围覆盖方圆40至50公里。据了解,新西兰有专门的农业合作协会,约有200个农机签约服务组织为其成员,以签约服务的方式向农场提供机械作业等服务。另一方面是农机售前和售后服务的社会化。考察团访问了约翰迪尔农机公司设在黄金海岸郊区的一个地区代理分部,分部共有9人,拥有4辆专门的服

务车,90%以上的精力是跟农民联系,了解市场,讲解传授技术,宣传约翰迪尔公司的新产品,并对售后机械进行跟踪服务,服务范围涉及方圆100公里,每年的经销额达到600多万澳元。在新西兰,类似的服务组织也相当普遍,多数由农机生产企业、销售企业来承担,一般情况下一两个月上门服务一次,遇有故障随时服务到机。



三、收获与启示

这次考察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大。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宣传了山东。考察团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山东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山东农业和农机化在全国所处的地位,宣传山东良好的发展前景,使澳新两国有关方面对山东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尤其是在农机发展方面,山东的市场大,发展的潜力大,引起了有关方面和部分知名企业的高度重视。

(2)相互交流了经验。澳新两国有关方面向考察团重点介绍了牧草生产机械化的情况,考察团着重介绍了山东发展牧草生产机械化和玉米生产机械化的体会,双方就机具配置、生产规模、科研开发、示范推广等问题进行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探讨,达到了相互学习借鉴、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

(3)就有关项目达成了部分合作意向。纽荷兰(CNH)农机公司同意与山东省农机部门合作,共同开发山东市场,并决定安排玉米青贮收获机参加8月份在山东召开的玉米生产机械化现场演示会。与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商定,建立牧草生产机械化信息交流渠道,不定期开展学术探讨和信息交流活动。与林肯大学就加强农业院校之间合作问题达成了初步意向,双方同意就互派留学生和外教等事项进行进一步磋商。此外,还就邀请对方参加烟台果蔬会、潍坊蔬菜博览会等,与澳新有关单位达成了意向。

(4)得到了不少启发。一是由于国情不同,我们在发展牧草生产机械化方面与澳新两国可以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借鉴,但侧重点不同,发展的总体思路应当有所区别。在主攻方向上,应当坚持发展牧草与利用农作物秸秆并重,在有条件的地方加快发展牧草,大面上还是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农作物秸秆特别是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上。在机型的选择上,应当从实际出发,以中小型为主,着力引进开发播种、收割和打捆机械,不能贪大求洋。

二是要不断改革创新农机服务组织和运行机制,努力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益。目前,我们的农机总量不少,但化的水平不能与之相适应,根本原因在于机械利用率不高。在这方面,澳大利亚的农机租赁公司、新西兰的农机签约公司办得都很成功,值得我们借鉴。应当以市场为取向,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加大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的改革创新力度,打破行政区划,在现有农机管理服务组织的基础上,本着扶大扶强的原则,对重点和龙头农机组织予以扶持和引导,大力发展以股份合作为主、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农机作业和机具租赁等多项服务。

三是山东作为全国的农机大省和重要的农机生产基地,应当积极组织生产、销售企业参与国际农机市场的竞争。澳新两国本国生产的农业机械很少,相当一部分农业机械依靠进口,同类产品的价格比我国的农业机械高出一倍左右。东南亚地区农机市场开发的潜力也很大。要开拓国际市场,必须有强大的质量和服务体系作保证。这次我们考察的纽荷兰(CNH)农机公司,为了占领亚太市场,专门设立了澳大利亚总部,负责澳新地区信息的收集反扩机械和零配件的调配发送、人员培训以及售后服务的协调,主要农机产品在当地市场占有的份额达到40至60%。约翰迪尔农机公司为了开拓亚太市场,也在澳大利亚设立了5个代理分部。根据部分知名企业的经验,今后我们要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东南亚市场,必须引导企业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工作。只有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搞好了,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才有立足之地。

上一篇:幼儿园春节联欢方案下一篇:药品三统一实施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