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说课案范文

2022-05-28

第一篇:金色花说课案范文

金色花说课稿

《金色花》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

《金色花》是七年级上册五单元的一首自读诗歌,它是印度文学家泰戈尔创作的一篇清新优美的诗,诗篇展现了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回馈,表现了本单元家庭、亲情的主题,并且从字里行间笼罩着异国风情和较浓厚的宗教氛围。

2、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掌握诗歌朗读技巧,学会圈点勾画重点语句的方法。

 学会与诗人的情感交流,体会诗歌中博大的“爱”。

 体味神秘色彩的印度文化。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朗读教学,朗读贯穿每个环节,体会诗歌感情及主题。

 多媒体展示,领略异域文化气氛,帮助理解主题。

 对比教学,了解冰心对泰戈尔的传承。

 探究讨论,畅所欲言,深化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母爱亲情、孝敬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培养高尚的爱国情操;受美文的感染,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与能力。

3、教学重点:领悟诗歌思想感情。

4、 教学难点:刘真福认为“仅从凡间、凡俗的主题来解读这首诗,毕竟流于浅俗,而且与泰戈尔诗作原有的意义期待不甚切合”,所以将诗歌中印度文化特色如何适当地介绍给学生,让他们领悟到除主题外的异域风情成为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说明:

本文采用朗读体味法、情境创设法、对比探究法、充实延伸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深层领悟诗歌主题思想。

2、学法说明: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方式,结合自身体验,提高自身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对印度诗人泰戈尔了解不多,但孩子内心世界中家庭、亲情观念是能引起共鸣的,本课学习目标又不能仅定在主题思想的把握上,这样学生学过后只能从理性上了解这节课,而非从感性上知道印度的泰戈尔,泰戈尔的母爱、童真,诗歌之中神秘的宗教气氛,所以还有必要对他们在这方面进行引导渗透。

四、说教学流程

<一>朗读训练,知识积累

1、语言导入,查看学生的准备情况(课前准备:阅读《金色花》与名著导读《繁星》《春水》)

2、朗读诗歌《金色花》让学生自己圈点勾画出重点语句。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尤其强调母子对话的情感把握。

3、疏通字音、字义,积累知识。

4、结合圈画,有感情朗读,注意语速、音调、重读,整体把握诗歌温馨、恬淡的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课前准备,对诗歌有了情感上的初步认识,加之朗读训练,把握这一情感,引发学生情愫,增进对本节课的学习热情。】

<二>融入文化,难点突破

1、由学生介绍作者,互相补充。

2、课件展示印度文化:截取一节印度民族音乐,同时配套出一组图片,内容包括:印度建筑、风情、僧侣、朝圣、诵经等及泰戈尔人物像。

3、再读课文(教师引导)

概括“母亲”的形象:慈爱,善良,同时又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沉静,安详。

概括“孩子”的形象:天性善良,活泼可爱,富有灵性。

【设计意图:本环节时间不长,但有必要突出诗歌的文化底蕴,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感受,用美的眼光还原诗歌话音之外的浓浓的民族色彩。】

<三>理解主题,重点突击

1、集体朗读诗歌,合作探究如下问题:

a. 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b. 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什么向妈妈保密?

c. 妈妈见到孩子,为什么说“你这坏孩子”?这是什么口吻?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由问题研究出答案,由答案概括出本文主旨:母爱的伟大与回报母爱的无私。】

2、联系自己,畅谈感受。(学生根据自身体验,举手发言,教师针对不同的回答适时给予肯定或引导。)

设问:谈一谈你对母亲都做过哪些回报?

读过这首诗后,你觉得今后你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我反省精神,学会如何去爱。】

3、 对比冰心《繁星》《春水》的主题,你认为她与泰戈尔的《金色花》有哪些相同之处?(主题母爱、童真、自然是相同之处)提示学生,冰心深受泰戈尔影响。

为什么冰心对泰戈尔如此推崇?

课件展示泰戈尔《金色花》写作背景,展示这一伟大文学家虔诚的心灵与博爱的思想。

【设计意图:1——3组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名著之中,既使他们了解冰心诗集的创作源泉,又让他们与一代大师进行灵魂接触,受到心灵的洗礼,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次感受诗歌情感。

2、设置情境问题:《金色花》以母爱为主题,那金色的色彩正反映母爱的光辉,那么,假如让你做比喻,你会把什么比作母亲?

学生的答案有很多,但一定有大地、祖国、地球等,教师抓住其中的一个本体,如“祖国”拓展延伸:

在2008年奥运会上,我们以祖国的强大为荣;

在5.12灾情上,我们情系祖国;

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我们牢记报答祖国母亲。

4、 作业:(练笔)以“长大后”为题,试写一首小诗,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畅谈你的理想与报复,融入你的深情,表达出你对祖国母亲的感恩与报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用所学知识指导写作,展开想象的翅膀,展现个性的张扬。】

第二篇:金色花说课稿(原创)

《金色花》说课稿

华祥羽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之《金色花》。

七年级上册是根据生活内容编排单元的。第五单元是以亲情为主题,《风筝》写手足之间童年的故事;《羚羊木雕》写子女与父母的矛盾;《散步》写三代人的和谐美满;《世说新语》两则是写少年儿童成长中的聪明机智的故事;而《金色花》及《荷叶 母亲》则是表现母爱的两篇诗歌;所以在教学时我把它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比较而言,泰戈尔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因此,本课时只讲授泰戈尔之《金色花》,而冰心的《纸船》则让学生课后比较阅读。 文中孩子天真的想法,顽皮可爱的形象,无不充溢着浓浓的对母亲的爱和依恋。学习诗中奇特的想象不仅使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也为区别下个单元《郭沫若诗两首》中“想象”与“联想”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语文”,即“语言”和“文字”,因此积累生字词语应是每一篇课文的知识目标;根据单元目标中“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的要求,以及“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原理,第

二、三个目标则是掌握常用的朗读和背诵的方法以及掌握寓情于物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教法:

1、合作探究法

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2、朗读法

新课标重视感性层面,重视美读,读出语气、语调和韵味。在美读中,体会“想象”在诗歌中的作用,通过拓展练笔,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3、板书辅助法。

学法:“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1、充分预习,收集有关母爱的诗歌、名言,增大学生阅读的容量,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为上课的相关环节做好准备;

2、针对七年级学生照搬参考书相关资料的现象,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参考书,筛选关键信息,作圈点勾画;

3、结合自主、合作、质疑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归纳朗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及单元目标说明,“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即是这篇课文的情感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根据语文学科和诗歌体裁的特点,教学重点是反复诵读直至背诵,体味诗歌思想感情。

2、难点: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想象”的能力,运用“想象”以借物抒情进行拓展练笔,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将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程序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为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力。语感训练的主要途径就是要美读课文,披文而入情,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思想感情。我安排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3分钟)

在我们的大自然界有各种各样非常美丽的花朵,但是有谁看见过金色花?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开的花,它是纯洁、高尚的象征。有一个孩子,他突发奇想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与妈妈玩起了捉迷藏,这是怎样一幅神奇的画面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印度文学巨匠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去感受这其中的浓浓爱意吧?(板书课题)

2、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泰戈尔其人其文。《金色花》是一首诗歌,要学好诗歌,首先要„„

(师故意停顿,生大声答:朗读)对,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诗歌,注意从整体上感受,读准字音。

(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来进行朗读比赛(生跃跃欲试)。各小组选择你们最欣赏的片段、画面

分角色朗读,请用童声来读,注意重音、语速,读出情感。(生分组进行演读)

师:都准备好了吗?哪一组同学先来试一下?(学生自由朗读)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5分钟)学生自由朗读后,师出示“嗅、摩、衍、沐浴、匿、祷”几个字,请同学读准字音)

3、整体感知

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及节奏、感情。通过三次嬉戏的回答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4、指导朗读

首先全班集体朗读,针对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如整齐而无感情等),安排第二个步骤,选择喜欢或感受深刻的段落朗读,要求读出个人对诗歌的理解及与众不同的感受。给学生三分钟准备时间,提示在选择语段旁就“感情、语气、语速、轻重”等方面作文字或符号的标注,老师简单介绍常用的朗读符号。

学生边读边评边议,老师作好评价的引导,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用放大镜观察别人的优点”等。通过对第

1、

6、8自然段朗读语气的讨论,把握感情基调。

5、深入探究

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说说在读的时候你读出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从你最感动的画面中你想到了什么。(屏幕显示:读出自己。理解法:从------中,我读出了-------;想象法:从------中,我仿佛看见了-------;拓展法:从------中,我想到了-------;)(这个环节要把几个难点突破)

6、创意表达

首先提供老师在研读《金色花》之后受启发以借物抒情的手法,自由想象,用“假如我变成„„”说话。目的有二:一是学以致用,激起

学生练笔的兴趣,二是提供一种容易模仿的模式,再让学生放飞想象,借其他事物抒发对母亲的爱。之后全班交流,鼓励和肯定大胆新奇的想象。

7、小结及作业

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那是因为他高大、挺拔;而母爱则是一条小河,一片大海,她温柔、清澈、博大、源远而悠长。短短的四十分钟很快就要结束了,但我们对母爱的深情却永远抒写不完。希望同学们下课后能将收集到的表达母爱的诗歌、名言,也可是刚才的即兴创作,制作成卡片,回家送给妈妈。

8、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简明美观,提示性强。

第三篇:养花说课稿

《养花》说课稿

说课人:王妙青

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程湾镇第一中心小学的王妙青,我今天所说课题是人教版第十册第四单元中的《养花》一课。

一、 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养花》一课是人教版第十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虽然描写了不同的事不同的景,写出了对生活的不同感受,却都表达了作者对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养花》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关于养花的生活随笔。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写出了自己为什么养花,养了些什么样的花,通过自己的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养花的乐趣即: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需劳动,又长见识。字里行间包含着对花草的喜爱,对劳动的赞美。本文内容通俗易懂,语言朴实,是可以让学生细细品味,感受劳动的美好,感悟生活的好材料。

二、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定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本人把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表达的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劳动经验尚浅,因此,体会养花中的劳动给作者带来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是本课教学难点之一,难点之二就是了解作者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三、 说学情和教法

我班共有40名学生,但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两极分化严重,学习上形成反差,有部分学生表现欲极强。但部分学生课堂上不够积极,因此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尤为重要。介于我班的学生情况和对教材的把握,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方法。

以诵读为重点,以生活为基础,以思考为核心,以情感为灵魂的模式。

2、 演示教学法。

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看课件画面缩短了学生与课文内容的距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变序教学法。

抓住“乐趣”这个词。学生想学哪一部分就深入学习哪一部分。这样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 说教法

1、 质疑探究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学生可以围绕养花“乐趣”进行提问,这样不仅让学生主动探究,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乐趣”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养花》这篇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体内容,知道了《养花》写出了作者养花中的乐趣,你想知道有哪些乐趣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学习。

(二)寻找“乐趣”

1、受“一点突破教学法”的启示,我决定让学生在上课开始,找出总写乐趣的重点句,即: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需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2、读书感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占有重要地位,学生找到重点段后,采用各种形式,反复诵读,边读边体会,带着体会再读,可以使学生悟出这两句话总写了养花中的“情趣之乐”,“意义之乐”,“成果之乐”。

(三)重点环节就是体会“乐趣”

新课程倡导,团体互助性学习,即合作学习,因此在此环节开始,我让小组合作,每个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员听,并说出理由,不懂之处在小组内讨论,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如何把养花中的 “意义之乐”, “情趣之乐”,“成果之乐”写具体的。

1、 体会养花的 “意义之乐”。

① 请找到具体描写“意义之乐”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② 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感受“意义之乐”。 如:养花使作者腰酸腿疼,他为什么觉得有意思呢?

此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创设情景,出示百花开放的壮观景象,让学生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快乐感受生活的美好,以肯定的语气告诉所有人:“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就是真理!”这就是劳动的意义!

2、 体会“情趣之乐”,“成果之乐”。

采用演示教学法,出示昙花照片再现“秉烛夜游”和“送牛奶的同志夸花香”的情形。创设情景:如假如你是老舍先生,请朋友观赏自己的花,听着友人赞叹,你有何感受?教学生用换位思考的方法,体会作者享受成果时的自豪与高兴,带着这种体会与感受读文中的段落,在诵读中加深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可能会质疑“‘泪’和‘忧’也算乐趣吗?”对此质疑我会鼓励大胆质疑的同学,组织同学讨论此问题。

教师点拨:伤心流泪只是一段小插曲,毕竟欢乐时多,伤心时少,这何尝不是一种情趣呢?

在体会“乐趣”这一环节中,体会养花的“意义之乐”, “情趣之乐”,“成果之乐”时顺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点到那一部分,就深入探讨学习哪一部分,这样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深化“乐趣”

新课程倡导一个教学环节要揉合多个目标,在此环节,让学生有感情地带着学习中的体会读完课文后,说一说下面问题:

1、养花可以(

),这是件充满乐趣的事。

2、你为父母做好了一顿饭可以(

),这是件充满乐趣的事。

3、(

)可以(

),这是件充满乐趣的事。 这些问题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生成和增长了知识,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已有经验产生不同的体会和感受。

(五)拓展运用

拓展运用立足于以读到背,以背到写,以写到用。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的热爱,激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因此在此环节先采用同桌比赛背诵的方法,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文字,当堂背诵展示。背诵快的学生介绍自己的背诵方法即:在理解体会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课下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花草写一篇短文。如果养过花,也可以写出自己的感受。

六、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突出中心、干净明朗、一目了然。我的板书设计是:

养花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

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养花的乐趣 既续劳动,又长见识。

本设计是我对课程改革的一点探索,不足之处,希望各位领导、老师指正。

第四篇:养花说课稿

《养花》说课稿

说教材

我所上的《养花》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综合复习”中的一篇课文,老舍先生用朴实的语言写了养花过程中的真实感受,总结了自己在养花过程中获得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程度适度的文章,领会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为此,我“依纲扣本”,以本课教材所处的特殊位置(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中)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首先教学目标是,第一理解课文内容......】

一、 说目标

二、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中心句,能通过文中的具体事例说出并体会作

者从养花中体会到的乐趣。

三、

2、在朗读中感受作者语言的亲切、自然,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生活的情感。

【而教学重点是......】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

向上的思想感情。【接着我......】

四、 说教法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材特点, 在教学中:

1、以教师的引领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2、读写结合,学完文章后,进行仿写句子。

3、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4变序教学法。抓中心再深入课文内容。

五、说学法【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法来学习本篇课文】

(1)合作、讨论法:这不但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还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并使用学生智力互补,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六|、说过程

本课我总分为四个环节来完成:

(一)、 导入课题:

1、同学们,花草能装点自然,美化生活,陶冶情操。人们都爱赏花,有的人更爱养花。哪些同学自己养过花,把你养花的感受说一说。(先让学生自由发言。)

2、养花是件非常有乐趣的事,今天,我们学习老舍先生写的《养花》。(再让学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直奔中心:本环节用5分钟左右,六年级学生经过六年小学生活的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了,这个环节检查了学习的预习效果并让学生自己找到了课文的中心,一下子就抓住了课文的主题。这一环节完成了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

(三)、围绕中心,研读课文:

学习要求一:

快速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老舍先生从养花中得到乐趣的有关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 以一个问题,统领全篇。课堂上,教师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促进

了学生的阅读、探究、感悟。学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过程中,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深刻领悟到了作者养花的乐趣和表达的的情感。 )

学习要求二:

读课文最后一段,从老舍先生养花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在引领学生体会养花的乐趣,通过回顾全篇,由文本向生活延展,将语文打开。)

七、当堂训练:(仿写句子)

有()有(),有()有(),有()有(),有()有()。既(),又()这就是()的乐趣。

总之,本课的设计理念为以阅读老舍的《养花》等老舍的作品感受作家语言的亲切和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以此课例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等方面的能力

第五篇:变色花说课设计

《变色花》说课

教学分析:

《变色花》是苏教小学六年级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中的第三课。本单元第一课《蜡烛的变化》《铁钉生锈了》已经让孩子们掌握了物质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本课旨在通过探究变色花的奥秘来认识两类物质——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学生能用“指示剂”来鉴别身边物质的酸碱性,学生体会“指示剂”这个神奇物质在不同酸碱性物质中的作用。

过渡语:(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知道生活中常见的碱性物质、酸性物质和指示剂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示范了解自作指示剂的过程;能用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能积极大胆的阐述自己发现,体现探究的乐趣;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难点是:用指示剂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过渡语:(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情趣导入法、实验探究法、任务驱动法。

过渡语:(为了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实验活动中,直观地看到实验的结果,我准备了以下教具)

教学准备:

紫色甘蓝指示剂、 肥皂水、洗衣液、橙汁、白醋、橘子数个、白色纸花、

试管若干、试管架若干、水槽若干、胶头滴管若干、滤纸数张等。 过渡语:(为了充分营造轻松和谐充满活力的科学课堂。在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谈话和评价指引下,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分析、推断能力,都将在几个探究活动中得以充分的体现。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问题-猜想

1.同学们,刘谦听说过吗?老师也跟这魔术大师学了一手,想看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见证奇迹的时刻!

2.表演魔术: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纸花,并在上面喷水,学生认真观察。 3.设疑:你们认为使花变色的奥妙在哪里呢?

4. 我非常欣赏同学们科学的思维方式 ,任何看似奇异的现象只是因为其中藏着一些我们暂时不明白科学道理,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麽多假设,这些假设是否正确呢?我们要通过什么来验证?

(设计意图:利用魔术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尝试实验:揭示概念

(一)学生尝试实验

1. 学生分组用实验:让学生在装有白醋和碱水的烧杯中分别滴入五六滴紫甘蓝水,观察现象。

2.生发现:紫甘蓝水遇白醋变红,遇肥皂水变绿。

(二)组织交流,验证猜想

1.根据学生实验所看到的现象,引导学生解释花为什么变色。 2.教师讲解什么是酸、碱性物质并请学生举例,拓展讲解中性物质。 3.说明指示剂的用途和应用范围。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纸花变色的原因,了解常见的物质中有的是酸性物质、有的是碱性物质、有的则是中性物质。同时知道指示剂能够分辨出物质的酸碱性。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三、自制指示剂,并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1.教师示范紫甘蓝水的制作过程并讲解注意事项。

2.学生用紫甘蓝水检测自带的物质的酸碱性,教师相机指导。

教师让各组把带来的各种液体装入洗净的果冻盒里,然后用胶头滴管取适量的指示剂逐一进行检测,根据颜色的变化,判断物质的酸碱性,并填写实验记录。

3.学生代表展示实验结果,教师解释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以致用,发现科学存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四、学生自变魔术,感受学习的乐趣

1.谈话:现在谁能把这朵花变成绿花红叶呀? 2.以组为单位讨论方法,并请学生代表表演魔术。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动手验证自己的假设,进一步提高学生积极性,从而把本节课推向高潮)

五、总结归纳

1.谈话: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学生谈自己的感想。

3.师总结: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学习了本节课我们就可以用自己做的指示剂去鉴别酸碱性物质了。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你会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科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活动后认识到使紫甘蓝汁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不能使紫甘蓝水变色的物质,叫做中性物质;能够使酸性物质变红,酸性物质变绿的,叫做酸碱指示剂。同时也揭示今天的研究主体内容:变色。再交流自己知道在酸碱性物质,丰富课外知识。)

六、顺势拓展 ,延伸应用

1.谈话:科学家发明指示剂到底有什么用途呢? 2.出示课件,讲解指示剂的应用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板书设计

酸性物质 (变红) 变色花 紫甘蓝水(酸碱指示剂 ) +

碱性物质 (变绿)

教学反思:

本课,我致力于把合作、交流、记录、汇报、质疑等每一个小细节无不渗透新型科学课堂的理念,教师理性的询问、迎合学生答语以及处理突发问题这些语言上的指导,都在努力引起学生的思考。还在对教材结构结

合学生、地域自然情况进行合理调整的同时,考虑了课堂教学时间、也很好的将科学课拓展到了课堂之外。

上一篇:教授学术成果范文下一篇:军人血性演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