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的说课稿

2024-05-04

金色花的说课稿(精选8篇)

篇1:金色花的说课稿

【教学设计、理念】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阅读课文教学中培养学习习惯、意识、态度、品质等学习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自学生字词,读懂课文。训练朗读水平,快速默读能力。

2、能力目标:

学习提高分角色朗读水平;学习层层深入,逐步深化、篇末点题的方法;培养与人合作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

了解红军过草地艰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习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掌握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和动作表现人物内心和精神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阅读有关长征的课外书籍,看有关影片。

【教学过程】

一、指示课题

1、板书课题:

问:从题目来看,本文主要是写什么?

2、为什么把“鱼钩”称做是“金色的”?

(提示学生阅读时注意文章以“鱼钩”为线索,写下了一个什么故事?并弄清“金色”的象征意义)。

二、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

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3、比较多音字:

和(huó)面;作(zuó)料;硬咽(yàn);和(hé)平;振作(zuò)精神;咽(yān)喉

三、初读课文

1、巩固生字难词。

2、了解故事梗概:

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件什么事?课文提到哪些人物?着重写了谁?

3、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表和表现他的内心的句子。并作上记号。

四、指导阅读

1、划分段落。

2、逐段阅读,讨论:

根据课后提示,抓住重点。指导阅读、互帮互学了解人物的外表和内心。

3、质疑讨论题:

⑴从课文描写的老班长的外貌来看,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人?

⑵什么时候“饥饿威胁我们”?老班长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⑶老班长为什么不吃鲜鱼汤?当小梁发现后,老班长又为什么不许他告诉别人?

⑷小梁他们发现老班长昏倒在水塘边时是怎样抢救的?老班长为什么还是坚持不喝鱼汤?

⑸课文结尾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五、总结谈话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反映了什么?

2、品味描写老班长神态、语言、行动的句子,结合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的外表来揭示人物内心的。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运用前一课学到的读写方法,沿着作者的思路认真阅读,仔细阅读不但要看到老班长的外貌,动作和神态,听到老班长和我的对话,还要能感觉到老班长的“我”的内心活动,从而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篇2:金色花的说课稿

(黄泥学校

李玉花)

一.说教材

1. 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第8单元第一课时,教材以 when is your birthday? 为中心话题。Section A 是本单元的重点部分,也是核心教学,主要学习日期的表达。它上承Unit7 的数字教学,下接Section B与以后有关日期的英语教学,因此本部分是前后知识的载体,在本单元以及今后的英语学习中都占重要的地位。

2.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说: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目标

① 词汇 掌握 1-12月份的表达 序数词1-31 ② 日常交际用语 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③ 语法 日期表达法

(2)能力目标 在连贯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快速反应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熟练应用:when is your birthday? 句型及其回答。

(3)情感目标 热爱生命,孝敬父母的 思想教育

3. 本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及其理论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重点是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 及其回答.难点是日期表达中月份和日期的正确使用。关键点是:正确熟练运用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句型。

二、说教法

教学的实质是交际,为此我选用了以下教法:

1.提问引入法 通过提问,集体,分组回答,或学生逐个回答的形式开展教学,检查和巩固新旧知识。

2.交际功能法 通过集体,分组,两人,个人操练等形式,达到交际的目的。

三、说学情、说学法。

在学习日期的表达法时要先学习序数词的构成,学生在以前的课程里已经学习了基数词,对于两种数词之间的区别一定会令学生感到头痛,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找出构成规律,总结特殊变化,对比强化记忆。依据新课改的精神,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⒈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用生动的课件调动学生的感观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⒉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我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氛围,把课堂变成有声有色的舞台,让学生在乐中学。

⒊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连贯的听说读写,游戏,竞赛等,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针对本课的内容,我采用了五步教学法:

第一步:热身 激活旧知识,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前气氛。;第二步:呈现 呈现新内容,感知新内容;第三步:操练 用多种方式操练新知识;

第四步:通过听力练习和笔头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巩固新知识。第五步:应用 让学生在用中学,乐中学,学了就用。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以交际为核心教学,我采用五步教学法,并且灵活穿插使用各步教学。

Step1 warm up(热身)① 教师提前了解学生生日,希望能给本月生日学生surprise,为他们送上生日的祝福,集体唱生日歌,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带着积极活跃的心情进入课堂。

Step2 Presentation(呈现)① 利用歌曲的承上启下作用,询问学生的年龄和生日,如果学生还不会回答不要紧,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回答。然后引出今天要学的重点,要学会说自己的生日,便要掌握月份和日期。说:When is your birthday? How to say our birthday dates? 引出月份的教学。然后播放 1a 部分的录音 , 让学生进行模仿。② 利用多媒体手段,学习1-12月的新单词 采用集体,分组,分排,两人,个人轮流等方式操练。再学一首英文月份歌,加深印象 ③(学生基本掌握月份单词的读音后)教师可以指着挂历说: My birthday is on Octerber 21st.When is your birthday? 从而引出本单元的重点目标语言“日期的询问和表达”。加重语气重复21,让学生初步感知序数词的读法。自然呈现序数词的教学。做相关练习1b 和设计的练习,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巩固新知识。④ 序数词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归纳序数词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总结归纳能力。最后总结出:“基变序,有规律,词尾加上th。123,特殊

记,8去t,9去e,f来把ve替。整十y 变i,th前有小e来。”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启发性教学原则。⑤ 用幻灯片操练序数词中的几个特殊的数字,突破难点。.⑥播放 2a 部分的录音让学生听,引导学生跟读、模仿,完成 2a 部分的教学任务。

Step3.Practise ① Ask and answer 反复操练句型: 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引导学生展开 Pairwork 活动,完成 2d 部分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先阅读对话,再进行问答练习,运用 When is your / his / her birthday? My / His / Her birthday is „通过集体练,小组练,两人练,个人轮流练习等方式,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提高语感。

Step4.consolidation(巩固)课堂练习。

Step5.Homework 1.复习记忆本课所学的生词。

篇3:关于正弦定理的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正弦定理》.

首先, 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如下分析.

一、本节内容在全书中的位置

《正弦定理》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第5册 (必修) 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知识, 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

二、新旧教材对比

1. 教材顺序

新、旧教材中正弦定理都是在已讲完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之后来学习的, 其原因是正弦定理是三角函数知识与平面向量知识在三角形中的交会应用.

2. 教材内容

相同点:新、旧教材中均运用归纳思想, 在直角三角形中揭示边角关系:asinA=bsinB=csinC并进一步进行探索, 证实在斜角三角形中此关系也成立.

不同点:旧教材正弦定理利用向量运算推证的证法较新颖, 同时又作为向量知识的应用, 但证明过程比较繁琐, 学生入手比较困难, 其特点在于知识的迁移与联系;新教材以“等量关系”为突破口, 利用边与角的三角函数关系, 在斜角三角形中构造直角三角形寻找等量, 从而达到证明的目的.这种证法简捷, 同学们比较容易理解并接受, 容易对证明过程进行发散, “还可以怎样做”体现了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不断探究的创新意识.

基于以上分析制定目标如下: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证明定理的方法.

(2) 会运用正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

2. 能力目标

通过证明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创新思维, 掌握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探索数学规律, 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的研究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弦定理的证明及基本应用.正弦定理揭示了任意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客观规律是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 也是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知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因此, 本节课重点内容是正弦定理证明与基本应用.

难点:证明方法推导的多样性.在证明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 学生的研讨, 对知识的挖掘多角度地证明定理.因此, 本节课难点的内容是证法的多样性.

下面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课程.

实例引入

1. 为何实例引入:以实际问题为背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 确定探索方向引出新课.

2. 为何选择较复杂的图形:

图中展现出3个三角形的类型, 分别为Rt△ADB, 锐角三角形ACD, 钝角三角形BAC.强化我们在解三角形问题时应注意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设置问题1的意图:通过演示变化过程, 认识到边与角的变化关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置问题2的意图:引导学生如何实现边角关系的互化.联系所学内容, 使学生掌握实现边角互化的手段———三角函数的定义.从而达到应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来实现边角互化的目的.

接下来, 通过学生的研讨我们运用归纳的思想从直角三角形中揭示边角关系:a=b=c,

sin Asin Bsin C

于是就斜三角形进行探索发现这一关系.

在这一环节中, 为何先从直角三角形中归纳关系的意图在于:首先在初中时我们已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过边角关系;其次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 我们一般归纳结论都从特殊情况出发“发现”结论再推广到一般情况, 进而实现归纳结论的目的.

于是我们下一环节通过学生充分的研讨来证明这一结论.

设计意图: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证明正弦定理常见的方法有6种, 以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分析以下四种方法较易被学生采纳. (我们以锐角三角形为例进行证明)

法一: (等高法) .

思路:构造Rt△ABC和Rt△ADC, 通过高相等建立等量关系, 从而证明等式.

思考用等高法的原因在于:归纳时我们是应用直角三角形得此等式的, 从而学生很容易想到在斜三角形中构造直角三角形, 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通过找等量关系达到证明的目的.

另外, 在证明时容易漏掉对钝角三角形的讨论, 因此老师点拨要强调思维的严谨性, 注意分类讨论.

法二: (等积法) .

思路:通过面积相等证明等式, 实质上等积法与等高法是同一种证法, 只是从代数的两个不同角度来寻找三角形中的等量关系进行证明.

法三: (外接圆法) .

思路:将锐角三角形ABC转化成Rt△ABD, 利用三角函数定义证得等式.

方法是:从几何的角度构造直角三角形, 通过等量 (直径) 达到证明目的.

法四: (投影法) .

思路:从向量知识入手, 通过A#$B, A#$C在A#$D上的投影相等证得等式.

法五: (突破法) .

思路:利用分析法寻找思路, 用综合法进行证明.

总结:以上五种证法在本质上都是同一证法, 只不过是从代数、几何与平面向量的几个角度构造直角三角形, 通过寻找等量关系达到证明等式得目的.

其中, 法五是不常见的方法, 我们下节再着重分析这种方法.

篇4:《大气压强》一节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习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后对压强知识的延伸,以便为后面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本节教学目标是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本节教学内容特点确立的。

1.知识目标

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2.能力目标

感知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体验自主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方法,通过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利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本节教学的重点: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本节教学的难点:大气压的测量。

二、说学生

八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现欲,喜欢动手动脑,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已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气体压强容易被人们忽视,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结合多媒体,以感性认识为依托,使学生能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要求。

三、说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

通过情境创设,启发学生设疑。

2.演示教学法

通过演示“覆杯实验”证明大气压存在。

3.实验法

利用饮料瓶分组实验,想办法再次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通过实验视频进行无法演示的托里拆利实验。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色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进行“覆杯实验”的演示。即拿出一个装满水的杯,杯口覆上硬纸片,倒置,纸片不下落,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形成学习疑问。

2.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本过程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

第二部分:首先,利用“覆杯实验”的演示,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分组实验再次证明。

大气压强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最后,教师邀请学生台前模拟“马德保半球实验”,并提出疑问,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

第三部分:分组探究,估测大气压。

安排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手边老师提供的吸盘、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等器材,进行分组实验,利用公式计算出大气压值。教师根据学生计算大气压值的偏差,因势利导,引出托里拆利实验,得到标准大气压值。由于条件有限,托里拆利实验需要视频演示。

第四部分:知识拓展延伸。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生活中测量大气压的工具,并能利用大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长白山上温泉水沸腾为什么煮不熟鸡蛋?

3.学习反馈

教师出示生活现象,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答,从而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

4.回顾小结

先组织学生再次阅读教材,结合板书,归纳所学知识,以便学生系统掌握。

篇5:《四季》的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四季》。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

《四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学生学习了汉语拼音和识字(一)后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课文共有四句话和四幅图,每句话配有一幅图,本首诗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整首诗歌通俗易懂,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我们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1会认11个生字,四个偏旁,写好“竖弯钩”和汉字“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小节。

过程与方法:识字写字;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秋季的美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识字,初步认识汉字的形体美。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观察、朗读、想象感受秋天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法学法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及学情,我们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本节课,教师通过创设一定情境,播放和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识字指导法:运用拼音识字法、分析比较法、字理识字法、猜谜识字法、拆合识字法、游戏识字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

引导朗读法:本着“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让学生通过读对课文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感受到语句的优美。

在对待学生的学习上,我们以学生的“学”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放开手脚,积极参与,大胆求索。本课我们指导学生用如下方法进行学习:

朗读感悟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节课,教师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感受文中蕴涵的情感。

自主探究法:明确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节课,我们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习语文。课堂上注重语言训练,通过朗读、背诵和说话,实现语感积淀,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生动形象。总之,教学中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自主、自信的学习品质。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我们设计了四个环节:(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三)指导朗读,感悟秋景(四)指导写字,趣味作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创造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于是,开始上课时,教师绘声绘色地告诉学生大自然妈妈有四个漂亮的女儿,然后让学生欣赏美丽的风景图,学生边欣赏教师边配乐介绍,从而引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并板书。这种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到四季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对四季的探索和好奇心。“春、夏、秋、冬”四个字中有三个字都是本课的认读字,所以教师边板书边指导孩子识记,并认识禾字旁。告诉孩子“春、夏、秋、冬”就是一年中的“四季”,板书课题“四季”。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前先欣赏课文的动画视频,然后让学生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个季节的什么景物?学生边汇报教师边贴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因为新课标中强调了培养低年级学生倾听的能力以及观察的能力,同时有趣的动画还可以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初步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后,老师让孩子们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并把认读字多读几遍。这样设计目的是为接下来的识字教学奠定基础。识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因此我们设计的识字教学的环节一共有三部:1.拼读生字,记音。2.认读生字,记形。3.卡片识字,巩固。

1.拼读生字,记音。教师巧妙的把本课的生字按照两拼音节、三拼音节以及整体认读音节分成三类,先让小老师带大家拼读,然后请学生观察发现,进行总结归类。这样既巩固了刚刚学过的拼音知识,又让学生记住了字音,达到教学无痕的效果。

2.认读生字,记形。教师让学生开火车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然后交流识字方法,记住生字的字形。先用“对”字举例,巩固加一加的识字方法,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记住“肚、就、说、叶、圆”五个字。指导学生用猜字谜的方法学习“雪”字,用“比一比”的识字方法学习“是”字,学完总结学过的识字方法。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认识“月字旁、大口框和雨字头”三个偏旁。在识字的同时让学生练习组词,造句。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

3.卡片识字,巩固。教师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创设情境:瞧,调皮的生字宝宝和大家玩起了捉迷藏,藏到了儿歌中,你们能猜出每个数字后面藏得都是谁吗?快把它们找出来排排队。让学生们边动手边动脑,在玩中学,学中玩,符合低年级的学情特点。

(三)指导朗读,感悟秋景

由于本课的四个小节结构相似,因此我们在教学时打破一贯从头到尾按顺序、一成不变的教学传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说说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从哪看出来的?从而引出第三小节的学习,也就是学习秋天的美景。朗读感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悟秋天的美。教师先指名读第三小节,然后让学生找找这一小结描写了秋天的什么?学生会找到“谷穗”。谷穗是什么样的?学生会找到“弯弯”。

教师板书“弯弯”。我们的教学面对的是刚入学的六、七岁的孩子,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儿歌中所涉及到的“谷穗弯弯”不太容易理解,教师结合实物图片进行教学,直观明了,并指导用叠词的好处。再通过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好“谷穗弯弯”。语文学习落实了“读”,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教师出示秋天的石榴的图片,让学生也练习使用叠词,说说石榴怎么样,张扬学生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然后教师让学生找找这一小节中还有哪个词说谷穗弯?学生会找到“鞠着躬”。

教师让学生一起做做鞠躬的动作,体会谷穗是因为颗粒饱满太沉了,所以压弯了腰,再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平时给老师鞠躬是在感谢老师的辛勤培育,从而体会出小谷穗是在给农民伯伯鞠躬,感谢农民伯伯这一深层含义。动作表演,既有趣又生动,符合低年级儿童好动、好玩的特点,这样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乐在其中。接着教师让学生体会谷穗的心情,并带着开心、自豪的语气读谷穗说的话。最后师生合作朗读这一小节,再背诵。

(四)指导写字,趣味作业

写字指导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孩子刚刚接触写字,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学会观察笔画,占格,进而写好字。本节课教师先让学生观察“竖弯钩”的写法,然后再由浅入深观察“七”的写法,教师指导书写。在写字时还要提醒孩子正确的写字姿势,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字加以展示评价,并修改。

本节课教师设计了两个趣味作业,让学生二选其一,体现了作业的趣味性和创新性。

六、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我们追求言简意赅,用图片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

篇6:《门槛》的说课稿

马新平教学要点:1、理解本文运用象征的方法生动、深刻的揭示主题的写法。2、学习运用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3、学习革命者为了正义和真理,不畏艰险,义无返顾的崇高精神和品格。4、把握形散中的“形式灵活”的特点。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等。2、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是为了纪念俄罗斯女革命家薇拉·扎苏里奇而写的。薇拉·扎苏里奇1878年行刺彼得堡行政官,不幸被捕牺牲。当时,屠格涅夫正旅居国外,消息传来,他悲痛万分。这天夜里他做了一个梦,梦醒之后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生字:kǎnzhuózēngshūqīmǐnzàn槛浊憎疏亲戚怜悯暂时2、思考:1)本文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2)作者采用了什么形式来组材?3)主题是什么?三、精读课文,简单分析:1、分角色朗读2、分析:1)作者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生动地塑造了一位女革命家的形象。2)从哪些方面具体描写的?——文中的女郎不怕“寒冷,饥饿,憎恨,嘲笑……监狱,疾病,甚至于死亡”,甘愿忍受“一切的痛苦”和“一切的打击”;不要别人的“感激”“怜悯”不要“名声”甘愿去“犯罪”,献出自己的青春,去作“无名的牺牲”……从女郎铮铮有声的答话的语调中可以看出,她有着铁一般的决心和意志。在这位女革命家的身上集中体现了革命家的大无畏精神和高尚的品格。3)作者刻画这个女郎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借这个形象的刻画,赞美了革命家的凛然正气,讴歌了革命家的博大胸襟与崇高心灵。五、写作特点:——充分体现了形散中的“形式灵活”1、全部用对话的形式,站在一道门槛前。2、用梦的形式写,写梦的情景。3、用象征的手法。4、主题明确集中。六、完成练习

篇7:《望月》的说课稿

《望月》一课是苏教版第十册第六组中的一篇散文,课文以生动的笔调写了“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的形象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感悟作者,诗人和小外甥眼里的月亮,知道景随情生,一切皆情景的道理。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语言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反映世界、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二、说教法、学法

(1)采用营造情景,激发兴趣。即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一个诗情画意环境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学法迁移,合作探究。

(3)知识拓展,自主学习。

(4)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力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多感官的全面体验。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学习第一段)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望月(齐读)

2.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

3.交流:(同学们说得真好)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的?

二、学习第一段,感悟作者望月: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段,用心细细品味,想想读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2.交流:(作者描写的月光江景太美了,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画面)那你能把美的感受用朗读来表达出来吗?

3.指名读,齐读。

4.小结过渡:月亮是美的,月光是柔和的,月光下的万物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这美景使我陶醉了。当“我”偶尔回头时,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跟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和小外甥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那他们之间交谈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5—13节,体会其中的意思。

三、综合性学习,体会小外甥望月: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可同桌读,学习小组读。然后讨论讨论,再作交流。

2.他们交谈了些什么?交流(比背诗句)

(1)出示诗句

(2)原来小外甥和我以比背诗句为交谈方式,的确让我感到愉快,那么同学们知道这些诗句意思及出处、作者吗?

(3)学生再作交流,并相机出示图。

(4)分角色读第5—13节。

3.学到这里,你想对小外甥说些什么呢?(板书:聪明好学)

4.拓展延伸:小外甥会背的我们也会背了,说明我们班学生不比小外甥差,老师真的很高兴,那么,老师相信你们平时也一定积累不少诗句,那么你还知道有关月亮、山、水的诗句吗?背给大家听听好吗?(学生交流,看来,同学们知道得也不少。)

5.总结:同学们,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6.突然,小外甥又留出一个题来,月亮像什么?(出示)请同学们读读14—20节,边读边圈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同桌可讨论。

(1)学生读,圈划。

(2)交流,出示:“……像……”

(3)你觉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样?

(4)小结:小外甥想象和奇特,月亮在小外甥眼里充满了童真,充满了幻想,他真是一位爱幻想的小男孩(板书:爱幻想)

(5)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段。

7.小外甥爱幻想,我知道我们班的每位学生也像小外甥那样富于幻想,那么老师也为准备一组图片,让我们也展开想象的翅膀。

8.出示图,(学生说说)看来,同学们的想象也很丰富奇特。

四、总结:

今天,我们也望了一次月,我们不光感受到了月亮的美丽,而且通过望月有了许多新的收获,认识了一位爱幻想,爱学习的小男孩,相信同学们以后一定会书中的小男孩一样认真对待每件事。

五、齐读课文:

作业:

1.把你喜欢的描写月光的句子抄写下来。

2.准备举行一次小型赛诗会。

《望月》的说课稿范文(2)

一、说教材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写的是“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的形象跃然纸上,文中的对话很多,也很适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因此,我们组选择这课为本次教研活动的教学内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结合教材结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体会欣赏描写目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二、说教学方法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课标》精神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特点,将学生分为6个学习小组,让他们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引导他们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倡导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培养语感,受到熏陶使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三、说教学步骤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为贯彻新《课标》的精神,我们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如下几步来设计:

(一)谈话中设疑

课始,教师揭题后让学生围绕课题说说你最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脉络,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论,调动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完后交流读书收获,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3、从哪此地方可看出他爱积累?哪些地方写他爱幻想?

4、生再读课文,找出相关内容并读出来,这样不仅检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也检查读书情况,一举两得。

(三)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1)质疑

由于学生基础不同,所以提出问题的水平高低也不一样,有的问题是学生通过认真读书开动脑筋提出来的具有很高的研讨价值,往往理解整篇课文的最佳切入点,教师要善于把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引导他们自读、自悟、自得。

(2)根据学生质疑情况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小组选择学习目标并说说打算怎样完成这一目标。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展示。

在这一个大环节设计中,我们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让各个学习小组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学习内容,进行再朗读,再领悟,然后相互交流,充分发表意见和汇报展示,这样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个性得到了尊重,提高了个体学习的能力,既培养了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和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以发挥了群体的集体功能,达到了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的目的。

(四)总结作业

课后收集描写山水星月等诗句,比比谁积累的多,这一作业设计不仅是课外的延伸,也激发了学生积累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主动积累的习惯。

各位评委,以上是我们这一节课的教学设想,主观上我们力求体现“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得以主动发展”这一精神,客观上由于我们理论和实践的水平有限,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有许多地方不尽如人意,恳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望月》的说课稿范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特点

A、《望月》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六年制语文课本第十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第六组是由三篇课文一个“练习”和“习作”组成。

B、《望月》是一篇角度独特,构思新颖的写月的散文。课文以生动的笔调写了“我”在甲板赏月时,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表现了甥舅二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

2.教学目标的确定

A、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B、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C、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感受和反映世界。

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分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4.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学习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二、三段。指导背诵全文。

5.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投影机、幻灯片。

二.教学思路

1.教学方法:

A、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理解重点句。

B、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以及形式多样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

2.学生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宋祖英演唱的MTV—《望月》。通过视、听效果,创设情境,把学生巧妙地引入课文,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带着问题,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提出自学要求。

a、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b、你能解决刚才提出的哪些问题。

c、对不理解的问题做上记号,以便讨论。

B、检查预习情况。

a、交流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这一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通过自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b、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c、学生自由朗读喜欢的段落。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内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C.理清文章的脉络。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学生主动学习打下基础。

3.情境体验,学习第一段。

A、出示一张“月光江景图”幻灯片。

这是一幅什么景象?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所看到月光下的美丽江景,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B、指名读第一段,划出描写月光的句子,图文对照,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C、赏析比较:读了这些描写月光的句子,你最喜欢的是哪句呢?通过咬文嚼字,体会作者写月光运用拟人手法,以及按江面—江两岸的写作顺序。

D、你还能想象出月光下的江景图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通过想象,丰富学生的情感。

E、配乐朗读,指导背诵。

4.作业

四.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1、学习课文第二段

A、自读课文,想想这段写了什么?

B、你的印象中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找一找,划一划书中的句子。

C、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

D、你是从课文哪些地方读懂的呢?

E、分角色朗读*5—11,并理解诗句的意思。

通过配乐朗读,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体现孩子的天真、好学。

F、指导读诗,并背诵。

G、教师口述,引入情境。

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它们滋润我们的“心田”,使我们无比舒畅。

a、出示句子: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b、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H、联系生活,积累诗句。

你还能背出哪些描写月亮的诗句?山的诗句或水的诗句吗?

过渡:小外甥的爱幻想表现在哪?让我们继续学课文。

2、学习课文第三段

A、请人读

B、四人学习小组讨论:小外甥的爱幻想你是从哪儿读懂?他的想象怎样?自由读、指名读,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以发展,提高充分体现资源共享的原则。

C、继续读课文,作者除了从小外甥的语言中看出他爱幻想,你还从其它地方读出了什么?让学生有感情读小外甥说话时动作,神情的句子,并细细品味。

D、分角色朗读。

E、齐读第三段。

过渡: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你们想不想随作者一起去幻想?闭上眼睛。)

3、学习课文第四段

A、引导学生想象。

篇8:金色花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化学1》(必修)第四章节的第二节,主要学习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实验室制法和氯离子的检验, 是全章教材的重点之一,氯不仅是卤素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还是最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教材对氯气的性质、用途、制法等进行比较全面、细致的 学习和研究,这对学生全面认识化学元素、形成正确观点、掌握正确学习方法以及对非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氯气的化学性质也是对第二章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和巩固; 在教材中对氯气性质的认识,是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完成的,这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

(二)教学目标分析

⒈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以及氯离子的检验;了解氯气的用途;认识氯气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推理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⒉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系列探究实验。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氯气 的性质、用途以及氯水的成分。

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养成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2)通过对Cl2化学性质的学习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并树立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及氯离子的检验。

(2)难点 :氯气与水、碱的反应和氯水的成分。

(四)教学课时安排

(1)探究氯气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中的氯气与金属反应、氯气与非金属反应。 (1课时)

(2)通过实验重点探究氯气与水的反应、氯气与碱的反应以及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1课时)

二、说教法

本节教学以创设特定情景→引入问题→指导阅读→实验探究→比较分析→总结归纳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从而获得知识和体验。实验设计上合理安排、台阶清晰、层层展开,并初步体现定量实验的思想。

三、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从学生知识角度来看,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能够从化合价变化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各要素,能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并且在金属钠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实验 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能够通过实验现象初步推测反应产物。

(二)学法指导

(1)采用先从氯的结构和化合价来理性推测氯气可能具有的性质,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和进一步探究氯气的性质,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喜悦感。

(2)加强实验指导,实验前阐明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过程中深入到学生中指导他们规范操作, 及时纠正错误,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认真小结,并同时利用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活跃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正确认识事物的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

1. 素材和课件准备

①氯气与水的反应(录像文件); ②氯水的化学性质(录像文件);③次氯酸漂白性(录像文件); ④氯气与碱的反应 (Flash动画)。

2.实验准备

课堂演示实验(与金属反应、与非金属反应)仪器药品准备,分组实验(与水反应、氯水的成分)仪器的准备。

3. 准备课堂学案及选择课堂练习

(二)教学过程

1.情景设置导入

教师通过报道“氯气泄露级处理事件”提出问题,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的“科学史话”, 增强学生探究氯气的欲望。

2.性质猜猜猜

(1) 教师展示一瓶氯气 , 让学生观察、动手做实验,并结合报道的材料找氯气的影子, 归纳出氯气的物理性质; (本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

(2)教师从“氯原子的结构”和“氯元素的化合价”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分析氯气的化学性质。 (本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和科学学习态度。 )

3.实验探究

探究一:与金属反应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铁丝在氯气中燃烧”,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后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 采用类比、归纳、总结的方法,写出氯气与钠、铜的反应方程式,并猜测实验现象。 (本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

探究二:与非金属反应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反应方程式,学生讨论思考与交流,引出燃烧的定义。 (本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迁移应用的扩散思维能力。 )

探究三:与水反应

通过媒体再现“氯气泄露后的处理”图片和“用氯气消毒游泳池”事件报道,让同学们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 氯气与水反应及产物是什么? 从而引出次氯酸, 总结出次氯酸的性质。 (本活动旨在培养动手动脑及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

探究四:氯水的成分

(1)让学生分析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根据提供的实验药品,思考实验方案并实施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本活动旨在开发学生横向、纵向思维,培养学生合作动手能力。 )

(2)学生小组汇报实验方案及结果 ,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本活动旨在让学生体验学习乐趣, 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

(3)播放“氯水的化学性质实验”视 频,小结氯水的成分和性质。 (本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

探究五:氯离子的检验

演示实验: 向分别盛有稀盐酸、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的三支试管里加入几滴硝酸银溶液, 观察发生的现象, 再滴入几滴稀HNO3, 有什么变化? 然后得出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本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

探究六:与碱反应

(1)通过媒体展示“消防人员向液氯泄露的小河里撒石灰”图片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本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 )

(2) 播放视频“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 让学生根据氯气与水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并总结;(本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

(3)练习书写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方程式,讲解漂白粉。 (本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迁移应用的扩散思维能力。 )

4.学以致用

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到典型习题中, 及时的反馈和重现自己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而调整自己对知识深广度的把握,同时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也起到一种事半功倍的效果。

5.我思我获

上一篇: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理念和新思想下一篇:船队青年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