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创新思考

2022-07-12

第一篇:企业文化创新思考

关于企业文化融合与创新的思考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成长发展的一种恒久动力支持系统,影响着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方方面面。在这个以创新为特征的时代,企业文化创新已成为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要素;在企业兼并与重组的过程中,文化的融合则是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所以,企业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已成为当今时代建设企业文化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明晰建设企业文化的立足点,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企业文化融合与创新过程中的主旨精神。

企业文化核心目标:塑造“企业人”

理解企业文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那就是企业文化重在“化人”,即帮助企业的员工真正实现由一个社会人到企业人的转变,这是企业文化的一个最基本的功能。因此,可以说,企业文化的中心目标就是塑造企业人,企业文化离不开“企业人”的塑造。而在实际情况中,许多企业家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却倾向在“人”之外设计方案、展开工作,例如,在企业发展壮大之后,购买篮球队、足球队、歌舞团等文娱项目。而事实上,这些并不是建设企业文化的主导方面,充其量只是辅助性工具,企业文化最根本的任务是要塑造人心、改变观念,从而帮助员工实现由一个社会人到企业人的转变。

何谓“企业人”?全身心投入到企业的员工才称为企业人,当我们谈及人的时候,在哲学层面讲,人是一个身心复合体,用马克思的话说,人是一个二重性的存在。人既有灵魂,还有肉体,是灵与肉的存在。从人的身体角度讲,人与其他动物没有区别;但除了身体之外,人还有心灵,心灵的建构构成了人类文化成长最广阔的空间。从人的二重性这个角度来分析,企业人讲究全身心融入。作为一个企业老板,都不能容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职工,即人虽然在我的企业但是心就没有投入进来,或者说心从来没有在过我的企业。但这种情况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绝非纸上谈兵,现实中经常发生,这就需要企业积极主动塑造的“企业人”。

而企业人的塑造是一个过程,这里我们可以把员工的企业实践分为四个基本层次:合格——投入——创造——忘我。第一个层次:合格员工。“格”代表企业的规章制度,合“格”是企业对员工的最基本的要求,即要求员工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要求,中规中矩地把自己的分内工作做好。一个企业老板对员工的最低要求就是合格员工。第二个层次:员工全身心地、投入性地开展工作。投入性不仅仅是一个身份到位、行为规范的问题,它还涉及到心理认同、文化认同问题。第三个层次:员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员工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企业创新的最基础工程。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只有把员工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这个最基础的工作做好,企业才有可持续的创新空间。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老板眼中不能仅仅盯住高端员工,高端员工当然是人才,但是,这些高端员工的昨天和前天可能就是企业的普通员工,我们应把企业创新的眼光放在企业最基层的地方,对有培养潜质的基层员工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对于基层员工来说,这种帮助就是雪中送炭式的帮助。一个人最需要的可能就是雪中送炭,而对于管理者来说,最难做的事也是雪中送炭。从效果上讲,雪中送炭最能赢得人心,赢得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为了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可以先在一些企业的细节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比如,专门设立一个信箱——职工合理化建议箱,让员工每月至少提一条关于企业的创新建议或合理化建议。目的就是培养员工的这种创造性的意识,并让每一个员工都形成这种参与意识,而且应该变成一个刚性要求。最具可操作性的企业创新行为往往来自于企业第一线。在一线操作的员工,可能比工程师的感受更直接,更能知道哪种方法更到位、更效率。假设有一个3 000人的企业,一个员工每月提一条建议,就是3 000条建议,按1%的合理化采中率,则共有30条,用到企业革新上,形成的效益就会很可观。

最后,员工是忘我的员工。毛主席曾经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这种忘我的员工是在企业价值观层面的一个要求,并不是说让大家实实在在地真正地忘我。例如,有企业的口号是:在岗一分钟,奉献60秒。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员工并不喜欢这个口号,许多员工说看到这个口号感觉老板像张着血盆大口要一口吞掉员工。那么为什么还要提倡忘我精神?是因为即使做不到大公无私,做到先公后私还是具有可行性的。特别是在企业成长的关键时期,企业的员工能不能真正把企业的利益放在优先地位考虑,这一点是可以做到的。因此,培养忘我精神就是要让企业获得一种企业精神的成长未来、成长空间,例如企业愿景,它就是全体企业员工共同期望的一种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就有忘我要素体现在其中。

从管理的高度来看待文化融合与创新

当我们从塑造企业人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的时候,要进一步明确的一点,就是企业文化的融合和创新是一种管理诉求。而文化管理则是建设企业文化最根本的价值诉求。改革开放30多年,企业经历了经验管理阶段、制度管理阶段、文化管理阶段三个历程,特别是对于国企来说,这方面的感受可能更深刻。如果把10年作为企业成长的一个阶段,这30多年正好是经验管理阶段、制度管理阶段、文化管理阶段这三个阶段。通过文化建设来超越传统管理视野,提升企业凝聚力,打造高绩效团队,这是一个企业健康成长所不容回避的首先问题。

上世纪80年代,我们倡导“管理在现场,指挥在一线”的口号,领导干部要和员工搞“三同”,说明那时候的主要管理模式是经验管理。经验管理有一个非常主要的特征,那就是在人性假设方面,它是一种“经济人”的假设。在老板的心中,员工是经济人,来企业一天则企业发一天工资。员工也定位自己为经济动物:我来企业并没有别的奢望,只是为了养家糊口。经验管理的最大优点是领导能够随时掌控企业的运行情况。与此同时,经验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企业家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企业一线中去了,那么相对应地,企业家对企业的战略、对企业发展外部环境的精力投入就减少了。现在流行一种说法,企业家要用80%的时间去思考企业的未来。这句话说明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战略谋划是很重要的,而在经验管理模式的背景下,企业家每天要花十几个小时在企业内部,有时甚至要合衣而睡在办公室,完全不可能拿出这么多时间来思考企业的未来。但是,在目前这种激烈的全球化、市场化的背景下,相比起内部处理的细节问题,企业更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的发展战略。经验管理的第二个问题在于因为要层层监督、层层管理,导致管理成本太高。从本质上讲,现场管理的本质就是监督管理,企业家在一线的原因在于企业家不相信自己不在的情况下员工会好好干活。而人的心理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逆反心理:你越不相信我,我就越不出活。监督管理的客观效果加剧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互不信任。可见,经验管理是人治,人治会经常导致人际之间的冲突和摩擦。

企业文化融合要正视文化差异、各美其美。两个企业在重组过程中,要正视文化差异,不要简单粗暴地把一种文化替代另一种文化。说到各美其美,企业都有自己辉煌的过去,成长的历史,应正视兼并企业的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是几代人传承下来的,简单地忽略这种企业认同,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费孝通先生在说到两种文化交流时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句话首先着眼于不用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如何相处,其实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文化融合也具有这种特点,每个企业的文化都有历史,要看到不同资源的独特价值。文化只有通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才能形成文化合金,打造出一个“合金”企业文化。合金意味着文化形态的新的形成,而不是简单的原有文化的相加。

文化融合中的常见问题

文化融合中的常见问题,首先表现为集而不团,忽视文化跟进。虽然整体的协调到位了,但是文化的跟进却没有跟上,而企业最重要的是应该文化先行。第二,漠视员工归属感和文化认同。企业的老板不要以一种强势的行政命令方式来解决文化认同问题,因为企业文化是一种塑心工程,即塑造心灵的工程,和制度不一样,制度是束身工程,即制度是约束规范人的身体行为,而文化是塑造心灵的,所以文化的提升是从身体到心灵的提升工程。束身容易塑心难。制度推行不难,难在老板能不能从我做起,如果能做到,那么制度不难做到。最难做到的是文化认同,因为文化认同要大家从内心拥戴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启动慢,不能操之过急。世界500强企业对文化的改造周期平均为6~8年的时间,而中国的企业许多都是巨无霸的企业,从业人数在500强前列,所以我们解决文化问题,肯定会比500强还要难。所以,大家不要以急功近利的心态来搞文化建设。因为文化解决的是文化认同问题,心理塑造需要时间。我国有句古话: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又说知人知面不知心,说的就是心理沟通需要时间,对员工精神境界、思想观念的塑造是一个非常难的过程。第三,貌合神离,形连心不连。好多企业重组后又各奔东西了,就像拉郎配一样,最后也没有真正地解决心理的沟通和认同问题。貌合神离,说明文化建设没有落到实处。第四,文化传统、资源的流失。应通过有效的途径把我们的传统资源保持住。不管怎样重组,都要知道企业文化资源最可贵的地方在哪,不能像某些老板做房屋规划和房地产改造一样,在一夜之间把四合院推倒,这是对传统文化的漠视者,根本不考虑其中蕴涵的文化价值。一个社会越走向现代化,它越有一种文化的记忆,而这种文化记忆是让一个人心理认同的外在标志性的东西。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电子手段,把企业的旧厂房拍下来,建一个数字的档案馆,留给后代一些生动的回忆;另外可以让一些老员工讲讲过去,留些音像资料,形成企业记忆。历史很重要,而人一走就把这段历史全部带走了,要进行抢救式管理。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时间性,它是和记忆、历史、时间连在一起的,有历史的文化才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同。

文化融合的对策建议

第一步,培育核心价值观、愿景。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就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愿景塑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也为企业精神,即企业应确立一个非常独特的真正能体现企业性格的企业精神。目前这方面的突出问题是企业文化个性化不强,尤其是国有企业,出现雷同化的企业精神。例如:团结、奋斗、拼搏、和谐等等。企业应该在文化再造过程中解决文化个性问题。如“把干毛巾再拧出一把水”,人们一看就知道这是丰田的,还有“特别能战斗”,这是开滦煤矿的,这样的企业精神才是个性化的。

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的内容是企业文化的精髓、企业文化的核心,人们对于在企业再造中,改变企业精神心存疑虑,担心这样做会让企业伤筋动骨啊。在这个问题上,如果企业原有文化精神非常到位,就无须改变,需要的是认真去维护它。就像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样,它具有时间隽永性。这八个字囊括了做事、做人两个方面,成为激励清华学子的精神坐标。一个好的企业精神一旦确立,就要守护,而文化最难得的就是守护。我国有一句形象的话说“人走茶凉”,借用这句话我们可以反过来说:好的企业文化是“人走茶不凉”,尤其是对于国有企业。在这30多年中,其企业领导人平均调换了六任,不能因为企业一把手的离去或企业家的更替而改变企业的文化,经常更换企业精神,会动摇军心,使基层员工感觉到文化不严肃。

第二步,包容、理解和信任机制的建立。文化需要包容,一定认真面对我们所整合的企业文化资源,考虑他们的感受。国家与国家的交流互通中,强势文化要考虑弱势文化的感受,企业与企业之间也是如此。再造企业文化要特别关注弱势文化方的感受,比如兼并了一个小企业,但小企业也有历史,也可能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只有建立包容、理解和信任机制,才能做到良好沟通。

第三步,打造文化融合的优秀团队。文化重组后,为了让新的文化尽快实现文化再造,实现文化造血同盟,可以在企业中成立一个试验区,从一个车间或班组开始,首先把优秀文化示范性展示出来,并流传下去。

第四步,建立有效的文化沟通渠道。一旦在文化重组中出现文化冲突、文化摩擦,应该有一个文化沟通的渠道,不要把文化的情绪积累下来,企业应在一些细微的方面要及时化解矛盾,化解文化冲突。

企业文化创新的建议与思路

文化创新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在某种情况下,甚至可以说,文化创新和文化守护是相辅相成的,文化没有守护,就谈不上创新,文化资源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失掉。如果一个文化没有沉淀,每天都在创新,那就不叫创新,文化创新是与文化坚守连在一起的,文化需要一以贯之,先坚守后创新,而且坚守越长,文化认同就越到位。

将文化与战略有机结合,确保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将文化与战略结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文化渗透到管理之中,避免文化的两张皮现象——文化是文化,管理是管理。文化要真正可持续发展,应该像人每天都要吃饭喝水一样,必须要文化渗透到日常的管理环节中去,这也有利于文化的量化。现在,企业文化已成为许多企业考评的重要依据,但事实上,文化量化是很难的,因为文化要解决认同问题,许多文化是不能量化的。企业要给文化留出一些空间来,避免有形的方面做得越多,内在的东西可反而被忽略了。如果文化量化过于刻板,有的员工可能会有意识在有形的文化层面上做文章,表面一看每一个方面都做得很好,但实际上呢,心理的问题没有解决,而文化还是要塑心的。

将文化与战略结合在一起,首先需要培养高层管理者的文化自觉。企业高层要有培养价值人,维护外圆内方管理模式的管理自觉。“有什么样的企业家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如果一个企业文化落实不到位,企业家要首先看到自己的责任,是自己没有做到位。企业文化是老板文化,这既是荣耀又是责任,而且责任更重。其次,需要全体员工的自觉参与。企业文化既是老板文化又不是老板文化,强调它是老板文化是在强调高层管理者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但企业文化的最后落脚点还是要落到基层员工的层面上,这就是文化落地问题,要让文化真正渗透到员工的内心,从这个层面上讲,这又不是老板文化。

注重解决文化的承传问题

第一,要具备持续性文化实践心态。文化不能一蹴而就,文化也不能急功近利,要有一种可持续的文化实践心态。企业文化不能忙起来放一放,闲来无事想一想。有些企业家始终把文化看作干扰企业正常工作的要素,应从根本上解决这个意识问题,确保文化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

第二,应注意持经达变,返本开新,这是对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持经指手持经典,就是要把企业在几十年成长过程中的经验自觉维护。不能为了求变而不顾传统,企业历史越长越要注意这一点。达变就是要有变化。每年,海尔的文化手册都要修订,因此企业每年要面对新的形势。在不变之中谋求变化,即持经达变。返本开新,即企业家应经常带领员工们去反省,对于我们企业几十年的成长来讲,最重要的资源究竟是什么?当反省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找到了根本。这也是对现有文化资源的清理,通过这种清理来返本开新,当我们知道我们过去的辉煌,我们才知道未来往哪个方向去努力。

第三,培养文化建设的平常心。文化建设不能没有平常心,平常心是建立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之上的。如果一个企业家只想赚钱,不想把企业做久做长,那么文化上就可以少投入甚至不投入,因为企业文化建设着眼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一旦企业希望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关注文化问题。人生最难得就是有一颗平常心,做企业最难得的也是如此。培养平常心要克服急功近利,要克服投机心态,就是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这样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台塑集团老板王永庆曾经说过:永远不要做投机生意。我们知道房地产业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最具投机性的行业领域,而目前在中国大陆的富豪排行榜上,行业比例最高的恰恰是房地产业。这个数据发人深省,如果都去搞投机,就没有人去踏踏实实做实业了,而实业救国就成为一句空话。所以,无论如何我们要回到脚下最坚实的土地上,以一颗平常心去吧企业经营好。

培育员工的信仰与境界

培育员工的信仰与境界,这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老话题。从大的社会环境来讲,中国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信仰缺失。信仰缺失就会导致人人什么都不怕,人总要有所敬畏,才知道底线,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引导树立这样的意识:企业的发展和成功,会带来员工事业的成就,使员工找到企业幸福感。同时,积极开展对员工人生信仰的培育,使之与企业愿景息息相关,达到员工与企业的真正互融。

企业健康模式:学习型企业

学习型企业强调团队学习、终身学习和全过程学习。通过学习,知识冲破个体限制,迅速在组织间传播,形成自我强化作用,提高整体的竞争力。学习型企业有如下几个特征:汲取先进文化理念、突破思维上限、有效沟通与对话、寻求团队共识。

面对现今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一个企业首先要树立其不断汲取先进文化理念的意识,并在实践中予以贯彻,不可固步自封,裹足不前。一个不断学习的人才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人,一个不断学习的企业才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企业。

理解“学习型企业”的关键,是要将企业视为一种生命体,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思维上限,创造出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的思考方式。学习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学习永无止境。

有效的沟通与对话要特别注意不同级别之间的对话。在企业内部,同级别之间对话一般来说没有障碍,而极差越高,对话就越困难,中国有句老话叫君臣无对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效的沟通和对话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及时化解矛盾,从而让文化处在一种有序健康的状态之中。

寻求团队共识。团队上、心理上相互认同,行为上相互影响,并追求整体成功。一个优秀的团队,每个成员应该达成一个共识:在一个优秀的团队之中,没有失败者。当一个企业真正通过这种文化创新、真正成为行之有效的学习型企业的时候,就找到了企业文化再生的源头活水。学习的目的就是温故而知新,温故即总结过去的工作,有什么教训值得汲取,有什么经验可以共享;知新意味着下一步的工作要开展了,哪些工作需要特别注意,哪些环节最容易出问题。学习就是解决思维相互交流的问题,在这个阶段,知识冲破了个体的限制,在组织之间传播,最后形成了团队合力。

企业文化的创新和融合是一个常议常新的话题,在这方面不仅要有理论的探讨,更需要企业家们在这方面做一些探索和实践活动,提炼出对整个中国企业文化的提升可资借鉴的经验出来。

第二篇:关于加强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创新思考

在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壮大、适应激励竞争市场环境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靖煤集团经过50多年的开发建设,从制度、管理、文化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优势和独特条件,企业的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员工思想观念不断更新,接受新事物潜能不断提升。特别是当前煤炭企业身陷“寒冬”,举步维艰,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要加强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用文化鼓舞人心,凝聚合力,只有这样才能促使煤炭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打造有突出主业、有核心技术、有知名品牌、有高素质职工队伍、有综合竞争力的新型能源企业集团。

一、当前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企业文化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用文化管理企业的理念已经被众多企业管理层认可且在大范围内开始推广。但也要看到,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仍处在起跑阶段,还有许多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不足。有的没有认真去想、去抓,更谈不上“一把手”工程,认识上有误区、偏差,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宣传手段和形象工程,文化与管理脱节。二是缺乏鲜明特色。照搬、照抄、套用等现象仍然存在,难以形成有各自特色的企业文化。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大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视野,进行认真的总结、凝练和推广,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管理者必不可少的手段和企业的一种发展要素。

二、如何在煤炭企业建设优势企业文化

煤炭企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行业危险性大、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等行业自身特性,决定了企业文化开展较为困难。要在煤炭企业建设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就需要在企业领导层、管理层、职工层等各层级范围内开展一次思想大解放,以务实创新的态度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一)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贵在创新。缺乏鲜明的特色,难以发挥文化的独特功能。因此,不仅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不断培育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共享价值观,全面推进企业价值管理,对内加强凝聚力,对外承担社会责任,也要在创新上下工夫,在特色上做文章。

笔者所在的靖煤集团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长征精神”及大规模开发建设时期的“钢钎大锤”等五种精神曾鼓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靖煤人为建设靖远矿区而奋斗。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企业文化也显现出多元化全方位的特点。这就要求企业虚心学习其他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尽量少走弯路,形成强势企业文化,构成企业的软实力,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要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挖掘文化资源,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创新,自成一家。要善于取长补短,用创新的思维进行整合、提炼,在借鉴中创新、在融合中升华,把企业文化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

(二)创新安全文化,推进稳定发展

安全文化是煤炭企业永恒的文化,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1.提高对安全文化建设的认识。要使企业领导者和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同时给职工创造培训、深造的机会,让职工不断接受安全科技、安全文化的新信息、新技术。通过安全文化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行为规范层面与精神层面的综合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安全生产新理念。

2.安全文化建设与班组建设相结合。班组是企业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是控制事故的前沿阵地,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班组安全工作对企业整体安全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加强班组安全建设能为安全生产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3.继续加大安全投入,改善劳动环境。企业为职工着想,最大可能地改善职工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从而形成以环境促进安全生产的新局面。就靖远集团来说,几年来已累计投入近6亿多元,用以完善井下安全监测监控设备,改善生产环境,使职工的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4.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增强各类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的科学性、严密性和可操作性。靖煤集团现已健全完善了“安全管理六大责任体系”,向各生产矿派驻了驻矿安监处,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但需要在实际工作及执行过程中层层落实,强化管理和监控,定期进行考核和评估。企业第一管理者必须把安全生产当作“首长工程”,亲自抓安全检查、安全考核,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增强安全管理的权威性和震慑力。

(三)把成本管理纳入企业文化,打造企业成本文化

成本是个经济概念。把成本管理纳入企业文化,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方面。尤其在市场竞争与挑战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面临重新洗牌,成本的问题就更加突出了。近年来,靖煤集团连续出台的压缩管理费用、落实班组成本核算制度,减少管理开支等做法就是一种文化理念,只有人人讲成本,才能形成制度,养成习惯。实践证明,只有改变了观念、形成了氛围,有了新的观念,新的办法才会想的出来、行的通。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成本纳入企业文化至关重要。

(四)以文化提升职工素质,提高执行力

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工队伍素质的高低,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应对当前挑战和实现企业未来发展都要靠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而文化力则是打造高素质职工队伍的基础和保证。资源型企业面临着各种困难,企业领导必须正确的认识到困难是暂时的,是可以克服的,困难同时也是机遇,可以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升级、加强管理、开拓新市场、占领新的市场份额、攀登更高的台阶、打开新的局面,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人的努力,离不开全体职工的努力、离不开全体职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因此,用文化提升职工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文化看似柔弱,实则坚强,既可以产生硬性的实力,也可以产生柔性的实力。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必将成为企业新一轮腾飞的基石。推进特色优势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企业实情,突出企业特色,真正使其在企业生根开花,具有鲜明的企业特色,展示出独特的魅力活力和超强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的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

第三篇: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 工作创新的辩证思考

企业文化对职工、企业和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成功的企业无一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进单位。深化对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内涵的理解和认识,找准两者结合点、切入点和活动载体,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生产生活各个环节,解决存在问题,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党的优良传统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在企业生产和创新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企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在大力弘扬企业文化的同时,要认清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一、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

(一)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和特点 企业文化是职工群体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它贯穿于企业发展战略、生产经营管理之中,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一种工作方法,主要是统一职工思想认识,稳定职工队伍,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生产工作积极性。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都属于意识形态领

1 域范畴,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在实际工作中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都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为共同的出发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展评先树优、谈心走访和竞赛活动来教育和培养职工,树立职业道德观念,最终目的是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调动积极性,为促进企业发展,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作贡献。

(二)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同点与差异 两者研究的对象都是人,工作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企业发展,社会前进。手段都是作用于人的思想和行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是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进行组织观念教育的文化体系和群体意识,提高企业凝聚力和归属感。思想政治工作具体是指工作方法,它具有鲜明的党性和思想性,是在党委领导下的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职工灌输、引导和思想教育。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混为一谈,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现代化管理方法,是联系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安全生产的桥梁和纽带,两者相辅相成。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凝聚、规范、鼓励功能,对实现企业发展目标起推动作用。企业文化通过培育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职工逐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拥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职工努力拼搏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奋斗。

二、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辩证关系

从辩证法观点看,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在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两者齐头并进。企业文化建设着力塑造高素质职工队伍,它反映了企业管理者的意识和行为,再通过安全生产和职工的行为表现出来。思想政治工作同样如此,企业文化抓得好,思想政治工作就如鱼得水,反之,思想政治工作就缺乏相应的基础。

企业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措施。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在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保证企业发展目标实现上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通过文化活动载体,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以职工愿意接受的形式,融入各项工作之中。

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文化在宏观领域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观念、价值、精神表现的形式与载体。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发挥作用。

三、创新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

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是多样化和复杂化,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传播手段和方式的多样化,职工的思维方式向动态的、开放的思想方式转变。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为共同的出发点,适应不断变化的新

3 形势。

(一)探索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点 找出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点,使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单位是个小社会,职工在日复一日生产工作的同时,需要精神食粮的补给。思想政治工作要想达到可行的工作效果,离不开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活动载体。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基础。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既要有适合的主题,又要有受欢迎的载体,通过生动感人的教育形式,使职工在寓教于乐中陶冶情操,升华思想。一是教育形式要生动活泼,改变陈旧的教育方式,减少我讲你听等生硬呆板的教育形式。善于应用现代化传播工具,根据职工年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等特点,开展不同的活动。二是教育手段要新颖别致。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是时代赋予的新课题。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思想政治工作紧跟时代步伐,不仅在教育内容上求实创新,而且在方式方法上求活求新。充分发挥现代传媒作用,拓展信息交流渠道,扩大教育的辐射面,增强教育的感召力。三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感召力,教育的方式方法生动感人、形象直观,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该说的话会说,该谈心的会谈,做到因人而宜,因事而宜。四是选择能够激发职工的兴奋点,扣住工作对象心灵深处开展思想工作,使工作对象欣然接受,心悦诚服,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要经

4 常分析和研究职工思想动态,抓住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积极引导和教育,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企业的大局上来。

(二)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

企业发展必须有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支撑。企业兴衰在管理,管理关键在基层。企业文化建设要渗透到基层,才能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一是建立学习型基层人员。组织职工参加安全培训,鼓励职工学习安全技能,逐步形成安全文化氛围。二是开展亲情教育,改变以罚代管的现象。使违规人员在心灵上感受领导的教育和温暖。用文化力教育职工遵守安全规程。三是提倡双赢理念。职工有多大本事,企业就建立多大平台,通过平台让职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四是实行民主管理,发挥职代会、表彰大会、总经理信箱的作用。

(三)加强班组文化建设,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它的内涵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创造出凝聚职工,增强企业向心力和竞争力的新形式、新方法。企业文化在培育团队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倡导企业道德、规范员工行为中,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广泛的活动舞台。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停留在理论灌输和口头说服上,要把握职工的思想脉搏,在感情真、方法活、内容实上下功夫。要尊重职工的情感,思

5 想上不歧视,工作上信任支持,生活上关心照顾,充分发挥职工的潜能。一是围绕人的物质、精神、交往和劳动的需要做文章。在劳动还是一种谋生手段的情况下,这四种需要能够起到助推作用,需要都得不到满足,说明工作的方式方法不对头。二是围绕人的思想做文章。人的思想来源的渠道多种多样,封建思想、旧的传统观念影响仍然存在,这就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坚持抓好理想信念教育。三是围绕人的观念做文章。全面衡量一个人,不应看他在舒适的时候,顺利的时候站在哪里,而是看他在遇到困难和有争议的时候,在公与私、苦与乐、悲与喜的时候站在哪里。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对职工进行深入的观察、了解和引导。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在解决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下工夫。

(四)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党委书记负责的领导机制,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一支以专兼职政工干部为骨干、行政业务技术干部和党团员广泛参与的大政工格局。二是建立综合治理预警与反馈机制。重视信息的收集反馈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掌握情况,牢牢抓住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三是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季度开展活动有计划,要把履行思想政治工作职责纳入述职内容,接受职工群

6 众的评议监督,同时完善奖惩机制,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光荣感和使命感,激发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四篇:创新型校园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学校活动、学校秩序和学校环境的集中体现,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有中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必须有与教育目标相适应的特色文化内涵,只有把优秀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才能形成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内涵。

一、创新型校企文化建设的内涵

创新型校企文化建设是指通过创新活动的途径和方法,使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创新就是寻找校企文化建设的契合点,最终要形成彰显职业性、突出实践性、强调技能性、富含创新性、体现地方性的特色文化内涵,以此来建设特色中职校园文化,提升学校的内涵品质。

中职学校社会认可度普遍较差,只有注重特色内涵建设,才能改变中职学校的社会形象,提升认可度与美誉度。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对中职教育的关注和投入力度前所未有,一流的实训实习装备、一流的师资队伍俨然成为中职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然而相比之下,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文化缺失却令人担忧。可见,如何有效地将企业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成为当前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二、创新型校企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1.构建创新型、企业化的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中职学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载体,是校园文化体系中最为具体、直接,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形态。中职学校在保持原有物质文化的基础上,要创新思路,将企业色彩融入其中,体现中职学校的办学目标。

(1)环境建设要凸显职业氛围。对校园进行严格的“职业化”规划,明确教学区、培训区、实训区、生活区和运动区。尤其要重视教室和实习实训基地的环境建设,分专业建设与之学习环境相适应的专业环境,使之成为职业氛围浓厚、专业特色鲜明的学习场所,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

(2)走廊文化要展现职业风采。结合学校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在走廊过道处设置体现职业道德要求、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目标、人文精神培养、终身发展需要等内容的名人语录和牌匾;在校园宣传栏开设教师明星榜、学生明星榜、企业明星榜等内容,大力展示优秀教师、学生、企业以及他们的先进事迹,发挥榜样的力量。努力践行让每一堵墙、每一块草地都有育人功能,使环境教育的感染力量无处不在、无微不至,从而形成浓厚的职业场所文化。

2.构建创新型、企业化的校园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所形成的师生共同价值观,是学校精神的高度概括,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市场意识、创新意识、诚信意识、成才意识、技能意识和效益意识的培育,促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感。把企业化意识贯穿在教育教学当中,促使学校改革核心理念,形成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培养机制。

3.构建创新型、企业化的校园制度文化

中职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要突出企业化的行为规范,围绕企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来建立健全校纪校规、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等各项制度。同时,为了确保安全、规范,要把操作规范和要求张贴在实训车间,做到用企业制度规范行为,用企业行为提高实践能力,并要在完善、系统的制度下,形成浓郁的企业制度文化,来教育、感染和规范师生的言行。

三、创新型校企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笔者所在学校作为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县级技工学校,有着服务小微企业、承担地方职业能力培训、稳定社会安全等多重职责,也就需要建设更有内涵的校园文化。根据技校生的特点以及生源的结构和素质,学校以“三改”创业创新活动和7S管理搭建创新型校企文化建设平台,进行了实践和探索。目前,创新实践活动已成为师生专业和技能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力,已成为学校抓内涵、促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高级技工学校的新源泉。

1.以“三改”创业创新为契机,创设创新型校企文化氛围

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使人才的引进机制逐步从“学历为先”转型为“能力为本”,企业对创新型技能人才求之若渴,而这些正是中职教育的优势所在。通过改变思路、更新理念,优化教学环境、培养模式转型,大胆尝试“三改”创业创新活动,与企业进行交互式合作,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难题,为小微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最终建立更有实效的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校、生、企”三赢的良好局面。创业创新具体指改良工具、改造工序、改进工艺等科技、技术创新和创业活动,旨在通过此“三改”促进学校专业能力提升,提升学生对接企业的素养,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

2.引进7S管理,构建创新型校企“融合”文化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中职学校的办学方针。这种特殊的教育目标要求学校必须汲取先进管理理念,推进制度创新,加强制度体系研究,确保制度科学。针对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笔者所在学校引进“7S”管理,将优秀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和服务中。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和督查力度,实现学生管理与现代企业对接,提高学生适应职场的能力目标。在“7S”管理模式的制约下,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了纠正和改善,职业素养得到了提高,既缩短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差距,也突出了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性”原则。

3.创新型校企文化建设引领特色课程文化

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同时,学校逐渐形成“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企业需要什么就教什么,企业的难题就是我们研究和破解的对象”的课程改革模式。根据市场要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改革与创新教学内容,深入探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机制,逐步形成了具有中职特色的课程文化。

一是创新教学模式。推行“做中学”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社会实践与生产实训环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的同时分阶段参加校内实习实训,安排高年级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做中学”;安排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参与产品研发,实现专业教师与企业员工的对接,把企业管理的理念和企业文化引入到课堂中来,按照企业的需求,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顺利实现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

二是创新教学内容。开发校本教材,针对在校学生的特点和就业岗位的需要,使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能更加突出职业化的特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知识、技能。学校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内容,建立从简单到复杂、从普通到高级的“能力阶梯”体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构建理实一体、知行合一的学习模式和教学内容。

4.开创校企合作新模式,奠定校园文化主旋律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办学过程中的主要途径之一,必须与企业共存、共生、学校才有生命力,企业才有竞争力。通过创新型校企文化建设,学校想企业所需、供企业所求,助力本地区小微企业实现利润和人才双收,真正与企业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合作道路,开创校企合作共赢的局面。

构建创新型校企文化符合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是中职教育特色的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对社会发展的理性认识、激发学习热情、增强适应能力。通过创新型校企文化建设的实施,为学生职业发展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让学生自信踏入社会,工作着、生活着、幸福着、快乐着。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高级技工学校)

第五篇:创新医院职工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3--01

职工文化是由广大职工群众创造并共同遵循,反映职工思想信念、价值取向、职业操守、行为规范、生产生活状况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文化活动总和。职工文化事关每个职工奋斗目标、实现途径、权益维护,是职工的精神家园。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工会十六大将职工文化建设确定为未来五年的重要任务之一,并写进2013年版《中国工会章程》。加强医院职工文化建设,繁荣先进的职工文化,是新时期医院工会履行维护职能的重要手段。笔者结合从事医院工会工作的体会就新常态下如何创新医院职工文化建设谈一些粗浅认识。

1.医院工会概况

1.1 组织结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成立于1959年9月,是一所江苏省卫生计生委直属三级甲等儿童综合性医院,目前开放床位1000余张。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工会委员会成立于1964年,目前拥有分工会6个、工会小组50个,会员1900余名,其中在职会员1500余名。

1.2 会员特征在职会员中,博士研究生69名、硕士研究生290名,研究生学历359名,占23.1%;女会员1176名,占75.6%;35周岁及以下会员1132名,占72.8%。新时期医院工会会员结构呈现学历越来越高、女性会员的比例越来越高、青年会员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的“三高”特征。

1.3 文化特点医院是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地方,人员学历高、来源区域广、女职工多,年轻人多、科室多、岗位多、班次多、专业性强、工作压力大。职工文化建设呈现出文化需求差异化、表达形式多样化、价值标准功利化等特点。

2.创新职工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根本上要靠工人阶级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劳动、创造、奉献”。五年来,我们把职工文化建设纳入工会工作的全过程,加强和创新职工文化建设,充分发挥职工文化的导向、凝聚、弘扬等作用,在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的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中,坚持“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注重在全员参与上下功夫、在深入人心上下功夫、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2.1 坚持以人为本,在全体职工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工人先锋号”“巾帼文明岗”为载体,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引领职工,把每个职工的个人理想和工作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用实干让人生出彩。

2.1.1 开展“弘扬白求恩精神,争创群众满意卫生”为主题、“三好一满意”为目标的“健康领航者杯”优质服务技能竞赛系列活动。通过“合理用药?优质服务”药剂岗位、“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临床医师、“爱岗敬业?文明服务”收费挂号窗口、“静脉穿刺“护理岗位等技能比赛和“医务礼仪技能比赛”“消防安全知识竞赛”“职工法律知识竞赛”等知识竞赛,把“学”融入到医务人员的思想之中。医院教职工在上级工会和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竞(比)赛活动中多次获团体和个人一等奖。

2.1.2 开展“热爱医院、珍惜岗位”“做书香女人品幸福人生”等主题的职工读书征文活动。近年来向广大职工推荐并发放《带着理想上路》《做不可替代的人》《复兴之路》《没有任何借口》等书籍200余册,收到职工读书心得200多篇,所有征文均在“职工之家”栏展示,每年对获一二三等奖的作者进行表彰。通过活动积极倡导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学习氛围,不断提升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动员组织广大职工为医院的各项建设、创建江苏省文明单位作出积极贡献。

2.1.3 开展《创新?发展》为主题的《中国梦?天使美》品管圈(QCC)成果展示活动。2014年以来全院由职工自发组成的、涉及质量管理、优质服务、成本管理等50余个QCC圈活跃在行政、医技、临床等岗位,大家结合岗位特点,利用PDCA的循环理论,运用头脑风暴等方法,剖析现状问题,深度分析原因,设定活动目标,制定活动计划,进行对策整改及实施。通过品管圈这一自下而上的管理载体,形成了“全员参与、全过程”持续改进的氛围,切实解决了临床护理、部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将医院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2 坚持以阵地为依托,以活动为牵引,不断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在弘扬”博学、求精、仁爱、协进、感恩“的医院精神、凝心聚力上最大限度激发正能量。

2.2.1 院工会对职工生育、住院、婚丧嫁娶、因特殊原因致贫致困、工作时无故受到家属骂打等情况做到了解情况及时,组织慰问及时,使职工在第一时间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2013年4月正式启动的《职工爱心互助金管理办法》职工爱心互助金,帮助近50名因病、因突发事件等职工家庭度?^难关。为全院女职工统一办理苏州市总工会《女职工团体互助医疗特种保障计划》,把“送温暖献爱心”工程落到实处。

2.2.2 院工会经常与人事部门沟通,关注劳动用工、劳动保护等涉及职工权益方面的问题,合同制职工养老、公积金的缴纳子女医疗费用、保育费报销等问题均得到较好的落实,生育女职工产假新规得到及时的执行。关注职工的身心健康,利用院内网“职工之家”和微信朋友圈“大家庭”向职工推荐身心理健康读物,邀请专家来院作“HPV感染的防治”等健康讲座;“妈妈驿站“”职工心理咨询室“顺利启用。几年来医院未发生职工劳动争议性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保持了大局稳定。

2.2.3 院工会积极探索便民利民措施,把党政领导的关心传递到每个职工,把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细、做实、做好。根据总工会的规定和要求,及时做好传统节日的职工慰问品的采购和发放;每季度组织不同形式的职工集体生日活动,给广大职工创造更多放松心情、舒缓压力和沟通交流的机会;与“双飞翼”、“金螳螂”等企事业单位联合组织青年教师联谊活动,组织副食品公司、鲜花供应商、银行等来院优惠团购和当职工子女高考咨询会,为职工的日常所需提供方便。

2.2.4 院工会以“职工俱乐部”为抓手,充分利用身边场地,开展身边活动,定期组织职工舞蹈、卡啦OK等比赛和由拔河、三人四足、乒乓接力等项目组成的职工趣味运动会、“寻找最美的瞬间”摄影比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从活动形式、活动时间拓展职工文体活动的内涵和外延,使之适合各种年龄阶层不同层次人群的参与,职工参与率达80%以上。“飞舞青春”俱乐部在上级工会舞蹈比赛中多次获一等奖、骏腾足球俱乐部在与兄弟医院联赛中多次获冠军。

2.3 通过职工文化建设的深入持久的开展,形成了全体职工群众共同追求和谐、推动和谐的良好局面。医院在顺利完成繁重的医疗任务的同时,学科与人才建设成绩显著,精神文明建设上新台阶2010―2015年二次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

2.3.1 2011年4月2日跪地救命好医生感动苏城,我院青年党员、新生儿科丁欣医生在新生儿转运途中遇到车祸重伤病人,在滚烫柏油马路上跪地抢救一名受伤的病人10分钟的动人故事透过小小摄像头感动了苏城的老百姓,被网友誉为“苏州最美白衣天使”。

2.3.2 五年来,医院“工人先锋号”“建功立业”创建有了零的突破,医院血液科获省级“工人先锋号”、急诊补液中心护理组获省“三八红旗集体”,“中国梦、天使美”品管圈成果展评、职工读书征文、“健康领航者”优质服务技能比赛等活动获上级工会工会工作创新奖。20

15、2016年医院工会获市“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3.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的几点体会与思考

通过几年来的职工文化建设实践,我们体会到要想切实做好医院职工文化建设,必须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3.1 领导重视,全员参加。院党政领导在工作中支持和经费上保障及政策上鼓励,是做好职工文化建设的保障。职工文化建设要结合职工群众需求多元化的实际,千方百计为职工提供各类文化服务,为职工提供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想方设法满足不同层次职工精神文化的需要,不断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率,促进职工文化建设更加群众化、普遍化。

3.2 因地制宜,讲求实效。最大限度地把职工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是做好职工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密结合医疗工作的特点和党政工作重点,把学业务、提素?|、得实惠,充分体现职工自身价值列为重点,一项活动一个主题一种实效,把好事做深、做细、做实。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职工全方位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3.3 不断创新,打造特色。不断总结和努力,一些成功的载体和方法,应继续发扬光大,同时要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新媒体,去提炼、创新和发展,加强医院职工文化的理论研究,形成一种新的工会职工文化建设体系及其发展机制,通过喜闻乐见、丰富多彩、富有创意的文化活动来吸引职工、组织职工、凝聚职工,形成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工会文化特色。

上一篇:企业文员述职报告下一篇:七一支部活动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