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个案分析老人失独

2023-02-17

第一篇:社工个案分析老人失独

失独老人

主题:关于失独老人帮扶政策问题的完善

现状:

1、自从2001年我国进入老年型社会以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相对其它国家速度快、规模大。随着高龄老人的快速增加,计划生育家庭面临的养老护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2、按照已有数据,有些机构做了样本统计:中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1.9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因此每年约产生7.6万个失独家庭,按此统计,中国失独家庭至少已超百万。

3、失独家庭的帮扶制度并不完善:在2001年颁布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涉及失独群体社会保障的条款为该法的第四章第二十七条:“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但是有法律专家分析,这里的“帮助”不是“责任和义务”,而且“给予必要的帮助”这个概念很模糊。在法律上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标准,执行起来也有很大的伸缩性。

4、针对失独家庭,现行的国家计生特别扶助政策,对独生子女伤亡家庭进行补贴每月每人一至两百元,但在年龄方面要求女方年满49周岁时,夫妻双方才能同时纳入扶助范围。而这样的经济救助和年龄门槛对于数量庞大的失独家庭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

解决方案:

1、经济上地方政府要落实养老扶助政策,全国的帮扶标准要统一,不够的由国家支出。

2、心理上相关专业部门要深入调查,切实关注失独老人的心理状况。

3、社会上各个成员之间要形成共识,努力共同营造关爱氛围,带领失独老人走出伤痛阴影。

背景:

1、计划生育——生二胎

2、失独def.

3、自从2001年我国进入老年型社会以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相对其它国家速度快、规模大。随着高龄老人的快速增加,计划生育家庭面临的养老护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4、数量大。按照已有数据,有些机构做了样本统计:中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1.9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因此每年约产生7.6万个失独家庭,按此统计,中国失独家庭至少已超百万。

5、制度不完善

6门槛高

第二篇:还失独老人一轮朝阳

关注吉林华图微信号:jilinht,免费领取元事业单位学习卡!

关注后,直接回复“事业单位学习卡”这7个字就可以啦!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辅导资料,申论热点文章,时政热点,更多考试备考资料可以登陆吉林华图官网http://jl.huatu.com/进行查看。

【关键词】失独老人; 养老;人口

【背景】

失独老人,一般失去独生子女的老年父母。他们当年响应计划生育号召,诞下唯一的孩子,将所有希望寄予其身上。然而,子女的不幸离世让他们在最需要照顾的时候变得老无所依。数据统计,我国1975~2010年间,有超过1000万独生子女在25岁之前死亡。这意味着有2000万名父亲和母亲,在中老年时期失去唯一的子嗣,成为孤立无助的失独老人。

【考情分析】

中国网一篇评论文章指出,简单描述。老无所依,半生,将于何处安放?

一、失独老人面临的困境

;甚至有些养老机构存在拒收

对失独家庭给予更完善的养老政策和医疗保障政

同时壮大社会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服务队伍,制定相关政策,设立相应编制和就业岗位,进一步满足失独家庭养老事业发展的需求。

三是应将失独家庭的风险补偿标准提高,建立相应的保障基金或者从社会抚养费中提取专门资金,建立失独家庭关怀基金,帮助失独家庭解决养老困难,为失独家庭提供更多的经济方面的帮助。

四是通过倡议、发动、引导志愿活动和建立“劳务储蓄”等方式,民间团体和社区工作者要针对失独者不同的境遇进行个性化的志愿服务,动员各类人群到吉林公务员面试交流 275513529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190938202 事业单位考试交流群:158247085吉林公务员考试资讯订阅微信号:jilinht

关注吉林华图微信号:jilinht,免费领取元事业单位学习卡!

关注后,直接回复“事业单位学习卡”这7个字就可以啦!

社区为老年人服务,鼓励失独低龄健康老人逐步走入社会,为高龄老人服务,提倡老年人互助、社区补贴、基层组织购买养老服务等实现养老服务的拓展。失独老人其实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一个缩影。它已经不仅仅是哪一项政策的问题,它是个社会问题。政府和全社会应该齐心协力完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制度,加大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投入才是解决人口结构等社会问题的根本,给失独老人营造一个关爱的社会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爱心关怀才能让这个悲伤的群体走出阴霾,重获阳光。

吉林公务员面试交流 275513529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190938202 事业单位考试交流群:158247085吉林公务员考试资讯订阅微信号:jilinht

第三篇:失独老人的现状及需求

摘要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传统的观念,然而“计划生育”政策却增加了一些家庭的风险,使得“失独老人”成为近几年社会上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卫生部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散落在乡村、城市,很多人还处在社会的底层。面对如此大的失独人群,仅依靠零星的养老院来解决他们的养老和心理建设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应以政府供养为主,运用社会力量共同解决。 关键词

失独老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养老问题

政府的回应

养老院

1.研究背景

《独生子女夭亡家庭生存状况调查》(《中国经济周刊》,人民网2009年6月1日)一 文告诉我们,我国大约有“5.4%的人在25岁之前死亡,12.1%的人在55岁之前死亡”。我问过人口学者易富贤,这个数据是靠谱的。

1 仅仅以1.5亿独生子女计算,这意味着我们已有或将有1500万个左右家庭已经或将要蒙受失去独生子女的痛苦。当然痛苦的程度不一样,失独较早的大多数很快就补生了孩子,失独较晚的其独生子女已经给他们生了孙子女或外孙子女。广州日报所称每年增加7.6万、总数超过百万的失独,应该是指最痛苦的一类失独,就是父母已丧失生育能力而独生子女死亡前又没有孩子的。

彻底丧失独生子女的中国人特别可怜,因为绝大多数中国人不信神,是靠代际传承来找到安身立命之所的,孩子身上寄托着他们生命的全部意义。

《独生子女夭亡家庭生存状况调查》告诉我们,“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农村地区曾经有过一个孩子但现在无后的家庭有57万之多。”考虑到1991年以前我国农村极少有独生子女,和2000年以后每年出生人口的进一步下降,那么现在我国农村这类失独家庭应该在120万以上。城市人口基数三十年前虽然只占全国人口20%,但现在已经接近一半,而且城市独生

2 子女占城市全部出生人口的比例高得多,所以城市失独家庭只会比农村多而不会比农村少。最保守的估计,我国这类最痛苦的失独家庭也在250万个以上。

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大背景下,养老本身就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也开始引起社会的关注。失独老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面临的困难不仅有养老问题,更多的是心理上的痛苦,社会应更多的给予这一群体关怀并运用各方力量共同帮助其解决面临的问题。 2.失独老人界定

失独老人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一个群体,或许由于通过字面就很容易理解的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定义,以下是笔者尝试着下的定义:失独老人即指失去独生子女的老人,这里的老人可以是一对夫妇,也可以是独身老人。失去的形式多为独生子女死亡。

中国计划生育的政策已经持续30余年,它为中国的前行减少了人口爆炸的风险,但是它也为一些家庭增大了生活的风险。近年

3 来“失独家庭”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开始出现并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注意,计划生育的负面作用和如何应对引起人们的思考。在中国至少有250万个这样的失独家庭,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在这样的家庭中几大挑战同时存在,养老、精神疾患、返贫等等。 3.相关理论

3.1老年人心理需求状况特点

(1)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生理与安全需求反映老年人衣食住行、生活环境等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为物质需要。交往需求反映老年人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沟通信息的需要。认同需求反映老人希望自己的能力或某方面为他人或组织所肯定。自我实现需求反映老年人有意识地提高自我、发挥潜力,希望加强身份或实现愿望等,最终成为个体渴望成为的人。交往需求、认同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为精神需求。四个需求之间不独立,具有优势性、互补性。

有学者认为,老年人晚年生活是否幸福,关键看其物质与精神感受是否享受到与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较优待遇,

4 是否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尊敬与关心。研究发现老年人生理与安全得分高于其他三个维度,反映老年人对生活质量期望值的增高。同时,生理与安全的增高,表明老年人群在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之间,更倾向于物质需要的满足。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目前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已得到保障,但并非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达高水平,特别是那些居住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群。福利院老年人最关注的是其生活保障的来源。老年人群的认同需求最低。被调查的老年人在“渴望参加某个团体或组织”、“希望比周围的人强,获得成功,取得成绩”、“想控制他人,希望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说服和命令等”题项,表现出较小的意愿。结果表明,伴随着社会角色和社会网络的变化,老年人逐渐削弱了自己对社会权利的需求。老年人在晚年更多的需要家庭的关怀,失独老人的其他需求几乎没有,更需要亲情的温暖。

3.2失独老年人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及特点

由于自身以及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当代老年人心理发展存在着角色转变与社会

5 适应、精神关爱需求与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等方面的矛盾,心理发展呈现出由关注社会到更加关注自身、由关注生活到更加关注生命、由关注物质到更加关注精神等变化特点。失独老人心理现状: (1)绝望

中国的老百姓活的就是孩子,他们这个年纪的人,共同的话题也是孩子,没有孩子,什么都没有了。 (2)愤怒

当年,数以亿计的中国父母响应计划生育号召,诞下唯一的孩子,将所有希望寄予其身上。然而,有超过1000万独生子女家庭遭遇丧子,造成2000万失独父母。

2012年5月15日,中国经济周刊发布的《中国年200亿超生罚款去向成谜 截留挪用时有发生》中披露:每年全国有将近200亿超生罚款。以前,它属于国家秘密;现在,它还是敏感信息。这些钱需要一个合理的去处,而不是整体打包上缴国库后不知所终。如此,才能体现《计划生育法》中所规定的“社会抚养费”的真正价值,也能让失独者

6 们老有所依。 (3)担忧

没有孩子,养老院不收,政府方面没有给出满意答复。失独老人担心在自己入土之前还能不能得到重视。 4.失独老人面临的困难 4.1养老问题

老龄化对家庭和赡养依赖性增强。随着老龄化高龄人口增多,三世健在的家庭比例很大,加上家庭“少子化”,使家庭赡养老人的功能弱化,老人对自己后代的经济依赖也更强,据统计,50%以上城镇老年人银行基本无存款,急需社会养老功能极大发挥,以弥补家庭。随着老年人口高龄化,高龄老人丧偶率上升。生理不能自理人数增加,家庭养老的经济负担和生活照料负担日益加重,但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中青年夫妇常常,难以兼顾对老人的赡养与对子女的抚养。

原本接收三无老人、五保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公办养老院,正在自主经营中慢慢变味儿:条件优越的养老资源因“物美价廉”成为“特权”老人争相享用的“蛋糕”,而普

7 通老人却因挤不进大门晚景凄凉。一般情况下,老人入住公立养老院必须由子女签字,如无子女,需要单位担保。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年人因此想住都住不进去。 .应对和效果 5.1政府的回应

在2001年颁布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涉及失独群体社会保障的条款为该法的第四章第二十七条:“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

但是有法律专家分析,这里的“帮助”不是“责任和义务”,而且“给予必要的帮助”这个概念很模糊。在法律上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标准,执行起来也有很大的伸缩性。

针对失独家庭,现行的国家计生特别扶助政策,对独生子女伤亡家庭进行补贴每月每人一至两百元,但在年龄方面要求女方年满49周岁时,夫妻双方才能同时纳入扶助范围。而这样的经济救助和年龄门槛对于数量庞大的失独家庭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

2007年,全国性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

8 庭扶助制度正式启动。当年,人口计生委、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决定从当年开始,在全国开展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试点工作。根据这一通知,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符合相应条件的,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和10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为止。随后,各省制定了不同的扶助标准并进行实施。在此之前,上海、湖南等地已有地方制定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补助政策。比如,上海从2006年7月1日开始,对符合条件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的,给予每人不少于3000元和5000元的一次性补助金。

刚刚过去的6月,施行16年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迎来首次修订,中国的养老问题再次提上国家议程。而这份大规模扩容的修订草案并没有给予数量庞大“失独老人”特别的关注。

其实,近年来随着失独问题的逐渐凸显,失独群体的养老问题已经引起中国政府的重视。今年4月国务院公布的《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就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

9 的地区在养老保险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障工作,积极探索为独生子女父母、无子女和失能老人提供必要的养老服务补贴和老年护理补贴。

今年国家计生委也已经派出人员到全国15个省市进行调研,其中重要内容就是包括失独群体在内的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保障问题。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袁伟霞则提出提案,要求在相关法律中增加并明确对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群体的赡养保障条款,明确计划生育管理部门的法定监护义务。也是在今年6月5日,国家计生委与80多位失独父母座谈,在非正式会谈后,国家计生委对他们作出承诺,将会在3~4个月内研究出台一个制度框架,并且答应建立沟通机制。宁波海曙区出台关爱失独老人政策,社区为失独老人送终可获每人1万元补助,关爱失独老人的社会组织可获2000元至1万元启动资金,另外还对部分失独老人有经济补贴,失独老人养老院也正在筹建中。此外,海曙区老年协会还正在筹建一个专门针对失独老人的养老院,将于明年下半

10 年开始接收失独老人入住。 5.2其他措施

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类社会主体各尽其能。企业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在为失独老人提供相关服务和保险体系的建设中积极作为。社会组织应加强对失独家庭的分类指导和服务,开展心理辅导、义务巡诊、临终关怀等多元化服务。学术团体应加强对该问题的调查研究,提供更加全面客观的事实材料、更加专业的问题分析和更加可行的对策建议。通过各方的积极作为,为失独老人构筑起强有力的社会支持体系。

每个人凝聚成的社会救助体系不可或缺。失独老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但他们更是社会中的一员,日常生活中离不开与身边普通人的接触交流。只有每个普通的民众都真心地关心他们、愿意帮助他们,才会凝聚成一股和谐温暖的力量,营造出一个有力有爱的氛围,让失独老人不再感到孤单无助,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参考文献与参考资料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婚姻与家庭》 彭怀真著

《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研究》杜鹏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4 《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杨发祥

12

第四篇:失独老人调研活动策划

一:活动背景

在我国失独老人是受社会大众关注较少的弱势群体,当他们有困难的时候,需要孩子照顾时,却没有自己的亲人在身边,甚至连养老院都进不去,政策上的缺失,人们的不重视,将失独老人一步步推向绝望。有些在城市的失独老人,他们的人际关系基本上从工作中建立起来的,没有农村亲属关系的纽带作用,他们更是难以找到可以诉衷肠的人。目前,很多志愿者只是将目光放在大量老人聚居的养老院,但是,毕竟养老院的老人有伴。可是,很多失独老人连养老院也进不去。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使他们走出痛苦,重新建立起人际关系,帮他们争取最低的生活保障,让他们能安享晚年,同时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一特殊群体。

二:活动目的

1、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失独老人的生存状况,并尽自己的一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2、提升我们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尽早融入社会。

3、争取失独老人的生活保障,促进政府完善此问题的法规制度。 三:活动对象

甘肃省

四:活动时间

十月22日至十月27日

五:活动地点

安宁区孔家崖、十里店、文化巷、安宁西路、万里社区、交大社区

六:活动简介

通过对孔家崖、十里店、文化巷、安宁西路、万里社区、交大社区等地方的失独老人进行生活情况的调研,建立成资料库,从而为以后建立帮助对象打下基础。

七:活动流程

(一):由办公室准备相应的调研表并打印

(二):由宣传部和社会实践部在活动期间走访各社区进行调研,在人手不够的时候从其他部门抽出相应的干事去调研。

(三):将调研结果交予办公室,有办公室进行整理,并建立相应的资料库。

八:经费预算

调研表打印费………………………………………………………………..20元

兰州交通大学共青团

兰州交通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

二零一三年十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社工个案案例

个案活动计划书

案例描述

马xx,女,68岁,家住周口扶沟县,家中有老伴和一儿一女,儿女均已成家。早年战乱时期,她的两个哥哥均是甘肃兰州某工厂职工。经政府同意,她与母亲一块投奔哥哥,但这加重了哥哥的负担,后来嫂嫂又失去了工作,家庭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哥嫂离婚。她的两个哥哥一个在甘肃去世,另一个回到老家三年后也去世了。马xx62年下放到农村,后由母亲做主嫁给了无父无母的王加栋,母亲跟他们一起生活。王加栋的父亲曾经跟随毛泽东一块打仗,后来被俘,幸运的是他父亲逃脱回到了家乡,但又不幸的是最终被发现并被打死,那一年,王加栋才十岁。马xx老人体弱多病,看病开销比较大,儿子儿媳不孝敬她,,无奈之下,她想到了国家关于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方案。她觉得她的情况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政府应该给予救助。申请未果,她开始了上访之路。这条路她已经走了两年,至今没有结果。这两年她都是靠乞讨和捡垃圾卖钱生活下来。今年12月份,她又一次来到甘肃省兰州上访,被工作人员以种种理由推搡,后来被甘肃救助站遣送至郑州救助站,站中工作人员准备把她护送回家。

个案记录

一、基本资料

马xx,女,68岁,家住周口市扶沟县。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家中有老伴和一儿一女,儿女均已成家。她身体状况不佳,有心脏病、胆结石等多种疾病,一只胳膊和一只腿曾经骨折导致手和腿脚行动不便。老伴也身患疾病,看病花销较大。她把孙子孙女带大后,儿子儿媳嫌弃她已成为负担,不愿再赡养她。

2、个人经历:早年战乱时期,她的两个哥哥均是甘肃兰州某工厂职工。经 1

政府同意,她与母亲一块投奔哥哥,但这加重了哥哥的负担,最终导致哥嫂离婚。马xx62年下放到农村,后由母亲做主嫁给了无父无母的王加栋,母亲跟他们一起生活。近两年,儿子儿媳不愿再赡养她,无奈之下,她想到了国家关于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方案。她认为她的情况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政府应该给予救助。申请未果,她开始了上访之路。这条路她已经走了两年,至今没有结果。这两年她都是靠乞讨和捡垃圾卖钱生活下来。

三、主要问题

1、老人年迈多病,无人赡养,生命得不到保障。

2、儿子儿媳没有尽到他们的赡养责任与孝敬义务,家庭关系不和谐。

3、案主早年及近年的经历使她心理上受到伤害,产生一些不良情绪。

4、上访之路艰辛,生活无着,历史遗留问题没有解决,导致案主生活悲惨。

5、案主本身不具备上访方面相关知识,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少,无法为自己争取相关利益。

四、服务目标

1、使案主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改善案主生活状况。

2、改变案主儿子儿媳的观念,促进家庭和谐,使案主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3、引导案主表达不满情绪,提供机会让案主宣泄内心的负面感受,缓解其心理压力和困扰,从而进一步了解案主的问题。

4、利用媒体宣传等途径,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为整个社会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5、帮助案主了解国家上访方面相关政策,联系相关政府部门,最大程度的为案主争取应得的权益。

五、服务方法和过程

1、本个案主要采用危机介入治疗模式。又称为危机调适模式。危机是指由于突发事件或一系列长期存在的负面困扰打破人们原有的生活常态,给人们带来了

无法克服的困难,可能导致个人身心混乱的一种状态。贝尔金等提出三种基本的危机干预模式,即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和心理转变模式。案主情况较符合第三种模式,心理社会转变模式认为,认识生物遗传和环境学习的综合产物,危机是由心理、社会或环境因素引起的,因此引导人们从心理、社会、环境三个范畴来寻找危机干预的策略。除了考虑案主个人的心理资源和应对能力外,还要了解案主的家庭、亲属、社区的影响。当案主处于危机状态而自己的力量不能顺利克服时,社会工作者介入她的生活状态给予帮助。针对本个案来说,案主儿子儿媳不孝顺、自身体弱多病,在外上访,衣食无着,自己很难生活下去。在救助站里,工作人员为案主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环境,并为其提供了必要的食宿服务和乘车救助凭证,积极的倾听案主讲述自己的故事,为其情绪的宣泄提供了渠道,暂时缓和了其情绪和压力。同时,为案主争取可利用的资源,缓解案主家庭经济压力。

2、本案采用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结构家庭治疗者认为,问题之所以出现,是由于家庭结构存在异常造成的,因此,我们试图通过改变家庭结构来帮助求助者解决问题。由于对家庭结构的强调,因而结构家庭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对家庭进行结构性改变,问题的解决只是该整体目标的一个附带项目而已。它是一类以家庭为对象进行的治疗模式,社工通过与全部或部分家庭成员的治疗性会谈以及其他专业技术来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关系,建立良好的家庭互动模式,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整个家庭及其个别成员的问题,促进家庭的良性运转和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针对该案主家庭情况,我们采取家庭访谈的方法,通过参与、强化、描述、重演、改变观念、建立界限、打破平衡等方式来给予家庭互动以一些即时性的具体指导,找出导致家庭矛盾的根本原因,帮助家庭调整其互动行为的基本结构。

3、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分析出人发展的本质在于需求,并把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高层次的需要才有可能实现,而案主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都没有得到满足,因此,我们应该争取多渠道地安置老人的生活,满足老人最基本的需求。

4、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心理社会”是指人是由生理、心理及社会各部分组成的,个人的心理发展受到社会环境和生理状态的影响。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借助“人在情境中”的基本原理将心理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强调人、环境,以及人与环境的互动影响三个方面的因素,强调动用直接和间接的社会资源。针对案主,我们应从旁适时对案主进行心理疏导,运用个别化、接纳、当事人自决、不批判的态度、表里一致、保密和受控制的情绪反应等原则来引导案主正确认知,要学会适应社会环境、学会面对现实,要从一个事物,一件事情的多个方面来分析看待,也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5、为案主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多渠道地提供上访信息,联系相关政府部门、媒体介入、动员社会力量等为案主最大程度的争取应得的权益。

六、服务评估

1、成效评估:本案例采用危机介入治疗模式、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等,结合相关社工专业价值观、技巧和方法,遵循社工工作原则,并根据案主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计划介入个案。运用访谈技巧使案主合理宣泄不满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同时为案主提供有用的建议及意见,促进案主问题的解决。在家庭方面,协调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改变家庭结构,促进家庭和睦,使老人能安享晚年。

2、自我评估:在治疗过程中,社工始终秉持爱心、耐心及专业知识技能为案主服务;以案主之最佳利益为优先考虑;尊重案主的隐私权,对在专业关系中获得的资料遵守保密原则;以负责的态度维护社会正义,改善社会环境,增进整体社会福利等为案主服务。在服务结束后,案主情绪稳定,家庭成员关系有所改善,而我们对案主的上访问题经过多次尝试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七、个案反思与总结

1、社工员在介入过程中,首先是通过与个案对象的面谈,了解服务对象的

基本情况,需求、诉求、问题所在等。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谈话是有介入的,介入是有目的的,而不是无目的的聊天。

2、当案主出现失衡的时候便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两个途径:调整自身对事物看法或改变造成问题的环境。结合本案例服务对象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源于生活困难。我们在当中除了调整其对事件的看法外,更应为其创造改变目前生活状况的条件。

3、在本个案中我们价值体现在多重角色结合和不同资源的整合,如在心理层面上的充当辅导者、教育者角色;在寻找资助计划上的扮演资讯提供者角色;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整个辅导过程的推动者角色,结合不同层面的资源,如我们自身的网络、工作站、社工组织等,并从专业角度上评估服务对象的目前需求等。

4、社会工作者并不能直接给服务对象以物质上的支持,但不能给予这些是否就代表社会工作者束手无策呢?我们认为不是的,目前很多人都认为社会工作者只可以做心理层面的工作,一旦碰到现实问题,社会工作者的力量就会显得单薄甚至可有可无。我想这些都是因为对社会工作者角色理解不深刻所造成的。

上一篇:伤感女生说说心情短语下一篇:施工机械设备保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