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经典个案范文

2022-05-31

第一篇:社工经典个案范文

社工个案案例

个案活动计划书

案例描述

马xx,女,68岁,家住周口扶沟县,家中有老伴和一儿一女,儿女均已成家。早年战乱时期,她的两个哥哥均是甘肃兰州某工厂职工。经政府同意,她与母亲一块投奔哥哥,但这加重了哥哥的负担,后来嫂嫂又失去了工作,家庭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哥嫂离婚。她的两个哥哥一个在甘肃去世,另一个回到老家三年后也去世了。马xx62年下放到农村,后由母亲做主嫁给了无父无母的王加栋,母亲跟他们一起生活。王加栋的父亲曾经跟随毛泽东一块打仗,后来被俘,幸运的是他父亲逃脱回到了家乡,但又不幸的是最终被发现并被打死,那一年,王加栋才十岁。马xx老人体弱多病,看病开销比较大,儿子儿媳不孝敬她,,无奈之下,她想到了国家关于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方案。她觉得她的情况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政府应该给予救助。申请未果,她开始了上访之路。这条路她已经走了两年,至今没有结果。这两年她都是靠乞讨和捡垃圾卖钱生活下来。今年12月份,她又一次来到甘肃省兰州上访,被工作人员以种种理由推搡,后来被甘肃救助站遣送至郑州救助站,站中工作人员准备把她护送回家。

个案记录

一、基本资料

马xx,女,68岁,家住周口市扶沟县。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家中有老伴和一儿一女,儿女均已成家。她身体状况不佳,有心脏病、胆结石等多种疾病,一只胳膊和一只腿曾经骨折导致手和腿脚行动不便。老伴也身患疾病,看病花销较大。她把孙子孙女带大后,儿子儿媳嫌弃她已成为负担,不愿再赡养她。

2、个人经历:早年战乱时期,她的两个哥哥均是甘肃兰州某工厂职工。经 1

政府同意,她与母亲一块投奔哥哥,但这加重了哥哥的负担,最终导致哥嫂离婚。马xx62年下放到农村,后由母亲做主嫁给了无父无母的王加栋,母亲跟他们一起生活。近两年,儿子儿媳不愿再赡养她,无奈之下,她想到了国家关于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方案。她认为她的情况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政府应该给予救助。申请未果,她开始了上访之路。这条路她已经走了两年,至今没有结果。这两年她都是靠乞讨和捡垃圾卖钱生活下来。

三、主要问题

1、老人年迈多病,无人赡养,生命得不到保障。

2、儿子儿媳没有尽到他们的赡养责任与孝敬义务,家庭关系不和谐。

3、案主早年及近年的经历使她心理上受到伤害,产生一些不良情绪。

4、上访之路艰辛,生活无着,历史遗留问题没有解决,导致案主生活悲惨。

5、案主本身不具备上访方面相关知识,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少,无法为自己争取相关利益。

四、服务目标

1、使案主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改善案主生活状况。

2、改变案主儿子儿媳的观念,促进家庭和谐,使案主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3、引导案主表达不满情绪,提供机会让案主宣泄内心的负面感受,缓解其心理压力和困扰,从而进一步了解案主的问题。

4、利用媒体宣传等途径,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为整个社会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5、帮助案主了解国家上访方面相关政策,联系相关政府部门,最大程度的为案主争取应得的权益。

五、服务方法和过程

1、本个案主要采用危机介入治疗模式。又称为危机调适模式。危机是指由于突发事件或一系列长期存在的负面困扰打破人们原有的生活常态,给人们带来了

无法克服的困难,可能导致个人身心混乱的一种状态。贝尔金等提出三种基本的危机干预模式,即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和心理转变模式。案主情况较符合第三种模式,心理社会转变模式认为,认识生物遗传和环境学习的综合产物,危机是由心理、社会或环境因素引起的,因此引导人们从心理、社会、环境三个范畴来寻找危机干预的策略。除了考虑案主个人的心理资源和应对能力外,还要了解案主的家庭、亲属、社区的影响。当案主处于危机状态而自己的力量不能顺利克服时,社会工作者介入她的生活状态给予帮助。针对本个案来说,案主儿子儿媳不孝顺、自身体弱多病,在外上访,衣食无着,自己很难生活下去。在救助站里,工作人员为案主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环境,并为其提供了必要的食宿服务和乘车救助凭证,积极的倾听案主讲述自己的故事,为其情绪的宣泄提供了渠道,暂时缓和了其情绪和压力。同时,为案主争取可利用的资源,缓解案主家庭经济压力。

2、本案采用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结构家庭治疗者认为,问题之所以出现,是由于家庭结构存在异常造成的,因此,我们试图通过改变家庭结构来帮助求助者解决问题。由于对家庭结构的强调,因而结构家庭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对家庭进行结构性改变,问题的解决只是该整体目标的一个附带项目而已。它是一类以家庭为对象进行的治疗模式,社工通过与全部或部分家庭成员的治疗性会谈以及其他专业技术来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关系,建立良好的家庭互动模式,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整个家庭及其个别成员的问题,促进家庭的良性运转和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针对该案主家庭情况,我们采取家庭访谈的方法,通过参与、强化、描述、重演、改变观念、建立界限、打破平衡等方式来给予家庭互动以一些即时性的具体指导,找出导致家庭矛盾的根本原因,帮助家庭调整其互动行为的基本结构。

3、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分析出人发展的本质在于需求,并把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高层次的需要才有可能实现,而案主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都没有得到满足,因此,我们应该争取多渠道地安置老人的生活,满足老人最基本的需求。

4、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心理社会”是指人是由生理、心理及社会各部分组成的,个人的心理发展受到社会环境和生理状态的影响。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借助“人在情境中”的基本原理将心理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强调人、环境,以及人与环境的互动影响三个方面的因素,强调动用直接和间接的社会资源。针对案主,我们应从旁适时对案主进行心理疏导,运用个别化、接纳、当事人自决、不批判的态度、表里一致、保密和受控制的情绪反应等原则来引导案主正确认知,要学会适应社会环境、学会面对现实,要从一个事物,一件事情的多个方面来分析看待,也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5、为案主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多渠道地提供上访信息,联系相关政府部门、媒体介入、动员社会力量等为案主最大程度的争取应得的权益。

六、服务评估

1、成效评估:本案例采用危机介入治疗模式、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等,结合相关社工专业价值观、技巧和方法,遵循社工工作原则,并根据案主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计划介入个案。运用访谈技巧使案主合理宣泄不满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同时为案主提供有用的建议及意见,促进案主问题的解决。在家庭方面,协调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改变家庭结构,促进家庭和睦,使老人能安享晚年。

2、自我评估:在治疗过程中,社工始终秉持爱心、耐心及专业知识技能为案主服务;以案主之最佳利益为优先考虑;尊重案主的隐私权,对在专业关系中获得的资料遵守保密原则;以负责的态度维护社会正义,改善社会环境,增进整体社会福利等为案主服务。在服务结束后,案主情绪稳定,家庭成员关系有所改善,而我们对案主的上访问题经过多次尝试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七、个案反思与总结

1、社工员在介入过程中,首先是通过与个案对象的面谈,了解服务对象的

基本情况,需求、诉求、问题所在等。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谈话是有介入的,介入是有目的的,而不是无目的的聊天。

2、当案主出现失衡的时候便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两个途径:调整自身对事物看法或改变造成问题的环境。结合本案例服务对象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源于生活困难。我们在当中除了调整其对事件的看法外,更应为其创造改变目前生活状况的条件。

3、在本个案中我们价值体现在多重角色结合和不同资源的整合,如在心理层面上的充当辅导者、教育者角色;在寻找资助计划上的扮演资讯提供者角色;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整个辅导过程的推动者角色,结合不同层面的资源,如我们自身的网络、工作站、社工组织等,并从专业角度上评估服务对象的目前需求等。

4、社会工作者并不能直接给服务对象以物质上的支持,但不能给予这些是否就代表社会工作者束手无策呢?我们认为不是的,目前很多人都认为社会工作者只可以做心理层面的工作,一旦碰到现实问题,社会工作者的力量就会显得单薄甚至可有可无。我想这些都是因为对社会工作者角色理解不深刻所造成的。

第二篇:社工典型个案案例

案例一:

陈教授,现年65岁,退休前在上海一所著名大学教书,陈教授早年在外地“插队”,一子一女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因而对父亲的“不管不问”颇有怨言。陈教授妻子在世时,子女们还经常回来探望。陈教授有个弟弟和两个侄子在上海,因而他的生活平静而安详。前不久,陈教授由于回家较晚,到家后,发现老伴躺在地板上,呼吸微弱,连忙送往医院,当子女赶到时,老伴已经离开人士。子女们把责任归咎于父亲“回家过晚”,双方之间的裂痕加深,子女们用冷言冷语讥讽老人,探望次数大大减少。老人整日待在家中,经常酗酒,酗酒后会痛哭流涕,喃喃自语,认为老伴的死是自己造成的,还不到一个月,原本身体健康、开朗乐观的陈教授,变的骨瘦如柴,精神恍惚。社区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决定派社区工作者开展工作,

本案例应该从家庭思维的角度介入。

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家庭思维是指什么? 家庭思维是指把老年人看作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这一关系系统对老年人生活有重大影响,是老年人与人交往并获得支持的来源;诸如配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家庭角色,它们是老年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与这些角色相联系的特定功能已经终止,它们也会影响老年人的所思所想。

2、陈教授主要面临的困境是?

如何恢复身体健康(身体健康问题);如何舒缓情绪(精神情绪问题);如何从失去老伴的痛苦中走出来(丧亲问题);如何与儿女修复关系(感情支持问题);如何免受儿子冷言冷语(语言虐待问题)。

3、社工应该采取的主要介入策略有:(个人+家庭成员)

(1)社工应该让陈教授明白目前的状况,清醒意识到他的问题继续恶化下去的严重性,说服其面对现实,鼓励其走出家门,参与一些社区活动,并协助陈教授制订一份健康活动计划。

(2)建立情感支持网络,针对其儿女和其他家人,如弟弟、侄子,开展家庭体系支持工作,劝说其他家人加入到老人的情感支持网络里,充当他们之间的沟通桥梁。

(3)帮助家庭“解除羁绊”,超越当前阻碍,代表老人把家庭动员起来。

(4)为老人制订一个行动方案,帮助家人治疗旧伤,处理积怨。 (5)也可以给陈教授做哀伤辅导,让其正视这一过程,重新组织自己的生活。

(6)对于虐待问题,社工应该让陈教授的女儿明白当初父亲下乡插队时的“不得已”,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其本人也非常关心和在乎他们;另外,母亲的死也纯属意外,让其明白父亲深爱着母亲,不可能害死母亲的事实,争取其女儿的支持是整个案例的关键因素。

4、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从前面的张教授的困境中找出相关内容)

(1)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2)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 (3)精神问题的解决;

(4)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包括情感支持网络;

(5)老年人特殊问题的处理,如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丧亲问题等。

案例二:

张女士文化水平不高,在一家大型超市做保洁工作,一天,她在四楼擦玻璃窗,不慎坠楼,从此失去双腿。超市给了一笔数额不多不少的慰问补偿金。丈夫对张女士很关心,为了多挣钱,又去兼职,家里孩子一个8岁,一个10岁,都很懂事,上学前后都会照顾妈妈。张女士觉得自己是负担。一天家里只有她一人,她一时想不开,便爬下床打开煤气自杀,幸好被邻居发现救了过来。 问题:

1、请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对张女士的情况加以评估。

运用优势视角评估可以看四个方面,即环境的优势、环境的缺失、个人的缺失。从案例看,张女士的家庭关系较为亲密,两个孩子与丈夫都很关系她,邻居与她们的关系也不错,平日会关照她。而她自己上半身功能完好,头脑也无损,并且自身是一个勤恳的人。这些是她个人与环境的优势。从缺失看,环境层面是丈夫工作忙,两个孩子年幼,张女士平时缺乏照料;个人层面是张女士自己悲观、消极。社会工作者要注意让张女士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其信心,鼓励战胜自我。

2、如果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你打算采取何种介入模式帮助张女士?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增能模式帮助张女士,增能模式是把增能理论运用于社会工作实践。由于张女士目前自认没用,是个拖累,对自身有较多负性的评价与看法,增能模式有助她提升自信、自尊、激发潜能,从而改变其悲观、消极的态度,解决其问题。在运用增能模式时,要注意运用充权技巧,运用优势视角的评估来激发张女士的改变动机,鼓励她反思,学习正面看待问题,并努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三:

小明是小学五年级学生,被要求来见社会工作者。从四年级开始,他的成绩就一直处于下游水平。他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老师和同学都觉得他“太安静,有些孤僻”。他连续几个寒暑假都参加学习辅导班,但是仍旧没有提高成绩。老师告诉小明的父母,如果他的学习再不改善,很可能没法升级。

在社会工作者与小明谈话的时候,他对自己的学习问题描述得很简单:“都是因为老师,他们整天冲着我叫喊,让我怎么好好学习?我告诉语文老师没有完成预习时,她就说我太偷懒,太笨。如果他们都认为我是哑巴,怎么能够指望我学到东西?”在进一步深谈后,小明用一种沉静、闷闷不乐的声音概括了自己的想法:“我知道像我这样的脑子不用指望有什么出息了,我思维慢,老师也无能为力。只要想起学校我就心惊胆战,我还怕自己会在课堂上说出什么愚蠢的话来让人笑话我。”

社会工作者单独会见了小明的父母,对于为什么儿子在学校表现不好的问题,他们很快就补充了自己的观点。母亲承认,当她听到小明说不想去学校或者不会做家庭作业的时候,她感到非常愤怒并大声责骂他;不过她并不认为这种方法有什么问题。可以看得出来,父母对小明都很生气。

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小明主要面临的困境由哪些? 上述案例中,小明面临的困境主要是其个人、家庭和学校系统中反映出来:(1)如何改善小明自卑、缺乏自信、孤僻的心理状态,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2)如何提高小明的学习成绩;(3)如何改善小明与父母缺乏沟通的现状,避免母亲对他学业不好的过度责骂;(4)如何改善小明在校与老师、同学的人际关系。

2、针对小明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介入策略:(1)社会工作者为小明进行情绪疏导,鼓励他自我肯定、自我认同,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其自信心。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在儿童中晚期阶段,儿童需要培养自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儿童乐于勤奋学习以及参与学习上的竞争,所以鼓励与认可很重要。(2)社会工作者为小明安排志愿者定期为其辅导课业,有针对性制定辅导计划,尽可能改善其学习方法和学习成绩。(3)社会工作者与小明的父母进行沟通,教导其家庭养育技能及亲自沟通技巧。目的在于让他们多倾听小明的需要,了解小明的想法,而非一味以责骂的方式责备孩子不努力学习。要求小明的父母能够多花时间陪伴小明,帮助解决小明学习上的难题。(4)社会工作者为小明安排学习社交技巧的小组或社区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小组与他人相处,为他在学校与同学友好相处做好准备。(5)社会工作者与小明的老师进行沟通。一方面,让老师能够以正面、积极的教育方式对待小明,避免对学生以侮辱性词汇形容,如“你太笨”等;另一方面,争取老师对小明朋友的支持,鼓励小明与同学交往,同时也在学生面前肯定小明的进步与努力。

案例四:

阿芳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父亲在她6岁时被判刑,后死在狱中,剩下姐姐和她与母亲相依为命。1999年姐姐结婚出嫁,为筹办姐姐的婚事,母亲到处筹款借钱,给生活拮据的家庭添加了债务。2000年,阿芳从职校毕业后找了份宾馆服务员的工作。为还债务,她经常替小姐妹们加班,也不舍得为自己购置时髦的衣服。慢慢地,阿芳观察到经常出入于宾馆、打扮时髦的女性及其她们的生活方式,阿芳终于没能抵挡住诱惑,偷偷做起了卖淫女。母亲看到打扮得日渐妖艳、神情懒散的女儿,心里很着急。当母亲得知女儿已辞退工作偷偷卖淫时痛哭流涕,找到社工站请求社工救救女儿。 问题:

1、阿芳的主要困境是什么? 阿芳面临的主要困境是:生活现状与生活欲望之间的不协调;树立正确价值观和生活观的问题。

2、针对阿芳的困境,作为社会工作者,你会如何介入? 可采取的介入策略是:(1)与阿芳沟通,在交谈中让阿芳勇敢面对自己的生活现状,比较卖淫前后的生活变化,明白“穷”与“富”的生活和社会尊重度的关系;(2)通过与阿芳的交流,挖掘阿芳的兴趣爱好各特长,努力帮助她克服虚荣心,正确处理欲望与生活现状之间的关系;(3)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成功女性的案例和榜样的力量,对阿芳进行励志方面的辅导,使她增强意志,鼓励她自强、自立;(4)与阿芳母亲沟通,使其多关心阿芳,对家庭的经济状况有正确定位,共同克服虚荣心;(5)帮助阿芳进行职业培训和就业辅导,增强她的职业能力,并利用社会资源为阿芳寻找合适的工作。

第三篇:社工个性化个案

《从哭声到笑声》——社区矫正对象徐某某个案

一、基本情况

社区矫正对象徐某某,女,1956年2月25日出生,初中文化水平,已婚。2008年8月因诈骗罪被闸北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六个月,矫正期限为2008年9月2日至2011年3月1日。

二、确定个性化教育矫正的具体理由

1、家庭问题

徐某某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徐某某未婚先孕被男友抛弃,后草率与邻居一离异男子成婚,生下一子,后未再生育。由于夫妻之间没有感情基础,造成之后的夫妻生活有诸多不如意,加之丈夫从未承担家庭责任,仅靠徐某某一人支撑。目前两人已分居多年,儿子跟随徐某某生活,正在读初中,仅靠徐某某退休工资过活,实属紧张。

2、案件回放

2007年6月起,徐某某向被害人何某谎称自己的丈夫在上海市公安局工作,能为何某办理户口,徐某某骗取了何某信任后,以办户口需先买房等为借口先后骗取何某人民币71400元。2008年3月在何某多次催讨下,徐某某归还了人民币1万元。4月15日被害人何某向公安机关报案。24日徐某某向公安机关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并于同年7月8日退赔人民币61400元。

3、心理问题

徐某某没有工作,仅靠退休工资维持自己和儿子的日常开销,使其心理压力很大,另外因被害人是其儿子同学的母亲,对她儿子的学习也造成很大的影响。现在徐某某对自身的再就业、婚姻、以及儿子

-1- 的学习问题都有很大程度的焦虑。整日以泪洗面,逢人便哭诉自己的不幸。这一点比较顽固,表现症状十分突出。

三、个性化教育矫正目标的设定

1、近期、阶段性目标

稳定其情绪和心理状态,暂时帮助其渡过难关,帮助解决其再就业问题,稳定其儿子的情绪。

时间:4个月内(2009年4月之前)

2、终期目标

解决再就业问题,有稳定的工作收入,心理状态有较大改观,重新适应新的社会生活,消除重犯危险。

时间:今年之内(2009年12月底之前)

四、个性化教育矫正的实施计划

1、寻求社会各方支持和帮助,从生活和经济上予以帮助,解决眼前暂时的生活和家庭困难。

2、进行心理测试和心理评估,请心理志愿者专家对其进行心理测试和心理健康咨询,缓解对象的心理问题。

3、挖掘社会资源,尽快解决对象的再就业问题,使其有稳定的收入,从而缓解工作对象对生活的焦虑。

4、与其儿子学校老师沟通,尽力创造条件,保证其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五、个性化教育矫正的具体实施过程

与徐某某的首次接触,是期初宣告那天,给人的印象是小心翼翼,言谈很谨慎,语速很慢,一说话眼圈就红了。随后我们了解到她的一些情况:56年出生,2008年8月19日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

-2- 六个月,缓刑二年六个月,现在独自带着儿子生活,仅靠退休工资维持两人日常开销,生活困难,说到这,徐某某神情相当激动,泪如雨下,社工在宽慰对象、稳定其情绪的情况下,适时地结束此次谈话。

随后在社工点社工对徐某某地进行了首次个别教育,随着了解的加深,徐某某的一些困难问题也随之显现。自己与丈夫虽未离婚,但长年分居,且对方即不愿意离婚也不肯承担经济责任,自己的身体不好,高血压严重,退休在家。儿子年幼正在初中阶段,本案被害人何某是儿子同学母亲,经常去学校骚扰儿子,使之学习成绩下降,产生厌学态度。现在觉得度日如年,陷入深深自责之中。说着,又泪流满面,社工一边安慰他,一边向她表示会尽全力帮助她。在上报司法所和协调社区民警后,联系了年在居委会,希望居委的就业援助员能给予必要的帮助,望能解决其再就业的问题。

一连几天没有进展,徐某某明显有些情绪反常,心理波动极大,每天来社工点哭诉。社工为稳定其情绪,先从徐某某的家人着手,首先联系了与之最亲密的姐姐,得知徐某某父母均已过世,家里有五个兄弟姐妹,且关系比较和睦,此次退赔的赃款也是姐姐垫付的。徐某儿子的学费其姐姐也会给予适当帮助。至此,社工也有些许安慰,至少亲情的力量也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有助于徐某某树立自信心,正确面对新的人生。

暂时的安顿和帮助只是权宜之计,要准确地把握徐某某的现实情况和心理状况,还必须从其自身的根源入手,即通过心理矫正来解决徐某某心理方面的缺陷。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与徐某某多次接触后,社工明显感受到其对司法所、社工的依赖性,并对同一问题会反复的重复和强调。这些

-3- 都使社工产生了警觉。据此,社工对其进行了SCL-90量表的测试,测试报告显示徐某某在强迫症状和抑郁症状方面比较突出,这初步肯定了社工的判断,据此情况,社工联系了心理咨询师田老师,为徐某某作了进一步的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由司法所、社工、田老师共同制定针对徐某某的矫正工作指导思想,并测重于心理矫正,对其进行心理治疗和心理危机干预。从工作、生活、家庭等各方入手解决其实际困难,疏导其心理问题,缓解其心理危机症状,密切注意和掌握对象的细微变化,随时跟踪和良性干预,以重点个案进行。

我们了解到徐某某曾在外资公司做过保洁工作,并烧得一手好菜,于是通过各方的努力,联系到辖区内一家民营企业,推荐徐某某去烧午饭,顺带保洁工作,徐某某欣然前往,并在试用阶段有出色表现。解决了徐某某最关心的工作问题,也缓解了其抑郁的症状,对于其有强迫症的特点,我们既要与她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掌握她的动态情况,我们还要与她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时一个很难控制的度的问题,对我们的工作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随后的日子中,社工基本上从侧面了解、观察、帮助徐某某,以做到和其保持一定的距离。

工作问题的解决,缓解了基本的生计问题,但儿子一直受到被害人何某的骚扰,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她迫切需要寻找帮助,我们联系了青少年社工,一起走访了其儿子学校,与老师沟通了相关事宜,学校老师已知悉了相关情况,也已制定了预案来防止事态的进一点恶化。接下来社工与徐某某交谈中,希望她能勇敢面对现实,社工认为在这一点上并不希望直接插手干预。能给她的是信心上的支持。观念上的引导,要充分发挥案主自诀的作用,使其正视眼前的挫折。

渐渐的,徐某某工作上越来越得心应手,随着心理的稳定,心态

-4- 也开始转好,在一次学校的家长会上,面对被害人何某的冷嘲热讽,徐某某终于不再逃避,勇敢地站起来,面对面地真诚给予道歉,赢得了在座家长的支持和掌声,使得何某也答应既往不咎。当徐某某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们的时候,脸上分明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们欣喜地感到她发自内心的快乐和感谢。对我们而言,我们做的只是运用专业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寻找问题的症结,一件件的去解决它,使这些困难人士重获新生,这才是我们最欣慰的。

六、个性化教育矫正的工作效果

因为得益于比较正确的工作措施,徐某某的情况有了相当好转,不仅解决了其本人的工作,也稳定了其儿子的情况,成绩又回到了年级前三。对徐某某的抑郁症有很大的帮助,而因为我们采取了适当的措施,减轻了其依赖性,从而其强迫症也有很大的改善,同时从精神层面得到积极的提高。

芷江西街道社工点 金露 2009年11月5日

-5-

第四篇:社工个案案例计划书

个案活动计划书

案例描述:

赵晓菊,女,27岁,重庆市开县赵家镇茶道村人。有一儿一女,大的7岁,小的3岁。夫妻俩一块出来在山东济南打工,后来丈夫癫痫病发作,先是托人从老家买了两盒药,吃完之后,准备在当地买药。用一千八百元从别人手中买了两盒药,拆开却发现里面裹得是报纸。一千八百块钱就这样被别人骗走了。丈夫回老家治病,剩下她独自一人在外打工。她在内蒙古做了五个月的服务员,因天气转冷,辞掉工作准备回家。讨要工资时,老板只给了她几百块钱,她由内蒙古转到西安再到郑州,在郑州火车站附近的宾馆住了一晚上,当时将自己的手机抵押到柜台,后来手机和她随身携带的物品均不见了,宾馆的工作人员也无法给出很好的解释,只一味推卸责任,最后事情不了了之。赵晓菊身无分文,自己报警被警察送来郑州市救助站。

个案记录

一、基本资料

赵晓菊,女,27岁,已婚,重庆市开县赵家镇茶道村人。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有一儿一女,丈夫患有癫痫病,看病花很多钱。丈夫有两个哥哥和四个姐姐,虽然在治病时各家都有所帮助,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去年开始,夫妻俩一块外出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

2、个人经历:去年,曾出外打工三个月,没有挣到钱。今年五月份,和丈夫一块打工,因给丈夫治病被骗了一千八百元钱,后来丈夫回家治病,剩下她独自一人在外打工。先找了几份工作都不如意,后来在内蒙古一家餐馆当服务员。直到前不久准备回家。工资没有讨到手,在郑州火车站又被偷,身无分文,自己报警被送到了郑州救助管理站。

三、主要问题

1、案主文化程度不高,对人的戒备心不足,容易上当受骗。

2、家庭经济状况不佳,丈夫有病,孩子年幼,开销较大。

3、案主没有一技之长,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四、服务目标

1、提高案主的防范意识,保证其自身和财物的安全。

2、针对其家庭状况,为其争取各方面可利用的资源,改善家庭状况。

3、为案主提供技能培训,促进其就业能力的提升。

五、服务方法和过程

1、本个案主要采用任务中心模式。该模式相信当事人可自主(client’s autonomy),有自主的权利,肯定当事人有处理其问题的权利与义务,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能。任何问题的产生,往往是由于个人能力暂时的欠缺所引起的。因此,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发挥案主自身的能动性。案主必须参与问题的界定和处理并对其负责,我们在界定问题时也要尊重案主的意愿,以案主的看法为依据;在执行任务时让案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充分发挥案主的能力和潜能。

2、根据“人在情境中”理论来看,个案工作是关于人的工作,应注重于研究案主的环境及社会环境间各要素的关系,即人在情境。其中,案主所受的困扰主要来自环境的压力,对现实感到无能为力,特别是因丈夫治病所带来的经济压力。在救助站里,工作人员为案主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环境,并为其提供了必要的食宿服务和乘车救助凭证,积极的倾听案主讲述自己的故事,为其情绪的宣泄提供了渠道,暂时缓和了其情绪和压力。同时,为案主争取可利用的资源,缓解案主家庭经济压力。

3、人本治疗模式。它强调以求助者或当事人为中心,重视发挥求助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主张通过协助求助者重新整理自我概念来使之成为一个能够充分发挥潜能的人。罗杰斯认为人的自我概念决定了接受和处理经验的方式和态度。在本案例中,案主的自我概念与现实经验有冲突,使其对于那些与自我概念不一致的经验加以曲解,使之与自我概念保持一致。案主独自一人在外打工,没有认清自我的能力导致被骗。我们通过访谈的形式,联系现实社会状况,使其认识到妇女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调整自我概念以适应社会;同时提高其防范意识,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

4、鼓励案主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培训班,学习一门技能,为以后找合适的工作打下基础。

六、服务评估

1、成效评估:本次服务计划综合考虑到案主自身家庭状况和案主的心理需

求及其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采用了人本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模式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介入个案,除了社工与案主的直接面对面的个案访谈治疗外,还将案主的家庭资源等整合到案主的治疗中,从而为有助于案主自我能力的提升,并进一步改善家庭条件,使之积极乐观主动的面对生活。

2、自我评估:社工在整个活动中,始终以积极的、平等和接纳的态度对待案主,严格遵守社会工作者的各项基本职业道德准则;同时,合理运用针对成年女子个案工作技巧,包括交流技巧、解决问题技巧、改变行为技巧,利用倾听、引导、反馈、情景模拟、联结、打断、总结等沟通技巧,让案主重新调整自我概念,认清自我;并使案主学会利用周围的资源,提高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个案反思与总结

1、在进行个案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运用各种方法和技巧,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初步接触案主时,从案主感兴趣的话题入手,逐步取得案主信任。

2、要遵守个别化原则,对于不同情况的案主,要采用不同的服务模式。

3、要充分认清工作员的角色,在开展个案的过程中,要做到共情而不过分卷入。

4、充分和合理利用案主的自身可利用的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为案主服务,最终让他们能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让案主能自己自立,最终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第五篇:社工运用个案工作方法心得体会

精品学习文档

社工运用个案工作方法心得体会

在长期的工作中,将个案工作引入过往部队官兵对于环境的适应问题中,可以帮助他们适应环境,达到一个合适的状态。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社工运用个案工作方法心得体会,这个也可以引入到自己的工作过中。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作为部队后勤保障延续的部门 军用饮食供应站,除了运用长期积累下来的服务经验来为过往部队官兵提供饮食服务保障之外,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运用社会工作个案介入形式,全方位为过往部队官兵提供各类保障条件,提升服务质量,也是新时代军用供应站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个案工作介入 过往部队官兵 环境适应问题,旨在帮助他们提高对环境适应的能力,最终达成一种理想的自我状态。具体而言, 过往部队官兵 来自不同的城市和地方,远离家人和亲戚朋友到达陌生的地方,面对新的环境,许多官兵在满足新鲜和好奇感之后,常常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经过调查分析, 过往部队官兵 可能产生的心理反应,主要体现在:

心理素质待提高。基层官兵中有相当部分为独生子女,年龄普遍低、心理承受能力差,个性较强,见识丰富,思想波动大。

生活环境须适应。正式开始部队生活,特别是离开熟悉的环境到一个陌生环境,亲身体验到了部队特有的艰苦,原先的心理准备显得不足,会有一段时间的不适应,从而导致身体不适、寝食难安等问题的出现。

精品学习文档

严格管理有空间。严格管理是军队的特色。管理就是约束,就是限制,就意味着每个人都要有所放弃、有所接受,意味着想做的事可能偏偏不让做,而不想做的事偏偏必须做。生活环境舒适度的改变,就容易使部分官兵出现心理焦虑,心情烦躁等问题。

针对以上特点,军用饮食供应站的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个案工作方法,积极主动与环境适应及心理适应有问题的官兵进行沟通和交流,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配合部队领导在管理上打开思路,创新方式方法,从他们自身的特点出发,提升自我管理的教育水平。

准确掌握新兵思想动态。通过谈心、谈话方式,摸清这些官兵的经历特长、性格特征和现实思想等情况,开展好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鼓励、引导他们,使他们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实现人生理想。

要使新兵尽快进入角色,适应部队紧张的训练环境,处理好各方面人际关系。未来的训练环境是陌生的,突然间严格而紧张的快节奏生活让他们一时间难以接受,因而要给官兵们一个学习适应的阶段,部队基层领导和士官、老兵要以身作则,起好带头作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要予以更多帮助,使基层官兵感到部队大家庭的温暖,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积极协助部队领导解决好过往部队官兵的实际问题,让他们感到大家庭的温暖,帮助他们与领导和战友处理好关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公平处理,为基层官兵走好军旅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军供站运用专业的个案工作方法介入 过往部队官兵 心理适应问题及环境适应问题,提升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解决困

精品学习文档

境的能力,可进一步提升军供保障服务的能力,促进实现全方位的军供保障服务的任务目标。

上一篇:三供一业情况范文下一篇:诗歌我的快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