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课幽径悲剧教案

2022-08-24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示范课幽径悲剧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示范课幽径悲剧教案

幽静悲剧教案

幽径悲剧 教学目标:

1.感受古藤的美和悲,理解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思想感情与决心。 2.培养学生欣赏美、保护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反复阅读文本,抓住“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一核心,在赏析古藤的美,感受古藤的悲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悲剧原因,体会作者的情感,确立维护真善美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幽径悲剧的真正原因的探究。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感悟,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是一个发生在2003年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的故事。一只小鸟被一个高速飞行的网球击中,鸟儿堕地身亡。接下来的一幕让世人震撼:击中小鸟的运动员神情沮丧,马上终止比赛,跑到小鸟跟前,毫不犹豫的双膝跪地,双手合拢,表示忏悔。他那深深的一跪已经成为经典的一幕让世人永远难忘。他那深深的一跪为什么会成为经典一幕让世人震撼呢?„„今天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同样关爱生命,而且情感更加丰富的作家季羡林,随他一起走进《幽径悲剧》。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位赫赫有名的国学大师。 (出示幻灯)

一、整体感知,了解悲剧。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完成以下任务: 扫清阅读障碍,标记生字生词。

2、围绕课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作者写了一个什么悲剧。

师:同学们老师在课前收集了这一课的几个生字(出示幻灯)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完成,其他人在下面做。

师:你们还有其它的生字要解决吗? 生:没有了。

师:好,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在幽径到底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悲剧呢? 启发:原先你一直以为什么样的事叫悲剧?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就是把美的事物毁灭了给人看。

生:燕园幽径上一株美丽的古藤萝被砍了。

明确:北大校园里燕园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无端被毁的悲剧。

我们由此了解:悲剧的发生地在北大燕园,悲剧的主角是一株古藤萝。

二、对比阅读,感受悲剧

(一)赏藤萝之美

1、过渡:越美的事物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在没被毁灭之前,这是一株怎样的藤萝,这株古藤萝美吗?大家先欣赏一株美丽的藤萝。(出示幻灯)然后请同学们找到直接写古藤萝之美的相关段落

师哪几小节?(7—10段)

2、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读给自己听,读给同桌听,先独立思考再分小组合作讨论并说说你所感受到的美。

第7段:每到春天,紫色的花朵开得满棚满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其间,成为春天一景。 第8段: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眼前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它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

第10段: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的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藤萝外在形象美

形:盘曲而上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我觉得这一句作者写藤萝的形状,写出它有气势的美。 色:红绿相映在一团团的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这一句从色彩来写藤萝的美。

味:淡淡幽香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这句话作者写了藤萝的味道香气扑鼻。

声:嘤嘤嗡嗡还有侧面描写,写声音的。

写蜜蜂声是为了侧面表现藤萝花的香味和美丽。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季先生有这样一双慧眼,同学们也有,通过形色味声之渲染,藤萝可嗅、可听、可观,形象具体而又鲜活。

教师小结:作者每每从这株集形声色香于一身的藤萝树下走过,真是让人如沐春风,心旷神怡。老师也迫不及待地想要表达我内心的欢喜。(教师配乐朗诵,播放背景音乐《秋日私语》)

3、再读课文,品花之神

(1)过渡:我们感受到了古藤萝的外在形象美,不过,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是不够的,还应关注它的内心,关注它的性情、品质。藤萝的外形是美丽的,那么内在呢? (A.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这句表现藤萝和别人和睦相处,和善的品质。。B.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和善的品质。)C.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这句表现了它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 (2)分析:友好(和睦相处)、善良、奉献美丽。

因此,这株藤萝已不仅仅是美的化身,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胸怀,那就是——真、善、美!

(4)美文还需美读,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跟着音乐用欣赏和喜爱的语气来朗读课文中描写古藤萝美的语句。(生配乐读)

(二)深情诵读,探悲之因

1.过渡“美丽总是短暂,这么美丽的紫藤萝按理说人们应该尊重它,呵护它,但是它却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藤萝被毁之后的语段,哪一小节最能表现藤萝被毁后的惨状,并结合语句谈谈你的感受。

2、阅读课文第11小节,分小组讨论,哪些语句最能体现藤萝被毁之后的悲惨? (1)“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藤萝被砍后的干比作吊死鬼,“吊死鬼”,上吊而死是一种非正常死亡,似乎有某种冤屈,这里似乎在暗示藤萝是被害而死。,“摇曳”,就是摇荡,说明它没有生存之根,失根的藤萝就像是失去母亲的孤儿,孤苦无依。生动的再现了藤萝悲惨的情状,恐怖,冤屈,令人痛心疾首。

你能带着作者的这种心情来朗读这一部分内容吗?(生读,其他同学评点)

(2)“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这句写花的微笑,藤萝本是自在地绽放笑容,天真无邪地笑对世界,它们不知道自己的干已经被砍了,是凄惨的。巨大的反差更让人觉得藤萝的无辜、不幸,令人痛心和悲哀.这里是以笑来写悲,以美景来衬悲情,更让人觉得悲的凄凉。

(3)“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一串串美丽的藤萝花像孩子一张张纯真的笑脸,然而,他们却不知道已经永远失去了母亲!---这里把藤萝比作孤儿,孤儿很可怜,所以藤萝也孤苦无依,失去了根基,很惨美的毁灭总是那样震撼人心,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总结:同学们回答的都很棒!

那就让我们用悲愤的语气一起来将悲惨情状的语句读一读吧!注意饱含感情,语气和语调-----读出痛心和同情。

3、探悲剧之源

“这么一株美得有神韵,有内涵的古藤萝,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古藤萝如今却无端被毁了,真是让人痛心疾首,同学们想不想将残害它的侩子手揪出来?”你能从文中找出依据吗? (1)愚氓。“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 师:愚氓是些什么人? 生:愚昧的人。

师:由此可知,是什么造成了藤萝被砍的悲剧? 生:由于愚氓的愚昧无知造成的。 师:藤萝被毁还有其他的凶手吗?

(2)是燕园中人,“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绝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绝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绝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

师:燕园是北京大学里的,里面的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三个“绝不会”说明他们怎样的态度造成藤萝的悲剧? 生:冷漠,无情。

师:是的,虽然燕园中人不是杀害藤萝的直接凶手,但是由于他们的冷漠,无情的态度,促成了这个惨案的发生,所以说他们也是杀害藤萝的凶手之一。

(3)世人,他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

生:还有世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他们只知道争这些名啊,利啊,也不去关心藤萝的死活,所以他们也是凶手。

师:说的很对,可以说世人们被功利扭曲了人性,他们只知道争名夺利,全不关心藤萝的死活,所以他们也是凶手。他们也纵容了悲剧的发生,他们难逃其咎。 还有最后一个凶手没有被查出,大家可不能让他逍遥法外啊! (4)是伟人。“他们绝不会像我一样为藤萝的死而痛苦的。” 生:是伟人。他们绝不会像我一样为藤萝的死而痛苦的。

师:是啊,伟人指那些上层地位的人,他们不关心,不痛惜,可见其冷漠自私啊!作者在这里对他们表示强烈的鄙视和愤慨。 讨论:这个悲剧仅仅是幽径的悲剧吗?

那么文中作者面对愚氓灭美的现实,又表露了什么样的情感和态度呢?找出文中对应文字,分析深刻含义。 齐读最后一段文字,

总结:作者悲哀不仅仅是因为失去了一株藤萝的生命,更重要的,是因为毁掉这藤萝生命的愚氓竟出现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十多年后的九十年代,竟然出现在厚德载物、精英辈出的北大校园里,北大校园尚且如此毁美灭美,其他地方可想而知,这更让作者感到悲痛。

所以我们可以说,藤萝的悲剧是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时代的悲剧,更是人性的悲剧。

三、拓展迁移

其实,人类的这种毁美行为一直在上演着,请你联系生活想一想,人类还有那些毁灭美的行为?

人们把美丽的森林砍光,成了荒地-----毁灭生态之美

师:很好,正是你所说的,人类毁灭的是生态之美,环境之美。那么老师从网上下载了几幅人类毁美的图片,大家来看一下。(幻灯)

图1“森林被砍伐成荒地的图”刚才我们已经和大家探讨过了,那请再看下一幅。请问你们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人们在屠杀藏羚羊---毁灭的是生命之美

再看下一幅。这是战争中痛失家人的悲剧,人类毁灭的是生活之美----和谐的,和平的生活之美

师:你说的太好了,那么,为了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加强宣传,宣传人们要保护自然,爱惜生命。 加强国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用法律来对付他们。

师:对呀,当我们学生遇到毁美的恶分子时,我们势单力薄,不能公然对抗,就应该选择报警,用法律来严惩他们,这位同学很理智啊! 结语:

诗人刘亮程曾这样劝告过世人:

任何一株草的死亡都是人的死亡。 任何一棵树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 任何一只虫的鸣叫也是人的鸣叫。 ——刘亮程《一个人村庄》

同学们,在这堂课结束之前,我想送给大家几句话,

智者创造美好的世界,愚人制造一幕幕悲剧,让我们做一个善待自然、保护环境的人,让我们一起努力,让鲜花吐蕊、草长莺飞成为大自然常有的风景;让蜂飞蝶舞、绿树成荫成为地球上最美的表情。这样,美丽才会常伴左右,悲剧才不会发生。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做一个矢志维护真善美的环保小卫士吧! 课后作业

1、课后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段熟读成诵,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在生活中,你曾为一株草、一朵花的折损而伤心过吗?你曾为一只猫、一条狗的病痛流过泪吗?如果有,请你将你的感情流露写下来,注意使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第二篇:《幽静悲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读通文,了解写了什么事,学会说真话;

2.读懂情,感悟大师情怀,学会抒真情;

3.读透意,把握大师意图。

【学重难点】读通文

读透意读懂人

【教学设想】利用情境教学,设计三大情境:【与大师见面】、【与大师对话】、【与大师话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亲近大师

师——今天,很高兴能有机会和你们一起度过接下来的平常而又不平常的45分钟时光。说它平常,这只是一节普通的课;说它不平常,是因为我们还有幸请来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国学大师。

下面先让我们先来看一段关于大师的文字——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XX年感动中国”获奖人物“颁奖词”

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先来猜猜这位大师是个怎样的人?——学生答

下面看看我们猜的对不对呢?请看图片【红衣少年】、【一介布衣】、【国学大师】——季羡林。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季老的光临。

师——俗话说:字如其人,见文如见人。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散文精品之一

《幽径悲剧》,感悟大师创作以及做人的真性情。

二、走进作品,与大师对话

?默读——读通文——理清思路

.自由朗读,边读边动笔。划出叫好或疑问的字词句;

2.读后思考并回答:

那是一条怎样的幽径?

这条幽径上发生了一件怎样的真事?

?诵读——读懂情——理解关键字词句

?

找出能体现作者对“幽径之美”的喜爱及“美被毁”作者情感变化的字、词语及句子,进而把握的作者所流露的情感;

学生找出来后,要求用普通话有感情地读课文关键词句,体味情感。

品读——读透意——明白良苦用心

思考

、为什么藤萝的毁灭会让他如此痛苦?

2、大师想通过这个悲剧想告诉我们什么?

三、聆听大师教诲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

西方采取的是强硬的手段,要“征服自然”,而东方则主张采用和平友好的手段,也就是天人合一。要先于自然做朋友,然后再伸手向自然索取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宋代大哲学家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四、悼念大师

师:就是这样一位无比热爱自然,呵护生命。即使在最苦难的时候,也没

有丢掉良知的和善的老人。在XX年7月11日,安详的走完了他的

一生,驾鹤西去了,永远的离开了越来越美好的人世。

让我们把这首悼词献给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愿他一路走好!

齐读——莫问寒门与朱门,自见清气与君身。岁月只将年华改,风尘未染金石心。燕园静,花色深,唯见桃李满春林。此去泉台远寂寞,寒梅入泥香犹存。

【教学反思】:《幽径悲剧》是着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散文。内涵丰富,语言精练,通俗而又雅致。描绘了幽径藤萝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编者将其安排在第五单元,人与环境单元,旨在让学生体会文中对藤萝所流露的真情,对愚氓恶行的谴责,从而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

在设计的时候,我主要通过三大环节,即1.通过指导学生默读,理清思路,理解内容;2.通过指导学生诵读,感悟美及美被毁在作者心中引起的哀痛和愤懑;3.通过引导学生品读,学习作者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并善待生,通过这三个步骤来将的重难点加以解决,从而让学生不仅了解了的内容,更主要的是通过品读,学习作者维护美的决心。

接着,进一步地通过聆听大师教诲、悼念大师等环节,进一步学习大师的人格魅力,从而向大师学习,深化了的内容。

第三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1 伟大的悲剧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体味关键语句。 2.感受并学习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

2.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 3.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

2.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南极,这块被冰雪包裹的圣洁之地,曾留下了一批批勇敢的探险家的足迹,但是,也有许多探险家因为气候或条件的不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现在,让我们看看那些为探索南极而献出生命的勇士们。

二、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1.概括的谈谈,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展示问题)

明确:写了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和它的队员在探索南极的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

2.概括复述故事情节。注意环境描写。 (1—3)满怀希望奔向南极 无限失望登上归程。 (4—7)归程途中危险骤增 埃文思发疯死去。 (8—10)奥茨越来越走不动 走向暴风雪迎接死亡。 (11—16)三位英雄集体死亡 却不哀叹任何困难。

三、研读课文:

1.大家看课文的题目:“伟大的悲剧”,悲剧是以悲惨结局结尾的故事,既然是悲惨的故事为什么蕴含着伟大呢?二者以看似矛盾的词组合成课文标题,对全文的情节和意义起了什么作用呢?

2.我们先从悲处入手,本文的悲剧之所以悲,体现在斯科特探险队之行的哪几个方面?

生:因为他们后到达南极。

师: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看出?(“无垠的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 师:他们这时是什么心情呢?(战栗了)

师:知道自己失败了,成了亚军,斯科特一行人悲伤到了极点,但他们还不得不干什么?

生:不得不为阿蒙森一行胜利者作证。

师:体现在哪? (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的去屡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师:此时,他们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哀。(展示作证之悲) 生:他们在归途中全都牺牲了。 师:为什么牺牲了?(遇到险阻)都面临哪些困难?(线路固定、精力缺乏、寒气逼人、燃料太少) 因此,他们斗不过这些归途中的困难,壮烈牺牲了。(死亡之悲) 师:(引导)文中有一句话说:“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是谁的观点?(斯科特)作者以及世人们是不是这样认为的?(不是)那世人们对他们的离去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感?

生:这篇文章能够流传至今,本身就说明了世人对他们的怀念和对他们离去的悲痛。(世人之悲)

师:同学们把悲剧之悲挖掘得很好,概括起来就有四悲:(展示)失败之悲、作证之悲、死亡之悲、世人之悲。这里的悲,你们认为是悲哀还是悲壮? 生:悲壮,因为虽然他们上演了一幕悲剧,但作者也认为他们是伟大的。 师:很好,这就谈到了题目中的伟大二字,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遭到毁灭的仅仅是斯科特一行人的肉体,生命,而他们的精神是有价值的,是伟大的。所以文章充满了悲壮的情感。

3.那么大家就讨论一下,从文中找出斯科特一行的伟大之处,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学生分组讨论)

4.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它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

5.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四、拓展延伸:

正是在他们的精神鼓舞下。一行又一行的探险队奔赴南极,使南极不再神秘。 欣赏南极探险取得的成就:

1.我国于1985年在南极洲乔治王岛上成功的建成了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

2.1989年中国第五次南极考察队又在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上建立中国第二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中山站。

师总结:同学们,探险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事业,即是对自然界的挑战,更是对自身的挑战。它不仅需要坚强的体魄,更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为这项事业献身的精神,在你们心中一定有更渴望了解的奥秘,最渴望征服的世界,愿将来的某一天,你们探险的步伐能让世界为之瞩目,让祖国为之骄傲。

第四篇:湘教版高中音乐第二单元《悲剧美》_教案1

第二单元 音乐的美——《悲剧美》

(南京师范大学实习教师

王文君)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课程类型】:以欣赏为主的音乐欣赏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音乐的欣赏,能够体会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不幸,从而珍惜现今的和平生活。

2. 了解《辛德勒名单》的配乐在影片中起到的作用。

3. 能够认真聆听《一个华沙辛存者》和歌曲《松花江上》,学会分析悲剧美的乐曲并且感受作品中表现的音乐意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能够理解并且分析《一个华沙幸存者》,这首20世纪现代的音乐作品。

2. 通过演唱歌曲《松花江上》片段,能够用声音表现出悲剧美的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及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舞蹈—即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作为伴奏的舞蹈,让学生谈谈配乐以及舞蹈带来的感受。

2.引用鲁迅先生的话引出本课的课题—悲剧美。

二、欣赏悲剧美的音乐 1.通过分析毕加索的绘画作品《格尔尼卡》中的几个重要形象,来痛述二战给人们带来的悲痛。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美术作品引入本课的线索二战这一主题。

2.赏析影片《辛德勒的名单》

(1)简单介绍《辛德勒名单》的剧情。

(2)欣赏影片中的配乐《童声合唱》,分析演唱形式及音乐的表现意境。

(3)观看片段一:

(纳粹血洗犹太社区时, 整个社区一片混乱, 血腥的屠杀画面激烈、 动荡, 充满残酷、 悲怆的气息。 而画外配音却是优美动人的钢琴伴奏下纯洁的童声合唱, 配合着银幕上混乱人群中唯一的彩色形象, 一个身穿暗红色大衣的犹太小女孩在极度悲痛中盲目走向画面深处……) 思考:

插曲《童声合唱》,在影片中起到的作用?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音画对位的艺术处理剥夺了祥和曲调应有的优美感, 轻柔的声音这时仿佛变成魔鬼的咒语,令人毛骨悚然,突破了音乐尾随画面的一般处理,大大加强了音乐的寓意性和深刻性。) (3)观看片段二:

简单的介绍剧情。(运送尸体的犹太人、发疯的德国军官、以及辛德勒) 思考:

插曲唱诗班的《安魂曲》,先分析,再总结。 (4)观看片段三:

(影片末尾,阳光之下,成群结队的犹太人带着他们的后代,来祭扫辛德勒时,主题音乐再次完整出现。) 思考:

《辛德勒名单》的主题曲表达的情感?

教师总结(小提琴如泣如诉、委婉动人的旋律刻划了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的心理历程。忧伤的 情绪,表达了饱含苦难的难以言喻的激情。并且人们总是会去怀念热爱和平的人。)

设计意图:用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影视作品,初步体会悲剧美作品的内涵。

3. 欣赏作品《一个华沙幸存者》

(1)简单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勋伯格是听到一个在集中营中幸存下来的犹太人的叙述所作)以及分别欣赏乐曲中的三种语言:见证人、法西斯军官、犹太人唱的众赞歌。 (2)边播放字幕,边欣赏全曲。 思考:

作品在调性、和声、节奏上的特点——20世纪现代音乐的特点?以及乐曲的表演形式?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无调性、不协和、无序的节奏。采用朗诵、合唱、乐队综合表现的形式。)

作者用这种尖锐不和谐的音响,为我们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其用意何在?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作者用这种尖锐不和谐的声音,是为了描写纳粹集中营的紧张、恐怖以及表现纳粹的残暴,从而引起人们对法西斯的愤怒和对受害者的同情。)

设计意图:之前有了《辛》的铺垫,学生更容易接受作品。

三、欣赏中国二战的悲剧美作品 1.观看《南京大屠杀》的片段

思考:你是否能联想起造成悲剧的历史事变? 学生思考回答: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等。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今年的9月18号是九一八事变的80周年纪念,我们在上周的晨会上也。。。歌曲作品《松花江上》就真实的反映了这一幕。)

2.欣赏歌曲《松花江上》

(1)简单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欣赏全曲。 (2)请学生分析乐曲的音乐特点。

教师总结(不同部分的 旋律跌宕起伏、悲伤激愤……)

(3)学生演唱《松花江上》的第一部分,体会乐曲的悲痛情绪,以及悲剧美乐曲的内涵。

三、拓展与延伸

除了有关战争题材的悲剧美作品外你还知道哪些具有悲剧美的作品?

歌曲 ——《周总理,你在哪里》 舞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民族器乐曲——《江河水》 戏曲——《窦娥冤》……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下册名师教案第六单元《伟大的悲剧》部编版教材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浏览的阅读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

2.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伟大的悲剧”的含义。

3.理解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以及人类探求未知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伟大”“悲剧”的含义。 教学难点:

解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屏显南极图片)

师导入课题。(师板书课题和作者后,生大声读课题和题目)

二.作者简介

三.整体感知

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概括一下这个“英雄故事”呢?(生交流)

师:(屏显提示内容)概括故事,要抓住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概括。根据屏幕上的提示,谁还愿意再试一试?(生再交流)

四.重点研读

(一)浏览课文找“日记”

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引摘自斯科特日记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二)结合“日记”读文本

1.理情节——读悲剧。

(1)师:下面,老师会将文本中的日记一一展示出来。(屏显第一处日记)谁来给大家读一读第一处“日记”?(生读,分析)

师:是啊,凝聚着他们数年心血、一生梦想的南极探险,却因角逐失败而成了悲剧。(师板书“悲剧”)

(2)师:1月18日,他们到达南极极点。你从日记中能读出本该有的欢喜吗?(屏显第二处“日记”)(生读)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看到的日记中描写的单调的景色,其实表达的是作者失望、沮丧、 痛苦的心情。

(3)师:正因为如此,(屏显第三处“日记”)“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品析句子要注意联系上下文,请大家浏览4——8自然段,看一看回去的路可怕在哪里,他们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师生交流:路线必须固定,缺乏来时的动力,天气恶劣,食物不足,燃料太少) 2.析人物——品伟大。

师:同学们一起来看下一处“日记”。(屏显第四处“日记”)第四处“日记”之所以表达的感情这么直接这么强烈,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同伴的离去。请同学们精读课文第8——10段,找一找关于奥茨的细节描写,说一说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品质。请大家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细节。(师生品读交流,共四处)

师:这就是奥茨。我们都被这高尚的心灵深深感动了。这就是人格的伟大。(师板书“伟大”) 同学们,其他人物身上同样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还有哪些细节让你感动呢?结合一个人物、一处细节、一种品质说一说。

师:请带着感动、敬佩再读一遍题目,特别要注意重读一下修饰语。(生读题目)

3.读中品——品中悟。 师:随着“日记”一页一页地翻过,斯科特一行走向了死亡。这个“伟大的悲剧”也即将落幕。谁来读一读他最后的“日记”?(屏显第五处“日记”)(生读)

师:大家能不能在这则“日记”中找出关键词说说斯科特当时的心情呢?(“悲伤地”“坚决地”)请大家尝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则“日记”。(生读)

师:同学们,你觉得这些英雄在生命结束的时候后悔过吗?仇恨过吗?这是为什么呢?(关键词:坚毅执着,为国家为科学献身的英雄气概)

五.拓展升华

师:(屏显)“死亡不是生命的终止,而是生命的升华”。课文第14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伟大的悲剧”就是上面最好的碑文。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应铭记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的所有英雄,让英雄为我们指路,让英雄伴我们成长。希望大家课后去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从伟人的经历中去汲取丰富的营养,寻找做人的智慧!

七、专家点评

这是一节简约高效、内涵丰厚的语文课。

一.以点带面,长文短教 《伟大的悲剧》是一篇四千多字的人物传记,是一篇篇幅很长、内涵较深的文章。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深刻的认识,必须突出重点,大胆取舍,克服面面俱到的毛病,找到一个极佳的切入点。这不仅能长文短教,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学有所得。本节课的教学,以引摘“斯科特日记”为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篇,进而探讨文章内容,品味文章语言,分析人物形象。二.情景教学,充分运用教育资源 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课堂的“人文性”,要点就在于牢牢地把握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因——情感。这是展开和推进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教学收到最优化效果的根源。本篇课文是适宜情景教学的好文章,通过情景教学,能使学生感受到浓郁的情感熏陶,进而真切地感受、体验、理解,为此,本课设计了以下几个情境教学环节。

1.上课伊始,用南极风光图片,配合一段充满诗意的导语,将学生带到那片冰雪覆盖下的绝世无双的美丽圣地。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图片,使学生在上课之初就获得了美的体验。

2.课堂上,通过听读课文、示范朗读和引读等形式设置教学情境,荡起学生情感的涟漪。用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在读中感悟。读得精彩,自然能悟得透彻。

3.问题情境的巧妙创设,引导学生在与作者对话过程中,领悟文章的主题。用问题情境的创设,以“思”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表达、展示、创造中享受着语文学习的幸福。 三.品味语言,创造出真正有“语文味”的课堂

“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就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反复咀嚼,深入品味,从而感悟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咀嚼出“语文的味儿”来。比如,最后一则“日记”,不仅有直接摘自斯科特日记的内容,而且还有作者茨威格对斯科特日记的描述和想象。此环节的教学重视向语言深处挖掘,朗读指导更是形式多变,梯度分明。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朗读指导中,在“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赏析揣摩中,学生抓住语言学习不放手,文本深处的各种情感通过朗读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本文的教学以“悲剧”为起点,以“伟大”为归宿,以五则“日记”的教学贯穿始终,看似只讲了五则“日记”,却将探讨文章内容、品味文章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包罗其中,达到了以少胜多、长文短教的目的。同时,陈老师尝试着在营造情感氛围和审美空间的同时,将本文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都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将情感因素与理智因素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的课堂上获得真实的生命体验,让他们在阅读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语文素养和生命品位。

上一篇:上党校党性分析报告下一篇:双方合作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