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论文范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中石油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中国石油装备出口取得了巨大成就。据预测,随着世界油气工业的发展,国际石油装备需求量将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这给中国石油装备出口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技术问题仍然是影响中国石油装备出口的首要问题。贸易保护、技术壁垒是影响中国石油装备出口的重要国际因素。

第一篇:中石油论文范文

石油机械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市场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内石油工程项目开发规模不断增长,推动了石油工程领域的发展。与此同时,石油工机械应用问题也成为制约石油工程发展的瓶颈,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石油机械管理不当一方面会给石油工程项目后期运行带来难以估计的风险,同时也不利于石油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石油工程项目的参与方,因此对石油机械设备管理的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现实中由于沟通和配合效率低,导致石油机械管理水平始终得不到显著的提升,甚

至因为石油机械管理职责履行不到位而导致安全事故问题。

关键词:石油机械;石油工程;应用

1石油机械设备概述

石油工程主要是对于油气田进行钻井与完井石油工程,并对油田储层进行评价与研究的工作。对于石油工程生产过程中首先需要油气井钻探设备。油气井钻探设备是针对油气田开采并且进行初加工和处理的设备,油气井钻探设备的作用是将油气从井下开采出来并对外进行传输。在石油工程领域所涉及到的石油机械设备品种十分多样。与此同时,石油机械设备根据开采的要求以及技术的进步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以此来满足油气田开采的需要。目前石油工程采用的钻井采油设备还包括精密程度非常高的三维地震测量设备,以上设备都属于石油工程机械设备。为了使石油工程机械设备达到较高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石油工程机械设备在平时的维护中必须做到管理精细化,保养制度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石油工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不出任何问题,从而保证油气的开采工作高效、连续。

2石油机械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

2.1完善石油机械设备管理体系

科学完善的石油机械设备管理体系是系列管理维护工作开展的核心指导依据,该管理体系的制定是石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而在体系形成过程中,相关负责人员应从细节性和全面性角度对石油设备故障问题经验进行总结,从而对体系进行完善。与此同时,石油企业方面要注重设置机械设备正常运行目标,以此为前提明确石油机械设备管理维护人员职责,要求人员遵循统一性原则,严格按照设备管理体系展开系列工作,设置奖惩制度。

除此以外,机械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实际上涉及到各岗位各部门人员的共同协作,企业方面应增加对石油机械设备管理体系的宣传,分发机械设备安全使用手册,避免由于人员误操作问题而导致的设备故障。

2.2注重专业设备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人才是一个企业的发展核心,也是企业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为此,石油企业要采取一定措施吸纳先进的、专业的设备管理人员。首先,提高人才的薪资待遇,降低就业率。员工工作最关心的就是福利待遇,这一项内容的优化会促使更多人才投身于石油企业工作中。为了让工作人员更快的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发挥设备的作用,需要不断提升人员的管理能力。为了更好的实现石油产业的规模化,逐渐壮大,石油企业就要引进专业的设备管理人才来加强石油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2.3石油设备的管理水平的提升

石油机械设备必须进行日常的维护和管理,这样石油机械设备才能够在使用寿命内正常地运行。在石油机械设备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与维护等工作。石油机械设备使用前的检查与维护等工作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上岗必须具备相应的操作维护保养资质。对于机械设备的状况进行鉴定,只有这样石油设备才能够达到安全的使用条件并应用到石油工程领域中的各个生产环节。对于没有经过专门技术人员检查的石油机械设备不能进行盲目地使用。未经专门技术人员检查的石油机械设备有可能给实际石油工程生产带来安全隐患,造成安全生产事故,从而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2.4重视机械设备维修管理

石油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体现在日常工作的细节上。因此,专业的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应注意定期对故障频率较高的设备进行巡回检查,并按周期对设备进行全面保养,排查故障。采油设备一旦发生故障问题将会严重干扰采油和生产工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设备故障检修工作安排必须迅速。

以地面抽油机故障问题为例,该设备出现故障会直接导致电动机无法为井下抽油泵提供动力,最终导致系统故障蔓延,油井停止工作。所以,为全面提升机械设备维修管理效率,石油企业人员可选择合理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建立机械设备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从而第一时间上传设备的运行数据和信息,保证油田采油工作顺利推进。

2.5健全石油机械设备管理的组织结构

石油生产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如果生产出现了问题,可能会引发不良影响。且石油生产工序较为复杂,因此要处理好与生产环节相关的工作,例如石油机械设备的维护管理等。由于石油开采的范围较大,因此设备的维护工作量较大,需要有健全的管理组织机构,安排专职人员复杂每一道工作程序,才能在设备出现故障的第一时间处理和解决问题。健全石油机械设备管理的组织结构,确保每一台工作设备都安排人员管理,且每一道工序中都有负责的人员,不断提升管理和负责人员的工作能力,端正人员的工作态度,以良好的心态开展工作。首先,需要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对新型工作设备有更多的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和人员展开良好的互动沟通,不管是传统的还是先进的机械设备,都能得到合理的维护与监管。其次,从事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不明确以及缺乏耐心,这些人员自身的问题直接影响了设备工作的效率。因此要让工作人员明确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并改善其工作态度,更有耐心的做好设备管理。同时也要让工作人员了解到,如果工作出现了问题会受到一定的惩罚,通过严格的制度约束人员的工作行为,才能提升设备工作的效率,维护石油企業的生产和经济效益。

结论

综上所述,石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体系的建立健全。因此,石油企业无论是从自身经济效益角度考虑,还是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都应该高度重视石油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的开展,针对现阶段短板问题制定优化策略,提升设备管理维护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泽宇,张晶.石油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J].决策探索(中),2020(09):20-21.

[2]何雨洁,钱进.石油机械设备的管理维护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0(16):74-75.

[3]王剡,韩军,张永军.石油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0(14):26-27.

[4]蔡孟哲.海外石油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0(14):28-29.

作者:张婷

第二篇:中石油石油装备出口的发展战略探讨

[摘要]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中国石油装备出口取得了巨大成就。据预测,随着世界油气工业的发展,国际石油装备需求量将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这给中国石油装备出口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技术问题仍然是影响中国石油装备出口的首要问题。贸易保护、技术壁垒是影响中国石油装备出口的重要国际因素。做好中国石油装备出口的战略规划,研究产品发展战略、经营战略、市场发展战略、人才战略、资源整合战略、风险控制战略等,对中石油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石油装备;出口;战略规划;风险控制

[收稿日期] 2010-12-31

[作者简介] 郭杰(1957-),男,内蒙古包头人,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企业发展处处长,工程师。

一、中国石油装备出口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许多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但由于缺乏国际贸易经验,致使有些企业在大量投入之后血本无归。在这种情况下,当时负责中国石油物资装备出口工作的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以下简称CPTDC)承担起了组织国内石油装备制造厂家统一对外、树立中国石油制造品牌的使命,开始加大力度以中国石油的名义向国外介绍中国产品,组织国内的石油设备出口。这就是中国石油装备出口的开始。

接下来的数年里,CPTDC逐步建立起了石油装备海外市场营销网络、国内资源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加快了中国石油装备产品走向世界的步伐,并通过售后服务优势,提供延伸服务,稳固市场,塑造中国石油装备产品的良好整体形象。

十多年来,中国石油物资装备出口在数量、质量以及深度、广度上都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国石油物资装备的整体形象在国际市场越来越强。中国石油物资装备出口到了强强联合、规模经营、共同发展的好时期。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电泵公司、江汉油田第四石油机械厂、江苏金石机械集团公司等大批企业,从过去没有出口或少量出口发展到目前年出口额占其总产值的30%~40%,逐步成为石油装备出口大户。

CPTDC企业发展处2009年度总结报告指出,截止2009 年末,CPTDC注册资本达4.14 亿元,资产总额88.61 亿元。“十一五”前4 年,出口签约额达到71 亿美元。该报告还列举了2006—2009年度的出口签约额及收入状况,见表1。

表1 CPTDC出口签约额及收入状况亿美元

CPTDC作为国内最大的石油装备出口企业,年出口量、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在中石油石油装备制造板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2001—2009年的签约额、出口额、利润的数据来看,无论是年均还是总量,CPTDC占中国石油装备板块出口的比例均高于80%,并且保持了连年增长势头。

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统计,2008年,CPTDC在中央外工贸企业机电产品(不含钢管等材料)出口排名中列第3位;按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统计数据,2008年,CPTDC钢管出口额约占全国钢管总出口额的8%。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CPTDC对中国石油装备出口确实起到了引领作用。因此,研究CPTDC的发展战略,对保持中国石油装备出口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际石油装备市场需求分析

(一)世界油气工业发展预测

1984—2007年,世界油气需求量年均约增长2%。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未来10年油气产量总体上升。到2030年,世界石油需求量年均增速约为1.3%。

(二)勘探开发装备市场需求量预测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09—2020年,国际油气勘探开发年投资量约为3500亿美元。表2是钻井、采油、石油专用管市场的需求量预测。

表2 勘探开发装备市场需求量预测亿美元

(三)国际石油装备需求总量预测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09—2020年国际石油装备市场需求总量约为8200亿美元。表3是国际石油装备市场需求总量预测。

表3 国际石油装备市场需求总量亿美元

三、国内石油装备制造业现状与出口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石油装备制造企业1421家,包括钻采装备制造企业588家,炼油化工装备制造企业409家,金属压力容器制造企业424家。2008年,国内石油装备制造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均以46%以上的速度迅猛发展,工业总产值1703亿元(约250亿美元),销售产值1635亿元(约240亿美元),出口交货值208亿元(约30亿美元),占总产值的12%。表4是中国石油装备出口企业的构成状况[1]。

表4 中国石油装备出口企业构成情况

根据英国Freedonia Group(弗里多尼亚集团)市场分析报告,2007年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业产值占全世界石油装备总产值的8%;未来几年,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业产值将以12%左右的增速上升,2017年将升至全世界石油装备总产值的17%。

据海关统计,2008年中国石油装备出口总额32.71亿美元,其中,各类钻机出口约20.11亿美元,占总额的61.48%;零部件出口约12.6亿美元,占总额的38.52%。

四、影响中国石油装备出口的主要因素

中国石油装备出口主要受国内和国际两大因素的影响。国内因素主要指产品技术水平、质量和国内生产企业无序竞争等。国际因素影响主要是贸易保护和技术壁垒。

(一)国内因素

在2009年CIPPE展览会期间,振威石油网特别策划了“中国石油装备全景调查问卷”。问卷通过对36位石油石化装备行业高管的采访调查发现,目前阻碍中国石油石化装备发展最核心问题仍然是技术问题。[2]从高级管理层的观点中了解到,绝大多数业界人士非常关注全球新产品新技术的发展[3]。国内石油装备产品水平与国际领先的产品水平还存在差距,见表5。

表5 国内石油装备产品水平与国际领先的产品水平的差距

另外,企业的无序竞争、资源企业的短期行为[4]、人民币升值压力[5]、出口退税政策变化[6]、原材料涨价、劳动力价格提升、复合型人才短缺等也是影响石油装备出口的重要因素。

(二)国际因素

和其他行业出口受阻一样,贸易保护、技术壁垒是影响石油装备出口的重要因素。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化,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尤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更是针对中国产品不断实施贸易限制。2008年中国遭遇到的反倾销调查达73起、反补贴调查达10起,分别占全球同类案件总数的35% 和71%,是全球遭遇贸易调查最多的国家。发达国家的这种贸易保护主义做法使其他国家跟风效仿,巴西、阿根廷、印度、乌克兰等国也纷纷对中国实施出口限制。贸易保护案例的频繁出现,给中国出口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如果欧美经济持续处在一个比较萧条的状况,针对国际商品特别是中国商品的反倾销案件可能还会持续增多[7]。

世贸组织发布的关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形势的调查结果显示,自金融危机以来已经有23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85项贸易保护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提高进口关税、禁止进口或者限制进口数量、限定进口商品入关的口岸、提高进口商品标准、扩大出口补贴范围、采取救济保障措施等。[8]北美对中国生产的油套管实施反倾销措施就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石油装备企业对美国、加拿大的出口。

现阶段的国际贸易中,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如关税与常规非关税措施,已经不是国与国之间贸易的最主要障碍,中国也已经形成了一套应对这些措施的举措。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工作环境的要求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大,对产品安全和质量的要求提高,这些因素促使非关税措施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技术壁垒、环境壁垒、劳工标准等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障碍[9]。这些新的非关税措施具有自身的巧妙性和隐蔽性,从保护技术上看又有一定的歧视性。因此,中国必须调整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五、中石油石油装备出口战略

关于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的宏观战略研究,国内众多学者都提出了研究对策,他们的观点是趋同的:他们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坚持出口导向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对于中国经济的腾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0]但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这一战略暴露出了自身的弊病。在后危机时代,无论是国际经济环境还是国内现实压力都迫使中国转变一贯的出口导向战略,实施内外兼顾的竞争性协调战略,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更好地发展。对于国家来讲,这一战略措施对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低碳、环保必将产生深远影响。但是,对某一领域出口企业来讲,出口就是硬道理。在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中国石油装备供不应求的时候,也有人提出过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战略。[11,12]但如何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促进中国石油装备产品出口,保持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问题还未见人研究。因此,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中石油石油装备出口的发展战略。

(一)战略规划

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规划,是保证中石油石油装备出口的基础。中石油石油装备出口战略规划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充分发挥综合实力和整体优势,立足于服务保障海外油气业务发展,大力开拓市场,完善营销网络,强化营销手段,延伸产品与服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打造“中国石油装备”品牌,实现装备制造产品出口业务快速增长。

中国应该借“十二五”规划的契机,规划石油装备制造产品出口规模,大力实施扩张战略,强强联手,使中国石油装备制造向大国和强国迈进。

(二)产品发展战略

以钻机为核心,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海油装备、泵类设备、钻机电控系统、井口井控设备及工具、不压井作业设备及空气钻井装备、修井机及工程车辆、输送管、石油专用管等产品的市场,形成新的多品种的出口经济支柱。定位优先出口产品,实施技术领先和质量领先战略,瞄准某项国际领先水平的产品,开发核心技术,提升产品质量,确保出口产品技术的先进性。

(三)经营战略

石油装备产品应辐射全球油田,面向世界海油开发,做强做大主营业务;采取各种合作方式,延展产品链和市场领域,持续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加强国际市场开发,立足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及国内其他海外油气合作区,进一步密切与海外勘探开发、工程技术、工程建设等驻外机构的合作,扩大国际营销网络,增强营销能力。

建设市场开发机构:以覆盖世界主要产油国市场和业务发展为目标,投资建设市场开发机构,完善已建立的营销网路布局;强化代表处功能,突出市场开发、协助项目执行、信息收集和人才吸纳等多种作用。

发展分销渠道:发展分销商及代理商,在重点目标市场和油气产量高、潜力大的地区, 参股、并购有实力的分销商,通过分销商具有的客户关系,快速扩大销售规模;建立、培育和发展代理关系,加强代理商管理,促进代理商作用的发挥。

(四)市场发展战略

中石油应依靠CPTDC的出口品牌优势,实现产品销售与服务营销相结合,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实现以大市场、大品牌推动国际化运作的目标,由原来单一贸易模式,向多种贸易模式转换。一是用好用足国家优惠贷款,发挥资金实力和金融优势,把出口业务与金融业务密切结合,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利用金融手段促进出口。二是开展装备制造产品转口和进口业务,与出口业务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三是投资适合客户租用的电潜泵、钻修井机部件、特车、顶驱、钻井工具等设备和工具,建立境外租赁中心,为客户提供服务,带动产品出口。四是加强与矿产资源丰富地区的机构合作,开展进口油气产品和铜、铝、铁等产品与出口装备产品结合的易货贸易或转口贸易。五是与国内制造企业、境外伙伴合资合作,重点调研钻修井机、抽油机、电潜泵、动力装备等装备市场,建立组装制造企业和产品集成基地,带动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出口,提高当地化生产程度,提升竞争优势。六是由过去被动应对外方对产品的招标采购到主动向用户介绍产品、技术,以技术和服务促进产品售销。七是推进社会化生产组织模式,集中国内外设计力量,做精核心技术部件的设计,注重钻机总装配套,扩散非核心部件加工,发挥社会加工资源优势,带动地方经济,并与协作单位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低成本快速发展格局。

(五)人才战略

CPTDC作为中石油石油装备出口的主力军,虽然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国际化人才队伍,然而国际化人才储备不足,懂外语、懂专业和懂营销的人才缺乏,此外,还存在人才流失、队伍不够稳定的现象。因此,CPTDC在不断引进人才的同时,要做好以下工作:

协同运作:建立人才档案,将具备条件的海外人员及时纳入出口业务人才储备系统,与CPTDC协同运作,发挥多方面积极性。

建立国际营销队伍:打造出口业务的营销工程师、国际商务师和售后服务人员三支专门人才队伍,保证队伍相对稳定,支撑出口规模快速扩大。

加强培训:充分利用内部培训资源、社会培训资源及合作企业的资源,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水平。

(六)资源整合战略

稳定产品资源体系是快速扩大出口规模的坚实基础。要建立国内石油装备出口企业协调机制,规范出口秩序、防范贸易摩擦以保证中国石油装备出口可持续发展。从中国石油装备出口的历史来看,CPTDC曾经协调组织了国内众多企业的石油装备出口,今后还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这项工作。

一是完善中石油石油装备制造产品出口业务协作流程,完善国际市场营销的定价机制和技术支撑体系。

二是以稳定出口产品资源为目的,参股或控股部分国内系统外及国际优势产品资源企业,合资合作生产。

三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产品资源结构,强化供应商分级管理,与重点产品的资源企业结成战略联盟,逐步推行系统外产品贴牌生产,建立协调统一的利益机制,为出口销售奠定资源基础。

四是推进非石油装备制造产品出口。引进专门人才,选择适合时机参股控股相关产品制造企业,发展钢铁、电力、煤炭、风力、地热及太阳能等非石油领域产品出口。

同时,要密切关注发达国家的标准和贸易法规的变化,避免WTO/TBT协定限制;协调石油装备出口企业将营销重点从价格竞争转到质量竞争的轨道上来,避免出口企业因低价竞销引发贸易摩擦而导致出口市场和企业效益出现损失[13]。

(七)风险控制战略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进行,中国石油装备企业发展明显呈现出机遇与风险并存的特征。国际政治、金融风险难以预料,因此,提高内部风险控制力已成为石油装备出口必须高度重视的任务[14]。

1.企业内部风险

目前企业还存在偏重量的增加、对质的提升重视不够,偏重投资、对管理重视不够,偏重经营规模、对效益追求重视不够的传统观念。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竞争环境下,如果仍然沿袭过去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对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不加以调整和改进,很有可能引发重大投资失误风险、经营过度扩张风险以及并购决策失败等风险。

中石油资金充足,不存在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但存在海外应收款的回收风险问题。完善企业内部机制,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中石油石油装备出口企业自身需建立两大机制:一是内控机制。应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督工作。在商务合同谈判期间,应重点针对结算方式和条件加以控制,进一步完善审批程序,避免营销人员随意赊销;在应收账款产生之后,应设专人监控应收账款回收情况,建立定期催收制度。二是信用评估机制,建立客户的信用等级档案,充分利用金融工具,规避收款风险。应收账款管理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有着较强的专业性。经营单位一般专注于主营业务的经营,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则更多地需要财务等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因此,使用市场上成熟的金融工具,利用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管理应收账款,也应该成为企业的明智之选[15]。

国际贸易经营周期长,往往从签约至到货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等货物到港时,市场发生了变化,当初紧俏的产品成了滞销品,进口商会想方设法将损失转嫁给出口商。这种情况很多石油装备出口企业在金融危机到来时都经历过。此外,宏观经济形势的波动,还可能产生汇率风险。企业要采取措施应对这些风险以避免给企业带来损失。企业还应对作业流程进行合理的设置和分工,避免客户资源、渠道资源成为个人资源。

2.实施战略预算管理,控制风险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战略实施的保障与支持,战略管理居于核心地位,其他的系统管理都要服从、支持公司的战略管理需要。全面预算管理应当以企业战略为基础,使日常的预算管理成为实现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石。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之前,应该认真进行市场调研和企业资源分析,明确自身的长期发展目标,以此为基础编制各期的预算,使企业各期的预算前后相衔接,避免预算的盲目性和无序性。预算编制要以企业战略为基础,长短期结合。在企业战略既定的前提下,企业年度预算必须依据年度战略目标,同时考虑下年度企业资源及市场变化等因素调整确定下年度预算指标,这样既可以减少预算指标的随意性,也符合企业的战略规划[16]。

[参考文献]

[1] 刘美崑. 我国石油装备出口现状速览[J]. 石油与装备,2009(3):12-13.

[2] 魏清泉,刘冰.关于推动石油装备行业技术创新的思考[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8):113.

[3] 张位平.关于我国石油装备技术发展的思考[J]. 当代石油石化,2006,14(6):9-10.

[4] 毕玉江,朱钟棣.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商品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J]. 世界经济,2007,(5):35-38.

[5] 董大朋,董洪梅,张曙霄.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与发展对策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2):187-189.

[6] 邱玲. 出口退税对外贸出口影响的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10(3):111-114.

[7] 王小宁.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4-17.

[8] 袁青峰,张江涛.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选择[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3(1):42-46.

[9] 殷越男.金融危机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思考[J].国际商务研究,2009(5):16-22.

[10] 陈继勇,胡渊.中国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贸易战略[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634-638.

[11] 李喜录. 我国石油装备企业现状及发展战略[J].石油机械,2008,36(9):194-197.

[12] 吴强,刘冰. 石油装备业发展现状及其机遇和挑战[J].石油知识,2009(5):33-34.

[13] 郑国伟.金融危机下我国工程机械出口对策[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9(7):3-5.

[14] 金三林. 石油企业软实力之五:风险控制力[J]. 石油科技论坛,2010(1):14-16.

[15] 盛娟,彭建明.金融危机下企业管理海外应收账款的策略思考[J]. 企业与银行,2010(2):84-86.

[16] 钱剑婉. 外贸企业风险控制与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 国际商务财会,2010(2):38-41.

[责任编辑:张岩林]

The Investigation 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NPC Equipment Exportation

GUO Jie, WANG Guangzhong, ZHAO Yongfeng

(China Petroleum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Beijing 100028, China)

Key words: petroleum equipment; exportation; strategic plan; risk control

作者:郭杰 王广忠 赵永峰

第三篇:中石油何处去?

中石油的“腐败窝案”终于将中国长期僵化的能源体制暴晒在了阳光之下。社会各界要求对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呼声空前高涨。

腐败源于垄断

中石油的腐败问题,在业内几乎是一个路人皆知的事实,腐败分子的胆大妄为也实属少见,出事是早晚的。据说一些城市的书记、市长为增加天然气供应三番五次去中石油的一些主管部门和专营企业求爷爷告奶奶,被他们当皮球踢来踢去。但没有多久就会有一个业内无名的民营小老板,拿着供气协议跑来开高价要卖给你。

在市场上,经常会有一些神秘人物告诉你,他们可以拿到中石油的成品油供应指标,价格也很有竞争力,但每一吨需要返多少点的现金回扣。让人想起了二十年前的改革开放之初“双轨制”时期,大家倒批文、卖配额、炒指标,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已经走得如此久远了,但中石油似乎还停留在上个世纪。

据媒体报道,只需花两三千元便可以买通中石油长庆油田看井工人便能揭盖子偷油;或者花上五六十万元打点好长庆油田分厂、作业区、保安大队以及地方公检法系统负责人,便可以光明正大地开采黑油。但这还不是中石油长庆油田前后两任总经理王道富、冉兴权相继落马的原因。长庆油田将大量油井外包他人,寻租牟取巨额利润恐怕才使问题暴露。

王国巨与原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副总经理李华林、昆仑天然气利用有限公司总经理陶玉春和原四川省副省长郭永祥等均出,一样自胜利油田,2006年以来,王用其控制的中国年代能源投资公司从中石油相继拿到山西、吉林和新疆三个区块项目的合作开发权。其中两项目经包装成港资公司身份后,直接签下了限量特供外资对外合作项目在香港借壳上市。仅仅新疆一个项目,其天然气勘探储量就价值数百亿元。

其实,各种各样的腐败故事层出不穷,之所以会形成这样一个局面,与中石油对上游油气资源和中游管网的过度控制,以及垂直一体化上下通吃式的垄断是分不开的。在恶性膨胀的权力面前,中石油有从一个“共和国长子”蜕变为一个寡头垄断的腐败利益集团之虞。

石油对外依存度为何上升?

2012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58%,如果考虑成品油和燃料油和主要石油化工产品进口,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60%。根据国际能源署估算,到2030年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攀升到80%。能源安全问题超过了建国之初的50年代,中国将成为国际地缘政治中最脆弱的角色,完全受制于人。中国多么需要中国的石油人再一次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再一次将中国贫油的帽子扔进太平洋。

今天我们在中国油气资源的问题上,再也听不到当年王铁人一代的豪迈声音了,“中国贫油”、“中国贫气”再一次甚嚣尘上,而声源常常来自中石油系统。根据地质学家研究,中国有丰富的致密油和页岩气资源,中国的页岩气储量134万亿立方米,煤层气36.8万亿立方米,致密砂岩气100万亿立方米,可燃冰206万亿立方米,即便是常规天然气也有56万亿立方米,为什么这么多的资源开不出来,国家不得不高价大量进口天然气,最终还是老百姓承担。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老百姓都会比较,美国的居民气价和中国差不多,为什么城市门站美国1.24元/立方米,中国3.15元/立方米;工业气价美国1.06元/立方米,中国超过4元/立方米?

美国说中国有页岩气,中石油的一些人说这是阴谋。国土资源部要开放页岩气资源,他们找来一堆院士说中国的页岩气这也不行,那也不是。我们在问,如果中石油真的认为中国页岩气资源不好,就不要勉为其难,让那些有意愿的企业去开发吧。直到壳牌在与中石油合作的四川区块打出日产43万方的高产井,他们质疑的喧闹才偃旗息鼓。我们走访中石油的一些页岩气钻探项目,现场的同志们很不理解,问我们为什么要开发页岩气?中石油有的是更好的资源为什么都不开发?中石油很多院士认为中石油应该优先开发致密砂岩气,资源量大,技术成熟,单井产量高。

中石油重油轻气是老生常谈,长期以来在天然气方面投入不足,在天然气开发上一直缩手缩脚,也受到内部职工和多位院士的批评。美国从2006年页岩气技术突破,到2012年仅页岩气的产量就达到2480亿立方米,中国的三大石油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开采的天然气产量仅达到1072亿立方米。

中国政府将石油天然气资源都交给中石油,一个最大的担心就是国家能源安全问题,结果却是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能源结构不断恶化,环境污染急剧增加,能源安全如鲠在喉。国家的资源属于全民所有,而并非中石油人自己的资源和财产,中石油只是受雇于人民管理经营这些资源。

市场化改革才是出路

这些年来,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将国产原油比照国际现货石油价格来定价核算。在国外并购油气资源,不仅要支付高额的费用,还要给所在国一半的“份额油”,这些钱国家通通不用中石油缴纳。但是,这一时期竟然是中石油股价暴跌的时期。被称为“亚洲最赚钱公司”的中石油,2007年11月6日回归A股,从挂牌当天创下历史高价48.62元,跌倒今天的8.06元。很多中石油的员工都不买自己的股票,他们认为这样的企业,这样的管理,这样的机制不可能搞好。如果连自己的员工都没有信心,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怎么可能对其有信心。

中石油现有员工规模超过150万人,与其产量相当的英国BP公司只有8.5万人。中石油内部人浮于事的问题非常严重。

现在,最痛恨垄断的,恐怕就是蒋洁敏们,如果不是垄断导致他们权力欲望恶性膨胀;如果不是垄断导致他们的权力失去制衡监督;如果不是手中掌控的资源异化成为他们自己的既得利益,他们就不会落到今天身败名裂的地步。

今天,能够挽救中石油的良方只有市场化的改革,中国石油人只有面对市场化改革才可能重新焕发生机。

像中石油这样的公司治理模式,似乎还停留在前苏联的时代,这种横向垄断再加上纵向一体化的垄断模式在世界上已经绝无仅有。

从企业业务结构看,中石油将三个优质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板块紧紧绑在了一起,谁也动弹不得,每一个板块的价值都被严重低估。世界上大石油公司分为两类,沙特阿美、挪威石油和巴西石油,这些代表国家控制资源的企业,业内称其为“主权石油公司”,主要代表国家经营国家的资源。还有一类是市场化的专业石油公司,如英国PB,荷兰壳牌,埃克森美孚,这些公司的主要特点就是专注于石油资源的经营和炼油、零售,典型的哑铃型结构。业内将此类企业称为“油公司”。而中石油掌握了大量的中国优质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又握有炼油、零售等终端市场。既是主权石油公司,又是油公司。

中石油白白获得如此多的资源,而又不需要与他人分享份额,销售的价格还比照国际市场定价,享尽了好处,却在股票市场上无法反映这种优势,为什么,就是因为内部机制板结,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在中石油长庆气田打一口水平分支井,自己内部的钻井公司来围标,单井价格达到8000万人民币。请民营企业的钻井队打井,每口井报价为1200万,最后内部井队协商压价到6000万,还是自己人打, 1口井花了5口的钱,比分给主权石油公司一半还多了2.5倍。美国由于页岩气革命,井口的天然气价格已经跌至0.5元人民币/立方米,而国内天然气井口价却超过1.17元/立方米,但中国三大石油仍认为有利可图,纷纷投入巨资在美国并购。起初,大家都不理解,看到上述案例,也就明白了原委。

中央决定开放页岩气市场,国土资源部拿出20个区块招标,最终19个区块落实,中标企业承诺的三年内勘探钻探投入高达520亿。这本身是中石油各公司的强项,但蒋洁敏担心天然气增加供应会影响石油的市场利益,竟然与中央对抗不允许中石油企业参与这些项目的工作。美国页岩气革命真正赚到钱的是四大油服公司。中石油自己的钻井队看着这些肥肉却不让下嘴,所以,他们只能在中石油自己的项目上“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中石油在大庆陆相石油技术突破之后,至今再也没有什么重大的革命性技术突破。1988年大庆油田的工程师曾经通过美国能源部找到美国页岩气之父乔治·米歇尔,并仔细了解了后来成为美国页岩气革命根据地的巴奈特页岩区域的开采情况。这一事件曾经使米歇尔大吃一惊,对于大庆石油地质专家的敏感和创新意识佩服不已,但是,此后不幸的是中石油就此停滞不前,再也没有进取性突破。很多中石油的基层领导也很想尝试创新,但受体制所困,“不干不出事,少干少出事,越干越出事,大干出大事”。按照传统办法循规蹈矩,出不来油气没有责任,尝试新技术万一不出油气全是你的责任。所以,到今天中国油气当量3亿吨再难有更大突破。

全世界采收率最高的油田是大庆,采收率高达50%,而世界平均采收率一般只有30%,大庆的采收率大大高于哈里伯顿、贝克休斯、斯伦贝谢和GE这世界四大油田服务公司的记录。在石油开采中,勘探、钻井这些业务一般都是由专业化的油田服务公司干,只有中国的石油公司全是自己内部企业自己干。油田服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企业技术各有所长,只有通过竞争才可能优化,也只有通过竞争才能不断提升这一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一旦自我封闭,必然不断退化。

如果能够在大庆油服的基础上,再生出一个“铁人油服”,必将是全球第五大油服公司,而且很快市场份额会直逼前四。全球油服市场高达5000亿美元,中石油如若将这一行业成功分离,必然创造一个新的超级油服。油公司和油服公司拆分改革,实际上与当年中国民航改革将航空公司和机场分开,与电力改革将电网与电厂分开同出一辙。而那些改革今天看都是成功的,中国民航业尽管两轮改革,将航空公司、机场、航油和航材等专业化公司进行分拆,不仅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大大提高了安全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电力改革也是两轮,先是将发电厂和电网拆分,然后将主页辅业拆分,除电网外,形成了多个竞争性的专业化公司,也基本满足了这些年国家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

如果中石油能够形成两到三个独立的专业化油服公司,其竞争活力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中石油在伊拉克鲁迈拉油田获得的项目就是一个油服合同,尽管每桶只有两美元的服务费用,但是油田质量非常好,不仅都是自喷井,而且轻质低硫,伊拉克还同意油服公司分销,如果是一个独立的油服公司,分销的石油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利润将极其丰厚。现在,第三世界很多国家的项目都是向专业化的油服公司招标,油公司和主权石油公司是不能参与的,这使中石油的油服企业失去不少机会。如果说十几年的的改革,油服企业还没有信心面对市场竞争,今天中石油全球化发展以及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克服了胆怯。为了全球广阔大地,对于中石油的油服企业必然会大有作为。

中国探明的天然气可开采储量的储采比是29年,而美国储采比只有12年,说明中石油没有能够及时投入足够的资金将这些资源及时转换为生产力。造成这一局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天然气管网建设落后。在美国有160家企业从事管网的建设运营,建设了近50万公里的跨州管道,全国已经连成一个大网。而中石油至今垄断陆上管网建设,仅仅建设了5万公里。此外,地下储气库的建设也极为落后,天然气的储备调配能力极其薄弱,天然气供气安全问题极为突出。而天然气管网和储气设施属于基础设施。

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主体与油公司和油服公司都不一样,油气管网有稳定收益,虽然收益率不高,但可以维持50年,甚至上百年,这样的项目非常适合社保基金、商业保险基金和银行定息长期存款的需要,但不适合在股票市场融资。将这样的金融产品与油公司或油服公司一起融资,形成了一个典型的木桶短板效应。在资本市场上,将合适的产品提供给合适的投资人,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否则必然会低估它的价值,连累整个行业,也连累资本市场。

如果能够利用今天这次反腐契机,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将中石油的油公司、油服公司和管网拆分,将天然气零售等市场可以干得更好的业务直接出售,将是一步活棋。

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解放中石油,只有通过市场化的改革,中石油才能变成一个不吃垄断饭也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500强。

(作者为中国能源网总裁)

作者:韩晓平

上一篇:企业改革论文范文下一篇:生态责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