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上学路上》观有感

2024-04-30

电影《上学路上》观有感(通用19篇)

篇1:电影《上学路上》观有感

观《上学路上》有感

二十四块八„„成就了一个女孩的梦想。

《上学路上》主要说的是在我国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农村小女孩。这个小女孩名叫王燕,本剧说的是她的求学经历。她明知道上学对女生来说是一无是处的,但是她求知若渴,仍然不放弃上学。

王燕用了自己的一个暑假赚足了二十四块八的学杂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上了学。她的学费来之不易„„她去集市上卖家里舍不得吃的鸡蛋,却被路人肆意践踏;她去卖笔,却又把笔丢失了;她去卖羊,可是山地被封,无处放羊,找不到买家,结果只卖了一些钱;最后,她只好去很远的地方摘枸杞。摘一千克枸杞可以挣到四角钱,挣够二十四元八角的工钱就要摘六十二千克枸杞。开学那天,她气喘吁吁的跑到学校,把几张汗水打湿的钱拿到老师的面前,说:“二十四块八,我挣够了!”

看了这片电影让我很感动,贫困的孩子需要的并不是怜悯和同情,王燕身上的闪光点很值得我去思考和学习。她敢于面对困难和失败,还有她的勤劳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到西北虽然穷,但人活得快乐充满希望。让我们向王燕学习,走在上学路上,体会奋斗的失败和成功;走在上学路上,感受童年的希望和阳光。现在我们生活在这么好的环境里,有崭新的书桌,有崭新的课本,有崭新的文具。可她有什么呢?即使她什么都没有,可她上学的决心没有丝毫的动摇。所以同学们!抓紧每分每秒,珍惜眼前的大好时光,珍惜我们良好的环境条件,努力学习吧。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对得起我们的父母老师,只有更加努力才不辜负祖国对我们的期望!

王燕的求学史,是我们很多同学都没有遇到过的。我们的条件显然可以承担得起学费,但是她,一个贫穷的小女孩,虽然没有良好的条件,但是有一颗求知的心。她宁愿在炽热的夏天去挣钱,也不愿意像三花一样嫁人。她没有钱,但是我们有;她珍惜上学,但是很多同学都不像她一样珍惜!

看完这部电影,王燕的身影围绕在我的脑海里,使我知道在偏远的山村里还有没钱上学的孩子。今年我上初一还从没有为学费而担心。也不知道爸爸妈妈为我操了多少心。现在我才明白我把饭剩在碗里时为什么爸爸妈妈总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和王燕比起来我的生活是多么好的呀,我和王燕比起来我有什么里有不好好上学呢? 我要像王燕那样自强自立吃苦耐劳。好好学习王燕那永不服输的精神。

七(10)张镭

篇2:电影《上学路上》观有感

观《上学路上》有感

姓名:张旭栋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学号:1212408077

观《上学路上》有感

电影《上学路上》以西北高原的黄土坡上一所学校放暑假要大家到下学期交学杂费为背景展开。它讲述了王燕为交学杂费,自己暑假赚钱的辛路历程。影片观完后,我不禁为王燕身上那种对学习的热情所感染,为他身上那种坚毅的品质所折服。但透过影片,我更为那里的教育现状感到担忧。

故事开始时,王燕和三花两个人物角色展现在我们面前,她们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三花家境比较困难,在学习上,成绩不是那么突出,她选择了过早的辍学嫁人。而王燕呢,得知她母亲为了让两个弟弟上学,就对王燕说,不让她上学了,除非自己赚钱。她没有要放弃,她没选择走三花姐选择的那条路,她决定利用暑假时间,自己挣学杂费。在那时,大人们想挣点钱都难,才上小学五年级的王燕又能干什么呢?她走在路上思索着。王燕想到了家里的鸡蛋,她背着父母,偷偷卖了家里的鸡蛋,又卖了因相亲而认识的小男孩的钢笔,租了相亲小男孩的羊羔来养,想尽办法,吃了不少苦头,终于挣了一些钱。她得知去枸杞园帮人采枸杞挣钱能比较迅速的挣到钱,她选择去了,终于在开学那天挣到了学费。从她的坎坷经历中,我们看到了她的智慧,更看出她的那份执著,勇敢。影片中,也无意识的流露出她乐于学习,想去学习的愿望,这可能也是她坚持下来的动机。看三花,她在辍学后也想留一支笔作为纪念,可见她仍有学习的欲望,她仍想去学习,但时代已不允许她那么做。

我们不妨将视角转向那群放羊的孩子。他们似乎在做着不合他们年龄的事情。他们年纪不大却辍学为家里赚钱。放羊可能成为了他们一生的职业。记得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记者到西部去采访一个放羊的孩子。记者问:“你现在放羊,为了什么?”答:“为了赚钱。”记者问:“那赚了钱呢?”答:“娶媳妇生娃。”记者问:“生娃干吗?”答:“为了赚钱”。记者重复着问着一个这样的问题,男孩子也是给出同样的答案。这似乎令人吃惊。这样一个可怕的循环在他们脑海中产生了。在他们眼里,放羊也许是件幸福的事情,但我们同时也为他们难过。可能就这样一个思维,他们几代人都被禁锢在这片土地上。因为他们不懂得思考,不去发展,这也许是教育失败的一个缩影。试想,他们的后代还在他们的教育观点下想走,能摆脱现状吗?

透过影片,我们看到影片中的孩子是比较聪明的,其中有这么一段,王燕为赚学杂费,买羔羊。有一位老大也做了中间商,他们对这一个一学就会,知道怎么处理了。如果他们不接受教育,那对他们的损失就不可估量了。

我们可以拿他们和城里的孩子做一比较。城里的孩子衣食无忧,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享受着优质的教学资源。而在影片中那些地方,信息闭塞,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育对孩子而言可有可无,他们想只要会简单计数就行了。这样的环境下,教育不公平产生就不足为奇了。

面对这样的大环境,国家在2007年出台了免费师范生政策,其中的目的之一就是培

养一大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终身从教,确保教育公平。首批免费师范生即将毕业,将奔赴全国各地从事教育事业。这或许能从教育上减小地域差异,为更多孩子提供给好的教学资源。作为一名师范生,一名准教师,我们的人生价值在哪里?面对就业我们何去何从?或许我们心中都会有所衡量。我想我们应该向优秀校友冯志远、马宪华那样到需要我们的地方去,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让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尤其是那些偏远的方的孩子。

篇3:电影《上学路上》观有感

影片讲述了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为了完成对已逝儿子的承诺, 而去寻找伊莎贝拉;一个小女孩为渴望得到母亲的爱, 而去寻找伊莎贝拉。在寻找过程中, 他们却发现了自己真正所要寻找的不是伊莎贝拉, 而是对亲情和美好人生的追寻。

我为老人高尚的人格而感动, 他不轻言放弃, 对家人的许诺重于泰山, 他宁愿用秘鲁的稀有蝴蝶换取博物馆中仅存的雄性伊莎贝拉标本, 宁愿远离巴黎跋涉山水来到渺无人烟的高原之巅。反观现实, 一些人总是用虚假来对自己身边的家人和朋友他们靠自己编织的一个又一个虚假的承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真诚、信用、无私这些人性的美德在他们的心间不复存在。我要说:朋友啊!请重拾起这些美德吧, 它们是你构建人生大厦的基石!

我为小女孩质朴的人格而感动, 她没有了爸爸, 而妈妈却因为忙于生计而忽略了她。在找不到妈妈, 又怕被送到孤儿院时, 她决定跟邻居爷爷去找寻伊莎贝拉。在沿途中她总爱思考并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我被小女孩对亲人那真挚的感情, 天真、淳朴的本性和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心的精神打动。反观现实, 我们的一些中学生朋友, 他们在生活中随意使性, 处处以自我为中心, 从不顾及家人和朋友的感受, 使人性中“真挚”这一美的光芒在自己身上黯然失色, 他们刻意地去追赶潮流、沉迷于流行元素从而失去了自己与生俱来的天真淳朴的本性美;他们在学习生活中, 只会一味地接受而少了一颗探寻进取的心。我要说:朋友啊!请留住一份真挚, 一份淳朴, 一份好奇心吧, 它是我们通向成功的阶梯。

我为美好的事物就在身边而被发现而感动。影片最后讲述了在经过重重误会后, 老人与小女孩成为了好朋友, 他们惊奇地发现, 原来“伊莎贝拉”就在他们家里, 就在他们身边。他们自豪, 他们兴奋, 因为他们没让美好的事物从他们身边悄然溜走, 他们一起等待蝴蝶的破蛹而出———毛毛虫蜕变成最美的伊莎贝拉的瞬间。

篇4:观电影《南极大冒险》有感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主人公杰瑞和8条犬在南极的冒险之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人与狗之间关于爱、友谊、忠诚、坚韧、勇敢和智慧的动人故事。

地质学家布鲁斯博士为了寻找外星陨石,坚持到环境极其恶劣的南极墨尔本山。杰瑞带上八只雪橇犬,毅然与博士冒险出发。杰瑞是个视犬如兄弟、胆大心细、重情义的向导。他带领的8条雪橇犬分别是首领领头犬玛雅、孪生兄弟杜鲁门和杜威、憨厚诚实的小不点、稳重的老杰克、奔跑冠军影子、聪明无比的迈克斯和红毛巴克。

当影片演到布鲁斯博士驾着雪橇,一不小心连人带雪橇一起掉进雪窟窿的时候,我的心跟着紧张起来。当雪橇犬奋不顾身地把布鲁斯博士从险境中救出的时候,我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同时,禁不住暗暗赞叹:多么机智、勇敢的!

当影片演到布鲁斯博士摔断了腿掉进冰窟窿里是,又是雪橇犬地把布鲁斯博士从死亡线上抢救出来。

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所有的人员都需要撤退,但是飞机却容纳不下这些雪橇犬,这八只雪橇犬只能暂时留在南极。杰里答应他们等飞机到达目的地就立刻返回来接它们。但是,这场罕见的强烈的暴风雪切断所有前往科学考察站的交通,杰里无法兑现了他的诺言,8条雪橇犬只能原地困守。一天、两天、三天......它们在等待中、在绝望中、在挣扎中、在饥饿中、在在死亡的追捕中、在伤痛中、危险、在风雪的折磨中、在冰天雪地、风雪肆虐的南极生活了——175天。这175天,它们经受了多少生死磨难呀!随着影片情节的进展,我的眼睛一次又一次湿润了。

杰里的直升飞机终于飞回来了,杰里他们向雪橇犬跑去,7条雪橇犬向杰里他们狂奔……人与犬拥抱,亲吻......我的眼泪在也抑制不住了,不禁漱漱而下。它们终于得救了!而老杰克却永远安息在南极了。

这是一部让我十分感动的电影,是一部注定让我流泪的电影,它不但激励我要心中有他人、要团结协作、在困境中要勇敢坚强,而且还净化了我的心灵。

雪橇犬的机智、勇敢、忠诚、坚韧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教育着我。

走出电影院,我牢牢记住它们的名字:玛雅、杜鲁门、杜威、小不点、杰克、影子、迈克斯、巴克,我要把它们刻在心里!

篇5:观《上学路上》有感

今天,我看了电影《上学路上》,太好看了,也非常感人,好多人都看得泪流满面。

有一个小姑娘,她的妈妈去世了,她爸爸又找了个新妈妈,很不幸,有了新妈妈后爸爸却永远离开了她们。后妈妈生了两个孩子,所以,这小姑娘的生活都得靠她自己了。

有一次,学校该交学费了,小姑娘问新妈妈要,可她们太穷太穷了,哪能交得起呢?小女孩就想自己挣这学费。她天天上山砍柴,有一次,她的弟弟把要卖掉的`羊给丢掉了。可是,妈妈却骂这小女孩,可怜的小女孩跑出了家门。

她生活得很苦,天天晚上不能回家睡觉。经过了好多天,小女孩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挣够了学费,交给了老师。

我为这个小女孩感到骄傲,自豪。我觉得小女孩要比我坚强得多,她才是一年级的农村小姑娘。我想对她说:“你很了不起,你能做到的我做不到,我为你鼓励,加油!”

篇6:观《上学路上》有感

《上学路上》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小女孩王燕因为家中的贫困,因而不能读书,但是经过她在暑假中不懈的努力,她在学校举行开学典礼之前,她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挣够下一学期的学杂费二十四块八毛钱,从而实现了自己的上学梦。

看完了《上学路上》这一部电影,眼泪不知不觉的便从我的眼睛中流了出来。我被这部电影里的主人公王燕那深深的求知欲望感动了,王燕为了使自己能够上学,她不惜在伙伴们玩耍的时间里,独自去城里赚钱。即使被妈妈误会,王燕也要坚持赚钱······

王燕这种深深地求知欲望让我想起了我们这些孩子们,虽然我们生活得比他们好,上的起学校,交得起学杂费,但是我们却没有王艳的这一可充满求知欲的心,如果我们有着一颗充满求知欲的心那么我们将会在学习中收获更多的知识。

篇7:观《上学路上》有感

这是一个从黄土里刨出来的故事,玲珑剔透的故事上闪烁着陕北高原特有的阳光。学校放暑假那天,老师告诉大家,开学的时候,每人要交二十四块八毛钱的学杂费。就是这二十四块八毛钱她们都交不起,妈妈就不想让她读书了,但是她不想像好友三花一样早早嫁人,她很想读书,她就求她的妈妈让她读书,妈妈最后就说:“你想读就自己赚钱读吧”!于是,仅仅12岁的小主人公王艳的故事开始了。为了能继续走在上学路上,王燕要在一个暑假里把这二十四块八毛钱挣出来。“摘一斤枸杞可以挣到两角钱,摘124斤枸杞我就能挣够二十四元八角钱,有了这二十四元八角钱,我就可以交学杂费了,我就可以上学了!”为了凑够去枸杞园摘枸杞的车费,她偷偷卖了家里的鸡蛋,又买了因相亲而认识的小男孩的圆珠笔,喜欢王燕的老师,故意以五元的高价买走了八毛的圆珠笔,使得王燕看到了希望。她又租了相亲小男孩(这个坏小子!)的羊羔来养,结果被大瓜、二瓜两个弟弟捣鬼没有挣到多少钱。最后,小孩子人性中最本质的那种纯洁、天真、善良,好似无边无际黄土里的一汪清泉,使王燕打动了黑脸汉,做了一回“牵子”,做了一回无本生意,终于挣够了去枸园的车费。

开学那天也是三花出嫁的日子,三花一直想要一支笔留做对即将逝去的少女生活的一种纪念。王燕用挣来的`钱给三花买了一支笔,赶在迎亲车接走三花前一刻,插进了三花为那支笔准备的一个空笔套。

追求梦想的路永远都是这么一波三折,但正是在这波折中一个农家女孩顽强的生命力和意志力才显得如此生动和鲜活。历经艰难,王燕终于在开学那天准时出现在学校里,摊开的小手里放着被汗水浸湿的二十四块八毛钱。那个画面真的触动了我。

我也是从社会底层走出来的,贫穷的感觉曾让我有切肤之痛。可是现在呢,单位、同事、班车、小区将我与贫穷隔离。每天与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的人打交道、投资、到超市买净菜、感受这个社会的主流文化、自我感觉良好、踌躇满志…我甚至都不再愿意与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主动交往。似乎,贫穷与我无关。

刚从社会底层走出来多久啊,我就对贫穷这莫冷漠这莫麻木!好没良心!那几年以后呢,我不敢再想了。

篇8:观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一.电影中校长专制、残暴的教育缩影

1.残暴的惩罚手段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那位辅育院的校长哈珊对于犯错的学生永远只采取体罚, 将犯错的学生关入禁闭室内, 这种处理事情的残暴手段导致的后果是只能让学生知道身体的疼痛, 却永远不知道让其接受体罚的本质和内因是什么?所以这种皮球效应让学生变得愈加叛逆、愈加反抗, 表现出随意辱骂教师、偷拿钱、吸烟等一些恶劣行为。还表现在莫翰治表面遵守管教方式而暗自在笔记本上写下咒骂哈珊的语句, 麦神父写信举报哈珊“暴力”管教的信件, 连他看似最忠心的心腹萧老师也把哈珊毕生收藏的木头全部用尽为几个星期没有热水洗澡的孩子带来热水, 最明显的是处于“危险边缘”的孟单用一把火将辅育院整个烧毁报复哈珊的恶劣行为。

2.专制的教育思想理念

哈珊校长错误的教学理念和为我独尊的思想, 导致在整个辅育院中萦绕着毫无平等的师师、师生、生生的浓厚阴郁气氛。当马修第一次与哈珊见面时, 哈珊表现的傲慢、粗鲁和无礼, 要求马修尊称他为“院长”, 一种把权力政治仕途看的很重的专制心思表现的凌厉尽致。在面对整个校园大集合为了查找出向牧师投扔利器的犯错学生时, 校长要马修随机挑选一位同学作为“替罪羊”。这种毫无理论科学依据的教学方式, 把辅育院管理成采取一种近乎畸形的教学模式“犯错、处罚”, 毫无商量口吻、毫无语言交流、毫无动摇的专横暴力手段去解决问题, 完全不像一个学校, 没有发挥一点教育的意蕴, 近乎军事看管犯人的“监狱”, 让人不禁寒毛屹立。更可恨的是采取近乎完全不人性的方式说:“冰水洗澡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这种不人性就是完全没有把这些问题学生当成“人类”看待。同时影片中总是重复回放辅育院大门一直用铁锁紧扣的一幕, 将辅育院中所有的人和物与院外一切美好事物隔绝, 这就是哈珊校长使用暴力体罚专制教育思想的形象体现。

3.哈珊校长教育失败的收场

首先, 哈珊教育的失败表现在作为一名教师同时也担任辅育院院长一职的准教育者身份面前, 他完全没有起到教化孩子们的行为、心灵的作用, 也没有引领孩子们走向积极乐观美好的生活。而是让孩子在暴力专制管教下变得叛逆, 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美好童年。他的失败还表现在当面对孩子们犯错误时, 直接采取暴力手段把孩子们关进禁闭室内, 这个黑暗的禁闭室关住的不是犯了错的孩子们, 而是道出了哈珊教育的失败, 一种采取遇到教育问题、困难就逃避, 根本没有担当一名教师教育者的职责, 在哈珊带领下的教育完全没有看到教育的目的和作用何在, 这是哈珊最大的教育失败。

其次, 哈珊教育的另一失败表现在人心所失, 他以为采取“犯错, 受罚”的暴力专制让他在整个校园所有事物面前都有足够的震慑威力, 其实在温顺服从背后隐藏的是所有人对他的叛离。学生们背后辱骂他、偷拿他的钱, 辅育院里所有老师联名写举报信告发他, 连马修一个对所有事物都看待优点美好一面, 并且常怀宽容之心的人, 对于哈珊最后也表现出了愤怒和憎恨, 并且认为哈珊的失败教育是愚蠢、无能的表现。

最后, 认为自己是一所辅育院院长, 是最大的权威体现, 感觉自己把辅育院里所有的一切都掌控了, 觉得也是教育权威的标志。但是他最后还是必须为自己造下的恶果, 承担相应的责任, 孟丹一把大火烧掉了整个辅育院, 让哈珊暴力专政的教育失去了实施的场所。而整个辅育院教师联名举报信直至哈珊被解职是对他暴力专制教育的彻底摧毁。

二.马修用充满爱的感化教育唤回孩子们的纯真

1.宽容对待犯错误的学生, 采用取消体罚来将公补错

马修一位不平凡的音乐教师, 最开始面对那些犯错误的学生采取委婉“包庇”, 但这是一种源于人类最本能善量的表现。他采用一种取消体罚进行补救弥补错误作为交换方式让学生来将功抵过, 当硬生生直面这些孩子的恶劣行为, 马修的内心是恐惧、害怕, 担心这些调皮的孩子随时都会取走他的性命。影片中马修那句“永远也别说永远”令人深思, 更是他日后遇到学生把他公文包里的“乐谱”偷走时, 表现出的宽容与理解, 没有责怪和谩骂。更多的心思和惊奇是发现所有学生对这些乐谱和乐器拥有极强的好奇心, 并且用各种稀奇古怪的字和词编成曲子去骂马修, 他没有为此大动干戈, 而是激发出灵感决定为这群孩子创作专属于他们的乐曲。

2.和蔼耐心关爱学生, 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马修耐心地对每位学生进行资质判别, 依次分为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领唱以及乐谱打拍等不同的角色, 为每个人都安排好适合的位子, 最后组建创立了合唱团。通过唱歌的方式逐渐转移了这群问题学生的注意力, 以音乐合唱团的方式进入正常轨道开始学习。通过音乐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促进团队相互合作增进了感情, 同时也净化了心灵, 陶冶了情操, 让学生的精神世界逐渐脱离满是暴力专横的辅育院, 激起了孩子们最纯真的心灵, 把原本属于他们的童年快乐归还给他们。在合唱团中有一位天资较高的莫治奇, 有着一副天籁之音的好嗓子, 马修对他进行点播和指导, 让莫治奇担任主唱, 出外表演, 大大增加了莫治奇的自信心。合唱团办得越来越好, 迫使马修意识到这些孩子不是不可教, 而是没有人采用正确科学人性化的方式进行管教他们, 这让他更加坚定组建合唱团的决心, 决定拯救这些孩子。

3.马修教育成功的回报

首先, 马修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一个教育者的身份, 他是成功的典范。第一次走进乱哄哄的课堂, 被同学抢走文件夹的场景与后来课堂上同学们一排排整齐的站着, 井然有序的唱着马修创作的歌曲。当马修知道了向麦神父扔利器的学生葛贺克命他去照顾麦神父, 看到自己犯下错误给别人带来伤害的痛苦, 会利于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犯错的本质。当孟丹向贝比诺讨要10 元入寝费时, 马修再也没有对孟丹忍让, 而是发出严厉的警告, 才让这件事情平息。当莫治奇向他无礼丢掷墨水时, 他剥夺了莫治奇合唱团独唱的权利, 并且说没有人是不可取代的, 这是在教育学生要学会尊重人。当面对任何教育问题, 马修都是采取直面的方式, 并且用公平、尊重和富有智慧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帮助学生意识到错误并且改正错误的行为。

其次, 马修的教育方式得到辅育院所有教师、学生、家长的认可与信任。麦神父写信给赞助董事希望合唱团可以得到资金补助继续办下去;萧老师擅自挪用哈珊毕生私藏的木材帮组马修让孩子们洗上热水澡;当莫治奇向马修投掷墨水时, 所有学生都打和骂莫治奇维护马修;当马修被辞退, 贝比诺跟着公车, 希望马修可以带他走;还有莫治奇的母亲最后听取马修的建议把莫治奇接出辅育院到里昂音乐学院去学习, 最后成为著名的音乐家。这是马修人心所向, 得到所有人的支持与喜爱。

最后, 马修对教育负责和充满宽容、耐心的态度使得他的教育变得成功, 让辅育院结束了专制暴力管教, 还给孩子们快乐与美好, 并且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与支持。

三.马修为辅育院带来的春天启示

1.校长后来行为的转变

马修用爱心、耐心为辅育院带来了春天, 最后连哈珊校长也被感化, 从前面对犯错的学生直接暴打, 以至后来当学生把球扔向自己时, 他俯下身拾起球就毫不犹豫的跟孩子们玩了起来。最明显的变化是当校长得知辅育院失火时, 面对自己升迁和获得勋章的最后一刻, 他一如反顾的开车回到辅育院, 最后得知所有学生被马修带出游玩时, 一气之下把马修开除了辅育院。

2. 辅育院的教学从冷酷到充满爱———组建合唱团

随着合唱团办的越来越好, 名声很快传到了外界, 观看表演的人越来越多, 这无形中增加了孩子们的自信心, 鼓励孩子们继续唱歌, 增强了马修继续创办合唱团的决心。即使后来由于资金匮乏时, 合唱团仍然保持着以一种地下化的形式开展。

3. 孩子们美好纯真的快乐失而复得

最后马修离开辅育院时, 所有孩子把教室的门反锁叠纸飞机唱歌为马修送行, 这是一种以善还善的表现。这就是孩子们迎来的春天, 对马修美好感化转向善的标志, 这满园腾空飞出的纸飞机飞向外面, 一是对马修的送别和祝福;二是学生们心灵美化的转变, 已经逃出了暴力和枷锁的掌管。所以纸飞机承载的是一切美好, 合唱团孩子们口中唱出的是美好和善良, 这美好的一幕就是放牛班的春天, 善于发现学生的资历和兴趣将孩子们带入美妙的音乐世界, 让放牛班获得了美好和真善, 马修为这些孩子带来了通往外界美好世界的窗口, 为孩子们搭建接触外界美好世界的平台和支柱, 促使孩子们慢慢走向美好走向善。

摘要:电影故事发生在法国一个偏远落寞名为“池塘之底”的辅育园里, 住着一群有着各种不良行为、无家可归、无人看管、可怜调皮的学生, 外加一名专制、残暴的院长哈珊, 和几名在专横暴力制度下勉强维持教育生计的教师。看似一切井然有序的情境, 一位失败的音乐家克莱蒙·马修的到来打破了“池塘之底”所有的一切常规, 为这个“放牛班”带来了专属于他们这群天真无辜、充满童真童趣孩子的“春天”。

关键词:春天,教育,残暴,宽容,美好

参考文献

[1]徐岩, 李天义.音乐, 化腐朽为神奇——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音乐的德育功能.电影评介[J].2011-03-08.

[2]刘石磊.浅谈从《放牛班的春天》中收获的德育启示.新课程研究[J].2009年6月 (下旬) .

[3]徐春玲.电影与音乐同行——由《放牛班的春天》解析电影音乐.科技信息[J].2008-11-15.

篇9:青春印画——观电影《艋舺》有感

青春;叙事结构;人物设置;细节

台湾导演钮承泽在2009年推出一部《艋舺》一经上映获得极大的好评。影片极像一部青春的自述散文,以流水般的影像向我们展现了一段青春岁月——伴随着热血、梦想和追求的少年岁月。影片的高票房也为其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成为当年极富话题的热门台湾影片之一。

影片在叙事上以主角周以文(蚊子)独白式的自述展开,长达20分钟的片头以缓缓的语调介绍了蚊子戏剧性结识4位同伴的经历。这五位少年在艋舺演绎着自己热血的青春梦想。故事发生围绕艋舺彼时遭遇的时代变迁展开,七八十年代外来文化已经开始渐渐渗入艋舺的生活。蚊子作为自述的主人公,在影片中和尚天佑(和尚)是导演着力刻画的主要对象,作为庙口太子帮的成员,蚊子的信仰似乎更多的是建立在这群朋友对自己深刻的影响上:他相信朋友情意和义气,因一根鸡腿惹祸上身的他却蒙朋友为他出头而“误入黑道”——这使十几年来一直伴随一欺侮长大的他终于获得关怀温暖和支撑。他对于这个团体的情感也可想而知了。蚊子的命运也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在后来与伙伴义气混黑道的过程中,他通过去太子家拜访从而认识了传闻中的台湾本土黑道,在混战厮杀中加深了兄弟间并肩作战的深厚情意,白猴的一句“意义使三小,我只知道义气”在蚊子心里埋下了种子。这也是蚊子这个人物为何成为五个同伴中最本真的、倾尽全力捍卫兄弟之情的人物。他所认为的兄弟情更多的不再是江湖的草莽之情,而是已经升华了的兄弟感情亲情。当他发现和尚对于Geta的报复,他更多的是考虑人情而非事情的是非缘起,以至于最后在和和尚的对峙中他仍旧不顾自己性命和安危要去寻这个究竟。相对于太子的懦弱和黄万伯的薄情,蚊子这个人物血肉丰满。太子的性格跟自己从小到大顺风顺水的成长经历相关,表面上他是团队的领袖,其实并没有足够的决策和决定能力,相反在遇到大事会感情用事,不以大局为重。面对女友的意外,他毫无大局意识,更多的把个人的好恶加入事情的处理中。作为Geta的独子,面对父亲的突然离世,他更多的是退缩和回避,而少了一份为人之子该有的承担。

相对于蚊子的实沉与太子的怯懦,和尚是太子帮成员中最为成熟的一个个体。他兼具先天的个体优势,品学兼优的他更像是太子帮中真正意义上的大哥。尽管如此和尚最看中的仍旧是与太子之间多年的、超乎寻常的兄弟之情,使得他一方面不满太子不懂事的女友,另一方面却又在对待因太子冲动惹祸时能够顾全帮派颜面、挺身而出地一力承担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故事发生到此刻发生转折:和尚在无意间得知自己父亲当年与Geta的龃龉之后对和尚暗生恨意,和人联手报复了Geta,看似冷酷的他却仍对太子和蚊子这群兄弟仍旧爱护有加并不借此迁怒太子。面对蚊子誓死的追问,和尚的果敢冷静最终被自己心底的情意所击垮而选择向再次伸出友谊之手以至二人双双倒下。和尚并不是一个冷血的只为自己得失计算的精明人,相反,他与蚊子没有什么不同,也是一个混义气和感情的人。

此外影片中出场的太子帮的另外二位成员黄万伯和白猴也极富特色:他俩是作为五人帮的“调味剂”:黄万伯更像是一个说多过做的浮夸人,面对兄弟的隔阂,他也因过度考虑自己而闪烁其词。白猴则刚勇有余而圆融不足——太子帮的五位成员因兄弟情意结识相伴却又性格各异,对情的理解的深度和表达方式的迥异使得影片在表述上层次鲜明,为影片增色不少。

影片中精巧的情节处理集中体现在对Geta相关情节的处理上。作为影片中举足轻重的出场人物,黑帮老大Geta一开始的亮相就充满了戏剧性:一方面黑帮老大的身份使得他在众人口中派头十足,能够凭借一双木屐对抗日本武士刀;但在影片中的正式亮相则和此大相径庭:他头顶粉色浴帽在厨房烧菜。正当观众为此感到极大反差之时,接下来家族正餐时分的意外事件打破了这一疑虑:Geta对于在赌场犯罚的人的冷血无情毫不形于色——将这个人物的城府展现的淋漓尽致。伴随剧情的展开,原来Geta当年的庙口老大的身份也是与和尚的父亲争夺以令人不齿的手段得来的。这使得Geta这个人物性格更加丰厚立体。随后对于太子党的鲁莽犯错更彰显了Geta的个性:极有心眼的他佯装不知情将和尚作为太子的替罪羊重罚。在刻画Geta的城府和世故的同时,也将他的刻板和传统交织地交代在故事情节之中:Geta作为一个恪守传统帮派管理模式的黑帮头目,对外来势力的侵入异常排斥,他并不相信枪械和毒品生意对艋舺的影响力量。也这是因为这个Geta为这个以新代旧的时代付出了生命的代价。Geta尽管颇具城府,但面临这样一个全新的世代,最终用自己的性命为此画上终结单。这样双重的反差将这个人物塑造的个性而鲜活。戏中也用了部分笔墨刻画蚊子与Geta之间似有若无的父子情。素未谋面以前Geta是蚊子眼中的遥不可及的黑帮老大,在见面以后又更像是可亲可敬的普通父亲,蚊子缺失的父爱和Geta对人观察的犀利使得他在与从小在无父亲关爱的蚊子在相处的时候更多展现的是普通人之间的情感——这深深地将蚊子的对这段难忘经历的界定放在一个情字上,这也是他最后选择为此牺牲自己性命在所不惜的原因。

导演在营造影片中七八十年代艋舺的风貌时,为了保证影片中既定情境的真实再现,将主场景之一的宝斗里在原址的基础上进行了复建,以至于在拍摄现场有和导演同年代的居民路过惊呼简直跟当年一模一样。宝斗里的装饰风格,流露出浓烈的八十年代的意味:复古的瓷砖墙面,小情小调的道具陈设,无不成为场景营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段影片得光线和影调设置也颇具特色,高纯度红绿色彩对比展现出一种突兀与不现实感:宝斗里的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与妓女小凝和蚊子纯真的感情在这样矛盾的环境中得到了一种对应式的呈现,给观者一种更为震撼的情感体验。

作为主场景的Geta家是影片美术创作的一个重点,艺术指导黄美清在建构Geta家的时候,十分注重从剧本出发,将Geta不俗的江湖地位与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了很好的结合。在客厅一进门显要处悬挂一副醒目的猛虎图,突出Geta的江湖老大地位,纯中式的沙发茶几表现Geta的恪守传统,但在客厅对面却有一个西式的吧台,作为客厅的功能区的同时也表明当时西方文化已经侵入艋舺的生活。同样的中西合璧的处理也体现在院落的处理中,Geta家中庭院的假山上散落着多尊雕像,有爱神丘比特也有中式传统的仙鹤,这样多重的矛盾在Geta家中得到集中体现。在建构客厅布局的时候也考虑到Geta家既是黑帮老大生活的居所也是帮会所在,所以客厅的最深处设置了神龛,也为故事中执行家法那场戏预留了表演空间。

篇10:观《上学路上》有感

这部影片介绍了主人公王燕因为家境贫寒,面临着辍学的危险,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赚到了浸透了汗水的二十四元八角的学杂费。二十四元八角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个小数目,对她来说却是一笔巨款。你看,为了赚到去摘枸杞的十元车费,她偷卖鸡蛋、卖笔、卖羊……每“笔”买卖所得的一分一毫都是浸透汗水。是什么让她这么执着,这么锲而不舍呢?是心中的理想――上学!因为她想上学,不想像“三花姐”那样屈从命运的安排,早早结婚,她苦苦地与命运抗争,在求学路上努力拼搏,为理想执着地奋斗着,她终于成功了!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第一颗原子弹时的情景,当时众多科学家在邓稼先的带领下,废寝忘食地工作,由于工作需要,他们长年离开家人,坚守岗位,甚至亲人生病也没办法探望。由于在荒凉的戈壁中工作,一个个晕倒在沙漠中,但仍然操纵着机器工作。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如此执着呢?是心中的理想,这理想便是为了祖国的殊荣,为了给中国人争一口气,为了向全世界证明中国的科技实力,他们在技术落后,只有手摇计算机,且在外国人的冷嘲热讽中,研制并发射了让中国人感到扬眉吐气的“争气导弹”。

是呀,如果心中没有理想,科学工作者何来的动力废寝忘食地工作呢?如果心中没有理想,科学工作者们又怎能忍受与亲人长期分离的思念之苦?让我们再来看看吧,那些胸无大志,没有理想,没有奋斗目标的人会怎样?我有一个邻居,一个聪明的女孩子。她父母从小就为她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环境,教育她要树立远大的理想,鼓励她以考上清华北大学校为目标,并为这个目标奋斗,可她当时却想,自己现在才是小学,要想那么多干啥?现在能快乐就快乐,能轻松就轻松。就这样她一年又一年得过且过糊糊涂涂地过来了。今年她考大学,不要说什么清华北大,就连三线B也入不了围,她落榜了!她终于后悔了,后悔当时没有听父母的话,可一切都晚了…… 究其原因,是她缺少主人公王燕那种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

篇11:看《上学路上》电影有感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去包钢少年宫看了一场电影名字叫《上学路上》。

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王燕的小姑娘,特别爱读书,可放假时老师说学杂费共二十四元零八角钱,她便为难了,她家有三个孩子上学,父亲还去了城里打工,母亲一听,就不让她上学了,除非她自己挣钱。王燕想乘车摘枸杞挣钱,可车费太贵,十元人民币,王燕历经千心万苦,买笔又卖笔,卖完鸡蛋又买卖羊羔。终于,她攒齐了十元,乘车去摘枸杞。过了一天又一天,在隆重的开学典礼上,王燕拿着自己挣的学杂费,开始了新学期。

挣钱是多么不容易,可有些同学乱花钱,都听大人说血汗钱,如今我才明白,挣钱不容易,可得前思后想,费尽心血呀,所以不能乱花钱。

篇12:电影《上学路上》观有感

今天是我参加工作以来,陪学生们过的第一个“六一”,晚上和他们一起观看了电影《上学路上》,看完后不禁眼眶湿润,感受颇深。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要自己去掌控,别人以及世俗也奈何不了。

自己也是在山里长大的孩子,今天看的这场电影也是发生在大山里的一件事。片中的主要角色有三个,一个是在深山里为教育做贡献的王老师,一个是被现实所束缚而无法挣脱厄运,18岁就被逼着辍学嫁人的三花,另一个就是文章的中心人物,面对现实绝不低头,最终能摆脱厄运的王燕同学。特别是三花和王燕,她们两个人就是有着同样的角色,但命运迥然不同的山中女娃。

片中的三花,在现实面前显得毫无力量,最终年仅18岁就被逼着辍学嫁人了。在命运面前她甘心忍受,甚至没有改变的想法,这也许就是大山中普遍女子的最终命运吧。家里孩子多,读不起书,加上重男轻女的现象严重,她被逼辍学,她没有为自己的命运作抗争,自己不仅是这种思想的侵害者,同时可能若干年后,她也成了逼迫自己女儿的愚昧母亲。

而片中的主人翁王燕就不同了,虽有着同样的出生,但结局却迥然不同。她一家有三个孩子,由于学杂费的问题,家里条件的限制,只能让两个弟弟上学,她不仅面临着辍学的厄运,同时年仅13岁的她也和三花一样被逼着和他年龄相当的男孩儿订婚。从她家的情况和山里的风气,也许她的命运注定和三花一样,但最终她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重返校园中。

首先她的思想给了她支撑的力量,她说了一句话“我不想和三花姐一样!”,这句话在片中出现过好几次,这也许是她能够摆脱厄运的决定因素。看到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三花,命运如此凄凉,她不想成为第二个三花,她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谁也干涉不了她要读书的执着追求。

妈妈说要读书,只能靠自己,所以为了给自己挣足学杂费,为了挣足那28.4块钱的学杂费,她真的吃尽了苦头。先是买笔卖给老师,善良的老师知道这笔8角钱,但却说值5元,给了王燕5元。她又买了小羊养着卖了5元,本来可以说赚足了去摘枸杞的10元路费,但因为了哄着弟弟去给她的小羊割草,花了2元买了糖豆。最后又不得不帮别人谈交易,才最终赚足10元路费去摘枸杞。

结尾时,跑的喘不过气的她,紧紧地攥着自己赚足的28.4块学杂费交给了老师,可以看到拿钱已被汗水浸湿了。她为了赚足学费,吃尽了苦头,可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没有成为第二个三花。也许正是因为她的出现,这深山里的女娃才看到了希望。

篇13:电影《上学路上》观有感

第一个案件, 即潘肖为老大作的无罪辩护。王警官在法庭上指控老大涉嫌盗猎珍禽, 故意杀害执法人员。他的证据是一份录音和车上发现的阿拉泰隼的毛。任何犯罪都必然在现场留下蛛丝马迹, 起诉方起诉的依据就是找到了这些能够证明犯罪事实的线索或者证据, 我国刑事诉讼法将证据分为七种, 即物证, 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 检查笔录;视听资料等。在本案中, 老大的反侦察能力极强, 作案时及其小心谨慎, 带着手套作案, 没有在现场留下指纹;将阿拉泰隼拿走, 将执法人员当场撞死, 因为案发无人区, 便无人能作证。因此, 面对王警官激愤的指控, 潘肖一针见血的指出:“我不明白, 你所谓的证据和我当事人有什么关系, 这份录音中始终没有听到我当事人的一句话, ”因为缺乏相关性, 王警官提供的录音 (视听资料) 并不能证明老大和执法人员的死有直接关系。而发现阿拉泰隼的毛和老大这次一定实施了盗猎阿拉泰隼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潘肖进一步指出, “王警官, 你认为, 你断定……那些都只是线索, 线索是不能作为证据的”。因此, 尽管王警官骂“事实什么样, 你心里清楚, 别在这胡说八道”, 但是, 这个案件因为证据缺乏相关性即缺乏证明力, 所以潘肖成功的为老大作了无罪辩护。法庭是讲证据的, 证据不足不能定罪。也就是说, 客观真实只会存在于亲历者视角之下, 被说服者即法官眼里的真实只能是法律真实。在法律的世界里, 没有什么本来是事实的东西, 没有什么绝对真实, 有的只是在法律程序中所确定的事实, 而这种法律真实只能由证据呈现, 且证据是以裁判者视角 (即法官) 为标准的, 而不是以亲历的者或者半亲历者 (如本案中王警官) 为标准的。

古往今来, 任何诉讼机制都伴随着求取事实真相的愿望, 刑事诉讼也是如此。运用证据认定犯罪事实的过程, 可以说是重构“历史”的过程。但证据就像是打碎后的花瓶碎片, 因为无法找到所有的碎片, 从而重新拼起一个完整的花瓶一样, 案件事实与客观事实或多或少的差别总是不可避免的。没有完整的证据链或者缺乏关键性的证据, 法官是不能作出有罪判决的。

第二个案件, 即潘肖在撞倒老二后逃逸甚至毁尸灭迹, 企图在“无人区”不留下任何证据, 当然这是徒劳。影片展示了潘肖复杂的心理过程:他过失撞倒老二, 先试图救醒他, 把老二放在车后座上, 一路狂奔想找到有人的地方。当潘肖真的到达有人的地方, 即影片中的“夜巴黎”修车厂时, 他发现老二血流不止, 从车座上摔下来, 他以为出了人命, 他开始胆怯, 起初的理性告诉他, 应该马上报警。然而当他鼓起勇气拨打“11”, 还没有按下“0”时, “卫星电话”老板娘的笑声惊醒了他, 他想到报警电话打完后, 他一片光明的前途也就毁了, 他惊慌失措的挂断了电话, 从此走上了隐瞒证据的种种煎熬和费劲心思之路。尽管影片中, 潘肖对老大说, “我觉得, 我们不是一种人”, 然而, 在这桩案件中, 他还真的和老大成了一种人。本案中, 潘肖的主观状态从过失逐渐转变为故意, 因此这桩案件的性质也从交通肇事变质为故意杀人, 虽然影片戏剧性的让老二醒来, 但是, 这个案件中潘肖已构成故意杀人 (未遂) 。虽然影片中潘肖的处境让人同情, 但是, 他在交通肇事后, 带着伤者逃逸, 并在伤者身上浇汽油, 试图将尸体烧毁, 这种种行为已经构成了故意杀人。作为律师, 潘肖深知证据的重要性, 因此试图毁尸灭迹, 想来个“死无对证”, 然而还是留下了一系列的证据, 如遗落在事故现场的潘肖的眼镜;“夜巴黎”修车厂滴落的老二的血迹;藏进潘肖车厢里的女孩 (余男饰) 等等。本案中, 在这么多证据面前, 潘肖将是难以逃脱的。

第三个案件, 即老大为拿回鹰隼并贩卖, 实施的多起故意杀人。作为一个贩卖国家珍禽的老手, 老大作案时凶残且狡猾。在撞死修车厂老板儿子后, 他伪造犯罪现场并报案, 试图制造是潘肖驾车并撞死死者的现场假象;他把女孩放在麻袋里, 引诱修车厂老板过去探个究竟, 然后从背后将他杀死;他挖坑试图将女孩活埋以除去“人证”, 他用枪杀死前来救助潘肖的货车司机。当然, 这回在犯罪现场残留了大量的证据:枪支, 大量的人民币, 被害人尸体, 证人 (女孩) 等等, 这次老大是难逃天网了。影片最后让老大死去, 这样所有的这些证据也就失去意义了, 刑事诉讼法规定, 被告人死亡是不起诉的法定理由。虽然老大无恶不作, 罪孽深重, 但是随着他的死亡, 这个案件和所有的证据也就自动失去意义。

影片由潘肖和老大的同归于尽而告终, 然而它留给我们很多思考, 如起诉, 犯罪构成, 证据等方面的问题, 而给我留下最多思考的正是证据方面的问题。在影片中, 潘肖为老大作了无罪辩解后, 两人在帝豪大酒店吃饭。老大想拖欠潘肖的律师费用, 潘肖说, “我在这个账单上签了字, 它能证明我点了这瓶酒, 但是谁又能证明我喝了它呢?”他言外之意是, 他在法庭上将执法人员的死归结为案发当天中午, 王警官和死者在大福地餐厅的“一顿豪饮”, 潘肖提供的证据是两人当天中午在大福地餐厅的消费账单———一份烤羊腿, 一瓶宋庄特供, 四瓶啤酒, 这份书证证明了执法人员的死是因为自身醉酒而导致的交通意外, 并非老大的故事杀人。而潘肖在老大企图拖欠他的律师费时, 再次提到这份证据, 暗示这份书证的重大纰漏:“死者点了酒, 可是谁能证明他案发当天中午就一定喝了酒呢?”因此, 人们不禁会对证据制度产生疑问:它真的能证明真相吗?

当然, 证据裁判主义可能存在各种不足与缺陷, 它无法缝合法律真实和客观真实之间裂缝, 但是, 无论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都选择了证据裁判主义。现代司法在强大的国家机器为后盾下, 依仗多如牛毛的法律规则和法律程序营造了“法律空间”, 一定程度上隔绝了“生活空间”, 远离了甚嚣尘上的“市井生活”, 借助专业化的运作延续了其固有的权威。当下的证据裁判和自由心证制度也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 从非理性的神示证据到僵化的法定证据, 再过渡到现代的证据裁判和自由心证制度, 尽管有不足, 但是在人类理性可能达到的范围内, 它是最好的选择。

当人们对事实产生了各种众说纷纭, 必须需要一个具有权威力量的第三者给出一个快刀斩乱麻的确定结论。这个具有权威力量的裁决者就是法院的法官。然而, 法律是“一个带有许多大厅, 房间, 凹角和拐角的大厦, 在同一时间里想用一盏灯照亮每一个房间, 凹角, 拐角是极为困难的, 尤其是由于技术和知识, 经验的局限, 照明系统不适当或至少不完备时, 情形就更是如此了” (博登海默语) 。当考虑证据问题的时候, 人们很容易误入的歧途是认为, 与正义, 惩罚犯罪相比较, 证据的不足是次要的, 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才是首要的, 从而觉得在一个案件中由于证据的证明力不足而将罪犯无罪释放是避重就轻。确实, 我们必须牢记一点, 法律作为一种规范作用, 它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法律的目的和价值追求是多元化的, 有些价值是一致的, 如自由, 正义, 惩罚犯罪;有些价值是背离的, 如正义与效率, 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这在各国的立法中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建立在证据裁判基础上的自由心证使得裁决尽量趋于中立, 客观。现代司法的重心绝不是单纯的发现真实, 现代司法的重心应在于中立的定纷止争。为了实现中立性, 运用证据说明案件事实, 尽管并不完美, 但是确是最好的选择。我们承认它的不足, 并不会导致社会混乱, 法律权威丧失, 而是思考未来如何更好的完善我们的证据制度。

参考文献

[1]姚莉.两岸刑事案件调查取证协助中的冲突及解决——以两岸证据制度的比较为视角[J].比较法研究, 2014 (3) :29-36.

[2]罗浩.刑诉法修改后对证据制度的完善[J].改革与开放, 2013 (11) :37-38.

篇14:上学路上——可不可以不上学

估计很多家长都跟我一样,听到这样的问题之后,第一反应就是:怎么能不上学?!然后就是紧张焦虑,赶忙追问孩子厌学的原因,然后就是忙着说服。

刚开始,我也很紧张地跟她讲了一堆大道理。后来,她还是会对我提出一样的问题,我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背后的前因后果。我们一边走,一边聊。

“为什么不上学?”我没有直接给标准答案,反过来问她。

“我自己在家里学习效率比在学校还高啊!”她开始一一列举自己在家能够做计划,不受同学干扰地按计划学习,还能学得更多更好。

“可是不上学就没有同学一起玩儿了,怎么办?”我继续提问。

“现在还不是一样没有人玩!每个周末他们都要上这个班那个班!”从声音里听出她很委屈。虽然我们周末全空出来留给外出和约伴儿,实际上能约到的伴儿少之又少,小伙伴们都赶场似的在各种补习班奔波。想想好可怜,大人周末尚且能偷懒两天,孩子们却依然要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样牺牲今天的快乐,换取明天莫须有的前程,真的值得吗?

讨论的结果是我接受了她的观点,在家上学可以因材施教,而且自己把握学习节奏,并且不会受到干扰,确实可能比较高效。

但还有两个实际问题,一是自制力,没有老师看着,能否自己按照计划学习;还有一个就是升学—因为国内并不接受family school家庭学校的教育结果,要求必须有学籍与考试成绩。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原本见到我已经被说服,她非常开心,面对我提出的问题,她也很努力想寻求解决办法。第一个还好说,她自主学习的兴趣与习惯一直保持得不错,所以做出的计划大部分可以实现,并且能够接受我和爸爸的监督。但是第二个就为难了,没有哪所学校能只保留学籍,而不用去上学和考试。

思前想后,她和我都没有好的解决办法,最后达成的共识就是,学还是要上的。

这时我开始启发她想想上学的好处。

“课间其实跟同学也能一起玩儿,”她努力想着,“还有,我特别喜欢李老师,还有教科学的冯老师。”

聊着聊着,就到了学校门口。

我拍拍她的肩膀,说“过得开心哈!”

“好。”她给了我一个大大的笑脸,扭头朝校门走去。

之后,我们又就这个话题讨论过很多次,包括跟爸爸一起。每次的起因都是同学课堂秩序的混乱,让她觉得时间被浪费掉了。

其实我们的时间不一定百分之百合理利用,还是有很多时间被浪费了,而这些浪费的时间经过多年发酵,也许之后正是美好的回忆所在。

但这样的体验也只有在多年之后才会发现。所以先让我们一起慢慢走,慢慢聊。

篇15:上学路上电影读后感

上学路上电影读后感一

最近,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一部名为《上学路上》的电影,观电影《上学路上》有感。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故事的主人公叫王燕,由于她家境特别贫寒,母亲又重男轻女,家里决定不让她继续上学。可是王燕是个十分好学的孩子,她非常渴望上学。为了挣够下学期的学杂费——二十四元八角钱,能够继续上学,她利用整个暑假的时间,每天冒着酷暑炎热卖鸡蛋,拉着板车割羊草,背着包袱去打工……整整一个暑假,她不知受了多少苦难和委屈,终于挣够了所需的钱。开学那天,她把攥在手心里已经被汗水浸湿的依靠自己辛苦所挣的二十四元八角钱交给了老师,圆了自己能够继续上学的梦,小学三年级作文《观电影《上学路上》有感》。看到这里,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为了能够上学,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看了这部电影,我感触很深。我的家庭条件比她要好很多,我从来就不用为学费而发愁,自己过一次生日的花费就够她报一次名的费用。书包、文具等也是喜欢什么样的,爸妈就给买什么样的。与她相比,我的学习条件要好很多,但我刻苦好学的精神却远远赶不上她。有时不认真完成作业,有时遇到不会做的题也不主动去请教别人。想到这些,我很惭愧。

我今后要向王燕同学学习,珍惜自己优越的学习条件,抓住美好的学习机会,好好学习,争取早日成材,多为社会做贡献,也为象王燕那样因家庭困难面临失学危险的孩子主点力。

上学路上电影读后感二

《上学路上》,可邻的小女孩不仅受到当地习俗的阻挠,就连和她拥有相同际遇的妈妈也有些重男轻女。为了圆自己的上学梦,勤奋的小女孩总在不停地奔跑,一毛一毛的攒着那个希望。近了受感动的除了我们这些幸福生活着的人们山村淳朴的村民也为小女孩的确那份坚定和执着感染,当她终于凑齐学费,迈开疲惫的脚步,向学校奔去的时候,我们知道,坚持就会成功。

上学路上电影观后感

《上学路上》对于现代的许多人都有很深的教育意义,看完《雷锋》让我更加直观地体会到雷锋那种为人民服务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同样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虽然不能做什么很有影响力的大事,却能从身边的许小事做起,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而《上学路上》这部电影反映一些偏僻落后的小山村的教育问题。很多儿童因为种种原因不能顺利的读书,而《上学路上》中的主人公在面临辍学时凭借自己的努力去挣钱,在面临许多问题时都尽力克服,最终挣到了自己的学费。其实,在我们坐在教室里安静的上课的时候,有很多想读书的人都面临着辍学的压力。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的读书机会,努力充实自己,为以后的人生做好铺垫。

《上学路上》讲述了一位黄土高原上的小女孩积攒学费的故事。非常感人也很有教育意义。在我看来,该片给了我们至少两点思考:其一,在我们国家西部的贫困山区还有很多小孩,因为家庭的拮据而无法上学。相比之下,能够安心在大学校园学习的我们真是幸运太多。感恩,奉献,帮助,关怀……这是我们仅能为孩子们做的一点事,也是学习雷锋精神的体现;其二,虽然已进入21世纪,但在中国,男尊女卑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女性要独立,自强,争取平等的权利,唯一的途径就是读书,知识改变命运,正如片中的小女孩所说:“为自己读书!”在困境面前决不低头,靠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能够实现内心的愿望。

篇16:《上学路上》观后有感

“叔叔,我求求您,你就卖了吧,你把羊卖了吧。你把羊卖了,我们就算是把生意做成了,把生意做成了,你和那位老爷爷就给够一人给我们一块钱。这样我们就有两块钱了。我现在缺钱不知道应该咋办呢?我拿了家里的鸡蛋卖剩了八毛钱,把笔卖给王老师赚了五块钱,又帮小哥哥养羊赚了五块钱,一共是十块八毛钱,可是我又给帮说价的看不见的爷爷一块钱,给弟弟买糖豆花了一块钱,我还剩八块八毛钱,去水固的车费是10块钱,我还差两块钱呢!够了去水固的车票,我就可以去水固摘枸杞。我会好好劳动摘好多好多枸杞,一斤枸杞两毛钱,我要摘124斤。有了这124斤枸杞,我就能卖24块8毛钱。有了这24块八,我就可以把学费交了,我就可以上学了。叔叔,我求求您了,你就把羊卖了吧,我想买到去水固的车票。我想摘好多好多的枸杞,我想把学费交了,我想上学!”

这个女孩靠着自己的劳动去挣学费,比起我们今天如糖似蜜的幸福生活,我们还能说什么呢?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篇17:《上学路上》观后有感

昨天,学校带我们看了《上学路上》这部电影。

《上学路上》主要讲了一个农村小姑娘因为家里太穷,开学交不起学费,就上不成学了。可是她很想上学,所以她就做了许多事情。她先去卖鸡蛋,又卖了一枝笔,后来又喂了一只小羊,养大卖羊挣钱等等事情,最后终于可以上学了。

看了这部电影让我觉得很惭愧,我的条件比她好几倍,我从来不会为学费发愁,平时还有不少零花钱,我也从来没想过还有这么没钱上学的孩子。想到他们,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我平时总是贪玩,从来没有主动学习过,为此让妈妈没少生气,自己的学习成绩也总是提不高。

篇18:上学路上

我的这种观点,源于一次亲身经历。

那一天,我嘴里哼着悠扬的小曲,高高兴兴地走在上学的路上。忽然,我看见前方马路边上围了许多人,我很好奇,于是走过去想看个究竟……

马路的一边,一位中年阿姨躺倒在地上,手撑着腰,面部表情异常痛苦。她几乎用哀求的声音说:“你们行行好吧,请扶我一下,我要上医院,腰疼得实在受不了啊……”可是,围观的人没有一个站出来……我不知道怎么回事,一打听才知道,阿姨出来买菜时,不小心被一辆三轮车撞倒了。三轮车司机害怕负责任,已经逃逸了……

我站在旁边,一下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听围观的路人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应该马上送医院,有的说应该报警,有的说应该打电话找阿姨的亲人……但是偏偏没有一个人肯出来帮助阿姨。本来有人想要帮助阿姨的,却有人说:“这年头骗子多,也许你好心送她去医院,却一不小心被她说成是你撞她的,那可是没事找事了……”

看着阿姨痛苦地呻吟,我决定帮助阿姨。正在这时,一个满脸麻子的叔叔走出人群,旁若无人地小心翼翼地扶起阿姨。我很快帮他们叫停了一辆出租车,叔叔将阿姨的左胳膊拉起搭在自己的肩膀上,左手拉住阿姨的手;右手拦住阿姨的腰,踉踉跄跄地半背半搀扶地把阿姨扶上车。阿姨左一个“谢谢”,右一个“谢谢”,麻子叔叔却若无其事地一边回应“没事”,一边坐上车,和阿姨一起驶向医院……

看着远去的出租车,我仿佛看到那位叔叔的脸突然变得异常俊朗,而刚才那些路人的脸却丑陋无比……

(指导教师邓汝兰)

教师点评

作者善于发现生活的美与丑,值得称道。文中路人的冷漠不禁让人感到人性的悲哀,而麻子叔叔的举动则告诉我们:只有真正坦荡的人,做事才永远不会担心遭人质疑。文章开头点题,结尾充满意味,发人深省。

篇19:上学路上

吃chī过ɡuò早zǎo饭fàn,丁dīnɡ丁dinɡ去qù上shànɡ学xué。奶nǎi奶nɑi再zài三sān叮dīnɡ嘱zhǔ:“路lù上shɑnɡ小xiǎo心xīn,注zhù意yì安ān全quán,别bié去qù危wēi险xiǎn的de地dì方fɑnɡ玩wán!”

快kuài到dào学xué校xiào了le,丁dīnɡ丁dinɡ朝cháo盖ɡài房fánɡ子zi的de工ɡōnɡ地dì望wànɡ了le望wànɡ,见jiàn叔shū叔shu们men个ɡè个ɡè头tóu戴dài安ān全quán帽mào,弓ɡōnɡ着zhe腰yāo忙mánɡ碌lù着zhe。丁dīnɡ丁dinɡ自zì言yán自zì语yǔ道dào:“工ɡōnɡ人rén叔shū叔shu真zhēn了liǎo不bù起qǐ,简jiǎn直zhí是shì群qún魔mó法fǎ师shī,那nà些xiē砖zhuān头tou到dào了le他tā们men手shǒu中zhōnɡ是shì那nà么me乖ɡuāi。”

丁dīnɡ丁dinɡ不bù知zhī不bù觉jué朝cháo工ɡōnɡ地dì走zǒu去qù。忽hū然rán,他tā眼yǎn睛jinɡ一yí亮liànɡ:“那nà儿er有yǒu个ɡè缺quē口kǒu,和hé学xué校xiào相xiānɡ通tōnɡ呢ne。我wǒ每měi天tiān从cónɡ那nà儿er过ɡuò去qù,不bú就jiù可kě以yǐ多duō看kàn看kɑn叔shū叔shu们men修xiū房fánɡ了le吗mɑ?”丁dīnɡ丁dinɡ乐lè滋zī滋zī地de想xiǎnɡ着zhe。

这zhè时shí,一yí位wèi叔shū叔shu走zǒu过ɡuò来lái,笑xiào眯mī眯mī地de说shuō:“小xiǎo朋pénɡ友yǒu,有yǒu事shì儿er吗mɑ?”

“没méi……没méi有yǒu,我wǒ是shì去qù上shànɡ学xué的de。”丁dīnɡ丁dinɡ支zhī吾wu道dào。

“这zhè儿er是shì施shī工ɡōnɡ重zhònɡ地dì,危wēi险xiǎn着zhe呢ne!小xiǎo朋pénɡ友yǒu是shì不bù能nénɡ进jìn来lái的de。”叔shū叔shu说shuō。

丁dīnɡ丁dinɡ的de脸liǎn一yí下xià子zi红hónɡ了le。

“小xiǎo朋pénɡ友yǒu,你nǐ知zhī道dào叔shū叔shu们men头tóu上shɑnɡ为wèi什shén么me都dōu戴dài着zhe顶dǐnɡ帽mào子zi吗mɑ?”

丁dīnɡ丁dinɡ摇yáo了le摇yáo头tóu。

“这zhè叫jiào安ān全quán帽mào,它tā不bú是shì用yònɡ来lái遮zhē阳yánɡ,也yě不bú是shì为wèi了le挡dǎnɡ雨yǔ。建jiàn筑zhù工ɡōnɡ地dì可kě危wēi险xiǎn了le,戴dài上shànɡ它tā可kě以yǐ保bǎo护hù头tóu部bù。”

上一篇:路勘测设计实习报告下一篇:段本生调研“三集五大”建设输电运检专业安全稳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