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

2023-05-23

第一篇: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

《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

四年前在刚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学科时,我就从心底里佩服前人的智慧,这么高深的东西也能总结出来。因为觉得高深所以感觉晦涩难学,所以也就莫名其妙地产生了抵触。幸亏考研这条路让我又不得不直视这一“高大上”的东西,通过对它深入的学习,更加让我发现了它的不凡之处。于是我在想有没有一篇对它简要概括的文章让我从另一方面了解,满足我的好奇心。终于我遇到了,我满怀兴致地读完了恩格斯写的这篇《自然辩证法》的导言,从中也获益匪浅。

恩格斯作为一个无产阶级哲学家,在自然辩证法导言部分,精辟地阐述了自然科学从产生到当时的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艰难而曲折进程,并预言了未来科学发展的方向。在今天,纵观人类历史的长河,不得不让我们发现,恩格思的预言与现实的科学发展是如此的吻合。同时也不禁感叹他的智慧和伟大以及对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的指导作用。

《自然辩证法》导言告诉我们,每一个科学发现,都是人类通往真理的一大步。从远古时代的愚昧到中世纪的崇尚神学宗教再到如今科学真理的建立都是各个时代不断进步的结果。正如牛顿林耐等人,他们利用他们利用前辈天才的哲学直觉,通过严密的逻辑思维,开创力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奠定了当代自然科学的基石。作为当代的一名研究生,要好好学习前人总结的科学规律,掌握科学严密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推动自然科学继续向前发展。而且,所有的学科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正如马克思哲学中所言:尊重客观实际,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正如导言中所言:“不仅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的鸿沟缩减到最小限度,而且机体种源说过去遭到的最根本的困难之一也被排除了。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备了: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世界的主题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自然辩证法是揭示自然界存在和演变的一般规律。它是自然界的辩证法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辩证法。只有把握认识自然的一般规律,我们才能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

《自然辩证法》导言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巨人”不是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没有一个著名人物不曾作过长途的旅行,不会说四五种语言,不在几个专业上放射出光芒。”同时,也没有一个新的理论是可以顺利传播并被承认的,那是无数为了真理而奋斗的先驱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才换来的。“自然科学当时也在普遍的革命中发展着,而且它本身就是彻底革命的;它还得为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而斗争。”恩格斯用乔尔丹诺·布鲁诺和塞尔维特等人的事例向我们诠释了这句话。

《自然辩证法》导言还告诉我们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和科学观点。恩格斯运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提供的最新成果,依据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考察了原始星云到星球,从无机物到生命的产生、生物进化和人类起源的过程,并根据物质运动不灭原理,论证了宇宙无限发展过程,阐明了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解释了自然科学从产生到当时的发展过程,并预言了未来科学的发展的方向。同时,阐述总结出自然界是运动的、变化的、能量不灭等科学观点。还有,在导言最后部分,恩格斯为我们描述了从宇宙形成最初,到人类形成,最后到宇宙的落幕,这一段无穷时间我们想想都觉得“头大”,而恩格斯不仅描述它们的过程,而且附带上他所总结的猜想,也就是促使这一发展进行的推动力是什么。当然,《自然辩证法》的导言还告诉了我们很多很多,用我的只言片语是很难描述出来的,而我也只是看到了它的冰山一角而已。

总之,自然辨证法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而且也是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只有深入的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我们才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更加深入地研究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可以很好的与自然和睦相处。通过导言的阅读,也让我明白了哲学的伟大所在。之后,我会多阅读一些哲学方面的书籍,去探索浩瀚宇宙那些未知的知识,来增加自己的精神高度,升华自己的灵魂。即使成不了“巨人”,也要让自己尽可能地接近“巨人”。

第二篇: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

管理学院2011级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许悦 学号:11210690061

摘要:通过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的研读,学习了关于自然科学发展的进程,以及为什么造成这种进程的原因。思考了人文哲学对于自然科学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及其原因。同时明确了自然科学与哲学并不是简单的谁指导谁;谁验证谁;谁规定谁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的相辅相成,互相依靠的关系。并由此展开对自然科学以及哲学关系的思考,以及其在不仅是自然科学方面也是哲学方面的价值。

关键词:自然科学,人文哲学,发展历史,关系,互相影响

最近对恩格斯自然辨证法草草略读了一番,不得不说一开始无非抱着完成作业的目的去的,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不自觉的能感觉到思想的那种被撩拨,被触动,被启发的过程。虽然只是一篇导言,但仍然能看出恩格斯严谨的治学精神,大量资料的查阅,条理清晰的介绍,逐一列出且逻辑严谨细致的论据过程,不由得让人感到钦佩。虽然有些学者,包括一些哲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以及甚至是一些科学家对恩格斯的观点仍存有着不同的看法,例如,爱因斯坦认为:“不论从当代物理学的观点来看,还是从物理学史方面来说,这部手稿的内容完全就是胡说八道、疯人之作”,也有人认为最后八个字应该译作“„„都没有什么特殊的兴趣”,但不管哪种译法,都至少说明了爱因斯坦对恩格斯在自然科学史方面的观点不持肯定态度,只是程度上有所不同。

可当我们回顾整篇文章的时候,我们首先看到恩格斯清晰的为了我们展开了整个严谨的论据过程。通过对十五世纪下半叶的一系列的社会现状的描述,我们看到了社会阶层的更迭,新兴资产阶级的悄然萌芽;阶级斗争出现的新的斗争形式以及新的阶层(早期的无产阶级);艺术和文学上新的繁荣,而更重要的是,旧的世界界限开始不足以在圈限人民的思想,航海的进步;对地球了解的深入,为以后的世界贸易以及手工业工厂的兴起,更即日后资本主义的大繁荣都奠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教会精神的瓦解,新思想新观念(民主和自由)的涌入,又为日后十八世纪唯物主义的出现做了准备。正如恩格斯在文章中写到的那样: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自然科学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种学科的交错并进,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心血浇铸,才使得我们能在今天这里看到如此科学的繁荣。我们的已经能观测到几十亿光年以外星系的变换,我们的飞船已经能在太空中遨游,我们生物技术正在改良我们的种植技术以及帮助我们战胜一个又一个的曾经让我们闻言色变的疾病,我们目睹了阿波罗11号的登月,天花不在肆虐,新型高产水稻的面世。我们发现科学的力量正在不断的改变我们的生活,可这种改变确实真正是我们全部需要的么,我们又应该以一种怎样的眼光来看待科学,抑或是科学的发展到底需要遵循怎样的规律来发展来进步才

能真正的为我们所用。弗兰西斯培根爵士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可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力量?

自然科学的发展从最开始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从早期为固定的某一阶层所有(各个相对独立的行业)到后来的为统治阶级所掌控再到后来为神学服务。它一直在磕磕绊绊中缓慢的前行。可当我们把这个阶段与资本主义出现之后那头一百年相比,我们讶异的发现在这后一阶段所产生的发展跨度足以令之前那沉闷愚鲁的几千年汗颜。是什么改变了这一切。你能把这一切仅仅归因于资产阶级这个新的阶层的出现么?恩格斯在详尽的对自然科学其本身其发展过程进行阐述之后,开始为我们解释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在背后支持自然科学,影响自然科学,并规划自然科学。以及是否自然科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在再影响着这种背后的力量。

自然界首先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产物,它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以往的古生代的考古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员也是在不断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进化出来的,当人类开始用自己的能力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学习自然,认识自然,了解自然,自然科学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人们把自己所掌握的规律总结起来,并加以推广和延伸,用以对这个自然,这个世界进行分析。自然科学的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服务人类,让人类更好的生存,它首先需要被人类所接受。尤其是当某些在当时极具颠覆性的科学发现出现时,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世界观,则很难为世人所接受,

以致长时间被压制甚至迫害,反之,则截然不同。人类的世界观,科学家们的人生观,以及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开放程度(是否足够的开明),终究可归结于人文哲学的研究范畴。与自然科学相类似的是,人文哲学或者简单的说就是哲学,在自然科学的发展进入一个相对滞涩的发展时期经历了一个类似于陷足泥潭的时期(恩格斯: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给神学写了绝交书;牛顿却以关于神的第一次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个时期。)各种思想的交错编织,各种阻碍势力的隐隐绰绰潜移默化。但是哲学思维的一致性以及其坚持性使得它坚守住了最高的荣誉(恩格斯:它没有被同时代的自然知识的狭隘状况引入迷途,它一从斯宾诺莎一直到伟大的法国唯物主义者一坚持从世界本身说明世界,而把细节方面的证明留给未来的自然科学。)

其后的事实也告诉我们第一个在这段僵化的时期上凿开缺口的恰恰就是一个哲学家,而不是一个科学家。(1755年出现了康德的《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关于第一次推动的问题被取消了;地球和整个太阳系表现为某种在时间的进程中生成的东西。)可哲学带给自然科学的又仅仅是这些么,某种良好的社会理念的研究,道德方面问题的检索,科学家们自身人生观的塑造。简单的举个例子,科学家应该有勇于探索,不盲从迷信权威的精神,可是与此同时也应当具备对有生命力的理论的相对谨慎的治学态度。科学的发展研究并不是说,想研究出什么就能得出什么,与此相对应的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很多的科学研究成果往往是在无意识的偶然性的促进下才出现的。例如青霉素药剂的出现,天花疫苗的培植,托里拆利发现大气压强。所有的

这一切显得是那么的玄妙而又不可捉摸,而我们又应当把这些当做是某个造物主的恩赐么,还是当做是某些人意外的福祉。本来严谨的科学却被充斥着不确定性的偶然所推动,对此自然科学又该做何许解释呢?可少了这些实验这些科学家孜孜不倦的研究是否仅凭偶尔的这些所谓的造物主的恩赐而获得科学的进步呢?哲学在此能通过对偶然和必然的分析来帮助自然科学弥补这一漏洞同时对研究方法加以完善。哲学的修正以及指导作用使得自然科学在发展过程中始终能明确自己的目的以及研究的方式是否合理是否能被解释。

自然科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并非只是单一的被动的接受来自于哲学的援助,哲学本身的特质决定了其具有模糊的特性,这里所说的模糊是指,对于某些哲学原理,抑或是哲学新观点的提出,我们往往很难通过抽象的范式来证明其合理性,而观测往往又会存在着偏差和谬误。各种主观的心理因素和某些来自于统治阶级的干扰使之很难真正被确立。“运动不灭”这个在哲学当中最具有魅力的命题却仅仅只能在纸面上揣摩其端倪。看看希腊哲学的伟大创立者的观点: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粒到太阳,从原生生物到人,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这种仅仅依据直接和保守的生活经验的判断在某种意义上充溢着空洞和不实际。可当我们把自然科学的反馈代入哲学“运动不灭”时,我们发现一些已经得到过严谨科学验证的科学原理:能量守恒;能量转化;能量不会消失只是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对于各种参考系不不同静止无非是一种另类的运动形式,

它们在某些程度上验证着“运动不灭”这一命题。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应该看做是一个物理学原理还是哲学原理呢,还是是二者合作的产物呢。

哲学和自然科学并非单纯的谁指导谁,谁规定谁的关系,但是相辅相成确也略显不当,因为毕竟自然科学偏向去实证,而哲学偏向于纯意识的思考,自然科学需要自己去探索发现自然的规律并对其加以总结,而哲学则观测已有事实的总结和分析以及对未来社会的意识走向的某种推测。你可以简易的说哲学帮助自然科学的研究不偏离自己的初衷,以及帮助科学家们维持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而自然科学则反馈哲学以实证和在某一阶段的可称之为真理的严谨的科学定义来帮助哲学来完善其自身。

参考文献

恩格斯,自然辨证法-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59 ——386

第三篇:《自然辩论法》导言读后感

人类与自然界的辩证关系

我系xx学院研究生一年级学生,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上,《自然辩论法概论》的代课老师xx就为我们讲了,作为一个研究生,应当好好学习自然辩论法,并深深为今年《自然辩论法概论》课时的减少而感到惋惜,xx老师强调哲学是每一个博士、硕士研究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不管以后是研究还是工作,哲学都对我们有很大帮助,帮助我们认识和了解事物的发展,并帮助我发现新的事物。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哲学,在xx老师的介绍下,我认真阅读了恩格斯的《自然辨证法概论》导言。

通过学习《自然辩证法》导言,让我对科技、宗教、人类、社会以及宏观宇宙的演变,有了一个客观的了解。让我认识到自然辩证法对于当今人类的发展任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指导我们的思想及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的能力;使我们能够全面认识和理解科学技术,真正把握科学的核心和灵魂。因此我也查阅了其他的材料,写下了这篇写下了这篇关于人类与自然界辩证关系的文章,文章中有很多摘自其他地方的文献,只想以此来表达出我的观点。

人类初始,由于人对大自然的充分依赖,因而形成了人与自然的“感性和谐”。发展到近代,由于人文和科学的力量,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日渐增长,因而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状态。也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世界性的生态危机。如今,人们重新审视着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它已成为当今人们在理论和实践中努力探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崇尚和谐”已是当代人的呼声。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破坏了自然环境,就等于破坏了自己。怀特海认为,当一个实体“能将自己所属的更大整体纳入自身的范围之内时”,它才是它自身;“反之,也只有在它的所有面都能渗入它的环境,即在其中发现自己的同一个

整体的时候,它才是其自身。”人类与自然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在这具有整体性的和谐中,才会显现出其自身的价值。

我们以往接受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论断“人定胜天”。但是,人类的社会实践表明,这样的认识并不是最佳理念。因此,很有必要对以往人与自然关系及其主导下的思维和行为重新加以审视。有利于人类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看待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人与自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把人类长久生存的价值视为最高价值,人类在追求这一伟大的理想过程中,会自觉地与自然和谐共荣。

一、 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在1845年春天实现哲学革命后,确立了以实践为中介的自然观,并具体到生产方式的历史分析中,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

一。因此,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 人与自然相互联系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自然界首先给劳动提供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和工具。所以,人靠自然界生存发展,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性都以自然为基础。从起源上看,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类的母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自然界构成了人的类本质。同时,马克思还指出,人的能动性可以把整个自然界当作自己活动的对象,赋予它以人的属性。人跟动物不同,他可以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把握自然,人按照自身的需要变革着自然界,同时也改变了自身。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从而推动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 人与自然相互对立

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不断地否定和改变自然界的自然状态。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关系处理得不好,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的失衡。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双重性,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不同历史时期,中西方思想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方式

二、人类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新设想

要解决由于人与自然的对抗而造成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必须转变观念,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确立一种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 明确科技发展的价值取向

现代科技从本质上讲是为了人类本身利益而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它的最高宗旨就是为人类增进福利、实现幸福。因此,应用现代科技时,必须谨慎小心地衡量各种技术抉择是否合乎人道主义,是否用于造福人类,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从而避免人类陷入根本性的困境——即人类在创作文明、创造自己丰富生活形态的同时,也给自己创造了巨大的灾难与痛苦,乃至背离人类自然本性中许多珍贵的品质。

人类只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可能超越或脱离地球生态系统而存在,人与自然始终共存在于生物圈这个系统中。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球生态系统的状况。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地球生态系统,既为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提供并保持着合适的生存环境——一种以一定成分和比例的空气、水分、土壤和一定的地标温度、酸碱度等为特征的自然环境,又为人类的全部社会活动——包括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对象

和物质资源。因此,现代科技应该建立在自觉维护自然整体价值和促进自然进化的基础上,在促进自然的完整、健康和繁荣的同时来实现人类自身的发展。根本上,只有从生态关怀的立场出发,从关怀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和谐与平衡出发, 才能真正达到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科技的生态关怀,正为我们在科技发展和应用中有效维护生态系统的和谐与平衡,进而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正确的导向和行为规范。

(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人类道德理念

人类在自然中所面临的生态失衡,主要是由于人类行为的失范所引起的,这种行为的失范最终又源于人类道德观念的沦丧。因此,如果要从根本上扼制生态失衡,把人类从生态失衡的陷阱中拯救出来,就必须重新校正人类主体与自然客体的关系,唤醒人类的生态道德意识,在强调人类对自然享有种种权力的同时,要更加重视人类对自然界履行的道德义务。著名的生态伦理学家霍尔姆斯·罗尔斯顿也曾经指出:“人应该有一种伟大的情怀,对动物的关心生命的爱护,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这种伟大的情感有助于稀释和冲淡人们对自我利益的过分关注,有助于把人们从对人及利益关系的永无休止的算计的纠纷中解救出来。”这就要求人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同时,不仅重视对自然环境道德意识的培养,还要注重道德实践的践行。因而,人类要在大力倡导环境道德意识的过程中,营造热爱自然的思想氛围,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德理念,最终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健康与和谐的共赢发展。

第四篇:《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读后感

首先非常感谢那些翻译本篇文章的译者们,是你们才让我们看到一篇如此有深度的文章,让我们能够了解到那时的马克思。

读过整篇文章后才发现原来只是读了一遍,文中的话语是如此的艰涩,感叹马克思是如何的伟大,如此的文章是如何构思而出的,也不得不说以现在的时代去解读当时的情况会怎么困难。

文中有一句“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我深表同意,试想如果在古代想要获得一场战争的胜利,光靠一张能说会道的嘴是万万不行的,它必须依靠着刀枪身体,堆积而成的。想想现在的情况,我觉得自己的国家就有些类似,任别人(暂且将其称之为人吧)如何采取实际行动而我们依然申明,声讨,只会以一些不切实际的言语来安慰自己国家的人民,“任尔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多么可笑!要怪也只能怪制度的腐败人的腐败!不大刀阔斧地变革一下,只会任人鱼肉。

第五篇:导言教案

教 学 进 程 【教学导入】

同学们,和大家一样,我最初接触语言学这门课的时候,我就在想:我们学了好几种语言,想学哪门语言拿上教材学就行了,语言学又不是哪一门具体的语言,有必要还要学语言学吗?语言学这门课包括哪些内容?它和具体的一门语言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学好语言学有什么作用?疑问很多。带着这些疑问,首先,我们通过一个与语言学相关的问题来初步了解一下语言学,我们一起来打开语言学的迷宫。

引导学员思考问题:首先让大家看一个动画,展示动画,根据动画内容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然后再用动画讲解人的大脑的分工讲解。最后得出答案,由此引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过渡语:搞清了人的大脑分工的情况之后,对于刚才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因为人的大脑的左右半球分工各不相同,控制语言活动的大脑左半球掌管抽象的、概括的思维,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所以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分析。课件显示: 交通事故案例的分析内容。 过渡语:刚才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对了解了语言学研究对象的一个方面,但只是冰山一角而已,那么我们今天正是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一、教学目的:

了解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学的发源地,理解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1、语言学的对象和学科性质

2、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三、教学重点:

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及其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学导式教学并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手段。

五、教学时间:1学时 【展开讲授】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学科性质

(一)语言学的对象

板书或课件显示:语言学就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用语:语言就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是很不具体,显得有些抽象,语言学研究语言的哪些方面还是没有说清楚,下面我们就能过几个事例来看看语言学具体都研究些什么。 教学用语:(同时演示图片)我们回顾一下:2013年我们开始做着“中国梦”;为了切实改进作风,党中央提出了“八项规定”;为了提高人们的节约意识,我们在提倡了“光盘行动”;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你所在的城市是否也遭遇了 “十面霾伏”。

每年,我们的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都会盘点并公布当年的新词语,那么,这些词语都有前所未有的,这些流行语真实映照了媒体视野中的世界万象与世态民心,客观记录了当下的社会温度和国民记忆。所以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 下面我们再看看四大古典名著中关于口的不同用法(展示课件)。这个例子说明了语言是发展变化,

刚才我们看的汉语的词语的发展变化,那么维吾尔语词汇中是否也有同样的现象呢?(展示课件)通过刚才汉语和维语的例子,说明了语言的发展变化也是值得研究的。可见,语言学研究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这只是冰山一角。

(二)语言学的产生

我们知道,中央电视台有栏目叫做“百家讲坛”,这其中让我印象深刻是北师大的于丹教授对论语的感悟以及易中天教授品《三国》等。这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传承,更是用古人的智慧来诠释今天的生活。 (课件展示)在各个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古代文化典籍的传承成为文化发展延续的重要途径。这些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要得到学习和继承,首先都需要语言方面的分析和解释,许多学者从事这样的研究工作。在许多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地区都出现了语文学研究,这是语文的系统研究的开始。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在传统语文学的研究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教学用语:提问;为什么这三个地方成为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而不是别的地方呢?这与这些地方的历史文化有关联吗?有怎样的关联呢?

在中国,文字和书面语很早就出现并成熟起来。先秦时期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文化典籍,它们所使用的古代书面语体被后人学习继承,称作文言文。

中国传统语文研究主要是抓住汉字,分析它的形体,探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也就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 在印度,文化经典主要是宗教典籍,所用的语文是古代的梵语。最初这些经典是靠口耳相传,后来由文字记载下来。古印度的语文研究主要是对这些经典的解读。古代印度的学者在对语言一般性质的认识以及具体的语音和语法研究等方面,都有卓越建树,对世界其他地区的语文研究也产生了影响。 教学语言:为什么希腊-罗马在传统语文学的研究上能取取得辉煌的成就,而且为什么把希腊和罗马放在一起,二者有何关系?(播放视频)

在欧洲,古希腊是欧洲人为之骄傲的源头,古希腊有丰富的文化典籍,语文学非常发达,已经有了系统的语法研究成果。后来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的语文研究传统,形成了拉丁语的语法研究体系。后来随着语文研究越来越深入,逐渐形成了传统的西方语言学。 过渡语:那么在古代,语言学的研究是不是就很充分了呢?如果不完备,它有那些局限性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古代语言研究的局限。

(三)古代语言研究的局限

语文学时期的语文研究虽然成果巨大,但语文学研究所关注的,首先是反映在古代书面文献中的古代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等等,其直接目的大多是解读古典文献,而不是自觉地探索语文自身的规律,对同朝代活生生的口语更是完全不感兴趣。这必然会使人们对语文的认识受到限制。因此,语文学时期的语文研究还不是独立的学科。 过渡语:既然古代语言研究有局限,它又的怎样发展的呢?

(四)语言研究的发展

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有了发展变化。随着近代思想观念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对世界语言广泛的了解,语言研究的观念和方法也有了发展,研究不再局限在古代书面语,许多活的口头的语言也得到了客观的观察描写。

到了19世纪,语言的历史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语言自身独自具有的发展规律被越来越多的认识到,形成了历史比较语言学,这标志着语言学不再是其他学科的附庸,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了存在于语言社团中的每个人头脑中的共同的语言形式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对象,为形成系统的现代语言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语言学从此成为一门现代科学,语言整体的结构和发展得到了较全面地研究。

(五)语言学的分类 通常来说,语言系统大致可以分为语音、语法、语汇等几个子系统。语言研究可以分别描写语言每个子系统在某一个特定时期的共时状态和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联,这是共时语言学的研究角度。

语言研究也可以研究语言每个子系统在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中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联,这是历史语言学的研究角度。

例如:维语的舌尖颤音的脱落,在察合台语中的“四”比现代维吾尔语中的“四”要多一个舌尖颤音。这是在历史的发过程中,语言语音系统的变化。

过渡语:刚才我们讲了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它的三大发源地,研究的局限性和分类。那么语言学产生的历史如此悠久,它和其他学科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只是瞬间的事情,但却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如果借用信息论的术语来说,这一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在整个语言交际过程中,语言学关心的核心是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它涉及对语言结构本体的研究,包含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语言形式和内容关系,是语言研究的最根本的问题。 要真正把语言交际的过程认识清楚,则不是语言学所能独立完成的,还需要各门学科的配合和协作。很多学科都从自己关心的角度来研究语言。

生理学的研究(加动画“人体发音器官”来说明研究语音的传播需要生理学的相关知识) 物理学的研究(加动画“语音的感知”来说明研究语音的传播需要物理学的相关知识) 病理学的研究(加动画“大脑的分工”来说明研究语音的传播需要病理学的相关知识) 这些学科研究的目的不完全在于语言自身,但这些研究对于全面认识和把握语言的各个侧面和各种特性是必需的,有益于语言本体研究的深入。 语言研究首先和其他人文学科关系密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思想的进步,语言学和各个时代的自然科学思潮同样体现出密切的相关性。 无论从语言现象的特征看,还是从语言学的历史看,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都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语言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联系的桥梁。 【小结扩展】

本课我们学习了语言学的对象、它的三大发源地、研究的局限性和分类,理解了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布置作业】

1.到图书馆查阅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借助网络,了解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的优秀文化传统,理解这三个地方之所以成为语言学的发源地与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关联。

三、语言学的应用价值

语言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历史上,语言研究曾为解读古代经典、继承传统文化提供了基本保证。文化传统的继承 语言文字教学 文化交流

2、语言学和其他学科间的密切关联体现出语言学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心理语言学 神经语言学 计算语言学 语言人类学

3、由于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有关语言的一些政策法规成为国家政府规划政策的一部分,比如民族共同语的确定和规范,文字的规范,各民族语在教育中的地位,等等。 总之,语言学既有作为基础学科的魅力和学术价值,同时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一门既有悠久的历史又具有科学 前沿性的充满活力的科学

【小结扩展】

本课我们学习了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学科性质、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语言学的应用价值。通过学习大家了解了语言学的对象和学科性质,理解了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要学会分析语言学的应用价值。 【布置作业】

1.到图书馆查阅有关的资料。 2.学习现代汉语中的相关知识。

上一篇:装饰公司活动方案策划下一篇:植树节的活动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