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V低压电动机“晃电”问题的现状及研究

2022-09-10

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因雷电、同一系统中大容量电器设备的启动、备用电源的自动投入等原因使电网出现瞬间失压或短暂停电 (“晃电”[1]或“电压波动”[2]) , 正在运行的电器设备的控制接触器因失压保护动作而释放, 致使被控电器设备停止运行。这对于冶金、化工、医疗等需要连续运行的企业或行业, 将会造成生产波动, 操作混乱, 甚至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 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晃电”对银行、实验室等一些要求较高的设备、仪器等危害更大, 它将造成检测数据误差大, 影响正常生产和工作。

采用何种措施减少晃电带来的危害, 把它引起的损失减为最小;怎样在晃电结束后保证电机不停, 或者电机停运后又能快速自启动, 使得生产过程不中断, 装置不停车, 这是值得探讨研究的问题。要想减少晃电对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首先应该了解晃电及其发生过程。通常情况下, 晃电发生的主要过程分以下几步。

如图1所示, 晃电发生前电压处于220V额定状态, 在t 1时刻电压跌落至电压跌落下限U F, 我们认为晃电开始发生。在t 2时刻, 电压恢复至U H, 晃电过程结束。在此之间, (t 2-t 1) 被称为晃电时间。接触器由于失压分闸, 使电机停止运行。

1 电动机抗晃电措施的现状及分析

从晃电造成电机停机的原因来看, 是接触器的失压分闸, 要解决这个问题, 有两种途径: (1) 接触器失压后不分闸。 (2) 电压恢复后, 给接触器一个合闸信号, 使电机起动。对应以上两种途径, 目前在现场使用得较多措施的有:抗晃电接触器、再起动柜、综保带再起动功能。

1.1 抗晃电接触器

(1) 普通接触器改为闭锁接触器:需要把分闸线圈和合闸线圈分开, 利用机械的手段使接触器的线圈在吸合后闭锁, 晃电时接触器不能释放。如需分闸, 要另外加电源。使用本方法作为抗晃电措施时, 要对控制回路进行比较大的改造, 如果分闸电源一起失电, 将无法进行手动分闸。当停电后, 因为锁扣接触器不能跳开, 实际电机已停转, 而给出的状态信号却表明电机还在运行, 这样就会发生误判断。因此此方法只能用在电气不参与联锁的回路中, 而且对停机后不允许自启动的电机不能采用本方法。 (2) 二次回路加R-C储能元件:这种方法是利用R-C元件储能, 使接触器能够在短时间晃电的情况下由R-C提供能量继续保持吸合。但由于接触器容量大小不一, 所配的阻容元件也要相应调整, 很难做到与晃电的时间保持一致, 而且电容的容量随使用时间也会有所下降, 接触器释放的时间也相应改变, 所以必须定期维修更换。

1.2 再起动柜

(1) 再起动装置应具有的技术指标: (1) 能准确判别电网晃电前电动机的运行状态; (2) 低电压设定值可调, 对晃电的最小响应时间应小于6 0 m s, 断电保护时间可设定, 电源停电时间超过保护设定值应不再起动; (3) 电网恢复电压设定值可调; (2) 再起动柜的分析:再起动柜工作原理是:在电网失压发生瞬间, 计算机立即将各被控电机的运行状态和失压发生时间进行存贮, 同时一方面进行计时, 另一方面不断检测电网电压是否恢复, 若失压时间已过设定值而电网尚未正常则判为电网故障, 退出自起动过程并报警, 若在设定时间内电压恢复, 这时每台电机自起动按预设的顺序进行。

2 再起动装置的工作原理

如图2所示, K M 1为电动机的控制节点, K M 2为接触器KM的辅助节点, 正常工作状态下, 由于KM带电, KM1、KM2都是闭合的, 电机正常运行。当晃电发生, 接触器KM失压, KM1、KM2断开, 电机就停止运行, 但由于惯性, 电机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会完全停止。再起动装置就是在判断符合重启动的条件后, 发出一个重合闸信号, 使K M带电, 使电机起动。

2.1 再起动的基本原则:

为了保证设备及人身安全, 电动机自动再启动必须遵守两项基本原则: (1) 所有的再启动措施只在晃电发生后的短时间 (一般为小于25s, 即t1-t2<25S) 内起作用。在这段时间内, 电动机等待线路重合闸, 或者备用电源自动投入, 或者电压恢复正常。如果超过这个时间段, 断电已成定局, 再启动措施应自动解除, 生产也只能无可挽回地停下来, 这样可以避免下次人工恢复供电后电动机的盲目自动再启动。 (2) 电动机在人为的手动停车或事故跳闸停车的情况下, 不应自动再启动。

2.2 重启动的条件

晃电发生前, 电机正常运行。晃电开始发生后 (图一中的t 1时刻) , 再起动装置就将各被控电机的运行状态和晃电发生时间进行存贮, 并开始计时, 另一方面不断检测电网电压。如果在预先设定的晃电时间内电压还没有恢复到正常值, 则认为电网出现故障, 电机停机已无法避免, 取消重启动。在晃电时间内电压恢复到正常值 (图一中的t2时刻) , 则开始重启动合闸延时。延时时间到后, 同样要检测电网电压, 符合正常范围, 就立即发出重合闸信号。

2.3 分批重启动

如大量电机都要重起动时, 可以使用分批起动以减小大量电机同时再起动再对电网电压造成冲击, 提高电动机再起动的可靠性。此种分批起动的方法也使用于有工艺要求的电机重启动。

3 结语

通过以上几类抗晃电方案的对比以及对重启动装置原理的分析, 利用带重启动功能的综保装置来解决晃电停机的问题是比较有效的方案。

摘要:简述了“晃电”现象的发生过程及带来的危害, 目前现场所常用的抗晃电措施的优、缺点, 并着重分析了综保带自起动功能的工作原理及重启动的条件。

关键词:晃电,接触器,自动重起动

参考文献

[1] 田立军, 石国萍, 孙英明.基于小波变换的电压波动和闪变的检测[J].山东大学学报, 2005 (4) :39~42.

[2] 顾绳谷.电力拖动与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3] 任礼维, 林瑞光.电机及拖动基础[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4, 6.

[4] 俞光昀, 陈锡周, 陈瑞芬.计算机控制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7.

上一篇: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下一篇:浅析第三方支付对银行结算业务的影响